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这里有四种类型的研究生,你想做哪一种?后悔者

这里有四种类型的研究生,你想做哪一种?

  成为一名研究生,每个人都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阶段,对于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学习生活节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目标,这就决定了每个人都不一样。下面四种类型的研究生,你看你想做哪一种?    01第一种:  学术达人型  这类研究生是最符合研究生的身份的,他们从最开始决定考研的时候,就立志于投身学术,创造出科研成果。他们一般都早起晚睡,除了吃饭、睡觉和必要的社交活动,基本都泡在实验室做实验,出数据。别看这些人平时沉默寡言,平平淡淡,一到评奖学金算综合测评的时候,期刊论文专利无数,综测分数能甩出大部分同学几条街。他们乐于谈论的是行业内的前沿动态。和他们聊些明星八卦,别闹了,说了两句你就没话说了。想和他们讨论,肚子里没点墨水那是肯定不行的。这种研究生,深得导师器重,导师有什么事都愿意找他来办,出差开会基本都带着。他们以后基本以就是去科研院所或者读博,要在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02第二种:  预备蓝领型  这一类研究生大部分的研究生时间都在出差,他们的导师有很多的校企合作项目,一年四季在学校基本见不到他们,他们辗转于全国各地,偶尔在学校看到他们也是项目刚刚结束休息一下,亦或是学校有事不得不回,第二天又打点行囊准备奔赴新的战场。这类研究生有两个好处:第一是亲临一线,对专业岗位的运作有了很深的了解,对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属于真正的应用型人才;第二就是可以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外派每天都有津贴,我有一个学长被外派了一年,做机场的道面检测。这一年下来赚了2万多,对于一名研究生来说,这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且在业务方面很熟练,为以后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03第三种:  自我主导型  这一类研究生所跟导师没有太多的项目,自己本身对科研学术也没有太大兴趣,但是又不甘虚度光阴,便开始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类人除了正常的学业外,都有自己的规划比如创业、攻读第二学位、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例如摄影和登山等等,或者自己找个单位去实习。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幸福指数很高。他们对读研的态度是能顺利拿到学位,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好。这类人的优点是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提高自己的能力。  04第四种:  安逸享受型  这一类人和第三种有些相似,都是本身没有太多的项目,但是不同在于自己也没有太多的想法,他们就是想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度过这研究生的阶段,基本上就是毕业后回家找到一份工作即可。除了必要学习任务、论文撰写,其余时间就是看剧、逛淘宝、吃饭睡觉打豆豆。虽然在研究生期间没有什么学术成果,但是他们并不在意。和这种人交朋友,肯定会觉得自己活得好累。    以上四种研究生,基本就是整个研究生群体的缩写了。每一种研究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与长处,本身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想做哪种,要根据自己的各方面因素来决定。  就拿笔者来说,我天生就不喜欢闲着,要是突然闲下来就开始犯嘀咕:“是不是啥事还没做?”然后开始给自己找一堆事来做,这事有用没用我也要做,不能让自己无所事事。和我同系的一个研究生,人家观点很明确,就是要去杭州萧山机场(他老家杭州的),每天除了必要的学习以外,就是看小说,打游戏,他的小生活那是相当滋润啊。  研究生的生活怎么过,全看你自己的目标与心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是每天都搞科研就是很好,也不能说每天不务正业就是有多差。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样,但是我们要想好自己的人生目标,规划好自己的研究生阶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每名研究生都能顺利拿到学位,实现自己的目标!

几天后

好可怜一大学,全国应用型大学排名第一,却最高6万招揽考研生

听涛文旅录的原创+独家,专注文旅类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可怜一大学,你真的“可怜”吗?开门见山,这所大学就是:东莞理工学院。什么?没听说过。理解,因为它是妥妥滴一“双非”大学,既不是985、211工程大学,也不是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但是你认为它是一个“可怜”的“不入流”的大学,那你可能看走眼了。它确实妥妥滴“土豪二代”,只是过于低调罢了。东莞松山湖深处“世界工厂”,与华为为伴,就业有保证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市,各大全球知名的现代加工制造业企业众多。而东莞理工学院作为东莞市唯一市属本科院校,而且还是理工见长的大学,其毕业学子会担心就业的问题吗?该校地处松山湖高新经济产业区。什么概念?你听说过华为吗,前段时间媒体报道“华为从深圳迁到东莞”,没错,这里的东莞,就是东莞的松山湖。东莞理工学院1992年才成立,高校排名尚可,发展势头看好不能跟国内老牌理工科大学相比,毕竟从1992年成立到现在,才区区27年。但从各大高校排行榜来看,成绩已经很不错了。比如《中国校友会高校排行榜2019》,东莞理工学院在全国大学中排名188名,在中国应用型大学中排名第1名。在全国非“双一流”大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73位;在中国理工类院校排行榜中位列第65位。我们撇开这类排名的所谓“公正性”,从侧面说明,这所大学的发展势头是看好的!东莞理工学院说它“可怜”,必有“可恨之处”其“可恨”的地方,就在于其为了招揽优质生源,抛出的招生优惠奖励政策,太过诱人,全国少见!这简直是跟其他高校在“拉仇恨”。好吧,我们来分享两条优惠政策:新生奖学金最高6万,招揽优质学生就是你只要报考他们学校,并被录取就有奖励,开学报到注册后就能拿钱。人人都有,从1万到6万不等。具体来看:你是双一流大学或双一流学科的学生,给你6万;如果你只是双一流学科大学的其他专业,就扣两万,给你4万。那你可能会问,我就一普通大学的学生,还是一个大专生呢?不用担心,也能拿钱。你只要第一志愿报考就能拿2万,调剂生也能拿1万。东莞理工学院其他奖学金每年1.7-2.1万,分月打卡意味着你只要过来读书,每个月可以拿到1500以上的“工资”,别的不说,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吃饭是花不了这么多钱的。对于很多有过读研经历的人来说,读研期间每个月能拿这个津贴,那可是要感动好久的啊。东莞理工学院以上就是@听涛文旅录对广东省优质理工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的简介,对于该校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加关注,留言沟通!

郭璞

教育部:专硕将扩大到硕士招生三分之二左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3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据教育部官网9月30日消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已审议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称《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表示,自1990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教育以来,经过30年的努力和建设,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专业学位类别不断丰富,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招生规模已超过研究生招生总量的一半,培养模式持续改进,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认同,有力满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该负责人称,围绕专业学位供给能力有待加强,培养模式仍需创新,培养质量仍需提升,管理机制仍需完善等突出问题,《方案》从着力优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等方面入手,明确今后几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重点和发展举措。具体来看,此次《方案》有哪些改革举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进行了介绍——一是明确了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方案》从类别设置、招生规模、培养模式、机制环境、质量水平、体系建设等角度,提出了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二是明确了专业学位的定位内涵。博士专业学位的定位是培养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硕士专业学位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并提出了提升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能力水平要求。三是明确了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标准和程序。博士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标准更高,程序更加严格,一般应具有较好的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基础。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标准和程序更为灵活,给予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更大的探索空间,以便及时响应社会需求。四是提出了稳健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扩大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布局,新增学位授权以硕士专业学位为主,将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作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的重要内容。五是提出了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提出以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重点,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快速提升培养能力。六是提出了大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要求培养单位联合行业产业共同拟定培养方案,建设实践课程,编写精品教材,开展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要求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实践育人能力。要求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以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呈现。要求强化行业产业协同作用,健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提升行业产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七是提出了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举措。从编制专业学位目录、与职业资格衔接、强化行业产业协同、需求与就业反馈机制、多元投入、发挥专家作用、督导落实和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措施。(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纥草饮水

机会来了!教育部明确这类研究生招生规模将大幅增加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马旭未来国家将向哪些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资源倾斜?招生规模又将有何变化?今日(9月30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该方案明确指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据教育部此前消息,2020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110万人左右,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超过60%。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什么?据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自1991年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开始实行以来,截至2019年,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此次公布的方案主要内容为何?据了解,该方案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成就与挑战",主要阐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发展与目标",主要分析专业学位发展的规律、趋势和重要意义,提出了专业学位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部分"着力优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明确了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和授予标准、管理机制、规模结构,提出稳健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第四部分"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明确了博士专业学位的定位、设置标准和程序,提出扩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第五部分"大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从导师队伍建设、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第六部分"组织实施",从编制专业学位目录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发展举措。

硕人

这4类大学生,不建议考研!

有许多大学生在毕业时都十分纠结,不知道自己现在是要出去就业,还是读研究生呢?如果读研的话,有什么好处呢?一是学历更高,二是知识力量更雄厚,三是专业更有优势,四是丰富你的朋友圈。但,如果你是以下四类人,则不建议考研不适合考研的学生之一是漫无目的,只为继续读书逃避现实的人一些同学去考研完全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听从家人安排,想着如果考研并且去读研究生,家里又会给自己提供三年的生活费,三年也不要太努力、混张文凭就够了。这种完全没有自己目的的同学去考研,他们可能开始还能坚持一会。但是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去更高级的院校读书时,大多数的他们会选择一个让自己勉强可以够上的院校读研,所谓的“渣研”不仅仅是调侃,更是事实。如果读了三年还不如直接工作,何必去浪费父母的血汗钱。不适合考研的学生之二是意志力薄弱,难以坚持的人在决定做一件事情后,第一天热情满满,第二天热情开始消退,第三天趋于平淡。3分钟的热度并不是好事情,可能会打乱原有的学习节奏。尤其当身边的同学找到令人羡慕不已的工作时,或许会担心自己选错了道路,甚至后悔考研。坚持不下去,然后放弃了考研,有了其它的计划。不适合考研的学生之三是专业基础薄弱的人大学是自主学习的时期,有些同学,咋从高中升入大学,没了老师谆谆教诲,耳提面命,显得迷茫而无所适从。没有老师布置的堆积成山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自己摸索着去刷题,考四六级,学专业课,往往一开始力不从心,长此以往,有些人对专业课失了兴趣,致使自己专业基础薄弱,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再补救也是徒然。不适合考研的学生之四是专业属于应用技能型的人如果你大学所选的专业属于技能应用型专业,一般只要大学期间把专业课学好,毕业的时候找一份对口的工作还是非常容易的,对于这类专业而言,三年工作经验或许比考研三年更加有用。

鬼谋

研究生能改变出路?一位985研究生感叹:快30岁了,拿4600元工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句话讲:如果人生中的每次转变,都能让我们有所成长,那便体会到了真正想要体验的东西。每种结局都是人生,走向社会之后会发现,成功不只有一种,学历和学校都只是一个敲门砖,考研也不是唯一一条改变人生的出路,因此,不要执着于考研,或许它也没这么好。研究生能改变出路?一位985研究生感叹:快30岁了,拿着4600元工资之前,东南大学985的一个硕士毕业生发了一则帖子,内容是他对自己人生的感叹,大概意思是:自己是一个快30岁的人了,从名牌大学毕业之后,依然拿着4700元的工资。以前觉得自己是从名校走出来的,找工作会容易,薪资方面也会更丰厚,但是谁曾想得到,找了快2个多月了,才找到一个4700元的工资。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没想到成了一名“书呆子”,真是心酸。看到这名985硕士的吐槽之后,很多网友纷纷表示,读了这么多年书,最后还不是一个普通工资吗?还不如早点出来工作,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呢。这位名牌大学的硕士再度将话题拉回了人们所关注的重点,考研成功真的能改变人生吗?现实并非如此。倘若你想研究生一毕业就会对生活有很大改变,那你就想错了,虽然研究生会对人的认知起到改变作用,但一毕业就想拿到几十万的高薪,基本无望,这一切梦想需要用时间和努力换取,而不是仅靠一纸文凭。本科生的出路依旧“前途似锦”,考研只是一种选择有数据显示,2020年考研的报考人数是341万人次,去除考博人数和推免生之外,统考的录取人数连100万都不到,换句话说,有2/3的考生都成了“陪跑”。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中,2020年相比于2019年的研究报考人数而言,增长了17%,按照这个趋势,2021年的考研人数可能会达到400万以上。因此,找工作的人大部分还是本科生。如果是应用型的专业,其实大可不必选择考研,它只是一种备用选择而已,很多时候,工作经验和能力的提升,反而更能让你在职场上“如鱼得水”。而且很多研究生毕业的学生,其实在找工作时,薪资也不高,福利待遇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一般进入大公司的本科生反而能获得更多机会,薪资也普遍很高。这并非是一个特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很多人在读研过程中,并没有倾注心力去学习,因此出来之后也达不到“术业有专攻”的目的。因此,想要读完研究生之后,能够有所提升,还需要在校期间多去努力,寻求改变,看清方向,找对目标。考取研究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同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专业课的知识不能丢研究生的课程内容非常重要,学起来也很辛苦费劲,而且专业课的学习是帮你确定目标的基础,是你未来职业的发展核心。如果你想继续成为博士或是进研究院,甚至是到知名企业去工作,专业的扎实程度、实验的熟练技能和优秀的思维习惯都是不可或缺的。★ 培养个人的综合能力对于不擅长交际的同学而言,可以参加一些社团,在其中担任一些职务,在这样的团体中,可以建立更多的人脉,将来进入企业工作,在交流方面,也会游刃有余,更容易获得提升。★ 发展个人爱好,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生活如此艰难,培养一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有效地缓解心情,虽然它不会为你的职业带来太多益处,但却能为你的精神带来光亮。因此,作为一名研究生,不能把眼光局限在学历本身,而是要放眼未来,借助学历的优势,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才能真正地成长。

反衍

教育部“最新”通知:考研政策有新变化,21考研有利好,抓住机会

考研进行了预报名后,考生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工作当中了,虽说21考研时间比20有所推迟,但是也就不到一周的时间,所以,考研党还是要抓紧最后的复习时间,做好高数、英语等比较难的学科的攻坚工作,因为目前考研人数较多,所以考研难度也也越来越大。相较于20考研,21的考研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报考人数可能比去年还要多,所以竞争会更激烈,不过在近期,教育部发布了一项通知,对于21级考研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不错的消息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是,国家将加大对专硕的招录指标,预计苦扩招三分之二,这个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对于想报考专硕的考生来说,考研难度将大大降低。专硕和学硕,二者孰强孰弱?这也是大家长期以来喜欢争论的一个主题,简单说,目前二者在硕士学位这个层次上,含金量可以说是不分伯仲,那么二者之间到底有何区别呢?学硕,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术为主的硕士,硕士生在读硕期间,学习理论知识更多一些,而在实践方面依然要兼顾,将来以搞理论研究为主,毕业生做学术研究的更多一些,不过理论和实践依旧要相结合才行。专硕,一般以搞实践为主,以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为主打,要说目前我国在这方阿面的人才缺口还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很多高层次的人才,对于应用型的东西的研究很疏远,并且不屑于做此类方向的研究,导致都想坐办公室,不想进行实践活动。对此,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已经有偏差,不过目前正在进行纠正,比如,以前一考定终身,中考都去上高中考大学,读本科读研搞研究,轻视职业教育,不过从近几年中考招录高中生的情况来看,已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中考方面,将40%到50%的考生划归为高职或者专业技术学校,其他学生上普通高中,这也是从国家层面对初升高进行的调整,这一方面工作做好了,将会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近期教育部出台的通知来看,在考研方面,我们也从21级的研究生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即加大专硕的招录比例,其实质也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样我们既有初中级的应用人才,高级别的应用人才如果通过本次的改革,得以补充的话,对我们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大有裨益。21级考研党到底选学硕还是专硕?这也要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及其未来的职业定位来定,如果学习能力一般,但是又想提升自己的学历的话,专硕当然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如果有志于未来搞科研工作,实力又很不错的话,学硕当然是首选了。不管是选择学硕还是专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目前在应聘中,二者的含金量基本持平,甚至在一些以技术为主的专业,比如医学方面,专硕更受欢迎,因此,看自己的专业和个人的能力,如果还想读博的话,学硕要更好一些,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蹙之乎颐

考研究生有哪些专业

研究生越来越多,可以选择的专业也越来越丰富。那么有哪些专业可以供我们选择呢?第一,按照用途和专业来划分,可以分为普通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专业学位研究生更侧重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普通研究生侧重于理论研究。第二,普通的研究生专业涉及到很多领域。研究生专业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艺术、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

大制作

研究生招生人数超过110万,工学数量遥遥领先,哪些专业饱和?

文|冷丝栏目|考研复习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万人,而2020年较去年同比或增加18.9万人,简单计算可以得出:扩招后将达到约110万人。研究生报考人数随着年份递增,整体呈现大幅度上升。具体情况是这样的:从2015年的165万人到2020年的341万人,6年间共增长176万人,增幅达106.7%;2015年至2020年,随着年份增长的不仅仅是整体的报考人数,增长速度也在逐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工学研究生数量遥遥领先,该专业占比加大主要是由于内涵丰富,从实际应用看,可谓“上天入地,无所不包”。2000年到2019年,全国各大高校大约增加了近27万人,仅仅2015年到2019年,工学的所有专业增加了10万人,这无疑表现出工学强劲的发展潜力。目前,通信工程快速发展、机械化普及方兴未艾的形势下,工学具有较广阔的前景。

忽乎芒乎

应用型人才如何提升应用性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到2025年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的规模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而言的,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呼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有几个方向值得关注和探讨。首先,不能哪儿被“卡”就疏通哪儿,更应致力于前瞻性的人才战略。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历史时期,一些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情况得到了极大重视。然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仅仅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卡脖子”领域中的人才培养,或是进一步加大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投入就能解决的。以芯片为例,整个集成电路的产业链包含了设计、制造、封测和应用多个环节,需要各种类型的技术型人才和基础研究型人才,这还不算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投资、管理、运营等人才;同时,集成电路大国的建设,不能哪儿被“卡”就疏通哪儿,不能忙着去“追”,还要创新和引领,前瞻性地提出问题,解决理论领域和产业界尚未攻关的问题。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到有效引领,不能仅仅依靠少数“双一流”大学,还要防止“一哄而上”导致的资源分散。其次,聚焦区域人才的结构性短板,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地方经济规模大幅增长,地方和中小企业经济地位日益凸显。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先进技术、先进经验以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升温。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更贴近地方发展,立足于本地。事实上,这也将促进高校与地方的良性互动。以法国图卢兹大学为例,这所建校于1229年的大学位于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大区图卢兹市,这是法国航空航天城的所在地。该校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本都围绕着航空航天工程展开,目前已发展成为空中客车和伽利略定位系统的信息研发中心;而后者的发展又反过来为学生的培养、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平台。疫情期间,多地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审计、食品药品监管、心理咨询等关乎国计民生领域的人才缺口明显,都可以成为专业学位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融合的突破口。再者,借科技研发人才之力助产教深度融合。产学研基地建设已积累了多年经验,然而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仍是制约产教融合的核心问题之一。今天,大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或将成为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契机。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中,科技战线迅速攻关,实现了药品、检测、医疗设备、疫苗、公共服务等领域从研发前沿到市场“最后一公里”的有机衔接,打通了产学研的价值链,形成值得总结的经验。未来,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企业对于创新技术的需求将更为凸显。产教融合将极大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改变当前企业研发与高校应用型研究各行其道的情况。同时,校企合作也可以进一步创新双导师制度,探索项目学习模式,让实验和实习真正走进企业,实现培养方向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对接、培养目标与资质认证对接,扭转当前部分学校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状况。本世纪以来,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都增加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国内招生规模,扩大了在法律、经济、教育、公共政策等实用性强的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三个战略相辅相成,相互依赖,适时扩大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正是激发教育活力、落实三大战略的重要举措。(作者:刘敏,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