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肖玉航:影视行业发展与研究分析道莫邪

肖玉航:影视行业发展与研究分析

在对影视行业上市企业及总体行业观察发现,2018年以来,行业进入明显的调整期或淘汰期特征非常明显。行业内部分上市公司年报、季报经营业绩下降、行业洗牌、热钱撤离、大剧开机数量锐减、曾经的头部公司遭遇危机、龙头格局被重新改写等成为影响行业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对于影视行业,我们研究认为,目前处于低谷期的特征虽然明显,但从未来发展前景来看,行业内注重高质量发展与精细化、市场化的公司依然市场广阔。行业增速放缓显示仍处调整期在对影视行业占比较重子行业电影行业的研究观察发现,近年来,我国电影行业虽然电影票房收入仍在增加,但增速却体现出明显的放缓迹象,配合A股上市企业年报、季报及中期报告预告来看,行业调整期的格局仍在继续,而行业内企业淘汰特征也较为明显。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相比2017年同比增长13.45%的速度进一步放缓。而从上市部分企业来看,经营情况也体现低谷特征,比如华谊兄弟、唐德影视2018年度净利润亏损、2019年一季度亏损;而其它部分公司虽然盈利,但相对于2017年,其总体业绩增速体现为明显的下降或微利状态;如果从发行与影院类上市企业来看,中国电影、上海电影等依然保持盈利,但季报增速也保持在个位水平。注:依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绘制我们在对影视行业上市个来年报及一季度报告情况来看,不管盈利还是亏损,大部分影视公司2019年一季度的业绩都不如2018年同期,研究认为,行业增速发缓的背景之下,影视行业仍处于调整期的特征较为明显。2018年对遭遇寒冬行业洗牌公司而言,应该说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也是行业竞争、规范发展、市场因素变化的必然。 高质量发展,运用科技做精品是应对之策从近年影视行业体现问题来看,我们认为只有正视问题与困难,找出符合中国国情及企业实际发展、市场接受度高的精品或是应对之策。如果对市场层面观察发现,我国电影观影人群高度集中于年轻人群体,未能发挥电影应有的战略作用。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数据及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电影观众约3亿左右,其中35岁以下占86%,平均观影年龄21.4岁。80元、120元的票价比比皆是,行业呈现“贵族化”趋势。研究认为,影响作品应从多层面、多角度体现不同类别客户的需要,精品战略、质量战略和客户精细化战略的应用与发展将是未来影响企业竞争成功的关键。研究认为,要改变目前影视行业的困境,注重市场、注重高质量发展及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客户体量或是较好策略。比如电影行业中的放映机核心芯片;电影制作、拍摄设备等软硬件的发展等。我国很多优秀题材不能转化为精品,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营造积极创作的环境,以科技力量引领行业改革。从与电影技术密切相关观察发现,5G技术的应用或能提升电影业的某些技术变革。2019年6月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宣布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从产业角度看,相比3G、4G面向个人,5G更多将是一场数据工业的革命。研究认为,5G时代所带来的是信息分发技术的优势,一个基站能为100万用户提供高速率的信息分发服务,并且没有任何卡顿。这就使得在5G时代占据信息分发优势的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用更低的成本覆盖更多用户,因此对影视业发展来看,如何运用现代通信技术,提升产品的高质量与精品,是未来应对行业竞争,应对行业低谷的取胜之道。影视行业仍有较大发展潜力研究认为,中国电影市场有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优势与客户体量,市场空间的最大原动力为中国年轻消费者。根据猫眼电影的数据分析,近80%的观影者为“85后”。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对比发达国家平均80%城市化率水平仍有距离,未来我国城市化率提升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这就意味着与之关联度较强的影视行业同样有较大增长空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及国际市场战略的推进,中小城市的观影人次及海外市场客户将体现增加。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影视业作为美好生活的一个领域拓展,其发展政策仍将体现。随着城市与乡村一体化不断发展,中国百姓的文化需求将不断提升,而通过对外开放,将使得影视行业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新技术与精品运用,也将推动行业的拓展。总体而言,2018年中国影视业进入明显的调整期,而这趋势仍在延续。如果从目前情况来看,竞争加大、市场淘汰等将不断深化,但从长远来看,影响业作为文化领域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同时,国内外潜在的市场面及新技术推动变革与应用,其仍然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观察发现,随着5G商用的逐渐推进,美国的科技行业人士判断——“院线的发展方向将偏重于体验性的电影院,比如以高度真实感、沉浸感为代表的VR智能综合体验馆。” 电影院将不再是单一地为观众提供电影,而是变成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影像体验服务。结合目前我国上市企业发展战略,我们认为中国影视业的发展潜力很大,随着对外资开放步伐的加大,未来仍将体现多领域、多层面的发展体系,而具有高质量、精品战略明显且具备资本实力等因素的公司将继续体现发展与市场优势。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影响观众体量,其未来发展潜力依然广阔。同时,经过市场化竞争,部分实力较弱、作品不佳及技术应用缺少精品战略的公司或将继续为市场淘汰。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及公司质地具有差异化与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和信投顾)

杰奎琳

短视频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美拍、秒拍、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的出现,降低了视频制作门槛,带动了新一代的人人参与热潮,实时、互动的视频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本文是一份关于短视频行业的调研分析报告。一、背景分析1.1 市场背景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内容产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互联网领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要抢占的先机和要攻占的重要领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碎片化时间更充分地被填补了,用户接触内容更加方便,内容的变现越来越直接,信息量越来越大,可视性越来越强,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美拍、秒拍、快手等短视频App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视频制作门槛,带动了新一代的人人参与热潮,实时、互动的视频模式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1.2 行业背景中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逐步成熟,网民数量及移动互联网流量的不断增长,智能手机的普及,还有技术的革新,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户需求和社交方式,推动了短视频行业的发展。2016年开始,短视频行业进入爆发期(图1是2011-2017年上线的短视频类产品),投融资数量持续增长,巨头互联网企业纷纷砸钱入局。2017年延续了2016年强劲的发展势头,2018年初的“撒币大战”更是火爆全网,为移动直播和短视频平台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随着短视频行业规模的扩大,近两年政府的监管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快手的道歉、头条的回应、内涵段子的关停、抖音的反沉迷公告和评论维护,都是对有类似不良价值观导向应用的警钟。图1 2011-2017年上线的短视频产品1.3 行业规模截止2018年3月,短视频月活跃用户达4.6亿,同比增长14.37%,大约平均每两个移动网民中就有一个短视频用户。月使用总时长达67.3亿小时,人均单日启动次数有9.26次,行业用户粘性可观,远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值。2017年和2018年短视频市场延续了2016年的火热,用户规模的增长和广告主的关注带动整体市场规模提升,尤其是2017年7月份之后,短视频行业用户增长迅速,规模日益增大。图2给出了2016年8月-2018年3月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数以及短视频月使用总时长。图2 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及月使用时长二、竞品分析2.1 竞品布局2017年4月,腾讯关闭自家短视频平台微视,并领投快手。一年后,腾讯重启微视,并在今日头条关闭内涵段子后的重要时刻,于2018年4月16日高调入股梨视频。除此之外,当下活跃度靠前的有今日头条旗下的西瓜视频、抖音短视频以及火山小视频,还有背靠新浪的一下科技孵化出的秒拍、小咖秀、一直播,及继直播答题之后出现的波波视频。与此同时,百度好看视频也低调亮相,稳定发展,百度秒懂视频作为知识短视频平台也在最近全面升级。不难发现,巨头互联网企业纷纷想在短视频这一行业有所作为,都在打造自己的短视频行业产业链。表1给出了巨头互联网企业的短视频布局:表1 巨头互联网企业短视频布局2.2 竞品选择以快手和抖音短视频为例,对短视频行业APP进行深度分析,表2给出了两种短视频APP的市场规模对比。从月活跃用户数及月使用时长来看,快手依然领先抖音短视频,并且短视频类行业排名中快手一直保持第一,这和快手的先发优势有很大关系。表2 市场规模2.3 用户分析快手用户地域分布和年龄分布都十分广泛,且男女比例相当,中低以下消费能力用户较多,可见快手用户人群遍布全国,来自于各行各业。而抖音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线等相对较发达的城市,24岁以下的用户以及女性用户比例更高,这一群体具有年轻、热爱音乐、有个性、追求时尚的特点。具体用户属性分布如图3所示:图3 用户属性分布2.4 产品定位分析快手和抖音虽然都是短视频社区,但产品定位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快手专注于服务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和分享,它的slogan为“记录世界,记录你”。而抖音作为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它原来的slogan是“让崇拜从这里开始”,崇拜、有个性是抖音产品定位的初衷。最近刚改的新slogan“分享美好生活”。我个人认为没有了此前的个性,且有复制快手的嫌疑,但这确实也符合了当下头条扩张的需要,为未来向全品类短视频业务扩张奠定了基础。2.5 信息架构图4 快手5.6.7版信息架构图5 抖音1.7.8版信息架构2.6 功能差异性表3 功能差异性2.7 核心竞争力及建议抖音作为一款时尚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可以为自己拍摄的视频选择配乐,如电音、二次元、古风、舞曲、流行曲等,还能根据自己的节奏做对应的表演和剪辑创作,且制作简单快捷,作品节奏感和带入感较强,有魔性,给人感觉酷炫。除此之外,抖音依赖于头条的精准强大的推荐机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效率,节省了视频筛选时间,并且还确保了只要短视频内容质量高,人人都可以被展示在推荐列表中进而获得更多的关注。在这里,优质内容创作者可以吸引更多的内容消费者,明星以及大IP的关注度不见得能超过那些生产好内容的普通用户,但对于一般内容制作者来说就可能没那么有利了。当下的抖音已经出现了推荐类别同质化严重,以及同一话题下内容重复率高的问题,对此我认为主要因为优质内容的输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吸粉已经不足以驱动更多优质内容创作者的短视频生产。所以想要维持平台内容的高质量,在未来必须要解决内容生产者的内容变现问题,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推荐算法,优化内容分发机制。快手提倡,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平等的得到展示的机会。它鼓励用户自己去创造内容,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每一个用户都积极地产生内容。用户可以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上传到平台上,短视频的生产成本相较于抖音更低,面对的用户群体更广,更好的满足了更多的一般内容创作者。也正因为如此,快手一直以来都在持续地输出内容。虽然与抖音被推荐的高门槛相比,快手上用户创作的内容几乎都能平等的得到展现,但快手平台的内容质量却明显没有抖音高,优质内容创作者的被关注度也较低,所以很多内容消费者和优质内容生产者都转移到抖音上去了,而且如果被打上了“low”的标签,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很不利。所以快手需要加快品牌建设的步伐,生产更多的优质内容,才能保证不被抖音所取代。2.8 商业模式分析目前抖音采取的商业模式有:启动页广告、短视频广告推送(与大品牌合作)、电商合作。而快手的商业化方式有:直播、粉丝头条、短视频打赏。快手没有做启动页广告,是因为快手没有启动页,但加个启动页对快手来说是很简单的,而抖音也可以随时选择做短视频打赏。两者商业模式最关键的差异在于快手没有做短视频广告,个人认为:快手的发现页采用的是瀑布流的展现方式,如果用户看到推送的广告,很少会点,效果可能会比较差。而且快手上的网红、大V很多都移步抖音,且快手的内容环境可能不那么“优质”,所以很多大品牌更愿意投抖音。所以对快手来说,品牌建设确实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三、总结当代年轻人中重度网瘾患者占比居高不下,而在此之中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获取讯息和娱乐的方式,愈发受到大众的喜爱与追捧。在繁忙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短视频作为大众娱乐以及获取资讯的一种快捷舒适的方式,愈发受到移动端用户的喜爱,用户几乎可以在任何空闲的时间,观看短视频获得娱乐放松甚至是资讯学习。可以说,当下短视频app市场广阔,前景十分可观。本文综合性地整理并分析了截止2018年4月短视频行业的市场背景以及行业背景、规模,重点对抖音和快手进行了竞品对比,从用户、产品定位、信息架构、功能差异、核心竞争力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我个人认为不论是抖音、快手还是别的短视频产品,在找到差异化的突破点成长起来之后都应该综合性发展,继续往全品类短视频上发展未来的路线,都需要往中间靠拢一。这两个产品当下的竞争与当年的淘宝和京东非常类似,淘宝为了应对京东,做了天猫商城来提高,变得像京东一点,而京东则从完全自营转变为自营为主,兼有开放平台。因为,各自路线有各自路线的优势,如果不改变自身,学习对方,对方就会打到自己的领地。同时,一定要时刻关注政策,政策和法律始终是产品设计的底线。不论是抖音还是快手或是别的短视频软件,在未来的产品设计上一定要时刻关注政策,因为政策和法律始终是产品设计的底线。本文由 @Jali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网络

上帝

中职影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职业中学影视技术、艺术教育是5G新时代影视产业发展的基础教育。视觉表达的广泛应用将会改变世界颠覆思维。链接融媒体创化新“视”界,让新技术赋能广播影视,为新产业孵化人才。影视艺术职业教育起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据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已有约600多所高校相继设立了相关学科或相关课程,影视艺术已迅速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一门重要的新兴学科。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影视产业随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表现在高新技术对电影电视设备的影响,从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标清信号、高清信号到现在的超高清4K/8K信号大约经历了5个阶段,先进的技术降低了设备成本,各种技术制作软件集成方便和和减少了生产工艺流程,过去后期制作过程需要上百万的设备现在只需一个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全部完成,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器材成本大大降低,过去的专业化拍摄器材也由之前的几十万一台降至到现在几万元,甚至普通智能手机对图像的处理和剪辑都有不错的表现,视频制作与视觉表达更加大众化和平民化。此外,近些年出现的抖音、火山、快手等互联网视频平台更加说明全民视频读屏时代的到来,18年开始在推动超高清4k/8K产业升级换代的同时,5G的普及将更大成度的推进视频时代的爆发。相比之下专业影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去影视教育绝大部分是由为数不多的专业大专院校完成,教才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尤其缺乏一线实际操作能力强经验丰富技术指导,更重要的是大学影视传媒学院的教学不重视技术的应用,也很难跟上技术的更新速度,更多的是从艺术创作、理论研究等方面为电视台培养精英人才,而新时期“视频天下”更需要懂技术、会使用设备的视频“技术工人”,职业中学的影视基础教育和技术技能完全可以满足社会需要。而从我国影视制作行业发展来看,青年从业者是主力。另外根据对影视企业从业人员平均薪酬的统计结果,影视行业从业人员的上限平均薪酬为10350元,下限平均薪酬为4725元。综合来看,影视从业人员的平均薪酬为7537元,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平均薪酬的上下限差值较大,说明人员的薪酬具有一定的职业上升区间。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影视行业从业人员中, 69%为本科以上学历,31%为中高职学历。由于影视行业的工作大多涉及实践操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操作能力与实践经验,所以行业影视较其他行业更加注重实践性和理论知识的平衡,对于注重实践技术教育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优势。影视制作行业中,员工的平均起薪点随学历的上升而上升。在影视行业发展中薪资待遇一般从初期4000-5000,成熟期7000-8000到拥有独立制作水平时的12000以上。再看人才输入端的企业,目前92%的企业都存在人才缺口,87%的企业需要实践型人才输送平台。影视行业人才存在巨大的缺口,行业缺少可靠的实践型人才输送平台。由于影视行业工作的实践性强, 所以行业对员工的学历要求不高。但是影视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有较高要求,由于影视制作行业工作的专业性,许多工作在缺少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很难上手,加上行业工作强度大与行业知识高速更新。所以, 从业人员一般都需要相关的影视专业背景,以具备一定的影视知识素养与操作能力,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行业可以选择的人才范围。同时,影视行业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缺少实践性人才输送平台,行业面对人才缺口大的严重问题,需要不断地补充培养人才。综上所述,目前既注重实践操作培训又具备专业理论培训的职业院校培养所培养的影视技术人才,是目前市场上最缺乏也最需要的人才,中高职影视专业的毕业生将有很大的就业空间。

论则不至

深度研究报告|2019年网络电影行业报告

1月2日,爱奇艺发布了《2019网络电影行业的报告》。《报告》在数据化主要分析了当前的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内容创作趋势、行业结构升级、平台服务、营销方法论7大方面。今天我们就从爱奇艺来看网络电影行业。1月2日,爱奇艺发布了《2019网络电影行业的报告》。《报告》在数据化主要分析了当前的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内容创作趋势、行业结构升级、平台服务、营销方法论7大方面。今天我们就从爱奇艺来看网络电影行业。融合裂变 | 网络视频市场环境分析从宏观市场环境看,网络视频用户规模释放更广阔发展空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7.59亿,其中长视频用户规模达6.39亿,占网民整体的74.7%,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近90%;在付费市场环境看,用户对内容的付费意愿持续提升;从电影市场环境看,用户线上观影需求持续增长,女性和熟龄用户成为线上观影用户增长点,未来具有巨大市场环境;从科技环境上看,互联网视频的颠覆式创新近在眼前,5G时代成为新的消费动力;从政策环境看:新政新规为精品力作保驾护航,行业积极响应。U型转弯 | 网络电影行业发展分析在市场产能概况上,整体上限量减少,播放表现持续上升。网络电影市场经历爆发性增长后趋于冷静,19年整体上线量同比下降49%,但播放表现仍稳步提升,全年累计正片播放同比提升24%。19年在网络电影投资成本达到300万以上的影片数量占比48%,投资成本达到1000万的影片有18部。随着会员服务收入成为视频网站主要收入来源。网络电影的偏方收益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视频平台概况:网络电影用户愈发集中爱优腾三家平台,爱奇艺提质降量成效突出,腾讯视频发力明显,优酷在19年上线量占比及累计正片播放占比均有下降。以匠心守初心 | 内容创作趋势分析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电影工业制作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才与专业团队加入网络电影的创作,将故事创意、视听语言、独特的电影美学带入精品网络电影的开发和制作中,带来网络电影从类型题材创新到摄录美服化道质感的全面提升。内容创作更关注当下,聚焦现实题材和真实故事,挖掘真实故事中的情感张力。ip衍生网络电影系列化趋势在19年更加明显,越来越多影响力和辐射力度高的优质ip开发成网络电影。海纳百川 | 行业结构升级分析网络电影市场为新人导演提供了更多机会,越来越多专业院校培养的导演加入网络电影市场。网络电影市场为也来越多的导演人才提供了发展空间。此外,传统影视公司入局,推动行业结构升级。下载本报告完整版或查看更多行业报告,请登录【发现报告】官网

不忠者

2020年电视剧制作行业市场分析:市场份额增加 规模有所扩大

中商情报网讯:电视剧指获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本剧集,包括在电视台或新媒体渠道播放的电视剧,而网络剧指仅在互联网上发行的剧本剧集。电视剧发展情况概述由於政府希望提高国内电视剧的质量,电视剧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根据广电总局的统计,截至2018年底共有18,728家电视剧制作公司。市场已步入质量提升超过数量增长的发展阶段。电视剧的总收益从2014年的156亿元大幅增长至2018年的61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3.8%。电视剧市场总收益增长主要是由於每集平均售价(「平均售价」,从2014年的每集100百万元上涨至2018年的每集人民币190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2%。电视剧制作按分销渠道划分的市场规模电视台作为电视剧的传统分销渠道,占据主导地位,2014年占电视剧总收益的70.0%。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渠道的不断普及,网台联播已於2018年成为电视剧的主要分销渠道,占所有分销渠道的59.4%。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相信通过电视台和新媒体频道播放预期将成为电视剧的主要发行渠道,2023年电视剧制作市场份额为预计达到68.8%。资料来源:广电总局、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电视剧制作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达科塔

行业观察丨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来源: 奇点商业资本论《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牵头,联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及各大电影院线共同发放问卷,选择经营相对成熟、较有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影院为调研主体。其中,一线城市24.3%,二线城市41.1%,三线城市34.7%;影院规模以500座-1500座中等规模影院为主,合计占77.7%;开业5年以内的影院占五成,5-10年的影院占四成。累计回收有效样本187份,执行时间为2020年4月。疫情爆发以来,电影院作为电影产业的重要一环,受到严重冲击。经过四个月来举国上线团结一心的抗疫战斗,目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各行各业逐渐复工复产,人民生活重回正轨。影剧院在国务院的统一指导安排下,也将复工提上日程。但我们必须看到,影院经营有其特殊性,放映内容上需全国统一排片、盈利模式上上下游联动传导,营销效果上更加依赖群众口碑传播。因此,为迎来影院顺利复工,全面摸排影院现存状况,做好相关复工准备非常关键。尽管疫情给影院带来不小损失,但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积极协调帮助下,电影业上下游几相关配套部门展现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感人局面,观众并未离场,此时的困境也给我们影院行业结构性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带来机遇。为准确详实地了解因疫情持续影响,影院业的困难、损失、变化调整以人员存续状况等各方面情况,全面评估疫情后影院业态,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中国电影家协会发起组织了本次调研。参与此次调研的院线包括万达院线、新影联院线、上海联和院线、南方新干线、金逸珠江院线、大地院线、北京红鲤鱼院线、江苏幸福蓝海院线、北京长城沃美院线、横店院线等19家院线。第一部分疫情对影院经营状况的影响及损失评估一、影院处于亏损状态,规模较小影院损失相对较大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总票房22.38亿元人民币,同比2019年下降88%。调研数据显示,2000座以上规模影院同比下降87.7%,500-2000座规模影院同比下降88%,500座以下规模影院同比下降91.3%,小规模影院受创程度最大。从运营成本看,对受访187家影院提供的数据分析得出,第一季度每家影院平均收入为34.45万元,平均运营成本为117.9万元,不同规模影院运营成本不等,但从对比数据上看,全部影院从2020年2月开始已经入不敷出。从全国范围看,按全国影院12408家计算,一季度平均每家影院收入18万元,大大低于受访影院平均数,说明大量非核心地区影院亏损情况更为严重。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开业年限的影院亏损情况来看,开业7年以上的老影院和2019年以后新开业影院平均亏损情况较为严重,而4-6年较为成熟的影院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二、放映业一线从业人员面临生存压力,或将导致裁员受访187家影院,平均每家专职员工15.4人,兼职员工7.5人,以此推论全国12408 家影院的一线从业人员总数在30万人左右。调查显示,在3月底,已有20%的影院进行了裁员,这些裁员的影院大多是1000座以下的中小规模的影城,依此也可以判断小规模影院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另外,裁员影院中,2019年新开业的影城有7家,占受访样本中新开业影城的29%,疫情对新影城打击较大。另有12%的影院表示,目前正在进行薪酬调整,不排除后期裁员的可能。这意味着在后疫情时期,如果难以在短时间内复工复产,经营压力将导致影院裁员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加。调研显示万达院线旗下626家影院,已经有部分经营困难影城人员离职,但尚未进行大规模裁员。经求证网传裁员30%的信息并不属实,但就万达影城系近15000人员工来说,平均每月1.3亿元左右的人员成本支出,压力确实较大。但我们可以看到,仍有68%的影院表示坚持不裁员,以各种方式度过难关、保存实力,以待未来。三、疫情持续影响下,超过四成影院或面临生存困境截至目前,将近半数的影院账上资金不足,现金流告急;多达42%的影院认为自己有「关门大吉」的风险;只有10%的影院有可能转手继续经营,此外28%的影院表示「等待总部统一安排」。近年来影投影管公司发展迅猛,新建影院多为资产联结型,影院收入均要上交部分到影管公司,单体影院基本不具备抗风险能力,因此影院的存亡更多要看其所属总部的产业结构和资本实力。通过对裁员/不裁员影院的亏损状况分析有所发现,裁员确实降低了影院的损失,裁员和减薪影院的亏损额明显低于不裁员影院。不裁员影院中,规模在1500-2000座之间的影院亏损额最大,这一部分影院也是经营成本最高的影院,同时他们也是各地市较为优质的影院,坚持不裁员说明对行业长期信心坚挺,这部分影院的生存状况是需要重点关注和支持的。四、多数影院预计复工后恢复期需要3-6个月,依靠新片救市恢复营业之后影院会迎来爆发式观影热潮吗?调研显示九成影院并不看好疫情后短期内恢复活力。半数影院认为,恢复营业后要达到疫情前的观影状态,至少需要3-6个月,还有37%的影院认为需半年以上时间。据我们组织的第一阶段《观众观影意愿调研报告》数据显示,疫情后观众最希望进影院观看「新片」,这与影院的需求相同。九成以上的影院认为无论是「国产新片」还是「进口新片」都是拉动观众观影的重要因素。而「复映片」只是填补新片短缺空白的手段。但在疫情结束后的恢复期内,因为新片持续观望的可能性较大,扎堆上市的积极性不会太高,这就需要行业联手集体自救。以往经验显示,策略良好、类型精准、营销到位的复映片也能收获不错的票房成绩,并且疫情后复映片多为片方公益提供,所有收入归放映端所有,因此积极组织放好复映片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如何通过「复映片」刺激观众观影欲望?影院建议复映视觉效果震撼的3D、科幻等类型影片,突显影院放映设备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从而达到撬动观众走回电影院的效果。五、预测2020年全年票房将同比减产60%左右根据2019年的月度票房数据模型我们做了一个2020年票房模拟测算。我们分别以6月、8月、10月假定为复工时间起点,以2019年月度票房为参考,票房收入从复工首月占比去年同期30%起逐月递增,按6个月恢复到90%的程度计算。正常估计,6月复工年票房预估218亿元左右,同比下降66%;8月复工年票房预估128亿元左右,同比下降80%;如10月复工年票房预估6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91%(此模型仅供参考)。调研显示,约五成的影院经理认为全年票房同比减产60%。第二部分放映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对策及措施实施效果一、各地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加大对影院扶持力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政府积极展开调研、出台政策,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放映业度过难关。自2月1日以来,北京市、上海市、辽宁省、陕西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广东省、山东省、广西省、四川省等地相继出台多项综合政策措施,从专资补贴、税收减免、金融贷款、租金费用减压、放映补贴奖励、就业失业保险等各方面给予企业纾困引导。调研显示,截止4月初,超过四成的影院表示政策扶持有实质性帮助,已收到包括稳岗补贴、宣传发行补贴、重点项目特殊补贴、免交社保等在内的多方面补贴;有15%的影院表示尚未落实有关政策,或力度较小。二、影院积极展开自救,多种措施刺激行业复苏根据调查,如果将来继续营业,为帮助观众回流,影院拟采取的自主性措施,我们分析总结为五大类:1、加强防疫,增加信心。做好全面消毒及卫生防疫措施、疫情紧急预案,宣传告知,打消观众对卫生、健康方面的疑虑,帮助观众恢复信心,消除恐慌感。2、降低票价,让利观众。采取线上优惠和线下促销的方式,接动观众步入影院,促进二次消费。对于经典老片复映开放免费场,复映初期对不分账票房影片采取低价促销或预约免费观影。3、布阵线上,营销先行。通过影城公众号、当地知名博主、网络自媒体宣传影院恢复营业,全力调动观众观影兴致。加大线上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小程序、抖音、快手等新传播渠道,推广影院复映信息。重点宣传线上商城,突出无接触售卖。4、组织放映、公益行动。22%的影院希望疫情恢复初期政府积极组织包场放映、公益放映重点影片、主旋律影片和抗疫题材影片。与银行、商场等进行异业联盟活动,进行资源置换。对复映片组织公益放映,免费邀请抗疫人员、影城会员等观影。5、品质严控、转型升级。影院的「沉浸式」消费体验不会改变,影院的未来是观影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优化。影城应深刻考虑经营策略,寻求与消费新潮流新趋势有效结合的改变。第三部分疫情对放映业的长期影响评估及对策建议一、 疫情持续发展对放映业带来的中长期影响1、恢复期较长。人员密集的影院是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全球疫情严重,短期会给影院复工经营带来很大影响,即使复工开业,短期内客流量不会明显反弹,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恢复期,影院利润会大幅度降低。2、全年票房收入减少。国内外新片上映受到疫情冲击,影响了电影市场整体发展以及今年的国内市场票房收入预期,国产及进口影片在生产制作环节断档,造成之后的影院放映内容的「空窗期」,未来一段时期内票房收入都将受到影响。3、运营成本增加。影院无现金流,停业停工导致无收入,同时影院的人员、消毒、安全、卫生等防疫经营成本增加,影院卖品收入一落千丈,再加上必要的升级改造等成本,影城利润很难保障。4、互联网带来发展新变化。调查显示,疫情期间一些影片尝试线上放映的方式对影院终端放映形成竞争态势,对后疫情时期影院经营带来新课题,新变化,新可能。影院放映业必须积极考虑融合之措施,积极应对以寻求新机遇。5、中小影院加速迭代。年票房收入处于尾部的中小影院,或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调查显示,第一季度收入直接导致全年亏损,今年影院行业会有关门停业、整体收购、公司集体转型等诸多现象出现,部分影院认为此次疫情有可能会加速终端市场的进一步整合及优胜劣汰。二、疫情持续发展加速中国电影产业结构性调整1、供给侧和消费侧均面临严峻考验。影视项目停拍,影视剧项目数量急剧下滑传输到上游影响平台方的库存供给。制作、发行方面,许多片方由于疫情影响资金吃紧,拍摄成本减少,制作周期延长,供给侧下滑对影城的上座率产生影响。消费侧,疫情影响下,公众面临收入降低、娱乐方向转变、聚集社交恐惧等,在观影意愿和行动上也将反映出消极的趋势。2、观众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包括消费心理、消费能力、消费需求等也在疫情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的变化,观众观影信心短时期较难回升。未来线上首映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尝试,电影+互联网将会逐渐普及。电影出品会部分转移在互联网线上平台,线上文娱产业将全面提速,互联网平台的视频消费会分流部分观影群体。3、电影投资放缓。疫情会导致影视行业固有的产业链条出现脱节,比如影片投资、影院食品、电影周边、商业体内的客群活跃度下降等。疫情导致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市面上的投资资金。电影投资属于高风险行业,未来对内容投入将更加慎重。过去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多影院扎堆在同一商圈的恶性竞争局面会重新整合。同时也给房地产、大商业的过度扩张降温。在商业项目中,多方抢标,争抬租金,导致影院经营者给房地产业打工,交高额租金的不理性局面将会遏制。4、行业整合加速。疫情的重击,让行业认识到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促进了行业更快速的市场整合。加快影院多元化发展,兼并小型影院公司,影院行业洗牌,推进影院专业化建设。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如何更好地匹配经济形态的发展进度;如何更好地迎合广大群众的消费理念,并有序正向输出引导;如何更好地考虑电影本身产品形态的形式多元和管理多元,是必须考虑的。影院行业经此疫情,会有一轮优胜劣汰,数量和质量上均会发生变化。三、后疫情时期放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自2015年起,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银幕数最多的国家,年票房产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左右,是全球新兴的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是好莱坞最大的海外票仓,2019年中国为全球影业增长贡献了5.4%,是世界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电影放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2019年全国共有超过7万块银幕,并正在经历着优胜劣汰、淘汰冗余产能的行业自我调整优化期。尽管影院快速发展中难免出现扩张不均衡、竞争能力缺失、盈利压力增大等问题,但是我们仍能看到,影院的放映设施设备日趋完善、竞争活跃、创新能力强,同时积极谋求线上线下整合的优化发展。保持放映业的活力是中国电影业繁荣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电影面向观众服务观众的阵地窗口,是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是国家文化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政府和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手段,从政策引导、行业倡导等方面规避疫情后行业无序发展,保护行业核心竞争优势,因势利导在调整中完成行业转型升级,在下一阶段的全球电影竞争中占有先机,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强政策全面落实。在疫情长尾期业内应积极做好复工复产规划、制定复工复产计划,加强宣传,保护行业信心。专资返还和税收的减免能起到提振行业信心,解决燃眉之急的作用,政策要及时落实、各地统一,尽一切力量扶持行业,并做好持续扶持较长时间的准备。第二、保护核心竞争力。疫情虽加速淘汰冗余产能,或对本就面临经营困境的企业最后一击。但加速行业迭代应平稳有序,避免对核心竞争力造成致命打击和影响。中国虽有47条院线,但经营体量、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完全不同。电影放映市场是全国一盘棋,因此,宏观调控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可对疫情后仍坚持营业的影院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2019年放映成绩较好的影院给予一定奖励;协调银行等金融资本对优质企业发放低息贷款、贴息贷款、信誉贷款。第三、调节互联网电影与院线电影矛盾。疫情期间影片转向线上放映虽是权宜之计,不具备长期复制可能性。但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根本矛盾在于互联网电影与院线电影在发展中长期处于各自单行道上。产品本质相同,但商业模式完全互斥,未能形成一个共生共荣生态圈。网络电影本质上是电影,定义为首先在互联网发行的电影,其内容创作规律一致,制作群体也基本重合。因此网络电影应与院线电影、电视电影一样,统一归口管理,统一发行秩序,统一计算收入。在尊重各自商业模式和发展规律前提下,最大化解决电影放映窗口期的矛盾问题。第四,协调组织提前入市的新片。疫情后复工初期行业应积极协调组织、合理安排入市新片,以各种方式方法拉动新片提前入市信心。新片是疫情后拉动影院消费的有效的手段,强片新片越早入市,影院疫后恢复期越短,传导到上游制片业、投资界,越快恢复生产信心,才能真正重启电影业。疫情对电影全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影院作为终端最直接地体现了损失的严重。但国家出台政策积极扶持电影行业,各大院线的影城也在积极努力应对疫情。4月29日,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主持召开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会议,对下一步推动我国电影在疫后更好更快发展作出安排部署。他说「冬天总会过去,春天已经到来,只要广大电影人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就一定能排除万难,再创中国电影新辉煌。」对于影院来说,复工的意义并不在于票房,而是一种行业逐渐步入正轨的积极信号,是为整个电影市场的全面复活迈出第一步。尽管复工尚需等待,但各影院负责人都十分理性,客观看待影院的情况,努力为将来全面复工调整出更合适的节奏。这也正是给院线冷静思考的机会,未来影院可通过升级盈利模式来提高抗风险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我们有信心终会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影院终将会迎来新的春天。文章来源:中国电影出版社图片来源于官方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投稿、商务合作请投递:qidian@ifeng.com

万物群生

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来源: 自媒体《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牵头,联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及各大电影院线共同发放问卷,选择经营相对成熟、较有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影院为调研主体。其中,一线城市24.3%,二线城市41.1%,三线城市34.7%;影院规模以500座-1500座中等规模影院为主,合计占77.7%;开业5年以内的影院占五成,5-10年的影院占四成。累计回收有效样本187份,执行时间为2020年4月。疫情爆发以来,电影院作为电影产业的重要一环,受到严重冲击。经过四个月来举国上线团结一心的抗疫战斗,目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各行各业逐渐复工复产,人民生活重回正轨。影剧院在国务院的统一指导安排下,也将复工提上日程。但我们必须看到,影院经营有其特殊性,放映内容上需全国统一排片、盈利模式上上下游联动传导,营销效果上更加依赖群众口碑传播。因此,为迎来影院顺利复工,全面摸排影院现存状况,做好相关复工准备非常关键。尽管疫情给影院带来不小损失,但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积极协调帮助下,电影业上下游几相关配套部门展现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感人局面,观众并未离场,此时的困境也给我们影院行业结构性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带来机遇。为准确详实地了解因疫情持续影响,影院业的困难、损失、变化调整以人员存续状况等各方面情况,全面评估疫情后影院业态,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中国电影家协会发起组织了本次调研。参与此次调研的院线包括万达院线、新影联院线、上海联和院线、南方新干线、金逸珠江院线、大地院线、北京红鲤鱼院线、江苏幸福蓝海院线、北京长城沃美院线、横店院线等19家院线。第一部分疫情对影院经营状况的影响及损失评估一、影院处于亏损状态,规模较小影院损失相对较大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总票房22.38亿元人民币,同比2019年下降88%。调研数据显示,2000座以上规模影院同比下降87.7%,500-2000座规模影院同比下降88%,500座以下规模影院同比下降91.3%,小规模影院受创程度最大。从运营成本看,对受访187家影院提供的数据分析得出,第一季度每家影院平均收入为34.45万元,平均运营成本为117.9万元,不同规模影院运营成本不等,但从对比数据上看,全部影院从2020年2月开始已经入不敷出。从全国范围看,按全国影院12408家计算,一季度平均每家影院收入18万元,大大低于受访影院平均数,说明大量非核心地区影院亏损情况更为严重。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开业年限的影院亏损情况来看,开业7年以上的老影院和2019年以后新开业影院平均亏损情况较为严重,而4-6年较为成熟的影院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二、放映业一线从业人员面临生存压力,或将导致裁员受访187家影院,平均每家专职员工15.4人,兼职员工7.5人,以此推论全国12408 家影院的一线从业人员总数在30万人左右。调查显示,在3月底,已有20%的影院进行了裁员,这些裁员的影院大多是1000座以下的中小规模的影城,依此也可以判断小规模影院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另外,裁员影院中,2019年新开业的影城有7家,占受访样本中新开业影城的29%,疫情对新影城打击较大。另有12%的影院表示,目前正在进行薪酬调整,不排除后期裁员的可能。这意味着在后疫情时期,如果难以在短时间内复工复产,经营压力将导致影院裁员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加。调研显示万达院线旗下626家影院,已经有部分经营困难影城人员离职,但尚未进行大规模裁员。经求证网传裁员30%的信息并不属实,但就万达影城系近15000人员工来说,平均每月1.3亿元左右的人员成本支出,压力确实较大。但我们可以看到,仍有68%的影院表示坚持不裁员,以各种方式度过难关、保存实力,以待未来。三、疫情持续影响下,超过四成影院或面临生存困境截至目前,将近半数的影院账上资金不足,现金流告急;多达42%的影院认为自己有「关门大吉」的风险;只有10%的影院有可能转手继续经营,此外28%的影院表示「等待总部统一安排」。近年来影投影管公司发展迅猛,新建影院多为资产联结型,影院收入均要上交部分到影管公司,单体影院基本不具备抗风险能力,因此影院的存亡更多要看其所属总部的产业结构和资本实力。通过对裁员/不裁员影院的亏损状况分析有所发现,裁员确实降低了影院的损失,裁员和减薪影院的亏损额明显低于不裁员影院。不裁员影院中,规模在1500-2000座之间的影院亏损额最大,这一部分影院也是经营成本最高的影院,同时他们也是各地市较为优质的影院,坚持不裁员说明对行业长期信心坚挺,这部分影院的生存状况是需要重点关注和支持的。四、多数影院预计复工后恢复期需要3-6个月,依靠新片救市恢复营业之后影院会迎来爆发式观影热潮吗?调研显示九成影院并不看好疫情后短期内恢复活力。半数影院认为,恢复营业后要达到疫情前的观影状态,至少需要3-6个月,还有37%的影院认为需半年以上时间。据我们组织的第一阶段《观众观影意愿调研报告》数据显示,疫情后观众最希望进影院观看「新片」,这与影院的需求相同。九成以上的影院认为无论是「国产新片」还是「进口新片」都是拉动观众观影的重要因素。而「复映片」只是填补新片短缺空白的手段。但在疫情结束后的恢复期内,因为新片持续观望的可能性较大,扎堆上市的积极性不会太高,这就需要行业联手集体自救。以往经验显示,策略良好、类型精准、营销到位的复映片也能收获不错的票房成绩,并且疫情后复映片多为片方公益提供,所有收入归放映端所有,因此积极组织放好复映片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如何通过「复映片」刺激观众观影欲望?影院建议复映视觉效果震撼的3D、科幻等类型影片,突显影院放映设备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从而达到撬动观众走回电影院的效果。五、预测2020年全年票房将同比减产60%左右根据2019年的月度票房数据模型我们做了一个2020年票房模拟测算。我们分别以6月、8月、10月假定为复工时间起点,以2019年月度票房为参考,票房收入从复工首月占比去年同期30%起逐月递增,按6个月恢复到90%的程度计算。正常估计,6月复工年票房预估218亿元左右,同比下降66%;8月复工年票房预估128亿元左右,同比下降80%;如10月复工年票房预估6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91%(此模型仅供参考)。调研显示,约五成的影院经理认为全年票房同比减产60%。第二部分放映业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对策及措施实施效果一、各地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加大对影院扶持力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政府积极展开调研、出台政策,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放映业度过难关。自2月1日以来,北京市、上海市、辽宁省、陕西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广东省、山东省、广西省、四川省等地相继出台多项综合政策措施,从专资补贴、税收减免、金融贷款、租金费用减压、放映补贴奖励、就业失业保险等各方面给予企业纾困引导。调研显示,截止4月初,超过四成的影院表示政策扶持有实质性帮助,已收到包括稳岗补贴、宣传发行补贴、重点项目特殊补贴、免交社保等在内的多方面补贴;有15%的影院表示尚未落实有关政策,或力度较小。二、影院积极展开自救,多种措施刺激行业复苏根据调查,如果将来继续营业,为帮助观众回流,影院拟采取的自主性措施,我们分析总结为五大类:1、加强防疫,增加信心。做好全面消毒及卫生防疫措施、疫情紧急预案,宣传告知,打消观众对卫生、健康方面的疑虑,帮助观众恢复信心,消除恐慌感。2、降低票价,让利观众。采取线上优惠和线下促销的方式,接动观众步入影院,促进二次消费。对于经典老片复映开放免费场,复映初期对不分账票房影片采取低价促销或预约免费观影。3、布阵线上,营销先行。通过影城公众号、当地知名博主、网络自媒体宣传影院恢复营业,全力调动观众观影兴致。加大线上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小程序、抖音、快手等新传播渠道,推广影院复映信息。重点宣传线上商城,突出无接触售卖。4、组织放映、公益行动。22%的影院希望疫情恢复初期政府积极组织包场放映、公益放映重点影片、主旋律影片和抗疫题材影片。与银行、商场等进行异业联盟活动,进行资源置换。对复映片组织公益放映,免费邀请抗疫人员、影城会员等观影。5、品质严控、转型升级。影院的「沉浸式」消费体验不会改变,影院的未来是观影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优化。影城应深刻考虑经营策略,寻求与消费新潮流新趋势有效结合的改变。第三部分疫情对放映业的长期影响评估及对策建议一、 疫情持续发展对放映业带来的中长期影响1、恢复期较长。人员密集的影院是疫情防控重点场所。全球疫情严重,短期会给影院复工经营带来很大影响,即使复工开业,短期内客流量不会明显反弹,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恢复期,影院利润会大幅度降低。2、全年票房收入减少。国内外新片上映受到疫情冲击,影响了电影市场整体发展以及今年的国内市场票房收入预期,国产及进口影片在生产制作环节断档,造成之后的影院放映内容的「空窗期」,未来一段时期内票房收入都将受到影响。3、运营成本增加。影院无现金流,停业停工导致无收入,同时影院的人员、消毒、安全、卫生等防疫经营成本增加,影院卖品收入一落千丈,再加上必要的升级改造等成本,影城利润很难保障。4、互联网带来发展新变化。调查显示,疫情期间一些影片尝试线上放映的方式对影院终端放映形成竞争态势,对后疫情时期影院经营带来新课题,新变化,新可能。影院放映业必须积极考虑融合之措施,积极应对以寻求新机遇。5、中小影院加速迭代。年票房收入处于尾部的中小影院,或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调查显示,第一季度收入直接导致全年亏损,今年影院行业会有关门停业、整体收购、公司集体转型等诸多现象出现,部分影院认为此次疫情有可能会加速终端市场的进一步整合及优胜劣汰。二、疫情持续发展加速中国电影产业结构性调整1、供给侧和消费侧均面临严峻考验。影视项目停拍,影视剧项目数量急剧下滑传输到上游影响平台方的库存供给。制作、发行方面,许多片方由于疫情影响资金吃紧,拍摄成本减少,制作周期延长,供给侧下滑对影城的上座率产生影响。消费侧,疫情影响下,公众面临收入降低、娱乐方向转变、聚集社交恐惧等,在观影意愿和行动上也将反映出消极的趋势。2、观众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包括消费心理、消费能力、消费需求等也在疫情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的变化,观众观影信心短时期较难回升。未来线上首映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尝试,电影+互联网将会逐渐普及。电影出品会部分转移在互联网线上平台,线上文娱产业将全面提速,互联网平台的视频消费会分流部分观影群体。3、电影投资放缓。疫情会导致影视行业固有的产业链条出现脱节,比如影片投资、影院食品、电影周边、商业体内的客群活跃度下降等。疫情导致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市面上的投资资金。电影投资属于高风险行业,未来对内容投入将更加慎重。过去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多影院扎堆在同一商圈的恶性竞争局面会重新整合。同时也给房地产、大商业的过度扩张降温。在商业项目中,多方抢标,争抬租金,导致影院经营者给房地产业打工,交高额租金的不理性局面将会遏制。4、行业整合加速。疫情的重击,让行业认识到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促进了行业更快速的市场整合。加快影院多元化发展,兼并小型影院公司,影院行业洗牌,推进影院专业化建设。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如何更好地匹配经济形态的发展进度;如何更好地迎合广大群众的消费理念,并有序正向输出引导;如何更好地考虑电影本身产品形态的形式多元和管理多元,是必须考虑的。影院行业经此疫情,会有一轮优胜劣汰,数量和质量上均会发生变化。三、后疫情时期放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自2015年起,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银幕数最多的国家,年票房产量占全球四分之一左右,是全球新兴的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是好莱坞最大的海外票仓,2019年中国为全球影业增长贡献了5.4%,是世界电影市场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电影放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2019年全国共有超过7万块银幕,并正在经历着优胜劣汰、淘汰冗余产能的行业自我调整优化期。尽管影院快速发展中难免出现扩张不均衡、竞争能力缺失、盈利压力增大等问题,但是我们仍能看到,影院的放映设施设备日趋完善、竞争活跃、创新能力强,同时积极谋求线上线下整合的优化发展。保持放映业的活力是中国电影业繁荣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电影面向观众服务观众的阵地窗口,是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是国家文化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政府和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手段,从政策引导、行业倡导等方面规避疫情后行业无序发展,保护行业核心竞争优势,因势利导在调整中完成行业转型升级,在下一阶段的全球电影竞争中占有先机,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加强政策全面落实。在疫情长尾期业内应积极做好复工复产规划、制定复工复产计划,加强宣传,保护行业信心。专资返还和税收的减免能起到提振行业信心,解决燃眉之急的作用,政策要及时落实、各地统一,尽一切力量扶持行业,并做好持续扶持较长时间的准备。第二、保护核心竞争力。疫情虽加速淘汰冗余产能,或对本就面临经营困境的企业最后一击。但加速行业迭代应平稳有序,避免对核心竞争力造成致命打击和影响。中国虽有47条院线,但经营体量、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完全不同。电影放映市场是全国一盘棋,因此,宏观调控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可对疫情后仍坚持营业的影院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2019年放映成绩较好的影院给予一定奖励;协调银行等金融资本对优质企业发放低息贷款、贴息贷款、信誉贷款。第三、调节互联网电影与院线电影矛盾。疫情期间影片转向线上放映虽是权宜之计,不具备长期复制可能性。但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根本矛盾在于互联网电影与院线电影在发展中长期处于各自单行道上。产品本质相同,但商业模式完全互斥,未能形成一个共生共荣生态圈。网络电影本质上是电影,定义为首先在互联网发行的电影,其内容创作规律一致,制作群体也基本重合。因此网络电影应与院线电影、电视电影一样,统一归口管理,统一发行秩序,统一计算收入。在尊重各自商业模式和发展规律前提下,最大化解决电影放映窗口期的矛盾问题。第四,协调组织提前入市的新片。疫情后复工初期行业应积极协调组织、合理安排入市新片,以各种方式方法拉动新片提前入市信心。新片是疫情后拉动影院消费的有效的手段,强片新片越早入市,影院疫后恢复期越短,传导到上游制片业、投资界,越快恢复生产信心,才能真正重启电影业。疫情对电影全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影院作为终端最直接地体现了损失的严重。但国家出台政策积极扶持电影行业,各大院线的影城也在积极努力应对疫情。4月29日,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主持召开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会议,对下一步推动我国电影在疫后更好更快发展作出安排部署。他说「冬天总会过去,春天已经到来,只要广大电影人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就一定能排除万难,再创中国电影新辉煌。」对于影院来说,复工的意义并不在于票房,而是一种行业逐渐步入正轨的积极信号,是为整个电影市场的全面复活迈出第一步。尽管复工尚需等待,但各影院负责人都十分理性,客观看待影院的情况,努力为将来全面复工调整出更合适的节奏。这也正是给院线冷静思考的机会,未来影院可通过升级盈利模式来提高抗风险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我们有信心终会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影院终将会迎来新的春天。文章来源:中国电影出版社图片来源于官方及网络

逆世界

「传媒互联网」行业深度研究报告:5G对影视行业的重构

来源:格隆汇机构:华创证券 5G 对视频平台的影响:超高清视频及 PVOD 提升付费率和 ARPPU 值 超高清视频:政策指导发展,提升视觉感受,大屏 ARPPU 价值更高。2019 年 3 月,工信部、广电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 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明确将按照“4K 先行、兼顾 8K”的总体技 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并提出 2022 年, 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超过 4 万亿元。超高清视频带来更好的观影体 验,大屏端尤其受益。目前 OTT 已超越有线电视领跑大屏端发展,视频网站 的 OTT 端订阅价格高,可带动 ARPPU 值提升。大屏端变现方式多样,增长 潜力大。目前主流视频网站在大屏产业链中下游广泛布局,大屏端的拓展对提 升单用户价值有利。 PVOD:提升的流媒体观影体验和缩减时间成本或能推动 PVOD 发展。PVOD 指在视频网站付费点播时下最新的电影,目前仅在好莱坞引起过讨论,但尚无 先例。近年来,我国的院线电影下映后在视频平台上线的窗口期不断缩短,但 都是正常下映后才上线视频平台。5G 将带来超高清视频等创新影音技术提升 家庭观影体验,或助推 PVOD 发展。我们以今年目前的年度票房冠军、收官 49.74 亿的《哪吒》为例,分情况探讨 PVOD 的可行性。 5G 对内容行业的影响:探索适应新技术的新内容,有望诞生黑马 互动视频:5G 前夜的用户教育,带有游戏属性,提升付费率和 ARPU 值。互 动视频是加入了交互功能的新型视频,具备游戏属性,沉浸感更强,理论上可 在时长、付费率、ARPPU 值等方面表现胜过普通视频,为 5G 即将带来的 VR 影视进行了用户教育。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两大平台相继发布互动视频制作标 准,重视这一新兴类型,而互动视频在玩法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剧情和选择逻 辑是制胜法宝,利好优质内容公司。 VR 影视:5G 环境下的交互影视,更有沉浸感,交互性更强。5G 带来的超宽 带高速传输能力和低时延,可以解决 VR 渲染能力不足、互动体验不强、终端 移动性差和眩晕等痛点问题,VR 影视比目前的互动视频更具沉浸感和交互性。 5G 时代的 VR 影视从拍摄、制作到观看,均是对传统方式的重大革新,各环 节均有望诞生黑马公司。 投资建议:5G 对影视行业的影响利好视频平台及适应新技术的内容公司,得 益于政策支持下超高清视频的发展,家庭大屏市场将会得到拓展,在大屏各个 产业链均有布局的视频平台将在用户付费提升、广告收入增长等多个方面获 益;另外,超高清视频带来家庭观影体验的提升,PVOD 付费点播模式有实现 的可能,这种模式下,视频网站付费用户增加,ARPPU 值提升,采购成本降 低。建议关注芒果超媒、腾讯控股和爱奇艺。5G 时代从拍摄到制作到观看, 均是对传统方式的重大革新,各环节均有望诞生黑马公司。传统内容公司也有 望在新的技术下焕发新的生命力,像《隐形守护者》通过扎实的剧本获得口碑 一样,通过探索适应新技术的新内容,将自己对内容的经验与新技术融合,建 议关注光线传媒。 风险提示:超高清视频、VR 影视等推进较慢,5G 资费过高。

田鸠

「研究报告」疫情下的电影行业现状及展望

作者:马小添 瀚叶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 摘要:疫情对全球电影票房形成重创,已造成预期票房90%以上损失。截至3月18日,全球范围内定档电影延迟上映或撤档,正在拍摄的项目纷纷停拍或推迟。所有计划的改动受影响地区覆盖华语、亚洲、欧美等几乎全球电影市场。疫情对全球院线、电影相关产业、以及影视从业人员造成了严重的身心打击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整个行业面临漫长恢复期。电影计划变动将导致票房流失,并为宣发计划带来风险;但发行窗口期缩短将为流媒体入局制作环节带来机会。电影行业如果能结合消费者的文化吸收、社交与消费需求,开发出新市场和产品,将全速推动行业向新阶段迈进。政府出台优惠扶持政策、企业提供资金资源支持,帮助整个行业复元。新技术的应用将会起到辅助作用。未上映及正在上映的院线电影,由于疫情特殊情况,改变上映形式,上线网络视频平台,此举或将改变未来电影产业格局。疫情开拓潜在线上电影市场,推动影视产业未来发展。流媒体或将主导电影行业的潜在发展及走势,其与传统电影市场也共生互利。核心观点全球院线票房受损:全球各大票仓及影视工业主阵地遭重创;尚未完成的影视项目已全面停拍,损失惨重;院线面临政策、行业、市场三方阻力;已上映与未上映电影陷入选择。全球电影相关产业及娱乐行业受疫情打击面临重创:相关行业受到波及,如电影节、主题公园、剧院、画廊等;从业人员受到失业、感染、工作受阻;三方面压力将经历漫长恢复期;行业新空间初现。政府出台相关措施和指令加速推进影视行业复元,企业加入援助大军:广电出台疫情下推动行业恢复举措;政府发布电影行业复工指引;政府下拨资金救市;企业积极行动助力行业复苏。疫情有望为电影行业拓展潜在市场,为未来影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疫情将打破发行窗口期规则影响传统发行市场;流媒体从发行放映端进化为生产制作端最终覆盖全产业链;传统电影市场的破与立。01疫情下的全球电影票房02疫情下的电影行业现状03后疫情期的电影行业展望—END—*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生之欲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布

中国电影市场已不是国产电影“独乐乐”的舞台,“亿元俱乐部”里,有了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影片,如《神秘巨星》《嗝嗝老师》等一众印度电影带给中国观众感动的同时,也在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均破亿元,占据其影片在全球总票房的“半壁江山”。越来越多亚洲国家的电影在中国受此礼遇: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获得中国市场3.7亿元票房,远远超过该片第二大票房收入来源意大利的100多万美元2018年全球票房达411亿美元,较2017年上升1.2%。而这一增长离不开中国票房的高速增长。目前中国不仅是全球电影市场第二大票仓,其90亿美元的体量更是占到全球总票房的22%。而9.06%的增幅令中国仍是全球票房当之无愧的增长最快国家。《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6月20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布,这一亮眼成绩,无疑进一步给行业提振了信心。国内电影产业与市场研究专家、资深电影发行人刘嘉认为,近年全球电影产业发展速度放缓甚至呈现疲软态势,而中国票房的高速增长成为其能够稳定发展的驱动器。更令人欣喜的是,相比于依靠爆米花娱乐大片撑起票房半边天的海外市场,2018年的中国银幕则以优质内容驱动市场。从《红海行动》再到今年的《流浪地球》,这些票房榜上有名的电影同样在评分网站表现出色,甚至成功赢得海外市场的关注。票房市场大了、好电影多了,产业进击,路在何方?线上重融合、院线重经营、着力开发电影衍生品拓展票房之外的版权增值空间,成为专家给出的关键词。政策规范、口碑片拉动下的市场增长,才是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年度票房90亿美元,年增幅9.06%,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这两个数字,对于全球影业来说弥足珍贵。要知道,仅全球票房排行前六位的国家中,就有日本、英国、德国三国出现负增长。其中第四位的英国负增长超过20%。这一背景下,全球1.2%的增幅里,足见中国“驱动器”的重要贡献。而中国这架“驱动器”,绝不是靠着粗放式发展与野蛮式增长。2018年,随着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推出,市场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市场竞争进一步规范。在此背景下实现的票房增长更注重质量。正是得益于市场规范挤去了票房增长中的泡沫,让优质电影浮出水面,实现口碑与票房齐飞的态势。无论是2019年度迄今为止的票房冠军《流浪地球》,还是2018年的《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讲好中国故事,成为电影市场的“刚需”。更为健康的一个标志是,中国电影市场不是国产电影“独乐乐”的舞台、中国观众也不只对工业化大国的大制作青睐,在国产现实题材影片的带动下,中国电影“亿元俱乐部”里,有了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影片,以及新锐电影力量的身影。《神秘巨星》《嗝嗝老师》等一众印度电影带给中国观众感动的同时,也在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均破亿元,占据其影片在全球总票房的“半壁江山”。越来越多亚洲国家的电影在中国受此礼遇。就在不久前,就有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和印度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在中国影院上映,在好莱坞商业大片夹击下,前者更是获得中国市场3.7亿元票房,远远超过该片第二大票房收入来源意大利的100多万美元。电影消费与新媒体娱乐消费融合成产业增值新空间内容与市场做大做强的同时,中国电影人已经把目光聚焦于产业的完善发展之中。一个问题因而被聚焦——中国电影产业目前仍主要依赖票房收入,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显然能够为电影从制作、营销到衍生消费打开更多空间。而事实上随着新媒体娱乐消费的逐渐兴起,视频网站的付费用户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刘嘉提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今年4月,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几家主要平台的付费用户总数已经超过四亿,其在线消费观看电影的营收也成为电影产业增量所在。与此同时,视频网站背后的互联网巨头大踏步进入影视制作,也激活了产业。Netflix不断增投影视制作费用,年投入预计达到120亿美金。而在国内,据《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上线网络大电影总数为1373部,尽管总体数量上较2017年下降,但奔着“精品化”的目标,无论从最初的投入成本还是最后的收益分账来看,都实现快速增长。仅爱奇艺一家平台2018年破千万的网络电影数量达到25部,较2017年翻倍。网络电影不再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而是成为院线电影的一种良好补充。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知名导演尹力则指出中国电影产业目前在产业衍生品开发还不够的问题。在这个领域,基于影片IP形象授权开发的玩偶、服装、食品是一种,能够形成主题公园拉动区域文旅消费的集聚效应更有待关注。此外,在市场产业一片红中,一个“冷数字”值得注意——去年银幕票房收入为101.49万元,这较之2017年下跌7.8%。而这背后,却是2018年新增银幕9303块,这令中国以60079块银幕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对于新增出的银幕数量,尚缺乏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运营,使电影市场的票房价值最大化。因而刘嘉提醒,在影院的扩张中,“不能重建设而轻经营”。观影消费的圈层分化越来越明显,能否通过一些“定制化服务”来提高院线影院的服务附加值,能否通过整合院线,改变目前院线市场数量过多,然而其中部分规模过小的局面,都将成为产业进击之路需要破局问计的关键所在。(本报首席记者 黄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