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影视行业上市企业及总体行业观察发现,2018年以来,行业进入明显的调整期或淘汰期特征非常明显。行业内部分上市公司年报、季报经营业绩下降、行业洗牌、热钱撤离、大剧开机数量锐减、曾经的头部公司遭遇危机、龙头格局被重新改写等成为影响行业的一个阶段性特征。对于影视行业,我们研究认为,目前处于低谷期的特征虽然明显,但从未来发展前景来看,行业内注重高质量发展与精细化、市场化的公司依然市场广阔。行业增速放缓显示仍处调整期在对影视行业占比较重子行业电影行业的研究观察发现,近年来,我国电影行业虽然电影票房收入仍在增加,但增速却体现出明显的放缓迹象,配合A股上市企业年报、季报及中期报告预告来看,行业调整期的格局仍在继续,而行业内企业淘汰特征也较为明显。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相比2017年同比增长13.45%的速度进一步放缓。而从上市部分企业来看,经营情况也体现低谷特征,比如华谊兄弟、唐德影视2018年度净利润亏损、2019年一季度亏损;而其它部分公司虽然盈利,但相对于2017年,其总体业绩增速体现为明显的下降或微利状态;如果从发行与影院类上市企业来看,中国电影、上海电影等依然保持盈利,但季报增速也保持在个位水平。注:依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绘制我们在对影视行业上市个来年报及一季度报告情况来看,不管盈利还是亏损,大部分影视公司2019年一季度的业绩都不如2018年同期,研究认为,行业增速发缓的背景之下,影视行业仍处于调整期的特征较为明显。2018年对遭遇寒冬行业洗牌公司而言,应该说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也是行业竞争、规范发展、市场因素变化的必然。 高质量发展,运用科技做精品是应对之策从近年影视行业体现问题来看,我们认为只有正视问题与困难,找出符合中国国情及企业实际发展、市场接受度高的精品或是应对之策。如果对市场层面观察发现,我国电影观影人群高度集中于年轻人群体,未能发挥电影应有的战略作用。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数据及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电影观众约3亿左右,其中35岁以下占86%,平均观影年龄21.4岁。80元、120元的票价比比皆是,行业呈现“贵族化”趋势。研究认为,影响作品应从多层面、多角度体现不同类别客户的需要,精品战略、质量战略和客户精细化战略的应用与发展将是未来影响企业竞争成功的关键。研究认为,要改变目前影视行业的困境,注重市场、注重高质量发展及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客户体量或是较好策略。比如电影行业中的放映机核心芯片;电影制作、拍摄设备等软硬件的发展等。我国很多优秀题材不能转化为精品,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营造积极创作的环境,以科技力量引领行业改革。从与电影技术密切相关观察发现,5G技术的应用或能提升电影业的某些技术变革。2019年6月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宣布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从产业角度看,相比3G、4G面向个人,5G更多将是一场数据工业的革命。研究认为,5G时代所带来的是信息分发技术的优势,一个基站能为100万用户提供高速率的信息分发服务,并且没有任何卡顿。这就使得在5G时代占据信息分发优势的企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用更低的成本覆盖更多用户,因此对影视业发展来看,如何运用现代通信技术,提升产品的高质量与精品,是未来应对行业竞争,应对行业低谷的取胜之道。影视行业仍有较大发展潜力研究认为,中国电影市场有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优势与客户体量,市场空间的最大原动力为中国年轻消费者。根据猫眼电影的数据分析,近80%的观影者为“85后”。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对比发达国家平均80%城市化率水平仍有距离,未来我国城市化率提升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这就意味着与之关联度较强的影视行业同样有较大增长空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及国际市场战略的推进,中小城市的观影人次及海外市场客户将体现增加。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影视业作为美好生活的一个领域拓展,其发展政策仍将体现。随着城市与乡村一体化不断发展,中国百姓的文化需求将不断提升,而通过对外开放,将使得影视行业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新技术与精品运用,也将推动行业的拓展。总体而言,2018年中国影视业进入明显的调整期,而这趋势仍在延续。如果从目前情况来看,竞争加大、市场淘汰等将不断深化,但从长远来看,影响业作为文化领域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同时,国内外潜在的市场面及新技术推动变革与应用,其仍然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观察发现,随着5G商用的逐渐推进,美国的科技行业人士判断——“院线的发展方向将偏重于体验性的电影院,比如以高度真实感、沉浸感为代表的VR智能综合体验馆。” 电影院将不再是单一地为观众提供电影,而是变成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影像体验服务。结合目前我国上市企业发展战略,我们认为中国影视业的发展潜力很大,随着对外资开放步伐的加大,未来仍将体现多领域、多层面的发展体系,而具有高质量、精品战略明显且具备资本实力等因素的公司将继续体现发展与市场优势。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影响观众体量,其未来发展潜力依然广阔。同时,经过市场化竞争,部分实力较弱、作品不佳及技术应用缺少精品战略的公司或将继续为市场淘汰。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及公司质地具有差异化与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和信投顾)
中国电影市场已不是国产电影“独乐乐”的舞台,“亿元俱乐部”里,有了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影片,如《神秘巨星》《嗝嗝老师》等一众印度电影带给中国观众感动的同时,也在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均破亿元,占据其影片在全球总票房的“半壁江山”。越来越多亚洲国家的电影在中国受此礼遇: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获得中国市场3.7亿元票房,远远超过该片第二大票房收入来源意大利的100多万美元2018年全球票房达411亿美元,较2017年上升1.2%。而这一增长离不开中国票房的高速增长。目前中国不仅是全球电影市场第二大票仓,其90亿美元的体量更是占到全球总票房的22%。而9.06%的增幅令中国仍是全球票房当之无愧的增长最快国家。《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6月20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布,这一亮眼成绩,无疑进一步给行业提振了信心。国内电影产业与市场研究专家、资深电影发行人刘嘉认为,近年全球电影产业发展速度放缓甚至呈现疲软态势,而中国票房的高速增长成为其能够稳定发展的驱动器。更令人欣喜的是,相比于依靠爆米花娱乐大片撑起票房半边天的海外市场,2018年的中国银幕则以优质内容驱动市场。从《红海行动》再到今年的《流浪地球》,这些票房榜上有名的电影同样在评分网站表现出色,甚至成功赢得海外市场的关注。票房市场大了、好电影多了,产业进击,路在何方?线上重融合、院线重经营、着力开发电影衍生品拓展票房之外的版权增值空间,成为专家给出的关键词。政策规范、口碑片拉动下的市场增长,才是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年度票房90亿美元,年增幅9.06%,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这两个数字,对于全球影业来说弥足珍贵。要知道,仅全球票房排行前六位的国家中,就有日本、英国、德国三国出现负增长。其中第四位的英国负增长超过20%。这一背景下,全球1.2%的增幅里,足见中国“驱动器”的重要贡献。而中国这架“驱动器”,绝不是靠着粗放式发展与野蛮式增长。2018年,随着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推出,市场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市场竞争进一步规范。在此背景下实现的票房增长更注重质量。正是得益于市场规范挤去了票房增长中的泡沫,让优质电影浮出水面,实现口碑与票房齐飞的态势。无论是2019年度迄今为止的票房冠军《流浪地球》,还是2018年的《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讲好中国故事,成为电影市场的“刚需”。更为健康的一个标志是,中国电影市场不是国产电影“独乐乐”的舞台、中国观众也不只对工业化大国的大制作青睐,在国产现实题材影片的带动下,中国电影“亿元俱乐部”里,有了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影片,以及新锐电影力量的身影。《神秘巨星》《嗝嗝老师》等一众印度电影带给中国观众感动的同时,也在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均破亿元,占据其影片在全球总票房的“半壁江山”。越来越多亚洲国家的电影在中国受此礼遇。就在不久前,就有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和印度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在中国影院上映,在好莱坞商业大片夹击下,前者更是获得中国市场3.7亿元票房,远远超过该片第二大票房收入来源意大利的100多万美元。电影消费与新媒体娱乐消费融合成产业增值新空间内容与市场做大做强的同时,中国电影人已经把目光聚焦于产业的完善发展之中。一个问题因而被聚焦——中国电影产业目前仍主要依赖票房收入,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显然能够为电影从制作、营销到衍生消费打开更多空间。而事实上随着新媒体娱乐消费的逐渐兴起,视频网站的付费用户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刘嘉提到,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今年4月,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几家主要平台的付费用户总数已经超过四亿,其在线消费观看电影的营收也成为电影产业增量所在。与此同时,视频网站背后的互联网巨头大踏步进入影视制作,也激活了产业。Netflix不断增投影视制作费用,年投入预计达到120亿美金。而在国内,据《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上线网络大电影总数为1373部,尽管总体数量上较2017年下降,但奔着“精品化”的目标,无论从最初的投入成本还是最后的收益分账来看,都实现快速增长。仅爱奇艺一家平台2018年破千万的网络电影数量达到25部,较2017年翻倍。网络电影不再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而是成为院线电影的一种良好补充。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知名导演尹力则指出中国电影产业目前在产业衍生品开发还不够的问题。在这个领域,基于影片IP形象授权开发的玩偶、服装、食品是一种,能够形成主题公园拉动区域文旅消费的集聚效应更有待关注。此外,在市场产业一片红中,一个“冷数字”值得注意——去年银幕票房收入为101.49万元,这较之2017年下跌7.8%。而这背后,却是2018年新增银幕9303块,这令中国以60079块银幕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对于新增出的银幕数量,尚缺乏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运营,使电影市场的票房价值最大化。因而刘嘉提醒,在影院的扩张中,“不能重建设而轻经营”。观影消费的圈层分化越来越明显,能否通过一些“定制化服务”来提高院线影院的服务附加值,能否通过整合院线,改变目前院线市场数量过多,然而其中部分规模过小的局面,都将成为产业进击之路需要破局问计的关键所在。(本报首席记者 黄启哲)
文|支菲娜刘慕聪编辑|如 今电影诞生125年以来,人们恐怕从未如2020年这般感受到电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市场全面关闭178天,即便在抗战时期民族最危难的时刻,都没有遇如此艰难。美国电影业的长期停摆,直接导致几大电影市场损失三分之二以上票房;各国电影作品和影人交流的不畅,也使得各种文明间的对话变得暂时疏离。在人类文化的新发展中,电影起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疫情不会是人类、也不会是全球电影面临的最后一次危机。电影唯有以2020年的挑战为新的出发点,应对疫情、国际矛盾、地区冲突、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等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电影发展困境与中国市场的全球定位(一)世界电影发展基本情况2020年,全球影市受疫情影响降幅明显。全球电影票房约为100亿美元,同比下降约75%。有相关研究表明,在影院感染的几率低于餐厅用餐等公共活动。但世界各地的影院遭遇了或短或长的停业。疫情发生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减免税收、工资补贴、失业补偿、贷款和金融担保、减免租金等一揽子帮扶政策。各种电影节展取消、延期或转为在线举办。疫情对电影业的改变是电影诞生125年来最大、最无可想象的。美国恐怕是票房同比全球跌幅最大的电影大国,下跌81.6%。日本电影市场全球受损最轻,报收1127亿日元,跌幅为56.85%。作为全球第四大票房市场,韩国疫情爆发较早,电影业受影响也较为严重,观影人次仅为6000万人,票房折损73.3%(数据来源:kofic)。在疫情未受控制前提下,全球各电影大国采取的措施无法改观影市困窘。法国影院共关闭了176天,制片业受损不轻,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只有排名第6的《杜可布3》、排名第9的《没有妈妈的十天》和排名第10的《最多30天》是法国出品。法国政府对电影行业的支持也是力度空前:文化部向电影行业所有领域提供3.2亿欧元补助;重振经济计划中的1.65亿欧元用于补贴影院,预计每块银幕补贴3万欧元;另有专项基金3400万欧元用于支持电影发行放映,其中3000万欧元用于补贴影院,200万欧元支持艺术院线。意大利影院3月起关闭,从6月15日起恢复营业,政府补助电影产业1.3亿欧元。澳洲院线自2020年3月23日起至6月暂停营业。德国自11月起二次关闭影院。英国最大院线Cineworld已经于此前关闭了128家影院。(二)中国市场复苏成果与贡献因中国政府快速有效控制疫情、优质影片较多、影市恢复好于预期,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尤其是全年银幕建设逆市增长。新增银幕5794块,全国银幕总数达到75581块,银幕总数同比增长7.67%,银幕增速8.3%。这是2003年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银幕增速的最低点,也是增长最为艰难的一年,更是增长成绩最值得骄傲的一年。它显示出即便在遭受重创之下中国电影的勃勃生机。中国市场2020年成为好莱坞影片主要海外市场甚至是主要市场。新上映的多部进口影片收入占该片国际市场收入较大比重,甚至超过北美本土票房,如《疯狂原始人2》《花木兰》等影片占其海外市场50%以上。中国市场在复工复市期间的种种探索,将成为全球有益经验;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全面停摆半年之久的中国电影市场,其快速复苏更大幅提振了全球电影市场的信心。但也应认识到,中国电影离真正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强有力的电影市场,无论从产品品质、销售渠道畅通多元、还是从竞争规则整备有效等方面,都还有较大进步空间。2020年北美电影发展情况2020年,北美电影市场综合票房报收20.86亿美元,同比下降81.6%。共上映影片455部,比2019年上映影片数911部下降了50%(数据来源:https://www.boxofficemojo.com/year/ref_=bo_nb_hm_secondarytab.)。有96%的影院报告蒙受逾70%的损失,有70%的影院申请破产或永久关闭。此前美国电影院提供了15.3万个岗位,但疫情导致7万个以上岗位的失业(数据来源:NATO)。美国通过了一些帮助中小业主的贷款方案等措施,仍然矛盾重重。AMC自3月16日起关闭1000家影院(北美661家)。由于疫情未能持续减缓,这一状况并未随着疫苗研制成功而有明显转机。因影院大范围关闭,自3月起缺乏对票房有带动性的影片上映,票房较高的影片均为美国疫情全面爆发前的作品。5月,环球影业以20美元的价格推出《魔发精灵2:世界之旅》在线点播,此后三周内该电影获得的线上收入超过了《魔发精灵1》在影院上映5个月的收入。环球影业并将窗口期缩短至17天。AMC院线因此与环球影业曾因此 “决裂”。但在疫情未获缓解情况下,AMC与环球影业和解。7月,AMC、Regal等美国多家大型院线将新泽西州长告上法庭,要求新泽西州允许电影院复业。8月7日《派拉蒙法案》被废止,是北美电影业态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标志。8月7日,始自1948年、本意为反对派拉蒙等好莱坞大制片厂垄断而形成的《派拉蒙法案》获批终止。这一事件顺应了电影业态被流媒体平台和疫情改变的趋势。8月,迪士尼以30美元点播价格在旗下“Disney+”平台推出真人版《花木兰》,直接导致该片全球票房回收困难。11月,全国影院业主协会于呼吁国会和政府通过救济立法帮助行业度过难关。以马丁·斯科塞斯为代表的多位著名导演联合美国导演工会、美国影院业主协会、美国电影协会,公开致信请求美国国会拯救影院。华纳将于2021年将17部影片悉数转至旗下流媒体平台HBO Max同步上映。拥有4000部影视作品版权的米高梅以市值55亿美元(含债务)宣布寻求出售,预示着好莱坞电影市场仍面临不可知的未来。2020年日本电影发展情况2020年,日本电影市场估计报收1127亿日元(根据https://eiga.com/ranking/相关数据统计),是2019年票房2611.8亿元的43.15%,是自2000年日本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以来票房最低的年度。“神赐之作”—— 畅销漫改电影《剧场版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下称《鬼灭》)的强力“救市”,是日本市场恢复高于其他市场的主因。2020年度票房冠军《鬼灭》也是日本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截至2020年底共获得346.4亿日元票房、逾2500万观影人次(仍在排映),超过《千与千寻》于2001年取得的316.8亿日元票房纪录。《鬼灭》的收入占全年日本票房的30.7%。日本自2月26日宣布采取防控措施,2月28日起电影界作出应对。部分影院采取停映2周措施,但并无强制。即便3月在下关市出现了感染者进影院观影的情况,该影院也仅停业3天。3月28日-4月9日首都圈东宝院线、松竹院线关停。全国范围内的关停主要是4月16日-5月6日。5月25日全国解除“紧急事态”后,影院基本重张。但部分新开影院受挫延期。大量影片受变更档期,如原本定于春假3月6日公映的《大雄的新恐龙》改至暑假的8月7日,还有不少影片迄今档期未定。好莱坞影片则按照美国公映的情况相应大幅调整;部分影片的片方采取将销售任务分配给全国影院的方式回收部分票房。也有一些影片弃院转网,只在线上发行,2月29日即有《不当妈妈可以吗!?》先行尝试。一些影片则在Youtube等网站免费公开。东宝公司业绩一骑绝尘,制作发行的影片已占全年票房的90%以上。本土动画片、漫改片等类型进一步巩固主流地位。2019年,日本票房增长率全球最高(17.4%),得益于本土作品品质的日趋稳定、产品的适销对路和消费税的小幅上涨。在此基础上,2020年,日本全域关闭影院时间并不长,进口影片日渐在日本丧失市场。进口影片的观众年龄层日益高龄化,疫情导致进口影片数量锐减,更加剧了这一趋势。观众年龄层进一步低龄化。尤其是疫情稳定后大量年轻观众期待重回影院放松心情,《鬼灭》和《我是大哥大》正是针对这些年轻观众群的作品。日本政府并无强有力的、专门针对电影或者文化界人士的救市举措。电影人奋起自救,如深田晃司等电影人发起“SAVE the CINEMA”请愿活动,成立的众筹基金“拯救小厅影院基金”仅3天就达成1亿日元目标。也有来自相关行业的帮助,如Netflix于5月在日本启动了疫情下影视摄制组工作人员的救助计划,影视摄制组人员均可申领每人额度10万日元的补助。为帮助暑期档暖场,吉卜力将《千与千寻》《幽灵公主》《地海战记》和早前的宫崎骏作品《风之谷》自6月26日起在全日本372块银幕(约占全国银幕总数的11%)重映,促进亲子型观众回归影院。2020年韩国电影发展情况韩国电影产业主管部门原本预估2020年全国票房为1万亿韩元,但受疫情影响全年票房仅为5124.16亿韩元(合4.68亿美元),同比降幅73.3%。票房前50位的影片,合计收入4324.80亿韩元,占全年的总收入的84.4%;其观影人次为7974万人。韩国疫情暴发较早。2月28日,疫情最严重的大邱市要求市内集会场所全部关闭。受疫情反复影响,影院关了又开开了又关,营业氛围大受影响。大量影院关闭。仅韩国大型院线CGV一家,未来三年就将直接减少30%的影院。由于好莱坞影片公映受阻,韩国本土影片票房占比空前提高。尽管市场受挫,仍有不少本土影片在暑期档和贺岁档入市。年度本土影片票房收入逾3500亿韩元(合3.21亿美元),占比69%。进口影片票房同比下降84%。因新片公映不足,出现了“长期放映”形式。独立电影、艺术电影放映规模扩大,重映作品增多。根据韩国影院入场券综合电算网统计,至2020年11月有320部独立电影和艺术电影共放映51万4814次,同比增长23.8%。女性电影成为2020年的主要焦点。不少女性电影票房不错,如本土票房第9名的《三振集团英语托业班》等。此外,还出现了三部由女性导演且由女性主演的商业电影(资料来源:kofic)。韩国对电影行业的支持力度不小。韩国政府为200多家影院提供30亿韩元的支持;减免征收90%的电影发展基金;向影迷提供133万张面值6千韩元观影优惠券;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划拨170亿韩元补助金帮扶韩国电影产业。12月,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决定将在2021年投入1053亿韩元事业费预算,帮助行业复苏。具体举措为:加大力度支持独立、艺术电影,投资影片,加强韩国电影学院,帮助海外宣传推广,改善残疾人观影环境等。(支菲娜,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特聘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高级编辑;刘慕聪,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从2010年的首破百亿,到2017年的559亿收官,中国电影短短7年内票房总数增长了5倍。今年7月,单月票房达到69.55亿,比去年增加了19.13亿,同比增长37.9%。火热的市场增长数据,自然会吸引众多资本对此领域深度参与及关注,特别是数年前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的上市,更是催生了一批影视投资基金。但是“高涨”的数据表象之下,影视投资机构的投资业绩也会像票房数据那般靓丽增长吗?在目前市场状况下又将如何投资影视?票房连创新高今年7月的暑期档票房再次祭出靓丽的数字——单月69.55亿,这个数字几乎是6月35.76亿的两倍,比5月的43.22亿亦高出不少。“当前的国内影视行业正处于热情与理智并存的阶段。一方面,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影视行业的发展得到了更多的政策助力,而随着近年来例如《战狼2》等一系列优秀国产影片的出炉,也一定程度提升了消费者对国产影视剧需求。从2009-2017年,国内影视剧无论是互联网端、电视台端市场规模,还是其总量、观影人次等方面,都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我国影视行业市场未来发展规模尤为可期”,有多年影视投资经验的通江投资集团董事长张保国对《英才》记者分析。2014年,全国电影产业总收入达到 363.7 亿元,同比增长 31.5%。其中票房收入 296.4 亿元,同比增长 36.2%;2015 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 440.7 亿元,同比增长 48.7%,电影票房近两年实现持续、高速增长。2016 年,全国电影票房在“第三方”票补减少、缺少爆款等因素的影响下,整体增速放缓,全年票房达到 457.12 亿元,增速为 3.73%。而到2017年全球电影总票房达到了406亿美元,其中以中国内地就贡献了79亿美元的票房,在全球票房占比中越来越大。 如今,中国影视市场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市场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且影视项目具有退出期短,收益性高等特点,因此成为投资市场眼中的优势性投资项目。目前国内票房纪录保持者《战狼2》以2亿的拍摄成本,获得了56.8亿元的票房,刨去各项税收最终获得的利益高达15倍,今年上半年的《红海行动》票房超35亿,投资方收益也达到10倍以上。《战狼2》的一位投资方表示,《战狼2》所有的投资人都是赢家,连最小的投资人都赚了一个亿,当所有的投资人坐到一起时,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时投少了。不仅如此,一些动画电影也能获得巨额投资收益,《大圣归来》作为2015年非常成功的一部动画电影,也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影视投资案例。参与《大圣归来》投资的有89位投资人,总计投入780万元,兑付时预计可以获得本息约3000万元。二八分化虽然有些投资方在一些影视项目上可以赚取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收益,但是大部分投资方并没有这么幸运。“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票房很高,但是分析一下会发现,票房的集中度在提高,一部影片几十亿元的票房,像《战狼2》、《红海行动》等。”专注文化产业研究的新元文智董事长刘德良对《英才》记者表示。“票房集中度提高,所以对其它80%的影片压力更大了。把去年的《战狼2》、《红海行动》刨除在外,再去看看10亿票房以下以及1亿票房以下影片数量占比会越来越多,对大多数影片来说越来越悲惨,大多是赔钱的。”张保国表示:“部分项目过快的发展也让行业面临窘境。有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电影票房前100名中,只有28部电影最终盈利,而有53部电影仍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消费者对影视剧的质量要求在逐步提升,而部分项目对热点内容的过分追逐,也引发了市场对同质内容、快餐内容的反感。随着2016年国家对影视审核政策的收紧,影视行业正由此走向理智发展阶段,下一阶段市场关注重点或聚焦于高质量IP与多样化影视作品等内容中,影视产业核心竞争力或更加得到重视。”数据显示,2017年有376部国产影片登陆院线,国产电影中只有51部票房过亿。而其中的49部分去了所有票房的83%,如果把数据放到TOP100,这个比例是91.5%,也就意味着剩下276部电影,只能去争夺25亿的票房。 今年7月总票房虽然达到了69.55亿,但如果具体分析,月初上映的《我不是药神》单月产出30.38亿票房,票房占比43.6%;月末上映的《西虹市首富》单月票房12.96亿,占比18.6%;《摩天营救》以6.05亿票房,票房占比8.7%的成绩位居单月票房第三。这三部影片的票房就占去了当月票房的七成以上。7月票房里虽然有《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这两部的突出表现,但是票房失意的影片反而更多,像《邪不压正》、《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阿修罗》以及上个月底上映的《动物世界》等多部带着“大制作”标签的影片均未能取得理想的票房。号称投资7.5亿元的《阿修罗》在上映数天后就草草下线。今年7月电影票房低于一亿的影片也有很多,其中票房在1000万到1亿之间的也只有8部影片,《神奇马戏团之动物饼干》单月票房只有5097万,7.5亿巨资制作的《阿修罗》票房不到5000万,《金蝉脱壳2》单月票房3400多万,《幸福马上来》2000多万,《汪星卧底》、《猛虫过江》与《淘气大侦探》单月票房各有1000多万。“影视行业入门的门槛越来越高了,前些年行业的集中度没有那么高,十几家的卫视都有采购影视剧的能力,因为那时广告投放的大头还是在这些卫视,所以卫视有比较多的预算去买电视剧,用电视剧换收视,吸引广告投放。包括电影,因为票房的体量还没那么大,拍电影的成本也没那么高。”华盖资本文化基金执行总经理李玮栋对《英才》记者表示。从这些年发展来看,互联网的平台在崛起,传统的电视平台在衰落,有钱的卫视数量越来越少,有足够的广告收入来支撑买电视剧的卫视也就有五六家。而大部分预算现在互联网企业手里,比如腾讯、优酷、爱奇艺等,造成市场上的买方越来越少,越来越集中。“另一方面成本越来越高,由于互联网之后的流量效应,所以大家更多的去选所谓的流量艺人,能保证影视有一个比较好的市场和收益,所以导致带流量的艺人价格越来越高。”李玮栋说,拍一部影视剧,片酬在成本里的比例超过50%了,从一个项目需要两三千万 到现在需要两三亿元,出得起这个钱的公司越来越少了,能做项目的公司也在变少。刘德良更是坦言,资本正在大量逃离影视行业,而且这个现象在年初的时候已经显现。“影视行业的资金有三个主要来源,第一是股权投资及商业银行,第二是定增及IPO融资,第三是社会性的企业,或者通过影视基金的形式进入的资金。”股权类的资金减少,是因为行业高峰期已经过去,2010-2014年之间是影视股权融资的高峰, 2014年之后是网络影视企业融资的高峰,此前华谊兄弟及华策影视的成功上市,让其他影视企业有了上市预期,所以2010-2013年间有50家左右的影视公司获得了融资。而且,除了少部分上市外,此前投资的影视企业股权还可以通过并购退出,但是2015年之后监管机构对影视公司的跨界并购出了限制,导致退出受挫。而国家去杠杆,整个社会融资规模在下降,企业缺钱成为普遍现场,因此民间资本对于影视行业的投资也在大幅下降。资本如何介入电影票房冰火两重天的两极分化,考验着影视投资机构的投资能力。李玮栋对《英才》记者表示,对纯财务性的投资者来说,目前对于投资影视行业相对偏谨慎一些,因为毕竟不像万达、光线等上市公司有自己产业平台,对项目的把控力、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更多的空间,“我们更多的是纯财务性的投资,对影视类的项目更多的是看能不能拉着上市公司或者BAT这样的平台公司一起投资,另外就是尽量的早期参与,不要等项目做到很大的规模,估值也很贵了再投来。”华盖资本在大文娱领域投资了20多个项目,影视类的投资包括影视制作公司大千阳光,民营出版公司果麦文化,储备的优质IP会进行电影改编。另外还投资开心麻花,电影《心花路放》、电视剧《决战黎明》等。李玮栋表示,在投资时最看重的是能持续性生产优质项目的能力。“一是看产能,手里储备了多少项目,项目到了什么阶段;以及看看制作能力,一年能做多少项目;另外看对项目的把控力,是自己主控,还是只是一个跟投的角色,包括能拿到多少的收益权,这些是影响将来财务上收益的;再有就是看他们行业资源,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方有多深的合作关系,有同类型的项目他们能够吸引比较好的资源来推进。”而对于估值,李玮栋更愿意把标的拉长到两三年的时间去看,因为影视公司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收入波动性很大,今年做一个项目很赚钱,利润特别高,但明年可能项目进度等问题导致收入差一点。根据被投方储备项目的情况判断项目成本及收入达到在什么水平,估算出未来两三年的收入及利润水平。目前,通江投资集团正以IP内容为核心,对不同题材的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发掘,探索国产影视剧的崛起机会。“资本介入影视行业发展,关键在于抓住核心产业环节,并以此打通上下游产业,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IP产业作为当前诸多影视作品的核心,是我们始终关注的重点”,张保国表示,一方面,随着对IP产业价值的发掘,其跨界融合优势、互联网优势、粉丝经济优势等逐步凸显,而其自带的流量、延展性、市场潜力等也更加高效转接于影视作品之中,投资方得以在宣发和院线等渠道控制成本,分散运作风险。此外,以IP产业为基础,投资方能通过金融运作,更好串联影视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包括前期内容制作及后期产品发行等,更加高效开展资源整合,提升资本投资效率。优质的IP始终是泛娱乐产业的轴心。近年来中国泛娱乐核心产业价值突破3000亿级别并逐年呈上扬的态势,IP产业的价值逐步受到认可。但就当前市场现状来看,IP产业估值还是相对较低的,主要体现在IP内容进入影视产业后,在单体项目的运作中并未占据主导作用。有数据显示,近年来IP授权方的分账很难超过10%,2017全年收益或未超过50亿元。相对于其他环节的估值水平,IP产业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现象级的IP作品往往具有高质量的内容或改编,广泛而稳定的粉丝基础,以及高度匹配的营销推广。近年来,随着多方资源的逐渐介入,市场正重点推动此类环节发展,并尝试构筑合理的并行运作体系,IP产业的转化效率正在提升。加之目前IP知识产权维护等政策的不断完善,未来几年IP产业估值或将迎来高速提升时期。”张保国认为。同时张保国也表示,在影视行业中,资本在不同的阶段介入不同的主体,或都面临一定程度的运作风险。整体看来,当前影视行业风险主要集中在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以及部分道德风险等方面。以电影产业为例,国内电影消费虽与日俱增,但电影市场依旧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例如在产品预测环节,由于消费者喜好统计不完全、市场环境日新月异、院线排挡不科学等因素,电影票房很难科学预测,资本投入效率也很难充分判断。此外,票房申报、版权维护、市场竞争等方面的不规范,或也一定程度干扰项目正常市场投放,加大了项目整体投资风险。李玮栋表示,目前电影市场的二八分化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可以看到票房不断被打破,但另一方面,每年很多项目花了很多的钱拍出来投到市场上并没有产生很好的票房,成功率其实是越来越低了。“风险一是政策层面,另外就是成本的控制能力,同时也要关注现金流,影视都是大投入,周期相对也比较长,很多公司资金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支撑一两个项目,所以如果项目不能如期完成制作或者上线,就没有好的现金收入回来,这也会影响后续新项目的投入。”而刘德良则表示,人才是影视行业一个重要的风险,因为目前影视产业演员片酬占比高,原因是演员人才的市场其实是畸形的,“从经济角度说市场价格过高,是因为供不应求,所以人才存在供给的问题。”刘德良还预言,电影票房规模是有极限的,达到一定量级不再增长,或者缓慢性增长,“这一天终究会到来的,到那时候就要思考,电影院的数量是不士过多了,院线电影的数量是不是过剩了,电影制片公司的数量是不是过多了,到达那个时间点的情况下,会进入惨烈的淘汰赛。”
针对于目前视频时代的发展,伴随着后期剪辑的人员需求不断。各个平台短视频的崛起,也踊跃出一大批人向往,但是很多都处于刚入门级别,所以针对现在目前想学习,还有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伙伴要注意了,选择中信教育,那就选择对了。各位或许看到它的前景了,但是目前我们需要的是,各行业薪资这么高,那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来提升我们的能力,去更好的竞争各个岗位的高薪呢?从事影视后期我们需要提升哪方面的技能1. 剪辑综合知识:脚本分镜、导视系统设计、影视级修图、矢量绘制、视听语言、大师拉片、系统剪辑手法、摄影摄像等理论。2. 影视合成综合:合成入门、仿真三维空间、图层动画合成、蓝绿背抠像、实景跟踪、光效合成、粒子特效、MG动画、爆破烟火特效合成等合成特效知识。3. 影视三维综合:三维建模、材质灯光、动画设计、综合包装等等。4. 影视软件:Photoshop、Premiere、After Effects、CINEMA 4D、Final Cut Pro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电影产业发展也是日益关注,各种政策的扶持也是接踵而来,越来越多的市场资本也是逐渐注入电影市场,电影行业如日中天,如光速般发展着,哪怕是普通人对电影市场的关注度也是显著提高。那么,影视行业在未来发展将会怎样呢,就跟着小信往下面看!1. 中国影视逐渐获得了国际认可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国产影视剧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未来,国产影视剧要坚持精品化策略、“出海”闯市场,在做大做强行业的同时,将我国的优秀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影视行业快速发展,迎来自身发展的黄金期,越来越多反映时代新风貌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产电视剧走出国门并取得了全球平台的认可。2.电视剧生产总量超过一半出口海外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我国电视剧生产总量为每年400部至500部,出口总量维持在每年250部至350部,超过一半的电视剧出口海外。2016年中国电视剧出口总额比2015年增长了三分之一2017年中国生产电视剧数量13470集,国产电视剧出口额超过了8500万美元。“出海”的国产剧体量在不断增长。3.全球影视市场近年来缘何刮起“中国风”?经过海内外观众和市场的洗礼,中国影视行业不断积累和沉淀,并将眼光放在了精品化策略上,这推动了中国优秀影视剧质量不断提升,精品不断涌现。不同类型的精品电视剧,向世界讲述了不同年代的中国故事、传递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以上是小信整理了影视行业大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帮助。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网络原始内容,在近几年的共同趋势是告别粗放型增长模式,注重产品头部化、垂直化、精品化。加上国家政策上的全面收紧,既有扶持发展也有一个规范,既抓内容也抓形式,我国影视产业走上了更加成熟,规范,专业的发展道路。截至12月23日,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突破627亿元,国产电影占比超63%;年度新增银幕8843块,银幕总数达到68922块;全年票房过10亿元的影片共15部,其中国产电影有10部,全年票房前十位中,国产电影占八席。在全球电影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指标再创新高,产业基础稳固坚实。国产电影不仅牢固占领国内电影市场,也不断扩大海外影响力。作为全球票房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电影潜力巨大,活力澎湃。一系列向好数据,标识产业深度、事业广度,也表明了作品温度、观众热度。2019年,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佳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折射中国电影聚焦讲好“中国故事”、着力创新创造的繁荣图景。电影产业确实也是存在很多优势的!优势1:电影公开透明化,投资的电影上映之后在猫眼和淘票票一类的 App上都可以查询的,还有没有上映的电影在广电网总局上也是可以查询的。优势2:电影投资的周期短,拍摄一部电影的周期也就4-18个月左右,电影只要上映之后就能产生收益,相比于房地产投资行业周期短很多。优势3:电影投资风险低,只要你选择的是正规的出品公司,选择符合市场的题材项目,基本都可以赚钱的。优势4:投资门槛低,房产投资是我们都知道投资最少也得几十几百万,但是投资电影现在几万块基本上就要可以投资的。优势5:投资电影可以挂个人名字,或者公司名字,个人可以多一个电影行业参与履历,或者间接性为公司广告宣传。优势6:可以和电影导演,演员,明星,近距离接触。优势7:只要选择一部好的电影投资项目基本上映之后都是有收益的,并不像股市那种亏得血本无归。未来影视产业,还是值得期待的!
在经历快速发展的10年后,我国影视产业目前也遭遇了发展瓶颈。盲目追求流量、收入分配不合理、同质化内容较多等问题亟待解决。不过,处于冷静期的影视行业也面临着改革机遇,在市场愈发崇尚精品、消费者品位越来越高的新时期,影视业只有不断优化产业链各个环节,努力推出精品,才有可能迎来下一个“高光时刻”——近段时间以来,有关影视产业的新闻不断。先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促进我国影视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针对当前影视产业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完善创作生产引导机制、规范影视企业经营行为、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等一系列具体举措。紧接着,市场机构猫眼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电影票房首现负增长。再接下来,第三届中国影视领袖峰会召开,业内为国内影视产业如何应对内外部挑战、如何变革发展建言献策……必须承认,过去一年,我国影视产业经历了重重挑战。一方面,传媒影视企业利润下滑,行业增长压力较大。但另一方面,我国影视市场不断扩大,庞大的市场规模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我国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影视大国迈向影视强国,是影视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不可过度追求“流量”目前,我国影视产业呈现“冰火两重天”局面:一方面,市场高度集中,数量稳中有增,成绩显著。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2018年电视剧收视比重为32%,与2017年的30.9%相比持续提升;2018年上线网络剧286部,较2017年的225部增加了27%;另一方面,资本扩张放缓,多个影视项目停摆或延后,影视融资困难,上市公司市值缩水。产生这一怪现象的原因,和相当一部分影视企业过度追求“流量”热点、片面追求商业效益现象有关。以“流量”论英雄,会严重降低影视产业标准化水平。“从内容生产到制作经营,再到宣传发行,一切向钱看,于是才有粗制滥造、情感虚假、思想空泛的影视作品以及抄袭模仿、类型扎堆、片酬不均等行业乱象。”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知名编剧倪学礼说。单纯依赖“流量”,还会引起对市场趋势错判的行为,出现盲目跟风和模仿。“影视剧属于艺术创作,大数据很难预测艺术层面因素,预测只能是一种规律预判,准确度不容易保证。”某业内人士认为,仅仅关注“流量”,会让很多缺乏质量保证的片子获得“出线权”,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以备受关注的悬疑剧为例,艺恩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白夜追凶》《无证之罪》达到了悬疑剧火爆之顶峰,《白夜追凶》总播放量更是达到几十亿次。“不过,大量悬疑剧中,脍炙人口之作也是少数,大部分同类作品昙花一现。”业内专家认为,《白夜追凶》等优质作品的成功在于具备良好的IP价值,作品经过了长时间精心打磨。但跟风者只关注“流量”,缺乏匠心意识,只求迅速完成剧本和拍摄,为赚快钱而忽视了质量。“尽管这几年悬疑剧数量不断攀升,但整体制作水平并未有本质飞跃。”慈文传媒集团副总裁赵斌认为,建立一套真实科学的收视率、播放量、票房等大数据体系非常重要,而且需要在其基础上,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优化产品核心生产流程。优化产业链各个环节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亟需优化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首先,作为产业链前端的剧本创作者,需要保持一颗诚心,对作品真诚,对观众真诚。“影视艺术作为大众文化,固然有其消费性和娱乐性的一面,但创作者应更多着眼于影视艺术严肃性的一面。”倪学礼对记者表示,这决定一部作品必须要以艺术标准和审美标准为根本。“对观众的真诚,体现在作品要真实地挖掘、描摹普通人的生活现状、情感现状和精神现状。”倪学礼说。赵斌也认为,影视作品的升级须从创作前端开始引导,“不论是文本阶段起步的剧本创作,还是事后奖励,都要从鼓励原创、扶持新人、加强创新层面入手,紧抓行业基础环节,升级产业品质”。比如,慈文传媒从艺术创作本身着手,更加主动地与优秀作者、编剧直接接触,策划伊始便全程跟踪,指导创作、帮助创作、服务创作。这样,作品呈现时就能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以及产业价值。其次,作为产业链中端的投资经营方,则要提高自身艺术品位和社会责任感,敢于把投入花在内容创作和生产上,而不是将大部分钱花在演员片酬和宣传发行上。“比如,行业应尊重编剧的地位和话语权,让他们有对导演、演员的选择权和对艺术质量的把关权。同时,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流程监管,善待编剧的诚心和劳动,让他们有更多精力、信心和热情投入创作。”倪学礼说。最后,作为产业链末端的消费者,要具有一双“火眼金睛”,不断提高审美鉴别能力,倒逼供给者改善影视产品质量。“比如,作品质量提升了,会反映在收视率或点击量方面。这些统计数据虽然不能反映产业质量的全部情况,但可以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影视发烧友马爽认为,从产业经济视角来说,影视产业消费生态完善,需要消费者和生产者二元互动相互影响。健全影视产业政策“从顶层设计来说,此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对影视业整体提高队伍素质、作品质量、市场竞争水平、传播效果等都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其中,关于行业标准建设十分重要,既关乎影视发展中作为文化事业的公共服务,也直接影响影视的文化产业价值释放。”赵斌认为,对于那些不诚信行为,政府应该予以强力监管,相关政策法规要进一步明晰,依法依规坚决查处。只有让真正用心做好内容的创作者和企业,获得与之匹配的收益,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才有长效机制可言。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王青亦说,在欧洲,不少国家都有电影电视扶持机制。“比如,法国文化部下设法国国家电影中心,主要管理政府用于视听节目和电影制作的扶助金。扶助金的主要来源是院线电影的座位税和电视台收入提成。政府将这些纯商业收入的一部分集中起来,扶持具有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视听内容。此外,还有剧本创作扶助金、纪录片扶助金、处女作扶助金以及短片扶助金等。”王青亦认为,这对于我国影视产业政策完善具有借鉴意义。记者了解到,目前出台的网剧备案登记制以及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原创视听节目系列管理规定等政策,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影视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尽管在实际操作和执行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备案周期变长、多部作品积压无法播出、评估人员给出的意见模糊不够专业等,但长远来看,这些政策会带来影视产业生态良性循环。”某影视公司制片人表示。“在电影领域,随着渠道扩张的边际递减效应,政策支持会推动优质内容供给,这对票房的驱动力将更加凸显。中国电影市场粗放型增长模式也将终结,电影产业核心资产有望得到重估。”中航证券文化传媒行业分析员裴伊凡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促进影视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会逐渐得到从业人员普遍认可。税收问题尽管令投资公司及投资人变得更加谨慎,甚至在观望后撤离资金,但“良药苦口利于病”,阵痛过后,行业将迎来利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剑箫)来源:经济日报
2015年开始,全球电影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3D电影逐渐普及并吸引用户踏入影院,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2018年,全球数字银幕数量达到18.2万块,同年电影票房达到411亿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得益于技术推动和中国市场贡献。2009-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为27.2%,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队电影及相关文化产业的扶持和资本入驻,另一方面电影购票等APP应用普及功不可没。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令中国电影产业链体系完善并未来朝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2019全球及中国电影市场运行大数据与产业布局策略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101页,可点击文章底部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Beginning in2015,the global film instry has entered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and3D movies have become popular and attracted users to enter the theater for a better visual experience.In2018,the number of global digital screens reached182,000,and the box office of the same year reached$41.1billion.Ai Media Consulting analysts believe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film instry has also benefited from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contribution from the Chinese market.In2009-2017,the box office of Chinese movies maintained a rapid growth trend with a compound growth rate of27.2%.This is e to the support of the national team film and related cultural instries and the capitalization of the capital.On the other hand,the application of APP for ticket purchases is not available.No.In particular,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s has made the Chinese film instry chain system perfect and the future toward digitalization.("2019Global and China Film Instry Development and Instrial Layout Strategy Research Report based on Big Data"full version has101pages,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 button at the bottom of the article to download the report)核心观点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监测数据发现,全球电影产业发展势好,北美依旧主导全球电影产业。2018年全球电影票房达到411.0亿美元,美国常年保持占据全球超两成的市场份额。美国电影产业中心好莱坞,由六大电影公司领导,其中迪士尼独得美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研究发现,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为全球第二,国产影片越来越受到青睐,并且春节贺岁档票房受益明显。2009-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年均增长为27.2%,票房截至2018年达到609.8亿元,在全球电影产业中保持第二位。其中,国产电影票房占据中国电影票房六成多,2018年产出如《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高口碑高票房影片,2019上半年的《流浪地球》引起国际关注,成为中国现象级影片。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研究发现,中国电影产业链体系完善并未来朝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从上游投资制片、中游出品宣发、再到下游院线应用,同时延伸到互联网票务平台、电影周边产品等,各环节都竞争激烈。中影股份凭借其最为完善的体系占领40.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龙头企业。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2014-2018年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数据解读2015年开始,全球电影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全球数字银幕数量达到18.2万块,同年电影票房达到411亿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技术推动和中国市场贡献。2015年开始,3D电影逐渐普及并吸引用户踏入影院,以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2018年好莱坞六大影业公司票房分析2018年,票房收入TOP20影片中,迪士尼影业公司的票房收入为26.0亿美元,占据北美电影票房的45.5%,成为北美电影产业的领跑者。2009-2017中国电影票房增长数据分析中国电影票房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9-2017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7.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队电影及相关文化产业的扶持和资本入驻,另一方面电影购票等APP应用普及功不可没。2018-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及预测数据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获609.8亿元,占全球票房21.9%,并且预测2023年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电影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电影观影人员大数据监测分析(一)根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有所下滑。2018年上半年票房为320.4亿元,而2019年上半年票房为311.7亿元,同期下降了2.7%。观影人次为8.1亿人,同比下降10.3%。中国电影票房档期因素数据分析(三)2018年中国电影亿级以上影片票房与上映周期总体呈正比关系。其中,《唐人街探案2》上映时间相对较短,取得了34.0亿元的电影票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这是受益于该电影第一部累计的良好口碑,因此,《唐人街探案2》首日入座率达到76.1%,位居同期首位;其次,该部电影为贺岁档,这一时期的电影票房相对集中。2013-2018年中国TOP10电影票房贡献度数据分析中国TOP10影片票房大幅增长,2016-2018年的复合增长率为8.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几年中国电影票房爆款,除了电影本身的IP效应(如续集、主角),观影用户的口碑和“自来水”效应也是票房逆袭的重要因素,所以,精品影片是保障票房的主要因素。2019中国热点电影分析一:流浪地球(二)2019中国热点电影分析二:哪吒之魔童降世(一)中国电影行业产业链分析2013-2018年中国影片备案、上映数量情况2013-2016年,中国影片备案数不断增加,至2016年增长至3811.0部,到2017年有轻微减少,到2018年,大幅下降至3138.0部。影片上映数呈现小幅增长。2019H1中国影视上市公司业绩分析(一)截至2019年,中国传媒文化上市公司共有143家,其中有25家为影视公司,占据传媒文化公司的17.5%。从市值情况看,中国影视上市公司中有六家总市值超百亿元,万达电影总市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传统院线:2011-2018中国影院数量统计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影院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达到10461.0家,增长了12.0%。网络渠道:2019H1中国网络视频平台大数据监测中国电影两大互联网票务平台对比:淘票票VS猫眼2016-2018年中国电影线上转化率数据显示,2016-2018年中国电影线上转化率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达到84.5%,但增速放缓。互联网逐渐转化了电影消费者的购票习惯,大多数人越来越倾向于在线上平台购买电影票。2019中国电影产业数字化结构剖析(一)来源: 艾媒网
全球电影市场发展保持逐年增长趋势。2017年全球电影票房达399.2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较去年增长了3%。2017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和去年相比总体票房增长了13.45%。从全球票房总数据来看,海外市场票房占比进一步提高,占总票房比例的73%。中国市场成为票房主力,但分账比例依旧是最大分歧,从一定程度上为国产电影争取了成长时间。而2017年的各大电影续集在中国电影市场的表现也是喜忧参半。值得一提的是,《欢乐好声音》和《寻梦环游记》的大热,让业内人士再次看到动画电影的魅力。另外,《摔跤吧爸爸》和《英伦对决》的横空出世,标志着合拍片和批判正在成为中国电影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前中影集团董事长杨步亭 主办方供图 摄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马海燕)“当投资者变得更为理性、谨慎之后,反而给优质内容创造了更多机会。好内容不需要检验,专业的投资人闻着味儿就来了。”3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与北京市朝阳区国际高端商务人才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影视”学术论坛上,前中影集团董事长杨步亭一番话,引来笑声一片。杨步亭认为,1000多个制片公司太多了,年产电影1000多部也太多了,中国的影视基地也太多了,应该集中精力做精品。那些既可以规避风险、又具备专业认可的内容,不会缺乏投资。混音师格雷格?拉塞尔 主办方供图 摄从早前的7亿元人民币票房,到如今票房突破600亿元人民币,中国影视产业已经走向更为专业化的道路。调整战略布局,提升专业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杨步亭看来,电影是艺术,也是技术和市场。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佼佼者,电影经历了百年发展,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和营销手段,使其保持百年不衰。作为技术型人才的代表,曾17次提名奥斯卡最佳音效奖的混音师格雷格·拉塞尔说,调音师首先要确保音效的层次感。人物对话、虫鸣鸟叫、背景音乐,每种类型的声音都要做到层次分明。混音师的工作需要分步进行,每一步都需要和导演反复沟通交流,确认想要传递的信息。不仅是混音师,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才。中国影视要被海外观众接纳,也需要专业人才。杨步亭认为作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至关重要,而技术含量和作品质量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中国电影“走出去”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内容题材、拍摄理念、文化差异、收入模式、海外观众的认可度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独立电影投资人张夕认为,影视从业者在保证内容和质量的同时,需要花时间找到合适的融入方式。随着部分企业和从业者被逐渐淘汰,人才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影视产业研究中心教授周煊认为,专业化的力量更能轻松获得和识别未来的机会。影视公司升级换代,其实是人才的迭代。随着从业者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影视走向海外的步伐将更加稳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