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年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现状,春节档票房同比增长32.4%读心术

2021年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现状,春节档票房同比增长32.4%

一、电影行业发展历程在资本、人才、技术等因素日渐成熟的支持下,1924至1926年我国电影发展达到第一次高峰,中国电影公司迅速增长。随着全民抗战爆发后,第一个产业发展阶段结束。抗战胜利后,电影产业开始复苏,中国电影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家底较为殷实的大产业。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影行业快速发展,并迎来了影视行业的互联网化变革。电影行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现状2012年至2019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呈现逐年增加态势。2020年我国电影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电影市场最终票房定格在204亿,相较2019年,下跌了68.27%。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据统计,2020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为《八佰》,其票房收入为31.02亿元,其次为《我和我的家乡》,票房收入为28.29亿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4年的我国电影产量为758部,截止至2018年,电影产量增长至1082部,达到近年峰值。从2019年起,我国电影产量开始下降,2020年产量减少至650部。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据统计,2020年我国电影行业年观影人次为5.5亿人,比2019年减少11.8亿人,同比下降了68.2%。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城市分布来看,二线城市票房收入占比最高,2020年我国二线城市全年票房占比达到45.2%。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三、电影行业重点档期分析2020年我国电影票房占比较高的档期为贺岁档和国庆档,共取得了86.33亿票房,占据了全年总票房的42%,受疫情影响,春节档占比为0。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20年贺岁档票房46.73亿,基本恢复到了近几年贺岁档的市场水平。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20年我国贺岁档的票房冠军为《拆弹专家2》,票房占比为13%,其次为《除暴》,占比为11%。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9年我国电影行业国庆档票房收入大幅上升,票房达到44.68亿元,2020年国庆档取得39.6亿元的票房收入,同比下降了11.37%。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20年国庆档票房为39.6亿元,其中《我和我的家乡》的票房为18.72亿,占比达到47%。《姜子牙》票房为13.8亿,占比为35%,而《夺冠》票房为3.58亿,占比9%。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随着疫情持续稳定控制,行业处于快速复苏中。2021年春节档实现综合票房78.2亿元,2019年同期电影票房59.1亿元,2021年春节档7天票房同比2019春节档票房增长32.4%。注:2021年数据统计截止至2月17日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21年TOP2票房占达80.2%,TOP3票房占达87.1%,头部效应逐渐显著。2018-2021年春节档期间TOP3的票房占比均超过77%。目前《唐探3》一路高歌猛进,但后劲相对乏力,《你好,李焕英》口碑持续发酵,春节假期后期单日票房超过前者。注:2021年数据统计截止至2月17日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四、电影放映市场竞争格局2020年我国电影院线TOP3的票房收入占比为33%,其中万达院线占全年总票房15%,大地院线占比10%,上海联合院线票房占比为8%。TOP5的票房占比为47%,中影数字院线和中影南方新干线均占比7%。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五、电影行业发展建议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非常态已经成为历史,中国电影如同中国社会一样在未来五年可能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有效供给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分工化、专业化、平台化的影视工业体系亟待建设等都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电影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未来电影行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跨媒介企业为核心的电影产业体系。提高更加开放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解决一些所有制障碍、监管障碍,推动电影企业之间、电影和其他企业之间更大范围的优化重组,形成真正具有一定市场领导力、风险控制力、战略执行力的头部企业,中国电影才能具有更加稳定的“确定性”。2、鼓励和支持形成主流产品、类型产品、分众产品和分渠道、分功能产品互补的多元作品体系。电影发展既要艺术的多样性,也需要产品的多样性,多样性既是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需要,也是满足相同观众的不同需要。多样性一方面可以为艺术创新提供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会为观众审美提供更多的差异,最终会扩展观众的观影规模和观影频次,也为电影带来新的空间和新的领域。3、扩展影视版权窗口,形成多屏传播的有序格局。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形成多窗口的有序传播,形成国内与国际、一轮与多轮、点播与流媒体播出、付费与广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发行体系和版权窗口体系,让电影价值最大化、影响最大化,从而真正提升电影作为内容版权行业的经济效益。4、完善市场规则、产业规范、行业法规的细则和程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电影产业已经高度市场化、全球化,行业管理机构、行业协会、行业领导性企业急需通过充分协商,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影市场规则、产业规范,这是中国电影产业有序发展的保障和前提。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孟二冬

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伴随着《明星大侦探》等推理综艺走红,剧本杀游戏也成功出圈,成为年轻消费者偏好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一。同时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剧本杀这种新消费业态接受度比较高,从而推动其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在不断升级发展过程中,北京、成都、长沙等网红城市的剧本杀商家正在做“剧场+剧本杀”、“文旅+剧本杀”等新尝试,与剧本杀相关的新业态正蓄势待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剧本杀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同比增长68.0%,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以7%的增幅增至117.4亿元,同比增长7%。如今剧本杀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剧本创作者、发行商、演员、门店商家、垂直平台等主体的参与将会推动行业规模持续扩张。(《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74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2020年中国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近120亿元伴随着《明星大侦探》等推理综艺走红,剧本杀游戏也成功出圈,成为年轻消费者偏好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剧本杀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同比增长68.0%,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以7%的增幅增至117.4亿元,同比增长7%。如今剧本杀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剧本创作者、发行商、演员、门店商家、垂直平台等主体的参与将会推动行业规模持续扩张。46.2%的受访玩家偏好烧脑推理剧本,超6成玩家选择和朋友组局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6.2%的受访剧本杀玩家偏好烧脑推理剧本,64.9%的玩家会选择和朋友组局玩剧本杀。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前年轻人休闲娱乐重度依赖线上,线下社交却缺乏新花样,而剧本杀正是打开了线下社交市场,加上用户付费意愿较高,市场发展前景可期。剧本杀在全国流行,剧本杀+文旅、剧本杀+剧场等新业态崛起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剧本杀这种新消费业态接受度比较高,从而推动其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在不断升级发展过程中,北京、成都、长沙等网红城市的剧本杀商家正在做“剧场+剧本杀”、“文旅+剧本杀”等新尝试,与剧本杀相关的新业态正蓄势待发。此外悬疑IP与剧本杀的联合开发模式也为游戏、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以下为部分报告节选内容:2021上半年中国消费者偏好线下潮流娱乐方式分析数据显示,目前剧本杀已经成为主流的线下娱乐方式之一,选择用户占比36.1%。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狼人杀等桌牌游戏的前期市场教育下,在剧本杀综艺节目的推动下,剧本杀成为新的娱乐方式。而在科技元素、角色换装、主持人等加持下,剧本杀实景游戏体验以及社交属性,愈发成为吸引并维持用户的重要因素。中国消费者偏好线下潮流娱乐方式分析2020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数据分析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同比增长68.0%,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依然逆势增长,但增幅回落至7.0%。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剧本杀的推理性、悬疑性可以满足玩家的推理爱好和表演欲,同时,剧本杀也为有社交需求的玩家提供了平台。在需求推动下,中国剧本杀门店快速扩张,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壮大,预计到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170.2亿元。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数据分析中国线上剧本杀剧本稿酬及投稿方式线上剧本杀的单剧本稿酬天花板要比线下剧本杀低得多,除了线上剧本杀 App 用户付费意愿尚未形成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线上剧本杀剧本内容体量较小,多在1-2.5小时。此外,线上剧本杀创作流程将趋于标准化,加上网文作者的入局,业内或将出现破圈人气作家。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成熟的优质作者是剧本杀圈的稀缺资源,也是发行工作室们争抢的对象,但独立完成剧本创作,也对作者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中国线上剧本杀剧本稿酬及投稿方式中国剧本杀行业商情舆情监测分析艾媒商情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21年2-3月期间,剧本杀行业平均热度指数在204.09,其中2月27日,剧本杀指数一度达到峰值,主要与《古木吟》等剧本杀热门剧本的玩家热评有较大的关系。从主题词云来看,关注剧本杀的用户也关注密室逃脱、狼人杀,此外探案、推凶、悬疑等是用户比较关注的剧本杀类型。中国剧本杀行业商情舆情监测分析2021H1中国玩家玩剧本杀的原因调查分析数据显示,超过4成的玩家玩剧本杀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26.5%的受访玩家是出于解压的目的才玩剧本杀,此外,社交、猎奇体验等也是玩剧本杀的重要原因。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剧本杀让玩家代入某一个角色去思考剧情、推理案件,最后发现真凶,在这个过程中,玩家不仅能得到揭开谜底的获得感,还有在推理中获得的共情、逻辑思维、表达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益智的休闲娱乐活动。中国玩家玩剧本杀的原因调查分析2021H1中国玩家可接受的剧本杀消费单价(二)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不同形式的剧本杀价格接受度也有所区别,整体来说,网民对于剧本杀的价格接受度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线下实景>线下圆桌>线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线下实景的剧本杀大部分都会带有换装、闯关等环节,布景设置较为复杂,因此消费者价格接受度更高;线下圆桌的成本主要是剧本和场地,消费者的体验主要集中在剧本本身,因此价格接受度与实景相比略低。中国玩家可接受的剧本杀消费单价2021年中国玩家偏好的剧本杀类型和题材调查调查显示,中国网民对于烧脑推理类型的剧本偏好度较高,其次是欢乐喜剧本;在剧本主题方面,现实逻辑、科幻脑洞和都市情感题材的剧本是网民最青睐的三大题材。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玩家在玩剧本杀的时候比较关注剧本本身能带来的游戏体验,而对于服装道具的要求则相对较低;而逻辑性、思维冲击性强的剧本题材能为玩家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因此也更受到玩家的青睐。中国玩家偏好的剧本杀类型和题材调查2021中国男女性玩家偏好剧本杀类型对比剧本类型偏好的调查显示,女性玩家比男性玩家更偏好需要头脑风暴的烧脑推理本,而男性玩家则更加青睐于轻松减压的欢乐喜剧本,整体来说,男女玩家对于剧本类型的偏好度区别不大,主要是由于目前市场上剧本中,烧脑推理题材的剧本占比较大,而疫情原因也导致了玩家对于换装情感本的热情也有所下降,使得推理和喜剧题材的剧本的选择偏好有所提升。中国男女性玩家偏好剧本杀类型对比2021年中国玩家对剧本杀游戏时长接受度调查调查显示,48.0%的中国网民认为每局剧本杀游戏的时长控制在2小时左右为最佳,26.4%的网友则认为3小时左右的游戏体验会更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剧本杀的游戏时长除了与剧本长度、剧情复杂程度有关之外,主持人对于游戏节奏的把控也是影响时长的重要因素。目前剧本杀行业中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主持人培训规范,这也导致业内主持人水平参差不齐。建立完善的主持人培训体系有助于大幅提升玩家的游戏体验,这也将是剧本杀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玩家对剧本杀游戏时长接受度调查典型城市剧本杀发展分析:北京(四)数据显示,8成的北京剧本杀玩家体验过的线上剧本杀游戏,37.1%玩过线下圆桌剧本杀,31.4%的玩家体验过线下实景剧本杀。此外,百变大侦探、剧本杀和戏精大侦探是北京玩家偏好的三大剧本杀应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线上剧本杀具有随时随地组局玩游戏的优势,对于生活节奏过快的城市,也是一种娱乐选择。线上剧本杀也可以为线下导流,通过发布新剧本,吸引用户到门店体验沉浸式实景推理。典型城市剧本杀发展分析:北京典型城市剧本杀发展分析:重庆(四)数据显示,重庆玩家玩剧本杀的主要原因是休闲娱乐和社交聚会,占比均为31.8%,其次是解压,占比27.3%。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2020年重庆居新一线城市排名第一位,经济发展较快,伴随而来的居民更高的价格承受能力,所以对剧本杀等新兴娱乐业态的普遍接受度较高。此外,社交聚会是剧本杀的重要场景,因而商家也可以针对该场景推出更优质的剧本、甚至是定制化的剧本吸引玩家消费。典型城市剧本杀发展分析:重庆典型城市剧本杀发展分析:成都(四)数据显示,成都玩家可接受的线上剧本杀和线下圆桌剧本杀的最高价格,主要在70-90元,90元以上的接受度超过2成。相对来说,线下实景剧本杀可接受的单价水平较高,31.8%的玩家可以接受剧本杀单价在90-100元,13.7%的玩家可以接受价格110元以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针对线下桌游和线上剧本杀,推出100元以下的产品市场接受度更高,但是对于沉浸式的线下实景剧本杀,可以重点探索100元以上的定价产品。典型城市剧本杀发展分析:成都典型城市剧本杀发展分析:成都典型城市剧本杀发展分析:长沙(五)数据显示,在剧本杀类型上,64.3%的长沙玩家偏好科幻脑洞类,57.1%偏好都市情感类剧本,一半的玩家喜欢现实逻辑类剧本,此外仅有2成多玩家喜欢恐怖灵异类。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科幻脑洞、沉浸恐怖本、城市换装本、爆款情感本等多样化的剧本、沉浸式场景的搭建加上剧本杀的社交属性,使剧本杀受到众多90后、00后消费者的青睐。典型城市剧本杀发展分析:长沙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总结(一)全国都开始兴起剧本杀。数据显示,剧本杀关注用户不仅分布在国家的东部沿海和东南地区,还分布在东北及西北(除青海、甘肃、宁夏三省)、西南地区,剧本杀在国内兴起。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全国的线下剧本杀店已经由1月的2400家飙升到12000家,一年之间开出一万家门店。不仅是线下,线上的剧本杀也同样火爆,2020年春节期间,线上剧本杀APP《我是谜》的用户数骤增800万,以致于服务器一度满载。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总结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三)剧本杀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剧本杀线上与线下模式存在玩法上的差异,因而也各有优势。具体来看,线上剧本杀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场次的游戏,节省了租金成本,加上虚拟DM,节省了经营费用;线下剧本杀“沉浸式体验”,尤其最近线下流行的换装环节,是线下剧本杀推广的一大助力。但单纯的线上或线下模式可能都不具有可持续性,因而二者可进行融合发展,以线上剧本杀为试用环节,线下剧本杀店铺提供沉浸式体验,通过线上为线下导流,从而收获较高的营业利润。悬疑IP与剧本杀联动开发优质原创的剧本是吸引玩家的核心,因而一些剧本杀将游戏和影视、小说IP一起联动开发,推动优质剧本创作,同时通过打造知名剧本杀IP提高门店影响力。比如剧本《古董局中局》,这部作品将小说、影视和游戏串联在一起,以《唐人街探案3》中的日本“中华街”场景作为线下体验馆的新主题;网易云阅读与剧本杀App合作,推出与咬狗的《梦境缉凶》同名的剧本。IP与剧本杀联动开发的模式将会对游戏、网络文学等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思路。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般若

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是在共同把一块蛋糕做大

4月19日,腾讯视频举办“光影新生态、追梦好时光”主题私享汇,就中国网络电影产业的发展及未来与合作方深入探讨。猫眼研究院数据分析师刘振飞在会上带来了题为《中国电影市场全面复苏这一年》的数据解读。报告调研数据显示,自去年7月20日院线电影复工以来,会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线上观影还是院线观影的受访者占比达到32%,说明网络电影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院线电影观众的关注。刘振飞认为,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是在共同把一块蛋糕做大,也就是共同利用有高频观影需求的观众、培养出有一定观影习惯的新用户,并在不同维度上各有侧重。根据猫眼发布的《网络电影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Q1季度(1至3月)上线的网络电影累计分账票房突破1000万元的共有15部,虽然与2020年Q1的20部的表现有一定回落,但相比2019年Q1则实现了翻倍增长。在题材上,相比往年古装奇幻、志怪爱情的垄断,今年网络电影市场的题材表现更为丰富,其中东北喜剧《让我过过瘾》获得Q1季度票房冠军,以《反击》《扫黑英雄》等为代表的军事动作、主旋律题材影片也覆盖了更多头部电影,而近期以“民间奇闻怪谈”为素材创造的《兴安岭猎人传说》更是创造了网络电影历史上最高记录、上线8天票房突破3000万,这也是网络电影取得3000万的最快速度。由近年3月猫眼平台观众主动搜索数据TOP10可见,网络电影《兴安岭猎人传说》高居观众搜索第四名、观众搜索电影第三名。虽然只选/首选院线电影的观众仍占多数,但更多用户正在结合具体消费场景选择观影渠道的现象已成趋势。猫眼研究院刘振飞认为,“院线电影市场和网络电影市场一定不是非此即彼的竞对关系,而是到店就餐和点外卖的双线共存关系”。据美国调研机构显示,那些经常去电影院的观众,恰恰也是有在线上观影习惯的用户。刘振飞认为,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是在共同把一块蛋糕做大,也就是共同利用有高频观影需求的观众、培养出有一定观影习惯的新用户,并在不同维度上各有侧重。猫眼娱乐IP管理及剧集自制研发中心副总裁、元气工作室总制片人王平认为, 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网络电影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变化,包括发行模式由单一发行到现在的拼播模式、单片付费模式等,新的打法被不断探索出来。同时,影片类型不断平衡,越来越多的原创内容被发现。然而随着网络电影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单纯靠高投资、大制作的强类型影片已无法满足观众的内容和审美需求。将更多资源倾注在创意孵化和剧本创作的前端,打磨出真正精彩动人的好故事,才是取胜关键。王平说:“从我们自己做内容,做网络电影的角度出发,我们将在内容够不够好,是不是能触达用户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编辑/弓立芳[ 北京头条客户端 ]

遂不受也

中国名作家编剧看好宝安影视产业发展前景

深圳市宝安区为进一步扩大影视产业影响,提升湾区形象。借助“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广东行”平台,4月15日,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策划开展名作家编剧看宝安影视活动,以名作家、编剧视角宣传宝安,为宝安影视产业出谋划策。电视剧《乔家大院》编剧朱秀海,冰心研究会、文学馆创始人王炳根,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连俊义,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沈卫星等一行8人实地调研影石科技、滨海文化公园、新桥影视基地,开展影视产业座谈会。名作家编剧点赞城市文旅建设,献策宝安影视发展,纷纷表示愿与宝安长期合作。智能影像新秀:影石创新前途无量中国名作家、编剧一行首站探访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永强热情接待了采风团一行,向作家们介绍,Insta360影石自2015年在宝安成立以来,一直致力在VR专业影像、运动相机以及全景相机领域提供高品质影像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影像品牌。Insta360影石在全景相机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3%,排名第一。更为可贵的是该公司由刘靖康、陈永强两个90后创办,目前员工610人,平均年龄28岁,研发人员占比46%以上。与德国徕卡、美国谷歌、苹果、脸书、推特等品牌均达成了战略合作,产品入驻苹果全球直营店并被美国宇航局等采用。亦曾在全国两会、国庆70周年阅兵活动中亮相。目前已递交上市受理书,预计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网红影视外景地:湾区新地标“摩天轮”名不虚传随后一行参观宝安滨海文化公园,并登上了被誉为“湾区之光”的巨型摩天轮。据了解,滨海文化公园内的超级摩天轮是中国首座全天景轿厢摩天轮,摩天轮高128米,其中一共有28个轿厢,每个轿厢的面积达到16.8平方米可容纳25个人。宝安滨海文化公园摩天轮已名副其实的成为了深圳的新地标,以及网红游客们热衷打卡的目的地。登上摩天轮,随着高度的慢慢升起,整个宝安中心区和前海湾映入眼前,一览无余。作家们登高望远,感慨万千。陈继明表示,“在这个天朗气清的日子里,登上深圳打卡新地标心情十分舒畅,在这个地方我似乎看到了大湾区繁荣的未来,真是十分值得期待。”沈卫星亦表示,“‘湾区之光’果然名不虚传,全天景回转式轿厢让人大饱眼福,如履平地地扶摇直上,乘坐体验非常舒适。”影视产业座谈会:探索设立南方影视剧本交易中心最后,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新桥街道负责人、影视企业代表就目前影视行业整体环境介绍、宝安区的影视发展以及遇到的难点难题等问题开展讨论。与会嘉宾纷纷为宝安区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影视行业的大力扶持点赞。朱秀海表示,“感受到宝安区对影视产业的大力扶持,很难得,现在宝安影视行业不管是从人员、设备、还是技术上来说都不错,未来肯定会更加完善。现在影视行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做好的东西如何向外输送,这也是所有影视从业人员都会面临的,宝安如果破解了这一难题,我相信未来影视产业肯定会非常耀眼。”座谈会上,由于看到宝安企业对影视行业的热情与支持,名作家们还建议,未来可以在宝安设立南方影视剧本交易中心,培养一大批优秀影视内容创作者,也促进宝安创作出更优质的影视作品。近年来,宝安大力扶持影视行业,出台“宝安影视十条”、打造重点影视项目、培育本土影视作品等,取得一个阶段性的爆发增长。截至2020年底,宝安区影院达到64家、电影银幕405块、座位45326个,影视企业数量近300家、其中规上电影放映企业6家,影视上下游产业链产值近100亿元。下一步,抢抓“双区驱动”及综合改革试点发展机遇,按照2021年宝安区党代会及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从影视产业政策修订完善,加强人才吸引力度,发展影视技术中心、拍摄基地、文化街区、特色影视和新兴影视产业业态、支持影视主题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策划具有影响力的影视活动等方面入手,加速打造湾区影视产业高地。(摄影:张海瑞)责编:李晓霞

凤凰谷

传媒行业研究报告:为什么2021年的院线仍可关注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海证券,朱珠)1、 院线还有价值吗?院线作为线下重要内容的传播媒介,其高光时刻是全国分账票房从 2010 年的 101.7 亿元增加至 2015 年的 441 亿元(全国分账票房复合增速达 34.1%);观 影人次从 2012 年的 4.57 亿人增加至 2015 年 12.23 亿次(全国观影人次复合增 速达 38.8%),在票房与观影人次的高复合增速下,我们又看到年度人均票价在 2012 年及 2015 年分别为 37.4 元、36.1 元(2012 年-2105 年的人均票价复合 增速为-1.2%)。我们看到全国分账票房的两个变量来自量与价乘数效应(即观 影人次、票价)。1.1、 2015-2020 年线下媒介与线上媒介从正面交锋到融合2015 年后院线观影人次增速下滑,视频快速崛起,2020 年疫情的压力测试, 视频享一次性红利后进入流量变现焦虑,院线业绩重创后是否还有商业价值?2015 年作为分水岭,我们看到线上传播媒介视频进入高速增长通道,2015 年中国视频用户付费规模达 48 亿元(同比增加 269%),2019 年视频用户付费规模 达 514 亿元(同比增加 49%);相比之下,线下媒介端,2019 年全国院线分账 票房 594.5 亿元(同比增加 5.1%),2019 年线上与线下用户付费市场规模逐步 拉近,但增速端,线上媒介超线下媒介。2020 年疫情加速视频用户付费市场规 模进一步提升,达到 627 亿元,同比增加 22%;虽视频用户付费市场规模仍在 20%以上,但各头部视频平台会员增速逐步见顶,线上媒介的流量焦虑也在蔓延。爱奇艺会员在 2020 年财报中并未凸显付费用户持续增长信号引发市场担忧用 户流量的存量竞争,爱奇艺在 2015 年率先开启视频付费先河,作为视频会员付费商业模式的先锋企业,我们看到 2016 年爱奇艺视频订阅用户达 0.3 亿人(同 比增加 182.2%),但到 2020 年爱奇艺订阅用户为 1.017 亿人(同比下滑 4.9%), 线上媒介订阅用户的流量红利已逐步见顶,线上媒介的商业化问题也待解,从订 阅付费到广告营销、再到内容电商的摸索,线上媒介也在不断探索各类商业化的 空间。线上媒介的商业化探索问题也同样是线下媒介院线渠道在思考的问题2020 年院线受疫情影响其全国分账票房跌至 186 亿元(同比减少 68.7%),观 影人次 5.5 亿次(同比下滑 68.2%)。2015 年线下院线媒介与线上视频媒介正面 交锋,进入 2016 年,票补事件退潮叠加线上媒介视频冲击,全国院线票房增速 震荡向下,院线的商业价值备受考验,其估值进一步被压制,2020 年疫情的压 力测试,院线板块盈利能力进一步被重创,内忧外患下,2021 年的院线板块还 有价值吗?1.2、 从中外观影人次与票价看:中国观影人次具提升 空间 票价不具持续提升空间院线是否有价值,我们也需要看,票价与观影人次的乘数效应及是否达到天花 板,涨价与观影人次的平衡点是什么?2021 年春节档的票房价格引发市场舆论。 “9.9 元看电影”看一部电影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票价问题离不开“票补”,“票 补”是伴随互联网公司进入电影产业而发展起来,作为互联网公司争夺用户的营 销手法之一,低票价吸引用户走进电影院,观影习惯渐养成。降价与涨价的乘数效应,我们假设一个数据模型,例如原票价 40 元,观影 人次 10 次,合计 400 元票房,若票价下降到 20 元,被低价吸引后观影人 次提升至 20 次,合计也为 400 元票房。若票价涨到 80 元,观影人次下降 至 5 次,合计也仍为 400 元票房。我们从数据端看,2015 年是在线票务平 台进行“票补”峰值年,在线平台推出低价电影票,我们也看到 2015 年中 国分账票房为 441 亿元,观影人次 12.23 亿次(首次破 10 亿次大关,见图 4),年度分账票房增速与观影人次增速分别为 49%、47.5%,票补在前期 起到培育及导流作用,促成了票房的繁荣,但也带来了虚高(在票补的背景 下,2015 年年度平均票价仍为 36.1 元,同比增加 1%,因为票价补贴来自 线上票务平台,受惠方为用户,低票价短期推动观影人次提升,行业总票房 统计口径仍为票面价格乘以观影人次,但 2016 年平台补贴减少后,观影人 次下滑 12.1%)。2016 年粗放式的在线票务平台减少补贴后,2016 年中国分账票房及观影人 次的增减幅分别为 3%、12.1%(较 2015 年分别下降 46 个百分点、35.4 个百分点),观影人次的减少核心原因是由于“票补”的减少吗?我们回看, 2016 年年度前三影片分别为《美人鱼》《疯狂动物城》《魔兽》合计占总票 房13.9%,对比来看2015年及2017年前三电影分账票房占比分别为14.6%、 18.8%,也凸显出 2016 年头部影片整体表现不及预期,其整体观影人次下 滑的原因也在于内容质量问题。在票价的涨跌背后,观影人次也会增减,其 乘数效应的波动来自价格调整,但其乘数效应若取得较好成绩的核心主要来 自内容的优劣。降价的利弊端凸显在于观影人次,自 2016 年后观影人次从单纯的低价吸引 到内容的吸引,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时间成本。线上流量红利期,休闲时间 中线下观影时间被其它娱乐方式挤压。回顾 2016 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 模达 5.45 亿,较 2015 年底增加 4064 万人,增长率为 8.1%;网络视频用 户使用率为 74.5%。随着 4G 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手机资费的下调,网民 在微信、微博等主流 APP 上观看短视频的行为变得更加普遍。但 2018 年 线上红利进入增速减速后,线上用户流量获取成本走高,线下的用户吸引 也成为企业战略布局重点,也进一步说明为何阿里巴巴在 2018 年 2 月入驻 万达,。阿里巴巴将利用大数据及内容网络平台,支持万达电影发展。1.2.1、 中美票价走势及票房支出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走势对比:中国票价不具备持续涨价空间从中国票价端看,纵观 2012-2020 年,中国人均单票价约为 34.6 元,中国人均 单票价占当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从 2012 年的 0.23%下降至 2017 年的 0.12%,人均电影票价支出占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 2017-2020 年基本维持在 0.12%~0.11%的比例。从美国票价端看,2019 年美国人均单票价占当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为 0.02%,远低于中国的 0.11%。对比后,中国的单票价并不具备持续提价的基础, 因为票价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远高于美国。2021 年春节档的票房提价具 有节日效应、大片内容供给充沛、疫情中的院线收入减少叠加固定成本、后疫情 下的消费补偿心理等多因素,在淡季如果持续提价叠加内容的供给不足,直接将 影响观影人次,综合中国的后疫情及春节档的节日效应以及对比中美的人均单票 价占当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等因素后,我们认为,中国的电影票单价不具 备持续提价的空间。1.2.2、 中美观影人次对比:中国具备观影人次提升空间观影人次端看,中国观影人次从 2012 年的 4.6 亿次增加至 2019 年的 17.3 亿次 (2012-2019 年全国观影人次复合增速达 21%),2020 年由于疫情致中国院线 在 2020 年 1 月 24 日暂停,7 月 20 日重启复市,该因素致使 2020 年全国观影 人次 5.5 亿次,由于疫情是一次性不可控事件,不具备同比意义。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看到中国城镇人口观影人次从 2012 年的 0.6 次增加 至 2017 年的 2 次,随后 2017-2019 年保持在 2 次,2020 年由于疫情不具参考性,我们预计 2021 年伴随疫情有效控制后,观影人次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相对之下,美国观影人次自 2005 年的 4.7 次下降至 2015 年的 3.9 次,2005-2015 年美国观影人次平均数为 4 次,2014-2015 年美国观影人次下滑至 3.8 次、3.9 次;伴随中国城镇化率提升,城镇人口观影人次新增量及观影频次的增加有望推 动中国观影人次的整体提升。若假设中国城镇人口观影人次达 3 次,即中国 8.48 亿城镇人口的观影人次可达 25.45 亿次(较 2019 年城镇人口的 17.3 亿次的观 影人次增加 45%),进而说明,中国的城镇人口的观影人次具有提升空间,但我 们需要思考的是,观影人次的提升,主要变量是什么?2015 年在线平台烧钱补 贴票价时,低廉票价对观影人次的提升具有提振,但不具有可持续性;我们看 到 2021 年春节档期间在票价上涨的背景下,观影人次仍实现增长,进而说明, 用户走进电影院的驱动因素从单一价格因素递进至“内容价值”的权衡(即时 间的权衡,换言之,电影的内容价值知否值得花 2 小时的固定时间)。1.3、 院线对谁有价值?被取代是否可能院线的价值在主要在社会价值及商业价值,不同利益体的价值也不同。我们从用 户、企业维度来看。A. 用户端:体验经济。商品的交易数量和交易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本 身及相关替代品的供给和需求,观影需求量的因素主要有电影票价、可替代 商品价格、潜在观众数量、观众收入水平、电影内容供给及营销力度。电影 是深受大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消费形式,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推动电影产业的 变革。电影技术的变革从来都是以提升观众的观感体验为目标的,技术创新 必然会带动文化娱乐消费升级。在内容供给不足下,院线渠道看大片的需求 较高,但伴随内容在线上供给充裕下,影院被取代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从需 求价格弹性看,影院观影需求如何能持续提升(即观影人次的增加),第一, 增加电影内容的线下体验效果,降低可替代性;第二,通过 IP 建立忠实观 众;第三,采用会员等营销组合促用户粘性。从中国 2018~2019 年票房、观影人次等指标来看,票房增长主要由票价上 涨所致,而总体观影人次和人均观影次数的增长幅度较小,单银幕平均票房 收入有所下降(2017-2019 年中国单银幕产出分别为 103.17 万元、94.18 万元、85.19 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5%、-8.7%、-9.5%)。未来中国电 影票房的增长动力主要在于人均观影次数的提升。B. 企业端:(片方+院线)渠道、现金流。从院线角度看,2010~2019 年是中 国影院和银幕数量快速扩张的 10 年,与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影院快速扩张 的 10 年较为相似:具有规模优势的多厅影院取代了传统的单厅影院或小型 影院,快速的银幕扩张使单银幕平均产出持续下滑。电影市场的发展离不开 渠道的扩张以提供更加便捷的观影服务,但激烈的行业竞争与过快的扩张与 内容供给错配后,也带来行业的整合与出清,2020 年疫情外部事件加速院 线板块的出清,头部院线借助规模优势、品牌优势、通过资本市场定增加码 主业,行业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较好现金流的院线的商业价值在后疫情 时代下有望受益。从片方角度看,从 1940-2019 年全球上映电影平均制作成本与平均票房端 看,电影的制作成本自 1980 年以来呈现长期大幅增长的趋势。2019 年, 全球 3908 部电影平均制作成本为 5919 万美元,是 1980 年的 4.39 倍、1990 年的 2.26 倍、2000 年的 1.90 倍和 2010 年的 1.77 倍。高额制作成本下的 内容产品,在院线媒介后,若增加线上媒介分销渠道增加收入,也是片方所 需求要的(进而说明,院线是片方的核心阵地,但是视频媒介也是较好的补 充与长尾收入增量);同时,也凸显,伴随内容制作成本的上升,院线电影的进入门槛也相对较高。2、 后疫情下的中国院线三剑客总体看,中国院线端,万达院线是龙头,2015-2020 年万达院线的影投排名第一, 横店影视子 2015 年从第四位跃居 2016 年的第三位后,2016-2020 年始终保持 在第三的影投低位,博纳影业子2018 年的影投的第 12 名一跃成为 2019 年的第 八名,2020 年上升至第七名,2020 年疫情加速院线行业变革,中国院线三剑客 将如何在后疫情时代交出自己的成绩单。2.1、 博纳影业:回 A 股后优质内容供给再续,助力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片单储备丰富,参投上游内容公司果麦文化,完善产业链,博纳影业回 A 股后 优质内容供给有望再续,助力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2021 年建党一百年博纳 影业的献礼三部曲《冰雪长津湖》《中国医生》《无名》。《中国医生》将会是一部 全景式展现中国抗疫的影片,《冰雪长津湖》为抗美援朝题材电影,《无名》聚焦 地下党的谍战片。2019 年 2 月,博纳影业取得《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 意见》出台后的第一张电影院线牌照,进一步夯实博纳全产业链布局。院线制 度建立前,中国的电影发行与影院业的地域现象较为严重,均按照行政区域供片, 采取省、市、县逐级层层发行的发行放映模式,2002 年为促进跨区域经营减少 发行层次,增加发行渠道,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一批区域性院线和跨省院线组建, 进而中国逐步建立起以院线为主的供片机制,使得影片收入在制片、发行、放营 各环节上实现合理分配。中国对电影院线、影院行业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的 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从事电影的发行与放映。2002 年 6 月 1 日,全国首批 30 条电影院线正式成立运营,院线制全面改革打破了按行政区域划分的计划供片模 式。经营多年来发展与累积,博纳的电影产品商业性与艺术性并重,已取得良好的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累计出品影片超过 250 部。电影需要规模化的生产高质量 电影,并结合全球发行渠道,博纳影业回 A 股后优质内容供给有望再续,助力 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2020 年疫情对电影院线板块影响较大,博纳影业自 2020 年 1 月 24 日关闭旗下所有境内电影院的对外运营,同时,博纳的电影投 资影片暂停拍摄,电影发行工作推迟档期,进而博纳预计 2020 年公司全年营收 下滑。2020 年 7 月 16 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国家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 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明确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 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 7 月 20 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影视行业 的拍摄、影院逐步恢复运营。博纳的电影投资、发行业务全面复工、院线的供片 及影院运营均恢复。2020 年疫情后,中小影院面对资金断链等压力,但博纳作 为具有品牌力的文化企业,在 2020 年 11 月 5 日顺利通过证监会审核,后续登 陆 A 股有望将为博纳影业的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院线行业优胜劣汰洗牌 的窗口期,博纳的上市也有利于其提升市场市占率。2.2、 万达电影:发力主业万达的布局也备受关注。2020 年受到疫情影响利润亏损,但作为龙头仍在主业 上持续发力,我们通过龙头公司在疫情后做了什么?如何做的?后续继续如何做 等维度来窥视公司与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后续目标。2020 年 11 月 12 日万达电影 定增新增股份 1.96 亿股上市(发行价格 14.94 元/股,合计总募集 29.3 亿元) 将用于新建影院项目及补流。2020 年以来万达对其内容板块的三家公司(万达影视、新媒诚品、骋亚影视进 行了重新的梳理和定位,并全面打通),内容板块的打通外部看也利于万达与长 视频平台在影视剧的采购中节省沟通成本增加效率,内部看利于 IP 的多形态内 容联动。万达影视定位:精品院线电影的创作(2-3 年电影项目储备近 20 部)新媒诚品定位:聚焦精品电视剧集的开发(出品过《亲爱的她们》《正阳门下小 女人》),未来 2-3 年,公司电视剧储备项目超 20 部)骋亚影视定位:聚焦网生内容(已储备《罗曼史》《乘风踏浪》《空降排》等) 万达在影视剧内容端的定位精品化(主投主控 讲好中国本土故事)、类型化(元 融合 精准洞察观众需求)、系列化(持续产能 确保品质降低风险)、开放合作(赋 能 强强联手共建产业),以内容为王并逐步壮大。在项目储备端近 20 部(包括 《唐人街探案》《鬼吹灯》等头部系列 IP 电影),以及科幻、悬疑犯罪、情感青 春、亲子动画等丰富多元的强类型影片有望将于明后年集中上映,各大档期均有 布局。万达列化IP 电影中,万达的《唐人街探案》电影开创了中国喜剧+悬疑 的开山之作,其系列也通过多元方式形成自己宇宙,唐探网剧在线上取得较好 口碑,2020 年万达也将与 B 站合作开发唐探动漫开发,延续唐探的商业价值生 命周期。类型端,公司在科幻系列中储备《外太空莫扎特》、雨果小说奖《北京 折叠》改编的《折叠城市》、《神舟》等。2.3、 横店影视:1.22 亿元现金收购内容资产2020 年 12 月 8 日,横店影视横店影视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 1.22 亿元收购影视制作公司 100%股权(0.2 亿元)及横店影业公司 100%股权(0.1 亿元);2020年 1-8 月影视制作公司、横店影业的净资产分别为 1985 万元、9292.7 万元,净利润分别为-0.57 亿元、-0.3 亿元,收购按净资产)。横店影视从上市的院线资产(产业链下游)进一步延伸至上游内容资产影视制 作及横店影业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影和电视剧的投资、制作和发行,)与公司的 主营业务具有较高协同性,通过外延式并购的方式拓宽公司业务范围,向产业链 上游进军实现纵向一体化, 整合业务资源,以“内容+渠道”融合发展扩大公 司经营规模,打造电影全产业链生态圈,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利于发挥横店影视 品牌势能,并为公司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内容资产出品作品如《我和我的祖国》、 《少年的你》、《红海行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作品。综上,从中国院线三剑客,我们可以看出,行业内具有品牌实力头部企业均加码 上游内容,万达的影视资产进入上市公司体内、博纳影业参股上游内容公司果麦 文化,再到横店影视加码内容制作公司,2020 年疫情后,院线洗牌下头部企业 均在加码主业,通过定增方式或者外延等方式,头部品牌企业也逐步形成影视投 资、制作、发行、放映等业务在内的产业闭环,实现“内容+渠道”全方位发展。 我们在横店影视中报点评中指出,2020 上半年公司调整经营策略实施精细化管 理,优化影院项目提升品质夯实业务基础 ,作为三四线院线头部企业,仍将受 益于三四线及下沉市场票房增量。短期看,悲观预期渐消化,疫情控制后的观 影需求有望回暖;中长期看疫情加速市场出清,头部企业有望借助资本运作提 升市场占有率。由于 2020 年疫情影响,影院运营压力加大,也进一步提高了 影院投资门槛,降低中小影投公司投资信心,加快了市场整合速度。3、 2021 年春节档高开后会低走吗?72 亿元增速 30%2021 年春节档 2 月 12 日开启,七天全国分账票房取得 72 亿元(较 2019 年增 加 30%),观影人次 1.6 亿次(较 2019 年同期增加 22%),平均票价 45 元(较 2019 年同期增加 7%)。月度看,2021 年 1-2 月中国分账票房合计为 142.5 亿 元(较 2019 年同期增加 5.6%),观影人次合计为 3.56 亿次,与 2019 年同期基 本持平。由于档期效应,全年看,一季度票房增速下带动公司业绩增长,二季度 中由于清明节叠加五一假期,短期旅行时间预计冲击观影时间进而带来票房收入 的波动,第三季度由于暑假档效应,新增学生党关于增量,进而第三季度有望推 动票房阶段性增长,第四季度贺岁档叠加新一年的春节档预期,进而带来票房的 增长预期,由于档期效应,阶段性的票房波动在预期内,高开走是否低走,需要 看片单储备及观影人次,观影人次不可控下,我们梳理了 2021 年的部分片单, 后续也将陆续有新增影片定档带来院线板块的热度(2018-2019 年全国上映影片 数合计分别为 523 部、545 部,2021 年 1-3 月已上及拟上映影片合计为 108 部, 仅占 2019 年总上映片单的 20%,进而,目前的片单定档不足以推算出 2021 年 电影市场全貌,但在我们从头部院线公司的片单储备角度看,2021 年的内容供 给仍较为丰富。3.1、 春节档一线至四线城市层级角度看:一二线 vs 三 四线增速 34% vs 33%从一线至四线城市层级角度看,就地过年短期影响下沉市场的观影增量,但不 改观影需求。2019 年 1-4 线春节档影投票房分别为 6.7 亿元、18.4 亿元、11.1 亿元、17.6 亿元,2021 年同期数据分别为 9.4 亿元、24.1 亿元、14.4 亿元、23.6 亿元,2021 年春节档的 1-4 线影投数据较 2019 年同期同比增速分别为 42%、 31%、30%、35%(合并来看,2021 年春节档一二线、三四线影投数据较 2019 年同期分别增加 34%、33%。2021 年春节档前夕,国家政策为控制疫情,“就 地过年”得到响应,间接减少了人员在城市间的流动,也进一步助推一二线的影 投票房数据的增速,若我们拉长周期看到 2022 年春节档,在基数效应下,下沉市场的观影增量有望实现大幅增长。2021 年春节档票价上涨 7% 阶段性不具有持续涨价空间2021 年票价贵成为热搜,我们拉长数据看,春节档平均票价从 2014 年的 36.3 元上涨至 2021 年的 45 元,2018-2019 年春节档票房开启较大幅度的涨价,涨 幅分别为 5.1%、11.4%,2021 年春节档虽票价涨幅达到 7%,但其涨幅未超过 2019 年同期。3.2、 从 2021 春节档推算全年票房从 2021 春节档推演 2021 年中国分账票房预计为 655 亿元~720 亿元,较 2019 年增速分别为 10%~21%中国影视院线市场呈现假期效应,春节档票房占全年的票房比例也利于我们推演 全年的票房数据。2013-2015 年我们可以看出,春节档分账票房占当年中国分账 票房的比例为 3.6%、4.3%、4.1%,2016-2017 年分别为 6.8%、6.2%,2018-2019 年分别为 9.7%、9.3%,若假设 2021 年春节档票房占中国分账票房的比例为 10%~11%,即 2021 年中国分账票房有望达到 654 亿元~720 亿元(较 2019 年 增加 10%~21%)。4、 流媒体会冲击院线电影吗?2021 年 2 月 5 日,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和中国电影家协会网 工委联合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大平台首次提出“网络电影春节档”, 全球 疫情加速推动了电影发行方式的变革,PVOD 付费点播模式推动院网融合 的新生态,线下线上长期共存、合力发展将成为常态,共同为中国电影市 场带来新增量。但线上分发模式是否冲击线下的院线分发模式?流媒体是否取代院线?2020 年年底美华纳兄弟宣布 2021 年所有新电影将线上 与线下同步上映,其结果有望证明用户端对内容在线上与线下渠道的需求度。但 我们也看到迪士尼的《花木兰》线上线下同步上映,线上点映价格 29.99 美元高 于线下影院,线下高性价比叠加优质线下观影体验,也带来院线端的不可取代。若假设中国的电影作品全部选择线上首映,需要考虑问题:第一,内容制作出品方的高投入的成本是否可回收?从原有的线下院线一个月 窗口期后,二轮视频端销售,变为直接线上;第二,线上视频对其如何定价(线上流媒体也开启涨价趋势)第三,线上电影是否能带动全国共鸣?电影线上上映不是新开辟赛道,用户在视 频端也看网络大电影,但我们看到,在网络大电影的存在下,院线电影的 市场份额并未被抢占,同时网络大电影的作品并未引起社会共鸣,而院线 电影从《我不是药神》到《哪吒》,从《战狼 2》到《流浪地球)每部院线 作品均带来社会讨论与共鸣,其社会价值远高于经济价值,若院线电影登 陆线上,是否能够产生如线下院线输出后的社会影响力?截止 2019 年年底中国电影银幕 6.98 万块,预计 2020 年银幕数呈下滑趋势, 2021-2022 年两年维度看,电影市场单银幕产出拐点将现,头部公司的财务数据 端增长可期;若 10 年周期看,新技术的产生驱动新体验经济,传统的影院的观影功能在 10 年后也许会被另一种体验所取代或者不是最核心功能,但电影院的 物理存在是无法替代。内容是流动的,优质内容的分发渠道可线上也可线下。综上,我们认为,从 1-2 年维度看(2021-2022 年),院线作为内容传播重要渠 道之一,院线端的财务数据有望在基数效应、集中度双逻辑下支持利润释放; 若从 5-10 年维度看(2025-2030),院线作为单一电影内容传播的属性预计在新 技术驱动下实现升级,线上与线下的边界也将模糊与融合,内容分发体验方式 也有望实现融合,助推线下院线百亿市场的扩容。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大德不同

北京电影学院一行调研中影动画产业公司

4月19日,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钱军带队到杨宋镇中影动画产业公司走访调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一行人观看了该公司制作的系列动画作品,并到动漫制作室、三维合成制作室、渲染工作室等参观,直观上了解该公司在技术能力、产品定位、开发特长等方面的信息。随后,双方介绍了公司、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合作方向,实现以行业为标准,以产业需求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对接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加速动漫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下一步,杨宋镇将以影视科技为魂,聚焦互动演艺、视听传媒、动漫游戏、创意设计、边缘数字等领域,努力构建数字制作、传播、交易和教育的“四新场景”,打造影视产业数字高地;以田园风光为韵,打造“蓝绿交织、四季如歌”生态环境底色;以村落民宅为形,规划建设一批科影主题小院,推动耿辛庄艺术家村实现运营。全面加强与电影学院和建设方高效对接,全力推动新校区建设,确保师生舒心入驻。责任编辑:崔超【来源: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在云端

2021-2025年8K电视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

我国8K电视市场普及率仍然较低 未来提升空间巨大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的电视行业经历了标清(SD)、高清(HD)、全高清(Full HD)这三个阶段,已经步入超高清(UHD)阶段。而超高清阶段可以细分为4K电视和8K电视这两大类产品,其中,8K电视是指分辨率在7680*4320以上,像素在3300万以上的电视机。近年来,随着4K电视在国内市场普及率的逐渐提升,8K电视也受到了多家企业的重点关注。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8K电视产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消费方面,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升,对8K电视的消费购买能力也随之增强;在政策方面,国家也高度重视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进程,与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法规条规,设定出“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推动产业持续向好发展;另外,在技术方面,我国5G商用化进程的加快,也为8K电视的视频传输提供了更大的带宽、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是有助于8K电视产业的发展。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8K电视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的全面爆发,导致电视行业整体出现下滑趋势。但在此背景下,国内的8K电视机市场仍实现了高速增长,截止到2020年11月,我国8K电视机累计销量达到5.5万台,较上一年同比增长了264%,但在整个电视产业中的销量中仍为少数,市场占比仅为0.1%。而根据工信部发布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发展到2022年,我国8K电视市场占比将达到5%。因此,在2021-2022这两年内,我国8K电视市场仍具备着较大的发展潜能。从市场格局来看,目前8K电视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市场空间巨大,也因此吸引了多家电视公司纷纷入局,主要包括夏普、三星、康佳、索尼、LG、TCL、长虹、海信、创维、飞利浦、海尔等。其中,三星已经率先完成了8K电视生产线的全面布局,成为了全球多尺寸段(涵盖55英寸、65英寸、75英寸、82英寸、85英寸和98英寸)覆盖的厂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较高。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扶持,以及5G商用进程的加快,8K电视产业呈现出了良好发展态势,在2020年疫情期间也同样展露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就整体来看,我国8K电视在整个电视产业中的市场占比相比较小,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万物虽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2020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大幅下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2020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大幅下降#电影票房#多年发展与积累,我国电影行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等过程,目前我国电影行业已经发展成为百亿级别的大产业。近年来,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以及电影院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我国电影票房收入逐年增加,但其增长速度逐渐放缓。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电影院纷纷关闭,电影行业迎来了寒冬期,电影票房收入几乎直线下滑。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电影行业全面市场调研及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12-2019年,我国电影院市场发展态势较好,电影票房收入从167亿元增长至640亿元,2020年,电影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较严重,其票房收入下降至205亿元。2020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较高的电影包括《八佰》、《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金刚川》等,其中《八佰》的票房收入达到31亿元,是我国电影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 档期对我国电影票房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票房较高的档期有贺岁档、春节档、国庆档、中秋节档、元旦档、暑期档等。2020年,贺岁档和国庆档的电影票房占比较高,两者合计市场占比超过85%,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春节档票房占比为0%。从影片类型来看,动作片、喜剧片是我国国观众较为喜爱的电影类型,也是电影市场的主流模式。 随着国内疫情持续稳定控制,电影行业处于快速复苏中,2021年,春节档7天票房收入接近80亿元,同2019年相比增长超过30%。随着一二线城市的观影人数的日渐饱和,电影院逐渐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和覆盖,未来三四线城市的电影市场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电影票房收入的提升。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市场需求多元化发展,以及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未来我国电影行业将不断向丰富化、差异化、规范化等方向发展。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电影院市场发展态势较好,票房收入逐年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大幅下降,但随着国内疫情持续好转,电影行业呈现出持续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以及电影院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未来我国电影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入火不热

科技赋能电影工业技术创新发展 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

4月18日,国内首家电影工业智库—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在广州挂牌成立,同时举办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工程技术高端对话会。“十四五”时期,中国产业经济将加速实施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与智能经济将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电影正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模式,以及新业态、新模式协同创新,开创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新局面。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正是基于这个背景动议设立。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是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珠江电影集团(珠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广东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未来映像(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锦绣云图影视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以及国内电影工程技术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发起设立的国内首个电影工业智库。秉持领航中国电影工程技术创新的理念,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旨在推动中国电影工程转型、建设、发展;协同国家相关部门、单位和机构,为完善中国电影新工业体系构建及系列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提供相关研究成果,促进中国电影技术专业人才培训标准及执业(职业)认证标准的形成;开展电影装备智能制造、电影人工智能系统标准化研究;推广数字电影工程领域新技术、新发现在影视制作流程中的应用。中国电影新工业体系的倡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八一电影制片厂高级工程师、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发起人之一、院长刘晓春表示,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将致力于将电影工程技术研究成果实体化、工业化、产业化,推动中国电影从要素的集约化、产业的规模化、分工的国际化等方面充分融合,促进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提升。2020年,中国的电影票房创历史新高,显示了中国电影市场巨大的活力和产业的巨大潜力。但电影产业巨大的长尾效应尚未完全显现,中国电影与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前沿科技的融合尚待加强。先进的技术支撑,是中国电影实现从传统工业体系向数字化新工业体系转型的关键,已成为行业共识。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广东南方电影工程技术研究院发起人之一、法人、副院长冯学东向媒体介绍,研究院在创始之初就依托智库专家的优势资源,申请和登记注册了涉及电影IP评估体系、电影媒资交易平台、影视制作管理、数字建模以及装备智能制造管理系统等二十余项知识产权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益保护,研究院的相关发起单位已和海南盛丰集团建立了产业化运营的总部公司“盛丰南方电影产业投资(广东)有限公司”,将充分发挥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资源、产业聚集、人才培养、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优势,坚持将电影工程技术的研究与电影产业化聚合并举,在整合视效与音效两大核心技术成果的前提下,延展科技研发边界,促进电影制作技术成果向电视、电竞、网游、直播、广告、会展及周边衍生产业下沉,筹划建造亚洲最大的数字化影棚综合体,打造电影装备制造基地及国际电影装备租赁平台,申办中国电影装备博览会、国际电影工程技术论坛等,形成电影产业全链聚合。揭牌仪式上,国家电影局中国电影基金会、省市宣传部等各级领导向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和领导班子以及研究院战略发展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研究员等颁发了聘书。研究院与中国电影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的“电影工业技术创新发展专项基金”正式启动;与珠江电影集团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就联合建立“5G数字电影技术创新实验室”等签署合作协议;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开展“视效工程中的色彩评价标准研究”;与中央美术学院签署“视效工程——视觉效果评价标准”横向课题联合研发协议;与人民大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海南盛丰集团、江西银行广州分行分别签署建立运营总部企业和金融服务合作协议。本次粤港澳大湾区电影工程技术高端对话会,权威专家,学者,共聚一堂,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打造中国电影新工业体系及电影科技引领示范基地话题进行对话,就如何解读和构建中国电影工业标准体系;探讨重构中国电影工业的技术体系;研讨电影工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路径;引导电影科技交流,拓展电影产业边界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讨。(来源:新华网)

溜冰场

“双人才工程”全面构筑广电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人才谱系

原创王禹日前,总局发布《关于公示2020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工程拟入选名单的通知》。其中,有437名入围2020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有740名入围2020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从“双人才工程”的人才类别来看,既有新闻宣传方面的人才,也有文艺创作类别、国际传播类别的专业人才,以及经营管理类别、科技与工程技术类别和理论研究类别等人才分类。而从地域性分布来讲,则含括了总局以及直属单位,到各省市广播电视台以及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在理论研究类别,有部分虽然不隶属于总局系统,但鉴于长期坚持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专题研究的部分高校教师也同时入选人才工程,亦是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和鼓励。领军人才是引领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无论任何事业,领军人才都决定着事业发展的兴衰,可以说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拟入选2020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437名领军人才中,都是在各自领域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中坚力量。如何界定领军和青年创新人才呢?有非常清晰地认定标准,那就是遵纪守法,政治立场坚定;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恪守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学风作风正派;热爱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有本领域公认的代表性作品及其他有影响的重要成果等。我们看到,在新闻宣传界别的147名领军人才中,既有如上海台台长宋炯明、山东台副总编兼卫视总监王忠等台长级别,也有如浙江卫视总编室主任沈芸、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总监陆敏华等总监级别,当然还有水均益、鞠萍、汪涵等知名主持人。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均是经过了多年采编生涯的历练,如今已经成长为新闻宣传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从左至右:宋炯明、王忠文艺创作界别领军人才中,包括优酷总编辑张丽娜、完美建信影视文化有限公司郭靖宇、山西卫视节目中心总监陶亿笑等70名人才入选。虽然观众对他们的名字并不熟知,但众多富有文化深度和温度的优秀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在他们手中诞生。从左至右:张丽娜、郭靖宇、陶亿笑国际传播界别,包括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燕旎等在内的25名领军人才,成为让国产原创优秀电视节目走出去的重要助推力量。而包括芒果超媒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总经理蔡怀军,河北卫视总监冀国锋、上海兴格传媒董事长杨文红等经营管理界别的56名入选者,则是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新品牌战略和资本运营战略的重要执行者和参与者。从左至右:蔡怀军、冀国锋、杨文红106名科技与工程技术界别的领军人才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维护者,而理论研究界别的33名专家则是行业政策理论研究的先行者。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总经理蔡怀军,2012年从湖南广播电视台财务部副主任的位子上来到芒果传媒担任战略投资部部长,并于2018年担任芒果超媒股份董事、总经理。可以说,蔡怀军是芒果TV从“独播”到“独特”,从“独特”到“独创”战略转型的重要参与者、执行者和决策者。芒果超媒也从2017年扭亏为盈之后,连续四年实现盈利,其旗下主要平台芒果TV推出的《我的青春在丝路》《人间正道是沧桑》《不负青春不负村》等系列新闻大片,不仅是主旋律节目中的标杆之作,同时也形成了强大的主旋律内容矩阵。蔡怀军上海广播电视台国家一级导演王昕轶,分别担任东方卫视中心总监助理,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主编等职务,先后以总导演、制片人的身份创作了大型文化类节目《诗书中华》《喝彩中华》、大型纪实真人秀《急诊室故事》、大型生活实验类真人秀《我们15个》等优秀电视节目。其中,《急诊室故事》被称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一个里程碑,《喝彩中华》获得第25届“星光奖”电视戏曲节目大奖,被誉为近年来最有价值的电视戏曲节目。王昕轶灵河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中制协青工委主任白一骢,是业界著名制作人、导演、编剧。多年来凭借对内容及模式双创新形式,积极挖掘市场新一轮精品内容潜力,创作的包括《三体》电视剧、《暗黑者》系列、《执念师》系列、《老九门》《沙海》《大主宰》《黄金瞳》《热血少年》《他的微笑》等作品,让灵河文化在市场快速迭代下始终保持创作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白一骢更因其主导的影视剧题材涉猎最广,作品成活率最高,被称为影视圈“流量担当”。 白一骢广东广播电视台著名导演、制片人马志丹,从业37年,业界称她为“拼命三娘”“在沙漠上跋涉的女骆驼”,主创各类电视作品900多部。由马志丹领衔创办的马志丹工作室,被誉为中国纪录片界的“黄埔军校”,被国家广电总局树立为行业标兵、先后打造了广东卫视纪录片品牌《人在他乡》《追梦在路上》《我们的青春》《中国梦·创新动力》《四十年:美好生活》《青年强·中国强》《2020,不可忘却的春季》《跑好最后一公里》《幸福落地》等近700部纪录片。而被誉为“中国纪录片界的白鹿原”——《绝壁长廊—-凿出来的幸福生活》更被业界视为纪录影片高峰。马志丹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祥敏,长期从事广播电视新媒体、国际传播、网络舆情传播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理念与形态发展创新研究”、国家广电总局社科项目“新闻宣传融合传播策略研究”,国家广电总局首届社科研究项目“中国电视事业发展中的制播分离问题研究”等重要研究项目。主要著作《电视采访》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曾祥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司若,长期从事影视营销管理、影视制片、受众市场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其编著的《影视蓝皮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年度系列等成为洞察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司若青年创新人才是推动广电行业变革的主力军在拟入选2020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740名青年创新人才中,与领军人才一样分别六个类别。其中新闻宣传界别243人,文艺创作类别128人,国际传播33人,经营管理54人、科技与工程技术类别243人、理论研究类别39人。在这些青年创新人才中,均来自各自领域的一线,不仅有丰厚的理论素养,同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推动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动力变革的主力军。山东卫视创意传播工作室主任杨健,不仅负责频道重点节目研发制作,同时还担负融媒体宣传推广工作。其担任制片人的《国学小名士》《传家宝里的新中国》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年度创新创优节目,负责的山东春晚等节目宣传多次打造亿级的短视频爆款传播。2020年研发全国首档融媒直播项目《家乡好物》,更是广电系统融媒直播互动和产业拓展的最新探索。多年来,杨健主创的节目、短视频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泰山文艺奖、牡丹奖等三十余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十余篇。左一为杨健广东卫视制片人、策划人、中英文双语主持人邓璐,是国内少有的博士后双语主持人,是广东省委宣传部以省高端人才引进广东卫视。2013年至今,邓璐作为策划、撰稿,深度评论,主持《你会怎么做》,连续7年位居收视与口碑榜首。另外她还在大型创投栏目《我要去创业》、外宣王牌《Face Time》担任主笔策划、主持,策划对话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荷兰首相马克在内的政商代表、诺奖得主、科技领袖超过百人。同时还主持了2016央视春晚和央视元宵晚会等百场大型晚会和重大活动。邓璐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至今,邓璐以总导演、策划人身份推出国内首档纪实访谈节目——《邓璐时间》第一季“改变世界的12种中国科技”,2019-2020年推出第二季“湾区开局者”。节目被誉为当前主流媒体访谈的新跨界范式,是广东卫视打造的第一个以主持人命名的深度访谈栏目。广电总局点评点赞:“聚焦湾区开局者等行业先锋,提供有深度的思想理念。”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姚译添,先后参与制作《麦霸英雄汇》《中国梦想秀》《爸爸回来了》《奔跑吧兄弟》《奔跑吧》《各位游客请注意》等大型节目,是浙江卫视大型节目年轻的总导演。2020年,成立浙江卫视节目中心“星图工作室”。 姚泽添应当说,“双人才工程”既是培育和造就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举措,亦是全面构筑广电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才谱系。他们也成为中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事业发展重要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