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英美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有哪些专业(权威)期刊?酷条子

英美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有哪些专业(权威)期刊?

有读研的同学,后台问我,是否有一些外国语言文学专业领域期刊杂志分享?正好最近图书馆碰到一本书《外国语言文学 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主编 杨金才就是这本:里面有详细列举了外国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学与文学的各大刊物,分享给你们~找不到纸质版的,可以在微信上搜索各大刊物相应的的公众号,书中,还有一些投稿的建议:昨天有幸参加了《外国文学》主编金莉教授和刘雪岚老师的学术沙龙老师们真的是学术大佬,谈吐幽默,学术涵养很高~其中,金老师提到,做文学研究的话,不仅要练好英文的笔头功夫,也要练好中文的笔头功夫,怎么练?大量阅读,大量练习吧~多阅读好的文章,比如说上面提到的5大刊(俄罗斯文艺)在阅读的时候,多思考别人的文章逻辑,结构以及用词,写科研论文,最重要的是逻辑,要有做学术文章的严谨,1. 训练思考能力并持之以恒的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片段化写出来2. 要积累表达的语料,说同行认可的话。3. 也是最重要的,提升你的专业度。其次,学文学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确定你的研究方向之后,就要做持之以恒地大量的阅读,到底要读多少本呢?Exhausted,竭尽所能地阅读所有~

野芦苇

最终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是科研和论文,而不是上课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读研要“使巧劲”》,如下:每年有研究生进课题组,我都会给他们讲一些注意事项,但难免挂一漏万。在以后的日子里,各种事情时有发生。因此,我想还是写篇文章,提醒后来人。在我看来,很多研究生很实诚,也很努力,却得不到理想的效果,用史蒂芬·柯维博士的话说,“许多人爬到了梯子的顶端,却发现梯子架错了墙”。课程学习:不要死读书。硕士生最好在第一学期“咬紧牙关”把培养方案上要求的课都修完,这样学生在第二学期能全身心地做实验。但是有的学生把要求修读的课程分配在两个学期,每个学期都忙于上课、自习。要知道,最终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是科研和论文,而不是上课。研究生在选课之前必须和导师商量,并向高年级学生咨询拟选课程的内容、考核方式和难易度。博士生必须修读一门英语课,于是我的一位博士生没有和我商量就修读了“英美文学欣赏”,而我认为他应该修读学术英语写作课——选的课最好能和自己从事的科研以及写论文“配套”。其实这种看法也并不一定正确。有些科研课题与所要上的课程密切相关,而且跟不止一门课程相关,而是和好几门课程都息息相关。例如,要做一个复杂的生物统计网络,肯定不是本科只要学了生物专业就能完成的,还需要研究生阶段学习数值分析、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等交叉学科的课程,才有可能对所要做的科研课题稍微算入了门。但是,就算学完了这些课程,也只是刚入门,离自己有独立处理复杂的科学问题还有很多路要走。如果一开始,这些息息相关的课程都不用心,不学扎实,就开始做所谓的课题。可以想象,做出来是一种什么成果,无非就是水几篇高不成低不就的论文,没什么价值和意义。而只有学完了所需的课程,掌握所需的基础课程,才有可能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才有可能做出原创性成果。当然,研究生也不能只为了考试,而应该把这些息息相关的课程更加深入的学习,有目的性地学习,要知道是为了将来做出原创性成果而学习的,这样才有可能学得更深入,将来才能走得更远。所以,这个马教授说的,只是看到选修了一些跟他课题无关的课程,而不知道现在研究生学分也提高了很多,换位思考一下,他们有时候是身不由己去选择一些容易混的课程,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留出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的课题,这样做难道有错吗?

猛鬼街

最受欢迎的跨考热门:人人都在学英语了,还有必要考研英专吗?

不知从何时起,英语语言文学似乎成了一个备受质疑的专业,只要有同学提到想要考研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各类感叹、疑惑、质问的声音便四处响起:“英语不是年年都是就业红牌专业吗?谁考谁失业的那种!”“现在会英语的人那么多,何必浪费力气再考个英语硕士?也没什么用呀!”“英语专业出来不是当老师就是做翻译吧?除此之外我真想不出什么其他对口职位了......”英语专业真的如这些质疑声所言如此不堪吗?英语年年成为报考热门专业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从专业概况、专业报考优势、就业前景、国家线和院校推荐、专业课复习建议和参考用书等五大方面详细解析这个万众瞩目的考研大热门!01专业概况英语语言文学是属于外国语言文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下设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跨文化交际等主要研究方向,学科专业代码:050201,属于学术性硕士学位。1、培养目标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专业功底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知识结构完善、国际视野宏阔、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和英美文化知识基本功、语言交际能力、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理论基础,能独立从事英语专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层次英语专业人才。2、教学内容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现当代英美小说、莎士比亚戏剧研究、语言学导论、外国语言学、西方文化思想史、外国语文通论、二十世纪西方批评理论等。具体课程的设置与分配因每个院校、每个专业细分方向的不同而各有侧重与异同。3、学制与培养模式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为学术型硕士学位,培养年限一般为 2.5 ~ 3 年。一般情况下,第一学年修读必修专业课程,第二学年修读研究方向指定选修课,第三学年在导师指导下用英文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准备答辩。02二、专业报考优势1、招生院校多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 153所院校招收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从 985 、 211 名校,到较易考取的 B 区双非院校,选择众多。2、就业前景广,就业率高近年来,在大环境就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位居前十,保持在 90 % 以上,就业前景十分乐观。且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并非只能局限于英语教育与翻译相关岗位,只要是和对外交流、语言文化等能够发挥外语优势的职位,都是英专生不错的选择。3、专业发展成熟,备考资料齐全不同于图书情报学、社会工作学、考古学等冷门小众文科专业,英语专业作为一门设立多年的热门专业,发展极为成熟。市面上各类英语相关的辅导教材、补习机构、经典书籍层出不穷,各有千秋,课内课外的备考资料可以说是相当齐全了,绝对不会出现如冷门小专业一样找不到复习资料的尴尬境况。4、不考高数,适合跨考生报考这点无需多说,作为不考数学的文科大热门专业,每年都有大批跨考生报考英语专业,与本科同专业考生同台竞争且实力不俗,跨考生录取率与其他专业相比也相对较高。03三、就业前景总体来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集中在:英语研究与教学、外事、外贸、翻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旅游行业等与英语相关的工作。在此,小编总结了常见的几种就业方向供大家参考:1、各大、中、小院校或各大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2、各大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事、外贸谈判等涉外交流工作;3、各大翻译公司或外资企业从事英语口笔译工作;4、旅游、新闻出版、传媒影视行业从事文化交流与宣传工作;总体而言,英语专业的就业领域十分广泛,只要是和对外交流、英语相关的、或者对专业没有特定要求的行业,毕业生们皆可大胆尝试。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们也无需将目光局限于一些既定的专业如英语教师、翻译等,而是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特长与兴趣爱好将目光放得更广更远,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找到心仪岗位。毕竟除非是对某一专业领域有特殊要求的岗位,大多数职位都不会拒绝英语优秀的硕士人才前来大胆一试。04四、国家线和院校推荐1、国家线趋势学术型硕士学位初始国家线中,文学向来是最高分,且文学分数线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对于想要冲击名校的同学来说,不能完全以国家线为标准,因为热门院校(如 34 所自划线院校、外语类顶级名校等)的复试分数线高于国家线的十分常见。所以相对于国家线,考生更应关注报考院校的历年复试分数线。2、院校推荐【第一梯队】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这三所院校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中获评 A + ,实至名归。北大作为中国顶级学府,外语学科实力十分强劲,而北外、上外作为外语类最顶尖的两所院校(也是外语类唯一的 211 院校),实力无需多言。【第二梯队】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贸大学、黑龙江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本梯队的大学,要么是综合实力强劲且外语学科水平同样不容小觑的 985 高校,要么是有外语特色的一流外语名校。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中皆能获评 A 至 A- 。【第三梯队】同济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西南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本梯队的大学皆为著名 985、211 高校,在外语学科上有一定建树,且地处直辖市、省会、区域中心城市等,颇具潜力。05五、专业课复习建议&参考用书1、考试科目各个招生单位的考试科目根据考生具体报考的研究方向各不不同,一般情况下为:政治+二外+ 2 门研究方向指定的业务(专业)课(初始不划分具体方向的学校名称会是:基础英语+综合英语,但部分初试就划分具体方向的学校这两门专业课名称会有出入)其中,政治( 100 分)、二外( 100 分)、基础英语( 150 分)以及综合英语( 150 分)。在此,小编以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复旦大学的业务课考查科目为:708 基础英语+ 813 英美文学史/ 814 英语语言学理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业务课考查科目为:624 英语综合+ 824 英汉互译由上可以看出,校与校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所以考生一定要先行查询目标院校及其研究方向规定的业务课为哪两门,并确定相应参考书籍后再开始复习,以免一开始就找错方向,白干一场。另外,常见的第二外语有日、韩、法、德等,但也有不少外国语院校或实力较强或有特定需求的院校会有更多二外科目的选择。具体需要报考哪一门语言作为二外,还需考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目标院校开设科目作出合理选择。2、参考用书专业课考试虽有全国统一大纲,但各个院校的专业参考书籍不尽相同,考生需及时查询目标报考院校的专业课参考书目、历年真题等进行相应复习。在此,小编向大家推荐一些英语语言文学考研专业课必备经典书籍:张汉熙的《高级英语》 1、2 册最经典的英专考研用书,基本上每个学校都会将其列入。且此书为大部分院校英语专业大三大四的专业课教材。《英译中国现代散文诗》 ( 1 - 4 册)张培基译注 这套书也可以说是英专生人手一本的经典教材了,考研 er 们一定要细细品读,好好体会张培基先生译文的遣词造句。如果时间有限可以不用全部看完, 而是选择将前两册反复精读直到读熟读透。《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著这本书讲的是英译汉的技巧和方法,很详细,与《英译散文选》互为补充。《散文佳作 108 篇》《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语言学教程》 胡壮麟《名家评点翻译佳作—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作品与评析》《英国散文名篇欣赏》杨自伍编《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需要注意的是,英语专业考研的参考书籍数量较多,在初试之前把所有书籍都精读一遍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并不现实。在此,小编建议根据自身报考院校的具体要求以及自身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例如:(1)同一方向的专业书籍不必全部看完,可以挑其中最经典的几本精读,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大致浏览一下其余几本,看书切记重质不重量;(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考研 er 们应边读边定期做笔记,并搭配书后习题和例子使用,在做题的过程中回顾所学知识点,并整理典型错误,定期温故。3、各科目复习建议政治不必多说,考研 er 人手必备的《肖秀荣精讲精练》、《肖秀荣 1000 题》、《风中劲草》等经典书籍定期复习,保持手感,到冲刺阶段再每日刷题即可。请点击二外二外无论是否能拿到高分,都绝对不应该成为拖考生后腿的科目。因为高手对决,真正体现差距的科目应该是两门业务课,如果在二外上就掉了链子,那就得不偿失了。二外的复习应该从单词、阅读、语法、写作四大部分全面入手,根据自己选考的科目与院校实际要求的不同进行相应备考。但无论考哪门外语,复习要点都是:熟读相关课文,多背文中经典词句,借助单词书、app 等定期背单词,多多刷题并整理错题笔记。对于一些常见的二外小语种来说,考生也可以刷一些其语言考试的对应等级试卷。如对于日语考生,N1~ N3 的各个等级试卷可以用来练手。基础英语单词、阅读:大名鼎鼎的《如鱼得水》值得考生多多翻阅,星火或华研的专八阅读的重要性也无需多说。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绝对不能脱离文本语境背单词,或者一昧刷题却从不定期整理归纳错误原因,而是应该将背单词和做阅读、看单词英文释义、对应例句相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助于相互作用,加深对单词的印象。改错:改错题和单词、阅读题一样,赶早不赶晚,早练早吃透,定期刷题,并养成刷完题后自行总结的好习惯有益无害。改错刷题可用《星火改错》《冲击波改错》。综合英语综合英语阅读部分的题量较大,后面还有大段翻译,作文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所以整体而言时间较为紧张。所以考生们在平时复习时一定要养成给自己规定好时间、尽量按时完成的习惯。单选:选择题主要考查英语基本常识,英语语法知识,英美文学常识这些基础的能力。这一部分作为试卷的开篇整体难度不是很大,大家的分数不会有太多差距。考生们只需注意根据自身情况定期刷题巩固即可。完型填空:完型一直都是大家的难点所在,拿高分相对较难。要么是完全不认识单词,要么是选项长得太相近混淆不清,要么是单词都明白了可就是没有读懂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对于这一部分,小编的建议是复习阶段多刷题,但正式考试时应端正心态,平和应对。不要有过度畏难心理,也不要提前放弃。阅读理解:阅读的分数比重很大,也是大家拉开差距的部分。阅读其实无需多言,归根结底的提高方法唯有提升词汇量、提高做题速度与精准度,而一切靠的就是增加阅读量、多多刷题并总结,练得多、看得多一定没有坏处。写作:作文方面也是能体现能力,拉开差距的地方。而提升作文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动笔+多积累。平时在阅读中看到的好词好句,在新闻报道、报刊阅读、甚至杂志上看到的经典表达,都能成为我们知识库里的“库存”,要学会随时积累,时时背诵,灵活运用。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是一味积累却鲜少动笔,是不可取的。以上小编总结了常见的两门业务课复习建议,但每个院校专业下设研究方向各有千秋,复习科目与方式也各不相同,还是那句话,一切都应以目标院校要求为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对外交流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需要用到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地方也只会越来越广。而对于本科非英语专业的跨考生来说,复合型人才的前途更将不可限量。因此,报考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心动的考生们不要犹豫,早日下定决心,向理想梦校冲刺方为上策!本篇原创文章由“宗师考研”发布,我们将会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及屠羊说

张翎:写作是一种自救方式

(张翎在修女书房 作者供图)燕舞/文、访“我们很相像,都在不是自己国家的地方,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写自己国家的事。”2018年6月5日,张翎参观完19世纪前中期英国传奇作家勃朗宁夫人在佛罗伦萨的墓地,守护墓园的英裔美国教授茱莉亚修女与这位从多伦多远道而来的华文作家拥别时如是感慨。爱情(风月)是张翎早期着墨较多且擅长的母题,2010年《余震》出版前后,其写作疆域拓展到“疼痛”和“灾难”两大议题。《余震》2010年也被冯小刚改拍成了《唐山大地震》且获奖连连,中篇小说《空巢》(2006)后被改编成《一个温州的女人》。2020年,张翎仅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就有3部新作推出:3月的长篇散文集《三种爱: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与乔治·桑》(以下简称《三种爱》),6月的小说自选集《向北方》,以及秋天即将问世的最新长篇《廊桥夜话》。《三种爱》因其非虚构写作为主的体裁特殊性引起我格外的注意。十多年来,张翎颇费周折地寻访了乔治·桑、艾米莉·狄金森和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19世纪杰出女性作家的故居和墓地,这些前辈同行当年那惊世骇俗的私奔、婚变、隐居等故事,在七九级的复旦课堂上就曾吸引过温州姑娘张翎本能的好奇。6月下旬,我书面专访了张翎。访谈受访人:张翎(华文作家,著有《三种爱》《向北方》《金山》《余震》等)采访人:燕舞(资深媒体人,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学者)“我不是太旗帜鲜明的女权、女性主义者”燕舞:4年前您认为“用性别来区分题材和作家,是一种简单的论证方法”,可《三种爱》的体裁和题材独特性还是非常鲜明的。张翎:记得很年轻的时候,我读到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个女人要成为作家,必须具备五百英镑的年收入和一间自己的房间”的话(大意),我那时就被深深震撼。她的这句话被后世很多人拿来作为女权主义的宣言,而对我而言,它仅仅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务实忠告而已,如果删去这句话中的性别指向词“女”字,它的中心意义依旧成立。这些年,我就是按着这个宗旨行事的。我有一个我并不讨厌(甚至还稍微有些喜欢)的(注册听力康复师)职业,保证我可以衣食无忧。而且这个职业除了占据时间之外,与写作关联甚远,不会相互侵扰和影响。有了这样的“五百英镑年收入和自己的房间”,我可以稍稍从容一些,无论我能不能够发表作品,我都不需要为生存而乱了阵脚。在《三种爱》里,我挑了三位欧美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作为描述对象,潜意识里也许有女性主义倾向在起推动作用,但我并不自觉。我挑选了她们,是因为这个话题有一些“异质”性,女作家在那个年代非常鲜少,生存境遇艰难,她们的挣扎和困顿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特殊性。作为写作者,我一是要考虑题材的特殊性,二是要避免在运用想象力时,经历太艰难生涩的跨越(《金山》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跨越)。《三种爱》的女主角都是过目不忘极为罕见的人物,而且,同为女性,又加上我以往英美文学的教育背景,我能较为容易地进入同理心。我不是太“旗帜鲜明”的女权、女性主义者(至少我自认为不是),这点还体现在《三种爱》里出现的男性伴侣形象上:这些男人不是作为女主人公的对立面和施害者的身份而出现的,他们在女主人公的生活中,是扮演着欣赏者、支持者和灵魂知己的角色。而女主人公(尤其是乔·治桑和勃朗宁夫人)在两性关系的精神层面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人。这是对那个年代女性惯常的受害者形象的一种颠覆——这些女人是掌握着自己的命运的人。维多利亚时代赋予了英伦文化新的内容燕舞:新书中数次提到“维多利亚时代”和“维多利亚时期的好处(体面)”,今年6月9日也是狄更斯逝世150周年,国内传统的外国文学史中提到他和“维多利亚时代”时总会提到“批判现实主义”,“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究竟有哪些核心特征?为什么那个时代文学、绘画、建筑和装饰与视觉艺术等诸多领域“天才成群结队地来”?张翎: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期长达六十多年,这个时期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带来了巨大的领土扩张,国内的工业革命也导致经济飞快发展,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本人对技术发明又情有独钟,各种因素合力把国家推上综合国力的鼎盛期。现在北美、澳洲、非洲、印度等地到处是女王的铜像和以Queens、Regina命名的地名、街名和大学名。但是,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卷首所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这是一个愚蠢的时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那个时代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新富阶层的形成。工业革命的成功是以贫富分化为巨大代价的,新富阶层形成后,用财富也用联姻方式努力地朝贵族阶层攀爬,而一些贵族家族开始陷入没落,于是原本分明的阶层划分变得模糊起来。殖民带来的异域文化冲击,工业革命带来的新发明新科技,财富和贫穷的巨大落差,都赋予了英伦文化新的内容。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也留下了许多异变时代的叙事痕迹。我读研究生时选的很多课程都是关于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的,比如狄更斯、哈代和乔治·艾略特。这个时代的作家,正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中的要员。经过几十年阅历的沉淀,我现在看待这一批作家,眼光和当年已经有了一些不同。以狄更斯为例,他的小说毋庸置疑反映了那个时期英国社会的众生相和工业革命给劳工阶层带来的苦难,但是他的人物刻画流于浅显,角色之间有一条看得出来的“善恶”分界线,作者本人的“教化”倾向过于昭彰,动不动就落入巧合和“因果报应”的窠臼。现在想来,我对这个时期的小说家并不十分推崇。从不同知识结构的冲撞中汲取营养燕舞:小镇诺昂之于乔治·桑的影响是终其一生的,比如她与肖邦在这里的情感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那故乡温州之于您的影响,具体是落地于哪个区域呢?张翎:据我母亲告诉我,我是在杭州出生的,很小的时候随父母来到温州。我童年的最初记忆就是温州的老城区,我们居住的房子是《温州日报》的前身《浙南大众》报的旧址(可惜现已拆除)。贯穿我童年、少年和一部分青年时代的一个最重要的时间线索,就是“文化大革命”。我的早年教育是完全混乱和没有秩序的,纯粹依靠偶然过手的星点书籍,汲取极为有限的、通常是谬误百出的养料。我对永嘉学派一无所知,但对基督教传统倒隐约有所听闻,因为我的祖父曾在教会学校任教,我的姑妈是受过洗礼的基督徒。我16岁辍学,开始做小学代课老师,再进入工厂成为车床操作工,那时不敢想象有一天可以写作,但是一直在偷偷写日记,很少有关于事件的记录,满纸泛滥着情绪和感觉。那时离我成为作家还有二十多年,但一个作家对事物的敏感观察力已经开始浮现。我当时完全没料到世道会发生变化,只是觉得不能浪费我的时间和生命,所以在业余时间不停地学习——学国画,学英语,看一切能够到手的书,我做梦也没想到我会等来上大学的机会,更不用说有一天可以出国见一见外边的那个世界。那种单纯快乐的求知境界,后来就再也没有重复出现。待我们最终等来比从前封闭贫穷的时代好一些的时代、可以用高考来改变命运时,我们的求知目的却再也无法回到从前那样的单纯状态。燕舞:书中《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有一种力量叫罹病》一文开篇就回溯了1980年代初您在复旦外文系师从索天章先生的情形,后来去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硕士时系里的课程设置应该比国内灵活得多吧?张翎:到加拿大读英国文学硕士的那段时间(1986-1988),对我的思维方式形成是具有颠覆意义的。英国文学乃至整个欧美文学的基石是“圣经文学”,在国内没有这门课程,所以一进入加拿大的教育体制,我上课时都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大部分时候不是因为语言的关系)。老师是先让我们大量课外阅读,通常是一周一大厚本六七百页的小说,到了课堂上只是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感受,老师只对学生的讨论做少量引领。那时我面临来自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习惯的三大障碍,但老师丝毫没有因为我是外国学生而对我有所宽容。那两年那段“炼狱”经历,使我从此尝到了从不同的知识结构的冲撞中汲取营养的乐趣。等到我开始写毕业论文时,导师已经开始欣赏我的思路和文风了。我在卡尔加里大学的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的是新西兰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Mansfield,1888-1923)的短篇小说——徐志摩为她翻译的中文名“蔓殊菲儿”,远胜过现在教科书上的“曼斯菲尔德”。“陌生人的人生,似乎也丰富了我的人生”燕舞:迄今所寻访过的文化名人遗迹中,您印象较深的有哪几处?张翎:我印象最深的是乔治·桑的故居,其管理团队不遗余力地保护建筑物的原有风格和当年旧迹。这个故居保存了很多原物,包括用乔治·桑头发做成的木偶戏人偶,还有她与肖邦招待客人时用的厨房和餐饮器具。室内严禁拍照,而且所有铭牌解说文字只采用乔治·桑的母语法语。燕舞:您去巴黎旅行过十多次且最长的一次连续居住了四个月,那拉雪兹神父公墓、蒙马特公墓和蒙帕纳斯公墓应该是您去凭吊过不止一次的?张翎:我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巴黎始终是与我精神气质上最贴近的地方。我指的是20世纪前半叶的巴黎,那是海明威、费兹杰拉德、亨利·米勒和毕加索的巴黎,现在我只能仔细地从旧迹中寻找那个时代的记忆。当今的巴黎充斥着太多的美国印记。我虽然是学英美文学出身的,但美国在文学艺术上对我的吸引力却不如欧洲强烈。我多次去过巴黎的公墓,尤其是拉雪兹。有一次我意外地发现了现代舞鼻祖、美国舞蹈演员伊莎多拉·邓肯的墓。她的墓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安放骨灰的格子,摆在她名牌之前的不是鲜花和石头(这是最常见的祭奠礼品),而是一只粉红色的舞鞋。鞋子大概已经放了很久了,缎布面子已经泛灰。那一刻,我突然泪目——我找到了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灵魂相知的感觉。在西方国家,墓园是休闲观赏的处所,并不带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尤其是在巴黎这样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里。只要时间允许,我去哪个城市旅行,都想去墓园走一走,尤其喜欢细看墓碑上的铭文。碑文给我无限的遐想空间,让我去想象那些灵魂曾经拥有过的人生,他们生命中的激情、理想和失落。陌生人的人生,能带给我说不出原因的写作灵感,似乎也丰富了我的人生。燕舞:这些故居在向全球各地的研究者开放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特殊举措?张翎:《三种爱》的调研成本很高,除了麻省的狄金森故居之外,另外两处都是在离我居住之地多伦多非常遥远的欧洲大陆。如此昂贵的代价不容我掉以轻心,我必须在行前尽可能做好准备,联系好故居和墓地的管理人员,以防抵达当地时才发现是关闭时节。我遇到的接待人员,一听说我是用汉语写作的作家,都非常兴奋。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些作家(除了狄金森之外)在中国并不是太出名,乔治·桑和勃朗宁夫人的作品可能已经多年没有出过中译本,所以他们都竭尽全力帮助我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在采风之前,我已经基本完成了案头的阅读。我期望在故居看到的,是能激发我想象力灵感的细节。在和接待人员见面时,我已经熟知作家的身世和主要作品,能跳过事件快速进入一些深度讨论。三个故居的讲解员不仅对作家本人的身世、创作有很深的了解,而且对作家有着溢于言表的诚挚的崇拜之心,用激情来形容他们对作家的爱,也不过分。每一处的接待人员,都不厌其烦地向我介绍正史之外的野史、传说、逸事,也不回避他们自己的个人解读和立场,而且不担心会进入“政治不正确”的泥潭。如果没有那些采风之旅,光凭案头我一定写不出《三种爱》里的情绪,那些杰出女性的生命旧迹给了我灵感飞翔的羽翼,那是资料所不能给的东西。《三种爱:勃朗宁夫人、狄金森和乔治·桑》张翎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2020年3月版。进入一个没有围墙的审美世界燕舞:在《写作》杂志今年第1期上,您谈到您“近几年的阅读经历了对欧美经典的叛逆期,是特指西欧,尤其是对英语经典的叛逆期”,您写作前中期所受的英语文学影响的源头作家和作品,能举几个例子吗?张翎:在我写作的初期和中期,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带给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是狄更斯的小说。他的长篇小说画面铺展得很开,人物众多,主要人物之外会衍生出很多分叉,情节密集,抛出去的纷繁线索到结尾时都会一一捡拾回来。而且人物的阵营基本是分明的,好人有好报、扬善抑恶等价值观会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大卫·科波菲尔》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早期的一些小说也基本是按照这个模式架设的。我对叙事方式的觉醒,还是很后来的事。现在我意识到“太阳底下无新事”,天底下所有的故事都被人写过了,所以不必格外刻意追求题材的新颖。现在我设计小说布局时,会比较自觉地想到叙事方式,《流年物语》就是一个例子,我想方设法把一个老套的贫穷和暴富的故事,讲出一些新意。燕舞:前述质疑和叛逆,与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最近十几二十年来的“世界文学”转向不约而同——比如,今年初,华东师大出版社引进了由非裔学者编纂的两卷本《非洲文学批评史稿》。能分享一下您近年在西欧文学以外的阅读么?张翎:这几年我接触到了一些英语语种之外的作品,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拉美大家如西班牙、葡萄牙语系的马尔克斯、略萨、博尔赫斯、萨拉马戈等人之外,还有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伊朗作家阿扎尔·纳菲西、以色列作家阿莫斯·奥兹、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捷克作家胡米尔·赫拉巴尔、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赛耶维奇、从罗马尼亚移民德国的赫塔·米勒、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萨冈、莫迪亚诺等等。我只能通过英语或是汉语翻译阅读,遗憾不能真正欣赏他们母语风格里的微妙特色。语言除了是工具,也是思路、视角和情绪,不同的语种在同样的事件(如“二战”)的描述中,有时会出现基调和氛围的明显不同,让读者觉得几乎不是在阅读同一个事件。我通过翻译文本来寻找作者的眼睛,常常感觉震撼。这些作家在叙事上跳出了英语文学带给我的阅读习惯和叙事“框架”,让我进入一个没有围墙的审美世界。同时,他们也颠覆了我对“苦难”叙事的期待。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经历了中国翻天覆地变化的几十年,很习惯于“中华民族困难深重”的说法,这个说法使我们在描述历史事件时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一种“控诉腔”,并理所当然地把苦难想象成自己民族的独特经历,而没有能够开放胸襟,接受别的民族所经历的苦难历程。在阅读一些小语种作家的翻译作品时,我发觉他们对苦难的书写带有多个角度、多种风格,可以是正面直叙(汉语文学里较为常见的一种叙述方式),也可以是从侧面甚至从背面书写,基调很少是直接控诉,嘲讽和幽默反而是常见的手法。他们时不时用最轻浮的笔触叙述最深重的灾难,随手打破一些我们保护得固若金汤的重大界限,比如生死,比如时空,比如善恶。每一次读到一本好书,我就增加一层绝望:今生今世,作为作家,随着阅历的加深,我离“伟大”的梦想越来越遥远——这可能就是成长。世界上的好书已经被写完,汉语世界并不缺我的某一本书。马尔克斯将他的自传题为“活着为了叙述”,我将这个标题稍稍改动:“写作是为了叙述”,大致如此。我的文字并不真能改变世界,但它是一个极好的排毒过程,对我来说写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救方式。(本专访经受访者本人审订,专访提纲的设计参阅了陆建德、袁敏、夏榆和金进、张娟等人的述评、访谈,谨致谢忱!)

红太阳

美国文学专业硕士留学的申请条件和院校推荐一览

美国文学专业硕士最好的学校有哪些?这些院校对硕士的申请条件又有哪些?留学费用是多少?在美国文学专业就业情况怎么样?今天智课选校帝带着对美国文学专业的这些疑问,来了解美国文学专业你最需要的答案!首先,如果你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你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在美国哪些学校的文学专业最好? 10. 埃默里大学 EMORY UNIVERSITY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建于1836年,是一所全美顶级私立研究性大学,坐落于世界名城亚特兰大。该校的创意写作专业非常优秀,但申请者必须在高级诗歌和散文课程中提交一份原创,被选中的人可以直接获得Grace Abernethy奖学金;另外,如果你想学习剧本创作,那埃默里大学的独特的戏剧研究专业你一定不能错过!埃默里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申请条件:(1)10月31日前递交申请表及申请材料的可免交申请费(2)埃默里大学大学硕士研究生院未规定GPA最低成绩要求,通常来说,GPA要求不低于3.0分(3)该系要求申请者递交TOEFL/IELTS成绩,但未设定最低分数要求埃默里大学比较文学系(Depart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仅开设比较文学博士项目(PhD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该项目为期4-6年,要求申请者拥有本科学历,不限专业背景,文学硕士毕业生亦可申请。注:该系要求申请者递交一份篇幅约20页的写作样本,全英文书写埃默里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留学费用:学费:$38,8009.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哥大,八大私立常春藤盟校之一,公认的美国最好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哥大在文学界的校友可谓是群星闪耀,比如《麦田守望者》的作者J.D. Salinger、著名制片人Edwidge Danticat、诗人Louise Gluck、普利策奖获得者Poet Laureates,还有像Mitch Albom, Langston Hughes, Jack Kerouac和Patricia McCormick等著名作家,分分钟闪瞎眼的节奏,怎么样,做好加入明星校友群了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申请条件:TOEFL要求:100+雅思成绩:不接受艺术学院研究生项目均不要求GRE。申请截止日期:1月6日哥伦比亚大学写作硕士(MFA in Writing)项目为期2年,要求申请者本科毕业,不要求英语专业背景和相关工作经验。实际上,该项目录取的学生大多与诗歌、小说和非小说文体没有关联。该项目2012年,共收到471份申请,招生人数为123人。艺术学院向其研究生提供奖学金,MFA项目可申请Merit-based和Need-based奖学金,MA项目可申请Merit-based奖学金,如Fellowship、TA、RA等。申请者如考虑奖学金授予须在2月16日之前递交申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留学费用:学费:$53,4848. 弗吉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VIRGINIA弗吉尼亚大学,全美最佳公立大学。你听说过医学生写文学杂志的吗?没错,弗吉尼亚大学创办的杂志就是这么不走寻常路,内容通常涉猎搞笑,运动,女性感受,亚裔美国人文化。在这里,可能也会激发出你内在的创作小宇宙。弗吉尼亚大学的名校友也是一箩筐,Tina Fey啦, Claudia Emerson啦 还有 Henry S. Taylor啦,不认识他们的自己问度娘去。弗吉尼亚大学创意写作硕士(MFA in Creative Writing)为期2年,设于英语系之下,要求申请者本科毕业,不要求专业背景,需递交写作样本,以及Fellowship奖学金申请表。弗吉尼亚大学创意写作硕士项目设有以下两个专业方向,分别是:诗歌(Poetry)和小说(Fiction)。自2015-2016学年起,创意写作硕士项目的学生可获得全额奖学金,涵盖全部学费、医疗保险和生活补助,补助金额第一学年为$17,000,第二学年为$18,000。如果你对诗歌感兴趣,弗吉尼亚大学的诗歌研讨会绝对是最无懈可击的,绝对能够提高你的写作技巧,丰富你的写作风格。弗吉尼亚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申请条件:TOEFL要求:90+IELTS要求:7.0GPA要求:3.0以上文理研究生院项目要求TOEFL总分不低于90,口语、写作、阅读和听力单项分别不低于22分、22分、23分和23分;IELTS单项分别不低于7.0分。弗吉尼亚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留学费用:学费:$25,1747.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我们中国人讲究“名师出高徒”,纽约大学简直就是名师课堂。纽约大学提供的硕士课程包括小说、诗歌及散文写作课程,执教的都是著名作家哦,想象一下师从Zadie Smith和Eileen Myles这样的文学巨匠,菜鸟也能变大神啦!但是申请条件也是必须要提交原创手稿。纽约大学非常提倡学生去佛罗伦萨、巴黎和纽约这种文化氛围比较浓郁城市去寻找创作灵感。纽约大学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研究生项目设于英语系(Department of English),开设有以下两个学位项目,分别是:英语硕士(创意写作)(MA in English with a concentration in Creative Writing):为期2年,需修32个学分,读完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英语文学PhD项目,或前往中学或社区学院从事教师行业;创意写作硕士(MFA in Creative Writing):为期2年,需修32个学分,属于专业学位,毕业后一般不可以继续攻读PhD,一般从事创意写作相关的专业行业。:创意写作研究生项目所有学生可获得至少50%的学费减免,以及在二年级时从事本科教学的机会。创意写作硕士项目设有诗歌(Poetry)与小说(Fiction)两个专业方向,申请者需指定自己要申请的专业。一般每年约有800名学生申请,其中小说方向400-500人,诗歌方向200-300人,小说方向一般录取20-30名学生,诗歌方向一般录取15-20名学生。纽约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申请条件:TOEFL要求:100+IELTS成绩:不接受GPA要求:无最低分数说明GRE成绩:无要求纽约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留学费用:学费:$38,000 6. 欧柏林学院 OBERLIN COLLEGE欧柏林学院是美国一所顶尖的私立文理学院,坐落在俄亥俄州。开设课程包含诗歌、小说及散文写作,除此之外还可以学习翻译、电影剧本创作、短篇故事及游记的写作。如果你在诗歌方面非常优秀,那你有机会获得1000刀的Emma Howell诗歌奖学金。欧柏林学院文学专业硕士申请条件:要求托福成绩总分为100要求雅思成绩总分为7欧柏林学院文学专业硕士留学费用:学费:$400045. 华盛顿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在华盛顿大学,“你的付出总会得到回报”。任性的华盛顿大学面向作家们设立了11项奖学金,全方位的鼓励学生们的创作,无论你是写历史小说、诗歌再创、回忆录、微小说、文化认同还是药学,只要你选定方向总有一款奖学金等着你!华盛顿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申请条件:TOEFL要求:92IELTS要求:7.0GPA要求:3.0以上GRE成绩:要求提供,具体分数为详细说明该系所有项目应届本科生都可以申请,本科英语专业课成绩GPA不得低于3.5,整体GPA不得低于3.0。都需要有写作样本、GRE成绩,创意写作额外需要两篇写作样本,其中一篇为创意样本,一篇为批评样本。MATESOL申请截止日期为1月15日,其余均为1月2日。华盛顿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留学费用:学费:$28,686申请费:$854. 布朗大学 BROWN UNIVERSITY如果你立志于电影剧本创作,那你一定得去布朗大学。看看布朗大学都培养成了哪些电影大牛,Josh Friedman (电影《War of the Worlds》编剧), Mark Heyman (代表作Black Swan), John Krasinski (The Office男主), 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Kurt Luedtke(Out of Africa编剧), 艾美奖获得者 Robin Green (The Sopranos) 。而且英语系PhD学生可获得为期5年的全额奖学金,包括全部学费、生活补助、医疗保险以及就医花费补助和四年的暑期补助。研一新生一般可获得Fellowship,研二至研四可获得TA,最后一年可获得论文奖学金。布朗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申请条件:TOEFL要求:90IELTS要求:7.0GPA要求:为明确说明最低分数GRE成绩要求:需要提供,为未给出具体分数要求布朗大学英语系(Department of English)研究生阶段开设有PhD学位项目,每年收到将近300份申请,仅有18人被录取。该项目不限申请者本科或研究生专业,但必须修读足够的课程,且具备文学作品研究能力。布朗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留学费用:学费:$46,048 3.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全美乃至西半球第一所研究型大学。开设课程包括场景设置、户外故事、自然写作、科学写作等40余门课程。另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还创办了JHU文学和Thoroughfare等杂志,同时还有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创作投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语系(Department of English)研究生阶段开设有英美文学博士(PhD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项目为期5年,学生获得该学位的平均年限一般在7-8年,要求申请者本科毕业,不单限英语专业背景,需递交写作样本。PhD可获得为期5年的奖学金,含学费和生活补助。注意:英语系没有开设单独的硕士项目,只招收计划攻读PhD项目的学生。学生可在攻读PhD学位期间获得硕士学位(MA)。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申请条件:TOEFL要求:100+IELTS要求:7.0GPA要求:官网并无详细分数要求GRE成绩:该项目要求递交GRE General和GRE英语科目考试成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留学费用:学费:$48,710 2.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成立于1883年,是德克萨斯州大学系统中的旗舰校区,也是德克萨斯州境内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更是诺贝尔奖获得者J.M. Coetzee 和 Rick Riordan的母校。申请条件比较严格,必须完成英文预科课程,GPA成绩不低于3.33并且需要提交一份essay。德克萨斯奥斯汀英语系(Department of English)研究生只招收MFA与PhD学生,要求学生递交GRE Subject成绩和写作样本,无GRE最低分数要求——但一般录取学生的GRE阅读分数均超过90%。国内本科毕业生可以直接申请PhD,而已拥有硕士学位的学生则可以凭硕士毕业生的身份申请PhD,从而减少读博的时间。德克萨斯奥斯汀英语系设有15个PhD专业和1和MFA专业,分别是:PhD美国文学、中世纪文学研究、18世纪英国文学、现代英国文学、参考文献与文本研究、戏剧、民族与第三世界国家文化、数字扫盲与文学、语言与语言学、诗歌与诗学、通俗文化与文化研究、修辞学、女性、性别与文学MFA创意写作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文学专业硕士申请条件:TOEFL要求:79IELTS要求:6.5GPA要求:3.0以上GRE要求:阅读90%以上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文学专业硕士留学费用:学费:$22,702申请费:$901. 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IOWA提起文学创作,相信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够跟坐落于“文学之城”的爱荷华大学相媲美。爱荷华大学在写作方面世界闻名,专业设置非常细化,包含商业、文化、环境、科学、社会改革、运动及幽默等部分。同时爱荷华大学还有非常多的奖学金项目。申请条件自然也是非比寻常的苛刻:GPA成绩3.33以上+个人陈述申请书+优秀的学业成绩。爱荷华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申请条件:GPA成绩3.33以上+个人陈述申请书+优秀的学业成绩。托福成绩要求:雅思成绩要求:7.0不需要GRE的专业:艺术, 写作,舞蹈, 法律(但是需要LSAT,法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护理, 西班牙语, 表演艺术, 翻译,生物医学。爱荷华大学文学专业硕士留学费用:学费:$21467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美国文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如何,相对于国内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的现状而言,在美国虽说文学专业的市场需求量不大,但是因为其毕业生人数较少,所以就业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美国文学专业美国就业前景a.社会需求量:职业市场需求量不大,但因为该专业毕业生不多,所以就业情况尚好。近年因为反恐的需要,美国政府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激增,此专业毕业生待遇也开始提高。近一半的毕业生在公司工作,约1/3的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10%的毕业生在政府工作。职业为商业、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教师,秘书,保险、证券、房地产行业的人员。b.薪资情报:起薪$32 400,平均年薪$46 500。c.执照:无。d、基本素质要求:感情丰富,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对于文字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掌控能力。以上是智课选校帝为你整理的出国留学干货,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智课选校帝。

圣人愚钝

回忆侯维瑞教授|吴其尧

侯老师和他的四名博士生,自左至右:本文作者,薛浩,侯老师,何伟文,张和龙。过了五十岁之后,常常会想起过去的人和事,这也许是人之常情。白天想到这些人和事,晚上就会梦见他们。我从来不失眠,也很少做梦;可是最近一入睡就会做梦,梦见我的父母,我的老师,还有不同时期的同学和朋友。而我的博士生导师侯维瑞教授则几乎天天都会梦到,每次梦醒之后,总会感到惊奇:二十多年前的往事历历如在目前,侯先生的音容笑貌竟会那样的清晰、那样的详细!先生不时入梦来,莫非跟我近来一直在阅读先生著译的书籍有关?还是在提醒我疫情期间禁足在家须不忘多读书勤写作?侯先生招过的博士生数量不多,加在一起不过十来人。我能忝列先生门墙,与有荣焉。而我可以说是先生所招学生中唯一从入学到毕业全程跟随他的学生,按古人说法,整整三年得以从先生游。在我之前和之后入学的同门正好碰上侯先生不在国内,我同一届的何伟文师姐(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就读期间怀孕生子离开过一段时间。不过,我虽是侯先生全程参与培养的学生,却也是他所有弟子中最没有出息的,每念及此,心中不免惭愧不已。侯先生是教育部批准的博导,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招收博士生的资格。据先生生前告知,他招收的第一个博士是原杭州大学的教师潘大安教授(现供职于美国一所大学,大概也到了退休年龄了)。我是1995年开始攻读英语语言文学的博士学位的,当时先生刚从国外回来不久,我还不认识先生,只读过他撰写的两部专著《现代英国小说史》(我国著名的英语文学研究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王佐良先生生前对侯先生这部著作十分欣赏,曾在多个不同场合跟多人提及,说此书对读者了解现代英国小说助益良多)、《英语语体》和一部译著《华盛顿广场》,还有发表在各大学术刊物上、用英语撰写的文章,但对他精深的学问却是心仪已久了。我之决定报考博士,是在我的硕士导师、英美戏剧研究专家汪义群教授的鼓励下才下定决心的。我硕士毕业留校,与汪义群教授成了上外语言文学研究所的同事。与侯先生的第一次见面还是汪老师亲自带我去的,也是汪老师替我介绍情况、说明我继续深造的理由等,也许是汪老师说了我许多好话,他的溢美之词给侯先生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侯先生竟一口答应,同意我报考他的博士生。报名时要提交硕士论文和已发表的科研成果,侯先生仔细阅读了我的硕士论文(硕士论文后来退还本人,我看到页边空白处有大量的评论和批注,均出自先生手笔)《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黑色幽默意识》,以及我1994年发表在《外国文学研究》和《中国比较文学》上的两篇论文,还有发表在《外国文艺》上的译作。之后,先生约我见了一面。先是讲了一番鼓励的话,随后话锋一转提醒我说:做学问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要做到心无旁骛。他让我回去好好准备,多练习英文写作。我这时大胆地向先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怕二外考试通不过。他便问我二外学的是什么,我回答说大学期间学过两年的日语,研究生期间学过一年法语,但两门外语都只是懂点皮毛,经不起考试。先生略为沉思了一下,说道:你先好好准备,到时再看情况吧。这个情况就是我二外差了几分没有及格,侯先生得知后专门去研究生部说明原因,最终让我顺利地获得入学资格。我入学后,侯先生不辞辛劳,凭借一己之力为我们开设了三门课:《现代英国小说》《20世纪西方文论》和《英美短篇小说欣赏》。每次上课师生互动频繁,先生讲课的风采至今记忆犹新,语言的流利和精准令我啧啧称奇也自叹不如。课经常是从早上八点钟一直上到中午十二点钟,课后去食堂用餐,饭菜都已凉了,而且也所剩不多。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觉得苦和累,反而乐在其中。我博士毕业后即给全校的本科生开设了《20世纪西方文艺流派和文艺思潮》的通识课,不能不说是得益于侯先生在我读博期间的悉心传授。而其中的《英美短篇小说欣赏》一课于我助益尤大,侯先生每讲完一篇短篇小说就要求我翻译成中文,并写一篇赏析文章。译文由先生详加修改润色,直到他满意为止。接着他建议我向各大学术刊物投稿。我陆续投了四篇译文和评论文章,分别发表在《外国文学》《名作欣赏》和《译林》等杂志上,也由此而结识了这些杂志的编辑,后又发表了几篇文章。可以说,这是侯先生手把手教会了我翻译和写作,引导我走上了从事翻译和研究的学术之路。非但如此,侯先生发现我是可造之材后,不遗余力地推荐我为上海译文出版社和南京译林出版社翻译英美长篇小说。我走上文学翻译之路,侯先生作为导师就是引路人。为了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侯先生还出面邀请了上外其他语种的文学教授给我们讲授各个国家的作家作品。受邀给我们讲课的有:德语的余匡复教授、法语的陆楼法教授、俄语的冯玉律教授、西班牙语的施永龄教授、意大利语的张世华教授等,这些教授都学有所长,讲课都十分生动,是上外师资力量的一时之选。这系列讲座使我受益无穷,老师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令我永生难忘。一年半的课程结束了,随后是论文撰写阶段。首先是论文选题,侯先生要求我们选题前大量阅读原著,我是在阅读了大批英国二战后的小说之后确定研究战后英国的“愤怒的青年”作家作品的。我记得,小说原著和相关的研究资料都是侯先生借给我的。他之前为了准备撰写《当代英国小说研究》在国外期间收集了大量资料,据他自己讲,他回国时通过海运带回了四十多箱书籍。有了这些书籍和资料,我很快就拟定了论文的大纲,经过与侯先生几番修改,最后动笔撰写。撰写过程中,侯先生要求我写完一章即送给他看一章,一章内容往返几回才最终写定。论文全部完稿后,先生又让我修改了三遍,这些修改稿上都有先生的批注,有的批注下语颇为严厉,nonsense(胡言乱语)是先生常用的批语。我现在自己做了导师,但从来不敢在学生论文上下这样的批语。我也问过学生,如果我也有类似的批语他们会觉得怎么样,他们大多回答难以接受。但这一撰写论文的过程,不仅使我的英文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从中也让我领略了侯先生地道准确的英文表达水平。那时答辩前论文需要经过十位专家评审通过,再由其中的五位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我的五位答辩老师分别来自复旦和华东师大,其中有去年刚刚过世的《三国演义》的英译者虞苏美教授。近三个小时的答辩总算顺利通过,结束后侯先生又把我叫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他说,博士论文只能算是学术生涯的开始,之后要对英美文学作深入的研究。他要我撰写《英国小说史》一书的部分章节,同时严肃地告诫我不能依赖导师,要开展独立的学术研究。他鼓励我申报课题,我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庞德与中国文化》就是在他的鼓励、设计和推荐下申报成功的。正当我全力投入课题研究和撰写、想要不时请益之际,侯先生不幸罹患恶疾,最后终于不治、离我们而去。我失去了一位学术上的导师,也失去了一位经常给我在生活上以指导的长辈。侯先生的不幸去世,留给了我巨大的悲伤和无尽的思念。以上所述,是我零星想到的,像梦境般不成系统,却也反映了侯先生作为导师教书育人的诸多优点,值得我们今天做导师的学习和继承。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像侯先生这样的导师。作者|吴其尧编辑丨Jessie

彩排记

“90后”作家林卓宇剑桥攻读硕士学位 致力推介华语文化产品

卓宇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受访者供图中新网长沙10月17日电(邓霞 胡伟)中国“90后”代表作家林卓宇近日正式开始了自己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习生涯。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开启人生新阶段的林卓宇表示,在剑桥,他将尝试运用更多跨学科的范式,研究文学作品与文化现象;并将致力于把更多华语文化产品推介到英语世界。林卓宇1995年出生于湖南浏阳。2007年,还是五年级学生的他将儿时的部分作品整理成集,编纂成一部多达30万字的文集《心海潮音》,该书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初中毕业时,他在《中国少年报》《创作》等报刊密集发表作品1000余篇,海南出版社还特别推出了5卷本的《林卓宇文集》。目前,他已出版了15部个人著作。2018年12月,林卓宇仅用3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本科学业,并同时获得创意写作、英美文学、哲学三项专业的学士学位。此外,因成功完成了针对哲学与英美文学专业的两篇荣誉毕业论文,他还获得了由亚大荣誉学院颁发的达芬奇(DaVinci)论文奖。留学期间,林卓宇虽没有推出新的个人著作,但从未停止对创作的思考。“我不会高估本科教育对我在智性发展上的影响,但这段求学经历启发我去探索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并行的可能。”他说,学院的训练会严格地迫使自己考察文学,而创作可以使自己不囿于学院的理论框架。接下来,林卓宇将在剑桥大学攻读亚洲与中东研究的哲学硕士学位,学习和研究领域涉及文学、社会学、人类学。他表示,希望在剑桥求学期间能在文学创作与文学学术研究中寻找到更好的平衡。(完)

察乎盈虚

2022考研必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成功经验分享

一、前言在给学弟学妹分享考研经验之前,我想先问问大家,什么是研究生?研究生和本科生究竟有什么区别?是不是考上研究生我就可以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我相信大家说起研究生,第一感觉肯定就是他们都是些非常高大上的顶尖人才。如果谁家孩子考上研究生,家长更会不断夸赞不愧是“别人家的孩子”。那么,研究生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为何被如此多的人追捧?研究生全称是硕士研究生,即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之后可以获得两个证书,一个是硕士学位证书,另一个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在我国,按照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前者就是我们普通大学生的选择,即脱产学习,后者多数是在职人员的学习方式,这里就不多赘述。按照培养模式的不同,研究生又分为学术性硕士和专业性硕士,学术性一般需要3年,学费是每年8000元,专业性则是2—3年,学费是一万至几万不等。学术性硕士偏向理论研究,而专业性硕士则更侧重于学科应用。当然,无论是什么类型,所有想要读研的人都要进行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试时间一般在12月下旬,这是初试,考试科目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国家统一命题,如思想政治理论、英语等;另一类则是招生院校自主命题。初试通过后还需要进行复试,复试合格才能够被最终录取。入学后的第一年一般先学习研究生课程,这一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学习基础知识,了解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的基本概况,算是入门阶段。第二、三年就是实践阶段,可以跟着导师做项目,或者去公司院校实习等,还要开始准备硕士论文、毕业设计,总之,研究生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轻松应付就可以的。说了这么多,那么研究生和本科究竟有什么区别呢?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从不同渠道获取过很多这方面的信息了,所以,我也不再过多阐述。下面,我只想通过我个人的求学体验来说明一下读研前和读研后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本科生阶段就像玩游戏呆在新手村的小白,懵懵懂懂的踏入自己选择的专业领域,跟着老师学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一切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学该专业一切都需要学习的知识。我本人是英语专业,要学习语言学、英美文学、听力课、语音课等等各种最基础的知识。而读研后选择了英语语言文学,一切课程安排就更加深入,从英语的“泛知识”到其中某一个领域的“精知识”,这是课程上面最大的不同。另一个区别就是“独立感”。我们常常戏称,学校对待本科生的态度是“亲妈”,对待研究生则是“后妈”。这实际上是培养模式的转变,研究生更注重培养独立自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阶段可供自己选择的时间特别多,但是需要承担的任务量却更加繁重,比如需要跟进导师项目,需要发表论文等等,不会的问题需要自己查文献,需要各种渠道去找解决办法,做学术研究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枯燥,坐得住冷板凳。我个人认为,如果自己对所选研究领域不感兴趣甚至厌恶,这实际上很难应对那些繁琐的学术研究。总之,研究生学历确实可以使我们如虎添翼,在未来就业选择上可以提供给我们更多的舞台,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如果没有研究生阶段辛苦踏实的学习,就算得到研究生的学历,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实力依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淘汰。所以,在选择读研之前,可以问问自己,读研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逃避就业还是为了跟风?是不是真的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家庭能否承担得起读研的成本?在认真考虑清楚之后做出选择,我相信无论是否读研,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而为之努力奋斗的人才是真正优秀的顶尖人才。二、考研择校和定专业篇首先,我说一下我读研的动机,一方面是想要更好的工作平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深造,出于对英美文学的热爱,在家人、老师、同学的支持下,决定读研。大家在决定读研之后,就要开始准备择校和定专业。我建议大家第一步先去研招网搜索本专业的院校和研究方向的信息,要做到对全国该专业的所有院校有大致的了解,可以看看这些院校的历年招生简章、导师信息、招考要求等等。我当时是把所有院校整理了一份excel表格,方便之后查看。第二步,我建议大家无论是否考研,可以在大一、大二都去参加一下学长学姐们的考研交流会,这个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本校学生考研的经验更具有参考意义,比任何道听途说的信息更直接有效。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去学校论坛、贴吧、知乎、微博等可以获取信息的软件平台,也可以寻求亲友的助力。不过这种方式费时费力没有保障,有可能遇到骗子,推荐大家如果要报班可以选择新祥旭一对一,有协议保障,教务老师会进行全程的回访督导,对于自制力不强的人来说也是比较好的。第三步,在做好对考研信息心中有数的准备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确定学校和专业了。在确定学校之前,你需要先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我个人认为先定专业再择校比较好,这样可以有目标的去查找信息。我是对文学有浓厚的热情,所以,我在择校之前就已经定好了专业。这里要说明一下,因为研究生分学术性和专业性,所以,大家选择的时候除了兴趣以外,还要考虑一下未来想要从事什么工作。我只说一下英语专业,学术性(简称学硕)偏向学术理论研究,虽然如此,但是工作范围相对更广泛一些,可以做老师、翻译、公务员等等。专业性(简称专硕)主要是做翻译,翻译又分为口、笔译、同传、交传等,学术研究要求比学硕要低一点,但有些学校是需要学生完成学院要求的翻译任务才能毕业。近几年,专硕算是我国新兴发展的学术项目,考研科目也不用像学硕一样多考一门二外,招生人数也比学硕更多,但是,由于近几年的发展和宣传力度加大,竞争也比较激烈,所以,大家在抓住机会的同时也不能掉以轻心。经过多方对比,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英语语言文学学硕。专业确定之后,我们就可以直接只看本专业的院校了。我把院校分为几类,按照是否为重点院所划分为两类,一类是985、211院校和八大外院,第二类是普通本科类院校。按照文理分为文科类院校、理工科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我本人是普通一本出身,自己专业学的并不是非常厉害,最终目的就是能够考上研究生,性格也比较谨慎胆小,所以没有过多的勇气去挑战985和八大外院,但是又希望去重点大学学习来弥补人生遗憾,所以,目标就锁定在211大学。到这一步,就需要考虑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地理位置,这关乎之后的工作去向和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我个人不太喜欢北上广和南方城市,这些城市节奏快,竞争大,南方城市的环境作为北方人的我很容易水土不服。西安是个历史文化古都,我本人也非常喜欢历史,对西安神往已久,而且还离家近,出行方便,院校也比较多,所以,目标锁定在了西安。西安有五所211,其中我的学长学姐有考上的是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过与他们的交流探讨,陕师的考研难度和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而西安其它院所本人也不能确切知道具体情况,所以就打算还是跟着本校考过的人走更保险。最终我还是报了新祥旭一对一的辅导,学长学姐准备的一应考研资料和信息也很齐全,基本全部打包给了我,在这里要非常感谢她们。这里简单说明一下西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的考研情况。西电考研难度中等,考研题型基本不会出现偏题怪题,由于是理工科院校,相比较文科院校竞争自然要小很多,报考人数相对也较少,录取率也很大,但是,学校毕竟也是211高校,如果初、复试表现不够,还是会被刷掉的。学硕全部历年招生人数在10—15人之间,文学专业在3—6人之间,而报考文学专业的人比其它专业更少,所以录取率很大,基本不出问题都可以录取,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分数越高越好。西电文学专业的初试分数线按照国家线走,一般在345—355分之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刚过线就安全了,我报考时候,学硕最低分数都在360多。因为这里涉及调剂生的问题,重点院校优秀的调剂生学校是非常重视的,这意味着我们还要和他们竞争,一般情况下会优先录取他们,而分数不够高的人则会被淘汰。如果大家想要报考西电,最重要的是先去搜西电研究生院,那里有历年真题和招生简章,所有的详细资料都可以提供下载。另外再提供一个西电学生论坛,叫西电睿思,大家可以去上面了解更多的信息,当然还有西电贴吧也可以交流。三、初试复习篇在分享经验之前,我先说一下关于复习时间和场所的问题。首先是复习场所,如果有能力还是在学校附近租一个小房间,学习去图书馆,休息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大三临近毕业,人心涣散,如果整个宿舍都准备考研那还好,如果不是的话其实很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其次,就是关于复习时间,战线不宜拉太长但也不能太短,一般一年我认为比较好,当然学习能力强的半年或者几个月的也有,不过,我只是个普通人,所以,保险起见还是一年为期。文学专业初试科目主要有四科,分别是思想政治理论(100分)、二外(日语或者俄语100分)、英语语法与翻译(150分)、综合测试(150分),总共500分。考研政治、二外要求不低于52分,其它两科不低于78分。我在大三上学期择校定专业,买书收集资料信息和报班,第二年过年之后开始正式复习。复习时段大致划分为二,上半年精细复习,下半年重难点巩固复习和冲刺,具体的下面再详细说明。1.综合测试之所以把综合测试放在最前面是因为这是关于我所考专业最重要的部分,也要涉及之后的面试。综合测试参考书目有五本,分别是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刘炳善的《英国文学简史》、常耀信的《美国文学简史》、来方安的《英美概况》、丁往道的《英语写作手册》。书目很多,但是它们只是参考书目,还是需要结合真题来看的,所以,这意味着并不是每本书都需要逐字逐句背诵复习。我这里要说一下,关于这部分复习必须着重要看的两本书,分别是北京环球时代的英语语言学考点测评和英美文学考点测评,所罗列的五本参考书目都不需要阅读。这部分考试内容重点考察的是语言学和文学的相关知识。而环球时代的那两本书基本涵盖了所有要考察的重难点,而且逻辑清晰,简单明了。这部分复习的要点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背书”。历年真题里有很多原题出自这两本书,所以,可以看出这两本书的重要性。这两本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知识要点总结,一个是全国各校真题节选,第三个是模拟练习,练习部分有名词解释题、选择题、主观题、填空题等。我在第一个阶段首先先复习知识要点总结,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忆下来,并且整理在笔记本上以供后续复习学习。这一阶段其实非常痛苦,特别容易记了就忘,所以,大家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理解记忆,切忌死记硬背。这一阶段差不多耗时三个月左右,因为有大一、大二的基础在,所以相对容易些,这里我给大家一个小建议就是大一、大二的课程应该好好学习,考研时候专业课复习就会相对轻松些。第二阶段就是做题和背题。首先,我们需要把书中出现的题目都要做完并且理解清楚。其次就是背题。背题需要讲究方法,选择题只需要多刷几遍,加深记忆即可,名词解释题需要精准背诵,而主观题和论述题就只需把参考答案中的得分点记住,考试时自行补充其余内容即可。这部分耗时比较长,差不多准备到五个月左右。当然这期间也不能丢掉之前的知识点记忆。剩下的时间直到临考前一个月基本就是不断重复背诵和整理疏漏之处。2.英语语法与翻译这部分和综合测试一样都是专业课复习最重要的部分。参考书目有古今明的《英汉翻译基础》、陈宏薇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章振邦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Peter Newmark的《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考试题目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Peter Newmark的书中关于他的观点的理解与论述。这本书是全英的,而且晦涩难懂,基本也找不到它的中文翻译。所以,大家前期先把这本书看一遍,然后做一个知识框架总结,在第二遍复习时候可以一边记忆知识框架,一边把一些自己的理解用英文整理出来,做成读书笔记的样式,这样可以避免考试中无话可说的境况。这本书我基本上看了三遍,读书笔记在上考场前也在不断翻看。第二个部分就是关于语法的题目,这部分内容一般是选择题和论述题。我推荐大家最好买一本《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的英文版,中英文对比着看,这样的话就可以直接用专业的英语表达来答题了。先把书的知识框架结构整理出来,然后背诵记忆,最后把课后练习做一下,一来加深记忆,二来可以应对语法选择题的考查。语法这本书我只看了一遍,这一遍主要是知识和错难题总结,后面的几轮复习我只需要反复记忆笔记就好了。第三个部分就是翻译,两篇中英文互译。提到的两本参考书可以不用看,直接找专八水平的题目练习,我做的是专八的真题和星火的练习题。这里要注意一些科技类翻译,因为西电是电子科技为主流学科的工科学校,所以会涉及科技方面的翻译内容。前两部分耗时差不多九个月左右,临考前两个月主要是把错难题和知识框架反复复习背诵。翻译部分则是从考研之初就一直在做,而且练习的篇幅不长,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可以做完还能检查纠错。临考前一个月主要是看之前总结的一些翻译错误和专有名词。总之就是总结、背诵、实践、改错、反复学习。3.二外日语我的二外选择的是日语,这部分大家只需要看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即可。无论是单词还是语法都不要死记硬背,我是先把语法搞清楚,然后把单词和语法放入课文中学习记忆,最后再用课后练习题来加强巩固。考试题型基本参考日语N3的模式,学有余力可以把日语N3的真题拿来练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上面提到的两本书,因为有很多原题出自书中的课文和练习,比如翻译。日语学习差不多十个月左右,我把语法、单词、课后题分门别类整理了三个笔记本,把容易出错的和容易考的知识点全部总结出来。在考前一个月主要就看笔记即可。另外,大家可以在学习日语时候播放日语听力,跟读单词和课文,这种学习方式记忆起来效果显著。推荐一个软件“标准日本语”,书上所有内容都在这个软件里了,只要有个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简单又方便。4.思想政治理论政治我是直接报了辅导班,因为,独自学习感觉还是很迷茫,不知如何下手。是跟新祥旭的专业课一起报的全科,这样更划算一些。课程主要有三轮,第一轮是精讲辅导班发的册子上的知识内容。这个阶段大家不需要着急背诵,只要把要点理解清楚,然后把知识框架总结出来即可,把多余的时间用在其他科目的记忆上。第二轮是在暑假时期,老师开始勾画重点考点,这个时候才是记忆的关键点。大家要把今年非常容易考到的知识记好,然后再辅以模拟题来加深记忆。我这个时候买了1000题来做,把错题和重点题直接勾画出来,以备后续复习。另外就是政治的历年真题,我把最近五年的真题拿出来,仔细研究了政治的出题模式,并对主观题都做了答题模板,就像作文模板一样,这样就可以应对考场上的突发情况。第三轮是冲刺阶段,基本就是大四开学了,这个阶段才是重中之重。随着考研政治大纲的出炉,我们复习政治的目标会更加明确。新祥旭的老师也会预测一些知识要点,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必须记忆的。最重要的就是在考前新出的预测试卷,简称肖4和肖8,主观题部分最好能把踩分点全部记住,选择题多刷几遍,考试时候你会发现非常有用。总之,政治这部分复习花费时间不宜过多,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复习上,但是也不能过于放松,因为,有些同学不重视政治导致单科不及格而落榜。我认为前期以熟悉知识为主,在大四开学之后投入更多时间即可。另外,在答题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踩分点要写出来,字迹工整,简洁明了,分数就绝不会低了。四、复试准备篇西电文学专业的复试分数线就是当年的国家线,我报考的时候进入复试的学生有五人,最后全部被录取。关于复试部分的准备,我认为大家可以在寒假里把之前考研复习的笔记多看几遍即可,另外要准备一篇英文自我介绍。最后,大家要密切关注学校官网的通知,依据通告内容来准备审核材料。这里要注意一下,复试时间一出来,大家最好提早预约酒店,因为晚了基本就没有地方住了。西电复试主要分两个部分,一个是笔试,一个是面试。先说笔试部分。考试内容是翻译两篇文章,一个中译英,一个英译中,难度等同于专八水平,翻译主题是文学、时政和科技为主。笔试不用过于害怕,只要在初试阶段把该复习的都复习到,基本不会出问题,即便题型有变,也不会出偏题怪题,基本上都能答出来的。不管怎么样,前期基础一定要打好,考研复习时候做到位就不怕笔试。第二个要说的就是面试。首先关于面试着装问题。大家没必要穿西装、正装,只要朴素大方、干净整洁即可,女生也可以画点淡妆。其次,关于面试流程。学校一般会让学生排队等候在会议室外面,然后一个一个叫进去面试。进门以后先鞠躬,然后说“老师好,我是XX考生。”老师会让你坐下然后答题。面试老师有8—10人,主要是不同专业的老师和领导。当然大家也不用紧张,老师都很温柔,很友好。面试题目难度中等,大部分都是基础知识,只要你学到位,都能回答出来。面试主要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自我介绍,这部分除了必要的个人信息需要介绍以外,还要注意最好说一些自己擅长的内容,比如我喜欢文学,就把自己读过的小说简单说明了一下,因为接下来老师就会根据你的回答问你问题,总之,切记给自己挖坑,不要吹牛,要往自己擅长的领域靠拢。第二部分就是依据你前面的回答问一些问题,紧接着就会问你专业方面的问题,比如文学作品的作者经历、写了哪些书、这些书都是讲什么的、文学史的某一阶段介绍等等,注意这部分是英文提问,英文回答,大家只要自信大方,逻辑清晰即可,如果遇到不会的就直接说自己不会就行,因为老师也会提问一些超纲的题目,不用过于担心答不上来。第三部分就是中文问题了,这部分有点像闲聊,会问你一些兴趣爱好、家乡在哪、本科学校的情况等等。总之,就是不要怂,自信的去应对,不论答对答错,会不会回答,你都要让老师看到你积极自信的样貌。最后,面试结束,起立鞠躬并感谢老师就可以出来了。复试成绩按6:4比列折算形成总成绩,成绩结果一般是在面试完当天下午就可以出来,所以,大家先不要到处跑,一定要回酒店等结果。五、结尾考研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场考试,不论成败与否,都让人学习到很多东西。最后这部分,我想给学弟学妹一点小贴士。第一,尽早准备,拒绝拖延症。如果你的学习能力并不是强人级别,最好还是早些准备,笨鸟先飞,踏实的完成好每一步。第二,一定要有计划,这样才可以游刃有余,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学习有条不紊,才能逐渐建立起自信心,拥有成就感,到考试时候才不会慌乱。第三,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不要学习还没开始就病倒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休息时候会看励志电影,治愈系动漫,当时是日漫《夏目友人帐》和韩剧《未生》陪伴了我一整个考研时期,推荐给大家。第四,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和获取知识。这里推荐几个软件,一个是知乎,另一个是b站,还有可可英语和微博。可可英语可以背单词、练口语和听力。微博可以关注人民日报、半月谈,掌握最新时政动态。第五,心态要平衡好。学不下去的时候就去好好玩一场,学的不错的时候可以给自己一点奖励,比如吃些小甜食,小零嘴。总之,压力是必须要有的,但是也不能变成高压,平衡好内外才能给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预祝学弟学妹旗开得胜,顺利上岸,希望我的经验能给你们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雏菊

浏阳“95后”作家林卓宇再次“开挂”,当选牛津大学2020年度厄特根学者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4日讯(记者 李成辉 通讯员 罗时茂 )5岁写下第一篇作品,11岁出版首部30万字文集,15岁成为湖南作协最年轻会员,16岁荣膺全国史上最年轻的作协理事,17岁囊括“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冰心文学奖、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在内的300项中国青少年文学赛事奖项,18岁当选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你能想象到的中国文学界里的荣誉,浏阳“95后”青年作家林卓宇,那个一路“开挂”的“别人家的孩子”,基本上拿遍了。这还不够。今天,他通过学术考核与面试的激烈竞争,从牛津大学所有人文领域的硕士与博士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为牛津大学2020年度厄特根学者的消息更是刷爆网络。1995年出生的林卓宇从小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2007年,还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他整理了儿时的部分作品,编纂成 一部多达30万字的文集《心海潮音》。高中之前,他已在《中国少年报》、《创作》等报刊累计发表作品1000余篇, 海南出版社还特别推出了5卷本的《林卓宇文集》。目前,林卓宇一共出版了15本书,但自2017年出版《目光史》以后,就没有继续出新作。本科时,在创意写作的课堂上,林卓宇用英文写过一些作品,但都是作为课业的一部分完成的。目前,他正在创作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现在闲暇时间极少,所以写作进度很慢,希望能在两年内完成。”2015年8月5日,林卓宇进入世界老牌百强名校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修读创意写作专业。仅用三年半的时间,林卓宇就完成了本科学业,还同时获得创意写作、英美文学、哲学三个专业的学士学位。此外,因成功完成了针对哲学与英美文学专业的两篇荣誉毕业论文,他还获得了由亚利桑那大学荣誉学院颁发的达芬奇论文奖。2019年10月份,林卓宇在剑桥大学攻读亚洲与中东研究的硕士学位,并“顺道”当选为剑桥信托学者,获得剑桥大学人文学院颁发的全额奖学金。从文学跨界到区域研究?“相对于本科,硕士显然是跨专业了。”不过,他认为,现代人文学科之间的边界本身就是流动的,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也很常见,“其实主要研究课题还是集中在文学,难度可能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大。”“在剑桥的学习主要是还为将来的博士研究做准备。”林卓宇说,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亚洲研究方面的一些高阶训练,毕竟他虽然拥有中文背景,但本科的学习完全是沉浸在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系统里。第二是接触跨学科的范式,他所在院系的文学研究总体也更偏向于走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路径,完全不同于本科阶段在英文系那种精细的文本分析式风格。相比于中国和美国,英国学制从本科到博士都较短,硕士普遍为一年。在提前半年结束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本科学业后,去年底,林卓宇开启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习生涯。今年10月,林卓宇将赴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攻读比较文学与批判翻译学硕士学位,“然后再往比较文学的博士方向发展。”据介绍,厄特根奖学金为牛津大学的主要奖学金之一,不设国籍限制,旨在为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人文专业学生提供在牛津攻读学位期间的全额学习与生活资助,录取率仅为1.5%。每名厄特根学者在就读期间均享有厄特根公馆为其独立设定的学习空间,此为其他牛津奖学金得主所不具备的待遇。链接:父母与他一起成长林卓宇是怎样一路“开挂”成长起来的?又是如何在兴趣和学习之间做好平衡呢?“我可能从没有把兴趣和学习当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写作本身就是学习。”林卓宇说,只是当前“学习”二字的意义几乎被应试占领了,所以大家对学习的认知也被这种语言所狭隘化。“我父母某种意义上跟我一起成长,有摩擦和分歧就尝试沟通。差不多在我16岁后,他们基本都不干涉我作出的选择。”他说。那么,林卓宇的成长经历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我不认为有一个普遍的教育法则,因为我们终究要成为不同的人。这不是相对主义的说辞,选择兴趣还是选择应试,抑或达成平衡,这都要因人而异。”林卓宇坦言,教育方式的选择不光跟个人的天赋和兴趣有关,有时和自己能掌握的资源和成长环境都联系在一起。回顾自己的成长,林卓宇说,父母能做的是尊重孩子的个性,不把自己的偏见强加给孩子,并让孩子也成为一个不把自己的偏见强加给别人的人,“一个人如果被偏见左右,只会变得既无知又无趣。”(本文图片来源:浏阳日报)[责编:吴岱霞][来源:三湘都市报]

反之于心

中国曾这样成功搞定美军

执笔 许述★按 语★最近,中科院博士生黄国平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火了,其中一句话被广泛引用作为文章标题:“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看后不由想到自己的过去:从川南一个小乡村考到东南某大学,出发前充满激动、憧憬,也有不安;毕业时从象牙塔走向体制内单位,充满希望、干劲,也有紧张;从体制内走到体制外,则充满对自由的向往,对换种活法的期待,还有对工作的巨大压力;从某公司辞职到创业,则充满兴奋,艰难,失利时的沮丧和成功时的喜悦。昨天与一个忘年交朋友聊到当年从体制内走出,选岗现场几十人只有我一个人选择放弃,他对我竖大拇指,但认为我做得还不够,应该离开得更彻底一点,自己把后路彻底断掉,也许能闯出更大的一片天地。其实,我当年做出离开体制的选择,背负着多个夜晚的犹豫和对失去稳定的忧惧。然而,我很清楚,很少有一种选择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得必有舍,而且一旦做出选择,就像过河的卒子,只能向前。离开体制,失去了不稳定的生活,换来的则是无限可能。成功了,固然不负所期不枉所选;失败了,我至少也尝试过“生活在别处”,不必等到老的时候再去后悔。自由,本身就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回想近3年来的种种“折腾”,我不后悔,因为我有了更多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认识了更多有趣的新朋友,丰富了人生的经历和阅历。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一路直接或默默支持我、帮助我、指点我的朋友们。前两天有朋友想要看一下笔者的毕业论文,昨晚又看到中科院黄国平博士的论文致谢词,索性也把自己论文的一部分(约1.4万字,注释60个)放在公众号上,主要讲的是中国怎么通过战俘对美军进行心理战。如果大家有兴趣,后续再考虑刊出“美军怎么抗击我军的心理进攻”。写这篇博士论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寒冷的冬天,大约3个月时间,我穿着两件毛衣还裹着大衣(舍不得开空调),在宿舍里翻译完成了下面这本书。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尽心+竭力,也许这种人生态度才是最重要的,与诸位共勉。笔者翻译过的一份重要资料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美军对共产党国家和军队存在严重误解,对战争性质存在错误认识,对战争走势存在盲目乐观心理。我方针对敌军此种心理,从战俘入手,通过宽待和教育俘虏,使其逐渐改变了对我方的认识和态度,树立了要求和平与反对战争的思想,增加了厌战和反战的心理。这些战俘被我军释放回去以后,又自觉不自觉的充当了我方的宣传员,使敌军官兵也普遍受到感染和影响,我方瓦解敌军心理的目标得以达成。朝鲜战争中被俘的美军笔者参考的一份重要资料,美军在朝鲜战一、战俘心理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从理论上看,宽待俘虏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战效果台湾政治作战学校心理系教授兼主任暨军事行为科学研究所所长孙敏华在其编著的《军事心理学》一书中,辟有专章讨论“战俘”问题,她指出,战俘对军队最大的贡献,是“从他们身上获取情报、担任心战喊话、招降用的宣传及成为我方的战力等”[1]。为达此目的,实行宽俘政策很有必要。根据美国心理学专家Edna.J.Hunter的研究,“如果俘虏者一味用折磨或其他不人道的方式对待俘虏,俘虏就很容易就产生对抗情绪,他们对俘虏者的仇恨会持续下去”;相反,“在战俘受到死亡的威胁或身体伤害后,对其施以善举,可以更为有效地使之产生顺从或合作行为”,[2]这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3]。宽待俘虏既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对敌实施心理战的有效策略。反之,如果虐俘或杀俘,就等于主动关闭了对方向我投诚的大门,使对方宁战不和,宁死不降,造成我方不必要的伤亡。其次,从实践上看,我军一贯实行宽俘政策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为美军战俘理发宽俘政策执行得好不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古今中外战争史中,关于杀俘虐俘的记录比宽俘的记载要多,但未实行宽俘政策的军队最终以失败的居多[4]。我军早在建军之初的1928年就认识到宽待俘虏的重要性,“老人家”还亲自制定了相关政策[5],后来发展为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6]。在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宽待俘虏成为瓦解敌军的有力武器。在抗日战争中,我军的宽俘政策对瓦解顽固的日军也发挥了一定作用[7],,连日军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八路军瓦解皇军的手段,最厉害的是优待和释放俘虏。”[8]抗战中宽待“日俘”使我军初步积累了宽待“外俘”的基本经验。可以说,历史上只有我军第一次真正把宽待俘虏一以贯之,并充分发挥了战俘心理战的作用。再次,战俘心理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意义非凡抗美援朝战争中,隶属志愿军政治部的俘管处[9]接收了12个国家的外俘共4907人,其中美、英、土(耳其)军战俘最多,分别是3575、961、243人,其它国家军队的战俘均在50人以下。[10]放下武器的战俘绝不能成为发泄仇恨的对象,亦非军队的累赘,而是可以充分有效利用的心理战资源。因此,彭总强调指出:“必须加强俘虏工作,以瓦解敌军,扩大国际影响。”[11]我方的俘虏政策在心理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台湾心理战专家许如亨对此评价道:“共方将战俘心理战的运用发挥到淋漓尽致,以致联军的部队士气,美国政府的国际形象,乃至联军阵营的内部团结,无一不因而受到沉重的打击。战俘是共方对敌心战取之不绝的资源,而对联军而言,除有限运用于心战品成效评估外,却几乎快要变成沉重的负担[12],足见战俘在共军心理战中的意义。”[13]美军战俘詹姆斯·温纳瑞斯后来在山东大二、战俘心理战的开展和实施(1)宽待战俘中美双方在战后总结经验教训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志愿军宽俘的重要作用。志愿军政治部在抗美援朝敌军工作总结材料中指出,宽待俘虏“是从政治上瓦解敌军最有力的政策,是必须坚持的”[14]。另一份总结也写道,宽俘政策“不仅在运动战时期起到了削弱敌人斗志的作用,而且还为我们在战略防御时期,在火线上向敌军开展政治攻势,在战俘营里教育改造敌军士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5]。美国国防部专门研究志愿军俘虏政策的机构也承认:“共产党的宽大政策使我们的俘虏顿时陷入思想混乱。”[16]美国心理医生威廉姆· E·梅耶尔对归国战俘进行心理测试后亦指出:“太多的美军战俘屈服于敌人”,并惋惜的说,这“表现出美国军人道德情操上的缺陷”。[17]他们选择了中国宽待俘虏需要克服一定的心理障碍。宽俘政策十分重要,但在执行之初却受到部分志愿军官兵的误解。这是由于官兵们都接受过“三视”教育,加之战场伤亡大,官兵中普遍存在“出气、解恨、报仇”心理[18],特别是当我军处于困难时期,战局不利或因遭敌轰炸造成重大伤亡时,宽俘政策更难于执行。为解决这个问题,彭德怀于1951年11月颁发了《关于战时严格执行俘虏政策的规定》,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全军贯彻执行。关于执行宽待俘虏的理由,彭德怀说得透彻明白:“有些同志愤恨敌人的残暴,对俘虏官兵采取报复态度,这是难免的。但这种报复行为,对革命非常不利,因为这种报复仇杀的结果,足以给敌人造谣的借口,只能促进敌人内部的团结,增加敌人的战斗力。如果个个敌人都要硬拼,那么取得革命胜利的代价就更大了。”[19]指示下达后,志愿军内部加强了对官兵执行宽俘虏政策的教育,使其尽快克服心理障碍,自觉停止虐俘或杀俘行为。宽待俘虏必须时时处处严格执行。根据战俘心理学的研究,军人在战场上被俘后,会有大致相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生理上表现为体温与血压下降,心理上表现为担心两个问题——敌人会怎么对付我?我要如何应付?并对此自作种种假设。[20]美军战俘收到生活用品因此,宽待俘虏时时处处都要做到做好,它不是把俘虏送到战俘营后才执行,而是在其被俘时就开始,包括在火线上、押送途中、医院、收容所和战俘营,都必须执行好宽俘政策。志愿军政治部规定的宽俘政策可以概括为“三不”,即不杀、不辱、不虐待。第二次战役后,官兵们将“三不”政策编成顺口溜:眼不红(即不杀),手不动(即不虐待),俘虏人格要尊重(即不侮辱)。有的部队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十不准”,即不准杀害、不准侮辱、不准搜腰包[21]、不准打骂、不准捆绑、不准变相体罚、不准饿饭、不准对伤俘不管、不准调戏女俘、不准收要俘虏赠送的物品。绝大多数官兵都严格执行宽俘政策,出现了不少感人事迹:有的战士将伤俘从山上阵地背下来,步行十几公里进行抢救;某团保卫股股长张广玉将自己备食的两斤白面送给两名美俘,还给他们擀了面条;第277团特务连晚上把房子腾出来给俘虏住,自己睡露天……(2)管教战俘要使敌军实现心理转变,宽待俘虏是必要的,因为它是双方建立感情的基础。然而,仅有宽待是不够的,为了防止宽待被战俘误解为“纵容”,需要对战俘进行科学管理;为了使宽待的心理效果得到增强,需要对战俘进行教育引导。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创造了管教“外俘”的三点经验。一是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为维护战俘营的正常秩序,制定了战俘营管理办法。其主要规定如下:①官兵应分开编队,每队人数不能过多,驻地不宜过分集中,少搞大规模集会;②尽量改善给养,搞好清洁卫生和文化娱乐活动;③采取自上而下的军事管理办法,照章办事并以纪律约束;④通过战俘中的积极分子争取中间分子,孤立少数顽固分子。[22]美军战俘的伙食《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政治工作经验基本总结》(初稿修正本)对如何管理外俘有更加详细的总结,可为日后借鉴,故原文摘录如下[23]:①俘获的与释放的战俘数字,敌、伪军投诚人员的数字,都应有及时准确的登记②俘虏的数字不得向外发表;为配合某一宣传任务而发布的战俘名单,必须统一管理;前线释放俘虏必须由高级政治机关严格限制③为了保守秘密,后送俘虏时,不论在前方后方,均必须在夜晚进行。空军俘虏、陆军俘虏,战犯俘虏及一般俘虏均须分别后送并隔离看管,早先的俘虏与后来的俘虏也必须分别看管,以免他们互相认识和了解之后,增加我军在审讯、管理、教育和日后处理上的困难④战俘管训的组织、名称及战俘营的编号等,都要适合国际惯例(日内瓦公约 原文如此),如教育部门称文化娱乐科,宣传部门称新闻科,审讯部门称登记科,教员称队长等⑤战俘营对每一战俘均要建立完备档案,要保存患者的详细病历和诊断书,对死亡者要选择适当墓地埋葬,并插标、登记⑥对犯罪俘虏的判刑、处罚,都要按国际惯例定出规章⑦对敌军在战争中的种种罪行,都要有专门机构注意调查登记,以备对外宣传之用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必须处理好宽待俘虏和严格管理俘虏的关系。对那些不遵守战俘营规定,故意捣乱的外俘,必须加以惩治,以维护战俘营的正常秩序。为此,志愿军俘管处专门制定了《对违法战俘处分条例》,要点如下[24]:(1)凡具有下列违犯纪律行为之一者,得视其行为轻重,分别其主使、胁从,给予批评教育,或七日以上三个月以下之劳役处分,或三日以上三十日以下之禁闭。此类处分由俘虏营长官委托官员审讯判处,并按级上报。①破坏营内生活制度或公共秩序者②偷窃、盗卖公物(包括贩卖发给之食物与生活用品)及赌博者③毁坏公物者④不服从指挥者⑤互相斗殴,恫吓其他俘虏或借口种族、宗教信仰不同,侮辱他人者⑥逃亡者⑦有其他类似违法行为者(2)凡具有下列罪行之一者,得根据案情严重程度,主犯或从犯,初犯或屡犯,以及该俘平时表现,坦白程度,处以三个月以上五年以下之有期徒刑,极严重者得处以无期徒刑或死刑。该类处分由俘虏营长官据实上报,提出处理意见,尔后由志愿军政治部批准,组织军事法庭审讯判处。①主谋组织逃亡以及因逃亡有伤人行为者②殴斗伤人或被打者因伤残废甚至毙命者③成立秘密组织,阴谋不轨或暴动者④私藏杀人武器或夺抢谋害工作人员者⑤有计划地破坏营内设施,或纵火焚烧房屋或公共财物者⑥偷盗军事机密者⑦以文字图画,或其他手段造谣生事,扰乱营内秩序者⑧抢劫人民财物者⑨强奸妇女者⑩与敌特、敌机暗中勾结联络者11其他类似以上犯罪行为者组织美军战俘打球二是摸索适切的教育主题一是突出和平主义教育一方面,在教育内容上,突出“要求和平,反对战争”主题。战俘营的教育实践证明,关于“和平”与“战争性质”的教育最成功,是最适切的教育内容,它使战俘们减轻了对志愿军的敌意,增加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强化了反战厌战心理。据统计,战俘在接受和平教育后,认为“美军进入朝鲜是侵略战争,志愿军爱好和平”的占到80%,有400多名战俘在“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宣言上签了字,还有600多名战俘写信给本国亲属,请他们呼吁和平,反对战争。[25]美国陆军宣传处承认,我军心理战“有一个得意的战略论题”[26],那就是反对战争,要求和平。另一方面,在组织活动上,在战俘中建立和平委员会,开展呼吁和平运动。战俘营在外俘中成立了和平委员会,推选雷齐·普鲁顿(美军第2师503野战营C连一等兵)为主席,并开展了拥护世界和平的签名活动。1951年12月20日,外俘和平委员会发表了告世界爱好和平人民书,控诉美国发动战争的罪恶行径。1952年1月12日,该和平委员会又发表公开声明,抗议美方提出的一对一交换战俘方案,要求无条件全部遣返。此外,该和平委员会还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等国际组织通电,坚决表示“拥护和平,反对战争”,战俘第5团1363名战俘中就有1353名战俘在这份通电上签了字,仅有10名战俘因担心回国后受到处罚而没有签名。[27]二是激发战俘的战争罪恶感心理学认为,当个体意识到由于自己服从于合法权威而给他人带来巨大痛苦,或者感到自己需要对自己行为负责时,对合法权威的服从性会降低。[28]不管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难免,战争往往会伤及非军事目标或非作战对象。抗美援朝战争尤其如此,美军经常对平民进行轰炸扫射,造成朝鲜老百姓人、财、物的严重损失,其状十分凄惨。让美俘亲眼目睹朝鲜民众在其武装干涉下的惨象,使其自然产生“负罪心理”,从而对朝鲜战争的合法性产生怀疑,进而厌战、反战。三是创新科学的教育方法提起教育,容易让人想到上大课,而在对外俘进行教育时,战俘营根据其思想实际和接受特点,创新了教育方法,通过“随风潜入夜”的方式,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言之:举办战俘运动会[29],活跃气氛,增加其对我方了解;建立图书馆,让其自由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减少大课数量,增加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等。志愿军医生陪美军战俘“甩老K”上述教育方法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说的“隐性教育”。所谓隐性教育,指隐藏教育目的,通过将教育性因素渗透到教育对象日常接触的环境、文化、网络、娱乐、舆论、服务、制度、管理、实践等具有教育功能的非正式教育载体之中,引导教育对象主要经由非认知心理获得教育性经验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30]当时,我军当然还没有隐性教育的提法,但在实践中做得很好。1951年1月25日,总政发出《改进外俘营待遇》的指示。为贯彻落实这一指示,志愿军俘管处建了医院7所(总院1所,分院6所)、俱乐部[31]31个、运动场82个、举办运动会30次(俘管处1次,各团共29次)、购买各国出版的英文图书杂志1万余册,还根据各国特有的节日(如美国的感恩节、母亲节、圣诞节;英国的爱尔兰独立纪念日、英王加冕日、圣诞节;土耳其的封斋节)给予特殊照顾。这些措施一方面体现了我军的人道主义精神,一方面加强了我军俘虏政策的影响。以图书室的自由阅览为例,战俘营曾购入一本《福斯特自传》[32],有俘虏看后受到启发,觉得福斯特在那么危险的环境下都能为和平而努力,自己为和平做些事情又算什么呢?[33](3)释放战俘释放俘虏是向敌军和国际社会公开我军宽俘政策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消除敌方敌对心理,减少我军在战场上的伤亡。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美军基本上死战不降,主要原因就是不了解我军的宽俘政策。美方在其战地报纸《星条报》上对志愿军进行“妖魔化”宣传,称志愿军是“野蛮人”,经常刊登污蔑中朝军队残杀美军俘虏的图片和故事——有的被投入火中、有的被挖掉眼睛、有的被割去鼻子、有些被集体屠杀。据美俘供称,就是因为看了这些报道,所以“宁愿战死,不愿被俘,即使被俘,也宁愿就地被枪杀,不愿跟我下战场”[34]。战役后期,美军士气之所以普遍消沉,重要因素之一即是已了解我军宽俘政策。谈心交心释俘主要有两种情况,除了从战俘营选释部分俘虏,还有“火线释俘”。火线释俘又分两种情形:一是战俘受伤严重,不便后送;二是战斗情况特殊紧急,前后方交通断绝,作战部队又无力看管。在后一种情形下,如通讯联络尚未中断,火线释俘报团以上政治机关批准;如通讯联络中断,则由战地最高指挥员决定,事后再向上级报告备案。我方的释俘善举在美军中广为传诵,甚至“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也知之甚详,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国人释放俘虏的做法与北朝鲜人对待俘虏的做法截然不同(北朝鲜人往往在俘虏脑袋后面补上一颗子弹 原文如此)。有一次,中国人甚至将重伤员用担架放在公路上,尔后撤走。在我方医护人员乘卡车到那里接运伤员时,他们没有向我们射击。”[35]美国知名政论家约瑟夫·格登在《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中也写道:“在第一阶段的攻势中,中国人对俘虏,尤其是对伤员,表现出令人惊异的同情之心……他们会把美国伤员放到担架上,把他们抬到路边,然后撤退并停止射击,以等待联合国军的战地医生把他们弄走。”[36]我军多次释放俘虏,对敌军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1950年11月18日晚,志愿军第一次释放俘虏103名(其中美军战俘27名,韩军战俘76名[37]),其效果超过预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被释放的战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心理转变。一是对志愿军产生了好感:被俘期间,他们亲眼看到志愿军掩埋其死去的战友,为其受伤的战友换药,在伙食上与自己没有两样[38],触动很大;二是消除了被处决杀死的恐惧心理:俘虏们先前害怕被虐杀的担心一扫而光,消除了对志愿军的误解;三是产生了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思想。②志愿军释俘消息传开后,在敌军官兵中形成了广泛影响。尽管美方对志愿军释放回去的战俘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39],这一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在敌军中迅速地传播开了”[40]。这使美方污蔑我军杀俘的谣言不攻自破,同时让“联合国军”官兵认识到,当俘虏不会被杀,还有生还的机会,这为志愿军日后对敌进一步展开心理进攻埋下了伏笔。果然,第二次战役中,就发生了两起百人以上敌军在被围情况下集体投降的事件。[41](4)扩大俘虏政策的国际影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争取国际社会甚至敌军母国民众的理解与支持非常重要,这也是心理战的重要方面。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通过宽待战俘、管教战俘、释放战俘,有效瓦解了敌方的军心士气,但这还不够。心理战的作用应该超越战场,扩大到国际社会和敌军母国,而战俘是我方加强国际宣传的重要渠道。为了借助战俘加强国际宣传工作,志愿军俘管处在1952年特别增设了“新闻科”,下辖各团相应增设一名宣传干事,重点负责对外宣传报道。战俘们纷纷写家信、录制家庭广播、向其母国投稿,向国际社会宣传我军的宽俘政策,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提高了志愿军的声誉。据统计,在国际宣传材料上,战俘广播录音稿896件、征文稿1600余件,战俘生活照片60000余张、呼吁和平的签名书和信件2475件。[42]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军委总政治部对三年敌军工作进行初步总结时强调指出:“战俘家信与向外国发行新闻照片是很有力量的宣传品,应当大力去作。”[43]借助俘虏扩大宣传,增强心理战的国际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战俘家信战俘家信是进行国际宣传的重要资源。抗美援朝战争中,外俘向其国内的亲戚朋友写信达12.9万多封[44],述说自己在战俘营受到志愿军宽待等情况,这些内容“在他们的家乡被广为传播”[45]。1951年初,美联社、合众社连续转发我方寄发美俘家信的消息,“在美国及世界上产生了很大影响”[46]。发放美军战俘的信件关于战俘家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附带宣传内容。战俘家信中一般夹有“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集体签名页。战俘家属收到信后,往往将其复印成传单向外散发,并四处征集签名。例言之,美俘史耐尔的母亲收到儿子的信后,把信中夹带的有92名战俘签名的呼吁和平的附页拿到芝加哥和平大会上宣读,还散发美国各地进行广泛宣传。美俘考尔德的父亲、阿肯色州人埃科德尔更是在一个月内就征集到近百万人的签名,要求战争双方交换全部战俘,声势浩大,“震动了美国当局”[47]。还有43名美俘直接给第7届联大代表团(将讨论朝鲜战争问题)写信,要求和平,尽快结束战争。在英国,据英俘塔吉的母亲来信说,“战俘的母亲和妻子,都在伦敦聚集,开会研究如何为和平而努力”[48],他们向下议院请愿,甚至把丘吉尔逼得从后门逃走。②必须进行审查。战俘家信是我方为心理战开发的新资源,它不再是纯私人性质,而需要承载心理战功能。为此,对战俘家信进行审查是必要的,而且不必避讳,要正面向俘虏们解释清楚;俘虏亲友的来信若有不当言论或夹带反动宣传品,则须扣押。审查信件不可草率,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对此,俘管处专门在1952年10月15日向各俘管团(队)发出一份通知,附以《俘虏写信注意事项》,要点如下:其一,信件用钢笔写,字写清楚,不得潦草;其二,姓名一律写全名或军号,不得用小名或代号;其三,信内不得牵涉其他俘虏姓名或其他俘虏事情,信内不得夹其他俘虏信件;其四,每封信只准用一种文字,不得夹杂其他文字。凡非英文信件须单独交中队,不得投入信箱……[49]上述规定很有必要,例言之,不用钢笔而用铅笔写,字迹容易模糊;字迹潦草或不用真名全名,难以达到宣传目的;一封信若使用多种文字,不仅给信件审查工作带来麻烦,还会给外界造成战俘在设法规避审查的印象。③要设法寄达目的地。战俘家信主要通过四个渠道寄出:一是由北京“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转寄;二是通过谈判地点板门店转交对方[50];三是委托一些国际友好人士和团体转交;四是利用“战地邮包”与“和平信箱”。战地邮包是第40军的发明创造,后在志愿军推广,即将俘虏家信集中做成邮包,留在战地让敌军转寄;“和平信箱”则设置在敌我往来区。战俘在信中吐露了他们受到志愿军宽待的事实,自觉不自觉的扮演了志愿军的“义务宣传员”或“会说话的宣传品”角色。外俘们第一次收到家属回信(1952年8月15日)就有35.4万多封[51],从回信的内容可以看出,“战俘家信”心理战效果非常好。一位美国工人父亲写信给儿子说:“你们年轻的小伙子为什么不团结起来签名呼吁和平呢?如果我有足够的旅费,我会马上跑到华盛顿去,把杜鲁门拉出来,用脚踢他的屁股!”一位美俘的妻子写信来说:“最好希望中国人把你送到谈判会上去证明,你是得到宽待的,揭破他们的谎言!”战俘罗伯逊的母亲写信给志愿军说:“我在俱乐部遇着一位妇人,把她儿子从战俘营寄回的母亲节的信给我看,使我感动得流泪,更相信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一个英国读者给志愿军写信说:“你们的待遇既人道又仁慈”,“绝大多数的英国人都把中国人当成朋友了。”一名美俘家属写信给前线美军说:“某某太太的儿子,已在朝鲜当了中国人的俘虏,有信给他的母亲说中国人待俘虏好”,“当俘虏比前线打仗还安全些”。一位美俘的女朋友写信来说:“我一直等待着你的来信,这便证明我不相信那些故事(1951年11月14日,美第8军军法处长汉莱上校污蔑志愿军虐杀俘虏 ——笔者注)。”一个美俘的母亲给儿子写信说:“我想其所以有这些关于中国人虐杀俘虏的谣言是因为你们写信来说受到了良好的待遇。我知道这不过是为了使士兵们更坚决地打仗而已。”土耳其哥哥给弟弟战俘来信说:“家乡回来的两名伤兵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宽待俘虏,他俩受伤后被中国人俘获,中国人用和蔼可亲的态度,把他们的伤裹好又放了回来。因此,我知道你被俘后不会死。”[52]美俘哈罗德·T·布朗的母亲给儿子回信:“对给予你照顾,让你与亲人保持联系的当局,我真不知道用什么话,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我要说这儿的人和我一样,都很感激。”英俘里兹之母看到儿子来信和照片后对《约克镇晚报》记者说:“我从照片上看到儿子现在的模样儿,真是太高兴了……唉呀,两年来,我日夜都在替他操心,今后我心头就没有压力了!”[53]此外,俘管处还鼓励战俘们向其国内或家乡投稿,扩大宣传范围。英国报纸在1952年某月的13天中,就有13个省20种地方报纸刊登了外俘们生活的照片和文字。二是战俘录音除了战俘家信,战俘录音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战俘录音由俘虏口述,声情并茂,内容丰富,而且传播迅速,影响广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战俘录音的主要宣传平台。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派了一批技术人员赴朝鲜战场制作录音供稿,每周通过电台专题广播“战俘家信录音广播节目”向全世界播出,共近900封[54]。录音广播的内容很多,其中一大内容是志愿军在战俘营所做的很多工作,如改善伙食、改进医疗、举办文化活动、举行体育比赛、允许宗教信仰等,尤其是战俘营运动会的举行,更是俘虏们在录音中津津乐道的话题,仅战俘第5团俘虏在5天内就广播录音36篇。[55]战俘录音比战俘家信传播更快捷,影响更广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战俘家信录音广播”节目开通后,最热心的听众当然是战俘家属,这已成为他们的首选新闻。某战俘家属说:“他在信里一直对我讲他很健康,可是我老放心不下,总以为他是为了安慰我才这么说的。我后来听了他的录音广播,声音洪亮,情趣飞扬,看了照片也果然健壮结实。我的心情要比两年前轻松多了。”[56]这档节目还引起国际新闻媒体的极大兴趣和重视,转载或转播了不少战俘录音。三特殊战俘的特殊宣传志愿军成立的专门收容管教外俘的机构名为“营”,实为“团”。志愿军战俘营一共5个团,外加一个大队,[57]其中5个团管理的都是普通战俘,大队管理的则是“特殊战俘”。所谓特殊战俘,主要指军阶较高、身份特殊、掌握较多重要情报或信息,对我方实施心理战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战俘。利用特殊战俘进行特殊宣传有一个十分典型的成功案例,即“诺尔事件”。诺尔全名弗兰克·诺尔,是美联社记者。1950年,52岁的诺尔被派驻朝鲜战场,跟随美军陆战第1师在前线采访报道,同年12月17日在第二次战役中被俘,作为特殊战俘后送到战俘营第2大队。1951年圣诞节前,美联社亚洲分社的同事商量送件圣诞礼物给诺尔,最后决定送架相机——可让诺尔在战俘营中拍摄照片供稿,发布独家新闻。该社通过各种人脉关系[58]找到志愿军谈判代表团负责人李克农和乔冠华。李、乔经请示北京后表示赞同,再经志愿军政治部同意,把一架德制林哈夫牌相机和胶片转送到诺尔手中。诺尔重操旧业,拍摄了俘虏们过圣诞节的照片。这些照片经由秘密渠道送往开城中立区,随后秘密转给了美联社亚洲分社派驻板门店的记者,再利用日本东京的无线电传真发回美联社美国总社。很快,7张关于美俘的生活照冠以“美联社摄影记者在铁幕后拍到的独一无二的照片”为标题出现在美国几百家大小报纸的显眼位置,引起了轰动。见此,俘管处乘热打铁,支持和配合诺尔又拍摄了300多张反映战俘生活的照片,继续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媒体刊用。美国许多读者通过信件、电话和电报联系美联社,说他们“通过照片见到了自己的儿子或丈夫,他们又胖又快乐,并恳求报社通过诺尔向收容并宽待他们亲人的中国‘东道主’转达敬意”[59]。甚至英国读者也希望诺尔拍下英国战俘的照片,这样他们觉得或许能够在照片中找到已被英国政府通知“失踪”甚至“死亡”的亲人。60年后,香港《凤凰周刊》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当时西方媒体鼓噪的‘共军虐杀美军战俘6270名’、强迫战俘进行‘死亡行军’等舆论在国际上甚嚣尘上,这名被俘的美联社记者亲手拍下的这些照片,不啻是最好的回击。”[60]“诺尔事件”留下了有益的启示,即要扩大利用外媒的范围。国外媒体有两大特点:一是独立性强,一般不受政治控制或左右;二是商业化程度高,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增加发行量和广告赚钱,而这又必须通过吸引观众眼球来实现。因此,外媒新闻报道的内容是灵活的,不会因为是美国媒体就拒绝刊登有利于我方的内容。显然,凡是愿意刊发对我有利新闻报道的外国媒体,不但不应拒之门外,还应主动与其联络,用好这个特殊的宣传员。为美军战俘买的鸡★★ ★ ★★参考资料:笔者参考的其中一本资料[1] [台]孙敏华、许如亨:《军事心理学》,第562页。[2] Edna.J.Hunter:《战俘:调整和恢复》,《军事心理学手册》,苗丹民、王京生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第658、660页。[3]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syndrome):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关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由来,可参阅《新君王论》第127~128页(蔡子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南宁:2010)。[4] 关于虐俘和杀俘造成不利的教训,较近的一例来自二战。德军曾制定名为“银条作战”的心理战计划,规定一要“善待占领区的人民,勿烧毁俄国境内的农田村庄”,二要“优待战俘及叛变投诚人员”。苏德战争初期,德军俘虏了苏军300多万,但并未执行“银条计划”,而是将苏军战俘视为劳动力或消耗粮食的累赘,送往集中营后数月中,俘虏就因饥饿或疾病死去20%即60万之多,其中包括一些苏军高级将领。德军虐俘事件曝光后,苏军彻底断绝了投向德军的念头,抵抗意志更加坚决。[5] 经过如下: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攻克江西遂县和宁冈两个县城,俘虏了大批敌军。为处理这些战俘,毛泽东制定了“四项政策”,即①不打、不骂、不杀、不虐待;②不准搜腰包;③受伤给治病;④愿去愿留自便(郭化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大辞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第1271页)。[6] 背景如下:1937年10月25日,毛泽东与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明确提出了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其中之一即“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379页)。[7] 关于我军对日军的俘虏政策,可参阅徐则浩:《从俘虏到战友:记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第64~78页。[8]《兵不血刃的战争——心理战研究》,第55页。[9] 据俘管处代主任兼党委书记(1952.2~5)李伟回忆,俘管处的工作由志愿军政治部领导,但有时也向总政治部、东北军区政治部报告请示,重要的事情(如细菌战犯)则直接向周恩来请示(《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761页)。[10] 军委总政治部敌工部:《抗美援朝俘虏工作基本总结》(1954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516页。[11]《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次党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1年4月6日),《彭德怀军事文选》,第389页。[12] 美军拘押了近14万名北朝鲜战俘和约2万名中国战俘,但美方认为“战俘意味着后勤负担”,加之志愿军战俘内部成立了“安全小组”,使大家“坚定共产主义将最终取得胜利的信念”,并与战俘看管者和审讯者进行了坚决斗争,因此,美方对战俘利用率很低(《朝鲜战争中的心理战》,第119页)。[13]《解构另类战争:心理战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上),第260页。[14] 九、《进行对敌军的瓦解工作,贯彻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各项政策,配合军事与外交斗争》,第2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政治工作经验基本总结》(初稿修正本)。[15]《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几个主要问题的经验总结》(草稿),第106页。[16]《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七十年》(第4卷),第153页。[17] 李公昭:《美国朝鲜战争战俘小说中的志愿军形象》,《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年第2期,第191页。[18] 以下三种态度代表了志愿军官兵对美俘的普遍心态:①“谈政策太麻烦,不如斩草除根,杀了为朝鲜人民复仇,为中国人民解恨”;②“我们粮食还不够,哪有粮食给俘虏吃”;③“不杀他们,给他们吃饭就不错了,还讲什么优待”(《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55页)。[19]《远东朝鲜战争》(上),第261~262页。[20] [台]孙敏华、许如亨:《军事心理学》,第557页。[21]“不准搜腰包”不等于俘虏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动,而要分三种情况:①俘虏可以保留的东西,主要是私人财物,如戒指、手表、钢笔、钱财、饰物、亲友照片、狗牌等;②要替俘虏代管的东西,主要是“小型武器”,如小刀、打火机、火柴、小剪刀、钥匙、口笛等。这类物品虽属俘虏私人财物,但为以防意外(如打火机,俘虏可能在夜间用来点火,故意暴露目标,招引敌机来轰炸,自己乘机逃跑),要向俘虏说明代为保管,随其转移;③要没收的东西,如武器、弹药、军用品(照相机、望远镜、手电筒、军用地图、指南针等)、有军事价值的文件和信件、与军政有关或有参考价值的图片照片(反动宣传、罪恶暴行、武器、阵地、要塞、堡垒等)及属公家财物者(军委总政治部敌工部:《战地处俘工作总结》(1954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506页)。[22] 华强等:《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战史》,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5,第158页。[23] 九、《进行对敌军的瓦解工作,贯彻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各项政策,配合军事与外交斗争》,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政治工作经验基本总结》(初稿修正本)。[24] 志愿军俘管处:《对违法战俘处分条例》(1952年7月),《敌军工作史料》(第6册),第269页。[25]《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73页。[26]《第四种战争——中外心理战评说》,第322页。[27]《美军战俘:朝鲜战争火线纪事》,第141页。[28] [美]S.E.Taylor L.A Peplau D.O.Sears:《社会心理学》,谢晓非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242页。[29] 最成功的一次运动会是碧潼战俘营于1952年11月3~26日举办的,共有11个国家的战俘运动员500多人参加。这次运动会有几个特点:①时间长——从15日开始,到26日结束,持续12天之久;②项目多——有各种球类比赛、田径赛、体操、拳击、摔跤等27个项目;(3)奖品丰厚——奖品从北京、沈阳、上海等地购买,有景泰蓝花瓶、丝质雨伞、檀香木扇子、玉石项链、丝巾、手帕和其它精美的手工艺品等,总共花了6亿人民币(时价);④效果好——在运动会结束的颁奖典礼上,有获奖的战俘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有些俘虏在归途中还唱起了《东方红》和《金日成将军之歌》等一年多都没有唱的歌。[30] 何义圣:《信息化条件下部队隐性教育研究》,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硕士论文,2008,第6页。[31] 俱乐部:战俘最乐于接受的群众性组织,委员7人——主任、副主任、生活委员(负责伙食、卫生、信件)、文娱委员(负责戏剧、音乐广播、舞蹈)、体育委员(负责球类、游艺、体育)、图书资料委员(负责图书登记保管、墙报、新闻资料研究)、器材保管委员(负责保管文娱器材)。值得注意的是,7个委员中,除主任由志愿军干部担任外,副主任和其它5名委员均采取有领导的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540页)。[32] 福斯特(1881~1961):美国共产党名誉主席,美国工人运动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1948年被美国政府逮捕并遭到起诉,因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没有被关进监狱和受到审讯,但受到警察的监视和管制,失去自由长达10年之久。[33] 军委总政治部敌工部:《抗美援朝俘虏工作基本总结》(1954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529页。[34]《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几个主要问题的经验总结》(草稿),第104页。[35] [美]马修·邦克·李奇微:《朝鲜战争》,第73页。[36] 约瑟夫·格登:《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于滨等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第351页。[37] 首次释放的俘虏包括:美军第1骑兵师22人(第5团1人,第8团21人)、第24师4人、化学炮击炮团1人;韩军战俘包括第6师54人,第8师22人(《在志愿军总部》,第87页)。[38] 第一至五次战役中,战俘死亡率比较高,如碧潼战俘营在1951年6月每天平均死3人,志愿军所有战俘营战俘的死亡人数在6月底达1351人。这对俘虏的教育改造无疑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战俘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被俘后生活饮食与他们过去相差太大”,造成营养不适、不良和不足,如有患肺炎的,有吃黄豆又喝冷水,夜里没有被子盖患痢疾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144页)。[39] 这103名战俘回去后,被美军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不允许他们与战场上其它士兵交流,也不让新闻记者接触,不久就送其回国。[40]《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几个主要问题的经验总结》(草稿),第104页。[41] 1950年11月27日,美军115人向我第39军116师347团2营投降;同年11月30日,约240名敌军向我第20兵团179团投降,其中美军160余人,中校、少校各1人。[42] 军委总政治部敌工部:《抗美援朝敌军工作基本总结》(1954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520页。[43] 军委总政治部:《关于抗美援朝三年来敌军工作的初步总结》(1954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571页。[44] 军委总政治部敌工部:《国际宣传工作的经验》(1954年8月),《抗美援朝敌军工作经验汇编》,第175页。[45]《冰火与:朝鲜战争实录》(第4集),香港:《凤凰大视野》, 2009,00:05:34。[46]《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853页。[47]《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871页。纽约《工人日报》报道了此事。[48] 军委总政治部敌工部:《国际宣传工作的经验》(1954年8月),《抗美援朝敌军工作经验汇编》,第171页。[49]《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88页。[50] 1951年12月25日,我方转交战俘家信803封;同月31日,又转交战俘家信980封(《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863页)。[51]《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87页。[52] 前8则材料引自《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88、521、602、766页。[53] 最后2则材料引自郭维敬:《志愿军管理战俘略记》,《文史月刊》,2004年第5期,第27页。[54] 军委总政治部敌工部:《国际宣传工作的经验》(1954年8月),《抗美援朝敌军工作经验汇编》,第175页。经战俘本人同意,共有896件家信录音在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朝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捷克布拉格电台播出,并传向世界各地。[55]《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86页。[56] 张时清:《令人难忘的电波》,《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780页。[57] 为管理“联合国军”俘虏,志愿军政治部于1951年4月在鸭绿江边的碧潼郡设立了俘虏管理处(简称俘管处),下辖第1至5团又1个大队(本为两个大队,其中第1大队改成了第5团,第2大队专门关押军官及特殊战俘),除第2团管理韩军俘虏外,其它4个团均管理它国战俘,其中最出名的是“碧潼战俘营”,即战俘第5团。(《中国人民志愿军敌军工作史》,第762页)。[58] 包括英国《工人日报》驻远东记者阿兰·威灵顿、法国《今晚报》驻远东特派记者贝却敌、香港《大公报》驻开城中立区记者朱启平。[59] 崑苓:《父亲杜平》,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第124~125页。[60] Frank Nobal、谢轶群:《碧潼战俘营纪事》,《凤凰周刊》,2010年第23期,第52页。“许述工作室”创始人简介许述,四川人,军事学博士,曾在战区级机关工作,并在《解放军报》、《书屋》等媒体发表文章70余篇,接受过凤凰卫视等媒体采访,受邀到华为等演讲十余次,出版专著《这才是美军》(中将王洪光作序),出版第一年5次加印,在京东新书热卖榜常居TOP3,登上三联书店畅销书排行榜,进入美国纽约公立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现在成立了工作室,专注于研究美军。最新与耳闻合作出版《兵道》一书(乔良和余戈两位老师作序推荐,王洪光中将和任国强大校,姜鸣、江晓原、杨浪等名家封面推荐),主要内容是古今中外21次重大军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