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全国科研院所第一!深圳先进院2020年度牵头获批7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爱滋味

全国科研院所第一!深圳先进院2020年度牵头获批7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今年牵头获批7个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别在“合成生物学”“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以及“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三个重点专项中,获批总经费8683万元,获批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科研院所第一。在“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中,共获批4个项目。合成所严飞研究员获批主持“高效超声/光声生物成像元件库的挖掘与应用研究”项目;合成所钟超研究员获批主持“生物活体功能材料的构建及应用”项目;数字所曲强研究员获批主持“多方协同合成基因信息安全存取方法研究”项目;合成所金帆研究员获批主持“鲁棒型人工基因元器件的设计原理与应用”项目分别获批。在“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中,深圳先进院集成所李光林研究员获批主持“智能灵巧上肢假肢及适配技术”项目,和医工所周树民研究员获批主持“运动行为监测与干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个项目获批。在“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中,深圳先进院获批1个项目。合成所李汉杰研究员主持获批“肝脏驻留淋巴细胞的异质性、发育调控与功能研究”项目。深圳先进院将充分发挥学科融合、集成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合作的特色与优势,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王纳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王纳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王其琪

允師

全国科研院所第一!中科院深圳先进院2020年度牵头获批7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央广网深圳12月9日消息(记者黄倩 通讯员丁宁宁)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获悉,今年该院牵头获批7个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别在“合成生物学”“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以及“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三个重点专项中,获批总经费8683万元,获批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科研院所第一。深圳先进院外景图(央广网发 深圳先进院供图)据了解,在“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中,深圳先进院共获批4个项目,包括合成所严飞研究员获批主持“高效超声/光声生物成像元件库的挖掘与应用研究”项目;合成所钟超研究员获批主持“生物活体功能材料的构建及应用”项目;数字所曲强研究员获批主持“多方协同合成基因信息安全存取方法研究”项目;合成所金帆研究员获批主持“鲁棒型人工基因元器件的设计原理与应用”项目。在“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中,深圳先进院获批2个项目。分别为集成所李光林研究员获批主持“智能灵巧上肢假肢及适配技术”项目和医工所周树民研究员获批主持“运动行为监测与干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中,深圳先进院获批1个项目。合成所李汉杰研究员主持获批“肝脏驻留淋巴细胞的异质性、发育调控与功能研究”项目。深圳先进院方面表示,将充分发挥学科融合、集成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合作的特色与优势,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波莱罗

深圳302个基础研究项目拟获6亿元资助 这些单位是科研主力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深圳302个基础研究项目拟获6亿元资助,这些单位是科研主力军!深圳大学获得资助的项目数量最多。在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背景下,深圳加大了增加基础研究能力的力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委日前对外公示了2020年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拟资助项目,302个项目榜上有名,涉及电子信息领域66项、生物和生态环保领域153项、智能装备领域31项、材料能源领域52项,拟资助总金额超过6亿元。2019年12月,深圳科创委启动了此次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申请,支持科研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领域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长期以来,深圳创新有着“四个90%”现象:90%以上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源于企业,90%以上专利发明出自企业。但最近几年以来,深圳在着手谋划布局加快补齐基础研究这一创新领域的“短板”。今年8月30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发布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为保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深圳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规定“市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应当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目前,深圳的基础研究主要由哪些单位或机构来承担?上述受资助项目或许可以提供一些线索。根据相关要求,上述申请单位要求是在深圳市或深汕特别合作区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单位以及具有基础研究能力的国家、省、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依托的单位。成果形式主要以论文、著作、专利等为主。单个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资助强度不超过300万元,研究期限一般为3年,采用“先征集、再选题、发指南、后申报”的模式进行事前资助。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有53个受资助项目来自于深圳大学,45个项目来自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39个项目来自于南方科技大学,28个项目来自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1个项目来自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18个项目来自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16个项目来自于中山大学·深圳。这几个单位的受资助研究项目共220项,占了总数的72.8%。其他获得资助的项目来自于深港产学研基地、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康宁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单位。从这份资助项目的分布不难看出,深圳基础研究的主要承担机构为几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并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扎堆”现象。一方面,这反映出深圳基础研究已经有了一批主力军,另一方面,截至2019年底,深圳仅有13所普通高等学校,总体数量仍然偏小,而在非高校类科研机构中,仅有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有较多项目获得了资助。2017年起,深圳开始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其中就包括布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设立十大基础研究机构,组建十大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等,目前已有多个项目落地,此外,深圳光明科学城、西丽科教城也都在建设之中。然而,基础研究的布局必将是一项长期工程,在2019年深圳召开的一场“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大力提升深圳市原始创新能力”高校专题座谈会上,不少来自高校的专家表示,很多创新载体特别是“国家队”实验室,需要进一步加强投入和完善配套设施,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作者:王帆 编辑:周上祺)

丝衣

深圳先进院获批7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大洋网讯 记者昨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今年该院牵头获批7个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别在“合成生物学”“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以及“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三个重点专项中,获批总经费8683万元,获批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额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科研院所第一。在“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中,共获批4个项目。合成所严飞研究员获批主持“高效超声/光声生物成像元件库的挖掘与应用研究”项目;合成所钟超研究员获批主持“生物活体功能材料的构建及应用”项目;数字所曲强研究员获批主持“多方协同合成基因信息安全存取方法研究”项目;合成所金帆研究员主持的“鲁棒型人工基因元器件的设计原理与应用”项目获批。在“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中,深圳先进院集成所李光林研究员主持的“智能灵巧上肢假肢及适配技术”项目以及医工所周树民研究员主持的“运动行为监测与干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批。在“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中,深圳先进院获批1个项目。合成所李汉杰研究员主持获批“肝脏驻留淋巴细胞的异质性、发育调控与功能研究”项目。(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来源:大洋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王戎

省局应邀参加深圳市医院科研统计培训会议并赴企业调研

2月25日,省统计局应邀参加深圳市统计局举办的三甲医院科研活动统计年报培训会,并赴企业调研研发创新统计工作。省统计局社科处派员参加。培训会上,省统计局专业人员简要传达了全国社科文统计年报会议精神,通报了医院科研统计改革的背景;重点就医院科研活动统计年报制度、填报要求、报表指标、填报注意事项及数据审核要点等业务内容进行了讲解,并现场为参训统计人员答疑解惑,培训取得良好成效。培训会结束后,省、市统计局研发统计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先后前往联正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尚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科技研发创新情况。通过与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科技统计人员、财务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认真听取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对产品及技术研发情况的介绍,详细了解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和做法、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及研发活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情况,并就切实做好科技研发统计工作充分交换了意见。调研组要求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填报统计报表,切实做好“两防”工作,为党委政府宏观科技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统计数据支撑。据悉,按国家统计局统计报表制度要求,从2020年年报始,首次对部分三甲医院科研活动情况单独进行统计,并纳入年度统计调查任务。【来源:广东省统计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哈罗德

市应急研究院组织召开市科委《基于行为轨迹的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风险动态辨识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研讨会

近期,市应急研究院组织召开了市科委《基于行为轨迹的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风险动态辨识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调度会,重点研讨了课题人密场所安全风险动态辨识与预警成果平台开发相关内容,市应急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相关课题承担单位参加会议。该课题于2018年9月立项,基于手机信令、交通出行等人员行为轨迹数据和安全监管业务数据,开展职住空间特征分析、人员密集场所风险辨识、潜在“三合一”场所识别研究,并针对大型商圈(西单、王府井)、交通枢纽(东直门)、旅游景区(南锣鼓巷)、体育场馆(工体、鸟巢)等典型人员密集区域开展人流密度监测预警技术研发,构建人密场所安全风险动态辨识与预警综合平台(以下简称“集成平台”)实现课题各项成果的集成和示范应用。目前课题主体研发任务基本完成,正在开展课题成果集成平台的开发及相关模型的优化。会上,相关课题承担单位汇报了课题集成平台的架构思路和开发进度。该平台共设置数据可视化、风险辨识地图、监测预警、风险管控4个模块,其中数据可视化模块集成了课题研发中涉及到的手机信令、公交出行、共享单车、出租车、视频监控及POI功能分区数据,并结合空间位置信息对几类数据反映的人流分布总体规律进行了可视化展示;风险辨识地图模块集成了基于联通手机信令数据研究分析的北京市人口职住特征、区域人群活动特征、典型人密区域分布特征及潜在三合一场所识别结果等;监测预警模块集成了4大类6个典型区域人流密度监测预警方法及成果;风险管控模块集成了人密场所风险管控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和知识图谱等知识库信息,以及针对4大类场所的管控流程和具体策略。与会人员对照课题任务书及研发工作分工,围绕数据可视化模块各类数据展示方式及展示效果、潜在三合一区域识别方法、典型区域人流密度监测预警多源数据对比验证途径及风险管控策略展示方式等重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议定解决方案、责任分工和时限要求。下一步,市应急研究院将继续履行好牵头单位整体统筹、沟通协调及技术研发等职责,持续推进课题各项研究任务及综合集成平台内容和功能的不断完善,把好时间关、质量关和经费关,做好课题结题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萤火虫

深圳科学家多项研究受到顶级刊物《科学》认可

近期,南方科技大学教授接连在《科学》(《Science》)上发文,展示出学校蓬勃向好的科研实力。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化学系讲席教授杨学明团队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肖春雷、研究员孙志刚、院士张东辉团队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最简单化学反应氢原子加氢分子的同位素(H HD→H2 D)反应中,发现了化学反应中新的量子干涉效应。这一发现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该研究一方面再次揭示了原子分子因碰撞而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的量子性,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化学反应的途径的复杂性。研究从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量子反应散射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利用拓扑学原理分析化学反应发生途径的方法。5月22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郑焰应邀在《科学》杂志以“Global Solutions to a Silent Poison”为题发表评述文章,讨论饮用水砷暴露的人体健康影响最新进展及世界各国饮用水砷标准差异,分析了全球民用井水砷筛查的必要性等。此前,4月30日,南科大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刘玮书课题组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陈刚课题组在《科学》上刊文,介绍离子型室温热电材料上的重大突破。(记者 韩文嘉 通讯员 吴笑弟 贾慧慧)

人之初

多个重大科研平台及科技项目落户深圳光明

签约仪式现场。11月12日,第二十二届高交会光明科学城战略合作暨重大科技项目签约仪式于深圳五洲宾馆举行。据悉,本次签约项目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市场前景广阔,可望极大推动深圳市光明区与各大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深度合作,对加快光明科学城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而提高全市基础研究能力具有深远意义。签约代表信心满怀向“光明”当日活动启动了光明科学城战略合作项目签约,先后签署了“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光明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建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光明区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等5项协议。随后启动了光明区重大科技项目签约,包括科技平台类项目、科技服务类项目以及科技金融类项目。其中,落户光明的科技服务类主要是检验检测和云计算等项目,将为相关产业在光明的发展壮大发挥重要作用;科技金融类项目将设立不同领域的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放大财政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创富。此外,由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联合牵头,还与其他光明区科技产业项目进行了签约。在光明科学城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崛起若干个重大的科学设施,如脑科学大装置,而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就是脑科学重大设施的核心共建单位之一,谈及落户光明及未来的发展,该院院长谭力海信心满怀:“光明科学城是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它的建设是我国科学界的重大事件。我们最近从南山整体搬迁到了光明区,就是想充分利用光明科学城的大科学装置和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未来几年在基础研究上‘从0到1’做得更精更好。”谭定海还强调,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方面,该院也将神经影像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全部落户到了光明区。“光明区对高层次人才和重大科研项目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对所在区域和城市的创新发展意义非凡。”仪式现场,项目签约代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会洲表示,作为国家级科技信息平台和国家创新体系重要支撑机构之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型科技信息服务,通过持续监测、深入分析,支撑科技领域和产业变革战略研判、颠覆性技术和突破性技术前瞻预警、研究前沿和新兴产业系统布局,通过系统性战略研究准确把握全球科技竞争态势和格局,一定会有效促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快速发展。22个装置平台落户光明科学城201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昭示着光明科学城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光明区正按照“要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提升科学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的指示要求,集中布局、推动重大创新载体落地。据了解,光明科学城既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也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主要作用就是承接国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努力打造湾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地。目前,共有22个装置平台落户光明科学城,其中,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湾实验室、国家环保产品质检中心等5个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先进表征综合粒子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脑模拟与脑解析、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创新院等8个设施平台正在加紧建设;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室等9个项目正加紧开展前期工作。据介绍,此次签约意味着光明科学城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是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接下来,光明区委区政府将一如既往,为各高校、科研院所营造安心、舒心的科研环境,助推各类企业在光明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还将瞄准产业转化,探索“沿途下蛋”新模式,继续丰富“3 1”产业体系内涵、完善“1 4 N”产业政策,加快建设“沿途下蛋”成果转化基地,未来数年内,将新建改造、存量纳管高标准科研转化、产业保障房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光明区向社会各界发出“英雄帖”:“光明的空间无限广阔,只要是优质的科研设施平台、只要是优质的产业项目,光明都有空间容纳、能够得到妥善安排。”(记者 石丹)

墓门

应科院创设智能水务数据赛题助大中华区推广STEM教育

香港2020年8月24日 /美通社/ --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积极支持“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透过拟定赛题、实地考察、暑期实习和答辩决赛等活动,推广香港以及大中华区中学生的STEM (科学、科技、工程以及数学) 教育,和培育科研创业人才。 应科院讲解如何应用数学建模于科技研发以解决现今社会的难题2018 应科院行政总裁周宪本欢迎参与“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的师生莅临应科院了解新的科技研发工作 “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于2015年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 与香港儒莲教科文机构成立,是一项国际性新型数学建模竞赛,旨在让全球的中学生探索数学建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解决现今重要的难题。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智能供水系统可以监察水管及阀门的缺陷,为香港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有效用水至关重要。竞赛的香港代表拔萃女书院于2020年“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采用应科院的智能水务的仿真数据,勇夺大中华区的杰出优异奖,得奖消息亦刊于香港桂冠论坛七月通讯。2020年“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大中华区的赛题包括智能水务数据分析、网络新闻可信度测评、电网频率响应和网络保险激励策略; 国际赛则以“商场闪购布局优化”为赛题。应科院人工智能及大数据高级总监 雷志斌博士表示:“数学建模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工具,让我们可以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现今所面对的难题。应科院希望透过支持‘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实地考察和创新先导计划等平台,来激发年青人对STEM教育的兴趣,并投身STEM相关职业,鼓励他们勇于面对挑战,这正正就是科创的重要特质。”应科院行政总裁周宪本认为:“STEM教育逐渐被视为是创造机会的关键因素。‘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与他们的学习、事业包括创业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是未来科技驱动经济的重要技能。应科院将会继续推广STEM教育及应用研究,装备年青人应付未来越趋竞争且着重协作的社会。”中华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委员会理事 张岩峰表示:“我们十分重视应科院对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的持续支持,推动香港及大中华地区的STEM教育。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香港作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角色将日趋活跃。我们感谢应科院的大力支持以及伙伴关系,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国际科学和创新交流。”2020年为第六届“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总共有650组分别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参赛队伍,参赛队伍自成立以来跃增至十倍 。

采芑

应科院宣布委任新董事

香港2020年2月27日 /美通社/ --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今日宣布委任四名新董事,任期由二零二零年三月一日至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日。新任董事包括: 陈俊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金融科技硕士课程主任系统工程及工程管理学系金融科技实务教授邹金根先生数码通电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总裁吴汉瑜先生香港先进科技有限公司促成科技开发组副总裁(技术)吴其彦教授,工程师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三位现任董事夏勇权先生、何伟中先生及刘安庭先生获再委任为应科院董事,任期为二零二零年三月一日至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日。此外,两位现任应科院董事刘绍强教授和叶垂奇博士,亦将于二零二零年三月一日起离任。应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工程师欢迎董事局加入新成员,并感谢即将离任的成员。他说:“在过去二十年,应科院于应用技术上为业界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令香港在创新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是有赖企业和大学领袖的无私奉献才能得以实现。在此我要感谢刘教授和叶博士在任内所作的贡献,并非常期待与陈教授、邹先生、吴先生及吴教授工程师共同努力,带领应科院更上层楼。”从二零二零年三月一日起,应科院董事局组成如下:主席李惠光先生,太平绅士,工程师董事陈俊光教授陈珊珊女士邹金根先生邱达根先生周世强先生庄子雄先生夏勇权先生,铜紫荆星章何伟中先生邝志强先生,太平绅士林晓锋博士,工程师林德华教授林文怡教授刘安庭先生罗国威博士吴汉瑜先生吴其彦教授,工程师王贤敏女士(按英文姓氏次序排列)官守董事蔡淑娴女士,太平绅士,创新及科技局常任秘书长潘婷婷女士,太平绅士,创新科技署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