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唯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设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国家级、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近300个。还建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于一体。大批教师是在服装服饰材料、服装设计、服饰设计、服装服饰工程、产品设计、时尚商业、时尚管理、时尚传播等领域具备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学者,其中多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市级百千万人才工程、长城学者培养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十佳设计师等。积极聘请国际高端人才资源担任特聘教授,包括蒋士成、万立骏、俞建勇、王中林等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院士、国际纺织学会院士、美国康奈尔大学纺织与服装设计主任范金土教授,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副校长、伦敦时装学院院长Frances Corner教授,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前副校长、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前院长Jane Replay教授,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原本科部主任Wille Water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单霁翔、常沙娜、王受之、王亚蓉等知名学者,毛继鸿、陈野槐、郭培等知名设计师、企业家,并聘请李春珂、文乾刚等十几位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兼职导师,邀请原英国特伦特大学副校长兼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学院院长Carol Ann Priest教授担任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院长,著名媒体人士、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担任时尚传播学院院长。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服装设计与工程、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艺术设计北京物资学院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1980年建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10月划归北京市管理。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室、智能物流系统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现代物流研究基地,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高校物流工程中心,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智能物流系统协同创新中心,是学习和科研的良好场所。1993年,学校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期货专业;1994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采购管理专业。目前,学校设有经济学院、物流学院、信息学院、商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国际学院等7个学院,另设有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部、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学校现有2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学(期货与证券)、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设备工程)、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工程(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会计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法学(流通法)、商务英语。学校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拥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设20个二级学科/专业;2个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类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学校拥有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印刷学院隶属于北京市,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1961年文化学院撤销,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成立北京印刷学院。经过59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已经成为学科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创新、办学格局开阔的传媒类大学。学校初步形成了传媒科技、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四大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数字印刷、数字出版、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构成的新型数字媒体专业群,拥有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本科专业。学校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华南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4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印刷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挂靠单位、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原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北京文化安全研究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印刷工程、编辑出版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海关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高等教育已有百余年历史,1908年清政府在北京建立税务学堂(后更名为税务专门学校,并迁址上海),该学堂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海关高等专业教育的学校之一。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上海海关学校设立;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上海海关专科学校;1996年更名为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3月,教育部批准在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设立上海海关学院。2012年12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4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现设有海关管理系、经济与工商管理系、法律系、外语系、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部)等五个教学系(部);设置了海关管理、物流管理、审计学、国际商务、税收学、法学、英语等7个本科专业和税务硕士专业学位点,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4个学科门类。其中,海关管理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特设专业,法学、税收学专业分别是教育部第二、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立足海关、面向社会,培养符合海关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型的高素质海关管理专业人才以及服务口岸物流和国际商务的外经贸专业人才。国家控制布点特设专业:海关管理国家特色专业:税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海关法方向)、税务(关税方向)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株洲工学院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同年合并了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以包装教育为特色,是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也是全国高校中惟一的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学校建立了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拥有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5个湖南省重点学科;建有"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先进包装材料与技术"等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产品包装创新工业设计中心"、"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基地"等7个省部级研究基地;与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株洲市霞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建"建筑墙体节能新材料"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建设了"湖南省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和"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学科,兼有工、管、经、法、文、理、艺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原为交通运输部直属高校,2000年划归上海市管理,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学校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1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0个工程硕士点,47个本科专业。拥有1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万吨级集装箱教学实习船“育锋”轮,4.8万吨散货教学实习船“育明”轮。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物流管理 航海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轮机工程 航运管理
3+2留学课程由于留学费用相对较低,教学质量良好,因此深受准备申请出国留学的学生欢迎。3+2留学专业很多,这其中,哪些专业适合女生学习呢?育路留学小编为大家推荐以下几个专业。哪些3+2留学专业适合女生学习?教育专业教育专业非常适合女生学习的3+2留学专业之一。随着二胎政策开放,教育专业人才就业形势向好。不仅如此,教育专业还是少数移民优势加分专业。那么,哪些大学的3+2留学课程开设了教育专业呢?育路留学小编介绍,目前,首都师范大学3+2留学课程开设了教育专业。首都师范大学3+2留学课程介绍首都师范大学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中心是SQA在中国的优秀管理中心。国际文化学院有来自近五十个国家的2000余名中外学生,为首都师范大学3+2留学学生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国际化学习和生活环境。项目经过10余年的发展,在教学实施、学生管理、师资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也得到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领导和英国苏格兰学历委员会的一致肯定和认可。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考生把首都师范大学3+2留学作为进一步深造的选择。首都师范大学3+2留学招生专业国际商务管理、国际金融理财、国际商务会计、国际商务贸易、幼儿教育、教育学、国际教育、对外英语教学(成人/少儿)艺术专业艺术专业也是非常适合女生学习的专业之一,对于准备出国留学的女生,特别是艺术生,不妨选择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的3+2留学课程。上海电影艺术学院3+2留学上海电影艺术学院3+2本硕连读留学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留学机会,为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增值,推动学校的国际化教育进程。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形成适应国外教育的高尖端人才。通过专业的语言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生出国留学后更好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通过学习影视艺术基础知识,加以实操和训练,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技能。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发展需求的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应用能力的编导、特效、后期制作、主持、播音等专业人才。艺术特色专业影视多媒体技术、播音与主持、人物形象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影视编导、摄影、摄像技术、新闻采编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影视表演、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传播学外交外事专业对于性格外向,善于沟通交流的女生来说,外交外事专业也是一个理想选择。很多学生家长对于外交外事专业不是非常了解,育路留学小编介绍,外交外事专业主要研究主权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外交行为的实施及其规律的学科。外交外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相关管理、交际和谈判的能力,了解涉外事务管理规程和涉外礼仪、掌握涉外事务处理与协调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目前,开设外交外事专业的大学很少,主要是外交学院3+2留学课程开设了该专业。外交学院3+2留学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全球一体化进程,我国众多莘莘学子期待开启属于自己的海外名校留学之路,憧憬着在世界舞台上创造自己的“人生传奇”。外交学院作为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的高校,在本院国际教育学院的平台上,陆续与美、英、澳、加等海外名校开展了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凭借国际化和高标准的教学水准、优势导向管理模式、共建国际发展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得到了学生、家长、海外大学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通过在外交学院3年的学习,获得外交学院IBP国际教育项目文凭和英国商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在外交学院完成3年学业,学生可选择到外交学院海外合作大学继续深造,通过1年或2年的学习,最终荣获海外大学本科学位、硕士学位。该项目宗旨在为国内优秀高中毕业生在未来留学及未来择业过程铺设一条具有全面保障、延续学习、灵活选择的成长道路。
北京工商大学,简称北工商,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为京津冀高校商科类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全国区域金融论坛发起单位、中国金融学年会理事单位。全国第一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美国食品科技学会和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国际双认证的高校,是以经、管、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联合培养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拥有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6个;3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北京工商大学2021年设计学类招生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的设计学专业按照专业组招生,入学一年后进行专业分流,学生根据专业兴趣填报志愿,学院会合理的调配教学资源,分流后的人才培养规模要符合招生计划和我们的专业发展规划及可接受的学生计划控制数,结合学生的志愿进行合理公平的专业分流。视觉传达设计这是一个办学历史比较悠久的专业,在大的国家战略下,它的定位就是从事品牌形象、品牌展示、信息设计、广告创意、包装设计等等。主要服务于品牌传播机构、企事业设计部门等相关的专业 。现有教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人,讲师10人,博士后、在读博士6人。教学团队参与了很多国家项目、省部级的项目。在专业核心期刊上,视觉传达专业的老师发表了近百篇文章,多位专业老师的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展出、获奖和收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外设计类的相关学科竞赛当中获奖数百人次,受到业界的好评。这也是对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包括办学水平的一个检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建设了很多实践基地,一些实践课程做得非常不错。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相应的课堂教学当中,都结合了一些设计命题、设计提案,融合设计相关的知识,产学融合都做得非常好。学生的就业保持一个很好的水平,达到100%左右。产品设计产品设计专业1994年开始它的前身, 2012年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命名为产品设计专业, 2012年被确立为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教学综合试点改革专业,2014年又被确立为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示范专业,刚刚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这个专业以新型产品设计人才为培养方向,结合了很多企业实践、社会资源来共同进行专业建设。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国际、国内屡获大奖,包括“红点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奖项,硕果累累。目前教师13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很多教师有海外留学背景、或者毕业于清华、浙大、北理工等国内名校。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近几年就业出口非常好,深造率也很高,很多学生考取清华、北大、北航、北理工及美国创意设计学院、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这个专业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创办较早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之一。它的特点是人文、艺术、技术综合的交叉学科。培养创意思维、用户思维,有较强的新媒体艺术与技术融合的人才,主要适应的就是互联网、移动通讯、影视新媒体等新兴的朝阳行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人机交互设计、动态设计、网络视频、用户体验等等,和互联网、移动媒体、影视作品、影视创作等相关的领域。培养的就是创新复合型人才。2020~2021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名上金苹果排行榜上,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综合指标排名第5。开设的课程包括用户体验设计、影视特效技术、商业短片创作、视频栏目创作、数字游戏设计,互动媒体设计、数字插画、文化遗产设计、数字产业双创技能等等。非常重视产学融合的实践教学与双创教育行业竞赛。除了深造的学生,一般进入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公司、影视公司。北京工商大学2021年招生计划2020年学院设计学专业招生165人,在京招生90人。2021年的招生计划还没有下来,大家可以参照一下去年的计划。北京工商大学2021年录取方式承认并使用北京市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达到北京规定的美术类本科专业合格线。综合分数由高到低排名。综合分数=(美术统考成绩/300)*750*50%+文化课成绩*50%北京工商大学2021年身体条件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报名基本条件,身体健康,无色盲、无色弱好了,看到这里,关于北京工商大学2021年设计学类专业组招生计划就全部为大家介绍完了,希望这些内容能对设计学类考生有很大的帮助!如还有更多院校问题,可继续关注百家号了解更多,小编会每天为大家奉上最新院校动态!
高校代码:10300(国标代码)1106(江苏省代码) 1606(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类代码)高校名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校性质:省属院校 办学性质:公办一、学校简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学校始建于1960年,应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隶属中央(军委)气象局,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学校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校园占地面积约两千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万余名、硕博研究生近4000名、留学生1700余名。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蝉联全国第一、获评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1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育9个学科领域,设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二、艺术学院介绍(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艺术学院(原名传媒与艺术学院)成立于2008年5月。下设三系(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一部(造型基础部)、两中心(艺术理论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教职工7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6名,50岁以下教师百分百具有硕士或博士(博士后7人)学位。教师主要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以及意大利、英国、韩国等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及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15人次。聘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以及凌继尧、张晓凌、宋英杰、顾平、王廷信、崔进、朱定真、汪小洋、徐子方、张兴来、佘玉奇、桑建国、朱明健、武星宽、徐晓庚、顾伟玺、何晓佑、樊波、唐强兼职教授二十余名。师资队伍成果丰硕,学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协同发展。(二)一流水平的本科专业学院开办动画、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三个本科专业。动画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艺术与科技专业获批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全国排名第十(金苹果排行榜2020);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被评为5星级专业,全国排名第六(金苹果排行榜2020);中外(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合作办学“3+1”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已经通过教育部评估,获批江苏省首批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培育点。(三)研究生教育体系完整学院拥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涵盖三个专业领域8个专业方向: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环境设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三个方向)、美术专业领域(中国画、油画、雕塑三个方向)、广播电视专业领域(影视编导、播音主持两个方向)。学院依托学校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方向博士研究生,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四)教学科研基地特色鲜明学院是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合作基地,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普作品创作与研发基地,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普展馆设计与展品研发基地,科普展馆设计与研究基地,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江苏省科普产品研发基地。江苏省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数字创意实践教育中心。有动画拷贝室、动作捕捉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苹果机房、互动媒体实验室、视听室、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录音棚、摄影棚等硬件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见山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创作基地、吴为山教授工作室,总面积4000平方米。陈列着吴为山教授雕塑作品百余件,是学生学习创作的场所,学校重要的人文艺术教育基地。建有中英创意中心、华丰气象传媒集团南信大动漫数字艺术研创中心、江苏省气象影视中心南信大数字艺术研创中心、江苏省动漫设计师南信大测评中心、南京儒翰环境艺术研究院研发创新基地等产学研基地20余个。(五)教师科研成果突出学院紧密围绕气象科普传播与美术创作、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数字化保护传承、人居环境生态设计三大研究集群,开展科研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及中国气象局、教育部、文化部、江苏省、湖北省等省部级科研教学项目80余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发展研究奖、社科成果奖6项。出版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学术专著等30余部。在《文艺研究》《民族艺术》《装饰》《美术》《美术与设计》《艺术百家》重要期刊等发表论文作品300余篇幅。多篇政府决策咨询报告被省、市主要领导阅示批示。艺术与设计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及省部级以上专业展览近100余次。为新加坡及香港中华书局、中国气象局等设计开发宣传片多部,多部动画片、科普动画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气象频道、科普中国等媒体播出。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100余项。(六)学生竞赛展览、考研就业深受好评学院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200余人。学生在全国性美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气象科普创意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省部级展赛中获得特别奖、金奖、一等奖等奖励每年200多项。本科学生考研录取率达到28%,多名学生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堪萨斯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硕士、博士学习深造。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深受中国华风气象传媒集团、阿里巴巴、网易、原力动画等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专业咨询电话:025-58699885网址:https://mediaandart.nuist.e.cn/三、专业介绍●动画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动画设计与新媒体技术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影视动画、电视广告、互动多媒体、游戏及虚拟现实,动画周边产品设计与营销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人物造型设计、场景设计与绘景表现、原画设计、后期非编软件、商业图形动画设计开发、定格偶动画设计开发、微电影创作、情节主题短片制作、Maya软件基础、三维角色绑定与动画、三维动力学特效、三维材质与灯光渲染、三维气象主题短片创作、三维情节短片创作。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家各级气象局影视中心、国家省部级电视媒体影视中心、传媒广告公司、影视特效公司、新媒体门户网站、游戏公司等行业从事项目策划、研发、设计制作等工作。●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融合教学、工作室实践训练、校企合作实习锤炼,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并熟练应用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能跨界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和动画制作、数字视频编辑以及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创作与管理工作。主要课程:数字影视方向:影视剧作、电影美学、数字电影技术、摄影与摄像、微电影创作、影视特效、3D立体电影技术、数字非线性编辑、影视动画、影视广告制作、数字音频技术等。交互媒体方向:交互设计、手机应用设计、游戏设计基础、数字媒体产品策划、虚拟现实技术、网站交互设计、多媒体与云技术、用户体验设计、数字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级电视台、广告传媒、网络与交互多媒体、游戏、动画制作、电子通信和摄影摄像服务业等行业从事产品研发、艺术策划、美术设计、创作研究、多媒体编辑等方面的研发、教学、技术与管理工作。●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艺术素养,具备双语技能并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内外影视广告、电视台、网络多媒体、动画制作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原创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项目合作方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起源于1858年的剑桥艺术学院,是一所艺术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该项目依托的艺术学院是当地唯一一所隶属于大学的艺术学院,已有150多年历史,其艺术学科2014年获英国政府卓越框架(REF)“世界领先”荣誉头衔。该校在2015年成为英国Stonewall Diversity Champion成员。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还因为在国际化领域的出色表现,荣获全球最佳20位“上升之星”特色大学。学制及运作模式:采用“3+1”学制。学生第一、二、三学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就读,由中英双方以中英文双语授课并辅以专业语言训练。完成前三年学习且成绩合格者,第四学年学生转入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在英方学习的主要专业方向为电脑游戏艺术方向,内容涉及游戏概念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数字合成与动画等。学生完成学业且符合各项相应条件的,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并授予学士学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由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授予学士学位(电脑游戏艺术专业,该文凭与在英国本土获得的文凭一致)。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内外电视台、影视动画、广告传媒、网络媒体、游戏、电信、工业产品设计等行业从事创作研发、艺术策划等方面的创作与管理工作。●艺术与科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基于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基本理念,系统掌握现代展示设计、计算机技术、空间环境设计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装饰技术与材料工艺、展示项目策划与管理等知识,能在展示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博物馆部门、大中型展馆、设计团体、旅游部门、会展机构等单位从事展示艺术设计与制作、展示多媒体设计项目的实践与管理工作,以及在艺术与科技相关教育行业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空间构成、展示设计、人体工程学、设计工程制图、设计表现技法、建筑设计基础、展示设计、材料与施工工艺、现代装置技术、展示策划与管理、展示设计研究专题、光环境设计、展示策划与管理、气象科技展示。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相关教育、科研机构或相关企业、博物馆、展示馆、包括科技展示企业、室内空间及环境设计企业、IT公司的用户体验与产品开发部门、传媒艺术机构等行业从事科研、教学、业务、管理等工作。●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环境设计专业旨在培养扎实掌握环境设计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设计理念、环境生态意识和扎实的环境设计方法与技能,熟悉相关设计法规,能够从事人居环境与建筑景观艺术规划设计、室内外空间设计及相关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包括室内设计原理、景观设计表达、设计心理学、二维及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与工艺、商业空间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学等。●美术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美术学(师范)专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高尚情操,具备扎实艺术素养,掌握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艺,了解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先进美术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与艺术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及教学研究人才,或能够在教育培训、文化传播、传媒出版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主要课程:美术教育导论、教育心理学、美术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素描、色彩、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透视与解剖学、速写、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油画创作研究、油画技法与风格、书法基础、篆刻基础等。毕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小学、初中及高级中学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及相关研究工作,同时,可以在互联网公司、文化传媒集团、出版社等专业机构从事网页、页面美术编辑工作,还可以在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画廊、拍卖行等从事美术创作与管理工作。四、招生专业注:具体计划以各省(区、市)教育考试院当年公布的为准。五、学费标准普通艺术类专业的学费标准为6800元/年;设计学类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国内学习阶段(一、二、三学年)学费标准为26400元/年,转入英国(第四学年)学习后按照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当年国际生的学费标准执行。(注:以上国内收费标准如有变动,以江苏省物价部门最新批复为准。)六、报考对象1.符合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考生所在省(区、市)艺术类招生考试的报名条件,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 相关规定,色盲色弱考生不宜报考学校艺术类专业。3.已知晓学校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标准和了解国外学习阶段的生活费情况的考生。七、录取原则1.学校只认可各省(区、市)艺术专业统考成绩,考生须根据所在省(区、市)的相关规定参加该省艺术类专业统考并成绩合格。2.对文化分和艺术专业分均达到所在省(区、市)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学校根据各省规定调阅档案,按照各省考试院艺术类投档分由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志愿之间无级差,最后的录取信息以该省招办公布的为准。3.当进档考生的投档成绩相同时,学校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出台的艺术类同分排序规则(或排序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确定专业。若考生所在省(市、区)没有明确的艺术类同分排序政策,则按专业志愿顺序靠前的优先录取,再依次按文化总分、语文、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按照以上规则排序后,如仍相同,则综合衡量考生德智体美发展情况,择优录取。4.新生入学后,学校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和身体健康状况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八、联系方式电话:025-58731378(招生办公室)025-58699885 58695619(艺术学院)025-58731002(招生监督)地址: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邮箱:zsb@nuist.e.cn(招生办公室)网址:http://zs.nuist.e.cn(本科招生网)http://mediaandart.nuist.e.cn(艺术学院网站)QQ官方咨询群:1033419791九、附则1.本简章根据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厅相关文件制定,适用于学校2021年艺术类专业招生。如有与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相悖之处,则按上级文件精神执行;如教育部、江苏省有关政策进行调整,学校也将根据最新政策作相应的调整。2.本简章由学校本科招生领导小组授权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学校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承担艺术类专业招生事宜,请不要相信任何中介信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招生办公室2021年1月
北京邮电大学虽然规模不大,但每年在全国各省录取的分数一般都是极高的,这应该是毫无争议的,那这些毕业生毕业都去了哪了呢?听说升学是主流,这是真的吗?我们以北京邮电大学发布的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为依托,与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北邮毕业生的出路。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共有毕业生6254人,总就业率为99.52%。其中本科毕业生3375人,就业率99.14%;硕士毕业生2664人,就业率为99.96%;博士毕业生215人,就业率为100%。北京邮电大学的生源普遍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学校身在北京,故在北京招收的人会稍多一点,有363人,占比10.75%。这个比例应该说不算高。其次为河北、辽宁、河南等省份啦!本科毕业生的去向,就像我们标题所提到的,大多都选择了升学作为首选,国内升学人数为149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4.39%;出国/境升学人数为71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1.3%;这样看来国内外升学总人数达到2217人,比例高达65.69%。而直接就业只有1129人,占比只有33.45%。看来北京邮电大学还是有很深的学习的文化。国内升学的首选对象是本校,有81.84%的学生选择留在本校读研,其他院校读研人数较多的是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京大学,也就意味着考上北京邮电大学,你的未来会前途光明。升学前三名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66.67%,信息工程(61.54%)和通信工程(60.49%)。而出国人员的流向主要就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等。出国升学前三位的专业有物联网工程(68.47%)、电信工程及管理(64.81%)和电子商务及法律(56.29%)而就业的人员中,本科生已落实就业的有1129人,其中一般以上都集中在通信、软件等行业,可以看出学校的行业趋势非常明显。研究生亦是如此,有三分之二就业的毕业生选择的是通信、软件类行业。就业地域而言,本科生主要的就业地域就是留京,有超过50%以上的选择留京就业,除了北京的选择比较多外,其次是广东省(7.26%)和上海市(3.28%)。研究生的选择和本科生类似,有63.8%的毕业生选择了留在北京,有8.09%的毕业生选择去广东,依次是浙江省(4.82%)、天津(3.81%)和上海(3.74%)。相比较而言啊!北京的学生普遍不喜欢上海,一般去上海就业的没有广东多,这也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本科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国家电网、华为、百度、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毕业研究生的主要就业单位和本科生差别不大,只是增加了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上述的这些单位,对很多毕业生而言,意味着高薪,那到底薪水能挣到多少呢?看到本科毕业领到的这个薪水,真的令很多毕业生羡慕啊!那该校的研究生毕业以后的薪水又是啥情况呢?研究生的薪水普遍要比本科生高,这也是符合社会认知的,这也就是为啥北邮的很多毕业生选择考研的目的了吧!北邮无论升学还是就业都是一所非常不错的学校,它有着超高的就业率和升学率,那有没有冷门专业呢?本科生:数字媒体艺术(85.18%)研究生:只有1人未就业,没有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这样看来,北京邮电大学真是一所非常不错的高校,无论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都能满足你,只要你有实力走进北邮,北邮就会给你一个美好的未来,关于北邮超高的就业率,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区讨论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020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第二季YOUNG to young国际联合设计教学工作坊2020.6.15-7.15 即 将 全 面 启 动YOUNG to young 是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设置在第三学期(又称小学期)的国际课程项目,是中国美术学院首次尝试区别于传统教学单元的跨班融合的全球联合教学实验。延续第一季的Open Call,今年我们再次向全球优秀的青年设计师、艺术家、科学家、创新者发出真挚邀请,最终共有48位青年导师入选这场活力激荡的教学行动。第一季YOUNG to young以“Playshop”作为主题,“Playshop”是“Workshop”的一种变体,中文翻译为“玩吧”(Come to Play)。我们将所有的教与学都潜藏于“玩”中,又同时以“玩”为目的,创造了一场活力激荡的艺术设计教育体验。第二季 YOUNG to young 国际联合设计教育工作坊,我们以“Illusion幻觉”为题,来集体发明与思考当代科技与艺术语境下的新感知体系。“幻觉”一度被定义为艺术的基本存在方式,艺术语言对可见世界的指称方式既通显又神秘,迄今仍奥妙深藏,在视觉变异的历史中,我们习得了视错觉(optical illusion)、歪像 (anamorphosis)、虚幻图景(phantom image)、刺激模式(stimulus pattern )、仿真镜像,这一切使我们置身“同一性幻觉”之中,在被模拟物包围、被幻影支配的视觉控制之下,用最彰显的“虚假”制造出了“超真实”(Hyper-Reality)的感知。更有物理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脑洞”观点:宇宙可能只是一个巨大的幻影,宇宙万物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宇宙中的事物完全只是被投影的幻象!“幻觉”让我们在知觉理论与错觉实验之间启动了可能性,使科技与艺术有机会在此碰撞与协力,共同“创造与发明”“制作与匹配”(making and matching),探索世界中的惊奇与奥秘。导师组合方案02:08Illusion — 幻觉 | 主题学术讲座 Thematic academic lecture #1讲 / 讲座名称:艺术的生物学Lecture Name :The Biology of Arts2020.06.18 14:00-16:00主讲:西湖大学 / 许田教授#2讲 / 讲座名称:主观感知的神经基础Lecture Name :Neural basis for subjective perception2020.06.19 14:00-16:00主讲:西湖大学 / 孙一教授导师介绍:2018级导师组 1课程名称:辨幻作物Course Name: Illusory and Speculative Artifacts导师组:Ayodamola Tanimowo Okunseinde、马川、程之璐助教:方绮婷学生:2-1-A+2-1-B课程简介:《辨幻作物》课程旨在质疑与确认思辨设计与参与式设计作为框架在调研和生产新奇的原型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对未来的感知往往是通过媒体、文化档案、精选读物以及既成的事实来推测的。在这个过程下,我们甚至无意识地接受了特定的观点。《辨幻作物》要求我们通过思辨设计、协同设计以及参与式研讨会来重新设想未来。这个课程将通过叙事和原型设计来重新审视过去和思考现在,通过阅读文献档案以及使用非传统的设计方法,解构虚幻的和先前持有的未来概念。主要方向:思辨设计 / 协同设计和参与式设计 /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 未来主义你将收获:1.了解思辨设计、协同设计和参与性设计2.概念化和成品化一件思辨设计人工制品3.使用Raspberry Pi和或Arnio进行数字/模拟输入和输出4.了解Python、Javascript和NodeJS的核心用法5.使用Python和NodeJS创建web服务器6.了解网络系统的要素7.在Processing library p5js中实现实时数据可视化8.了解艺术设计的原型(prototype)的重要性9.了解强大的概念性开发的重要性作品拼图:(上)/Ayodamola Okunseinde—(中)/马川 —(下)/程之璐Ayodamola OkunseindeAyodamola Tanimowo Okunseinde (ayo)是一位居住和工作在纽约的尼日利亚裔美国艺术家、设计师和时间旅行者。他的作品包括绘画和推测性设计、物理互动作品、可穿戴技术和“技术回收”的探索。Okunseinde是Dissident Display Studios的联合创始人和创意总监,该工作室和艺术画廊位于华盛顿特区,创作了多部互动表演作品,并在墨西哥、芬兰和克罗地亚等多个国家演出。他曾在第11届上海双年展、翠贝卡故事景观展、EYEO音乐节、布鲁克林博物馆、麻省理工学院的《摇篮之外》和《非洲乌托邦》等展览中展出。他的作品本身存在于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之间,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们要求我们通过技术,在穿越时空的过程中重新想象种族、身份、政治和文化的概念。他拥有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的设计和技术硕士学位,目前是该学院的兼职教授。马川 MA CHUAN独立设计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本科并于2014年免试推荐为人与交流方向研究生,2016年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 产品设计硕士学位(Design Procts MA) 。本科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学年一等奖学金, 三好学生称号,中国美术学院校级优秀毕业生,浙江省级优秀毕业生。于2017年起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致力于材料技术研究、产品设计研究、思辨设计研究以及感性工学研究,在学科边界探索跨领域的实验教学和设计实践的可能性。设计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各类展览中展出并获奖,连续多年参加意大利米兰设计周、Salone Satellite、英国伦敦设计周、上海设计周等并引起广泛关注。曾获中国新锐设计师、Salone Satellite一等奖等荣誉,同时受到了《Wallpaper*》《ELLE Deco》《欧洲时报》和中国设计中心(China Design Centre)等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程之璐 Zhilu Cheng程之璐,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首饰专业,本科毕业于英国伯明翰珠宝学院首饰与银器专业。现任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专业教师,国际时装院校联盟(IFFTI)教育分会理事,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授课专家。她的研究方向是探索和构建首饰与身体的深度关系。作品《由外及里》作为华人代表入选德国慕尼黑Talente国际竞赛特展以及英国百分百眼镜设计大赛,她曾参展于包括伦敦设计节、伦敦商业设计中心、伯明翰国立博物馆和美术馆以及慕尼黑首饰周等,其作品曾发表在国外杂志《Icon design》《1 Granary》《Current Obsession 》等。2018年10月中国国际时装周举行《未来身体》个人首饰作品发布会展览与演出,先后被北京电视台、 Vogue杂志、芭莎、Cosmo杂志等媒体报道。导师组 2课程名称:将来时-如何使用3D成像软件Maya来做艺术Course Name: Future Tense – Utilizing 3D Imaging Technologyfor Conceptual New Media Art Making导师组:傅韵雪、俞同舟、王志鹏学生:2-2-A+2-2-B主要方向:3D软件Maya,新媒体概念艺术你将收获:建立3D数字建模工具Maya的基本技术技能,以新媒体艺术作品创作拓展和探索人类未来的影像作品拼图:(上)/Snow Fu —(中)/俞同舟—(下)/王志鹏Snow Yunxue Fu 傅韵雪国际新媒体艺术家,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承担新媒体艺术和后摄影3D成像艺术,以及视频装置艺术的教学课程。她曾任芝加哥艺术学院影视新媒体动画部和继续教育部讲师,她也曾任芝加哥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助理副教授。曾应邀到国际平台ISEA、SIGGRAPH、SIGGRAPH Asia、Ammerman艺术和科技中心、芝加哥大学等做讲座。 近期在纽约办有个展并且作品被刊登在纽约时报,她的作品在国内和国际上包括均有展出,包括威尼斯建筑双年展、Current新媒体艺术馆、纽约 TRANSFER 画廊、香港艺术中心、深圳华侨城实验性动画双年展、Ammerman 艺术与技术中、芝加哥博览会、墨西哥城数字文化中心、芝加哥的周氏兄弟艺术中心、芝加哥艺术家联盟、芝加哥电影制片人协会、美国当代艺术馆等等。俞同舟 Tongzhou Yu跨媒体叙事者和数字图形设计师,相继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就读,获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工科学士,综合设计艺术硕士,以及数字导演文学硕士 ,形成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创作美学。在2016年至2018年间,他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影像装置、表演、球幕电影等作品相继在杭州、上海、伦敦、耶拿、巴塞罗那等多地参与展览及电影节播映,现阶段创作着力于运用增强现实、影像装置的技术手段构造沉浸式超媒体叙事环境,探索未来媒介的无缝连接极限,探讨后人类的人权问题。王志鹏 Zhipeng Wang新媒体创作人,创作方向包括声音视觉现场演出,数码图像生成,多媒体剧场,实验电子声音等。目前生活于杭州。导师组 3课程名称:欢迎来到真实的沙漠Course Name: Welcome to the desert of the Real导师组:InsPUMP、谭彬、杨可助教:涂宇嘉学生:2-3-A+2-3-B课程简介:工作坊将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方式,完成在空间中的数字化呈现,课程将在如科技馆、博物馆、商场、大学等若干被模拟的真实空间中打穿空间虫洞,通过若干性质不同的拟真空间串联起一系列事件流。正如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所说,“现实就是现实自身的最佳表象”。我们通过拟像的技术手段,来打穿真实界(the Real)、象征界(the Symbolic)、想象界(the Imaginary)的虫洞,在真幻之间往来观复,形成一个意识的真幻剧场。主要方向:空间叙事;虚拟现实;游戏;跨媒体你将收获:叙事能力——数字空间营造+数字空间叙事技术能力——1.掌握空间数字化能力课程中对UE4、C4D、ZBrush媒体呈现技术的初识。2.数字媒体在物理空间中呈现的能力:AR、VR、XR等技术在空间中的应用技术。3.空间媒介技术的底层应用逻辑:针对不同空间的技术选择逻辑。作品拼图:(上)/InsPump —(中)/谭彬 —(下)/杨可InsPump(直觉泵)专注于叙事空间设计和数字媒体交互技术研发的创作团队。团队位于上海,拥有一支丰富经验的设计与开发团队。综合运用创意科技手段,开创了多个行业第一。迄今为止,为上海自然博物馆、CCDI大数据中心、电影科技馆、阿里巴巴集团、LVMH集团、华为、欧莱雅、上海大世界、HHB等各大品牌与商业空间带来了众多成功的案例。张琛 Zhang ChenInsPUMP主理人,交互媒体设计师,展示空间设计师 。现生活工作于上海。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目前主要致力于空间中的媒体叙事和跨界艺术装置的创作,未来商业空间中新零售空间的体验设计与互动装置的研发。实践项目:曾参与设计了阿里巴巴9号馆展示中心设计(杭州 2013年),上海自然博物馆装饰性投影(上海 2014),厦门诚毅科技馆深化设计(厦门 2013),主创设计项目包括:内蒙古科技馆儿童馆(呼和浩特 2015年),贵州CCDI大数据中心 (贵阳 2015),西安电影科技特效馆 (西安 2017年),佛山科技馆科学轨道车 (佛山 2015年),超越魔方Google美国大展THE BOX互动体验空间(上海 2015),阿里巴巴20周年全息投影酒盒的智能包装设计研发(杭州 2019),阿里巴巴达沃斯论坛四季的颜色互动装置设计研发(瑞士 2019年),上海大世界魔都记忆沉浸式展演秀 (上海,2019)HHB musichouse空间及视觉展项交互设计(2020,上海)三体时空沉浸式展览交互媒体设计(2020 ,上海)王喆 Wang ZheInsPUMP空间体验设计师。现在生活工作于上海。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叙述性环境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叙事性空间,通过空间传递故事信息,实践探索人与空间的环境关系。注重人在空间中的活动体验,给观众营造一个难忘的空间体验感受。项目实践:Marriage Made in Heaven 空间体验设计,(伦敦 2019 ),建筑改造:伦敦Smithfield Market CSM与Arup 英国总部 合作项目 (伦敦 2018),未来城市交通系统概念设计 CSM与Volkswagen 大众汽车德国总公司 合作项目 (伦敦 2017) ,Co-Living in 2030 共享居住空间设计 CSM与宜家SPACE 10实验工作室 (伦敦 2017)谭彬 Tan Bin教师、艺术家,现生活工作于杭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作为青年艺术家,其创作实践涉及到装置、摄影、绘画、现场、事件、文字等媒介领域,长期关注以“阳台”为模型的公私场域、中国空间的展演性等面向。作品曾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实验艺术展区》(今日美术馆,北京,2014)、《大地备忘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4)、《追梦时空——上海雕塑艺术邀请展》(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上海,2014)、《吴语·方言——上海艺术家邀请展》(中华艺术宫,上海,2016)、《我织我在——第二届纤维艺术三年展》(浙江美术馆,杭州,2016)、《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2017)等展览。曾参与策划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特别项目“中山公园计划”(2012)、一个人的丝路:尔冬强视觉文献展(中华艺术宫,上海,2014)等展览。杨可 Yang Ke教师、设计师,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与杭州。毕业于日本多摩美术大学造园方向及东京造形大学的室内建筑方向。作为教师,其教学领域主要涉及景观规划、景观装置设计、传统造园、造景、室内设计等基于空间语境下的教学实践。把中式文人造园和日式匠人造园的对比研究作为其研究的主要方向, 应用到平时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译著《禅与禅的庭园》(枡野俊明著)。作为设计师,其设计作品涉及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展会空间、寺庙及部分公共空间等,长期关注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在造景与造园中的实际应用及在人文语境下的造景空间描述。主持并参与案例包括《嘉兴福源禅寺整体规划》、《金华武义璟园整体景观规划及灯光系统设置》、《杭州天堂E谷整体氛围改造案》、《杭州尚城1157局部规划》《上海2016届DRT国际潜水展展会设计》等。导师组 4课程名称:“活着”的幻觉:感官复活的新方法Course Name:Illusion in the Flesh: New means for resurrection of the senses导师组:Pietro Olioso、郑超、苏雅婷学生:2-4-A+2-4-B课程介绍:隔离和封锁的经历让我们正处于因缺乏真实的感官体验而导致的复杂心理危机之中。这个过程中,人们最怀念的莫过于身体的触碰,而这也是在视频通话中无法被数字化的体验。事实上,触摸可以带给我们强烈的感知和极高的满足感,从温柔的爱抚到甜甜的微风,甚至是起鸡皮疙瘩的感觉!本课程需要学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设计和艺术可以触发的视觉刺激及其之外的所有感官刺激的不同方式。课程将以一些相同的感知片段作为起点,让每个学生释放他/她的意识流,去设计物品、装置、或借助各种媒介来唤醒我们已经休眠的感官,补全片段未知的部分,书写自己所认知的结局。“结局”呈现的形式不限,可以是一个物理模型、一个雕塑、一段影像,或者是一个表演,我们鼓励任何跨学科的方法和对不同媒介的探索。主要方向:空间设计、体验艺术你将收获:本课程将通过理论见解、集体讨论和个人创作的方式,探讨艺术、建筑和设计之间的模糊界限。学生将学习贝尔尼尼,布兰库西,埃利亚松,布雷克威尔等大师的作品,了解他们的作品是如何利用空间和环境去营造沉浸式感官体验的。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面对设计挑战时的跨学科学习态度2.学习关于艺术、建筑和设计之间潜在相互作用的理论知识3.获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创新的概念4.培养分析空间关系的能力5.强化学生理解和探索空间环境属性的能力6.在实现想法的过程中提升实操技能7.以用户为导向,培养体验式设计的敏感性作品拼图:(上)/Pietro Olioso —(中)/郑超—(下)/苏雅婷Pietro Olioso意大利建筑师,毕业于Politcenico di Milano建筑硕士学位。在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了一年,并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参加了一个主题学习项目,专攻公共空间设计。硕士论文《天安门广场:当代中国的空间宣言》是与Stefano Boeri教授共同完成的,最近发表在IQDesign杂志上。曾在国际公司工作,如伦佐皮耶罗建筑工作室(热那亚)和仁和建筑(北京),在世界几个国家的建筑和城市规划项目上进行合作。一直参与跨学科研讨会,比如夏普欧洲公司(Sharp Europe) 2018年举办的“未来职场”(The workplace of The future)。其研究和实践不断跨越建筑领域,主要探索视觉和表演艺术领域。他对表演和戏剧充满激情,曾与一些意大利导演合作,如伊莎贝拉·卡瑟塔和亚历山德罗·安德洛尼。Pietro Olioso精通意大利语、英语、法语,他还是划龙舟运动选手。郑超 Zheng Chao在取得医学学士及国家注册执业医师后转学建筑学,并获得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学士及硕士学位。本科与研究生期间,其建筑设计作品曾多次参加展览:2013年,作品参加米兰理工大学视觉语言的科学与艺术展;2014年,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1000 Human environments;2015年,Ri-Formare Milano项目,在米兰城市展览中心Emanuele二世回廊展出;2016年,弹性城市-Imperia沿海区域的再生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7年,就职于意大利Stefano Boeri建筑事务所,参与南京垂直森林项目后期方案设计。同年,参与妹岛和世犬岛项目研究课程。2018年合伙创立工作室,相继完成了国方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厂房规划设计、昆山乡村振兴规划展览馆等项目,具有中、意两国的设计实践经历。2018年参与苏州大学建筑学建筑设计(一)、建筑设计(二)等课程的教学。2018年至今,在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参与人文基础和造型基础的课程教学。苏雅婷 Su Yating于2014年获得利物浦大学建筑学工学学士学位,2017年获得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本科与研究生期间,其建筑设计作品曾两度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4年,“旧城区的复兴方法论的探讨”及2016年“弹性城市-Imperia沿海区域的再生”)。同时,担任201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英国馆的解说员。曾任职于PTW Architects和Macalline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2018年,与合伙人共同创立工作室,相继主持设计了国方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厂房规划、上汽荣威汽车体验中心以及昆山乡村振兴规划展览馆等多个项目。同年,任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客座导师,完成了建筑设计(一)、建筑设计(二)课程的独立授课及室内园林设计、设计色彩(二)等课程。曾发表《对沈阳方圆大楼的批判性思考》《新德国商馆设计中先锋派理论的思考与探讨》等文章。2018年底,受邀参加苏州国际设计周,任“青年设计师在苏州”沙龙主讲人及“Reflecting Garden”联合策展人。2019年2月至今,在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参与人文基础和造型基础的课程教学。导师组 5课程名称:镜像——幻觉与反射Course Name: Mirroring displays — Illusions and reflection.导师组:王依琳、陈雷、HugoTutor group:Wang Yilin, Chen Lei, Hugo助教:郑叶颖Teaching assistant:Zheng Yeying学生:2-5-A+2-5-BStudents: 2-5-A+2-5-B课程介绍:拉丁语中的“mirror(镜子)”一词是speculum(窥镜)的意思,这给了我们推测的意味。一开始的推测是指借助镜子观察天空和星星。通过这种精神上的思索,镜子作为反射表面,成为了知识领域中丰富而有力的象征。它反映了什么?真相,真实,诚实抑或是灵魂?本课程是围绕“镜子”概念的研究和实验课程。我们将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今年小学期的"illusion”幻觉主题,进行探讨与回应。本课程将着重于新媒体艺术作为艺术与技术之间的跨学科交汇点。学生将设计实验性网站,投影装置,增强现实应用程序,仪式面具装置等。他们的创作将反映出对主题的思考,对当下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他们将会探索镜子如何作为一种物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工具。前两个星期课程的重点是集中熟悉技术和概念上的工具。学生将进行试验,并对空间,身体和面部的再现进行迭代,质疑身份和现实,同时将探索这些感知的美学和历史,通过相关教程与讲座,介绍并带领大家对图形资产,数据呈现,3D建模和图像处理进行相关实验。之后的两周课程将集中于进一步概念的拓展。从先前的实验中,学生们将聚焦于关于”镜”的某一形式和方面,并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创造出独特的作品。主要方向:艺术历史,美学,数字编程(Javascript,WebGL等),3D创作(Blender,Cinema4D),数据叙事,跨媒体制作等你将收获:工作坊的最终产出可能但不仅限于实验性网站、投影装置、增强现实app等,欢迎各种教育背景的学生,但更推荐有使用Unity经验或尝试过创意编程(unity,javascript,processing,python中任一有尝试过或简易基础均可)的学生。作品拼图:(上)/Hugo Hilaire —(中)/陈雷—(下)/王依琳Hugo Hilaire居住在法国巴黎的新媒体艺术家和创意编程员,曾在巴黎和蒙特利尔学习设计和视觉艺术。从2012年起开始尝试编程,2014年在法国交互工作室Soixante获得了开发者的职位,迄今为止服务了多个品牌客户如Dior、YSL,、爱马仕等,并为蓬皮杜和Gaite Lyrique、FRAC等艺术中心进行创作。从2017年开始,他成为了自由职业的设计师,将重心放在更多个人创作上,开始与艺术家和设计师进行合作,如Anne-James Chaton或Nils Braun。同时,他创立了Lucien Prunenec,一个音乐视觉工作室,又名“Fubar”,做一些关于视觉,数据,情绪,像素的实验项目。从2017年起,他开始在Ecole Estienne对数字设计专业的研究生进行教学。陈雷 Chen Lei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学院多媒体专业学士。从2014年至今担任香港蜂巢设计有限公司及深圳市蜂巢讯图创意有限公司合伙人兼创意总监。在香港生活工作十余年,现居深圳。曾在Yu+Co设计公司,、阳光卫视传媒集团担任资深设计师、创意总监。擅长跨媒体设计,创作领域涉及企业品牌形象,线上推广、信息设、MG动画、纪录片美术指导、交互装置等。服务过的客户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中国南方电网、华大基因、中信银行、搜狗、绿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会、OMA建筑事务所、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华煤气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亚洲)、中国旅行社(香港)等。王依琳 Yilin Wang工作与居住在上海,目前任教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同时是一名数字媒体艺术家与设计师。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研究方向专注于后人类相关理论、后现代主义哲学等。作品包含2D及3D数字影像,增强现实、交互装置、新媒体剧场等。在英国期间,其数字媒体作品曾参与多个展览及数字媒体剧场项目,并多次尝试跨学科合作。关注未来主义领域的思考,并探索如何使用数字媒介将未来主义的情境设想通过作品进行传达。导师组 6课程名称:媒介幻象-超越知觉局限的创造性玩法Course Name:Media Illusion: Creative Play Beyond the Limits of Perception导师组:Jesse Harding 、尹娆、秦臻学生:2-6-A+2-6-B课程介绍:通过认知心理学和演化心理学等知识定义人的认知界限,学生们将能够创作出在观察客观世界和突出人的主观性感知后的幻象设计作品。在工作坊中,学生们将学习到感知和理解人的局限性的方法,并研究数字媒介如何利用我们的知觉系统的局限性,以及探索这些局限性,为我们铺设出媒介作为引导人类行为和心理幻觉的手段,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人类可理解的表象体验。主要方向:数字交互作品、可交互原型、动态影像、产品、媒介装置创作你将收获:我们将重点探索如何利用人类的感知局限来传递有趣的想法,并结合人类生物学和认知心理学知识,如何利用综合利用多种媒介方式,将“感知”玩出全新的创造性表达,探索你喜欢的主题。作品拼图:(上)/Jesse Harding —(中)/尹娆—(下)/秦臻Jesse Harding艺术家、教师和制作者,主要从事互动创作。在纽约市新学校帕森斯设计学院的设计+技术课程中教授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程,在BMCC管理着一个制造者空间,并在纽约大学的ITP训练营中担任过课程的负责人。他曾设计并教授过的课程包括表演性雕塑、维度成像、声学与仪器学、观察周期性、可记录的艺术与媒介的失败等。除了学术背景之外,他还曾是一名专业的材料制造者,从事木材、金属、塑料、机制和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等材料的制造工作。尹娆 Rao Yin本科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帝国理工联合办学的创新设计工程(Innovation Design Engineering)双硕士专业。她专注于结合科学、技术、工程的严谨和精确与设计的灵感和创造力,关注各领域交叉融合带来的颠覆性行业创新与新的社会生产力。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合作未来乐龄设计(Design for Future Ourselves),参加Goglobal新加坡乐龄项目设计展,与法国Arocene公司合作,探索未来空间垂直领域的发展潜力,参加法国Palais de Tokyo、Aerocene、 Marble Breeze项目展,参加伦敦 ICAH Demo Day Showcase展览。秦臻 Zhen Qin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同济大学交互设计、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媒体建筑双硕士专业。曾为中国大学MOOC等多个设计教育机构提供设计咨询和课程工作坊服务,主要设计并教授过的课程包括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智能硬件与系统开发、媒介感知、创新材料实验等。除此之外,还曾研究建筑与可交互媒介交叉背景下的Digital Interactive Environments相关项目,获国家艺术类人才培养计划奖学金,曾参加德国Go4Spring等设计展。研究领域涵盖以教育为中心的交互环境、虚拟现实、智能硬件等相关设计探索,并围绕体验创新、服务设计、交互装置等软硬件结合的设计领域展开教学和研究工作。导师组 7课程名称:艺术家作为转译者Course Name: Embedded Meaning: Artist as Translator导师组: Aarati Akkapeddi,、韩旭 Xu Han、舒怀,阳芷倩中方:Aarati Akkapeddi、Xu Han、Shu Huai、Yang Zhiqian助教:毛梦园学生:2-7-A+2-7-B课程介绍:本课程将介绍“转译”作为种艺术的思维和创作方法。我们将探索在艺术创作中,如何创造性地将信息或概念“转译”为视觉,听觉或其他感官形式。当新媒体艺术家们开发出的转译法时,首诗可以翻译成幅画作,一段音乐可以翻译成雕塑,组数据也可以转换成一种味道等等。学将创建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从而运用到艺术的创作中。学将主要借助三种不同的数字技术具,分别是p5.js的编程,增强现实(AR)以及简单的机器学习,从以执行“转译”化的作品。教学成果:1. 学将能够提出创造性的作品概念以及强有的执表达。2. 学将对Javascript(特别是p5.js)有个粗略的了解,以便进信息的可视化。3. 学将致了解增强现实(AR)作为一种媒介,并了解如何构建己的简单AR应用程序。4. 学将对机器学习的概念有初步的理解并能够运简单的机器学习软件(如RunwayML和Playform.io)进作品制作。5. 学能够将新兴的数字工具应用于艺术实践的概念表达中。作品拼图:(上)/Aarati Akkapeddi XU HAN—(下)/舒怀 阳芷倩Aarati Akkapeddi工作于纽约,印度裔美籍,跨学科艺术家,教育者及程序创新者。获得帕森斯学院(Design & Technology)颁发的艺术硕士学位,同时也是The New School的兼职教师。她专注于诗学和政治学的数据形集。她通过不同方法收集,维护与呈现数据,私人与机构的归档法,来探索针其特性以及对历史性的描绘。在研究中结合计算机分析以及程序模拟来探索科技技术具备的连续性以及持续结构的多种可能性。目前阶段,她正在通过对家庭照片的搜集,维护以及分析法进行文化内涵的研究。她在多地都举办过展览,如:The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Foundation Conference in Montreal,Mission Cultural Center in San Francisco,The Irregulars Art Fair in New Delhi and Chinatown Soup Gallery in New York。她也有丰富的学院的讲座及工坊教学的经验,如:Eugene Lang College,Girls Who Code,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 (Theorizing the Web Conference),and Barnard University。XU HAN 韩旭新媒体艺术家,平面设计师,教育者。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先后留学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硕士MFA毕业于帕森斯设计学院设计与技术专业,并荣获全系最高校长奖学金。现任普瑞特设计学院讲师。作品曾获2018纽约媒体实验室创新技术奖,2019现未来艺术与科技入围奖,GDUSA美国平面设计奖,Indigo设计银奖等。她一直从事艺术和技术,并有兴趣在人类的交流方式中寻找不同的语言视角,包括阅读、倾听、肢体语言和情感。舒怀 Huai Shu本科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于英国AA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并在AA发表论文‘Planning of the Station District’,英国RIBA协会会员,获美国LEED AP BD+C认证。创建英国iLink建筑设计工作室及杭州创造组建筑设计工作室同时担任项目负责人。曾带领团队参与国内项目:四川广元巨石温泉酒店项目,浙江缙云石窟文化建筑空间研究项目,四川广元展览馆及规划馆项目,云南海东思睿天地综合体项目等。曾带领团队参加国外设计及竞赛项目:伦敦Peckham区域规划项目,哥伦比亚Bogota城市基础建设规划提议,Jarfalla’s Public Park in Swiden,Music Centre in Japan,Concordia Lighthouse in Italy,CoolSchool in Mongolia等。阳芷倩 Yang Zhiqian厦门大学文学学士、美术学硕士,负笈于阿姆斯特丹G·R皇家艺术学院,现美术学博士就读于澳门科技大学。她的创作以微观行动的方式探知个人与计算机算法拟态下的互为干预,并使用动态图像和多媒介装置进行呈现。作品入选慕尼黑TALENT国际竞赛特展,阿姆斯特丹市立美术馆Uncut项目,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优秀女性摄影师提名等。此外,她将自己的艺术创作经验延展至策展实践。近期策展项目:不在服务区-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展研究项目第一回;喂,吸力小子!-2019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导师组 8课程名称:(人类)意识、机器与生态Course Title : Consciousness, Machines and Ecologies导师组:Michael Just, 孙姝婕,蔡文超助教:胡欣茹学生:2-8-A+2-8-B课程简介:人类历史进程中,创造性的艺术、设计和建筑实践都是围绕人类个体展开的。一方面, 作为人类活动行为新纪元的人类世大规模的作用于地球;另一方面,在对人体发展和生活能力的增强方面,机器的表现超越了人类智慧。在文化上我们需要对此新的观点和迫切的清形作出回应。课程将从幻觉的概念出发,检视与人类以及有机生命相关联的概念。比如意识、个体的统一性和身体,以及和现实结构有关的基本普遍假设,例如模拟和多世界的阐释。目的在于对历史中生命概念和它物理性表现的局限性和等级(层级)结构提出质疑,以此重新定义生命的概念。引发我们思考人类与非人类,有机与无机的关系,避免将其孤立而嵌入网络和复杂系统中。课程也将邀请国际顶尖专家分享他们各自在机器人、机器学习、信息技术、神经科学和艺术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以此让学生有跨学科的独特观点来认识技术将如何增强和从根本上改变未来的生活。在具备基础知识的架构之上,通过扩宽学生对文化实践可能性和世界观的认识,创造性的解决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在地球系统中所面临的复杂性。你将获得:1.我们将和相关领域的专家一起从人类文明、科技发展以及文化进程中理解人类意识、机器和生态的关系。2.在课程中我们会领略到跨学科的思考方法以及工作路径。3.我们将致力于通过媒介、方法和策略,并鼓励实验与合作,以有形或无形,物理或数字的方式展示呈现一个月的集体学习和创新实践。作品拼图:(上)/Michael Just —(中)/孙姝婕—(下)/蔡文超Michael Just1979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是一位现居住并工作于德国柏林的跨学科艺术家。他师从Daniel Buren,2007年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获得艺术学位,2009年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获得MFA艺术硕士学位,并于2010年至2011年参加了纽约惠特尼美术馆的独立研究项目。他将于2020年开始在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正在进行跨学科的驻留和研究项目CASTED(奥地利美学、社会、技术和生态话语中心)。2007年及2008年,他曾获得DAAD研究生奖学金以及阿登纳基金会(Konrad-Adenauer-Foundation)的EHF基金。他曾授课于多所国际艺术院校: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意大利那不勒斯艺术学院 、美国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意大利罗马艺术学院 。孙姝婕 Shujie Sun教师,专注于视觉设计与媒体表达,现生活工作于上海。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2014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多媒体专业。2012年曾赴荷兰格罗宁根汉兹艺术与设计学院交流学习。2007年至2014年先后工作于厦门大学出版社,现代传播集团下数字媒体杂志iWeekly。视觉设计作品《一瞥·家》获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优秀毕业设计金奖,展览于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综合材料装置系列作品《干细胞》获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设计铜奖,参展于M50新锐艺术家群展,并巡展于艺术金融博物馆(北京、上海、苏州)。多次参与和策划美术馆大型展览视觉设计项目,书籍设计作品与绘画作品先后入围美国纽约印刷设计奖和英国约翰·摩尔绘画。教学方面主要集中在数字出版与数字媒体实践。蔡文超 Cai Wenchao独立设计师,专注于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试验性表达,曾任职于阳狮广告(Publicis China)资深美术指导和UID WORKS 创意副总监,为阿迪达斯、可口可乐和欧莱雅等品牌提供设计服务。任《百年上海设计》《上海现代美术史大系-艺术设计卷》编纂负责人之一;入选“文化与旅游部艺术司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参与策划“上海设计10×10”国际大奖展、2019 GDC Show 上海站等多个展览及论坛;作品参展并获奖于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纽约ADC银立方体(银奖)、第八届全国书籍艺术展、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海报展、西班牙马德里Gráfica海报展、澳门设计双年展、GDC设计奖、ASIANEXT 2015亚洲海报前卫实验设计展、2017ADCK亚洲邀请展、斯洛伐克户外海报设计展、360设计奖年度创意奖、立陶宛“汉字现象”海报邀请展、北京国际设计周等40余次。2017年-2018年赴台湾交流学习,2018年起外聘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现为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生。导师介绍:2019级导师组 1课程名称:光迹迷航Course Name:Visions in Light导师组:Ziv Ze’ev Cohen 、陶然、李心夷Tutor group:Ziv Ze’ev Cohen, Ran Tao, Xinyi Li助教:陈依清 、房梓Teaching assistant:Yiqing Chen 、Zi Fang学生:1-1-A+1-1-BStudents: 1-1-A+1-1-B课程简介:卢米雷兄弟第一次放映“火车进站”的影片时,人们看到向他们开来的火车都落荒而逃。我们以为可以很容易地区分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然而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由机器操控的虚拟世界,另一个是我们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相信哪一个?什么才是真实?答案是非绝对的。这门课程将通过对自然、科学现象的探究(包括光、色彩、光学和机械动力等),来揭示我们的感知是可以被操纵的。学生将运用多种媒介来探索“现实制造”和“感官操控”。.主要方向:多媒介感官实验设计学方向/美术学术方向你将收获:1. 学会区分视错觉的类型和它们的作用方式;2. 通过学习自然现象的科学知识,探索人类和机器的视觉系统;3. 在虚拟和现实的多维度环境中练习视错觉制作;4. 参与在线制作/自制社区;5. 从美术学和设计学的角度接触创作过程和项目开发,在结课项目中自由选择使用媒介。作品拼图:上/Ziv Ze’ev Cohen —中/李心夷 —下/陶然Ziv Ze’ev Cohen一位注重技术的视觉艺术家。在他的实践作品中,不断挑战人类和机器的感官,反思机器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对具有可能性的未来进行推测。出生于以色列的Cohen现在芝加哥发展,拥有芝加哥艺术学院(SAIC)的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任Art & Design Studios的导师。Cohen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展出,例如最近在奥地利Ars Electronica音乐节上的展出。受到创客运动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启发,Cohen认为社会蜂巢大脑是我们未来的工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Cohen的使命是引导学生自身如何适应快节奏的技术发展,将数字模拟加工、电子元件、编程和3D模型软件的基本技能,作为推动与扩展年轻头脑的工具箱。李心夷 Xinyi Li多媒体艺术家,创作涉及装置、影像、版画等多个领域,作品主要利用科技与材料的多重性、可变性来营造空间,利用感官的多重维度来探讨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的变化。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曾获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暨林风眠创作金奖;芝加哥艺术学院“New Artist Society Scholarship”奖学金。现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陶然 Tao Ran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前往日本千叶大学设计科学专业攻读博士,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用户行为研究、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服务系统开发。主要关注智能家居和人的生活方式研究,并在国内外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设计类教材编写,并与方太公司合作智慧厨房项目、日本富士通公司合作2020东京奥运会城市服务系统等多个设计项目。导师组 2课程名称:破解黑匣——艺术创作中的多元路径Course Name: Opening the Blackbox—— Alternative Ways of Artistic Proction导师组:Joo Vasco Paiva、张婷、张斌斌助教:濮仕珊、包乐君学生:1-2-A+1-2-B课程介绍:在当今世界,我们经常发现自己沉浸在娱乐行业的噱头中。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几个世纪以来,艺术不断用各种看似“不可能”的幻觉和效果技巧来迷惑观众的感官体验,让人们惊叹和膜拜。然而,通过拆解这些“幻觉”,发现生产和制作背后的密码,我们就有可能利用同样的媒介去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应用方式,发展出批判性思维和一种对于视觉文化更广泛的理解力。从早期观念艺术中所使用的策略开始,到当今艺术家、影像制作人和游戏设计师所使用的方法,本课程将邀请学生们去重新思考创作动态影像等数字媒介的方法,以及其他各种可能的艺术媒介的使用和创作的策略,以解构我们长期习惯的格式化创作方式。课程将采用实验室方式,通过案例展示、理论和实验,学生将通过拆除大众传媒技术中惯常使用的机制,去创作挑战“错觉”的作品。透过一系列以观念为导向的工作坊,鼓励学生重新思考影像制作的现有形式和常规。他们将发现通常在最终成品中看不到的流程,以及为讲故事而开发出的方法。这些流程将通过不同的技术探索来实现,而这些技术不仅将质疑叙事的主流创作,也将促进新方法的发现和创新。受制于目前网课的现实条件,本课程将着重于数字媒介的表现,然而,学生也将被鼓励使用任何他们认为更适合工作方案的媒介。主要方向:1. 低合成动态影像:节奏、构成、场景拟态、蒙太奇。参考资源:早期电影、实验影像、先锋艺术;2. 特定媒介和在地性,即兴创作和实验创作;3. 解构“叙事性”的创新实验;4. 过程驱动的创作手法:以重复、游移、失败作为创造力催化剂。更多思考过程而非结果;5. 模仿:以既有的规则和约束,组织和规范,来生成新的艺术;6. 时间影像和运动影像。你将收获:1. 学生将能够在作品的创意和制作方面主动识别、理解、探索和应用不同的观念和方法;2. 学生将深入艺术作品的剖析,并在不同的媒介当中,使用结构技术来进行创作;3. 学生创作的作品将鼓励观众积极观看、聆听,并拓展感知能力和心智体验。作品拼图:上/Joo Vasco Paiva —中/张斌斌—下/张婷Joo Vasco Paiva 周奥1979年出生在葡萄牙科英布拉,毕业于葡萄牙波尔图艺术学院,2006年移居香港研修艺术硕士课程。2008年毕业后,周奥开始使用多种媒介进行创作,并不断探索城市空间如何成为美学作品的催化剂。他喜欢观察大都市中复杂而显著的混乱特质。繁华街道的声音与秩序、快速行驶的地铁与密集空间,正是其作品的核心主题。这些主题特征在经过记录与抽象化的过程后,能分解成为可被解读与具有丰富信息的事实。周奥主力探索结构复杂的都市空间,并从中创造出一组标符,以视为一种通用的都市符号。他的目标超越了对城市观察之单纯简化,实质在寻找共同语言,发掘一种多个国家可共享的语言系统,而这也正是我们这个“超级现代性”时代的本质。周奥被视为香港优秀的新兴当代艺术家之一,展览遍及世界各地。最近,周奥于葡萄牙里斯本希亚多国家当代美术馆举行了个展。在第八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期间,周奥联同亚太区媒体艺术空间在澳洲布里斯本举办了个展和市内公共装置。同年获Alexie Glass-Kantor邀请,于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艺聚空间展出装置作品。周奥曾驻留于德国柏林Lichtenberg Studios、荷兰Witte de With、南韩首尔Artsonje、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并参与群展。此外,他还在澳门东方基金会和苏黎世Counter Space举行个展。周奥曾获得香港艺术新秀奖和葡萄牙Calouste Gulbenkian基金会所授予的国际艺术家支持奖。作品被以色列耶路撒冷博物馆永久收藏。张斌斌 Zhang Binbin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德国汉堡美术学院。现从事创意策划和导演工作,曾参与多项城市宣传片和独立电影项目策划和执行,因获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艺术学院联盟奖学金,赴德国学习。在德国的学习和工作中,她更多关注纪录影像和即兴电影的创作,多次参与了中德相关艺术项目,并在上海设计学院欧盟五国创意营担任助理工作。2017年参与中国美术学院“拓路踏歌行”主题毕业展影像部分策划和导演工作,2018年作品Na?在歌德学院法国马赛Videodrome2影像展展映,新电影项目《Beside the River》获汉堡电影促进协会资助正在制作中。张婷 Zhang Ting自2001年起至今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博物馆学研究方向在读博士,独立策展人。曾策划或联合策划的展览有“赛博格考古实验室”(歌德开放空间”项目)、“中国直达--新世代青年影像艺术展”(奥克兰)、“材料的后果—中挪丹加陶瓷艺术展”(卑尔根Kunstgarajsen艺术馆)、“第四届美术文献展”(湖北美术馆)、“科隆青年艺术家双年展”(科隆)、“墙,不墙”(武汉合美术馆)、“艺术家不在场,艺术在现场”(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20世纪60年代起的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展”/“20世纪下半叶意大利表现性艺术展”/“厄瓜多尔绘画大师奥斯瓦尔多·瓜亚萨明画展”/ “来自世界的祝贺--国际美术珍品展”/“第三届上海国际版画展”(中华艺术宫)等。曾获邀参加各类国际研究和交流项目,如歌德学院“2015德中文化管理交流项目”;2015奥斯陆开放艺术节;2017卡塞尔文献展和明斯特雕塑项目;2019挪威当代艺术研究等。长期为《艺术当代》《典藏》《画刊》《艺术世界》《公共艺术》等媒体撰写专业文章。曾借调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活动策划部亚洲澳新片区主管,负责44个参展国文化活动,历获“上海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世博优秀工作人员”、“世博园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联合作品《龙酒》参加第六届意尼斯拉古娜艺术奖,并被威尼斯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联合作品《纸的温度》参加第九届意大利卢卡双年展。导师组 3课程名称:选择的幻觉:日常设计中的权力、选择与体验Course Name:The Illusion of Chocie :Power, Choice and Experience in Everyday Design导师组:菲比 科瓦尔斯卡、范敏、朱自瑛助教:钱欣妍、刘致良学生:1-3-A+1-3-B课程介绍:课程通过关注日常设计与用户行为,旨在激发学生从设计师、生产者和使用者等不同视角,思辨日常设计与交互行为中不同参与主体的权力关系与选择权衡,激发学生作为创意主体的批判性思考。课程围绕三个关于“日常设计”的问题展开,即设计师/制造商/用户者各拥有何种权力,设计师如何批判性地实验用户的选择以创造美好未来,设计师如何利用用户的选择以营造最佳体验,继而引导学生关注设计中不同主体的权力关系,学会使用批判设计或用户体验等不同方法开展设计实践。课程内容包括一系列与“幻觉”和“选择”相关的人类感知与认知理论、设计思维与思辨设计方法、用户研究与交互设计方法、产品评估与检验方法等,鼓励学生思考哪些“心理幻觉机制”可能影响设计师和用户在日常设计或日常交互中的感知、选择、行为与体验,并积极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机制进行创新设计。主要方向: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概念设计你将收获:本课程适合对设计心理学与设计方法论感兴趣的学生。课程成果为数字或模似形式的概念原型设计,包括装置艺术、智能产品、移动应用、游戏、服务设计等形式。作品拼图:上/Phoebe Kowalska —中/范敏—下/朱自瑛Phoebe Kowalska英国曼彻斯特的设计师和博士学位学生。其兴趣在于消费者与设计物之间的日常交互和意识,重点关注领域包括设计策略,批判性思维和通过模拟未来创意法探索体验经济。她的博士研究由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资助。她专门研究消费者如何通过使用行为重新定义日常用品的用途,以便评估用户(消费者)与设计师(生产者)在此过程中各自的价值。她的研究探讨消费者的权力,并研究消费者是否可以通过与设计物的日常交互,从生产者/公司/制造商那里索回其部分权力。先前的作品包括:“Downfalls of Progression”,通过制作一套救生服以保护穿戴者,从而以应对社会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另一项个项目叫做“It Is What It Is”,Kowalska运用产品语义分析方法来试图回答“人类的选择是否真为随机”这一难题。作为人类,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即席想象力或随机能力感到自豪。然而,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影响力与隐性记忆一起构成了每次活动或信念的契机。通过影像记录,Kowalska旨在观察参与者在与日常设计物交互中的生理活动和道德感。范敏 Min Fan交互设计研究者和设计师,博士学位毕业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交互艺术与技术专业,后留校从事博士后工作,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研究兴趣是以儿童教育为中心的智能实体交互设计。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设计相关理论、设计思维与交互设计方法、交互产品的开发与检验等。曾多次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与国际科研项目,在人机交互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 20 余篇SSCI、SCI等高水平论文,长年担任多项国际交互设计顶会(CHII、TEI、 IDC、DIS)审稿人,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或青年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其论文在2017 获得 CHI 前 5%最佳论文提名奖。其交互作品数次在国际顶级大会上展出,并获得“最佳原型展示奖“等奖项。朱自瑛 Zhu Ziying交互研究学者,产品交互设计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她的本科与硕士毕业设计作品均获中国美术学院毕业设计金奖。研究生期间她赴德国斯图加特国立艺术学院研修,探索人与空间的交互关系。毕业后曾在腾讯手机管家(现更名应用宝)用户体验部门负责产品视觉与交互设计工作。目前她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负责交互设计、视觉传达、服务设计、思辨设计的课程教学工作,并同时主理公众账号"交互IOODAY" 。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多模态交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针对多模态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与效果展开探索,对象包涵人与人、人与产品、人与空间、人与系统以及环境。导师组 4课程名称:每日幻觉剧场Course name: Illusory theatre of the everyday导师组:Suhee Kim、柳盈川、冯宇纯助教:傅春江、金鑫学生:1-4-A+1-4-B课程介绍 :我们天生对不可见之处心生窥探:想象力是知觉与幻界的通道,这条通道本身光怪陆离。从某种方面来讲,幻觉在某些情况下是可能发生的世界,也或者是另一个可能发生的世界的一部分。戈特施德提出,尽管虚构世界的环境在某些方面与真实世界的环境不同,但是故事成为谶言的概率取决于虚构的事件与真实的自然法则的一致性,尤其是人类的自然社会法则。每日幻觉剧场是一场以“屏幕”作为“舞台”,通过重构一种情境或重建一种日常现场所展现的虚拟、现实空间,本课程将围绕感官的局限与可能性展开一个动态混合了历史,哲学和经验的探索,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沉浸式学习、思辨性讨论和游戏性实验来发展学生艺术实践中的批判性和直觉性方法。最终,我们鼓励冒险、超越表象、倾听他人、敢于改变、勇于试错,并从中获得乐趣!主要方向:表演、实验、批判性思维、叙事性思维、自我反思与合作。你将收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讨论、批判性回溯和学习基本数字媒体技能(如Premiere、C4D、Audacity等)实验过程来进行尝试,并共同完成团队作品。作品拼图:上/Suhee Kim —中/柳盈川—下/冯宇纯Suhee Kim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2014年),在那里,她开始兴起了自己最初的兴趣,即对指称和指称之间的不稳定关系以及我们的情感和推理的局限性。她捕捉到了日常生活中暴露出我们的局限性和不完善之处的时刻,并通过她的实践在其中找到了人类的美丽。她的作品和项目曾参加个人展览和团体展览,放映和表演,包括:为我们工作,SOMA博物馆,首尔,2019年;DohwaSongdo,仁川国立大学艺术空间,2019; Germinal,新媒体画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2016年;金种子吉克吉(Jikji the Golden Seed),清州市艺术中心,韩国清州市,2016年;Suhee Kim独奏表演活动,伦敦莱顿画廊,2015年;其他地区,下古尔本基安美术馆,RCA,伦敦,2015年;音乐的发生,莱顿美术馆,伦敦,2015;Sybarite之夜,伦敦莱顿画廊,2015年;唤醒电话,英国电影学院(BFI),伦敦,2014年;合成美学,没有直线,没有真实的圆,V&A,伦敦,2014年;重生的错误,霍克尼美术馆,皇家艺术学院,伦敦,2014;伟大的艺术家,浦项制铁美术馆,首尔,2014年;测量发明温度,KCCUK,伦敦,2014年;展览RCA,RCA,伦敦,2014; WIP展览,上古本班美术馆,RCA,伦敦,2014年;绘画挑战,泵房画廊,伦敦,2013年;结晶:韩国和英国新媒体艺术实验室,伦敦老比林斯盖特,2013年;大声说出的话,特纳当代艺术公司,马盖特,2013年;开放计划:2013年,伦敦出发基金会,格雷斯教堂街55号,普通;Galleyway的作品(与Vesta Kroese合作),伦敦皇家艺术学院霍克尼美术馆,伦敦,2013年;声学图像,RCA,伦敦,2013年;《 RCA研究双年展-颠覆》,RCA,伦敦,2013年;海报艺术150,伦敦交通博物馆,伦敦,2012-2013年。柳盈川 Liu Yingchuan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她的创作以童话的叙事、综合媒介的艺术语言,探索人在寻求人性解放的进程中,面临当代社会的复杂面象所体现出的矛盾情感以及其中的美和诗意。同时专注于以艺术实践的方式参与到当地社区及特殊需求人群中开展集体性创作,探索叙事和材料媒介在艺术疗愈、心理学以及更广泛的社会语境下的多种可能性。冯宇纯 Feng Yuchun学院背景:2018-2020 MA Fine Art,一等学位,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 伦敦艺术大学;2014-2018 BA Fine Art,二等一学位、一等学术论文,伯明翰城市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BIAD;实验作品以身份认知出发,探讨艺术本体在社会中的真实性,涉及摄影、绘画、装置、影像等多个领域。近期展览经历:2019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在半个迷宫中” 执行策展人;2019 “Inter-World-View”,策展总统筹,分策展人;2019 作品“Ultimately Harmonious”,The Cookhouse Gallery,皮姆利科,伦敦;2019 作品“Untitled X”,参与并组织群展“Sympathetic Visage照面之下”,31Church St,马列波恩,伦敦 .导师组 5课程名称:通感世界 —— 声音、影像、时尚Course name: Synaesthesium – Sound, Image, Fashion导师组:Adam Hart 、亓梦婕、向逸助教:王一冰、 於涵阳、沈钰学生:1-5-A+1-5-B课程简介:情感和感知充满了全人类的生活空间。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中,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式和语汇来表达情感和对空间、社会和自身的感知。声音和音乐体现了时间、空间和情感,影像呈现了自然世界的对比与共存,时尚展现了身体的结构以及内心的意识。通过我们感知的途径和各种艺术词汇的各个方面,我们重新审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建立与世界的联系。音乐一直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作为观众的一部分一起创作音乐,还是分享生活中的配乐,音乐都会把我们聚集在一起,构成我们社交活动的框架。本课程将探讨社会化背景下的声音艺术和音乐创作技巧,并将这些技巧与其他创造性学科结合起来。在课程的前半部分,学生将在一系列课程中获得相应技能,并将探索如何将这些技能结合起来制作视听作品。下半部分课程中,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或者团队创作,在他们所选择的环境中发展这些技能,并运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专长来表达他们对社交现象的思考。主要方向:多媒体和交互音画创作你将收获:本课程的目的是制作一部以社交为主题的视听作品。我们将探索声音、视觉和音画交互的各种技术,以探讨这一主题。作品拼图:上/Adam Hart —中/向逸—下/亓梦婕Adam Hart 亚当·哈特英国索尔福德大学传媒音乐与表演学院的研究员兼教师,专业为音频编程,也可以表述为在数字化领域和声音打交道,设计音乐教育系统。其博士研究项目(2014-2018)建立于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致力于研究数字和与游戏相结合的音乐系统的开发,这种系统主要针对小学课堂。根据简单的创意活动开发了几个预定音乐系统,并在英格兰西北部的音乐课堂上投入了使用。对诸如如何将数字技术转化为视觉的或感官的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发的最新音乐程序Paynter 是一个用来编配音效并作曲的触摸屏应用程序。目前一个叫Unity的游戏制作平台正在开发,并随后在2019年会成为一个免费的App。现阶段,这个App应用于一个学校和BBC爱乐管弦乐团合作的项目中。小学生用Paynter编写的协奏曲,由这个乐团的访问团队的音乐家进行了演奏。这一进展探索了数字技术如何成为年轻学者和高级音乐活动沟通的桥梁。向逸 Yi Xiang中国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应用专业硕士,国家服装设计师技师。主要承担服装材料与应用、服装立体裁剪、中外服装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学习及在职期间,参与及完成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项,参编服装专业教材《服装材料与应用》《中西服装史》等书,发表专业相关论文12篇,获得服装设计外观设计专利授权5项。2009年参加上海财经频道“上班这点事”节目,获第一名。2014—2016年参加中国美术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分获一、二等奖。2010年,参与“上海与旧金山友好城市30周年庆典服装秀”的设计与制作项目。2010年—2011年参与“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2011年元旦及贺岁形象宣传片”服装设计与制作项目。2014年参与上海金枝玉叶品牌服装服饰设计项目。亓梦婕 QI Mengjie创作聚焦在交互乐和交互新媒体领域,探索多种媒体的融合,在舞台、空间、络等平台实现与科技的互动关系。她的作品在许多重要国际会议及乐节上多次演出。博毕业于中央乐学院电乐作曲专业,获国家留学基委奖学在纽约市学留学,现为中央乐学院智能乐博后研究员、中国乐派精尖创新中助理研究员。前,还担任美国学术络期刊 Intelligent Arts 副编辑,北京国际电乐节国际统筹、北京现代乐节项执,并担任教育部《实时络乐与多媒体表演》项的负责,参与的学术研究课题包括教育部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项《中国电乐特研究》、科技部国家科技撑计划《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服务平台及应范》、北京市教委《“交互式新媒体乐技术的创新与应研究”项》等。担任新媒体音画钢琴剧场《跳舞的巴赫》音乐总监、作曲,新媒体钢琴剧场《你和贝多芬》创意及音乐总监。导师组 6课程名称:迷宫闲逛者:诗意路径的搜索达人Course Name:Maze Flaneur: Expert in Searching for Poetic Paths导师组:牛岛大悟、内田里奈、潘子申、顾文甲助教:郑心怡 甘晨曦学生:1-6-A+1-6-B课程介绍:迷宫作为幻觉的一种呈现载体,可以形象化幻觉中的迷失与沉浸感。通过认知不同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建立感知互通的身体经验。从迷宫的演化论中进行媒体考古,发掘新语境下的幻觉路径。通过对自我和他者的“迷宫”探索,试图完成对空间、经验和外部存在的新认知可能,更好的理解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运用SU、TouchDesigner、Arino等技术,结合感性材料完成装置、影像、声音等艺术创作,提升身体感知与科技控制的混合处理能力,加强艺术叙事与诗意表达的能力。主要方向:多媒体装置——迷宫盒子/视、听幻觉的演绎你将收获:学习独特的视角和多种技术手段,去探索与表现表象世界下可能被忽略的视觉、听觉的差异存在,扩展人与人的交流、感知的多种途径。作品拼图:上/牛岛大悟 内田里奈 —下/顾文甲 潘子申牛岛大悟 Ushi Daigo东京艺术学先端艺术表现系教师,东京艺术学艺术情報中心助理教授。1979年于日本神奈川,2004-2005年赴德国 HFG Karlsruhe大学留学,2008年东京艺术大学先端艺术表现系硕毕业,同年移居中国北京。2011-2014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空间多媒体工作室外聘老师,2013年担任上海艺术设计展策展人。内田里奈 Lina Uchida当代艺术家,990年出生于日本东京。2016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纺织艺术硕士。曾举办自己的大型个人展览,例如“你和我的卫星”:浦和画廊gallery玉县拉夫,2014年;水与梦:秋叶原下城,东京,2018。她还应邀参加了一些群展,例如“邻舍项目”:日本千叶,2019年;2019年大邱中国艺术周:茨城·日本,2019年;“跨领域“苏州金鸡湖美术馆,中国·苏州,2018年; 台东区补助金制度“ Pielet的婚礼3”:日本浅草[2018年11月];欺骗的快感:艺术之城MUC:慕尼黑,德国,2018年等。她于2019年获得了PARADISE AIR MATSUDO奖,作品曾被东京艺术大学博物馆收藏。潘子申 Pan Zishen空间多媒体叙事实践者和艺术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其创作涉及装置、影像、绘画等多种媒介领域,她的长期的作品计划关注身体、治愈、内外观等面向。曾举办的个展有“根茎花实、苗皮骨肉”,“赛博格考古实验室”;作品曾参加“第11届上海双年展”的艺术项目(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6),“废托邦2019iArt青年艺术计划”(原美术馆,2019),“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第三届CAFAM双年展”(中央美院美术馆,2016),“林泉:书画与造园”,(西博会博物馆,2013)“绿盒子——重绘形貌:媒体现实的空间”(天鸿美和院艺术中心,2013)等展览。现阶段兼顾艺术教学。顾文甲 Gu Wenjia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空间多媒体工作室,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媒体实验、艺术创作、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四维互动的跨学科艺术创作与研究,并且从事新媒体艺术教学与产品设计工作。参加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形象三部曲——存在的巨链》项目(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6),“第二届北京国际摄影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5),“ 《最前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浙江美术馆,2011),“和而不同:第二届学院艺术文献展”(中央美术学院,2011);2015年,参与开发MTM线下体验终端——魔幻大巴-个性化西装定制/ 城市移动平台,并于2016年荣获首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创智奖。导师组 7课程名称:精神-插画的想象世界Course Name: Spirit- The imagined world of illustration导师组:Karlotta Freier, 曾翔立,邬春妮助教:罗丽萍,汪晨虹学生:1-7-A+1-7-B课程介绍:插画像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它总是用图像来表现现实并且从未关注它自身。我们将会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引导学生熟悉和体验绘画的原始魅力,通过一系列交互课程的内容,逐步把学生引导入插画、设计相关领域中。在具体的专业领域中,学生将会学习到针对性的专业技巧和理论,并直接实践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去。最后他们将直接参与整个课程的推进步骤和结课展览的设计。主要方向:插画设计、印刷工艺、角色设计、视觉语言你将收获:带领学生们进行一场全新的插画探索课程,课程中的每个环节设置都会基于虚幻或自然世界里的规律和逻辑。我们将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表达,插画艺术可以挑战的视觉形式的广度,以及色彩理论,角色设计方法,连续视觉等板块内容,并在材料工作坊里用不同材料和技法来进行试验探索。作品拼图:上/Karlotta Freier —中/曾翔立—下/邬春妮Karlotta Freier出生于德国柏林的自由插画家和漫画家。在葡萄牙和汉堡接受了部分教育之后移居纽约,并在那里的视觉艺术学院修习MFA课程。她为全球各种出版物工作,包括《纽约客》《纽约时报》和《企鹅兰登书屋》。她希望在自己的叙事作品中通过虚构,新闻和自传的方式创造同理心,将对认识论的兴趣和对人们的好奇心转变为视觉上有形的东西。她的作品在国际上参与团体展览以及个展和节日展览,她的报告性漫画使她她获得了ADC青年奖。曾翔立 Reeo zerkos插画师、自由艺术家,摄影师。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广告专业;201年获伦敦艺术大学 ILLUSTRATION BA 学士学位;2015年获伦敦艺术大学 ILLUSTRATION MA硕士学位;2016年在中国杭州开始设立个人工作室,同时行走工作于各个国家。致力于结合传统的手绘工艺和现代的数码技术。在不断地跨界合作中试图把东方元素揉合进现代感的插画中,让作品保持真实的质感也拥有数码的便利。2015年起他与英国卫报等多家英国主流媒体合作,以Editorial为主要创作方向。并获得了伦敦交通博物馆的青睐,为其创作Covent Garden的官方宣传海报。2016年工作室成立以来,他专注于互联网与广告媒体的项目,为阳狮,奥美等多家4A公司提供专业插画服务。2017和2018年,他与阿里巴巴、Johnnie Walker、联合利华合作,让插画与实体产品结合,创作个人的设计师联名款产品。同年他还受邀大英图书馆为其创作宣传海报,并与高端丝巾品牌SHRMLLEN签约,把插画应用到时尚奢侈品领域,2019年受邀为F1为设计第1000场中国站大奖赛的特别款赛车。邬春妮 Katherine Wu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国美环境艺术系本科,研究生。后留校任教。2002年,留学温哥华BCIT碑诗理工学院电脑动画专业。2002-2006年就职美国电子艺术公司(EA)担任角色设计和建模师。参与期间大部分运动类游戏。2006-2008年就职加拿大蓝城堡游戏公司(BLUE CASTLE GAMES)担任角色设计和建模师。参与2K8 棒球游戏,如《2K8 Rugby》。2008-2012年就职日本嘉富康游戏公司加拿大分部(CAPCOM VANCOUVER) 担任角色设计和建模以及道具场景设计。2012-2013年就职加拿大黑剑游戏公司(BLACK SPEARS GAMES),担任美术指导,参与网络游戏《LOVE MORE》。2013-2018年就职灯塔游戏公司(LIGHT HOUSE GAMES),合作其它公司开发手机游戏,完成项目有《音乐之城》《海盗学校》。2018年至今任职中国美术学院创新学院教师。导师组 8课程名称:幻象疗愈——个人安全区Course Name:A healing illusion – your own safe place导师组:Barbara Mydlak、林印吉、严聆然助教:顾少杰、王凡学生:1-8-A课程介绍:在疫情席卷全球的形势下,每个人成为了独立的个体。我们被迫在家中隔离,远离家人和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或孤独或焦虑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可以提供安全感的空间或通过艺术手段建立一种艺术幻象,使得人们在这个空间中实现自我疗愈。学生将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力通过图片、照片、视频等形式来实现作品的多种可能性,介绍有关于安全感的作品以及相关的创作方法和工艺技术。在课程中打开学生的创作思维,帮助他们通过更深层次的原因去思考和创作自己的作品。主要方向:结合手工和数字作品,创造艺术体验。你将收获:1. 有关于安全感的作品介绍以及相关的创作方法和工艺技术;2. 使用现有的可回收材料,使用不同的手工技术做出的各种结构、材质和形状的作品;3. 学生将使用PS、AE、PR等视频编辑软件中的简单动画功能,创建自己的视频作品。作品拼图:上/Barbara Mydlak —中/林印吉—下/严聆然Barbara Mydlak 芭芭拉·米德拉克波兰罗兹市瓦迪斯瓦夫美术学院的校友,正在波兰波兹南美术大学绘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什切青艺术学院纺织设计工作室讲师。她从事装置艺术,纤维艺术,实验电影制作和绘画工作。参加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团体表演,举办了多次个展,并参加了世界各地的一系列国际电影节。林印吉 Yinji Lin2011年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理论与实践方向博士毕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研究员。 专业方向:视觉艺术研究、造型艺术研究,通过绘画,雕塑、装置、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设计,动画电影美术设计与色彩设计,研究视觉艺术现象,作品参加过多个国际国内展览、设计周和电影节,并由多个机构与个人收藏。严聆然 Lingran Yan研究生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当代艺术实践系公共领域。以当代艺术为表达方式,探索个人与集体,空间与记忆的辩证关系。在过去的作品中以装置的形式试验物的时间性,使用非永久,可消失的材质作为媒介,寻找艺术物的剧场性与脆弱性。以行为与影像为语言,挖掘感官与感知的互动关系与不确定性。在作品展示与创作的方式上,大多以在地的形式,试图逃逸出白立方的主流叙事,在废墟,被遗忘的建筑等地,尝试更生动特别的艺术介入方式。助教团队主办 / 承办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总顾问 / 许江 高世名总策划 / 吴小华 韩绪西湖大学学术支持 / 许田 孙一创新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吴小华、韩绪、段卫斌、俞佳迪、陈华沙、姜珺、李轶军项目总执行 / 刘益红 胡晓琛 向逸冯宇纯 张斌斌 苏雅婷 严聆然外事支持 / 金赛英 陆君霞 郦君主视觉设计 / 王骁勇视觉发布团队 / 濮仕珊 郑叶颖 涂宇嘉 刘致良 王凡图文 | “小学期”教学项目执行团队编辑|方 舟 赵雨岑 刘黄舒晨审核|徐 元 俞佳迪出品: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CAA全媒体工作室投稿邮箱:caanews@caa.e.cn
2020年上海通过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有52个,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合作举办德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已停办,下面一块来看看剩余5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有哪些,以及就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注意什么。上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复核名单1.复旦大学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合作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2.复旦大学与挪威商学院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3.上海交通大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举办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4.上海交通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5.东华大学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6.上海财经大学与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7.华东政法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举办法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8.华东理工大学与德国吕贝克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9.华东理工大学与德国吕贝克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教育项目10.东华大学与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轻化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11.东华大学与日本文化学园合作举办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12.上海财经大学与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13.上海财经大学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14.上海理工大学与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15.上海理工大学与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16.上海理工大学与德国汉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17.上海理工大学与美国北达科他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1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停止招生)19.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交通运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停止招生)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停止招生)2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举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2.上海海洋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合作举办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3.上海海洋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4.上海中医药大学与英国伦敦都市大学合作举办药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5.上海师范大学与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合作举办广告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6.上海师范大学与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合作举办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7.上海师范大学与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8.上海师范大学与美国戴顿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教育项目29.上海师范大学与美国戴顿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项目30.上海师范大学与美国韦伯州立大学合作举办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31.上海电力大学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32.上海电力大学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3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美国中密西根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34.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美国中密西根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35.上海海事大学与瑞典世界海事大学合作举办国际运输与物流硕士学位教育项目36.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37.同济大学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合作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38.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合作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39.华东理工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40.上海财经大学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举办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4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42.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加拿大汤姆逊大学合作举办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教育项目4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合作举办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44.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45.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46.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国际商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47.上海杉达学院与美国瑞德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48.上海交通大学与法国KEDGE商学院(原马赛商学院)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49.上海理工大学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合作举办英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50.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合作举办德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已停办)51.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合作举办英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52.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举办金融财务方向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教育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就读注意事项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情况,在就读中外合作办学时,建议特别关注和认真了解以下六个方面的情况:一、关注所就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是否是经过合法审批。最主要的是要查看办学者是否能提供审批部门所颁发的同意其办学的文件。其中,新批及已完成复审省市通过复审的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包括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名单,目前已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教育部网站、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以公布。可通过登陆以上网站查看相关信息确认所就读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是否合法。二、关注实际办学情况,尤其是教育教学质量高低。 应通过向在读学生询问等多种方式了解实际办学情况。在质量方面要关注决定与影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如,学生入学标准;师资配备情况,包括是否配备了一定数量和比例的比较好的外方教师;教授什么样的课程;在什么地方办学,有无很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有没有足够的图书馆、实验室,操场等教学辅助设施可供使用等等。另外,要关注和了解毕业生(如果已有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除了解就业率,还应该关注毕业生到哪些单位、公司工作,必要时向相关单位确认有关信息。三、关注学校的招生宣传与实际办学情况是否一致。重点考察学校招生宣传中的办学地点、办学特点、师资教学情况、收费项目与数额(须由中外合作办学所在地省政府批准)、招生人数等情况。四、关注招生标准。按照规定,实施我国高等学历教育的,须按照同地区同批次计划内录取,降低批次录取是违反国家规定的。实施外国教育机构学历、学位教育的,其录取标准应当不低于外国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国的录取标准。一般来讲,录取标准比较低,录取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办学质量很难保障。录取标准高,办学质量才有可能更好。五、关注招生计划。按照规定,颁发中国高等学校学历学位的中外合作办学招生必须纳入国家高等学校招生计划。而实施实施外国教育机构学历、学位教育的,也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核定了相应的招生计划数。六、关注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和认证情况。教育部在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管理,规范合作办学秩序,提高办学质量,维护就学者利益的工作措施中,开展办学评估和加强合作办学证书颁发的认证是两项重要举措。可通过教育部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信息平台中所公布的关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评估和认证信息,以做出更恰当的就学选择。来源:教育部涉外监管网
伦敦传媒学院隶属于伦敦艺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课程,并且深受艺术留学生的青睐。那么,你知道伦敦传媒学院研究生专业有哪些吗?接下来,大家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介绍吧!院校简介:伦敦传媒学院(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以前的伦敦印刷学院)是伦敦艺术大学的6所学院中的一所。提供广泛的课程:平面设计、摄影、新闻、市场营销、电影(从预科、本科、研究生到研究类课程)。2003年10月,伦敦传媒学院正式开放它的新教学楼,该楼拥有艺术级的媒体设备。伦敦传媒学院还开设了一系列新的课程,包括互动游戏制作、设计管理、公共关系、广告创意等。伦敦传媒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1.互动多媒体专业本课程侧重于互动多媒体、网站建设、多媒体艺术类工作所需用到的重要技能、概念和实用程序。该专业的毕业生曾在世界领先的广告公司、设计公司、游戏公司、以及教育机构、政府部门工作。你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所学的理论,并从你的互动创新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创新思想。你将在小组中和别人一起学习,学校专门建设了设备一流的工作室。2.动画专业本课程内容不仅继承了动画的传统技法和表达方式,而且接受新技术对当代活动影像的影响。学生拥有动画、影视、摄影、插画、传媒设计和平面和活动影像设计等专业的学习背景,都会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在硕士动画课程中,学生将获得研究、评论分析和创意实践的综合使用方法,从而提出并着手做自己的项目。3.摄影专业伦敦传媒学院的摄影部门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所以该摄影的硕士课程是英国摄影界最领先的硕士学位之一。这个课程主要针对想要发展自己主要作品的摄影师和想要提高自己对当代摄影和视觉文化理解的摄影师。通过研究和实践,你有机会提升自己在美学上的、技巧上的、概念上的以及实际操作中的能力。你也可以学到如何更好地展示作品集。4.新闻摄影与纪录片摄影专业本课程针对那些希望在新闻摄影或记录片摄影领域有所发展的研究生设立,它包含一个在历史理论和传媒手段的发展过程中的形成的严格的摄影学习计划,它也包含带有评论性的和理论性的内容。通过学习记录片摄影和摄影新闻学的方法论,你将开始并发展自己的课题和特殊领域的兴趣。5.媒体、交流与批评实践专业这个新课程将中心放在改变媒体和文化实践,提供一个跨越不同部门的机会。你将接触媒体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包括历史和方法发展以及不同的背景文化;你将学习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内容是怎么被呈现和消费的;你会获得实践经验并受益于各专家讲座,取得不同媒体领域的第一手资料。6.插画与视觉媒体专业课程在一个创意工作室中开展,鼓励学生们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冒险,并拥有强大的创业才能。插画与视觉媒体课程挑战既存的插画理论和定义,鼓励学生把自己既看作是形象塑造者,又是思想者,探索艺术和设计领域的历史和当代课题,积极的去重新定义插图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参考现代的插图,探索插图从业者和插图的未来方向。7.数字媒体未来发展专业该专业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和概念的发展、业务的产生和活跃的全球媒体市场上的创新。通过注入理论知识和创意方法的实践研究和实验,学生会提出可行的情景内容,以及潜在的数字制作方法、系统和工作流。更重要的是,你和你的同学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渴望:寻找潜在的需求和新方向。8.品牌形象设计专业本课程致力于培养多才多艺、创意丰富、了解行业、社会和文化背景的设计从业者。图形商标与识别课程鼓励学生辨证性地观察组成当代视觉识别的平面元素。本课程注重实践的设计,并且有理论的成份与清晰的研究方法的使用来支持实践设计。学习到该水平将关于研究,智慧的参与,发现,相互作用和变化。最终产品对我们来说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研究,探索,评价和品牌的了解和使在LCC硕士学位与众不同的特点。上述内容就是关于伦敦传媒学院研究生专业的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了解一下吧!
选对留学院校对我们的求学之路至关重要。如今枫叶国加拿大逐渐成为了艺术生的梦想之地,对艺术留学生来说,这里更为重要的是好的治安环境、优秀的艺术院校、丰富的专业选择以及较英美来说的低费用。今天智课选校帝给大家整理了加拿大艺术留学备受关注的院校和专业,对加拿大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详细了解一下哈。一、谢尔丹学院谢尔丹学院是一所加拿大著名的公立高等学院,建立于1967年,拥有17,000多名全日制学生和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多名国际留学生。三大校区皆坐落于多伦多市附近。被业内评价为动漫界的“哈佛”——计算机动漫专业世界排名第一,是动漫设计师的摇篮,曾经走出过无数名奥斯卡动画片和视觉特效获奖者和提名者。该学校录取要求很高,除了一流的语言,对专业要求也很高,学生在申请提交作品集的时候,不是仅仅要把做好的作品在网上提交或快递给学校,有时候学校还要求即时提交作品,比如比较简单的现场作品,有学生抽到的题目就是即时画出一个动物的喜、怒、哀、乐,等四种表情。 二、 诺瓦艺术与设计大学诺瓦艺术与设计大学位于加拿大东部新斯科舍省首府哈利法克斯市,交通方便,是欧洲和美国进入加拿大的交汇点,是加拿大的旅游胜地。该校建于1887年,迄今有120多年的建校历史。作为北美地区建校最早的艺术类大学, 该校在视觉艺术领域在北美地区一直位于领先和核心地位,为世界各地培养了众多的知名艺术家,包括肯尼迪家族的Garry Neill Kennedy等。由于该校在艺术领域所享有的崇高地位,每年吸引了众多来自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艺术家、学者和留学生。我国也有知名的艺术家曾在该校深造,原华南建设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戴舒丰先生毕业于该校艺术设计专业,现任清华大学艺术设计系主任。该校提供进入艺术领域的各个阶段的课程,包括艺术预科、本科、硕士、博士等所有阶段的学习,研究和创作课程。覆盖的领域分有艺术评论、艺术教育、工艺设计、美术、多媒体设计等各大领域。三、阿尔伯塔艺术设计学院阿尔伯塔艺术设计学院是加拿大一所公立学校,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成立于1926年。阿尔伯塔艺术设计学院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市区,交通方便,对学生出行十分有利。学生们可以轻松地到达卡尔加里画廊和博物馆,了解相关文化活动。 阿尔伯塔艺术设计学院对学生在艺术、设计和新媒介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对自由主义和实用理论进行研究。这些都有利于把学生培养为拥有创造力的思想家。阿尔伯塔艺术设计学院教室宽敞并采用小班式教学,实行一对一的互动教学。阿尔伯塔艺术设计学院可授予学士学位,开设的主要专业有:陶艺、绘画、纤维、玻璃、珠宝设计、媒体艺术与数字科技、摄影和印刷媒体等。 四、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学院建于1925年,是卑诗省老牌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加拿大四大独立艺术院校之一。它是世界上公认的在视觉艺术、影视艺术和设计方面具有创新和卓越风格的学府。其位于英属哥伦比亚省的Granville 海岛——一个在温哥华市中心的重要都市公园。艾米利卡尔艺术与设计学院现有 1250 位学生,其中大部分来自加拿大各省、美国 15 个州以及来自全世界24个国家的国际留学生。 学院所教授的课程主要分成三大范围:设计、媒体艺术、视觉艺术。 一年级的新生先攻读一年的基础课程,奠定好理论基础后,从第二年开始,才能继续进修自己的理想专业。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学院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态创作的环境,学生在其中不仅能获取书本上的知识,并且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而成为一名专业艺术家或设计师。五、安大略省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是一所公立大学,学校坐落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学校毗邻Grange Park,横穿安大略艺术馆。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是全加拿大排名第一,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艺术与设计教育机构,同时在北美40多所同类大学中高居前三名,长时间以来培养出了大量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被誉为加拿大的“想象大学”。回顾历史,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该学院已经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文化领导人、教育家、创造性思维学者及决策学家等,并在艺术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大学可授予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开设的主要专业有:广告、艺术、传媒与设计、批评实践与策展、图纸与绘画、环境设计、平面设计、插图、工业设计、集成媒体、资料艺术与设计、摄影、版画、雕塑等。 六、新不伦瑞克工艺设计学院新不伦瑞克省工艺设计学院是加拿大一所顶尖的视觉艺术学府。坐落于有着文化之都美誉的弗莱德里克顿市中心,深厚的历史底蕴赋予学院独特的气质,被公认是卓尔不群的艺术创意中心。学院的课程设置专业且富有层次,从培训类课程到大专学历教育再到与新不伦瑞克大学合作开展的应用型学士教育,此外还有以创业为导向的研究生课程。校园内设有最先进的电脑室,精细工艺工作室、陈列室、书店和图书馆。小班授课和一批循循善诱、造诣精深的讲授保证了教学的高水准,同时融入进创造性思维和企业家精神。学院为前来就读的国际学生提供签证、住宿、转学分等各项便利,并设专人为学生学业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提供咨询,此外还可以安排英语课程给有需要的同学。七、多伦多音乐学院加拿大多伦多音乐学院是北美洲一所优秀的国际性音乐学院,学院坐落于加拿大美丽的城市多伦多。学院向具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员提供他们成为职业音乐家所需要的教育体系:严格的训练,全面的教义课程、杰出的教授阵容、丰富的演奏经验、以及提供全面优良的学习环境。学院在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及爵士乐的教育和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加拿大音乐艺术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多伦多市市长Barbara Hall、士嘉堡市市长Frank Faubert、大多市市议会主席Alan Tonks、多伦多艺术协会行政总监Rita Davies等知名人士多次参观学院并致电祝贺我院取得的重大成绩。开设的课程有:基础音乐课程、大学本科课程、研究生课程、职业学习以及博士教义、艺术家高级课程和大学预科课程,可满足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学院在教学上采取小班上课和单独辅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经常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学院及社区组织的专业演出,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学生能够独立表演和演出积累更多的舞台经验。 八、温哥华电影学院温哥华国际电影学院最早成立于八十年代,在九十年代叫GastownActorstudio,在加国本地人经营下,曾产生了若干加国知名影星,多名学生在加国的各电影节上获奖,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赴好莱坞发展,并有一批学生成为北美电影从业工会成员。近几年,尤其是1998年以后,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产品大量向温哥华迁移,温哥华的电影制造业呈几何级数增长。同时也带动了温哥华电影教育产业、演员业、制片业、等多方面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温哥华国际电影学院的使命就是在最早的时间给你最前沿的机遇。热门专业介绍一、动漫设计有数据显示,动漫热门留学国家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国外很多国家的高等院校都设立了影视动画相关专业,加拿大也不例外。加拿大有名的设立有动漫专业的学校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比如有动漫界哈佛之称的谢尔丹学院,以及享有盛誉的魁北克大学、圣尼嘉学院,都是该领域学生们的非常之选。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及教职员工很多都参与了享誉世界的大片制作,如《魔戒》、《怪物史莱克》、《玩具总动员》、《蜘蛛侠》等,不仅如此,加拿大政府对于动漫行业也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度。就读这些动漫相关专业的加拿大留学生,就业选择也很宽泛。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动漫游戏设计、电影电视剪辑、平面设计、多媒体和互联网站等职业,有的毕业生则进入索尼成为Sony PS3的游戏设计师,或是进入二十世纪福克斯, Fox Studio等全球知名影视公司成为动漫制作或影视剪辑专业人士。二、室内设计加拿大留学室内设计专业皆以电脑做为辅助教学,例如使用CAD软体、数位3D软体、科技技术、传播与专业性等多种电脑多媒体之应用软体,如可利用电脑来做素描、设计与实际模拟之用,其课程第一年为基础课程,包括建筑学、景观学、土木结构学,尔后,第二年课程涵盖色彩学、亮度学、材料学与架构学,以利用在其后之室内设计、电脑模拟和评估之创作用。另外,此课程也相当重视个人在小组合作与表现技巧,其目的是让此科系毕业的学生,能够在一个须群体工作的环境中得以自由发展、沟通良好、可有效率的工作。在加拿大成功完成室内设计师资格考者(National Council for Interior Design Qualification - NCIDQ) 即可成为一位专业设计师,有关此室内设计师资格考之规定,依各省而订。 三、珠宝设计珠宝一直是每个女孩子心中追不完的梦,随着国人审美及品味的提高,越发重视配饰对于整体着装的影响力,珠宝设计也在时尚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当今专业的珠宝设计人才,却是非常稀缺。如果90后的你拥有无尽的灵感、创意和独特的时尚品味,珠宝设计专业将会是你的不二之选。四、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兼具技术素质和艺术素质的现代艺术设计人才,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相比,本专业略注重技术素质的培养,可适应新媒体艺术创作、网络多媒体制作、广告、影视动画、大众传媒、房地产业的演示动画片制作工作。加拿大数字媒体专业近年来伴随着影视、动画、广告业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发展和专业化提升的态势,加拿大高校中不乏一些特色课程的开设,其中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SFU(西蒙菲沙大学)、Emily Carr University(埃米莉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和BCIT(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联合开发了数字媒体硕士专业(MASTERS OF DIGITAL MEDIA)。五、服装/时尚设计除了通常所指的时装设计外,加拿大时装设计专业还涉及到一些特殊领域,比如戏剧服装的设计。服装设计专业还会涉及历史文化知识、社会结构、视觉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通常在该专业分在学校的美术类设计院(Art Design)。服装设计专业在加拿大的College以及Career College里面并不太多,加拿大教学上注重实用,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专业训练课程,她们以职业为培养目标,也就是说,将来就是为了成为一名优秀并且经验丰富的服装设计师。以上是智课选校帝为你整理的出国留学干货,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智课选校帝。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里,有这么一批学校,它们在名气和规模方面虽然不如那些赫赫有名的重点大学,却在各自的领域内颇有建树,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这些大学小而婉雅,精且专注,专业实力强的同时也相当低调,能够进入这些学校学习也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情。由于我国医科类型大学大部分都是专注医科,所以这里我们就暂时不谈论各大医学高校,专门介绍以下学校。一、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一所会计、金融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共有14个二级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5个,具有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学校以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统计学为主干学科,初步形成了交叉支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格局。王牌专业:会计学、金融学二、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是唯一以“审计”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设有35个本科专业,为我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该校被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证为中国唯一的“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与全球伙伴高校开展学生互换、教师互聘、学分互认、科研合作,并被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评为“全球培养ACCA人才最多大学”“白金级培训机构”等。王牌专业:审计学、会计学三、外交学院。学校位于首都北京市,被誉为“外交家的摇篮”。该校是全国首先设立外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也是国家首批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专业硕士和博士授予单位。现拥有国际关系、外交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政治学(一级学科)和英语语言文学两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优秀的毕业生,其中近500人担任驻外大使,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该校的毕业生。王牌专业:外交学、国际关系四、北京印刷学院。该校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学校初步形成了传媒科技、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四大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了具有时代性的数字印刷、数字出版、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构成的新型数字媒体专业群。拥有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本科专业。王牌专业:编辑出版学、印刷工程五、北京物资学院。该校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现有2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下设20个二级学科/专业;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金融硕士)。学校拥有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王牌专业:物流管理、经济学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该校位于北京市,是在1948年创建的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命名组建的,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学校,由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命名组建后,与中央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承担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历任校长均由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任。学校是团中央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连续数年获批国家级教育培训项目。王牌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七、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艺术院。1928年,时任大学院长的蔡元培先生择址杭州西子湖畔,创立了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该校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创新与艺术教育的双重职责,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美术学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美术学被列为全国重点学科,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建筑学等4个学科被列为浙江省一流学科。中国美术学院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美术学、设计学获得A+评级,排名全国并列第一。王牌专业:绘画、建筑学、艺术设计八、南京艺术学院。学校座落于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南京主城区内,置身在传统与时尚交融的都市文化圈中。艺术学(一级学科)为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省高校优势学科,美术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经风雨而茁壮,历沧桑而弥坚,该校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王牌专业: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九、国际关系学院。学校位于北京市,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以国际问题和外语教学科研为重点、以培养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资源充足,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长期坚持宽口径、厚基础、新视野、强素质的办学传统,注重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专业底蕴和扎实的外语基础,重视综合分析、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传播媒体等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长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业务骨干。王牌专业: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十、防灾科技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位于北京市,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该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并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等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及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等。王牌专业: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