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高考、大学、考研及读博欢迎关注:博雅燕园英国或者英联邦地区的硕士,基本都是一年制的,包括学术型和授课型。授课型“速成”的特点很明显,这不用说了;即使是实际花费的时间一般需要15~18个月的学术型,也依然脱离不了比较“速成”的特点。这一特点,就连G5的硕士,也不例外。通常来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英国硕士,认可度往往明显低于同层次的其他国家的大学,即便是G5,也不例外。像牛津、剑桥的一年制硕士虽然也很好,但认可度往往还是低于美国的哈佛、斯坦福、芝加哥等同级别的大学,尤其是申请读博,即便是牛津、剑桥的硕士,申请其他国家的大学,也未必能得到高度认可。比如,我一个本科校友,在牛津读了一年制硕士,申请哈佛大学的博士成功,但哈佛并不认可他在牛津的学习经历,如果进入哈佛大学读博,必须补修硕士课程,正常情况,需要八年才能完成博士学业。不过,牛津的硕士在英国本地的大学则认可度很高。这位校友后来顺利地申请伦敦大学学院的博士成功,四年后完成学业,回国进入了一所211大学任教。虽然G5比我们的华东五校在世界大学的声誉和实力强很多,但认可度这个事儿,不能简单地与学校划等号。根据不少实际案例来看,可以粗略地说,英国G5的硕士,无论是就业还是回国读博,其认可度大致相当于内地华东五校的硕士。从现实看,去英国顶尖大学念了一年制硕士,要么继续留在英国读博,要么回国后直接就业。打算回国后再读内地大学的博士的人,其实并不太多。如果读了G5的硕士,确定回国读博,一般来说,需要是学术型硕士为佳,能走的路子,通常有两条:申请考核或者参加公开招考。申请考核,G5的硕士自然是可以的,相对比较省事,但要求较高,需要有硬件——一定量的文章,如果是人文社科类,内地985大学通常需要一两篇SSCI的文章,理工科则是SCI的文章。有较高级别的文章, 就是最关键的硬件,容易获得导师的认可甚至青睐。当然,如果能获得推荐信,那就更好了。如果没有一定分量的文章,也没有其他优势,比如在G5期间的平均GPA也不高,一般来说,申请考核内地一流大学,是很难通过的。公开招考,这个就没太多值得谈论的了,要点无非两条:考试过关只是基本,获得导师认可才是关键。这种路径,自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过这是最常见的路子。这几年,内地大学读博的路径变化比较明显,很多大学对于博士招收,越来越倾向于直博生和硕博连读,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导师和学校来说,往往都是很有效率的。然后,剩下的名额,越来越倾向于申请考核的方式,这也是有效率的路径之一。公开招考似乎越来越不被大学及导师“待见”,一些大学的不少专业方向留给公考招考的名额寥寥无几,有些方向压根就没有公考招考的名额。所以,如果走公考招考的路子,信息搜集很重要,选对学校和方向很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硕士,整体来说,在国内的认可度虽然不算很高,但其博士就不一样了,尤其是G5这样的顶尖名校的博士,回国后认可度很高,通常其认可度不会低于北大清华的博士。如果要进高校,一把来说,211的肯定没问题的,985也不是太难——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到英国读了顶尖大学的硕士后,如果还想进一步深造,多数人都愿意在英国名校念完博士再回国的重要原因。
英国名校硕士毕业后回国好读博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拿到英国授课式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就可以直接报考中国或者是英国的博士生考试。中国对英国的授课式硕士研究生的学历是承认的,因此,在国外取得了有效的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证件的,回到中国后,依然可以报名博士考试。 具备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有以下几点:(一)申请人必须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 (二)申请人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奖励。具备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同等学历人员,应当在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期限内,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以下材料:1.硕士学位证书;2.最后学历证明;3.达到申请学校对博士生研究生要求的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出版的专著,以及科研成果获奖的证明材料;4.申请人所在单位向学位授予单位介绍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5.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指导教师。 已经资格审查合格的申请人,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参加考试。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一年内完成全部课程考试,且成绩合格。未通过课程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如果此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对此文章以及任何留学相关问题有什么疑问可以关注小编咨询,愿金吉列留学成为您首选咨询服务机构。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十年时间,中国学成回国留学生增长近6倍。当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多数人必然只能回流国内,但这份“大势所趋”下,不同的个体,在回与不回之间,内心又会面临怎样的“撕扯”?有些人可能从来没有融入过当地文化,留学只是旅行,甚至是完成父母期待的煎熬;有些人对那里虽无留恋,但找到了证明自己的动力;也有些人,回来之后反而水土不服,恍惚自己找不到归属……以往海归人才在职场颇受欢迎,如今海归人才明显没有以往的风光。据去年的一份调查,在80后、90后的海归中,44.8%的人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海归认为月工资低于自己的期望值。— 1—身体里两个“我”在撕扯“回老家找工作,发现工资太低了,多数也是进化工厂,这样的薪资和工作环境,不是特别能接受”。果子狸,留学英国,高分子科学硕士毕业。他所读的大学是英国著名公立大学,英国综合排名第四,仅次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同时也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虽然专业发展前景不错,属于国家支持发展新材料的一种,但去年回国后发现,所在城市没有太多跟本专业相关的就业机会,行业工资又普遍较低并且工作环境较差,大部分是进化工厂,所以犯了难。“我想,要不还是继续读书吧,我们这个专业读博后竞争力更强些,这样毕业后找工作相对来说会容易些。”果子狸跟我说,找工作那晚他做了个梦,梦境里出现两个“我”不断撕扯的场景,他们一个说找工作,一个说申请博士……“但是,我又担心的是,害怕博士读完以后就业问题依旧不理想,压力来自于对于就业前景的不明确以及时间金钱的耗费。”“老师,在找工作和申博之间,我该如何抉择呢?”带着果子狸的疑问,我们开始了一段生涯之旅的探索。— 2 —首次生涯探索之旅第一次咨询,我试探性的问他:“能告诉我,你心目中心仪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未来你期望的状态又是什么样的“?果子狸想了一会说:“不太想进工厂,还是想进高校或者是研究所,工作中要有独立自主的空间,能够让自己不断的学习,还有就是要有比较理想的薪水,经过几年的经验及资本的积累,未来我希望利用技术能自主创业拥有自己的公司。”知道了果子狸的想法,我就明白他想要的是什么了。“目前你这个专业虽然就业率不低,但好的企业并不多,大多数集中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区域,另外大约15%硕士研究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学习,因为即使去一流的外企,他们也都是要招博士生,更别说你想进高校或是研究所这样的机构“ 我帮他分析着当下就业的形势。“是啊,这一点我也想到了,所以我可能会更倾向于申博,但老师我想了解下,以我的性格、能力以及当下的情况适合读博吗,因为我的性格比较粗心,而且对事情的分析有时候感觉严重性认知不足。想要做的很多,但是不能很好的结合自身的能力,往往什么都没有做好。“ 果子狸担忧的说起他的困惑。第二次咨询,我就帮果子狸一起分析了他的性格和核心能力:经咨询确认,果子狸的MBTI性格类型是INTP,像他这种创造型的性格在国内并不多见。他们是自由的创意者,是思绪飞扬的学者,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对抽象概念的喜好以及深入理解,使他们可以从事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任何工作。特别喜欢独立思考,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他们认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可以从头到尾彻底思考一件事。如果没有这种性格类型的人,说实话,人类的智慧就不会像现在这么丰富。无论是高校教师、科学家、编辑,还是程序员,他们构建了人类思想的基础和框架。正是在这个框架之上,组织流程、规则以及大量具体工作才得以实现。看来,对于果子狸来说,学术理论研究领域的工作是最适合他不过了的。再结合咨询中客户的教育、经历、性格、价值观,我分析出适合客户的职业要素包含了:1、拥有高智力,适合研究型、独立性的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创新力;2、未来有更多的思考和成长的工作;3、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适合于高分子相关领域的研发;4、拥有国内外专业研究方面的人脉资源;5、可将国外的学术经验带回国内,与国内优势相结合;6、能在高校、专业研究机构、一流企业内实现生涯价值;— 3 —读博这条路,真的想清楚了吗?第三次咨询,为了让果子狸对读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我帮他从更高的角度、各个维度梳理分析了未来可能面对的压力以及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首先我们一起梳理了读博可能产生的压力:1、学业上的压力每个学校博士毕业要求不同,但基本上都需要在国外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或者在一般期刊上发一定数量的文章。现实中,导师发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尚且不易,博士生投稿更加困难。2、生活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物质上的压力博士生的收入主要包括助学金、奖学金、导师的课题收入补贴、兼职和现在博士生每个月的生活补贴。读博期间开销很大,在欧美国家有些专业有时还要倒贴学费,许多人除了写论文,上课,也会通过做翻译,代购,写广告半工半读赚取外快。3、精神上的压力对于年龄很大,但是“该做的事”还没做完的人不看好,博士自身也存在着成家立业的压力。用青春交换的博士学位未必是自己最终想要走的路;身边本科已经毕业的同学事业逐渐有起色,也会感到一部分压力。4、职业前景上的压力。许多人认为学历越高就业越容易,但博士研究的领域很窄,普遍性的工作并不擅长。硕士生对博士生有一部分替代性,而且到了博士的年龄,单位也会考虑用人的成本。即使不进企业,去高校当老师竞争也十分激烈,根据高校博士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许多高校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的比例占到了40%到60%,继续从事研究的人占到25%以上,绝大多数选择留在这个行业。除了同年龄的人群,一些老教授也活跃在一线,非常不容易就职。入职之后收入不乐观,知识的回报率不高,科研压力也很重。种种压力积攒起来,使得博士成为一个矛盾极端化的群体。我对果子狸说,这些压力你觉得你能承受吗?果子狸说其实这些压力他之前也考虑到了,但没有考虑到那么全面,他希望再权衡利弊考虑一下。在目前的经济和就业形势下,年轻人普遍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通过提升学历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想再继续读书,这个想法是好的,但真心问一问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样才会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于是,我抛给果子狸几个问题做为此次的课后作业让他一并深思熟虑。第一个问题因为国外留学,除了专业、导师重要外,学校也很重要,如果申请不到好学校,你还愿意读博吗?想像一下,你接下来要花四年的时间在一个二、三流的学校,写一些没有人读的论文,毕业之后也找不到一个好的教职,那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在申博时,宁可多花点时间也要读到好学校的博士学位。如果你真的进不了好学校怎么办?当然也不要沮丧,在这些排名略差的学校里面,找找看有没有顶级学校毕业的导师。跟着这个老师做研究还是非常有希望的,这就是读博士的方向,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二个问题:是继续研究生阶段的研究领域深入挖掘?还是选择一个热门课题进行研究?就拿果子狸来说,虽然现在的这个专业属于国家热门,但出来找工作后还是发现遇到了瓶颈,那热门课题又有哪些,在这些热门里,哪些又是他感兴趣的课题,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到了我想问的第三个问题:研究的课题和领域,是不是你最想去探寻的?因为在进行科研的时候,选题可能不是最想要研究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你却选择了它。Vin告诉你,这样是不对的,作为一名科研人,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想要研究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你的潜力,你会关注你感兴趣的话题,对于学术上面的问题,你会想方设法的去解决它,这种科研动力是你想象不到的,带来的结果也会让你意想不到。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读博是否能帮助你实现个人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你读博的目的是什么?是继续进行科学研究?还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目的。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是目前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吗?认真考虑好这些问题以及长期目标,你再决定要不要读博,也许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你也可以先放一放,等到何时的时候再去踏上科研这条路。最后的话:一个月后的咨询,果子狸便带着思考后的答案和职业调研问卷,继续回来我们的探索之旅。“老师,我已经决定继续读书,目前已在博士申请阶段,我已经给我心仪项目的导师写了信。““这么快就决定了?“对于果子狸的决定,我虽然能够大概猜到,但没想到他行动力这么快。“我认真考虑了您给出的问题以及您对我各个方面的分析,我觉得读博是我当下最适合的选择,而且我也选定了读博的研究方向,是我一直感兴趣、想要从事的项目领域。“他兴奋的说着。是嘛,连研究课题都选好了?我惊讶的问道。“是的,我希望进入以石墨烯材料领域的课题研究。因为我本硕阶段的高分子学术背景也与石墨烯的应用方面较为切合,这会让我比较快的上手研发。“果子狸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告诉我。读博还是工作?这两种选择没有说哪个更好,主要还是要看每个人是否适合或者想先做什么。在最后一次咨询前,果子狸告诉我,他非常顺利的拿到了曼彻斯特大学的入取通知书,即将在今年的9月正式入学,开始为期四年的读博生涯。祝贺他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也祝福他未来一路走好!毕竟,人生道路仍长,严谨的学术研究不是速食文化,只能靠耐心和坚持,一步步学习实践积累,谁知道支撑你走下去的会是哪一段储备的能量呢。职业规划师Vin:贰十年地产、商业项目营销策划、咨询及管理经验,绿地集团前营销策划总监。 现为盈石咨询创始人,资深职业规划师,专注于生涯规划一对一深度咨询。迄今服务咨询人数2000人以上,口碑好评度96%,服务满意度超过行业平均值90%以上,获国家职业生涯规划师认证。
英国大学要动真格了!近日多家英媒报道,英国大学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治理“学位等级虚高”现象。今天就给大家捋一捋中英大学毕业证的区别。中英两国大学的毕业证有一个重要区别——是否体现学生的在校成绩!中国大学的毕业证只体现姓名(等个人信息)、专业、层级(专本硕博)、学习形式(全日制等)。英国大学的毕业证上,还会写明你的学位等级。学位等级反映了你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GPA)。一般来说,英国大学的学位等级划分标准如下:本科学位等级:⊙ 一等学位(First):70分以上⊙ 二等一学位(2.1):60-69分⊙ 二等二学位(2.2):50-59分⊙ 三等学位:40-49分研究生学位等级:⊙ Distinction:卓越⊙ Merit:优秀⊙ Pass:通过注:英国各校学位等级的成绩标不完全一致!近年来,英国大学授予一等学位的比例不断上升。帝国理工一等学位比例从31%升至46%;UCL从24%升至40%;杜伦从18%升至38%……学位等级虚高带来的是学术声誉受损,而现在,英国大学决心减少一等学位和2:1学位的数量,并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包括:① 固定计算GPA的方法(有些大学现在有好多种计算方法,大家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计算方法)② 如果核心课程和最后一年的课程成绩较差,不允许对这些课程在最终学位等级上的体现比例进行调整③ 给学位等级的灵活度设限(如设置2%的机动空间,即,按正常标准,成绩超过70%可授予一等学位,但成绩为68%-70%的学生,学校也会综合考虑是否授予一等学位,但67.99%的就不在考虑范围内)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对留学生来说,学位等级重要吗?学位等级主要有三个用途:升学、求职、吹牛。重点说下前两个。升学(申请硕士、博士)如果你想继续申请英国大学的硕士或博士,学校都会看你的前一个学位的等级。① 英国名校的硕士,一般会要求申请者至少拿到本科2.1学位② 英国的博士较少会接受硕士2.1以下学位的申请总结一句话,如果你打算在英国继续“读硕读博”,学位等级在申请时还是非常重要的,尽量获得2:1/merit及以上的学位等级。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你的学术能力。求职(在英国/中国求职)在英国求职:对应届生来说,学位等级是英国公司(特别是大公司)筛选应届生的重要标准。英国学生雇主协会ISE的统计数字显示,英国超过65%的公司会将2:1学位作为最低招聘要求。有一些比较好的大公司,部分岗位甚至会要求一等学位(first)。在中国求职:我们从一些已经回国的留学生得到的反馈是:国内公司较少会用学位等级来筛选留学生。国内公司更关心的,还是学校的排名/声望和实习经历之类的。毕竟他们是会真实的使用学校排名来卡人……当然如果你的学位等级能拿到First/Distinction,这也是求职加分项。
昨天一位熟人在群里留言,大意是这样的的:上海对洋硕士非常包容,远胜土硕士土博士,他一位朋友的孩子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学建筑,本科3年+硕士1年,回来后去了同济大学下属设计院。众人感叹,人家4年就完成了建筑本硕,我们国内建筑5+3年的硕士毕业还没有海外4年学得好吗?如果本硕连读也需要6年的时间啊,真的是有钱任性。首先说一下我们国家的3年制硕士都是学术型硕士,可以申请读博士,理论研究强。中国也有2年制硕士,就是大家说的专业型硕士,偏向应用实践。那么在英国读1年的硕士就是授课型硕士,与咱们的专硕差不多,毕业后不能申请读博,通常直接参加工作。授课型硕士上课模式一般为老师将归纳好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推荐读物,考试模式为课堂讨论演讲、期末开始和论文。英国可以申请读博的硕士是研究型硕士,通常学制为2年,课程结构几乎和博士课程一样,只是论文要求50000-75000字。很多在英国无法直博的人选择研究型硕士,期间可以申博。美国的硕士没有英国走俏,因为美国硕士分为职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职业型硕士一般读2年,和中国的专硕差不多,学术型硕士也读2年,在读期间或者毕业可以申请读博。这么一算,英国的授课型硕士就是性价比最高的,花时间最少,可以节约钱,还有留洋包装,貌似非常洋派,回来能找份好工作。真的留洋包装这么走俏?不一定。前面那位进入同济大学下属设计院的谢菲尔德大学3+1本硕毕业生,谢菲尔德大学虽然拼不过英国的第一档次院校牛津剑桥,但是也属于英国的第二档次院校,世界排名还是很前面的,属于名校,所以能找份好工作。至于其他第三档次的院校毕业的授课型硕士,回国就业HR看的可不是硕士学位了,估计要看本科文凭了。尽管不能说国外除了名校都是野鸡大学,但是非名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风气都值得商榷。其实,无论中国还是英美,毕业生找工作第一拼的就是毕业院校。可能很多人认为这不公平,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国内985院校的学子们,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们学习有多辛苦很多人不清楚,看似学校没有严格要求学生的作息时间,貌似学生们有很多自由时间,其实不然,学生们课程多、作业多、实习时间长,还有没完没了的课程设计、论文答辩等的确不能忽视学生的勤奋。985本科的工科生有句调侃“让我看看你的发际线”,他们学习辛苦掉发很正常。无论是中国的毕业生还是留学生,只要是名校毕业,用人单位一般愿意给你机会,这也是对你勤奋认真学习的肯定,当然更希望你在工作时依然努力勤奋,尊重公司,尊重工作。
近年来,研究生的热度每年递增,只要上了大学的都想过要不要读个研,主要是大趋势所致,因为本科出来发现竞争力不大,虽然我国拥有本科学历的占比不到5%,但和我们竞争的是同龄人,一大把本科生。在国内读研下来需要三年的时间,全日制都是统一的,而在西方国家,方式比较多元化,最少的是一年时间就可以收获研究生学历,以英国为代表,当然了,也有两年、三年(少数)的。除了少数想深入学习本专业的同学外,大多数是抱着拿硕士学历的目的去读研的,所以如果在少量牺牲读研质量的前提下,所花时间越少大家肯定越乐意。一年制硕士,起源于英国我国的教育体系是模仿苏联的,研究生都是三年制,而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大多起源于英国,美国当初刚成立时很多教育制度也都是从英国搬过去的。这个制度的建立初衷是为想读博的学生打好基础,所以很多学校的一年制硕士都是和本科生绑在一起的,本硕连读四年制。后来随着教育的全球化,留学生暴增,尤其是去国外读研的学生占比最多,英国又是西方先进代表的教育大国,有着极其成熟的教育体系,所以一年制研究生慢慢从其独立出来,成为留学生的特色菜。一年制硕士分为授课型和研究型授课型比较简单,只需要在这一年内修满学分即可,不需要写论文或者有什么研究成果之类的,所有科目及格即可申请硕士学位。研究型较之授课型难度就高多了,不仅要修满学分,还要有研究成果,也就是要求的论文,有的专业甚至是每一科目都要有论文,只有同时满足这两点才能申请硕士学位,而且研究型学习量大,很多同学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毕业。费用情况:1、申请费:大部分学校都是不收申请费用的,个别学校收费在几十英镑左右;2、雅思托福报名费:这是出国留学必备的,雅思报名费用为1700元左右,复议费为1000元,托福考试费用千元内;3、办理护照:250元,由学生本人拿着户口本身份证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一般需要一周多的时间才能下来;4、飞机票:大概在7000多元,会有波动;5、英国签证费:2980元,除了签证费还要体检,费用大概在700元;6、担保金:32-35w元,需要学生至少在办理签证前28天存入能够开出银行存款证明;7、学费:15w左右,理工科费用高于文科费用,商科最高;8、生活费:10万左右,当然了,因人而异,花几十万的不在少数。综合下来,至少需要花费30w,如果是去香港读的一年制硕士,花费会少一些。一年制硕士的国内认可度如何?首先一年制的研究生学历国内是认可的,但在找工作时很多企业会有所偏见,因为一年的时间即使课程安排很紧密,学习强度很高,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加之一年制硕士的门槛本就不高,毕业难度也不大,所以比起国内的三年制硕士是没有竞争优势的。但是去留学可以镀金,回国后对留学生有很多照顾政策,比如买房落户方面,可以享受很多优惠政策。
先说困扰:妻子在国外读了一年硕士,临毕业回国,又提出再读三年半博士。这都以离婚威胁了,仍毅然决然。我无法理解,离婚说出口,又很舍不得。简介前提:我跟妻子旅游时相识,后去过西藏越南法国等旅行,3年后结婚,感情挺深。两小白领,没孩子。我大她四岁,大本,国企基层主干,新上海人,有套一室一厅;她三本,颜值中上有气质,我喜欢的型,毕业一年后跟我来上海,我尽量依她,交际,衣食,兴趣本就接近,更以她喜好为主。结婚两年后,妻子因为外企的升职瓶颈,经过半年跟我死缠烂打,选择去英国读硕士,因为英国最快一年就能回国,学费生活费35万。下个月就能毕业回国了,我满心期待,装修房子迎接。而最近联系我说,导师留她,给奖学金(开始半奖,后升为全奖),学院和老师同学很重视,她想继续读。反复沟通之后,她说发现自己的爱好是读博,做研究,说让我理解她。她提出,一年回国5回8回(半个月),可以在英国或者国内生孩子,让我奶娃。我能感到她的真情,和付出。额。一年下来,对我已是煎熬,尽看片过日子;视频聊天也是黑夜白天颠倒,7小时时差,总有人犯困;感情交流略显匮乏,感觉就是没有家庭温暖…再来三年半,撑不下去,早晚出问题。我考虑过去英国,语言退到初中水平,只能陪读签,打黑工,社会最底层。在行业做了9年,这个转变难接受;作为男人,没有社交自信,没有能力养家,是我担心的。所以选择不去英国。提出离婚两字很艰难,我甚至提出过抛弃工作抛弃学业一起去西藏(国内的机会我认为比国外多)。无奈,这样的局面,离婚,还有更合适的选择吗?
2020年4月1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6.8%,“新冠肺炎疫情的确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较大冲击。”其实,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不限于经济领域,对海归的就业也造成了潜在威胁,其中英国留学海归的职业走向令人关注。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创造历史新高,还会有50—60万中国留学生归国,加入到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国内应届毕业生可能用考研的方式“就业”,躲过当前的疫情压力和经济压力,而海归的职场前景扑朔迷离。以英国海归为例,2019年新增留英中国学生11.5万人,其中硕士占三分之二,约7.5—8万人,已经有海外学士、硕士学位的,不太可能回国考研。英国政府重启的PSW签证(学生工签)要在2020年秋季入学的国际学生中发放,与今年的英国海归擦肩而过,他们留在英国就业的可能性很小。况且,新冠肺炎疫情对英国经济的影响很大,失业、隐性失业人数不断上升,此时就算能留在当地找工作,工作或实习机会恐怕也微乎其微。国内针对2020年应届毕业生的“秋招”早已结束,但其中不定因素很多,即使秋招拿到了工作offer,也很难确保雇主不反悔。而2020年即将回国的留学英国毕业生工作机会也不多,只能期待国内经济复苏以后再想办法。从时间节点看,今年英国海归会很可能加入2021届国内毕业生秋招(2020年秋季),挤压明年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这里就包括参加“国考”、面试公务员岗位。在这种背景下,2020年9月毕业的中国留英学生会继续读学位避险吗?本科毕业生申请英国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生申请博士入学。“读书即就业”是国内外通行的避险法则,总比“毕业即失业”要好。对留学英国的本科毕业生而言,继续申请英国或其他国家、地区的研究生是顺理成章的事,只不过中国留英本科生比例比较低,主流还是硕士研究生。当然,硕士生申请博士并不是简单的决策。首先要考虑学费成本。英国标准的读博周期是4年,而且奖学金很有限,经济压力有些大,除非得到英国大学、科研机构、基金会的资助,否则为了规避失业风险投入巨资有些得不偿失。英国大学在疫情后会出台吸引国际学生的优惠政策,不排除扩招、增加博士入学奖学金等,不知道2020年9月入读博士的同学能否赶得上。其次,更重要的是机会成本。4年读博时间对于中国留英学生而言确实很长,这个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想借助英国硕士学制短(一般是一年期)的优势尽快学成、尽快拿学位、尽快回国就业。一般来说,他们不属于学术型,也不愿意成为学术型,对博士学位几乎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在疫情、就业压力面前选择读博,投机色彩重了一些,不一定读得下来,有工作机会很可能见异思迁,那还不如回国等等看。英国留学定位选校想试试以自己的个人成绩能申请到国外什么层次的大学?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如下小程序)一键定位。使用方法:把你的GPA、托福/雅思成绩、专业名称、院校背景(211/985/双非)等信息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参考他们的案例对比一下自己的情况,这样子就可以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启德海星汇成员 Dylan Yang坐标:英国 曼彻斯特大学现状:结构工程专业授课型硕士毕业生,曾为读博做过准备,目前在某咨询公司任职我在曼彻斯特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读授课型硕士学位,我认为选择结构工程专业最好拥有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数学功底(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材料力学,简单的结构力学,有限元分析基本概念即可,如有土力学知识,实际建筑设计经验最佳。软件技能上来讲,最好接触过Matlab 及AutoCAD,曾经应用过任意一款有限元分析软件,包括但不限于ANSYS,ABAQUS,NASTRAN,Fluent 等。当然西方人本身的数理功底较差,所以这方面不许太过担心。结构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大多为地产企业和设计院,若专心科研再读博的话另算。其余转方向的为少数,但也不是不可以考虑。英国硕士时间只有12 个月一整年,分为三个学期,第一个学期9 月到12 月上课,第二个学期2 月到6 月上课,第三个学期6 月到9 月做毕业设计。不少理工科的同学可能想在英国读博,那么英国硕士可以说是一种曲线救国的策略,英国硕士想继续读博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科研对于理工科来讲,读博最看重的就是你的科研能力,所以如何在英国短短一年中展现出你的科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首先硕士只有一年的时间,一般人真正用于毕业设计/ 科研的时间只有三个月, 所以如果你希望能用自己的科研能力/ 科研成果去获得老师的青睐就必须抓紧一切的时间。首先理工科不同专业或院系选择毕设导师的时间各有不同,本人所在院系在10 月份就开始选择课题方向和导师,不过不论官方选择导师的时间在什么时候,作为想读博的你,也应该在10 月份就开始了解你专业的所有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的人品等。多说一嘴,导师的人品非常重要,一个愿意帮助你的导师可以让你在科研和学习中事半功倍,而直接去找老师聊天则是感受这个老师的最直接方式。聊天的方式可以视情况而定,我比较直接,所以就在与导师的第一次聊天就坦白讲了我希望读博(潜台词:我需要科研经历,但是不代表就跟着你读博),也希望能在这一年中发文章(潜台词:不知道你的科研方向最近有没有可能发文章?),以及我需要奖学金等问题(潜台词:亲,你有什么资源吗?)其实我第一个见的老师就与我及其投缘,他是一个胖胖的伊朗人,我甚至能看到他聊起自己科研方向时眼睛里闪烁的光辉,在聊过几个导师后,我就决定选择我聊的第一个导师作为毕设指导老师,为了我能够顺利选中他的科研课题,他还亲切的与我交流了选导师系统作弊的所有可能。在10 月底导师就选择完成了,然后我便进了组, 首先跟着导师的一个以色列的博士生学习理论知识, 12 月开始负责帮导师带他的巴基斯坦本科生,2 月份开始负责给同样选他作为导师的土耳其研究生和黎巴嫩研究生讲解方法论,5 月份给另外两个中国研究生讲解方法论。整个一年基本扮演了助教的角色,也和导师建立起了非常棒的友谊,曾教他汉字的造字原则,监督催促他运动减肥等,当然他也帮助我少走了非常多的弯路。虽然最终因为其他原因决定回国工作,不过一年时间里,积累的科研成果基本上可以发一篇SCI 文章,不过还需要做将毕设做一些整理和精细化。不过回国后就在忙着找工作,马上又开始了实习期再到正式入职,所以我到现在paper 也没做整理, 现在都不敢登陆skype,无颜被他质问,感觉自己欺骗了他的感情(苦笑)。后来他选择了土耳其硕士生作为他的博士生。每个导师基本上可以有3-5 个本科生/ 硕士生跟着他做毕设,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极为常见,如果你想跟着读博的导师是其他学校的,那么你也可以尝试让你的导师帮你做推荐,并且尽早套磁你心仪的老师。学习成绩英国是一个极其看重基础成绩的国家,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平衡掉学校间的差异,因此想要成功读博的一个必要因素就是你要有好的成绩, Distinction(总均分70 分以上)虽然不是绝对条件,但是成绩肯定是越高越好,这对于后面要讲的奖学金也有好处。理工科的考试对于中国学生还是偏友好的,毕竟西方友人的算术都不是太好,在排除掉语言优势之后,考试对于中国学生来讲是反超的良机。除了考试外,还会有大量的分数是靠Group Work 的形式来获得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祈祷自己分到个好队友了,不过如果你这条腿足够粗壮,你也可以忽略掉所有的队友自己上吧。除了以上考试和小组作业以外,还有少部分的任务是Presentation 和论文,我的Presentation 比较幸运,审核提问的就是我自己的导师,搞笑的是, 、他现场提问的问题都是我们私下讨论过的,甚至是他给我讲解过的,站在台上的我怕是要偷笑出声了,所以说和导师混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你的成绩不错,经常把成绩update 给你的导师也是一个小心机,至少把控一下毕业论文的成绩预期(就是告诉导师,其实我还挺牛逼的,不要把分数给低了哈)综合来讲,因为科研是个慢工夫,很难快速的直接证明你的能力,所以当你套磁老师时,成绩会是你的敲门砖,而科研能力更多是日久见人心的过程了。至于如何提高成绩这种事情其实答案很简单,勤奋而已,英国所有的课程几乎都有录像,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回去反复听;考试基本上老师都会发往年题,题型也不会大改,全刷一遍总是可以做到的; Group work 每年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想办法要到往年学长学姐的程序,数据或是论文都是提升成绩最简单的小技巧。奖学金这一部分很多人会关注,但是由于我确实没有经历后续的这些申请过程,所以就简单讲讲我所知道的一些情况。在英国读博一般来讲会有三种奖学金,第一种是英国学校发的,不过名额很少,至少就我所在的学院,非Top3 就不用考虑了,这种奖学金需要导师为你提名去申请;第二种是国家奖学金,具体如何申请不是太了解,不过这种给的钱最多;第三种是中国的奖学金例如CSC,CSC 可以自行申请,有时候也会和一些学校去合作,例如我在11 月底的时候,就收到了导师发来的邮件,导师是可以帮忙提名申请的。其他的情况例如导师自己会有一些资源,但这个就看导师的情况了,较为不可控。总之,能否获得奖学金的最主要的点也是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科研和成绩,所以如果你想拿着奖学金读个博士,硕士的一年还是要勤奋一点的。
作者:时代财经 石恩泽 编辑:梁励圣诞节前夕,由于英国新冠病毒的毒株变异加速了传播速度,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20日紧急宣布对伦敦实施封城计划。随后不久,多个国家及地区宣布切断与英国的交通往来。据《每日电讯报》23日消息,目前英国已遭到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拉黑”,限制英国旅客入境。不仅如此,英国希斯罗和盖特维克两大机场有不下100架航班取消了飞行计划。12月20日,英国《镜报》封面责怪英国首相鲍里斯让他们错失了圣诞节。(图片来源:镜报)据英国政府22日发布的最新感染数据显示,单日新增36804例确诊病例,增长幅度达61.2%,创新冠病毒暴发以来的最高纪录。多家英媒称,鲍里斯接下来可能会宣布将更多英格兰地区的城市纳入最高级别的4级(Tier 4)封锁中。据英国政府发布的最新感染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每日新增36804例确诊病例,增长幅度达61.2%。(图片来源:英国政府官网)更加雪上加霜的是,12月中旬,英国和欧盟之间的脱欧贸易协议谈判进入了新一轮的“加时赛”。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延期,无疑让硬脱欧的可能性上升。但即便是在疫情和经济的双重打击下,今年由于美国对华留学政策不太友好,反而导致选择留英的中国学生大增。据凤凰网此前4月的报道,目前在英国生活的华侨华人大约有16万人,其中近一半生活在伦敦。面对英国如此前景不明的未来,在英国学习或工作还是值得期待的事情吗?在英华人冷静“家里蹲”此前多家英国媒体报道称,法国宣布暂停英国客运及货运交通入境,圣诞节期间新鲜食品供应可能出现“严重中断”。英国交通运输及食品行业也警告称,英国对外海陆空全面遭到封锁,恐面临食品进口供应中断的风险。消息一出,不少人十分担心今年3月在英国曾出现过的超市断货潮将再次上演。然而,与国内家长“干着急”不同的是,与时代财经记者联系的多位留英工作或学习的中国人均表示,目前英国的封锁政策并没有外媒报道的那般严峻,反而在经历了前两轮大封锁之后,大家都习惯了封锁的生活,冷静地选择在家里“蹲”。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工作的Bethany称,“虽然我觉得整体管控力度不够,但是伦敦的街道上有不少警察一边巡逻一边提醒民众保持社交距离,并且此次超市没有出现断货潮的现象。”而Bethany的公司也安排她在家工作了9个月。据她了解,周边华人也是在家办公居多,个别需要线下工作的工种也都保持严格的社交距离。另一位在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读博的Gabby向时代财经坦言,“我在曼城,完全不觉得有任何新的变化。我之前还特意去询问了超市店员供货的问题,得到的回复是在封锁前后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英国超市都提前做足了囤货的安排,还安排了不少本地供货商供货。再加上政府出台明确政策后,缺货可以迅速跟上。”她还指出,实际上英国自进入10月份以后就一直处于半封锁的状态,曼城从九月份开始一直是3级的大封锁,餐厅不能堂食,大型商场也一直都是关门状态。“目前在经历了2轮封锁后,大家都摸索出抗疫的经验了,相关制度也都被建立了起来。各部门实际上都在井然有序地运作,辉瑞疫苗的接种工作也已经展开了。”Gabby说。对于此次伦敦的封锁级别一夕之间从2级跃升至4级的原因,Gabby认为,可能是由于伦敦此前一直处于2级封锁状态,不少线下商场都开门营业。而临近圣诞节,当地的商场本身就折扣力度更大、选择更多元化,因此不少人会选择涌入伦敦进行圣诞购物。此外,英国人也并没有想象中那般不守规矩。Gabby称,本想在圣诞节与朋友一起去英国湖区观光小住,但是没想到偏僻如湖区且封锁级别仅为2级的地区,酒店和民宿老板都放弃做圣诞季的生意,均表示不对外开放。而她周边的朋友,无论中外,均对今年的圣诞节没有期待,并没有大规模密集性聚会的打算。“空心化”的英国仍受留学群体青睐如此看来,英国人的“佛系抗疫”与外媒渲染的紧张气氛非常分裂。对此,剑桥大学博士、英国埃克赛特大学副教授殷之光在近期接受时代财经专访时表示,新冠病毒的变异、英国僵持不下的脱欧谈判,都在英国公共媒体上引起了很多有趣的话题,但这也导致它们成为了媒体事件,而非行政事件。12月20日,多家英国媒体的头版头条。(图片来源:卫报)“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英国政府管理的行政机构一直都在空转。在90年代托尼·布莱尔执政时期,就一直宣扬推进撒切尔(英国前首相)那套私有化的说辞。布莱尔甚至将养老体系、医疗卫生服务等牵涉国计民生的,全都一步步私有化了。如此一来,英国政府实际上已经剥离成为一个无法再提供任何有效公共服务的角色了。大量可提供公共服务的核心职能都被政府变卖了,整个政府也就空心了。”殷之光说。从更深层次来说,殷之光认为英国政府空转的根本原因,是目前英国的政治生态已经不再是建造统一国家的共识,民主选举出来的首相只对那一小撮拥护他的选民负责。“从2016年的英国大选开始,英国首相候选人在电视演讲中用言语调动选民为自己投票的形式,就跟当年超女唱歌完之后大家感动得去投票一样。超女选拔可是非常商业化的行为,而英国首相的拉票演讲也都成为了一个个无法兑现的广告。”然而,即便英国的光辉不复往昔,仍然有不少留学生想借脱欧的良机留在英国工作。这个良机就是英国政府在2019年9月重启PSW工作签证,为2020-2021年毕业的国际学生提供2年的工作签证,此举旨在弥补脱欧后人才的流失。而在前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执政期间,非欧盟毕业生停留时间仅为120天。2019年9月12日,英国驻华大使馆发布消息称,英国政府重启PSW工作签证。(图片来源:英国政府官网)于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虽然今年英国经历了疫情和脱欧的双重冲击,但Gabby和Bethany均在接受采访中提到,还是有不少留学生选择留英工作。除了因为美国留学签证诸多限制以外,Gabby今年还发现身边多了不少来英国读第二个硕士学位的学生,其中不少是抱着拿2021年的PSW签证的目的。“实际上对中国留学生来说,脱欧反倒是好事。因为在签证问题上,现在我们又与欧盟学生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了。”而Bethany则表示,她身边选择回国和留英的都有,关键还是要看个人选择。此前也有朋友向她透露,会优先考虑中国香港的工作机会,因中国香港与英国金融体系相近,也离家更近。此外,还有不少人担心英国脱欧后,伦敦金融城会被欧洲其他国家取代。但殷之光则指出,金融城和英国本来就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实际上受到脱欧的影响微乎其微。“在整个脱欧讨论中,金融城的占比非常低。其一是英国政府认为金融城内的投行有足够的能力照顾好自己,而投行的资本家们也确实早有谋略;其二是伦敦的优势在于英镑市场和美元市场之间的关系,因此对投行来说只要在欧盟地区多设立一个发行欧债的总部就行了;其三,跨国金融机构要保持24小时的交易流动性,因此现有伦敦金融城的点位不会被轻易放弃。”殷之光如此说道。(时代财经记者谷霓裳对本文亦有贡献)〖 时代财经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