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英国博士留学|英国巴斯大学(Bath)博士申请条件徐寿

英国博士留学|英国巴斯大学(Bath)博士申请条件

英国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简称Bath,成立于1966年,素材“平板玻璃大学”,位于英国英格兰埃文郡小城巴斯,多次入选英国排行前十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在2014年The Times和The Sunday Times Good University Guide中,被授予“全英最好的校园型大学”称号。英国巴斯大学院系结构工程与设计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机械工业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育健康政治,语言与国际研究心理学社会与政策科学理学院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科学自然科学药学与药理学物理理学院会计,金融与法律市场,商业与社会信息,决策与运营战略与组织英国巴斯大学博士专业列表及学费汇率计算:1英镑≈9.12人民币注:以上信息均翻译自2020年英国巴斯大学官网,具体信息以申请时官网实时信息为准。英国巴斯大学博士申请条件入学要求:拥有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语言要求:理学院、工程与设计学院:雅思总成绩6.5分(单项不少于6.0分)。人文与社会科学院:1.雅思总成绩7分(单项不少于6.5分);或2.PTE学术水平达69分,且单项不低于62分。注:医学博士学位要求雅思总成绩为6.5分(单项不少于6.0),或PTE学术水平达62分,且单项不低于59分。

鬼蟑螂

英国生物工程专业怎么样?各个学院的申请要求高吗?

生物工程专业是工科专业,生物工程要学习的东西比较广泛,这个专业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全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需要。1、【帝国理工学院】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工程项目开设两个授课类理学硕士课程:生物医学工程硕士MScHumanandBiologicalRobotics人类和生物机器人硕士 MScHumanandBiologicalRobotics生物医学工程硕士自1991年以来一直运行。有四种研究方向:生物力学和机械生物学、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医学物理学和成像、神经技术。人类和生物机器人硕士是从2016年新开设的,与大学机器人论坛紧密联系。该课程着重于工程方法,调查人类和动物对运动的感知和控制,仿生系统和设计人体辅助装置。入学要求:英国2.1学位,工程、物理或数学专业。2、【谢菲尔德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生物与生物工艺工程硕士 MSc(Eng)BiologicalandBioprocessEngineering核心课程:生物药物生物处理、生物系统工程和计算生物学、生物分析技术和研究项目。入学要求:本科科学,技术,工程相关专业。雅思6.5,小分5.5。英国生物工程专业世界排名3、【纽卡斯尔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开设工业和商业生物技术硕士 InstrialandCommercialBiotechnologyMSc。核心课程:分子生物学的实用技术,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食品、医药和工业,应用生物信息学,论文,生物工艺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入学要求:英国2.2学位,本科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科学、药学相关专业。雅思雅思6.5,小分5.5。4、【伯明翰大学】伯明翰大学生化工程专业 BiochemicalEngineeringMasters核心模块主题包括:发酵和细胞培养,生物分离,过程监控和控制,系统和合成生物学方法。入学要求:英国2.1学位,本科化学工程,生物科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工程或化学等相关专业。英国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化工程、生物工程学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微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1、微生物技术方向:研究主要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代谢调控及发酵过程控制与优化。由于研究的领域比较大(整个微生物体系),而且微生物学几乎是生物工程的基础之一。这个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广,可以从事生物制药、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等相关方向的研究和管理工作。2、生物制药方向:生物药区别于化学合成药物,主要指微生物次级代谢物及动植物的提取物,生物活性大,毒副作用小,因此生物制药的前景比较好。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及海洋微生物药用代谢产物的研究;动植物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毕业生可以在制药行业从事研发生产及管理的工作。3、环境保护:环境科学虽然是个综合学科,但生物工程是其重要的技术基础。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技术来对工业有毒废气、废水的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及较大水体的治理(对河流、湖泊水华的治理)。毕业生既可以在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也可以在污水处理厂及化工、制药相关企业工作。输入GPA,一键选校定位想知道自己的GPA成绩能申请到英国多少排名的院校?可以尝试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如下小程序)做下留学定位。使用方法:把你的基本情况(GPA、雅思成绩、专业、院校背景等)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是否成功申请到了英国哪所大学,这样子就能对你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亚裕

生物工程专业最好的三个大学,第二个不简单,实力国内第三!

生物工程这门专业在社会一直没有太好的出路,就业惨淡,本科毕业最无用的专业,很多人被迫读研,使得自己所学得以应用到工作中。今天小编就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三所生物工程实力很强的学校。一、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工程这个专业是一门包含内容极广的工科专业,所以仅凭借几年的时间仅仅学的只是皮毛,在研究生的阶段将会更加深层次的接触这一专业的核心,且研究方向也会更加具体。上海交大因为是我国知名高校,所以有着极强的师资力量,在设备、材料上面也斥资甚多,所以很适合就读。二、浙江大学浙大的名气排在我国前五,一般是第三的位置,一所综合实力极强的大学。学校的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实力很强,为我国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科学人才。在这里你将会更深入的了解到尖端技术,更加充实自我。三、江南大学学校原名无锡轻工业大学,学校的轻工业极为出名,而生物工程更是排在江大首位。江大现在的校长就曾就读于本校的生工专业。该专业主要侧重于发酵,很多毕业生都在酒厂工作,为我国的酒厂付出汗马功劳。

既而有生

英国医学博士|南安普顿大学医学博士招生简章

院校简介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勋衔Soton,世界百强名校,英国顶尖学府。南安普顿大学是英国顶尖的十所研究型大学之一,在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中研究强度居英国第8位,科研实力第11位。2020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英国排名第10位 , 世界第94位,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90位,2020泰晤士报高等教育“黄金时代”大学排名英国第2位,世界第11位。南安普顿大学于2013年5月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共同发起并创立了科学与工程南联盟,为世界最领先的研究中心之一 。南安普顿大学是英国大学专业评级中唯一一所每个理工部门都收到五星研究评级的大学,被公认为世界顶尖理工大学之一,拥有王牌ECS学院。2020QS医学专业世界排名51。博士课程专职医疗生物科学、生物医学(医学)、生物医学科学(生物科学中心)、癌症科学儿童健康、临床与健康研究、流行病学、遗传学卫生保健、健康科学、人类发展与健康免疫学、传染病、磁共振、药物、微生物学、助产、分子和细胞生物科学理疗生理精神病学、心理学、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学部分博士课程介绍及申请要求医学院专门研究癌症科学(CS),临床和实验科学(CES),人类发展与健康(HDH)和初级保健,人口科学与医学教育(PPM)2018年,我们开设癌症免疫学中心,这是英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致力于癌症免疫学研究的中心。我们的其他研究中心包括MRC生命过程流行病学部门和人类发展,干细胞与再生中心。我们是医学教育方面的全国领导者,投资于多学科的研究团队,并为外部合作创造了机会。我们在将新发现转化为临床实践以及进行高质量研究方面享有盛誉。在最新的研究卓越框架(2014)中:我们研究的75%被评为国际认可或世界一流。94%的研究影响力为3 *或4 *医学博士南安普敦大学是英国生物医学研究的领先中心之一,在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方面提供一系列研究生机会。我们的前沿研究已在包括哮喘,骨质疏松症,抗生素耐药性,成人疾病,肝病和糖尿病的发展起源等广泛领域产生影响,我们于2018年成立了美国首个癌症免疫学中心,世界领先的研究人员在这一令人振奋且充满希望的癌症研究领域中,扩大临床试验并开发更多挽救生命的药物。雅思总分达到7.0,每种语言部分的最低要求为6.0综合博士学位生物医学科学-免疫与感染四年制生物医学综合博士学位-免疫力和感染度旨在培养下一代免疫力和感染研究的领导者雅思总分达到7.0,每种语言部分的最低要求为6.0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汇集了卫生科学,生物科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心理学和生命科学研究所(IfLS)的学院。2018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我们的护理教育在英国排名第3,在世界排名第9。在心理学方面,我们的研究100%在影响和研究环境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或国际领先水平(卓越研究框架2014)。心理学专业排名世界前100心理学博士该课程为期三年,拥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DClinPsych),已在南安普敦大学建立了30多年。我们希望您已成功完成心理学或相关学科的学士学位(至少2.1或国际同等学历)或硕士学位(优异或国际同等学历)。已经完成硕士学位被认为是可取的,但不是必需的。服务流程:Step1:留学信息咨询(国家、院校、学制、毕业难度);Step2:提交资料(简历、成绩单、研究意向)评估;Step3:签订合同,申请人提交正式申请材料;Step4:个人学术剖析,确定研究计划书题目;Step5:确认研究计划书,提交网申;Step6:录取、办理入学手续;Step7:学术辅导,撰写文献,发表期刊论文。服务介绍:个人学术剖析、选校、研究方向定位、量身定制的研究计划书,保证导师既能接受录取,申请人又能够顺利完成;雅思学习督导、文献阅读规划、文献综述撰写指导、期刊发表指导(与RP、thesis proposal、Phd thesis紧密结合)。更多院校简介,申请干货,欢迎关注公主号:高端医学进修

古之丧礼

生物工程专业最好的4所大学,毕业生工资高待遇好,别再说没用了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就业压力可谓是越来越大,在这时候专业就显得十分重要,一个好的专业,能够让你在就业的时候更加轻松,如果你大学学习的专业不好,那么你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毕竟现在人才市场已经很饱和了,缺的不是本科生,而是更高学历的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在每一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说生物工程专业是一个最没用的专业之一,因为这个专业的就业率连年创新低。也有很多人说如果大学学习的生物工程专业,毕业后不考研是没有前途的,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个专业并不像大家说的那么差,而是看你读的大学,如果是一所很普通的本科院校,那么就业压力会比较大。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生物工程专业最好的4所大学,毕业生工资高待遇好,别再说它没用了。1、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想必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吧,这所大学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所大学是位于上海市,所以每一年都非常受到学生的喜欢,但是录取分数线很高,所以能够考上的学生都是优质生。这所大学拥有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国家重点学科等。在生物工程专业的大学排名中,这所大学是国内排名第一的高校,所以毕业生都有非常受企业单位欢迎的,毕业后工资高待遇好。2、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实力在全国的高校中是属于顶尖的水平,这所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它的声誉不仅是在国内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是名声远扬。上海交通大学有17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9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等等。生物工程专业在这所大学里也算得上王牌专业,所以在这所大学学习生物工程专业还是需要很高的分数,并不是每一位考生都能达到的高度。每一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都是非常的不错,所以并不是最没用的专业。3、江南大学江南大学是江苏无锡市的一所重点高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江南大学里的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等6学科进入了全球前1%,所以说在学科建设上,这所大学的实力还是非常的强大。当然,这所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在全国高校排名也是取得前三的好名次。所以说如果在这所大学学习的是生物工程专业,不用考研一样很好就业,甚至还比其他高校里的热门专业好就业。4、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是天津市的一所重点高校,也是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这所大学的综合实力是非常的雄厚,学校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了22.56亿元,这所大学拥有18个院系,开设的本科专业也达到了62个。在天津科技大学里,生物工程专业也是学校的重点专业之一,每年给社会培养的人才非常多,所以想学习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一下这所大学,录取分数比前面三所大学低。个人观点大学里的任何一个专业,都是具有它存在的意义,生物工程专业在毕业后大部分都是从事与医药相关的行业,而这个行业也是相当的不错。对于学生们来说,不管自己选择的是什么专业,一定要认真学习,如果不认真学,那么再好的专业也是没用,毕业之后一样很难找到工作。最后大家是怎样看待以上这4所大学的呢?欢迎你们的留言与评论。

据轼低头

英国G5博士申请丨2020年「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专业以及申请条件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是一所主攻理学、工学、医学和商学的世界顶尖公立研究型学院,是世界最具创新力大学之一,以工程专业而著名。接下来博哥,将从以下四个部分来介绍。(以下内容均由官网信息翻译而成)课程设置丨申请条件丨申请费用丨申请小贴士【帝国理工四个学院】工学院(包括以下专业):编辑搜图航空、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及环境工程、计算、戴森设计工程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材料、机械工程。医学院(包括以下专业):编辑搜图大脑科学、免疫学和炎症、传染性疾病、临床科学研究所、新陈代谢、消化和繁殖、国家心肺研究所、公共卫生学院、手术和癌症。自然科学学院(包括以下专业):编辑搜图化学、数学、物理、生命科学、环境政策中心。帝国理工商学院(包括以下专业):编辑搜图金融、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经济与公共政策、市场营销、分析和操作、策略及组织行为。【申请条件】编辑搜图以上专业申请条件如下:1.学术要求中国大陆:硕士学位的学生必须获得211工程大学学士学位,最终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85分或以上的学生优先。申请博士的学生还必须拥有80分或以上的硕士学位成绩。中国香港:学生须持有学士学位及最低程度的二等荣誉学位,才可考虑修读硕士课程,例如理学硕士、MRes、工商管理硕士等。然而,我们的大多数课程通常都要求至少获得二等高级荣誉学士学位。学生须持有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方可申请博士。中国澳门:申请人如持有澳门大学四年制学士及硕士学位,并取得相当于或高于3.5 / 4.0的平均学分绩点,可获考虑修读博士学位。2.英语要求雅思:雅思总分7.0(每门小分最低6.5),部分专业要求雅思总分6.5(每门小分最低6.0)。PTE学术英语考试:均分69(每小门最低62),部分专业要求均分62(每小门最低56)。托福:均分100(每小门最低22),部分专业均分92(每小门最低20)。以上英语成绩有效期为两年。【申请费用】编辑搜图博士课程不收申请费。【申请小贴士】编辑搜图我们的许多博士课程没有一个正式的截止日期,滚动录取。强烈建议你在申请之前联系一位导师。你可以向导师提供一份你的简历的复印件,注明你的学习计划的主题,可能的开始日期,以及你打算如何资助这个课程。如果你打算申请大学资助,你需要知道大学奖学金的截止日期。使用我们的奖学金搜索工具来搜索你可能有资格获得的奖学金。我们每年提供50个院长博士奖学金名额,并且有固定的截止日期。更多详情请访问我们的收费和资助网站。在任何入学周期内,最多只可考虑修读两个课程。在创建申请时,您可以选择两个课程。您需要将您的请求发送到:admissions.enquiries@imperial.ac.uk。申请材料的提交:如果您在申请时上传已经持有的高等教育学历的成绩单和证书的扫描件,我们可以更快地处理您的申请。如果您收到录用通知,作为录用条件的一部分,我们可能会要求您提供您以前的资格证明。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邮寄原始的实物文件。推荐人,你需要提供两个人的名字,他们可以为你的申请提供学术参考。例如,学术参考可以来自,你的导师、你的研究小组的导师、一个学术和一个相关的专业推荐我们也接受的-在你申请之前需联系相关的招生团队确认。提交申请材料地址:http://www.imperial.ac.uk/study/pg/apply/after-you-apply/conditions/

葛伊

因一个支持中国的举动30年不得去美国,这位英国生化学家做了啥

1992年,李约瑟在剑桥大学的办公室。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李约瑟之问”,让李约瑟在中国声名鹊起。李约瑟,本是一个与中国没有任何联系的英国生物化学家。三位中国留学生,把他与古老的东方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一次机缘巧合,让他来到了抗战时期的中国。1943年至1946年,李约瑟和他领导的中英科学合作馆成员走遍敌后数十省,为几乎与外部世界隔绝的中国同行“雪中送炭”,帮助搭起与西方学术界沟通的桥梁;与此同时,他与傅斯年、竺可桢、李四光、陶孟和等上千名中国学者的接触和交往,为其后来享誉世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料。正是这部李约瑟“半路出家”而成的巨著,向世人打开了中国古代科技发现和发明的画卷,也引出了令中外学者见仁见智、争议至今的“李约瑟之问”。约瑟夫·尼达姆取名李约瑟1937年8月的一天,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系来了三位中国留学生——沈诗章、王应睐和鲁桂珍。这是剑桥生物化学系的第一批中国留学生,也是鲁桂珍与李约瑟第一次见面。那时,双方都没有想到,从这次见面开始,鲁桂珍改变了李约瑟的后半生,而李约瑟因此改变了中国科技史在世界上的面貌。当时的李约瑟还不是后来闻名全球的汉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著作者,而是与中国没有任何联系的剑桥生物化学教授约瑟夫·尼达姆(Joseph Needhan)。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和中国或东亚之间并无家庭方面的联系,也无传教活动的联系。37岁以前,我对中国一无所知。”1900年12月9日出生在伦敦的李约瑟,父亲是医生,母亲是音乐家。1914年进入英国著名的昂德尔学校读书,1918年考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凯思学院,后师从英国近代生物化学之父霍普金斯,先后获得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并得以留在剑桥霍普金斯主持的生化实验室工作,31岁就完成了成名著作《化学胚胎学》。他的夫人兼同学多萝西·玛丽·莫伊尔(中文名“李大斐”)也是英国生物化学方面的权威。此时的李约瑟与后来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唯一的关联,大概就是李约瑟从大学时代就热衷科学史,他曾发起组织过剑桥大学的第一个科学史讲座。只是,在“欧洲中心论”占统治地位的年代,他的兴趣当然也局限在欧美国家,直到三位中国留学生——尤其是鲁桂珍来到剑桥。沈诗章早年考入燕京大学,之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硕士,到剑桥师从李约瑟攻读博士学位。王应睐是金陵大学的讲师,以庚款留英公费生的资格进入剑桥,从事维生素研究。鲁桂珍则出生在南京一个富裕的药商家庭,早年在南京明德学校求学时参加过五四运动,后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在北平协和医院深造过,又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和上海列斯特医学研究所从事生物化学工作。1937年6月,33岁的鲁桂珍登上了前往英国剑桥的轮船,她的指导老师是李约瑟的夫人李大斐博士。去英国之前,鲁桂珍读过李约瑟这位前辈和同行的一些著作,暗暗猜想他应该是一位白胡须的老先生。没想到,眼前出现的却是一位“头发乌黑的年轻生物化学家,气吁吁地东奔西走,身上穿件被做试验的酸液烂穿了好多孔的普通白色工作服。”李约瑟对三位中国留学生的印象也不错。用鲁桂珍后来的话说,“不久,在我们和李约瑟之间渐渐产生一种奇异的磁力……他不只一次对我说,天下自有对本国文明之外另一种文明整个儿地‘一见倾心’的事……”对中国文明“一见倾心”,37岁的李约瑟决心开始学习汉语和汉字。他把一本中文词典当作是天下第一奇书,中国学生自然成了他的汉语老师。李约瑟自己发明了各种学习汉语的方法,比如,他把各个韵母一页一页分开,各分四栏,区别四声,再把声母在左边依次排列,编制成单字表,并在各栏内填写上单字和意义,帮助自己记字。李约瑟还向剑桥的汉学家古斯塔夫·哈隆教授求教。针对李约瑟年近四十且有科研工作的情况,哈隆每周都安排两个小时,在家里同李约瑟一起通过讨论中文原著学习汉语,讨论的内容是哈隆自己翻译并准备出版的中国古籍《管子》。于是,李约瑟接触的第一本中文原著,竟然就是先秦时期的古汉语著作。如此刻苦钻研数年,原就掌握英语、德语、法语等语言的李约瑟,逐渐学会了说汉语、阅读中文书籍。他还为自己取了中文名字“李约瑟”,字“丹耀”——“李”姓取自中国道家始祖李耳,“丹耀”的“丹”亦与老子李耳的字“聃”同音。随着中文水平的提高,李约瑟和鲁桂珍、沈诗章、王应睐三人的交往越来越多,他“明确认识到他们的智慧能量与我并驾齐驱”,这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现代科学,伽利略时代‘这个新的实验的哲学’,与早期的皇家学会,只发生于欧洲文明而不是中国或印度?”后来,与鲁桂珍一起研究中国历史后,又有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在早先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方面又远远胜过欧洲呢?”这两个问题让他对中国古代文明深感兴趣,他设想撰写“一本过去西洋文献中旷古未见的关于中国文化中的科学、技术、医药的历史专书”——这就是后来七卷本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最初的胚芽。当时,李约瑟完全不曾想到,这本书的内容会有七卷本之多,他只知道,要写这样一本书,最好能够前往中国近距离地了解中国文明。李约瑟期待有机会可以去中国旅行考察,天遂人愿,没过多久这个机会真的从天而降。1942年,随着前一年英美对日本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关键阶段,英国政府决定派科学家和学者前往中国访问,以支援战时的中国。因通晓中文且对东方文明抱有强烈兴趣,李约瑟被选中了,和他一同接受任命的还有牛津大学希腊文E·R·多兹教授。在英国文化委员会的资助下,两人组成“英国文化科学赴华使团”,分别代表英国皇家学会和英国学术院前往中国作报告,以鼓舞中国科学家在艰苦抗战中的战斗精神。倡设中英科学合作馆1943年2月下旬,李约瑟与多兹教授一同经印度加尔各答飞越“驼峰”,降落到了云南省昆明市的军用机场。当时的昆明聚集了西南联大等大量学校、科研机构和工厂,再加上昆明是重要的战时交通线滇缅公路的起点,从1938年起,日军就对这座城市实施所谓的“疲劳轰炸”,几乎没有防空设备的昆明,在抗战期间被日军轰炸100多次。即便如此,在对中国心向往之的李约瑟眼中,昆明依然不乏美好和亲切。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流行色是天蓝色,市民的长衫和农民的衣服裤子都是蓝色。还有土地的黄色,这种黄色非常漂亮……人们经常描绘的中间下垂的屋顶线条很漂亮……城市还干净,街道都铺装过……房屋都是两层楼,都有一点土气,题写的招牌很粗糙但好看。所有这些使人隐约想起英国村庄的街道和乡村小店……”李约瑟迅速开始访问昆明的科研机构,他的第一站就是由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学校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大。战时的西南联大校舍几乎都是“临时营房”,没有几间像样的房子。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李约瑟发现了中国学者因陋就简的聪明才智:用黏土自制电炉的电炉丝用罄了,他们就用云南一家兵工厂制炮车床上的刨屑代替;显微镜的载片买不到,就将空袭炸坏的玻璃裁切后使用;没有玻璃盖板,就用当地的云母片权充。另外,联大校内没有防空洞,如果遇到严重空袭,人们就疏散到山上,而学校的贵重设备,则被搬进每个房间地下事先备好的大汽油桶里,这样,只要不是炸弹直接命中,设备就能保存下来。随后,李约瑟还访问了清华无线电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北平研究所物理和化学所、教育部药物研究所、国立中央防疫处等。这些研究机构大部分位于昆明郊外,李约瑟不辞劳苦,骑着自行车四处奔走,参观、演讲、座谈。他很快发现,中国科学家比自己更加不畏艰苦,药学研究所实验室设在乡村古老的佛教庙宇里,巨大的观音像下面安放着印刷科学简报的机器;中央机器厂藏在云南的一座山谷里,重要的机器和一些精密仪器安装在一个人工开凿的大山洞里;费孝通的人类学研究所设在一座宝塔里,一楼是厨房和餐室,楼上是图书馆和工作室,顶楼供奉着文神;吴大猷、华罗庚、闻一多等学者,不经意间就在一个个偏僻的村庄里出现……这些能干的中国科学家似乎能解决无数难题,然而,有些困难他们实在无能为力:抗战形势下,这些科研机构几乎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化学实验室常常因缺乏化学试剂导致研究受阻;好不容易完成了独具创见的科学论文,国内战火纷飞无处发表,寄往国外又会遭遇层层检查;所有的科研机构都有一个大难题,大学和科研技术人员的工资实在是太低。在昆明的这些见闻,让李约瑟隐隐意识到了帮助中国科学家与外界联系的必要。3月21日,李约瑟乘坐飞机从昆明飞抵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不久,他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人道主义方面没有多少可做的事,而在科学技术方面则大有可为——给在当时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勉力进行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和医务人员以切实的帮助。”于是,他向英国政府建议,在重庆设立一个为中国科学技术界服务的机构“中英科学合作馆”,拟定该馆的工作包括加强中外科学界的联系、向中国科学界供应科学物资、介绍或推荐中国科学家撰写的论文在国外发表、为中国科技机构提供科技咨询、协助中国科学家和学者赴英交流等。在英国驻华大使西摩的支持下,1943年6月,英国方面批准了李约瑟的建议,中英科学合作馆在重庆正式成立。随后三年,合作馆的成员除了李约瑟外,逐渐增加了16名中外学者,其中包括他的夫人李大斐和中国学生鲁桂珍。他们为中国科学界运送了7000多册书籍和200多种英美科技、医学杂志的缩微胶卷,购买了6万英镑严重匮乏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包括给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的几大瓶稀有气体,给北平研究院的几大箱光学玻璃,给昆明物理学家的一台阴极射线示波器,给四川农业实验所的几克秋水仙碱等。合作馆还帮忙送出了中国科学家的138篇科学论文,这些论文的86%被英美刊物接收,其内容涵盖各个科学领域,作者包括大名鼎鼎的童第周、吴大猷、汤佩松、贝时璋、王淦昌、程开甲、钱临照、李四光等。显然,无论是购买物资,还是输送论文,合作馆都必须准确了解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国科技人员的工作情况。为此,李约瑟和他的同事冒着危险,在三年的时间内进行了11次旅行和访问,从西北的敦煌到东海之滨的福州,25000多英里的行程中,他们访问考察了近300个科研机构。正是在这数万里的“长征”中,李约瑟亲眼目睹了战时中国的科学现状,针对各机构的需求准确地施以援助,帮助中国科学家搭建起了与西方学术界交流的桥梁。中国也回报了这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因此结识了竺可桢、王铃等一大批对中国科学技术史有兴趣的科学家,他们帮助李约瑟搜集相关的书籍、史料,甚至直接与李约瑟合作完成了后来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在李庄不可思议的发现李庄,四川宜宾东郊的一个偏僻小镇,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小地方。1939年的抗战烽火中,颠沛流离的同济大学师生正在四处寻觅安身之地时,李庄人民发去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十六字电文。自此,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等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先后在李庄落脚,有了一片安静的学术天地。原本只有3000余人的李庄小镇,一下子涌进了1万多名各地学者、师生。李庄人民把殿堂、庙宇、宫观、会馆、祠堂和自家小院腾出来,供跋山涉水的师生们作为教学、科研和生活之地。李庄很快成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43年6月4日,一只晃悠悠的小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载着李约瑟和他的助手黄兴宗一行来到了李庄。此行前些天,他们已经访问了乐山的武汉大学、中央工业专科学校、中央工业试验所的木材实验室和五通桥镇的永利公司化学工业综合中心等。李庄码头上,同济大学的几位教授在迎接李约瑟的到来。同济大学设在李庄的禹王庙内,得知大禹的故事后,李约瑟把大禹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水利工程师”。在禹王庙,中德合办的同济大学师生人人都讲德语,李约瑟入乡随俗,用德语作了四次演讲,他讲了英美的大学与学生,讲了水利工程,当然也讲了他早在英国就萌发的疑问——近代科学为何没能在中国发展。仿佛是为了回应他的疑问,李约瑟见到了“第一流的试验胚胎学家”童第周。早在十多年前童第周留学比利时时,两人就相识,再次见面,两个旧友用流利的法语长谈了一番。李庄物资有限,童第周在同济大学的研究条件相当艰苦,菜油灯不够亮,做试验只能利用太阳光或下雪天反射的光线;没有仪器,童第周自掏腰包,花了夫妇俩人两年的工资,从旧货商店买来一架双筒显微镜;为了做胚胎试验,他还卷着裤腿到池塘里捕捉青蛙、收集蛙卵作为试验用品。即便如此,童第周夫妇还是完成了多篇高水平的论文,这些论文后来被中英科学合作馆交由西方科学杂志发表。童第周忆起当年,李约瑟参观了他简陋的试验室后感叹:“难道你就是在这片空地上完成那样难度的试验吗?真是奇迹!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写出那样高水平的科学论文,简直不可思议。”几天后,在李庄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约瑟有了更不可思议的发现。史语所位于离李庄不远的板栗坳,走过一条玉米地中间的小路,攀上一条石阶小路,就看到了隐蔽在山上的许多宽敞的大宅邸。李约瑟在这里见到了许多“最杰出的”学者,其中之一就是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在傅斯年等的热情招待下,李约瑟亲眼目睹了珍稀的古代文物。与他同行的助手黄兴宗回忆:“他简直不敢相信,周代、汉代青铜器,商代甲骨,刻满经文的竹简等等。李约瑟只在书上读到过,如今却亲眼目睹了。”最让他兴奋的是,他设想中的中国科技史研究,在史语所引起了“普遍的骚动”。李约瑟在给夫人李大斐的信中写道:“各学科研究人员奔走搜寻,发掘他们所想得起的有趣资料,例如:公元二世纪谈到鞭炮的段落;几次重大的爆破事件的记载;公元1076年禁止向鞑靼人出售火药的通令。也就是说,比人们所扬言的伯尔安·施瓦茨(Berthold Schwartz)的‘原始发现’还要早二百年。”看到史语所学者发掘的资料,经过同他们的谈论,李约瑟更坚定了自己关于中国科学史的研究设想:在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献之中,一定潜伏着无数条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历史的资料,需要鉴别、研讨,并且促使西方学者注意。李约瑟当时还不知道,史语所带给他的帮助远不止这些,几年后回到英国他才发现,史语所的一个年轻人竟会成为与他共同进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重要合作者。这个年轻人就是史语所的助理研究员王铃。王铃1917年出生在江苏南通,1936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进入史语所工作。在傅斯年的介绍下,李约瑟与王铃第一次交谈。受到李约瑟的感染,王铃对中国古代科技史发生了兴趣,李约瑟离开李庄后,王铃便从史语所图书馆的大量典藏中悉心收集火炮资料,写成论文《中国黑色火药的发明及其使用的历史作用》,并经李约瑟介绍发表在西方刊物。1946年,王铃得到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赴英国留学,与回到英国的李约瑟开始了长达九年的合作,参与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前5卷内容的研究与编撰。李约瑟这样评价王铃的工作:“他在中国史学研究方面的专业训练,在我们日常的讨论中,一直起着很大的作用……假如没有这样一位合作者的友谊,本书即使能出版,也将推迟很久,而且可能会出现比我们担心现在实际有的甚至更多的错误。”与路易·艾黎同行1943年6月15日,李约瑟和黄兴宗结束了包括李庄在内的四川西部的考察。回到重庆,他们连夜把旅程中记下的各大学、研究单位所需物品名目和估计价值列成详细的表格,交给马上就要返回伦敦的英国外交部专职信使。在重庆忙碌了将近两个月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西北之行。8月7日,李约瑟一行乘坐卡车,与英国大使馆的一辆前往西北的卡车同时出发。此行除了代表中英科学合作馆考察战时西北的科技现状,李约瑟还打算为了他的中国科学史研究计划去一趟敦煌。1907年斯坦因从敦煌莫高窟盗买了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李约瑟认为《金刚经》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因此对敦煌向往已久。李约瑟为这次出行作了充足的准备,从英国空军部队借来一辆2.5吨的雪佛兰卡车,叫人在车身两边漆上“中英科学合作馆”中英文大字,车前插上两国国旗,雇用了一个司机邝威,带上公文、介绍信,装足了汽油桶、修车工具和备用配件,还带了帆布床、做饭的炉子、防雨油布、罐头食品等。结果,借来的卡车还是让一行人吃足了苦头。一开始,旅途还算顺利。从重庆出发,经内江、成都、梓潼、剑门关、广元,进入陕西,在陕西汉中的凤县双石铺,李约瑟见到了在中国发起“工合”运动的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工合”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工合”运动最初由斯诺夫妇和艾黎倡议,旨在将难民组织起来,在大后方建立工厂进行生产,以供应物资、支援抗战。“工合”开办的培黎学校,专门招收出身贫苦的孩子和无家可归的孤儿,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向“工合”输送人才。“培黎”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美国传教士约瑟夫·培黎。李约瑟描述艾黎,“金发、脸色红润、体格健壮,因在南方染上疟疾而稍显疲倦……他主要的志趣在‘工合’的培黎学校上,我从未遇到过比他更好的朋友、比他更可靠的同事。”在艾黎位于双石铺黄土窑洞的家里,李约瑟一行享受了一顿中西结合的美餐:嫩玉米棒子、饼、蜂蜜和咖啡。他们借住在“工合”的招待所,把出了点小毛病的卡车送到“工合”的机器合作社修理,等待的同时参观了附近的一些合作社。一天晚上,他们与培黎学校的学生联欢,李约瑟被孩子们所唱的西北民歌、游击队歌所感染,也唱了一首英国民歌,还欢快地跳起了莫利斯舞。几天后,艾黎随李约瑟一行一起出发,因为他们在双石铺的校舍可能会被国民党军队征用,他必须为培黎学校选择一个新校址。离开双石铺,好运气似乎用完了,一路上到处都是断裂的桥梁、被大水冲垮的路面,卡车更是接二连三抛锚。有一次,卡车彻底瘫痪在远离村庄的地方,李约瑟和黄兴宗不得不搭顺风车往返几百里,才找到配件修好了卡车。8月28日,一行人历尽艰辛终于抵达兰州。他们决定对屡次“罢工”的卡车进行彻底检修,轴承、刹车系统、引擎系统,只要是状态不佳的零件,统统更换维修。为此,他们在兰州停留了多半个月。期间,李约瑟把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英国促进会委托他赠送的仪器、工具交给兰州培黎学校,给国立西北图书馆捐赠了54种图书资料。在艾黎等人的陪同下,考察了由国立资源委员会和甘肃省政府合办的大型机器厂、干电池厂、发电站、“工合”的许多工厂、西北防疫处、甘肃科学教育馆以及“工合”在兰州的一个研究所。同在双石铺一样,李约瑟最感兴趣的是兰州的培黎学校。翻看他在学校拍下的照片,有正在画图向学生讲解建筑草图的教师,有画在墙壁上的立体几何图形、中国地图,还有学生们在室外打篮球的场景。李约瑟写道,学生们在这里“受到良好的全面教育”,又感叹“西北吸引人之处不在于已有的成就,而在于其远景和潜力。该地区的年轻人对知识和发展的渴求就像沙漠需要更好的灌溉一样。”或许是被学生们的求知若渴打动,或许是西行需要人手帮忙,李约瑟和艾黎在兰州培黎学校挑了两名学生随他们到敦煌考察,后来李约瑟还选送两名学生赴英留学。9月18日,李约瑟、艾黎、黄兴宗和两名培黎学校学生沿着丝绸之路继续向西。艾黎在自传中回忆:“一路上除了在小客店歇息外,车子还多次抛锚。李约瑟对如何写他那部中国科技史……谈了很多想法。我们也谈了中国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出兰州,过永登,抵凉州,经永昌,就到了山丹。这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小县城,位于兰州西北方向四五百公里的地方,地处偏远,远离战火,镇上还有许多空房子。李约瑟和艾黎都有点兴奋,前者是因为山丹与他的字“丹耀”有重合,后者则觉得这里正适合迁校办学。一年以后,双石铺培黎学校果然迁至山丹。在山丹稍作休憩,继续西行。9月22日到酒泉,西行队伍增加了新成员,画家吴作人正要去老君庙油田和敦煌写生,他曾留学法国和比利时,一番法语交谈,李约瑟欣然带他搭车同行。只是,卡车又坏了几次,一路走走停停,边赶路边修车,终于在9月30日到了考察的目的地敦煌。此时,距离离开重庆,已经过了将近两个月。李约瑟在书信中吐槽这次坎坷的行程:“绵延数英里的公路好得跟欧洲没什么两样,然而,可能突然来一次山崩或者山洪。除了行军床、烹饪器具、罐头食品之外,你还需要绳子、链子、零件或天知道别的什么东西。”但是,当他们亲临千佛洞后,一切情绪都消失了,正如黄兴宗所说,“每个人都感到受尽考验挫折来到这般胜境,毕竟是完全值得的。”然而,敦煌仿佛要再次考验李约瑟,10月2日,原计划离开千佛洞,卡车已经行进了几公里,突然发出奇怪的声音。折腾了一天,最后确认发动机的轴承烧坏了,沙漠里没有配件,李约瑟一行不得不在敦煌逗留了三个多星期。李约瑟和艾黎在千佛洞及其周围考察文物、观摩壁画、欣赏风光,有时还给附近的小兵治病。时间充裕,李约瑟索性认真地研究壁画,最后竟真的颇有所得:前魏的作品有点古意,后魏的色彩就比较绚丽,唐代的色彩又不一样等等。他还发现一个石窟内竟然出现了“最后的晚餐”的绘画,基督教的神话出现在了佛教壁画中。李约瑟把在千佛洞的观察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他还写下了大量的书信、日记、速写,拍摄了100多张有关敦煌和莫高窟的照片。这些素材后来多次出现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10月24日,司机邝威终于从老君庙油田带回了修好的发动机。12月初,李约瑟回到兰州,在兰州过完他的43岁生日后,乘坐飞机回到重庆。而那辆被修过无数次的雪佛兰卡车载着黄兴宗等人,直到1944年1月21日才返回重庆。会见竺可桢五个多月的西北之行可谓历尽艰难险阻,谁也没想到,几个月后的东南之行竟然更加危险,他们险些回不到重庆。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微露胜利曙光,穷途末日的日军决定反扑。这一年,日军大举进攻长沙、衡阳,继而攻陷桂林、柳州,甚至攻入贵州,逼近四川,中国东南部与重庆被隔断。李约瑟就在这种形势下,绕道贵州贵阳、独山,广西柳州、桂林,湖南衡阳等地,前去广东和福建考察。5月29日,正在福建协和大学访问的李约瑟和黄兴宗听到广播说,日军向汉口以南推进了40英里,这也许是大攻势的开始。两人抓紧时间完成访问计划,准备返程。6月3日从曲江乘火车前往衡阳,路上空袭警报频繁,列车时开时停,如爬行般缓慢,直到6月6日才到衡阳。衡阳表面平静,无数士兵正在构筑防御工事,滞留一天,火车终于开动,8日凌晨1点抵达桂林。李约瑟离开衡阳10多天后,长沙沦陷,不久,为阻挡日军渡过湘江,衡阳守军炸毁了衡阳大桥,几个星期后衡阳沦陷。幸运返回重庆的李约瑟,与福建科学界的联系彻底被切断,而他刚刚考察过的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和东吴大学也被迫遣散。庆幸的是,贵州的遵义和湄潭安然无恙,李约瑟就在这里两次访问了西迁至此的浙江大学,会见了气象学家、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从此开启了两人长达30年的友谊。1944年4月10日,李约瑟与竺可桢在遵义第一次正式见面。竺可桢在日记中记录:“李约瑟为剑桥大学之生物化学副教授,能说俄、波、法、德诸国语言,对中文亦能写能读。对于中国对于科学的贡献尤感兴趣……”由于贵州秋冬多云,晒太阳机会少,竺可桢还请李约瑟帮忙“带入若干维他命D之精”,李约瑟欣然答应。半年后的10月22日,李约瑟再次到访浙大。这次陪同他的是哈佛大学动物学讲师毕丹耀和李约瑟的第二任助手曹天钦,黄兴宗已赴英国深造。10月24日上午,李约瑟在湄潭的浙江大学学生膳厅作《科学与民主》的演讲,受到约四百名师生的热烈欢迎。晚上八点,李约瑟在文庙大成殿再次演讲,题目是他最关心的《中国科学史与西方之比较观察》,着重分析了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李约瑟认为,中国近代科学之所以不能兴起,是由于地理、气候、经济与社会四个因素所致,“后二者乃由中国之无商人阶级。地理方面,中国为大陆国,故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与希腊、罗马、埃及之海洋文化不同。天气方面,因雨量无一定,故不得不有灌溉制度,因此,地主尽为一国之王所吞并,而官僚封建制度不可消灭,商人无由兴起。”李约瑟讲了一个多小时,迫切希望中国科学发展、民族自强的中国学者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大家纷纷发言,各抒己见。竺可桢说,如果近代科学是指实验科学,那么中国人不喜欢动手做实验,应该也是一个原因。教育学家郑宗海针对李约瑟所说的“中国之无商人阶级”发言,《史记》、《前汉书》的《货殖传》中对商人竭力排斥,尊崇儒教,这就使得士大夫尊居高位,工商阶级一蹶不振。数学史家钱宝琮认为,中国科学之所以不兴,是因学以致用为目的,且无综合抽象之科学,不用演绎法和归纳法。李约瑟认真地听大家的发言,不时在本子上记着,直到晚上11点,热烈的讨论才结束。随后几天,李约瑟参加了中国科学社成立30周年的纪念活动,听了30余位与会学者的论文宣读,参观了浙大的数学系、物理系、生物系等。浙大之行给李约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盛赞浙大战时的学术氛围,甚至将浙大誉为“东方剑桥”。1946年,李约瑟结束了在中国的使命。回到英国后,他和夫人李大斐将在中国3年多的工作报告、日记、通讯、摄影以及为英国《自然》杂志撰写的文章集纳,编成了《科学前哨》一书,成为战时中国的科研实录。在序言里,李约瑟解释书名:“并不是因为我们在中国,我们与合作馆的英国同事就自认为是科学前哨了;而是我们大家,英国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在一起,在中国西部构成了一个前哨。”他信心满满地写道:“今天的前哨将会是明天的中心和统帅部。”后来,提起这段中国之行,李约瑟总说这是他“了解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天赐良机,不受过去那些人们——商人、中国通、传教士、移居中国的文官和职业外交家——老一套限制的拘束。”他的身份“是科学家,是中国科学家的朋友。”中国科学家也把李约瑟当成了朋友。1948年,李约瑟收到五大箱来自中国的古籍图书资料,并附上一张图书清单,包括《梦溪笔谈》《日知录》《近思录》等,其中最珍贵的是1000多册的《古今图书集成》复本。这是竺可桢和浙江大学赠给李约瑟的礼物。李约瑟后来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特别致谢“最慷慨的赞助人”竺可桢:“在我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他劝说许多朋友四处寻找各种版本,因此在我回到剑桥后不久,整箱整箱的书就运到了,其中包括一部《图书集成》(1726年)。”这些书和李约瑟在中国各地考察时购买的《庄子》《周髀算经》《太平御览》等,都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重要参考文献。“人民友好使者”1948年5月,李约瑟向剑桥大学出版社提交了一个“秘密”写作、出版计划,他终于要把多年来的愿望付诸笔墨,向关注科学史、科学思想和技术的人介绍中国古代科学发明。在来自李庄的年轻人王铃的协助下,李约瑟一边继续在剑桥讲授生物化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研究写作。李约瑟很快发现他想呈现的内容太过丰富,于是修改了计划,将一册书扩展为七卷本,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1952年,正当他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埋首书斋时,接到了中国政府请他赴华调查细菌战的邀请。此时正值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美军在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投掷了细菌武器,这种践踏“日内瓦议定书”的行为激起了各国人民的愤慨,美国当然不愿承认。1952年3月,世界和平理事会在挪威召开特别会议,决定组织“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会由不同国家的六位科学家组成,李约瑟就是其中之一,钱三强任委员会联络员。李约瑟随委员会在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复查了实物样本,询问了数百人证,还接触了美国空军战俘伊纳克、奎恩和奥尼尔等,他们供认了投掷细菌弹的确凿证据。经过2个月的多方调查,委员会完成了《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报告书长达669页,附有大量文件、照片等,最终得出结论:朝鲜及中国东北的人民,确已成为细菌武器的攻击目标;美国军队以许多不同的方法使用了这些细菌武器,其中有一些方法,看起来是把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细菌战所使用的方法加以发展而成的。李约瑟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在报告书上签了名,这种支持中国的举动导致他一回到英国就备受冷遇,美国更是对他施加压力,将李约瑟列入“黑名单”,直到30年后,他才得以再次去美国作学术访问。不公正的待遇并没有阻止李约瑟继续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工作,1954年,这个浩大工程的第一卷《导论》成功出版,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李约瑟博士著作的实际影响,正如它的学术价值一样巨大,这是比外交承认更高层次的西方人的‘承认举动’。”李约瑟将后半生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投入到了这部巨著,为此,他先后八次访问中国。1990年李约瑟九十大寿时,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国际编号为2790的小行星命名为“李约瑟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的荣誉称号。1994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95年3月24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离开人世,而他耗尽心血的七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尚未完成。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科学史专家潘吉星评价李约瑟的贡献:“李约瑟博士的研究填充了西方汉学中的空白,又弥补了世界科学史中的缺项。他是系统研究中国科学通史的开山鼻祖和这门新兴学科的奠基人。”李约瑟逝世后,他开创的事业在后继者手中继续。随着《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出版及传播,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也引发了中外学者的广泛讨论——也就是李约瑟开始中国科技史研究之初就试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西方兴起,而没有在中国或印度兴起?在科学革命前14个世纪的时期内,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够比欧洲文化更有效地了解自然,而且更能把有关自然的知识用来造福人类?严格来说,“李约瑟之问”并非李约瑟最早提出,比如1915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的任鸿隽,就曾在其创办的《科学》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短文《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但这个问题确实是因李约瑟而闻名。几十年来,学者们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并没有得出统一的答案,就连李约瑟本人曾表达过的观点——地理、气候、经济与社会四个因素导致中国近代科学不能兴起——也没有在学术界达成共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席文甚至认为,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提出这个问题就好比提出“你的名字为什么没有出现在今天报纸第三版上”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如变为“十七、十八世纪的西欧,科学革命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教授江晓原也曾说,所谓的“李约瑟之问”,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无论人们对“李约瑟之问”如何争议,时至今日,或许李约瑟提出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将中国这个全新的课题带到了世界面前,并且,就像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所说,中国今天的科技发展和创新氛围早已远超李约瑟当年的期待。参考书目:李约瑟、李大斐编著,余廷明、滕巧云、唐道华、傅惠生、李潇等译《李约瑟游记》;王国忠著,徐迓亭校订《李约瑟与中国》;李国豪、张孟闻、曹天钦主编《中国科技史探索》;[英]文思淼著,姜诚、蔡庆慧等译 《李约瑟:揭开中国神秘面纱的人》。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提供。来源 北京日报本报记者 杨丽娟流程编辑 王梦莹

独成而意

全球最快疫苗临床试药博士:头疼乏力关节痛,我却没慌

本文作者:陈纪英v,题图来自:视觉中国截至6月7日下午16:33,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691万,死亡人数也超过40万人。唯有安全有效的疫苗,才能终结这场全球性灾难。疫苗研发,是一场和疫情的生死赛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120个疫苗开发项目正在推进,其中已经有8个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唯有通过三期临床实验,疫苗才有机会上市。由军事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于4月12日开展二期临床试验,这也是全球首个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本文作者SHAN正是参与二期临床试药的志愿者之一。相比一期的108人,二期志愿者增加到500位,他们是以身试险的无名战士,以特殊方式,参与了一线战“疫”。SHAN同时还是在读医学博士生,她将以试药志愿者和医学博士的双重视角,为你揭开新冠疫苗研发的故事。1. 英国的“群体免疫”,让我逆向“跑毒”回武汉12月31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作为一个在英国读博士一年级的医学生,我回武汉过圣诞假期。31号在武汉同学群里收到病毒传闻,我还半认真半玩笑发了一条微博,希望武汉不要出现“幺蛾子病毒”,没想到一语成谶。发了微博后第二天,我就开开心心坐飞机回英国了。到了三月中旬,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封城,武汉疫情趋于稳定。可英国在短短几十天内,新冠肺炎感染者从8人暴增到1000多。身在武汉医院一线的妈妈,敏锐觉察到英国要沦陷,她几乎一天十个电话,催我回国。为了让她安心,我一周内停掉手上实验,收拾好行李,给学校递交休学申请,买了张高价回国的机票。玩过和平精英的人,都知道“跑毒”这个游戏术语。英国朋友认为我小题大做,戏称这是逆向“跑毒”。当时,英国还是一片祥和,大众没把把病毒当回事儿,其实,平静之下,暗涌汹涌。到了三月末,英国新冠肺炎患者井喷式暴增,医疗系统不堪重负,首席科学顾问提出“群体免疫”这种被动防疫计划,遭遇公众唾骂,3.20号政府提出封国……此时,我也赶在香港关闭转机的前几天,坐上了回国的飞机。飞在空中时,我还有点懵,感觉自己身处一个现实版的灾难游戏,又遗憾个人力量太过弱小,只能围观,却不能左右游戏轨迹。仿佛上帝听到了我的心声,帮我悄悄开了一场支线的战“疫”任务……2. 当医生的妈妈推荐我去“试药”回家后,正是武汉樱花繁盛时节,我却因为武汉封城,只好宅家“发霉”。百无聊赖之际,我妈的同事W叔叔发微信问我,愿意不愿意参与疫苗临床试药。W叔叔是陈薇院士研发新冠疫苗的行政负责人之一,主要承担志愿者招募工作。新冠实验二期志愿者一共招募508人,其中500人纳入实验,8人作为候补,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正巧接受注射当天,志愿者青年组有人临时有事主动退出实验——按照规则,志愿者在任何时候,都有权利随时退出实验。陈薇院士,首批进入临床二期的疫苗。这些字眼让我一下子来精神了。在2003年抗击非典上,和2017年研发全球首个疫苗、终结埃博拉疫情的成就,让陈薇成为我们医学界、特别是我们女性科研者的“爱豆”。我甚至觉得她就是《血疫》的女主原型。这次新冠疫情中,陈薇团队又开发了全球第一支新冠疫苗,率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一期实验中,她也先试疫苗第一针,颇有“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的气势。众所周知,只有疫苗的诞生,才能让人类免于传染病的威胁。即使是“群体免疫”,也必须是在疫苗完备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英国政府贸然进行“群体免疫”,全球医学界才会一片哗然。疫苗,是将人类从新冠肺炎深渊里拉出来的一根“救命绳”,全世界都关注其成败。而验证成败的关键,就是临床试验。我是有多幸运,才能参与这么特殊的使命。打?还是不打?作为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医学生,以及内心潜伏的拯救世界的中二想法,还有对陈薇团队的无尽信任,我收到微信后,象征性地考虑了两秒钟,同意了。你们肯定很关心我家人是否同意。其实是我妈妈主动把我推荐给W叔叔的。她的理由是我是学医的,对疫苗有专业认识,而且我现在很闲——嗯,真是亲妈。3. 我的编号是JSVCT089~1XX4月15日中午12点收到微信,下午3点之前就要到场,坐在出租车上,我觉得一切都有点不真实。接种的地方,是一处军事疗养基地。到达之后,先进行了指尖采血,来初筛新冠抗体和HIV。产生新冠抗体,是实验成功与否的标准。接种前就存在抗体,会干扰试验结果。这次试验的疫苗,是腺病毒载体类疫苗。曾有论文指出,接触过腺病毒的人,再接种HIV疫苗后,体内会增加更多的CD4~T细胞,而这些细胞容易被HIV攻击,相当于为HIV病毒提供了感染和繁殖的“温床”。也就是说,注射腺病毒疫苗,可能会增加HIV感染的潜在风险,所以在注射前需要排除HIV阳性患者。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合格的受试者在接种前必须是新冠抗体以及HIV阴性。半小时后,初筛合格的我,取到了一个印有个人信息的疫苗记录本(下图),便进入疗养中心楼里,进行正式的疫苗接种。虽说学医多年,但过去我只做过动物实验,从未接触过人体实验,更没想到我的第一次人体实验,角色不是实验员,而是受试者。所以,接下来的每一项检查,都让我新鲜不已。首先,医护人员会组织受试者,进行一次10分钟的简单疫苗科普和实验背景介绍。然后再依次进行BMI、血压、心率、体温等项目监测。以BMI体质指数为例,成年人BMI的正常值在18.5~23.9之间。过低(过瘦)或过高(过胖),都不是合格受试者。完成了以上基本体测后,女性又需要增加一项尿hcg检测——测试是否怀孕。疫苗实验半年内,怀孕有风险,可能会损害胎儿健康。紧接着,是第二轮15分钟的小房间一对一面谈。医生在详细询问我的既往病史,比如半年内是否接受过其他疫苗,最近是否用药,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以及生活习惯如是否抽烟喝酒后,会一条条详细罗列出接种疫苗的潜在风险。比如,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斑,硬结,肿胀,瘙痒;比如,可能引起发热,关节疼痛等不适反应;甚至,接种后会有危及生命的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等等。确保我知晓一切风险后,最后需要我签字确认——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签了字,从这一刻起,我就正式加入了这项举世瞩目的临床试验。我的编号是JSVCT089~1XX。抽完了10毫升的静脉血后,我便被工作人员领入了接种室。一进入接种室,我就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和轻松。一旁的医护小姐姐还贴心地为我用美颜相机拍了照片(下图)。事后才知道,我是这项实验的最后一位接种者,我的顺利接种,大家都有一种任务完成的如释重负感。很是奇怪,越是重要的事,我的回忆却越是模糊和平静。那一支承载着人类希望的疫苗,无声息地、没痛感地注射进了我的身体中。回家的路上,我闻到了空气中草木蒸腾的清新味道。4. “我很好,是正常反应,我也没有感染”二期实验一共有三个组:中剂量(5X1010vp),低剂量(1X1011vp),和安慰对照组(不含病毒,仅为液体试剂)。采用的是随机双盲模式——病人随机安排进某一组,科研人员和患者均不知具体分配方案。所以打完疫苗,我还有点小担心,自己打的会不会是安慰剂,白挨一针?天遂人愿,接种疫苗的第二天,一向身体强健的我,华丽丽地发了37.5℃的低烧。虽然发低烧让我全身关节痛,乏力,没食欲,但是我心里美滋滋的。通过身体反应,我能大致判断,我接种的应该是是疫苗。而我的免疫系统,正积极地和抗原斗争,产生抗体。我打疫苗是先斩后奏,等到我发烧发朋友圈,周围朋友才知道我去当志愿者了。他们的反应是两极分化:跟我一样有医学背景的朋友,表达的是羡慕,并且“埋怨”我,能提前获得抗体这么好的事,没叫上他们;对疫苗没有专业知识的家人和朋友,却不像我这么乐观,更多的是担心。 “疫苗还不安全,打了会不会直接感染上新冠病毒?”“疫苗会不会有很强的毒副作用,会不会严重损伤肝肾?”……“我很好,发烧只是正常反应,我也没有感染”,这是我频率最高的回复。这不是虚无缥缈地安慰,而是出于基于理性分析的信任。并且,这种信任不是盲目的,而是我查阅文献后,基于我的专业知识和科学判断后得到的。首先,这次的疫苗全称是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传统的疫苗(如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是将病毒这匹野兽驯化成坐骑,为人类服务。简单粗暴,效果好,但是一旦这匹野兽失控,就会“反咬”人类一口,有极低概率的致病风险。所谓注射完疫苗后感染,其实说的就是这类传统疫苗。而腺病毒载体的疫苗,就是用腺病毒作为有效成分的载体疫苗——腺病毒本身是一种战斗力很渣的病毒,类似披着狼皮的羊,对人类没有“杀伤力”。陈薇团队把新冠病毒的S基因,通过基因改造技术,植入到腺病毒体内,重组后的腺病毒,就是疫苗的核心成分。它注入人体后,会在人体内来回“巡回展示”,训练免疫系统识别并记忆新冠病毒的特征,一旦新冠病毒入侵,就可以围剿反攻。腺体病毒疫苗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最近几年已成疫苗界“网红”,黄热病病毒减毒株为载体的登革热疫苗,以重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为载体的埃博拉疫苗等,均属此类。对于这种疫苗,我是比较放心的。但无论多么安全的疫苗,都要经过三期临床试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上市。I期临床试验首次在人体上进行,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测试药物的安全性和毒副作用;二是药物动力学实验——追踪药物含量随着时间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这次,一期临床的108个志愿者,全部产生免疫应答,说明疫苗让人体成功产生了抗体,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但是抗体浓度是否足够,以及抗体是否长期稳定,还需要II期、III期实验证明。II期则侧重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比之下,一期的108位志愿者面临更大的危险,所以,一期志愿者需要在医护陪伴下,隔离14天,以防出现任何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而我们二期志愿者,则是自行回家观察。综上,正是基于安全的疫苗原理,少量的安全剂量——肌肉注射、量少、不足以产生肝毒肾毒性,以及成功的I期试验,我才能够坦然和乐观面对不良症状。第三天,我的发烧等症状消失,从此再没产生任何反应。我个人推测,这次发烧大概率是因为剂量过量,免疫应答过高导致的。5. 职业试药人?不,我们只是一群感恩的武汉人新药上市前,需要招募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医药公司通常会给予受试者一定的健康津贴,作为报酬。而这么一个长期辗转于各种医药临床试验,靠试药赚取健康津贴的模式,滋生了一群职业试药人。几天上万块收入的高利润,足以诱惑经济窘迫的人,忽视试药背后的高风险,从而趋之若鹜。这种“躺着”赚钱的行业,如同赌博:赢者拿钱,输者致病,甚至丧命。过去在医院实习时,我也多少接触过职业试药人。所以在这次疫苗实验中,我特别好奇,会不会也有职业试药人参与。我所在的微信小群,有30个试药志愿者,平时我会有意无意跟大家闲聊几句——参与实验的508个志愿者,根据编号被分为十几个小群,主要用来平时交流感受和汇报每日体温。通过闲聊,我发现大家来自各行各业,都是第一次当试药者,参与原因也五花八门。C叔叔,通过小区志愿者了解到招募信息。他一直坚持运动踢球,身体状况良好,所以毫不犹豫报了名。虽然家人事后才知晓,但全力支持,并没责怪他。Y律师,从事法律行业,通过微信报名。在报名前对疫苗有过浅显了解,了解II期试验相对I期风险更低,所以没有顾虑。同时,他也希望通过参与试药,获得抗体。Y先生跟我一样,在第二天就出现发热(38.8℃)反应,几天后自愈。对于参与疫苗实验,全家人都反对,担心风险。但他认为,总有人需要勇敢走出第一步,他愿意以身试险。B阿姨,是通过朋友报名的。此前,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知识。注射未知的疫苗,以及注射后产生的不良症状,让她一度很恐惧。但这次疫情期间,全国人对于武汉的支持,让她很感动,她很想以实际行动报恩。家里人也很支持她,抽血随访,还是女儿陪她去的。C先生,一位地道的武汉小伙子。报名是瞒着家人朋友偷偷去的,注射完了才告诉家人。他也出现了低热反应。虽然对疫苗并不算很了解,但他认为自己身体强壮,父母年轻,自己也单身未婚,就算遭遇不测,也算是“为国捐躯”,不用太担心身后事儿。而且,他很敬佩陈薇院士率先注射疫苗的举动,认为自己作为一个武汉人,一个中国人,没理由畏缩不前。这群志愿者中,既有20出头刚工作的年轻人,也有家人陪伴来的老人,绝大多数是非医学背景的普通人,至少我没有接触到职业试药人。面对新疫苗的未知风险,面对发烧、难受等不良反应,他们也会有本能地恐惧,但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发自肺腑想为武汉做点什么,多少也怀着一种报恩心理。6. 媒体夸我们是“探路者”,我认为自己是只“小白鼠”本来,我抱着记录生活的想法,随手将经历发到了微博上,没想到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流量,一千多点赞赞和留言,还增加了几百个粉丝,让我受宠若惊。看到网友对我毫无保留的夸赞,我是又开心又有点害羞。甚至有些媒体也夸赞我们是“探路者”,但我觉得自己没这么伟大,那些夜以继日研制疫苗的科研者,才是真正的“探路者”。除了陈薇院士,还有更多的科研者,可能连名字也不会出现在论文中,他们开山劈石,顶着务必研发出疫苗的压力,冒着危险摸索前行,为我们凿开一条通往希望的路。5月15日,是我们接受第二次抽血随访的日子。这一天,陈薇院士也来了。我们得到和陈薇院士合影的机会。于是抽血随访变成了明星见面会。现在,陈薇成为了大众追捧的“爱豆”,我挺开心的,觉得这是大家对科学的崇拜。看着手机上自己和陈薇院士的合影,觉得一切都是这么的不可思议。三个月前的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因为英国疫情严重,而逃回武汉,更不会预料到,自己居然成为一名疫苗受试者,亲身经历一场记入史册的实验。JSVCT089~1XX,属于我的特殊编号,纪念着这场全人类战疫中,我作为一个普通世界公民的贡献。参加新冠疫苗的二期实验基本结束了,下一次就是半年后的随访和抽血了。我暂时还没计划好何时回英国,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到底什么时候才会终结呢?就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史学家Jeremy Greene博士说:“当人们问什么时候结束的时候,他们是在问社会意义上的结局。” 也许,当我们学会了与疾病共存,才是真正的结束——一个好消息是,钟南山院士预测,新冠疫苗最早在今年秋天或年底,可作为应急使用。本文作者:陈纪英v

积渐

生物工程专业很忽悠?玩得好你可以当总统!

网上有个段子,说要评史上最牛“跳槽”,首推明太祖朱元璋,因为他从一个和尚,摇身一变当上了皇帝。其实类似的例子并不鲜见。话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藉犹太人、曼彻斯特大学教师魏兹曼(Chaim Weizmann)有了一项了不起的发明:他利用微生物(一种梭菌)将谷物发酵生产出了丙酮!这下子解决了英国人的大问题。因为战争期间,无烟火药的生产刻不容缓,而丙酮是火药制备过程必不可少的溶剂。魏兹曼是第一个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化工试剂的先驱,后人尊称之“工业发酵之父”,可以说是生物工程专业的老祖宗。魏兹曼出色的工作受到英国政府的高度评价,也使得他与英国政府高层有了密切合作。1917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巴尔弗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民族国家。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到了1948年,以色列国正式建国,魏兹曼顺理成章担任了第一任以色列总统,他是由科学家成功“跳槽”当总统的第一人。生物工程鼻祖魏兹曼是以色列第一任总统生物工程专业玩得好,也能当上大总统?这也是现在的生物工程学子们始料未及的吧?曾几何时,生物工程专业在我国也是香饽饽,高中生们趋之若鹜,老师上课言必“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无数莘莘学子为之癫狂。这话说来也一点也不虚,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的诺贝尔化学奖,居然有2/3是颁给生物学领域的,要说生物学没有前途,打死我也不信。然而近几年的舆情对生物工程专业似乎非常不友好,多次网评“十大忽悠专业”,生物工程均榜上有名。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生物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偏差,反映了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意识超前与我国生物产业发展落后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有学生价值观的取向问题,但归根到底还是高校产业化和大学扩招带来的严重后果。抛开决策层的问题不谈,说说本科生自己的问题。很多学生连基本的实验技能都没有掌握,就期望自己在专业领域有多大发展,岂不是痴人说梦?还能抱怨生物工程专业不好?教育部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开会,都会讨论学生培养质量标准问题,有委员开玩笑说:“标准很简单,交给学生一个基因序列,让他交回这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也就是把生物工程上下游的技能都过一遍。实际上有几个人能完成呢?估计一成都不到!学艺不精,眼高手低,是当前多数大学生最主要的特征。其实,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都是“手艺活”,技艺到了一定层次,不是你去找工作,而是工作来找你。甚至是你给别人创造就业机会!靠一项技术做大的例子多不胜枚举:比如A股发行价最高的上市公司深圳海普瑞老总李锂,比如邓小平南巡后珠海重奖的科技功臣迟斌元……邓小平接见科技功臣迟斌元

熊熊大火

英国医学博士|纽卡斯尔大学医学博士招生简章

院校简介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简称纽大,是位于英国英格兰东北部的世界前1%的一流大学,著名公立大学、老牌名校。长久以来被认为是英国最好的20所大学之一。纽大拥有英国顶尖的医学院,同时该校在科学、工程、法学及人文社科等方面皆相当出色。也是英国拥有最多欧盟研究文件的大学之一。2014年12月18日,纽卡斯尔大学在每7年发布一次的REF 2014 英国大学官方排名科研实力排名中,居全英第16位;名列2019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300位,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01–250位;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152位,2020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180位 。2017英国政府教学卓越框架质量榜单中,成为TEF金奖大学;在2018及2019QS世界大学排名中,纽卡斯尔大学获得5+星级评分,全英仅有两所大学获此殊荣 。医学博士课程老龄化、生物医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癌症、牙科与牙科科学 、教育(临床)、食品和人类营养学、遗传学、医药外科、微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和卫生服务研究2020学科领域的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排名前100 -QS世界大学排名2020学科领域的心理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排名前100位-QS世界大学排名博士课程介绍(部分)医药外科博士研究领域:疾病选择药物、改善慢性疼痛的治疗策略、细胞生理学、安全药理学和发现毒理学、剂型设计的药理原理、基础和转化纳米药物、制药公共卫生、合理用药、患者安全与健康信息技术申请要求:2:1的荣誉学位,或国际同等学位雅思总分6.5(所有其他子技能至少5.5)。心理学博士申请要求:2:1的荣誉学位,或国际同等学历雅思总分7.0(听说读写至少7.0,阅读至少8.0)学费:全日制: 23,200-34,400奖学金设置:1.听觉认知博士学位(纽卡斯尔大学医学院格里菲斯实验室) 100%的 英国/欧盟 支付的学费和每年的生活费 15,285(全奖)。 2.博士生:动态集成大肠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100%的 英国/欧盟 支付的学费和每年的生活费 15,285(全奖)。 3.癌症生物学博士研究生-治疗耐药性伯基特淋巴瘤的克隆进化的单细胞解剖 100%的 英国/欧盟 支付的学费和每年的生活费 15,285 (全奖)。4.2%学费每年学费可享受2%的折扣 服务流程:Step1:留学信息咨询(国家、院校、学制、毕业难度);Step2:提交资料(简历、成绩单、研究意向)评估;Step3:签订合同,申请人提交正式申请材料;Step4:个人学术剖析,确定研究计划书题目;Step5:确认研究计划书,提交网申;Step6:录取、办理入学手续;Step7:学术辅导,撰写文献,发表期刊论文。服务介绍:个人学术剖析、选校、研究方向定位、量身定制的研究计划书,保证导师既能接受录取,申请人又能够顺利完成;雅思学习督导、文献阅读规划、文献综述撰写指导、期刊发表指导(与RP、thesis proposal、Phd thesis紧密结合)。更多医学申请干货,欢迎关注公主号,医学高端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