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高考、大学、考研及读博欢迎关注:博雅燕园英国或者英联邦地区的硕士,基本都是一年制的,包括学术型和授课型。授课型“速成”的特点很明显,这不用说了;即使是实际花费的时间一般需要15~18个月的学术型,也依然脱离不了比较“速成”的特点。这一特点,就连G5的硕士,也不例外。通常来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英国硕士,认可度往往明显低于同层次的其他国家的大学,即便是G5,也不例外。像牛津、剑桥的一年制硕士虽然也很好,但认可度往往还是低于美国的哈佛、斯坦福、芝加哥等同级别的大学,尤其是申请读博,即便是牛津、剑桥的硕士,申请其他国家的大学,也未必能得到高度认可。比如,我一个本科校友,在牛津读了一年制硕士,申请哈佛大学的博士成功,但哈佛并不认可他在牛津的学习经历,如果进入哈佛大学读博,必须补修硕士课程,正常情况,需要八年才能完成博士学业。不过,牛津的硕士在英国本地的大学则认可度很高。这位校友后来顺利地申请伦敦大学学院的博士成功,四年后完成学业,回国进入了一所211大学任教。虽然G5比我们的华东五校在世界大学的声誉和实力强很多,但认可度这个事儿,不能简单地与学校划等号。根据不少实际案例来看,可以粗略地说,英国G5的硕士,无论是就业还是回国读博,其认可度大致相当于内地华东五校的硕士。从现实看,去英国顶尖大学念了一年制硕士,要么继续留在英国读博,要么回国后直接就业。打算回国后再读内地大学的博士的人,其实并不太多。如果读了G5的硕士,确定回国读博,一般来说,需要是学术型硕士为佳,能走的路子,通常有两条:申请考核或者参加公开招考。申请考核,G5的硕士自然是可以的,相对比较省事,但要求较高,需要有硬件——一定量的文章,如果是人文社科类,内地985大学通常需要一两篇SSCI的文章,理工科则是SCI的文章。有较高级别的文章, 就是最关键的硬件,容易获得导师的认可甚至青睐。当然,如果能获得推荐信,那就更好了。如果没有一定分量的文章,也没有其他优势,比如在G5期间的平均GPA也不高,一般来说,申请考核内地一流大学,是很难通过的。公开招考,这个就没太多值得谈论的了,要点无非两条:考试过关只是基本,获得导师认可才是关键。这种路径,自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过这是最常见的路子。这几年,内地大学读博的路径变化比较明显,很多大学对于博士招收,越来越倾向于直博生和硕博连读,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导师和学校来说,往往都是很有效率的。然后,剩下的名额,越来越倾向于申请考核的方式,这也是有效率的路径之一。公开招考似乎越来越不被大学及导师“待见”,一些大学的不少专业方向留给公考招考的名额寥寥无几,有些方向压根就没有公考招考的名额。所以,如果走公考招考的路子,信息搜集很重要,选对学校和方向很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的硕士,整体来说,在国内的认可度虽然不算很高,但其博士就不一样了,尤其是G5这样的顶尖名校的博士,回国后认可度很高,通常其认可度不会低于北大清华的博士。如果要进高校,一把来说,211的肯定没问题的,985也不是太难——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到英国读了顶尖大学的硕士后,如果还想进一步深造,多数人都愿意在英国名校念完博士再回国的重要原因。
留英回国的学生回国好找工作吗?随着各国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很多中国学生为了将来谋求一份稳定,有前景的工作,纷纷出国深造,英国是众多留学生的首选目标,但是,回国人数的增多,导致了很多海归变“海带”,即使名校毕业的学生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那么,去英国留学回国后好找工作吗?1、亚太地区出国留学人数稳步增长亚太地区是全球留学生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来自该地区的学生占2011年全球留学生的53%。更具体地说,亚太地区出国留学的人数从1999年的459,850人升至2014年的1,208,061人。英国文化协会预测,印度和中国将在2011年至2024年期间为国际学生的全球增长贡献35%。出国留学或在亚太地区就读跨国高等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这和该地区强烈的文化信仰密切相关,即高等教育促进了职业发展和声誉。良好的教育和学历被认为是重大成就。因此,很多亚洲家庭都愿意花大价钱来支持其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2、英国的国际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调查发现,最受亚洲人欢迎的留学目的地之一是英国。近年来,从世界各地来到英国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英国作为亚太地区国际学生的第二大东道国(美国之后),通过2014-15年度非欧盟学生的学费,获得约42.3亿英镑的经济效益(尽管近年来激增的趋势开始趋于平缓)。3、中国国际学生的就业能力经合组织表示,目前的研究仅是一项关于英国国际学生和东亚毕业生这个大项目的初步阶段,考察他们的职业、收入、工作和流动性。而香港岭南大学的研究小组正在考察那些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如何在回国时找到工作以及他们的职业发展。经合组织在2017年1月对106名受访者进行了初步在线调查以及20次后续访谈。受访者性别比例非常平衡,分别是53名男性和53名女性。他们当中大部分都获得了硕士学位(89%),由于在英国读硕士只需一年,他们认为这是更为“经济”的选择。(在中国读硕士通常需要两到三年时间)调查结果显示,与中国媒体大多数报告相反,国际学习并不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尽管一些受访者表示国际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但这些积极的评价仅仅是主观意识,实际上留学生的就业率并不是很理想。4、海外留学的意义一些受访者表示,英国大学为毕业生提供研究生学习的奖学金,鼓励他们在英国完成进修。有趣的是,受访者并不是对奖励感兴趣,而是希望在英国进修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调查显示,这些受访者的就业率很高。近59%的人能够在三个月内找到工作,32%的人能在六个月内就业,几乎全部的人能够在一年之内就业。获得海外学位后,一些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太喜欢马上入职,而是选择一个差距年,来减少劳动市场的竞争压力。最重要的是,受访者对他们的国际学习经历都表示积极的评价。大约90%的人非常重视海外学习,认为这能提高求职成功率。一位受访者称:“即使我的家人与公司存在某种关系,如果没有外国学位,我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某些标准可能不是硬性的,但你知道HR也会看学历的,她会优先考虑海归。此外,受访者认为国际学习不仅仅是获得了高等教育学位和证书。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从海外学习中获得的软技能,如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国际视野能力,分析能力和自我管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发展成一个全面的人。同时,他们也喜欢海外的学习和生活,通过这些,他们学会了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外部变化。一位受访者分享,出国不是为了获得一个学位或一张证书,海外学习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这使我成为一个更加自信和开放的人。5、对英国大学的影响有人担心中国和亚洲大学在全球大学排名榜上的崛起是否会对当地的学生造成困扰。研究清楚地表明,中国学生仍然有很强的动机去海外留学。随着近些年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毕业生选择在英国进修,读完硕士再回国就业。考虑到中国学生的利益,以及英国在退出欧盟后,需要寻找资金的替代来源,英国大学应该与中国大学合作,提供双学位或联合学术课程。现在,英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欢迎全世界的人才。英国大学应提升教育质量,以吸引来自中国和亚洲的学生,并确保英国继续成为海外热门留学目的地。总之,短期内,海归在国内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但要想真正的体现你留学投资物有所值,必须拥有真才实学和积极的就业心态,因为最重要的永远都是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想去英国留学的同学们应该都清楚英国一年制硕士学习,很多学生和家长青睐于这个一年制硕士学习的学制短、费用低的优势同时又在担心教育质量问题。小编在这里想说的是,英国高等教育学制虽然短,但是其数百年形成的高等教育制度,已经使其高等教育质量享誉全球,所以家长和学生们完全可以放心一年制的硕士教育质量。英国高等教育数据统计局(HESA)调查显示。中国赴英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数十年一直保持稳步攀升状态,在英国经历了脱欧、英镑下降等情况下,赴英留学数量依旧在增加,这让人不免有些惊讶。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留学输出国,留学数量更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就行形式的紧张呈现递增状态,每个出国留学的学生都想出国深造、镀金归国或是海外工作。因此考虑经济问题,很多学生选择了这个英国一年制硕士教育(赴英读一年硕士大概全部花费约5万左右,相比三年,这部分留学费用对于愿意出国的家庭都能接受的了)。那么这个一年制硕士对回国发展的毕业生来说,究竟有多大的帮助呢?(下面仅为个人之见,如有不妥还请谅解)根据力学服务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对于已经获得国外硕士学位的回国学生,就业数量按高低分依次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按常理思考,外资企业排第三,让人有点惊讶!而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中,对一年制硕士评价也都不一样,这个因人而异。英国硕士归国,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的英语水平会比国内的学生高很多,也更了解国际规范光凭借这一点就让人很是羡慕。但是有一点,就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国内学生会理解的更升入些。大多数留学生归国都是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而一般的用人单位都要求要有相关年限的工作经验。只要你有能力,无关乎学历。有些同学也表示自己学金融相关的专业,但是找工作时,与国内顶尖金融专业的学生相比,自己并不会有什么优势,大家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如果从教育投资的角度讲,小编建议工薪阶层的家庭要慎重考虑是否要把孩子送出去。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都会有一番作为的!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较快,最近20年来,大学的数量翻了好几倍,现在已经有2000多所了,大家读大学的目的,十有八九都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学历越高,工作越好找是大家的共识。可是,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形势很严峻,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我国不少企业都在裁人,用工量减少了,所以不少应届毕业生觉得,2019年就业真的不容易,可能是最难的就业季了。确实,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确实困难,不仅国内普通本科生工作难找,就是在国外留学多年的海归,工作都不好找。大家都知道,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不少父母都非常的重视教育,送孩子出国读书越来越普遍,在东部沿海地区,几乎每个人亲戚中都有孩子出国留学。但是,由于国外经济不景气,留学生想要在国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很不容易,所以不少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寻找机会。刘明高考过后就出国留学了,在美国读的本科,最后在英国读的硕士,学的是目前国内最好就业的计算机专业,家里为了供他出国留学,花了将近200万,2019年毕业,满以为回到国内自己是香饽饽,找到一份管理岗位的工作很容易!可是,他从去年秋季校园招聘开始,就投了不少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的管理岗位,一路上都是失败,没有一家愿意接纳他,导致他现在都有点心灰意冷,找了一个通信行业的实习生岗位,希望自己在春季招聘中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很多人会想:海归又如何,不也是难就业吗?其实从刘明的学历来看,没有任何问题,美国的本科,英国的硕士,相信业务水平也不差。但是问题在于,无论你的学历再高,在互联网行业都很难进入到管理岗位,必须要从技术岗位做起!不少海归硕士在互联网行业年薪都是30万左右,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无论你是国内本科,还是海归,在就业中都不要好高骛远,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说!你觉得海归很吃香吗?现在的工作是不是越来越难找?欢迎留言讨论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去英国读一年制硕士,回国后的认可度怎样?就业情况如何?英国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或者说英联邦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自成体系,他们的硕士与世界其他很多国家的大学不同,硕士一般是一年制,包括授课型和学术型两种。差别在于,如果够努力,授课型一般12个月就可以完成学业,不需要撰写毕业论文;而学术型则一般需要15~18个月,需要完成毕业论文及答辩,才能毕业。牛津大学校园从留学的主流群体来看,还是以商科类专业居多,而且英国大学的商科确实很强。G5不用说了,即便在G5中以理工科驰名世界的帝国理工,商科也很强。即便相对处于二线位置的曼切斯特、谢菲尔德等大学,认可度也不错。其实去英国读研的学生,申请的学校大多数都不错。如果按照学校层次来大致区分的话,G5作为第一档的话,杜伦、华威、谢菲尔德、巴斯、圣安德鲁斯等大致排名全英top10的大学,就可以说是第二档,而类似格拉斯哥、纽卡斯尔、爱丁堡这样的大学则属于第三档。按照一般情况论述,第一档的G5往往要求雅思不低于7.5,而且对本科学校有一些潜在要求,国内能申请成功的,往往以985为主,或者特色鲜明的211专业院校,很少有双非学生能申请G5成功。以国内知名大学本科背景+留英G5硕士,这个认可度自然很高,就业完全不是问题。如果是进入的第二档,特别是第三档,则回国后往往比较看重国内的本科背景。进入二三档的,既有985、211,也有很多是双非院校的,前者认可度往往明显较高。小编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巴斯大学校园有个本科校友(一所财经211),去了巴斯大学读研,似乎是授课型,很快就回国了,结果就业还不错,去了一家大型银行总部。据他说,他有一个在巴斯大学的研究生同学,由于本科只是国内二本,回国后多少有些碰壁,几经周折,才找到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单位。在英国读研,一般来说,学术型的认可度会高于授课型,但回国就业,似乎对于本科背景比较看重,特别是第三档的大学。所以本科背景不太好的,又没有申请到英国一流名校的话,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普通工薪家庭的学子,还是建议适度谨慎。当然,不管怎么说,能出去留学,能增长很多见识,大大开阔视野,而且其实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即便是本科背景不太好的同学,也是可以获得较大提升的,只是从就业角度来看,不一定“物有所值”,建议可以适度谨慎。有钱任性除外。你对就读英国一年制硕士怎么看呢?
2020年,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出国留学与归国就业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增长。《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正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下,《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这份报告对海归的就业形势进行充分调研,展现当前企业对于海归的认知与评价,对于海归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海归群体以及用人单位提供求职招聘方面的参考依据。我在此也给大家总结了一些重点内容,一起来看看吧!01、2020 海归人员教育现状海归人员的高学历特征凸显,以硕士为主,占比达83.52%,本科占比13.07,博士占比2.84%。《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专业选择侧重于商科和计算机和工程类专业。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金融、会计、管理为代表的商科专业和偏应用性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留学目的地仍以主流发达国家为主。超过7成的学生选择了英国、澳大利亚、美国。02、2020海归的职业现状近6成海归在毕业前就开始求职 《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海归的求职意识提高,其中25.6%的海归在毕业半年内开始求职,另有16.3%的海归在毕业前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开始求职。但仍有27.8%的海归在毕业后半年内找工作,很多情况下是是以社招的身份进入企业,初期面临的挑战较大。求职方式以国内主流招聘网站为主 《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根据报告显示,海归能够参加国内企业的校园招聘的机会比较少,难度比较高。而针对海归的专场招聘活动和求职平台也比较少。因此招聘网站、企业官网招聘、社交媒体成为海归找工作的主要途径。另外在城市选择上面,一线城市仍然是海归主要考虑的工作地区,根据报告显示,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对于行业的选择,海归通常会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金融、教育、高科技/互联网是海归求职的热门行业。大部分海归目前的职位为管培生、教育/培训和人事财务的岗位。海归回国的初始薪酬方面未达期待值 《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目前海归的初始薪酬以10-15万元为主,而大多数海归期望的薪酬在年薪20万以上,这中间还是有不小的差距。《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海归对于国内的就业市场不了解造成的。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海归的薪资在15-20万,20万以上的薪酬范围比例增加,在15万以下的薪酬范围比例下降。专业方向是影响初始薪酬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学术背景对于薪酬、职业发展的影响在初始职业上表现明显。由于海归的学历大多数是硕士及以上,因此学历对薪酬的影响在海归群体表现较弱,但专业的方向对于薪酬影响较大。根据报告显示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初始薪酬明显高于其他专业,最明显的在20万以上的薪酬分组上,计算机类专业的海归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专业毕业的海归。03、雇主对于海归的认知现状企业招聘海归大多要求学历在硕士以上,对于专业的要求上主要以计算机科学专业、金融类、管理学专业为主。《2020海归就业报告》新鲜出炉,今年的另外,企业的海归人才需求逐年增加,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金融、文化教育、咨询业和政府机构中。大家在日后求职中可以多关注这些行业。企业更青睐英国、加拿大、美国留学的海归。从企业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上来看,不限工作经验的招聘人数占48%,1-3年工作经验的占30%,3-5年工作经验的占10%。所以说,要求相对较灵活,但更看重海归的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国际视野和发展潜力。根据报告显示,海归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中主要存在以下三项求职劣势:1、普遍缺乏职业规划。很多学生临近毕业才开始考虑工作方向,比较仓促,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2、缺乏实习和项目经验。很多企业会在挑选候选人的时候要求有相应的实习经历。很多学生往往会因为没有实习经历而被淘汰。3、对国内就业形势缺乏认知。长期在海外生活,导致没有足够时间、没有相应的渠道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对于这些问题,报告中也指出了应对措施:1、重视实习的价值,树立符合自身职业发展需求的职业目标,积极寻求实习机会。建议留学人员应该充分重视学业与职业的关系,以职业为导向规划学业,树立符合自身职业发展的实习概念。2、注重实习的价值转化,重视实习经历与职业目标的匹配性,学会将经历转化为经验,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3、接受专业的就业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留学还是能在回国前要充分了解就业形势,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当前的招聘市场中的定位。参加专业的职业培训,能够帮助海归群体完善职业规划,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4、参与专业平台的社交活动,拓展职场网络。参加不同的社团、校友会、同学会或者海归访问团,对于海归群体交流就业信息,建立社会关系来帮助就业有重要意义。多多参与专业平台的社交活动,大大增加自己的就业几率。
英国留学生回国的就业问题,让很多想要留学的学生和已经留学毕业的海归头疼。那么在出国留学和海归求职中应该注意搜索哪些方面的信息?国内的HR又比较偏向于什么样的应聘者呢?我们来一一解读一下。1-留学院校的就业竞争实力(1)名校名校的就业竞争实力自然不用说了,毕竟名校不是谁都能进去的,英国G5的学校毕业,像剑桥,牛津,帝国理工这些,基本上都是很轻松就能找到工作,当然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和普通院校的学生不在一个竞争阶层。所以如果你是名校毕业的留学生,很大程度上已经甩掉很多人了。(2)普通学校普通学校虽然没有名校那么令人信服,但是不少学校也有了一定的认可度,还有不少学校的王牌专业也是很有说服力的,比如巴斯大学的同传,萨里大学的酒店管理,南开普敦大学的品牌管理等等。毕竟还是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占多数,所以只要自身有优势,也是可以竞争一下的。2-各专业大类的就业情况(1)各大类专业的就业情况分析根据最近几年的数据显示,英国海归最好就业的专业有口腔医学、兽医学、建筑学、教育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商科与管理学等。这些专业的毕业生90%以上都能找到工作,而且薪资待遇都不低。另外,这两年也有不少新兴行业呈上升趋势,比如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等,都有很不错的发展前景。(2)自身所学专业如果所学的专业正好是就业前景很好的专业,那么应该乘胜追击,多找实习的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一直保持“被需要”的状态;如果学的专业已经是比较没落的专业,就业前景并不好,那么可以选择及时止损,选择改行或者多方面发展,或者也可以选择自己创业,像其他行业借鉴经验,在旧的东西上玩出点新花样。有些专业是天生比较难跨国就业的,因为国情不同,尤其是文科类专业,而理工科则比较硬通。所以如果选择回国跨专业就业,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尤其是文科,不同的国情很可能是另一套做法,当然如果你适应能力很强,那也未尝不可。3-招聘方的看法与要求(1)是否承认1年制硕士学历虽然教育部正回应过没有不认可1年制硕士学历,但还是会有一部分企业在招聘时明显标注出他们承认的硕士学历是2年或者3年,那么也就是说,这部分的企业是不承认一年制硕士学历的。这个是企业自身的权利,也无可厚非,大家在投简历是尽量避免,不过一般正规的企业很少有这样的规定,机会总是比限制多,不必在这一点上纠结。(2)不同企业的HR怎么看待英国海归?海龟的优点、缺点,HR更倾向于哪类海归一些大公司的资深HR对海归的看法——优势:海归思维更创新,语言有优势,更利于沟通、交流;更主动。劣势:自我评价太高,稳定性太低,忠诚度太低,有一种比较盛行的说法是,在国内HR眼里,海归硕士不如本科211和985这里的HR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企业的HR,一类是外企的HR.一般的HR在招人的时候会先看本科学历,再看研究生阶段的学历。2019年归国求职海归数量能达到近60万,而每年985院校毕业的学生只有约16万。物以稀少为贵,人才也一样,60万的海归和16万的985毕业生,我们可以试想一下,HR要从60万里面找到优秀的人才容易还是在16万里面找到优秀的人才容易?而外企的HR则对英国的院校更加熟悉,他们能了解海归在学校具体学了什么,和国内211/985毕业生有什么不同。他们在招人时也许更任何留学的学历和个人的专业素养。所以投什么样的企业意味着海归不同的身份地位,到底是国企还是外企,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国营还是民营,都稍有不同,优劣占半。4-薪资和发展情况如何?(1)海归的平均月薪资具体薪资的话也要视具体行业、工作经验、具体城市等因素而定。一般来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有一点留学背景的,薪资大多行业的月薪税后都能超过一万,工作几年之后增加至两万至三万,其他城市也大约在一万元左右。早在2017年,海归的平均薪资就比国内同等学历人才高出17.2%。43.2%的人月薪能拿2万元以上,高出本土人才近30个百分点,工作经验达10年时更为明显。(2)哪些领域的发展前景较好从近几年的数据上来看,教育、金融最缺人。对海归人才需求最多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教育培训、金融和互联网科技,三者对海归人才的需求占到总体的50.6%,其中教育培训业中明确说明要海外留学背景的岗位有3.1%,高出其他行业数倍。分析海归在求职时的热门行业,对于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能尽早把握未来的职业规划,对于已经回国的海归来说,也能在漫漫求职之路上找准方向。
在英国十大名校中读了文科硕士,期望5000元月薪实际打了七折;澳洲留学六年花了200多万,结果回国第一份工作底薪仅2000元——这类关于留学投资回报的事情,常有耳闻。留学生回国真的如此不堪吗?我们收集了30位海归的真实薪资。10位美国海归真实薪资01,美硕,魔都,学校排名前50,税前10k。想知道那些说金融20k的到底进的是哪,跟我一块儿毕业的小伙伴也没这么高啊。02,美本日硕,拿了上海和香港的offer,上海税前月薪20k,香港30k,都拒了,还是喜欢京东....03,美硕好歹算个综合top前50,南京,ee转金融,本科985,现在交双一流。回国3年,月薪1万多,不加年终奖....别bb回国,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04,广州,高中初中香港国际学校美高那种,大学美国本科top50,月薪11k。05,有时候想想真不知道怎么说,美国中餐馆打工一周双休都有3500刀,也就是人民币2万多。06,美本硕,在美国留学9年,回国第一年3线城市,常州金坛区,14k/月。07,呆过的公司的新入职小姐姐,美本文理学院,北京税前3万5。08,美国4年回国1年,坐标沈阳,我回来之后找了小半年才找到一个7.6k的。09,留美top50,国内一年,HR税前10k,心塞。10,美本日硕,之前在北京科研机构事业编,到手6k-7k,现在深圳高校到手7k-8k。10位英国海归真实薪资01,上海去年英硕传媒刚回国第一份工作6.5k,次年9月第二份工作10k,入不敷出。02,工作即将一年整,英国本科学的是会计金融,帝都做外企财物分析,刚入职月薪税前5.5k,工作半年后加薪到7k,乱七八糟加起来一共估计10万....就真的很普通了。03,英国7年土木本硕,回国7年,二线城市自己找的工作,年薪50,房地产行业。(这个50,是原文之中的50,究竟后面有米有万,咱也不清楚)04,其实很多不一定看月薪,我一朋友国内南开本科,毕业去英国读研回深圳,在证券工作一年后月薪税后一万吧,但是做项目的年底分红50多万,我现在土澳工作本以为自己薪资也不低了,一对比瑟瑟发抖,想回国工作了。05,国本英国硕士,回国在四大的二线所趴着,当时起薪7k多,每年涨30%,就这样吧。06,十八线,英硕,工作一年半税前8k,另外想说工资不能限于月薪,毕竟单位不同薪资结构不同,有些单位的年终奖非常诱人,而我....07,,英国硕士,毕业工作3年,工程单位,月薪2.5万年底绩效好的话,一年40万+。08,人大本科,英国留学回来,北京税后1万加各种福利。09,英国两年电气,回国第三个月工资拿到手的工资5000,住房和吃饭公司包了,平时福利也多,哎感觉学电就是求稳,一辈子赚不了什么钱。10,英国4年回国一年,目前在菊厂,税后工资14k。4位加拿大海归真实薪资01,加拿大6年,坐标上海,刚回国,收到offer,税前11k,加提成。02,成都,IT外企,加拿大毕业两年回的,IT月薪1.2万。03,坐标枫叶国,本科毕业3年,年薪50万,看评论真的快断了我明年回国的念头。(还没回...)04,二线省会私企,电力设计院,加拿大本科土建专业,公司平均3k月薪加3k预支奖金加16/小时加班费,项目奖金季度结算,按土建电气,水工,热控,机务,配比X工时,有注册证书的吗,单独再加。6位澳洲海归真实薪资01,呵呵....难得留言还是如此伤心的话题,澳洲8年回国5年,坐标南京月薪4000。02,澳洲,帝都,6月回的国,教育行业,7k,本来学的金融,之前也做的金融,回国厌了金融想图个工作好心情就转了行,然而...03,看行业吧,金融的话,土澳留学,上海入职一年12k。04,5年前985本科毕业时年薪税后30万,郑州,现在悉尼大学读博士毕业年薪20万。05,澳洲硕士,一线城市,第一年工作,企业财务到手7000+,朋友香港硕士,marketing,到手8000+。06,澳硕会计专业,国内在二线城市外企做了半年税前5k,现在帝都税前1万,感觉遇到好领导好同事比工资重要。此前有份关于海归薪资的报告提到:44.8%的海归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的海归的月薪低于自己的期望值。不得不说,有的人留学归来是真的海归,而有的人却变成了海带。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海归回国待遇差距如此之大呢?留学“镀金时代”结束今年的疫情不仅影响全球经济,出国留学也受到严重冲击。在北大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何帆看来: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已经基本过去了,留学的溢价也会逐渐消失。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前辈所说:“在九十年代末期,海归是“高水平”和“高薪酬”的代名词。一个伦敦国王学院的法学硕士学位,的确让我顺利进入北京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仅2年的硕士在现在会被认为“水”,所以我常笑称自己是“镀金海归”。”如今,出国留学已从以前的“精英化”逐步向“大众化”扩展。海归的“镀金时代”也彻底结束。“海归”过剩,供过于求,自然也就没那么金贵了。与此同时,“海归”的贬值也体现出用人单位不再单一看重留学背景,在招聘用人中更趋理性,愿意花高价雇“海归”撑门面的企业日益减少。就像一位回国求职的留学生所说:“现在留学生的学历和能力层次差距很大,海归群体也分为“小海归”与“大海归”。能拿到高薪酬的,大部分是有名校过硬文凭或者多年实际工作经历,处于人才金字塔塔尖的‘大海归’。”而多数的“小海归”跟本土大学毕业生竞争不仅没优势,甚至处于一些劣势,比如:容易错过企业校招季缺乏相关工作经历和国内名校比,海归处于劣势国内HR只认名校对自身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要想在竞争中胜出,首先要为自身找准定位,仅仅依靠留学光环远远不够,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积累经验。留学的经历确实可以为你增光,但如果到现在这个时代,你还抱着“出国镀金”的心态去留学,那么收获的恐怕只有“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选择去英国读研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在英国的大学读研究生,往往在一年左右就可以拿到学位,好处是学程短,但是劣势是知识结构相对来说会有所欠缺,而且由于学习时间较短,所以要想在某个领域形成突破还是具有一定困难的。虽然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学历还是被认可的。在英国读研过程中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传统的授课式教育(比较受欢迎),另一种是结合实验室研究来完成学习过程,如果未来想获得更强的岗位竞争力,可以重点考虑一下实验室的学习方式,因为相对来说,在实验室做课题会培养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早期有不少从英国读研回国的毕业生,比较愿意到高校发展,一方面计算机相关专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到高校发展也可以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也有机会继续提升。但是目前高校对于老师的要求往往需要拥有博士学位,所以目前不少毕业生会选择互联网企业。由于目前国内IT行业的人才缺口比较大,尤其是技术人才缺口更大,所以整体的就业情况还是不错的,一些英国传统名校的就业竞争力还是比较强的。除了IT行业之外,也有不少毕业生会选择传统行业企业,尤其是具有全球化布局的企业比较受英国留学生欢迎。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下,未来国内更多的企业将陆续进行国际化布局,所以留学生的就业渠道会进一步得到拓展。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上一篇文章我们聊了杜伦大学,巴斯大学,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华威大学的管理专业怎么样,以及就业回国认可度等,和毕业生去向等等问题。今天我们把后六个学校继续讲完。这六学校基本申到了,基本工作就到手了,算是英国管理最好的几个学校了。No.6 UCLUCL的管理相关课程也特别多,像英本2.1成绩的学生会把UCL摸个透彻,毕竟他们很多都希望自己最低去个UCL。国内211和985的85+学生也大多如此。所以UCL的生源本身就大多不错,而且能成功录取UCL以及顺利从UCL毕业的都有两把刷子。表示UCL的管理还是很难申请的,最有名的是Msc management和Msc project enterprise management,一个在管院,一个在建筑学院。纯管理分两个route,一个是公司途径,一个是财会途径。区别在于前面一个适合没有管理或商科相关背景的转专业。后者适合本身有管理背景的去转,比如会计,金融等等专业的会选rotue b。专业申请量巨大,申请量都有2600多了。虽然UCL不要gmat,但专业要面试,基本面试后1月后才会陆续给结果,最晚的可能要等到8月才出结果。需要150英镑申请费,专业基本不支持argue。大概收130人左右,每个route 大概60-70人。人数每年都会有变化。UCL的管理课程还提供两周的海外研讨机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比如国内清华大学,或巴黎HEC商学院,或孟买的印度理工学院等等。名额有限,建议去抢。UCL的学生能留英的比例其实相对算多的,毕竟很多本科就在英国就读的。有些会留在谷歌,或者四大这类比如普华永道这种的。也有去联合利华这类的。中国学生奢侈品类比如路易威登的也有,以及欧莱雅这类的。也有些去中信或花旗银行这些的。大多从事咨询,银行和金融,管培,市场营销和数据分析等工作。No.5 IC帝国理工在金融时报全球管理学硕士排名Top100的名单里面排第14位。学校虽然更世界看到的是工科更为硬汉形象,但他们家商学院其实质量也很高,无论是地理位置,师资,生源,口碑,毕业生去向和起薪,都属于世界级的水准。基本从IC开始,加上往后的几个学校,代表着这个领域最强的几个学校了。UCL比起来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管理专业在南肯辛顿校区,申请需要80英镑申请费,专业需要面试,有的时候会被邀请Skype或电话面。gmat属于recommend模式,并非强制需要递交。学校比较看重学生的career 经历,有对应的实习项目会加分。PS要在A4大小的一页内,不宜多。IC的管理收149个学生,男女学生比例基本是一比一,男生多51%。学生来自全球37个国家。基本都是转背景的学生为主,比如人文艺术的,工程技术的这两占比66%。学校不是很建议有管理背景的学生去申,很多business management本的学生申这个课程莫名是被拒的。一般有管理背景的录取学生不到5个。帝国理工毕业的学生就业非常给力,基本91%的学生回国三个月内都成功就业。有55%的学生成功留在英国工作。有54%的学生在从事财务和咨询类的工作。11%的学生去了快消,奢侈品和零售;其他的也有从事新媒体,房地产以及工程制造业的。学生去的公司基本也是大厂,四大这种是标配,埃森哲和贝恩是常态。投行像花旗和汇丰也有很多学生进去。其他快消比如雀巢,宝洁,联合利华,达能都有学生的身影。我有个学生是去特斯拉做数字战略与创新顾问方向的,年薪真的是羡慕到爆。大家可以留意下毕业生的去向,这个东西可以逆推怎么写你的PS和填career问题的。No.4 LSE从专业而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管理系应该是最强的学校了,没有之一,如果这个专业有科研成果这种比例,LSE基本是第一没跑了。学校有四个管理方向,基础的MIM;其他还有MSc Management and Strategy;以及课程偏MBA设置的Global Master's in Management,这个课程是两年;还有一个更难申的MSc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这就是LSE的管理类阵容,强到爆炸。LSE的管理专业是要更强于IC的。就如果ic和lse都收到offer,不用想,在读学生都会纷纷推荐LSE。因为其毕业生就业能力在全球能排到第五,基本所有的雇主都追捧来自LSE的学生。当然LSE的管理也很难申请,这几个专业就没一个好申的。比如经管,一年就收22个学生,基本都是英本的学生为主,穿插少量的国内重点985高绩点学生。至于要不要gmat,原则上都建议提供,强制的。但如果你本身是英本或LSE本校的学生。或有强经济学位背景等等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申请豁免gmat。学校申请也有个专门填gmat分数的地方。想申LSE还是需要准备一下g的。这也是她比IC和UCL更烦的地方。LSE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玄学录取,当你付完申请费递交之后。你就会拿到ID,在之后就每天刷系统看成绩单是不是底了,如果是的话,肯定是要录你了。基本一周内就offer了。是不是很玄学?LSE的就业能力在英国就很猛,其实没太多必要回国就业,特别是有PSW支持的情况下。当然,如果你更喜欢国内的环境。那也可以回来。基本普华永道,德勤,麦肯锡,埃森哲,高盛,汇丰,贝恩,花旗,麦肯锡,贝壳,雀巢,中金等等都是LSE毕业生可以去工作的地方。而且是target school,特别猛。No.3 LBS伦敦商学院LBS的管理在金融时报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巴黎高商。学校因为只收研究生和博士生,目的非常明确。LBS的MIM大概是收205个人左右,学生来自41个国家,男女比例6比4。申请需要GMAT,建议分数690+。他们家还有个GMIM课程,只收33人,学生来自11个国家。男女比例4比6,正好反着来。LBS申请需要面试,有好几轮,学生质量是英本居多,国内的学生大多以财经本211或985的为主。申请难度相对于LSE来说,差不了多少。基本LSE能拿到offer,LBS也可以。LBS更适合本身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去申,这个专业的学生平均年龄在24岁左右。毕业生在毕业三个月后找到工作的比例是94%。具体就业数据看图吧,图是截自他们家2020的就业报告,IC也有,但我懒得注册。表示LBS和LSE的管理就业基本都是顶级配置了。可能LBS在就业能力上还要更强力点。毕竟全球认可。表示,LBS的MIM申的时候也经常会把学生放到WL里面。这个就很磨人了。需要耐心等待,学校是按round受理的。LBS的上课压力不大,作业和group work的量都不如LSE的多。学生都把大量时间花在求职上面了。所以就业方面LBS是真的给力。就如果能进LBS,就不愁工作吧,回国同理。No.2 CambridgeCambridge的Mphil in management这个专业不需要工作经验,是毕业生能申到的最好的一个学校了。Cambridge的管理收人不多,通常在45-50个左右。中国学生不超过10个,基本是国内985为主,看不到双非的影子,海外本的中国学生占主要比例。国内的985大多是中山大学这种类型的。学费是30,222,雅思要求要7.5不低7。学生基本都是转专业为主来自文科或理工的学生居多,本身带管理背景的反而最少。很多学生转这个也是为了以后对整个商业领域有总体认知。就业数据看这里,因为选Cambridge的最终回国的确少,基本是留那边的,少数回国基本都是去了阿里和中金以及麦肯锡。有些还去香港那边工作的比较多。就业很强,国内更买Cambridge的牌子。虽然专业课程来讲,他其实没LSE这种给力。再有就是Cambridge更偏向于理论研究,更适合之后继续读PhD。No.1 Oxford牛津大学的管理课程是Major Programme Management MSc,是个part time课程,因为课程要工作经历,应届学生申不了。我就不仔细讲了。针对有多年工作经历的学生可以去尝试申。就申请前很多学生本身就是高管了,毕业后是冲着公司掌舵手身份去的。已经不是普通认可度的问题了,是实际的进修和需要这个学校的reputation去提高他们整体实力了。总了个结:表示学校到LSE以后就是这个领域最好的学校了。就业方面已经不存在问题了。只是你想不想去,年薪能不能打动你的问题了。再有就是,读管理的基本是各个专业转过来的,很多学生其实也只是想读通课,对商科领域有个整体的了解。就业方面,主要是咨询和管培以及零售的多。管理虽然万金油,但之后就业方向对接也多。所以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可以根据自己专业更喜欢的领域去侧重找对应的工作,比如咨询,比如快消,甚至金融银行类的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