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是指通过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由之带来更高的效率、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和核心竞争力。国内的医疗信息化行业目前呈现竞争分散格局,市场的集中度较低。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26亿元。
(如需报告请登录 未来智库)1.医疗信息化:大市场,大机遇1.1 行业综述:多环节、多主体,医院是核心参与方医疗信息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医疗信息化主要是指医疗服务环节的信 息化,而广义的医疗信息化还包括医疗支付环节的信息化、医药流通环节的信 息化以及其他医疗或医药相关环节的信息化:医疗服务环节的信息化(即医疗 IT)主要参与主体为以医院为主的各类医 疗机构,其发展普遍遵循从 HIS 到 CIS 再到 GMIS 的路径。其中:HIS(医 院管理信息系统)以收费为核心,旨在解决医疗机构的日常运营需求(如 挂号、核算、收费等);CIS(临床医疗信息系统)以患者为核心,旨在解 决医疗机构临床医疗业务信息化需求(如影像存档传输、放射信息采集及 处理、病理信息采集及处理等);GMIS(区域公共医疗信息系统)以共享 为核心,旨在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智能管理和信息共享,提高区域医疗服 务水平、医疗卫生体系运转效率等。医疗支付环节的信息化(即医保 IT)主要参与主体为以医保和商保为主体 的医疗保障机构以及与之对接的各类医疗服务机构,其核心系统包括医保、 商保支付系统以及各级管理系统,主要面向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医疗、医药 机构。医药流通环节的信息化(即医药 IT)主要参与主体为药房、医药经销商等 跟医药流通相关的企业。其它环节的信息化参与主体众多,主要指除医疗、医药机构以外的相关企 业(如相关检测机构、互联网医疗企业、医疗器械企业等)。1.2 市场现状:行业快速发展,政策是核心驱动力自 2011 年以来,医疗信息化行业实现了快速增长。根据 IDC 统计,2011、 2015 以及 2018 年中国医疗行业 IT 市场花费分别为 146.3、253.6 以及 491.8 亿 元,2011-2015、2015-2018 医疗行业市场规模 CAGR 分别为 14.7%、24.7%。IDC 预测 2023 年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 719.6 亿元,据此次测算 2018-2023 CAGR仍将维持 10.0%左右。当前政策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齐头并进,行业需求旺盛。政策驱动下,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障碍或逐步解除。1.3 供需分析:需求增长趋势明显,供给端格局相对分散需求端,降本增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是主要出发点。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三级医院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从年均投入金额和投入区间占比上看, 三级医院对医疗信息化的投入要远超三级以下医院:根据 CHIMA,三级医院 年均投入金额为 1019.2 万元,而三级以下医院年均投入金额为 240.1 万元;三级医院在 500-5000 万高额信息化投入的数量占比也远高于三级以下医院。如按 照卫健委最新公布的三级医院数量(2311 家)进行粗略估计,全国三级医院的 年均信息化投入在 235 亿元左右,约占全国医疗 IT 行业花费的一半左右,是名 副其实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坚力量。医院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的趋势明显。根据产业链调研,近年来医疗信息化厂 商大订单绝对金额及相对占比均快速提升,显示医院端不断加大信息化投入, 且单项目体量也有攀升。根据 CHIMA,从不同年度医院信息化投入的对比上 来看,2018-2019 年度落在 500 万以上信息化投入区间的医院占比快速提升,说 明单体医院的信息化投入加强,部分佐证医疗信息化厂商大订单金额提升的事 实。供给端,医疗信息化供应商格局相对分散。国内从事医疗信息化的厂商众多, 据前瞻经济学人估计约有 600 多家,以区域性供应商为主。医疗 IT 解决方案 (指软件和服务)层面,根据 IDC的统计,行业 CR5 仅 40%左右,CR10 仅 56% 左右,排名第一的东软集团市场份额不足 14%,整体而言行业格局分散,头部 企业并没有绝对的市占率优势。客户粘性强,先发优势显著。医疗机构业务条线多、流程复杂,对应的信息系 统功能繁多、架构复杂、数据隐安全性要求高,加之医疗政策变动频繁,因此 决定了医疗机构与医疗信息化厂商之间以长期合作为主。此外,医疗机构在选 择信息化供应商时尤其重视后者的项目经验,因此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医疗机 构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尤其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如此一来,起步较 早的医疗信息化厂商就会具备显著的先发优势,后进入者则会面临较大的市场 拓展障碍。渠道、产品化能力及整体解决方案交付能力是核心壁垒。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定 制化特性明显,此外对售后维护服务的及时性要求高,因此医疗信息化行业具 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这也是众多区域性小企业存在的根基。在这种背景下, 具有丰富的全国性渠道的厂商将具备更广阔的业务辐射范围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因此具备更强劲的竞争力。此外,基于对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以及不同业务的 理解,使用先进架构和技术将应用需求产品化的能力是提高医疗信息化厂商盈 利能力和业务扩张能力的关键。最后,站在医疗机构的角度,来自不同供应商 的信息化产品彼此之间难以有效集成、对接的问题普遍存在,从提升系统整体 运行效率的角度除非,未来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将更受青睐。1.4 趋势判断:医疗信息化的范围、功能和商业模式将持续进化,行业集中度 有望提升医疗信息化将沿着三条路径演进:1)范围从单个机构到区域再到 全国。当前医疗信息化主要围绕单个机构展开,但与此同时区域性医疗信息化 需求也已出现,未来后者更高层级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将出现,直至最终建成全 国性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2)功能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演进。AI 将成为底层基 础技术,未来应用势不可挡,医疗信息化将从支撑业务向辅助决策、解放人工 发展,功能更加深化。未来医疗信息化将从信息化过渡到互联网化,最后发展 到数字化和智能化。3)商业模式从 2G/2B向 2C扩散。互联网医疗需求是客观 存在的,但医疗机构普遍不具备独立满足这部分需求的能力,未来更多依靠医 疗信息化厂商共建互联网医院,而医疗信息化厂商则有望将业务模式向 C 端扩 散。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从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来看,近 几年市场集中度正在缓慢提升,根据 IDC,从 2011 年至 2017 年前十大厂商市 场份额提高了近 7 个点。另外,参考较为成熟的市场发展经验,美国医院端电 子病历市场集中度 CR3 在 2007 年时仅 42%,至 2018 年已达 70%左右,对比中 国 2017 年 CR3 仅 29%,因此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集中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求与技术升级是集中度提升的主因。需求升级体现在医疗机构对信息化的需 求从零散化向综合化转移,因此具备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头部厂商在未来竞争中 将更具备优势。技术升级体现在创新技术如微服务、AI、云计算的应用,些技 术的应用会使得头部厂商的系统产品力更强,而大部分区域性小厂商因为不具 备相应的技术能力会逐渐被淘汰。基于此,我们判断拥有客户基础优势、技术 储备优势、品牌和渠道优势以及项目经验优势的头部厂商将最受益行业发展。2.政策强力驱动,传统信息化业务迎新一轮景气期2.1 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及医院智慧服务分级直接驱动行业发展2.1.1 电子病历与互联互通评级有望催生 300-500 亿增量市场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临床医疗信息化系统中,医疗指令的发 出、医疗行为的结果反馈和诊断医嘱的下达均通过电子病历完成。电子病历并 非医生专用的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而是包括前端数据交互工具、全院级别临 床医疗数据中心和信息应用平台在内的完整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在我国原卫生 部下发的电子病历规范与欧美各国的医疗信息化实践中,电子病历系统均着眼 于其临床医疗信息汇总、集成、整合、应用的核心功能。政策明确要求医院参与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级。当前国内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较低。我国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级标准在制 定过程中部分参考了成熟市场的相关经验,全球范围内电子病历评级较为权威 的机构为美国的 HMISS 协会,卫健委制定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级标准基本与 美国对应(中国分级为 0-8 级,美国为 0-7 级)。根据 HMISS 最新数据,全美 参与 HMISS EMRAM(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Adoption Model)评级的医院 共 5,480 家,其中通过六级及以上的医院共 2,410 家,占比达 44%。与此同时, 我国通过 HMISS EMRAM六级及以上的医院仅 57 家,截至 2018 年底通过卫健 委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级 5 级以上的医院仅 84 家,跟美国相比仍存在巨大差异。政策将显著提升医院端电子病历参评率。根据卫健委,2011-2018 年全国共有 7,000 多家医院参与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2018 年全年有 4,239 家二级医院和 1,695 家三级医院参与电子病历应用水评分级评估。 截至 2018 年 底,全国共有 33,009 家医院(来源:卫健委),若以此基数计算,则 2011-2018 年电子病历评级的累计参评率仅 21.2%;全国共有二级医院 9,017 家、三级医院 2,548 家,根据《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和《电子 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的要求,未来上述二级以上医院(共 11,565 家)均必须参与电子病历评级,结合时间点要求,2020 年医院累计参评 率将至少提升至 35%,政策效果显著。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将助推电子病历系统升级改造。根据 2017 年版的互联互通测评方案,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测评的项目应用评 价分为七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乙等、四级甲 等、五级乙等、五级甲等,每个等级的要求由低到高逐级覆盖累加,即较高等级包含较低等级的全部要求。《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 疗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所规定的 2020 年三级医院要达到医院信息互联 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 4 级水平,最低要求(四级乙等)为在满足三级的 要求基础之上,“初步建成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和电子病历共享文 档库”,即 4 级及以上最低要求为信息平台级的系统建设。 根据卫健委公布的信息,2014-2018 年全国通过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 成熟度测评仅 265家机构,包括区域 93家和医院 172家。互联互通测评政 策出台后,机构的参评率快速提升,仅 2018-2019 年度全国就有 210 家机 构(包括区域 67 家、医院 143 家)自愿申请参加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 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最终通过测评的区域有 48 家、医院有 101 家,共计 149 家机构,通过率为 70.95%。根据上述数据测算,2021 年前至少还有 2,376 家三级医院要参与并通过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测评,故而也将极大促进 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升级改造。预计 2021年前电子病历评级将为行业带来 300-500 亿增量空间。按照规定,二 级医院在 2020 年要达到 3 级以上,三级医院在 2019 年要达到电子病历分级评 级 3 级以上,2020 年要达到 4 级以上。根据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 2019 CHINC 上的《我国智慧医院建设现状与未来》主题演讲,2018 年全国参 评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级的二级医院平均等级为 1.35 级,三级医院平均等级为 2.81 级。根据前述参评率数据推测,全国仍有 4000 多家二级医院和近 1000 家 三级医院电子病历评级是低于上述已参评医院平均等级的,据此假设 2020 年底 之前二级医院电子病历评级要从平均 1 级提升至 3 级,三级医院要从平均 2 级 提升至 4 级。结合草根调研了解到的电子病历系统升级费用,对 2021 年前电子 病历评级为行业带来的增量空间测算如下:2.1.2 智慧医院建设及评估将推动行业长期增长智慧医院内涵丰富。根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智慧医院是指“医疗机构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 服务空间和内容,提供与其诊疗科目相一致的、适宜的医疗服务”。根据卫健委 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智慧医院的范围包括三 大领域,即: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以及面向管 理者的“智慧管理”。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分级评估已经启动。医院智慧服务 指医院针对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患者 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新时代服务模式。2019 年 7 月,医 政医管局公开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开展 2019 年医院智慧服务 分级评估工作的函》,要求被评估对象于 8 月 1 日至 9 月 10 日分片区(全国分 四个片区)分时段依次开展评估数据填报工作。医院智慧服务与电子病历评级有机衔接。根据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 在 2019 CHINC 上的解读,医院智慧服务与电子病历评级二者是有机衔接的, 只有电子病历应用达到 4 级,才能与智慧服务相匹配。智慧医院建设及分级评估将长期推动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医院信息安全是下一个发展重点。当前信息安全并非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的 独立维度,但信息安全涉及到病人和医院的隐私数据,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焦雅辉《我国智慧医院建设现状与未来》,卫健委将重点推进信息安全 工作,并计划将信息安全列为医院独立考核维度。区域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是未来建设重点模式。当前智慧医院有三种模式:一是 基于单体医院的智慧医院;二是以智慧医院和医联体为基础的智慧医院集 团;三是覆盖一定区域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目前正在打基础的阶段,是 未来主要方向,目标是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实现智慧化的覆盖。智慧医院建设将综合多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计划(2018-2020 年)》,智慧医院建设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可穿戴设备、 大数据、AI 等多领域技术,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过程,因此是医疗信息 化行业发展的长期推动力。2.2 医联体建设及 DRGs 推进将间接催生医疗信息化需求2.2.1 医联体建设将推动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根据卫健委,截至 2018 年底,全国所有省份均出台医联体建设发展规划,所有 三级公立医院都参与了医联体建设。全国共组建城市医疗集团 1,860 个,县域 医疗共同体 3129 个,跨区域专科联盟 2,428 个,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 协作网 5,682 个。当前,国内医联体试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2019 年 5 月 23 日,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 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方案》,明确城市医联体建 设试点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要求各省份推荐设区的地市不少于总地 市数的 50%,工作目标是到 2019年底 100个试点城市全面启动城市医联体 网格化布局与管理,每个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初 步形成以城市三级医院牵头、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康复、护理等其他医 疗机构参加的医联体管理模式;到 2020 年,100 个试点城市形成医联体网 格化布局,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于 2019 年 8 月发布 的《关于印发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全国范围内共确 定了 118 个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医联体的发展将极大推动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在医联体运行管理过程中, 信息系统是医联体实现一体化管理、资源整合共享以及分工协作的关键。医联 体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接入统一的信息平台,各机构之间的信息系统 应互联互通,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完善分级诊疗信息平 台以及互联网诊疗服务等。我们认为,信息化是医联体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设施 之一,未来医联体的高效运行管理依赖于统一、高效的信息平台,因此医联体 的全面铺开建设将极大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2.2.1DRGs 推进将提升医院信息化和医保信息化需求DRGs 是用于衡量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以及进行医保支付的重要工具。DRGs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疾病诊断相关组)实质上是一种病例组合分类方案, 即根据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和 资源消耗等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进行管理的体系。DRGs-PPS(疾病诊 断相关组-预付费)是对各疾病诊断相关组制定支付标准、预付医疗费用的付费 方式。在 DRG 付费方式下,依诊断的不同、治疗手段的不同和病人特征的不 同,每个病例会对应进入不同的诊断相关组。在此基础上,保险机构不再是按 照病人在院的实际费用(即按服务项目)支付给医疗机构,而是按照病例所进 入的诊断相关组的付费标准进行支付。中国 DRGs 正逐步迈向具体实施阶段。2018 年 10 月,刚成立不久的国家医保 局发布《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27 号文),中国 DRGs 正式拉开全国范围内试点的序幕。与此前不同,医保局此次发文标志着 DRGs 自此由地方试点走向顶层设计且具体实施由医保部门主导,中国 DRGs 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2019 年 5 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卫健委和国家中医 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 (医保发﹝2019﹞34 号),根据前期各省(区、市)申报参加 DRG 付费国家试 点的情况,确定了 30 个城市作为 DRG 付费国家试点城市。2019 年 10 月,国 家医保局出台《国家医疗保障 DRG 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和《国家医疗保障 DRG(CHS-DRG)分组方案》,为 DRGs 付费具体实施提供了标准与规范。DRGs 实施需要以 DRGs系统为基础。医保 DRG 支付方式改革包括 DRG 分组 和付费两部分,其中分组是诊疗阶段的关键环节,其天然契合程序化处理方式。 根据国家医保局《国家医疗保障 DRG(CHS-DRG)分组方案》,CHS-DRG 分 组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以病案首页的主要诊断为依据,以解剖和生理 系统为主要分类特征,参照 ICD-10 将病例分为主要诊断大类(Major diagnostic categories,MDC);其次,在各大类下,再根据治疗方式将病例分为“手术”、 “非手术”和“操作”三类,并在各类下将主要诊断或主要操作相同的病例合并成 核心疾病诊断相关组(ADRG); 最后,综合考虑病例的其他个体特征、合并症 和并发症,将相近的诊断相关分组细分为诊断相关组,即 DRG。预计 DRGs 将为医疗 IT 带来百亿以上增量空间。根据草根调研,二级医院 DRGs 建设费用在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况下分别为 50/80/110 万元左右,三级 医院 DRGs 建设费用在悲观/中性/乐观三种情况下分别为 100/150/200 万元左右, 据此测算医院端 DRGs 的建设将为医疗 IT 行业带来百亿左右增量市场。3.“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创新业务迎高速发展机遇3.1 政策与产业合力,互联网医院成“互联网+”医疗发展最快子领域互联网医疗是医疗信息化下一个建设方向。我们认为,包括医疗行业在内的所 有传统行业的医疗信息化均遵从自信息化起到互联网化再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 发展路径,当前以医院信息化为代表的医疗信息化整体上仍处在第一阶段(即 信息化阶段),但第二阶段(即互联网化阶段)在政策引导、产业合力下即将迎 来一轮建设高峰。根据腾讯研究院、动脉网,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医疗信息化 对资源及服务的连接能力和整合能力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诊疗服务供应、 医疗资源配置以及医药险全环节配置。……在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医院的内涵不断延展。互联网医院的内涵从开始的远程 问诊、轻问诊,逐渐覆盖诊疗、诊断、健康管理、院后管理等诸多环节。当前, 围绕着医疗资源配置以及医疗服务流程再造,互联网对医院场景的渗透以及对 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介入越来越深。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参与主体也不再局限于 医疗机构,而是扩大到了医药、医保领域,涉及面越来越广泛。互联网医院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医院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第一种模式以医 院为主体,医院通过自建或者与信息化厂商共建的方式拓展服务边界,典型例 子为浙江大学第一医院主导建设了浙一互联网医院。第二种模式以企业为主体, 互联网公司或者其他企业通过搭建互联网医疗平台并挂靠实体医院的方式为病 患提供服务,典型例子如由微医集团主导、与地方政府或医院合作成立的互联 网医院。我们认为,前一种模式侧重于提供纵深服务,后一种模式侧重于平台 搭建、进行横向连接,在目前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实际上是相互补充而非 相互竞争的。医疗 IT 厂商参与互联网医院发展具有明确的商业模式。对医疗 IT 厂商而言, 互联网医院相关收入主要体现在前期的系统建设收入和后期的运营收入两个方 面:1)建设期,医疗 IT 厂商将向医院收取建设费用(类似传统医院 IT 模式)。 互联网医院的建设由下而上涉及集成平台、数据平台、业务平台、管理平台和 云平台(见下图)的搭建,针对每家医院的建设复杂度不同医疗 IT 会收取相应 的建设费用;2)运营期,医疗 IT 厂商则可能收取一定的运营服务费用,或者 按照线上流水提取分成(典型案例为卫宁健康为浙江邵逸夫医院建立和运营的 互联网医院项目)。第二种收入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我们认为未来将成为医疗 IT 厂商角逐的重点,而获得成功的厂商商业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3.2 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畴,产业发展迎重磅利好8 月 30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 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纳入现行医 疗服务价格的政策体系统一管理,要求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 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配套医保支付政策,并根据服务特点完善协议管理、结算 流程和有关指标。该意见对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健全“互联 网+”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明确“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等也给 出了明确指导。我们认为,此政策对产业最大的影响在于扩大了互联网医院的客户群体,对互 联网医疗的普及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意见发布前,互联网医疗的主要 客户群体为自费病患,而此部分人群在公立医院的服务对象里占比并不高,一 般门诊医保用户的比例通常在 70%以上。医保局意见的出台明确了医保将覆盖 互联网医疗领域,因此预计产业发展将极大加速。意见出台后,地方上也纷纷 跟进制定政策细则,例如 10 月起银川开始试行高血压、糖尿病在互联网医院进 行医保报销,11 月份山东制定了“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设立条件以及不 纳入的项目,明确了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互联网医疗医保政策 细则的出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普及。互联网医院建设已提前反映政策预期,数量加速增长。根据动脉网,截止至 2016 年 11 月、2017 年 3 月以及 2018 年 12 月,我国已建成互联网医院数量分 别为 25 家、48 家和 119 家。受 2018 年政策催化因素影响以及对医保覆盖互联 网医疗领域的预期,进入到 2019 年以后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加速,截止至 10 月, 全国已建成互联网医院达 269 家;截止至 11 月 8 日,又有 121 家企业参与到互 联网医院建设中来。互联网化将奠定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AI+医疗是行业确定性发展趋势。过 去传统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以科室为单位,供应商较多,系统之间连通性差, 导致医院内部存在信息孤岛。互联网医院的建设需要协调全医院资源,因此是 以医院为单位,各系统集成到统一平台上。同时,互联网医院要求诊疗过程全 程留痕,因此会沉淀大量与诊疗相关的数据,为 AI+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数据基 础。根据 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明确了 2020 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1500 亿元的目标。据预测,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将 占人工智能总体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空间广阔。4.行业策略与投资建议4.1 整体策略:把握行业性机会,重点布局头部厂商 医院信息化领域:短期,在电子病历评级、互联互通评级以及医院智慧服 务评级驱动下,医院信息化需求提升、投入增大,行业增长确定性高;长 期,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以及 DRGs 的推进降为行业打开成长空间。 区域医疗信息化领域:受益医联体建设以及 DRGs 推进,区域医疗信息化 建设有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医保信息化领域:医保局成立,以 DRGs 为代表的医保支付政策顶层设计 变革将带来行业性机会。 互联网医院领域:政策与产业同步快速推进,医院端与信息化厂商端商业 模式清晰,叠加互联网诊疗服务进入医保支付范畴,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趋势上,我们认为随着需求与技术升级,市场份额将向头部厂商集中。因此, 我们看好各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4.2 从客户基础、产品化能力、业务布局三个维度看相关公司竞争力我们认为,衡量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竞争力,客户基础、产品化能力以及业务布 局是三个必不可少的维度:首先,医疗 IT 行业客户粘性较强、先发优势显著, 具有较好客户基础的厂商在下游需求提升时将最为受益;其次,产品化能力是 医疗 IT 厂商提升盈利水平、进行业务扩张的基础;最后,医疗 IT 行业处在快 速进化阶段,良好的业务布局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客户基础客户基础方面,我们认为应该主要关注医疗 IT 厂商的客户数量及质量。从这两 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以及麦迪科技在医院端客户规模上 处于领先地位,而东华软件、和仁科技则在大医院方面占优;久远银海、万达 信息在医保客户上领先。 产品化能力我们从毛利率、研发支出占比、人均产出三个维度对比不同公司的产品化 能力:从毛利率上看,医院端从高到底排序分别为麦迪科技、思创医惠、创业惠 康、卫宁软件、东华软件及和仁科技;医保端排序为久远银海、万达信息。从研发支出占比上看,医疗信息化主要上市公司 2016-2018 平均研发支出 占比分别为 13.78%、13.65%以及 15.70%。卫宁健康、万达信息、麦迪科 技三家公司研发支出占比要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从人均创收与人均创利角度,医院端信息化厂商要普遍高于医保端信息化厂商。 人均创收上,东华软件、和仁科技、思创医惠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人均创利 上,东华软件和麦迪科技领先。需要注意的是,除产品化程度外,造成人均创 收与人均创利差异的还包括产品结构(是否包含硬件)、利润率、市场策略等多 重因素。 业务布局从业务布局上看,我们认为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东华软件、万达信息、思创 医惠、久远银海无论是传统业务还是创新业务,布局均走在行业前列。尤其是 医院端的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和东华软件,传统业务优势突出、创新业务布局 前沿,且与科技巨头强强联合,未来看点颇多。综合上述分析,我们重点推荐具有良好客户基础、产品化能力较强同时传统业 务优势明显、创新业务布局领先的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东华软件、久远银海 以及思创医惠,建议关注万达信息、和仁科技、麦迪科技。(报告来源:国金证券)(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获取《医疗信息化行业研究:聚焦互联网医疗“首诊”放开》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医学健康”,该报告编号为20bg0042。发改委首提“互联网医疗首诊”,互联网医疗发展有望加速 4 月 14 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 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 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 制,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支付标准、药品网售、分级诊疗、远程 会诊、多点执业、家庭医生、线上生态圈接诊等改革试点、实践探索和应 用推广”,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提出探索将首诊纳入互联网医疗、医保,突破 了国家互联网医疗的现行政策规定。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有望 加速,重点推荐卫宁健康、创业慧康、思创医惠、久远银海。此前严禁首诊是为了“安全第一”2018 年 9 月 11 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三条互联 网医疗规范性政策,规定了互联网医院“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 活动”。我们认为,监管是以“安全第一”的理念作为行动的出发点。首诊 时病人必须在线下医院建立档案,做完检测,留下数据,后续基于首诊的 健康档案、检验结果、过敏史、用药史等关键信息做出复诊诊断,成为互 联网医疗更为稳妥的开展方式。当前放开首诊的条件已趋于成熟首先,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互联网医疗放开首诊,有利于解决医疗资 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这方面美国已有成功经验。其次,支持互联网医疗 首诊的底层 IT 条件已经大为改善。最后,目前不能排除新冠病毒将长期存 在的可能性。这就让传统的就医行为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行为,通过放开互 联网医疗,对就医渠道进行补充,减轻到医院线下就诊的病患压力,就成 为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我们认为,如果新冠病毒无法像 SARS 病毒一样完 全消失,那么互联网医疗可能会发展为一种常态化的医疗就诊方式。互联网医疗放开首诊意义重大 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首诊放开,有利于互联网医疗用户基础扩大,进而 使互联网医院更容易实现经营效益。互联网医院盈利能力提升,反过来会 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互联网医疗供给端壮大,实现互联网医院普及度的提 升。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供给端和覆盖面的扩大,将促进医疗资源实现 下沉和再分配,带来民生效益。对于医疗 IT 厂商,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 建设分为自建和共建两种模式。自建模式下,医院向医疗 IT 厂商采购 IT 建设服务,共建模式下,医院初期投入较小,后续与医疗 IT 厂商进行经营 成果的毛利分成。政策与技术共同推动产业螺旋上升,具体落地仍需多方参与 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遵循技术和管理共同驱动的双螺旋模式。本 次政策提到互联网医疗“探索首诊”,其意义在于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方 向。而具体落地,仍需多方参与,以建立坚实的基础。而无论是基础的建 立,还是长远来看市场空间的打开,都为医疗 IT 厂商带来业务的增量和发 展的机遇。重点推荐医疗信息化双龙头卫宁健康、创业慧康,医保 IT 龙头 久远银海,互联互通平台龙头思创医惠。建议关注东软集团、东华软件、 和仁科技、麦迪科技。 风险提示:电子病历评级达标率低于预期,医保 IT 建设力度低于预期,互 联网医疗落地进度低于预期。
作者|赵玲 编辑:赵佳怡 行业研报看不懂、行业趋势不会把握……不用担心,巨丰投顾“巨·研究”来帮助。每月中旬、每个交易日4点,这里有行业、公司的跟踪分析,百家之长汇聚一堂、再叠加以巨丰独特观点,为您把控行业、个股投资机会……导读: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为避免医院交叉感染,线上问诊优势充分体现。各地互联网医院相继开通线上“发热门诊”,患者线上问诊量显著提升。疫情爆发一方面促进了互联网诊疗模式的加速落地,另一方面,对于医疗信息化的重要性各部门认识再提高。SARS疫情发生,促进了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本次肺炎疫情有望带来医疗信息化的下一个发展高峰。前文我们分别了解了国内医疗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顶层设计。今天我们主要从投资者角度看看投资机会。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无论是国内政策,还是本次疫情所暴露出来的短板,医疗信息化相关领域将在此次疫情后加速发展,上下游产业链都将迎来机遇。▲医疗信息化上下游产业链根据医疗信息化贯穿医疗健康的流程,可以将医疗信息化产业链分大致为两个部分。上游主要面向医疗器械制造商,主要包括医药产品、器械的研发、生产、营销和监管;下游主要面向医疗服务提供者医院、基层机构诊所等,包括病历管理信息化、AI 影像、AI诊疗、分级诊疗、供应链管理和医保支付体系等。对于医疗信息化产业链重点关注三大主线,一个是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将利好医疗行业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提供商;一条是医疗信息化加速将带来医疗系统的升级,信息化建设龙头企业将显著受益;最后是助于病情研判、医疗资源调度、医保资料库建设的医疗数据服务企业。l方案提供东软集团 (600718)公司拥有大量医院客户共同开发数据资源,子公司东软医疗目前是社保、医疗行业最大的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提供商;19 年 6 月,东北首个“5G+智慧医联体创新基地“项目落户辽宁省人民医院,由省人民医院联合中国联通辽宁分公司、东软集团共同打造。l系统建设卫宁健康 (300253)公司是国内医疗软件龙头,医疗信息化系统综合市场份额第一,覆盖医疗机构客户近 6000 家,拥有了包括智慧医院、智慧卫生等领域在内的上百个细分产品线和云医、云药、云险、云康+创新服务平台;树立了全国互联网医院标杆——邵逸夫互联网医院;蚂蚁金服受让公司 5.05%股份,双方将在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合作。创业慧康 (300451):医疗卫生信息化龙头之一,包括医院信息化应用软件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软件;相继承建南京市和桐乡市区域卫生大数据项目,通过大数据平台和分析技术,对现有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区域医疗平台及互联网 APP 进行业务整合;与蚂蚁金服签订合作协议,打造结合互联网、移动支付、信用体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未来医疗“模式;公司基于 5G 的院前急救远程超声产品已经落地发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众多省会城市推广应用,已率先实现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心电等内容。思创医惠(300078):公司在国内医疗信息集成平台市场占有率第一,移动护理系统细分领域领先,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平台数据交互打造创新智慧医疗生态体系,拥有智能床位、智能药柜、体温贴、婴儿防盗等系统;与 IBM/认知合建沃森会诊中心提供辅助诊疗。万达信息(300168):民生政务信息化建设龙头和医疗信息系统龙头,拥有市民云、健康云、医保云、医药云等,承建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上海医药阳光采购信息系统,医疗卫生服务已覆盖全国约 3.6 亿人群;“市民云”在上海、成都、海口、柳州、扬州和长沙落地并逐步投入运营,覆盖人口6000 余万,“健康云”成为上海”互联网+医疗健康“唯一入口,完成了对上海 16 个区,241 家社区的服务全覆盖,注册总用户数突破 370 万人。l医疗大数据东华软件(002065):公司 DRGS 优势卡位医保控费,与 IBM 联合开发精准和医疗的数据分析与转化业务,与京东共同开展互联网医、药产业闭环业务,与阿里在健康乐、健康乐云诊所、未来医院方面合作;拟 6 亿投建东华健康乐互联网医院项目,搭建全国医疗平台;与腾讯、九州通合作开发医院处方外流信息共享平台以及药品配送解决方案。达实智能 (002421):拥有智慧医院和医疗大数据服务,前者提供覆盖医院全范围全流程全场景的 IOT 整体建设方案,对医院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手术室与及其临床信息化等,致力于打造数字李生的智慧医院,后者公司主要提供城市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来源:巨丰投顾作者:赵玲 执业证书:A0680615040001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
核心摘要:艾瑞估算:2019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271.7亿元,同比增速42.6%。其中,互联网健康险市场规模约117.6亿元,占比近47.7%,自2018年起已超过之前一直占比最高的医药电商市场规模。艾瑞用研:超过95%的用户对互联网+医疗产品基本持满意态度,并有超过80%的用户表示对未来使用或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非常感兴趣。艾瑞观点:互联网+医疗行业受政策影响极大,在2017年政策不稳定的状态下,互联网+医疗逐渐进入市场理性期,市场对互联网+医疗的投资主要聚焦方向从概念转向了高价值。而这一价值的核心体现即在于优质医疗资源。而就目前看,对这些优质医疗资源的培养和挖掘仍显不足。艾瑞观点:疫情下互联网+医疗可降低时间成本、个性化定制、信息透明等优势全面凸显。与此同时,也为一直在探索前行的分级诊疗、价值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借助互联网平台平衡各方利益,在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的前提下激发医疗内部活力,构建新型的智慧社区医疗体系。互联网+医疗的定义广义互联网+医疗关键词:医疗行为、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就医疗行为而言,狭义仅指具有职业资格的医师、药师、护师进行的诊疗活动,而广义来说,医疗行为可以泛指一切以疾病防治为目的行为。在本次研究中,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将互联网+医疗定义为广义的医疗行为,即指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的一切医疗行为,行为主体包括互联网公司、医院、保险公司、医生、患者、其他有医疗健康管理需求的用户等,目的是通过结合互联网达到精确匹配患者群体及获取其准确全面的健康信息,增强卫生服务和信息透明化,达到精准医疗的效果。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阶段概述已完成1.0至2.0阶段的转化,目前向互联网医院3.0阶段转型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总体而言,我国互联网+医疗已走过以PC互联网为主的1.0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2.0时代,目前处于2.0至3.0阶段的过渡时期,即将走向以互联网医院为转型方向的3.0阶段。最终3.0阶段将会实现全面的互联网医院,囊括在线问诊、诊断、远程治疗、处方开具、送药到家等服务内容。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已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互联网健康险以及在线医疗为主的产业格局。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历程疫情的催化:新冠疫情黑天鹅推动行业实现突破性进展据监测数据显示,自2019年11月疫情出现直至2020年4月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医疗健康类APP与网页的月度有效使用时间有了明显增加,其中医疗健康类APP的增量同比去年同期显得十分迅速。根据艾瑞测算,在疫情高峰期的2月,2020年2月医疗健康APP(包含在线医疗、医药电商、慢病管理、运动健康等种类)的日活同比2019年2月,平均增长率高达14.08%。同时,政府也不断加码,打通医保、支付等互联网+医疗的关键环节,助力线上医疗在疫情期间发挥作用。艾瑞认为,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认知在疫情后也将持续保持。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情况概览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影响因素老龄化及慢性病困扰的社会结构是互联网+医疗融合的土壤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12.6%,事实上,根据WHO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已标志社会步入老龄化。由于人口结构的发展规律,这一趋势中短期内都无法改变。伴随而来的,则是对医疗的大幅依赖。每年我国诊疗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都在不断攀升,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而缓解这一压力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不降低医疗水平的前提下,使得医疗能够覆盖更多人群。实体医院是行业融合的载体,实现区域医疗的整合及共享互联网医院在互联网+医疗闭环中处于中心位置。而由于监管要求,互联网医院并非是一个可以单独运行的主体,其必须依赖于实体医院实现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因而实体医院成为互联网医院存在的基础,并得以将医疗从关注疾病本身转变为关注人健康本身,真正意义上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整合及共享。医生资源是行业融合的核心,运用得当则是融合的催化剂在互联网+医疗融合的过程中,互联网仅是作为交流的渠道,但真正的核心仍落在医疗之上。尽管科技一直希望能取代人力,但医疗的核心依然是医生资源。一位出色的医生不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是科研的能手以及与人沟通的高手。这样的医生才能吸引用户留在互联网+医疗平台,加快互联网与医疗的融合。而互联网同样能给予医生极大的提升:1)为与患者接触提供了更多元的渠道;2)让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了更大的价值;3)实现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生的医疗合作与火花碰撞。总的来说,医生有动力加入互联网+医疗,而互联网+医疗要想在线上更好融合,则必然要依靠更能符合互联网节奏的医生来实现。政策是行业融合的直接推手,主导互联网+医疗行业走向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271.7亿元,市场处于新一轮探索期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期408.9亿元,同比增长50.5%,其中互联网健康险市场占比最大,达到28.8%,其次为医药电商市场。疫情期间行业新的监管政策出台,明显放宽了对互联网+医疗的限制,且打通了医保、支付等多处关键环节。新的形势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将一扫之前的颓势,迎来新一轮的探索期。伴随国家医疗体制市场化,居民就医习惯转变以及5G及硬件技术突破与加持,艾瑞认为互联网+医疗的五大主要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中国互联网+医疗政策导向疫情促使利好政策出台,全力推进行业加速发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互联网+医疗作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提出。2020年新冠疫情的袭来促使国家加快了利好政策的出台。作为疫情期间可以有效提高诊疗效率、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的互联网+医疗方式,在武汉等疫情重灾区及时加速推广。之前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医保统筹,如果互联网医疗不纳入医保,仅靠民众自费或中国商业医疗险,难以支撑起行业的发展。而3月初随着国家出台政策打通医保支付关键环节,这一难题即将被攻克。疫情期间,行业之前未解决的大问题相继有了解决方案并得以变临时为常态,为行业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分析互联网重构医疗五大产业链,H端合作成为关键点互联网+医疗将原有的五大医疗产业链进行了重新整合,依托互联网医院形成了新的完整链条:1)互联网+医院,以医院的院中服务为中心,如在线问诊、医院信息化,向院前如预防指导、院后如送药到家等服务不断延伸;2)医疗信息化,嵌合在院内服务,通过结合AI大数据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3)医药电商,属于院后服务,主要以B2C、O2O、B2B三种方式运营;4)医疗健康险,属于院前服务,为医疗活动提供费用,并反过来得到大数据支持健康险的制定;5)医疗智能硬件,院前服务,整合第三方健康应用数据,支持医疗机构接收或传输用户数据,建设成为健康预防与监测平台。五大重构的产业链都围绕H端合作开展。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图谱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对互联网+医疗产品整体持肯定态度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用户都对目前互联网+医疗产品持正面态度,而几乎所有用户都愿意在未来尝试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在细分满意度调查之中,大部分用户都认为互联网+医疗产品检测维度多样(95.2%),结果较为准确(95.3%),其结果可对用户生活健康甚至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96.9%),其结果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95%),产品性价比较高(95.6%)。总体而言,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类产品整体持肯定积极的态度。吸引用户可以依靠创新设计,但增加用户黏性还需健康指导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有的用户使用互联网+医疗产品原因是希望能尝试先进的新技术新产品,即互联网+医疗企业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感、创新感的产品设计吸引到大批新用户,但用户最关心的内容还是希望产品能产生对自己生活、健康带来直接影响的内容,例如指导生活习惯的改善,降低可能的疾病带来的风险,及时了解自己或家人健康状态等。综合来看,吸引新用户可以依靠创新科技设计,但只有能够很好做到对用户生活起到健康指导作用的互联网+医疗产品才能更好增加用户黏性。小病慢病更符合互联网医疗场景及用户需求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互联网+医疗用户主要需求点在于偶发性小病,如感冒、咳嗽等,其次是慢病管理。而用户对疾病关注度也可看出,对于精神压力、失眠、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迁延性疾病关注度会更高。考虑原因包括:1)线上问诊-线下服药这种线上医疗模式更适合小病、慢病治疗;2)互联网+医疗产品目前尚无法替代院内治疗流程,涉及医疗操作的项目无法靠线上医疗完成;3)用户更多会关注长期困扰并且自己感觉得到的病症,如压力、失眠、胃食管反流、胃溃疡等。事实上,我国糖尿病、骨质疏松、哮喘、COPD等潜在患者数量巨大,慢性病仍有广阔需求空间等待挖掘。降低时间成本是用户转变消费习惯的最大动力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用户对传统医疗的不满主要来源于工作日没时间就医,取药、住院、检查排队时间过长。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专家门诊)、缺乏详细的就医指导及对就医细则的不清楚这三项问题,则都排在对浪费时间不满这一问题之后。本身大型三甲综合医院数目仅占全国医院数目的4.5%,在中国目前国情下,患者对三甲以外医院信任感较低,因而蜂拥至三甲医院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度不平衡,以及患者自身从诊疗到取药的各个环节等待时间的延长。因而节省时间,提高诊疗效率是用户从线下医疗消费转至线上医疗消费的最大动力。疫情促使用户进一步转变医疗消费习惯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用户疫情期间与平常线上医疗消费相比,原本不受重视的家庭健康指标监测跃升至疫情期间第三受青睐的互联网+医疗功能;运动健康咨询功能也提高了一位的优先级;预约挂号疫情期间比率明显低于日常。这些都反映了疫情期间为了避免前往人密集的小区域,如医院、健身房等,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互联网+医疗的线上医疗咨询模式或消费模式。2020年的疫情像一只无形的手,正在强制更多用户接触并适应线上的医疗消费习惯。赛道分析(一):在线问诊商业模式用户增值模式为主,但盈利模式仍待探索目前,在线问诊获取收入的方式包括基本医保、个人用户、企业及商保,并由此引申出广告模式、商保模式、用户增值模式及数据服务模式四种在线问诊的商业模式。以目前在线问诊体量最大的平安好医生为例,根据2019年财报显示,在线医疗营收为8.6亿元,同比增长了108.9%,然而营收仅占当年总营收不足1/6。虽然用户增值模式作为行业普遍的商业模式,然而存在以下问题:1)问诊甚至无法做到确诊,并未涉及医疗服务核心,用户付费意愿低;2)用户需求频次低;3)用户黏性相对较差,行业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强。赛道分析(二):医药电商商业模式B2B模式是医药电商交易主体,B2C及O2O模式则更为活跃B2B模式在医药电商中占主体地位,但由于是政府主导或原材料供应商、药厂、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平台,供应链较为稳固,一般比较低调,知名度不高。相比而言,B2C及O2O模式则更为活跃,引人注目。购药群众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B2C或O2O的平台。B2C平台一般有自营及平台式两种,一些自营B2C在获客流量难以增加的情况下,选择流量更大平台进行加盟,这些依托于大平台的医药电商面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O2O模式则是连接线上线下的一种比较平滑的方式,通过线下导购、用药指导、送药到家等方式完成线上交易及线下导流。赛道分析(三):医疗信息化商业模式搭建信息平台,帮助政府、医院进行医疗互联网化鉴于医院目前需求集中于传统医疗服务管理,因而搭建的传统医疗平台主要包括帮助医院管理、临床业务及各科室间的互联互通,如HIS、CIS、RIS等不同科室系统平台及其之间的联通。另外一些医院在政府的倡导牵头下,需要进行互联网医院平台的搭建,将社区医院、药店与居民之间有机结合,在政府引导下进行社区服务、健康管理、送药到家、收集医疗数据及远程医疗协同等。而搭建医院信息化的公司则可收取搭建系统费用及后续的软硬件运维费用等。赛道分析(四):慢病管理商业模式用户对慢病咨询付费意愿低,依赖线下或线上其他服务据2016年慢病管理论坛的一项公开资料显示,只有28%的用户愿意为慢病管理付费且67%的用户付费意愿低于500元/年。因而目前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仍以交易类盈利为主,在评估用户个人健康状况及健康管理需求后,向其出售药品器械、医疗监测仪器、相关慢病食品、保健品以及慢病医疗保险,这样的商业模式难以单独存在,需要依赖于基础医疗机构、商业保险或药店之上。未来互联网慢病管理公司需要更加关注慢性病患者教育,不断提升患者认知,让这批用户认识到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的便捷性与必要性,增加服务类慢病管理的营收。赛道分析(五):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AI大数据技术驱动赛道发展,价值创造产生盈利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区块链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在提升用户能力、个性化解决用户需求及增强用户对平台信任感之外,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因此创造价值。优质的服务和用户体验助力场景化营销,通过与传统保险公司分成、销售保健品、预约医疗服务、开设相关预防课程、健康课程以及平台广告获得可持续盈利发展。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短期趋势疫情影响下互联网+医疗优势凸显,短期形势良好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在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方面为抗疫作出巨大贡献,充分发挥了医疗信息化、在线诊疗及医药电商的积极作用。在各互联网+医疗企业通力合作下,优质医疗资源得以触及三四线城市及边远农村地带,在为用户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各地区用户的焦虑心态。可以说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凸显,并促使用户尝试改变之前纯线下医疗消费方式,在疫情尚处警戒状态的今天,艾瑞认为短期内互联网+医疗仍将保持良好势头并大有可为。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远期趋势以互联网+医疗为基础,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智慧社区医疗分级诊疗从2015年推广至今,效果并不显著,存在着基层机构首诊率低、转诊不畅、患者知晓率较低、医生知晓率及转诊意识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推广分级诊疗,以社区为中心的智慧社区医疗将会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及方向,通过互联网+医疗,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互联网+医疗将作为其中重要的黏合剂,凭借互联网技术支持及医疗信息支撑,为线上及线下一体的智慧社区及分级诊疗的推进起到桥梁作用。
1. 中药信息化:国粹推陈出新1.1 中药与中药信息化中药是指中国传统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用药的药物。中药主要来源于 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且以植物药居多,所以中 药学也称为“本草学”。中药的应用有着中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方面的独特之处。中药一直被中国人民用作防治疾病,用药知识日积月累形成整套理论体系。汉代《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一部药典,较为完备地记述了药学基本理论,药 365 种。唐代《新修本草》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 物达 844 种,《本草拾遗》将各类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为中药临床分类最早设想。明代《本草纲目》对古 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形成中古本草学最完备分类系统,载药 1892 种。到现代,中草药已 达 5000 种左右。中药的制作加工过程可以分为炮制和精制两个环节。炮制,是指中药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需要对药材进 行整理加工以及根据医疗需要进行热处理。中药药材经过炮制加工成为中药饮片,中药饮片可直接用于中医 临床。精制,是指将中药饮片按照传统的制作方法制成丸、散、膏、丹等剂型,或按照现代技术制成中药片 剂、针剂、胶囊、口服液等用药。中药信息化贯穿于中药全产业链之中,为农业、中药研发生产以及流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升农业种植 与运营的效率、优化研发生产过程、实现药品质量管理全程追溯。对应中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药信息化 也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农业信息化:通过对湿度、温度、酸碱度等感知层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检测设备收集与自然环境、农业生 产及流通相关的数据,经提炼和分析后通过各应用平台向农业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农艺优化、自动 化生产、流通控制、品牌化管理、网络化销售等服务,并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及提高种植效率。 生产信息化:以中药生产企业为主要客户,将生产工艺中关键工艺和质量控制参数,融入到严格管控的 医药生产过程中,研制构建了中药数字化智能化管控体系,有效地帮助客户实现了高质优效且质量可控 的信息化、智能化生产。 同时通过对生产过程质量数据的抽取和挖掘,实现全流程质量追溯。 流通信息化:通过对医药流通过程中的各个流程、环节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加工和处理,实现产品 质量追溯、流通控制;通过实施办公自动化,上线审批、检查、办案、诚信等系统进行效率提升和服务 能力的延伸。为医药流通第三终端(包括诊所、药品零售企业等)提供企业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经营管 理能力。通过流通数据的沉淀和积累,公司可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向相关各方提供增值的应用服务。1.2 中药信息化市场规模中药信息化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 大。2019 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达到了 7.18 万亿元,2012-2019 年 CAGR 为 16.63%。行业收 入占 GDP 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由 2012 年的 4.77%上升至 2019 年的 7.24%。1.2.1 医药生产信息化我国医药生产信息化基础雄厚,改造由较大规模和条件优越的企业率先完成。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 计,截至 2018 年 11 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 4,441 家。根据亿欧咨询数据,2017 年,规模 以上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9826 亿元,同比增长 12.2%。庞大的企业数量为信息化提供了良好基础,规模 以上企业的实力雄厚有助于信息化改造的率先展开。自 2015 年开始,工信部持续通过鼓励建设智能制造试 点示范项目,来探索建立制药行业智能制造的示范样板和模式,引导制药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百强药企为代表的企业率先完成信息化改造,余下的医药生产企业也将分梯队分阶段完成。根据工信部颁布 的《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医药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到 2020 年制造执行系统(MES)使用率达到 30%以上,可见我国目前制药工业信息化普及程度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随着中小型制药企业规模和设备 条件的提升,在其逐步具备信息化改造条件后,信息化转型也将逐渐铺开。1.2.2 医药流通信息化原有的医疗卫生体系下,医药流通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来看,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 化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医疗信息化,即主要为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提供信息化服务;二是医药流通 信息化,即主要为医药流通参与方提供信息化服务。原有医疗卫生体系由于医和药密不可分,人们买药的主 要渠道即为医院,因此医药流通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新医改推动“医药分开”,医药流通信息化快速发展。在 2009 年开始的新医改政策推动下,我国开始大力发 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推行“医药分开”和“两票制”,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由此我 国药品流通企业数量和销售规模不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8 年我国药品零售商品销售额 4,325.74 亿元,较 2009 年增加 160.69%,药品零售法人企业 3,791 家,较 2009 年增加 73.42%。1.2.3 农业信息化产业水平和人才质量不高,农业信息化发展缓慢。我国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数据通讯网络,信息基础建设 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基础。但由于我国农民整体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化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化人才匮乏,无法给农业生产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大空间叠加政策大推力,农业信息化蕴含机遇。根据中投顾问在“2016-2020 年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 资前景预测报告”中的预测,到 2022 年包含硬件和网络平台及服务在内的行业规模将达到 184.5 亿美元。 此外,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农业信 息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总体而言,我国农业信息化市场仍处在孵化期,未来发展前景可期。1.3 中药及中药信息化产业链1.3.1 中药产业链公司医药行业产业链包含中药原材料种植、医药制造、医药商业、第三方物流和医药零售等。中药种植方面,同 仁堂、天士力等公司将产业链扩展到上游中药材的种植领域。医药制造方面,华润药业、尔康制药等企业规 模较大。医药商业方面,九州通、上海药业等有所涉及。第三方物流包括了顺丰速运、邦达物流等企业,医 药零售涵盖了华润医药和一心堂等。1.3.2 中药信息化产业链中药信息化产业总共涵盖 5 个环节:农业(种植)-生产-流通(医疗)-CRO/CMO。前文已经提到前三个环节,第四个环节是 CRO/CMO。CRO,即研发环节,主要包括临床试验方案和病例报告表的设计和咨询,临床试验监查工作,数据管理,统计分析以 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等等;CMO,即生产环节,接受制造公司委托,提供产品所需工艺开发、配方开发、临床试验用药、化 学或生物合成原料药生产、中间体制造、制剂生产等)。每一个环节都涵盖了大量的公司。农业信息化环节有农信通、神州信息、超图软件等公司;生产信息化有药民康德、诚益通、 西门子和罗克韦尔等公司;流通(医疗)信息化包含浪潮软件、宝信软件、卫宁健康和创业慧康;CRO/CMO 包含药民康德、康 龙化成、LabCorp、IQVIA 等公司。农业信息化是中药信息化向上延伸,市场大,区域性和差异性明显,处于有序竞争阶段。农业作为食药全产 业链追溯的源头,尤其是我国农业领域的中药材种养殖环节,存在问题较多,种植分散,规模效益较差、标 准化生产程度较低,缺乏种植过程田间管理,缺乏质量追溯。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 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只有将食药流通质量追溯链延伸到源头种植端,才能从根本上 解决食品、中药材的质量追溯问题。行业企业布局受到地域的限制,且业务所属细分领域不完全相同。综合 以上因素导致行业整体竞争较为有序。医药流通处于发展初期,随着市场规模增长,建设标准提高,行业将走向集中化,公司将平台化。目前医药 流通信息化应用软件领域的主要参与方为国内大型软件产品和系统集成厂商浪潮软件、国新健康、厦门南方 科宇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目前行业处在发展初期,上述企业凭借业务线的延伸取得了市场先机。但 随着市场快速增长,行业由分散走向集中,医药流通信息化领域统一性建设需求增强。同时,由单一项目转 向平台化建设也是大势所趋。我国医药生产信息化与国外相比较为落后,随着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不断加深将促进医药生产信息化发展。该 领域目前主要参与方包括西门子、罗克韦尔等国外巨头,由于工业生产信息化系统的技术要求较高,国内发 展起步较晚,因此在应用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市场也被国外企业所占领。目前,中国医药产值已达 到全球第二,随着工业智能化信息化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医药生产企业需求进一步释放,我国医药生产 信息化行业将有较大发展。医疗信息化开始从单个医院管理和临床信息化向区域医疗信息化,甚至面向全国范围的个人健康管理信息化 过渡。医疗信息化领域以医疗机构的信息化为主,参与方主要为卫宁健康、创业慧康等大型上市软件企业。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应用,不断向区域和全国扩展,并出现了更多的医疗服务形态, 如移动医疗、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等。该行业的参与方也开始呈现多样性,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运 营商,阿里、百度、腾讯、京东等 IT 巨头都纷纷参与医疗信息化建设中。1.4 中药信息化相关政策政策驱动中药生产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世界传统医药的重要一支,在 现代医疗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务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信部等部门分别发布文件,要求提 升我国医药工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药产业,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 提升中医药工业智能化水平和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政策驱动中药流通(医疗)环节提升信息化水平。国家药监局发文称,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将建成 覆盖全过程的药品追溯系统,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信息化水平和监管效率将逐步提高。国务院、工信部、 卫健委(原卫计委)等部门多次发布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并将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 展纳入国家大数据战略布局,提升健康信息服务和大数据应用能力。政策驱动中药种植信息化建设。从 2012 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 8 年聚焦农业,体现出国家对农业发展 的高度重视,中医药作为十九大强调的重点任务之一,其上游原材料的种养殖环节统一在农业的整体管理体 制下,又特别受到中医药管理局的规划指引,同时考虑到其扶贫攻坚属性,国务院扶贫办也发布了相关 的政策来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养殖的科学引导,提升信息化水平,并使得中药生产企业能够使用源头明确,可 追溯的中药材。2. 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均存在上市公司,细分领域龙头各具优势2.1 农业信息化2.1.1 神州信息公司是中国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的领先企业,为我国金融、电信、政企、农业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提供技术 服务、应用软件开发以及行业云建设及运营等产品和服务。公司在金融科技、农业信息化、税务领域有着长期和深厚的积累,凭借对金融行业、农业与税务场景的深刻 理解,以及业界领先的解决方案能力和数据能力优势,把握银税互动政策与数字乡村战略的机遇,积极探索 “科技+产业+金融”三方赋能的新模式,与互联网、银行、保险等企业在行业、场景、数据等方面强强联合, 目前已形成银税互动、银农直连、生物资产抵押等创新业务形态。未来,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核心技术驱动,探索金融与自身基石业务的融合,帮助金融服务在 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实现延伸发展。2.1.2 超图软件公司是亚洲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企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究、开发、推广和服务,是我国 GIS 行业最具技术实力的企业。其商业模式为通过与各行业应用开发商进行合作,为政府和大型企业等最终 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公司 2019 年营收为 6.89 亿元,2015-19 年营收 CAGR 为 18.96%;2019 年归母净利润为 0.81 亿元,2015-19 年营收 CAGR 为 10.67%。GIS 基础软件业务线下,超图研究院专注于产品研发,平台业务群专注于中国区域的营销与服务,超图国际 致力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与服务。GIS 应用软件业务线,打造了大资源(主要面向自然资源行业,包括国土、规划、林业、海洋等)、大智慧 (主要面向测绘、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大环境(主要面向生态环境、水利、气象行业)、大国防四大产 品线和解决方案。数据智能业务线主要由在成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超图数据组成。作为 GIS 大数据和云服务等业务投资平台, 超图数据不断开拓公有云应用市场,为行业用户提供在线 GIS 应用服务,为企业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在线地 图数据与 API 服务,以及大众化的在线地图绘制和地理分析服务。2.1.3 泽达易盛(农业占比高,放在此环节)公司主要从事食品、药品生产及流通领域的监督服务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食品、药品流通领域的信息化业务,2015 年设立控股子公司浙江金淳开始从事农业信 息化业务,2016 年 3 月收购苏州泽达将业务向上游延伸至食品、药品的生产领域信息化。公司 2019 年营收为 2.21 亿元,2015-19 年营收 CAGR 为 9.40%;2019 年归母净利润为 0.84 亿元,2015-19 年营收 CAGR 为 58.49%。 公司致力于研发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进医药全产业链, 为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医药流通、医 药生产、医疗、农业等行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除信息化业务外,公司还从事药物工艺研究等服务,为公司医药生产信息化业务提供支持,并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发展了医药智能化生产线总承包业务。2.2 中药生产信息化(涵盖 CRO,CMO)2.2.1 药明康德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制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开放式能力和技术平台企业。药明康德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全 方位、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通过赋能全球制药、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公司,药明康德致力于推动 新药研发进程,将更多新药、好药带给全球病患。公司主营业务可以分为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合同生产研发/合同生产服务(CDMO/CMO)、美国区实验室服务、 临床研究及其他 CRO 服务,服务范围覆盖从概念产生到商业化生产的整个流程。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 端到端”的研发服务平台优势,加强上下游服务部门之间的客户转化。 中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小分子药物发现服务以及药物分析及测试服务。2019 年,公司位于无锡的 细胞和基因治疗研发生产基地投入运营,为国内客户提供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的 CDMO/CMO 服务。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合全药业向全球客户提供化学药物的合同生产研发/合同生产服务(CDMO/CMO) 服务,涵盖了从研发到生产,从临床前阶段到商业化生产阶段,为新药研发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平台服务,包括临床前、临床阶段、新药上市审批和商业化阶段所需要的高级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的工艺开 发、生产制造以及药品包装等定制服务。 美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海外细胞和基因治疗的研发和生产服务,以及医疗器械检测服务。 公司临床研究及其他 CRO服务包括临床试验服务(CRO)和现场管理服务(SMO)。临床试验服务包 括以项目制和人员外派方式提供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和咨询、临床法规申报、项目管理、I 至 IV 期临床试 验监察及管理、临床统计和数统编程等临床信息学等临床试验服务,同时成都临床一期中心设有 117 张 床位,可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 BE 和临床一期研究服务。SMO 服务包括 I-IV 期临床现场管理服 务、临床研究项目管理、质量稽查和患者招募、患者管理等服务。2.2.2 诚益通公司系医药、生物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专注于制药、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 控制应用,以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生产的关键设备及组件为依托,面向大中型制药、生物企业,提供 个性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业务涵盖医药生物智能制造和康复医疗设备两大板块。医药生物智能制造是医药生物制造企业依托 制药生产工艺和机械装备,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工业软件及现代管理思想,在医药生物企业 全领域、全流程的系统应用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康复医疗设备是指医疗器械类产品在医疗机构康 复医学科(康复中心)应用的细分领域产品,主要用于患者功能障碍的评估与评定、康复治疗与康复训练。2.3 中药流通信息化2.3.1 九州通公司是一家以西药、中药、器械为主要经营产品,以医疗机构、批发企业、零售药店为主要客户对象,并为 客户提供信息、物流等各项增值服务的大型企业集团。医药流通行业是连接上游医药生产企业和下游医疗机构、零售终端的重要环节。医药流通企业从上游医药生 产企业采购药品,然后再批发给下游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和下游分销商等,通过交易差价及提供增值服务 获取利润。医药流通企业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以大大降低医药流通环节的成本, 提高了流通效率,保障了人民的用药需求,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医药流通行业,主营业务为药品、医疗器械、中药材与中药饮片、食品、保健品等产品的 批发,零售连锁,药品生产和研发以及增值服务业务。①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批发业务的上游供应商主要是 医药产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商;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分销商、药店、各级医疗机构等。②零售连锁业务经营 服务范围主要是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销售及药店管理流程和服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及程序化、为药 店提供信息服务等。③公司还从事药品生产及研发业务,以抗生素系列、糖尿病系列和心脑血管系列药品生 产以及研发为主,同时开展中药研发生产。④公司研发团队形成了一系列研发成果,可以向公司的上下游客 户提供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服务的增值服务业务2.3.2 浪潮软件公司是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主营软件与系统集成、计算机及应用产品。近年来,公司进一步 明确了智慧政府方案和服务供应商的战略定位。面对良好的行业发展机遇,公司继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 强自主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开发面向行业的云应用系统和解决方案,不断提高整体产品竞争力。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业务涉及电子政务、烟草及其他行业的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 经过多年发展及客户积累,公司在国内电子政务、烟草行业信息化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2019 年公司电子政 务营收 9.46 亿,占比高达 65%,烟草营收 2.9 亿,占比 20%。电子政务和烟草信息化是公司的主要业务。3. 中药生产信息化(产业链核心)产业对标3.1 西门子 西门子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创立于 1847 年,业务遍及全球 200 多个国家,专注于电 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 从公司架构来看,西门子下设三大“集团公司”和三大“战略公司”,这种架构使西门子更加专注 于客户,并根据所在行业的特定需求开展业务。三大“集团公司”包括:油气与电力集团、智能基 础设施集团以及数字化工业集团;三大“战略公司”包括:西门子交通、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 公司以及西门子医疗。 涉及到医药制造信息化的是数字化工业集团。公司提供的服务使客户能够优化从产品设计和开发到 生产和售后服务的整个价值链。公司支持离散制造、混合和过程工业的客户向“数字企业”发展,从 而提高了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效率,缩短了新产品的上市时间。3.1.2 核心业务与竞争优势在制药领域,西门子的解决方案包括:无纸化生产、智能化生物制药、连续性生产、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以及采用 SIMATIC SIPAT 的 PAT。 无纸化生产是用于高效批次管理和快速归档的可靠系统。面对不断增长的成本压力、法规和安全指南以 及日益多样化的产品线,通过 SIMATIC IT eBR,西门子提供了成熟的电子化主批次记录管理软件解决 方案,方案中包含可快速实施的集成解决方案、通过例外审核确保质量以及适合实现更敏捷过程的灵活 环境,可提高人工和高度自动化中的运营和生产效率。 智能化生物制药工艺的竞争由三个趋势来驱动:按照患者的基因组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药物,作为罕见和 广泛传播疾病的新治疗方法;提高工厂智能化;通过实现数字化获得更深层次的工艺数据。该领域日益 依赖于小规模生产线来测试和优化、开发新的生产工艺应用于中试生产。在此背景下,一次性部件可显 著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速度,同时确保产品质量。智能化生物制药包括:通过 SIPAT PAT 软件实现质 量源于设计、通过 SIMATIC IT eBR 实现无纸化生产、通过 PROFINET 实现即插即用 、带设备识别 功能的无线 HMI。连续性生产指减少生产偏差、提高产量、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采用更低的运营、设备和投资成本得到更 优化的工艺。具体方式包括采用实时产品放行超越竞争对手,以及通过过程分析技术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过程分析技术 (PAT) 为连续性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西门子 PAT 解决方案 SIMATIC SIPAT 被普遍视 为该领域中最先进的 PAT 软件解决方案之一,帮助制药企业在短时间内将其生产力提高三分之一,生 产成本降低 10-20%。 GMP 是指“药物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其包括国内外相关法规与指南,此确 保制药产品根据指定质量标准一致性地生产。西门子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帮助客 户从最初就采用完整的质量和验证流程和方法,不仅是产品、系统还有符合法规要求和 GAMP 推荐的解 决方案。 西门子借助于在过程分析技术 (PAT) 和药品质量生产管理规范 (GMP) 方面的知识以及 SIMATIC SIPAT 软件,将质量变为生产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质量源于设计 (QbD) 将以前的下游质量控制转 移到生产工艺本身当中,用来加快各个工艺段并防止偏差。通过引入过程分析技术 (PAT),可实现一种“首 次即正确”生产工艺,即时提供正确产品质量。3.1.3 过往回归与未来展望在 2019 财年期间,制药产量增长放缓,部分原因是汽车行业放缓对相关领域的溢出效应。在 2020 财政年度,数字产业的市场环境预计将进一步弱化。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等因素导致投资信心整体下降,削弱了 短期预期,并促使全球投资越来越谨慎。此外,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会对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产生溢出效应。中长期来看,有三个基本趋势影响产业业务并提供长期增长机会:1) 在当今日益数字化的环境下,投资品生产商必须这样做使他们的生产能力现代化以保持竞争力;2) 这种环境也促使生产商以垂直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来补充其核心产品,客户需要或想要这些产品;3) 从全球化到区域化都有一个趋势,要么保护当地经济,要么更好适应当地需要。3.2 罗克韦尔3.2.1 基本业务及财务情况罗克韦尔自动化是全球最大的致力于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公司,致力于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以及世界可 持续发展。其涉足领域涵盖汽车、化学、娱乐、食品饮料、基础设施、生命科学、半导体、能源等各个方面。 在制药方面,罗克韦尔的方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PharmaSuite 制造执行系统:是覆盖整个工厂的生产管理解决方案,通过软件为药品生产提供集成方 法,从而实现卓越运营、提高制药供应链效率、遵守日益增多的各项法规、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实现 业务目标。 Mallinckrodt 制药公司升级系统:PlantPAx 制造执行系统缩短停机时间。Mallinckrodt 制药公司是一 家生产特种药品和诊断成像剂的厂商。罗克韦尔帮助他们解决了一系列的挑战:过时的系统、无法执行 预测性维护、繁重的每日生产报告。 环境控制解决方案升级:制药公司革新环境控制解决方案。Oriola AB 是瑞典的第二大医药批发公司。 需要升级其环境控制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和国家/地区法规不断增加的要求。罗克韦尔为其提供的解决 方案不仅更加节能、可提供更高的数据可见性,而且能够在不影响验证过程的情况下轻松升级。3.2.2 核心竞争优势 帮助制药企业缩短生产循环周期并提高制造效率。激烈的竞争、更高的生产要求和严格的监管环境促使 医药制造商优化生产过程。制药行业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涉足新兴市场,与非专利药物竞争,以及在 专利到期前充分利用产品,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比以往更加重要。 利用功能强大的集成控制和信息系统来构建互联企业。在企业范围内实现互联和数据可见性有助于促使 本地运营与全球要求保持一致,并提高各工厂的效率。 借助罗克韦尔的解决方案,重要制造数据可供实时访问并对整个企业更加透明。制药企业就可以改进业 务流程,更多地获取实时生产信息,还可以改善制药厂的供应链集成。3.2.3 过往回顾与未来展望5 年累计总收益,公司超 S&P500 与 S&P Electrical 指数。将公司普通股股东的累计总收益、标准普尔 500 指数(S&P 500 指数)、标普电气元件和设备指数从 2014 年 10 月 1 日到 2019 年 9 月 30 日五个财政年度累 计总收益进行比较,假设在每个情况下固定投资为 100 美元(按 2014 年 9 月 30 日各自的收盘价计算),并将 所有股息再投资。公司 2019 年涨到 167.66 超过两个指数的 167.27 和 147.68.4. 中药信息化数字化与平台化趋势明显4.1 数字化与平台化深入发展信息化行业总体发展趋势有两个:(1)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各行业带来进一步的变革;(2)技术服务平台化。首先,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医疗卫生等方面。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 挖掘、分析的能力逐步提高,数据开始创造更多的价值。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各行业的智能化节奏, 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农业种植、智慧医疗服务、智能营销等,给各行业的运营模式带来了变革。其次,伴随着 PAAS 模式的逐渐兴起和成熟,一些平台型的软件开发商开始将其核心的开发能力和工具等 作为服务平台开放给其他软件开发商,从而帮助其提升软件开发效率,更为专注于前端的业务、流程和功能 的实现4.2 “全面布局+独特优势”构建龙头核心竞争力在数字化和平台化趋势之下,能够提供从种植到生产、到流通全方位信息服务技术支撑的中药信息化企业将取得竞争优势。 在医药流通信息化领域,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开展服务,形成现代流体系。规范医药电子商务,丰富药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健 全中药材现代流通网络与追溯体系。 在医药生产信息化领域,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改进制药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 能化水平,增强信息上传下控和网通互联功能。采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 化技术,广泛获取和挖掘生产过程的数据和信息,为生产过程的自动优化和决策提供支撑。 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强化人口、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数据采集, 畅通部门、区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通道,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应用。 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食药材质量追溯体系信息化构建提供 了关键支撑,将建立完善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形成全品种、全过程完整追溯与监管链条”,实现从种流通全过程的追踪和监管。拆分到中药信息化各环节来看,具有特定能力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 中药流动信息化方面,医药流通领域信息化发展分三个层次:第一,提质增效完成细分项信息化; 第二则是全方位的效率的提升,统一建设或规划。第三是集成后通过医药数据整合、全流程管理来 实现提升。在这样的建设趋势下,致力于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和综合平台服务的竞争者将获得更大 的竞争优势。 中药生产信息化方面,由于中医药生产流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具有较强软件自主开发能力,且对 中医药生产行业理解较深的多学科交叉型本土企业将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 医疗信息化方面,未来行业的竞争将由线下转为线上,更为侧重个人健康管理,因此借助互联网, 面向消费者的企业也更具有竞争优势。……(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东兴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行业研报看不懂、行业趋势不会把握……不用担心,巨丰投顾“巨·研究”来帮助。每月中旬、每个交易日4点,这里有行业、公司的跟踪分析,百家之长汇聚一堂、再叠加以巨丰独特观点,为您把控行业、个股投资机会……导读: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为避免医院交叉感染,线上问诊优势充分体现。各地互联网医院相继开通线上“发热门诊”,患者线上问诊量显著提升。疫情爆发一方面促进了互联网诊疗模式的加速落地,另一方面,对于医疗信息化的重要性各部门认识再提高。SARS疫情发生,促进了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本次肺炎疫情有望带来医疗信息化的下一个发展高峰。在 SARS 事件出现以后,政府逐步意识到,如果在卫生方面出现问题,将对公众健康、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影响。▲03年SARS之后医疗信息化行业迎来一轮建设高峰因此,自 2003 年起,政策对医疗事业高度重视。2003 年 4 月,卫生部发布《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 2003-2010 年》。该文件从建设内容、标准体系,到预算体系、阶段目标、考核机制等方方面面对医疗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统筹性的规划,是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自 2003 年后,我国院内信息化、公共卫生、区域医疗信息化迎来一轮建设高峰。医疗信息化发展大势所趋医疗服务信息化是国际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正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 HIS 系统的整体建设,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信息化不仅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无形之中树立起了医院的科技形象。因此,医疗业务应用与基础网络平台的逐步融合正成为国内医院,尤其是大中型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高速发展自 2011 年以来,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实现了快速增长。 根据 IDC 统计,2011、2015 以及 2018 年中国医疗行业 IT 市场花费分别为 146.3、253.6 以及 491.8 亿元,2011-2015、2015-2018 医疗行业市场规模 CAGR 分别为 14.7%、24.7%。IDC 预测 2023 年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达 719.6 亿元,2018-2023CAGR仍将维持 10.0%左右。我国医院医疗信息化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医院管理运作的,另一类是关于临床医疗护理的,即面向医院管理和病人管理,前者被称为HIS(医院信息系统),后者被称为CIS(临床信息系统)。HIS是以经济核算为主轴,主要是实现对医院人流、物流、财流的综合管理;CIS是以病人为中心,直接为病人的临床医疗、护理服务,具有临床决策支持功能的信息系统。事实上,HIS与CIS又是相互关联的,例如医嘱管理,既是HIS的计价收费依据,又是CIS中的诊断治疗内容。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除了HIS和CIS之外,还有LIS和PACS。HIS-基于收费,LIS-基于化验,PACS-基于影像处理,CIS-基于临床医疗(含EMR、ICU等)。也就是说,HIS严格意义上是整个数字化医院建设。CIS严格意义上是整个与医院临床工作有关系的系统,包括了电子病历(EMR),电子医嘱,手术麻醉等系统。国内医院医疗信息化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HIS阶段、CIS阶段、数据整合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医院以收费为核心的HIS系统的建设,基础信息化建设阶段,主要涵盖挂号、医嘱开立、病历书写、检查检验等聚焦医院内部管理。第二个阶段开始需求逐渐向院内移动临床信息化CIS延伸,涌现出院内移动护理查房、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合理用药、临床路径、结构化电子病历等一系列应用和厂商。目前多数医院处于CIS建设阶段,少数医院进入数据整合阶段。数据整合阶段阶段涉及到国内整体医疗信息化发展,如医院信息系统与医保信息化的整合、医院医疗信息系统与卫生系统数据的整合、区域一体化建设数据整合等。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医疗信息化将进入智能化阶段。政策推进 未来3年医疗信息化加速发展从政策的推出频率和力度来看,未来 2-3 年医疗信息化加速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十三五”将医疗卫生信息化纳入其中作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尤其是本次肺炎疫情过程中,医卫系统弊端充分暴露,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与医院 HIS 相互独立、互不连接,系统数据传输需要通过中间人工手动陆续,增加了医卫人员的工作负担。我们认为,本次肺炎疫情后,医卫一体化需求迫切,院内信息化的历史遗留问题如有望得到解决,新一代信息系统有望开启行业下一个十年。公共卫生一体化、院内医疗信息化建设与整合、基层医疗信息化多层面共振,驱动行业进入一轮强化建设期。本次疫情救治过程中,远程会诊加速渗透。据悉,中国电信武汉公司在 3 天内完成了火神山医院 4G、5G 无线网的覆盖,在 5G 网络的支持下,火神山医院可以提供远程医疗。一方面,此次冠状病毒感染性强,医生通过远程会诊减少与病患的直接接触,从而更好防控疫情;另一方面,此次疫情严重,湖北的医疗资源面临较大压力,通过远程视频火神山医院进一步与北京等其他城市的专业医疗资源合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诊疗效率,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推出在线问诊功能,极大缓解了医疗压力。预计通过此次疫情,医疗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大幅改善的同时,居民在线问诊、远程诊疗的需求也会增大,医疗信息化产业链的上下游都将迎来发展机会。医疗信息化龙头企业有卫宁健康、久远银海、创业慧康、思创医惠,东华软件、麦迪科技、万达信息、中科软等,网络安全重点企业有美亚柏科、安恒信息、深信服、启明星辰等。(作者:赵玲 执业证书:A0680615040001)来源:巨丰投顾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
来源:法制日报个别医疗平台称不会误诊患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互联网医疗市场现状调查调查动机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前景如何?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在北京生活的王欢,是一名两岁宝宝的妈妈。最近这两年,遇到感冒咳嗽这样的问题,她大多选择“网诊”。“网诊”,也就是互联网医疗,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不过,王欢使用“网诊”是有条件的。王欢说,在选择“网诊”前必须有过多次面诊,对医生知根知底,否则不会轻易在网上就诊。在王欢看来,互联网医疗确实给患者提供了便利,但要满足前提条件比较难。王欢的看法代表了不少患者的心声,也说明了当下互联网医疗所面临的问题。使用者仍有疑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找到靠谱的医生这一前提条件,不少人还担心,在使用互联网医疗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个人信息泄露。郭英是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她曾经想过在网上查询病症,但是进入一家网上医疗平台时,她发现首先需要注册,信息填写包括姓名、电话、病史等个人隐私信息。这样一来,她便有所顾虑。“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泄露,更何况需要填写的信息还比较隐私。”郭英说。记者在调查过程中注意到,对互联网医疗有上述担心的人并不少见。刘杉在北京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工作,有过在网上就诊的经历。记者了解到,刘杉与医生的交流并不是在所属的医疗平台上,而是通过微信交流。医生在线上问诊时,有没有出示相关资格证和简历等信息?刘杉说,他并没有看到这些。他对这位医生的了解主要是通过这位医生的朋友圈。这位医生通过微信给他开出处方。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像刘杉这样的情况也不少。正如一名患者所说,一方面,这些医生并没有在官方正规平台提供个人相关信息,就诊人群往往忽略这一环节而是先看疗效,再考虑是否继续选择该医生,这其中难免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医生不开具处方单就直接抓药是不符合职业规范的。挂号服务用户多为了进一步了解互联网医疗的状况,记者联系了一家线上医疗平台的负责人。患者通过医疗平台选择医生就诊,如果出现诊断失误造成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该由谁负责?这名负责人说,平台上的医生都是三甲医院的在职医生,医生资历很高,不会出现诊断失误。在记者再三确认下,这名负责人坚称不会出现误诊,用户可以在平台上给医生评价,平台会跟医生沟通。记者还在采访中了解到,互联网医疗服务类型总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医疗辅助类,如挂号、咨询、健康教育等。另一类是医疗核心类,如医药销售、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等。记者随机走访了一部分互联网医疗用户后发现,在互联网医疗产品中,使用率最高的仍是网上预约挂号,其次是网上交流、问诊咨询等。一家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网上医疗平台实际上是实体医疗机构的咨询和宣传渠道。他们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用户交流,互相了解,提供线上咨询、预约挂号等服务,但真正诊断和开药时,会要求患者前往对应的线下医疗机构进行。线下诊疗不可缺林可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她和朋友有时会在网上查询一些病症,浏览有类似症状的网友提供的经验或者建议。“我暂时不会直接通过网络平台就诊。”林可说,一方面,线上医生也是会收费的,这样一来她更愿意到实体医院挂号就诊;另一方面,线上医生还是需根据线下的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有过网上就诊经历的余超对记者说,网上就诊医生会询问症状等具体细节,给出解决方案,严重的情况下会建议去实体医院就诊。王新是一家儿童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我个人觉得线上问诊一来可以先缓解患者的情绪,若没有什么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免去挤医院的麻烦。二来可以减轻医生在诊室的工作量。当然网络还是没有办法完全实现所有的看病过程。”在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一般在正规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就诊,首先会要求用户填写一份病历表,其中重要的一项便是来自实体医院的病历单,必要时要求提供化验单、CT片等,线上医生交流过程中也会要求提供相应材料作为其诊断依据。在病情严重、缺乏检查材料、症状描述不清楚、病症较为复杂等情况下,医生会建议去实体医院就诊。(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记者 杜晓 实习生 张国庆)
改善医疗始终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领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对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为了在有限资源下提升医疗运行效率,医疗软件行业应运而生,在现代化医院运营中不仅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服务质量,未来市场规模仍保持高速增长。医疗软件提升效率 下游需求规模扩大医疗软件是应用于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软件系统,是现代化医院运营的必要技术支撑和基础设施,而医疗软件的应用能够利用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手段来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软件行业上游为软件制造设备企业,例如芯片、编程等,下游主要为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狭义的医疗软件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简称HIS),而广义的医疗软件主要是由三大部分构建,分别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医院应用信息系统、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其中,区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卫生管理机构、患者、医疗支付方以及医药产品供应商等机构提供以数字化形式搜集、传递、存储、处理卫生行业数据的业务和技术平台,包括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健康管理软件、医疗信息交换软件等。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医疗软件行业的发展起步相应也较晚。但近年来在国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及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拉动了国内医疗软件行业快速发展。2009年医疗,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入启动期,推动了其配套的医疗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其进入到行业的快速发展期。从现阶段我国医疗软件行业下游需求方对其整体的消费态度看,以医院为代表的需求方对医疗软件消费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其中以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等三甲医院的表现最为明显,为了缓解院内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及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医院纷纷引进现代化的医疗软件设备,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作为最终端的消费者,对医疗软件的认可和自主应用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促进了国内医疗软件行业的发展。结合现阶段,国内医疗软件行业的消费需求情况,医疗软件消费需求特点主要表现为需求主题不断增加,由传统的单一依托三甲医院的需求逐渐向级别较低的医院和民营医院等下沉,在需求主体不断增加的影响下,国内医疗软件行业的需求规模不断增加。除此之外,市场对医疗软件的技术水平和细分领域的软件需求也呈增加趋势变动。技术进步 政策助力 市场规模迅速增加最初的医疗软件是指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智慧亿元的建设及财政投入与医保政策刺激医疗信息化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跨越到医院临床信息系统(CIS)。近年来,互联网、AI、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为医疗软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医改和互联互通需求、互联网医疗及远程医疗的发展推动及人口老龄化和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自身提升效率的需求促进了医疗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最重要的是,政策环境总体利好医疗软件行业,另外,国家对于医疗信息化发展制定了规划目标。从政策前景来看,虽然目前我国医疗软件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处于较初级阶段,未来仍任重而道远,预期国家还将就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出台更多的规划及政策,从而进一步推动医疗软件行业向着更高的阶段进行。自2009年新医改正式启动以来,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医疗机构正在实现部门级应用向院级应用转变、而卫生管理部门正在探索区域医疗卫生管理的信息化途径,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等一系列标准规范的出台进一步刺激了行业信息化应用投资的加速,众多厂商积极成立面向医疗行业的专门部门提供相应解决方案,以期在行业整体增长中捕获市场机会。2010-2019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且增速保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市场规模为491.8亿元,同比增长11.2%。2019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约545亿元,同比增长10.82%。医疗信息化是由医疗硬件和医疗软件组成,近几年随着国家信息技术市场的发展及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软件和服务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提高,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中的占比逐步提高,2018年医疗信息化软件市场规模约为169.67亿元,同比增长15.55%,占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的34.50%;2019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软件和服务市场规模占总市场规模比重约36.95%,市场规模约201.4亿元。卫宁龙头地位稳固 企业集中度较高目前中国医疗软件市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从1993年起步至今,我国医疗软件行业竞争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大批做HIS的独立软件开发商(ISV)蜂拥出现;第二阶段是在价格战和不成熟的市场中,大批ISV倒掉;第三个阶段则是国外公司介入。其中本土厂商对于中国医疗行业现状的解决方案更加熟悉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对用户需求掌握的更加透彻,这些都使得他们更能获得医疗用户的青睐和认可,因此国内的独立软件商或者系统集成商在医疗软件行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产品具有比较鲜明的中国特色。企业以卫宁软件、万达信息、银江股份等外代表。但随着中国医疗IT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厂商关注。在国际厂商中,除了英特尔把数字医疗单拿出来,作为与数字企业、移动市场并列的行业市场外,其他如IBM、Oracle、思科等都成立专业的医疗行业部门,这些国外公司在医疗软件行业经验丰富。按竞争力划分,国内医疗软件行业可分为“三大层次”,竞争力依次递减,市场占有率依次递增。从代表性企业的运营指标看: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公共交通及人员流动受阻,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上下游复工及项目建设延迟、账款确认延迟,进一步导致的企业营业收入减少。在调研的15家企业中,仅易联众、达实智能、创业慧康、卫宁健康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余企业的营收情况均不尽人意。另外,疫情期间医疗软件上市企业向医疗机构捐赠抗疫消耗类物资、信息化软硬件设备免费支援;向医疗组织捐赠物资、现金等导致成本增加,净利润下降。剔除这一因素,许多信息化企业的内在利润率有一定增幅增加。2019年上半年医疗软件相关订单金额24.2亿元,2020年上半年通过对11家医疗信息化上市公司的订单情况进行统计,其订单总额为26.3亿元,较2019年同期有小幅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Q1 总订单金额为10.78 亿元,同比下降3.8%;2020Q2总订单金额为15.52亿元,。其中医保信息化持续高速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73%、92%;互联网医疗订单在一季度受影响较大,二季度实现高速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83%、115%。从订单情况看,卫宁健康、东华软件、创业慧康、万达信息等企业综合实力较强:注:数据来源为中国政府采购网、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各省市省内招标网等从医疗软件区域订单量占比来看,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广泛应用,未来会在中、小城市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医疗软件产品需求的加速提升。根据2016-2018年上半年行业订单总额地区分布可以看出,除北上广、浙江、江苏等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订单总额在逐年增加,2018年上半年已超50%,一线城市示范效应已逐年显著,未来信息化行业未来将在更广泛地区开拓市场。新技术应用广泛 市场向偏远地区扩散在医疗软件行业发展趋势方面,近年来新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与医疗软件行业的结合会进一步提升行业运行效率。例如大数据、AI及物联网等已经在医疗软件行业进行较多布局。因AI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医疗生产力,提升医疗供给端的服务能力,在电子病历、影像诊断、辅助诊疗、医疗机器人、个人健康大数据分析、精准医疗等领域迅速渗透。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在医疗软件行业主要应用方向为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影像识别。物联网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例如在人员定位、无线医疗监护、生命体征采集、医药产品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医疗垃圾处理和血液管理等。未来物联网在医疗软件行业应用趋势主要有三个方向,以医疗物联网技术构建出集诊疗、管理、决策为一体的综合应用服务;借助医疗物联网技术、结合医疗应用场景定制场景解决方案,解决特定需求;以医疗物联网为核心构建区域化平台。在应用发展层面,我国医疗软件行业将结合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的发展需求,向智慧医疗、区块链+医疗和DRGs医改等方向转变,并加强相关软件产品在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及互联网医疗等的应用。在医疗软件产品层面,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软件的产品将逐渐向着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操作便捷化等的方向转变。在市场发展层面,医疗软件作为医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及医院等需求机构的积极推动下,国内医疗软件的市需求将不断增加,同时其市场将呈现出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深化发展逐步向二、三线城市延伸的市场发展趋势。医疗软件助力战“疫”,2021年前景广阔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一定时间内加大了医疗压力,而医疗软件公司在此次疫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量医疗软件技术被用于抗疫一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后,医疗软件行业或将迎来较快发展。一线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远程医疗平台的建设、防疫信息系统的建设等。受疫情的影响,全国将加速医疗软件的需求和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及普及,未来互联网医疗、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及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将加速在国内落地。同时,随着全球范围内疫情的肆虐,促进大众对医疗信息化的认知,也将会加速发展中国家医疗软件的发展,全球及中国市场医疗软件的需求空间较大。更多数据及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软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政策不断出台重视行业发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加深,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我国医疗行业网络安全建设起步较晚,目前的安全情况不容乐观。“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和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建设不断推进,使国家越来越重视医疗行业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医疗行业的网络安全。2020年2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同步做好互联网医保服务有关数据的网络安全工作,防止数据泄露。除了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政策法规外,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对“互联网+医疗健康”作出部署,推动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医疗网络安全隐患较高中国信通院和腾讯安全联合发布的《2019年健康医疗行业网络安全观测报告》数据显示,通过对15339家医疗行业相关单位的调查,发现健康医疗行业涉及的恶意程序主要分为四类:勒索病毒、远控木马、挖矿木马、捆绑软件与流氓广告。其中有539家单位存在远控木马,557家单位存在捆绑软件与流氓广告。从恶意程序地域分布来看,恶意程序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其中青海省、广西省、贵州省和湖北省医疗单位被恶意程序侵害较为严重。医院网络安全防护设备缺乏根据中国医院协会《2018-2019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网络安全防护设备较为缺乏,绝大多数医院仅采用防火墙保障网络安全,对网闸、防侵入、防毒墙等设备的应用率均小于50%。整体来看,现阶段我国医疗行业网络安全情况不容乐观,医疗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做好医疗行业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大数据安全和医疗信心化的建设。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机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