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人工智能需求持续爆发,受政策利好影响,核心技术公司与资本市场实现更好对接,企业资金压力得到缓解,落地应用进程加快,医疗健康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落地应用方向。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传统医疗巨头、传统企业纷纷布局医疗人工智能。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医疗行业面临的根本问题,也是人工智能医疗的主要发展驱动力。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创新技术,改变了医疗领域的供给端,对传统医疗机构运作方式带来变革,为现有医疗工作带来流程改进与效率提升,从而催生巨大增量市场。2018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CAGR超过40%,随着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医疗影像、辅助诊断、新药研发和健康管理是人工智能医疗的主要应用方向。医疗影像是我国AI医疗领域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目前市场竞争格局未定,高质量数据获取与标注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手术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领域比较活跃的应用,临床决策系统的进入壁垒较高。人工智能以算法和算力优势,应用于新药研发各环节,解决新药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和费用高的问题。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领域应用广泛,包括风险识别、虚拟护士、移动医疗、健康干预等多个场景。本报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目前AI医疗市场现状如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AI与医疗领域结合将带来哪些颠覆性价值?AI医疗的发展驱动力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否可持续?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传统医疗巨头等如何布局AI医疗?AI医疗有哪些主要应用场景?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未来AI医疗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AI医疗领域有哪些头部公司值得关注?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提取码:tg3b关于36氪研究院36氪研究院是36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
核心摘要:前言:本次AI+医疗研究范畴仅限于围绕临床诊疗开展的核心医疗活动,包括CDSS、智慧病案、AI+检查、AI+新药研发及手术机器人。目前中国对AI+医疗的需求逐渐扩大,而供给尚显不足,整体供需并不均衡。AI+医疗行业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市场规模:2019年AI+核心医疗软件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93.9%,其中CDSS占比最多,达到55.2%,智慧病案位列第二,占比达到25.5%。由于政策利好及疫情影响,艾瑞推算,2020-2022年的CAGR将达到51.9%,2022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企业分布:目前AI+核心医疗企业中生态领导者包括百度灵医智惠、科大讯飞、惠每科技、医渡云等,由于百度灵医智惠在领域内具有以下优势:1)通用AI能力位居第一;2)AI+医疗实力(构建医学知识图谱、医疗大数据)雄厚;3)核心医疗领域覆盖场景更为全面,因此在AI+核心医疗领域综合实力处于领先地位。未来趋势:未来AI+医疗知识图谱与AI+医疗算法将持续获得突破,并更广泛、更深度地赋能医疗全流程。随着AI+医疗未来不断普及,人们对于AI+医疗伦理的重视也会逐渐增强,随着对AI+医疗伦理监管的不断加强,未来将构建以人为本的AI+医疗生态体系。AI+医疗研究范畴关注在临床诊疗各环节中,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的医疗活动人民卫生出版社《医院管理词典》中指出:“现代的医疗服务,已从医院内扩大到医院外,形成了综合医疗的概念,医疗内容也日益广泛,包括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和灾害、健康咨询、健康检查、急救处理、消灭和控制疾病、临床诊疗、康复医疗等。”艾瑞认为,现代医疗服务中最核心的环节是临床诊疗,即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等。因此,艾瑞将围绕临床诊疗开展的各项医疗活动定义为“核心医疗”,核心医疗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整体医疗的发展进程。本报告聚焦于“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核心医疗领域,从而实现医疗模式的转变与突破”,研究范围包括CDSS、智慧病案、AI+检查、AI+新药研发及手术机器人。AI+医疗发展历程中国AI+医疗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着力于探索更多应用场景1956年人工智能(AI)开始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20世纪前,中外对AI在医疗领域的研究集中在临床知识库上,但由于大多数临床知识库必须运行在LISP设备上。而由于当时LISP设备尚不能联网且价格昂贵等原因,临床知识库并没有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2000年-2015年期间,国外的研究重点为AI在临床知识库外的应用,如手术机器人应用落地、鼓励发展电子病历等。而中国仍以研究更多类疾病的临床知识库为主,发展相对缓慢。2015年-2017年,由于AI在图像识别方面的准确率有大幅度提升,AI+影像得以快速发展。得益于在临床知识库的长期研究,CDSS产品走向成熟。2018年后,中国AI+医疗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智慧病案等新产品相继面世,目前国产手术机器人尚在研究阶段。AI+医疗算法应用AI+医疗算法生态成熟,核心医疗应用广泛目前传统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已被广泛得应用,来处理临床研究和医疗服务中的结构化数据,如医学影像数据、基因数据和生物标志物数据;而非结构化数据,如人工笔记、医学期刊与患者调查等则依靠专门的医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艾瑞通过PubMed公开数据整理,2012-2020年在医学文献中使用到的热门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包括:1)支持向量机(38%),主要应用于识别成像生物标志物和医疗影像分析;2)神经网络(34%),主要应用于生化分析、图像分析和药物开发;3)逻辑回归(4%),主要用于疾病风险评估和临床决策辅助系统。AI+医疗痛点分析AI+医疗存在技术难点与标准缺失,打通数据壁垒成为关键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政府开始加大力度解决医疗资源分配问题以及医疗服务效率问题。其中,医疗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减少误诊误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AI+医疗仍存在医学数据相关问题、复合人才短缺、行业标准缺失以及医疗科研转化为成熟产品的周期过长等问题。其中,数据的获取、使用与数据共享是阻碍AI+医疗发展的最大因素。艾瑞认为,由于AI+医疗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仍是满足医疗行业的刚性需求,因而AI+医疗在未来必然会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安全、高质量及共享的应用。AI+医疗投融资分析行业处在成长期,AI+影像是投融资热门之一2020年医疗融资事件数持续递减,但融资总额却强劲走高,到达历史最高的40亿元,其中新药研发是今年最热门医疗AI融资领域,占已披露投资额的54%。AI+影像占融资额的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在20%左右,成为另一热门融资领域。对比2019年与2020年的融资项目轮次,其中天使轮、A轮与B轮占融资项目的比例由85.7%降低到70.6%,说明市场成熟度有所提高。同时笔均融资额从0.39亿元/笔上升至1.14亿元/笔。目前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随着市场融资集中度增加,艾瑞认为,未来拥有医疗牌照或技术领先的优质标的公司会更受资本市场青睐,能吸引更多的资源与资金。中国AI+医疗政策导向政府高度重视AI+医疗发展,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从政策层面来说,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发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从2017年开始,我国已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国策进行推动,近几年的两会上AI也被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而AI+医疗则作为AI中的先行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倡导。2018年政府提出人工智能向基层医疗进行渗透,2019年将AI+医疗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康养范畴,2020年进一步提出未来的建设指南,期望在2023年在以医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建立一套初步的标准体系规范。AI+医疗市场规模2019年市场规模超过20亿元,市场将进入快速成长期2019年由于智慧病案的兴起,使得整体AI+核心医疗软件服务市场规模超过20亿,同比增速高达93.9%,其中CDSS占比最多,达到55.2%。2019年之前,由于大部分细分领域的盈利模式尚未明朗,导致AI+医疗市场一度陷入低谷。但如前所述,国家、社会各界及居民对于AI+医疗的需求一直很旺盛。再加上疫情影响,AI+医疗的优势更加凸显,因此,国家开始逐步发放各类医疗影像AI软件三类证,并进一步出台鼓励AI+医疗发展的政策,这些将会使各细分领域的盈利模式逐渐明晰,市场也将会进入快速成长期。艾瑞推算,2020-2022年的CAGR将达到51.9%,2022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元。AI+医疗产业链分析基础层技术层布局完备,应用层可触达全医疗服务场景AI+核心医疗产业链可以分为AI基础层,AI医疗技术层与应用层:1)基础层,除数据服务外,芯片与通信等基础核心领域已形成牢固的技术壁垒,市场呈寡头局面,艾瑞认为,中、短期内市场格局不会改变;2)技术层,算法、框架以及通用技术则需要长期的投入与研发来攻克,目前各大科技企业与互联网巨头企业基本已完成布局,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较少;3)应用层,应用层可触达全医疗服务场景,如院内临床决策系统、手术机器人、智慧病案系统、医疗影像、药企新药研发与基因检测,已有大量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和传统医疗公司涌入。AI+医疗产业图谱AI+医疗企业分布AI+医疗企业助力核心医疗布局,推动医疗开启新的篇章对于AI+医疗类公司而言,综合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覆盖医疗场景的广度与对医疗垂直及细分领域研究的深度。该类公司的长远发展需要本身强大的AI能力作为支撑。因此,既具备医疗深度合作能力又具备强大AI研发能力的公司将更具发展潜力。在AI+医疗领域,百度灵医智惠具有以下优势:1)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及发布量方面极具优势,在领域内通用AI能力位居第一;2)在核心医疗领域覆盖场景更为全面;3)拥有雄厚的AI+医疗实力(构建医学知识图谱、医疗大数据),因此在AI+核心医疗领域综合实力处于业内领先地位。除此之外,科大讯飞在AI+医疗领域积累与沉淀多年,在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中拥有较强优势,并具有强大的医疗智能化分析能力。AI+医疗应用分析辅助检查、CDSS成熟度最高,智慧病案则处于快速增长期随着人工智能产品在医疗领域被越来越多使用,更多AI+医疗产品延伸至院内院外更多场景,并更加深入的整合进医疗流程。目前,以CT影像、皮肤影像、眼底筛查、病理影像等为代表的AI+辅助检查以及CDSS在技术及应用上最为成熟。其中眼底筛查主要集中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疾病的预测和诊断,CDSS则结合以疾病为中心的知识图谱,智能辅助临床决策并助力医疗机构评审。2019年以来兴起的智慧病案由于目前DRGs、DIP等支付政策推动,目前处于快速增长期。AI+医疗成熟期应用分析-眼底筛查眼底筛查需求广阔,AI+眼底商业模式将进一步扩展眼底疾病是我国目前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其中最常见的病因,且随着糖尿病持续时间的增加,发病率也会逐渐增加。根据艾瑞推算,仅考虑DR的威胁,到2030年,我国每天约有38.4万人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因而眼底筛查需求十分广阔。艾瑞认为,随着眼底筛查三类证的签发,医保收费名录在AI领域的扩大以及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的逐渐增强,未来AI+眼底筛查领域也得以逐渐开始从向医院打包销售和独立销售的传统商业模式进一步扩展至由医保支付购买以及由基层医疗机构购买的新型商业模式。AI+医疗成熟期应用分析-CDSSAI赋能诊断及治疗全过程,为临床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CDSS是AI与医疗在院内融合的体现,也是现代医疗体系中各医疗机构在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内容。CDSS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使得医师的诊疗水平得到提升,有效降低了临床上的误诊率和漏诊率。CDSS通过真实病历与循证医学库的积累,经过人工智能的优化处理得到最佳实践库,并以此为根据辅助支持医生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决策。2018年12月国家卫健委出台政策,对医院电子病历评级做出了规定,并提出至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评级4级以上的要求,而4级以上评级的重要标准之一即是要拥有不同程度的CDSS。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CDSS获得了极为广大的发展前景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AI+医疗成长期应用分析-智慧病案AI协助审核病案,助力医保控费及流程管控近年来,政府出台DRGs等按病种付费的医保政策,由于DRGs分组所需的全部信息基本是依据病案首页各项目进行计算,因而对病案首页的审核变得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对全程病案的质控同样具有重大意义:1)解决诊断选择问题;2)规范医学使用术语;3)利于日后追溯,防止法律纠纷;4)完善病案信息。因而,能够通过AI协助,构建一套具有标准化、有效质控、智能化的智慧病案系统,将实现医院统计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效高质量,同时辅助医生的日常工作流程,提升我国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度。AI+医疗图谱趋势AI助力医学知识图谱不断进步,赋能临床决策等多应用场景医学知识图谱为医疗信息系统中海量、异构、动态的医疗大数据的表达、组织、管理及利用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使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更高,更加接近于人类的认知思维。医学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即医学知识表示、医学知识抽取、医学知识融合、医学知识推理,受益于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这四个步骤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艾瑞认为,知识图谱在医疗领域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个全局医学知识库,也在于它是支撑例如辅助诊疗、智慧病案等医疗智能应用的基础。在医学知识图谱技术具有优势的公司未来将获得更大、更广阔的AI+医疗发展空间。AI+医疗算法趋势突破AI技术障碍,与医疗领域产生更深度融合医疗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理论奠基人特伦斯.谢诺夫斯基在2019年其新书《深度学习:智能时代的核心驱动力量》中预测“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将改变医疗行业,对疾病提供更快速准确的诊断与治疗,甚至未来癌症将变得不再可怕。”具体而言,未来AI+医疗在技术上的突破将包括算法拟合度进一步的优化、算法泛用性的增强、对隐私信息的保护、对AI+医疗产生的结果可解释性的加强,以及通过增加可靠验证而不断降低AI+医疗可能发生不良医疗事件的风险。AI+医疗伦理趋势发展AI+医疗相关伦理道德,构建用户友好的AI+医疗系统AI+医疗的发展带给医疗卫生领域更多契机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伦理性问题。2019年国家卫健委一项针对AI+医疗伦理问题的调研显示,六成受访者对个人隐私及知情权表示担忧;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大数据及算法的不可控性表示担忧;超过三成的受访者对于诊疗道德方面表示担忧。未来发展中,随着对AI+医疗伦理监管的不断加强、明确医师主体地位以及强化伦理规约,AI+医疗在应用于医疗服务实践时将更加安全可靠,并构建以人为本、用户友好的AI+医疗生态体系。
中商情报网讯: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是指通过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由之带来更高的效率、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和核心竞争力。国内的医疗信息化行业目前呈现竞争分散格局,市场的集中度较低。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26亿元。
核心摘要:艾瑞估算:2019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271.7亿元,同比增速42.6%。其中,互联网健康险市场规模约117.6亿元,占比近47.7%,自2018年起已超过之前一直占比最高的医药电商市场规模。艾瑞用研:超过95%的用户对互联网+医疗产品基本持满意态度,并有超过80%的用户表示对未来使用或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非常感兴趣。艾瑞观点:互联网+医疗行业受政策影响极大,在2017年政策不稳定的状态下,互联网+医疗逐渐进入市场理性期,市场对互联网+医疗的投资主要聚焦方向从概念转向了高价值。而这一价值的核心体现即在于优质医疗资源。而就目前看,对这些优质医疗资源的培养和挖掘仍显不足。艾瑞观点:疫情下互联网+医疗可降低时间成本、个性化定制、信息透明等优势全面凸显。与此同时,也为一直在探索前行的分级诊疗、价值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借助互联网平台平衡各方利益,在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的前提下激发医疗内部活力,构建新型的智慧社区医疗体系。互联网+医疗的定义广义互联网+医疗关键词:医疗行为、精准医疗、健康管理就医疗行为而言,狭义仅指具有职业资格的医师、药师、护师进行的诊疗活动,而广义来说,医疗行为可以泛指一切以疾病防治为目的行为。在本次研究中,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将互联网+医疗定义为广义的医疗行为,即指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的一切医疗行为,行为主体包括互联网公司、医院、保险公司、医生、患者、其他有医疗健康管理需求的用户等,目的是通过结合互联网达到精确匹配患者群体及获取其准确全面的健康信息,增强卫生服务和信息透明化,达到精准医疗的效果。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阶段概述已完成1.0至2.0阶段的转化,目前向互联网医院3.0阶段转型互联网医疗与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总体而言,我国互联网+医疗已走过以PC互联网为主的1.0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2.0时代,目前处于2.0至3.0阶段的过渡时期,即将走向以互联网医院为转型方向的3.0阶段。最终3.0阶段将会实现全面的互联网医院,囊括在线问诊、诊断、远程治疗、处方开具、送药到家等服务内容。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已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互联网健康险以及在线医疗为主的产业格局。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历程疫情的催化:新冠疫情黑天鹅推动行业实现突破性进展据监测数据显示,自2019年11月疫情出现直至2020年4月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医疗健康类APP与网页的月度有效使用时间有了明显增加,其中医疗健康类APP的增量同比去年同期显得十分迅速。根据艾瑞测算,在疫情高峰期的2月,2020年2月医疗健康APP(包含在线医疗、医药电商、慢病管理、运动健康等种类)的日活同比2019年2月,平均增长率高达14.08%。同时,政府也不断加码,打通医保、支付等互联网+医疗的关键环节,助力线上医疗在疫情期间发挥作用。艾瑞认为,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认知在疫情后也将持续保持。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情况概览中国互联网+医疗融合影响因素老龄化及慢性病困扰的社会结构是互联网+医疗融合的土壤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高达12.6%,事实上,根据WHO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已标志社会步入老龄化。由于人口结构的发展规律,这一趋势中短期内都无法改变。伴随而来的,则是对医疗的大幅依赖。每年我国诊疗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都在不断攀升,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而缓解这一压力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不降低医疗水平的前提下,使得医疗能够覆盖更多人群。实体医院是行业融合的载体,实现区域医疗的整合及共享互联网医院在互联网+医疗闭环中处于中心位置。而由于监管要求,互联网医院并非是一个可以单独运行的主体,其必须依赖于实体医院实现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因而实体医院成为互联网医院存在的基础,并得以将医疗从关注疾病本身转变为关注人健康本身,真正意义上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整合及共享。医生资源是行业融合的核心,运用得当则是融合的催化剂在互联网+医疗融合的过程中,互联网仅是作为交流的渠道,但真正的核心仍落在医疗之上。尽管科技一直希望能取代人力,但医疗的核心依然是医生资源。一位出色的医生不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是科研的能手以及与人沟通的高手。这样的医生才能吸引用户留在互联网+医疗平台,加快互联网与医疗的融合。而互联网同样能给予医生极大的提升:1)为与患者接触提供了更多元的渠道;2)让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了更大的价值;3)实现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生的医疗合作与火花碰撞。总的来说,医生有动力加入互联网+医疗,而互联网+医疗要想在线上更好融合,则必然要依靠更能符合互联网节奏的医生来实现。政策是行业融合的直接推手,主导互联网+医疗行业走向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271.7亿元,市场处于新一轮探索期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期408.9亿元,同比增长50.5%,其中互联网健康险市场占比最大,达到28.8%,其次为医药电商市场。疫情期间行业新的监管政策出台,明显放宽了对互联网+医疗的限制,且打通了医保、支付等多处关键环节。新的形势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将一扫之前的颓势,迎来新一轮的探索期。伴随国家医疗体制市场化,居民就医习惯转变以及5G及硬件技术突破与加持,艾瑞认为互联网+医疗的五大主要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中国互联网+医疗政策导向疫情促使利好政策出台,全力推进行业加速发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互联网+医疗作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提出。2020年新冠疫情的袭来促使国家加快了利好政策的出台。作为疫情期间可以有效提高诊疗效率、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的互联网+医疗方式,在武汉等疫情重灾区及时加速推广。之前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医保统筹,如果互联网医疗不纳入医保,仅靠民众自费或中国商业医疗险,难以支撑起行业的发展。而3月初随着国家出台政策打通医保支付关键环节,这一难题即将被攻克。疫情期间,行业之前未解决的大问题相继有了解决方案并得以变临时为常态,为行业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分析互联网重构医疗五大产业链,H端合作成为关键点互联网+医疗将原有的五大医疗产业链进行了重新整合,依托互联网医院形成了新的完整链条:1)互联网+医院,以医院的院中服务为中心,如在线问诊、医院信息化,向院前如预防指导、院后如送药到家等服务不断延伸;2)医疗信息化,嵌合在院内服务,通过结合AI大数据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3)医药电商,属于院后服务,主要以B2C、O2O、B2B三种方式运营;4)医疗健康险,属于院前服务,为医疗活动提供费用,并反过来得到大数据支持健康险的制定;5)医疗智能硬件,院前服务,整合第三方健康应用数据,支持医疗机构接收或传输用户数据,建设成为健康预防与监测平台。五大重构的产业链都围绕H端合作开展。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图谱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需求分析用户对互联网+医疗产品整体持肯定态度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用户都对目前互联网+医疗产品持正面态度,而几乎所有用户都愿意在未来尝试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在细分满意度调查之中,大部分用户都认为互联网+医疗产品检测维度多样(95.2%),结果较为准确(95.3%),其结果可对用户生活健康甚至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96.9%),其结果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95%),产品性价比较高(95.6%)。总体而言,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类产品整体持肯定积极的态度。吸引用户可以依靠创新设计,但增加用户黏性还需健康指导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有的用户使用互联网+医疗产品原因是希望能尝试先进的新技术新产品,即互联网+医疗企业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感、创新感的产品设计吸引到大批新用户,但用户最关心的内容还是希望产品能产生对自己生活、健康带来直接影响的内容,例如指导生活习惯的改善,降低可能的疾病带来的风险,及时了解自己或家人健康状态等。综合来看,吸引新用户可以依靠创新科技设计,但只有能够很好做到对用户生活起到健康指导作用的互联网+医疗产品才能更好增加用户黏性。小病慢病更符合互联网医疗场景及用户需求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互联网+医疗用户主要需求点在于偶发性小病,如感冒、咳嗽等,其次是慢病管理。而用户对疾病关注度也可看出,对于精神压力、失眠、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迁延性疾病关注度会更高。考虑原因包括:1)线上问诊-线下服药这种线上医疗模式更适合小病、慢病治疗;2)互联网+医疗产品目前尚无法替代院内治疗流程,涉及医疗操作的项目无法靠线上医疗完成;3)用户更多会关注长期困扰并且自己感觉得到的病症,如压力、失眠、胃食管反流、胃溃疡等。事实上,我国糖尿病、骨质疏松、哮喘、COPD等潜在患者数量巨大,慢性病仍有广阔需求空间等待挖掘。降低时间成本是用户转变消费习惯的最大动力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用户对传统医疗的不满主要来源于工作日没时间就医,取药、住院、检查排队时间过长。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专家门诊)、缺乏详细的就医指导及对就医细则的不清楚这三项问题,则都排在对浪费时间不满这一问题之后。本身大型三甲综合医院数目仅占全国医院数目的4.5%,在中国目前国情下,患者对三甲以外医院信任感较低,因而蜂拥至三甲医院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度不平衡,以及患者自身从诊疗到取药的各个环节等待时间的延长。因而节省时间,提高诊疗效率是用户从线下医疗消费转至线上医疗消费的最大动力。疫情促使用户进一步转变医疗消费习惯根据艾瑞用户调研显示,用户疫情期间与平常线上医疗消费相比,原本不受重视的家庭健康指标监测跃升至疫情期间第三受青睐的互联网+医疗功能;运动健康咨询功能也提高了一位的优先级;预约挂号疫情期间比率明显低于日常。这些都反映了疫情期间为了避免前往人密集的小区域,如医院、健身房等,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互联网+医疗的线上医疗咨询模式或消费模式。2020年的疫情像一只无形的手,正在强制更多用户接触并适应线上的医疗消费习惯。赛道分析(一):在线问诊商业模式用户增值模式为主,但盈利模式仍待探索目前,在线问诊获取收入的方式包括基本医保、个人用户、企业及商保,并由此引申出广告模式、商保模式、用户增值模式及数据服务模式四种在线问诊的商业模式。以目前在线问诊体量最大的平安好医生为例,根据2019年财报显示,在线医疗营收为8.6亿元,同比增长了108.9%,然而营收仅占当年总营收不足1/6。虽然用户增值模式作为行业普遍的商业模式,然而存在以下问题:1)问诊甚至无法做到确诊,并未涉及医疗服务核心,用户付费意愿低;2)用户需求频次低;3)用户黏性相对较差,行业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强。赛道分析(二):医药电商商业模式B2B模式是医药电商交易主体,B2C及O2O模式则更为活跃B2B模式在医药电商中占主体地位,但由于是政府主导或原材料供应商、药厂、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平台,供应链较为稳固,一般比较低调,知名度不高。相比而言,B2C及O2O模式则更为活跃,引人注目。购药群众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B2C或O2O的平台。B2C平台一般有自营及平台式两种,一些自营B2C在获客流量难以增加的情况下,选择流量更大平台进行加盟,这些依托于大平台的医药电商面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O2O模式则是连接线上线下的一种比较平滑的方式,通过线下导购、用药指导、送药到家等方式完成线上交易及线下导流。赛道分析(三):医疗信息化商业模式搭建信息平台,帮助政府、医院进行医疗互联网化鉴于医院目前需求集中于传统医疗服务管理,因而搭建的传统医疗平台主要包括帮助医院管理、临床业务及各科室间的互联互通,如HIS、CIS、RIS等不同科室系统平台及其之间的联通。另外一些医院在政府的倡导牵头下,需要进行互联网医院平台的搭建,将社区医院、药店与居民之间有机结合,在政府引导下进行社区服务、健康管理、送药到家、收集医疗数据及远程医疗协同等。而搭建医院信息化的公司则可收取搭建系统费用及后续的软硬件运维费用等。赛道分析(四):慢病管理商业模式用户对慢病咨询付费意愿低,依赖线下或线上其他服务据2016年慢病管理论坛的一项公开资料显示,只有28%的用户愿意为慢病管理付费且67%的用户付费意愿低于500元/年。因而目前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仍以交易类盈利为主,在评估用户个人健康状况及健康管理需求后,向其出售药品器械、医疗监测仪器、相关慢病食品、保健品以及慢病医疗保险,这样的商业模式难以单独存在,需要依赖于基础医疗机构、商业保险或药店之上。未来互联网慢病管理公司需要更加关注慢性病患者教育,不断提升患者认知,让这批用户认识到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的便捷性与必要性,增加服务类慢病管理的营收。赛道分析(五):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AI大数据技术驱动赛道发展,价值创造产生盈利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区块链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在提升用户能力、个性化解决用户需求及增强用户对平台信任感之外,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因此创造价值。优质的服务和用户体验助力场景化营销,通过与传统保险公司分成、销售保健品、预约医疗服务、开设相关预防课程、健康课程以及平台广告获得可持续盈利发展。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短期趋势疫情影响下互联网+医疗优势凸显,短期形势良好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在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方面为抗疫作出巨大贡献,充分发挥了医疗信息化、在线诊疗及医药电商的积极作用。在各互联网+医疗企业通力合作下,优质医疗资源得以触及三四线城市及边远农村地带,在为用户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各地区用户的焦虑心态。可以说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凸显,并促使用户尝试改变之前纯线下医疗消费方式,在疫情尚处警戒状态的今天,艾瑞认为短期内互联网+医疗仍将保持良好势头并大有可为。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远期趋势以互联网+医疗为基础,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智慧社区医疗分级诊疗从2015年推广至今,效果并不显著,存在着基层机构首诊率低、转诊不畅、患者知晓率较低、医生知晓率及转诊意识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推广分级诊疗,以社区为中心的智慧社区医疗将会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及方向,通过互联网+医疗,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互联网+医疗将作为其中重要的黏合剂,凭借互联网技术支持及医疗信息支撑,为线上及线下一体的智慧社区及分级诊疗的推进起到桥梁作用。
2019年7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指导,怀柔区经信局、怀柔区商务局、怀柔区卫健委战略支持,亿欧公司、亿欧大健康联合举办的“雁栖健谈”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于2019年7月25日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峰会为期3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业内人齐聚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共商中国大健康产业的“下一个十年”。本次峰会以“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采取领袖峰会+4场产业论坛+项目路演的形式,聚焦医药创新、医疗大数据、非公医疗、科技医疗四个主题,聚集50多位重量级嘉宾与数千名观众,共话变革机遇,见证医疗产业从“规模”到“价值”的发展新纪元。大会上,亿欧公司副总裁兼亿欧智库研究院院长由天宇发布了《2019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研究报告》,并发表了题为《欲速则不达,厚积而薄发》的主题演讲。他的主要观点如下:1、如今,医疗AI行业处于“欲速则不达,厚积而薄发”的状态;2、在过去一年,行业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变化和调整,概念的巅峰和泡沫已经过去,热度已经有所回落;3、技术的应用不是一个点,甚至不是一个线,而是一个面的最终结果。以下为演讲速记(有所删减):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和感谢大家来雁栖湖参加“雁栖健谈”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雁栖健谈”的名字是我取的,希望搭建一个互动交流平台,打造一个更为长久的品牌,为大健康领域服务。亿欧公司作为一家服务公司,既有亿欧网、亿欧大健康等媒体业务板块和亿欧峰会的组成形式,也有亿欧智库研究平台。我作为亿欧研究院的负责人,今天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人工智能与医疗的研究报告。今天来的嘉宾和在座的各位本身就是做医疗工作的,我并不是一个医疗圈的人,但我是在医疗圈长大的人。我的母亲是1977年第一届恢复高考的学生,考入了西安市卫生学校,1981年毕业之后回到了家乡的县级医院,从1981年工作到2018年退休,我就是在县级医院出生,在上大学之前基本上就是在医院里面渡过的。所以,在那个医院的家属院里面,孩子们就会形成比较典型的两群人,一群人特别喜欢医生和医疗,还有一群人就是特别讨厌医疗,我属于后一种。其原因可能在于,小时候在什么环境长大,你就会对那个环境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我有一个小学同学,在高考的时候,他去了第二军医大学,我就来了北京的其他高校。昨天我把这次会议的议程发给这位同学的时候,我说,我们办了一场活动,你们第二军医大学的教授也参加,他说,没想到这么多年,你最终还是跟医疗扯上了关系。他现在是第四军医大肝胆科的主治医生。为什么会扯上关系?过去几年,从商业落地研究的角度,亿欧研究院一直观察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与发展。其中,医疗是最早开始做研究的一个领域,也是第一个连续三年站在AI+角度去输出行业报告的一个行业,今天我会为大家讲解一下最新出炉的《2019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研究报告》。今天我拟了一个演讲题目:《欲速则不达,厚积而薄发》。事实上,2012年,算法开始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爆发;2014、2015年早期创业公司创立,大量资本进入;2016年,大众舆论层面,医疗AI迎来爆发;2018年,大家开始强调医疗AI的商业落地。在过去一年,行业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变化和调整,概念的巅峰和泡沫已经过去,热度已经有所回落,尤其是2016年到2018年之间,大家对于技术给予了很高的期许,但在过去一年,大家会发现实现起来没有那么容易,热情已经回落,欲速则不达。此外,商业实践和落地方面,具体到与医院的合作、商业案例的积累和每年病历的积累,医疗AI行业一直都在进步。所以,如今医疗AI行业处于“欲速则不达,厚积而薄发”的状态。从数据也可以看出,对比2017年的医疗AI研究报告,全行业按照类别统计公司的数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都是150家左右。不过,不是这三年公司数量没有发生变化,而是过去三年的时间,有一些公司已经离开这个市场,或者说被市场淘汰了,又有一些新的公司加入。其实,行业已经在做必要的调整与变化。这个是给大家做的一个行业图谱,一些主要代表公司都在里面。在三年前做这个图谱的时候,当时的感受是这些公司都很新,发展都很快。今天,亿欧研究院再去看会发现很难孤立的,或者不应该很孤立的看待所谓的AI+医疗,必须把它放在更大的场景中看,这也是欲速则不达的原因。该行业不是拥有某一个更好的识别水平就能够很快的在医疗领域取得实践性和规模性的突破,它需要从最核心的AI技术层去突破,其整体效能才能有所提高,从技术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到系统集成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和调研不同场景和不同领域的对应关系,落地场景究竟应该是什么?虽然它是多对多的关系,但到目前为止,实践的主体应该是医院,几乎所有的场景必须要先去医院找合适的实践和合作,才能够取得有效的突破。再者,行业要进步和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拐点就是所谓商业化的实现。在医疗领域,新技术或者新产品从研发到最终上市要经历比较显性的六大板块。目前整个市场是处在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和突破期,就是注册审批和市场准入,这个是最难的一个阶段。以医学影像举例,大家现在纷纷在做三类证的申请,目前已经有公司申报,但本身就是需要时间等待的,也需要多点交叉验证才能够拿到,这也是需要厚积才能薄发。最终,做的越扎实的企业越能突破这个阻碍,在下一个阶段真正成为AI医疗服务市场的领先者或佼佼者。这是每年都会绘制的一张人工智能技术和医疗领域的交叉结合点。我们认为,在这些领域都存在机会,但是每个领域的发展阶段和状态可能不一样,长远地看,该行业依然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前景。我们认为技术的应用不是一个点,甚至不是一个线,而是一个面的最终结果。整个市场或者说整个医疗人工智能的产业模式会形成一个网状的生态体系,技术进步可能会更好的推动这个网状里面多层次、多阶段的联动与互动,从而使得整个生态会更加丰富。就像亿欧公司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希望能够搭建好的平台,通过更新的服务理念和方式,更好的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这就是和大家分享的《2019年度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报告》,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收到大家很多的意见与反馈,帮助我们更好的为行业服务,为大家服务。谢谢大家!
第一章行业概况医疗保健行业主要指医疗器械,这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主要目的是对于人体生理结构、疾病及损伤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等。我们把医疗器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包括影像设备、监测仪器、家庭护理设备、制药设备等。2) IVD(体外诊断):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及体外诊断仪器设备等。3) 高值耗材:主要指对于安全性、生产使用要求较高,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较高的医疗耗材。包括心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人工关节、晶体等医用材料。4) 低值耗材:指医疗服务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采血管、医用手套、引流袋、手术缝线等。图医疗器械的品类众多图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图谱第二章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 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产业链上游行业主要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等基础产品、供应商规模大小不等,且行业发展较为迅速,产业较为成熟,能够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中游生产企业众多。医疗器械行业下游应用领域为医疗卫生行业,主要包括各类医院、体检中心、社区医疗中心、家庭客户等。图医疗器械行业研究分析框架图大型医疗影像设备分类商业模式当前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在商业模式方面,一部分呈现“医疗保健电商化”特点,把互联网作为营销渠道的补充手段而提供低价化的产品,智能解决浅层次的行业痛点互联网与医疗保健行业的上下游资源整合,以“低价套餐+服务承诺+过程监控”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省钱、省时、生理的服务。未来医疗保健行业的盈利能力主要建立在其对各方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创造力的交易流量上。技术发展MRI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射频信经过计算机重建形成图像。由于其利用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共振效应,因此对于含水量高的组织成像效果更好。软组织(如脑、脊椎、腰椎、关节等)的检查通常使用MRI。MRI的优势有:多参数成像、多方位成像、成分分析和功能成像带来的早期诊断能力等。MRI的核心部件包括射频发射器、接收器、梯度发生器、计算机等。图 MRI技术原理与核心部件免疫诊断作为临床检验最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在我国 IVD 整体市场中占比近40%。其中化学发光由于技术优势,逐渐取代酶联免疫成为主流技术,目前占据我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的70%以上。2019年,我国化学发光市场规模约300亿,近5年复合增速约为 25%,远高于 IVD 行业16%的整体增速。2.3 政策监管医疗保健行业主要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为: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监督检查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的执行。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提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等。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拟订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应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采供血机构管理等有关政策规范、标准并组织实施,参与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工作。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科技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组织实施相关科研项目、新技术评估管理、科研基地建设。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组织制定、公布药品和医疗器械标准、分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负责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负责药品、医疗器械注册并监督检查。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并开展监测和处置工作。4)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是行业内从事相关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组成的全国范围的行业性非盈利社会组织,其下属的体外诊断(IVD)分会主要职能包括提供行业权威信息和观点,引导行业活动;向相关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专委会成员意见,提出政策、立法、重大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行业内开展理论研究、组织专家调研和经验交流活动;编辑、出版行业研究报告等。第三章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图综合财务分析图行业估值及历史比较医疗保健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3.2 行业发展和驱动机制及风险管理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6237.5亿元,同比增长17.6%。根据Evaluate MedTech数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速约为5%左右,可见,未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大有可为。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革新及产业链成熟,市场容量将会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554.87亿美元,同比增长 21.16%,其中出口额287亿美元,进口额268亿美元。我国医疗器械的前10大出口国家为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德国、英国、韩国、印度、荷兰、澳大利亚和法国。图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市场结构分析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增长稳定。其中,美国是医疗器械最主要的市场和制造国,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40%市场份额,美国医疗器械行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图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十亿美元)图 2020年全球医疗健康融资额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1%医疗器械作为行业壁垒较高且技术含量高的高端制造业,其发展符合国家产业升级规划。驱动因素 医疗器械作为高端制造业,受国家政策扶持:1)鼓励创新、加快审批上市流程;2)从财政、税收等方面支持高科技的医疗器械公司;3)从采购法层面规定,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优先采购国产产品;4)出台国家级别的医用设备购买计划,刺激市场需求。 分级诊断推进,医疗支出提高,带动行业需求放量: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并按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及时便捷的双向转诊,从而建立科学有序的诊疗秩序,确保病人得到适宜治疗。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来说,分级诊疗促进了基层市场放量。 国产化替代趋势: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国产替代已经率先在DR、监护仪、CBCT等领域开始。随着我国厂商技术和销售网络的不断健全,我们判断国产化替代将在低端及中高端产品同时产生。低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已经较高,转而进行价格竞争,行业龙头有望凭借成本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占率。中高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主要来自于国内厂商技术及产品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3.3 竞争分析医疗保健行业发展特征:通过对比医疗保健属性和核心服务模式,可将中国整体医疗保健行业分为五类,分别为创新型医疗保健、创投型医疗保健、媒体型医疗保健、产业型医疗保健、服务型医疗保健。此外,由于医疗保健行业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整体服务模式与运营模式并不完全成熟,也存在例如产业+娱乐、创投+游戏等复合型医疗保健类型。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红利淡出行业舞台,医疗保健服务类型回归商业本质。如何依托自身运营能力实现行业稳定发展,从而达到投资回报或商业落地的目的,成为行业核心探讨问题。在各类医疗保健中,由于产业型医疗保健多由企业主导,且与企业业务结合较为紧密。所以具有更高的商业落地可行性。成为行业核心探索方向之一。图波特五力分析SWOT分析3.4 中国主要参与企业图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医药健康行业图A股及港股上市企业3.5 全球重要竞争者在财富世界500强2020年排行榜中,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有2家美国有15家,美国净利润937亿美元中国只有15亿美元,美国净利润率为5.84%中国只有1.54%。图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保健行业图国外上市企业1) 麦克森(MCKESSON)[MCK.N]:麦克森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供给、信息和保健管理产品及服务供应商,主要从事治疗药物和化学药物的进口和批发业务,包括提供制药业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医疗手术部分及解决方案及开发提供保健医疗科技技术。2) 强生公司[JNJ.N]:强生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强生公司是世界上最具综合性、分布范围最广的卫生保健产品制造商、健康服务提供商,生产及销售产品涉及护理产品、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材及诊断产品市场等多个领域。强生旗下拥有强生婴儿、露得清、可伶可俐、娇爽、邦迪、达克宁、泰诺等众多知名品牌。3) 美源伯根[ABC.N]:是目前美国最大的药品批发商。伯根布鲁斯威格(Bergen Brunswig)是美国最大的医药及医疗外科手术材料的批发商,在美国20个州拥有约30家经销机构,向药店、医院和健康保险机构分销药品和相关产品。美源伯根 (AmerisourceBergen) 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药品服务商之一,服务对象包括药品制造商和药品供应渠道中的医疗保健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产品遍及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第四章 未来展望医疗保健行业将有以下几点发展趋势:1. AI技术和大数据等新科技驱动医疗产业链的创新。AI技术主要应用于基于影像的早期诊断、基于结构化文本的辅助诊断和基于AR/VR等三维成像的外科辅助治疗。目前国内83家企业正在探索人工智能医疗领域,主要布局在疾病风险管理、医学影像及诊断、医院管理等八大应用场景。随着技术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AI和人类的互动越来越多,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创新药创新技术都将引爆更广阔的行业增量空间。2. 随着医疗保健产业蓬勃发展,专业人才紧缺状态将会一直伴随。医疗健康机构会和劳动平台按照专业技能进行人才的筛选,比如寻觅放射科的人才。此外,一些医疗机构会利用劳务平台进行一些专业人才的补给。3. 未来中国公司借助资本的力量,加快海外并购步伐,“中国优势、全球资源”。中国企业通过资金优势、市场优势从海外购买技术或者产品实现产业的升级的案例越来越多,分享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加快产业进步和公司发展,这些都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Cover Photo by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n Unsplash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医疗保健行业价值研究,看这篇就够了第一章行业概况医疗保健行业主要指医疗器械,这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主要目的是对于人体生理结构、疾病、损伤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等。我们把医疗器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包括影像设备、监测仪器、家庭护理设备、制药设备等。2) IVD(体外诊断):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及体外诊断仪器设备等。3) 高值耗材:主要指对于安全性、生产使用要求较高,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较高的医疗耗材。包括心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人工关节、晶体等医用材料。4) 低值耗材:指医疗服务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采血管、医用手套、引流袋、手术缝线等。图医疗器械的品类众多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图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图谱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图检测治疗、生命支持类器械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国家卫健委发布《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8年的77.0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8.3/10万下降到17.8/10万,婴儿死亡率从6.1‰下降到5.6‰。2019年大健康行业市场规模8.78万亿元,其中保健品占比4.7%,健康管理占比2.7%,健康养老占比33%,医疗行业占比10%,医药行业占比50%。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07545个,其中医院3435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439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924个。第二章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 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2.1.1 产业链上游行业主要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等基础产品、供应商规模大小不等,且行业发展较为迅速,产业较为成熟,能够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中游生产企业众多。医疗器械行业下游应用领域为医疗卫生行业,主要包括各类医院、体检中心、社区医疗中心、家庭客户等。图医疗器械行业研究分析框架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图大型医疗影像设备分类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2.1.2 商业模式图以美国为例大健康产业分类当前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在商业模式方面,一部分呈现“医疗保健电商化”特点,把互联网作为营销渠道的补充手段;而提供低价化的产品,智能解决浅层次的行业痛点互联网与医疗保健行业的上下游资源整合,以“低价套餐+服务承诺+过程监控”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省钱、省时、省力的服务。未来,医疗保健行业的盈利能力主要建立在其对各方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创造力的交易流量上。图商业模式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图市场策略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2.2 技术发展MRI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射频信经过计算机重建形成图像。由于其利用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共振效应,因此对于含水量高的组织成像效果更好。软组织(如脑、脊椎、腰椎、关节等)的检查通常使用MRI。MRI的优势有:多参数成像、多方位成像、成分分析和功能成像带来的早期诊断能力等。MRI的核心部件包括射频发射器、接收器、梯度发生器、计算机等。图 MRI技术原理与核心部件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免疫诊断作为临床检验最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在我国 IVD 整体市场中占比近 40%。其中化学发光由于技术优势,逐渐取代酶联免疫成为主流技术,目前占据我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的 70%以上。2019 年,我国化学发光市场规模约 300 亿,近 5 年复合增速约为 25%,远高于 IVD 行业 16%的整体增速。图中国 IVD 行业细分市场占比(2018)2.3 政策监管医疗保健行业主要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为: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监督检查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的执行。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提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等。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拟订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应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采供血机构管理等有关政策规范、标准并组织实施,参与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工作。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科技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组织实施相关科研项目、新技术评估管理、科研基地建设。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组织制定、公布药品和医疗器械标准、分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负责制定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负责药品、医疗器械注册并监督检查。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并开展监测和处置工作。4)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是行业内从事相关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组成的全国范围的行业性非盈利社会组织,其下属的体外诊断(IVD)分会主要职能包括提供行业权威信息和观点,引导行业活动;向相关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专委会成员意见,提出政策、立法、重大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行业内开展理论研究、组织专家调研和经验交流活动;编辑、出版行业研究报告等。图《中国制造2025》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划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第三章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图综合财务分析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图行业估值及历史比较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医疗保健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图以万东医疗为例分析主营结构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3.2 行业发展和驱动机制及风险管理《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07545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34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0751个。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80.7万张。医院中,公立医院床位占72.5%,民营医院床位占27.5%。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8年6.03张增加到2019年6.30张。《公报》指出,2019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92.8万人,比上年增加62.8万人,增长5.1%。2019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7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18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61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41人。居民医疗卫生费用的个人负担相对减轻。《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65195.9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7428.5亿元,占26.7%;社会卫生支出29278.0亿元,占44.9%;个人卫生支出18489.5亿元,占28.4%。人均卫生总费用4656.7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6%。根据初步推算结果显示,2019年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占比较上年下降0.25个百分点,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较2018年增长0.15个百分点。另外,201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从2018年的55元提高至69元。居民医疗服务利用增加,公立医院床位使用率上升。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7.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1亿人次,增长4.9%。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6.2次,比2018年增加0.2次。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2.6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1.2亿人次。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26596万人,比上年增加1143万人,增长4.5%,年住院率为19.0%。公立医院入院人数17487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2.6%;民营医院3696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7.4%。《公报》特别指出,2019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83.6%,其中公立医院的占91.2%。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下降0.6个百分点,但是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上升0.1个百分点。2019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1日,比上年略有下降。2019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1人次和住院2.5床日,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图存在的问题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6237.5亿元,同比增长17.6%。根据Evaluate MedTech数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增速约为5%左右,可见,未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大有可为。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革新及产业链成熟,市场容量将会不断扩大。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554.87亿美元,同比增长 21.16%,其中出口额287亿美元,进口额268亿美元。我国医疗器械的前10大出口国家为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德国、英国、韩国、印度、荷兰、澳大利亚和法国。图中国医疗保健行业市场结构分析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对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产品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增长稳定。其中,美国是医疗器械最主要的市场和制造国,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约40%市场份额,美国医疗器械行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图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十亿美元)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图 2020年全球医疗健康融资额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1%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图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亿元)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图中国医疗器械主要细分领域国产化比例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图医学影像设备及ICU设备主要产品国产化比例及年均市场规模(2020-2024年)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图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细分领域市场份额及 2017-2024 年复合增速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医疗器械作为行业壁垒较高且技术含量高的高端制造业,其发展符合国家产业升级规划。驱动因素: 医疗器械作为高端制造业,受国家政策扶持:1)鼓励创新、加快审批上市流程;2)从财政、税收等方面支持高科技的医疗器械公司;3)从采购法层面规定,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优先采购国产产品;4)出台国家级别的医用设备购买计划,刺激市场需求。 分级诊断推进,医疗支出提高,带动行业需求放量: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并按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及时便捷的双向转诊,从而建立科学有序的诊疗秩序,确保病人得到适宜治疗。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来说,分级诊疗促进了基层市场放量。 国产化替代趋势: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国产替代已经率先在DR、监护仪、CBCT等领域开始。随着我国厂商技术和销售网络的不断健全,我们判断国产化替代将在低端及中高端产品同时产生。低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已经较高,转而进行价格竞争,行业龙头有望凭借成本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占率。中高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主要来自于国内厂商技术及产品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图以麦克森为例分析主营结构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3.3 竞争分析医疗保健行业发展特征:通过对比医疗保健属性和核心服务模式,可将中国整体医疗保健行业分为五类。他们分别为创新型医疗保健、创投型医疗保健、媒体型医疗保健、产业型医疗保健、服务型医疗保健。此外,由于医疗保健行业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整体服务模式与运营模式并不完全成熟。也存在例如产业+娱乐、创投+游戏等复合型医疗保健类型。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红利淡出行业舞台,医疗保健服务类型回归商业本质。如何依托自身运营能力实现行业稳定发展,从而达到投资回报或商业落地的目的,成为行业核心探讨问题。在各类医疗保健中,由于产业型医疗保健多由企业主导,且与企业业务结合较为紧密。所以具有更高的商业落地可行性。成为行业核心探索方向之一。图科技巨头的医疗保健投资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图全球及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对比小结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图中国化学发光市场份额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图波特五力分析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SWOT分析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3.4 中国主要参与企业图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医药健康行业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图A股及港股上市企业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千际投行1) 中国医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以预防治疗和诊断护理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分销、零售、研发及生产为主业。旗下拥有11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和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天坛生物、现代制药、一致药业5家上市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正全力推进集团五大平台——现代物流分销一体化运营平台、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平台、全国医药零售连锁网络、全国麻醉药品配送网络、全国生物制品营销及冷链配送网络、全国医疗器械耗材产品配送网络,科学仪器与医疗器械、医药科研与工程设计、医药国际经营与海外实业、医药会展与传媒、医疗健康产业的全面发展,构成了一个以医药健康产业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2) 迈瑞医疗[300760.SZ]:公司是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为全球市场提供医疗器械产品。公司的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通过前沿技术创新,提供更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帮助世界改善医疗条件、提高诊疗效率。公司始终致力于临床医疗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产品涵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临床检验及试剂、数字超声、放射影像四大领域,将性能与价格完美平衡的医疗电子产品带到世界每一角落。3) 英科医疗[300677.SZ]: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一次性医疗耗材和医疗耐用设备制造商。主营业务涵盖医疗防护、康复护理、保健理疗、检查耗材等板块,主要产品包括一次性手套、轮椅、冷热敷、电极片等多种类型的护理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养老护理机构、家庭日用及其他相关行业。经历多年发展,英科医疗在全球已拥有多家子公司,在上海、美国洛杉矶、加拿大、马来西亚、德国等地分别设有销售办公室。3.5 全球重要竞争者在财富世界500强2020年排行榜中,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有2家美国有15家,美国净利润937亿美元中国只有15亿美元,美国净利润率为5.84%中国只有1.54%。图 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保健行业图国外上市企业1) 麦克森(MCKESSON)[MCK.N]:麦克森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供给、信息和保健管理产品及服务供应商,主要从事治疗药物和化学药物的进口和批发业务,包括提供制药业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医疗手术部分及解决方案及开发提供保健医疗科技技术。2) 强生公司[JNJ.N]:强生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强生公司是世界上最具综合性、分布范围最广的卫生保健产品制造商、健康服务提供商,生产及销售产品涉及护理产品、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材及诊断产品市场等多个领域。强生旗下拥有强生婴儿、露得清、可伶可俐、娇爽、邦迪、达克宁、泰诺等众多知名品牌。3) 美源伯根[ABC.N]:是目前美国最大的药品批发商。伯根布鲁斯威格(Bergen Brunswig)是美国最大的医药及医疗外科手术材料的批发商,在美国20个州拥有约30家经销机构,向药店、医院和健康保险机构分销药品和相关产品。AmerisourceBergen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药品服务商之一,服务对象包括药品制造商和药品供应渠道中的医疗保健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产品遍及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第四章未来展望医疗保健行业将有以下几点发展趋势:1. AI技术和大数据等新科技驱动医疗产业链的创新。AI技术主要应用于基于影像的早期诊断、基于结构化文本的辅助诊断和基于AR/VR等三维成像的外科辅助治疗。目前国内83家企业正在探索人工智能医疗领域,主要布局在疾病风险管理、医学影像及诊断、医院管理等八大应用场景。随着技术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AI和人类的互动越来越多,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创新药创新技术都将引爆更广阔的行业增量空间。2. 随着医疗保健产业蓬勃发展,专业人才紧缺状态将会一直伴随。医疗健康机构会和劳动平台按照专业技能进行人才的筛选,比如寻觅放射科的人才。此外,一些医疗机构会利用劳务平台进行一些专业人才的补给。3. 未来中国公司借助资本的力量,加快海外并购步伐,“中国优势、全球资源”,中国企业通过资金优势、市场优势从海外购买技术或者产品实现产业的升级的案例越来越多,分享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加快产业进步和公司发展,这些都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作者:千际投行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迅速,从萌芽期步入到高速发展期。2020年,互联网医疗受新冠疫情影响发展继续加快,5G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落地应用也助推行业规模增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4.4%的受访网民在疫情期间参与过互联网医疗服务,且认为其能够减轻门诊压力和避免交叉感染的网民占比也超过七成。在互联网医疗主要细分市场中,移动医疗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普及和物流水平提高,其品牌认知和市场发展较快,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将达到6.35亿人,市场规模也将超过520亿元。(《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50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核心观点市场规模: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到6.35亿人移动医疗存在巨大的产业空间,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520.8亿元,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到6.35亿人。同时互联网医疗赋能疫情防控管理,分担线下医院的压力,促进线上问诊、复诊、购药常态化。用户调研:超五成用户更倾向选择以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六成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认为服务便捷是选择互联网医疗的主要原因。并且用户更偏向选择以企业为主导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尤其是与当地政府合作的互联网医院更受患者信赖,但在监管方面仍待加强。发展趋势:加强5G、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医疗中的应用5G和人工智能技术依旧是互联网医疗发展中的根本性的需求,在医疗方面,5G起到把医疗终端设备互联的作用,人工智能实现控制和管理,促进互联网医疗模式提质升级。另外,人口老龄化仍是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慢性病问题愈发突出推动互联网医疗市场增长数据显示,慢性病引起的死亡人数占中国总死亡人数的86.6%,慢性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且四成的慢性病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慢性病问题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愈发严重,且其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等特点。互联网医疗可以有效分担门诊压力,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有利于患者慢病管理,因此互联网医疗市场不断增长。新冠疫情催化下互联网医疗发展再次加速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民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从供给端和需求端来分析,互联网医疗解决了疫情期间医护资源不足、问诊需求过高、二次感染等重要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互联网医疗的广泛应用,成为居民看病问诊常态模式,加强了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了解和认可,建立对互联网医疗的信任与信心。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达520.8亿元近年来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迅速推广,移动医疗市场迅速扩张。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20.8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移动医疗存在巨大的产业空间,同时移动医疗累积大量患者信息和流量,为商保公司提供宝贵的数据来源和用户来源。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对全球的影响也将加强大众对于医疗行业的重视,而互联网医疗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将更受到资本青睐。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预计达到6.35亿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稳定增长,2020年用户规模预计达到6.35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提升以及移动支付、远程视频等工具发展,移动医疗推广速度较快,覆盖用户类型更为广泛。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居民对于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平台使用需求进一步提升,推动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医疗细分市场中国互联网医院运营特点分析中国医药电商商业模式分析由于药品对慢病患者的刚需性,医药电商在互联网医疗中成为最重要的消费场景之一。目前,中国医药电商行业中主要形成B2B、B2C、O2O和DTP四种商业模式,其中以B2B和B2C为主要构成平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药+医”的模式中,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已得到较大认可,随着网售处方药相关细则的明确,未来医药电商市场或在处方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DTP模式成为布局重点。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投融资情况近年来,医疗健康领域成为全球投资市场的热点,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巨头加大投入在互联网医疗方面的布局。2020年1月至10月,医疗健康领域融资金额超过500亿元,互联网医疗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后疫情时代近七成网民对互联网医疗接受程度提高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发挥重要作用,74.4%的中国网民在疫情期间参与过在线问诊、医药电商或互联网健康咨询等互联网医疗服务,67.1%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医疗接受程度有所提升。超过七成的网友认为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起到了减少人群聚集、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减轻门诊压力、分诊分流的作用。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疫情使得中央领导更加重视互联网医疗的作用,扎堆发布利好政策,同时也助力互联网医疗的普及和消费习惯的养成,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超五成用户更倾向选择以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在互联网医院方面,用户更偏向选择以企业为主导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尤其是与当地政府合作的互联网医院更受患者信赖。超五成用户在互联网医院使用在线预约挂号服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相比较以医院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以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可选择的医院和医生更多,是患者选择在线预约挂号的主要原因。五成用户关注以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网络技术能力在以医院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方面,患者最看重医院等级(63.6%)和医疗经验(60.3%),而以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患者更看重平台的网络技术能力(53.1%)和实体医院口碑(52.3%)。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医院在网络技术能力上还有提高的空间,尤其是数据互联共享、设备质量方面,未来才能更好地在远程问诊、远程影像等网络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撑。七成互联网医院慢病患者满意其治疗效果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轻症慢病成为互联网医院用户主要治疗疾病类型,占比达到55.4%,治疗重症慢病占比18.4%。对于治疗效果,超七成互联网医疗慢病患者对互联网医院治疗效果表示满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医疗对于推动慢性疾病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负担更为有效,结合医保机制方面的推动政策能够使得互联网医院下沉到基层。超过六成的用户认为需要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用户认为需要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在购买互联网商业医疗保险的渠道上,近六成用户选择专业的互联网保险企业自营平台,其次为传统保险机构平台自营平台,专业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占比只有45.2%。其中,57.0%的用户认为商保可以更清楚医疗赔付过程、支付更便捷。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互联网医疗平台与商业合作的模式还未完全打开用户市场,但互联网医疗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可以助力商保的研发和精准销售,为互联网医疗+商保市场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蓝海市场。相较传统医疗,互联网医疗支付体验更佳相比较传统医疗,互联网医疗在支付体验(70.5%)、预约挂号服务(67.2%)和咨询查询服务(64.9%)等方面更占优势;在监管力度(30.8%)和医师力量、专业能力(30.2%)方面不利于用户选择。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来相关部门对互联网医疗的监管从未放松,但对于用户而言,仍对互联网医疗存在未知的、不确定因素。除此以外,互联网诊疗对医生专业能力要求更高,应对其资质做出要求,体现平台专业能力。超五成互联网医疗用户期望未来加强监管数据显示,近六成的用户认为互联网医疗受到时空限制,不能保证诊断准确性;五成用户认为现有技术、运营、法律法规还不成熟。用户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期望,加强监管(53.8%)、增加健康指导服务(53.1%)和信息咨询服务(51.8%)是主要用户期望服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医疗还在快速发展中,未来在建设、技术、运营、监管等方面将会逐渐完善。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圆心科技集团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圆心科技集团旗下圆心医疗科技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圆心医疗科技落地案例 天津市肿瘤医院互联网医院2020年10月,全国肿瘤专科联盟管理论坛暨天津市肿瘤医院互联网医院启动仪式正式举行,“天津市肿瘤医院互联网医院”同期上线运行,由北京圆心医疗科技提供产品技术支持及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服务,向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同时向全国肿瘤专科联盟单位提供线上联合门诊及远程学习培训服务,打造医、教、患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圆心科技集团旗下圆心惠保在保险TPA服务方面,圆心惠保作为一家综合型健康险服务公司,以“保险+医疗+医药”的专业能力为服务基础,为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等带病人群和健康人群提供更可靠的医疗和医药保障;为保险公司提供“产品精算定价、风险控制、用户获取和粘度培养”等解决方案以及优质的特药服务(药品直赔、送药上门)、线上问诊和诊后及用药管理等高附加值服务。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圆心科技集团艾媒商情舆情系统数据显示,圆心科技网络口碑为62.4,专业且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为其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目前,已与圆心科技合作的药企超过2000家、医疗机构近400家,互联网医院注册及签约医生数超25万,线下圆心药房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综合实力强大。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阿里健康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集团“Double H”战略(Health and Happiness 健康与快乐)在大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是阿里巴巴集团投资控股的公司之一。目前,阿里健康已经形成医药电商业务、医药自营业务、消费医疗业务、互联网医疗业务、智慧医疗业务等业务主线。截止2020年3月31日,阿里健康的自营健康产品销售业务营收占总业务比重84.8%。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阿里健康阿里健康是以医药电商为核心市场,阿里健康大药房、天猫医药馆、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是阿里健康在医药电商方面的主要业务布局,主要市场定位是为用户提供药品、保健品、私人用品以及医疗器械的购买服务。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浙一互联网医院浙一互联网医院主要提供慢病管理中心、网络诊间、护理医院等八大医疗服务体系。在患者端,患者可以发起居家问诊申请、咨询,与垂直专科专家面对面交流,为患者提供个人电子档案;在医生端,医生可以发起、接收影像资料库,多端专家交流合作得出会诊结果,并且为医生提供教学培训。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浙一互联网医院浙一互联网医院是全国首个三甲医院线上院区,作为知名的三甲公立医院具有较高的公信力。浙大一院依托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发挥省市医疗机构集聚的优势,实现省级医院与县市级医院的便捷转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丁香园丁香园于2002年5月成立,丁香园创立伊始是一个专门供医生讨论文献检索的网站。目前,丁香园打造了一系列医疗学术论坛及移动产品,并全资筹建了线下诊所,业务可大致分为面向医务人员、大众用户、企业机构三大板块。并且,2014年7月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矩阵开始运营,截至2020年11月,丁香园官网公布的丁香园微信公众号共计62个。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医药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生、临床医务工作者、医药科研人员、大众、患者和丁香园内部。中国互联网医疗典型案例:丁香园5G、人工智能促进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目前,5G和人工智能技术依旧是互联网医疗发展中的根本性的需求,在医疗方面,5G起到把医疗终端设备互联的作用,人工智能实现控制和管理,促进互联网医疗模式提质升级。5G把终端跟网络连接起来,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传递的容量和效率,和云端更紧密的结合,通过仪器设备互联、全息投影技术,实现立体化、智能化的远程会诊。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得诊断能力大幅度提高,为患者创造了更加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和沟通模式,有助于缓解医护人员紧张问题。中国互联网医疗政策导向本文部分数据及图片内容节选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查看高清完整报告及更多相关行业可前往艾媒报告中心官网。
[图片]★ 导读 ★医疗器械产业是事关人类生命健康的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健康意识...【来源:微信公众号】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联合出品:九耳智库、一查就有大数据2018.061C9U.COM1.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概述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处于历史性机遇中伴随着中国居民的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以及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高达4万亿的巨大市场。这个产业在过去5年年均增长超过20%,远超全球约6%的平均增长率,也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健康市场。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接近届时中国GDP的10%,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经济支柱。这样的持续高增长,也令医疗健康产业成为当前资本市场最具吸引力的行业。从全球二级市场的表现看出,医疗健康的投资收益远高于其他行业。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的布局加持,以及国家队的积极参与,加速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我们相信,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的健康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这里必将诞生能够影响社会、普惠民众的资本巨头和产业巨擘。医疗健康投资已经进入2.0时代2007年做医疗投资的机构只有12家左右,其中还包括不完全专注于医疗领域的。但是到今天专注于医疗健康投资的机构已经有了216家,还有很多其他投资机构也看医疗投资。从基金类型讲,过去医疗领域基本以美元基金为主,现在则是人民币基金成为了主流。过去10年,医疗行业的关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十年前大家关注的是专科医院包括器械,2015、2016年关注的是精准医疗。从IPO的企业也能看到投资热点的变化——最早上市的是一些CRO的企业,现在刚批的华大基因,包括新型的分级诊疗、新药开发企业也会陆续登陆A股市场。 目前,医疗健康投资已经进入2.0时代。2.0时代有3个特点:一是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研发创新,研发已经成为企业做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二是未来在医疗领域里面做产业、投资的人会有更强的标签;三是产业和投资会更加融合。做产业的人会深度的做投资,做投资的人不跟产业融合更是难以为继。医疗包括分级诊疗、社会化医疗服务、精准医疗、互联网+等;2.0时代,医疗健康领域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把握呢?医药方面包括药审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MAH制度、高端设备国产化等;流通环节包括良好票制、处方外流、行业整合集中、GPO、DTP等创新商业模式;医疗包括分级诊疗、社会化医疗服务、精准医疗、互联网+等;医保包括支付方式改革、异地结算等。首先,创新药作为投资永恒的主题,主要要关注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像药审制度改革、医保谈判目录制度等。其次,医疗器械、设备的高端化和流通整合有着5000亿市场规模,因此一定会有IPO产生。第三,抗体药物、精准医疗、抗医药、免疫治疗和基因5个方向是未来最具确定性的投资领域。第四,社会化医疗和分级诊疗,民营医疗和分级诊疗是最重要的两个领域。趋势:国家分级诊疗建设政策解读2018年4月12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推进远程医疗覆盖全国所有医联体和县级医院,推动东部医疗资源对接中西部需求,支持高速宽带网络覆盖城乡医疗机构,建立互联网专线保障远程医疗需要。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原则通过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意见》。意见包括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支撑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等3个方面内容,同时划出了监管和安全底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建成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与完善,旨在破解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与就诊病人流向不合理这个难题。此外,十三五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规划里分级诊疗居于五项制度之首,提出了构建合理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2.分级诊疗市场概述为什么要推进分级诊疗?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是也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一是医疗机构层面,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资源浪费甚至负效应,卫生总费用上涨明显。以诊疗人次为例,2016 年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仅2.96%的医院承担了41.24%的门诊工作,并且以近五年7.67%复合增速大幅超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9%的增长幅度。不正当利益格局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甚至负效应,卫生总费用上涨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4.63 万亿元,较2005 年增长了300.42%,复合增长率为13.00%,远高于GDP 的复合增长率6.43%。二是社会因素层面。首先,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至2017 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达到2.41 亿,占总人口17.3%。深度老龄化将加快医疗费用的支出增长幅度,加大医疗保险基金风险和政府财政压力。其次,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居民的疾病谱也由单纯的病原生物性明显的急性传染病过渡到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作用明显的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效预防、控制和延缓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势在必行,需要重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满足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构建起科学高效、供需平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构建分级诊疗格局。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三大催化剂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国家级分级诊疗重点政策梳理◆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完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到2020 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的目标导向,分级诊疗扎实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初见成效。根据卫计委统计数据,从参与度来看,目前为止分级诊疗试点城市覆盖全国31 个省市(除港澳台),共有4 个直辖市和317 个地级市作为试点城市开展分级诊疗工作,50%的县开展了基层首诊试点,超过85%以上地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国90%的公立医院都参加了医联体改革。从实施成效来看,截至2016 年底,双向转诊初见成效,全国上转总例次数近千万,同比增长62%;下转260万余次,同比增长117%。远程医疗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21 个省份在50%以上的县级医院或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并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上海等8 个省市达到100%。◆ 分级诊疗工作考核的核心在于基层诊疗量。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2017 年1-10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66.1 亿人次,同比提高3.0%,其中全国医院27.7 亿人次,同比提高5.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9 亿人次,比上年同期提高0.9%。虽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量同比增长指标仍远低于三级医院的7.1%的增长速度,但是自2015 年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量增速已经有缓慢上行的趋势:2015、2016和2017 年1-10 月的增长率分别为-0.5%、0.7%和0.9%,而三级医院诊疗量同比增速则出现明显的下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三级医院的诊疗量增速都显示了诊疗量下沉基层的变化趋势,分级诊疗政策效果初见端倪。3.哪些企业或行业受益于分级诊疗?分级诊疗的推进,典型受益行业和企业梳理-4分级诊疗重点受益企业研究之迪安诊断体外诊断(IVD)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探索者,从迪安1.0模式到迪安3.0模式公司紧跟医药医疗行业政策,积极探索适合体外诊断(IVD)企业发展商业模式。目前公司已经从传统代理销售国外 IVD 知名企业产品的迪安 1.0 模式发展到日臻成熟的“产品+服务”迪安 2.0模式。迪安 2.0 模式服务端主要围绕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以服务和满足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医学检验需求为主,产品端契合公立医院检验打包采购和试剂耗材未来两票制大趋势,进行渠道并购整合,跑马圈地,扩充产品覆盖广度,做大产品采购规模,向上(生产商)要采购价格优惠、返点率,向下(医院检验科)要打包采购差价和采购量,同时降低自身医学检验服务的试剂耗材成本(试剂耗材占总成本约40%)。迪安 3.0 模式主要是合作共建、区域性第三方检测平台和更深度参与公立医院PPP模式(主要在检验领域)等输出管理、技术和品牌。公立医院医药分离、药品零加成等政策降低医院收入,制约公立医院相关科室尤其是检验科(检验、病例、影像)设备投入和技术平台升级建设,催生合作共建、区域性第三方检测平台甚至公立医院PPP 等新模式的出现。合作共建主要针对三级以上大型医院客户,大型医院患者流量大,检验数量较充足,但是目前我国三级甲等医院一般仅能开展 300-500种检验项目,同时存在检验科病理科科室建设、人员和技术瓶颈,迪安可以输出管理能力和管理方式,优化质控体系,提升人员绩效和梯队培养,协助搭建信息化、新技术等平台建设,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和控制医院医疗风险。在区域性平台合作模式探索方面,目前已建成的温州和昆山区域检验中心,全面承接辖区内80%以上的医疗机构检验外包服务以及区域基层两癌筛查、慢病管理等政府采购类项目,成为区域集中检验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共享;尚有近十家县、市级区域中心正全面推进实施中。深圳地区罗湖医联体的合作项目也在有序推进。分级诊疗重点受益企业研究之卫宁健康分级诊疗重点受益行业研究之检验科检验量+检验质量,两方面看分级诊疗对检验科的影响检验量向基层迁移,三级医院检验结构变化。多个疾病基层首诊后将直接提高基层检验量,当诊疗意识转变后,更多病人将不分病种的在基层首诊,将首诊检验量由三级向一二级医院迁移;三级医院首诊量下降,转诊量上升,整体维持在稳定水平,同时由于疾病类型由普通病症向疑难病症改变,对特检的需求显著高于普检,检验类别可能由以普检为主向特检为主转变。转诊需求增加,区域检验互认将成发展趋势,基层检验水平要求提高。由于上下转诊等流程,问诊次数增加,区域检验结果互认有望大范围落实,以降低重复检验次数,进一步降低费用,与之相对应的,互认范围内的医院所使用的产品在品质上有较高要求。2010年卫计委就发布了关于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目前第一例检验结果互认于2016年10 月落实到京津翼地区131 家医疗机构(三级医院+医检所),对27项临床检验结果实施互认,虽然中短期结果互认仍只会在同级医疗机构实施,但是基于分级诊疗和避免重复过量检验的需求,我们认为区域检验结果互认未来有望扩展到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包括三级以下医院和区域检验中心。分级诊疗重点受益行业研究之医疗信息化4.各地分级诊疗典型业务模式研究各个省份实现分级诊疗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基本保持一致,为实现“基层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而努力,同时强化基本医保政策支持,利用多项举措完善分级诊疗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基层、建机制、患者下沉”是绝对的大趋势,基层用药范围开放以及基层市场的扩大都不可避免。由于分级诊疗工程的复杂及系统性,地方在推进分级诊疗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省市特点选取不同的重心来突破,通过对各个省份政策中的工作任务及目标进行对比,大概可以将地方推进分级诊疗的模式分为五种:以构建医联体为切入点的模式、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的模式、以诊疗病种为抓手的模式、以慢性病为突破口的模式以及以医保政策引导的模式。5.典型分级诊疗行业创业公司研究6.区块链大数据技术下分级诊疗发展趋势趋势四:未来围绕大健康和医联体分级诊疗制度而构建的区块链应用将成为热点大健康多维度个体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得到实现:结合IOT,可穿戴设备,链上电子医疗病历,机器学习技术构成的长期健康管理闭环将通过点对点存储,重加密,子母链,以及链下支付通道实现信息访问权限资本化,促进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和技术普及,实现生命全周期长期健康呵护和疾病预防。用户可以选择将日常体征数据租赁给人工智能开发者和医学研究机构,数据有助于AI技术关键环神经网络的开发,可应用的AI技术又反过来为用户健康提供多维度测评并给出个体解决方案,从而形成闭环。火币研究院认为在机制设计上对于参与者行为进行正向引导,思考各方面真实诉求,形成共赢机制的平台将会脱颖而出。促进现代分级诊疗制度发展:通过智能合约和上链保证了信息真实与透明,提高了保险运营效率,促进了商保直赔。有助于解决医保支撑不够导致的医院之间报销差异明显和基层人才首诊激励动力不够问题。通过去中心电子病历存储和重加密技术降低集中控制的风险,以及信息存储成本,保障了患者隐私,解决上下转诊信息调阅难。助力远程医疗和国际医疗第二建议的普及。趋势五:远程医疗助力分级诊疗国家卫计委在《2018-2020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建立远程医疗制度全国所有医联体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成为分级诊疗体系的有效载体:建立省、市、县三级转诊转院评价标准体系,组建专家评定委员会,通过远程会诊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价后,提出转诊建议,建立网上转诊转院绿色通道缓解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的医患矛盾,以软性的、高质量的远程医疗服务助力分级诊疗。满足分级诊疗中病人对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的渴求,提高现阶段疾病诊治水平。减少分级诊疗实施后诊疗水平的担忧。小结分级诊疗是医改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医疗发展大势所趋。未来企业可以用数据作支撑,实现转诊会诊等医疗行为的互动。其特点包含,医疗信息的互通和业务场景的驱动。借多渠道助力医疗从“院内”走向“院外”,全面实现分级诊疗“多元化”。通过在线远程分级诊疗,实现与下级基层医疗机构的远程联合门诊、预约转诊及远程会诊;开展个人-家庭-社区-医院四级协同健康分级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社区医生家庭健康“守门人”角色及大医院专家团队的疑难杂症救治能力,促进急慢分治;建设区域远程集中诊断系统,实现远程数据采集,集中统一诊断报告。推进全景医疗健康应用。建立涵盖临床诊疗主题、业务运营主题、电子健康档案、慢病管理主题、患者主索引五个主题的全景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开展基于患者授权机制的健康档案浏览器、临床科研分析、医疗行为智能预警、医院管理运营、慢病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支撑体系建设。实现远程视频问诊;与医药物流公司合作,实现药品物流配送到家;打造支撑互联网在线医疗服务云平台,包括云HIS、云影像系统以及云HRP,开放给加盟网络医院平台的医院使用;建立产业联盟,通过产学研多方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赢。信息化是分级诊疗的重要支撑信息化流程设计是分级诊疗的保障临床信息共享: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助力医生自由执业远程医疗是弥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抓手面向大众的互联网健康服务: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增加老百姓健康服务的获得感。本文由九耳文旅智库联合一查就有大数据编辑整理,欢迎转载。如需转载,请文末附上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