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行业研究之医美行业发展全解析飞升

行业研究之医美行业发展全解析

医美行业是去年到今年为数不多的市场中长线热点之一,无论市场题材短线如何震荡,医美个股总是不断活跃,整体板块呈现一个震荡上行的趋势。究其原因,行业的大发展、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受众数量的巨增等多重因素共同支撑了相关公司的股价。行业发展前景:自2013年以来,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便保持持续增长趋势,2020年更是达到了1975亿元。虽受疫情影响增速下滑,但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仍将超过15%,与此同时2020年用户规模预计达1520万人,人均消费6000元。3月28日,据央视报道,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预测,到2022年,中国整形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强劲的市场需求也带动了上游产品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颜值经济的发展、当下Z时代更加追求个性化需求、中年人抗衰老需求等因素都构成了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国际医美占比:2019年,韩国、美国、日本这前三大医美大国的医美渗透率分别为20.5%、16.6%、11.0%,而中国大陆的医美渗透率仅为3.6%,远低于成熟的国际市场,约有3-5倍的增长空间。医美产业链可以拆分为上游供应商,中游医美机构和下游消费者。上游供应商主要负责射频和激光等仪器、玻尿酸和肉毒毒素等药品耗材的供给;通过直销或者经销,将产品卖给中游医美机构。中游企业是医美服务机构,包括公立医院整形美容科,大型连锁和中小民营医美机构等;主要通过线上广告和线下合作等渠道吸引客户。受益于互联网高速发展,新氧、悦美等网上医美平台成为医美机构获客的重要渠道之一上游公司解析:爱美客1、 拥有五款III类注射用透明质酸钠产品。2、 旗下嗨体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的针对颈部皱纹改善的III类医疗器械,可利用组织 液仿生技术提升真皮层胶原蚩白产生能力进而达到除皱目的。3、 宝尼达是国内获批的首款长效透明质酸注射产品。4、紧恋是国家首款面部埋植线。朗姿股份1、 截至3月23日,公司合并范围内医美机构20家,其中医院4家门诊机构16家2、 公司参与设立的两支医美并购基金均已完成设立已对夕谶露。3、 公司通过战略投资韩国医疗美容服务集团DMG,拥有三个医美品牌,米兰柏羽、高一生医美和晶肤医美。

反以相天

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及细分领域发展情况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医疗美容是指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不可逆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的美容方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整形美容行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每年有几十万人接受各类医疗整形美容手术。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近几年,行业高速发展,大量机构涌现,且受网红文化影响,消费者需求爆发。2018年为行业放缓的转折点,大量中小机构面临盈利难等问题,市场呈现供需不匹配状态。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增长率放缓至22.2%,预计2021年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可达2274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美容外科诊疗美容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又称整复外科或成形外科,治疗范围主要是皮肤、肌肉及骨骼等创伤、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组织或器官的缺陷与畸形。医疗美容服务提供商对提高传统营销渠道以外的在线营销效率的专业意见需求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为中国医疗美容服务电子商务发展的鼎盛时期,电子商务平台收益实现迅速增长。预计2021年美容外科诊疗市场规模可达104.9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美容非外科诊疗美容非外科是通过非手术的形式,主要包括注射美容,热疗仪器两大方面,对自身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来达到美容整形的效果。其中注射美容领域中,主要注射药物为玻尿酸和肉毒素。近几年玻尿酸和肉毒素在医美行业中使用率不断增高,从而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美容非外科诊疗市场规模持续上升,预计在2021年市场规模可达到79.8亿元。市场占比我国医美行业中按手术类型分主要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两种,非手术类医美项目由于风险小、费用少、易操作等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医美市场中占据六成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医美市场的发展,手术类项目市场占比呈现小幅上升趋势。数据显示,手术类占比58%,非手术类占比42%。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凤凰情

医疗美容服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需求驱动医美服务终端快速扩容大型品牌连锁终端有望迎来集中度提升实现无边界扩张

需要拉动的具备上瘾性的医美市场受益于庞大人口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国医美服务市场规模保持较快速增长,预计到2023 年内保持超过20%的复合增长:中国医美市场2012 年仅为298 亿元,到了2019 年为1769 亿元,2012~2019 年CAGR 为28.97%,而2023 年预计为3115 亿元,2019~2023 年CAGR 为20.76%。中国非外科手术医美市场增速更快,占比持续提高,占比以每年增加0.7%持续提升。中国20~54 岁的女性人口保持稳定,2018 年中国20 岁至54 岁的女性人数为3.70 亿人。医美消费者主要分布在18~40岁的女性,2017 年我国18~40 岁的女性医美用户渗透率仅为7.4%,远低于韩国的42%;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美容项目渗透率仍然很低,2018 年每千人中接受医疗美容诊疗的人数仅为14.5 人,而美国则为52.3 人,韩国为89.3 人。医美终端机构服务产业集中度低,大型医美机构市占率仅约10%,经济发展有望推动产业集中度提升。2019 年国内有超过1.2 万家医疗美容整形机构,以中小型医美机构为主、占比超过70%,而大型医美机构市占率在10%左右。大型的机构如美莱、艺星、伊美尔、华韩整形、苏宁环球等,通常大型医美机构有超过10 位全职主诊医生,面积3000 平方以上;国内有超过8000 多家小微型机构,一般主诊医生一位再配合2~3 位助手。选取三个代表地区做对比看产业趋势:收入口径维度看CR5,浙江省是17.5%,杭州为30%,上海市为38%,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线性外推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医美运营机构成本拆分:职工薪酬、耗材费用和营销费用合计占比约70%,毛利率50~60%,净利率5~10%。我们通过德勤咨询和代表性医美服务上市公司(华韩整形和瑞丽医美)作为典型案例,对医美机构运营成本进行拆分,结论主要是:(1)头部医美机构职工薪酬32%、耗材费用24%和营销费用15%,合计占比约70%;(2)头部医美机构净利率为7%;(3)样本医美机构毛利率50~60%,净利率5~10%。新氧、小红书等新传播平台,获客成本更低、投产比更高,实际上有利于推动医美机构盈利水平的提升。医美上市公司梳理华韩整形(430335):立足江苏,学术背靠南京医科大学,形成品牌和旗舰中心的医美服务龙头。共运营8 家整形美容机构,2020 年公司收入8.88 亿元,同比增长10.43%,归母净利润为1.08 亿元,同比增长47%;2011~2020 年,收入CAGR为23.4%,归母净利润的CAGR 为37.8%。瑞丽医美(2135.HK):浙江省的领先医疗美容服务提供商。共营运四家医疗美容机构。公司2019 年收入1.91 亿元,净利润990 万元,其中旗舰医院杭州瑞丽医美医院收入0.94亿元,占比51%。2020 年疫情影响较大,2020 年半年收入5876 万元,同比下滑36%,而净利润亏损1200 万元。朗姿股份(002612):并购切入医美服务赛道,在西部地区形成“1+N”产业布局。截至2020H 末,公司已拥有15 家医疗美容机构,主要分布在成都、西安、重庆、深圳、长沙等地区,旗下主要运营“米兰柏羽”、“晶肤医美”和“高一生”三大国内医美品牌。2020H,朗姿医美实现营业收入3.55 亿元,同比增长28.20%;归母净利润2115.57 万元,同比增长31.22%。医美业务收入主要是米兰柏羽为主,占比67.21%,而晶肤医美占比17.60%,而高一生占比15.19%。朗姿2016 年切入医美赛道,2017 年医美业务收入占比仅为10.90%,2020 年半年报显示医美业务占比为28.80%,占比大幅提升。医美服务机构估值医美行业从产业链看,可以分成产品端(A 端)、医疗服务端(B 端)和求美者(C 端),产品端由于其极高的进入壁垒(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三类证难度大),其净利润率和ROE 最高,爱美客2019 年和2020 年的净利润率分别高达53.43%和61.10%,2019 年的ROE 高达46.37%,一旦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上市,将爆发式增长,从而享受极高估值水平。医疗服务端(B 端)本质上属于医疗服务,进入门槛不算高,但要经营得好并不容易,特别是近几年国家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医美行业的监管力度,行业迎来洗牌,不合规、不合法的小机构逐步被淘汰,未来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端最大的吸引力是无边界扩张的潜力,因为我国医美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极大,行业保持20%以上增长,“行业快速扩容+集中度提升”双重逻辑将有望打造出医美医疗服务端的旗舰航母。随着新氧、更美等医美平台使用率的提升,医美机构的获客成本有望持续下降,未来净利润率有望持续提升。假设未来行业龙头之一的医美医疗机构实现收入100 亿,净利润率按照15%~20%,对应净利润15~20 亿元。作为医疗服务板块,参考的估值为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而华韩整形由于所处的资本市场的业态不同,依然可以列表作为参考。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2021 年的wind 一致PE 估值为154 和168,而华韩整形2021 年PE 为46X,考虑到华韩整形在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否则估值水平会更高。考虑到产业格局、未来医美的发展前景以及连锁下带来的品牌效应,故,我们认为医美终端连锁机构的PE 估值至少为46~168 倍。 (文章来源:华西证券)

菀柳

医美行业研究报告:医美机构是好的投资赛道吗

(报告出品方/作者:安信证券,诸海滨)报告综述中国已成为第二大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增长仍具潜力。2018 年中国已成为第二大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占全球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约 13.5% 的市场份额。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 年中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了 1769 亿元,同比增长 22%,预计 2023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拓展至 3115 亿元。但同时,中国的医疗美容服务渗透率仍然很低,每千人中接受医疗美容诊疗的人数仅为 14.5 人,对比美国 52.2 人、韩国 89.2 人,未来发展仍具备想象空间。市场持续增长动力来自于:(1)庞大 的用户基数。2020 年中国医美用户将达到 1520 万人,女性用户占比约 90%,男性用户比例在逐步提升。用户年龄层下移,90 后、00 后成为消费主力。一二线城市市场培育成熟,超 50%用户收入超过万元。(2) 高复购率。平台消费者的二次复购率在 90%以上(新氧、更美平台), 艾瑞统计 2020 年购买面部整形的用户平均购买过 3.14 个项目。(3)客单价提升。2015 年至 2019 年,中国医疗美容服务人均开支从人民币 46 元增至人民币 103 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1.9%,预计 2024 年达到人 民币 223 元。需求捕捉:“轻医美”份额将持续提升,新赛道涌现新机会。在医美 项目中,当前手术类诊疗目前仍占主导地位,2019 年份额 58.2%。但 美容非外科诊疗因其恢复期短,市场规模从市场从 2015 年的 249 亿元 增至 2019 年的 600 亿元,CAGR 为 24.6%,预计 2024 年规模将达到 1,443 亿元,市场份额提升至 45.3%。就需求而言,头面部变美依旧是 当前医美用户主要诉求,占比接近 50%,与此同时,2019 年“抗初老” 相关消费同比增长 92.64%,热拉提、超声刀、埋线提升等消费提升明 显,“抗衰”走向大众市场。此外,根据更美 APP 数据,2019-2020 年 “植发”订单同比增长了 79%、141%,90 后成为植发市场消费主力, 占比 57%,植发价格高昂普遍在 1-4 万元之间。大众对于口腔健康和 美观的需求也在快速提升,2019 年牙齿矫正项目订单量同比增长 75%, 2020 年洗牙项目订单量同比增长了 214%。从 2020 年一级市场来看, 口腔健康、治脱生发也是投资的热门赛道。医美机构:大量资本前赴后继盈利仍是普遍难题,是竞争激烈 or 壁垒低?。整形、美容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当前合法医疗机构数量约在 1.3 万家,私营为主,市场份额在 80%以上。中国医疗美容机构可以分 为大体量、中小型、小微型三类。其中,大体量机构占据的份额在 6-12% 之间,代表机构有美莱、艺星、伊美尔、华韩整形等;中小型机构目前为市场主体,占据了 70-75%的市场份额。医美机构毛利率普遍较高, 均值为 58.72%,然净利率普遍较低,相比之下小体量的医美机构盈利更加困难,主要系获客营销、药品耗材、医疗服务(包括医生培训、 机构认证等)合计成本/营业收入的比重大致在 50%-90%之间。医生资源紧缺且作用关键,价格高昂:2018 年我国每十万人口整形外科医生数量仅 0.3 人,当前仍有 6 万人左右的缺口,然培养一 位优秀医美医生需要 8-10 年左右的时间。医美机构医技人员+护 理人员合计占比在 40%-50%之间。以瑞丽医美为例,执业医师的月薪水平在 2.1-2.3 万元之间,员工成本/营业成本比重余额 40%。竞争激烈医美机构投入大量营销,销售费用占比在 20-30%左右, 分摊了本来可以用于医生培训、高效管理的投入。 综合来看在监管重拳出击、行业合法合规化趋势下,建议关注具备已 有品牌优势、丰富医师资源、高效管理模式的中大型医美连锁机构。1. 医美行业:消费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需求与时俱进1.1. 市场概况:市场规模迅速向 2000 亿逼近,未来仍具想象空间1.1.1. 发展历程:技术升级,服务优化,审美多样,医美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现代整形手术起源于 1929 年。1997 年,民营医疗开始介入整形美容市场,我国医美行业开始进入发展期。2015 年,受颜值经济的影响,医美行业发展加速,随着中国整形外科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玻尿酸、肉毒素等原材料价格逐步降低,光电类设备不断升级,求美者可以享受到的服务业更加高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加入了医美的大军。医美人群消费动机“轻松化”,超 6 成民众对医美持积极态度。对比来看 2015 年、2017 年针对医美人群所做调查,2015 年医美的动机主要在于“工作需要”,占比约 49%,其次是“取悦另一半”,占比 23%;而到了 2017 年,医美出于“取悦自己”这一动机占比提升至 51%, 出于“工作需要”占比降至 26%。医美消费动机显得更加“纯粹”,仅是出于对于美的追求。 这也与大众对于医美态度的转变。整形美容曾经备受争议,而随着医美市场的发展以及教育, 2018 年 37%的人愿意微调,24%的人持欣赏态度,5%的人愿意尝试手术类项目。大众对于医美的改观是促进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1.1.2. 发展现状:中国已成为第二大医疗美容服务市场,2019 年市场规模已达到 1769 亿元中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及医疗美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人开始利用医疗美容技术保持年轻美丽,对医疗美容服务产生巨大需求。另一方面,私人资金进入市场设立更多的医疗美容机构。因此中国医疗美容服务行业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 年,中国已成为第二大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占全球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约 13.5%的市场份额。此外,预计 2018 年至 2023 年中国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将以 24.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成为全球前十大市场中增速最快的市场。2019 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 1769 亿元,同比增长 22%。2012 年以来,医美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 2013-2017 年,大量结构涌现,且受到互联网“网红文化”的影响,整形美容需求大幅增加,驱动行业规模从 2013 年的 378 亿元迅速扩张至 2017 年的 112.4 亿元, 复合增速超过了 30%。2018 年开始,“野蛮生长”时代告一段落,由于竞争激烈,大量的中小型医美机构盈利困难,行业发展放缓。2019 年,中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 1769 亿元, 同比增长 22%。预计 2023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拓展至 3115 亿元。从另一角度来看,中国的医疗美容服务渗透率仍然很低,具备增长潜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美容服务渗透率仍然很低,2018 年每千人中接受医疗美容诊疗的人数仅为 14.5 人,而美国则为 52.2 人,韩国为 89.2 人,因而具有可观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低级别城市(主要指北上广深及其他主要省会城市以外的城市)的渗透率预计将快速上升,进一步提高中国市场的整体渗透率。1.2. 用户分析:消费人群基数庞大,高复购率+单客支出提升,需求后劲十足1.2.1. 用户画像:用户规模即将突破 1500 万人,群体呈现年轻化、高收入等特征中国医美市场用户规模预计将突破 1500万人,潜在用户基数庞大。根据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医美市场用户规模达到 740 万人,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1520 万人。2020 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行业到店服务客户明显减少。但随着疫情逐步好转恢复,行业有望在 2020 下半年迎来反弹,医美行业将持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预计 2020 年中国医美用户规模将达到 1520 万人。女性用户占比在 90%左右,男性用户比例在逐步提升。综合新氧和更美 APP 两大平台数据, 2019 年 1 月更美 APP 注册用户中男性占比约 6.6%,这一比例在 2020 年提升至 13.5%。对比新氧平台,2019 年年末男性的注册用户数量占比约为 10%。对比全球来看,根据 ISAPS 数据,2016-2017 年,全球男性医美用户占比分别为 13.8%、14.4%。整体来看,在医美市场中,女性用户占绝对的优势,然男性用户的医美消费需求依旧有被挖掘的空间。医美用户呈现年轻化趋势,90 后、00 后成为消费主力。新氧大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医美消费者平均年龄 24.45 岁。根据极光大数据,2018-2020 年,16-25 岁医美用户占比从 48% 提升至 61%,26-35 岁用户占比从 45%降至 30%。20-30 岁的人群正处于追求精致外表并且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阶段,因此成为医美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此外,随着对医美态度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父母支持自己的小孩接受医美项目,因此中国医美消费市场有进一步年龄下沉的趋势。一、二线城市仍是医美消费的主要市场,市场培育成熟。根据新氧数据显示,2018 年超过 65%的医美消费用户来自一线、新一线城市,2019 年这一比例提升至 70%以上。当前中国医美市场正处于从高线到低线城市慢渗透的过程。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更加成熟,对医美知识了解也较多,消费转化率高,三四线城市目前仍处于市场教育阶段,消费转化率较低。2019 年新氧平台使用私信的用户量是消费用户量的 4.31 倍。超过 80%的医美消费者学历在本科及以上,且具备可观的收入水平。根据更美 APP 数据, 40%的消费者月收入在 10,000-20,000 元之间,14%的消费者收入在 20,000 元以上,具备可观的消费能力。但同时,也有 36%的消费者月收入在 5000-10000 元之间,由于医美服务类型的持续丰富,且随着医美机构持续涌现,部分医美产品价格更加亲民,可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1.2.2. 消费习惯:超过 90%的医美消费者选择“二次复购”,单客支出逐年提升医美消费具备一定的“成瘾性”,二次复购率超过 90%。根据更美平台数据,平台消费者的二次复购率达到了 93%,而根据另一医美平台新氧公布的数据,该平台的二次复购率为 92%, 且购买 6 次以上的用户占比达到了 27%。 对于普遍“不可逆”的面部整形而言,根据艾瑞统计,2020 年购买面部整形的用户平均购买过 3.14 个项目,购买过 2 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达到了 67%。人均医疗美容服务开支逐年提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医疗美容服务市场总额除以中国总人口计算,2015 年至 2019 年,中国医疗美容服务人均开支从人民币 46 元增至人民币 103 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1.9%。未来 5 年,考虑到美容服务需求及购买力不断增长,中国医疗美容服务人均开支预计将于 2024 年达到人民币 223 元,2019 年至 2024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16.8%。从重点城市来看,杭州市人均医疗美容服务开支从 2015 年的人民币 169 元增至 2019 年的 人民币 340 元,预计于 2024 年达到人民币 662 元;上海市人均医疗美容服务开支从 2015 年的人民币 154 元增至 2019 年的人民币 338 元,预计于 2024 年达到人民币 804 元。1.3. 需求捕捉:“轻医美”份额将持续提升,新需求创造新机会1.3.1. “轻医美”趋势:手术类诊疗规模仍占主导,但非手术类占比将持续提升医美项目类型包括手术类和非手术类。手术类主要包括隆鼻、双眼皮、垫高下巴及面颊部、 隆胸、提升或缩小乳房、拉皮及抽脂等;而非手术类可主要分为注射类和能量类,常见项目 主要包括玻尿酸注射、肉毒素注射、光子嫩肤、热玛吉、超声刀等等。手术类医美项目一般 来说疗程价格较高,风险较大,恢复周期较长,效果明显且永久,具备一定的不可逆性。而 非手术项目单疗程价格一般较低,创伤较小,部分属于无创性,因此风险较小。但效果一般 持续时间在 6 个月-2 年之间,之后需要再次消费以维持效果,因此,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具备 较高复购率。鼻部和眼部是手术类整形的重点。从整个医美市场细分赛道规模来看,鼻部整形、眼部整形、 轮廓骨骼整形合计份额超过 50%。手术类诊疗目前仍占主导地位,但因美容非外科诊疗恢复期短,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根据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 年中国医疗外科诊疗市场占整个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的,达到人 民币 836 亿元,而 2015 年为人民币 388 亿元,2015 年至2019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1%。 近年来,美容非外科诊疗因其恢复期短,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美容非外科诊疗市场从 2015 年的人民币 249 亿元增至 2019 年的人民币 600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24.6%,占 2019 年 总市场约 41.8%,增幅较同期的美容外科诊疗更大。截至 2024 年,中国美容非外科诊疗市 场预计将达到人民币 1,443 亿元,占市场总额约 45.3%。注射美容诊疗及能量美容诊疗的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客户趋向安全无痛 的医疗美容服务。由于客户普遍关注与整形诊疗有关的风险,注射美容诊疗及能量美容诊疗 的恢复时间较短及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对医疗美容服务的需求,如光 子嫩肤。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客户将倾向于选择注射美容诊疗及能量美容诊疗以改善其外 观,这将促进该等医疗美容诊疗的快速发展。1.3.2. “痛点”剖析:面部整形撑起市场“半边天”,“抗衰”未来或成大众消费头面部变美依旧是当前医美主要诉求,“抗衰”走向大众市场。根据新氧大数据披露,在当前医美消费的诉求中,头面部变美仍占据主导地位,占比接近 50%。与此同时,2019 年“抗 初老”相关消费同比增长 92.64%。“抗初老”的诉求主要来自于“90 后”,根据更美 app 数 据,“90 后”在 2019 年最喜欢的项目前五分别是热拉提、超声刀、埋线提升、瘦脸针、吸 脂,排名前三的项目皆与“抗初老”息息相关。且未来十年,“90 后”将全部迈过 30 岁,“抗 老”诉求将逐步提升,或成大众消费。“面部”是手术类医美的重点,面部手术的比例超过日美。根据新氧数据,2019 年中国线上头面部手术消费量预计超过 73.88 万例,在所有疗程中占比约 20.55%,这一比例高于日 本、美国。就数量而言,面部手术主要集中在面部脂肪填充、隆鼻、眼睑手术这三类,从增 速来看,隆鼻、眼睑手术、吸脂、面部提升增速明显,综合来看,隆鼻、眼睑手术现在以及 未来仍将是面部整形的重点。根据 ISAPS 数据,就非手术之面部年轻化占比,中、美、日三国的份额分别为 5%、14%、10%, 还具备提升的潜力。就平台订单量而言,热玛吉、嗨体、热拉提、线雕订单量领先,最受到消费 者欢迎。1.3.3. 医美边界持续拓宽,植发、齿科等细分赛道迎来新的机会植发订单连续两年维持高增,大众对于口腔健康和美观的需求旺盛。根据更美 APP 数据, 综合 2019 年、2020 年平台订单同比增长最快的项目 TOP5,植发在两年内分别同比增长了 79%、141%,需求增长强劲。同时,大众对于口腔健康和美观的需求也在快速提升,2019 年牙齿矫正项目订单量同比增长 75%,2020 年洗牙项目订单量同比增长了 214%。90 后成为植发市场消费主力,女性的植发需求迅速增长。根据艾媒数据,目前中国医疗美容产品的男性消费群体越来越多,其中植发项目的消费最为突出,而 90 后男性是植发医疗服务的消费中的主力军:从2019年中国医美行业植发消费市场年龄分布来看,90后占比57%, 80 后占比 29%。根据新氧数据,2020 年平台女性消费者的植发需求也增长迅速,比例从 2019 年的 5%大幅提升至 2020 年的 40%。植发价格高昂。植发是一项需要人工操作的医疗美容技术,费用计算一般是移植毛囊数量与不同的植发技术单价相乘得出,价格通常在 1-4 万左右。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植发人群预算在 0.5-1.5 万元之间的人群占比约 44%,预算在 1.5-2.5 万元之间的消费者占比 28%,仅有 5%的消费者预算在 3.5 万元以上。目前中国消费者对于植发项目的价格接受程 度整体仍有待提升。1.4. 一级市场:医美行业热度有所降低,投资重点逐渐转移根据动脉橙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截止 2020 年底,2020 年医美行业融资事件数为 16 起,与 2019 年的 19起、2018 年的 23 起相比,融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融资总额来看, 医美行业从 2016 年的约 16 亿元融资总额的高峰后一直下降到今年的约 8 亿元左右。 2020 年医美行业获得最大一笔融资的项目为“爆发生物”,公司主要提供治疗脱发生发解决方案,获得 AD-VC 公司 3 亿元的 A 轮融资。除此之外,Menxlab 漫仕作为一家主要针对 20-45 岁男性人群的防脱生发、皮肤护理等问题的男性健康管理平台,也获得了 SIG、高榕资本合计数千万元的 Pre-A 轮的融资。口腔健康领域同时也是一级市场投资的重点。2020 年,隐形正畸品牌“微适美”获得 1000 万元天使轮融资,专业从事口腔正畸生物材料的研制开发和生产销售的“瑞通生物”获得数 千万元的 B+轮融资,口腔医疗器械研发商“朗呈医疗”获得数千万元的 B+轮融资。对比 2019 年及历年医美行业融资情况,医美机构是投资的重点,但投资的重心在逐步转移。根据 IT 桔子和医美深见数据,2018 年以前,在一级市场的投资中,医美机构是最受青睐的 赛道,融资额占整个行业融资额的 48%,互联网平台次之占比 43%。2019 年格局发生了一 定的变化,医美机构融资额占比缩减至 33%,机构运营/服务占比 41%位居第一。2020 年, 由于疫情的影响,线下医美机构经营遇到一定困难,医美机构的融资额占比进一步缩小。2. 医美机构:大量资本前赴后继,盈利仍是普遍难题2.1. 行业格局:数量不断增长,市场格局分散,大型机构份额在 10%左右医美行业的上游是器械及药品的制造商。中游主要系服务机构,服务机构可分为公立机构与 民营机构。当前全国公立机构中,。公 立机构提供多样化的医美服务,相较于私立机构,公立医院更侧重于治疗型美容术,例如烧 伤后整形外科诊疗。私立机构较为著名的有广州曙光医院、华韩整形、美莱整形、伊美尔等等,许多私营机构意图发展为连锁医疗美容集团,以便实现连锁运营及业务扩张。2.1.1. 整形机构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整形、美容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合法医疗机构数量约在 1.3 万家。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2010-2019 年中国的整形医院数量增长缓慢,从 38 家增至 53 家,期间 数量略有波动。与之相对的,美容医院数量不断增长,从 2010 年的 82 家快速增至 2019 年 的 477 家。根据企查查等数据统计,2019 年我国拥有医疗美容合法资质的机构大致在 13000 家左右,其中医院类(包括公立医院整外科室、整形外科医院、医疗美容医院)占比约 29%, 合计数量在 3800 家左右,门诊部类(含整形外科、皮肤美容)占比约 33%,诊所类占比 38%。医疗美容机构竞争格局分散,中小型机构占据主要份额。根据艾瑞数据,按照体量来分,中 国医疗美容机构可以分为大体量、中小型、小微型三类。其中,大体量机构占据的份额在 6-12% 之间,代表机构有美莱、艺星、伊美尔、朗姿、丽都整形、华韩整形等。这些机构基本以连 锁方式开展运营和扩张,同时拥有大中型医院、门诊、诊所等多种形态,客流量在 50-200 之间,配合 10-15 位主治医生数量。中小型机构目前是市场上的主体,占据了 70-75%的市 场份额,主要有医院和门诊部两种形式,在经营面积、主治医生数量、客流量等方面皆与大 体量机构有明显差距,代表机构有北京长虹、四川华美紫馨、上海薇琳、成都西婵、杭州时 光等,分布较为分散,地域性明显。小微型机构占据了 16-22%之间的份额,数量在 8000 家以上,由于规模较小,进入门槛较低,是目前“黑”诊所最容易出现的地方。2.1.2. 医疗美容机构以私营为主,市场份额在 80%以上中国的大部分医疗美容机构均为私营机构,因此私营机构在收益方面占据医疗美容服务行业相当大比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 年,私营机构收益占市场总收益的 83.1%左 右,达人民币 1,193 亿元,而 2015 年为人民币 496 亿元,2015 年至 2019 年的复合年增长 率为 24.5%。受不断增长的医疗美容需求以及公共机构服务不胜负荷的推动,私营机构医疗 美容服务市场收益到 2024 年预计将达到人民币 2,815 亿元。另一方面,近年来公共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增长相对缓慢。自 2015 年至 2019 年,公共机构 的医疗美容服务市场规模从人民币 142 亿元增至人民币 243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4.4%。 截至 2024 年,预计公共医疗美容服务市场收益将达到人民币 370 亿元。2.2. 盈利能力:毛利率高,运营成本同样高昂,小机构难以为继医美机构毛利率普遍较高,均值接近 60%。目前资本上主要的医美机构有新三板的华韩整形、利美康,港股的香港医思医疗集团、瑞丽医美, 以及美股的医美国际。从以上公司 2019 年的毛利率来看,毛利率最高的是香港医 思医疗集团 89%,最低的是利美康 33%,均值为 58.72%。与高毛利率相对应的,是医美机构的净利率普遍较低。从以上公司来看,香港医思医疗集团、 医美国际、华韩整形三家公司作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大型医美机构,净利率大致在 10%~16% 左右。相比之下,利美康、瑞丽医美 2019 年营收规模不及 2 亿元,利美康在 2019 年出现 了大幅的亏损,瑞丽医美净利率仅 5%。由此可见,小体量的医美机构盈利更加困难。 医美机构之所以净利率低,主要系获客营销、药品耗材、医疗服务(包括医生培训、机构认证等)合计成本/营业收入的比重大致在 50%-90%之间,压缩了盈利空间。2.2.1. 医生资源紧缺且作用关键,价格高昂,成为医美机构的主要成本之一机构的资质、知名度以及任职医生的情况成为医美用户选择机构的重要因素。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 年中国医美用户选择机构的考虑因素中,68%、67%的用户看重“机构资质”、 “知名度”,51%的用户看重任职医生、和机构使用的药品、产品、仪器等。而在选择医生时,用户会重点考察医生的口碑与评价、执业资质、经手成功案例等,从而选择合适自己的 机构。医生作为医美行业的重要资源,数量不断增长,但仍有较大的缺口。2018 年我国整形医院与美容医院医生约 7419 位(包括整形外科、皮肤科、中医科、口腔科部分医生),与新氧 2018 年底记录的 31701 位差距较大,其差距主要来自医美门诊部、诊所、口腔机构及生活 美容等领域。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整形医生数量位居全球第三,但与排名第一位、 第二位的美国、巴西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考虑到我国庞大的消费人口基数,人均整形外科医生数量远远不足。我国人均整形外科医生数量远远不足。2017 年我国每十万人口整形外科医生数量仅 0.3 人, 对比韩国在 2016 年就有 9.3 人,巴西、意大利、日本、美国每十万人口整形外科医生数量都在 2 人以上。根据艾瑞统计,按照行业标准需求,我国的医生数量(非多点执业情况下)应达到 10.6 万人,然而目前实际从业医生数量(且在多点执业情况下)仅 3.9 万人,医师缺口庞大,资源紧 缺。同时,培养一位优秀医美医生需要 8-10 年左右的时间(5 年本科,3 年硕士/3 年博士, 3 年住院医生/专科培训后,还需各地卫生部批准主诊医师资格证)。因此,在医美需求旺盛 的今天,催生了大量无证人员非法上岗,引发行业乱象。医师资源的紧缺、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医生的难度,共同决定了医生资源的昂贵。根据瑞丽医美的招股书显示,2017-2019 年,执业医师的月薪水平在 2.1-2.3 万元之间,医务人员月薪水平较低,在 4000-8000 元之间,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整个公司角度来看,员工成本是营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2019 年员工成本从 1490 万元增至 3579 万元,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大致在 39-40%之间。医技人员、护理人员是公司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华韩整形 2019 年年报数据,2019 年公司拥有医技人员、护理人员分别是 227 名、225 名,合计占比约 36%。根据利美康年报数据,2019 年公司拥有医技人员、护理人员分别是 120 名、130 名,合计占比 54%。2.2.2. 竞争激烈医美机构投入大量营销,销售费用占比在 20-30%左右我国医美机构当前的主要营销方式包括传统广告、互联网平台、机构导流三大类。其中,医美机构在传统广告形式上花费最高,份额基本在 60-90%之间,但是 ROI表现不是特别理想, 目前预算在持续降低。互联网平台导流份额在 10-40%之间,该类平台的 ROI 相对较高,因为受到医美主要客户群体年轻人的欢迎,医美机构对其投入在不断提升。医美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参与者众多,监管跟进较为缓慢,对于新参与者而言,需要建立品牌声誉、搭建客户网络、组织经验丰富的服务团队,而对于既有参与者而言,需要提升服务质量维系既有客户,同时需要开拓新的用户以扩大规模。因此,机构之间的营销竞争非常激烈,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营销层面,分摊了本来可以用于医生培训、高效管理的投入。以华韩整形为例,2019 年公司销售费用高达 1.71 亿元,销售费用率自 2016 年以来持续降低,从 27%降至 21%。销售费用主要由广告及宣传费用、职工薪酬两部分组成,其中,2019 年华韩在广告及宣传费用上支出了 1.08 亿元,占比 63%,职工薪酬 4277 万元,占比 25%。瑞丽医美情况整体与华韩相似。2017-2019 年销售费用从 3702 万元增至 5017 万元,销售费用率从 33%降至 26%。拆分来看,2019 年推广及营销费用共计 2326 万元,占比 46%, 员工成本 2017 万元,占比 40.2%。细看瑞丽的推广及营销费用,2017-2019 年,线上广告支出占比从 23%提升至 33%,相应地户外广告占比从 18%降至 15%,由此可见当前部分医美机构的营销重点在从线下往线上转移。2.3. 政策支持:“黑作坊”、“黑医师”危害行业,监管重拳出击改善行业生态根据艾瑞统计,当前中国的医美机构中,超范围经营的医美机构数量(违规)超过 2000 家, 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店铺数量(违法)超过 80000 万家,这些机构规模较小,藏身生活美容 和住宅区中,隐蔽性强,较难打击。而合法机构数量(具备医美资质)在 1.3 万家左右,按 此计算合法机构占比约 14%,而合法且合规机构占比仅 12%。国家监管机构对于医美行业的规范及监管由来已久。2002 年以来,陆续出台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机构标准、分级管理目录等,2014-2015 年陆续出台了医美机构评价标准及细则。2015 年以来,监管机构针对医美行业乱象进行了涉及原材料、服务机构、广告营销等多方面的全面打击:2015 年 NMPA 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卫健委、工商局等开展非法制售和使用注射用透明酸钠行为专项行动;2016 年成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针对服务机构的合规化正式开始;2017 年,我国在河南、陕西等多个省份发起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行动;2019 年,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广告监督处、卫健委监督所联合举办医疗广告培训会上明确了医美平台的广告规范等等。第三方监管逐步引导行业合规合理化,以寻求良性可持续化发展。 在第三方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的同时,需要持续推进医美机构合规和评级的进行。 2016 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起机构评级,截至 2018 年底,协会对 9 个省共计 180 家医疗机构进行评级,评定了 5A 级医院 27 家、4A 级医院和门诊部共计 20 家,3A 级医院、门诊部、 诊所共计 30 家,2A级13 家以上,2019 年这一评级扩展至全国 12 个省。但相比于全国超 过 10000 家的医美机构,A 及机构数量仅不到 100 家,机构审核评级有待持续推进。3. 重点企业分析(详见报告原文)华韩整形:大型整形美容医疗服务提供商,旗下两家医院取得 5A 级资质。医美国际:打造“鹏爱”品牌,旗下拥有超过 20 个医美机构。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医疗安全风险,客户投诉,行业竞争激烈。(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爆火线

医美行业:重点投资标的全解析

基于医美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产业链分析,医疗美容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行业内整合速度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均呈现投资机会。我认为在行业集中化过程中,产业链上游的具备强大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的生产商在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位于产业链下游医生资源丰富、具有优质口碑和连锁布局的大型医美机构未来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客户活跃度高、能更精准的实现流量转化的医美 APP 平台具备优势。1、 医美材料供应商(1)华熙生物——全球透明质酸龙头企业公司介绍: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以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生产为技术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基地。2008 年 10 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7 年 6 月私有化退市, 2019 年 11 月科创板上市。公司优势:公司是全球透明质酸的龙头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以透明质酸研发和生产为核心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平台。凭借发酵、交联两大科技平台,华熙生物实现了四大技术突破,包括全球领先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全球领先的酶切技术和分子量精准控制技术、国际先进的透明质酸“梯度 3D 交联”技术、玻璃酸钠注射液国内率先采用终端湿热灭菌技术。已申请专利 109 项,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并逐步将产品类型由透明质酸原料延伸至各类生物活性物质、生物医用材料和功能性护肤品,覆盖了透明质酸原料至相关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技术优势奠定龙头地位,占据国内透明质酸市场近 80%份额。华熙生物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位于可比公司中高水平,研发投入带动技术突破,公司透明质酸发酵产率达 10~13g/L, 高于文献中行业水平的 6~7g/L。凭借高于行业水平的产率,公司构筑透明质酸产品性价比优势,华熙生物注射级原料产品销售单价较昊海生科、爱美客同类产品采购单价低 28%、20%。基于技术优势的性价比优势,华熙生物占据全球约 36%的透明质酸原料销量份额,位居全球首位,且约占据国内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市场的近 80%份额。2016-2018 年原料业务在总营收的占比一直保持在 50%以上,高附加值医药级透明质酸产品出口占中国的 95%。虽然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透明质酸原料业务的毛利率呈现下滑趋势,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2018 年原料药板块毛利率为 76.16%。各原料产品收入持续稳健增长受益医美行业扩张,有望持续推动业绩增长。国内注射医美市场仍以透明质酸为主导,注射医美透明质酸市场增速约 53%。目前华熙皮肤透明质酸填充市场销量市占率约为 12%,未来透明质酸注射医美市场有望受益医美渗透率提升,继续取得较快增长。华熙生物皮肤注射透明质酸产品线低端高端齐步走,有望持续推动业绩增长。护肤品牌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利好透明质酸相关产品。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化妆品延续双位数增长,化妆品高端化趋势延续,2017 年、2018 年中高端化妆品市场取得超 25%增速。化妆品逐渐注重成分,主打化学原料、发酵原料相关产品增速明显快于主打天然原料的产品增速。化妆品高端化并注重成分,利好透明质酸相关产品。2018 年公司化妆品营收已达 2.9 亿元,同比增长逾 2 倍,品牌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通道。公司劣势:由于公司业务规模快速扩张,产能遭遇增长瓶颈,透明质酸原料、针剂类医疗终端产品、次抛原液的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 87.75%、94.78%和 80.43%,已接近饱和状态,难以满足公司未来发展的业务需求。未来产能的瓶颈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削弱公司产品交付能力。(2)昊海生科——医用生物材料全产业链龙头公司介绍:公司是一家应用生物医用材料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医疗器械和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及转化、国内外资源整合及规模化生产, 为市场提供创新医疗产品,逐步实现相关医药产品的进口替代,成为有关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优势:深耕生物医用材料 12 年,领跑四个生物材料市场主要业务领域。昊海生科是专注于研发、生产及销售医用生物材料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在眼科、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骨科、防黏连及止血,四个主要业务领域取得了行业领先优势,竞争优势突出。2012~2018 年,公司通过外延并购+自主研发成长为行业领军者,2018 年公司实现收入 15.5 亿元,6 年CAGR 为 31.2%,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 17.0%,净利润 4.1 亿元,CAGR 为 24.0%。受国家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消费能力升级和行业技术创新等因素驱动,公司未来有望加速增长。协同整合眼科优质资源,有望成为眼科全产业链龙头。目前我国眼科疾病患者群体庞大,其中白内障发病率仍在持续提高,而手术渗透率相对发达国家不足 1/6,内地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超过 50%,而角膜塑形镜治疗率仍不及香港的 1/4,二者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公司协同布局人工晶体、眼视光材料及产品、眼科粘弹剂等。2016~2017 年间公司通过高效率收购人工晶体研发、销售、服务相关企业,快速成长为行业龙头。2018 年公司人工晶体销量约110 万片,市场份额超过 30%。 2017 公司年通过收购海外视光材料生产商Contamac 掌握眼科产品上游资源,借助进口技术弯道超车,有望在角膜接触镜领域快速实现进口替代。此外, 公司眼科粘弹剂市场份额约 46%,一家独大。医美交联技术国内领先。后续管线第三代新型线性交联、无痛交联等推出在即,有机交联产品在研,形成绵长产品线,并乘着中国医美市场景气度,有望提升该板块增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已纳入医保,销量提升明显,公司在扩产后有望持续放量。骨科、防粘连是行业领军企业。目前公司的骨科关节腔粘弹补充剂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约36.0%,已实现进口替代,且市场份额仍在稳步提升。防粘连产品中透明质酸钠凝胶和医用几丁糖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21.6%和 27.4%,合计为 49.1%,同为市场第一。公司劣势:在玻尿酸赛道与行业龙头华熙生物相比仍有差距。昊海生物玻尿酸产品成本偏高, 价格也高于华熙生物品牌。华熙生物润百颜市场价 400 元以上/支,昊海生物 600 元以上/ 支。2018 年华熙生物销量 379 万支,昊海生物 93 万支。从利润来看,2018 年华熙生物玻尿酸销售收入为 3.1 亿元,高于昊海生物 2.7 亿元收入。2、医美服务提供商(1)苏宁环球——坚定推进医美转型业务公司介绍:苏宁环球成立于 1993 年,1997 年公司上市,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 借助金融手段,通过新设、并购、重组的方式布局线下医院,并导入品牌和标准化,向“大文体、大健康、大金融”多种业务转型的集团公司。公司优势:大健康战略旨在解决医美行业困境,资源整合打造医美行业龙头。在大健康领域, 苏亚医美品牌是公司“大健康”产业布局的重要环节,对内整合现有医美资源,加强医美人才引进,提升医美产业管理水平,提高品牌美誉度和竞争力;对外不断开拓医美新资源,发展壮大医美产业链,使公司在医美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2016 年,苏宁环球携手韩国 ID 健康产业集团,共同在中国开展医美业务,全方位引入顶尖韩国医疗技术咨询和团队,发挥技术优势,引进和储备稀缺医美人才。同时,公司依托地产主业的优势和资源,参股成立 50 亿元医美战略投资基金,核心城市布局医美连锁。并购全国 11 家医美医院,资源整合势在打造中国医美第一品牌。2017 年以 6356 万元收购上海天大医美、4000 万元新设重庆苏亚医美。2017 年收入 57.68 亿元,净利润 11.48 亿元,医美医院数量 13 家,公司资金雄厚并购多家医美医院,有望成为亚洲最大整形医院。公司劣势:苏宁环球主要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目前公司业绩主要受到房地产销售和盈利情况影响,公司地产业务以南京为核心,而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性,南京市限购限价政策影响都会导致其收入下降幅度较大,进而给其医美行业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而且,公司期间费用率今年上升趋势显著,主要为管理费用率提升较为明显,目前公司管理效率有待提高。(2)朗姿股份——时尚生态圈建设领导企业公司介绍:公司是中国高端时尚品牌,拥有国际视野及国际影响力,致力成为成就“泛时尚生态圈”的互联网化和国际化的一流时尚产业集团。公司是中国国内第一家高端女装上市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旗下拥有朗莫莱茵、玛丽、JIGOTT、liaalancy、FABIANA FILIPPI、DeWL、Agabang 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稳步打造出时尚女装、绿色婴童、时尚医美等业务板块的“线上线下流量互通、多维时尚资源共享、全球多地产业联动”的泛时尚产业互联生态圈。公司优势:女装业务持续增长,主业优势突出。女装主业方面,公司在产品设计创新、渠道优化、营销管理、供应链效率等方面持续改进。线下渠道下沉力度加大,利用“小朗姿”和“莱茵”品牌加快布局三四线城市;丰富产品款式和搭配,拉宽产品价格带,同时全面实施加盟和自营一体化管理。女装部分2018 年实现收入13.80 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4.29%, 增速同比提升 10.69%,呈现明显回暖。收入占比升至 51.84%(2017 年为 47.17%),主业进一步突出。全年净开店 57 家至 505 家,继续在高端商场、购物中心、机场等高端客流集中地扩张,开店速度同比明显提速,目前拥有线下 VIP 客户 25.40 万余人,较 2017 年末大增39%。医美业务部分,区域多层次“1+N”形式的产业布局日趋完整。公司在 2016 年 4 月朗姿股份签署协议战略收购韩国著名医疗美容服务集团 Dream MedicalGroupCo.,Ltd.(以下简称“韩国梦想集团”)30%股权,快速切入医美行业,2016 年下半年收购了国内“米兰柏羽”、“晶肤”两大医美品牌 6 家医院/诊所,2017 年自行拓展 3 家晶肤医疗诊所,2018 年 1 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朗姿医疗以自有或自筹资金 2.67 亿元收购陕西高一生医疗美容亿元有限公司 100%的股权,收购“高一生”后,在成都、西安两大西部核心城市初步形成了“1+N” 的产业布局,即在特定区域构建一家大型整形医院加多家小型连锁门诊/诊所的医疗美容机构体系。18 年医美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4.80 亿元,同比增长 87.26%;贡献净利润 2752 万元,同比增长 43.42%。考虑到“颜值经济”逐渐升温,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美容市场,该业务未来发展可期。公司劣势:朗姿股份主要打造“女装+婴童+医美+化妆品”的生态圈,其女装和婴童业务为主营业务,但随着消费升级,其面临终端消费疲软问题,给其主营业务收入带来下降风险。(3)华韩整形——公立医院出身的医美行业龙头企业公司介绍: 华韩整形控股公司成立于 2010 年, 公立医院出身,通过收购南京友谊医院85%的股份开始涉足医美服务行业,公司 于 2013 年 11 月 6 日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为我国医美行业第一股。公司优势:JCI 认证+医教研相结合,外籍专家人才提供核心竞争力。目前旗下一共有 6 家连锁医院,涉及整形科、美容皮肤科、牙科,提供的服务包括传统面部整形、身体整形以及牙科美容和新兴美容年轻化技术等。且公司资质较高,下属医院在医疗流程上都将参照执行JCI 标准,北京华韩、四川悦好、南医大友谊整形医院 3 家连锁医院获 JCI 认证。国内目前通过国际 JCI 认证医美类医院仅有 4 家。规范化的可复制的医院管理体系为公司未来的连锁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下属南医大友谊整形医院是全国唯一一家既评定为三级医院又获得国际 JCI 认证的整形外科医院,且获得国内第一批 5A 级医疗美容机构资格。公司注重研发,与南京医科大学联合走医教研路线,截至 2017 年,下属医院共发表 158 篇论文,其中 SCI 论文 16 篇,共获得 21 项医学专利,同时公司重视人才培养,至今已培养 8名硕士研究生,且有 8 名外籍整形专家坐镇,指导各下属医院,形成了良好品牌和技术优势,在医美行业拥有强大竞争力。公司劣势:公司近年贯彻实行连锁式扩张,经验复制提升经营质量的发展战略,虽提升了扩张效率,但同质化严重,没有针对性的地区发展战略,若集团内部并购整合并购出现风险,同质化造成对品牌形象的负面影响成倍扩张。3、医美 APP 服务商(1)新氧——医美 APP 龙头企业公司介绍:新氧科技成立于 2013 年 11 月,定位一站式在线医美平台,提供医美领域的信息资讯及预订服务等,帮助用户发现、评估和获取医美服务。其商业模式包括三个综合组成部分。一是原创、可靠和专业的内容及其通过中国主要社交媒体网络及其目标媒体平台的传播; 二是高度参与的社区,其特点是用户生成的签名内容,以及其透明和用户友好的在线预订服务,用于医疗美容治疗。三是凭借可靠和全面的内容,以及在其平台上的多种社交功能,寻求医疗美容治疗的用户可以发现产品和服务,评估其质量,并保留所需的治疗。于 2019 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目前总市值 12.2 亿美元。公司优势:中国在线医疗美容服务平台龙头。根据 Frost&Sullivan,新氧科技已成为中国在线医美垂直领域第一平台,2018 年新氧移动 MAU 达到 140 万,同比增长 42%,相比 2016 年增长超过 2 倍;年购买用户翻倍至 31 万,占 MAU 的 22.4%,同比提升 6.9 百分点;每活跃用户带来的平均收入为 442 元,同比增长 67.5%,相比 2016 年增长超过 3 倍。立足于医美行业,新氧科技向医美产业链上下游,以及齿科、皮肤科、眼科、妇产科和体检等更广阔的消费医疗领域拓展业务,目标打造消费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具备较强的流量优势和较快的产品迭代速度。公司垂直平台用户群体清晰,高水平医院及社区内容能提高留存,新氧用户 30 日留存率能达到 50%以上,新氧平台提供服务的医院独占性较高,如上海地区提供面部吸脂的医美机构,新氧平台独占 15 家,在社区构建方面,新氧以独特“日记”丰富社区内容,其日记回复量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新氧的用户互动是更加活跃的。在专业化与高投入的运营支撑下,对比小红书、美团点评、阿里健康等综合性产品,新氧具备较快的迭代速度,在细分赛道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入驻新氧的医美服务机构通过平台触达更广泛的潜在客户群。基于平台的AI 和大数据能力实现高效、精准的获客,还可获取 SaaS 服务、专业培训课程等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公司劣势:虽然新氧已经发展成在线医美垂直领域的龙头,但更美、悦美等同类性质的 APP 也加入到竞争中来,平台较少的异质性使得新氧难以具备足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新氧目前本质上还是一个导流平台,其重营销轻交易的商业模式,未来将会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流失率和获客成本。

顺始无穷

深扒医美行业数据:每3支针剂中有2支非法用户超6成是95后与00后

深扒医美行业数据,每3支针剂中就有2支非法,医美用户超6成是95后与00后 “我的鼻子是假的,我的眼睛是假的,但我的美丽是真的。”这本是综艺《明星大侦探》甄漂亮整形医院系列故事中的一句戏语,却越来越成为现实的映照。2018年,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医美服务市场,占全球医美服务市场约13.5%的市场份额。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行业规模达到了1769亿元,同比增长22%。医美用户达到1367.2万人,预计2023年中国医美用户将达到2548.3万人。当中国悄然成为医美大国,人们对医美的态度更放松。在小红书上,单是“你经历过医美吗”这一个话题就收获了20万的讨论,近6个亿阅读量。尝试过的人坦然分享自己整容前后的对比照,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并安利更多想变美的人行动起来。更美APP的医美白皮书显示,2015年只有33%的人会主动分享自己的整形经历,另外37%的人“打死都不敢说”;到2017年的时候,主动分享的比例上升到56%,“打死也不说”的比例则下降到10%。连过去将美容养颜秘方归结为“天生的”、“多喝水”的明星们都不再避讳分享自己的医美经历。虞书欣在主持人问如何变美,直接介绍了“热玛吉”和“热拉提”,林允在小红书上发布自己皮秒体验的小视频,张雨绮、张嘉倪公开讲超声刀…… 但社会新闻中频发的医美事故又像是花式劝退指南,摆在每一个对医美项目动心过的年轻人面前。打瘦脸针脸塌了;割了个双眼皮,眼睛却合不上了;用玻尿酸填泪沟,意外失明了;接受抽脂手术,心脏骤停再没醒来……非法医生、假货、假设备等问题阻碍着年轻人们的变美之路。走进医美机构的年轻人医美变得如此流行其实也就在这几年的时间。1929年,现代整形手术第一次进入中国。1997年民营企业开始介入医美整形市场,我国的医美市场从这时候起算是正式开始发展,可一直到2012年,我国的医美市场都尚未起步,规模不足300亿元。然而在今天,全球每2.5个医美消费者中,就有1个中国人。2018年全球医美服务市场总收入 1357亿美元,2013-2018年的增长率为 8.44%,增速不到我国的 1/3。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了1769亿元,期间增长率为22.2%,2023 年有望突破 3000 亿元。是年轻人的热爱撑起了这个庞大的医美市场。新氧大数据统计,2019 年中国医美消费者平均年龄 24.45 岁。极光大数据显示,2018-2020 年,16-25 岁医美用户占比从 48%提升至 61%,26-35岁用户占比从 45%降至 30%。此外,随着对医美态度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父母支持自己的小孩接受医美项目,因此在未来医美消费者的年龄很可能还会变小。不过,比起需要动刀手术的整容,如今年轻人或者网红博主所提及的“医美”更多指的是非手术类项目,又被称为“微整形”或“轻医美”,即不需要开刀,在短时间内帮助消费者达到美容需求。因恢复时间段,安全性高等优势,“轻医美”还被称为“午休整容”,不少人们趁着午休去趟医院,不动刀、不见血,下午到了点继续上班,不受影响。较为常见的轻医美项目包括肉毒素注射、玻尿酸注射、水光针、热玛吉、瘦脸针、溶脂针等等。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年度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医疗美容服务量超过1000万例,其中非手术类服务量高达700万例,占比达到7成。“轻医美”何以如此火爆?走红的项目透露着年轻女性的诉求——抗衰老。根据新氧大数据,2019 年“抗初老”相关消费同比增长 92.64%。“抗初老”的诉求主要来自于“90 后”。自从“初老”概念被生造出来之后,许多女性向的产品营销都抓住了它,医美行业也不例外。无论是医美广告还是美妆博主都会告诉你,女生25岁就要面对衰老了,广为流传的那句宣传语“你哪个年龄做(医美),状态就会维持在哪个年龄”更是击中了无数年轻人们的心。根据更美 app 数据,“90 后”在 2019 年最喜欢的项目前五分别是热拉提、超声刀、埋线提升、瘦脸针、吸脂,排名前三的项目皆与“抗初老”息息相关。这是年轻女性对衰老的焦虑,也是对美的向往。根据调查,约五成的消费者认为变美能够让自己更快乐,希望通过医美改变自身外貌身材的缺点,或是将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年轻人们难以忍受自己的容貌缺点,更难以忍受由美变丑的过程。因此“上瘾”几乎成为了所有医美用户的心理过程。轻医美尤其如此。比起效果具有不可逆性的手术型医美,轻医美往往做一两次也不太能看出效果,需要反复购买。而且一般效果也只能维持六个月到两年之间。面对不断流失的美貌,人们需要一次次走进医美机构。轻医美逐渐成为一种周期性的日常消费品。因此即使轻医美相对于手术类医美单价低很多,长此以往,用户的钱也不会少花。数据显示,2020年医美用户中约七成用户累计花费1-6万元在医疗美容上。从购买项目上看,用户购买手术类项目平均花了19191.4元,多以购买多种手术类项目,每种只购买一次为主。而注射类及光电类项目多是重复性消费,对于同一医美项目,用户存在多次购买行为,累计花费与手术类项目的花费比较接近。各种因素作用之下,轻医美,成功“破圈”。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中国轻医美市场在2019年用户规模超1100万人,2020年用户规模更是达到1500万人。艾瑞咨询报告称,中国轻医美市场占整体医美市场规模的比重远高于手术类美容整形市场,近年来稳定在65%-70%左右。2019年,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为1191亿元,同比增长15.86%。一支不足25元的颈部除皱针怎么卖到4000元?前所未有的需求激发了难以想象的利润空间。动辄破千上万的医美项目,成本可能不过20。以爱美客最便宜的产品嗨体为例,公司对外宣称:它是国内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临床用于颈纹修复的复合注射材料,目前已经成为公司的主力产品。2019年爱美客的嗨体销售收入达到2.13亿元,占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3.5%。据了解,这样一支容量1.5ML颈部除皱针,消费者打一次要花2000-4000元,且多数客户会选择注射3次,总共要花费6000-12000元不等。而2019年嗨体的平均售价为352.61元,毛利率为92.99%,成本仅24.72元。同样火爆的玻尿酸,在医疗机构一支可以卖到3000至10000元的价格,但多个上市公司的招股书里披露,其成本价每支不到20元。2020年9月28日,被称为“玻尿酸三巨头”之一的爱美客登陆创业板上市,截止10月23日,其市值已经达到500亿。其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至今各产品线毛利率稳定在90%以上。另外两家医美巨头的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的市值也达到620亿和180亿。可问题在于,行业暴利并没有换来年轻人的美貌,而是我国日益攀升的医美投诉率。数据显示,仅北京朝阳区法院,5年间,受理的医美纠纷案件数占同期医疗纠纷案件数比例逐年上升,该项数字由2016年的10.8%已经上升至27.0%。而这并非孤例。时代数据在裁判文书网上以“医美”、“纠纷”为关键词,同样发现2016年之后,相关判决数量激增。而从案件结果来看,结合上海长宁区人民法院2020年公布的一份跨越5年的医疗美容纠纷案件司法审判白皮书来看,医美纠纷往往存在审理过程困难、审理周期较长、撤诉率较高,原告主张金额与获得裁定支持的金额差异较大等问题。2021年2月2日,演员高溜在微博发布长文, 讲述自己做鼻子整形失败的遭遇。她在广州熙施时光医疗美容门诊进行耳软骨、肋软骨和膨体手术后,鼻头出现坏死,其不得不转院治疗。因该手术,高溜不得不被迫终止两部电视剧的演出,损失40万片酬,并面临200万的违约赔偿,而当时涉事医美机构仅愿赔偿1.98万元。每3支针剂中就有2支非法医美纠纷为何源源不绝?数量惊人的黑针剂、黑诊所、黑医生造成了行业乱象。非法注射针剂充斥市场。据艾瑞调研,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这意味着即每3支针剂中就有2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此外,调研显示,近五成用户曾经注射过非法针剂,如美白针、溶脂针、少女针等,此类针剂类型没有通过国家药监局(NMPA)认证。注射过肉毒素的医美用户中48.4%的用户注射的是非法品牌,国内通过NMPA认证品牌仅有美国保妥适(Botox)以及兰州衡力,韩国的“粉毒、白毒、绿毒”均为水货、假货,通过非法渠道走私入境。除了轻医美的注射产品假货居多之外,更有水光针器械以及医美光电设备之假。由于医美光电设备属于医疗器械范畴,国家对设备流通严格管控,厂商与经销商只能售卖给合法的医美机构,为确保设备的合法合规,在机身上设有二维码可溯源设备的归属机构和正品情况。可我国合法合规的医美机构有多少呢?约13000家,仅占行业12%。这些正规光电设备价格昂贵,管控严格。因此在非法医美场所流通的医疗美容设备90%以上是假货,可能存在不到10%的正品和水货通过多手租赁或走私进入市场。以当下十分火爆的医美项目热玛吉为例,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徐翔医生透露,热玛吉作为皮肤美容医疗器械,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走私机器或山寨假冒产品销往医美机构。“一个正版的治疗头需要4000-5000的成本,但山寨的话可能三四百块钱,这里面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市场如此暴利,又供应不求。不少渴望“来钱快”的黑医生、黑诊所拔地而起。培养一名合格医师并不容易,需要至少5——8年的时间。而新氧的医美行业报告中揭露到,很多非法职业者不仅是无证行医。可能甚至压根儿没有医学背景,只是在速成班上了 4 到 7 天的课,就披上白大褂成为了黑诊所里的医生。这样的非法职业者,在中国至少十万人。当医生是假的,机器是假的,诊所是假的,那发生医疗事故就是在所难免的。消费者贸然选择非法医美机构进行医美项目,轻则毫无效果损失钱财,重则可能就是社会新闻中的“整形致残致死”。而根据《2017中国医美行业黑皮书》的统计,一家黑诊所的年均盈利约为100万元。但即便非法行医的行为查实,也只会被罚款1万-2万元并罚没医疗器械,违法成本极低。那么,大医院、大机构总不会冒险去做违法生意了吧?事实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安全保证,“超范围诊疗”同样很难避免。按照规模和实力从大到小的顺序,医美机构通常被划分为医疗美容医院、医疗美容门诊部、医疗美容诊所三个级别。而卫生局根据手术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将美容外科项目分为四级。哪个级别的医院可以开展哪个级别的医美外科项目都有严格的要求。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范围的诊疗服务,即为“超范围诊疗”。按照以上标准,大街小巷的美容院是不能给人打针的,更别说整形手术。然而,据艾瑞咨询数据,全国有超过80000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当中,依然有15%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非法诊所、非法从业人员搭配着假货水货,形成了巨大的黑色产业链横在了医美手术成功到失败之间的一大段光谱中,医疗事故一旦发生,洪水般的恶果就会涌来,医闹、赔偿、调解、维权,对于整形本身的恶名也由此而起。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轻则致伤致残,重则丧命。医美不是简单的消费,任何手术都会有风险,即使现在大火的“轻医美”。看似简单的针剂注射,如果操作不当也会给人带来伤害,引起血管堵塞、组织坏死、失明等情况。因此在做任何医美之前,要做好功课,如操作热吉玛的医生必须要通过官方认证,这些信息在官网上都能查到。如果你发现一个医院,或者医生,在官网搜索不到认证记录,最好别去;一家正规的诊所、医院是能在国家卫健委的网站查到信息的。如果查不到,也别去。(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内丹

深扒医美行业数据每3支针剂中就有2支非法医美用户超6成是95后与00后

“我的鼻子是假的,我的眼睛是假的,但我的美丽是真的。”这本是综艺《明星大侦探》甄漂亮整形医院系列故事中的一句戏语,却越来越成为现实的映照。2018年,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医美服务市场,占全球医美服务市场约13.5%的市场份额。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行业规模达到了1769亿元,同比增长22%。医美用户达到1367.2万人,预计2023年中国医美用户将达到2548.3万人。当中国悄然成为医美大国,人们对医美的态度更放松。在小红书上,单是“你经历过医美吗”这一个话题就收获了20万的讨论,近6个亿阅读量。尝试过的人坦然分享自己整容前后的对比照,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并安利更多想变美的人行动起来。更美APP的医美白皮书显示,2015年只有33%的人会主动分享自己的整形经历,另外37%的人“打死都不敢说”;到2017年的时候,主动分享的比例上升到56%,“打死也不说”的比例则下降到10%。连过去将美容养颜秘方归结为“天生的”、“多喝水”的明星们都不再避讳分享自己的医美经历。虞书欣在主持人问如何变美,直接介绍了“热玛吉”和“热拉提”,林允在小红书上发布自己皮秒体验的小视频,张雨绮、张嘉倪公开讲超声刀…… 但社会新闻中频发的医美事故又像是花式劝退指南,摆在每一个对医美项目动心过的年轻人面前。打瘦脸针脸塌了;割了个双眼皮,眼睛却合不上了;用玻尿酸填泪沟,意外失明了;接受抽脂手术,心脏骤停再没醒来……非法医生、假货、假设备等问题阻碍着年轻人们的变美之路。走进医美机构的年轻人医美变得如此流行其实也就在这几年的时间。1929年,现代整形手术第一次进入中国。1997年民营企业开始介入医美整形市场,我国的医美市场从这时候起算是正式开始发展,可一直到2012年,我国的医美市场都尚未起步,规模不足300亿元。然而在今天,全球每2.5个医美消费者中,就有1个中国人。2018年全球医美服务市场总收入 1357亿美元,2013-2018年的增长率为 8.44%,增速不到我国的 1/3。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了1769亿元,期间增长率为22.2%,2023 年有望突破 3000 亿元。是年轻人的热爱撑起了这个庞大的医美市场。新氧大数据统计,2019 年中国医美消费者平均年龄 24.45 岁。极光大数据显示,2018-2020 年,16-25 岁医美用户占比从 48%提升至 61%,26-35岁用户占比从 45%降至 30%。此外,随着对医美态度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父母支持自己的小孩接受医美项目,因此在未来医美消费者的年龄很可能还会变小。不过,比起需要动刀手术的整容,如今年轻人或者网红博主所提及的“医美”更多指的是非手术类项目,又被称为“微整形”或“轻医美”,即不需要开刀,在短时间内帮助消费者达到美容需求。因恢复时间段,安全性高等优势,“轻医美”还被称为“午休整容”,不少人们趁着午休去趟医院,不动刀、不见血,下午到了点继续上班,不受影响。较为常见的轻医美项目包括肉毒素注射、玻尿酸注射、水光针、热玛吉、瘦脸针、溶脂针等等。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的《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年度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医疗美容服务量超过1000万例,其中非手术类服务量高达700万例,占比达到7成。“轻医美”何以如此火爆?走红的项目透露着年轻女性的诉求——抗衰老。根据新氧大数据,2019 年“抗初老”相关消费同比增长 92.64%。“抗初老”的诉求主要来自于“90 后”。自从“初老”概念被生造出来之后,许多女性向的产品营销都抓住了它,医美行业也不例外。无论是医美广告还是美妆博主都会告诉你,女生25岁就要面对衰老了,广为流传的那句宣传语“你哪个年龄做(医美),状态就会维持在哪个年龄”更是击中了无数年轻人们的心。根据更美 app 数据,“90 后”在 2019 年最喜欢的项目前五分别是热拉提、超声刀、埋线提升、瘦脸针、吸脂,排名前三的项目皆与“抗初老”息息相关。这是年轻女性对衰老的焦虑,也是对美的向往。根据调查,约五成的消费者认为变美能够让自己更快乐,希望通过医美改变自身外貌身材的缺点,或是将自己保持在最佳状态。年轻人们难以忍受自己的容貌缺点,更难以忍受由美变丑的过程。因此“上瘾”几乎成为了所有医美用户的心理过程。轻医美尤其如此。比起效果具有不可逆性的手术型医美,轻医美往往做一两次也不太能看出效果,需要反复购买。而且一般效果也只能维持六个月到两年之间。面对不断流失的美貌,人们需要一次次走进医美机构。轻医美逐渐成为一种周期性的日常消费品。因此即使轻医美相对于手术类医美单价低很多,长此以往,用户的钱也不会少花。数据显示,2020年医美用户中约七成用户累计花费1-6万元在医疗美容上。从购买项目上看,用户购买手术类项目平均花了19191.4元,多以购买多种手术类项目,每种只购买一次为主。而注射类及光电类项目多是重复性消费,对于同一医美项目,用户存在多次购买行为,累计花费与手术类项目的花费比较接近。各种因素作用之下,轻医美,成功“破圈”。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中国轻医美市场在2019年用户规模超1100万人,2020年用户规模更是达到1500万人。艾瑞咨询报告称,中国轻医美市场占整体医美市场规模的比重远高于手术类美容整形市场,近年来稳定在65%-70%左右。2019年,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为1191亿元,同比增长15.86%。一支不足25元的颈部除皱针怎么卖到4000元?前所未有的需求激发了难以想象的利润空间。动辄破千上万的医美项目,成本可能不过20。以爱美客最便宜的产品嗨体为例,公司对外宣称:它是国内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临床用于颈纹修复的复合注射材料,目前已经成为公司的主力产品。2019年爱美客的嗨体销售收入达到2.13亿元,占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3.5%。据了解,这样一支容量1.5ML颈部除皱针,消费者打一次要花2000-4000元,且多数客户会选择注射3次,总共要花费6000-12000元不等。而2019年嗨体的平均售价为352.61元,毛利率为92.99%,成本仅24.72元。同样火爆的玻尿酸,在医疗机构一支可以卖到3000至10000元的价格,但多个上市公司的招股书里披露,其成本价每支不到20元。2020年9月28日,被称为“玻尿酸三巨头”之一的爱美客登陆创业板上市,截止10月23日,其市值已经达到500亿。其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至今各产品线毛利率稳定在90%以上。另外两家医美巨头的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的市值也达到620亿和180亿。可问题在于,行业暴利并没有换来年轻人的美貌,而是我国日益攀升的医美投诉率。数据显示,仅北京朝阳区法院,5年间,受理的医美纠纷案件数占同期医疗纠纷案件数比例逐年上升,该项数字由2016年的10.8%已经上升至27.0%。而这并非孤例。时代数据在裁判文书网上以“医美”、“纠纷”为关键词,同样发现2016年之后,相关判决数量激增。而从案件结果来看,结合上海长宁区人民法院2020年公布的一份跨越5年的医疗美容纠纷案件司法审判白皮书来看,医美纠纷往往存在审理过程困难、审理周期较长、撤诉率较高,原告主张金额与获得裁定支持的金额差异较大等问题。2021年2月2日,演员高溜在微博发布长文, 讲述自己做鼻子整形失败的遭遇。她在广州熙施时光医疗美容门诊进行耳软骨、肋软骨和膨体手术后,鼻头出现坏死,其不得不转院治疗。因该手术,高溜不得不被迫终止两部电视剧的演出,损失40万片酬,并面临200万的违约赔偿,而当时涉事医美机构仅愿赔偿1.98万元。每3支针剂中就有2支非法医美纠纷为何源源不绝?数量惊人的黑针剂、黑诊所、黑医生造成了行业乱象。非法注射针剂充斥市场。据艾瑞调研,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这意味着即每3支针剂中就有2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此外,调研显示,近五成用户曾经注射过非法针剂,如美白针、溶脂针、少女针等,此类针剂类型没有通过国家药监局(NMPA)认证。注射过肉毒素的医美用户中48.4%的用户注射的是非法品牌,国内通过NMPA认证品牌仅有美国保妥适(Botox)以及兰州衡力,韩国的“粉毒、白毒、绿毒”均为水货、假货,通过非法渠道走私入境。除了轻医美的注射产品假货居多之外,更有水光针器械以及医美光电设备之假。由于医美光电设备属于医疗器械范畴,国家对设备流通严格管控,厂商与经销商只能售卖给合法的医美机构,为确保设备的合法合规,在机身上设有二维码可溯源设备的归属机构和正品情况。可我国合法合规的医美机构有多少呢?约13000家,仅占行业12%。这些正规光电设备价格昂贵,管控严格。因此在非法医美场所流通的医疗美容设备90%以上是假货,可能存在不到10%的正品和水货通过多手租赁或走私进入市场。以当下十分火爆的医美项目热玛吉为例,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徐翔医生透露,热玛吉作为皮肤美容医疗器械,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走私机器或山寨假冒产品销往医美机构。“一个正版的治疗头需要4000-5000的成本,但山寨的话可能三四百块钱,这里面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市场如此暴利,又供应不求。不少渴望“来钱快”的黑医生、黑诊所拔地而起。培养一名合格医师并不容易,需要至少5——8年的时间。而新氧的医美行业报告中揭露到,很多非法职业者不仅是无证行医。可能甚至压根儿没有医学背景,只是在速成班上了 4 到 7 天的课,就披上白大褂成为了黑诊所里的医生。这样的非法职业者,在中国至少十万人。当医生是假的,机器是假的,诊所是假的,那发生医疗事故就是在所难免的。消费者贸然选择非法医美机构进行医美项目,轻则毫无效果损失钱财,重则可能就是社会新闻中的“整形致残致死”。而根据《2017中国医美行业黑皮书》的统计,一家黑诊所的年均盈利约为100万元。但即便非法行医的行为查实,也只会被罚款1万-2万元并罚没医疗器械,违法成本极低。那么,大医院、大机构总不会冒险去做违法生意了吧?事实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安全保证,“超范围诊疗”同样很难避免。按照规模和实力从大到小的顺序,医美机构通常被划分为医疗美容医院、医疗美容门诊部、医疗美容诊所三个级别。而卫生局根据手术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将美容外科项目分为四级。哪个级别的医院可以开展哪个级别的医美外科项目都有严格的要求。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范围的诊疗服务,即为“超范围诊疗”。按照以上标准,大街小巷的美容院是不能给人打针的,更别说整形手术。然而,据艾瑞咨询数据,全国有超过80000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当中,依然有15%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非法诊所、非法从业人员搭配着假货水货,形成了巨大的黑色产业链横在了医美手术成功到失败之间的一大段光谱中,医疗事故一旦发生,洪水般的恶果就会涌来,医闹、赔偿、调解、维权,对于整形本身的恶名也由此而起。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轻则致伤致残,重则丧命。医美不是简单的消费,任何手术都会有风险,即使现在大火的“轻医美”。看似简单的针剂注射,如果操作不当也会给人带来伤害,引起血管堵塞、组织坏死、失明等情况。因此在做任何医美之前,要做好功课,如操作热吉玛的医生必须要通过官方认证,这些信息在官网上都能查到。如果你发现一个医院,或者医生,在官网搜索不到认证记录,最好别去;一家正规的诊所、医院是能在国家卫健委的网站查到信息的。如果查不到,也别去。了解尽可能多的靠谱信息,选择正规医院,正规医生,将风险降到最低。(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叫化仔

乱象丛生的医美行业,已将手术刀伸向“00后”

本以为只是一次简单的隆鼻手术,却不想,小丽差点儿因此命丧整形医院。2020年5月,小丽瞒着父母在深圳南山松坪山一家美容整形机构做隆鼻手术,麻醉5分钟后心脏突然骤停,当时整形医院对她进行了抢救,随后又送到当地公立医院抢救。经过抢救,小丽的性命保住了。然而,她的智力水平却降到了1岁婴儿的水平,即使经过了10个多月的治疗,病情依然没有太大改善。经过鉴定,这起整形事故导致小丽的身体出现六级伤残。智力下降,身体致残,意外死亡……近年来,医美机构事故频发。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事故高发于“黑医美”机构,平均每年“黑医美”致残致死人数大约10万人,消费者维权难。如今,这个野蛮生长的行业,已经将手术刀伸向了“00后”群体——某机构发布的《更美2019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在消费人群年龄层中,“00后”占比达到15%左右,尽管相比47%的“90后”消费人群而言,仍不是主力消费人群,但从极快的增长速度可以看出,“00后”医美消费观念正在快速形成。2月2日,女演员高溜在新浪微博发长文,讲述了自己做鼻子整形失败的遭遇。乱象丛生的医美行业,应当如何治理?仅有12%医美机构是合法合规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洞察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2019年中国医美用户1367.2万人,预测2023年医美用户达2548.3万人。如此巨大的“蛋糕”,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医疗美容机构蜂拥而至。洞察白皮书显示,在数万家医疗美容机构中,合法合规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仅占行业的12%。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000家,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当中,依然有15%(超过2000家)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属于违规行为;行业黑产依然猖獗,经过估算,全国依然有超过80000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属于违法行为。这一数据,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发布的相关报告较为一致。3月15日发布的《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医疗美容纠纷案件民事审判白皮书》(2016年度—2020年度)》显示,有60%以上的案件涉及医美机构或相关医务人员的资质审查问题。北京市朝阳法院发现,在启动医师资质审查的案件中,绝大部分病历上记载的主诊医师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但近30%的就医者称实际操作的主诊医师与病历上记载的并非同一人;近1/3参与护理或器械操作的人员并无相应行医资质。虚假宣传已经成为惯用模式“排名第一的眼整形修复医院”“医学博士王某某,专注眼整形修复四十年”……这些宣传语,吸引张女士走进了北京某医疗美容诊所。却不料“美容”变“毁容”——不仅“双眼皮修复”手术没做好,反而导致眼睛功能受损。北京市朝阳法院副院长郭莉蓉介绍,该院在案件审理中发现,虚假宣传、非法行医是涉诉医美机构的两大突出问题。虚构在业内具有领先水平,知名医师亲自手术,知名人士曾在此手术……事实上,这些宣传语是医美机构进行虚假宣传的惯用模式。这些医美机构在宣传时尽可能地夸大医疗美容效果,同时在广告中规避风险告知。天眼查显示,2017年至2019年,成都铜雀台医学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先后被李冰冰、周冬雨、范冰冰3位女明星告上法庭,状告原因均为:未经原告允许擅自将其肖像用于商业宣传,使大众误解双方存在合作关系,涉嫌侵犯原告的肖像权和名誉权。最终,法院判令该医院及其公司在微信公众号向3位女明星公开致歉,并赔偿3人共计40余万元。“《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然而,大多数医美机构在宣传时,或是夸大手术效果、或是手术告知内容不明确,这些做法明显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华讯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韬律师说。处罚力度轻致违法行为频发从正常人变成智力只有1岁,对小丽造成这样伤害的医美机构自然逃不过处罚。据媒体报道,针对这次事故,南山区卫监所稽查科已于今年1月对该机构进行了处罚:罚款两万,停业一个月;当事医生罚款五千,停业六个月。与该机构造成的伤害相比,其受到的处罚并不算重。事实上,这种程度的处罚力度,在众多医美纠纷案件中并不少见。通过梳理2016年至2020年间受理的医美纠纷,北京市朝阳法院发现,尽管法院大多判决医美机构担责,但由于现行法规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过轻,导致虚假宣传、非法行医等行为屡禁不止。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孙煜华认为,处罚力度偏弱是导致医美行业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在“罚则”专章中的规定,情节严重的会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在罚款金额方面,只有“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会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其他违法情形的罚款上限最多为5000元甚至更低,例如,“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现在的医美整形手术,动辄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上世纪90年代实施的这部法规,放到现在来看,在罚款金额的设定上已经明显不够。这样的处罚力度明显偏轻,威慑力很有限。”孙煜华说。非法医美应适用非法行医罪针对处罚力度过轻的问题,北京市朝阳法院建议,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规中的责罚条款,提高罚款上限;吊销取缔严重违法违规的医美机构;对严重违法的相关单位或个人实行终身禁医制。孙煜华认为,对于非法开展医美整形活动的非执业医师,情节严重的如造成功能性障碍的,应当明确适用刑法中的“非法行医罪”。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非医疗机构在做整形、没有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在非法行医,这是当前医美行业乱象的关键问题。因此,对于这些无证经营、超出经营范围的机构,应及时予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或吊销医疗机构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对无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美从业人员应当适用‘非法行医罪’进行严厉打击,并依据民法典对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以此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孙煜华说。(来源:法治日报)

患其无用

小鲸产业链·消费记者参考|医疗美容行业上中下游分析

*女性消费带动了国内医美产业崛起,医美行业已形成清晰且完整的产业链,上游高毛利产品及中游连锁民营医院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对此,鲸平台从产业链角度,带你看懂医疗美容行业。医疗美容行业上游分析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美容耗材、药品、器械等产品的生产商和代理商。目前,医疗美容市场上产品大致可以分为注射类针剂(包括玻尿酸、肉毒素、羊胎素等)、填充材料类(包括硅凝胶、膨体聚四氟乙烯等)、美容仪器类(包括激光美容仪、光子嫩肤仪、射频美容仪等)三大类产品。对于上游的生产商企业来说,行业壁垒较高,医疗美容药品及器械研发、注册、获批认证所需的时间和资金等投入较多,因此竞争格局相对优良。耗材类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获得CFDA认证的产品有相对竞争优势。医疗美容行业中游分析医疗美容行业产业链中游是各大医美机构。据头豹研究院,由于广告宣传和优质服务的缺乏,公立医疗机构在中国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的规模有限。而私立医美机构在上述两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故占据了超过80%的中国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实力较强、优势明显的全国性大型连锁医美机构如美莱、艺星偏好扎根于一、二线城市,通过早期在区域市场的成功迅速实现门店扩张将范围辐射至全国的主要省会城市。部分连锁医美机构会在一个城市开设多家品牌连锁门店挤占中小型医美机构的份额,以确保自己在当地的绝对竞争优势。尽管中国连锁医美机构行业尚未出现绝对头部企业,但优质的医师资源、良好的品牌形象、较强的服务意识将成为头部企业所具备的三个特点。医疗美容行业下游分析医疗美容行业下游即终端市场的消费者们大多数通过媒体广告、美容院及诊所等门店导流等传统的线下渠道,以及医美APP、互联网O2O平台等新兴的线上渠道等获取医美相关信息。据头豹研究院,随着互联网医美平台、医美APP等新兴渠道的崛起,打破了传统的医美行业的营销模式及获客渠道模式。目前,中国医美APP的商业模式主要为“经验分享+定向推送+引导消费”,医美APP通过评论与社区分享等方式获取终端消费者的使用信息和偏好数据,有助于用户降低消费风险,以更低的成本实现获客。

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协会预测:明年中国整形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元

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协会发布的年度报告预测,到2022年,中国整形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强劲的市场需求也带动了上游产品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