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父母的为人处世,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家长的善良,让孩子学会感恩,家长的勤恳,让孩子懂得努力的重要性。虽然说,家长们的文化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们的心情是一样的,都希望他们茁壮的成长,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去赢得生活中的幸运和幸福。有学问的父母,能用自身的博学,去开拓孩子的眼界;有财富的家长,能满足孩子成长的物质需求;同样的,憨厚朴实的农村人,也能用身体力行,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真诚、感恩和拼搏。翟天临事件,让许多人猜测,“寒门出贵子”将会越发困难;其实,如果改变不了环境,不妨尽己所能,做更优秀的自己。【贰】今天分享的故事,是农村父母,用自己的辛劳,培养出三个博士的案例。希望大家读了之后,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在求学的道路上,再多的艰难险阻,都将成为自己前进的阶梯。在江苏新沂市一个小镇里,有一个普通从农村家庭,父母务农的同时,还会养一些猪,打一些零工,来提高家庭的收入。这种情况,对于大多数农村家庭来说,基本都是这样。农村人离不开田地,外出务工找不到工作,通常会选择“种好一亩三分地”,过平淡的日子。而这样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里,却一门出了3个博士,一时间传为佳话。老大刘燕,本科就读于扬州大学,硕士和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老二刘相,本科毕业于淮海工学院,而在大学毕业后,在江南大学开始了硕博连读;而老三刘杉,先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后也成为了清华大学的一名博士。农村出身,老大和老二的本科阶段,都不算名牌大学,但是从结果来看,这些都不是阻碍他们追求卓越的障碍。这个农村家庭的三姐弟,用行动来证明,即使出身贫困、即使没有较高的起点,依旧能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一家三博士,他们可以拿起笔杆做学问,也能扛起锄头下农田,让我们意识到,寒门依旧可以出贵子!【叁】当刘氏三姐弟,均以博士的身份,出现在大家的眼球中时,许多人为之拍手鼓掌。而这个家庭的故事,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出身贫困不可怕,如果有成功的愿望,依旧可以走向成功。那么,三姐弟成功逆袭的背后,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面,我们就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上,来看看吧。还记得父亲的教导:“书读不好不怕,但是总要有一技之长。”笔者也是典型的农村出身,许多农村的学子,都具备这样的情况,可以拿起笔杆去学习,也能拿起锄头去种田。其实,刘氏三姐弟也是如此,他们在成为博士之后,能安心做学问;而回到家乡之时,也能脱掉博士服,帮助父母种田、养猪。这种能力的养成,不得不说,与他们的家庭教育相关。孩子多读书,将来有出息许多农村人都会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让孩子多读点书,将来能够有出息。当三姐弟的父亲刘万中,被他人问起家庭教育的经验时,他说出了一句很朴实的话,那就是自家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孩子也没有大家所说的“聪明基因”。但是,夫妻俩却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不惜代价,让三个孩子把书读下去。他们俩一盘咸菜,可以吃一周;每年的任务,就是种地、养猪、打零工,赚的钱花费在孩子的学费上。看着房间里,到处贴满孩子们的奖状,夫妻俩感觉很欣慰,也会坚定“孩子要多读书,这样才会有出息”的想法。朴实的感恩有句老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那么收获的,也将是孩子们真诚的感恩。刘万中夫妇,对自己的三个孩子都寄予厚望,他们省吃俭用,即使苦了自己,也不会影响孩子们求学的念头。为了让孩子们吃饱,在三姐弟成长的过程中,这对夫妇几乎很少和他们一起吃饭;总是等孩子们吃饱之后,他们才开始动筷子。当然,随着三姐弟的成长,他们也意识到了,父母过得很辛苦。他们除了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作为回报之外,平时也会花些小心思,希望父母能够过得好一点。比如,心思细敏的老二,会偷偷地把钱省下来,在假期的时候,给父母添一道炒猪肝。你追我赶的学习许多人会认为,这三个姐弟,除了老三之外,本科阶段并不是很好的大学;但是要知道,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孩子能考进大学,能就读一所本科院校,已经是足以欣慰的事情了。而刘氏三姐弟,在就读大学之前,彼此会相互激励,在学习的道路上你追我赶。同样的,在走进大学校园之后,他们也没有停止追求卓越的步伐。姐姐做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从扬州大学考进了清华大学,率先成为一名博士,而老二紧跟其后,成为江南大学的博士。老三在姐姐和哥哥的影响下,也顺利成为清华大学的博士生。【肆】从今天分享的故事来看,这三个姐弟的成功,给我们这样的一个启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到表率的作用,鼓励着孩子们的成长;同时,孩子们也会在家长的影响之下,懂得感恩、努力学习,从而,让家庭教育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在家庭教育的引导之下,孩子们能怀着感恩之心去学习,彼此之间也会暗暗较劲去竞争时,还需要父母太过操心吗?所以,寒门出贵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也并不是一句玩笑话。今日话题:农村家庭,一门出了三个博士,又会给你怎样的启发呢?
徐州新沂时集镇,一个贫寒的农家培养出三个博士生,姐弟三人两个清华,一个出国深造。寒门出才子,高山出俊鸟。走出三个博士的这个家庭,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而全家的经济来源只靠几亩地和几头猪以及父亲外出打零工收入。在孩子们上大学前,学费都是父母四处借债凑来的。而如今,三个孩子已经学有所成,这家的条件也大有改善,再不是从前一贫如洗的状况了,而这家人最先想到的是要对社会有所贡献。于是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在姐弟仨人的规划设计下,夫妻俩开了一个颇具技术含量的生猪养殖场,这不仅是孩子们帮父母实现了梦想,也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他们希望"用一颗公益之心去经营,用自己双手去回馈社会"。说到培养孩子这件事,很多人都在询问这家是不是有什么"教育基因",才能培养出三个这么优秀的孩子,朴实的夫妻俩说,就是觉得孩子多上点学,才会有出息。其实夫妻俩丈夫是初中学历,妻子是高中学历,在当时当下,已经算得上高学历,所以妻子一直坚持让孩子们能学下去,丈夫则是默默支持妻子的决定。而读书,原本就是一项高投入,对于这样一个贫穷且又有三个孩子的家庭来说,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更是天文数字。所以从大女儿开始上学到往后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整个家庭都处在非常困苦却又备受考验的境地里。因为三个孩子先后都上了学,资源的匮乏和是否能出人头地的压力,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每个人的肩膀上。由于经济拮据,家里还有卧床的爷爷要负担,夫妻俩从没有跟孩子在一个桌上吃过饭,夫妻俩总是尽能力让孩子们吃饱后,自己偷偷吃着剩菜剩饭,常常是是饥一顿饱一顿。而孩子们也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会省下伙食费为家里买一串猪肝,就这样在一家人相互关心下日子一天天过下去,虽艰难但充满温暖。大女儿是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之后又考上清华的博士,而她一直承受的压力和情绪,从没有跟家里人说过。在姐姐的影响之下,二弟和三弟也先后考上大学,二弟因为成绩优异硕博连读,还被学校派到英国伯明翰大学深造;三弟也顺利考上清华博士。至此,一家人贫穷困苦的生活状态才渐渐缓解。而事实上,父母们疲于为生活奔波,几乎从没过问过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能够决定未来命运的,只有孩子们自己。而孩子也体谅父母的艰辛,每次到家后,他们都要先帮家里干农活。忙完已经是晚上了,孩子们才有时间摊开课本复习。要知道,毕业班的孩子睡觉时间都不够,而姐弟几个还要分出时间干农活,这是怎样的毅力啊。近几年,关于"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越来越多。尤其是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曾一度引发热议,他曾表示自己家在北京是中产阶级,衣食无忧,家长都是外交官,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拥有条件不错的家庭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他的成功变得顺理成章。确实家庭因素或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就像一些农村地区的家长,他们的眼界有限,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而且有些农村的孩子身上有很多长处,有的孩子擅长画画,可是由于家长不会正确的引导,最终这些天赋和长处也被埋没了。如果这些孩子生长在城市里,家长有受过很好的教育的话,我想这些孩子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因为家长的眼界不同,所了解的新事物也会很多,现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在线美术1对1的课程,如果孩子真的擅长画画的话,那家长就可以为他们在这些机构中买课,那孩子的美术天赋就会得到开发,顺理成章地孩子的将来也不会差。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寒门学子犹如萤烛之光,小心而且固执地照亮寒门也能成贵子的希望。这也是一个无法忽略的现实,无论是新沂寒门里的"刘家三姐弟",还是安塞的"一门四清北,五子皆才俊"都在用事实说话,给那些坚持阶级论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人穷志不短,寒门学子通过奋斗,也能走出现有阶级,去看最好的世界。孩子是否有出息,是否能成为高学历人才,不仅仅只与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及学历等有关系。高层次家庭走出的不全是人才,普通家庭也未必不能培养出祖国栋梁。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和氛围。这奠定了一个人的品质与价值观。而家庭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生活中,很多父母感慨自己付出那么多,结果孩子根本不懂得体谅。如果父母能尝试让孩子承担一些事情,比如:"妈妈上班有点累,你能帮妈妈下楼买点东西吗?"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给孩子体会理解自己的机会。在这些承担小小责任的过程中,孩子才能渐渐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不会只顾自己,这才是成长的本质。教孩子管理情绪一个人高情商的表现,是能很好地控制情绪,以至于不会不分时间场合地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绪。耐心、平和、懂得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仅有利于孩子人际交往,日后也能更好适应社会。孩子年幼时,表达情绪的方式直接了当,或者不懂得如何表达和发泄自己的感受,这时候,就需要父母的积极指导,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譬如当孩子通过哭闹、撒泼打滚等方式表达情绪时,家长不要立刻去哄,等他闹够了再去抚慰他,传达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有什么事就好好说出来,肆意哭闹不能解决问题。不纵容孩子生活中孩子犯错了或是某些行为不妥,大人常常会以"他还是个孩子"为借口来为自己的教育不当开脱,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教给他正确的是非观。只有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家长应该抓住每一次犯错的机会正确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虽然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很多人都开始相信优越的家庭环境更易出人才,有些人出生在了别人的终点线,甚至是普通人奋斗十几年都没办法企及的高度。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通过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让原本普通甚至跳脱出原有阶级的限制,成为人生赢家。所以,不要疏于教育孩子,只要努力,未来一片美好。
文:镜子每天帮助父母教育孩子,今天,小编也破天荒的找来几个孩子代表,听听他们谈谈只的家庭和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小明:我都觉得活的没劲,每天除了学习,我都不知道我还能干点什么。我妈说人得励志,我立了啊,目标也实现了啊,可完了呢?我还没有我爸妈活的舒服潇洒呢!起码他们没有心理负担。如今生活在小县城,有房有车,教育我也成功,在别人眼里他们是了不起的,可我呢,稍一泄气,我自己都对不起自己。谁让我是高材生呢,高材生就应该走高材生的路子,想玩社会上那些人家完剩下的都不行,那就是不务正业了。总之,没什么意思,心理没有什么寄托,怎么努力也不如那些情商高的。心里还有一股劲不能输的劲头,无从选择啊!小红:我最喜欢跳舞,将来就像杨丽萍似的,成为舞台上的“仙女”。至于教育,不就是每天上学、跳舞、书法、作文、英语、奥数、国学嘛!我和我妈沟通的不多,多半在车上能有很少的交流。可大多也是围绕着学习啊。回家睡觉了,作业在课后班些,饭在外面都吃了。小强:我妈和爸都挺忙,没时间管我,我不用他们管。再说他们管我就是唠叨,我不也不爱听。我们的这些孩子,他们都在经历些什么啊!我们要谈的是家庭,可他们口中却及少有家庭的观念。至于家庭教育,不是父母不管,就是只管学习,其他的互动,基本是没有的。这些孩子的心声,不禁让小编想起一个农民家庭,培养出三个博士人的真实案例。河南的张家,夫妻俩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可就是这样的人家,却培养出了三个大学生,并分别取得了各个研究领域的博士学位。人们不仅好奇,可通过太多人的采访,甚至暗访,只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身教。可一个农民又不懂什么文化知识,他们有是怎么身教给孩子的呢?夫妻俩是村子里最典型的家庭模仿。夫唱妇随,一家两男孩一女孩,竟然没听到过人家有过一次吵闹打架。爸爸主持家里的家事,妈妈相夫教子。用一个词来形容,最贴切的就是“祥和”。在农村,听说这样的家庭会遭来鸟类长居。果真,人们在他们的房檐下面还真发现了两个鸟窝哩。2.爸爸是个质朴的人,妈妈是个善良的人。全村人谁家有困难,爸爸都会默许妈妈无条件的帮忙和给予。即便他们家已经是村子里最不富裕的家庭了。3.勤苦是这个家庭中,所有人的特点。妹妹放学回来,将小白鞋脱在低头,光着脚,开始帮妈妈下地干活。哥哥们除了学习,也各自承担着家庭中的一切责任。4夜晚,别人家的孩子都在院子里嘻戏、聊天。他们家的院子里,长着灯,大树下,爸爸看着报纸,妈妈在房门里做着手工活。二哥在写作业,最小的妹妹好奇的仰望着大哥,他正津津有味看着书呢。4.由于家庭条件不太好,爸爸要外出打工,大哥想要退学陪爸爸挣钱,可爸爸说啥不让,最后干脆爸爸也不出门了,留在家,这样孩子才能安下心来。这对农民夫妇说,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生活,我的孩子要好好学习,是因为他们想要给我和他妈创造更好的生活。但有孩子陪伴的日子,已经是我们的幸福了。
前不久,福建三明的王荣庆一家人上了热搜。原来,王家一门共23人,其中有11人是学霸:3个博士,3个硕士,5个大学生。这个学霸家庭的孩子们,在国内外都有着很好的发展。对此,网友们不禁疑问:“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育出这么优秀的子女呢?”在接受记者采访中,父亲王荣庆说:“教育子女,首先自己要做好表率,营造好家风。”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令人茅塞顿开,家风的好坏确实太重要了!就如俗话所说的:“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家风就好比是种子,好种出好苗,一个好的家风,才能孕育出好的果实来,让子女们走得更远。好家风,是教育出优秀子女的第一堂课,树立好家风,代代都受益。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具备好家风的家庭里,都暗藏着这四个字的秘密。01学学,使人明理,还使人更加聪慧。常有父母说:“教孩子学习太难了,怎么教孩子都不愿学,学不好。”圣人言:身教大于言传。生活中,很多这样的现象:父母沉迷于手机,却要求孩子认真学习;父母待人骂骂咧咧,却要求孩子知书达礼;父母做事拖拖拉拉,却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这样的家风,要孩子学习好能不难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授予子女学的家风,就是授予子女最好的财富。老人们常说:富不学富不长,穷不学穷不尽!纵有家财万贯,孩子不努力,也会有坐吃山空的时候,留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一个学得的好本领。晚清重臣曾国藩,勤俭好学,博学多才,为人十分谦虚低调,然而他对子女的家教却格外严格。在翰林院任职多年,离世时,却不曾给子女留分毫财产。他曾言,已给子孙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莫说当时,就是放在现代也为多数人不能理解。其实,他留给子孙后代的,就是这学得的好家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曾氏家族是中国近二百年来最成功的家族。据统计,曾国藩家族八代中,没有一个败家子,三代之后,依然人才不断。纵观曾氏家族的人才表,真是令人叹服。他的曾孙曾昭权,美国麻省理工学士、湖南大学机电系主任;曾约农,台湾东海大学校长;曾宪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除此之外,女儿孙女这一系,人才也是了不得。有智慧的父母,都重视子女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立身立德、增智强能。诸葛亮在家训中也提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子女只有勤于学习,才能实现志向。为子女树立好学的家风,子女才能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能力,和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势。02信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衰。信是家风的主干力量,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体现。教育子女以信为本,就是为子女塑造良好的品行。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究信用,就会让人对他是否可以做成事产生怀疑。诚信,彰显一个人的担当精神。有担当之人,才能有所作为。年少时的华盛顿,砍倒了父亲最爱的樱桃树。但他勇于承担错误的精神,反而得到了父亲的夸赞。后来,他就是凭借着勇于担当的精神,成为了受人尊敬与爱戴的一国总统。一个人敢于担当,才能受人敬仰。培养子女让人信服的能力,就是对子女敢于担当的培养。注重信的家风,培养出来的子女都有一种执着的精神。即使在山穷水尽的困境里,也有着柳暗花明的信念。元末明初的宋濂,自幼喜欢读书,但却因家境贫穷买不起书。于是,他便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书,并手抄下来。他每次借书,都计算着日子按时送还。就算天冷,手不能屈,也不曾停止,怕耽误了还书的时间。因为他的按时守信,大家都愿意把书借给他。才使他得以遍观群书,最终成为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6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宋氏3000多名后裔,仍一代代传承着他的精神。正是因为宋濂以信为本的原则,才成就了他的一身才华。《易经》有言:“人之所助者,信也。”一个人笃守诚信,人们才愿意扶助他。许诺孩子周末陪他去看电影的愿望兑现了吗?父母信守承诺,孩子必定会尊敬父母。为子女树立守信的家风,子女才会拥有勇于担当的品德和执着信念的精神。03礼仁孝礼仪,是中华五千文化的精髓,彰显着家风细枝末节的精致。礼,是衡量一个人行为举止的文明标杆,是一个人心灵的外化。礼节可视作一个人的灵魂,是人类特有的教养。《礼记》有言:“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不懂礼节之人,无疑于禽兽。人类因有礼节,而有别于其它物种。礼,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更是一个人家教的显露。知书达礼之人的修养,一眼就能为人所敬仰。去年年底,华为总裁任正非的长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非法拘捕,被软禁、监视十月有余。十个月的煎熬与羞辱,足以摧毁一个人的从容和礼节。然而,当她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时,一如既往的点头示意,面带微笑,表露着她沉稳的内心,这就是一种深进骨子里的教养。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孟晚舟的面前如此不堪一击。父亲任正非也坦言:“就算入狱,女儿也能读个“狱中博士”出来。”知女莫若父,就是因为这种以礼服人的家教,已经深入骨髓。礼,非一时颜面,是深在骨子里的教养,是持久熏陶而习得。傅雷在家训的第三条,是这样教导子女的:对人要客气,尤其是师长或老年人,说话时态度要谦和,手要垂直放在身体旁边:人要站直,即使是为了坚持真理也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等。对礼节的要求精细到每个动作,每个语气,甚至每个言词。弟子曾问孔子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曰:“克己复礼。”约束自己,把每件事都归于“礼”,才能做到仁。礼的每个细节,都是一个人涵养的表露。想要子女知书达礼,就要摒弃自己的骂骂咧咧。为子女养成习礼的家风,子女才会有知书达礼的修养和为人所仰的内涵。04和和,家和万事兴,和是家人间最好的纽带。家庭和睦,一家人团结一处,家才会固若金汤,日子才会越过越好,才能家兴人丁旺。如若形同一盘散沙,则经不起任何风吹浪打。夫妻和睦,才能里外相应,携手并进;子女和睦,才能子贤孙孝,人丁兴旺;家庭和睦,才能齐心合力,兴盛门楣。常有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其实,如果一家人起了纷争,无论谁对谁错,都会导致亲情失和,家庭不和睦,自然也就诸事不顺。《菜根谭》有言:“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而正警之。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典范。”家人的过失,不易宣扬,不要轻视嫌弃,更不要嘲讽,可借助他事来委婉告诫。慢慢开导醒悟,如春风驱寒般,慢慢融化,才是齐家之道。教导子女懂得和睦处事的家风,子女获得幸福的能力就越强。朱柏庐先生在他的《朱子家训》中写道:“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家人互相尊重,和气互爱,即使吃完午饭没了晚饭,也会有其他的欢乐。和,是一种气度,一种处事之道。懂得以和为贵的人,都有博大的胸怀。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老家的邻居,想占用两家之间的空地,张家人不愿意,便修书给张英求援。张英却回信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便让出了三尺地,邻居觉得张家没有仗势欺人。于是,也让出了三尺地,便有了“六尺巷”的美谈。以和为原则的家风,使人互相包容,拥有隐恶扬善的态度,与息事宁人的宽容大度。抛弃对孩子的指责,用宽和去循循善诱地引导子女,子女才会宽和待人。传给子女以和为贵的家风,就是给了他们最好的爱和拥有幸福的能力。▼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好的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请为你的子女,营造一个以学咏智,以信树德,以礼表涵,以和显度的好家风吧。最后,借用一位名人讲过的一句话:“我很爱我的孩子,但我不能照顾他一辈子,不能帮他去听,帮他去看,更不能在20年后帮他去竞争;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一个学习的机会,让他拥有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去创造机会和财富。”为孩子营造一个好家风,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与君共勉。本人来源于网络,如侵,请告知删除
【导读:】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我并没有刻意把四个孩子培养成博士,我只是从小告诉他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李振霞“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称谓,她不但给予孩子生命,还教育孩子成オ。在经历了十月怀胎之苦后,孩子一朝分娩,作为妈妈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同时也会暗暗告诉自己要把孩子抚育成人,这是每一个做妈妈的夙愿。李振霞也是千千万万妈妈中的一员,她也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李振霞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哲学教学工作。她是中国现代哲学研究开拓者之一,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过500多万字的个人专著,《新东方》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教授。李振霞教授曾去过全国17个省市,并不是出于工作需要,而是以四个博士母亲的身份去分享育儿经验。她的教育创建了一个“家庭博士群”如此繁忙的工作并没有影响了她教育子女的工作。她没有被“生子容易,教子难”的经验所吓倒,不辞辛苦,把自己的4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出类拔萃的精英人才。当亲朋好友得知李振霞把4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后,送给了他们家一个“家庭博士群”的称号,这个特殊的称呼是对李振霞家庭教育的一种背定,是一种发自大家内心的赞美。一个家庭中出现了4个博士,让天下的父母对他们投去了羡慕的目光。大女儿:金萤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后来到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医学院做了博士后,主要从事基因工程的研究;长子:金煜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后来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在构造地理物理学领域研究岩石圈动力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次子:金侠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本、硕连读后,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再次攻读学士学位,之后在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在艾滋病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小儿子:金延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在中国航空研究院取得了博士学位,又考取了国际研究员,现在为美国匹兹堡卡耐基梅隆大学研究员。在孩子成功的背后大多有一位伟大的妈妈。“家庭博土群”背后伟大的妈妈就是李振霞,科学的教育观、强烈的责任感以及顽强不屈的精神正是她成功教育子女的关键。妈妈李振霞的科学教育把家中的4个孩子领向了不凡的人生道路。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李振霞深深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她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知识才能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于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重对他们的学习教育。多年的求学经历,让她深深懂得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尽量让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让兴趣带动孩子去学习。跟丈夫商量后,她给孩子看《十万个为什么》《鲁迅全集》等书,让孩子从书中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有时候在游玩的过程中她也会把很多知识传达给孩子。当时他们住的地方离颐和园很近,每次全家游园的时候,她就会跟孩子讲长廊中各种彩绘的内容,这也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就这样孩子们的知识就在课堂、家教、参观和游玩的过程中逐渐的丰富起来了。对待孩子要有一个平等、民主的心态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李振霞认为对待孩子要有一个平等、民主的心态。她给自己定一个原则:不在客人面前说孩子,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家人面前说孩子,以免影响到姐弟之间相爱和好感;也不在饭桌上说孩子,以免影响到孩子的食欲;更不在气头上说孩子,在自己情绪激动的时候不适合教育孩子。李振霞总是以温和去感染孩子,而不是用霸气去征服孩子。在这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做人做事的习惯。在金煜出国的时候,他对父母说:“到了国外,爸妈不必惦念,你们平日里为人处世的言行,我都记在心里,足够用了。做学问先做人,好人才能做出好学问。”李振霞的学识、科学的养育观、对孩子平等的态度、温和的品性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妈妈较高的品质、素养为他们的成功开了一扇天窗,把他们一个个带入了成功的领域。究竟李振霞教授是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出四个博士的呢?其实,她曾在所出版的一本书《我家走出四博士》中,有将自己多年来以来所总结的育儿经验进行了相关的说明。在本书中,李教授通过自己多年的家庭教育实战经验指出:只要每一位父母能避免以下5种教子问题,孩子想不优秀都难!施加过大的压力李振霞教授家楼下有一个孩子和她的二儿子金煜是同班同学,两人十分要好,每次的成绩也不相上下。但高考结束后,成绩尚未揭榜,那孩子就断定自己考不上大学。金煜吃惊地问:“为什么呀?你成绩一向都很好啊!”那孩子叹口气说:“我太紧张了。我爸跟我说,我一定要考上,否则以后就要自力更生。我这些天心里很乱,一直在琢磨以后怎么养活自己。”金煜说:“我爸不这样,他说,考不上就再复习一年,不要有压力。”而后来当高考成绩出来以后,两人的分数果然悬殊很大,只有金煜金榜高中。李振霞教授说:“平心而论,我也是和其它所有的母亲一样,都是望子成才的母亲,同样的也会有意识地教导孩子们要认真学习,但是我从来没有要求过孩子应该考多少分,成绩有多好,只要孩子尽力了就行,其他的强求不来。”减负两极化如今都提倡要给孩子减负,李振霞教授认为:减负是对的,但不能两极化。有的父母急于教子成才,认为孩子学得越多,就越能接近“优秀的孩子”,于是一到周末,便马不停蹄地把孩子往各大补习班里送。这往往导致孩子疲惫不堪,身心在经过一周紧张的学习后得不到调节,造成恶性循环,结果成绩每况愈下。而另一种父母,一听说要减负,就开始毫无章法地“减”,减到孩子没了学习动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给孩子减负,不是一味地缩减孩子的学习量,而是要在保证孩子对知识吸收的前提下,剔除一些不必要的课外任务,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给孩子营造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减负,减的是压力。眉毛胡子一把抓李振霞教授曾说:教育孩子,最怕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重点,不能做“碎嘴老太婆”,大事小事唠叨个没完。她在全国做报告60多场,发现这样的父母还不少。他们在听完李振霞教授的讲课后,总会有家长紧张地问:“我发现儿子有一天放学后,和一个女同学走在一起,要是早恋可怎么办?”更有的家长会直接陪读,什么都给孩子安排好,只要孩子稍微懈怠了学业就严加责骂。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及时当时看似听话懂事,也会在未来的某天爆发不良情绪。父母关系不和俗话说:“父母不和,孩子遭殃。”父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整天都在孩子面前剑拔弩张,争吵不休,不但不能给孩子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还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难以磨灭的阴影。李振霞夫妇几十年都秉持着“互爱、互敬、互帮、互谅、互信”的相处原则,这对四个孩子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一个家庭结构是否稳定,父母是否相爱,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如果父母关系不和,其孩子会因此在未来出现较高比例的心理不健康情况,其情商、修养、行为等也会相应出现问题。粗暴的教育方法中国有“棍棒下出孝子”的说法,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多少会出现“暴力倾向”。当孩子成绩下降、犯了错时,很多家长不是帮助孩子找到原因,解决问题,而是当众责骂,甚至拳脚相向。这样真的是在帮孩子吗?李振霞教授说:“我对孩子们的教育类似于美国的“赏识教育”——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及时夸奖,适当批评,即“一屋、二实、三主、四不”。“一屋”,就是要有一间用于谈话的房间,和犯错的孩子单独相处,在轻松的氛围下说说心里话,找原因,解决问题。“二实”,就是“核实事实”,不盲目听信外界的声音。分析事实,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对错所在。“三主”,是以说服教育为主,以尊重孩子为主,以表扬孩子为主。“四不”,就是不在客人面前说孩子,不在家人都在的时说孩子,不在饭桌前说孩子,不在正生气时说孩子。小结:李振霞只是世界上千千万万妈妈中的一位,古今中外,许多为国家和人类作出贡献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随手翻阅一下他们的成长史,我们都会发现是妈妈在他们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妈妈“精忠报国”的刺字让岳飞名垂千古;坚强的克林顿之母教会他永不放弃;贫困年代妈妈正直的培养让李明博坐上了韩国总统的位置;奥巴马的妈妈也把孩子推向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这些了不起的妈妈让我们明白:妈妈不仅仅是孩子生命的缔造者,还是孩子成功未来的影响者。妈妈自身的涵养、学识、修养、德行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孩子。倘若每个妈妈能够将自身的优秀品质渗透到孩子的骨子里,孩子未来、人生必然不同凡响。我是《精彩源于创造》一位三个男孩的妈妈,也是一个重组家庭,在企业任职高层管理,很善于把在企业20多年的综合职场管理经验应用于家庭育儿,让孩子赢在终点线,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经验,欢迎大家一起相互学习、探讨!}
“文建一家出了仨博士,不说在俺这十里八乡没有,就是在整个夏邑县我觉得都首屈一指。”在商丘市夏邑县骆集乡姜庄村的村头,50岁的村支书石英波说起同村的孟文建一家人,不由地竖起了大拇指。他口中的孟文建是一位乡村语文教师,已经在农村教育一线工作了30年,现在仍任教于骆集一中。妻子李兰勤平时在家务农,他们夫妻恩爱、勤俭持家、德育教子,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把一个女儿和一对双胞胎儿子都培养成了博士。他们家还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称号。一个普通乡村家庭培养出三个博士生,几乎轰动了当地这个小县城,人们纷纷为这个家点赞。“我的儿女都是普普通通孩子,并不是大家口中的‘学霸’,他们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他们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更加坚定、从容。”孟文建面对三个儿女取得的成绩,更多的是欣慰和平静。“很多人都说我们夫妻俩培养了三个好孩子,真有本事,我觉得如果说我们有功劳的话,那最大的功劳就是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够好好陪伴孩子成长。”03:24点击观看视频面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很多家长都有烦恼和疑惑。究竟孟文建家里有着什么不一样的“法宝”,能把三个子女全部培养成才。近日,郑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了商丘市夏邑县,为您讲述一个普通乡村家庭培养出三个博士生背后的故事。一家出了仨博士生:孩子们的路都是他们自己走的孟文建的女儿叫孟李君,今年27岁。“名字是我取的,因为我那当时看书,正好看到清代的一位才女叫孟丽君,就给女儿取了这个名字,希望她也能成为才女。”孟文建笑着说。2014年,孟李君从江西农业大学毕业后考上东华大学硕博连读,目前公派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大学留学深造两年。在读硕士期间,孟李君和同学一起研发一种环境新材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孟文建的双胞胎儿子今年24岁,分别叫子飞和子岳。“希望他俩文武全才,能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大儿子孟子飞本科就读于浙江海洋大学,2016年以超过全国研究生录取分数线80分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专业硕博连读;小儿子孟子岳本科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品学兼优,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16年以该校地球化学与环境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硕博连读。“我跟文建是同岁,也是从小玩到大发小,他的三个孩子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他们家孩子小的时候就跟其他农村家庭的不一样,他们夫妻俩从来没有生过气,也从来没有打骂过孩子。他们将仨孩子培养成博士,是我们村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村支书石英波得知村里出了仨博士后,心里很是兴奋。“当时听说孟老师家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博士,大女儿还公派到国外留学,我们这些同事都非常地高兴和敬佩。他不仅在学校里是一个认真教书育人的好老师,更是把自己的孩子全部培养成才,这非常令人称赞。”今年56岁的闫老师,跟孟文建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其实我没想着三个孩子都能读博士,以前觉得能读个研究生就不错了。我也从来没有给他们设定过什么目标,路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面对三个孩子目前都在读博士,孟文建表示自己没有刻意培养孩子们去完成什么目标,是孩子们自己喜欢读书这条路。“我觉得我们姐弟三个可能都比较喜欢也比较适合做科研搞学术吧,我们仨也没有约定好都读博士,就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走上了这条路。”说起姐弟三人都读博士,电话那头的孟子飞显得很自然、平静。“我的这三个孙子孙女都能读到博士,除了靠他们自己的勤奋努力之外,如果还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我觉得是我们一家人都尽自己做大的努力去给他们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今年78岁的孟献修是孟文建的父亲,他和妻子朱美荣对孙子、孙女也有着很深的感情。乡村里的书香门第:为培养孩子,夫妻俩辛勤付出1969年,孟文建出生在夏邑县骆集乡姜庄村孟套楼自然村,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和妹妹。他的父亲孟献修也是一名在教育一线奋斗了几十年的乡村教师,妹妹和妹夫也是从事的教育工作。1988年,孟文建从永城师范学校(今永城职业学院)毕业后就投身于乡村教育一线,教过小学,也教过初中,这一干就是30年。1991年,经人介绍,孟文建认识了在乡镇卫生院上班的李兰勤,两个人很快组建了家庭。“我们两个都是很随和的人,很少生气吵架。”聊起妻子李兰勤,孟文建一脸幸福的笑意。1992年10月,他们的女儿降生,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温暖。1995年,他们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我的妻子有个双胞胎的妹妹,我们家还是有双胞胎基因的。但在那个年代,我们属于超生,交了不少的社会抚养费。”孟文建回忆说。有了三个孩子,在给他们带去欢声笑语的同时,也增加了生活的压力。“我的三个孩子都不是母乳喂养的,喝奶粉也只都喝到不到一岁。因为我家里当时还有5亩地,我的妻子就辞去了卫生院的工作,一边务农,一边在家照顾三个孩子,她对这个家的付出比我更大。”说到这,孟文建眼神里充满感激。2004年,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孟文建决定把刚刚小学毕业的女儿孟李君送到县城继续读书,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他当时借钱在县城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特意把孩子的房间放在不靠近马路的一边,让自己已经退休的父亲母亲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自己仍然坚守在教育岗位,妻子在家照顾两个儿子。2006年,两个儿子也去了县城上初中,而一家人的花销全靠孟文建的工资和几亩薄田的收入,夫妻俩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经过亲戚介绍,孟文建夫妇和兄妹三家筹款在新疆阿克苏买了40亩枣园。在阿克苏种植枣园是非常辛苦的事,紫外线强,天气干旱,浇灌几乎都是靠人力。为了解决家中的经济难题,孟文建坚守教师岗位,妻子李兰勤往返新疆种枣,每年要在新疆待上七八个月的时间。每次看到妻子晒得黝黑的皮肤和消瘦的身体,孟文建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孩子们看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付出,也格外珍惜学习机会。后来,孩子们陆续考上了大学。一个普通家庭供应一个大学生已经不容易,同时供应三个大学生更难。孩子们上本科时,是孟文建夫妇觉得最难熬的一段时间。直到2016年,三个孩子都已经读了研究生,他们经济压力才慢慢缓解,李兰琴不再往返新疆,爷爷奶奶也从县城搬回了老家。把孩子当朋友对待:“润物细无声”才是最好的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润物细无声”,孟文建也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他常常说,“没有一个孩子是不想得到周围人的肯定的,特别是父母的欣赏。我的孩子虽然很平凡,但我相信我的孩子、欣赏我的孩子,可能是这份理解和支持给了他们无限的力量。”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孟文建在学校是爱岗敬业的老师,在家是勤劳慈爱的父亲,平日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他深知对孩子的教育应从小抓起,尤其明白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所以他从小就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孩子在童年时代,就应该多玩,不用太在意他们的成绩,只要有80分就差不多了,这个阶段是孩子最快乐无暇的时候,当孩子成人之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趣事他们会特别感激父母这种做法,而不应该过多灌输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因为这个思想害苦了很多孩子。我们应该做的是‘教育无痕’,他们不会的题目家长可以亲自手把手教他,这样既可以提高他成绩又可以培养感情。一旦把孩子放到辅导班会拉大与孩子的代沟,孩子长大就会对父母感到漠然。”说起和孩子的相处之道,孟文建似乎有很多话说。“我和孩子的亲子关系非常好,我们就像朋友一样相处,因为我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并且不会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孟文建说,“有一次,我的两个儿子还在上小学,我和妻子带着他们去地里拔草,当时我的小儿子特别不情愿,我的妻子就批评他,而我就跟我的妻子说,要是在这个年纪,咱们心里也是不情愿下地干活的,就放他们去玩吧!”“我觉得父亲对我们仨影响最大的就是他在我们小的时候经常看书,从而身体力行地让我们养成了喜欢读书学习的习惯。家里有很多历史、传统文化类的书籍,我和弟弟都特别喜欢看。记得考研那段时间,我有时候压力大的时候,就会去图书馆借小时候最喜欢读的《曾国藩传》来看,激励自己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大儿子孟子飞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他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要求我们去达到他的目标,他都会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我们,很多道理都是我们自己悟出来的,他很少去说教我们。”家风家训需不断传承:他给孩子保存“成长档案”“家兴于和、业精于勤;志存高远,知恩图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孟建文经常说起的家风家训。和谐、奋进、拼搏的家庭氛围和不断传承的家风家训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种子。孟文建的三个孩子为人做事都非常低调,每次拿到奖状和荣誉证书以后,孩子们都并不太在意,悄悄放在抽屉里,对他们来说学到的知识、增长的见识远远超过获奖本身。但是孟文建都一直给他们保留着这些东西,包括孩子们从小玩的玩具,各个求学阶段获得的荣誉证书,他都完好地保存起来。“我想给孩子们留一个成长档案,等以后他们有了孩子,也可以把他们的奋斗历程讲给孩子们听,把这个家风家训继续传承下去。”孟文建在家里整理孩子们装满荣誉证书的成长档案时,很有感触。孟文建说他现在最欣慰的并不是三个孩子都读了博士,而是孩子们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健康强大的心理。“记得有一次我的小儿子参加一次重要考试,题目比较难,有几道题没有做出来,一个同学给他传个小纸条,回到家儿子说他根本没有打开。我开玩笑问他,你怎么不看看?儿子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北大清华难道都是抄出来的吗?这让我很欣慰,因为我觉得孩子的三观很正,不需要我说教什么。”据孟文建回忆,他的三个孩子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课外辅导班,全是靠着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走到今天。他的两个儿子高考结束后,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恣意放松,而是继续按照之前的学习习惯,每天读书学习。当通知书已经拿到手了,孩子们还是没有出去放松的意思,他就催促着儿子出去玩玩,儿子却说想多看看书,怕以前学的知识忘了。“我是坚决反对孩子做那种死读书的学生,有时间的时候我会带着他们出去玩,放松一下,接触接触学校以外的世界,对他们也很有好处。”孟文建说,三个孩子目前还是在求学阶段,读博士很辛苦,而自己在很多地方已经帮不了他们。“我还是会经常发一些励志或者正能量的文章到我们家的微信群里,他们心里有什么事情也会跟我沟通,我们的关系依然像小时候的朋友关系一样。”“对于未来,我还没有明确的计划,就是想着能把博士读完,去一所高校任教,像自己的爷爷和父亲一样,投身于教育行业。”当问到未来发展方向时,孟子飞这样说道。郑报全媒体记者 翟宝宽 文/图 视频 刘小涛 发自河南夏邑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丨小哥(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曾经是美国第12任能源部部长的朱棣文。他出自被誉为华人第一学霸家族,“美国最牛华人家庭”,家里三代人都是教授,至少有12个人拥有博士学位和大学教师职位。他自己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他的父亲早年毕业清华大学,后又修读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化工博士;哥哥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斯坦福大学医学系教授;弟弟在哈佛大学法学院深造,是政治学博士;二姑妈是中国第一代化学家,早年留美,就任芝加哥大学化工教授......这一家人如此优秀,让人大为感叹。同时也让人思考,为什么这个家族可以培养这多的人才?无数人深入研究探寻后,在朱棣文的一次演讲中找到了答案:“每个孩子都从小学习下厨、做家务。”就是这么简单吗?就是这么简单。孩子做家务的好处1、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在每个人的眼里,家务是非常无聊的,一件机械的重复的事怎么可能锻炼孩子的大脑呢?当世界进入大机器时代时,它就已经在开始变有趣了,更不用说现在的电子科技时代。它让孩子被包裹在无数的新奇之中,外界的诱惑让孩子分心无法专注眼前的事情。这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就成为了常见的问题。所以,这些单调的工作可以让孩子知道如何专心认真的做一件事情。2、有更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适应环境,其实就是人需要快速认清新环境中的规则,并且在熟练把握规则之前,学会默默勤恳认真的做好手头上的事情。这是最快融入环境的方法,也是天长日久无人冠以荣誉的琐碎家务中能让孩子明白的道理。3、培养孩子的耐心擦拭灶台的油渍可能会让双手变得十分油腻,在刺鼻的气味中拿着抹布重复前后擦除的动作也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又难以忍耐。如果孩子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把事情做好,他的品性无异于又经历了一次淬炼,而这个经历仅仅是一次家务。4、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务的种类繁多,处理繁杂琐碎的家务和处理繁琐扰人的人际关系也有共通之处。能够耐着性子,用灵巧的心思高效率完成归置杂物、打扫地面、叠衣服等小事的孩子。在和人相处时,也会注意到关系中细枝末节,而相处时的细节,不就是人们都会关注的吗?孩子做家务,从什么时候开始会更好?明尼苏达大学曾有一项历时25年的研究,他们把3-4岁、9-10岁、15-16岁三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对比。发现3-4岁开始做家务的孩子,在和朋友、家人的亲密关系中会处理得更好,而且外缘的人际交往也很顺畅。因此,家长让孩子参加家务的年龄越小越好。孩子怎么做家务会比较合适?1、适合孩子的年龄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智力方面、体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稍小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帮忙拎个东西,洗一下抹布,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开始教他叠衣服、拖地板、洗衣服等比较复杂而繁重的活。2、做家务也要适度父母让孩子做家务,目的应该是起到锻炼的效果,而不是真的让孩子包揽全家的杂事,所以给孩子的安排应该根据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而定,不宜过少,但是也不需要全部压在孩子身上,只要让他明白怎么去做家务就好。3、孩子心甘情愿去做如果在做家务之前,父母和孩子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让他明白做家务的重要性,反而是一味的压迫和威逼,孩子不愿意时还觉得是孩子的本性比较懒惰,那可能会适得其反。小哥哥的小总结做家务是在告诉孩子,某一个时刻我们是需要付出我们努力,认真坚持的去做一件事,著名优秀职业选手李晓峰曾经每天训练十个小时,最长的一次是十八小时。Twitch创始人Justin Kan也说过生活是好坏共存的。不是等到孩子长大,父母才告诉他这一点,那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所以,爸爸妈妈们可以合理安排孩子做一做家务,在潜移默化之中,让他们明白生活的真谛。真实的人生就是无趣的,但我们需要勇于面对和坚持前行,在无趣中找到有趣之处。做家务这样看似无趣的练习也是如此,它在帮孩子训练这样的意识,培养耐心,形成工作习惯,成为一个有担当的成熟的人。(配图均源自网络,侵删)小哥哥陪你一起育儿,做最野的爸妈,关注我,了解更多育儿资讯
徐州新沂时集镇,一个贫寒的农家培养出三个博士生。这家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们的家庭收入只靠几亩地以及父亲外出打零工收入。在上大学前,姐弟的学费除了父母举债外,就是靠家里每年养的几头猪。如今,三个孩子学有所成,家庭条件也大有改善,这家人想到的是要对社会有所贡献。有姐弟仨的参与,在当地政府部门帮助下,一个颇具技术含量的生猪养殖场开了起来,他们要“用一颗公益之心去经营,用自己双手去回馈社会”。这对父母说“孩子多上点学,才会有出息”时集镇位于新沂东南侧,以盛产水蜜桃著称,眼下当地万亩桃园的桃花正在盛开。西洪村南的振荣生猪养殖社,刘万中正和妻子董振荣在猪舍里给饲料,群猪抢食场面甚是热闹。刘万中笑着说:“孩子们有出息,它们是有功劳的。”刘万中今年50岁,脸色黝黑,跟记者聊天时话不多,总是一脸羞涩。妻子比他大一岁,脸上总挂着笑容。他们说,很多人听到他们三个孩子都是博士时,嘴巴都会张成了“O”形。他们家有三个孩子,姐姐刘燕1992年出生,老二刘相1993年,老三刘杉1996年出生,三个人年龄相差不大,从小一起学习相互鼓励,都很懂事。“家庭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经历,也没有别人总询问的‘教育基因’”,董振荣告诉记者,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她和丈夫就是觉得“孩子多上点学,才会有出息”。刘万中初中毕业,董振荣则上到了高中。在那个时代的农村,董振荣算得上高学历,因此,在孩子上学事情上,她说自己比其他人有着更多一点的坚持,而丈夫则一直默默支持着她的决定。这份坚持并不容易。从女儿第一个上学开始,整个家庭就开始承受了一段长时间的痛苦考验……艰难过往夫妻俩避开孩子吃剩饭,饥一顿饱一顿夫妻俩原本的住房位于村里偏僻角落,这是刘万中父亲留下的30多年老宅。家里看不见一件像样的家具,更不要说各种家用电器,但家里有最好的风景——墙上贴满的奖状。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夫妻俩耕种的几亩地。从决定让三个孩子上学开始,夫妻俩最先想到的办法就是养猪,每到年关,卖出养了一年的猪,就是姐弟仨下一学年的学费。卖猪的钱连姐弟仨的学费都不够,夫妻俩只能不断跟亲戚朋友张口,直到借钱越来越难。当时,刘万中的父亲常年卧床,医药费也是很大的负担。为了让孩子上学,两人只能从生活开支中想办法。“小时候,我俩从没有跟孩子在一个桌上吃过饭”,董振荣说,她只能尽能力让孩子们吃饱,自己和丈夫避开孩子视线,吃着一些剩菜剩饭,饥一顿饱一顿对付。姐弟仨都是初中时就开始住校,伙食费是家庭最大的日常开销。董振荣说,一开始,他们制定的办法,是三人每个星期的生活费都是20元标准,再带上几斤小麦到学校。女儿每周都能剩下四五元,老三经常抱怨吃不饱。董振荣说,她觉得老二、老三正在长身体,饭量也会大一些,慢慢的,大姐的生活费只有15元,老三在20元基础上,有时会多增加几块钱。“孩子们从来没有抱怨,相反他们经常看我们的伙食”,董振荣说,老二心思很细,有一次周六回家,看到桌上的一盘咸菜,当时就反问,“这不是星期一你炒的菜吗?怎么吃到了今天”。董振荣含糊了几句,没想到当年寒假里,老二带着一串猪肝回家,让母亲给爷爷补身体,剩下的让父母炒一盘。董振荣当时就责问老二,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偷拿同学钱了。老二回答,他上次看过了母亲吃的菜后,每个星期从生活费里省下了一元钱。“我和丈夫那天都哭了”,董振荣说。苦尽甘来历经考验!姐弟仨都圆了博士梦董振荣说,她和丈夫为生活奔波,几乎从没过问过孩子们的学习,能够决定学业的,只能是他们自己。孩子也体谅父母的艰辛,每回孩子到家后,他们最先要做的就是帮家里干农活。一直忙到晚上,孩子们才有时间摊开课本复习。“我最心疼的是女儿,她给两个弟弟做了一个榜样”,董振荣说,女儿刘燕也是三人中对学业最为执着的。从小学开始,刘燕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因为经济条件原因,女儿一直没能选择到教育条件更好的学校,她就自己制定目标,并默默地影响两个弟弟。高考那年,刘燕考上了扬州大学,这本是一个让她遗憾的结果,但是女儿很少表露出来,“她一直都是这样,将压力都藏在自己的心里。”刘燕报考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时,家人根本不知道,直到通知书下发了,她才告诉家人——她终于弥补了当年高考发挥失常的遗憾。老二刘相心思很细。高考时,刘相考上了淮海工学院。董振荣说,根据老二的能力,他应该跟姐姐一样,考取到自己心仪学校的硕士。没想到老二考研时选择了江南大学。他解释,无锡既离家近,经济条件也更好。他选择的硕士专业更加利于就业,毕业后,他想能够早一点参加工作,帮助家里缓解经济压力。不过,刘相的“算盘”被“打乱”了,考上江南大学硕士后,因为成绩出色,他被学校择优录取为硕博连读,去年11月份,被学校派到英国伯明翰大学深造。老三刘杉因为年龄最小,感受到的经济条件压力也相对较轻。在姐姐、哥哥的影响带动下,他在学业上也更加平顺。本科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他又顺利地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孩子们陆续上大学后,家里的经济压力也渐渐得到缓解。老大刘燕入学后,马上办理了助学贷款,她甚至还将当地政府奖励的3000元助学金中,拿出了2500元给爷爷治病。和姐姐一样,老二、老三都是依靠助学贷款,开始了自己的大学学业。在校期间,姐弟仨各展所长,参加勤工助学、当家教、打零工,所有生活费全部自己动手挣。帮父母圆梦姐弟仨利用所学,帮父母开办生态养殖场“他们三个上大学,我就再没有为经济条件发过愁”,董振荣表示,孩子们还跟小时候一样,每年都带回来一大堆证书。从孩子们上小学开始,董振荣就养成了给姐弟仨搜集证书的习惯,一开始,各种奖状都是贴墙上,很快墙贴满了,她就准备了三个装内衣的盒子,如今,盒子也早已装满了。最让董振荣骄傲的是,姐弟仨学业越上越高,但是品性却一如小时候。姐弟仨都先后入了党,当上了各种学生干部,有的当上了学生会主席。“从小到大,他们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他们也懂得了感恩和回馈”,董振荣说,姐弟仨在校期间,都喜欢帮同学做一些事,学习上辅导别人,生活里帮助别人。最让董振荣开心的是,姐弟仨如今在用行动,帮助父母完成心愿。董振荣说,姐弟仨长时间的求学费用,来自于养猪,因此,她和丈夫对“猪”有特殊感情。在不用操心三人的学费问题后,她和丈夫想到了开办一个养殖场。“三个孩子能完成学业,新沂政府部门帮助了我们很多,特别是新沂妇联,不仅在学费上提供资助,还在我们创业上大力支持”,董振荣说,她想办一个养殖场,带动村里更多人就业,也利用创业积累更多回馈社会的资金。在新沂相关部门支持下,董振荣和丈夫盘下了村里一处废弃砖窑厂,建立起一个年养殖数千头的养殖社。姐弟仨帮着养殖社不断更改规划,把普通生猪养殖渐渐变成了拥有生态猪舍、污水处理系统、沼气发电、猪粪发酵还田、生态农田果园等项目的生态链。不仅如此,姐弟仨还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了今后养殖场产品注册商标、电商销售、生态观光农业等一系列发展计划。“每年过年回家,三个‘博士’一脱下衣服,拿起农具就进猪舍、下农田”,董振荣表示,姐弟仨表示这是父母的梦想,他们今后会尽能力帮他们圆梦。如今,董振荣的养殖社雇佣了6名村里的劳动力。董振荣说,她会用心将养殖社经营好,带给社会更多的绿色生态食品,在自己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她还要跟丈夫组织、参加更多的公益活动,“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社会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去报答更多人”。(马志亚)
在湖北省渔薪镇渔薪社区一个普通家庭,一家三代人竟然走出了5个博士。 81岁的吴继成,是一位从教40多年的退休教师。吴继成的儿子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毕业,现在是美国路易斯安娜医学院的终生教授,主攻癌细胞控制领域;儿媳随儿子出国后也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现在是副教授。大女儿从南京农科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农科院工作,后来到德国留学,就职于德国一家著名公司。 目前,大女儿两个儿子也都是医学博士。二女儿在武汉工作,其女儿正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读博士。微博:武汉高校新鲜事儿
与教育相关的大事小事都在这儿教育早新闻2019100807:15来自中国教育报星期二10月8日中教君早间话新闻听 · 要闻速递在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给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的30位老人回信,向他们表示亲切问候和勉励,并祝全国的老人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7日,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8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0.8%,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12.6个百分点。京张高铁联调联试工作正式启动,最高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开通运营后从北京到崇礼冬奥赛场只需1小时。今年国庆假期,“中国天眼”新发现并通过认证的脉冲星由93颗增加到96颗,还跟踪观测了“宇宙深处的神秘电波”——重复快速射电暴。读 · 教育要览近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鼓励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结合社会需要和办学特色,加强相关专业建设和在线教育人才培养力度,积蓄发展动力。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官网消息,《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南(试行)(2019年版)》日前正式发行。近日,宁夏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提出鼓励用人单位对符合法律、法规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0至3周岁期间,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10天共同育儿假。此条例将于11月1日起实施。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202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符合申请条件的随迁子女考生须于10月11日8时至12日20时参加网上申请。观 · 校园内外武汉15岁高中生泮忆铭近日获得国际跳棋世锦赛亚军,刷新中国选手在国际跳棋赛场上的最好成绩。福建省三明市90岁的王荣庆和妻子结婚62年,如今四代同堂,一家23人中有3位博士、3位硕士、5位大学生。王荣庆说,“教育子女自己要做表率,营造好家风”。儿女们如今分散各地工作,老两口心态乐观,看到相片就很开心。01:08广东省东莞市6旬老人邝志广自制400多平方米高铁微景观,铁轨、列车、月台一应俱全,可同时容纳20部列车运行,利用红外线感应器自动防撞,列车走一圈需要3分半钟左右。邝志广来自香港,他说看到祖国高铁发展很快,心里倍感骄傲和自豪。近日,90余名香港青少年来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与刚参加完阅兵的国旗班战士们及各界青年榜样进行交流。青少年们参观了国旗班荣誉室,学习敬礼的标准姿势等。香港青少年称:“我要用生命去保护国旗,希望祖国可以继续强大!”知 · 生活提示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北方地区气温起伏较大。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将下降4至8℃,局地下降10℃以上,并有4至6级偏北风、阵风7至8级。10日至12日,还将有一股中等强度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北京时间10月8日22时6分迎来“寒露”节气。专家提醒说,此时节,气候渐渐寒冷,气温逐日下降,公众在饮食调理上要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物,可预防“秋燥”伤人。科学家发现,情绪激动可能会导致呼吸碱中毒。在过度紧张忧虑、哭喊大叫等情况下,人的呼吸会变快变浅,出现头晕、手脚发麻等情况,可以使用纸袋子呼吸,这样有助于恢复二氧化碳浓度。为了身体的健康,要学会做个情绪稳定的人。专家发现,太阳镜过滤紫外线的功能只与镀膜有关,颜色越深反而越危险。吸光效果较好的浅灰色镜片最适合开车族。因为灰色能融入各种光谱,不会改变基本色谱,对色彩和亮度的影响不大。其次是墨绿色镜片。话 · 今日互动#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如何平稳度过?#家长的更年期,遇上孩子的青春期,是亲子双方都很棘手的问题。如何使家庭平稳度过这个特殊时期?专家建议,家长了解孩子是一个重要的前提,青春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敏感,与父母交流减少、与同伴交流增多。这就需要家长放平心态,调整自我,多鼓励孩子,在一些问题上加以引导。对于很多孩子而言,青春期阶段同伴的影响变得更加重要。作为父母,要理解孩子这样的需求,鼓励孩子多跟同伴交往。而作为孩子,也要体谅父母,尽量抽出时间来与父母共度一些时光。情绪管理是青春期一个重要的话题。青春期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需要以合适的方式释放。对此,父母要给予理解,避免冲突。家长和孩子都需要不断学习,时常用言语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才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老师家长,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如何平稳度过?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请点击文章底部留言,一起来聊聊吧!品 · 每日一语播音 | 武冰洁编辑 | 武冰洁责任编辑 | 武冰洁封面制作 | 马虹霞海报制作 | 李心卓策划 | 周飞 俞水监制 | 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