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毕业能读博士吗?如果考博士的话,选什么方向、专业、学校比较好?可以报考,符合考博的要求即可报考,要求如下: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二、已获得硕士学位(在国外获得的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须是国家统招硕士生,且最迟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满足同等学力报考条件的其他人员。三、身体健康;报考博士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周岁,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有两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同等学力考生比较特殊,有其他考试科目要求,考博不得跨学科报考,且一般应报考委托培养博士生,所以这里就先不提。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考生,近五年内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过至少10篇学术论文,其中至少5篇发表于国家级学术刊物;自然科学领域的考生,近五年内作为主要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至少8篇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4篇被SCI、EI收录的论文。MBA大家也初步了解了考博条件。MBA毕业,国内的要统招双证,国外的要留服中心认证。因为教育体系的不同,国外所有的高校都只发学位证。像是法国大学教育分成三个学位等级,Licence学士 "Bac+3 ",Master硕士"Bac+5 ",Doctorat博士 "Bac+8 ",所以在法国读硕士,拿到手的是Bac+5的学位证。然后你可以拿着资料和学位,去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做学历认证。留服中心的认证证明,就相当于你的学历证明。所有回国留学生都要做学历认证,当然也包括国际MBA。正规的MBA国际院校和有中国备案的项目,而且符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政策,回国可以做学历学位认证。做完学历学位认证,中国留学网上可查学历,这就是板上钉钉的硕士学历背景了。MAB这些考博条件都是满足的,但是考博不是你满足条件,就能被录取读博的。MBA考博很特殊,能报名≠能考过分数线≠能被录取。这是所有想要读博的学生,共同要面对的问题,导师手里的名额不够。我的学员也是MBA毕业,继续深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助力事业,咨询了几个国内学校,准备了很久。主要原因是导师,导师没有名额了,或者是不想带。你得和博导打好招呼,毕竟他们博士名额有限,手里还有那么多硕士等着升博,得协调好。博导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有的根本不会理你。我的学员考博士,他给我说,博士大多会看科研成果的,我们的毕业论文尽量要是优秀,然后有精力的话可以发一篇C刊,一作或是核心,不然博士学校很难会录取。除非你是能给博导带来实际收益的人,我学员说他们隔壁就有一个砸钱读博士的,或者你是高级官员、企业高管读博,博导可能会答应带你。
——国际MBA毕业后,能读博士吗。为什么很少看到读MBA的人去读博士,是有什么限制吗。如果我想要读博士,需要做什么准备?只要有研究生的学历,或者硕士的学位,都可以接着往上晋升读博士的。但是需要你是双证的国际MBA硕士,需要拿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毕竟没有留服学历认证,国家都不承认硕士学位学历,更别说是去考博读博了。可认证的国际MAB这些考博条件都是满足的,当然可以去考博读博。为什么读MBA的人少有读博的,其实是有的,只是很多人选择了出国读博士,然后回国认证。国际MBA读完后回国发展的人,没有很多读博,是因为MBA属于专业研究生,偏重应用,管理学博士属于学术研究生,偏向研究型,这是两个不同偏向的类型。所以读MBA的人,很多追求的是助力事业,而不是学术研究。但是我接触的学员,很多会选择读工商管理博士DBA,因为国内很少有博导愿意收在职的博士,大都是要求全脱产。国际MBA选学校和专业,要先看自己对哪个专业熟悉,或者十分感兴趣。理论上,MBA毕业后考博士可以选择任何专业。但是如果选择经济管理类、咨询类、精算类、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会计类等MBA课程相关的专业会更有优势。博士跟国际MBA硕士不一样,首先考试难、毕业难、博导难找。另外上文中也说了,在职博士选择学校也难,招收的学校很少,招的人也少。毕业要求比较高,有些5年才能毕业,还有5年也毕不了业直接放弃的。所以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没有这个毅力,或者没有非常大的兴趣,就先等等再考。国际MBA国际MBA满足读博士的条件,但是考博不是你满足条件,就能被录取读博的。考博很特殊,能报名≠能考过分数线≠能被录取。这是所有想要读博的学生,共同要面对的问题,导师手里的名额不够。我的学员也是国际MBA毕业,继续深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助力事业,咨询了几个国内学校,准备了很久。主要原因是导师,导师没有名额了,或者是不想带。你得和博导打好招呼,毕竟他们博士名额有限,手里还有那么多硕士等着升博,得协调好。博导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有的根本不会理你。我的学员考博士,他给我说,博士大多会看科研成果的,我们的毕业论文尽量要是优秀,然后有精力的话可以发一篇C刊,一作或是核心,不然博士学校很难会录取。除非你是能给博导带来实际收益的人,我学员说他们隔壁就有一个砸钱读博士的,或者你是高级官员、企业高管读博,博导可能会答应带你。
目前在职硕士是对本科教育的很好的补充,很多名校也都提供了各种在职硕士课程。因此,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的研究生学历,大都是在工作之后继续学习而获得的。但毕竟是学习是无止境的,所以很多人已经取得研究生学历的,都还打算继续提升自己。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职硕士可以考博士吗?怎么考呢?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先大家需要明白的一个问题是,在职获得的硕士学位,是不是可以继续提升为博士呢?一般说来,传统意义上的在职硕士毕业之后是不可以拿到双证书的,学位证书可以到手,但是学历证书是没有的。在职硕士报考博士的时候可以提前查看意向学校的招生要求,一般说来,在职硕士只要满足攻读博士的专业和其他有关条件,就可以进行报考。在了解是否可以报考之后,考生们就需要了解如何报考的问题了。在职硕士报考博士的过程中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由于博士生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工作的,因为导师的名额都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在职硕士最好能够提前联系好意向导师,与导师提前做好沟通工作,这样能够提高报考的成功率。上面两个问题都介绍完之后,考生们还需要对报考博士时的注意事项进一步了解,在职硕士报考博士同样也要经过招生入学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够被录取,正式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对于入学考试大家不要轻易地放松自己,不要以为已经联系过导师就以为大功告成。实际上,每个学校对于博士的录取率都有严格的控制要求,想要顺利录取十分不容易。现在社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能够接受博士教育,不仅对于提升学识水平非常有帮助,而且也有助于享受国家各种人才优惠政策,对于大家的长远发展非常有益。
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是当前国内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一直备受广泛的争议,尤其是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无论是招生人数还是招生专业数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以考博吗目前全国高校共设有了39个专硕学位:包括包括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博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工程硕士,建筑学学士、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博士,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公共卫生硕士,新闻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军事硕士专业学位。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已经超越学术型硕士人数,占当年全部研究生考试招生数的一半以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以考博吗由于专业型硕士在培养上更倾向于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讲究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因此比学术性更受企业雇主的喜爱。但是随着专硕毕业人数与日俱增,迫于就业和晋升的多重压力,很多专硕毕业生已经不再满足于硕士学位,开始考虑通过考博来提升自己学历层次。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以考博吗那么问题来了,专业硕士究竟可不可以考博?如果可以的话,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首先,毫无疑问的是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是一样可以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只要获得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证”就可以报考博士研究生。但是,在现实中专业型硕士毕业生报考博士的难度要比学术型硕士难得多。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以考博吗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样从设置专业型硕士的初衷说起,学术型硕士学位根据学科来设立,主要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为高校培养大学教师,为科研机构培养科研人才;而专业型硕士学位重视实践,为特定职业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随着申请-考核制在各高校开始出现,专硕考博之路将越来越窄,学硕选择考博的人已经为数不少,竞争之惨烈可想而知。专硕入学考试难度普遍低于学硕,因此,导师或多或少都会戴上有色眼镜,认为专硕学生接受的科研训练少,科研能力不如学硕,如果自身又没有拿得出手的论文和研究成果,就很难通过考核进入面试。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以考博吗其次,就报考博士而言,专硕和学硕的报考条件并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必须最迟在入学前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但是,学术型硕士比专业型硕士有更多的选择,不仅可以参加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符合条件的学硕还可以申请硕博连读。各招生单位不同专业,报考条件不同,具体条件应以院校招生简章为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以考博吗最后,专业型硕士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前景越来越乐观,就业前景和竞争力其实并不输给学术硕士。但是,由于入学门槛比学术硕士低,课程设置上以实战为主,因而更适合就业和创业。当然,如果你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选择继续读博深造也未尝不可。
可以!在职研究生毕业后可以报考博士。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只要获取硕士学位的人员均就可以申请博士学位,并且与全日制研究生申请获得的博士学位并无实质性区别,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1对于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还需要满足:申请人需要获得硕士学位,并且具备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对于要报考的学科或相近的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两篇以上的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或者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技成果奖励。其实,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所获硕士学位证书,不仅可以用来考博,就算是平时工作职称评定、考公务员、出国深造也都是可以用的。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满足大专及依上学历就可以参加课程学习。目前在招专业有:金融学、新闻学、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国学、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企业管理、会计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考古文博学、艺术学、设计艺术学、美术学、音乐学、行政管理、城乡发展与规划、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房地产经济与管理等。
我国很看重学历,高学历无疑可以带来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资待遇。但硕士毕业生却只有少数人选择考博,原因很现实,考博难度很大,容易考不上,而且考上了毕业也成问题。看来高学历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只有真正优秀、勤奋努力的人才可以考上博士。首先,考博难度很大我国现在硕士招生名额增多,但博士的招生数量是严格控制的,每个博导可能只带几个学生。这么少的名额,自然要招最优秀、科研能力最强的学生,筛选流程比较严格,录取要求高,所以考博难度很大。申请考博的研究生需要拿出两到三篇的论文成果,这些论文都发布在认可度高的核心期刊上,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比较高,而很多硕士的学术成果并不能达到要求,所以没有申请资格。之前可能有人觉得直接在原导师和学校申请读博比较容易,事实上审核要求也非常高,必须要达到相应的科研学术要求。参加统考也是一个读博的机会,但名额不多,而且考试难度大,对英语水平要求很高。而且学术成果也要达到相应的标准,甚至比直接申请读博的难度还要大。与博士招生名额相比,每年参加统考的硕士人数也比较多,尤其是985、211院校的报考最火热。其次,博士的任务重,毕业难博士作为最顶尖的人才,对学术和科研要求都很高,想要顺利毕业并不简单。博士是比较忙的,平时有很多科研任务,需要待在实验室或者教室。有时候还要带硕士,带领他们做课题。有时候还需要去外地出差,甚至需要去实地调研,比较辛苦,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轻松自由。博士的科研任务重,要求也比较高,为了顺利毕业,必须要拿出一定的科研成果。一般需要拿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的期刊都是比较高级的,数量也比较多,比申请博士时候的学术成果要求更高,所以很多博士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很多博士不能如期毕业,也有被劝退的。不过也有很多硕士之所以不考博,是想要尽快参加工作,硕士学历已经可以为他带来一份满意的工作,个人也不想继续做科研。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只要加油奋斗,每个人的前途都是光明的。不过从笔者的分析可以看到,很多硕士不考博,确实面对比较严格的申请要求和流程,想要顺利毕业更是难上加难。不过高标准可以筛选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对我国科研和学术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想要考博的硕士,就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拿出相应的学术成果,认真学习,考上博士后也这样坚持,一定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
作者:明公致知清华北大是中国的顶级学府,也是所有学子心中的梦。成为清华、北大的学生,你一生有四次机会!下面解答一下努力与上清华、北大的关系,这套解释体系也同样适用于努力与所有伟大梦想的关系。曾经看过一幅骈句,对仗非常工整,读起来振奋人心。“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骈局的上阙举了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的例子,下阙举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复国的例子。两个例子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同样的脍炙人口,同样让闻者血脉喷张。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所展现的种种伟大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所能看到的所有伟大的事迹或者成果,都业已有人做到了。而这些人在做到这些伟大成就之前,都是普通人。有些做到这些伟大成就的人在当世仍旧是一个普通人,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变得伟大的,比如梵高和伽利略。第二个问题,是否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变得卓越和伟大?答案是努力是卓越和伟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努力不一定造就卓越和伟大,但不努力一定没戏。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光靠努力无法达成卓越和伟大?答案是总还有一些其他的决定因素。比如天赋、兴趣、坚持、策略。说到天赋,我会想起菲尔普斯的大手,让他在泳池中像带了脚蹼一样。我会想起姚明的身高、詹姆斯的弹跳、艾佛森的速度、科比的优雅,这些特质是任凭常人如何训练也难以企及的。说到兴趣,我会想到一万小时理论,任何一个人在某一领域花费的有效时间超过1w小时,他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而支撑这一万小时的,一定是兴趣;说到坚持,罗素说任何伟大的事物的产生,必经无数次枯燥的重复。所以马克思的晚年几乎全部花费在了图书馆里,康德终其一生也没有离开过他生活的小镇。很多伟大的哲学家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们比同时代的人有着更为丰富的人生经历,而在于他们更勤奋,更喜欢开展在普通人眼中无论如何难以坚持且没有意义的一遍又一遍枯燥的冥想。说到策略,你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抓住合适的机会、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倘若马云的创业没有赶上互联网发展的大潮,王健林的崛起没有赶上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柳传志的坚持没有迎来国家改革与开放的浪潮,他们的伟大都不会如此耀眼。所以,在决定做一件艰难的事情之前,我们都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你做这件事是因为有兴趣还是想让自己变得卓越?你在这个领域有天赋吗?你能做到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吗?为了实现它,你的策略是什么?现在时机对吗?回归清华北大这个话题。很多人认为自己努力过了。但你只是认为你很努力,其实那些真正考上的人,比你更努力。很多人报着功力主义的目的,想成为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这本身没有错呀)。但你缺乏对于治学和求知的坚持和兴趣。遇到困难就会半途而废。很多人的天赋不够,策略不足。但你又不认真思考,通往罗马城只有一条路吗?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成为清华北大的学生,一生真的有四次机会。且一次比一次简单。第一次机会:高考。难度是最大的。可谓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求你具有超强的能力。所谓銮铃响处,马到中军。于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大部分人会倒在这条路上,只有少数天资极高又懂得努力的人才走得通这条路。不过别着急,我们的人生还有三次机会。第二次机会:考研和考博。考研和考博进入清华、北大的难度要显著的小于高考这条路。且在这条路上,天资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坚持和努力。能否成功取决于:你进入清华、北大的意愿有多强?你愿意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你能否从大一、大二开始就能够尽早树立一个专业目标并作提前准备?你能否在同学打dota、撸啊撸、谈恋爱的时候天天泡图书馆自习室?你搜集考试信息的能力有多强?你能否把参考书目读十遍以上?你能否经常跑去清华北大去蹭出题老师的课并与之建立联系?考研和考博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你有多努力,你做的准备有多周详,你能考上的可能性就有多大。所以经常会有很多二本、三本的学生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拿到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的,实现了自己人生层次的飞跃。秘诀无他,唯有坚持和努力。一次考不上考两次,两次考不上考三次,最后考得清华北大的老师都感动了,于是就给了他一个读书的机会。第三次机会:在职进入清华北大学习,比如双证MBA、MPA。不过很多同学对这种方式嗤之以鼻,认为在职学历、学位的含金量是不如全日制的本科生和硕士生的。那么我想先问一个问题,我们进入清华北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学习知识吗?难道是为了混一个学历吗?如果是混学历,无论是全日制还是在职这两条路,都很难走通,一是如果报着混的心态,是不可能在复习过程中投入那么多的精力的;二是现在中国大学教育正在逐渐从严入宽出的理念逐渐转变为宽入严出,北大清华这种名校要求更高,是严入严出,混是无法毕业的,无论是全日制还是在职。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大也,有大师之大也。我们梦想去清华北大读书,不是为了混取学历,而是为了感受两所高校中大师们的思想精髓,是为了实现知识的获取和人生境界的提升,是为了分享清华北大的荣耀。所以只要有一颗学习的心,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读书,其实质是一样的。尤其是清华大学,经常安排在校生与在职学习的学生一起上课。在校生思辨能力强,学理比较扎实,在职学习的学生政策能力强,社会经验比较丰富。一者重理论,一者重实践。用理论成果去指导实践应用,用实践应用去检验理论成色,这样一条知行合一之路不失为一条正确的求知之路。这是清华、北大给每个人提供的第三次机会。在职考试的难度不大,本科学历的人认真准备都能考过。但学习的过程中无疑是艰难的,需要平衡好工作、生活、家庭与学习的关系,需要做好时间管理。第四次机会:学术与思想是没有墙的。清华北大校园历来是来北京游玩的人喜欢一逛的,为了保证校内学生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两所高校不得已进行了人流的限制,每天限制游客的数量。但在思想与学术上,清华北大是不设墙的。两所高校每年有数千场的讲座。敢于在这两所高校开设讲座的,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讲座的内容也都是演讲者在某一领域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总结提炼出来的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两所高校的所有课程均向社会开放,你去推开任何一间教室的任何一扇门,进去旁听任何一位教授的课,都不会得到拒绝的答案。在清华的讲座上,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位衣衫不整的老者。他没有学历,没有工作,没有头衔,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没人知道他为何要听这场讲座,也没人知道听完这场讲座后他会去哪里。大家只是知道,只要有学术大家讲座的地方,就会有他的身影,风雨无阻。2016年特朗普刚刚赢得大选后,有一位心理学研究者在清华开设了一场讲座,题目是:从心理学视角审视为何特朗普会赢得选举。老者如期出现在了讲座的现场。讲座快结束时,我提了一个问题,问题的内容在我的记忆中甚至都模糊了。在讲座结束以后,他主动走到我面前,向我讲解他对于这样一个问题的看法。逻辑难称清晰,内容也不够有说服力。其实讲座结束后我也还有事,但在他和我讲话的那半小时里,我一次也没有打断他。我认为这样一位老者值得我付出这样的尊重。如果你浪费了前三次机会,你仍然有第四次机会弥补遗憾。去清华北大蹭课,去听大师的讲座,去在学习态度上向两所高校致敬,去在学习境界上和大师去接近,去感受未名湖的清晨和水木清华的余辉。如果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学习知识,那么学习的形式还重要吗?苏轼说,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大学的知识,大学的思想,同样也是去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它的大门对每一个渴求真知的人敞开。所以再回到这个简单的问题,努力就一定能考清华北大吗?我的答案是:难道不行吗?
今天安徽的高考成绩公布了,一位熟人的孩子考了572分,其中语文109、数学112、英语117、文综234!成绩和孩子预估的分数差不多,今年安徽文科一本分数线为541分,这个分数在安徽上一个好一点的一本应该不成问题!可是熟人的孩子想复读,觉得复读一年语文可以提高十几分、英语可以提高十几分、文综可以提高十几分,数学可以保持不变!大致的意思是觉得复读一年可以增加一些分数,以后可以考一所985、211之类的高校!小编认为文科生复读的风险较大,除非发挥失常,或者之前学习没有努力导致考的不好,那样复读才有意义!因为对于三年学习努力的学生来说,复读文综、英语和语文成绩提升空间不是很大,唯一能够提升的便是数学。殊不知数学成绩和试卷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当年高考数学试卷很难,那么就很难拉分,毕竟语文、文综很难拉分,这样对于学习成绩好的不占优势!加之复读生的压力很大,有可能复读一年考的还不如以前!570分,这个分数已经相当不错了,可以选择一所一本大学,选择一个好的专业,对于女孩子而言不管以后考公务员、教师,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真心想想读名校,大学四年继续努力,还可以考研考博,然后逆袭!
最近在跑线下活动的时候,有个小伙伴问了个很经典的话题:学历低还能逆袭吗?无论是线下分享还是文章评论、公号留言,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一直都很高。我能想象出大家对于现状的不满和不知如何做出改变的迷茫心情,所以今晚,咱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1、从初中毕业到微软总经理。先和大家分享个故事。曾经有个北京女孩,初中学历,家庭环境也十分清贫,从小连鞋子都只能穿姐姐淘汰的,没有一双顺脚。毕业之后,她被分配到了当地街道办医院,成为了一名小护士。本来以为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过下去的时候,她却生了场大病。一病就是四年,在被病痛折磨时,她恍惚觉得,自己的人生也许会有另一种可能。于是大病初愈后,她买了一台收音机开始自学起英语,白天听晚上听,最后竟然还考过了成人英语考试。不久后,恰巧IBM公司到北京设立办事处,开始招募员工。没想到,本来只是想试一试的她竟然通过了面试,成功的成为了一名前台。在外企的日子,她扮演的是一个卑微的角色。沏茶倒水、打扫卫生,每天处理的工作完全用不到大脑。虽然感到自卑,但她依旧为身处这个安全又能解决温饱的环境感到欣慰和满足。但是这种满足感,很快就被打破了。有一次她推着平板车买办公用品回来,被门卫拦在大楼门口,故意要检查外企工作证。没有证件的她僵在门口,进进出出的人投来的都是异样的眼光。她内心充满了屈辱但却无法宣泄。从那以后她暗下决心:“以后绝不会让任何人把我拦在门外”还有一件事曾重创过她的内心。在公司有个香港女职员,资格很老,很喜欢派遣他人做事。有天这位香港女职员当着其他人的面,劈头盖脸的骂道:"如果你要喝我的咖啡,麻烦你每次把盖子盖好!"她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被当成偷喝他人咖啡的贼了。来自人格的污辱,让她气的浑身颤栗。事后她对自己说:有朝一日,我要有能力去管理公司里的任何人,无论是外国人还是香港人。自卑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它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鞭策一个人。从那以后她每天比别人多花6个小时去工作和学习,凭着这股劲,她成了同批聘用者中的业务代表。接着,她又通过蓝领严格考试转入专业队伍,历任大客户销售代表、销售经理、IBM华南地区市场经理。到最后,她担任IBM华南分公司总经理,并且被业界人士所熟知。但这不是终点,在事业顶峰期,她毅然选择了辞职去攻读MBA。可惜这个计划,最后因为父母生病而搁置了。之后她曾空降到微软任职中国区总裁,在工作十五个月后又转战TCL集团。但是她也仅仅在TCL工作了两年,便选择套现3000万,隐退江湖,从那以后就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了。这个女孩叫做吴士宏,曾任IBM分公司总经理、微软中国总经理、TCL集团副总裁,但是在多少年前,她只是个初中毕业的小护士。不止是吴士宏,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会军教授,起初是中专毕业,然后自考本科,考研沈阳工业大学硕士,然后考博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现在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商人克里斯·加德纳从小父亲逝世,经历了流浪街头、锒铛入狱,最后依旧成为了一名股票经纪人,并且开了自己的经济公司,而他的经历也被改编成了著名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回到前面的问题,学历低能逆袭吗?可以,但是当你没有学历时,你还有什么?2、学历差距到底是差在哪里?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你说的太鸡汤了,别人能逆袭,并不代表我能行啊。可是在开头,那个问题原本就是,有没有可能。我说,有。本来就是事实。学历差距,到底代表着什么差距?如何才能弥补?那我们先想一下,那些学历高的人可能有什么?(1)环境平台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不同学校间最直观的差距,也体现在这里。越是身处一个优越的环境,你越是能见识到一个人可以有多努力、多优秀。当身边所有的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时,你也会不好意思停下来。针对这点,我们能做的是,在一个烂学校里,去选择上进的人。不要降低自身的标准去适应环境,提高对自己要求才能脱颖而出。要勇于孤独,大胆的不合群,才能不被周围的环境拖拽下去。(2)学习能力在经历了多年学习和高考的磨练过后,那些能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的名校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必然是很突出的。他们曾为考试这件事付出过大量的努力,非常熟悉刻意练习的过程,慢慢的,就在学习上显得比较聪明。这一点,我们也能追赶。真正的学习是从校园离开后才开始的,学习做一份工作,学习一些知识。成年人在面临需要的时候,学习欲望会更旺盛,很多人都说离开学校才知道学习重要,其实离开学校,再开始学习也不晚。别放弃,你可以。所以,无论你在忙,事情再多,也要给自己每天挤出学习、思考的时间。早上起不来就晚上学,晚上熬不住就早点起,从原来看剧、打王者荣耀的时间各抽出一点,哪怕只有1小时,长久积累下来,你也会看到自己的改变。(3)优秀习惯知乎上曾经有一位老师说过:当你让一个北大的人去上一节课时,她会事先跟你沟通好上课流程,课后会主动做好学生反馈,整理好资料,把学生的视频和相片全部整理好,课后还会主动跟你复盘反思。但是学历低一些的人大体上不会这么认真,你叫他们上课,他们就只是上课,而且还有可能是草草上了。我最近几天在宣传新书,去了各种学校。其中有一所是职业学校,去之前老师跟我保证说,媛媛老师放心吧,我们都安排好了,一定会很顺利的。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我去演讲还要安排。到了以后才发现,老师会派出一些纪律委员带着红袖章,去在听众中走来走去检查纪律,一旦不在他们的视线范围内,学生就会掏出手机。有用的东西不见得有趣。不喜欢的就不听,不看,人永远无法成长。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定要逼自己读书,虽然你没有一个优秀的同学,但是这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作者,他们把他们的习惯和方法仔仔细细的写在了书里。(4)人脉圈子名校毕业的学生们,不仅是自己厉害,他身边的校友资源也是同样有效。是的,普通学校毕业的你没有这些资源,但是身边的资源,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起来?你的老板,肯定比你优秀,你的上司,也比你厉害。经营好他们,也是你的人脉。3、人没有野心终不能成大事。你看,学历带来的那点差距,不是无法弥补。那些学历差的人,差的不是背景,差的不是能力,他们最缺乏的是野心和信心。吴士宏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没有野心终不能成大事。”那些学历好的人,他们曾经尝过优秀的滋味,体会过顶端的感觉,他们对于优秀的追逐,一生也不停歇。而那些在上学期间饱受挫折的人,已经不相信自己了,见到高学历的人就觉得自己矮三分,还谈什么逆袭?要时时刻刻保持对改变与逆袭的饥渴感和欲望,这份欲望会让你变得敏锐、机敏、勤奋,最后它会驱使着你,一步步的走向你想要的未来。其实一个人,无论是选择改变也好,还是平稳度日也好,这都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也轮不到其他人来说什么。但最可怕的是,你既不安于现状,又没有决心做出改变,从此就每天活在犹犹豫豫和自我怀疑中。这样的人生,是最为可悲的。最后想给你们分享我曾经读到过的一句话:“后来许多人问我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却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洋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我们应聘工作的时候,通常会看到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上会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者“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等类似条件要求的字眼。而如果我们的学历没有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的时候,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就会选择去“考本”或者“考研”,甚至还有部分人去“考博士”。那假如在理想状态下,我们一直往上考的话,最高可以考到什么样的学历呢?可以考上教授甚至考上院士吗?图1答案是不可以的。首先,如果我们一直往上考的话,最多考到博士,也就是说,博士是最高学历。《教育法》规定,我国的学历教育层次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分别对应着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等教育等形式。而研究生教育又可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我们通常说的“考研”指的是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还可以考博士研究生即“考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学历方面就没得考了。那有的小伙伴儿们说:那不是还有博士后吗?Sorry,博士后就已经不是学历范畴了,它表明的是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仅仅是一段工作经历而已。所以我们在学校里,最高可以考到博士学历,然后申请的学位也是最高级别的博士学位。那教授不是考试录取的,又是怎么来的呢?教授是评定的,因为教授是职称。比如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师就可以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职称。上面我们提到的“本科”、“研究生”、“博士”是学历,是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的,而教授是职称,是通过申请人向学校提供材料评定出来的。那么既然一个是属于学历范畴,一个是属于职称范畴,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嘛?有的,我们博士毕业以后,首先要以博士后的身份进入到高校或者科研所的科研流动站进行一级学科范围内的研究,若干年后,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这时候如果我们受到了高校的聘任成为高校教师,在既教课,又要搞科研、带研究生的背景下,我们的授课时数、论文数量和学术能力都达到了规定的条件后,我们就可以向学校提交材料申请评定教授的职称了,也就是说博士后通过努力是可以成为教授的。图2那院士又是什么呢?院士是国家级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比方我国的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都是在我国有威望的科研人员,泰斗级人物了。很显然,院士的申请比教授的难度更大,比方在我国要获得院士提名的首要条件就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而且,院士候选人是不受理本人申请的,要想成为院士候选人只能通过两种途径:其他院士的直接推荐,或者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组织的直接推荐。所以通过我们的分析,我们对“博士”、“教授”和“院士”等有了相关的了解。那我们把关系再捋顺一下,用最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就如图3所示:图3好了,就到这里了,有问题评论区里留言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