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多个学位多条路,想拿双学位当“敲门”砖?没那么简单甲天下

多个学位多条路,想拿双学位当“敲门”砖?没那么简单

原标题:有困惑也有收获,有失落也有奋斗 想拿双学位当“敲门”砖?没那么简单 几乎所有非法学专业的司考考生都拼了命地想在司考改革前的最后一次考试中“上岸”,因为他们知道,从今年起,司法考试制度调整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报考者需要有本科及以上法学专业背景或者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这一改革制度对大多数非法学专业报考者来说,意味着以后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司法考试了。同样想参加司考的非法学专业毕业生谭佳却没有这个忧虑。从编导专业毕业一年后,她结束了自己在培训机构的第一份工作,决定彻底改行,去做个律师。可大家都纳闷,她这个学编导的能参加司考吗?双学位改变个人发展轨迹对于谭佳来说,“双学位成了转行就业的敲门砖”。她在本科时读了法学双学位,正因如此,编导专业毕业的她还能再参加改革后的司法考试。起初,她对双学位并没有什么想法,只知道老师跟她说,“多一个学位就多条路”。她没想到的是,司考制度一改革,她就“沾了光”。现在,她一边在法院实习,一边准备着明年的司法考试,以重新规划职业发展。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通过调查国内77所高校的大学生发现,42.47%受访学生选修双学位是想多学一个学科,33.56%是因为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希望通过双学位满足学习需要,72.60%希望为未来深造和求职增加筹码,还有16.44%是为了得到考司法考试、英语专四专八等资格考试的机会。和谭佳比起来,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陆昊在上双学位前做了不少考虑。他取得了水质科学与技术和金融学的双学位。对他而言,学双学位的主要原因是兴趣。“首先是想为自己补充知识,其次也考虑以第二学位为升学就业的方向。”对于大多数工科生来说,课业是繁忙的。为了学双学位,陆昊从大二下学期就开始了没有周末的生活,直到毕业。在双学位的专业上,他几乎花了和学习本专业一样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认为学好双学位金融学要比学好本专业更加重要。“大概是因为爱吧。”陆昊坦言。在申请英国高校的研究生时,他“双管齐下”,两个专业都拿到了多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他发现,国外学校对于双学位的认可度不高,他无法申请到最顶尖的五所学校。于是,陆昊还是选择了继续攻读本专业。但谈到双学位,他还是觉得:“百利而无一害,绝对不后悔。”现在从事经济新闻编辑工作的海若镜也是一位双学位的受益者。她本科在北京体育大学新闻学专业,大三时修读了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双学位。出于平日对经济知识的兴趣以及对北大学府的向往,她希望学经济学能帮她在获取知识之外,向财经新闻的就业方向发展。现在,海若镜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几次人生重大节点,无论是保研到北大、找到券商研究所的实习机会,还是媒体面试时获得的认可,这段双学位学习的经历以及过程中接受到的系统性训练,都成了一块“敲门砖”,帮她打开了一道道门。内在提升大于额外收获“双学位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纸证书,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提升。”王一雪是天津外国语大学新闻学(国际新闻方向)专业的学生,“没有周末”已经是她的生活常态。除法定节假日外的每个周末,她都要坐近四个小时的车到一百七十多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去上双学位课。王一雪选修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双学位,她通常在周五下午坐车从天津到北京,周日下午一下课便又返程。她几乎成了学校附近那家青年旅舍的“VIP”。周末无休、奔波两地、双重课业……有一次,她遇上本专业考试与双学位考试时间“撞车”,上午十点还在学校考试,下午一点就赶到北京参加双学位考试。“这样的学习经历带来的是内在成长,因此不管是几个小时的车程,还是因为住宿伙食的额外支出而略显拮据的生活费,我觉得都是值得的。”王一雪特别享受在双学位的课堂上,和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同学产生的思想“碰撞”。“我能感受到那种不同学科思想相遇时的魅力。”她说。调查显示,51.37%大学生认为,双学位给他们带来了切实的知识或技能提升,也有42.47%认为虽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限,但双学位有助于提升个人履历,另有6.16%认为双学位给个人带来的作用不大。为了让自己不亚于金融学本专业的学生,陆昊还额外自学更深入的知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和金融学专业的同学一样,比如双学位只学会计初级,而金融学专业同学学的是中级,陆昊就自己看书学中级。他的双学位成绩比自己的本专业还要好。从英国回国找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双学位他吃到了不少“甜头”。校招面试时,他几次被考官问及有关金融学的问题,简历上的这一项也为自己加了不少分。但陆昊还是觉得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在他看来,这些“额外的收获”也都是建立在个人素质提升的基础上,最大的收获还是自己学到了知识。想说“爱双学位”不容易王一雪会将自己的本专业新闻学和在双学位课上所学的内容相结合。当她在双学位课上看到一则新闻短片,除了会思考语言、逻辑思维,还要琢磨这个片段是如何拍摄、剪辑,从而把画面与文字综合起来。这使得她对于知识的思考增加了一个维度。通常情况下,授课老师会用大概一到两个周末的时间完成一门课程。相对应的考试,则会安排在课程结束的那个周末。这种及时考察的模式让王一雪在听课的时候更专注,更多地调动自主思考的能力。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显示,42.35%受访大学生认为双学位符合自己的预期,学有所得,42.35%则认为课程一般,但不是完全没用,也有4.71%受访学生觉得课程设置太难,和原有知识储备难以衔接,3.53%认为课程设置不实用,收获不大,7.06%觉得自己上双学位的课不够用心,学习效果没有体现出来。与王一雪恰恰相反,读过英语双学位的李鑫觉得,认真听讲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含金量也“真的不高”。她从大三起开始攻读英语双学位,第一学期主要学习基本的听说读写,那时她觉得口语课的老师能帮她纠正语音语调,“真是太有收获了”。可学习的热情没持续多久,李鑫就觉得学不下去了。“本来学双学位是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可后来学的内容完全‘八杆子打不着’。”她甚至质疑自己:“为什么想不开要学双学位?”在全部22门课中,语言学、词汇学、英美文学是最让李鑫“头疼”的课。听不懂的概念名词、理解不了的抽象语意……李鑫觉得,上这些课就像是“听天书”,对提高英语水平没起到什么作用。选择就意味着成倍付出一到周末,陆昊从早到晚都要“泡”在教室,连调休的周末都不放过;遇上法定节假日也只放一天。大四最忙的时候,他一边忙着自己申请英国的研究生,一边“刷”雅思成绩,还得兼顾两个学位的毕业论文。但陆昊并不觉得这样的时间安排把自己搞得很累。“学业本来就很紧张,但既然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就要合理分配好时间。”对他来说,这也是一种锻炼。自从学了双学位,他不得不舍弃自己同样很重视的社团工作。以前他几乎每天都要去社团,后来一星期最多只去两次。李鑫在双学位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却十分苦恼。由于大四一整年没有课,她的本专业对实习学分有要求,时间冲突时,她不得不把时间留给实习。刘振楠是植物生产和计算机双学位在读的大三学生。因为本专业是被调剂录取的,他从一入学就不喜欢。于是,他几乎没有犹豫就选了计算机双学位,甚至从那时就想好了要跨专业考研。可学了一个学期下来,刘振楠已经放弃了跨专业考研的想法。他的理工科知识储备薄弱,学好计算机专业的难度非常大。“跨考的梦想一下就破灭了,上课都特别吃力,更别提跨考的难度了。”降低了目标,刘振楠在学习双学位时更注重兴趣了。“想学到真正想学的东西。”因此他会选择性地听课。同样的困境海若镜也经历过。从文科专业“跨”到需要一定数学基础的经济学,对她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学习卫生经济学时,她每一节课都打印出一百余页的PPT便于预习、复习,一个学期下来,资料堆得老高。有些课程难度过大,不在她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之内,她只能靠自学或报培训班来弥补知识“断层”。对于双学位,“过来人”海若镜有自己的期望:如今互联网授课方式越来越普遍,也简单易得,她希望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减少“跨校”上课的资金和时间的消耗。为了保证双学位教学质量,她认为可以适当提高考核难度;至于课程本身,则不应设过多的门槛。(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鑫为化名)编辑:孔唯千

俞贤

最迟两年拿下硕士学位!专科生硕士逆袭新思路!

虽然在知乎世界,人人似乎都是“人在飞机,刚下美国,硕博连读,年薪百万,”但是在现实当中却不尽然,每年的专科毕业生占到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一大半。每年想考研的专科学生也不再少数,然而政策决定了他们的考研之路实在难走。现在在我国,一般专科生考研需要毕业两年或者两年以上,达到与本科生同等学力的身份,才能考研。这是第一种考上研究生的方法。也就是说,专科学生想要考研,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重新补上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之后,才能参加考研。另一种方法,也就是现在更多同学使用的方法, 先考专升本,读完本科之后再考研。假设有两个人,小花和小红,两个人所有的个人情况都一样。我们来来算一笔账:按照方法一:小花18岁的时候考上某专科学校,如果按照第一种方法, 小花读完三年专科之后21岁,中间两年的时间通过别的方法补上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再一次成功考上硕士研究生读三年并顺利毕业,此时的小花26岁;按照方法二:小花今年18岁,读三年专科之后考专升本,顺利考上之后读了两年本科,成功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小花还想深造,又顺利考上研究生,研究生读三年并且顺利毕业了,此时研究生毕业的小花也是26岁;这两种假设都建立在小花能一路披荆斩棘顺利拿下所有考试,如果小花不像我们假设的这么顺利,她可能第一年考硕士没有成功考上,需要二战考研,那小花花在考研上的时间成本就更多了。小花的同学则不同,小红通过另外的途径去拿到硕士学位,不仅比小花节省了好几年的时间成本,早几年硕士毕业,还拿到了更好的学校的硕士学位。那小红是通过什么途径才更早的拿到硕士学位呢?答案是小红选择去英国留学。不太接触留学的人可能对这一点并不是很清楚,可能会觉得即使专科生能申请国外的大学,那么八成申请到的也不是什么好学校。No!No!No!并不是这样的。现在专科生想要拿到英国硕士学位,一般情况情况下有两种方法:第一种:读完大专之后,申请英国的top-up项目,到英国读一年本科,拿到英国本科学位,再用英国本科学位申请英国硕士;小红选择这种方法,那她专科毕业后只需要两年就能拿下英国硕士毕业证,top-up项目性价比高,入读门槛低,雅思只用达到6.0就可以申请,并且在英国读完本科之后的的学位认可度在英国很高,学历能够获得英国所有大学的认可,可以用来直接申请英国的硕士。第二种:读完大专之后,选择读半年到一年的硕士预科,再申请英国硕士,同样也能拿到英国硕士学位;对留学申请稍微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不管是申请哪个国家,学校都会查看你的院校背景,985/211院校的学生是一个档次,双非学校又是另外一个档次,读硕士预科可以避免掉学校对你背景院校的审查,这对于申请者明显是非常有利的,小红读硕预之后,能进入到更好的学校学习。小红18岁考入专科,21岁毕业之后,读了一年专升本+硕士或者一年硕预+硕士,毕业的时候小红23岁,比在国内考研的小花拿到硕士毕业证书早三年时间,并且小红因为有留学的优势进入了更好的公司,把节省的三年时间用在工作经验积累上,26岁的这一年,小红已经有了三年的工作经验,成为一个拥有大公司大项目经验的成熟职场人,而同岁的小花刚毕业,还是应届毕业生。你是HR的话,你会选择哪个职员呢?答案不言而喻。你肯定会选择不管是纸面实力还是个人能力,都更优秀的小红。那问题来了,你或者你的孩子,现在正在成为小花还是小红呢?

常绿树

人一生有两个阶段最能逼出成果,一是拿博士学位,二是评正教授

题图来源:网络来源:四川大学新闻网虽然这是一位大学校长在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上的“内部讲话”,但我们相信,其他兄弟院校的老师、研究生们也能在讲话稿中读出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而校长在讲话中所揭露出的问题、成因、对策或许也会对您有所启发。注:文中“我校”“学校”等即指“四川大学”。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2020年11月26日,四川大学在望江校区笃行楼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图为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教授在会上讲话。(来源: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在四川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四川大学校长 李言荣2020年11月26日各位老师:前面的发言讲得都很好,4个学院的领导分别选了一个切入点,都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王玉忠院士从导师的角度谈了自己培养研究生的一些体会。刚才,梁校长对学校研究生培养的总体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报告。其实,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就多次组织了讨论,初步形成了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今天会后还将组织专门的讨论。待会儿建国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提出明确要求。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对研究生培养的几点认识,二是学校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下一步我们的几项举措。这三点也是我与建国书记多次讨论过的,包括也是与研究生院反复交流过的。一、对研究生培养的几点认识首先,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学办学水平和学术活跃程度的重要体现。可以说,我们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应是学校知识创造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尤其是博士生的水平更是代表了一所学校的学术水平,一所大学的高度主要是通过博士生来体现的,而宽度则主要是通过硕士生来体现的,硕士生的类型非常多,这就让整个学校和学院充满了活力。我们可以看一看,学校每年产生的论文和成果,包括获奖、专利等等,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研究生参与的工作。我们随便打开一个实验室走进去看一看,里面基本都是研究生在讨论、在做实验。第二,研究生与导师是强关联体,导师的水平、风格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烙印。我们说,国内的研究生培养基本上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不像本科生培养是批发式的。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基本上是沿袭苏联的模式,不论是硕士还是副博士、博士,都是师傅带徒弟。在这种模式下,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可能仅次于学生父母的作用。我们看到,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或毕业以后经常会讲一些校园的轶事,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从导师那里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可见,导师的水平、风格会严重影响到学生,这是一个很强的关联,所以一个研究生导师是不能招太多学生的,像清华、北大的一个导师平均一年可能都招不到一个博士生。过去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有些导师认不到这个学生是不是他带的,所以到了学院,他就到处点头笑眯眯的,因为他怕学生打招呼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他带的学生。如果一个导师招那么多学生,都不认识是不是自己带的,那就完全搞成批发式了,也就不是培养研究生了。我们经常说,本科生主要是选学校,因为学校的氛围会给学生带来很深的影响,硕士生主要是选专业,因为大部分硕士生毕业以后是要就业的,所以选一个好专业就很重要,而到了博士生主要就是选导师,因为选一个好的导师、严格的导师,甚至是一个有名的导师,这个学生可能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当然越有名的导师一般来说要求也会越高,这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学校一直在下大力气抓师资队伍建设,我们提出的目标是要在未来5年,内培外引1000个国字号人才、大概占学校师资队伍总数的20%,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转身就会遇到名师大家。刚才,华西医院的王坤杰副院长讲他们90%以上的博士生导师都有海外经历,这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拓宽视野是很重要的。第三,研究生要突出研究,研究生要突出导师的指导,研究生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说,研究生首先要突出研究性。如果研究生不搞研究何其为研究生。前年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我就讲过,所谓研究在英文单词里是research,就是“search”(寻找)这个词的前面加个前缀“re”,意思就是要反复寻找才是研究,所以研究生不能只是让他们上课而不去搞研究。其次,研究生导师一定要突出指导性。在大学里面最光荣的就是别人称你是导师,在社会上是不敢随便叫一个人是导师的。所以大家作为导师应该是很骄傲的,但如果作为导师不对学生指导又何其为导师呢。尤其是博士生导师更不能只是成为一个称号,大家在名片上都很骄傲地印着“博导”这一头衔,那你就要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如果在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中不作为、不指导,你这个导师可能就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就是一个挂名导师。同时,研究生一定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创新成果的培养,实际上这就是反“四唯”、反“五唯”。我们说研究生的培养并不是一定要完成导师的课题才能毕业,也不一定是要完成导师的工作任务才能毕业,关键是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博士生来说更是如此,这样无论学生今后是不是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都才可能在工作中去不断产生创新的成果。我认为,核心就是两个方面:硕士生的培养主要是注重过程的培养、课程的培养和实践的培养,当然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也有一些差别。其实硕士生的学位性并不是第一位的,而是更要强化学习的阶段性。而博士生刚好相反,因为博士是最高学位,我们每个人读书、当学生最终就只能读到博士这个阶段了,再也没有更高阶的学位了,所以对博士生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创新性、高质量、高水平,强化学位性和学位的最高性。第四,一所好大学的人才培养主要是狠抓本科生和博士生。当然,我们的硕士生培养也不能放水、也要抓,但是硕士生并不是一个终极学位,而是一个学习的阶段和经历。对于川大来说,狠抓博士生培养关键就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继续扩大博士生规模,学校每年的科研经费都接近30亿元,到校的现金至少也超过20多亿元,按一个研究生的培养经费50万元来算,我们每年也可以招两三千左右的博士生,今年我们博士生的招生规模还差一点才到2000,还要进一步扩大才行。二是要进一步增加博士生中的直博、本硕博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比例,这是我们川大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三是要适当控制硕士生规模,现在学校每年招7000多硕士生,在国内大概排在第6,我们本科生的招生量也很大,实际上我们的学生住宿条件是满足不了这样的硕士生规模的,现在我们都还没有达到教育部“四二一”的学生住宿标准。二、我校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说,川大研究生教育源远流长,早在1914年,当时的华西协合大学就开始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联合招收研究生,1939年老川大也开始招收研究生,可以说在国内高校中找不到几个学校像川大这么早就开始培养研究生的,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文理工医各类优秀人才。我们研究生培养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我集中讲三点。一是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不高,与川大所处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我们培养的研究生有很厉害的,像刚才计算机学院讲的刘大一恒这样的优秀博士生,但也有水平很低的。建国书记给我说过一句话,一所好学校培养的学生低端的应该很少,学生培养质量的曲线是往前移的、向左倾的。但对于我们川大来说,现在这条抛物线可能是向右倾的。去年,教育部研究生司来学校与我们的研究生座谈,后来见到我以后就说川大研究生提的问题总体来说是不行的,提问的角度、高度和视野都不太行,感觉不太像川大研究生的水平,更像是二本、三本学校的。尤其是我们的论文抽检,基本上每年都有抽检不合格的,今年又让人很失望,包括我们的硕士论文在四川省内抽检都有不合格的,这就说明我们从导师开始,一直到学院、到学科分委员会有的是在层层放水的,当然也有学院是做得很好的,比如刚才文新学院的胡易容副院长讲从2011年抽检博士论文开始,文新学院百分之百合格,这就说明学院是把住了质量这个总开关的。过去我们在评百篇优博论文的时候,川大的优博论文是比较好的。刚才建国书记还跟我说,现在国家不评百篇优博论文,我们川大自己要评才行,要起到正面的激励引导作用。二是研究生的视野不宽。总体来看,我们的硕士生一半以上都是来自于二本、三本学校的,我们的博士生1/3多一点也是来自于二本学校的,尤其是我们的硕士生不少都是来再就业的,读了以后马上就要去找工作,所以应该说我们整个研究生的视野打开得是比较晚的,当然,二本、三本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有的还很有潜质。另外,我们的研究生到国内外参加学术活动还很不够、学术视野也不宽。三是研究生培养特色优势不突出。主要就是川大作为综合性大学在数、理、化、文、史、哲等基础学科方面的优势没有在研究生培养上充分地体现出来。另外,就是我们文理工医多学科交叉的特色没能很好地投射到人才培养上。上面的三个问题是表象,那么这些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呢?一方面,就是我们的研究生培养与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匹配,我们的目标是要建世界一流,而不是二流、三流,如果我们要建三流大学,那么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水平就完全可以满足了。另一方面,就是与学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目标不一致,川大培养的研究生不是来镀金、来再就业的,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拥有卓越创新能力和过硬专业本领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所以川大培养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应该是文科生才华横溢、仪表堂堂,至少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医科生医术精湛、医者仁心,理科生学术深厚、术业专攻,工科生技术过硬、行业引领。如果我们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培养研究生,那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高层次创新人才。三、下一步学校的几项举措下一步,我们要着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总体来说就是要严守下线、提高中线、激励上线,具体要做到两个严格守底线、三个狠抓冲高线、四个加强抬中线。首先是两个严格,就是要严格做好博士生全过程培养和博士生导师评聘与责任溯源。一方面,我们要严格做好博士生全过程培养,从选题开始,到开题、中期考核、学位申请,一直到论文答辩,真正把博士生培养的每个环节都严起来,如果一个环节没有跟上、放了水,那就可能会层层失守,如果这个学生的导师、学生所在学院的教授委员会、我们文理工医学科分委员会层层都把关不严、都是橡皮图章,那这篇论文很可能就是一篇不合格论文。所以,从2018年6月开始学校制定了论文双盲外审、从严审批的制度,要求各学院的教授委员会和各学科分委员会一定要从严把关。如果你不得罪少数人,就会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如果你当院长、书记,当教授委员会主任,当分委员会主席去层层放水,那可能用不了几年你所在的学院、学科就会学术塌方了。我们可以看到有多少学校现在要申请一个硕士点、一个博士点,这个学校的书记、校长都要亲自带队去到处汇报,就是为了要拿到这个学位点,而我们有的学院却完全不在乎,如果这个学位点被你搞垮了,在你手里衰败下去了甚至被撤销了,那你还当什么领导、什么导师。所以,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要从严把关,对博士学位论文要更加规范和严格,一定不能怕得罪少数人。另一方面就是要严格博士生导师的评聘与责任溯源,要对研究生导师尤其是博士生导师上岗有明确的要求和提高招收指导学生的条件,对出现问题论文的导师一定要严格追责,就像我们修大楼的质量监控一样,几十年后出了问题都要倒查、都要溯源、都要追责。这次论文抽查的大部分问题论文都是2017年授位的,很多是2015年及以前答辩的,当时就只有毕业证没有学位证,说明大家都知道可能是有问题的,尤其是一个单位有两篇的,还有一个导师有两篇的,那你还当什么导师,这样不负责的放水,你把所在的学院、学科置于何地。所以,学校规定出现问题论文的导师要停招两年,同时所在的学院减两个博士生招生名额,整个绩效减2—3%,大概每个人减四五千块钱,我们说这都轻了,如果还不能刹住车的话,那就只有从重了,我看导师停招5年、减10%的岗位津贴都是应该的,从这次开始就要逗硬,这个风不刹住、守不住底线是不行的。其次是三个狠抓。就是要狠抓研究生视野拓展,狠抓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狠抓多学科交叉。一是要狠抓研究生视野的拓展。这次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意见中有一点提得很好,后面大家还要一起讨论,就是我们要求硕士生原则上要在在读期间尽量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博士生要参加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就是要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如果我们川大的学生毕业以后说自己没参加过一次学术会议,不知道国际会议怎么开,不知道学术会议报告的PPT怎么做,人家听了可能都会笑话他,也会说川大的博士生基本训练不够。所以我们的研究生只要参加重要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或分会报告的,学校应该资助支持,可以给一定的补助,另外我们还有UIP、大川视界等等,帮助学生打开自己的视野,尤其是学术型博士更要走上国际舞台去竞争。二是要狠抓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包括我们已经实施的强基计划、硕博连读等等。因为一个人在二十六、七岁到三十岁之间,往往才可能静下心来用四、五年的时间去安心做一件事情,在这四、五年里就可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如果让他们稀里糊涂地先上一年课、再做一年实验,第三年就写论文然后再答辩,我们先不说发表文章,一年的实验不知道能做些什么事情,我们培养博士生还是要奔着成为一个专家去的,三年的时间太短了。三是要狠抓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尤其是要在医学+、信息+上做文章。多学科交叉是我们川大作为综合性大学的特色之一,现在从国家层面也非常重视多学科交叉,比如评院士要设立交叉学科推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专门设立了第九个学部就是交叉科学学部等等。当然,我们说做学科交叉也要符合学科自身的规律、学院的发展方向以及导师所承担科研任务的情况,尤其是我们也要注意不能说我看这个学生在某个专业领域里不行、很难过关,就弄到交叉领域去,在交叉那边可能会松一点,这是不行的,也是要出问题的。最后是四个加强,也就是要加强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加强研究生生活与待遇有明显改善,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一是要加强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这个事情非常重要,孙春兰副总理在今年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上专门讲了这件事。去年底召开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时,省委彭清华书记专门给建国书记讲,川大能不能与核动力院一起联合培养核科学方面的研究生,现在我们已经启动了这项工作,每年拿出10个博士生指标。目前学校还正在与包括九院、东方电气等在内的大院大企开展产教融合联合培养研究生,这样就能更好地将学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需求导向结合起来。二是要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今后我们的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生可能会越来越多通过课程学习和研究来完成学业,倒不一定要去做那么多研究型实验,所以研究生的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就越来越重要。前几天数学学院请了几个北京的院士,当时他们就在说自己上大学的时候,读的一本教材就是川大数学系编的《高等数学》,当时他们说这本书编得真好。我就想起来自己在读大学的时候学的《结构化学》这本教材,就是川大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朱正和老师编的,当时的影响不知道有多大、影响了多少人,所以编好研究生教材很重要。三是要加强研究生生活与待遇有明显改善,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改善博士生待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优秀的博士生生源。我听说,现在我们硕士生的待遇在全国重点高校中是可以的、属于上等水平,而我们博士生的待遇在全国高校中是低于平均水平的,这样我们招生就很吃亏。我们都知道,博士生这个年龄段的实际问题多,可能刚刚结婚或准备结婚,如果我们不能解决他们在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这些学生怎么能静下心来做四、五年的研究呢?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补助分摊机制,一定要把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待遇提高上去,至少要走到中西部高校的前面去,目前的中等偏下的水平肯定是不行的。其实我们每个人一辈子只有两个阶段是最能通过逼一下就出成果的,一个是要拿博士学位,他肯定是要拼了老命的,另一个就是要评正教授,他肯定也是要拼命去整的,过了这两关原则上你就管不住了,他基本上就可以放飞自我了。所以在博士阶段,我们要尽力把他们的待遇、住宿条件等等改善好。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一定要严格学术规范、严谨学术作风、严守学术道德,做真科研、真学问、真贡献。总体来说,我们要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核心就是要“两个严格”守底线,“三个狠抓”冲高线,“四个加强”抬中线。各位老师,川大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非常好的,我们完全可能做得更好。我们说没有差的学生,也没有差的老师,只有差的管理。只要我们都追求一流、追求卓越、追求真学问,川大就一定能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研究生。谢谢大家!来源:学术那些事儿

不同其事

31岁沦为单亲妈妈,获2个硕士学位,67岁走红,她是怎么做到的?

梅耶说:“七十一岁真好,生命中的每一个十年都比上一个十年更好。”《人生由我》是一本很励志的书,一本治愈的书,一本自传。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位“钢铁侠”女性,她叫梅耶,15岁登台当模特,22岁结婚并遭受家暴近10年,31岁离婚成为单身母亲,一个人独自带着3个孩子。但是她的人生没有就此低迷,她在最困苦无助的时候,带着孩子先后辗转3个国家,多个城市,寻找事业的发展。并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培养出3个优秀的子女,60岁的她重返模特舞台,在头发变白的时候走红,71岁的时候成为“网红”,是众多女性眼里的励志偶像。她被冠以“钢铁硅谷侠”,是埃隆·马斯克的母亲,她更是自己人生的女王。七十一岁,梅耶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充满了曾经沧海的勇气和慈悲,她在前言中说:“我希望,当我亲爱的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他们能够比我经历更少由挣扎带来的苦痛,拥有更多幸免于难的欣喜。”看过很多励志的书和故事,而那些牛人牛事,只能是对自己自信心的暴击。我毕竟是我,不可能成为她,如果无法做到原力崛起,那岂不逼死自己。但是梅耶这本自传,并没有说自己有多牛,多励志,去加深别人的焦虑,而大部分都是侧重于她当时的心境和如何克服困难的。读完不仅会激发你的斗志,也会让你在困境时心安理得的放过自己。01不设限的人生,才能走得更远。时常,我们都会花很长时间来自我怀疑,十几岁的时候怀疑自己不够可爱,三十岁的时候怀疑自己没有魅力,终于熬到四十岁了,便开始怀疑自己老了。到了五十岁,都觉得经不起大风大浪。隔三岔五觉得自己能力比不上别人。我们常常会被这些自己强加的东西,禁固思维。梅耶三十多岁的时候离婚了,独自养育三个孩子,为了获得孩子的抚养权,她坚持跟前夫打官司10年。在别人眼里,她是一位拖着三个拖油瓶的单亲妈妈,人生似乎已经惨不忍睹。她却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一边养育三个孩子,一边工作,一边取得了两个硕士学位。三个孩子也并没有因此落下功课或者误入歧途,他们在母亲的影响下,个个都很努力。老大埃隆在制造电动汽车来促进环境保护,同时开展火箭发射事业。老二金博尔开了一家农场食材直供餐桌的餐厅。老三女儿托斯卡经营着自己的娱乐公司,专门制作和导演由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梅耶没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也没有给孩子的人生设限。不设限的人生,便会有无限种可能。在埃隆十二岁的时候,他做了一个计算机游戏。当时梅耶不知道埃隆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但是她仍然支持埃隆将他的这个游戏投稿给电脑杂志。埃隆因此获得了五百美元的报酬,充满了成就感。金博尔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食物特别感兴趣,梅耶就带着他一起下市场,一起选食材。金博尔开了餐饮公司。金博尔对梅耶说,无论他选择什么,母亲总是永远都在支持他。托斯卡还是一个十二岁的七年级学生的时候,她的戏剧老师决定不再继续运营戏剧俱乐部,托斯卡因为迷恋戏剧、舞蹈、表演和音乐,她想接手这个俱乐部。梅耶还是一如继往的支持,她还会和女儿一起挤在沙发上看爱情电影,吃冰激淋,并参加她的电影首映式。梅耶没有受世俗眼光的限制。她也没限制孩子该去做什么,从事什么光鲜的工作,她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想法。正因为有她的打破常规,才有了自己今天的成就,以及孩子们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不是别人的人生开挂,而是别人足够努力。越努力,才能够越幸运。诚然,无论我们处于哪个年龄阶段,都不能给自己设限,永远保持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对生活保持热情,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最后终会被生活温柔以待。02成就卓越,并非无迹可寻。在书的一开始,梅耶就讲到她父母带着她们开着一架没有GPS和无线电,只用帆布覆盖的小型螺旋桨飞机,仅准备了三周的食物和水,一台指南针,就带着五个孩子穿越加拿大、美国 、非洲、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带着他们去撒哈拉沙漠,寻找失落的古城。这让人听着就很不可思议,一对父母,带着五个孩子,横穿六个大洲,并去撒哈拉沙漠寻找失落的古城。中途会遇到多少危险和意外。当然,梅耶家的家训是:冒险而审慎地生活。除了冒险的精神,梅耶的父母会随时为意外做好准备。因此,父母的这种冒险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梅耶,梅耶也影响着自己的孩子。梅耶说:“我这一生都充满了好奇心,乐于探索未知世界。但我深知,在探索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就可以放手一搏。”大三时,梅耶在选美比赛中被选为瓦尔河皇后。被一位非常专业的模特经纪人看中,签约成为模特。她一边兼职做模特,一边读书,顺风顺水,似乎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然而这种生活在她结婚后便戛然而止了,梅耶是这样形容她的婚后生活的:“在这数年里,我仿佛身处地狱。”丈夫根本不知道体贴她的难处,不帮她分担带孩子的辛苦,还经常毒打她。刚开始是在家里打,后来发展到了公共场合。她越是忍让害怕,丈夫就越是变本加厉。她想离婚,但是对方用残忍的方式威胁她,如果离婚,他就要用刀片划伤她的脸,并把三个孩子的膝盖用枪打伤,让梅耶拖着三个残废的孩子生活。对方真的是抓住了梅耶的软肋,加上南非当时的法律并不保护女性,这让梅耶也有了一种被洗脑的观念,男性对女性实施家暴是理所当然的。当南非的法律通过“不可挽回的婚姻破裂”的法律那一年,逃离的署光出现在梅耶面前,为了成功离婚,梅耶带着三个孩子净身出户。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她上诉了十年。为了养育三个孩子,她一边做营养师工作,一边兼职模特工作。尽管生活很拮据,孩子们只能穿校服,她也从没钱给自己添置任何新衣服。她都没有向前夫妥协,没有向生活妥协。孩子是她的软肋,工作、努力、坚持就是她的铠甲。为了让孩子吃饭穿暖,她将自己的一间卧室改成了办公室。她做营养师工作的时候,就会让客户来家里。她做模特工作的时候,就会临时请来一个保姆来照看孩子。孩子们并没有因为她工作忙碌,而埋怨。反而学会了体谅母亲的工作,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梅耶说:“行动越早,痛苦琥小。无论如何都别坐在泥坑里哭闹,先行动起来再说。”对孩子最有用的教育,就是让他们看见你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03摆脱命运,还得靠自己。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安迪把决定自己命运的一个小锄头放在一本厚厚的《圣经》里,监狱长发现他经常在读《圣经》,于是监狱长露出满意的微笑,并指着《圣经》对他说:“得救之道,就在其中。”而安迪很清楚,决定自己命运的并不是让自己服从于命运的安排,而是自己藏在《圣经》里的那把小锄头。在大家都陷入绝望被动等死的时候,他拿着那把小锄头已经给自己辟出了一个小隧道,最终自救。而更多的和安迪同处监狱的人,离开监狱后要么让自己重新犯罪进入监狱,要么选择自杀。因为他们已经适应了监狱的所谓的舒适区,已经无法适应面对外界环境的大风大浪。其实很多人都会陷入一种定势思维的怪圈。如大家都想去靠淘金发财,结果这些淘金者没发财,放弃淘金,而向淘金者卖起大碗茶的人却发了财。如梅耶在十五岁的时候,有人告诉她,她的模特生涯会在十八岁终结,但是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她却在满头白发的七十一岁到达模特事业的巅峰。就在梅耶五十岁的时候,她签约了一家大一点的模特公司,但是她却一直在公司里坐冷板凳,没有任何模特工作的邀约找到她。于是她给模特公司打电话,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客户不想见到你,再也没有人喜欢你这种外貌了。”公司一连六个月没有给梅耶任何与模特相关的工作机会,她以为她的模特生涯已经结束了。而就在这时,一位选角导演给她打电话了,她成了《时代》杂志的模特,一举成名。她和原来的公司解约,之后各种工作机会纷至沓来。她更没有想到的是,六十七岁时,她的照片无处不在,时代广场、地铁、美国的每一个机场。网上很多人还爱上了她的满头白发。在通往成功彼岸的路上,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够替代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条件和环境等外因只能影响我们取得成功的进程,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命运。依赖思想和悲观心态只能使自己一事无成,最终把自己推入失败者的行列。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解救你的只有你自己,摆脱命运的怪圈,一切还得靠自己。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蒙古人

毕业多年,再去搞个研究生学历,到底有没有用?

今天讲的这个问题,类似“千古难题”了,一年要被问几百次,这次数还是往保守了说。无论你百度怎么搜,显然没有答案,这才会有这么多人来问。我们一直说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两者的思维有很大不同,但是市场经济是承认计划经济所提供的学历的,也就是社会有其分工,体制内的学校,从公立小学到公立大学的教育体系,给体制外的公司输送的人才,社会是认可的。大家也都知道,一般来说,国内学历方面,在社会中包括体制外是这样一个排序:全日制硕士>非全日制硕士>统招本科>专升本>本科没有学位证>本科结业证>自考本科>成人本科>函授本科>统招大专>非统招大专>中专>高中学历>初中≈小学学历。有人多年后还想提升学历,比如毕业十年后。其实他们是突然碰到了难点,比如在被做背景调查时,或者单位突然健全人事档案系统,要去查验员工的学历时。碰到困难,你就信誓旦旦,要考全日制硕士,“一雪前耻”。过去多年不努力,等这次短期问题一解决,你又恢复了“懒惰”的常态。为了帮助这些人,我居然给出了解决方案,写了这篇《懒人,如何提升学历?》。今天来看下学历方面更常见的千古难题。一,毕业多年后,再回学校读研,行不行?对于毕业多年,比如≥8年的人,我的建议是谨慎提升学历,很容易吃力不讨好、花钱买罪受。如果你的单位(公司)本身非常好或者特别知名,你职位发展也不错即将被提拔,此时你没必要脱产去提升你认为有用的学历却将事业嘎然而止。这句话就有了第二个意思,你毕业0-7年,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然可以脱产也就是全职再去学校读个更高的学历。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家庭或者个人经济水平,是不被允许的,强扭的瓜不甜,何况你这是强扭自己的瓜。二,个人达到什么经济水平,可以再去读全日制硕士?一般达到一个相对的财务自由即可,主要是看家庭情况,当然,也看你毕业以来个人的财务情况。这里一个知识点,大家看下图。否则,你贸然花2-3年回学校重造,你算下,正常你毕业比如8年时,也达到一个小主管或者高级工程师级别了,年薪就算20万不到30万,我们给你取平均值25万,学费比如3万-40万,在校生活费3-10万/年,你的成本是:25万年薪*【2,3】年+【3,40】万+【3,10】万/年*【2,3】年等于【59,145】万。以上一正一反来算,你的成本是极高的,何况你万一买了房还要算上你在校期间还房贷的压力。所以,上图中相对可以去脱产读研的1000万的财务标准中,大致有个100万现金,这“现金”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三,很多单位嫌弃我学历不高,我提升学历就有用吗?万事要结合自身的情况灵活运用。都说了,任何事,对于社会人来说,都只有在原来基础上改进改善,而没有推倒重来这个选项。但是,还是有人会有推倒重来的想法,比如当初学习不努力,只上了个大专,你说如何让学历逆袭“一雪前耻”,或者“痛改前非”呢?后面就好过了?具体到了求职中,HR和企业也就是资本家,他们为了打击你,首选的当然是你无法改变的,一般就是年龄、学历。即使你学历过关了,他们还是会选择专业对口、行业符合、岗位匹配去为难你。接着,还有更多第三类要素,比如户口、干部和组织身份、关系、房产、技能、PPT,长相甚至身高......这些可以短期改善甚至造假,所以HR不是特别喜欢在一开始就用,而是放到终面后谈工资打击你的谈判筹码时才会利用。大家也能看到,这是一个在鸡蛋里面寻找骨头的过程,当你以为自己有蛋白没有蛋黄时,别人会盯着问你要蛋黄;一旦你有了蛋黄,别人会问你要双蛋黄;一旦你双蛋黄有了后,对方就会问你要鸡蛋里面的肉;你鸡蛋里面能造出猪肉出来后,他们会问你要鸡蛋里面的骨头!以上这些话,绝大多数人是不懂的,学历越低越不懂,特别本身学历低于本科的人包括几乎所有在校生,他们会认为人生中每个事情,都“有这样一个操作”,然后一切就都不一样了。没办法,这就是计划经济思维在这方面的一点副作用,这是一种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的线性思维,假设一个理想真空再去做试验,假设此人是我的贵人甚至真爱,然后勇敢去珍惜或者爱戴此人,假设我有个比现在更高的学历,然后我的面试机会就多了企业不再挑剔我了......这些“榆木”脑袋认为在现实中充满各种开关,每次只要自己找到开关,那么“一切就都不一样”了,“等高考结束就好了”“等找到工作后就没问题了”“等我有能力后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但是,他们忘了自己过去就没有碰到过这种立即见效的开关,也忘记了上次自己感冒无论是否吃药都大概需要一个礼拜才能好,忘了这世间并没有特效药。这种没有或者不能用多线程思考的思维,极端一点来说,实际上就是还活着的“动物”,也是别人和社会的工具,他们目前的想法和思考方式,正是设计者所需要的。当然,他们自己也想不了这么多,还是会继续去追求他认为存在的开关,穷其一生。放到学历上面来也是一样的,给了你高学历,你接着的问题,还是会继续接踵而来,并不是“问题没了”“一切就都好了”。回到本节命题,很多单位嫌弃你学历不高,所以你要提升学历,真的等你提升了学历后,还是会有很多单位不要你,他们不是挑剔你这学历的正统性,就是挑剔你的年龄,然后挑剔你其他更多的地方,你则会永远去找你认为存在的那个开关,直到你的死亡。找开关,就是买大小,赌徒心态,无论职业还是婚姻,你都会用赌博的心态去面对,容易造成生活中的各种极端行为。比如寻死觅活的人,主要就是在找这种开关甚至赌命的人,赌徒。四,我想读一个非全日制硕士,这个学历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怎么样?当然,提升学历之后,确实也有一点好处,但过去的历史已经形成,无论你是高升本,专升本,大专直接考硕士,还是中专学历出国读研回来,甚至更常见的本科毕业时考研,你都否定不了你当初的学历事实。时间是个微妙的东西,它的永恒就意味着你无法回到过去。因为做不到,所以“穿越”题材才是大家追求的,也一直会是热点。同样,我们提升学历,并不能否定历史,所以这里的“弥补”学历的不足实际上是个一辈子的焦虑,只是你要越早越好,别人才不会太计较。比如我们从高中到读大学的过程中,有人复读一年甚至两三年才考上了大学,这1-3年的光阴确实被耽搁了,但社会一般也不去计较你,因为各地的小学入学年龄各有松紧程度,校招时对于年龄的限制也有高达3-8年的公差范围。你的失误所造成的时间差,在公知公认的误差范围内,大家就不会太计较。但如果你耽搁的时间过长,比如你的本科到硕士,中间间隔长达十来年,一般这个社会就会对你区别对待。再比如下面这位帅哥,他为何32岁还在问“我想做分析师”“我要进入金融行业”这样的学生问题呢?因为他高中因病耽搁了8年。他的方法,最好是珍惜时间,一气呵成,直接读到博士毕业,比如36岁毕业,这就在正常社会公差的允许范围内,或者叫做恢复了常态。但显然他没有这么高的悟性,他会本科4年毕业后,出来工作折腾几年,然后读硕士,再出来找“金融分析师”的工作,无论成功与否,都会受折磨,或者叫做生活的历练,然后再想起来读博时,人生已经过了40甚至50岁。我肯定不是否认学历的作用,这也是我一直倡导的思维,只是它的作用,可能不如你想得那么有用尤其立竿见影。你看下我框出来的要点吧。社会包括企业对学历的认可度大致如下:文盲算学历0分;小学初中毕业,算学历1分;高中、中专、技校、职校学历,算2分;大专算3分;本科4分;硕士5分;博士6分。这是基本分,也都是默认的“统招”,但跟个人情况一结合,就有了各种特殊情况。问学历认可度的人,主要就是特殊情况的人,也叫插班生。插班生当然也想享受同样甚至更好的待遇,所以才特别希望知道某个学历认可度的答案。比如一个人,他的同学大多数月薪1万,他之前比大多数同学工资低才七八千,好不容易知道了海投,找到了一个跨行还跨岗的工作月薪15K了,这已经高于市场价了,但他此刻入职不久就要换工作,为何呢?因为新工作难以上手,领导有点为难他,他想撤退,感觉这1万5月薪拿着烫手,害怕不能转正,此时他就会问“月薪15K的人需要几个月能找到月薪20K的工作?”15K跳到20K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就好比没人问1年级升到2年级需要多久一样。1年级想跨级到3年级的人,才会问需要多久、最快速度几个月、能不能2年级不读,甚至直接升到4年级......说到底,滥竽充数的人才会问一个常态问题,15K待不下来才会问到达20K需要多久,学历太低甚至都不想学习而想花钱买学历的人,才会想知道某个学历认可度怎么样......以上大家也能看出来,少量付出或者没付出就得到了头衔、学历、工资甚至财富,其本人的内心,一般是不安的。有道是,超出你认知范围的财富,迟早也会被你败光,这放在学历、职位、工资这里,也是一个道理。不讲哲学,回到个人学历情况。初中学历1分,博士6分,那么我本科统招多少分呢?看表即可,大致是4分。我211本科呢?都说了4分,再给你加个零点几,你就开心一点,算你4.2分吧。我自考本科呢?你按照大专和本科的平均值来吧,算3.5分。那么,专升本呢?专升本也是统招本科,你按照3.8还是3.9来算吧!还有,那些成人本科、函授本科、本科没有学位证、本科只有结业证、高升本的学历,怎么算呢?这种实际上也没啥好计较的,你就在大专3.0分到本科4.0分中间,取一个数值吧,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你自己也知道,企业也不傻,你的学历是3.1分不是我幽哥给你3.99分就有用的,企业不认可啊。非统招大专呢?大专也分统招和非统招,非统招大专你就按照2.5分来算吧,同样的道理。大专学历+全日制硕士呢?这就好算了,(3+5)2=4分,约等于统招本科的水平和认可度。自考本科+全日制硕士呢?(3.5+5)2=4.3分吧,算比重点本科稍微好一点点的认可度。难的就来了,自考本科刚到手,实际上是统招大专学历,想直接考在职硕士,算什么认可度呢?自考本3.5分,在职硕4.5分,俩一平均,4分,大致是统招本科的水平和认可度。三本考上了在职硕士呢?(4+4.5)2=4.25分,毫无疑问。重点本科+非全日制名牌大学硕士呢?重本给你4.2,非全硕士4.5分,算下来是4.35分,名牌大学再给你个0.3分,总分算4.65分吧!还要怎的?给你个全日制硕士5分或者该属于博士的6分你就高兴了?得实事求是啊。以上,大致陈述事实,但社会的度量衡不是讨价还价来的。只是,跟具体的企业谈判,你可以去忽悠下,尤其不懂学历区分的HR和主管。五,学历提升了貌似也没用?当然不是,毕竟是提升了。实际上你现在就可以验证效果,比如你已经求职一个月还没什么面试电话,且经常被以学历为借口拒绝,那你今天就将简历上的学历从大专改成本科,或者从本科改成硕士或者“在职硕士”,你试试看,显然来电会增多,HR会稍微客气一点,知名公司的面试机会也会出现了。但即使如此,并不会彻底改变你的求职现状,且你的入职手续难以成全。所以,这里要记住,学历的“有用”程度,不是药到病除的那种有用,更不是啥高锰酸钾加上催化剂加热就产生氧气那么简单(2KMnO=△= KMnO+MnO+O↑),学历又不是个化学公式,学历实际上更像催化剂,也是门槛,主要用来锦上添花,却不可以在你求职时雪中送炭,因为学历提升需要过程,且改写不了历史,何况毕业后提升的学历本身就良莠不齐。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判断某种学历的作用,假如国内名牌硕士的成本是:3年+20万元学费生活费,你算下你获得该学历的成本是“几年时间+多少元”成本,你的时间加金钱的总成本,比上别人名牌硕士的成本,你的学历分量就大致类似占别人的这个比例。这种还是高估了你的比例,因为你省去了别人大三到大四绞尽脑汁考研的成本。我这都告诉你量化方法了,从来没有人这样细致过。很多大学不接受大专学历或自考本科来报本校的全日制硕士/非全硕士,你先去研究下,第一步报名就非常不容易。跟很多人要考公务员一样,他们大多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报考资格,就来问一辈子做公务员到底好不好。来问学历认可度的人,也大多一脉相承,主要是懒惰,自己本身就懒。当然,也有没时间的人,说得简单明了一点:在家的全职太太想靠着报名一个什么培训班去报考一个在职硕士,然后学历高了就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了,这叫做梦,不但难度非常高,获得了作用也不大,比你做微商发财的概率大不了多少。再说你的老公和婆婆不会允许你折腾学历的,你的任务是带娃、照顾家庭,不是挥霍金钱和时间,更不是在他们看来没有好处只有坏处的减分项还是读啥硕士的。看看这个就知道了《女朋友为何不支持我考研?老公为什么反对我读MBA?》。显然,很多人高估了学历的作用、获取容易度,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力空间。搞了半天,本文主要是写给在家带娃但想提升学历的宝妈们的?是的,没办法,一年几百个人问同样的问题,就她们最关心这个在职硕士的认可度问题。本文结束,我有时也不敢说太多,怕触动了别人的奶酪、既得利益或某些感情。大家可能不知道,我每次发了微信朋友圈,我那些已经做了老板的朋友,大多会反对我,此时我才学会如何屏蔽发圈。得罪的远不止几个老板亲戚,之前还得罪了各种辅导班培训班、你身边很多有心计的同事们,去贵校假校招的企业,那些做了自媒体有了收入但不告诉你方法的亲友,所有说财务人员工资低的人,无论富裕还是贫穷想PUA式取媳妇的男孩及其父母,不听话的员工,毕业超过十年后已经积重难返但自己不知还一心想获得高工资的人,闪婚和过分晚婚的男女,平时说话凡尔赛的人,离婚的老板和老板娘,抱怨男朋友的女朋友,用计划经济思维跟你谈职业规划忽悠你低薪的HR,所有问手下借钱的领导,现在连天下想提升学历的宝妈以及她的老公和婆婆,也都被我得罪了。以防万一,你多多关注下我职场蛙吧,以备不时之需,特别哪天你看不到我幽哥的文章之时。

六度

建议收藏!这些知识不了解,学位证甭想拿

同学们一般只知道学历的重要性,但是往往会忽略学位证。其实学位证对我们同样很重要,如果不知道以下这些知识,那你的学位证估计很难拿到。对于全日制本科来说,毕业没有学位证,找工作的时候,很可能第一轮就被其他面试者pk掉,现实点说,这就是学位证的重要性!全日制固然如此,更不用说自考生了。功利一点说,在物质层面,自考在提升自我的基础上,可以让每个考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活的更体面。而学位最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资格。资格就是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可能通向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而没有这个通道,你只能原地踏步。这个通道可以通往:研究生、公务员、知名企业。关于学位证,其实有很多同学并不是特别了解,比如申请学位证的条件,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区别,学位证的用途等。接下来给大家汇总一下学位证的小知识:一、学位是什么?学位是标志一个人学历的头衔,即一个人通过学习取得学识及相应学习能力程度的标志,由国家授权的高等学校颁发。一般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三种。二、学位怎么申请?学位证都是由主考院校颁发的,而且毕业论文答辩也都是在主考院校中进行。符合主考院校的申请学位要求之后,就可以带着学校规定的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内亲自过去提交资料就可以。资料一般是不可以邮寄的,因为有的学校还要现场采集照片。提交上去之后,就可以安心等待了,一般是提交上去的半年左右就可以收到学位证。提交资料: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9年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审批表(一式两份);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3.毕业生登记表原件及复印件(如果不能提供毕业生登记表原件,须在复印件上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如果档案在人事代理机构托管,复印件上须盖人事代理机构公章);4.外语成绩合格证明原件及复印件(用英语(二)或日语成绩申请学位的不需要交此项证明)。(一般是这些资料,小伙伴以主考院校要求为准)三、学士学位是必须要考的吗?我们都知道学位证和毕业证是两个不同的证书,学士学位是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授予的学位名称,它与毕业证是相互独立的,并不会影响本科毕业,因此不是必须要考的。但是没有学士学位,可能会影响要考研的同学,因为有些学校必须要有本科学士学位。了解了学士学位的基本属性后,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考试目的和自身情况来做出决定。虽说不是必须,但其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的。四、学位申请的条件主考院校都有自己学位申请的条件,所以具体的条件还是要看自己的主考院校,不过学位申请的条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自考各科成绩平均分数为70分(含实践技能考核课)2、学位主干课程达到70分(含70分)(看学校,有的学校不要求专业课分数)3、论文75分(含75分)以上4、有四六级证书,或者公共英语三级证书,或者已经通过学位英语1、自考各科成绩平均分数为65分(免考课程不计入平均成绩)2、论文75分(含75分)以上3、有四六级证书,或者公共英语三级证书,或者已经通过学位英语五、学士学位有什么用?1.关于就业本科双证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硬件要求,如果只有毕业证想必会在无形之中失去许多理想的工作机会。虽说学历只是就业的门槛,一切还需以今后的工作表现和能力为准,但一个好的起点和基准线还是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铺垫一个更好的基石。2.关于考研自考生没有学位证书可以考研,按历届本科毕业生身份报考,但没有学位证可能有一些限制,比如,一些学校专业要求需要本科双证(毕业证和学位证);还有一般复试需要一些附加条件,英语四级成绩要求或或者本科专业课成绩要求等;所以,没有学位证考研需要考前仔细查询报考院校招生简章对相关专业的具体规定。3.关于公务员报考没有学位证、有毕业证是可以报考公务员考试,但是,可选择的岗位较少。综上,学位证对于求职、考研、考公务员等方面非常有优势。网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没有学士学位证,相当于本科只学了一半。所以学位证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守望者

为什么读研究生?硕士学位能给你带来什么?

我们从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名人数可以看出,考研热持续升温。截止2019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人数首次突破两百九十万,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这么多的人在复习备考,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考研呢?这个时候,很多人的说法是不一样的:为了做学术、为了提升学历、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每个人的考研目的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换圈子。如果你想要通过考研,就立马年薪几十万,不好意思,不可能。如果你想要通过考研,直接到上层社会,不好意思,不可能。如果你想要通过考研,35岁之前资产几千万,不好意思,不可能。有些说其研究生毕业年薪40万的,不是普遍现象,我当年本科也税后25万了,但没多少。或者你会发现,你读完研究生你开始的薪水变低了。甚至你发现许多同学在这几年赚了几十万,买了房。但我想说考研依旧对许多孩子来讲是很不错的机会。人生是跑步,马拉松几十公里都会有许多事情发生。中国说三代改变一个人,不过60年而已。我们考研大多数人不过20岁左右,完全可以用60年创造自己的财富用这3年换后面许多年,比较划算。多数在高校泡了四年的啃老族本科毕业都希望立即找到工作独立,与女生交往的男生更是囊中羞涩,充满了自卑感, 考研似乎是一条绝望的迷途。但放眼社会,你会发现有志之士都在选择学习成长的道路。目前的付出也就是未来多倍的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迄今为止,我所接触的研究生过来人无不在各个领域获得着不同程度的成功,很少有人对三年寒窗感到后悔或遗憾。研究生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障碍与失败,不过不要害怕,这些难题都是通往考研成功的垫脚石,我们要学会利用它们,便能从这些挫折中历练出更坚强、更强大的自己。读研,一方面意味着所学专业更深化,更细化,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较本科时段都会有很多进步,也会比本科毕业就直接参加工作的同学有更多时间去考虑、思索将来的应该从事什么职业,对自己的人生会有一个更好的规划。而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考研是换水池的过程你从池塘到长江,到大海。环境逼着你变厉害,否则被吃掉!

绘画课

他用两年时间拿到了哈佛的硕士学位,写的却是一个富二代的名字!

孔令侃含着金钥匙出身,仗着父亲的关系,从小就飞扬跋扈,阿谀奉承他的人数不胜数。年纪轻轻就在父亲的帮助下当上中央信托局的常务理事。这个中央信托局是个什么组织呢,就类似于金融界的太平洋警察局一样,什么都管。孔令侃有了权力,把亲信都安排在自己身边,在上海滩横行霸道,是出了名的混世魔王。抗战的时候孔令侃跑美国去了,顺手拿了个哈佛大学的文凭。大家是不是惊呆了,这个混世魔王难道是个天才么,不学无术的他怎么一下就拿了哈佛的文凭。 孔令侃和“白兰花”漂洋过海,一路上花红柳绿,到了美国也根本没心思读书。无奈宋蔼龄发了脾气,拿不到哈佛大学的硕士文凭就别回来见我。孔令侃只好硬着头皮去读书,在“白兰花”问题上已经弄得老爹老娘很没面子,这学习的事说什么也得顺从。 可此时的孔令侃哪有心思坐下来读书呢,在教室坐了两天,就比坐了两年还难受。晚上他逛夜总会,早上就起不来,懵懵懂懂地赶到教室,老师的话一句也听不见,满脑子里还是在宇宙灯下大幅度摇摆扭动的红男绿女。这时“白兰花”给孔令侃出了个主意,说你真不想读也没关系,以孔家的势力和影响,找个替身应该说是毫无问题的。孔令侃一拍大腿说,是啊,这一层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他想起了吴方智。吴方智原是中央信托局在香港的一个职员。广东汕头人,大学毕业,英语讲得极为流利,脑子也很灵光。因和孔令侃年龄相仿,平时还能和孔令侃说上活。 孔令侃立即发电报到香港,叫他速来美国。吴方智见到孔令侃的电报,自然不敢怠慢,立即乘船来到美国。到了以后才知道孔令侃要他来是为了当替身。 孔令侃按事前和“白兰花”商量好的办法,让吴方智用孔令侃的名宇在哈佛大学缴费注册,攻读硕士学位,并对吴许愿说,这次拿到学位,帮了孔令侃的忙,将来一定重用。吴方智出身贫寒,能为孔令侃这样的大少爷效力也心甘情愿。于是他寒窗苦读,发奋忘忧;加上聪颖的天赋,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拿到了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的学位文凭。但文凭上的名字却写着孔令侃,当孔令侃把文凭捎回重庆时,孔祥熙和宋蔼龄还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以为这个捣蛋的儿子改邪归正了。“拿到”文凭后,孔令侃怕吴方智久居美国会带来麻烦,就让他回到了香港,并给了他一笔酬劳。抗战胜利后。孔令侃将吴方智提升为中央信托局购料处副经理。当时,一些知情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地下硕士。

苏舆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在职研究生?这4类人尤其适合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一部分人攻读在职研究生的想法,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方式,弥补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或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更好的适应工作所需。之前跟朋友聊天,他说:我也想过读在职研究生,但是对在职这种方式又不了解,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读,就一直拖了下来。这就是典型的行动力不足,内心期望改变,但又因诸多因素不付诸行动,结果就是一直拖着,安于现状。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人并不少见,我问过他们为什么不付诸行动,比较集中的答案是:读在职研究生有什么用?社会认可程度怎么样?有什么附加值?而这些问题总归起来就是一个问题:读在职研究生有没有用?“在职”这种模式出来这么长时间,大家公认的基本有这几点用处。1、学历光环在职有单证和双证,现在大多数人会选择双证班,也就是毕业后可以拿到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无论是体制内还是社会上,学历高本身就是一种优势。学历高不仅找工作相对容易,且工资一般也会更高一点(这里的工资只指底薪,不含绩效奖金类)。虽然一个人的能力不能仅靠学历认定,但大多时候学历仍是工作场合的第一印象分。2、提升专业知识显然,读研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比本科会更深更广。很多时候人们会感到自己在某一专业或某一领域内力不从心,原因就在于知识储备量不足,而读研则可以帮大多人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了,最终可以学到多少专业知识,这取决于你读研的目的和读研期间的态度,因人而异。3、评职称这点对于体制内的人尤为明显。评职称可不仅仅看你的工作资历,如果学历不够的话,甚至连评定的资格的都没有,何况能够评上。所以很多人发现,现如今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的人十分热衷于提升学历。当然,体制外的人现在对提升学历也很看重,毕竟如今许多私企对学历也很重视,尤其是中高层职位的聘用。4、人脉资源在读研的两三年时间里,你会认识一起学习的同学,还有指点你的老师。而这些人大多都是你所在行业内的“朋友”,结交更多行业好友对你未来的发展自然是有利的,当然了,人脉资源也都是相互借势的。来到最后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在职研究生呢?参照以上4点,很容易得出结论:1、想提升学历,为自己“镀金”的人2、想学习专业知识、完善专业能力的人3、想评职称或想在职场中有更高发展的人4、想拓展人脉资源的人回到刚开始谈的问题,内心有想法但又不是很坚定的朋友,建议你们可以参照这几条对比自身,看看自己是否以上几种需求,如果有的话赶紧开始行动吧,时间可不等你。

小杰

两所不同高校,同一年毕业的硕士学位论文高度雷同,已启动调查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2007届毕业生贾桂林2007年11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研究》和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07届毕业生付胜波2007年4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组合仪表研究》,两篇论文高度雷同。澎湃新闻经比对发现网友反映属实。贾桂林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读在职研究生要求不是很高,硕士学位论文确实参考了别人的资料。付胜波则表示,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原创。目前,两学校相关部门均就此事向澎湃新闻作出回复。其中,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表示,已启动对贾桂林学位论文是否抄袭的调查。如下图所示:付胜波表示,硕士学位论文是2007年元旦左右完成的,第一版内容比较多,80页左右。论文第一版完成后,曾发给同学和导师看,导师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删减一些。论文修改过程中曾先后到武汉理工大学鉴湖校区周边的打印店打印过几次论文。“如果说自己的论文被泄漏,有可能是在打印店。因为论文最终版本同学没有看过,只有打印店有。”付胜波回忆。看两篇论文的目录,基本上完全一样,也就是说,肯定是其中一个人先完成了论文,另外一个人完全抄袭之,或者两个人都同时抄袭了另外一篇论文,第二种情况不是太可能出现。像这种抄袭的情况如果放到现在还是比较少见的。正常来讲,硕士毕业答辩之前,都必须经过知网的查重系统。假如第一个人先把硕士论文上传到知网进行查重,那么知网系统肯定有所记录,这个时候第二个人再把硕士论文上传到知网,那一定会被系统查重出来。但是,这两篇论文都是在2007年提交的,那个时候知网系统还没有完善,因此可以排除这种情况。这种就跟平时大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类似,提交的作业出现两份一模一样的情况,再没有问这两个学生之前,根本没办法判断是谁抄袭谁。因此,最终到底是谁抄袭谁,还是要根据学校的详细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