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生命中,有许多难忘的事情,比如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有纪念意义的……但在我的脑海里唯有研学活动,让我记忆犹新,时时泛出浪花挥之不去。我很喜欢活动,因为如果过于紧迫的学习会让我们更加烦躁,然而别具一格的研学让人脑洞大开,长见识了!记得那一次我们班的人一起去研学的时候,我们都背着爸爸妈妈给我们提前准备好的鼓鼓的背包,开开心心地、小声地唱着歌,早早的到集合地点学校等候。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举着小红旗走到导游车上,在车行驶的过程中导游还组织了欢快的文艺汇演呢。在欢乐的笑声中,目的地很快到了,那里的建筑很有特色—全都是仿古风格。走在那条路上,仿佛穿越了时空,仿佛自己就是唐朝人或者是宋朝人,有着一种异样的感觉。在城的周围四面环水,两岸是杨柳拂水,好比一个西施梳妆,美轮美奂的,一条条小船缓缓驶过,船划过的地方泛起层层波纹,禁不住让人想入非非胜似乾隆下江南的情景。我们沿着台阶走上了石板桥,进入古城中。里面熙熙攘攘、锣鼓震天。舞龙的人们沿着前街跑,一个个黄包车夫像电影里谋生的车夫一样拉着一个个人及一堆堆行李在街坊上奔跑。平时那静悄悄的古镇一下子没了影儿,变得忙乱起来,被人流挤着向前推去,古城里到处人山人海,街坊上挂的大大小小的布料招牌更是找不到一点儿现代味儿,瞧那白墙黑瓦古香古色的小屋,长长窄窄的街道、清澈见底的小溪、加上大大小小的摇橹人,河两岸有做糖人的、有演皮影戏的、有说书的,做买卖的……真是无奇不有,热闹极了!感慨张择端的画的清明上河图也不过如此。在古城里我还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遗址,在讲解员介绍下我明白:在1938年台儿庄会战后,整个台儿庄几乎被夷为平地,但在后人的重建下,恢复了一部分遗址,有些遗址已经无法恢复。每个遗址每副图画都在述说着当年台儿庄英勇战士血战到底、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正是有如此多的英雄儿女,祖国大地才如此锦绣无比,造就一批批英才,鲁班是运河人的优秀代表之一,也有幸现场听讲师讲解并学习了鲁班锁模型的拆装过程,好开心、希望时间能永远停在这一秒让我仿佛与古人近距离接触、学习。 我坚信:唯有学习,特别是研学,能给学生一片五彩的天空,他们定会像小鸟一样展翅翱翔,定会用五光十色的笔来描绘这美好的生活。 这就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次研学活动,我永远记住这次次难忘的活动记住那一张张笑脸,一片片真挚的友谊,还有那催人奋发的神奇力量!
何家坳小学四(5)班 张城瑞 证号:2002068959138 指导老师:邹齐眉国庆期间,我去长沙参加了一场研学活动,体验了一次惊险刺激又开心有趣的奇妙之旅!首先,我们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终于安全抵达了目的地,开启了研学之旅。石盘密室是由一个大盘子组成,下面有海绵,如果你答错了题目就要接受惩罚,如果掉下去了就代表失败,如果一直坚持到了最后还没有掉下去的话,就能继续答题。首先我们每三个人分为一组一起进去,答题分为1、2、3号,轮流答题,我站在2号的位置。我们有的人走得太快,有的人走得太慢,渐渐地就形成了一个不规则不平衡的形状,就这样我和另外一个伙伴滑下去了,站在答题区的3号选手,因为不平衡也滑下去了。我们挑战失败了。这次挑战让我明白了,石盘密室必须要团结一致、相互配合才能保持平衡,一旦有一个人掉落下去,打破了平衡,其他两个人就很容易一起摔下去。不过我们没有灰心,吃完饭我们来到了魔轮密室。魔轮密室里有三个可以倾斜的板子,并装上了答题器,板子下面铺上了地毯,在地毯上撒满棉花,又用一层黑布盖着。我们三人轮流爬上了板子,答题开始了,板子开始不停地摇晃着,感觉自己都要坠落了,我死死地抠住答题器,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最终魔轮密室挑战成功了。魔轮密室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虽然有时候会答错题目,但是,我们还是收获了很多。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化身为智勇双全的勇士,更成为了亲密合作的战友,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团结和友爱,希望这份团结和友爱永远不会被丢失。我们班的“变色龙”八达小学52班 顾语冰 证号:200110050390 指导老师:李蓉晖我们班有位“变色龙”同学,猜猜她是谁?她呀,就是我的好朋友——郭清兮。看到这儿你们一定想问:“为什么要说郭清兮是变色龙呢?她变色时是怎样的呢?”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在一般情况下,她是绿色的,也就是平静心态。这时的她,大大咧咧,可爱极了!跟同学打招呼,忙碌地收着作业。突然,有人不小心“打”了她一下,又责怪她挡道。这时郭清兮变成了红色,愤怒心态。她会一直追着那人打,从楼上跑到楼下,从楼下又追到楼上,只要没追上,估计她可以跑个三天三夜!这时那人又开始“作”,大声叫着郭清兮的外号。她一下子变成了蓝色,悲伤心态,哭了起来。那人一下就怕了,赶紧来向她道歉,而我也赶忙去安慰她。可是晚了,她谁也不理,就那样大声哭着,难受极了。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恢复心情,变回了绿色。我见状,赶紧拉着她出去玩。于是我们在操场走圈、讲故事、晒太阳,好不乐乎!而她呢,则变成了粉色,快乐心态。可到了教室,她立马冷静下来,变成了青色,聪明心态。当老师提出问题时,郭清兮那对水灵灵的大眼睛转了几圈,便想出了好点子。她立刻举起手来,说出了那精确的答案。大家一起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就连老师们有时都会满意她的答案呢。这便是我们班的“变色龙”同学——郭清兮。此外,她还可以变成黄色,贪吃心态;紫色,有趣心态。怎么样?“变色龙”这个称号,她当之无愧吧? 【来源:株洲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自教育部推进中小学校研学旅行活动之后,各地各校纷纷探索具有各种特色的研学旅行活动,这种没有围墙的教育活动,与传统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有泾渭分明的特色。有幸在3月22日至23日参与了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虽然只有短短两天时间,着实累趴下了,不过从学生脸上,感受到这次活动是愉快而有效的,总体上令人满意,不虚此行,细节上仍需要加以改进,本文便以这次研学旅行为例,探索如何让它更愉快而有效。研学旅行的目标确定既然是校外教育活动, 涉及到的教育目标不仅限于学科教学和学校德育,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自然延伸,以及社会教育的基础。从目标上,我认为应该将生活自理、团队协作、动手实践、理论总结纳入进来。以本次活动为例,有以下几个活动目标:1、通过集体活动,强化团队意识,进一步培养集体感;2、通过旅行生活,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会独立完成个人卫生护理,制作家常菜,完整经历“做饭-吃饭-收拾”;3、通过完成团队任务,培养协作精神,分工意识;4、通过住宿经历,学会管理时间,掌控自身作息规律,磨炼坚强意志品质;5、通过活动学习社会活动基本准则,社会公德;6、会使用手机等信息化工具,记录活动经历,撰写活动总结。研学旅行的活动安排针对以上目标,本次活动安排了参观城市规划馆、野炊、植物园游览、观看电影、听取专业报告、结合报告实地考察等活动。参观城市规划馆,了解本市未来发展前景,储备学科知识背景,体验前沿科技。野炊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午餐的准备、制作、用餐、收拾,将传统家务劳动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给每个学生,各展所长,各尽所能。植物园游览,徒步行进,磨炼学生意志,欣赏多样化的植物,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春光,愉悦身心。观看电影,放松一天的疲劳。晚上安排住宿,与同房间同学互相帮助,完成个人卫生护理,健康入睡。听取《防洪》知识讲座,为第二天参观大坝打下基础,实现有目的参观,讲座中安排学生问答环节,让主讲者与听讲者互动。参观期间,将书面上的内容具体化成眼前的实景,加深知识印象。研学旅行的经验总结首先是晚上的住宿安排,男女生分配房间,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位,合理搭配同寝室学生,需要充分了解学生间的关系融洽程度,不能盲目,同时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臭味相投”,每层指定学生干部,在巡视老师帮助下进行自我管理。有生活上的需求,鼓励学生向研学基地服务人员直接求助,必要时通过老师协助,锻炼社会交往能力。活动中反映出部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欠缺,不会使用房间的洗漱用具,或者不习惯家庭之外的洗漱条件。在睡觉前,也出现了学生实时生活习惯不同而出现的矛盾,分别由男生女生管理老师协助解决。其次是用餐习惯,研学期间的用餐标准并不算高,口味也不能照顾到多数学生,出现了午餐浪费严重,却单独跑去买零食的现象,建议提高用餐标准,或者采用自助餐形式。第三个是手机与作息时间,由于每个人都带着手机,所以晚上熄灯后很多学生还在玩手机游戏,哪怕在路途中也是眼睛离不开手机。对于手机的使用,全程我都没有进行强制性措施,因为没必要,但对于晚上使用手机,查寝时还是进行了个别批评教育。手机要看用来做什么,沉迷于玩手机游戏,不是一项硬性规定就能解决的,对付的办法多得是,而是要从根源上想办法,即家庭教育。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合理使用手机才是正道。例如在车上,鼓励学生进行才艺表演,现场加分鼓励,可以从游戏中拉回一部分。再例如在游览过程中,用手机拍照,示范新的美颜相机用法,交流拍照心得,又可以从游戏中拉回一部分,在晚上回房间之后,利用QQ群交流一天活动,发掘有趣的人或事,又能从游戏中拉回一部分。虽然仍然有人依然以游戏为主,但数量上至少可控。另外我们也看到,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熟练程度,其实远超过带队老师,一些学生手机连sim卡都没有,照样玩得开心,流量共享,免费wifi,破解wifi密码等工具用得纯熟,期间打开我的手机,查看到周边的wifi热点数不胜数,就是明证,他们能想到很多办法让手机联网,在这点上,要向他们学习而不是一味禁止。整个活动安排上,我认为第一天的活动安排最愉快,我班上的学生充分发挥了其文艺特长,在用完午餐后,自行霸占了整个舞台,一部很旧、歌曲很少的点唱系统,都能玩得不想离开,至少在那个时刻,我没有看到有人玩手机游戏,而是在手机上找歌词、给唱歌的人拍视频、照片,然后发群发圈。研学旅行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得也非常多,一起讨论为什么景区的东西比外面的东西贵出一倍以上,为什么住宿条件男生和女生不同,为什么吃零食肚子依然会饿等生活问题,当然还有学生情感问题,涉及隐私不予公开。研学旅行,其实对老师来说比上课还要累,因为这两天,实际上老师承担了所有教育责任,包括家长的那部分,但也有效,学生可以从老师身上学到学科知识以外的东西,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研学活动有哪些?随着教育改革,很多学校开始重视研学活动实践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作用,本文以研学概念和研学活动分别介绍。概念说到研学,首先要明确研学是什么?研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原有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在新高考下,研学成为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除了通过生涯规划测评工具了解自我和了解适合自己的专业与职业,还需要通过外部探索感知推荐的专业与职业是否符合自身的标准,这就需要研学活动。研学活动有哪些?研学活动主要有社会实践活动、体能拓展训练活动、基地研学体验活动、UBD职业体验课程、企业参访、大学参访等内容。比如,UBD职业体验课程包含12大学门,93个一级学科,覆盖所有热门职业,根据兴趣自己选择UbD职业体验课程,结合情景化教学,解决典型职业典型问题。再如,企业参访。学校精选知名企业,根据所选体验课程匹配对应企业,深入企业开展模拟招聘或职业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亲临职场体验感受,发现职业内涵。……研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互动交流。本文来源:51选校
我四年级时,参加了一次研学旅行,我一直没有忘记。我们在第一个地方活动结束后,打算收拾行李去第二个目的地。结果从那里发来了一个消息,那里出了意外,为了安全,我们直接回去了。但是在车上的事却很多。我坐在车子的第一排。有一个同学不停地往第一排跑,另一个同学说:“前面的玻璃上有苍蝇,你可以挂在那里擦苍蝇。”他听了有些不高兴 ,说:“你怎么不去擦?”那个同学说:“因为你好看呀!”一转子人都笑了,他自己也笑了。我旁边的同学把书包里的书都拿出去了,包里放满了零食。我带的是一个旅行包,放了牙膏牙刷,毛巾,本子,笔和一些必须品之后,零食就放不了多少了,我只带了一些火腿肠,糖果之类的。我在吃零食的时候,旁边的同学从包里拿东西,像变魔术一样拿零食,拿了一个又一个,就是拿不完。到黄泥岗了,有人大喊:“黄泥岗!”有一个同学说:“啊?火腿肠?我要吃火腿肠!”于是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一直说要火腿肠。路上我们很饿,很多人都卖了一盒或者几盒泡面。老师说了不能吃泡面,味道太大了。旁边同学不停的诱惑我,她也想吃,不敢自己一个人吃。我担心老师说我们,她说:“我们把水倒在杯子里,就没有味道了。”我经过一个又一个的诱惑,还是决定要吃。干的泡面没有带水的泡面好吃,但是我已经很饿了,饿的时候觉得很好吃。大家的包都放在地上,地上不干净。我找到了一个挂包的好地方——挂钩。挂钩的位置非常好,我一抬手就能拿到东西。这件事我没有忘记,因为路上很有趣。
伴随《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出台,许多中小学已经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实践和体验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以及“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经典论述,都强调了“知”与“行”的关系。研学旅行,顾名思义有“游”有“学”,通俗点说,研学旅行就是把课堂搬到校外,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看书听讲,同样是以丰富知识为目的。但研学旅行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高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是:研学旅行到底是什么?孩子在研学中真的能学到东西么?可以说研学旅行提高了我们的“提出问题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等,而这些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难得到培养。一,研学旅行给学生文化的熏陶研学旅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日新月异的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我们选取和挖掘与历史传统文化相关资源,比如乘坐高铁,让学生感受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学生普及当地民情文化,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进而拥有文化自信。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学科知识渗透到研学旅行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实际获得感。每到一处,专家会为学生讲解、答疑,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精神。二,研学旅行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一个人能够有多大成就,不仅取决于拥有多少知识储备,还取决于自身具备怎样的精神品格和自主发展能力。学校将相关课程学习内容与研学旅行结合,以研学旅行作为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研学旅行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研学旅行中,会设计一些紧凑的活动,而且饮食起居、物品管理等事情都由学生自己面对和处理。没有了家长的庇佑,学生确实遇到许多问题,而且常常在遇到问题时产生负面情绪,但也正是通过解决问题,他们变得自信自爱、坚韧乐观,能够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备了抗挫折能力。学生在与在困难和同伴的碰撞中,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并开始学习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估自我。研学旅行是一种团队活动,学生代表个人更代表班级、学校的形象。在研学旅行中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公民社会责任的培养。通过行前培训、活动中体验等方式,学生不仅与同学、教师、家长能够很好地交流和相处,也能够自发地与导游、研学基地教师、交警、司机等各方面人士良好互动。此外,通过组长负责制、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反思过程中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不少学生在研学旅行结束后,投入到相关主题的深度学习之中。三,研学旅行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研学旅行中通过一些体验活动,比如到田地里亲身体验收割稻谷,学习红军自力更生纺纱线等。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技能,也端正了劳动态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体验课程对现在学生来讲并不熟悉,许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遇到了各种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制订解决方案圆满解决了难题,增强了在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亲自体验生产劳动,更加理解技术与艺术的内在联系,增强了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备了一定的工程思维。一次研学旅行下来,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更是社会经验的增加、视野的开阔,书本教育+生活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当然,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教育理念、教育人和教育资源的共同支持,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彻底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挖掘优质教育资源,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我相信,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勇于担当,努力获取社会各界通力支持,研学旅行一定能够让更多学生受益。家长们,您对研学旅行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今年起,河南省中小学生每学年要安排 1~2 次校外研学旅行。3 月 20 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全省中小学要将学生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及综合素质评价。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河南历史厚重、山川壮美、人杰辈出、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源远流长,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学校整体方案,做到有课时、有师资 ; 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 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灵活有效。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在正常上课时间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七到八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 ( 含中等职业学校 ) ,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每学年安排一至两次研学旅行。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将研学旅行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 记者 王红 李娜 )
11月10日,锵锵研学一行34人在锵锵研学团队导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山东省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研学活动。其中通过对商周时期的酒器、礼器爵和觚的探秘学习,了解了在封建社会中爵和觚如何使用及森严的等级制度。中国货币史的学习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场深入细致的财商启蒙教育。在关于人民币发行70周年展的参观学习中,讲解员老师把目前为止我国发行的五套人民币的设计、发行、使用、防伪等方面全方位的为同学们解读人民币的发展史,手把手的教同学们如何辨别真伪。通过这次学习使我们从人民币发展的角度了解到了国家发展的强大及科技的进步。当同学们在展馆见到中国史上第一张纸币,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张正式发行的纸币“交子”时,兴奋激动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这次研学活动让同学们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让同学们流连忘返。
以前书本是学生的世界,自教育部将研学旅行提上日程之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成都研学旅行机构国洲文化负责人表示,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使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研学旅行已经被列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课,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特别是近年来文化+旅游的时代浪潮推动下,未来的研学旅行甚至会出现许多倍的爆发峰值。那么怎么样的研学旅行方案才是真正能让中小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研学效果呢?且看成都拓展公司国洲文化何如制定研学旅行方案。作为成都一家专业的研学旅行机构,国洲文化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全世界各地都兴起了研学之风,相比较之下,日本、英国等地方是做的比较系统与专业的,但是每个地区的展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尽管各国文化不尽相同,研学市场成熟度以及研学产品的策划方式也有所差别,但是让孩子走出家门感知世界的目的是一致的。成都拓展培训公司认为真正的研学旅行应该是使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去感受、发现、思考、探究、分析、总结,每一次研学旅行应该是带着问题出门,带着成果和思考归来,该将自己所学知识在旅行体验中实践、应用、检验之后将知识进行整理与融合,从而形成相对系统化的思考和认知。在这样的前提下,怎么样制定一个知行合一的研学旅行方案呢?国洲文化曾在成都地区开展过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为了杜绝学生们参与度不高、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在选择教育基地的时候选择了红色教育基地,同时为了增加同学们的参与感,在参观纪念馆的时候, 给了每位学生一张研学知识问答卡,在参观完纪念馆之后,进行了军事列队,进一步体会革命战士的艰辛与革命精神。到这一步,其实就已经将游与学结合起来了,为了更进一步发挥同学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还分组进行了沙盘实验,将团队分配与团队协作发挥到极致,完全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深刻而且有所收获。负责成都亲子游的李老师分享到,我国游学人次自2014年后迅速增长,境内游学人数由最初的 140 万增长至 2017 年的 340 万,境外游学人数则由 2014 年的 35 万增长至 85 万,其中境内游学群体为 6-18 岁中小学生,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他们的发展与进步决不能脱离了时代的节奏与步伐,研学旅行的提出就是为了给青少年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促进青少年的进步与发展。成都拓展训练公司国洲文化还了解到,当前研学市场上,课程同质化严重且产品缺乏严谨的统筹与规划是研学市场的一大问题,大多数研学项目执着“表象”,比如精心策划文案,猛砸课程设计……表面狠下功夫,实际原地踏步,并未参透真正的研学旅行要实现教育和旅游的跨界融合,核心元素要去融合,而不是组合,这样实则是本末倒置了,研学游”结合现代旅游的体验性属性,使研学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和时尚化,让书本里的东西活起来,地下的东西走出来,这才是研学的本质。国洲文化为了一家专业的研学与机构,在成都搭建了一家两航研学教育基地,在基地内青少年可以接受航天航空科普教育,学习太空培育技术以及传统农业知识,知行合一,梳理知识脉络,保障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随着新的一年到来,研学旅行机制将会更加成熟和全面,国洲文化将会在新的历史潮流下,研发更加专业的研学旅行课程,为青少年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责编:国洲文化成都拓展公司)
近日,网上传出消息,河南教育厅正式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中小学生每学年都要安排一到两次的校外研学活动。中小学校外研学活动是指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校外教育活动。其实,研学活动古而有之,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说法,学子们怀揣理想,四处寻师访友,遍访名山大川,增长见识,积累阅历。孔子带着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其实就是一次旷日持久的游学。再比如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遍访名山大川;地理学家徐霞客,踏遍千山万水;唐佛学大师玄奘,漫漫西行之路……他们都可以说是游学的先行者,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计划,有清晰的目标,有行之有效的方法,留下千古不朽的著作。早在2013年,国家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研学旅行跟一般意义上的旅行不大一样,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的结合,是一种教育活动,注重的是“学”。其实“春游”,“秋游”等活动也可以看做是研学旅行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近年来,学校组织类似的校外活动大大减少。原因当然很多,首先是安全方面的原因,组织校外活动,学生安全风险增加。当前,学校安全压倒一切,在巨大的安全压力下,学校不得不尽量压缩学生的校外活动,甚至校内对抗性体育活动也被取消。其次是经费保障的问题,学校没有专门用于组织校外活动的经费,只能向学生家长收取,家长容易因为收费标准的问题产生质疑甚至投诉。这也是学校不愿组织校外活动的原因。加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标准,学校组织活动没有政策依据。相比于国内研学活动的畏首畏尾,国外的研学活动就要显得成熟的多:比如日本,日本的修学旅行是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多种多样,渗透率非常高,几乎是全部学生参与,研修旅行从参观名胜古迹到职业体验,自然体验,考察先进企业等等,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日本的研修旅行经费由政府提供经费保障。欧美国家研学旅行的历史就更加久远了,而且更为重视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去感受,发现,思考,探究,分析,总结,每一次的研学活动都带着问题出门,带着成果和思考归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积极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具有自己特色的研学旅行呢?首先,对研学旅行的定位要清晰,研学旅行应当以“学”为主,不能”只游不学“或者”多旅少学“,不能只在形式上做文章,更应该在内容上,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教学理念也要有所转变,学习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进行,更要注重实践和体验,注重知行合一。其次,要有专门的旅行机构协助学校组织相关活动,学校负责制定教育目标,选择适宜开展活动的目的地,具体的组织工作可以委托专业的机构进行,学校负责“学”,相关机构负责“旅”。对于研学旅行的经费保障问题,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指出: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对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提供支持,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个人认为,只要能落实到位,必然会推动研学活动的广泛开展。当前我们需要考虑不仅仅是精英教育,对于一些贵族学校,大城市的重点学校来说,研学活动早就不稀奇,开展得也是有声有色,甚至有很多学校的研学活动都开展到国外了。现在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研学活动的恰恰是薄弱学校,教育需要均衡发展,这些孩子也许读了五六年小学,不知道秋游,春游为何物,更不要说组织到一些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去开展研学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