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津西集团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院长、党委副书记范铁军,院长助理、事业发展处处长周翔,总设计师、环保中心主任刘涛,总设计师、低碳研究中心主任李冰,总设计师、博士苏步新;中国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津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韩敬远,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常务副总裁朱军,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副总裁韩力,副总裁李明东,津西股份党委书记、总经理于利峰,集团项目发展部部长杨学友出席签约仪式。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是国内专门从事冶金工业发展规划及战略研究的国家级咨询机构,已成为政府机构的参谋部、行业发展的引领者、企业规划的智囊团,拥有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规划实践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专家队伍。津西集团是全球最大型钢生产应用基地,工艺技术领先、装备世界一流,依托优势“做专、做长、做精、做高”,延伸产业链,引领和扩大型钢市场消费,实现从钢铁生产到产品集成供应的绿色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具有津西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和专业化发展树立了优秀典范。此次战略合作,将发挥双方优势,在型钢标准引领、产业政策、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方面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促进集团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产品结构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签约仪式上,范铁军(左)与韩力(右)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于蒙蒙12月21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2021年中国和全国钢铁需求预测成果研究报告》(简称《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50亿吨,同比增长5.4%,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65亿吨,同比增长1.4%。同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还发布了《钢铁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报告》,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等15家钢企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为A+(极强)。 产量需求将双双创新高 《报告》预计2020年我国钢材消费量为9.81亿吨,同比增长9.6%,创历史新高;预测2021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为9.91亿吨,同比增长1.0%。 “2020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同比增加近1亿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说明国家通过投资拉动需求的效果显著”,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表示,这种情况历史上只在2009年出现过。2008年,世界爆发金融危机,在投资驱动下,2009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同比增加1亿吨。 《报告》认为,2020年,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促投资、稳增长政策作用下,“两新一重”领域建设发力,我国建筑、机械、能源等主要下游行业钢材消费量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带动我国钢材整体消费量较快增长。其中,建筑行业2020年预计钢材消费量达到5.74亿吨,同比增长13.4%,是我国钢材消费量创历史新高的主要推动力;机械行业2020年预计钢材消费量达到1.58亿吨,同比增长2.1%,是用钢第二大户;汽车行业2020年预计钢材消费量达到5300万吨,同比下降0.9%,是用钢第三大户。 “2021年,我国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建筑、机械、汽车、能源、家电、铁道、集装箱、五金制品、钢木家具等行业钢材需求均将小幅增长,但造船行业钢材需求仍延续下降态势,预测2021年我国钢材需求总量小幅增长。”李新创表示。 根据钢材消费量和钢材、钢坯净出口分析,《报告》预计2020年和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分别为10.50亿吨和10.6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5.4%和1.4%。根据粗钢产量测算,同时考虑废钢使用量增加等因素,预计2020年我国生铁产量为8.84亿吨左右,同比增长9.2%;预测2021年我国生铁产量为8.73亿吨,同比下降1.2%。 此外,《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钢材消费量为17.47亿吨,同比下降2.5%;2021年全球钢材需求量为18.33亿吨,同比增长4.9%。 中国宝武综合竞争力继续领跑 同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还发布了《钢铁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报告》。李新创表示,从本年度起,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将在1.0版本的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序和2.0版本的钢铁企业竞争力评级基础上,开展3.0版本的钢铁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 据悉,本次参与钢铁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的对象包括大多数的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还吸纳了部分其他钢铁企业,共有141家钢铁企业进入本次评估范围,合计粗钢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9%。 经过评估,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等15家钢企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为A+(极强);江西方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35家钢企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为A(特强);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6家钢企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为B+(优强)。 李新创表示,按照“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选取规模、盈利、效率、环境、创新、市场等12项指标,将本年度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为A+(极强)的15家钢铁企业与韩国浦项、日本制铁、JFE、安塞乐米塔尔等世界钢铁强企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研判,中国宝武集团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为全球钢铁业之首,达到世界超一流;首钢集团、中信泰富特钢、沙钢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山钢集团、华菱钢铁集团、南钢集团的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达到世界一流;柳钢集团、建龙重工、德龙钢铁、日照钢铁、新兴铸管、青山控股集团的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达到世界准一流。
金鼎钢铁集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碳达峰"及降碳行动计划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长城网记者赵晓慧摄长城网讯(记者赵晓慧)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一直备受关注。如何实现有效的节能减排?河北钢铁行业不断探索、积极改革。3月3日,金鼎钢铁集团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正式签署"碳达峰"及降碳行动计划战略合作协议,为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按下减碳"快进键"。根据协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将围绕增量及存量统筹、最优技术路线图制定、协同管控支撑体系建立、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等多个关键要素入手,分阶段、并行推进,将金鼎钢铁碳达峰打造成为邯郸地区、武安市碳达峰行动的样板工程和示范工程,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金鼎钢铁集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碳达峰"及降碳行动计划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长城网记者赵晓慧摄权威媒体报道显示,目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1/3,且我国当前尚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的消耗量仍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行业的减排至为关键,未来低碳能源的发展能否顺利,将直接关系到目标的实现。2021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制定全省碳达峰行动方案,通过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实施重点行业低碳化改造以及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占比,为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赢得主动。"金鼎钢铁作为武安市重点钢铁企业,在注重企业科技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为主城区供暖,积极开展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在绿色工厂建设、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为武安实现绿色振兴增添了强劲的动力。"武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国群称,金鼎钢铁与冶金工业规划院成功签约,将打造一个标准性、引领性技术协同、节能降碳的合作,对助推钢铁行业和企业绿色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代表研究院向金鼎钢铁集团赠予"2020年中国钢铁行业竞争力评定"A级牌匾。长城网记者赵晓慧摄"此次活动,不单单是签约仪式,更是金鼎钢铁‘碳达峰’及降碳行动计划的启动仪式。"金鼎钢铁集团董事长王建军称,"十四五"时期是实现我国碳排放达峰的关键期,金鼎钢铁作为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将加快制定并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为率先实现碳达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企业贡献。【来源:长城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潘晓娟报道 近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举办的“2021中国和全球钢铁需求预测研究成果、钢铁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发布会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肖邦国主持。会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别就2021年我国钢铁需求预测成果、全球钢材需求预测成果以及钢铁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2020)进行发布与解读。据了解,自2011年起,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连续10年研究发布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序(“十二五”期间)、竞争力评级(“十三五”期间),得到政府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各大媒体、业界同仁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上述单位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推动钢铁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融入两个循环新发展格局,从本年度起,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将在1.0版本的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序和2.0版本的钢铁企业竞争力评级基础上,开展3.0版本的钢铁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一、评估范围本次参与钢铁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的对象,包括大多数的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吸纳了部分其他钢铁企业,共有141家钢铁企业进入本次评估范围,合计粗钢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9%。二、评估指标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是企业综合生产力和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影响要素有很多,基于生产力“三要素”理论,结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和钢铁产业特点,本年度钢铁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分3大板块、13项要素和22个指标,构建了标准指标体系框架。钢铁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要素框架体系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企业基础竞争力、企业发展竞争力和企业绩效竞争力。三、评估结果采用综合指标排序,结合专家研判,本年度钢铁企业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见下表(评估值相同的企业,排名不分先后)据介绍,141家钢铁企业进入本次评估范围,合计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9%。四、A+(极强)企业对标世界一流按照“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选取规模、盈利、效率、环境、创新、市场等12项指标,将本年度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评估为A+(极强)的15家钢铁企业与韩国浦项、日本制铁、JFE、安塞乐米塔尔等世界钢铁强企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研判,中国宝武集团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为全球钢铁业之首,达到世界超一流;首钢集团、中信泰富特钢、沙钢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山钢集团、华菱钢铁集团、南钢集团的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达到世界一流;柳钢集团、建龙重工、德龙钢铁、日照钢铁、新兴铸管、青山控股集团的发展质量(暨综合竞争力)达到世界准一流。
人民网莫斯科10月11日电(屈海齐)当地时间10日,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与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合作签约仪式采用线上形式在北京和莫斯科同步举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院长范铁军,副院长王丽娟、肖邦国、姜晓东;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第一副院长丽达·弗拉基米尔洛夫娜,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阿拉沙·瓦列里耶维奇,中俄人文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纪进凤分别在两地出席仪式。签约环节,李新创书记、丽达·弗拉基米尔洛夫娜第一副院长、纪进凤会长分别代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中俄人文科技合作促进会在合作协议上签字。根据协议,三方将在技术交流、人员互访、平台搭建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表示,中俄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在诸多领域有广泛合作,尤其是在矿冶领域的合作历史悠久。他希望,未来将与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加强交流,深化冶金及相关领域合作,促进中俄矿业、冶金产业共同进步。李新创衷心祝愿俄罗斯人民早日夺取抗击新冠疫情的胜利,同时也热忱邀请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的领导和专家访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第一副院长丽达·弗拉基米尔洛夫娜介绍,目前该院设有24个学部,现有1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70余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30余名俄罗斯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她表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和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在矿业、冶金领域具备良好合作基础,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推动产业提升。据悉,鉴于李新创在矿业和冶金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际合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日前,经过俄罗斯自然科学院评选,李新创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1年4月12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与铜陵市富鑫钢铁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响应碳达峰暨低碳发展专项规划”战略合作协议。铜陵市政府副市长吴强;安徽省经信厅节能处一级调研员关京安、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二级调研员席天功;铜陵市发改委主任凌勇、市经信局局长李勇、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秦岩;郊区区委书记马军,区委副书记、区长刘磊,区委常委、副区长姜烨等有关部门领导;铜陵市富鑫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义寿、总经理刘明秀、副总经理陈强、副总经理曹以辉及相关部门主管领导;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副院长姜晓东及能源处、环保中心、标准化研究中心、工业智能研究中心专业人员共同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刘磊副书记主持。座谈会上,吴强副市长表示,富鑫钢铁是铜陵市重点工业企业和税源企业,长期以来富鑫钢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钢铁产业有关政策要求,精益求精抓质量,精耕细作拓市场,在不断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相信通过与冶金规划院的战略合作,富鑫钢铁一定能够抢抓低碳转型机遇,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与发展。刘义寿董事长介绍了富鑫钢铁现有发展规模和生产经营概况,表示富鑫钢铁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主线,按照新理念、新目标、新视野、新措施和新标准,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升级;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努力践行超低排放改造。为积极响应国家及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科学规划富鑫钢铁低碳发展战略,刘义寿董事长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与冶金规划院专家团队深化合作、加强对接,使富鑫钢铁加快推进落实碳达峰及降碳行动计划,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李新创书记基于国家“30·60”目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及低碳发展政策导向,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低碳转型机遇与挑战,指出碳达峰、碳中和将对全行业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甚至将重塑钢铁行业格局,强调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节能环保,更是发展权、发展方式的问题。结合富鑫钢铁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李新创书记建议富鑫钢铁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通过发展的方式解决碳减排的问题,在全面梳理摸清自身碳排放现状及碳减排潜力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碳达峰目标、细化降碳举措,并表示冶金规划院将全力为富鑫钢铁科学制定低碳发展路线、做好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贡献力量。签约环节,在各位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姜晓东副院长与刘明秀总经理分别代表冶金规划院、富鑫钢铁共同签署“响应碳达峰暨低碳发展专项规划”战略合作协议。会议期间,冶金规划院各专业板块负责人还分别从碳达峰及降碳行动计划制定与工作开展、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标准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体系建设等方面,针对富鑫钢铁“十四五”全面高质量发展和双方深化合作内容提出具体建议。(转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来源:节能办】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主流日照讯3月23日上午,日钢集团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碳达峰暨低碳发展专项规划”合作协议签约活动在我市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在武,副市长高月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参加活动。据了解,日钢集团是山东省钢铁行业首个启动编制碳达峰、碳减排具体行动方案的钢铁企业。“碳达峰暨低碳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是我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钢铁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巩固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持续擦亮“生态日照”金字招牌的重要举措。根据协议,双方将立足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互利合作,携手打造山东省钢铁行业碳达峰行动的样板工程和示范工程。(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莹 报道)
2020年10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带队赴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就钢铁行业“十四五”发展研究、中长期形势预判,以及如何引导钢铁行业和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副院长王丽娟、肖邦国、姜晓东,院长助理周翔及相关处室负责同志,钢协副秘书长高文平、专务理事顾颜及规划发展部相关同志参加交流。骆铁军指出,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长期从事钢铁行业规划研究工作,为众多钢铁企业问诊把脉,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骆铁军强调,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的谋篇之年,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要继续充分发挥专业和团队优势,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想,聚焦行业发展痛点,做好钢铁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钢铁企业减量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鼓励更多有实力的钢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当前不锈钢领域投资新建产能项目过热的现象,以及不锈钢产品结构有待优化的问题,骆铁军希望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利用好不锈及特种合金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平台,引导企业审慎决策、合理投资、规范发展。李新创表示,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近年来在体制机制改革、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人才梯队建设、业务开拓等方面成效显著,为下一步更好地为行业和企业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未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将继续全力以赴协助钢协,为促进我国钢铁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全社会最关注的热词之一。本月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期间,也有不少代表、委员围绕这一话题建言献策。受访者供图钢铁行业作为高耗能产业的代表,其绿色低碳发展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现状如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钢铁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应该设置怎样的减排任务?又有哪些可行的减排路径?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进行了专访。就在日前,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专题研讨学习,专门邀请李新创、宝武集团柯善良等专家就钢铁行业碳达峰路径措施作了专题讲解,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参加了该学习活动。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李新创坦承,我国钢铁行业每年碳排放总量约18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因此,钢铁行业是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责任主体。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正开展《钢铁行业碳达峰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提出全行业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的总体目标,并明确了主要措施、重点任务、配套保障措施等。钢铁行业在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NBD:作为高耗能产业的代表,目前钢铁行业碳排放现状如何?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李新创:首先我想说的是,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基础结构材料和重要功能材料。中国钢铁行业经历数十年的发展,能耗已经大幅下降,环保标准大幅提高,目前钢铁行业不再列入“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不过,也要认识到,钢铁行业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碳排放行业,钢铁行业85%以上碳排放来源于化石燃料消耗。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家,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7%,由于我国钢铁以“高-转”长流程生产工艺为主(约90%),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我国钢铁行业每年碳排放总量约18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责任主体。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重要引擎,将有效促进钢铁行业优化用能和流程结构、强化节能及能效提升、提升物流绿色化水平、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加速突破性低碳技术发展、构建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最终实现钢铁行业碳减排和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提供重要支撑和坚实保障。NBD: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十四五”期间非常关键。为实现这一目标,您认为钢铁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应该设置怎样的减排任务?达成什么样的减排目标?李新创: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话中强调,“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碳达峰目标任务稳步实现。目前,相关政府部门正组织对电力、钢铁、建材、石化、有色等重点碳排放行业开展碳达峰行动计划研究工作。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作为钢铁行业最早开展低碳研究的机构,受相关政府部门委托正开展《钢铁行业碳达峰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由于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钢铁生产需求仍将维持高位,必须统筹考虑低碳与发展的关系、总体与局部的关系、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科学合理制定钢铁行业碳达峰目标与路径。目前,冶金工业规划院基于行业发展现状、规律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全行业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的总体目标,并明确了主要措施、重点任务、配套保障措施等,为实现全社会碳达峰目标作出贡献。钢铁行业减排应从制造和使用两端发力绿色化NBD:碳排放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使用、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根源是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使用。长远来看,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您认为钢铁行业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可以尝试哪些减排途径?李新创:总体来看,钢铁工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科学合理用钢前提下,以优化绿色布局、节能与能效提升、用能及流程结构优化、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为主要贡献,低碳冶炼技术总体仍处于技术研发及试验阶段。第二阶段:以用能及流程结构优化、科学合理用钢为主要贡献。同时低碳冶炼技术实现示范性应用,逐步向工业化应用迈进。这个阶段节能与能效提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仍会发挥作用,但贡献程度将逐渐缩小。第三阶段:用能及流程结构优化、科学合理用钢继续作为碳减排的主要贡献,同时低碳冶炼技术实现规模工业化应用,并开始逐步发挥主力军作用。第四阶段:用能及流程结构优化、科学合理用钢以及低碳冶炼技术应用对碳减排贡献程度呈“三足鼎立”态势。伴随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建成,中国钢铁深度脱碳基本实现。这个阶段同时可兼顾负排放技术的推广应用,助推碳中和目标任务的实现。从企业层面,以中国宝武为例,2021年1月20日发布碳减排宣言: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2025年具备减碳30%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力争减碳30%,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为此,中国宝武对碳达峰、减碳、碳中和提出三步走路径,其中:2020~2023年,通过优化管理、提升效率实现碳排放达峰;2023~2035年,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流程实现减碳30%;2035~2050年,通过工艺革命、流程再造推动实现碳中和。总体思路是从制造端和使用端两方面发力绿色化,其中:通过低碳冶金和智慧制造,实现低碳生产、极致效率,进而实现制造端绿色化;在使用端,重点通过精品化实现钢铁产品使用过程的绿色化。在具体低碳冶金技术路径方面,提出了智能碳使用、氢冶金以及碳利用三个主要方向,并从流程减碳、碳源替代、末端治理等方面推动实施十大技术。钢铁工业实现大规模碳减排的技术支撑能力尚显不足NBD: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不少钢铁企业认为未来几年碳减排压力会极大。您认为钢铁行业需要克服哪些困难?中钢协可以有哪些作为?李新创:中国钢铁工业以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结构为主,能源结构明显高碳化,煤、焦炭占能源投入近90%。同时,钢铁生产碳排放类型涉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电力和热力消耗所对应的间接排放等多种碳排放机理,碳排放种类多样,机理复杂。这些特征都反映钢铁企业推动低碳转型的难度和艰巨性。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形势,钢铁工业还面临四个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一是严格的碳减排目标任务下,技术支撑能力尚显不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钢铁工业至关重要,但现阶段能够实现大规模碳减排的创新突破性技术的支撑能力仍明显不足,如:氢能冶炼、CCS等在技术成熟度及经济性方面均仍需较大程度提升。二是日趋完善的政策发展要求下,行业配套技术工具尚不健全。未来一个阶段,国家低碳发展政策要求和路线图将日益清晰明确,但针对钢铁工业相配套的顶层设计及体制机制等尚不健全,亟待系统性完善。三是高质量、低成本发展战略下,技术碳减排边际成本日趋增高。以低成本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钢铁未来一个阶段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传统节能减排技术的投资边际效益递减,造成碳减排边际成本日趋增高。四是在更高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行业自身基础能力尚显薄弱。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总体来看,中国钢铁工业基础能力建设仍需完善,包括碳排放数据质量、意识理念、管理机制、人才队伍等均需进一步强化夯实。为此,钢铁工业应进一步强化组织协调,在以下几方面着手发力:首先,要形成行业整体合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搭建合作交流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快推动低碳冶金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性应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构建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的数字化生态体系。其次,结合低碳发展政策要求,组织建立并完善钢铁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标准体系等体制机制建设工作,有效引导产业布局优化、能源结构转型等工作。再次,钢铁行业具备与关联产业协同降碳的特征,应加快推动钢铁与化工、建材、有色等行业的沟通交流,积极消除技术壁垒,与相关行业共同强化政策、技术、资金引导,发挥协同效应,构建低碳转型的价值链。第四,低碳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能源、环境、管理、金融等各领域。应结合低碳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强化培训,夯实能力建设,加快培养一批专业化、高水平的低碳领域复合型人才队伍。此外,还要加强低碳宣传,积极普及相关知识,提升钢铁行业、企业、公众对低碳转型认知水平,推动和鼓励采用不同方式举办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如组织开展“钢铁行业低碳日”活动,发布《钢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蓝皮书》等。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助于发挥龙头减排引领作用NBD:目前中国宝武、河钢集团等大型钢企均已提出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此前,工信部也明确要求钢企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您认为产能整合对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起到什么作用?李新创: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助于加强行业自律,实现行业供需动态平衡;同时有助于发挥龙头引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偏低,且提升进展缓慢。近年来,钢铁行业通过兼并重组,出现了中国宝武、河钢、鞍钢、沙钢、首钢、山钢等一批钢铁企业集团。2020年,随着中国宝武为代表的企业继续兼并重组,行业前十产能占全行业比重提升至39.2%,仍不足40%,而美国、日本和欧盟排名前四位占比均超过60%。产业集中度偏低,是我国钢铁行业无法通过行业自律实现产需动态平衡的根本原因。通过加快推进兼并重组,推动产能向优势企业聚集,可以提升产业集中度,彻底改变行业目前“小、散、乱”的发展格局,同时打造不同层级的优势企业集团,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区域号召力、专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一方面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市场调节,有助于推动行业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实现粗钢生产的有效调控;另一方面,可通过发挥中国宝武等龙头企业在碳达峰、碳减排工作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行业加快开展碳达峰行动,加速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进。数字技术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支撑作用NBD:“十四五”时期,产业数字化将引领数字经济进入“下半场”。您认为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于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哪些助力作用?李新创:当前,我国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由单点应用向协同互联演进,数据集成、平台赋能、智能升级成为产业数字化的关键。5G具有低时延、广连接等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数据集成与协同互联;工业互联网是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产业数字化实施落地的关键载体;大数据是数字世界中的生产资料,通过数字孪生,可以不断优化物理世界的资源配置效率;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公开、全程追溯和不可篡改等特性,能够构建新型的信用体系。可以说,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新生态,对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具体而言,一是可以提升企业碳排放智能化管理水平。通过推动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各工序能源数据的全面采集,建立多维度工序能源消耗和优化模型,建设全过程碳排放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核心用能设备的智能化管控、各工序智能节能系统建设、全局层面智能调度优化及管控、能源与环保协同管控,大幅提升能源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二是可以提升行业碳排放治理水平。建立基于区块链的钢铁绿色低碳发展综合评价与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与产业园用能及排放的监测监控,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与共享,分析预测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碳排放趋势及减排潜力,在行业全面推行能效、减排对标,不断提升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与低碳管理公共服务能力,促进钢铁行业形成主体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的良性发展环境。近期全面推广以氢代碳工艺 技术缺乏相应支撑NBD: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我国将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您如何看待压缩产量与钢铁行业碳减排的关系?李新创:近两年,我国钢铁产量屡创新高,钢铁行业面临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近期,国家部委相关领导多次强调要压减粗钢产量,表明了国家的决心和意志。压减粗钢产量是减少行业碳排放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保持资源供需平稳,并为提前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压减粗钢产量的核心就要明确粗钢产量增在哪里、为什么增,要处理好与需求、资源、低碳之间的关系,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进行,然后结合政策实践、行业趋势、企业实际,因地分区、因势分时、因业分类精准施策,有序推动产量管控,有力巩固公平机制,有效促进高质量发展,确保钢铁行业平稳运行。长期来看,我们要建立完善包括碳排放指标管控、交易平台、标准体系等在内的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形成以碳控钢的法治化、市场化长效机制。NBD:近日新闻联播中以八一钢铁为例提到,企业正在尝试在冶炼过程中加入氢元素,用氢代替传统的煤炭,进而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您认为这一方式在全行业推广的可行性如何?李新创:以氢代碳的氢冶金技术是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外多家钢铁企业均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与工程实践。近期在钢铁行业全面推广以氢代碳的工艺技术缺乏相应支撑条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绿氢资源缺乏,我国新能源发电制氢产量在总氢气量的占比低于1%,而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制氢比例达到60%以上,制氢过程产生大量碳排放,并不适合用于发展氢冶金。二是氢能利用成本高,由于现阶段制氢技术得到氢气价格较高,钢铁企业以氢代煤炭进行冶炼,产品成本上升,企业对技术应用动力不足。三是相关技术装备尚未成熟,高炉富氢冶炼、纯氢竖炉直接还原等技术均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推广应用技术装备。因此,现阶段全行业推广以氢代替煤炭进行冶炼暂不具有可行性,但在一些配套焦化的钢铁企业中,由于可获得廉价的富氢焦炉煤气,会在这些企业中得到一定程度推广应用。长期来看,随着我国清洁能源发电水平和装机容量提高,在清洁制氢、氢冶金技术成熟开发,低成本制氢以及碳税征收的多重条件下,钢铁企业用氢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且考虑碳税因素下以氢代煤炭生产成本更具有优势,届时全行业推广应用将具有可行性。每日经济新闻
本报讯 (记者 许舒婷 徐登科)11月9日,市人民政府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在市迎宾馆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将围绕钢铁产业等金属智造业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同努力为我市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副市长施东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施东红介绍了近年来我市钢铁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概况。施东红表示,希望能够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大力推动我市发展金属智造产业,构建产业体系,协助我市招引金属智造及关联产业落户园区。同时,我市有关部门要认真配合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开展工作,积极组织实施合作项目。李新创指出,面对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要求及环保新形势,钢铁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泛的市场需求,云浮发展钢铁产业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李新创表示,将密切与我市展开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我市钢铁产业发展,把钢铁产业打造为云浮的城市名片。随后,施东红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设计师苏步新分别代表云浮市人民政府、冶金规划院签署双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来源:云浮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