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药品的市场分析是企业“突出重围”的关键随随便便

药品的市场分析是企业“突出重围”的关键

【现场观点】田娟:药品的市场分析是企业“突出重围”的关键来源:药智网/田娟 T字型的知识架构、价值差异化的深度挖掘是医药咨询的重要法宝,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与学习携手并进!怎么做好药品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指的是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有目的、计划、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跟医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信息,并且得出相应的结果结论,为企业的营销、经营决策提供支撑。在此理论基础上,如何从实际工作中做好市场调研?且调研过程中哪些工作最为关键?先来分析市场调研的过程,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工作流程,具体可分为几个环节,第一步是确定你调研的主题或者是问题,第二步是制定一个调研方案,第三步是收集市场信息,第四步是信息的整理分析,最后一步是撰写报告。总而言之,市场调研是以界定清晰的问题作为起点,符合包括行业逻辑、商业逻辑的大框架下做信息的检索、利用、挖掘,同时用方法论、相应得工具得出相应的结果结论、为决策提供支撑。药品市场分析的几个方向药品市场分析的主要方向包括目标产品、营销环境、企业内部的营销力量等。目标产品一般是指这个产品本身的一些功能、特点、定位等等情况;外部的营销环境,则是行业周期、政策环境、竞争情况及产品本身的生命周期等企业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企业内部的营销力量,包括企业的体量规模、资源、配置组合都有差异化。众所周知,说明书是目标产品直接的信息来源,也是分析药品的工具。其是药监机构核发的,具有法律效应和高度融合的文书,内容非常准确。比如组分、作用机制可以判断该产品的创新程度如何;通过靶点的成熟度分析竞争情况。而对于产品组合的类型(如下图),可以对产品管线尽心梳理,对营收/利润、研发投入划分梯度。接下来,说说药品市场分析中的药品市场准入、药品市场需求问题。目前在药智数据库里,用户可以通过下图中的链接迅速获取到基药、医保、重点监控类药品的相关信息。而药品市场需求指的是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营销环境和营销费用水平条件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总量。其中“一定区域”是很重要的限定词,该区域的范围是全球市场、全国市场,还是区域性市场。而“一定时间”可以是研发时间、上市期限等。一般地,关于市场需求的分析可以从这几个关键词出发,一是目标产品,二是产品类别,三是适应症,四是临床需求。其中,目标产品决定了产品基因。产品类别可以通过ATC分类法确定,但需要强调的是某些药品ATC分类不是单一的,在做调研数据或者是分析的时候,需要注意是否有遗漏的情况。关于目标适应症,用户在药智数据库上直接在“疾病”、“流病”获取信息(详见下图),或通过其它文献、美国CDC、诊疗指南等途径得到。临床需求满足与否,直接决定产品市场需求的天花板。此外,与市场需求分析相关的目标患者量、目标适应症的现有市场规模、市场预测。其中,目标患者量是基于样本处方数据分析,其能清晰地反映出患者入院之后的流向,如医院级别、用药类别等,以数据的形式窥探市场机会。市场预测的依据包括消费者意向调查法,问卷和访谈,销售人员综合意见法,销售人员指导客户的反馈信息等。除了上述几点,药品竞争对手的分析在药品市场分析中显得很关键。其考虑因素包括竞争程度、竞争者市场目标和策略、市场占有率、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实际上,产品的竞争格局会在不同的目标市场的占有率不一样的,格局也是不一致的。所以,该项的分析为企业的策略制定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总体而言,药品的市场分析关注要点目标产品、市场监管方面的,同时药品临床需求、临床应用评价、需求竞争,目的让决策更有效率、更有眼光。

泽木

2019年中国创新药物及医药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随着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医药企业数量和规模都有所增加,但受制于资金、人才、政策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医药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薄弱,一直以来医药研发停留在仿制药的水平,主要依靠生产和销售仿制药,凭借低廉的价格取得竞争优势,利润率较低;另一方面,研发创新能力强大的跨国大型药企依靠品牌优势和临床必需新药,占据了我国高端主流医院的用药市场,享受药价上的单独定价权利,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国内仿制药占比较高,上市的创新药也多为Me-too、Me-better药物,缺乏原创药物。创新药物临床使用现状对比2016年全球最畅销药物和中国最畅销药物,也可以发现存在明显差异。全球榜单中生物专利药占据主要地位,国内榜单中生物药寥寥无几却不乏辅助用药和专利过期药品种。中国药品市场与世界主流药品市场存在严重脱节。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创新药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数量严重偏少。世界上主要国家在2011年-2015年共成功开发了42种抗癌新药,2016年在我国市场上通过正规渠道可购买的药品只有4种,占比9.52%。美国同期可购买的新药种类为37种,占比88.10%。这说明,我国创新药的生产、消费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创新药生产厂家较少,创新药在临床使用中规模较小。数据来源:IMS,MIDAS,Q42016化学创新药研发情况目前我国创新药行业整体呈现上市批准少但研发活跃的特征。根据GBIHealth发布的《2017年新药审评总结》,2013年-2017年,国产化学创新药的临床试验批准数量除了2016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度均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度获批临床试验的化学创新药品种达到了104个。2013年-2017年,国产化学创新药的获批上市数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13年-2017年获批数量分别为5个、3个、2个、2个、8个。创新药物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内发布一系列创新药物领域的支持政策,如化药注册分类改革,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创新药获得优先审评、专利补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等,这些政策破除了新药研发的政策障碍,加速了新药研发的速度。创新药及创新技术已成为产业资本追逐的热点,以微芯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为代表的近十家本土创新药研发公司先后宣布了多笔大额融资,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本支持。此外,大量海归人员不断回国就业,为国内新药研发企业带来国际一流水准的研发人员。在政策、资本、人才等多方因素共同促进下,研发实力突出、新药创制能力强的医药企业将脱颖而出,药企的研发战略、市场战略将迎来大的转型,创新药企将受益于政策利好从而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国内创新药企业的推出产品将会从创新层次较低的Me-too、Me-better药物转向创新层次较高的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药物。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樱桃汁

药店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中国医药零售行业仍然处在整合初期阶段,体现为市场集中度较低、各地区差异较大、连锁龙头增速较高等特征。目前外延整合仍然是中国医药零售行业的主要逻辑,长期来看处方外流将提供较大市场空间。▌中国药店处于整合阶段,尚存较大增量空间零售药店是医药产业链中重要一环药店,是指零售药品的门市,或者面向消费者销售医药产品和各类健康产品的门店。在中国,药店的门类主要包括单体药店、连锁药店以及网上药店三大类。药店在医药产业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医药产业链条当中,药店属于商业流通部门,连接上游药品制剂生产部门和下游患者。对于药店而言,上游产业链包括原料药、成药制剂生产以及商业批发等环节,而下游产业链则相对简单,直接面对消费者和患者。与其他商业流通企业不同的是,药店的本质属于零售,具有单体资产较轻、品类繁多、精细化运营等重要特征。政策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对药店行业有较为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推进,药监局、卫健委和医保局等政府部门掌握的相关职能愈发广泛,因此其重要性也越发突出。药监局、卫健委和医保局分别针对上游生产环节、中游医疗服务流通环节、以及下游支付环节对医药产业链进行规范和监督。药店行业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对于医药产业链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政策的变化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对药店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医药流通增速放缓,药店整合方兴未艾医药流通增速放缓,未来将维持个位数的同比增速。中国整体药品流通市场规模大约2万亿,2014年之前常年维持两位数以上的同比高增速,而后药品流通市场规模同比增速下降至10%左右的水平,2017年则继续下探至约9%的水平。预计未来整个药品流通市场将维持个位数的同比增速,稳定增长。未来药店终端在药品流通市场中占比将逐步提高。由于过去“医药一体化”政策的影响,目前中国大部分的药品市场份额仍被医院端占据,药店终端进展占整个药品流通市场的22%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日后随着“医药分家”、“处方外流”以及“降低医院药占比”等政策的推进,医院端有望逐渐将药品市场份额让给零售药店,使得药店终端在整个药品流通市场占比持续提高,推动药店行业以高于整体流通市场增速的速度增长。药店行业2009-2017年8年CAGR增速约11%。截止2017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销售规模约3723亿元,同比增速约10%,高于整体流通市场9%的增速水平。目前,中国药店行业品类的主导仍是药品,占比超过70%,来自保健品、器械以及其他品类占比相对较低。按照药品类型口径对现有零售药店行业分类,化学药和中成药占比分别为38.5%和34%,药品共占比72.5%。按照RX/OTC口径对现有零售药店行业分类,处方药和OTC占比分别为30.9%和40.8%,药品共占比71.7%。2017年中国处方药在药店行业销售渠道中占比仅约18%,远低于2014年日本约54%和2015年美国约83%的水平,未来提升空间较大。药店行业集中度低,具有产业整合的必要条件据《中国药店》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零售药店行业top5连锁药店收入整个行业的比重约10.7%;top10连锁药店收入占比整个行业的比重约16.8%;top100连锁药店收入占比整个行业的比重约29.1%。中国零售药店的行业集中度低于美国。美国前三大连锁药店(CVS、WBA、RAD)市占率超过77%,远高于目前国内连锁药店的市场集中度。较低的市场集中度给连锁药店提供了并购整合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已呈现趋势。我们预计历史行业低集中度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1)传统药店依附于传统分销体系,且政府监管较为严格;(2)历史上传统经营药店人员多出自体制内,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较重。零售药店连锁化率不断提升,但仍存改善空间截止2017年,中国零售药店共约45.37万个门店,其中连锁药店约22.97万个门店,连锁化率已超50%,连锁药店数量约6021家,平均单个连锁药店下属门店数量约38个。近年来中国零售药店行业连锁化率不断提升,连锁化率从2012年的36%提升至2017年的50.5%;连锁药店数量从2012年的3107家提升至2017年的6021家。虽然中国零售药店连锁率虽明显提升,但相比美国药店和日本药妆店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虽然整体连锁药店数量和连锁化率都有较大幅度提升,然而单个连锁药店下属门店数量却在近年来逐步有所下滑,从2012年的平均49家门店下滑至2017年的38家门店。我们认为药店连锁化率提升以及和连锁药店单店数量提升是行业发展趋势,因此连锁药店下属平均门店数量持续下滑值得注意。经分析我们预计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在零售药店连锁化趋势大背景下,大量单体药店转型低质量连锁药店,该类转型跟原来相比并无本质区别;(2)监管趋严。综上,在药店行业连锁化率和连锁药店数量提升的同时,只有连锁药店的平均单店数也同步提升,连锁化率和连锁药店数量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地区差异大,为零售药店外延扩张提供基础中国单店年产出总额和单店覆盖人数地区差异较大。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不同行政区域的零售药店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地区之间方差较大。整体来看,各省平均单店产出额集中在50-100万元之间,但上海平均单店年产出额在200万元以上,而青海和新疆等西部省份平均单店年产出额仅10-30万。另外,不同行政区域零售药店的单店覆盖人数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上海单店覆盖人数约7000人,而青海和重庆的单店覆盖数则小于2000人。各省执业药师分布不均。随着药店分类分级政策推出,三类和二类药店资质逐步成为大家关注重点,而要成为三类或二类店,驻店执业药师数量较为重要。截止2017年底,目前国内共有约40.83万在注册执业药师,注册于社会药房的执业药师数量约36.17万人,覆盖率达到88.6%。虽然总的执业药师覆盖社会药店比例较高,但是各省执业药师分部不均。例如广东省注册执业药师数量约3.64万人,执业药师配置比例约64.6%;河南注册执业药师数量约2.23万人,执业药师配置比例约101%。综上,中国零售药店行业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均匀,地方割据的情况较为明显。不同省份的单店覆盖人数和单店产出额均差异较大。在多数省份内部,往往呈现第一梯队中有一两家龙头优势突出,第二梯队相互竞争的局面。因此,未来外延并购进行整合预计会成为主要产业逻辑。首先,中国医药流通市场增速放缓,药店行业增速高于整体流通市场增速;其次,零售药店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分散,地方割据,省份间差距较大。因此,未来零售药店外延并购整合预期存在,行业现状为并购整合提供基础和必要条件。药店生意盈利能力较强,具备并购整合的必要条件相比较于医药流通行业中其他细分版块,零售药店板块的赚钱能力相对较强。零售药店板块上市公司毛利率约30-40%,净利率约5-7%。而医药流通商业环节毛利率仅约6-8%,净利率约1-2%。另外,从总资产汇报和投入资本回报角度看,零售药店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零售药店上市公司总资产回报率(ROA)约6-10%,零售药店投入资本汇报率(ROIC)约10-20%。药店上市公司的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高于医药行业整体ROIC、化药版块ROIC、以及医药流通版块ROIC,我们预计该行业仍处于整合初期,具备较强成长性。药店的低发展阶段和强盈利能力奠定行业整合大趋势。药店行业的上市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总资产回报率、净资产回报率均高于整体流通行业,投入资本回报率也远超医药行业整体水平和药品版块,药店生意盈利能力较强,为药店行业的整合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除此之外,药店行业尚处于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行业,集中度较低,具备并购整合的基本条件。目前中国零售药店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药店分类分级政策、工业企业一致性评价、两票制、营改增、新版GSP等政策陆续推出,对药店的要求逐步提高,加大了单体药店生存压力。单体药店5-10%的平均运营利润率在各方趋严政策出台的打压下,将大概率被压缩至盈亏平衡或亏损状态。因此,我们认为政策变革将推动行业变革,预计单体药店将陆续退出历史舞台,资本推动外延并购,提升行业集中度加速行业整合将成大概率事件。▌中国处方外流潜力可观,长期利好从长期来看,中国医药零售行业较大空间来自处方外流,根据我们测算,短期潜在空间约翻倍,长期约有万亿潜在想象空间。短期空间测算:目前中国零售药店内处方药销售额约1052亿元;根据卫生统计年鉴,2017年公立医院收入约2.55万亿元,其中药品收入约7930亿元,药占比约31.1%;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指导,预计将药占比下降到30%以下,假设2018年和2019年药占比分别降为29%和28%,若参照2017年的31.1%,明年将有约1000亿金额的处方外流药品从医院端外流到零售药店终端,几乎等于现在药店端处方药翻倍体量(包含价格下降的影响因素,短期纯处方外流影响预计略低于千亿规模)。长期空间测算:根据我们测算,2016年中国终端处方药销售额约1.15万亿元,2020年有望达到1.49万亿元,2030年预计达到1.99万亿元。因此,对标日本处方外流数据,假设最终中国零售药房承接约50%的医院端处方药,长期空间将近约1万亿。预计达成时间较长,为长期空间。综上,除了外延并购的主逻辑外,处方外流将是伴随中国医药零售行业的更长期逻辑,短期空间预计翻倍,长期空间预计与医院端药品收入体量相同,未来长期可期。▌药店单店模型:积跬步至千里,精细运营推动内生增速医药零售行业的研究,核心在于对一家门店的创立、发展、成熟等各阶段的理解,进而理解小型连锁和大型连锁的运营。一家门店从无到有,从投入到现金流平衡和盈亏平衡再到成熟门店,运营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优秀的门店应该是很好的解决了投资人看到的数字背后的各种运营问题,剖析单店运营对我们理解整个医药零售行业较为重要。(报告来源:国金证券/分析师: 李敬雷)

甘棠

2019年9月中国上市药品分析报告

2019年9月中国上市药品分析报告来源:药智网/一杆千 看点本月药监局新增批文总量为13个。本月新增9个品种批文。本月新增9个国产药品批文,4个进口批文。根据药智数据企业版最新统计,2019年9月份新增批文13个。图一2019年9月新增批文情况本月新增批文9个为国产药品,4个为进口药品。以下且看新增批文的详细情况分析。一、药品类型情况9月份药监局新增8个化药药品批文,4个生物制品批文以及1个中药批文。图二2019年9月药监局各药品类型情况二、剂型情况本月药监局新增7个注射剂,5个片剂以及1个胶囊剂。图三2019年9月药监局各剂型情况三、医保类别情况本月新增的批文其中5个属于2019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的乙类药品,1个批文属于2019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的甲类药品。图四2019年9月药监局各医保类别情况四、各省份拥有批文数量情况9月份新增批文生产企业注册地址为江苏的最多,有4个。图五2019年9月各省份拥有批文数量情况五、基药情况本月新增批文只有一个药品为基药,该药品是上海汇伦江苏药业有限公司的替格瑞洛片。该药品属于新注册分类的4类,属于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目前该药品还是9月新增数据中唯一一个药监局记录的上市许可持有人的品种,其上市许可持有人为生产企业。六、独家情况本月新增批文同品种独家品种为PatheonInc.的波生坦分散片(同品种独家也就代表同品规独家),同品规独家为合肥天麦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70)以及JanssenOrtho,LLC的阿帕他胺片。波生坦分散片(全可利)是国内首个获批的儿童肺动脉高压患者用药。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危及生命的疾病,肺动脉压力会显著升高,继而导致右心衰竭和严重的运动耐量下降,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70)适应症为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阿帕他胺片是中国首个获批用于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新一代雄激素受体抑制剂。它可阻断前列腺癌细胞中的雄激素信号通路,通过三种途径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抑制雄激素与雄激素受体(AR)的结合,抑制活化AR的核转运,以及抑制AR与癌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从而阻断AR介导的转录。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是指药物去势或手术去势后出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展且通过传统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的前列腺癌。数据来源:药智中国上市药品数据库

大与小

医药行业研究心得

来源:新浪博客【医药行业研究心得】通过吴伯庸讲解恒瑞医药的发展历史,厘清了医药销售的误区,再结合国内外创新药的研发进程,基本打通了医药赛道的投资底层逻辑,回看过去5年(2015——2019)的国内医药行业发展史,经过细分梳理,发展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市场也是很有效率的,各个子行业有的沉沦,有的徘徊不前,有的突飞猛进哈,比如,过去5年沉沦的就有品牌中药,除了片仔癀由于卡位精准之外,业绩还保持增长之外,其余的白药,阿胶,同仁堂都逐渐没落了,要么就是增长停滞,要么就业绩倒退,我想主要还是随着人们认知提高和医疗水平进步,好多以前不知道怎么办就只能吃吃中药,现在有条件的都改到去医院精准治疗了哈,总需求就相对减少了哈。有些徘徊不前的,比如现代中药,除了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胶囊这次疫情出彩之外,其余的比如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FDA试验也无声无息了,而且随着市场份额的缩减,好多都不得不开拓生物制药和化药等别的领域去了,比如丽珠集团;还有仿制药受一致性评价和集采政策影响,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哈,比如信立泰,双鹭药业等,突发猛进的比较典型的是生长激素,比如长春高新,费用挺昂贵的,但过去几年受益于需求提升,业绩也迎来爆发性成长,股价也翻好几倍;再比如疫苗,智飞生物受益于宫颈癌疫苗,也导致业绩暴涨;还有药物研发,从生意模式看,不是特别好,既有大量应收款,毛利净利也不高,但国内创新药风起云涌,业务量暴涨,对应营收净利高速增长,估值也持续高估,比如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随着收入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应的各种专科,体检也爆发性成长,比如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美年健康这种,日子过得也挺滋润的哈!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主打低端化妆品的珀莱雅(因为化妆品基本都是制药公司的衍生品,所以也纳入医药赛道),居然也迎来爆发性成长哈,这就跟茅台与榨菜同桌,阿里与拼多多同台竞技是一个道理,可见中国经济广度与纵深跨度之大,所以,只要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还在,那就一定有牛逼的逆行公司脱颖而出哈!搞懂一个行业,把行业内的公司都摸得透透的,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拿捏,再加上一定的洞察力,仅仅从商业的角度,或需求变化的角度,凭借常识都能在医药行业挣好多钱哈,其实医药行业如果说需要专业知识的话,就主要在创新药和生物制药这块哈,这个确实有专业判断难度哈,而更多的都是细分赛道寡头垄断,坐等需求爆发模式,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需要那么多,或比较强的专业知识哈!——2020.5.5

可谓忧矣

独家!6月中国上市药品分析,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独家!6月中国上市药品分析,看这篇文章就够了!来源:药智网|一元看点:6月药监局新增批文总量为219个。6月新增37个独家品种批文。6月新增116个国产药品批文,103个进口批文。根据药智数据企业版最新统计,2020年6月份新增批文219个。图一2020年1-6月新增批文情况6月新增批文116个为国产药品,103个为进口药品。以下且看新增批文的详细情况分析。一、药品类型情况6月份药监局新增161个化药药品批文,18个生物制品批文以及40个中药批文。图二2020年1-6月药监局各药品类型情况二、剂型情况6月药监局批准前三的剂型为片剂82个批文,注射剂44个批文,胶囊剂19个批文(具体新增剂型见下图)。图三2020年6月药监局各剂型情况三、医保类别情况6月新增的批文其中43个批文属于2019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的甲类药品,117个批文属于2019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的乙类药品。图四2020年1-6月药监局各医保类别情况四、各省份拥有批文数量情况6月份新增批文生产企业注册地址为黑龙江位列第一,有42个。图五2020年6月各省份拥有批文数量情况五、独家情况同品种独家有37个批文,详情见表一。图六2020年6月同品种独家各类别数量表一2020年6月同品种独家药品数据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同品规独家有72个批文(同品规独家包含同品种独家),详情见表二。图七2020年6月同品规独家各类别数量表二2020年6月同品规独家药品数据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六、上市许可持有人品种6月新增2个上市许可持有人品种,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的生产企业与上市许可持有人不一致,详情见表三。表三2020年6月上市许可持有人品种数据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数据来源:药智中国上市药品数据库责任编辑:萌萌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智网立场,欢迎在留言区交流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颜回

医药行业最新研究报告:国产品牌崛起,细分领域仍有高成长机会

(如需报告请登录 未来智库)1、前言医药行业的需求来自患者,而主要的支付力量却是医保,需求方和支付方的相互 独立决定了医药行业天然存在的复杂性,行业景气度亦同时受这两方面因素共同 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导致终端医疗需求快速上升,向产业链上游传导,刺 激生产端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医疗需求的增长也给医保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医保实际支付能力逐步下降,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亟待提高。为保障人民医疗需求 的同时维持医保支付能力的稳定,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控费措施,调整医保支 付结构,实现精细化管理。受医保控费的影响,近年来医药制造业整体增速放缓, 但在相关政策的驱动下行业内部发生了结构调整,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行业需求和支付政策改变的根源在于人口结构的变化,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 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已经形成,逆转难度较大,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 的时间里,支付端收紧的状况仍会持续,制药行业的门槛不断提升,新药开发成 为药企的唯一出路,而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高,强者恒强的趋势得以延续。 另外,政策压力迫使药企加速转型,如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 价等,这些都为 CRO 行业带来了发展契机,行业持续高景气。除了传统的制药行业以外,疫苗、辅助生殖、骨科植入物、核医学等细分领域也 在行业变革中快速成长,国产品牌逐步崛起,填补国内需求空白。2、控费下整体增速放缓,精细化管理倒逼集中度提升纵观最近 20 年的数据,自 2010 年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 率均呈现下滑的趋势。除了医保扩容红利期结束的原因以外,多轮次招标降价及 控费也限制了整个医药制造业的增速。2.1、老龄化、发病率提升及发病结构变动推升疾病治疗需求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最近 30 年的统计数据,我国 15 岁以下的人口占比急剧下降。2011 年、2013 年、2016 年政府部门分别出台了“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相应年份新生儿的数量也有所上升,维持了近年青少年人口比例的稳定。然而,各种因素导致社会整体生育愿意仍然较低,当前政策的长期刺激效果有限,青少年人口占比恢复到八九十年的高水平难度较大。与之对应的是,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值和占比均快速提升,由 1990 年的 5.60%增长至 2018 年的 11.90%。老年人是医疗需求最大的群体,老年人口占比的提升(非唯一因素)又直接导致了医疗需求的增长,表现为我国每年诊疗人次的不断攀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传染病、寄生虫病、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传统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患病率快速下降。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再加上人均寿命的上升,代谢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患病率急剧提高。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几十年我国人民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产生了新的治疗需求。2.2、卫生支出快速增长,医保资金承压伴随医疗需求的提升,我国每年医药卫生费用相应快速增长,占 GDP 的比重也呈现上升趋势。医保作为我国医药行业目前最重要的支付力量,其支出增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根据最近 10 年的统计数据,在许多年份中,医保收入增速小于支出增速,导致2008-2014 年间医保结余资金虽然继续增加,但医保统筹账户结余资金可使用月份数持续下降,意味着医保实际支付能力的降低。考虑到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影响,未来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导致医保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导致医疗刚性支出加速增长,若不改变过去医保资金的运行模式,医保的支付能力会越来越紧张,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此,近年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重磅的医改政策,在保障老百姓医疗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医保控费。政策的影响从产业链支付端向上游传导至生产端,制约了医药制造业的经营增长。从实施结果来看,2014 年起医保统筹账户结余资金可使用月份数逐步回升,但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我们认为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变的情况下,未来医保控费仍是大势所趋。2.3、多种调控手段精细化控费,行业集中加速医药制造业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处于下降通道,但受到患者疾病谱的客观变化以及医保支付的主动调控,医药行业内部发生了剧烈的结构调整。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病率的快速提升产生了极大的治疗需求,带来了新的行业风口,而提前在这些领域成功布局的企业,如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在过去十年乃至有望在未来几十年的行业格局变动中脱颖而出,取得更好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和有限的医保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措施,多管齐下,逐步实现医保资金的腾笼换鸟,进而促进了医药行业内部的分化。(1)加大药品使用监控力度。近年来,全国多个省份先后出台重点药品监控目录,限制药物的过度使用。2019 年 7 月,《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正式发布,结束了各地监控目录制定标准不一的局面,意味着药品使用监管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我们认为后续会有更多批次的全国性目录跟进。此外,取消地方医保目录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模式的推出亦将进一步限制药物的滥用,节约医保资金,为有临床价值的治疗性药物腾挪医保支付空间。(2)挤仿制药和专利到期原研药价格“水分”。过去由于国产仿制药质量普遍不高,无法实现对进口原研药的替代,导致原研药专利到期后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再加上医药行业带金销售、渠道商不合理加价等现象的存在,终端药价虚高。因此,2012 年起监管部门开始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提升国产仿制药质量,为药品进口替代奠定基础。2018 年 12 月和 2019 年 9 月,两轮带量采购的实施使得国产仿制药和进口原研药在同一平台上充分竞争,有效降低了药品价格。随着未来更多药品被纳入带量采购目录,国内仿制药价格将全面下降,产品质量过硬、成本领先、具备产品群优势的头部企业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胜出。(3)扶持创新药。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了多项鼓励新药研发的政策,逐步与国际接轨,多维度支持新药研发,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创新药研发的本质是为临床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提供新的或更优的治疗方案,惠及民生,故而未来仍是政策鼓励的方向,进行新药开发的药企亦有望在政策扶持下加快发展。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医药行业整体表现为集中度的不断提升。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1)头部企业的产品推陈出新能力更强,在应对降价压力时适时推出新产品弥补旧产品损失;(2)头部企业的并购、引进合作能力更强,收入的分散及多元化有效地对冲了部分风险。(3)头部企业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强,更迅速转型和调整布局转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疾病领域和产品,在核心产品被监控前提前优化产品组合。(4)头部企业规模效应和控制成本能力更强,能以量换价,通过控费应对压力,甚至在集采中成为赢家。(5)头部企业拥有其他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和额外增加业绩的能力,比如投资等。这些能力带来的业绩结果是近年来港股医药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高于医药制造业平均水平,意味着上市公司在各自领域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以港股制药公司为样本进行统计,2015 年以来,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前 10 名公司在整体中的占比逐步提高。具体到公司个体,头部企业和细分领域领先企业业绩表现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综合来看,在经营层面上,医药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对资本市场来说,投资者也越来越青睐具备长线竞争力,符合强者恒强趋势的标的,表现为投资的集中度持续提升,市场更多地关注各领域的优质标的: (1)2019年以来北水更青睐港股医药龙头白马及细分赛道特色优质标的;(2)头部企业的市盈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场更愿意给予估值溢价;(3)2019 年以来,港股医药龙头白马及细分赛道特色优质标的交易活跃度更高。3、创新成为唯一选择,产品门槛提升将强化集中趋势如前所述,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剧给医保的长期支付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进而促成多项重磅医改政策的出台,引发医药行业的变革。在老龄化趋势难以逆转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医保控费、行业回归价值本源仍是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医药行业前进的方向,唯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应对接踵而来的政策压力,创新成为唯一选择,用更符合卫生经济学的新产品替代旧产品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才能取得超额增长,行业整合已然揭幕。持续的研发投入是企业不断产出的先决条件,也是维持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我们以研发费用和研发批件作为先行指标来审视这个行业的参与者,发现从投入和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来讲,行业参与者已拉开差距。仅从批件量来讲,头部企业的储备量远超于同行,这些功课也将奠定未来 5-10 年的竞争趋势和格局,我们判断强者恒强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从储备产品数量来看,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等传统大药企的在研产品数量也遥遥领先。随着在研产品的陆续上市,公司的产品线将得到进一步扩充,维持业绩的持续增长,扩大领先优势。从产品质量来看,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翰森制药近年即将上市的品种多为用于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大病种的重磅产品,与我国疾病谱演变的方向高度吻合。整体来看,中国生物制药(1177.HK)、石药集团(1093.HK)、翰森制药(3692.HK)等头部药企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品线布局,保证其未来多年将源源不断地有新产品面世,有望在变革中持续引领行业发展。4、CRO:受益于行业创新的紧迫感,景气度仍将持续新药研发是医药行业发展永恒的主题。然而,由于(1)创新的难度边际提升(2)临床试验复杂程度和试验规模要求的提高(3)行业规范化程度的增加,新药研发的难度和周期也持续上升,造成近几十年来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快速增长,进而导致新药项目投资回报率的下降。药物研发需求持续增长和投资回报率下降之间的矛盾迫使药企提高研发效率,从根本上驱动了 CRO 行业的发展。另外,政策压力下要求行业参与者实现快速转型,包括存量品种一致性评价、新产品开发等均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部分研发能力薄弱的企业也不得不向 CRO 机构求助。同时,部分 CRO 机构的独特能力禀赋和资源禀赋也为头部药企的研发部门持续赋能。多种诉求下,持续增长的研发各环节的服务需求促使 CRO 行业蓬勃发展,短期这一趋势仍将持续。CRO 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兼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较高。受益于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医药生物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有了显著提升;同时自 2000年以来,每年都有大量高学历人才进入市场,国内 CRO 公司亦享受了“工程师红利”。相对国外 CRO 公司,国内 CRO 公司的人工成本更低,在保障相同甚至更优的研发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服务价格更具竞争力,故而近年来我国 CRO 行业发展较快,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此外,本轮医改中国内药企纷纷往创新药研发转型,亦为 CRO 公司带来了发展机遇。按研发流程分类,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已基本实现了从化合物研究到商业化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绝对的行业龙头,领先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其他 CRO 公司也根据自身的专项优势,目前多聚焦于某几个研发环节,以实现差异化竞争。从近几年的经营数据来看,作为行业龙头的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业绩增长更快,但其他专注于特定领域的 CRO 公司亦有不俗的业绩表现。经过前期的爆发式增长,CRO 行业已经逐步进入整合阶段,药明生物(2269.HK)、药明康德(2359.HK)等头部公司在品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未来继续保持较高的业绩增长。5、填补空白需求,国产品牌崛起,细分领域仍有高成长机会5.1、疫苗:产业待升级,进口可替代,防必优于治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是美国的 4.3 倍,而疫苗市场规模仅为美国的 23.8%,反差巨大。随着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逐步向美国靠近,人均疫苗支出也有望增加,疫苗市场规模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巨大的差距和空间主要来自:(1)产品价格有较大差距;(2)国家强制免疫体系有一定差距;(3)群众认知和免疫意识有一定差距。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预防的总成本未必高于治疗总成本,但从个体健康、对社会的经济效益和预后管理来讲,预防的潜在效益必然高于治疗。从这一角度来说,第 2 点和第 3 点带来的中美差距理应被弥补,未来也有望被弥补。从疫苗性质来看,我国的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属于婴幼儿必须接种的疫苗,由政府支付接种费用,免费向公众提供,因此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弱,价格普遍较低,利润空间小,再加上经过多年的大力推广,目前渗透率已经很高,市场增长潜力有限。但多年来多次疫苗事件表明,从产业角度来讲,哪怕是一类疫苗,产品的效价和安全性有待提升,一类疫苗也急需更优质更低成本的产品来供给公众,需要额外物美价廉的新品种加入现有强制免疫体系,更好地保障公民健康。二类疫苗由公民自费、自愿接种,由市场定价,利润空间更为合理,同时目前渗透率还很低,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二类疫苗市场的发展由产品和推广驱动,以HPV 疫苗为代表,近两年我国二类疫苗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后续亦将陆续有重磅产品面世。同时,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尤其是 HPV 疫苗的上市将大众对二类疫苗产品的关注度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人们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对二类疫苗购买和接种的意愿也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二类疫苗属于自费支付的产品,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即使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近几年的增长率仍维持在 6-7%的区间,在支付能力上为国内二类疫苗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三方面因素的共同驱动下,未来我国二类疫苗的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从而带动疫苗行业整体的发展。从行业层面来看,近年来国内疫苗行业事件频发,对行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也间接推动了行业的变革。2016 年 3 月,“山东疫苗事件”爆发,推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修正,疫苗流通直接向“一票制”过渡;2018年 7 月,“长生生物疫苗事件”爆发,加速《疫苗管理法》出台,最终于 2019 年6 月底正式发布,其对疫苗的研发、上市、批签发、流通、接种等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堪称史上最严疫苗监管。从行业格局来看,目前国内疫苗行业市场集中度还不高,与美国市场存在一定区别。整体来看,在行业突发性事件的推动下,疫苗行业监管趋严,行业环境净化加速,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升,同时《疫苗管理法》也鼓励疫苗创新。长期来讲,具备创新能力,优质 CMC 和产业化等综合能力的疫苗企业有望成为新形势下的宠儿,康希诺生物(6185.HK)这一类罕有的生产流程规范、产品质量优良、有创新研发能力的疫苗企业有望在中国市场打造出可媲美进口品质的高性价比疫苗产品,在一类及二类苗市场杀出重围,填补差距。5.2、辅助生殖:不孕不育率提升和生育诉求催生巨大需求受到平均生育年龄提高(导致生育功能下降)、不健康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和美国的不孕不育率均逐年上升,且中国更有反超美国的趋势。虽然中美两国的不孕不育率较为接近,但在辅助生殖渗透率上美国遥遥领先。受益于(1)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2)优生优育观念的进一步加强(3)政府鼓励生育政策的持续推进(4)民族的生育诉求(5)人们对辅助生殖技术的认识水平提升,我国辅助生殖的市场渗透率将继续增长,有望逐步向美国靠拢。考虑到不断增长的不孕不育人群数量以及我国当前较低的辅助生殖市场规模,未来我国辅助生殖市场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增速取决于市场教育、市场供给、生育文化和政策等多个因素。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辅助生殖行业的发展仍处于早期,市场准入牌照的稀缺性和国内医疗资源向头部医院集聚的特性导致多年来积累有丰富案例和经验的医疗机构较少,这些较少数的服务提供者辅助生殖成功率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提供综合生育解决方案的能力、科研和技术水平也超过同行。在近几年完成并购后,锦欣生殖(1951.HK)作为国内辅助生殖领域的领跑者,借助先发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有望持续领跑市场,在获取流量、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对被并购标的赋能能力,团队梯队建设和培养,持续提升技术和成功率等方面均有望持续强化优势,成为广大市场空间和高成长赛道的奔跑的龙头。5.3、骨科植入物:蓄势多年,适时崛起骨科植入物市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创伤植入物、脊柱置换植入物和骨关节植入物,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骨科植入物市场也持续增长。从手术例数口径统计,目前创伤植入物占据 65%左右的份额,而脊柱置换植入物和骨关节植入物因手术难度高、价格高而患者支付能力有限等原因目前基数相对较小,未来渗透率提升和市场增速都会快于创伤植入物。从市场格局来看,目前市场上的创伤植入物基本上以国产品牌为主,而脊柱置换植入物和骨关节植入物市场上进口产品仍占据半壁江山,国产品牌还有较大的替代空间。以三大类产品中国产品牌占比最低的关节植入物为例,近年来受益于产品设计和工艺持续优化、品类持续丰富、口碑提升和推广教育,国产髋关节和膝关节植入物的市场份额都稳步提升。随着近两年医保控费形势加剧,头部企业以其高性价比加速对进口产品进行替代,反而进入增长的快车道。低渗透率导致的高成长空间、耗材降价不可逆的大趋势、较低的国产市占率、较高的技术和经验壁垒均为这一赛道两家头部公司爱康医疗(1789.HK)、春立医疗(1858.HK)奠定了较高的护城河和增速。5.4、核医学:行业护城河较高,竞争格局良好核药可大致分为诊断类核药和治疗类核药两大类。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核药市场上诊断类核药占比高达 90%,其中又以氟[F-18]脱氧葡糖注射液和锝[Tc-99m]系列影像剂应用最广,分别与 PET-CT/MRI、SPECT-CT 配合使用。借助于核药的特殊性,PET-CT 和 SPECT-CT 把核医学成像设备和普通 CT 相结合,优势互补,可以更早期、更灵敏地对肿瘤、心血管疾病等进行诊断。近年来我国核医学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核医学科室、相应的专业人员以及核医学设备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核医学行业与欧美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以 PET-CT 为例,2015 年我国大陆每百万人保有量仅 0.17 台,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8年 4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 年)》,对甲类和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目录分别作出调整,其中 PET-CT 由甲类调为乙类,SPECT从乙类调出目录。随着仪器配置限制的下调,未来几年我国核医学成像设备的数量有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带动核药市场的发展。与其他药品相比,核药因其放射性而具有特殊性,企业除了需要拿到药品生产批件以外还需要通过生态环境部(原环保部)及其它核安全监管部门的资质审批,行业准入壁垒相对较高。同时,大多数核药半衰期较短,如氟[F-18]仅 100 多分钟,需要就近供应,故而核药房是核药生产企业必备的设施。核药房的建设成本较高,导致行业新进入者前期投入非常大,没有丰富核药产品线的公司核药房利用率低,性价比不高,限制了核药行业小规模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核药行业已经基本上完成整合,市场被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两家企业所占据。鉴于高行业护城河,我们认为未来较长时间里国内核药行业新进入者都不会很多,行业竞争格局良好,再加上中国同辐(1763.HK)不断丰富的产品管线,有望持续享受行业成长带来的红利。5.5、其他细分赛道关注边际改善其他关注度相对较低的细分赛道的行业龙头,如石四药集团(输液)、中国中药(中药)、昊海生物科技(眼科产品)、亿胜生物科技(眼科产品)等,亦有望在本轮行业变革的浪潮中维持并扩大各自的领先优势,实现边际改善。6、推荐及建议关注标的……(报告来源:兴业证券)(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

鉴识

从实际药效到作用原理分析药物的研发史

导语:即使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研制一种新药的过程也是异常艰辛,药物从研发到最终上市,大概需要20年的时间,平均成本约为1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么漫长的20年已经是在现代科技水平和理论知识的加持下,可想而知,在技术不发达的过去,能研发出一种药物得多难,怎么形容这么难的,比把人送上月球还难。登月是一个可以量化的过程,月地之间的距离,用多大推力的火箭,需要携带多少燃料,整个过程中用到的数学公式,工程原理都可以明确地表达出来。而在药物的研发上,完全没有任何预知,患者把药吃入体内,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药物从研发到药效是完全随机的过程,你不知道哪几种化合物组合在一起可以成为药,你也不知道这种药哪种患者吃下去可以被治愈,就算患同一种疾病的患者吃下这种药还不一定都见效。今天笔者想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无比艰难的过程,大致分为这样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可以从药物的实际效果推导出药物作用的原理,第二条线索是药物开始标准化的生产。鸦片的历史笔者要说的第一种药物,大家都听说过,它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提取物,从它开始,人类学会了从植物中提取药物,而不是过去的就地取材。这种药物就是鸦片,这个名字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中华民族屈辱史开端就是因为它。鸦片的利弊非常明显,在医药史上,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效的止痛药,在毒品史上,它又很让人成瘾,吸食过多还容易致命,当年英国企图用鸦片灭亡大清。鸦片之所以最早被人类提取,有两个原因,第一它镇痛效果特别好。第二,提取方式简单,只要把罂粟果碾碎,磨成粉末,就能得到纯鸦片。早在5000年前,苏美尔人就掌握了这套方法,后来又向西最后传给了欧洲人。图一 罂粟果16世纪,一位欧洲植物学家叫塞尔苏斯,他发明了用酒精提取鸦片,提取的纯度要比研磨出来的高得多,药效也更明显。后来又有一个人叫托马斯杜佛,他基于酒精提取技术制作出了一种叫杜佛化散的鸦片制剂,药效进一步明显,成了16世纪欧洲最畅销的药。关于杜佛化散,这里要插一个小故事。这个发明者杜佛特别喜欢航海,1709年,他去南太平洋探险,在一座荒岛上救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四年前一起海难的唯一幸存者,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了四年。杜佛把他救了回来,有个大作家叫丹尼尔笛福,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就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家喻户晓的《鲁滨逊漂流记》。杜佛就借着这本书的名气,把杜佛化散推广到了全世界。图二 《鲁滨逊漂流记》插图吗啡的历史通过对杜佛化散的研究,药剂师们意识到,纯度越高,药效越明显,有了这样的理论依据,人们开始钻研继续提纯鸦片的方法。又过了100多年,德国药剂师史透纳,第一次提取出了鸦片中的活性成分,他用古希腊睡梦之神的名字来命名,翻译过来叫吗啡。今天大名鼎鼎的德国默克制药集团,就是靠当年卖吗啡壮大的。图三 德国默克制药看着默克公司大赚特赚,德国的拜耳公司不甘心,怎么赶上默多克?只要生产出比吗啡纯度更高的药品就可以了,大约19世纪末,拜耳公司研究出了吗啡的变种,药性更强,这就是海洛因。我们都知道,这是毒品,所以拜耳公司没卖几天就被禁止了。为什么药品纯度达到一定程度就成毒品了呢?海洛因的失败激发了人们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探索。原来鸦片也好,吗啡也好,它作用的是人体内的内啡肽,内啡肽会生成吗啡。对,你没有听错,人体会自己产生吗啡,而内啡肽的全称就叫内生吗啡。鸦片起的作用就是激发这个过程,而海洛因的作用更强,并且还会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图四 内啡肽药物和人体的关系开始发生了转变,以前认为药物是武器,负责杀死病毒,而药物其实是钥匙,激发人体的防卫机制。所以,新药上市前,必须经过人体实验,明确它对人体到底管不管用。乙醚的历史第二条线索要说的是药物生产如何变得标准化,典型代表就是手术麻醉剂,乙醚。早在炼金的年代,人们就熟练掌握了合成乙醚的方法,直到19世纪中叶,手术还不是医疗手段,而是一种急救措施,当疾病本身的疼痛大于手术时,才会采用手术治疗。乙醚当时只被用来作为清洁剂、抗菌剂和排气剂,用来治疗胃胀气。它是怎么被用到手术的呢?这就多亏了一个叫莫顿的年轻人,他本来是个牙医,当时的牙医和医生可是两个概念,牙医的社会地位很低,跟理发师差不多,莫顿决定重回医学院,获得真正的医学学位。莫顿认识了一个叫查尔斯·杰克逊的的化学老师,老师告诉他乙醚具有麻醉作用,但却没说过可以用在手术里。莫顿察觉到了其中的机会,在几次拔牙的手术中,乙醚的麻醉效果起到了作用,患者没有感受到疼痛。1846年,莫顿公开展示了乙醚的药效,从这一刻开始,乙醚成了一种手术麻醉剂,这标志着手术进入了无痛时代。为了解决乙醚质量参差不齐,经常手术做着一半儿人就醒了,影响手术效果的问题,一个叫爱德华·罗宾逊·施贵宝的美国人,开办了全美第一家制药厂,开始了对乙醚的工业化批量生产。图五 公开展示乙醚麻醉效果结语:这就是药物研发史的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从实际药效到作用原理。鸦片是主角,人们在于鸦片的探索中认识到两件事。第一,药物纯度越高,药效越好,如果纯度过高也会出问题。第二,药物的作用是激发人体,而不是作用于人体灭掉病毒。药物的发明也完全靠的是运气,没有规律可言。第二条主线是药物的标准化生产。乙醚从合成到真正的用于手术麻醉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标志着手术进入了无痛时代。同时,人们也意识到药物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美国的施贵宝公司开启了这一时代。

泷岛

2020年全球制药行业在研药品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分析「组图」

全球在研药物数量持续增加全球的药物研发正在逐渐升温,这主要基于在过去几年里,癌症、糖尿病、认知障碍和炎症等疾病治疗领域中一些新分子药物的出现、诊断和治疗的紧密结合和相辅相成,以及人们对传统商业模式(重视仿制药品,而不重视未知罕见病的治疗药物)依赖性的下降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从2001-2019年数据看,全球在研新药数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2013年以来,全球在研新药数量呈现明显增长势头。2014年以来全球在研新药数量同比增幅均超过8.0%,但近两年增速逐年放缓,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全球在研新药数量增幅分别为8.41%、2.66%和5.99%。在2019年,全球在研发药物数量为16181个,同比增长5.99%。通过对比2019年和2018年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在研药物规模后发现,所有阶段的在研药物数量均有所小幅变动。其中,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药物数量变化相对明显,2019年处于该阶段的药物数量为8520个,较2018年数量增加了480个候选药物。2019年处于注册前阶段的药物数量为199个,相对于2018年数量减少了5个。总体来看,全球医药巨头在研产品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其中,诺华以219个在研品排名第一,武田制药以211个在研产品排名第二。根据Pharmaprojects提供的全球前25大药企研发产品数量排行榜,Evotec和Biogen在2018年并未进入榜单,其在2019年分别以63个在研产品位于第24位和62个在研产品位居第25位,体现出制药行业研发的竞争激烈。主要制药企业在研药物数量在全球前25强中,美国区域以11个公司入榜位居首位,占比44%;其次为日本以5个公司位居第二,占比20%。品牌药面临仿制药威胁加剧制药行业作为一个高市值、高利润的市场,品牌药之间、品牌药和仿制药之间、仿制药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而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每个药企始终需要解决的问题。品牌药面临着来自于仿制药的威胁有品牌药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仿制药在FDA通过审批过程简单以及专利到期从而仿制药拥入市场的威胁。整体来看,制药行业的新药研发环境很激烈,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健康需求;而新冠肺炎疫情将进一步加剧其竞争环境系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各地政府更加注重药品和器械的研发,特别是对于疫苗研发的速度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研发外包(CRO)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焊花美

医药行业龙头及研究框架!

来源:雪球文章首发五人理投(微信ID:wurenlitou),整理自整理自证券市场红周刊,齐风股韵等作者:齐永超,张鹏翼创新高+涨停潮,生物医药板块再迎爆发!截至11月5日收盘来看,剔除今年上市的新股,当日两市共26股创历史新高,其中,医药生物创历史新高家数最多为10家。华北制药、京新药业、健帆生物、海思科、天康生物等盘中强势涨停。医药股的强势表现与行业景气、业绩持续增长、机构的抱团增配紧密关联。此外,周末突发大利好,中美生物制药巨头百济神州与安进宣布完成全球肿瘤战略合作与国产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市,同样成为医药板块的大爆发的导火索,国产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市,也意味着新一轮创新推动下,医药行业将进入新周期。医药生物三季报增速平稳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药房与创业药产业链等细分领域景气度高涨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307家A股医药生物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合计营收12864.03亿元,同比增长14.80%。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018.53亿元,同比增长4.93%。其中,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药商业、化学制药、中药与医疗服务细分子行业分别实现净利增长率为41.16%、25.13%、5.19%、2.21%、-4.93%与-25.83%。整体来看,医药生物三季报增速平稳,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药房与创业药产业链等细分领域景气度高涨,化学制药、中药与医疗服务整体业绩承压,但部分公司仍保持了持续的业绩增长,长期投资价值有望进一步突显。结合个股来看,33家在统计的生物制药个股中,25家增长,业绩实现增长的个股占比超过7成,其中,包括智飞生物、长春高新、我武生物、华兰生物、康泰生物、东宝生物等在的生物制药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季报增长基础上,近两年(2017~2018)均连续实现了净利增长。此外,58家医疗器械个股当中,三季报实现净利增长的有42家,业绩增长个股占比同样超过7成。其中包括乐普医疗、欧普康视、健帆生物、安图生物、万孚生物、山东药玻等在内的20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净利增幅均在30%以上。从医药商业细分领域来看,25家医药商业上市公司中,有19家净利润增长,包括南京医药、鹭燕医药、柳药股份、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嘉事堂、国药股份等在内的医药商业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季报增长基础上,近两年(2017~2018)均连续实现了净利增长。在创业药产业链来看,通过观察博济医药、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九洲药业、博腾股份、凯莱英等8家创新药(CRO/CDMO)A股上市公司,其中,今年三季报6家实现了净利润增长,包括泰格医药、康龙化成、九洲药业、凯莱英、昭衍新药等在内的创新药上市公司今年三季报与近两年(2017~2018)均实现了净利润增长。据西南证券研报观点称,受益于国内医药创新政策的催化,国内药企在专科用药方面开始崛起,预计将维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此外,全球医药研发与生产外包有向亚太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中国CRO、CDMO行业接下来将继续高速发展,行业中长期有望继续维持高景气度格局。附表,今年三季报及2017~2018业绩增幅均在20%以上个股(行业类别分类)机构仓位增配 基金加持机构持仓医药生物整体保持在高位水平,2019年三季度,机构持有医药生物数量合计为866.58亿股,较年初增幅7.4%,整体持股比例由年初42.85%提升至44.20%。以持仓医药生物股数最多的基金来看,根据三季报数据分析显示,医药继续处于超配状态。根据Wind数据,通过对基金2019三季度重仓持股进行统计,基金对于医药板块的配置比例为12.25%,环比上升 1.17 个百分点。分个股来看,持股总市值前十位公司的持股总市值占比为 59.33%,机构抱团持仓的现象十分明显。整体来看,三季度公募医药持仓比重、重仓集中度均有所提升,其中,重仓股集中度提升明显,处于历史高位。附表,基金三季度重仓股市值Top10新一轮创新推动医药行业将进入新周期医药行业周末迎来两大利好。首先,北京时间11月1日,国内创新药巨头百济神州宣布,美国生物制药巨头安进拟27亿美元收购其20.5%股权。据悉,这是全球生物制药企业和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之间迄今为止金额最大、涉及产品与管线药物最多的交易,也是全球生物制药领域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次股权投资。其次,11月2日,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甘露特钠胶囊上市申请获得批准,此药在中国大陆的上市为全球首次,填补了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新一轮创新引领医药新周期。带量采购政策激发药企自主创新动力,自主研发创新也将推动行业长期发展。《红周刊》统计数据显示,医药板块可统计的293家上市公司中,2019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到293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复星医药和迈瑞医疗三季报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恒瑞医药研发费用更是达到28.99亿元。一、六大行业长跑冠军全梳理申万医药生物一级行业包括6个子行业,有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等,其中化学制药又包括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两个部分。基本面角度,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业绩的长期增长能力,要比短期增长重要得多,因此可以用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这个指标来选择长跑冠军。1、化学制药化学制药行业涉及104家公司,首先选取最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20%的47家公司,其中2019三季报净利润增速居前的15家公司如下表,代表公司有恒瑞医药、普利制药、普洛药业等。2、医疗器械医疗器械行业涉及58家公司,首先选取最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20%的31家公司,其中2019三季报净利润增速居前的15家公司如下表,代表公司有乐普医疗、迈瑞医疗等。3、医疗服务医疗器械行业涉及22家公司,首先选取最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20%的16家公司,其中2019三季报净利润增速居前的15家公司如下表,代表公司有金域医学、泰格医药、通策医疗、爱尔眼科等。4、生物制品生物制品行业涉及33家公司,首先选取最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17家公司,其中2019三季报净利润增速居前的15家公司如下表,代表公司有长春高新、华兰生物、康泰生物等。5、医药商业医药商业行业涉及27家公司,首先选取最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23家公司,其中2019三季报净利润增速居前的15家公司如下表,代表公司有鹭燕医药、柳药股份、益丰药房、大参林等。6、中药中药行业涉及67家公司,首先选取最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10%的26家公司,其中2019三季报净利润增速居前的15家公司如下表,中药行业今年表现一般,代表公司有片仔癀等。附:医药行业研究框架按照自上而下的逻辑进行梳理,寻找医药值得投资的细分领域。分为六个部分:一、从看病流程看行业构成二、政策分析三、行业机会四、总结一、从看病流程看行业构成说起医疗医药行业,可能大家会觉得比较复杂,涉及到内容也比较多,那么医疗医药行业我们怎么去梳理产业链呢?为了方便大家清楚地理解整个行业涉及到的几个比较大的领域,五人理投(微信ID:wurenlitou)通过我们日常生病之后去医院看病的流程,给大家进行一下梳理。首先来说的话,我们生病肯定先需要去医院,去了医院之后挂号找医生,医生会让我们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打针吃药,严重的话可能还需要进行手术,手术结束之后需要住院,我们出院之后还需要一些后续的治疗。最后整个就医结束之后,我们可能还需要去报销,大体就是这样一个流程。二、政策分析政策制定的根本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很重要的是进行医保控费,简单理解就是要省钱。相关政策包括两票制、医保谈判和集中采购、一致性评价、药占比和处方外流,还有一个按病种付费和分级诊疗这样几个对医疗医药产业影响比较大的政策。1、两票制两票制对于医药行业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先说对于企业经营的影响。在两票制实施的第一阶段,相关企业的业绩会出现一定的下滑。因为实施两票制的时候,之前的很多小经销商需要把自己手里现有的产品卖出去,就导致市场短期内的供大于求。所以传递到药企这边,它短期的业绩会出现一定的下滑。经过1到2年的消化后,第二阶段企业的营收会大幅增长。为什么会大幅增长?两部分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供大于求的关系改变之后,销售会回归正常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缩减了中间环节,医药企业它把产品的出厂价给提升了,为什么会提升?因为以前两票制之前,很多医药企业可能不需要自己去培养销售团队,出厂价低一些,而销售的成本是由下游的经销商承担的,两票制之后销售就要由药企自己去承担,这样的话它整个的销售费用就会包含在出厂价里面,这也导致了产品单价的大幅提升。双层因素的一个叠加之后,企业的营收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后期经营趋于正常之后,营收的增速就会趋于正常了。这是两票制对于药企业绩的短期影响,产品毛利率会有提升,但是同时销售费用率也会增加,可能最后体现到净利率上,变化不会很大。两票制目前主要在医药实施,后期的话很可能会在高值医疗耗材领域也实施。2、医保谈判和集中采购医保谈判和集中采购,它的目的就是促使相关的药物降价,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先说医保谈判。对于创新药来说的话,纳入医保,产品的单价会有一定的下降,但这个下降幅度不会很大,但是会带来整个销量的上升,这是对于这种创新药的一个影响。集中采购是针对仿制药。大家看到去年包括今年进行集中采购,结果就是药品的单价大幅下降,导致单品的天花板会很低。这样就使一些品种单一、质量差的小型仿制药企很难存活。而对于一些首仿能力比较强,具有高难仿药开发能力的,品种比较多,原料制剂一体化的这种中大型仿制药企来说的话,它们是能够存活下来的。但是这种存活更多的是一种“活着”,很难带来高利润回报。3、一致性评价一致性评价,它的目的是使仿制药的质量得到标准化的统一。因为一些历史的原因,国内仿药的质量参差不齐,这也导致了之前仿药按照创新药的模式进行销售。那么通过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现在有什么影响呢?就是一些小型的仿制药企基本上没有生存空间。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你如果品种很单一,你在集采中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好的结果是你可能进入集采,但是规模有限;大的影响,就是可能集采你还中不了标,那就导致没有收入,或收入很低。仿药的一致性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我们刚才提到的集中采购这个政策铺路。4、药占比和处方外流药占比和处方外流,目的是为了防止以药养医。药占比就是限制你整个药品的花费在病人整个的医治过程中的一个占比。之前国家制定的要求是不超过30%,出台这样的政策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就是对于一些辅助药在临床上应用会大幅下降,包括现在新的国家基药目录上,已经把一部分辅助用药给调出去了。然后处方外流会给药店带来一部分增量,这是前几年像益丰药房、老百姓他们大涨的一个原因。5、按病种付费(DRGs)这个政策推出的话,对医院来说,检验和影像会成为一个成本端。医院会想办法降低成本,比如对于一些成本较高的检验项目,医院会外包出去,交给一些独立医学实验室,像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这种。另外对一些大型医疗设备,还有我们说的体外诊断试剂和设备这一块,是利好国产设备和试剂厂商的。因为国产的成本一般是比国外进口的要低一些。这样的话在性能相近的情况下,医院会去采用国产的一些设备。在这里大家需要注意一下,集中采购政策,还有两票制政策,主要是针对高值耗材进行的,像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这些,目前是不受影响的。6、分级诊疗这个政策的推出是国家为了提高整个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一些基层的医疗资源,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因为目前来说大家看病一般都愿意去好的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基层医院大家平时不太去。通过医保报销比例和分级诊疗的政策,让患者先去基层医院去进行一个诊断,之后再判断你是否需要到更高层级的医院。这样对上游的国产设备和仪器供应商会带来增量,因为基层的医院,他去采购的更多是一些成本比较低的国产设备。再一个就是对于独立医学实验室也会带来更多业务。因为一些检测可能基层医院没法做,独立医学实验室它每一个地区都有分布,这样的话,独立医学实验室会承担这一部分任务。对独立医学实验室带来的更多的是业务量的增长,它利润率是很难提升的。另外对于一些基础性民营医院,像体检机构、康复机构这种,也会在这个政策之下分得一杯羹。以上是政策对于医药和医疗行业的一个影响。我们根据上面提到的看病流程里涉及到的相关行业,从产品和服务进行划分,然后再结合刚才提到的政策,去看一下哪些细分的行业有机会。我们大体划分为民营医院、医疗器械、医药、医药配套服务还有药店和医药商业。我们重点讨论前面的几个部分。三、行业机会1、民营医院民营医院更多的是一些专科医院。这个图是我从券商的一个报告里截取的。这个图片里面更多的是从现有的已经形成的格局里面去进行的一个象限的划分,按照容易形成龙头效应和连锁的一个难易程度进行划分,然后判断眼科、体检这两个行业相对来说容易形成龙头效应,容易连锁。为什么是这样子呢?特别是眼科,医院需要有一个品牌作为保障。如果民营医院有了一个品牌之后,可能大家就愿意放心的去检查。再就是对于眼科和体检来说,它对于医生的依赖度并不是很高,更多的是依赖于医疗设备,和诊疗流程,还包括病人资源的一个积累。这样的话就使得他们容易形成这种龙头效应和连锁。医院有一个好处,它的特点就是资金回笼比较及时,然后医院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力比较强。但它有一个难处,就是大家去看病的话更愿意选择那些有品牌或者说有保障的医疗机构,然而这个品牌的建立是很困难的。总的来说,民营医院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2、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刚才我们谈到了分类,涉及到医学影像设备、监护仪、体外诊断仪器试剂、家用医疗设备、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3、药物医药行业的特点,研发能力是前提,销售能力是保障,也就是研发和销售对医药公司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就像刚才我们提到的,因为这个药物特别是化药和生物药,有时候很容易出来一些突破性的创新,说对于一种疾病的治疗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善,这类药物的特点就导致它医疗器械相比的话,对销售的依赖性相对低一点儿。研究化药或者生物制药的话,有可能需要做很多做很多功课,每一个病种可能都会涉及到很多种类的药品,它们之间不同的一些差异性,包括市场空间、规模都需要大家去做研究,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研究,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今天我们先简单去看一下整个医药行业细分领域的投资价值。中药企业的话,因为国内的一些特殊情况,国家在政策方面其实是有一定支持的。可能很多人觉得中药是交智商税,但是从投资角度来说的话,中药行业本身来说还是有市场的,目前消费群体还是很庞大的。如果要去买中药股的话,建议关注一些中药OTC(非处方药)类的企业,这类企业它的消费属性比较强,它有一个类似于消费品的抗通胀能力。这类企业重点看企业销售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具体的公司的话就不做推荐了,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去做自己去做一些相关的研究。仿制药企业方面,如果是一些品种很单一的仿制药企业,它是几乎没有生存空间的。对于一些能够做高难仿药,首仿能力比较强,产品种类比较丰富,能够形成原料制剂一体化的一些中大型仿药企业,是能够生存的,但是整体来看,他们的天花板也会比较低。通过集中采购之后,虽然你没有了销售费用,但实际上你整体的净利润水平其实还是下降的。对于一些特殊管控的行业会相对稳定一些。像精麻、疫苗、血制品企业,因为它有特殊的政策管制,整个行业竞争格局相对比较稳定,所以稳定性会好一些。投资潜力最大的就是创新药。创新药企业又分为两类,一个是我们说的这种大型的Big Pharma,国内像恒瑞、天晴这类,本身有资金,研发能力也比较突出,同时还有比较强的销售能力,这类企业,它是发展潜力和确定性最高的。在医药这一块,我们建议大家如果去投一个公司的话,应该把这个公司的发展历程,包括管理层的历史、战略眼光、管理能力,包括整个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做一个评估,然后看一下它的产品管线怎么样,是不是结合了他自己的特点去进行布局?比如说对于一些大的病种,大家都愿意去布局,因为市场大。但是对于一些小型创业企业去做的话,有时候会比较困难。因为跟大的企业同质化竞争的话,这些Big Pharma他们除了有研发能力,还有很强的一个销售能力,你去正面的跟他们竞争的话,可能是会很困难的。所以要看公司的研发管线情况,看一看对应的病种有什么样的一个市场,份额多大,市场空间如何?目前针对这个病种有哪一些药?还有哪些公司有在研的产品?是什么样的一个竞争格局?都需要去做一个分析,同时还需要及时跟踪临床的一些数据。比如临床一期、二期、三期数据出来之后,看一下数据怎么样,是不是有更好的一个效果,最后再结合这个公司的销售能力包括销售的策略去判断这样的一个产品给公司未来可能带来的业绩。创新药这块,目前国内企业都处于发展初期,基本不存在专利悬崖问题,未来增量空间比较大,而且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很多靶点采用跟随策略,叠加国内低成本优势,整个下来的研发投入回报比是比国外公司要高很多的,所以投资价值还是比较高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国外已经上市很久的创新药,如果再做me too,未来面临的销售压力会很大,再就是生物药这块,目前国内很多领域产能是过剩的,未来一定会有一个行业洗牌的过程。4、医疗配套服务我们再说一下整个医疗配套服务这一块。我把原料药和中间体这一块是放到医疗配套服务里面的,当然还有我们说的包括像医药研发服务,像CRO、CMO这一类公司。另外一块就是医药研发的服务。这个领域,最近几年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这跟我们说国内目前的医药政策有关,包括一致性评价,鼓励创新药的研发,给这些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带来了机会。CRO的话,它分为临床前CRO和临床CRO。临床前CRO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像药明康德,还有康龙化成,他们主要是做靶点以及临床前的药物筛选和动物实验,这样一个研究;临床CRO就是出来一个药物之后,需要做一些临床实验,临床实验需要招募病人、进行临床数据统计,这个国内做的比较大的像泰格,国外像科文斯。临床前CRO它最大一个限制因素是在人力资源上,你每做一个新的实验都需要去配置新的研发人员,你的人力成本其实是很难去降下来的,这是临床前CRO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一个限制因素。临床CRO的一个限制是资源因素,就是整个能够做临床实验的医院比较少。做临床CRO的公司都在竞争,你拿到这块资源之后,别人基本就拿不到了,相当于一个萝卜一个坑,当你的资源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可能就很难再拿到新的资源,这是临床CRO一个比较大的限制。国内像泰格的话,选择国际化的拓展路径,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做国际多中心这样一个拓展。这就是整个医疗配套行业的一个情况,这个行业特别是CRO这块儿,包括我们说的CMO,像凯莱英、合全都是有一些机会的。这块的话,五人理投(微信ID:wurenlitou)个人感觉国内的相关企业估值还是蛮高的,如果大家真要准备去投资的话,最好选一个估值比较合适的时候再去投。5、行业投资机会总结总结下来,民营医院潜力是比较大的,当然我们说不同的专科医院可能有不同的一个特点,这个大家自己去判断;对医疗器械行业来说的话,像一些高值耗材也是有机会的,但是前提是企业有技术的领先性,这种有技术领先性的国产龙头,它潜力是比较大的;医疗影像设备这一块,像一些高端的影像设备,有一个比较大的国产替代的机会,包括体外诊断这一块的话,细分到像这种化学发光诊断,包括POCT,包括分子诊断,都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国产替代的机会;医药方面的话,如果对中药比较情有独钟的话,可以去做一些OTC类的投资,找销售能力比较强,有一定品牌的公司;仿药的话,投资机会其实不是很大,整个来说除非价格非常便宜,有这种做短期做价值回归机会的,但整体来说发展空间是不大的;再一个就是创新药,整体实力比较强的Big Pharma,这类公司确定性比较高,但是我们看到目前来说国内的像恒瑞估值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做这类投资的话,相关的企业大家需要找一个比较好的价格去介入;对于创新能力较强的Biotech,这类企业建议大家去押赛道;再一个就是原料药有些周期性,愿意做这种周期性投资,可以去找一些机会医药行业需要比较多的专业知识,如果自下而上的研究能力有欠缺,又或是由于时间等其他各种因素限制,可以在估值不高的情况下,投一些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做一个分散配置。目前简单的去买中证医药这种医药指数,因为它包含了整个医药行业所涉及的所有领域,其中投资价值不大的一些领域也包含在里面了,所以可能导致最后的收益不是很理想。目前来说,适合投资的细分领域,A股相关公司的估值都比较高,大家可以考虑港股相关公司的一些机会。总结这就是我们从疾病的种类,可以去找的一些细分的领域。像神经系统,包括我们说糖尿病市场,包括肿瘤市场、自身免疫类疾病,这些市场可能会给医药企业很多的机会,相关的药物的市场潜力也比较大,大家可以去做一下研究。大家如果说想投医药行业的话,想做一些研究,大家可以去做一些相关的病理药理知识,了解一些临床知识。如果想投这个行业,但是又缺乏相关知识的话,或者没时间学习,建议大家选择压赛道,刚才我们提到几个有潜力的细分赛道,在估值不高的情况下去做一些龙头公司的分散配置,未来大概率也会带来一个不错的收益。我们知道投资中的阿尔法收益就是几个部分,一部分是整个行业的发展相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阿尔法,我们看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一个趋势,包括大家对于健康的一个追求,医药行业一定是有这样一个阿尔法的;再有一个就是企业相对于行业的一个阿尔法,这个就需要大家对企业去进行深研;最后可能还存在一个股票价格是否存在超额收益的问题,这个涉及买入价格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想获得行业相对于经济的阿尔法的话,可以去押我们刚才说有发展潜力的细分行业或赛道;如果想做一个更高的阿尔法的话,你可能需要在细分行业里面去找一些公司做更详尽的研究;当然我们如果想获得这种超额收益,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就是整个的估值不高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一些成长性比较好的领域用市盈率看的话,如果说能在35倍左右,是可以做配置的,同时保证分散投资,长期来看的话会有一个比较不错的收益。来源:整理自证券市场红周刊,齐风股韵等作者:齐永超,张鹏翼$上证指数(SH000001)$$深证成指(SZ399001)$$创业板指(SZ399006)$医药精选股池:天宇股份,普利制药,贝达药业,健帆生物,智飞生物,长春高新,万孚生物,海思科,山东药玻,迪瑞医疗,益丰药房,爱尔眼科,丸美股份备选个股:北陆药业,理邦仪器,药石科技,普洛药业,欧普康视,我武生物,凯莱英,安图生物,乐普医疗作者:五人理投链接:https://xueqiu.com/3983581026/135263501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