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概况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着力推进医药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药品流通行业积极顺应政策导向,配合落实“两票制”等医改政策要求,努力打造智慧供应链体系,完善药品现代流通网络,创新发展DTP(DirecttoPatient)药店等特色专业药房,探索三方信息共享服务模式,推动“三医联动”改革,行业呈现销售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升级的发展态势。(一)整体规模。2017年,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增速略有回落。统计显示,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20016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8.4%,增速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4003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9.0%,增速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146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5409家,下辖门店229224家,零售单体药店224514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453738家”。(二)企业效益。2017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620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9.0%,增速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363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9%,增速与上年持平;平均毛利率7.2%,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6.1%,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1.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净利润率1.5%,与上年基本持平。(三)销售品类与渠道。按销售品类分类,西药类销售居主导地位,销售额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73.2%,其次为中成药类占15.0%,中药材类占3.1%,医疗器材占4.7%,化学试剂类占1.2%,玻璃仪器类占0.1%,其他类占2.7%。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典型样本城市零售药店2017年品类销售统计,零售药店销售额中的药品类居主导地位,占零售总额的81.8%,其中西药占47.7%(化学药品占39.9%、生物制品占7.8%),中成药占27.1%,中药饮片占7.0%;非药品销售占比18.24%.其中食品(含保健食品》占10.1%。医疗器械(金家庭护理》占5.7%,百药妆品、日用品、其他商品这三类占比不足3%。按销售渠道分类。2017年对生产企业销售额107亿元,占销售总额的0.5%,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对批发企业销售额7227亿元。占消售总额的36.1%,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对终指销售额1282亿元,占钥售总额的63.%,月比上升么6个百分点。其中,对医疗机构销售额8766亿元。占终殇销售朝的64.1%,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对零售终嘴和居民掌售销售额3916亿元,占终端销售额的30.9%,间比上升1.9个百分点。(四)销售区城分布。2017年,全国六大区域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华东37.3%,中南24.8%,华北16.3%,西南12.7%,东北4.6%,西北4.3%。其中,华东、中南,华北三大区域销售额占到全国销售总额的78.4%,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三大经济区药品销售顿占全国销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京津寞经济区13.9%,长江三角洲经济区22.8%,珠江三角洲经济区9.4%。2017年销售额居前10位的省市依次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安徽、四川、云南。上述省市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65.3%,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五)所有制结构。在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药品流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396亿元,占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64.3%;实现利润213亿元,占直报企业利润总额的58.6%。股份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747亿元,占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25.6%;实现利润110亿元,占直报企业利润总额的30.3%。此外,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5.6%,实现利润占直报企业利润总额的6.7%;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3.4%,实现利润占直报企业利润总额的3.0%。(六)医药物流配送。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医药物流直报企业(417家)配送货值(无税销售额)11402亿元(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物流企业配送货值占72.4%)。配送客户数量约308万家,共拥有1115个物流中心,仓库面积约1065万平方米,其中常温库占25.7%、阴凉库占71.6%、冷库占2.7%;仓库存储标准托盘货位数约435万个,托盘数量约318万个;拥有专业运输车辆17714辆,其中冷藏车占14.0%,特殊药品专用车占2.4%。基本药物本省配送额占87.6%,对外省配送额占12.4%。(七)医药电商。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达736亿元(不含A证),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3.7%。其中,B2B(企业对企业)业务销售额693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94.1%;B2C(企业对顾客)业务销售额44亿元,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5.9%。B2B业务中移动端占8.2%,B2C业务中移动端占44.4%。订单总数3696万,其中B2B订单数1431万,订单转化率95.0%;B2C订单数2265万,订单转化率86.5%。B2B网站活跃用户量近30万,平均客单价51050元;B2C网站活跃用户量2042万,平均客单价184元,平均客品数约7个。B2B日出库完成率99.4%,B2C日出库完成率98.9%。B2B电商业务费用率12.6%,B2C电商业务费用率17.4%,均远超行业平均费用率。B2B与B2C销售结构差异较为明显,B2B业务主要集中在西药类,而B2C业务中占比最高的是西药类,其次是其他类"、医疗器材类。(八)企业上市。2017年,药品流通行业上市公司新增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家。目前,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的24家上市公司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总和为9397亿元,同比增长10.3%。年终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值总计5117亿元,平均市值为213亿元。市值200亿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到10家,分别是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华东医药、九州通、中国医药、国药一致、国药股份、大参林和瑞康医药。其中,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海医药和华东医药市值均超过500亿元。年内,24家药品流通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对外投资活动共有183起,涉及金额126.5亿元。(九)注册执业药师。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注册执业药师总数达到408431人,同比增加66322人;执业药师注册率达51.0%,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全国每万人口注册执业药师数为3人,同比增长20.0%。。(十)社会经济贡献。2017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全年销售总额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与上年持平;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0.9%,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纳税额(所得税)为79.53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8.2%。全行业从业人数约为563万人。二、运行特点(一)药品批发企业销售增长有所放缓。从销售增速看,大型药品批发企业销售增速明显放缓。2017年,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增速下降5.6个百分点。其中,4家全国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增速下降2.9个百分点;30家区域龙头企业(排名5-34位)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3%,增速下降9.8个百分点。从市场占有率看,药品批发企业集中度略有下降。2017年,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0.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4家全国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37.6%,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30家区域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24.5%,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排序最后一位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16年的12.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3.6亿元。当前,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全面推行,药品流通行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数据显示,两票制”政策实施迫使末端分销企业短期内直接向药品生产企业采购,造成大型分销企业对中小分销企业销售下降;医保控费、药占比限制等政策实施推动药品招标价格和用量持续下降,造成分销企业对医疗终端销售下降;加上大型企业销售渠道整合及业态结构调整尚未完成,最终导致其销售增速放缓。在此背景下,大型药品批发企业也在通过兼并重组的外延式增长和积极开发终端市场的内生式增长方式,不断增强自身分销业务能力。(二)药品零售企业连锁率进一步提高。2017年,全国性和区域性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均有提升,零售市场集中度及零售连锁率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11月,药品零售连锁率已达到50.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2017年销售额前100位的药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达到58355家,占全国零售药店门店总数的12.9%;销售总额1232亿元,占零售市场总额的30.8%,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其中,6家全国龙头企业的销售总额510亿元,占全国零售市场总额的12.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30家区域零售连锁企业(排名7-36位)的销售总额522亿元,占全国零售市场总额的13.0%,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排序最后一位的企业销售额与2016年持平。“十三五”期间,医保控费、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药占比限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新医改政策陆续实施,间接推动了医疗机构处方外配进程;部分区域积极探索医院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和药店零售信息共享,开展了门诊特病、慢病定点药店医保结算试点,直接推动患者向零售药店流动。在此背景下,以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有限公司、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积极借助资本力量加速行业兼并重组,扩大自身市场网络。同时,随着政府监管强化和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单体药店被迫转型,选择被大型企业收购或退出市场,也促进了零售连锁率的提升。(三)医药电商开启资源整合的平台化发展之路。2017年,随着“互联网+药品流通”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医药电商行业逐步进入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阶段。特别是互联网售药A证、B证和C证审批的取消,为“互联网+药品流通”带来重大利好,也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总体销售规模看,2017年全国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736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22.5%,其中B2C业务同比增长21.4%。部分企业的医药电商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如九州通的医药电商业务因2017年B2B业务快速增长,销售额比2016年增长73.2%。同时,一些有实力的医药电商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积极探索社会资源整合,纵深拓展平台化发展模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新型供应链服务,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药事服务和贴心的购药体验。如华润医药利用互联网打造“润药商城”,利用原有购销网、物流网、资金网、零售网的传统优势,构建集互联网电商、医药专业物流、供应链金融、药品新零售为一体的医药供应链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工商协同、品规协同、医药协同、营销协同、物流协同,对内降低流通成本,对外扩大终端覆盖。上海医药大健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围绕电子处方流转,打造“益药”系列品牌,通过电子处方平台对接医院信息系统,药品数据平台将处方转化为订单,支持院内发药、药店自取、送药上门等多种购药方式,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患者提供后续服务,2017年电子处方流转终端实现对接各级医疗机构214家、处理超过200万张电子处方。(四)医药物流市场竞争明显加剧。2017年,全国医药物流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医药物流仓储面积比2016年增加14.6%,企业自有运输车辆比2016年增加10.5%,这主要是受“两票制”、“第三方物流审批取消”等相关政策影响,传统药品批发企业和医药物流企业不断加快物流资源投入和网络布局。顺丰、中邮、京东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通过收购药品经营企业、与传统医药企业合作建设医药云仓等形式,参与医药物流仓储业务、干线运输及落地配送业务的争夺,医药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药品流通企业积极利用医药物流信息技术创新,扩充物流服务范围,加快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如华润医药探索物流智能一体化增值服务,提高与医疗机构合作的粘性;上海医药启动“医院药品耗材智能互联网和物流网的管理模式创新”项目,自主开发信息系统,并使用射频识别技术、自动化设备、定数化管理流程,为医疗机构物流管理提供专业服务;华东医药打造全品种、全网络、全流程的医药供应链,从传统医药物流服务商向综合性健康服务商转型。三、趋势展望(一)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随着国际国内医药产业链合作逐步深入,“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不断完善,供应链服务持续创新,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药品流通行业将迎来新的更大发展空间。同时,随着疾病谱变化、人口老龄化加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保健意识增强,全社会对医药健康的需求将不断提升,药品市场销售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18年药品流通市场销售增速将有所回落,但销售规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保持稳步增长。(二)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进入结构调整期。随着国家各项医改政策的相继发布实施,药品流通行业将进入结构调整期。未来几年内,在政策驱动下药品流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全国性药品流通企业跨区域并购将进一步加快,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也将加速自身发展;规模小、渠道单一的药品流通企业将难以为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三)资本成为改变药品流通行业格局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资本的推动下,药品流通企业正在由传统的增加产品、拓展客户以及开拓新店等内生式成长方式向并购重组的外延式成长方式转变,行业竞争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一些大型医药产业集团分拆流通业务板块单独发展,或通过并购进入药品流通行业,并逐渐作为主营业务进行开发;一些区域性批发企业为了渗透市场终端,不断向下游零售企业拓展;还有一些药品流通企业借助资本力量收购上游的中药饮片、制剂等生产企业,不断强化自身供应链优势。(四)医药电商发展模式日新月异。在新技术、新动能的驱动下,“互联网+药品流通”将重塑药品流通行业的生态格局。一是020模式(线上到线下)。企业运用互联网新技术迅速抢占个人用户的移动终端市场,如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叮当快药等企业以边探索、边发展的方式吸引用户,培育用户线上支付、线下使用的购药习惯。二是B2B模式(企业对企业)。企业利用“医药分开”、“两票制”等医改政策落地契机纷纷发力,借助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造全新商业模式,如融贯电商已实现从医药厂商到流通企业的无缝对接。三是B2C模式(企业对顾客)。如1药网着力发展“B2C+医疗服务”模式,在向患者售药的同时可提供健康咨询、用药提醒、资源共享等服务。四是FBBC模式(工厂-企业-顾客)。如九州通正在打造的链接医药全产业链的健康管理平台,将医药行业上下游的全部交易逐步纳入平台体系,帮助上游厂商监测药品库存、销售情况,助力下游药店做好客户管理、增加客户粘性。未来几年内,跨界融合将为医药电商注入新的活力,医药电商领域的竞争将日益加剧。(五)智慧供应链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全国性医药集团和区域性药品流通龙头企业以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积极整合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资源,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融合,建立多元协同的医药供应链体系。大中型药品流通企业在医药物流拆零技术、冷链箱周转体系、物流全程可视化信息系统、客户查询和服务系统等方面持续优化升级,打造信息化智慧供应链。同时,“两票制”政策实施加速医药供应链扁平化进程,渠道重心下移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医药供应链智慧化和物流标准化的持续推进,预计医药供应链市场将呈现有序竞争、稳步发展态势。(六)专业化服务成为药品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未来几年内,零售药店将不断向DTP专业药房、分销专业药房、慢病管理药房、智慧药房等创新模式转型。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无人售药柜、人脸识别、AI机器人等新科技应用也将逐步进入零售药店。预计零售药店将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更便捷的服务。(七)药品流通行业和企业软实力日益增强。未来几年内,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将不断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和规范服务。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主动承担更多保障药品供应和质量安全的社会责任,着力打造服务品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诚信创造价值,推动自身健康发展。同时,专业人才将成为药品流通企业应对当前医改政策落地、行业结构调整、模式衍变更新的重要资源。
文末有福利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叠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医药产品的需求逐步扩大。医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速。在政策和互联网+的双重催化下,医药流通市场也面临着挑战与革新。1、 医药产业链概况从医药行业的产业链来看,医药行业主要包括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三大细分行业: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医药工业,主要包括,药品产品的研发、原料药、大宗材料的制备、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等。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主要是医药流通和以医院、药房、零售药店、疾控中心等主的医疗服务机构。医药流通在整个产业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医药和器械等产品的流通环节,让药品能够顺利从厂商到医疗服务机构再到消费者手中。目前,在我国医疗政策的推动下,医药流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医药流通行业整治呈现规模化趋势。2、 产业经营政策环境及特点随着中国医药市场需求的增速加快和基本医保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卫生开支面临迅速增长的压力,控费成为医药行业政策的长期主题,相关政策也对药企带来盈利压力。近几年医药行业总产值的增速有所放缓,因为针对医药流通行业的改革政策正处于不断调整的阶段:1、政策调整阶段下,企业短期承压,截至目前,适应期基本结束。 调拨业务下滑拖累业绩,纯销业务增长带动发展; 应收账款周转减速,经营资金流下降,但逐步恢复; 融资成本在去杠杆环境下阶段性提升,后不断下降。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2、政策的调整与落实,加剧了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的落实,加剧了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国采"本身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医药企业、流通企业、行业结构的巨大颠覆性促进政策,而在"国采"的基础上进行的"省带量采"势必会加剧地方医药流通的整合。根据商务部统计,国华、华润、上药、九州通四家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合计销售占比一直稳步上升,截至2018年末,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2%。规模较小、渠道单一、资金实力不足的药品流通企业可能面临市场淘汰。资料来源:商务部 分析云整理三、医药流通行业深刻变局时代,价值管理的核心是什么?我国的医疗改革模式一定程度上效仿了美国的医改,下面我们看一下,我国两票制前后医药流通运转模式的变化,以及美国医改后医药流通的发展方向。1、两票制前后,医药流通模式的变化过去传统的运转模式,产业链中间商多,从生产厂商生产出来后逐级配送,从大区域经销商到省级、市县级经销商,再到医院直销经销商,再到医疗机构,最后才能到消费者手中。这种传统医药流通的弊端显而易见:由于产业链条多,产业链成本高、药品加价多,消费者负担重。企业小、散、乱,服务不规范,药品监管难度大。多级消费,每一级都会有一定量的库存,导致药品的时效性、配送的准确性都无法保障。国家希望实现药品从厂家到消费者的全程监控,但是由于中间企业太多太散,对信息系统投入不足,无法实现全程追溯。为了避免传统医药流通产业链的运转模式的不足,国家提出了"两票制"改革。两票制后的商业模式:药品从药品厂家到医药流通开一次发票,医药流通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代替了原来的层层"盘剥"。然而实际上,在产业链之外还是形成了相对比较复杂的链条:药品厂家联系医药总代理进行药品的销售,由于医药代理公司的覆盖范围有限,导致了药品从总代理流转到医院,一般又会分为三种方式:总代理公司自营医药代表,直接与覆盖范围内的医院、药店进行药品的出售;与其他代理合作,由其他代理的医药代表与医院合作;直接与医药代表合作,由医药代表联系医院进行药品的销售。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上看,医药代理、医药商业公司、医药代表这三个角色日益整合为一体。2018 年底,全国"两票制"基本完成落地执行, 虽然药品的流转仍然比较复杂,但是从长远来看,"两票制"的推行,优化了药品购销秩序,压缩流通环节,规范了流通渠道,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打下基础。2、从美国医药流通政策改革看行业价值管理的核心药流通行业深刻变局时代,价值管理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上世纪美国医药流通行业的政策调整。① 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医药流通行业处于小规模、低集中度,区域竞争激烈,业务单一的初期发展阶段;② 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政府开始对医药流通行业加强监管,从而导致医药行业整体毛利下降,推动了医药流通企业的并购进程,从而加速提升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在整合期阶段,美国医药流通行业 Top3的企业市场份额从 31%提升到了 71%;③ 2000 年起至今的业务创新期医药流通行业呈现饱和状态,呈现出低毛利率行业特性,且逐渐趋于高集中度。一直都说医药流通行业的毛利很低,究竟有多低?我们可以从2014年年报中看到,美国医药流通行业前三巨头的销售毛利率,位居第一的麦克森,销售毛利率仅仅为6.4%。在这个阶段,医药流通行业想要获得发展,一方面需要扩大规模,进一步提高集中度,另一方面通过延伸生态链,以业务创新的方式来寻求企业发展。产业集中是医药流通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生存和发展必须扩大规模,突破发展瓶颈。同时和美国不同的是,我国的医药流通行业正处于整合期和业务创新期相融合的阶段。我们可以总结出:随着医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医药流通企业的软实力要求越来越高,医药流通行业的价值增长主要靠两大途径:规模增长、毛利提升。规模增长:一方面需要延伸生态链,一方面要促进市场份额的提升。提升毛利:一方面要提升营运效率,另一方面需要降低资金成本。在延伸生态链、提升市场份额、提升营运效率、降低资金成本这四种手段中,目前更多的企业会重点放在了提升市场份额和提升营运效率上。四、医药流通行业信息化现状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但总体上依然是多、散、小的格局,市场上仍充斥着沉重的竞争压力。医药流通行业信息化建设有限,难以支撑企业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和提升营运效率。大数据时代下,医药企业有必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医药模式发展,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获取临床或其他终端医疗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医药流通企业能够进行合理配货、精准营销,为企业到终端缩短路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数钥分析云能提供面向企业业务场景的一站式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全面支撑企业业务创新,随时随地透视经营,辅助企业科学决策,加速企业数据化转型升级,助力企业进行精准营销、战略管控、风险预警等。文章作者:分析云文章编辑:曹瑞报表工具:分析云关注我,后台回复“程序”,免费获取分析云及培训教材,免费体验!后台回复“医药报告”,免费获取《2020医药流通行业洞察PPT》,免费!
医药流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稳中有变,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增速有所放缓。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健康理念持续增强,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药品流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5-2018年,我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18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8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为21586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7.7%。中国医药流通行业整体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但从增长率发展趋势来看,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总体运行呈现缓中趋缓的态势,初步估计2019年医药流通市场规模增长至23097亿元。商品流通的一般渠道可分为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598家;2018年,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8%,增速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2%。按照70%的比例测算2019年我国药品批发企业市场销售规模为16168亿元。零售方面,我国零售药店总量整体呈现震荡上行,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截至到2019年底,全国零售药店数量为47.98万家,同比下降1.89%。2015-2019年,我国零售药店终端规模整体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我国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为4196亿元,占比达到23.4%。总体来说,零售药店终端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医药电商愈发活跃零售药店终端包含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两大市场,医药电商方面,我国医药电商市场用户不断增加。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0年3月,医药电商领域活跃人数保持持续上涨趋势,达到567.0万,环比增长7.3%,相较2019年同期的304.3万,同比上涨86.3%。随着我国医药电商市场用户不断增加,医药流通领域进入电商领域的平台与企业逐渐增多,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在2020年3月医药流通领域APP TOP10 榜单中,1药网、药房网商城医药店、叮当快药位居月活前三。其中,1药网月度活跃用户达208.7万,蝉联榜首,几乎是2-4名月活用户的总和。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医药电商行业在助力抗疫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行业价值得到国家的进一步认可。随着医保纳入线上医疗服务,医药电商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未来,医药流通将在国家政策指导与鼓励下逐渐走向规范化发展。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来源:格隆汇机构:平安证券药品流通统指药品从出厂到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之间经历的一系列流通环节。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流通环节实行两票制。医院渠道为主,行业稳健增长:2018年我国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零售药店三大终端的药品销售额为17131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公立医院终端占比为67.4%,零售药店终端占比为22.9%,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占比为9.7%。近几年,随着两票制的执行,调拨业务从40%降低到30%,直销终端的业务占比相应上升。流通企业大部分是国企,占比为61%,其次股份制企业占比为32%。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格局是4+n: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598家,其中全国性的药品配送企业有4家,分别是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其余均是地方性的配送商。我国各省的配送商格局差别较大,集中度高的地区如上海,CR2可达到80%,大部分地区的CR10为50%左右,其余多家小配送商瓜分剩余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政策影响边际效应减弱: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598家。2012年高峰时期,药品流通企业数量达到1.63万家,后由于行业增速下降、兼并收购等原因回落。2015年开始实施的两票制进一步促进了行业整合,企业数量下降到1.30万家,此后小幅反弹。2011年-2018年之间,CR10从34%增加到43%,集中度持续提高。药品流通行业受到两票制、零加成、药品降价、带量采购等政策影响。新药加速上市带来的增量与仿制药业务配送费用降低相互抗衡,政策对药品流通企业的影响边际效应逐渐减弱。行业处于估值低点,关注稳健增长公司:药品流通行业(不包括药店)板块估值为15.3倍,相对于生物医药行业估值溢价率为-56%,是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我们认为之前药品流通板块的估值压制因素已经在股价上体现,即使将来扩大范围带量采购,新药的上市也将弥补这一缺口,流通企业的业绩仍将维持稳健增长。我们对比分析A股药品流通上市公司发现,区域性流通企业的PEG最低,柳药股份和鹭燕医药的PEG均低于0.5,其业绩预计仍将维持20%以上的增速,建议关注。全国性批发企业将持续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建议关注上海医药、九州通、瑞康医药。风险提示:1、行业政策变化风险;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3、药品安全风险。
2018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在《关于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 发展的意见》《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等医改新政的叠加效应和联动效应作用下,药品流通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步伐。全国医药流通行业销售总额增长增速放缓2012-2018年,我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为21586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较上年同比增长7.7%。中国医药流通行业整体保持持续增长,但从增长率发展趋势来看,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总体运行呈现缓中趋缓的态势。从销售结构来看,2018年,西药类销售额为15585.09亿元,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72.20%,其次是中成药类占15.10%,其他类占比均不超过5%。药品批发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数量多,规模小,是目前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依照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近四年我国药品批发企业数量维持在1.3万家左右的水平,截至2018年11月,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6万家。从药品批发企业销售收入排名上来看,我国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企业数仅有4家,属于全国性龙头企业,在医药批发行业的竞争优势明显,并且与第二层次差距较大;处于第二竞争层次的企业数也相对较少,属于区域性龙头企业,行业内部竞争相对平和,层次内的龙头企业的主要发展目标定位主要为跻身第一竞争层次;行业第三层次的竞争企业数多,竞争相对激烈。药品零售行业并购进程不断加速,药店趋向连锁化2013-2018年,我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整体上呈现逐年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呈现逐年下降。2018年,我国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为3923亿元,同比增长7.6%。总体来说,零售药店终端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增长速度放缓。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药店总数(包括所有连锁门店和单体药店)为48.91万家,比上年同期增长7.78%。其中连锁有药店25.55万家,单体药店23.36万家,连锁药店数量连续两年超过单体药店,预计差距将进一步扩大。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有望恢复至正常水平,在 2019 年至 2022 年间保持 9.8%的增速,并于 2022 年超过 30,000 亿元的市场规模。过去五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由 2013 年的 13,036.0 亿元上升至2019 年的 24,0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0.9%(见图 2-5)。主要增长原因是:下游零售门店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的企业数量快速增加,流通行业市场规模与日俱增;按照医药商品销售品类结构来划分,2017 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规模最大的产品类别为西药类产品,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 73.2%。紧随其后的是中成药类产品,占医药销售总额的 15%,医药机械类占 4.7%,中药材类占 3.1%,化学试剂类占 1.2%,玻璃仪器类占 0.1%,其他类产品占 2.7%。由此可见,中国医药流通行业流通商品种类以西药类与中成药类为主,西药类产品占据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其市场规模于 2017 年已达到 14,646 亿元。新浪VR知识星球报告库上万份报告,所有新浪VR报告都将由管理员上传(包含部分未在其他平台发布的非互联网相关报告)VIP用户福利不定时开启,前1000名还能领领优惠券性价比更高! 新浪VR,早一天看见未来。
根据目前医药市场特征,药品销售终端可以细分为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其中第一终端为公立医院,包括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市场;第二终端为零售药店,包括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第三终端为公立基层医疗,包括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中国药品销售总额增速逐步放缓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国药品终端市场的药品销量在逐年增加。据米内网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位17955亿元,同比增长4.8%。从增长率来看,受制于国家集中采购、国家医保管控的加强、医联体的推进和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的执行,全年药品销售额增速出现了逐步放缓的趋向。公立医院终端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从近几年三大终端药品销售结构来看,公立医院终端稳居首位,零售药店终端次之,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占比最小。短期来看,公立医院终端主导地位不会改变,2019年,公立医院终端市场药品销售额为11951亿元,占比66.56%;零售药店终端市场药品销售额为4196亿元,占比23.37%;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药品销售额为1808亿元,占比10.07%。第一终端市场差距缩小2019年,我国药品销售第一终端公立医院终端销售额按照市场来分,城市公立医院市药品销售额为8739亿元,同比增长3.0%;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销售额为3212亿元,同比增长5.1%。从市场结构来看,目前城市公立医院市场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城市公立医院市场销售额增速明显低于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销售额增长速度,两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第二终端网上药店市场持续高增长2019年,我国药品销售第二终端公立医院终端销售额按照市场来分,实体药店市场药品销售额为4057亿元,同比增长6.2%;网上药店市场药品销售额为138亿元,同比增长40.0%。从市场结构来看,目前实体药店市场仍处于领先地位,但网上药店市场销售额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近年来,增长速度均维持在40%以上水平。第三终端销售增速最快2019年我国药品销售第三终端公立基层医疗终端药品销售额达到1808亿元,同比增长8.2%。销售额增速明显快于其他两大终端市场增长。其中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药品销售额为696亿元,同比增长10.5%;乡镇卫生院药品销售额为1112亿元,同比增长6.8%。2019年5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明确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预计未来第三终端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商情报网讯:消费升级、国民对健康刚性需求的增加以及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为药品流通行业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制基本建立,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经营方式互补、覆盖城乡的药品流通体系初步形成。医药零售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医药零售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数据来源:《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1年-2019年)》、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零售药店终端占药品销售总额的比例较小,未来市场空间较大未来,随着“处方外流”和“医药分开”等医改政策的落地,药品销售预计逐步流向院外市场,三大销售终端占比将面临调整,零售药店终端占比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医药零售行业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医药零售药店数量规模较大,连锁化率与集中度稳步提升我国药品零售连锁率逐年提升趋势较为明显,有利于提升医药零售市场集中度和企业市场信誉度,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和企业的经营成本。医药电商市场初步形成,渐入快速增长阶段根据据国务院引发的新政策,降低了药品电商准入门槛,释放市场活力,并同时加强对药品制造和流通企业及流通环节的行业监管,提升药品市场的运行效率。随着针对医药电商相关规范政策的逐步出台和实施,药品批发企业、医药零售企业以及第三方电商平台等开始陆续加大在医药电商领域的投入,我国医药电商市场预期将持续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我国医药零售行业发展趋势药零售企业只有通过规模化经营才能实现“低成本、高利润”。由于药品是关系消费者健康安全的特殊商品,因此医药流通行业受国家政策管控较为严格。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政府通过加大医药卫生领域财政支出、降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的方式,从而增加药品消费的需求。以下是医药零售行业发展六大趋势:1.我国医药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城镇化水平提升以及新医改背景下医保覆盖率扩张等因素共同影响下,我国医药零售行业面临长期发展机遇,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行业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连锁化率将进一步提升目前,大型药品零售企业已通过并购等方式开始进行行业整合。未来医药零售行业的并购还将持续,行业集中度、连锁化率将进一步提升。3.专业医药服务能力将成为医药零售企业未来重要的市场竞争力由于药品的购买与使用密切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因此,需要零售药店能在消费者购买药品过程中提供专业药学指导。药品销售对安全的特殊要求以及相关医改政策的逐步落地都将推动医药零售企业不断提升专业医药服务能力。4.医药零售企业将围绕“大健康”产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和服务随着国家商务部将开展“多元化服务”作为推动药店转型升级发展的方向之一,大型医药零售企业开始探索多元化经营策略,把产品线从疾病治疗拓展到疾病预防、保健养生、护肤美容等“大健康”领域。围绕“大健康”产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为今后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5.“互联网+药品”销售模式发展较快随着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将在未来互联网将与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药品供应保障服务、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等领域深度融合,医药零售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阶段,更好的去服务于有需求的公民。6.“新零售”时代的到来将对医药零售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医药零售行业作为零售业的一个子行业,同样需要在对消费者购买、供应商采购以及物流配送等业务流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消费者体验、拓展向供应商提供增值服务能力、提升企业自身运行效率。
中国医药零售行业仍然处在整合初期阶段,体现为市场集中度较低、各地区差异较大、连锁龙头增速较高等特征。目前外延整合仍然是中国医药零售行业的主要逻辑,长期来看处方外流将提供较大市场空间。▌中国药店处于整合阶段,尚存较大增量空间零售药店是医药产业链中重要一环药店,是指零售药品的门市,或者面向消费者销售医药产品和各类健康产品的门店。在中国,药店的门类主要包括单体药店、连锁药店以及网上药店三大类。药店在医药产业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整个医药产业链条当中,药店属于商业流通部门,连接上游药品制剂生产部门和下游患者。对于药店而言,上游产业链包括原料药、成药制剂生产以及商业批发等环节,而下游产业链则相对简单,直接面对消费者和患者。与其他商业流通企业不同的是,药店的本质属于零售,具有单体资产较轻、品类繁多、精细化运营等重要特征。政策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对药店行业有较为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推进,药监局、卫健委和医保局等政府部门掌握的相关职能愈发广泛,因此其重要性也越发突出。药监局、卫健委和医保局分别针对上游生产环节、中游医疗服务流通环节、以及下游支付环节对医药产业链进行规范和监督。药店行业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对于医药产业链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政策的变化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对药店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医药流通增速放缓,药店整合方兴未艾医药流通增速放缓,未来将维持个位数的同比增速。中国整体药品流通市场规模大约2万亿,2014年之前常年维持两位数以上的同比高增速,而后药品流通市场规模同比增速下降至10%左右的水平,2017年则继续下探至约9%的水平。预计未来整个药品流通市场将维持个位数的同比增速,稳定增长。未来药店终端在药品流通市场中占比将逐步提高。由于过去“医药一体化”政策的影响,目前中国大部分的药品市场份额仍被医院端占据,药店终端进展占整个药品流通市场的22%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日后随着“医药分家”、“处方外流”以及“降低医院药占比”等政策的推进,医院端有望逐渐将药品市场份额让给零售药店,使得药店终端在整个药品流通市场占比持续提高,推动药店行业以高于整体流通市场增速的速度增长。药店行业2009-2017年8年CAGR增速约11%。截止2017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销售规模约3723亿元,同比增速约10%,高于整体流通市场9%的增速水平。目前,中国药店行业品类的主导仍是药品,占比超过70%,来自保健品、器械以及其他品类占比相对较低。按照药品类型口径对现有零售药店行业分类,化学药和中成药占比分别为38.5%和34%,药品共占比72.5%。按照RX/OTC口径对现有零售药店行业分类,处方药和OTC占比分别为30.9%和40.8%,药品共占比71.7%。2017年中国处方药在药店行业销售渠道中占比仅约18%,远低于2014年日本约54%和2015年美国约83%的水平,未来提升空间较大。药店行业集中度低,具有产业整合的必要条件据《中国药店》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零售药店行业top5连锁药店收入整个行业的比重约10.7%;top10连锁药店收入占比整个行业的比重约16.8%;top100连锁药店收入占比整个行业的比重约29.1%。中国零售药店的行业集中度低于美国。美国前三大连锁药店(CVS、WBA、RAD)市占率超过77%,远高于目前国内连锁药店的市场集中度。较低的市场集中度给连锁药店提供了并购整合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已呈现趋势。我们预计历史行业低集中度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1)传统药店依附于传统分销体系,且政府监管较为严格;(2)历史上传统经营药店人员多出自体制内,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较重。零售药店连锁化率不断提升,但仍存改善空间截止2017年,中国零售药店共约45.37万个门店,其中连锁药店约22.97万个门店,连锁化率已超50%,连锁药店数量约6021家,平均单个连锁药店下属门店数量约38个。近年来中国零售药店行业连锁化率不断提升,连锁化率从2012年的36%提升至2017年的50.5%;连锁药店数量从2012年的3107家提升至2017年的6021家。虽然中国零售药店连锁率虽明显提升,但相比美国药店和日本药妆店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虽然整体连锁药店数量和连锁化率都有较大幅度提升,然而单个连锁药店下属门店数量却在近年来逐步有所下滑,从2012年的平均49家门店下滑至2017年的38家门店。我们认为药店连锁化率提升以及和连锁药店单店数量提升是行业发展趋势,因此连锁药店下属平均门店数量持续下滑值得注意。经分析我们预计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在零售药店连锁化趋势大背景下,大量单体药店转型低质量连锁药店,该类转型跟原来相比并无本质区别;(2)监管趋严。综上,在药店行业连锁化率和连锁药店数量提升的同时,只有连锁药店的平均单店数也同步提升,连锁化率和连锁药店数量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地区差异大,为零售药店外延扩张提供基础中国单店年产出总额和单店覆盖人数地区差异较大。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不同行政区域的零售药店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地区之间方差较大。整体来看,各省平均单店产出额集中在50-100万元之间,但上海平均单店年产出额在200万元以上,而青海和新疆等西部省份平均单店年产出额仅10-30万。另外,不同行政区域零售药店的单店覆盖人数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上海单店覆盖人数约7000人,而青海和重庆的单店覆盖数则小于2000人。各省执业药师分布不均。随着药店分类分级政策推出,三类和二类药店资质逐步成为大家关注重点,而要成为三类或二类店,驻店执业药师数量较为重要。截止2017年底,目前国内共有约40.83万在注册执业药师,注册于社会药房的执业药师数量约36.17万人,覆盖率达到88.6%。虽然总的执业药师覆盖社会药店比例较高,但是各省执业药师分部不均。例如广东省注册执业药师数量约3.64万人,执业药师配置比例约64.6%;河南注册执业药师数量约2.23万人,执业药师配置比例约101%。综上,中国零售药店行业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均匀,地方割据的情况较为明显。不同省份的单店覆盖人数和单店产出额均差异较大。在多数省份内部,往往呈现第一梯队中有一两家龙头优势突出,第二梯队相互竞争的局面。因此,未来外延并购进行整合预计会成为主要产业逻辑。首先,中国医药流通市场增速放缓,药店行业增速高于整体流通市场增速;其次,零售药店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市场分散,地方割据,省份间差距较大。因此,未来零售药店外延并购整合预期存在,行业现状为并购整合提供基础和必要条件。药店生意盈利能力较强,具备并购整合的必要条件相比较于医药流通行业中其他细分版块,零售药店板块的赚钱能力相对较强。零售药店板块上市公司毛利率约30-40%,净利率约5-7%。而医药流通商业环节毛利率仅约6-8%,净利率约1-2%。另外,从总资产汇报和投入资本回报角度看,零售药店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零售药店上市公司总资产回报率(ROA)约6-10%,零售药店投入资本汇报率(ROIC)约10-20%。药店上市公司的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高于医药行业整体ROIC、化药版块ROIC、以及医药流通版块ROIC,我们预计该行业仍处于整合初期,具备较强成长性。药店的低发展阶段和强盈利能力奠定行业整合大趋势。药店行业的上市公司毛利率、净利率、总资产回报率、净资产回报率均高于整体流通行业,投入资本回报率也远超医药行业整体水平和药品版块,药店生意盈利能力较强,为药店行业的整合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除此之外,药店行业尚处于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行业,集中度较低,具备并购整合的基本条件。目前中国零售药店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药店分类分级政策、工业企业一致性评价、两票制、营改增、新版GSP等政策陆续推出,对药店的要求逐步提高,加大了单体药店生存压力。单体药店5-10%的平均运营利润率在各方趋严政策出台的打压下,将大概率被压缩至盈亏平衡或亏损状态。因此,我们认为政策变革将推动行业变革,预计单体药店将陆续退出历史舞台,资本推动外延并购,提升行业集中度加速行业整合将成大概率事件。▌中国处方外流潜力可观,长期利好从长期来看,中国医药零售行业较大空间来自处方外流,根据我们测算,短期潜在空间约翻倍,长期约有万亿潜在想象空间。短期空间测算:目前中国零售药店内处方药销售额约1052亿元;根据卫生统计年鉴,2017年公立医院收入约2.55万亿元,其中药品收入约7930亿元,药占比约31.1%;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指导,预计将药占比下降到30%以下,假设2018年和2019年药占比分别降为29%和28%,若参照2017年的31.1%,明年将有约1000亿金额的处方外流药品从医院端外流到零售药店终端,几乎等于现在药店端处方药翻倍体量(包含价格下降的影响因素,短期纯处方外流影响预计略低于千亿规模)。长期空间测算:根据我们测算,2016年中国终端处方药销售额约1.15万亿元,2020年有望达到1.49万亿元,2030年预计达到1.99万亿元。因此,对标日本处方外流数据,假设最终中国零售药房承接约50%的医院端处方药,长期空间将近约1万亿。预计达成时间较长,为长期空间。综上,除了外延并购的主逻辑外,处方外流将是伴随中国医药零售行业的更长期逻辑,短期空间预计翻倍,长期空间预计与医院端药品收入体量相同,未来长期可期。▌药店单店模型:积跬步至千里,精细运营推动内生增速医药零售行业的研究,核心在于对一家门店的创立、发展、成熟等各阶段的理解,进而理解小型连锁和大型连锁的运营。一家门店从无到有,从投入到现金流平衡和盈亏平衡再到成熟门店,运营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优秀的门店应该是很好的解决了投资人看到的数字背后的各种运营问题,剖析单店运营对我们理解整个医药零售行业较为重要。(报告来源:国金证券/分析师: 李敬雷)
2018年,随着药品购销“两票制”政策的全面推行,原有的药品流通市场结构、渠道布局及供应链关系都发生变化。全行业渠道逐步下沉,向终端客户聚焦,终端销售及服务收入的提升有力弥补了分销调拨收入的下降,从而带动行业整体毛利率提升。同时,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医保控费、限制辅助用药、药价动态调整等医改政策的实施给行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1、中国医药流通行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提升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批发百强企业和零售百强企业中销售总额超过50亿元的有38家;过20亿元的企业有85家;有128家企业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从百强名单中不难看出,医药流通领域在实施规模化进程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2010-2018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规模化、集约化进程分析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药品批发企业销售增长回升,集中度同步提高从销售增速看,药品批发企业销售增速有所上升。2018年,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8%,增速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其中,4家全国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9%,增速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前10位同比增长14.2%,增速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前20位同比增长13.3%,增速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2018年中国医药流通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市场占有率看,药品批发企业集中度有所提高。2018年,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2.0%,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其中,4家全国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39.1%,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前10位占50.0%,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前20位占59.0%,增速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2018年中国医药流通批发企业TOP100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随着“两票制”政策的全面推进,大中型药品批发企业借助政策契机,深入调整业态结构,通过内生转型和外延并购,实现整体运营质量与效益双提升。当前行业规模效应逐渐凸显,全国性和区域性龙头企业销售增速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预计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3、药品零售行业并购进程不断加速,药店趋向连锁化2018年,随着医保定点药房准入政策的逐步放开,部分省市医保统筹资金开始向医保定点药店开放,医院处方外流限制逐步取消。部分地区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和药店零售信息互通共享,一些地区尝试允许零售药店开办诊所。2018年,在药品零售行业内,一心堂、老百姓、益丰药房和大参林4家上市公司全年共完成47起并购整合,涉及金额达31.35亿元。此外,在药品零售市场前景日益看好的形势下,产业与社会资本加速进入药品零售领域。2018年中国药品零售行业并购大事件分析情况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2-2018年,我国连锁药店门店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2年我国药店门店数量42.37万家,其中连锁药店门店数量为14.67万家,随后中国连锁药店门店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增速呈波动上升趋势。2018年我国药店门店数量为48.91万家,其中连锁药店门店数量为25.5万家,较上年增长了11.01%,2018年我国医药零售连锁率为52.15%,连续两年超过50%,且已经超过《医药流通发展规划》中初步预期的目标。2012-2018年中国药店门店数量及连锁率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来源: 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