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论文似乎看起来只和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才能有联系。那么高中生是否也能发表论文?是否鼓励高中生发表论文呢?发表论文对高中生是否利大于弊?高中生发表论文,同样是要对某一个课题或这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经历大量文献的调研,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基础背景知识、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存在不足需要创新的地方,再经历一系列严谨的科学实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发明、成果或者解决方案,并且将这些发明、成果或者解决方案写成一篇论文通过专业的期刊或者杂志发表。对于哪些高中生应该鼓励发论文,哪些高中生不建议发论文,接下来将从兴趣天分、论文目的和打好基础三方面出发,分析高中生是否应该发论文。(图片来源摄图网)01从兴趣天分出发科研过程本身就是漫长的过程,会消耗大量的业余时间。对于那些时间充沛并且对研究非常有兴趣天分的高中生,应当鼓励进行科学研究并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无论是对眼前功利还是长远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是令青少年受益一生的经历。国内外高中生可以通过一些含金量较高的竞赛来锻炼自己,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研究思维能力,不仅能够让自己到达人生巅峰,甚至可以为世界作出贡献。再生元科技奖(Regeneron Science Talent Search)[1]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中生科学竞赛。每年吸引全美各州的上千名高中生(包括国际生)报名参赛,Regeneron 天才奖给予高中生在「国家级专业科学家评审团」前展示原创性科研作品与研究的机会,意在鼓励年轻一代发明创造新科技和方法。(图片来源再生元科技奖官网)以往的获胜者不仅得到通向所有世界名校大门的钥匙,更获得美国总统接见的荣誉。多年来,大约147,000名学生参加了比赛,其中13位获得诺贝尔奖,2位获得菲尔兹奖,11位获得国家科学奖,18位获得麦克阿瑟奖学金, 3人获得了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5名获得了突破性奖,43位被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有11位被选入国家工程学院[2]。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 ISEF)[3]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中学科学竞赛,面向9-12年级的学生,竞赛学科包含多达22个项目,包括动物科学、能源物理学、机械工程学、植物科学、机器人与智能机器、软件系统等等。每年,全球有超过700万名高中生开展原创研究项目,并在地方科学竞赛中展示他们的工作,希望能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博览会。(图片来源ISEF官网)自成立以来,在这里凝聚了顶尖年轻科学思想,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学生们的才华。参加过该比赛的有3位获得国家科学奖,1位获得诺贝尔奖[4]。因此,对于那些时间充沛并很有兴趣天分的高中生,可以尝试发表论文。(图片来源摄图网)02从论文目的出发如今很多高校开始自主招生,海外许多名校也对高中生的科研能力更加重视,对于高中生的选拔更加综合全面,于是许多高中生就开始着手于科研项目。因为发论文能够提升学术背景达到眼前上名校的功利是非常目光短浅的,反而使得做科研发论文的目的变得不纯粹。所谓科研就是要凭着好奇心或兴趣,提出解决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问题,推动科技发展,从而造福人类社会。问题有大小,有难易,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为突破或解决问题只要尽力了,哪怕功亏一篑,甚至完全失败,告诉别人此路不通,也是可借鉴的贡献,仍值得尊敬。(图片来源摄图网)当下许多高中生为了快速达成目的,会选择加入一些大学或教授实验室的研究中,署名在其研究结果报告或论文中,并且获得发表;或研究过程中并没有了解问题的全部方面,只做了其中一部分实验就署名发表论文,这些方式都是不可取的。论文发表要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底线:无任何抄袭、造假行为;成果需要是个人或团队亲身经历过科研进行原创的;不挪用别人成果;不购买他人论文成果。在科研过程中,选对导师同样对研究成果具有导向性。好的导师能够提供正确的科研思路从而让学生遵循正确的思路方法,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有正确的把握避免误入歧途,造成实验方法的错误等。所以,针对发表论文的目的,不适用于那些急功近利的同学。让科研回归纯粹,还是需要依据青少年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图片来源摄图网)03从打好基础出发我们知道,发表论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经历选题、数据、论证过程、研究结果、论文框架、引用资料、写作逻辑等一系列流程,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学术基础上进行考量,都离发表论文存在一定差距。高中的知识已经渗透了各个学科专业化与理论化的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高中学段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各科的基础理论后,运用这些系统的工具分析与解决相应领域稍具抽象性的问题。(斯蒂芬·霍金,图片来源维基百科)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高中的过去两年中,专注于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研究。霍金曾说过:“我一生都对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着迷,并试图找到科学的答案。如果像我一样,你看着星星,并试图弄清所看到的,你也已经开始怀疑是什么让宇宙存在了。”霍金从自己面对的科学难题中不断应用基础知识,为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推动[5]。像霍金这样的伟人都是非常注重基础研究的,更何况普通的高中生呢。高中阶段是人生承上启下的转折点,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学习仍是最主要的任务。但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科研素养是鼓励培养的。科研素养是综合的能力,具备真正的科研素养才能拥有理解现代社会运行的能力,这是将来学生不论是在求学还是工作时都是需要的。(图片来源摄图网)04小结高中生是否应该发表论文还是要依据个人自身条件进行考虑。对于时间充沛且拥有兴趣天分的高中生可以尝试发表论文,但同时要遵循学术规范和学术底线,如果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这对个人的学术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思考能力都是有价值的。对于大部分高中生,鼓励培养科研素养而不是鼓励发表论文,毕竟高中阶段是打基础的过程,培养起科研精神,等上了大学以后再考虑进行研究发表论文也是不迟的。参考来源:[1]https://sciencetalentsearch.fluidreview.com/[2]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generon_Science_Talent_Search[3]https://www.societyforscience.org/isef/[4]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Science_and_Engineering_Fair[5]https://www.space.com/15923-stephen-hawking.html
现在一般学校都要求小论文发表或接收,作为毕业的条件。让一直在科研第一线工作的包子和大家介绍,发表期刊论文的注意要点。首先,大家一定要注意,论文就是一个故事,论文发表就是要完成一个故事,只要故事能讲完整,就可以开始准备小论文。第二,自己写完小论文后,可以放2-3天自己在读下,如果自己都读不通或不想看,编辑老师和外审老师都不会想看。第三,按照需要投稿,水平高的期刊对自己读博等是有好处的,除了SCI或C刊外,很多老牌的核心单位也认可。另外如果着急毕业,可以找校报或普刊来投稿。第四,投稿的时候要注意按照格式投稿,防止初审就被退稿。第五,投稿后,按照外审时间1-2个月,如果没有结果可以催促下编辑。尤其是强调下着自己的学生身份,学生的文章很多编辑老师都会帮忙快审的。第六,文章要求修改再审后要按时返修,不要拖时间,而且外审老师的每条信息都要仔细回答,过了这一步,您离发表就差一点了。(包子发表和接收20几篇中英文文章,遇到过2次外审过了,主编没有过)第七,要求版面费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汇款。这些都做到,您离发文章就很近啦~!
极目新闻记者向一帆 实习生文宁静 通讯员史凡“隆重向各位同行推荐优秀学生!本人现有研三硕士生一枚,拟攻读大牛学校博士,目前已有SCI论文5篇,苦于本人和本校平台受限,先推荐给各位同行,以期宏图大展!”近日,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张明武一条“兜售”学生的朋友圈引人注目。张明武“兜售”的学生是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2018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陈誉。这名普通高校研究生,被评价为科研水平已达到国内一流高校博士毕业水平,他是怎样做到的?对标名校 “笨鸟”先飞“我的性格比较内敛,喜欢钻研学术,所以在本科阶段我就定下目标,一定要继续深造。”陈誉说,大四时他原本准备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结果考研失利,调剂回母校继续读研。没有遗憾多久,陈誉重振起信心与导师取得了联系,共同探讨未来的规划。“那时,导师告诉我,如果将来还想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阶段至少需要有4篇拿得出手的高质量论文。”于是,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后,陈誉提前扎进实验室。一进实验室,导师张明武便布置了一篇论文让他阅读。两天后,陈誉将论文看完找到导师,没想到却被导师说他并没有看懂。“因为我是第一个看完的,被导师这样说其实心里还是有点委屈的,但听完他的解释,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确实没有看懂。”陈誉说,后来他才明白,导师让自己读论文不仅是看懂内容,还要看懂论文里如何用其他材料做印证,对于同一课题下其他学者的研究情况也要有充分了解。大约花了一个月,陈誉才按照导师规定的标准将论文看懂,并顺利和导师讨论这篇文献。此后,他以这篇论文的系统模型为出发点,总结归纳这个领域的相关研究,提出并设计新的模型和方案。经过多次地与导师讨论,并在实验室对原文献和新方案进行研讨,吸收多个意见,不断地修改与完善……三个多月后,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第一篇发表在SCI期刊上的论文。陈誉说,虽然研一就开始发表论文,比其他同学快一步,但距离名校学子的标准还差很远,想要保持竞争力,只能不断努力。周末寒暑假也泡实验室有了第一篇论文发表,陈誉后续的科研路也慢慢走上正轨。由于编程的基本功较好,在配合导师完成项目研究时,陈誉总是团队中最积极解决问题的那个。“导师有个研究项目是智慧医疗辅助系统,可以帮人们判断可能得了什么病,从而提高就医效率。”陈誉说,但是智慧医疗辅助系统中最难完成的,便是如何在保证患者隐私的情况下,提高系统判断病情的准确性。系统需要对病人病例进行加密,这将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针对这个问题,陈誉想出用外包函数加密结合数学公式的方式,完成系统对病例数据的预处理,使得病例加密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方便。“读研是很辛苦,但也是值得的。如果想往更高的地方走,就必须得付出多于别人的努力。”因为想走向更高的地方,陈誉就像个“拼命三郎”,除了过年几乎“全年无休”,不管是周末还是寒暑假,他总会定时来到实验室。“陈誉是个踏实肯干、积极向上,且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张明武说,作为导师,他会要求学生们每天早上8点半来到实验室,每次抽查,陈誉总是最早到实验室的一批。而他的室友刘阳也说,陈誉是个很自律的人,总是早起晚归整天泡在实验室。平时在实验室里,陈誉也会认真地对同学的方案提出建议。陈誉的同门师弟库汉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每次答辩的时候,陈誉都能把他问倒,对自己和同学们的指导不仅严格还很认真。“最让我佩服的还是,他在实验室几乎都不玩手机。”库汉超笑着说。“我想向清华或北大的学子看齐,无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努力学习、认真钻研都是重要的。”在努力和自律下,陈誉在研究生期间已成功发表5篇SCI论文(其中中科院分区一区论文2篇),拥有6项发明专利。未来,他将去中科大或国防科技大学等名校攻读博士,或者出国留学,完成自己坚持多年的深造计划。【来源:楚天都市报看楚天】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发表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来说事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有些高校要求研究生在毕业之前至少发表一篇核心期刊或者普刊论文,而具体发表要求根据各自学院、专业而定。这里,结合前辈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过程与注意事项,仅供参考。一、期刊的选择(一)对应专业投稿首先要符合自己文章的专业性,交叉学科的文章要好好考虑投递方向。要是觉得及其的好的文章要投哪些较好的综合性的刊物上去,导师可以给你好的建议。(二)水平相当要发表首先是写,自己想写到什么程度,等写好了看看自己论文的档次适合发表什么样子的刊物。有关刊物知名度你的导师会有相对比较成熟的了解,当然关于刊物的介绍与联系网络上也有有,各个学校的图书馆网页上都应该有。要是发表的刊物太差,毕竟有些刊物不是很好,相对来说影响会不太好,对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同时就是核心期刊中也有知名和不知名的差别,有国际著名刊物、国际一般刊物、国内核心期刊、一般刊物。要是定位的太好,不难想象,命中率会比较低,写了好文章都还是想中好的刊物。此外,切忌不要为了发文章而买文章,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要一个很好的定位,当然发表前要给你的导师看过多遍并修改多遍,并共同来决定投什么档次的期刊。(三)其它因素当下的刊物,尤其是我国的刊物大多数是根据国家的期刊改革实行自负盈亏,可能要收取版面费,一些还要审稿费,还有有些刊物审稿周期比较短,有些比较长。这些因素都是需要你事先考虑好的。一般来说,对于发表少量的或者优秀的文章,导师还是很愿意鼎力相助的,具体要根据情况而定。二、投稿的过程(一)完成稿件反复修改发表在中文刊物上要上网查(或者到图书馆查第一期)投稿指南或者约稿简则,仔细了解针对格式、内容、字数篇幅的具体要求,有要注意一些期刊可能对参考文献的条数也有规定,在投稿寄出前要检查好几次,尽量不要出现低级的错误,确保格式符合刊物的要求,尤其是对参考文献,要求比较多。(二)寄出稿件等待审稿发送的方式很多,在这里推荐Email和邮件同步发送,这样能够确保论文能到编辑手中。Email发送时附件里文件的名称要尽量写的具体一些,并附写一个简短的给主编的信。发送同时最好有一个和这个文章相关的介绍和自己的介绍,主要就是阐述自己的文章重要的突破性、创新性、贡献性。关于一些练习方法可以到网上搜索或者到图书馆里查阅。(三)修改、改进后发表到了投稿一个月左右,要主动和杂志社联系,(很有可能你将面临着被退稿,但不要气馁,一些期刊会给出自己对于你文章的中肯意见,找到自己的不足点加以改进,这本身就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要是审稿合格,要求修改稿件要抓紧时间修改,在此送出之前要写好一份修改说明,对修改的每一个地方作详细说明。然后尽早发出或者寄出。三、其它的注意事项(一)不要一稿多投在对自己的自我定位正确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这样做,而这本身也涉及到学术道德问题。在一些情况下,有的同行业的刊物常会把文章寄给研究领域的有关专家,又是可能是同一个专家,要是一个人看到两个一模一样的论文结果可想而知。试问,发表论文都没有信用可言,下次如何再发?(二)时间要抓紧有些研究是热点的有一定的时间性,所以要争取时间,不要等别人发出来,你才开始审稿,比如说去年比较流行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等热点问题的思考与剖析。还有就是进入修改阶段的时候要尽快修改,虽然时间一般都有一个月,但是越早越好。(三)关于作者自己尽量是第一作者,但与导师合作的时候可能会是第二作者,毕竟导师提供的帮助会是比较大的。当然,当导师觉得你的确是做得比较不错的时候,你可能会在与他的合作中成为第一作者。也有人认为,其他有一些贡献或者给论文修改提到重要建议的人最好也写上,毕竟对自己没有影像,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而定。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全面拉开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改革涉及招生考试、培养与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专业设置等关键环节。其中一项措施是: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要求学硕生参加论文写作训练计划,提升论文写作能力,鼓励学术发表。要求专硕生在学期间参与实践基地活动、校企合作课题、专业创作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等,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此前,清华大学已于去年修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提出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并且不再将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由此可见,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与学位申请、学位资格脱钩已是大势所趋。而在脱钩后,要建立新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导师制,强调教师对研究生的过程指导、教育与管理。把学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包括发表期刊档次、数量,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前置条件,是近20年来很多研究生培养机构推出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然而,从现实看,这一措施虽然确实增加了高校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数量,却不见得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反而出现为了毕业,研究生急功近利撰写论文、买卖论文、弄虚作假等问题,不少研究生导师也反对这一措施。把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其出发点是迫使研究生在求学期间必须做学术研究、发表论文,也借此给导师指导学生“布置”明确的发表论文任务。可是,刚读硕士的学生,还没有接受系统的学术训练,怎么写论文?要求所有硕士生、博士生在都发表论文,学术期刊哪有那么多版面?这些论文真有创新价值吗?国外一流大学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通常都没有在求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并不把发表论文与申请学位挂钩。对于博士研究生,主要强调通过导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学术训练,并严格要求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对于硕士研究生,很多学校连硕士学位论文也不要求撰写,主要要求学生完成高强度的硕士课程学习。学校是怎么保障培养质量的呢?对硕士研究生,每门硕士课程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少课程都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通不过课程考核,拿不到规定的学分,也就无法毕业,教师在给学生课程评分时不存在“放水”现象。也就是说,这是强调过程质量监管。国内一些高校用发表论文来代替过程质量监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平时课程教学要求不严,导师的质量把关也不严,如果不设置一条发表论文的“硬指标”,培养质量将“很水”。当然,要求学生发表论文,在校方看来,不但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质量保障问题,也可增加学校的论文发表数,为提高排名作贡献,有的高校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达到学校发表论文总数的一半。这也是取消发表论文与学位申请挂钩存在的现实阻力。抛开影响学校的论文发表数不说,没有发表论文的硬指标,高校如何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有人担忧,研究生会不会变得“更水”?从舆论的反应看,一些人是反对高校取消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的,尤其是博士生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对于硕士研究生,有的人也不赞成取消学术硕士发表论文的规定,支持度相对较高的是取消专业硕士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因此,破除“唯论文论”,在取消研究生发表论文与学位申请挂钩的基础上,还要健全导师制建设和研究生课程建设,强调教师对研究生的培养、指导。这要求进一步明晰导师权责,并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投入教育教学,花心思指导学生,而不是把教师的精力导向申请课题项目、发表论文之中,疏于对学生的指导。(中国青年报)
发表论文是目前研究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如果没有发表够数量,相当一部分大学有权不授予学生学位证和毕业证。鉴于很多在读研究生都没有发论文的经验,天津新东方小编就整理了这篇发论文指南,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同学渡过难关!第一步发表论文的第一步不是写作,而是了解我们的目标、方向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此时,我们必须求助于我们的学长or学姐,因为他们已经走上了发表论文的康庄大道!绝对能给你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第二步弄清楚你的导师是否有正在准备的课题,如果有,那么恭喜你,赶紧去抱老师的大腿!咳……咳……是赶紧积极联系导师,帮助老师找寻资料、调整格式,争取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以完成发论文的要求。第三步如果你的导师没有正在发的课题,那也不要太伤心!此时,我们应该继续请教学长和学姐,问问他们哪些地方好发论文。第四步如果特别不幸,你的导师没有正在准备的课题,你的学长和学姐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途径给你,那么……天津新东方小编建议你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作出一篇“空前绝后”的神作!第五步想要创作出一篇“空前绝后”的神作可不简单,你至少、至少、至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需要参考50份参考资料+10本专业经典书籍。此时请求助导师。第六步整个努力的过程需要让导师看到!比如说:凌晨的时候给老师发邮件,询问导师关于主题的意见(导师什么时候看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你这么晚了还在为论文忙活。)第七步论文的选题对论文的发表很重要,特别是对第一次发论文的同学来说!所以,论文的主题一定要征求导师的意见。如果你发了邮件,没有得到导师的及时回复,记得一定要在3日内去找导师面谈!第八步论文主题确定后,就是内容的撰写问题。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之前收集的资料就是最好的内容!当然,导师在确定主题过程中向我们推荐的书籍、说过的资料和建议也都是非常重要的素材。第九步论文引用中一定要有自己导师的作品内容,也算是小小的拍个马屁吧,通过的时候应该能顺利一点。那么,希望大家发表论文的过程顺利啦!同学们要是有疑问可以私信小编,小编会帮你找专业的老师解答哦!
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已经接近尾声,这段时间可能是被录取的学生在未来三年内最快乐的时光,毕竟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大家经过重重的竞争,现在终于考上了研究生,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但是很多在读研究生都是苦不堪言,大家都被论文和各种琐事折磨得想死的心都有了,这不,现在笔者朋友圈就有一位研三的同学在吐槽论文问题,吐槽自己实在写不出论文的那种崩溃感。论文是压在学生身上的一座大山此外,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大为不同,很明显的差别就是导师负责制,这点非常重要,在本科阶段时,我们的学生只要上课好好听课,然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最后参加期末考试,及格后就算万事大吉;但是研究生阶段不一样,除了期末考试,最重要的是导师负责制,每个研究生在入学时都要选择一名导师(双选),然后原则上导师会带领学生做项目研究、指导学生写论文,而且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毕业需要导师的签字同意,研究生不仅需要写毕业论文,而且需要在一些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才能顺利毕业。读过研究生或者正在就读研究生的同学都知道,研究生论文非常难写,一些学生因为论文问题而不能顺利毕业,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症、走向了不归路,论文可以说是压在学生身上的一座大山。既然论文这么难以发表,学校为什么要强制学生发表呢?高校为何强制学生发表论文?首先,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学术论文是展示学生学术水平的重要工具,高质量的论文可以用来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有利于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其次,在各种大学排行榜中,高校的论文数量也作为排名评估的一大依据,因此一些大学为了提升本校的排名,也是强制学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但是这种“唯论文”的现象值得大家警惕,教育部也是看到这一现象。教育部的重要通知,在校研究生迎来好消息,论文问题可解决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也是发出了重要通知,声明研究生的毕业标准不再以论文为重,能不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再是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对此,清华大学首先做出回应,清华大学宣布不再将学术论文发表作为学生申请论文答辩或学位的前置条件。如何写好一篇论文教育部虽然发了这个通知,但是高质量的论文写作还是很有必要,对于研一刚入学的同学来说,大家可以先学好基础知识,然后阅读大量的文献,才可能从中找到思路,从而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这点在文科类专业中比较明显;至于理工科学生,大家一定要跟着导师做实验、做项目,最后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你觉得研究生必须要写论文吗?欢迎留言交流。
来源 | 南京工业大学、南工研究生、ISE学术前沿编辑 | 学术君沿着既定的目标从不放松,努力才不会被辜负。本科期间,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与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让她在大三那年取得了研究生免试资格,面临人生的岔路口,“读研”还是“工作”,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深造,继续留在材料学院攻读材料学研究生,实现她与南工的七年之约。她就是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杨冰倩,于199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南京人。2014年9月本科考取南京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7年10月保送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硕士研究生,现任材料学院硕博联合第七党支部书记。该奋斗的年纪不允许自己安逸的生活2014年,杨冰倩怀揣着对大学的憧憬来到南京工业大学。在材料学院读本科的4年里,她不断激励自己克服懒惰、抓紧时间提升自我。无数个奋斗的日夜让她斩获了特等奖学金2次、一等奖学金5次、国家奖学金等诸多荣誉。谈及本科阶段学习的秘诀,杨冰倩认为高效的时间管理、高度的自律和朋辈帮扶都很重要。“时间管理就是拒绝拖延症。每次接到任务,我都会立刻做好安排和规划,并强制自己按时按计划完成。之后,我允许自己适当的放松一下。”杨冰倩坦言,人都是有惰性的,克服并不容易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对于复习课本知识,杨冰倩习惯在每一章节学完之后进行温习回顾,总结知识点,完成课后题。本科阶段,《有机化学》这门课程也曾让杨冰倩倍感压力,虽然尽力的记录整理了详细的课堂笔记,复习的时候依然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在感到无助的时候,我选择了其他同学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向他们请教难点和学习方法,听了同学们的方法和分析后,突然就豁然开朗了!”回想起往事,杨冰倩感慨万千:共同前行比孤军奋战要容易很多,要与身边的同学多交流,互帮互助!遭遇拷打科研就是无所畏惧大二时,杨冰倩进入了胡秀兰教授的课题组参与大创,以第二主持人身份参加《溶液中等离子体法合成PtAu纳米材料》项目并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此,杨冰倩踏上了属于自己的科研道路。由于优异的成绩和表现,杨冰倩在大四的时候顺利拿到推免名额并选择了留在本校本学院继续深造。虽然有了本科阶段实验室和大创的科研基础,但当她开始写自己的第一篇论文时,就遭受了科研的首次“拷打”。“着手写第一篇论文时,我完全没有思路。就在那坐在电脑面前,却想不出一个词。”杨冰倩坦言,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是科研上的一个巨大鸿沟。一切都是从0开始。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与导师、同门师兄师姐请教、讨论后,才开始撰写文章。在导师胡秀兰老师一次次的修改意见下,杨冰倩不断的对文章进行修改并在研究生入学前投稿。在研究生第一学学期的考试周,杨冰倩收到了期刊的审稿意见,为了保证论文进展,她每天下了课就往实验室跑,很晚才能回宿舍。“最初会感到有些无助,不知道这条路还要走多久才能看到希望。但经历了这个漫长艰辛的过程,才真正理解了做科研需要的品质和毅力。”目前,杨冰倩已经以一作身份发表4篇SCI论文,并且两度斩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杨冰倩分享自己发表四篇SCI的写作经验:“在写第一篇论文的时候也是无从下手,当时是和导师、师兄讨论问题,从前辈那里吸取经验,同时多读文献,积累知识。我们课题组有一个小习惯,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可以打印出来,在需要的内容部分做上一定的标记,在自己的本子做好记录。等到写论文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翻一翻,就有一定的思路和积累,词组、短句也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论文先理清思路,这样写文章会轻松一些。”学生工作与科研并不冲突本科阶段,杨冰倩曾担任冶金1601班助理班主任,以及材料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等学生工作。在研究生入学后,忙碌的杨冰倩依然选择担任党支部书记。“面对科研压力,我也考虑过放弃承担学生干部工作,专心学术。”杨冰倩坦言,当时还是有一些纠结和担心的。但最终,出于一名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老师的信任,她做出了继续发光发热的选择。担任党支部书记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杨冰倩在空余时间主动思考,充分调动支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疫情推迟开学的情况下,杨冰倩召开线上党支部会议,号召支部党员集思广益,精心策划了“一五十”、“同心战‘疫’,爱国力行”等主题党日活动。她和支部其他党员均主动参加家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材料学院硕博联合第七党支部也因为在疫情期的突出表现,被评为学校2020“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杨冰倩本人被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合理规划时间,做实验时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来得到产物,我会利用这段等待反应的时间来处理学生工作。”谈及学生工作,杨冰倩表示自己收获了很多成长:在人际交往,工作统筹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锻炼,能够独当一面,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也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奔赴未来你是星辰大海如今,临近毕业,即将离开校园的杨冰倩,内心有千万个不舍。“在南工大的七年,是我人生中非常快乐充实的一段时光。”杨冰倩表示,感谢导师和同门的激励,也感谢那个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年少的自己。未来,她将依旧不忘初心,在人生道路上继续拼搏,成就更好的自己。谈及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杨冰倩表示:“很少有人会一开始就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感到迷茫其实是很正常的。我最初也是比较迷茫,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就去多方面尝试。辅修第二专业、参加大创......正是这些多方面尝试,才让我明确了自己比较想要在实验室做科研。所以当自己迷茫的时候,不妨每个选项都去尝试,你就会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啦~”本文来源:南京工业大学、南工研究生、ISE学术前沿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不论是硕士毕业还是博士毕业,有一部分人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比如评职称、申项目、应对单位考核等,需要发表一些论文。但是到了新的单位之后,手头可能没有充足的数据,这个时候就想起自己在研究生期间,还有一些数据没有发表。那么这些数据是否可以发表论文呢?需不需要经过原来导师同意?本期话题,伊棋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研究生毕业之后能否用在读期间的实验数据发论文。1 研究生期间的数据成果,归原导师所在课题组,发表前必须经过老师同意。读研究生的时候,所做的项目一般都属于老师的课题。老师的科研项目一般是有项目经费支持的,比如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者是省市级的一些科技基金。在这些经费支持下,所做出的研究成果都归导师所在的单位所有,所以发表论文需要用到哪些数据,都必须经过导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表。我们知道有些学校现在研究生毕业时,已经不要求发表论文,导师可能会对课题进行把控。你的实验数据可能只是课题中的一部分,或许还需要后来的几位同学研究之后,才会整理发表出来,以形成系统性的学术论文。所以很多研究生的数据老师没有急着发表论文,其实是有这层原因的。2 能否发表论文可以与导师沟通那么很多同学其实面临我前面提到的一些问题,比如职称、申请项目等需要论文。其实完全可以和自己原先的导师进行沟通联系的。导师也会考虑你的实际情况。如果他同意你对数据进行整理发表,那么恭喜,但是要注意论文的单位排序肯定是导师单位排第一,而你在的新单位可以排在第二。导师毋庸置疑肯定是通讯作者。3 为什么导师是通讯作者?我们发表论文的时候,总会看到有一个作者的右上角标了一个星号,这是通讯作者的意思。作为通讯作者,本身是要对论文进行负责的,也就是说课题研究思路、整个课题的规划、数据真实性等都是由这个通讯作者负责。而排在第1位的作者,一般是实验的执行人或者是论文的撰写者。其他在文章署名里面提到的人,对文章都有或多或少的贡献,根据他们贡献的高低,进行先后的排名。通讯作者是要对学术论文进行负责。比如论文数据受到质疑,认为是造假,这时通讯作者就有很大的责任,他必须提供原始的实验记录等相关证明材料。一旦发现造假,通讯作者肯定是要负全部责任的。4 不经过导师同意发表了论文会怎样?假如说你没有经过导师同意,自己发表这份数据,被导师发现之后,他有权向通讯社发邮件撤销这篇论文。期刊编辑部会根据导师提供的证据,对文章进行审核,并做出撤稿决定。一般研究生毕业之后,所有的原始材料,包括实验记录本等等,都留在了导师单位。这时你如果提供不出原材料,那就没有办法证明这份数据是你做出来的。这时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你不承认数据属于导师,但是没有原始数据证明数据的真实性,因为原材料实验记录都不在自己手里,这只能说明数据造假;另一种情况是你承认数据属于导师,这份数据不属于你。无论哪种情况,导师均有权力撤销你发表的论文。综上,如果想拿研究生期间的数据发表论文,一定要和导师进行沟通。如果说导师对数据没有保留的要求,那么他会同意的,当然署名单位肯定是导师第一单位,而你在的新单位可以挂第二单位。如果导师不同意,你又确实有困难,你可以把自己的难处和导师说明,他或许会给你从其他地方找一些数据让你来发表。所以,发表论文前一定要和导师沟通,切忌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我是伊棋,生物博士,你如何看毕业后发论文要不要与导师沟通?欢迎留言,我在评论区等你。
日前,清华大学公布了新修订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规定》此次修订破除硕士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不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清华大学不再要求硕士生研究生申请学位必须发表学术论文,是对硕士学位与发表学术论文“挂钩”做法的纠正,是回归科研理性,也是回归研究生的科学培养,开了一个好头。高校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其实是刁难硕士生,在客观上只是无味加重硕士生的经济负担。学术期刊数量有限,有不少学术期刊基本上不发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甚至连副教授的学术论文都不发。而愿意发表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学术期刊,大多要收取版面费。这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效应,不仅制造了“学术泡沫”,而且助推了学术腐败,形成了发表、买卖学术论文的学术腐败产业链,饱受诟病。能否发表学术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衡量和评价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学术成果,主要看硕士研究生个人有没有钱。硕士学位申请与发表学术论文“脱钩”,申请硕士学位不用发论文,这能够有效斩断硕士生因发表学术论文产生的花钱发论文、买论文等学术腐败链,硕士研究生也不需要再为发表学术论文烦心,可以一门心思静下来学习、科研和专心准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而且,发表学术论文从来都不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学术成果的唯一标准,硕士生参与课题项目研究工作情况、实践成果和毕业论文等都可以作为衡量标准。这意味着申请硕士学位不用发表学术论文,并不等于降低了硕士研究生的毕业门槛,关键是要严把硕士生的毕业论文关、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关,就能有效保证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实际上,1979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考试,当时高校并没有申请硕士学位与发表学术论文挂钩的规定。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鼓励研究生搞科研,上海财经大学在全国率先实行硕士学位与发表学术论文“挂钩”,随后高校纷纷跟进,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成为申请硕士学位的标配。但到了本世纪之初,上海财经大学等少数高校又开始实行硕士学位与发表学术论文“脱钩”。在2006年举行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外交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所重点高校表示均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在科研“破四唯”的今天,申请硕士学位不用发论文不应是少数高校的自选动作,而应成为高校的共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