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记万静姝白银市白银区第三小学六年级五班金秋九月,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清风拂面。这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场说走就走、快乐有趣的研学旅行。头戴橙黄色的遮阳帽,胸前鲜艳的红领巾随风舞动着,背着轻巧便利的研学包,一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十足的阳光美少年!上了大巴车,我们各自选了座位,系上安全带,兴致勃勃地出发了!旅途中的时间在欢歌笑语中不知不觉过去了。很快,我们到达了白银露天矿坑旧址。一下车,一朵朵白云在碧空中向我们招着手,我们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忽然看见了广阔的天空,簇拥着导游老师飞奔到观景台。导游老师一边组织我们排队参观,一边滔滔不绝地为我们讲解白银市凤凰山的历史地理。现场鸦雀无声,我们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老师的生动讲解瞬间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尘封的年代,一处处遗迹令我深刻了解到古代挖矿人的辛酸血泪,深切感受到先辈们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乐于吃苦的开拓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白银精神。我们时不时发出一声声感叹,心中立誓要沿着铜城开拓者的足迹,爱护家乡,建设家乡!在露天矿坑旧址前合完影,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火焰山博物馆。博物馆的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矿物质用途、价值和地理知识,让我们了解到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也晓得了我的家乡是中国唯一一座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白银市,被誉为“中国铜城”,各类铜矿资源很是丰富,大家都倍感自豪。整个参观过程我们都听得如痴如醉、心驰神往!离开火焰山博物馆,经过一个小时车程,我们又来到20公里外的水川湿地公园。一下车,就感觉到神清气爽,瞬间就沉浸在眼前风景如画的田园风景中。远处大山屏障下是宛如平镜的水面,水面上铺着翠绿翠绿的荷叶犹如片片翡翠一般。荷叶间时不时还冒出几只小鸭子,有的小鸭子远远地好像怕羞似的,躲在荷叶底下偶尔探一探毛毛的小脑袋,可爱极了!近处的水岸边,一群小鱼们张着嘴“叭叭叭”在水里打转,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当时我恨不得自己也变成一个小动物徜徉在这幅山水画中。午饭后,我们又去了花村顾家善。这里随处可见五彩缤纷的菊花,我不禁脱口而出“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青灰色的水泥路在错落有致的大砖房旁蜿蜒,房前屋后还有可爱的三角梅、海棠花等。娇艳的花朵、摇曳的花枝、甜润的花香,点缀着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白墙青瓦、小桥流水,勾勒出一幅和谐美丽的小康乡村的水墨画卷。最后,我们来到了芬芳扑面、鲜艳无边的大坪花海。紫色小巧的马鞭草玲珑讨喜,像一件细心刻画的精美工艺品,看得我心旷神怡。我们像花蝴蝶一般从紫色的花海穿梭到金色的海岸,一朵朵菊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个个灿烂的小太阳,柔软的花瓣、柔和的色调,在明亮金色的阳光下熠熠生辉。老师们带领我们在自选的小花盆里,亲手种下多肉植物。我们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笑着闹着跑着,老师们拿着手机兴奋地给我们拍照,和我们一起欢笑,融入我们金秋研学的童年世界里。凉亭里的清风和花香吹着快乐的味道,穿过我们的每一根发丝,弥漫在身边,祥和极了。夕阳西下,手捧亲手种植的可爱小多肉,乘车高歌“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我们愉快的金秋研学,随着车程一起到达了终点。这丰富多彩的一天,不仅让我大饱眼福,也让我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非常期待下一次的研学,下一次的满载而归。作文投稿时间:2020/12/10 11:11:44
第20届“枫叶新希望杯”创新作文大赛优秀作品作者: 武昌实验小学 六年级 刘进得知今年新希望冬令营去上海,我心里痒痒的,便让爸爸早早地给我报了名。开营第一天,我早早地到了集合点,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一起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第二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来到了此次冬令营游学景点的第一站——上海科技馆。一下车,科技馆那壮观的景象便呈现在我的眼前,一个硕大的透明玻璃球在阳光的照射下褶褶生辉。走进科技馆,果然是人山人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展馆内的所有展区,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机器人世界了”。走进该展区,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机器人不仅会画画、下棋、弹钢琴,连玩魔方的技术都那么高超!那里有很多人同机器人比技艺,但他们哪里是机器人的对手!更神奇的是,机器人还听得懂人的指令,能够按照人们提出的要求拿特定的东西。出于好奇,我也给机器人下了一个指令,要求它叼起一只红色的球,它马上就照办了!我完全被人工智能的发展所折服!如果说上海科技馆带给我们的是科技上的震撼,中华艺术宫献给我们的则是一场文化盛宴。当我们跟随老师来到了中华艺术宫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屏幕上的一幅名画——《清明上河图》。在总长五米多的画卷上,从汴河旁的小山到两城的城门,到处是繁华的景象。农夫、官员、牛、驴、车、轿、城楼……一切都活灵活现。真没想到,在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下,名画里的一景一物竟也好像被赋予了生命,变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看完清明上河图,我们来到了国画展区。这里的画种类繁多,有油画,水墨画,山水画……有的画上画着可爱的小鸟,看上去像真的一样。看着看着,我似乎也听到了小鸟的叫声……上海的这四天中,我们还相继游览了上海航空科普馆、上海乐高探索中心、田子坊、上海外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上海之旅不但让我身心愉悦,视野开阔,也增长了见识,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之外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这次上海研学之旅真让我难忘。
今天,我们有幸来到学校附近的大坝景区,开展“研学调水源头,寻访大坝之旅”的研学旅行活动。去的路上,大家憧憬着,一路上谈论着有关大坝的话题,兴致勃勃。首先,我们来到丹江口大坝下的水电站。1973年9月,丹江口电厂的6台水轮发电机全部投产。这座水电站的装机容量90万千瓦,现在的装机容量高达100万千瓦。它是五十年代开工建设的、规模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及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并为引水华北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重要水源,是开发治理汉江的关键工程。通过导游的详细讲解,我们了解了大坝辉煌的过去—水力发电,也知晓了它为一江清水送北京而自我牺牲的精神。然后,坐游览车乘风来到大坝上。登上大坝坝顶,鸟瞰丹江口城区,楼房林立,鳞次栉比,青山碧水,粉墙黛瓦尽收眼底。抬头远眺,武当山隐隐再现;回首平视,魏巍大坝锁汉江,丹江口水库碧波万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花卷,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近日,国家副主席王岐山来到丹江口调研,他参观了大坝,还品尝了丹江的水。最后,我们来到丹江口工程展览馆。高大、辉宏的展览馆静卧在万木之中。进门,丹江口水利枢纽建设图映入眼帘。在LED屏的上方是毛主席在1952年视察黄河时指出的: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是可以的。过了一年后,在视察长江时,毛主席针对北方严重干旱缺水的情况,明确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蓝图。和蔼的导游手持激光笔指点着图片,认真讲解从张体学提倡建大坝到大坝建好的全过程。“10万大军参加建设,不分男女,在物质极度匮乏下,建设者们自力更生—种菜养猪。”导游娓娓道理。“1974年2月24日《人民日报》正式刊发了丹江口大坝初期工程建成的重大消息。看,这就是。”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我们仔细读了这则依旧振奋人心的旧新闻。“那是当时职工子弟学校的样子。”导游指着一张照片说。话刚落音,大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齐围在那张照片钱前,端详着。瞧!十几位孩子手拿圆环 ,正跳着欢快的舞蹈。脸上洋溢着幸福,身后一排排大屋顶房掩映在一行竹林下。大坝,是南水北调的源头;大坝,解决了北方饮水之困难;大坝,也成就了丹江口水库为亚洲第一人工湖的美誉。啊!大坝啊,是多少人的汗水凝结成的。它使我们知道了建大坝人的精神,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远和近,或许就在身旁。昨天上午,学校组织我们一、二两班的同学参加研学活动。天气虽然有些阴郁,但仍不能使我们的热情消减。班级中,个个同学都洋溢着激动与兴奋,脸上也流露着朵朵笑容,我们带着好奇踏上了旅途。在大巴的颠簸中,我们终于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山腰盐场。刚下车,看到盐田的景象感慨油然而生。十万多亩的盐田,一望无际,有如沧海桑田般的感觉,远近只有些许的电线杆矗立在盐田旁。还记得自己曾跑到奇隆广场边的一幢楼的最高层,在那远远地望着这一大片似天空之境的空地,其面积之大与周边城镇成鲜明的对比,那时我虽不曾去得山腰盐场,但在我的第一感觉中,那一定就是盐场。讲解员仔细地为我们介绍盐场,山腰盐场竟是福建省最大的盐场,我顿时惊讶于家乡的建设原来也有如此的成就,一时真觉得不可思议。海水缓缓地流进盐田,如条条流动的洁白银带,与天空相映衬,远远望去,真可谓水天一色啊。制盐需经“纳潮”、“制卤”、“结晶”等五道工序,盐场工人更是费尽汗水与劳动,从海水中提炼出盐——他们心血与智慧的结晶。他们日复一日地走在这广袤的土地上,不辞辛劳,也才造就了盐场如今的繁荣。讲解员的句句讲解,如同讲述他们的壮丽伟大故事,娓娓道来……我站在这儿,感受身旁的这一切,一股股伟大的磅礴气势直涌心头。我们的第二个目的地便是后龙镇的土坑村,穿过繁华的街道,两旁的房屋如时间回潮般,显现古朴之气。庙上精细的雕刻。龙凤飞腾的栩栩如生,这些巧妙的细节,实是令人叹为观止。接着我们来到土坑村闻名的“刘百万”大厝,“刘百万”即刘端经,他通过经商,富甲一方。他的家庭逐渐壮大兴旺,其古居也被保存了下来。行走在古道小巷中,别具闽南特点的房屋朴实而又自然。耳畔是讲解员生动地解说,我流连在这座座红瓦房中,想象绣花楼上朗朗的笑声。欣赏古庭中绚烂的鲜花,倾听古厝传发的古老声音……我再次被泉港伟大所震撼了,别具特色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这些都是泉港人智慧的结晶。感受着的这一切,一份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可是,我的心又忽然暗淡了下来。在参加这次研学之前,对于研学时所到之处,我皆是一无所知。这次的研学让我了解了泉港的人文历史,更让我感受到一份深深的惭愧。作为一个泉港人,竟连家乡都不了解,身边所在咫尺的东西,仿佛又显得渺远起来。乡情,似乎还是有些远,但只要心中有意,它自然就在你的身旁。
我四年级时,参加了一次研学旅行,我一直没有忘记。我们在第一个地方活动结束后,打算收拾行李去第二个目的地。结果从那里发来了一个消息,那里出了意外,为了安全,我们直接回去了。但是在车上的事却很多。我坐在车子的第一排。有一个同学不停地往第一排跑,另一个同学说:“前面的玻璃上有苍蝇,你可以挂在那里擦苍蝇。”他听了有些不高兴 ,说:“你怎么不去擦?”那个同学说:“因为你好看呀!”一转子人都笑了,他自己也笑了。我旁边的同学把书包里的书都拿出去了,包里放满了零食。我带的是一个旅行包,放了牙膏牙刷,毛巾,本子,笔和一些必须品之后,零食就放不了多少了,我只带了一些火腿肠,糖果之类的。我在吃零食的时候,旁边的同学从包里拿东西,像变魔术一样拿零食,拿了一个又一个,就是拿不完。到黄泥岗了,有人大喊:“黄泥岗!”有一个同学说:“啊?火腿肠?我要吃火腿肠!”于是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一直说要火腿肠。路上我们很饿,很多人都卖了一盒或者几盒泡面。老师说了不能吃泡面,味道太大了。旁边同学不停的诱惑我,她也想吃,不敢自己一个人吃。我担心老师说我们,她说:“我们把水倒在杯子里,就没有味道了。”我经过一个又一个的诱惑,还是决定要吃。干的泡面没有带水的泡面好吃,但是我已经很饿了,饿的时候觉得很好吃。大家的包都放在地上,地上不干净。我找到了一个挂包的好地方——挂钩。挂钩的位置非常好,我一抬手就能拿到东西。这件事我没有忘记,因为路上很有趣。
“耶!要去研学啦!”周三,我们就要离开学校,进行为期两天的研学旅行。没等老师说完,教室就像菜市场一般,已然没有了秩序,十分的喧闹。带着兴奋,怀揣好奇,经过3小时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研学之旅的第一站----襄阳古隆中。传说这里曾是三国名臣诸葛亮年少时的耕读之地,进入景区,苍松古柏,绿树成荫,入口处一座古朴、典雅的石牌坊映人眼帘。石牌坊上用端庄的正楷体写着“古隆中”三个大字。这座石牌坊建于清光绪年间,虽然岁月磨平了它的棱角,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来自于青山绿水间的深远。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庄重地朗诵起诸葛亮的《诫子书》与《隆中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站在充满古韵的石牌坊下,望着满目的绿水青山,我的思绪不禁飘到了干年之前。少年诸葛亮,在山中一边耕种一边勤学,修身养性,自比管、乐、伊、吕,最终走出茅庐,成为闻名天下一代贤相,被人们传诵千古。追寻着干古名相诸葛亮的足迹,我们来到了三顾堂。在这里,演员们再现刘备“三顾茅庐”的传奇。求贤若渴的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没有成功,但他并没有放弃,第三次来到茅芦,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一席《隆中对》三分天下,从此辅佐刘备取荆州,并益州,建立蜀汉王朝,流芳百世。研学之旅的第二天,我们来到唐城一览盛世大唐的风采。走进唐城,庄严的气息扑面而来。随着城楼上响起一阵鼓声,冲出一群身披甲青的士兵。他们手里的旗帜伴着雄壮的鼓乐声挥舞,仿佛让人看到了当年所向无敌的唐军。精彩的开城仪式后,同学们潮水般涌人唐城。金碧辉煌的唐皇宫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文化,让人深深的感受到了盛世大唐的辉煌。在花月相辉楼,我们观看了《大唐飞歌》表演。 演员们轻盈的步伐,曼妙的舞姿让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欣赏着优美的宫廷舞蹈,我的灵魂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遥远的唐朝。一袭白衣的“李白”登场了,场上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演员把醉酒的李白演绎的活灵活现。接着演员们演绎了“安史之乱”、“贵妃自缢”等情节,让同学们既欣赏了表演,又学到了历史知识。短短两天的研学之旅,不仅让我们体验到了盛世大唐的灿烂文化,更让我们领略到了祖国江山的美丽。初中生优秀作文赏析:一个美丽的误会初中生优秀作文赏析:陪伴
研学有感济大附小五年级 王增睿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江南文化名人研学活动,与老师、同学们朝夕相处了四天三夜,游历了杭州、绍兴两个城市的名胜古迹,感受颇多。这次研学活动使我收获了很多,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更大的收获是通过这次研学,我学会了生活上的独立,离开爸爸妈妈羽翼的庇护,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还有就是加深了我们全班同学之间的感情,外出的几天,我们就像一家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老师们就像家长们一样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的食、宿、行、学。研学前我就开始向往西湖的景色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到底什么样的美丽景色能让见多识广的苏轼对西湖有如此的感慨呢?揣着这种期待的心情终于等到了与西湖见面的那一天。一进景区,我就感觉心情舒畅,异常轻松,好像与好久未见面好朋友重逢了一样。跟随着老师买了船票,船载着我们在湖上游荡,西湖可是真安静呀!除了游船的马达声,听不到其他嘈杂的声音;空气里也是安静的,没有一丝风;湖面安静的像一面镜子,没有一点波浪。我坐在窗边,认真欣赏西湖的真面貌:湖的一周都是绿荫荫的树,上面时不时会落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戏弄一番,湖水很绿,跟周围的树融为一体。远远望去,只见得湖面上立着三潭印月,偶尔有小鸭子们成群结队地游过去。眼前的景象不禁让我想起家乡的大明湖,那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从早到晚里面都穿梭着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而西湖却与她恰恰相反,同样都有悠久的历史、同样的远近驰名,但西湖却很安静,像一位不喜欢吵闹的小淑女一样,优雅温婉地存在着。通过对西湖的游览,终于了解到了西湖那如西子般的美。期待时间快点转到下一次研学活动!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栗美霞10月14日,由山西文旅云游旅行集团、太原植物园、山西省科教研学旅行综合实践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游山西读历史植物科普进校园”实践教育研学活动走进太原植物园,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200余名师生分组开启了植物探秘之旅。研学活动中,种类丰富的热带雨林馆、奇特有趣的沙漠生物馆、色彩明丽的珍稀植物及四季花卉展馆,吸引了学生们探究的目光。活动中,同学们还参与了树叶粘贴画和蝴蝶标本制作,在花艺小镇捕捉到春天的身影。最后,同学们聆听了植物科普知识讲座以及“如何写好参观作文”教学活动。很多学生在活动结束之后纷纷表示,能近距离观赏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珍稀植物,比如菩提树、沙漠玫瑰、见血封喉等珍稀植物,光听这些植物的名字,就能勾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尤其是昆虫馆内的1万余只蝴蝶标本,更让他们认识了很多大自然中的稀有昆虫,感觉收获满满。带队的老师在游览时,发现许多学生带着探访追寻的目光,怀着刨根问底的心思参与研学活动,一颗颗求知的童心已被点燃……“如何让学生在领略到美丽的自然景观的同时有所思考和收获,需要教师的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山西文旅云游旅行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也是太原植物园研学课程发布以来首次研学活动,之后将根据集团部署不断进行课程以及配套升级,陆续开展更多的研学内容,努力将太原植物园打造成为植物科普研学基地,讲好植物故事,传播好植物文化,让植物园真正变成孩子们的“百乐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时下,“研学旅行”是行走在路上的“活”课堂,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进入10月以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吸引了不少研学游团队的参与体验,景区假日主题活动与研学游结合重点推出的“研学+”多重体验模式,成为今年国庆假日的新亮点,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青睐。“祭祖堂有1230个姓氏祖先的牌位,有我的姓氏,也有我的……”在洪洞大槐树景区祭祖堂内,一拨接一拨的研学游团队小游客成为大槐树景区一道靓丽风景线。日前,“研学游”作为旅游与教育的跨界融合形成的行业新热点,受到越来越多学校与家庭的认可。而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全国唯一民祭圣地,洪洞大槐树景区利用丰富的根祖文化资源、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为青少年团体推出了一系列研学旅游产品,为广大中小学生打造研学新课堂,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今,研学游作为大槐树景区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产品,为景区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积累了经验。洪洞大槐树景区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正围绕文化旅游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产品开发,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优质发展。并且针对青少年研学游团体,已推出了多种研学游活动,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的祭祀流程体验活动、家风家训的普及教育、碑刻拓印技法的体验、敬茶事亲传承孝德以及红色革命教育等活动,大大充实了研学种类,加强团队实际参与性,让研学团队不单单只是走马观花,更是从传统和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根祖文化的博大精深。“当孩子们带着问题出发旅行,在欣赏着美好风景的同时不断思考探索,又带回了一堆新的问题,继续研究,不断进步,这就是研学旅行的魅力所在。”省社科院旅游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邵琦说。
8.28日,迎着晨曦,夏津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和夏津县暖阳社工服务中心的专业社工老师,大爱同行公益联合会党员先锋队的志愿者,已经各自就位,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阳光少年”们。对于今天的这些孩子们,我们有着更多的心疼与怜惜,因为家庭的一些变故,让他们在小小的年纪就开始经历磨难,承受着本不该这个年纪承受的压力。今天我们不想把“孤儿”、“类孤儿”这样的标签再贴在他们身上,在这里,他们都是“阳光少年”!本着疏导孩子们心理,传递积极正能量的思想,由夏津县民政局主办,夏津县暖阳社工服务中心承办了这次“让爱随行,让阳光永恒——阳光少年快乐研学游”活动,目的就是要通过各种游戏以及趣味心理辅导讲座的形式,让孩子们打开心扉,更好的融入集体中来。 上午9点钟,志愿者们把阳光少年们陆续接到了集合地点,孩子们穿上统一的阳光少年团的马甲,洗手消毒,带好口罩后,统一乘坐公交车向今天的活动地点——德百旅游小镇椹仙村出发啦! 统一服装,统一时间,统一集合,统一出发,统一行动听指挥,让孩子们有初步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概念。 到达目的地后,在椹仙村导游的带领下,阳光少年们先参观了拥有百年历史的将军府,并现场观看了杂技表演,稍作休息后,正式开始了今天的活动。 刘会洁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展趣味游戏,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游戏环节设置的循序渐进,节奏由舒缓到激烈。孩子们刚开始还比较拘谨,放不开,几轮游戏下来,尤其是“合力吹气球”游戏以后,孩子们玩的越来越开心,参与度越来越高,这也为后边的自我介绍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孩子们心敞开了,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就不会再害羞扭捏,甚至敢于踊跃的报名节目表演,展示自己。这对于这些比较内向的阳光少年们,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孩子们玩嗨了,也玩饿了,坐在古桑树下,听着鸟叫,吹着微风,听着音乐,一起吃着午餐,别提多悠闲了。 短暂的休息过后,刘红霞老师的阳光心理趣味讲座开始了,我们在树荫下席地而坐,通过小游戏来找到自己的优点,学着赏识自己,同时也学会赞美别人,更懂得要学会把自己融入集体,体会团队的合作更有力量。通过给想感谢的人写一张贺卡的活动,让孩子们有感恩的意识,最后活动在孩子们“阳光少年,笑容绽放”的呼喊声中,留下了最珍贵的记忆。 最后,带着阳光少年参观了多宝楼和特色民宿后,我们踏上了返程的车辆,经过一天的玩闹,孩子们都累了,几乎是一上车就睡着了,我们的志愿者老师们贴心的站在孩子们旁边保护着他们,让他们睡得更安稳一些。从上午6:30到晚上7:30,13个小时的陪伴,见证了孩子从拘谨到绽放,从羞涩内向到敢于表现自己,真的向“阳光少年”迈出了一大步,也衷心的希望所有的孩子们在回去以后,可以继续保持灿烂的笑容,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不论前路多么艰险,都有我们在身后一路守候。
微风吹拂着树叶,传来阵阵窣窣声。我系起的那根红绸带,此时它也一定在随清风飘扬。风中夹带风铃清脆的声响,牵动我的千思万绪,拉我回到那一次岳阳楼游学之路。岳阳楼位于洞庭湖畔,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而享誉天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经古代明贤的引荐,我们来到了岳阳楼下。红梁黄瓦,与古时宫殿很类似,却也很陌生,高悬的牌匾上赫然题字“岳阳楼”。集中讲解,合影留念,后来同学们分散游览。我独自向远处走去,竟然也不知该去哪。踽踽独行,忽见一排整齐的石碑,走近才看分明,上面刻着许多诗文典故。走到最后,却见三块空石碑并未刻字,不过旁边有人写了一首名为《岳阳楼》的小诗。“洞庭波涌涛连天,历史长河数变迁,三国英豪今何在?唯有古楼屹湖边。”我一字一句读出声来,默默思索。我慢慢往前走,那石栏显然已陈旧了,上面的精美雕刻渐渐风化模糊了,在缝隙竟还长出几簇青青草。我双手扶在石栏,向外探去。那是一片湖,离我们真的很远,看不真切。它不比寻常湖水清柔,它是一种凝重的深灰色。白色水雾浮于水面,平淡阔远。若不是风拂起浪花,我真以为这是定格在千年前的一幅画卷,水天共色。湖广而平,即使离得很远也感受得到那股沧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它的广,但多少是为排遣身世之苦。可真正看到洞庭湖时,只觉心中倏地空尽了,自己如同沧海一粟。但湖与沧瀛终不同,湖永远给人带来沉静与淡然,也似佛生所求。四周一片静谧,只听见水浪翻卷的声音。我转身望见岳阳楼,这楼阁好似尘封的历史汇聚而成。“三国英豪今何在,唯有古楼屹湖边。”人与历史都被时光抹去印迹,只有湖与楼,依旧长情,静静地看着生命一次次新生、奋斗和老去。“百年后的岳阳,早不是曾经那个样子。”我听见一个沙哑的声音缓缓说道。是的,天下美景到了史官那里,不过是刻在青铜上简短又冰冷的几行字。而文人不同,他们留下的则是登楼的身世之感。恰如《岳阳楼记》中写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返途离开岳阳楼,我心幽幽道:“人生有期,有如薤露,洞庭宽广,岳阳浩大。我们好似蜉蝣,无法在生命长河中烙下印花,但求如绸带般在风中兀自飘扬,能在我们永垂不朽的一生,展露光芒。”不羡楼,不羡湖,只羡身旁,还有三人行。初中生优秀作文赏析:水杯摔碎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