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平塘:研学旅行开启“教育+旅游”扶贫新模式加工厂

平塘:研学旅行开启“教育+旅游”扶贫新模式

近年来,黔南州平塘县借助“中国天眼”这张展现给世界的崭新名片,提出了“3351”发展总思路,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全方位展示“多彩贵州·平塘三天”的无限魅力,打造“观天探地·世界唯一”的天文科普旅游新“境界”。研学旅行开启“教育+旅游”扶贫新模式,把师生带入了“跟着课本游中国、观世界”的行走大课堂,开启了研学旅行牵手精准扶贫助脱贫的新征程。创建科普实践基地筑牢研学旅行平台为建好科普实践基地,筑牢研学旅行平台,2017年,平塘县本着“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以探究学习为导向、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原则,在天文小镇创建了基于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国际化教育基地“平塘县中小学天文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该基地一建成,即获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科普示范基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科协授予“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并成功申报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孩子们在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2018年,平塘又引进北京世纪明德公司注资5亿元开展研学旅行营地建设,把平塘打造成“全国研学旅行西南片区示范营地”。目前,平塘县的天文科普探索体验基地、3D创意打印创客基地、牙舟陶制作体验基地、民族民间文化体验基地、特色农产品采摘体验基地等一批科普实践基地初具雏形。了解FAST工作原理自“中国天眼”落成启用至今,共有来自国内外的大中小学生8万余人参加了“天文科普”和“时代楷模南仁东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仅2019年春季开学至今,就有16000余名县内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参加研学,火爆的“研学旅行”引爆着平塘“大旅游”,丰富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深得家长的称赞、支持。“想让孩子更多的了解一些天文知识,包括中国天眼,让孩子更早地接触,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大国重器,让他们有科学的学习态度,对他们的成长会有一些好处”。来自南京的游客王征说道。学生手持卡片在天文体验馆进行研学加强研学课程开发丰富研学旅行内涵坐落于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科普基地作为面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场所,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访客前来研学。今年,五一小长假,在中国天眼科普基地,不少家长、老师、研学团队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学习。“培养他们对天文科学知识的兴趣爱好,从此激发他们学习天文知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带队教师杨绍杰告诉记者。学习天文望远镜知识为真正的使中国天眼科普基地成为中小学研学目的地之一,平塘精心打造天文探秘课堂、手工制作课堂、天文探索课堂、专家公开课等内容,让研学团队通过这些行走的课堂,吸取天文知识。“融入了学生、家长、老师、专家团队和我们的课本,把书面的东西变得立体化,把我们在天眼科普基地的每一个点变成行走的课堂,让他们深入体验,这跟传统的课堂有很明显的区别,让他们做主导,我们做辅导引导。”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负责人莫元姗介绍道。在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天文体验馆,前来参观的每个学生都会领到一本天文知识小卡片,这张小卡片上面会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体验馆主动地找答案。“今天我来这里了解到了很多天文知识,比如八大行星和黑洞,我知道了八大行星之间的距离,因为在课本上的知识很死板,所以今天来了,知道了他们的距离和大小相关的知识,还知道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课本上无法呈现的知识,生动形象的呈现在自己面前”学生王远艳一边找答案一边告诉记者。学习地质知识除中国天眼科普教育基地开设精品研学课程外,还依托牙舟陶开设了非遗传承类研学课程。依托天坑群、掌布藏字石开设地质地貌科考类研学课程。依托民族文化开设民俗文化体验课类研学课程。同时平塘县还将民族文化引进校园,打造多元化办学特色,在不断彰显学校内涵的同时,助推了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文化建设。如:卡蒲小学的毛南猴鼓舞,掌布和甲茶中小学的布依山歌,兔场小学的“叫物传情”,牙舟中小学的陶瓷文化、清水小学和塘边中学的“八音弹唱”、新塘小学苗族舞蹈“咕噜跳月”,西关中学布依族舞蹈“粑棒声声”等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此外,平塘县还组建了一支由教研人员、名师工作室成员、天文科普骨干教师、民族民间文化指导教师、县内外天文科学界领导、专家和学者,以及民族民间传承人等组成的一支素质高、学术硬的研学旅行教材研发队伍。正在进一步完善包含平塘独有的天文科普、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民间文化、牙舟陶文化、茶文化在内的地方特色课程,不断丰满研学旅行课程内涵。研学旅行牵手精准扶贫 高位谋划助推经济发展随着中国天眼研学旅行的日益火爆,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的游客来到平塘。在距离中国天眼景区不到5公里的塘边镇塘泥村,借助“天眼”效应,以其独特的优势撬开了特色乡村旅游市场,让当地群众分享到了旅游带来的实惠。塘边镇塘泥村有个天然溶洞,因其洞内矿物质硝的含量比较高,被当地村民称之为“硝灰洞”,又因进出洞口均朝天,故名“天硐”。2008年3月,由法国洞穴联盟、贵州喀斯特资源环境发展与研究中心、贵州洞穴协会等中外洞穴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察组曾到此洞考察过。当时专家们在考察后称,这一四季恒温的天然洞穴,实属少见。塘泥村研学旅行“贵州的洞穴非常漂亮,非常有意思,在里面感觉非常舒服”。法国洞穴联盟专家团介绍道。“这个洞非常有特点,具有我们贵州喀斯特很多特征,形容为微型的喀斯特博物馆不为其过,地下河,各种形态的钟乳石都在这个洞可以看到”贵州洞穴协会常务理事程广源告诉记者。由于受思想观念的约束,这个天然洞穴的开发一直被搁浅,直至中国天眼的落成启用,才让当地群众意识到可以开发利用天然溶洞,利用布依元素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村委班子通过协商以后,请当地媒体报道过一次,后来有很多社会探洞爱好者慕名而来。我们还通过朋友圈宣传,后面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旅行社团队,台湾,澳门和香港的团队都会过来”。塘边镇塘泥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光金说道。研学夏令营甲青冰臼徒步塘边镇塘泥村与贵州洞穴协会在遵循自然的条件下让探洞爱好者在探洞期间学到自然知识,增长见识。这一开发模式立刻引起了以亲子游为主的旅行团队的关注,先后有贵阳、上海、南京等旅游团队与塘泥村签订旅游订单。“目前为止是第十几波了,而且今年7月份到8月份有400多人来体验我们这边的民俗风情,和我们当地的孩子互动,共同学习”上海麦粒鸟贵州片区负责人聂松果说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塘泥村,让当地的群众看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希望,经过村两委与贵州洞穴协会的策划,除了探洞外,又新增徒步穿越、打糍粑、篝火晚会等内容,丰富旅游业态。“在上海没有体验过打糍粑这种传统活动,这次觉得很好玩,很刺激,包括我们还去徒步,探洞,很新奇,虽然说过程有点累,但是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民族文化。”上海游客丁思涵说道。“对大自然感到非常震撼,还可以锻炼孩子们坚强的精神,看到这里非常淳朴的民风,觉得这里非常好,这里的体验非常与众不同。”上海游客王芳说道。体验牙舟陶瓷制作现在在塘泥村,由当地村民组建了三只八音弹唱乐队,部分有能力的贫困户负责游客探洞安全和向导等工作,剩余的人员开设农家乐或者筹备篝火晚会等。通过丰富旅游业态,带动了就业,增加了收入,直接带动了8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自从2017年2月以来,前后接待40批次探险团,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近100万元。“通过上海麦粒鸟,以及南京和杭州的协会与我们合作,去年接了500人左右,今年下半年我们也接了有500至600人了。夏令营亲子教育,在这个星期接了200多人,每次平均费用是2万多,包括吃、住、安保等服务。”塘边镇塘泥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光金乐开心地介绍说。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这是平塘县实施研学旅行牵手精准扶贫得大胆探索。目前全县各个景区景点、科普基地,民族文化、本地向导、农家客栈等一系列举措正在悄然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增长,研学旅行与教育扶贫、旅游扶贫相结合,研学旅行开启“教育+旅游”扶贫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顾彦君通讯员 田举 岑璇璇编辑 梁晓琳编审 张发扬

莫觉莫悟

小学生游学,一次数万?莫让研学旅行变了味

根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近日,县曲江第一小学一到四年级部分学生拿到了学校印发的一张游学宣传单,其中有一项“日本动漫文化亲子团”内容,7天的游学,报价高达33600元每人。还有一项是“新加坡智慧家庭亲子团“标价33400元/2人。后来校方解释,日本的亲子团实际为33600元/2人,宣传资料印成33600元一人是工作人员的疏忽。但两个游学活动总价都在三万多块,我不知道有多少家庭能承受得起。笔者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研学旅行的,我认为,研学旅行自古有之,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徐霞客,李时珍遍访名山大川,都可以看作研学旅行的先行者。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研学旅行确实能够取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国外的研学旅行已经比较成熟,比如日本,日本学生的修学旅行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小学,初中,高中整个学习阶段,研学内容多种多样,几乎全员参与,研修旅行从参观名胜古迹到职业体验,自然体验等等。日本的研学经费由政府买单,提供经费保障。欧美发达国家的研学旅行也是常态化开展,每一次研学旅行都带着问题出门,带着成果和思考归来。河南教育厅不久之前也下发了一个《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方案》的文件,在方案中提出:中小学每学年都应安排一到两次的校外研学活动。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活动等形式支持学校的研学活动,号召各场馆,景区,景点对中小学生的研学活动实施门票减免的政策。为什么国内学校的”研学活动“迟迟不能开展?首先只怕就是经费的制约,校外研学,涉及到交通,食宿,门票等各种费用,学校没有这方面的经费来源,最后只能向家长收取,收费容易引发质疑,所以很多学校不愿意组织这样的活动。其次,安全方面也是一个大问题,校外活动,安全风险增加,现在学校工作是安全压倒一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不组织校外活动。西安曲江小学这次的天价研学,又让我们有了另外一种担忧,”研学旅行“应当以学为主,为何一定要组织境外游呢?收费如此之高,有多少人能够参与进来呢?研学活动毕竟不能只针对贵族学生,它应该是普遍的,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如此高价的研学,怎么能不让家长质疑其中的猫腻?学校把研学活动外包给旅游公司,自己做甩手掌柜,那还要学校组织什么?家长自己带着孩子去旅行好不好?研学旅行之所以和旅行不一样,就是因为要带着学习的目的,研究的目的,要有教学的过程,以学为主,不能游而不学,多游少学。我认为,学校要组织一次成功的研学旅行,必须考虑到大多数的家庭的承受能力,收费可以几百到一千之间。我们祖国幅员如此辽阔,历史如此悠久,省市没有适合研学的地方呢?省内走遍了,周边省市也可以游一游。研学旅行不能变了味,不能只是一游了之,学校要精心准备活动方案,要有目标,要带着问题出门,带着思考和成果归来!

鬼见愁

研学旅行对于孩子是否必要

研学旅行对于孩子是否必要中国教育服务网(匕页)古代学子常会游学,也就是在游历民间的过程中增长自己的见识和社会经验,这种游学的方法获得了不少学者的推崇。而与其相对应的是,现代有一种名叫研学旅行的活动,很好地继承了游学行为的大体过程。研学旅行具体指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等方式走出校园、拓宽知识面的过程。这项活动主要针对中小学生,目的在于帮助长期坐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们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习体验。都说见识就是知识,孩子所能接收到的知识范围,决定了他们的未来。研学旅行最显著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让孩子获得在学习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更开阔层面的知识,这一点恰好是提高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之处。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孩子虽然会受到教育机构和老师的监管,但在面对活动或者学习上的一些困难的时候,还是会由自己出面解决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让孩子的自我主人公意识逐渐被拉上台面,使得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自然、更自信地处理好很多事情,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研学旅行能够让孩子产生性格上的改变。研学旅行的重点在学也在行,长期封闭的教学生活不适合孩子的多方面发展,因此在合适的时机让孩子接触一下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有好处。孩子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其他方式的共同作用,研学旅行刚好能够锻炼孩子团队协作和责任担当的能力,让他们明白把握未来的重要性。当然,大部分研学旅行活动毕竟是由社会上的教育机构发起并承担的,其中也会存在一些机构资质良莠不齐、教育人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这个时候家长和学校的工作人员应当自己衡量是否可以把孩子送到这样的机构中参与活动,以免造成不良影响。不少教育专家虽然也推荐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但研学旅行并非就适合每一个孩子参与,在此方面需要谨慎考虑。目前全国疫情向好,前段时间有些机构已经开始策划今年的游学,没想到欧洲的疫情爆发,随着境外输入的增加,很多地方骤然又紧张起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又成为新的疫情形势下的重要任务。因此,多好的游学策划也要放一放了。中国教育服务网原创部分插图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1,其实,我们最关心的不是高考延期,而是什么时候开学!2,教育部通知:高考延迟!谁是最该开怀大笑的人?

法显

研学旅行如何发展?2020年首届良渚文化研学旅行论坛在杭举办

7月8日下午,“2020年首届良渚文化研学旅行论坛”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文明探索营地报告厅举行。论坛致力于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推动研学旅行行业健康发展,希望借良渚遗迹申遗一周年之际的“杭州良渚日”暨首届杭州良渚文化周,从探寻良渚文明开始,共同推进研学旅行的蓬勃发展。本次论坛由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研(游)学分会、长三角研学旅行联盟主办,由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文明探索营地承办。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领导、万科杭州领导、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究与指导中心、余杭区教育局领导、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领导、长三角研学旅行联盟、长三角青少年活动中心代表、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研(游)学分会等领导及理事单位参与了论坛。良渚文明探索营地位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西南角,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唯一的研学旅行营地,也是全国首个在五千年文明沃土上的青少年教育营地。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研游学分会会长许敏表示,2020年下半年才刚起步,希望借良渚申遗一周年之际,汇集各方智慧,深化联动激活新形势下的合作模式,将研学旅行产品深入实施,将杭州传统良历史文脉传承、发扬。 现场,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研游学分会秘书长陈欣安为良渚文明探索营地授牌,作为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研游学分会的一员,良渚文明探索营地将为研学旅行注入更具创新时尚的素质教育内容和配套,为全市、全省提供良渚文化的研学之旅。此外,长三角研学联盟和杭州良渚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还分别与良渚文明探索营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良渚文明探索营地将携手有情怀、有梦想的中华文化传播者和研学旅行实践者,推动研学旅行行业健康发展,并将良渚文明传承开来、传播出去。良渚文明探索营地产品总监章琦揭秘了2020年营地的最新产品内容,以考古学与中华文明、中华传统文化为两大核心课程模块,以运动与探险、自然探索、晚间活动、安全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情感学习为六大辅助课程模块,良渚文明探索营地将从根源上引导孩子们去深入探究、透物见人、感受古老文明的亲密感。“我们希望良渚文化研学旅行,不是流于形式的。”章琦告诉本端记者,因此我们建立了系统的良渚文化课程体系,通过重大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长三角研学旅行联盟会长、绿城育华教育集团总校长黄建明表示,很高兴能够看到良渚文化研学基地的建成,“其实研学就是研究性的学习,研学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新形势下研学实践的未来发展是非常可观的。”针对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的研制与推进,论坛上,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孙芙蓉给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她认为:“我们通过标准定制、研学评估、研学研究、研学指导等多元化的方式,研制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指南,希望研学旅行能够更加科学规范。”

载见

去这里放飞蓝天梦!建德航空小镇获批杭州市级研学旅行营地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何晟 通讯员 童燕近日,由杭州市教育局公布的《关于2019年杭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名单的公示》中,建德航空小镇航空科普研学营地入选杭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营地,杭州地区仅4家。此外,设在建德航空小镇的大川航空爱国教育基地,也被列入杭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据了解,建德航空小镇航空科普研学营地分室内教学场所和户外活动场地两大区块。户外活动场地设置新联航空户外教学、遥控飞行、草坪放飞等五大活动专区,用于开展大型航空模型表演、遥控飞行体验、热气球、卡丁车等体验项目。针对不同的研学群体,策划推出“小小飞行家”、“天空历险记”等一系列航空科普特色研学旅行课程。室内活动区为1600平方米航空科普体验中心,根据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设置小学中段、小学高段、初中段和高中段共120余节课程,课程内容全方位涵盖航空科普知识。营地内还提供航空小镇景区旅游APP、研学旅行专题网页等信息化服务,为青少年群体搭建一个集航空主题科普、航空器体验、教学文娱等于一体的学习交流平台。近来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日渐深入和旅游产业的跨界融合,研学旅行在市场上炙手可热。建德航空小镇紧抓机遇,依托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空域优势以及航空主题乐园内完备的软硬件设施,做足研学旅行文章。通过与共青团浙江省委、中航文化等单位合作,引入新联通航、大川航空等优质通航企业,积极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旅行等基地。成功举办“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选拔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分站赛”和浙江省军民融合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航空航天选拔赛等航空航天类赛事12场(次),吸引了近万名运动爱好者参赛,不仅聚集了小镇人气,更是打开了广阔的研学旅行市场。今年以来,接待夏令营、研学游团队200多个,近7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3.96%。下步,建德航空小镇将不断丰富研学旅行产品,争取在年底前开通“建德-舟山”的低空航线,同时,用好周边寿昌文化古街、农夫山泉工厂、新安江水电站等优质资源,为青少年研学旅行提供多样化选择。

美食村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研学旅行“把脉”

莫让高效研学变低效旅游,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研学旅行“把脉”近年来,研学旅行受到越来越多中小学生的青睐。在市场火热、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研学旅行的制度建设和保障机制如何完善?如何合理布局?如何避免低效旅行,实现高效研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日前邀请全国各地教育专家代表展开研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2018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4000多所学校、3.3万名家长开展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全国研学旅行学校参与率平均为38%,其中上海最高,达到了66%。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研学旅行参与率存在不平衡性。此外,2017至2018年全国遴选了621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在组织管理、课程开发、专业指导和评价方面,都需要持续追踪研究。研讨会上,专家提出,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研学旅行顶层设计,明确课程地位;要规范出台各类标准;要重视基地营地研学导师的培养培训;要积极推进基地营地建设,加强对旅行社的指导,突出研学旅行的社会效益。据了解,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专门成立研学旅行研究所,从研学实践教育的政策理论、课程设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标准与评价制度、安全与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对全国的研学旅行把脉问诊,旨在构建研学旅行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经验提升、问题解决、成果总结等的研究交流与实践指导平台,为全国研学旅行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理论咨询与实践指导。(记者胡浩)

地狱门

曾被忽视的劳动教育要怎么做,融入研学旅行会拥有更高站位

从远古社会用歌咏唱出“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到近世“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信条,再到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劳模,劳动从古至今备受讴歌和尊敬,因为有它的存在,才造就了上万年的人类文明。但在新世纪教育专业化的大潮之下,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上一辈人普遍熟悉的劳动教育成为当代教育体系中的短板。为此该如何实现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发挥劳动教育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是当前教育从业者最大的难题。在今年高考“全国I卷”的语文作文题中,要求考生围绕“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等内容,写一篇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这也间接证明了当前国家对劳动教育领域的重视。果不其然,在7月份介绍《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时,郑富芝表示,“我们必须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当前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可能是最短的短板,因此必须要加强。”《意见》将劳动教育的理念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当中,大大强化劳动教育的地位,劳动教育成为“五育”之一,而不像过去那样是一项简单的活动。只有进了体系,才能摆上位置。8月27日,在编审的普通高中语文学科统编教材中,必修上册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劳动教育的定义劳动教育到底该如何定义?在百科中提出的劳动教育含义是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人类劳动的历史也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从原始社会的依靠劳动生存;到阶级社会人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分配原则的实施……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劳动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将劳动、实践、活动三者结合起来,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教育活动,而把劳动融入社会实践中,是实践活动的特殊形式。当前我们劳动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也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国际上把市场所需要的劳动素养分为两类,一种是“职业互通能力”,还有一种是“职业特殊能力”,这两类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核心素养和特殊技能之间的差别,劳动教育所重视的就是不管从事任何行业都必须具备的创新力、批判力、交流力等等。将劳动教育融入研学旅行课程劳动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价值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培养受教育者对于劳动的内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核心素养,想要实现“职业互通能力”的提高,可以将劳动教育融入研学旅行,打造劳动教育的特殊形式。如何实现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呢?一要正确把握劳动教育的基本准则。劳动教育既需要让学生学习到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也要帮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素养,把握劳动教育的体验式原则,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劳动感受,养成劳动习惯。二要把课程定下来。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都免不了要落实到课程实施中,如果没有自己的课程,劳动教育只能是空谈。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应该有专门的设计方式,跟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实现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多种形态,形成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体系。除此之外,学校在进行研学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时候,要强化两者的关联性和协调性,结合当地地域特色,科学的融入种植、养生等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满足多样化的研学需求。三要实现基地资源互通。统筹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才能更好的发挥两者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四月份浙江省杭州市启动了“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示范方案,将研学旅行分为“农户+”和“村镇+”两种模式,除了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吃做农家菜、感受农家风味、体验农事活动,增强劳动实践体验之外。“村镇+”模式围绕“劳动之旅”主题,整合村镇劳动教育资源,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村镇基地网,让研学和劳动两面开花。

爱很大

同学们,出发咯!富阳区中小学生“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发布

05:06说起“新劳动教育”,不少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杭州市富阳区富春七小。他们通过开心农场、生活整理等多样化的学校劳动教育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今天(4月13日),富阳区中小学生“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发布,未来将培育1000个“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示范农户。在富阳洞桥镇的馒头传习社,来自富春七小五六班的徐浩康同学正做着馒头,揉面、发酵、上蒸笼……在老师的讲解下,徐同学人生中第一个亲手制作的馒头已经完成,他说这是自己从未有过的生活体验。“我觉得很有意义,中午我们要自己烧饭,去老人家给他们帮忙干活或者做表演,很开心,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记者从现场了解到,中小学生“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是劳动实践、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学生们该如何参与呢?中小学“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一般安排在3-8年级。学校每学年有组织安排1-2次研学旅行活动,一般每次1-2天。 同时,也鼓励学校集体组织模式和家庭亲子组织模式。“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结合乡镇资源,主要以两种模式开展:(1)“农户+”模式组织全区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到农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利用1-2天的时间,吃做农家菜、感受农家风味、体验农事活动,在各种具体活动中,增强劳动实践体验,培养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2)“村镇+”模式围绕“劳动之旅”主题,整合村镇劳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村镇基地网。利用乡镇、农村丰富和独特的劳动教育资源,通过各类活动,参与劳动实践,体验民俗民风,品味山乡味道。“我们预计用2-3年左右时间,在全区24个乡镇(街道)打造100个“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精品村,培育1000个“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示范农户”富阳区教育局副局长郦建告诉记者。此外,还将制定“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精品村建设标准和农户“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操作手册;探索形成农村、农户星级评价机制,严格规范考核办法。近年来,富阳区教育局始终把中小学生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对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强化价值引领、文化引领和实践引领,探索富阳特色的中小学德育模式,全力助推富阳区“劳动教育”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和实施,促进了富阳区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杭州之声记者 朱乐艳 通讯员 宗晓青 李潇鹏

铮铮佼佼

研学旅行的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你了解多少?

(一)课程性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从课程形态看: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教育活动。是拓展性课程。“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是研学旅行课程最本质的特征。如果没有“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就成了旅游。如果没有“旅行体验”,研学旅行就是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活动方式。从课程育人功能看: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注重实践体验和旅行感受,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价值的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从课程地位看,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外延伸形式。“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是必修课程的一部分。义务教育和高中课程方案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平行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占16-20%;高中阶段,14学分。从课程管理看: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开发、实施和管理。(二)课程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引导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研学旅行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研学旅行渐热 教育专家:第二课堂应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5月24日,全国研学旅行西部高峰论坛在都江堰市举行。据封面新闻记者了解,自2016 年 11 月教育部等 11 部委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全国掀起了研学旅行的热潮。在此背景下,中小学怎样开展研学旅行?怎样设计研学旅的课程?研学课程与学校文化课怎样互补互促?在西部教育研究院和远川教育阅读研究院共同组织的此次论坛上,教育专家围绕师生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各抒己见。研学旅行应将重点落在课程开发“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瓶颈。”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陈大伟谈到,研学旅行的提出便是希望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获得更加立体生动的学习体验。在国外,研学旅行早已流行已久,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就经常组织“校外参观”访问活动、俄罗斯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非常普遍,而中国的研学旅行才刚刚开始。陈大伟说道,现阶段已经有不少学校陆续将研学课程纳入必修课体系中,并开始开发研学课程。这都可以证明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但在看到转变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不少学校、机构对于研学旅行的认识还存在不足之处。“研学旅行不仅仅是旅行,更应该将重点落在课程。”陈大伟说:“一些学校单纯的认为研学旅行等同于带学生去景区、文化馆等地参观即可,忽略了研学旅行其实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应让孩子的眼、耳、鼻、手、脑都动起来,从中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巡视员、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郑增仪也认为,研学旅行不仅有书本知识,还应该有社会实践,重在体验。应该引领学生走出学校教室,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合作、探究,这对动手能力、人身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很有价值和意义。研学旅行应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那么,对于中小学校而言,该怎样开展研学旅行?怎样设计研学旅行的课程呢?郑增仪提到,不同的城市对于研学旅行的需求不尽相同。一线城市会更重视游学项目的综合教育意义、关注游学组织的细节、流程、文化和生活体验。二、三线城市则更关注游学项目的功能性,比如去几个地方、多少景点、探访几所名校等。不同城市的学校、教育机构在研学课程开发、研学旅行路线、内容安排上也应结合实际需求而定。另外,郑增仪也建议学校开展研学旅行首先应该从开发优质的研学课程入手,并逐步落实下去。另一方面,营地建设是研学旅行得以实施的重要支撑,需要市、县等地加强基地建设。“研学旅行是一个合作的项目,需要营地、基地、机构与学校合作协调完成。”郑增仪认为,研学旅行之路该怎么走,考验着学校和老师们,学校和老师们要带领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好路线,有目的性、带着任务地去领略一个地方,感受一种文化,并非走马观花式地参观,应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周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