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基于乡镇的研学旅行规划设计探究寿

基于乡镇的研学旅行规划设计探究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也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把“教育”、“旅游”两大元素紧紧融合在一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研学旅行也迎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教育部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纳入2019年度新增专业,市场也对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素质能力要求,研学旅行这块大蛋糕开始逐渐细分化。无独有偶,研学旅行规划作为规划专业的又一细分领域,和旅游规划有着极大的关联,不同的是,它主要研究地区的研学旅行发展。研学旅行的规划设计和一般的旅游规划有何不同?如何才能制定操作性、实用性极强的研学旅行规划方案呢?今天小研学就以乡镇研学规划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旅游规划与研学旅行规划国家旅游局在2003年颁布的《旅游规划通则》中明确指出,旅游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要素所做的安排,可以说旅游规划是对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综合评价与市场分析。研学旅行规划则是将研学旅行作为研究对象而制定的规划,和旅游规划不同的是,它兼具旅游和教育两种属性,既需要走出校园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又需要实现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随着“旅游+”模式的兴起和国民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研学旅行这种具有双重色彩的模式也成为教育领域和旅游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一些向往诗意、自然的乡镇环境的人群开始不断涌现出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乡镇也凭借着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文化资源成为旅游者最向往的区域之一,乡镇旅游也成为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另外,这也为当地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中小学生来说,长期的温室环境让他们更加渴望接触大自然。对乡镇提出有针对性的研学旅行规划,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研学活动的整体质量,而且能为乡镇未来的产业规划与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乡镇的研学旅行规划设计研学旅行是旅游和教育行业发展的新兴业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与之相符合的研学规划是非常必要的。那么该如何做出实用性、操作性都强的乡镇研学旅行规划呢?1.研学主题与乡镇资源梳理在对乡镇进行研学旅行规划时,必然要对该地区的资源条件、整体发展方向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只有找准该地区乡镇发展的定位,才能更好地提炼区域的文化特色,并制定出符合要求的研学主题。研学课程是研学旅行的灵魂,而研学主题则是研学课程最核心的所在,所有的研学内容都是围绕研学主题展开的,所以研学主题要体现出乡镇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属性,这样才能使得研学活动的质量达到最大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研学知识的吸收,还有利于当地资源的传承与发扬。2.研学旅行服务体系的建立当前的研学旅行市场混乱,亟需建立区域型全覆盖的研学旅行服务体系,形成有效的供需对接,完成校内外一体的联合教育网络。只有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服务体系,才能对研学服务机构的资质、服务规范、收费标准以及交通、住宿、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统一协调,明晰各方职责。3.乡镇研学内容的确定研学内容的确定基于乡镇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乡镇旅游资源的类别决定了研学内容的方向。对于课程研发人员来说,只有串联起全区域的研学旅游资源,才能使研学项目有效地发展和运作,最终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文化体验和学习乐趣。研学旅行规划设计是对研学旅行行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只有确保研学旅行项目规划的各方各面科学合理,才能保证研学活动有效进行,进而推动乡镇旅游行业的发展。

蜚闻记

文成县召开研学旅行发展规划研讨会

研学旅行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亮点,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已逐渐成为当前旅游领域新的发力点。6月26日,文成县召开研学旅行发展规划研讨会,邀请中国陶行知学会会长吕德雄、华中师大课程中心主任王先佳“把脉”文成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副县长金一玲参加会议。会上,吕德雄、王先佳充分肯定了文成县现阶段研学旅行开发的方向,并就研学旅行的标准与规范、研学旅行围绕的主题、研学旅行教材开发等方面作了详细地论述与指导。会议指出,开展研学旅行工作是贯彻中央精神、落实省市部署的要求,是一项系统活动,各相关单位要统一思想,迅速行动,理清思路,落实任务,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导师培养;要精心部署,全力推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引导,做好安全保障,从设施、制度、组织上保障研学旅行活动的安全,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据悉,研学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游学,不仅要统筹协调校内资源,还要根据自身需求,发挥好校外可利用资源的作用。作为教育项目设计,研学旅行的设计方案需要做得非常细致,如乘车安全、下车安全、救护应急等,要将非安全因素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建设研学辅导员队伍,打造研学旅行深度体验性,带领学生们亲近自然、亲近社会同样必不可少。

鬼饭店

研学旅行、课程规划与设计

荣幸参加晓晴老师的授课培训中交流中收获分享采访晓晴老师采访合照交流交流

百叶窗

研学旅游基地设计方案-行走在文化与自然之间的课堂

研学从何而来?当下的研学旅行发源于古时的游学。春秋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 年,杏林设坛,修订六经;唐代李白年少时即走出蜀地,26岁“仗剑出国,辞亲远游”,用3 年时间“南穹苍梧,东涉溟海”。古人通过学习与游历的融合,增加见识、锻造坚韧意志、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市场前景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研学市场起步较晚,但市场需求很旺盛,发展速度也比较快。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调查,约3/4的受访者表示了解研学旅行,80%左右的人表示对研学旅行很感兴趣,六成左右受访者参加过研学旅行。从参加研学旅行的意愿调查来看,70%的人期望旅行时长是6-10天,人均花费能接受在3000-10000元的所占比例达88%,64%的人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旅行产品能满足需求。随着研学旅行被纳入教学计划,研学旅行逐渐成为刚需,根据《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一般情况下,学校每学年组织安排1-2次研学旅行活动,每学年合计安排研学旅行活动:小学3-4天、初中4-6天、高中6-8天。行业现状自研学旅行活动开展以来,出现了许多全国性的研学旅行基地,但地方研学旅行基地由于缺乏一定的大众认知度和重视度,忽略了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研学旅行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户外课程,全国范围内的研学旅行基地,为中小学生制定的研学课程几乎都是历史文化产品,缺少具有创新性、本地特色的研学课程和基地。针对人群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行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行活动。研学旅行的设计建设思路定位科技研学通过高科技手段展示或体验科技教育科普类:主要以知识科普为主,科技馆为主,占地面积较小,投资金额适中,内容灵活,但复制性较强。科技园区类:大多以动物园和植物园为主,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占地面积较大农业研学以农业为主题,大多以田园体验型为载体,将农庄、田园综合化文化研学旅游目的地目的在于感受悠久历史文化,体验丰富的文化资源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占据大多数营地研学目的在于通过室外拓展训练等活动,达到磨炼意志、增强自信、完善人格、团队协作等教育目的。这样的营地多建立在远离市中心的自然环境中,营地内餐厅、宿舍等基本生活设施外,还配备拓展场等训练设施,以及医务室等辅助保障设施。构成要素1、研学基地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场景型,特别是涉及到自然类、地理类等这种场景要求很真实的课程,一定是要结合实际的环境进行,因此营地打造的研学旅行课程也需要走出营地,到真实的场景中去的。2、自身或周边拥有良好的餐饮住宿条件、必备的配套设施,具有独特的研学旅行资源、专业的运营团队、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能够为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生活等活动的场所。3、策划、制定或实施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组织和指导中小学学生开展各类研究学习和体验活动的专业人员。4、通过一些游玩、训练项目,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接受挑战的勇气,提升孩子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优质案例威海奇遇小螺号成长儿童乐园定位定位于3至12岁少年儿童,围绕“欢乐休闲·亲子互动·研学旅行”进行立体开发,根据主题故事情节,划分为天空之城、时光列车、侏罗纪森林等七大游乐区,并集合贝壳研究、收藏、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科技研学奇遇小螺号成长儿童乐园拥有国内首家海螺科普馆海螺科普馆位于奇遇小螺号成长乐园内,共三层:地下一层为海螺科普馆,通过还原海螺贝类的生活场景,让儿童了解海螺的生存状况和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一楼海洋生物探索馆,通过馆内5000余种海洋生物标本,还原海洋生物由古化石-藻类-软体动物到脊椎动物-鸟类的进化过程;二楼海洋科技馆,通过科技设备演示海水淡化、海螺仿生学应用、海水组成元素等课程,让孩子知行合一;同时围绕海螺贝类设置系列手工课程,如贝雕、贝堆等。构成要素1、园区所处位置是威海市正全力打造的世界级黄金海岸带,围绕优质的地理环境,打造成拥有 丰富海洋知识的亲子游营地。将胶东最富特色的海草房民宿融入园区,设计增加“侏罗纪恐龙森林”,给予孩子们冒险区域,打造成研究、收藏、探险、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研学基地。2、园区内配备美食广场,一座圆形海草房建筑,以虎皮石进行装饰,远远看去像座小型的城堡。内里餐桌颜色采用饱和度很高的红、黄、绿、蓝,成圆环状排列,且高低错落有致,每一个细节,都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喜好和特点。哪怕一根柱子,也有发挥的空间,各式各样的海螺,符合园区主题的整体塑造。3、通过策划、制定或实施研学旅行课程方案,与各中小学以及培训机构合作,同时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组织和指导孩子们开展各类研究学习和体验活动。4、园区拥有大型的无动力儿童乐园,开发无动力乐园与课程结合的研学产品,是以青少年素质教育为主线,融合IP理念、无动力训练教育、生活素质教育、社会认知教育、体验教育、自然教育、休闲度假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大型青少年素质教育研学旅行基地。将场地划分为巨魔古海、天空之城、时光列车、极地领主、炽热沙洲、侏罗纪森林、沙克深渊七大游乐区;包含海豚蹦床、海马索道、水上战舰、空中爬网、丛林穿越等无动力游乐设施,并策划丰富多彩的儿童活动增强园区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一些游玩、训练项目,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接受挑战的勇气,提升孩子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天空之城珊瑚迷宫海星钻网水利工程海盗船海马滑索拓展区域时光隧道(小火车)让孩子们在精心设计的集体研学课程中互相学习借鉴,提升自信,强大自我,实现内心的成长,为生命的完善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当然,红孩儿游乐作为专业设计建设研学旅行基地厂家,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与园区共同确保配备安全保障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祭父

为研学旅行建言献策

研学旅行不是传统的校外培训,旅行是活动的载体,研学是出行的目的。目前各省市地方教委相继出台了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主体就是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建立研学旅行服务准入机制,规范研学旅行活动内容,完善监管机制,落实活动经费。从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各地教委及相关行政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稳步推进研学旅行的落实完善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研学旅行将会成为校园教育的“第二课堂”。建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地区情况,设置研学旅行课程规范标准,如:活动前的校内课前预习、活动中的校外组织实施及安全防控以及活动后的总结考核及后期的延展性再教育。各学校应设立研学教师专职岗位(类似大队辅导员岗位)统筹规划学校的研学旅行活动。根据学生年级、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来设计制定本校师生的研学旅行方案,最好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分批次,分时间,分地点,按照不同的教学需求和课程内容来选择研学目的地,从而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这样做可以化整为零,从臃肿的大型团队,变成精致小团,既便于安全管理又能提高课程质量。作为主要承接研学旅行服务的旅行社、景区、博物馆等相关机构,更多的应该配合学校的教学进度、研学目的,从安全管控、旅行服务、课程落实等方面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在研学旅行中所处的位置是辅助学校完成研学旅行,而不是主导研学旅行的课程设置及评判标准。由于研学旅行在国内刚刚起步,各地学校的教育理念及教学任务不尽相同,学校及老师对研学旅行的认识也各有不同。我们切勿夜郎自大,将个体的成功案例,复制到整个市场,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本企业的发展,更有甚者会对整个研学旅行行业在规范起步阶段造成不良影响。

禁欲者

角逐研学旅行,策划如何解决市场痛点

从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研学旅行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开始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到2016年国家层面首次以专门文件推动研学旅行发展--《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发布,研学旅行可谓热度持续上升。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研学旅行人数约325万人次,市场规模约为315亿元,而专家预测,未来几年研学旅行市场将出现井喷式发展现象。图为智汇运营管理的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一片大好的市场前景,自然吸引了不少文旅企业、传统旅行社、教育机构争先恐后加入角逐,以期占领市场先机,然而盲目跟风必然导致专业化和规范化有所欠缺。由于目前研学旅行目的地较为分散,且市场上研学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研学旅行痛点繁多。许多研学活动内容或空洞或缺乏互动性,远远没有体现研学旅行体验性、参与性和教育性的特点,因此市场亟需建立起内容上专业化、操作上规范化的研学小镇。结合武汉太空科创园、广州花都香草世界等具有自然科学教育意义的研学基地项目建设经验,从策划的角度出发,广州智汇总结归纳了打造研学小镇的三大要素:1、研学产品体现“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互相融合。近年来市场上的研学旅行开发多为国内外名校体验、职业体验等内容新颖的产品,缺少民族文化传承的体验课程。而优良的传统文化体验课程不仅能加深了参与研学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更是研学旅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加快文旅布局有重要意义。2、基础在“行”,核心在“学”。研学旅行的初衷是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个能够获得市场青睐的研学旅行产品,必定是真正站在教育层面上,注重研学主体的把握,把书本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教育化,才能打造出符合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的体验式教育产品。3、“研学+旅游”因地制宜,多业态共同发展。作为集“吃、住、行、游、娱、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主题旅游目的地,因地制宜是研学小镇筹建的要点之一。深度发掘当地具有研学意义的教育内容、创新整合多元化业态资源,通过景点布设以及周边配套设施营造符合主题的教学场景,是促成研学与旅游真正衔接的有效途径之一。研学旅行作为我国传统游学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在理念上不断创新、在内容上不断用心、在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是研学小镇策划阶段工作的落脚点。秉承“独立创造性、科学前瞻性、落地可行性”的服务理念,广州智汇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资源,在策划上导入因地制宜、多业态共同的概念,通过香草园、万国蔬果园、农家博物馆、香草食用研究基地、儿童科普教育园、儿童手工课堂等分区的表现,真正把花都香草世界打造成集香草育苗、种植、食用、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渗透研学旅行体验性、参与性、教育性的生态农业研学项目基地,为研学小镇的筹建树立可借鉴参考之范本。聚焦研学旅行,智造文旅典范,研学小镇筹建的策划工作任重道远。(本文出自智汇旅游官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能体纯素

如何把研学旅行做得更好?全在这4点!

李祥 郭杨 来源:人大基础教育期刊社1中小学研学旅行可能存在的风险研学旅行在国外并非新鲜事物。在我国也通过试点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即便《意见》出台后,关于研学旅行如何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市场机制如何参与,如何评价研学旅行的教学成效等问题还没有完全厘清,研学旅行政策在实践中可能遭遇象征性执行、替代性执行等执行偏差问题。中小学研学旅行存在以下风险。会制约其在实践中的推进。1.目标偏离的风险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研学旅行更能彰显趣味性、实践性的学习特性,对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研学旅行由于是将研学和旅行结合起来,若不能平衡两者的关系,则可能陷入目标偏离的风险,这个风险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重“学”轻“行”,把研学旅行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再次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学习场所和方式的改变,学习压力和学习目标与课堂学习并没有大的区别,从这点来讲。研学旅行更应注重自己的趣味性和实践性特征。体现自身在实现教学目标中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是重“旅行”轻“研学”,由于目的不明确或定位偏差。活动组织者更注重旅行的意义而非研学的意义。活动花费不少,但质量较低,并没有达到通过旅行实现研学的目的。2.学生安全的风险校外集体活动使得学生管理难度增加,安全风险增大,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外实践活动难以开展的主要原因。以春游为例。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政府发文停止春游的现象,有学者就此指出,由于公共舆论和群众认知不到位造成的扭曲压力通过教育行政体系下压至学校。学校的安全压力大,最终学校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确保安全。尤其是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包括春游在内。即便是外包给其他市场组织。也并不因此减少其法律责任,“学校与第三方签订合同,将校外活动交由第三方具体承办,并不导致校外活动性质的变化,也不因此减轻或免除学校管理、保护学生的法定义务”。由于校外活动安全风险增大。法律责任也随之增加,在现行评价机制下,增加校外研学旅行活动又很少能给学校带来更多利益,因此。基于规避安全风险的原因,各地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也是顾虑重重。3.乱收费的风险公益性是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基本原则之一,这就意味着研学旅行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但在实践中,中小学研学旅行仍然存在乱收费的风险。有学者将教育乱收费区分为“生存型教育乱收费、垄断型教育乱收费、腐败型教育乱收费”。同理,中小学研学旅行乱收费也存在这三种类型的风险。一是上级教育部门不拨款或者拨款不足,中小学迫于活动开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生存型乱收费。二是研学旅行具有集体性活动的特征,相关组织者更多是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在缺乏其他竞争对手提供相似服务的背景下,研学旅行具有垄断性(甚至强制性)的特征,这为垄断型教育乱收费提供了机会。三是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寻找市场第三方参与研学旅行的组织活动,但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就可能产生因权力寻租而导致的腐败型乱收费风险。4.市场介入产生的逐利风险市场机制因具有竞争性、差异性和选择性的优势,已被反复证明是一种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市场机制与教育活动的公益性存在一定冲突。新世纪以来,依靠非政府力量尤其是市场力量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复杂问题成为一个主要趋势,市场机制参与中小学研学旅行可以提供更为多元和优质的研学旅行产品,但也必须面对公益性与营利性这一基本矛盾,市场介入产生的逐利风险是这一矛盾的直接表现。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更具专业资质的游学机构组织大规模的研学旅行活动,而许多旅游公司也通过推出各种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教育+旅游”这块蛋糕,一些企业甚至惊呼中小学研学旅行政策的出台。为旅游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中小学研学旅行所面对的市场风险比之其他教育活动要更为特殊。2中小学研学旅行风险的归因1.难以平衡研学与旅行的关系其一,学生属于未成年人,社会实践经验有限,对研学旅行的意义缺乏足够认识。因此其自身在参与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平衡两者关系。其二是学校平衡两者关系的积极性不足,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由于没有科学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所以很多学校只是形式化、表面化和象征性地执行研学旅行政策。其三是研学旅行要求较高,研学旅行是一种游学相结合的体验式教学方式,本应彰显教育性本质特征,但目前的研学旅行定位错位,缺乏规划性与主题性。旅行产品内容和形式单一。一些旅游产品除了增加名校参观外。与一般旅游无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要求个性化服务、情境体验式活动,研学旅行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平衡研学与旅行的关系面临更多的挑战。2.缺乏安全制度保障当前,研学旅行的相关安全制度并不完善,学校安全责任边界的划分亦不清晰。同时,研学旅行具有集体性、实践性特征,学生参与数量多,校外环境不可控,涉及交通、食宿、卫生、旅行等诸多社会资源的聚集和整合。是一项十分专业的教育活动,但绝大多数学校并无专业性的研学旅行教师,对研学旅行的安全保障只能依靠主观意识判断,即使是教师全程带队,也难以保证安全事故不发生。3.监督管理不力一方面,市场机制具有逐利性,在资本逐利的驱使下。部分研学旅行组织者没有深入挖掘教育文化旅行的真正内涵,没有把研学旅行的精髓融入旅行产品中,最终导致研学旅行成为旅游市场逐利的蛋糕。另一方面。由于行业自律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所以研学旅行可能催生新的乱收费问题。这是因为研学旅行虽然本着公益性原则,但由于经费需求较大,仅仅依靠政府投入难以解决资金问题。尽管在实践中,各地教育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收费标准,将费用、时间、服务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但研学旅行涉及医疗、旅游、教育、安全等相关部门。教育部门执法权力有限,研学旅行缺乏协调性的监督机制。3规避中小学研学旅行风险的建议1.确定精准的教育目标和科学的课程实施方案精准定位教育目标,就是要将中小学研学旅行定位在“研学为主,旅行为辅”的基本方向上,避免实践形式的表面化、趋利化。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于课程实施方案的科学化,课程内容设计要契合学生学习需要,同时培训专业教师。让其掌握研学旅行所需的教育知识、组织能力、安全意识等,并建立与研学旅行相配套的教学评价机制,引导研学旅行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实践性活动。2.完善相关法律,构建常态化的学生安全保障制度研学旅行属于校外集体性实践活动,其安全风险从一般性的活动风险扩大到餐饮、交通、住宿等更为复杂的安全问题。要顺利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安全责任的法律划分。在司法实践中,要充分考虑校外活动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因素,对校方无明显过错的安全事件持更为宽容的态度。学校要构建常态化的学生安全保障制度。一是制定研学旅行安全应急方案,包括采取安全的交通方式、活动开展前拟定详细的活动场地环境图、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人员分工以及成立安全应急小组负责内外部安全事项联络等。二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进行突发危险的自救演练。三是强化保险意识,购买校方责任险、学生平安险等,减轻学校的安全压力和责任。3.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强化监督机制,规范学校收费行为研学旅行的花费不菲,全部依靠家长买单,势必让许多中低收入家庭无法承受。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并从强化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减免相关景点和场馆费用、严格执行学生交通优惠政策等方式降低研学旅行成本。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对各校研学旅行的经费使用进行定期检查。对研学旅行教育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提高各校参与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积极性。学校应主动接受政府各部门、新闻媒体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做好活动时间、内容、路线、费用支出细目等的透明公开。从陕西西安等地的实践来看。向家长征求意见、召开家委会审议研学方案等。是研学旅行获得学生及家长支持的可行做法。4.积极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发挥市场机制、社会组织的优势市场力量和社会组织在促进研学旅行形式多样化、适切性、专业性方面可以发挥自身特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活动效率,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教育服务的方式保障研学旅行目标的实现。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政府购买教育服务作为一种教育治理路径创新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就研学旅行而言,还涉及研学旅行标准规范性、研学旅行市场参与政策等配套激励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政府应尽快制定研学旅行社会组织参与的规范标准,推行准入资格制度,结合中小学研学旅行需要设立市场机制参与研学旅行的必要门槛,对不符合标准的社会组织要禁止其参与研学旅行市场活动,对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组织予以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其积极参与研学旅行活动: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选择研学旅行合作组织时,要按照政府购买公共教育服务的基本要求,在具备相关资质的组织中进行公开招标,综合考虑成本、课程方案、安全保障、服务质量等因素,选择合作组织,并签订研学旅行责任书。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社会组织参与的优势。文章整理至公众号研学头条,研学头条带你发现研学旅行的乐趣,关注研学头条的那些人和事儿,每天为你献上研学旅行的最新消息、政策、行业大事件。

成人记

2018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模型

朱洪秋,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德育心理部研修员,中学高级教师2016年12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文化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旅游局、保监会、共青团中央、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十一部委联合推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小学研学旅行方面的高规格的教育改革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教育旅行社等多主体开始高度、密切关注研学旅行这一重大教育改革政策,并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热烈讨论,讨论视角涉及教育改革、学校课程、经费来源、安全保障、育人功能、育人目标等多个方面。一、研学旅行课程的内涵与特点《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由此可以看出,研学旅行具有两个核心特征,那就是“研究性”和“体验性”:第一,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必须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研究性特点,这是研学旅行的首要特征。第二,研学旅行是一种旅行体验活动,也就是说,研学旅行是一种通过体验来达成教育目标的一种育人方式,没有旅行体验就不能称之为研学旅行。这是研学旅行的第二个突出特点。可以这样理解,研学旅行中的“研学”就是指“研究性学习”, 研学旅行中的“旅行”就是指“旅行体验”,研学旅行这一活动课程的名称便来源于此。研学旅行课程除了具有“研究性”和“体验性”两个根本属性之外,还具有“计划性”“团体性”“社会性”“生活性”等特点。研学旅行的“计划性”是指研学旅行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我们平时比较随意的外出旅游是有区别的。研学旅行的“团体性”是指研学旅行是一种集体旅行活动,它与学生个人外出旅行、学生与家人外出旅行、学生之间自发组织的外出旅行是有区别的。研学旅行的“社会性”是指研学旅行是一种社会教育活动,这与我们平时在家庭中的教育活动、教室中的教育活动、校园内的教育活动是不一样的,学生必须到广阔的社会中去体验、去活动、去研究、去感悟。研学旅行的“生活性”指研学旅行过程中的集体住宿、集体活动、集体交往等,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研学旅行是一种体验教育方式、社会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教育方式。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活动课程,必须把课程理论作为其最基础的理论依据。而课程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泰勒的现代课程理论和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两种课程理论看似对立,实则互补,共同构成研学旅行的课程理论基础。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的讨论展开的:第一,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第二,如何选择有助于达到这些目标的学习经验?第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如何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泰勒的现代课程理论作为西方课程理论的主导范式,揭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阶段: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是现代课程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对我国课程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借鉴泰勒现代课程理论,笔者认为,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也应该经历确定目标、选择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环节,这是“三阶段四环节”研学旅行课程中“四环节”的主要理论依据。20世纪 70 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以猛烈之势批判、撼动着被视为过时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突出特点是去权威化、去中心化、去普遍化,突出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突出互动性、生成性、批判性、创造性。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不断扩展,以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观在批判以泰勒为旗帜的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基础上异军突起。多尔批判泰勒模式把课程的重点放在课程目标的选择上,导致一种预定的目标。课程评价只关注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对于目标的适宜性则不关注,预先选择的目标作为目的提升到过程之上或外在于过程本身。多尔批判泰勒模式充斥着教育本质的工具主义或功能主义的观点,在此教育不是自己的目的,并非来自于自身;它指向外在的目标并受其控制。笔者认为,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对话性、选择性的特点,顺应了人本化、个性化时代的特点和需求,是对泰勒现代课程理论的一种发展和补充,也是研学旅行课程个性化、人本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泰勒的现代课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框架,具有预设性、规范性、科学性、操作性的突出优点;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课程开发微型化、模块化、个性化的新思路和重要的理论支撑,具有生成性、选择性、个性化、人本化的突出优点。按照泰勒现代课程理论进行课程框架的设计与规划,按照多尔后现代课程理论进行课程设计的细化、微观化、操作化,实现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与多尔后现代课程理论的有机结合,这是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最佳策略。三、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现实挑战研学旅行课程是一种社会性的、体验性的课程,实施起来要比校内的学科课程困难得多,学校和旅行社都面临众多的现实挑战。从实践操作的视角看,研学旅行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持续时间长,一般为半天、一天、两天、三天,乃至一周时间;第二,安全要求高,几乎所有相关部门都会把安全要求放在研学旅行的第一位置;第三,组织难度大,涉及到学生的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方面面,比室内课程或校内活动课程组织难度大得多。因此,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操作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研学旅行如何操作,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研学旅行活动组织比较少,甚至不少学校春秋游都有很多年没组织过了,因此,研学旅行课程的首要工作不是课程如何设计,而是活动如何组织、安全如何保障、费用如何筹措等。对于旅行社来讲,衣食住行的保障和活动服务是其主要功能,但是,面对研学旅行课程化、研学化、个性化的趋势,如何实现研学旅行课程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则成为最大的挑战。一些旅行社正在与文化咨询公司结合,尝试成立研学旅行研究院,以顺应研学旅行发展的新趋势。不管是学校、班级、旅行社还是广大教师,大家都必须关注的是如何有序地、安全地、有效地组织好研学旅行的各个环节,确保研学旅行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然后才是对课程的专业化和研学效果如何等问题的关注。为此,笔者提出研学旅行组织的“三阶段四环节”模型,以回应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四、研学旅行课程的操作模型“三阶段四环节”研学旅行课程模型是在研学旅行课程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模型。从研学旅行课程实践的视角,可以把研学旅行课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简称研学旅行课程的“三阶段”;从研学旅行课程理论的视角,可以把研学旅行课程分为确定目标、选择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环节,简称研学旅行课程的“四环节”。(一)研学旅行课程的“三阶段”研学旅行课程的“三阶段”是指课前、课中、课段三个阶段,课前阶段是研学旅行的准备阶段,课中阶段是研学旅行的实施阶段,课后阶段是研学旅行的总结阶段。1.课前阶段课前阶段是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实施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要做好课程方案上报、选择机构、确定路线、实地考察、方案确定、学生教育等很多准备工作。但是,最核心的是做好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课程目标的确定。确定课程目标是做好其他准备工作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这个目标主要是确定大的课程目标,如,有的学校选择齐鲁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并把泰山、曲阜、济南作为研学旅行目的地,称之为“一山(泰山)、一水(趵突泉)、一圣人(孔子)”。第二件事情是组织架构的建立。研学旅行课程属于室外活动课程,课程组织的有序性、安全性、教育性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目标,而这些课程目标的实现,关键是要建立起研学旅行课程的组织架构。这种组织架构除了干部、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关系网外,最根本的是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体系的建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应该成为研学旅行课程最主要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方式。第三件事情是研学手册的编制。研学旅行手册是整个研学活动的行动指南,也是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本保障。研学手册应该包括研学旅行组织架构、联系网络、课程简介、行程安排、研学课题等方面,研学手册应该力求做到明确具体、操作性强。2.课中阶段课中阶段是研学旅行的实施阶段。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情更多,而且全部是行动,最容易出现问题。概括起来,课中阶段主要包括乘车管理、食宿管理、活动管理三项核心内容。第一项是乘车管理。乘车管理包括往返家庭过程中的乘车设计与管理、通往旅行目的地过程中的交通设计与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交通设计与管理等。乘车管理包括乘车秩序、座位安排、文明要求等内容,最好的乘车管理方式是自我管理和小组合作管理。第二项是食宿管理。食宿管理属于生活管理,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食宿管理中,较好的管理方式是提前设计好餐桌人员分配、餐桌号、餐桌长,以及住宿人员房间分配、住宿管理制度規定、查岗查房等内容,以便实现食宿管理的有序化、自动化、科学化、效能化,以及食宿管理的学生自治。第三项是活动管理。活动管理主要是研学课程的实施过程,目前比较普遍的管理方式是以学校、年级、班级为单位的大一统管理,这种管理可以保障预设性、有序性,但是,缺乏灵活性、生成性和个性化。学校可以运用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为学生设计更多的模块化、个性化、微型化的选择性、探究性、合作性课程。3.课后阶段课后阶段是研学旅行的评价总结阶段。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学习阶段,也是很多学校容易忽视和轻视的阶段。课后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研学作业的完成、研学成果的展示、研学成绩的认定等内容。第一,研学作业的完成。按照研学旅行的设计,学校会在研学旅行的课前阶段布置研学作业,并在课中阶段体验、探究,回到学校后整理和按要求完成作业。第二,研学成果的展示。研学成果的展示应该以小组为单位,以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研学成果的展示实际上是一种课程评价方式,有利于检验研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研学成果的展示还可以实现研学成果的物化和延续,以提升研学的实效性。第三,研学成绩的认定。研学既然纳入课程,就应该有类似于学科课程的成绩和学分认定系统,这是研学旅行课程规范管理的需要,也是推动学生有效参与研学的重要手段。(二)研学旅行课程的“四环节”研学旅行课程的“四环节”是指确定目标、选择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实际上是按照泰勒的现代课程理论四要素来设计的,这是研学旅行课程的规范性结构,我们还要在四个环节融入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思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生成性、个性化课程,以实现现代课程与后现代课程的有机整合。1.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研学旅行课程的第一个环节。这一环节要在课前阶段完成,主要是根据学校的课程规划、育人目标、年龄特征等来进行设计,研学旅行目标大致包含科技类、艺术类、文化类、自然类、农耕类、场馆类等,或者是齐鲁文化、山岳文化、中原文化等,这些都是大方向。大方向确定之后,最重要也最艰难的工作是确定微型育人目标,一次研学旅行不可能实现太大、太多的目标。微型育人目标确定后有两条思路,一条思路是按照学科知识的要求确定研学内容,一条思路是按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研学内容。2.选择资源选择资源是研学旅行课程的第二个环节。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前阶段完成,主要是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者根据研学大目标确定研学目的地和线路,这是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第一次选择。按照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者还应该根据课程微型目标选择课程微资源,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择和探究,这是课程资源选择的关键。课程设计者还可以把课程资源的设计权交给学生或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自主生成课程资源,这是一种更高境界和层次的课程资源开发方式。3.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研学旅行课程的第三个环节。这一环节主要在课中阶段完成,主要内容是按照课程目标、课程资源,亲身到研学目的地进行参观、考察、体验、探究。课程实施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大一统的走马观花,这是以前研学旅行实践中最大的问题,也是研学旅行课程最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的课程实施就是“旅行”,没有“研学”,而且这种旅行也是“旅行团式的”浅层次旅行,和“自助式的”深度旅行还有很大差距。课程实施阶段的“研学性质”是未来研学旅行最大的挑战,需要旅行社和学校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解决。4.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的第四个环节。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后阶段完成,也要渗透在课前阶段和课中阶段,可以说,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段都应该有課程的评价。课程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研学作业的完成、研学成果的展示、研学体会的分享、研学成绩的认定等。“三阶段四环节”研学旅行课程模型是一个操作性的综合模型。“三阶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划分的,把整个课程划分为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段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三项重点工作内容;“四环节”是按照课程设计实施的要素和环节划分的,确定目标、选择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环节是所有研学旅行课程都具有的共性环节。

苗姐妹

想把研学旅行做好,可在这3个方面下功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都是人类丰富见闻、拓展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形式,研学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和自然,在这样一个别样的课堂中,学生在行走中拓宽了视野,在青山绿水中看到了祖国之美,更在其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从2010年春季起开始举行研学旅行活动,内容充实,管理到位,效果显著,得到了教师、家长的广泛认同。一纳入课程,凸显目标1.突出课程的知识性学校将研学旅行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以研学旅行资源为基础,结合学生自身认知难力,整合开发、制定研学方案,形成课程内容,并结合研学旅行线路的特点,提出具体目标。如结合高中各学科以及学科之间交叉知识的探究,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了解研学目的地自然风光、人文习俗及历史文化,加深对自然、社会、文化、历史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美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体验研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学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把每一位学生都放在心上。无论是寻找灵山秀水,还是品味园林文化,无论是领略国学精髓,还是探寻古都圣地,学校都积极突出实践,注重体验。3.突出责任性结合学校“责任教育”这一核心理念,在研学过程中,学校着眼于生活实际,把学生从最简单的生活层面引领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一方面让学生互勉互助,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集体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培养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4.提前部署,细致谋划学生集体外出,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学校在每次研学游之前,都本着严实精细细的原则,提前部署,细致谋划,制订细致周全的实施方案。一是成立组织,落实安全教育。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研学旅行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商讨研学旅行实施的具体事宜,制订了《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高一年级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研学旅行安全管理细则》 《研学旅行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研学旅行指导教师职责》 《高一年级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等方案或措施,就活动的安全、任务与宗旨、线路选持择与主题、辅导教师配备、家长动员、学生报名、旅行社竞标等做了认真的研究与部署。精心安排分管校长或中层领导作为领队,承担学生管理及安全保障,负责计划、统筹、协调、保障等工作。政教处召开专项培训工作会议,并在出发前,学校通过班会、集体会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包括乘车安全、住宿安全、饮食安全、游览景点安全等,向学生强调研学旅行是一门课程,而不仅仅是旅行。二是家校配合,确保学生安全。政教处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学生家长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注意事项,家长结合孩子的身体状况,告知班主任能否参加。三是精选路线,考察精选旅行社。学校采取招标的形式,公开、公正的选择旅行社,看旅行社的资质,看实力,看服务。同时对学生出行中用餐和住宿标准、司机及用车标准、导游的学识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四是发放研学手册,开设研学讲座。政教处签头制定了《研学旅行课程手册》,手册中既有研学旅行介绍,又有相关方案、安全要求;既有研学景点介绍、行程安排,又有学生在过程中的记录和活动后的研学总结,从而让学生的研学之旅有了依托。五是精细严格,强调过程管理。在研学过程中,每班级一辆车,每名学生座位固定,小组固定,每个班级是统一出发,统一参观,发扬团队精神。同时,每到一个参观点,在安排好学生游览后,班主任和随行中层领导都通过专用微信群及时向带队领导汇报情况。二主题鲜明,且游且学从2010年至今,学校结合研学路线,融入当地特色,把学校研学游分为“爱国之旅”“自然之旅”“文化之旅”三大研学模块。1.爱国之旅爱国之旅主要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研学旅行传输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如2015年“追寻历史足迹,感受古都魅力”的南京研学之旅,“追乙历史,以史为鉴”,学生们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肃穆的十字架下诵读和平宣言,在馆内送上了寄托哀思的千纸鹤,为遇难同胞默哀,“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发奋读书、振兴中华”成为全体同学共同的心声。让学生将历史与现实形成对比,反思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结合学校“乐于坚守勇于担当”的校训,让学生为中国梦的实现而不断努力。2.自然之旅自然之旅主要让学生感受自然山水之美,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心去观察大自然的奇异现象,感受大自自然的神奇与瑰丽,感觉祖国的灵山与秀水。如2014年的“跟着课本下江南”的扬州研学旅行,学生们在“两岸花堤全依水,一路楼台只到山”的瘦西湖,体验到了诗人笔下“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境。在这儿,学生不仅放松了身心,还结合文学、自然、地理、历史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实地考察,实地探究,学生们在游览后说:“以往对扬州的了解就停留在诗词中,只知道'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次真的在烟花三月来到了美丽的扬州,还学习到了不少关于扬州的历史知识,一举两得。”3.文化之旅文化之旅将中华民族积淀下的文化底蕴和智慧结晶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传递给学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学校的“行走灵山秀水,探寻徽州文化”的皖南文化之旅,将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历史引入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原汁原味的文化遗迹、历史遗迹中领略徽州之美、安徽之美,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有学生在研学报告中如此写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屯溪老街、西递宏村、棠樾牌坊等景点无不诉说着徽州博大精深徽文化和辉煌的历史。这不只是一次研学旅程,更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徽州历史、徽州文化课。三活动延伸,收获满满研学旅行尽管只有两到三天,但学生们在身体、心理、情操、品德等方面均得到发展,收获颇丰。最好的教育一定是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在研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亲身体验了课本中的人文精髓,产生了对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1.寓德育于活动中,展现学生风采在整个研学活动中,全体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了各地不同的文化,感受到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每次活动学生们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文明地进行考察,无论是乘车,还是就餐、住宿、游览等都能够守时、守纪、互帮互助,体现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展现了学校的精神面貌。2.展示学生成果,江编优秀作品集研学游后,学校重视对学生研学旅行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的收集、整理及评选活动。一是举办了摄影比赛,将评选出来的美丽的照片制作成展板在校园内展示;二是对学生的研学报告进行评比,将优秀的报告汇编成册;三是进行研学旅行征文评比,让学生有所游,有所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研发研学活动课程,让其系统化,使其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仅停留于研学活动举办的阶段性时间,而是充分渗透到平时教育教学环节中去。同时,将社团活动与研学游结合起来,举行微讲座、微博览会,形成微课程,这都是研学旅行活动的一种延伸与拓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行走中,学生看到了自然,看到了历史,看到了世界之美;在研学中,学生悟书中道,明书中理,学以致用;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而又在探索中成长!

兼爱

研学旅行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

广州炫境数字科技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关于研学旅行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我们知道研学旅行是现代旅游的新业态,属于旅游活动的一种新形势。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伯特认为,旅游活动是由游客、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和目的地居民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游客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 关系之和;雷帕旅游系统模型包括旅游者、旅游业、客源地、旅游通道和目的地等5个要素。研学旅行活动一、研学旅行的构成要素线路、安全保障,从研学旅行的目的、特点和内容等因素考量,研学旅行活动的构成包括九大要素: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校、中小学生、研学导师、研学课程、研体基地(营地)、服务机构。(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既是研学旅行的保障方,又是研学旅行的决策者和指导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为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保驾护航,提供各类保障措施,要建立工作领导具体工作方案,建立研学旅行长效管理体系。机构,制定有关制度,不断总结推动,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政策支持。(二)中小学校学校是研学旅行的主要组织者。学校要制定科学严密的研学旅行工作手册,研学前要制订研学旅行行动计划。精心策划,确定主题,与有关服务机构和斫学基地、营地一起科学制定研学旅行实施方案,通过多种方式宜传,告知家长。根据学生数量和活动需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明确分工,细化方案和责任,周密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在研学中要严格执行行动计划,做好应急处理,对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科学研判、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研学后要加强后续管理,及时做好研学旅行的总结工作,转化研学成果.总结交流经验,不断完善学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方案制定,提升研学旅行的品质。(三)中小学生中小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体。据统计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50亿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3934.67万人,如果研学旅行全面展开,那么中小学生将是中国最大的游客群体,中小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达到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创新和综合实践育人的目标。(四)研学导师不管研学旅行组织实施形式如何,研学导师始终是教学质量好坏的直接影响因素。《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规定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研学导师负责制订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研学导师不仅需要创新的教育思维、广博的旅游知识和强大的掌控能力,还要有深厚的教学素养和能力,要在研学过程中结合活动内容、设置教学内容,在内容上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研学课程研学课程(study travel course) 是专门为研学旅行设计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计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安排、课程评价等四大要素在内的集体体验性的教育实践活研学课程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①课程设计应针对不同学段;②设计课程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简介、实施流程、研究问题、分享展示、总结评价等要素;③课程内容与实施要遵循开放、体验、实践、互动、安全等原则;④基地营地可根据自身资源特点编排研学路线,也可研发推荐与周边资源相结合的组合课程不同类型的课程也对应着不同的资源需求,围绕一次研学旅行的核心主题,要设计线路行程,每一个流程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应该归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大分类里,可以看成是一个系列主题的基地课程。如湖北省十堰市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旅行基地对接中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教育目标要求,结合郧阳区实际情况,挖掘本土的自然、历史、人文课程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开发满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需求的“拜水源、寻恐龙、访人类”研学课程体系。(六)研学基地(营地)研学基地(study base)是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场所。包括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或遗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科技馆、博物馆、生态保护区、自然景区、公园、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示范性农业基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以及大型公共设施、重大工程基地等优质资源单位。研学营地(study camp)是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和集中食宿的场所。研学营地应有可供学生教学、活动、体验、休整、食宿的场所,且布局科学合理、功用齐全,还应有与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相匹配的教学设施和器材,且各项教学用具、器材性能完好,能够满足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和集中食宿需求。优质的基地和营地能够提供给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与真实的学习环境,能让学习与旅行游玩达成平衡。(七)服务机构研学旅行服务机构是联系参加研学旅行的学校学生与学目的地基地或营地教学资源的中介。因为研学旅行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必须强调研学旅行服务机构的专业性和安全性,根据专业性要求,研学旅行服务机构可由专业旅行社和专业教育机构组成。要有专门服务于研学旅行的部门和专职的研学旅行导游队伍,服务机构要有研学旅行系列产品并且不断完善,并具有根据学校的教学内容定制研学旅行线路的能力。基于安全性要求,旅行社作为研学旅行服务机构要在近三年内无重大质量投诉记录及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旅行要对旅行车辆、驾驶员、行车线路、住宿、餐饮严格把关,杜绝安全隐患。(八)研学线路从教学设计上看,研学线路要围绕主题,设计沿途较为合适的活动地点,可以是景点基地博物馆等,所选地点要在格调上与主题具有一致性,不能偏离主题太远。一条好的研学旅行线路可以看出设计者的用心与对教学的理解,如何通过旅行的深入来循序渐进地达成教学目的是线路设计者要考虑的。研学线路包括计划的活动地点,交通、住宿等合理、安全的角度对研学线路的设计进行规定,离合适,旅程连贯、紧凑,从而保证学生的安全、学习的良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