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一词最早出现于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此后,作为项撬动素质教育改革的杠杆举措和一种探索旅游转型发展的崭新方式,研学旅行逐渐走入国内教育界及旅游界的研究视野并成为提振综合实践育人研究的新领域。中国研学旅行发展历程分析我国的真正的研学旅行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精英国培阶段;第二阶段是旅行阶段;第三阶段即目前所处阶段,是研学旅行阶段,21世纪以来,研学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学校、旅行社、培训机构与留学中介之间开始实现跨界融合。目的地的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开发主体逐渐由政府主导转向企业主导。中国研学旅行参与主体包括专业研学机构(目前这类企业主要通过新三板进行资本化)、旅行社(开辟专线或者独立运营团队的旅行社)、语言培训机构、相关营地基地机构、亲子教育机构、留学中介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下属的单位。根据我国研学旅行行业的首个行业发展白皮书《中国研学旅行发展白皮书2019》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主要参与研学旅行业务的企业有7300多家。截止2020年8月末,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有177个。研学旅行相关政策落地催生市场份额增加,更多机构涌入研学服务市场,研学旅行服务、品牌的角逐更加激烈。旅行社、教育机构、咨询机构及一些非营利组织都争相挤占游学研学市场,目前市场玩家众多,良莠不齐,高度分散,竞争激烈。通过综合考虑研学旅行相关企业发展情况、营收规模、品牌影响力、融资和上市情况以及产品服务研发情况等指标,大致可将机构划分为四个梯队,其中世纪明德2019年以营业收入4.88亿元位居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企业营业收入在千万级水平,包括中凯国际、乐旅股份和卓教国际。研学旅行产品价格分析根据《中国研学旅行发展白皮书2019》数据显示,家长对于研学旅行产品的品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特别在一、二线城市的家长,更愿意为有品质保障的研学旅行产品付出相应的合理费用。对于中长途研学旅行产品费用,60%的家长可以接受的区间是3000-5000元,15%的家长可以接受的区间是5000-10000元。从市场平均水平来看,研学旅行批发业务类产品单价在2100元上下,零售端产品均价在3000-4500元左右;海外研学项目单价更高,均价达到1.2万元。行业市场规模继续扩张根据2019年家长对研学旅行的费用接受情况、研学旅行市场各项目均价水平以及2019年研学旅行各类公开信息数据,包括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情况、研学旅行相关企业机构接待人数情况等,测算出2019年研学旅行市场上,研学旅行批发业务类产品占比70%左右;研学旅行零售端产品占比20%左右,海外研学项目占比10%左右,进而取这三类项目价格的加权平均数,得到2019年研学旅行总体单价在3420元/次左右。最后根据2019年我国研学旅行参与人数,测算出2019年我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约为164亿元。研学旅行为青少年所带来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消费多元化与升级提质需求的驱动下,研学旅行产品的丰富化、标准化、立体化、创新化等方面都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研学旅行市场起步较晚,市场渗透率不到5%,可挖掘空间较大,未来研学旅行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单位日前联合发布了《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报告指出,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未来3~5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同时,报告系统梳理并介绍了研学旅行行业发展现状、消费需求状况、市场前景判断以及发展导向。现归纳为以下四大核心观点:1、研学旅行的市场热度持续上升在国民收入不断提高与休闲消费的兴起的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与人口政策的放开,在自上而下的政策催化,以及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的浪潮下,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断释放。在市场迅猛增长的需求驱动下,研学旅行行业内部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市场主体,在消费多元化与升级提质需求的驱动下,研学旅行产品的丰富化、标准化、立体化、创新化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2、研学旅行消费需求后劲可期据调查,约3/4的受访者表示了解研学旅行,80%左右的人表示对研学旅行很感兴趣,六成左右受访者参加过研学旅行。在参加过研学旅行的受访者中,70%左右的通过学校和教育机构参与研学旅行,90%左右对研学旅行表示基本达到8分满意水平。从参加研学旅行的意愿调查来看,70%的人期望旅行时长是6-10天,人均花费能接受在3000-10000元的所占比例达88%,64%的人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旅行产品能满足需求。各区域主要热门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沈阳、武汉、西安等愿意参与研学旅行的比例基本达到70%以上。3、研学旅行行业规模和市场空间广阔随着研学旅行成为在校学生的刚需,未来3~5年内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升,据不完全估算,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加上成年人和老年群体的研学旅行需求,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未来,学校、留学中介和培训机构、旅行社等相关企业跨界融合将成为研学旅行发展的主打方向,研学市场的集中度有望提升。与此同时,研学旅行通过融入教育元素,创造更多价值并与普通旅游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加上消费者对研学旅行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低,研学旅行行业利润率有较好的保障。4、合理引导研学旅行发展并予以政策保障建议充分考虑研学旅行行业消费者的核心诉求,进一步完善研学旅行核心产品体系、优化目的地和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研学旅行运营质量,在规划布局和标准化建设、资金支持和投资优惠、市场培育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跨部门的政策保障。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原执行主编、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贺斌教授从2016年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委《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出发,为大家分析了研学旅行与农旅教育的大市场,休闲农园如何与研学旅行对接?就像贺斌教授说的“未来研学旅行的市场是基地和营地的天下”,1.78亿的中小学生的研学市场解决周一到周五的农庄空窗期,将有极大的市场驱动!这个部分的内容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强烈关注,现场反应热烈。有关专家预测到2022年中国城市富裕人口和城市上层中产人口将约达6亿,这6亿人追求优质多样的教育,希望未来孩子有短期出国留学的机会,因此,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将是其看好的教育品类。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讲,营地教育竞争的是学员的时间。随着消费升级,小长假全家旅行比较流行,且家长有跟孩子进行深度交流互动的需求,现在很多营地结合地产项目,到山清水秀的地儿开展营地教育,这对家长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服务型产品。国家每年对教育的投入资金已经连续五年超过其GDP的4%,2017年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80万亿,即2017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超过了3.2万亿。另外,我国家庭每年教育总支出约1万亿到1.5万亿。因此,中国教育市场超过了5万亿的市场。其中与研学和营地教育相关的包含:国家会拨款到各个教育局和学校,学校和教育局有责任和有义务在每个学期里,给学生提供小学三天、初中五天、高中七天的出校、出市、出省的研学教育。保守估计,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市场规模未来可能会发展到2000亿左右。研学旅行对于基地建设的老板们来说解决的是周一到周五的市场,而营地教育解决的假日市场。不管你现在有没有条件来触及这一市场,风口已经到了,如何结合切分市场就是接下来的市场。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接待能力,安全保障,每一块都是考验。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从小学到高中,提出以乡土乡情、县情市情、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细细一算,全国目标客群貌似有1个亿,那市场有多大?研学旅游在国内的发展阶段及市场 1.0阶段:精英国培阶段建国初期,国家为了培养顶尖人才,开展具有奖励性质的公派游学,只有少数优秀大学生才能参加,属于精英国培型。2.0 阶段:旅行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大众旅游时代到来,以学校作为组织主体,全员参与型研学旅游活动开始兴起。目的地主要以区域内政府公建的自然、人文、历史景点为主,活动内容重观光、轻教育,以游览、讲解模式的单向教育为主。3.0阶段:研学阶段二十一世纪以来,研学旅游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学校、旅行社、培训机构与留学中介之间开始实现跨界融合。双向互动式教育模式兴起,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目的地的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开发主体逐渐由政府主导转向企业主导,地产商、教育集团、文旅企业开始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提升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引领居民消费持续升级。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阶段,居民教育、旅游休闲、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消费支出增长迅速。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比已超过11%。以往传统消费模式逐渐向高端化、个性化等方向不断升级变迁,以研学旅游为代表的体验式教育作为服务型消费模式的代表之一,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我国研学旅行市场增长迅速,国内研学旅行出行人次与市场规模均出现快速增长,出行人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4%,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接近60%。而目前我国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仅5%左右,与发达国家如日本98%的学校渗透率相去甚远,发展潜力与空间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未来3-5年,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过千亿元。境内外游学市场除了目的地的差别外,在客群年龄、游学时间、游学消费、游学内容上有很多差别。境内游学群体为6-18岁中小学生,而境外游学群体以中学生和大学生为主。境内游学多安排在暑假或学期内进行,而境外游学多安排在寒暑假。可见境外游学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经济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另外,境外游学内容多了对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境内游学则包含体育等素质教育内容。数据显示我国华北、华东地区对游学项目最为关注,其次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游学学生中来自公立学校的学生占比约80%,了解国际游学的学生也近八成,同时80%的学生有留学意向,只有30%的学生有继续游学意向。这其中参加过出境游学的仅占20%。游学学生家长中,近7成家长认为游学可提升孩子自我修养,6成支持国际游学,支持5万以上游学消费的占比40%,支持1-5万消费的占比30%。同时还有30%的家长认为国际游学不安全。总体来说,超过6成的家长对游学产品具有较高的消费意愿,尤其是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家庭,希望孩子游学的意愿最高,即使是收入较少的家庭,在主观上也非常愿意为孩子的游学进行教育投资。游学人群选择游学渠道基本分为5类,其中通过学校游学的人群占比45%,其次为通过游学机构的约为27%,约14%的人群选择留学中介,仅有10%的学生通过旅行社。一二三线城市需求不同,游学产品尽显差异化随着政策推动和我国家庭收入的逐步提高,以游学为背景的境内境外游渐受欢迎,发展势头迅猛。在巨大学生存量和消费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游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为广大家长所接受。同时,由于发展阶段不同,一线和二三线城市家长对游学项目的关注点显现差异,出现消费观念分层。其中,二三线城市更看重游学项目的功能性,聚焦在一些硬性指标上,比如能去几个地方,参观多少景点,进行多少名校探访等。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跟不少二三线城市的家长首次选择游学项目有关。而一线城市家长更看重游学项目的综合教育意义,关注游学组织的细节和流程,青睐深入的、沉浸式的文化和生活体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些受到一线城市家庭欢迎的游学项目,在二三线城市并不“吃香”。例如,不少一线城市家长往往在目的地选择上,错开像伦敦、纽约这样的大城市,选择国外的乡村生活式的游学项目,而二三线城市家长更多的会选择前往大城市。此外,一线城市的游学项目消费呈现非一次性消费趋势,家长回购行为明显。同时,低龄化趋势显现。研学旅游目的地类型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大时代下,研学与科技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及户外拓展等结合,呈现四类研学旅游目的地,成为文化旅游开发运营商发展研学旅游的重要的产品选择。研学旅游+科技”:科技研学旅游目的地 科技研学旅游目的地主要是通过VR、AR、3D/4D等高科技手段来静态展示或科技体验,通过展示与体验实现科技教育的目的地。一般科技研学旅游目的地主要包括展馆类、科研类和科技园区类。其中展馆类主要以知识普及类博物馆、科技馆为主,拥有占地面积较小,投资金额适中,内容灵活,复制性强等特点;科研类主要依托高科技企业、科研单位的实验室、生产工厂为载体,复制性差;园区类载体则主要是动物园与植物园,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占地面积较大。“研学旅游+农业”:农旅研学旅游目的地 目前以农业为主题的研学旅游基地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以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研究院、农业示范园等为代表的农业研究型载体,另一种是以农庄、田园综合体等为代表的田园体验型载体。“研学旅游+文化”:文化研学旅游目的地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各类文化类研学旅游目的地众多,每年参加文化类研学旅游活动的青少年学生数量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类占据绝大多数。“研学旅游+拓展”:营地研学旅游目的地 青少年拓展教育是一种户外体验式学习,通过室外拓展训练等活动,达到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完善人格、团队协作等教育目的。青少年拓展基地以专业化的户外拓展营地为主,营地多建立在远离市中心的自然环境中,营地内除餐厅、宿舍等基本生活设施外,还配备拓展场、竞技场等训练设施,以及医务室等辅助保障设施。关于研学旅游目的地分类及产品体系内容,下期将详细讲解,敬请关注。
2019-02-21 19:03 | 中国网 | 记者 刘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创新事业的发展,“研学旅行”不仅是“旅游+”的延伸,也同时成为教育界和旅游界的新热点。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研学旅行”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中小学大力推行开展。中国人的“游学”之风,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蔚然成风;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2-2020)》首次提出要“逐步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2016年,教育部和原文化部等11个部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了“研学旅行”的定义;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名单;当下,“研学旅行”成为旅游市场里,生机勃勃的新兴业态,也是猴开心旅游潜心研究、创新发展的新方向。消费升级是内在驱动 有效实现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未来3~5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教育+旅游”模式的流行,消费升级是内在驱动。如今的家长们更加关注孩子实际能力的提升,因而愿意加大教育投资。研学旅行不仅是旅游产业里的亮点,也是教育界的革新。从中小学生开始就塑造“文明旅游、文化旅游”的健康旅游观,通过一系列的研学活动,促进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及适应能力”,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寒暑假是黄金出游期 欧日韩研学发展渗透率高目前,在国内,寒暑假期间的夏令营和冬令营是“研学旅行”的主要形式。除了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结合的各种校外活动以外,很多旅游企业、语言学校也研发、组织了不少海内外游学项目。爱国教育、科普、文化、自然……课程内容多元,旅行目的地也有诸多选择。在欧洲,将研学项目作为提高学生知识和见解,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发展历史悠久,侧重自然生态和当地历史研究;日韩将研学旅行作为教学方式编入教育大纲。日本的修学旅行是小初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率很高,高中达到98%,初中达到95%,小学生则几乎全部参加研学旅行。无边界的体验式大课堂 需要规范管理猴开心旅游产品资源中心总经理赵生起说,研学旅行是个“无边界的体验式大课堂”,更是学以致用的最佳途径。集体生活,能让青少年提前适应群体性社会生活,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与游”相结合,让孩子们走出小世界,面对大世界。在大自然、博物馆、科技馆、农业园里,深度学习并参与团队合作,才能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值得期待的未来。目前,市场上,针对研学旅游产品的标准体系尚未发展成熟,常出现“只学不游”或“只游不学”的市场乱象。只有根据不同学段特点,精心设计课程,才能真正实现研学旅行“知行合一”的意义。同时,安全问题也是家长们最担心的重点,建议家长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旅行社,杜绝安全隐患,保障研学顺利完成。研学旅行顺应了时下”旅游+”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将成为旅游创新发展的新亮点和增长点。同时,为了孩子的未来,猴开心旅游也将用专业和多元的研学产品,积极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原标题《研学旅行或成旅游创新发展的新亮点和增长点》,记者 刘翔,编辑 王志)
8月18日下午,在贵阳市修文县阳明文化举行了2020研学旅行产业贵州峰会,大会邀请来自国内外的三位资深业内专家以不同视角对当下研学旅行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享,并对贵州研学旅行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韩新现任陶行知中国研学旅行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陕西省教育学会校外教育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爽爽的贵州呼唤爽爽的研学韩新是第一次因为研学来到贵阳市修文县,第一次离王阳明先生那么近,他非常的感动。他说:“修文给研学旅行的联想实在是太多了。”西安市是2013年中国首批研学教育试点,韩新结合西安市的研学教育和目前我国的研学现状,从以下几点,分享了他眼中的贵州研学。什么是研学开展的关键?在于文旅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精诚合作。过去西安市专门成立了市研学旅行联系会议制度。其他省市的不少省级研学文件上面的成立小组名单都有十几个单位。这些都说明,研学旅行的发展是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参与的一个全社会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共同行动。2019年3月,教育部对全国的旅行现状进行调查,截止到去年3月份公布的数据,全国中小学参与研学旅行的数量为38%。当前,西安市85%—90%中小学均参与研学旅行。这样一个顶层设计,需要省市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文件,做好目标管理来达成。贵州的研学,最先让人想到的是什么呢?当然是红色研学,遵义在贵州,四渡赤水在贵州,天眼也在贵州。如果说贵州的红色研学是要给孩子们讲红军精神、长征精神,那么天眼研学就是讲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贵州的资源是特别丰富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贵州能打造出更多省、市级研学基地,让贵州更多的学校参与到研学旅行当中,让贵州更多的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实验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孩子来到贵州。日比裕介上海师范大学特聘讲师,株式会社日本旅行上海支店长,日本教育修学旅行高级导师。妈妈的心声就是需求出生在日本奈良的日比裕介,带来了一场非常细致的分享。因为工作关系,日比裕介有了很多与中国妈妈交流的机会。在日本在教育观念里,更加崇尚“独立教育”。他认为,在研学旅行产品设计中倾听妈妈的心声也就是找到客户了的需求。同时他也分享了日本新时代的修学旅行概念:“参与”“尊重”和“梦想”。“参与”即学生在修学旅行中作为主角,主动参与其中。日本的修学旅行是学校组织的活动,跟入学考试或毕业典礼一样,举办方是学校。行程内容都是负责该项目的老师来决定,旅游当天的同学们也是在老师的管理之下的。但,同学们并不这么认为,虽然很多基本上的事情是有老师来决定,还有很多空间都是学生代表组织的“实行委员会”可以策划的。在转变了这个观念后,老师全程只是配角,在表面上不进行管理,通常采用“提醒”“总结”的方式来委婉表达。把主动权、选择权交给孩子才能实现更好的体验。“尊重”即达到让学生在修学旅行中习得互相尊重,并扩大到珍惜、感恩的教育目的。比如:修学旅行是父母为学生们购买的旅行,如果学生们不懂得珍惜,这对父母是不尊重的,在修学旅行中学生要尊重“实行委员会”制定的相关细则,做到尊重父母的付出。“梦想”即自我实现。让学生懂得团队意识。在“参与”和“尊重”的基础上,跟着自己的好奇去寻找“梦想”。回问自己“我到底将来想做什么呢?要做什么样的成年人呢?”关于贵州的研学旅行,日比裕介认为贵州有很好的基础,如果在细节上做的更好,比如产品细节、服务细节等,势必会发展得更好。陈自富,科学史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道德决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革命与人类深度科技化前景的哲学研究”课题组成员。后疫情时代下的研学旅行今年年初爆发的疫情对整个研学旅行产业发展影响巨大,几乎在8月以前都处于停摆状态。随着疫情逐步稳定,研学旅行开始复苏。在此之际,陈自富以此为视野,分享了他对研学旅行产业在后疫情时代下发展现状的分析。在疫情爆发之前,市场上的研学旅游产品大多数是传统的研学旅行产品。这类研学产品的特点是:不注重研学的体验感,大多数是跨省研学,市场多集中在二线、三线城市。但是,在后疫情时代大规模的跨省研学出现了困难,传统的研学产品已经不能够满足学校的需要。因此传统的研学旅行产品的品质升级成为了重中之重。疫情后在研学地点的选择上出现了变化,研学旅行出入境市场恢复会相对较慢。但是疫情也进一步推动了研学自由行模式,本地研学、不出省的研学模式将会快速崛起,亲子游以及体验性更强的研学将会成为一个趋势。此外,从未来看,传统的研学旅游产品由服务型向体验型逐步转变,学校的不同要求将会促使研学旅行市场上出现更多的细分领域,精细化、专业化、精准化会更将明显。体验优先、内容优先、课程优先,抓住研学产品的升级优化将会是把握未来研学市场的钥匙之一。文字整理 何雯 张紫莹编辑|吴楷林编审|张齐
一场突发疫情,给千亿级研学旅游市场按下“暂停键“。疫情影响有多大?后疫情时代研学行业如何发展?有哪些应对策略及措施?硬核干货深度剖析疫情下的研学旅游。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加速进程,旅游业正面临着重要的时代变革,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己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研学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垂直细分领域,以“旅游+教育”的方式正逐步拓展着旅游发展的空间,升级着旅游行业的体验方式,肩负着提升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研学旅游具有狭义(教育学视角,特指面向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和广义(旅游学视角,泛指全民的深度体验式旅游)概念之分,其行业供给的两大主体主要是研学基地营地景区(以下统称研学营地)和研学机构旅行社(以下统称研学机构)。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多部门下发了关于研学行业的政策意见,伴随着行业需求的逐步释放和政策人口红利的惠及,研学旅游这一细分赛道一路高歌猛进。然而,就在这一千亿级市场迎来高速发展之时,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给研学行业按下了“暂停键”。疫情对研学行业的影响:从2019年研学旅游行业状况来看,虽然总体市场有所增长,但是在宏观经济下行、行业竞争加剧、个体经营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很大部分研学企业都处于营收下滑、利润亏损状态。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影响,研学行业更是“雪上加霜”——业务停滞、现金流压力、行业信心、经济损失、生存危机......一系列的问题降之而来,可以说对行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这一“世纪暂停键”,也让我们有时间、停下来、静下心对行业进行反思和思考:研学行业的商业模式是否成熟、粗放式发展野蛮式增长带来的弊端、行业抵御风险的机制与能力、行业定位与规范等诸多问题。因此,从另一方面来讲,疫情也加速了研学行业的洗牌与变革,阻止了行业泡沫化增长,提供了一次清退行业不良资产的机遇,行业的营商环境会变得更健康,行业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优质。后疫情时代研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蔓延至全球多个国家,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全球风险级别上调至“很高”,什么时候结束,我们不得而知。多数专家预测,疫情后,旅游行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报复性增长。然而,研学行业因为自身的固有属性,不会像旅游业一样出现补偿性反弹(家长担忧、学校谨慎、学业压力、学期时间、现实场景体验、人流密集流动、消费者信心)。随着疫情对人们旅游观念的影响,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会重视旅游与健康、自然与生态的结合,自然研学、生态旅游、户外生存技能研学、乡村研学、个性化定制研学、精品团研学、深度游产品将迎来增长新机遇。随着行业的提前洗牌,未来的研学机构将呈现哑铃型结构分化,今后的行业竞争也必将是产品和服务的较量。环境优美、自然生态、教育功能的研学营地会得到市场的青睐。同时,从长远角度和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本轮疫情的负面影响是阶段性、时间是局限性的,只要宏观经济保持稳定以及行业进入健康发展轨道,未来研学行业还将继续保持平缓增长的势头。应对策略及措施:1、开源节流,成本重构“活下去就是春天”,这是我们最近听到最频繁的一句话。针对目前最紧迫的现金流紧张问题,企业应盘点本身的运营成本,审视资金流现状,通过诸如客户预存报名费用、争取合作伙伴预付款、外界应收款、员工协议减薪、优化不良业务等多种方式,尽可能保证企业的现金流,保证活下去。2、苦练内功,战略审视优化内部管理,调整业务结构,经营策略调整,审视企业战略,优化企业制度,组织瘦身扁平,加强团队学习,提升企业专业性、战斗力、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洞察行业趋势,联结行业产业链条;打造研学IP,提升形象品牌,构建后疫情时代企业发展战略。3、优化产品,创新业态优化研学课程设计、营销、执行、评估、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企业核心方法论,形成标准化产品体系。调整产品结构,由长(长线产品)变短(短距离课程),适当开发个性化、小规模的课程;创新研学产品业态,推动产品研发迭代。重点研究、部署、研发、策划后疫情时期研学新产品新业态。一是自然和生态研学旅游。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目前还没有最终的科学定论,大部分的说法是很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此次疫情使得人们深刻意识到自然与生态的重要性,疫情也为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研学旅游应该推进的重点内容。二是户外乡村研学旅游。乡村体验所呈现出来的“山上有树,河里有水,田野有粮,园中有菜”生活图景,本身就寄托了很多人的乡愁情感,受疫情的影响,城市人已经在家闭关数日,疫后短途城郊户外乡村研学旅将是他们亲近自然、平衡生活的主要途径。在此次疫情中众多城市居民守望乡村,渴望田园,向往本真,这些情怀与情感,将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契机。三是康体研学旅游。如今的大健康时代,“健康中国”成为国家战略,康体旅游作为“旅游+大健康+大体育”生活新方式,已经成为大众旅游的常态模式。此次疫情让人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疫情过后,康体研学旅游将愈发受到青睐。各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色优势,有针对性地研发打磨康体研学旅游产品和业态,形成独特的个性和核心竞争力。四是国情教育研学旅游。这次举国上下全民动员参与抗战疫情,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个人与国家、与社会、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更让“责任感、价值观、家国情”变得形象具体生动,可以说,新冠疫情给我们全国人民上了一堂终身难忘的体验式教育课,因此,后疫情时代,以学生为主体以场景为载体的红色研学、国情主题研学、公民教育研学将成为G端群体的一大趋势。五是科普主题研学旅游。在本次疫情的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民众卫健医学常识的缺乏、谣言制造传播、公共秩序意识淡薄等现象,反映出公民的科学素养不足、科普教育缺位等问题。未来,普惠的科普研学旅游将在提高公民意识、提升科普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六是生命安全主题研学旅游。这次疫情,给大家提供了一次思考生命意义的机会,是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契机,未来,以生命安全为主题的研学旅游,不仅教会人们如何知险、避险、自救、互救,同时也让大家科学认知生与死,探索生命的无限意义,提升自我的生命格局。七是亲子研学旅游。客观上,疫情给高速度、高效率的现代生活踩下了急刹车,亲子家庭全天候高密度地相伴在一起,关系将更为紧密。与此同时,疫情也让“小神兽们”错失了春节寒假、春游放飞自我的机会,“禁足禁门”式的压印让亲子出游欲望强烈倍增。疫情过后,亲子研学旅游或可迎来反弹性增长。 4、客户联结、传递信心研学企业通过自媒体、公益课堂、朋友圈等方式积极引导受众理性认知新冠疫情,分享企业理念与价值,强化后疫情时代研学旅游的价值意义,维护客户、联结渠道、上下游伙伴沟通,保持相关利益方对行业和企业的关注度、热度,培育市场信心,传播正能温心,带入行业信心,为未来行业复苏、疫后业务开展做好铺垫。5、营地改造、提档升级与传统景区不同,研学营地更侧重于教育属性,“营地教育化”变革仍将是未来研学营地发展的主流。相比于传统景区,研学营地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回报快、运营成本低、客户精准度高、粘性强”的业态优势。疫情催生了游客对旅游内容的需求,加速了旅游业态从观光旅游到深度体验旅游的转变,目前的这段空窗期,正是研学营地进行供给侧改进、提档升级的良机。企业可对照国家级省级研学营地(自然学校)的标准,补缺补差,丰富业态,创新产品。尤其是自然类、乡村类、农业类、生态类研学营地,应最大程度利用疫情效应和乡村振兴的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6、人才储备、蓄势待发毫无疑问,任何时候,人才是公司最大的财富和最核心的竞争力。疫情当下,稳住核心人才是关键,防止流失,稳住人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其次,疫情必将导致一些中小研学企业倒闭,加速行业人力资源的淘汰与进化,此时,“收编”行业优质人才也不失为双赢的选择。同时,加大团队旅教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尽快弥补旅游与教育、导师与导游互却互补的人才短板。再次,主动与开办“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合作,抢占合作先机,优先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实训机制,实现人才对口培养与储备。最后,对专兼职的研学导师和课程设计师(自由导师、营地教练、中小学德育教师、高校专家教师)进行优化梳理,趁势建立专家智库和人才队伍。7、线上赋能、数字研学日前,随着疫情的影响,与研学旅游同属一个赛道的K12教育开启了“停课不停学”的全民网课模式。同时,线上研学实践教育、VR研学、云旅游、云逛馆、全景小实验式的体验教学也从原来的营地教室走进家庭和个体,研学旅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在线销售、在线咨询、在线培训、视听课程)在本次疫情种呈现出强劲力量,尤其是“短视频+研学”开启了全新的文旅内容生产和传播、视频营销和推广模式。面对突如其来的研学新业态的发展,我们可借助诸如小鹅通、来也PASS云平台、准到、有赞等第三方平台搭建研学线上平台,建立私域流量池,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智能化发展打下基础。政府层面措施:面对疫情,中央及地方各级部门出台了多项救市措施。尤其是旅行社退回了80%的旅游保证金,加之其他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其度过难关。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的研学行业大多是研学机构、教育公司、营地基地、小型农庄,而这部分企业在这次疫情中处于忽视和边缘状态,很难享受到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种优待政策。随着其他领域中小企业优惠政策的落地,研学行业从业者也望眼欲穿,期待着相关部门能够出台短期、长期的扶持政策。介于此,我们建议,在研学业务恢复前,垂直管理部门应提高行业关注,通过减免税费、贴息贷款等方式,分担中小研学企业的成本压力,共渡难关;同时,在后疫情时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育、旅游部门可鼓励中小学校甚至大学院校尽快恢复启动研学旅游,修复消费者信心、重启研学市场。再次,阶段性扩大政府、学校、教育部门、社区的研学采购业务,适度放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研学旅游培训、异地游学培训的项目购买,国有研学营地可定时性为中小学研学旅游免费开放,从而刺激研学消费,释放市场复原信号,增强研学市场信心。最后旅游教育部门可在疫后出台研学奖励政策,对于入境研学游、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研学营地、创新数字化研学新业态新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给优质的研学企业注入一针后疫情时代的防疫“疫苗”。行业层面措施: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迫切地感受到,不论是短期的行业危机应对还是长远的行业可持续发展,研学旅游行业都需要抱团取暖、共克时艰。世界研学旅游组织(WRTO)作为全球最具行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非营利组织机构,正在发起“研学行业自救联盟”,构建“全球研学命运共同体”。来也股份作为研学旅游行业的头部企业和WRTO的理事单位,也会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企业责任和使命,代表行业发声,厘清行业概念,规范行业标准,建构顶层设计,搭建交流平台,从研学营地规划设计、业态布局、内容再造、营销推广、运营管理、落地执行等方面进行资源共享,知识分享,提供救市帮助、企业互助。从而构建研学旅游良性生态圈和生态图谱,为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不懈努力!(文/钟畅)[责编:饶烁][来源:微信公众号“来也股份”]
自2013年以来,国内关于研学旅行的政策发布日渐密集。多个政策出台提供了行业发展利好,而行业也正迎接不断扩充的市场。机构预测,到2019年至2020年,国内参与综合实践、亲子游等中小学生活动市场每年将高达3亿人次。市场潜力巨大,但行业痛点也较为明显,行业标准、课程设计、安全问题等诸多行业痛点和难题已日渐凸显,如何解决将成为研学旅行行业能否成就千亿市场的关键所在。政策利好从教育研究先行展开,到旅游市场最先导入,再到市场倒逼政策供给,这是国内研学旅行相关政策的发展轨迹。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民休闲纲要(2013-2020年)》要求逐步推行研学旅行,之后进入政策发布较密集期。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3年2月至2018年3月,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部委印发关于研学旅行的文件达11个。其中,2016年12月,教育部、发改委、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18年3月,《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国家层面政策在推进,不少省市也有跟进。近期,广东教育厅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每位中小学生在每个学段参加有效的研学旅行,并打造一批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为保障政策落地实施,《意见》还提出建立研学旅行统筹协调、经费筹措、安全出行和科学评价机制。包括由省教育厅牵头,发改、公安、财政、住建、交通、文化、食品药品监管、旅游、保监和团委等相关部门参与,以及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等。对广东发布的上述政策, 东方阳光教育连锁机构CEO付德全认为,这一政策对整个广东地区的研学旅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让当地研学旅行企业有了工作方向、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引。除了广东,江苏省早前也有所动作。江苏省此前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打造九类专项旅游产品,其中研学旅游被列为重要品类之一,并规划在全省范围内新辟十条以上“研学旅游专线”,推出一批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普教育、历史文化等主题研学旅行基地。不过,在付德全看来,目前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依然还严重不足,比如企业的准入门槛、从教人员的资质审核以及学生的优惠政策等。他建议,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学校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在资金方面比如地方财政允许给予一定支持、在校学生经费中划拨一部分专款专用;另对于市场环境政府能否给予鼓励,比如在主流媒体给予相关报道等。千亿市场中国旅游研究院在2017年曾联合发布《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提出未来3年至5年,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升,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成为旅游业市场新蓝海。付德全认为,千亿元的市场规模要达到比较困难,因为研学旅行企业本身不是单纯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带有半公益性,所以想创造千亿产值难度极大,“但也不排除抱团取暖,拥抱资本,那就需要行业内部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精诚合作。”他同时认为研学旅行的体量正在慢慢增大,利好因素有很多,比如二孩政策的放开,人口红利是行业的基础;80、90家长对研学旅行的全新认识和支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植以及资本的涌入等。执惠探索文旅大消费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国内参与综合实践、亲子游、国内研学、学生赛事、出国游学的中小学生规模将分别达到18436万人、8134万人、5697万人、459万人、367万人,每年高达3亿人次的中小学生活动市场潜力巨大。据测算,2019到2022年中国3岁至16岁的儿童、青少年将超过2.3亿人口,2022年达到峰值,为2.34亿,庞大的用户群体支撑着我国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另一个市场利好因素是与营地教育的互促发展。付德全认为,从目前来看,研学旅行大多为2B行为,由政府主导,学校主办,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企业承办;而营地教育大多是2C的模式,利用节假日与寒暑假组织,两者将来会有很大的融合,营地教育为研学旅行提供了落脚点与相关课程,营地教育是研学旅行中的一个部分,研学旅行为营地教育提供了出行的理由。以江苏常熟市为例,其是国内研学旅行发展较为突出地区。常熟市旅游局局长唐晓表示,为进一步发展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常熟正积极与国内研学旅行、营地教育机构对接,希望借助市场化手段开发优质的研学系列课程体系,通过联合景区点、旅行社、院校、文博场馆等,优化整合文旅资源,合力完善研学游线上平台,让精品课程上线,让常熟研学游不仅辐射本市17万中小学生,还能吸引周边城市的学生参与,丰富“江南福地,常来常熟”全域旅游形象。行业痛点待解整体来看,国内研学旅行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行业标准、课程设计和安全问题等方面的行业痛点已日渐显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安全难以保障是业内常提及的问题。付德全透露,现在存在从业门槛低的现象,如在工商局注册经营范围内有策划组织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企业在深圳一般都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活动,不过政府部门已经发现这个问题,深圳市有部分区开始由教育主管部门对从事本区研学旅行活动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在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王振民看来,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困境是课程设计,课程要素的缺失,浅表层的体验,难以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与营地教育作为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意义。他说,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都是教育部推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当中的一种形式,而优质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以及营地教育的核心,没有优质课程就很难和现在的教育进行对接,而目前的研学课程还是一种碎片化和松散型的状态。付德全也表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存在主题内容单一现象,有部分后加入企业才刚刚起步,以经营赚钱为目的实难达到教育效果。他建议,一是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多做课程指引,二是相关企业能在课程设计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多做积累,让学生的研学主题和教育意义更加广泛,三是专家学者能多做指导。他表示,安全方面是本行业的最大痛点,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敢开展活动的“心病”,希望在保障安全方面相关部门能将安全工作进行分类,分为责任事故和意外事故,要规范活动操作流程,杜绝责任事故发生,减少或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已有地方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近期武汉在国内首发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系列标准,包括《服务机构评定与服务规范》《研学基地评定与服务规范》和《研学导师评定与服务规范》3个考评标准,对研学旅行做了详细规定。武汉希望通过这些标准来规范武汉全市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市场,指导研学旅行服务机构和基地加强课程建设,使中小学生能安全、系统、科学、趣味地进行研学旅行实践。王振民认为,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还刚刚起步,是一个新课题,大家有很多认识,但推进起来有很多困难,特别是和教育对接不上,或者对接有困难,一个原因是缺少平台搭建。现在特别需要加强行业指导,包括政策研读、提升认识和转变观念,“其实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理念,包括对教育,对研学旅行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与现代教育没法对接上。”(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如何共建标准化的研学服务体系?10月10日,来自全国的研学旅游大咖们齐聚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就研学旅行的最新发展动态及贵州研学旅游发展方向展开话题研讨。据悉,此次贵州研学旅游发展研讨会由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文旅厅及多彩贵州文产集团共同主办。会上读者集团读者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成长教育周报》、多彩贵州研学旅行、中国三峡集团三峡出版传媒、浙文投集团良渚研学课题组、云南臻果教育等6家研学机构相关负责人分享了各自的研学旅游经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为共同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在全国范围内凝聚优质研学资源,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与省外多家研学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全国优质研学资源共享联盟的倡议,与会的领导和嘉宾见证了全国优质研学资源共享联盟的成立。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唐乒编辑 胡锐编审 李劼
5月底,全国研学旅行教育融合与传播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探索“文旅+教育”新范式。研学旅行是指在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下,通过集体旅行和集体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教育不仅能在教室中开展,也可以在旅行和营地中进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和体验,才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国内研学旅行现状“研学旅行目前是一个群雄逐鹿的局面,大家都在跃跃欲试,这主要是由政策催生的诉求。”行动者董事长杨林对蓝鲸教育说到。从2013年开始,国家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研学旅行主要针对体制内的学校,据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研学内容太广,可扩展性高;旅行资质和安全性;以及教学内容需要与景点资源相结合的现状,大部分学校在人力、资质、资源方面并没有相对应的承接能力,或者说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都无法覆盖快速增长的需求,因此学校和校外机构需要达成合作,以此来更好地推进这一项目。这也符合《意见》中关于研学旅行组织形式的要求:学校可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但均需按管理权限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做好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在委托开展方面,学校需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企业,并签订协议书,比如企业需要拥有课程研发能力和专业师资。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国内从事研学旅行服务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产生,还有很多旅行社和教育机构都纷纷想增加此业务。据蓝鲸教育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研学旅行的机构主要有以下五家:世纪明德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研学旅行及夏冬令营服务标准与安全体系,并在2017年12月联合政府主管单位、研学专家、研学旅行试点省份等共同成立了“研学教育共同体”,以期打造基于区域的立体研学教育实施平台。据世纪明德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实现5.19亿元,同比增长41.06%,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实现5962.99万元,同比增长48.79%。中凯国际成立于2010年,是以研学旅行和定制旅游为主的教育旅游品牌,主要为中小学校提供社会大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外包服务。通过多年积累,已与多所中小学和研学旅行基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行动者是国内最早以体验式培训形式对诸多企业进行管理咨询的专业机构之一,打造了“行动体验”、“天道酬勤”、“老A真人CS”和“稳泰建导”四大品牌。研学旅行本身没有太多的规律可循,可控性、连续性较差,要想形成规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国内研学旅行处于起步阶段,渗透率仅有5%,但是在政策的倾斜下,市场前景一片看好。面对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专业研学导师成为了市场新宠,研学旅行与一般的游学等体验式教学不同,需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要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但是目前研学旅行方面的专业人才稀缺。“对于传统旅行社而言,现在的导师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找一些名师名家来做演讲,另一种是传统导游稍加培训就直接上岗,导游和导师之间还是有差距的,”行动者董事长杨林对蓝鲸教育说到,“但是教育机构相对会好一些,他们会培训自己的研学导师。”国外研学情况相较于国内,国外的研学旅行要成熟的多。研学这件事,做的最早的是日本。日本也是国内研学旅行的主要参考对象,比如在修学方式,营期设置和时长方面都有学习。在日本“研学旅行”被称为“修学旅行”,1946年被正式纳入教育体系,是小初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多种多样,渗透率很高,高中达到98%,初中达到95%,小学生则几乎全部参加研学旅行。日本修学旅行以单独的学校、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生年龄不同,在目的地和内容选择方面也有所不同。国内的研学旅行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也设有不同标准:小学阶段(四到六年级),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初一到初二),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高一到高二),以省情国情为主。日本修学旅行由政府提供经费保障,地方教育部门出台管理细则,公益组织负责监督管理,社会各界提供大力支持,发展至今修学旅行已经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近年来,在日本组织海外修学旅行的学校数量在不断增加,目的多是让孩子学习外语和培养国际化视野。目的地国家一般以北美、欧洲、东南亚、韩国等地为主。早在150年前,欧美国家就已经开展了营地教育和体验教育,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之后,营地教育取得了显著发展。目前在英美从事研学旅行服务的机构很多,比如EA School Tours,专门从事计划和管理国际研学旅行项目,目的地有美国、日本、欧洲等;还有EcationalTours,成立于1974年,面向不同的客户群承接业务,比如学生团体、演员团体和定制服务等。研学旅行前景就像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一样,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使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尤其是研学旅行已经被列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课,其学校渗透率会迅速提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世纪明德创始人兼CEO王学辉表示,在文件下发、政策推动下,未来五年内行业会出现四、五倍左右的爆发峰值。如果未来研学旅行走向正轨,高校需要设置相关专业和研究中心,从而大批量培养研学旅行方向的人才,满足市场需求。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旅行,在其道路的选择上,可以与“一带一路”相结合,在开拓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由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研学旅行委员会《中国研学旅行发展白皮书》编委会组编的《2020年中国研学旅行发展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将于近日发布。据编委会透露,为给研学旅行行业树立典范,引领行业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编委会将面向全国研学机构(学校)、研学基地(营地),地方教育、文化和旅游部门,地方协会组织,相关高职院校教师征集优秀研学旅行课程及线路案例,并择优编入《2020年中国研学旅行发展白皮书》中。另据了解,研学旅行未来该如何发展、从业者该做好哪些准备等有关研学旅行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都将在《2020年中国研学旅行发展白皮书》中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