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学旅行经费成为公平教育的痛点,如何破?张策

研学旅行经费成为公平教育的痛点,如何破?

研学旅行行业资讯痛点!!!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研学旅行课程今天要讨论的是研学旅行经费筹集问题大家好,我是高级研学导师木易每天分享一点行业资讯,与你共同成长!引言:教育部等11部门在《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文件中对经费问题的要求虽然明确,但缺乏更加清晰的工作举措,使得这一要求从根本上难以操作。要处理好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只需要协调并专项做好经费筹集的后续工作,这一项事关研学旅行的焦点问题就有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研学旅行课程是国家课程,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千千万万中小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国国土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又不平衡,要全面推广需要资金支撑的国家必修课程,没有经费上的切实保障措施无疑等才纸上谈兵为此。关于经费筹集得几点建议建议1主体责任家庭承担研学旅行课程是国家必修课程,其课程目标核心是帮助中小学生“内化素养,外塑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这一课程的受益人为中小学生。鉴于中国之大、中小学生之多、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之复杂,国家很难成为这一课程所需经费的责任主体。那么,这个主体责任应由家庭承担。向家庭收取合理费用,并把这种收费明确纳入学校收费规范之中,较为合理。建议2第二主题学校承担学校应是研学旅行课程经费来源的第二主体,应承担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相应经费,如课程补贴费、学校带队老师加班补贴费、课程方案设计费、课程教材或教辅读本费等。这些费用应明确列入学校经费中进行预算和决算,使研学旅行课程经费成为学校经费支出的一个合理且必要的出口。建议3交通收费优惠策略国家交通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有关研学旅行公共交通收费优惠办法,比如明确规定:凡参加研学旅行的中小学生一律半价购票等。研学旅行的举措利惠万民,交通部门如能实行票价优惠政策,助力教育,定会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当然,这一举措的具体落实还需要教育职能部门加快做好协调工作。建议4旅游教育资源减免策略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既是旅游资源,又是教育资源,凡是适合做研学旅行的地方,凡具有国有属性,如国家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地,都应免费供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使用。其他非国有性质景区,也应在原来学生票价基础上,再以半价收费,以切实降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成本,减轻研学旅行课程经费方面的压力。我国旅游景区(含各类主题公园)门票价格一直虚高,应督促其适当降低门票价格,以服务教育、服务学生成长。建议5贫困生专享帮扶此外,各地还应设立研学旅行帮扶基金,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此项资金可作为针对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专项帮扶基金,同时应制定针对此专项资金的相应管理措施和服务规范其实,制定研学旅行课程资金的筹措办法并不难,但要把这一利民工作真正做起来,关键是负有首要责任的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请点小结:以上引用的建议,与纯商业化的”研学旅行“产品市场收费是两回事,不可对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为扩大企业研学旅行课程产品的公益影响力,研学旅行各服务机构可以利用资源优势考虑研学旅行线路、课程费用构建方式,从公益角度设计运营策略,增加市场占有率,获取私域流量。(行业资讯分享,有部分引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图文排版:茉莉审 核:罗昂

杀民

研学旅行:孩子“走出去”知识“记下来”

暑期来临,各类研学旅行又火热起来。今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评价机制,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在寒暑假及平时的小长假集中安排研学旅行活动,小学3-4天、初中4-6天、高中6-8天。对此,有些家长表示支持,认为研学旅行很有意义;但也有部分家长担心,若是“走马观花”式的研学旅行怕是会变成“只旅不学”。研学旅行的前世今生当下的研学旅行发源于古时的游学。春秋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 年,杏林设坛,修订六经;唐代李白年少时即走出蜀地,26岁“仗剑出国,辞亲远游”,用3 年时间“南穹苍梧,东涉溟海”。古人通过学习与游历的融合,增加见识、锻造坚韧意志、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正如严复所说:“大抵少年能以旅游观览山水名胜为乐,乃极佳事。因此中不但怡神遣日,且能增进许多阅历学问,激发多少志气,更无论太史公文得江山之助者矣。”研学旅行中亲子互助探险研学旅行的概念最早于2013年由国务院提出,直至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首次多部门联合发文落实推进研学旅行。研学旅行即是指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目前,我国研学旅行尚处于起步阶段,关注度已逐年升温。“走出去”是成长的第一步辽宁省大连市朱女士的儿子林林(化名)今年四年级,刚刚结束了为期六天五夜的管乐团交流活动,期间还特意录制了在全国各地的演出音视频带回家给爸爸妈妈。采访中林林表示非常喜欢参加研学活动,在活动中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是和父母旅游完全不同的感觉,这是属于他自己的小世界。参加研学旅行的孩子正在自助登机“作为家长,比较认可研学旅行这种形式,孩子会在玩的过程中学到很多,除了学到的知识外,更多的是孩子自理能力会得到提高,孩子有点小,虽然有的时候不会表达地那么深入透彻,但是他所经历的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今后的成长。对孩子来说,放手让他独自走出去是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步。”朱女士在采访中说道。“记下来”使旅行有意义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的姜女士是一位大学教师,今年暑假组团带着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远赴内蒙古和广西桂林等地进行研学旅行。作为一名经常带着孩子参与研学旅行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旅行中真正学到知识,而不是“过目即忘”,姜女士一般会和旅行社等机构沟通,自主设计行程。研学旅行教练向孩子们讲解野外生存知识“加入了知识内容的旅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学旅行,这个知识可以是软技能,也可以是硬技能,软技能就是一些科学文化知识,比如说参观博物馆,光看看孩子是记不住的,但是如果有专业老师讲解、有故事内容、有情节设计、有游戏探索,孩子们就会收获很多。硬技能指突破性体验,就像我这次带然然(化名)体验的攀岩、泅渡等野外生存活动,孩子可以尝试到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能够激发潜能的挑战性项目,给孩子带来了很多新鲜感,同时可以穿插进很多关于自然和生物方面的知识,真正做到了体验式学习。”姜女士在采访中说道。脚踏实地方能仰望星空当下国家鼓励中小学开展研学活动,各种旅行社、教育机构也都瞄准了这一有待开发的市场,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真正有价值、有含金量、有性价比的项目活动并不是很多,动辄上万元的收费也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研学旅行是否流于形式?价格收费是否合理?这两个问题是当下家长关注的焦点。研学旅行对于孩子成长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真正能够收获多少还要看活动组织者的教育水平和研学内容的深入程度。如果研学旅行能够做到在费用合理的前提下,将学和玩都落到实处,想来每一位家长都会举双手赞成的。

纱山

三线城市的学校,花一百多元参加春季研学旅行教育,你会同意吗?

三线城市的学校,花一百多元参加春季研学旅行教育,你会同意吗?研学实践是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亲近大自然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研学旅行流动可以增加学生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结合小学生特点,选择了“寻味客家习俗,体验农耕文化”研学基地,这个基地开设了三大精品课程:植物课堂、客家文化课堂、快乐农学课堂。一、家委会先行征询家长意见学校和家委会沟通后,家委会先行去各班级询问家长参加的意愿,询问研学地点和费用情况。二年级一个班一共有学生54人,同意孩子参加的家长有40人,四年级一个班一共有学生45人,同意孩子参加的家长有38人。据统计,各班都有差不多10%的家长不愿孩子参加。二、活动内容及收费标准:118元/人研学内容含:1、进入快乐农学课堂;2、参观萌宠乐园;3、客家文化课堂学习制作“擂茶”;4、认识植物,制作“稻草人”、贴“树叶画”;5、种青菜、(根据季节检验农事割稻子等);6、丛林穿越、滑草体验;7、参观古法榨油和研磨米浆;8、提供作业和种植包。报价组成:含门票25元、车费25元、餐饮费33元(8菜1汤)、制作“擂茶”6元、丛林穿越8元、滑草6元、制作“稻草人”、贴“树叶画”、种植包10元、种青菜、(根据季节体验农事割稻子等任选一项5元;课程授课费、导游讲解费等。三、学校、家长、学生要重视研学旅行教育学生不但需要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也需要参加户外活动的,这就是我们提倡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以通过研学来调动孩子对大自然对新鲜事物好奇心,让他们去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想方设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研学旅行,要让学生多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动动手,要让学生主动去观察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触及到研学的实质。研学活动的费用是由家委会向家长收取后,直接对接研学基地。二年级的那个班,家长同意参加并缴纳费用的有48人,四年级那个班,家长同意参加并缴纳费用的有38人。各班都有部分家长没有让孩子参与集体研学旅行。如果你是家长,你同意孩子参加研学旅行吗?会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名闻不争

研学旅行纳入“综评”,操之过急!

文丨圳论评论员 谢仕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能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实践能力的研学旅行,受到不少学校、家长青睐。近期,中小学正迎来游学热潮,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到境内外研学旅行。记者探访了解到,北京市一些中学已将学生研学旅行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让当地一些家长“忧从中来”。这些家长之所以“不淡定”,是因为,根据北京市教委3月19日发布的2019年中招政策,综合素质评价将首次纳入中考成绩(按照政策,中招录取中的“校额到校录取成绩”由中考文化课成绩、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体育成绩组成,中考文化课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满分为540分,按7:3比例计入)。在此背景下,北京市一些中学将学生研学旅行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意味着把研学旅行与中考成绩直接挂了钩,无异于把研学旅行给“强制化”了。尽管校方表示,研学旅行学生可自愿参加,也可以用其他实践活动代替,但仍难打消家长们的疑虑。且不说研学旅行是教育主管部门推荐,又事关孩子升学,家长“不敢不报”,就算学生用其他实践活动代替研学旅行,家长依然忧心实践活动与研学旅行能否被平等对待,校方综合素质评价的天平会否向研学旅行倾斜。所以,对研学旅行,即便学校无心强制,但只要将其纳入“综评”,同样会产生类似于强制的效果。并且,研学旅行是要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少则数千块,多则数万元的境内外研学旅行费用,并非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毕竟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动辄给学生安排花费不菲的跨省、出境研学旅行,于家境并不殷实的学生而言是“经济不能承受之重”。高额的费用还可能直接将寒门子弟拦在了研学旅行之外,影响其综合素质评价,进而影响中考成绩,造成教育不公平。因此,直接将学生研学旅行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中考成绩挂钩,其合理性值得商榷。在研学旅行的评价以及实施方案还未成熟和完善的情况下,就将研学和中考挂钩,未免太心急。另外,有些研学旅行太过商业化,也颇为家长所诟病。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不同于普通的旅行,更应凸显公共和公益性质,而非营利性。虽然目前大部分学校开展的研学旅行采取的都是与旅行社合办模式,但在研学游路线选择上,不能全听命于旅行社,也不能是学校单方面说了算,家长、学生也应有话语权,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利。在推进研学活动中,为防止学校受利益驱使,与旅行社形成利益同盟,把组织学生研学旅行游当成一门生意来做,当要求学校事先采取家长听证会等方式,对研学旅行的方案、具体项目的价格、活动内容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等内容听取家长和老师的建议,以淘汰过于商业化的“游而不学”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评分机制。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与引导,既要让学校规范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真正从中获益,也要让那些通过用其他实践活动代替研学旅行的学生得到公平的综合素质评价。

纯纯常常

研学旅行,不能游而不学

漫画/余宁山上月,长沙不少幼儿园小朋友和中小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开展了秋季研学旅行活动。然而,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这次活动给了“差评”,认为学校变相强制孩子参加,少数研学旅行活动存在价格高、质量低的问题。近日,市教育部门对此进行了回应。专家指出,研学旅行不能游而不学,要真正能达到学游并重、以游助学的目的。家长:学生“被自愿”参加,对质量存疑10月底,南雅中学初一某班家长反映,根据研学通知,家长们要交458元,让孩子到浏阳梅田湖实践基地参加两天一晚的“学问在农忙,秋日话耕桑”主题活动。通知里还提到,如果不参加的话就会影响学生期末综合素质测评打分。家长们交钱时发现,收款方账户并非是学校,而是一个民间教育机构。家长们反映,活动的主要内容也不全是什么“秋收、夯土、泅渡、渔猎”,就是一次纯粹的秋游活动。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学校虽然没有强制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但不去的学生被区别对待。“孩子回家说,如果不去,就要在家写作业而且作业量较大,去的孩子就不用做这个作业。让孩子二选一,他当然选研学旅行,何况一两百元也确实不算多。”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市民张明(化名)近日反映,天心区青雅丽发学校组织一年级学生于11月12日去浔龙河研学旅行,收取了195元/人的费用,中午不提供午餐。“我对此收费存疑,学校收取该费用是否合理?”张明说。市民雷先生的孩子到某农家乐参加研学活动,交了238元,孩子却没有吃饱饭。“他们出发前,被告知有祭孔和蹴鞠活动。回来后,孩子说没有这些活动,也没有吃好。”雷先生认为,学生的研学活动应规划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适合小孩的活动。 教育部门:不强制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458元的研学旅行,不去就影响学生期末综合素质测评打分,这是否合理?“梅田湖实践基地入围了第二批研学实践基地(营地),负责承接南雅中学初一年级的机构也入围了承办机构推荐目录,且学校采取竞价形式进行了招标。据调查,此次研学,初一年级有7名学生因故向年级提交了请假申请,未参加此次活动。年级组和班主任老师对相应同学和家长,就研学活动的意义进行了必要说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复南雅中学家长时称,参与学生普遍反映“活动精彩、收获颇丰”,参与学生的家长对活动安排也表示高度认可。浔龙河研学旅行活动195元/人,却连中餐都没有,是何原因?天心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是入围湖南省及长沙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创建目录的基地,收费195元/人包括往返车辆、导游、园区教练、保险、园区主题体验项目等。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线路、价格、活动项目等已经过审核备案,所有类似活动均不含中餐。“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家长和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参与或是不参与,并非强制一定要参加。研学会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果不参与这一项研学活动,确实是拿不到这一项的学分,但是学生可以参加别的活动再去拿到相应的学分。”市教育局工作人员邓琼说。“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没有体验到开始约定的项目,这是学校和研学基地的责任。如果在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发现项目和方案有差异,学校应该及时和研学基地进行沟通,再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市教育局学生工作处负责人廖学文介绍,研学旅行活动之前,学校要到市教育局备案,备案之后再开展;活动完成后,市教育局会对研学基地进行复评,学校和学生也会对活动进行评价。观点:研学旅行,应脱去华而不实的“外衣”记者了解到,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长沙市教育局曾联合11个部门下发《关于推进长沙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认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在部分家长看来,有些研学旅行“只游不学”,就是一次由学校组织的旅游活动而已,与家长带孩子出去玩没啥区别。相关教育专家认为,研学旅行,应脱去华而不实的“外衣”,避免“只游不学”现象。首先要抓好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制定研学旅行基地标准、研学实践课程标准、研学实践指导老师标准,让研学旅行真正达到教育效果;其次,主管部门应对研学旅行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学校受利益驱使,与旅行社形成利益同盟,应淘汰过于商业化的“游而不学”项目;另外,要健全经费筹措机制,要有研学旅行专项财政补助,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避免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如何防止研学旅行活动质量低下、无吸引力?“除了应做好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健全安全保障措施外,还应当建立和完善评价和反馈机制,对学生参与研学的情况和教师指导情况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评价反思,促进研学旅行质量不断提高。”教育专家梁烜说。(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琦 实习生 唐莉)(来源:长沙晚报)

实论

研学旅行是什么?孩子在研学中真的能学到东西么?看后获益匪浅!

伴随《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出台,许多中小学已经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实践和体验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以及“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经典论述,都强调了“知”与“行”的关系。研学旅行,顾名思义有“游”有“学”,通俗点说,研学旅行就是把课堂搬到校外,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看书听讲,同样是以丰富知识为目的。但研学旅行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高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是:研学旅行到底是什么?孩子在研学中真的能学到东西么?可以说研学旅行提高了我们的“提出问题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等,而这些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难得到培养。一,研学旅行给学生文化的熏陶研学旅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日新月异的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我们选取和挖掘与历史传统文化相关资源,比如乘坐高铁,让学生感受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学生普及当地民情文化,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进而拥有文化自信。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学科知识渗透到研学旅行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实际获得感。每到一处,专家会为学生讲解、答疑,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精神。二,研学旅行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一个人能够有多大成就,不仅取决于拥有多少知识储备,还取决于自身具备怎样的精神品格和自主发展能力。学校将相关课程学习内容与研学旅行结合,以研学旅行作为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研学旅行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研学旅行中,会设计一些紧凑的活动,而且饮食起居、物品管理等事情都由学生自己面对和处理。没有了家长的庇佑,学生确实遇到许多问题,而且常常在遇到问题时产生负面情绪,但也正是通过解决问题,他们变得自信自爱、坚韧乐观,能够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备了抗挫折能力。学生在与在困难和同伴的碰撞中,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并开始学习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估自我。研学旅行是一种团队活动,学生代表个人更代表班级、学校的形象。在研学旅行中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公民社会责任的培养。通过行前培训、活动中体验等方式,学生不仅与同学、教师、家长能够很好地交流和相处,也能够自发地与导游、研学基地教师、交警、司机等各方面人士良好互动。此外,通过组长负责制、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反思过程中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不少学生在研学旅行结束后,投入到相关主题的深度学习之中。三,研学旅行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研学旅行中通过一些体验活动,比如到田地里亲身体验收割稻谷,学习红军自力更生纺纱线等。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技能,也端正了劳动态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体验课程对现在学生来讲并不熟悉,许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遇到了各种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制订解决方案圆满解决了难题,增强了在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亲自体验生产劳动,更加理解技术与艺术的内在联系,增强了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备了一定的工程思维。一次研学旅行下来,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更是社会经验的增加、视野的开阔,书本教育+生活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当然,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教育理念、教育人和教育资源的共同支持,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彻底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挖掘优质教育资源,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我相信,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勇于担当,努力获取社会各界通力支持,研学旅行一定能够让更多学生受益。家长们,您对研学旅行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马后炮

研学旅行千亿市场即将爆发

自2013年以来,国内关于研学旅行的政策发布日渐密集。多个政策出台提供了行业发展利好,而行业也正迎接不断扩充的市场。机构预测,到2019年至2020年,国内参与综合实践、亲子游等中小学生活动市场每年将高达3亿人次。市场潜力巨大,但行业痛点也较为明显,行业标准、课程设计、安全问题等诸多行业痛点和难题已日渐凸显,如何解决将成为研学旅行行业能否成就千亿市场的关键所在。政策利好从教育研究先行展开,到旅游市场最先导入,再到市场倒逼政策供给,这是国内研学旅行相关政策的发展轨迹。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民休闲纲要(2013-2020年)》要求逐步推行研学旅行,之后进入政策发布较密集期。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3年2月至2018年3月,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部委印发关于研学旅行的文件达11个。其中,2016年12月,教育部、发改委、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18年3月,《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国家层面政策在推进,不少省市也有跟进。近期,广东教育厅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确保每位中小学生在每个学段参加有效的研学旅行,并打造一批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为保障政策落地实施,《意见》还提出建立研学旅行统筹协调、经费筹措、安全出行和科学评价机制。包括由省教育厅牵头,发改、公安、财政、住建、交通、文化、食品药品监管、旅游、保监和团委等相关部门参与,以及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等。对广东发布的上述政策, 东方阳光教育连锁机构CEO付德全认为,这一政策对整个广东地区的研学旅行发展起到指导作用,让当地研学旅行企业有了工作方向、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引。除了广东,江苏省早前也有所动作。江苏省此前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打造九类专项旅游产品,其中研学旅游被列为重要品类之一,并规划在全省范围内新辟十条以上“研学旅游专线”,推出一批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普教育、历史文化等主题研学旅行基地。不过,在付德全看来,目前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依然还严重不足,比如企业的准入门槛、从教人员的资质审核以及学生的优惠政策等。他建议,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学校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在资金方面比如地方财政允许给予一定支持、在校学生经费中划拨一部分专款专用;另对于市场环境政府能否给予鼓励,比如在主流媒体给予相关报道等。千亿市场中国旅游研究院在2017年曾联合发布《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提出未来3年至5年,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升,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成为旅游业市场新蓝海。付德全认为,千亿元的市场规模要达到比较困难,因为研学旅行企业本身不是单纯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带有半公益性,所以想创造千亿产值难度极大,“但也不排除抱团取暖,拥抱资本,那就需要行业内部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精诚合作。”他同时认为研学旅行的体量正在慢慢增大,利好因素有很多,比如二孩政策的放开,人口红利是行业的基础;80、90家长对研学旅行的全新认识和支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植以及资本的涌入等。执惠探索文旅大消费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国内参与综合实践、亲子游、国内研学、学生赛事、出国游学的中小学生规模将分别达到18436万人、8134万人、5697万人、459万人、367万人,每年高达3亿人次的中小学生活动市场潜力巨大。据测算,2019到2022年中国3岁至16岁的儿童、青少年将超过2.3亿人口,2022年达到峰值,为2.34亿,庞大的用户群体支撑着我国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另一个市场利好因素是与营地教育的互促发展。付德全认为,从目前来看,研学旅行大多为2B行为,由政府主导,学校主办,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企业承办;而营地教育大多是2C的模式,利用节假日与寒暑假组织,两者将来会有很大的融合,营地教育为研学旅行提供了落脚点与相关课程,营地教育是研学旅行中的一个部分,研学旅行为营地教育提供了出行的理由。以江苏常熟市为例,其是国内研学旅行发展较为突出地区。常熟市旅游局局长唐晓表示,为进一步发展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常熟正积极与国内研学旅行、营地教育机构对接,希望借助市场化手段开发优质的研学系列课程体系,通过联合景区点、旅行社、院校、文博场馆等,优化整合文旅资源,合力完善研学游线上平台,让精品课程上线,让常熟研学游不仅辐射本市17万中小学生,还能吸引周边城市的学生参与,丰富“江南福地,常来常熟”全域旅游形象。行业痛点待解整体来看,国内研学旅行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行业标准、课程设计和安全问题等方面的行业痛点已日渐显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安全难以保障是业内常提及的问题。付德全透露,现在存在从业门槛低的现象,如在工商局注册经营范围内有策划组织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企业在深圳一般都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活动,不过政府部门已经发现这个问题,深圳市有部分区开始由教育主管部门对从事本区研学旅行活动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在中国教育学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王振民看来,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困境是课程设计,课程要素的缺失,浅表层的体验,难以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学与营地教育作为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意义。他说,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都是教育部推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当中的一种形式,而优质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和研学以及营地教育的核心,没有优质课程就很难和现在的教育进行对接,而目前的研学课程还是一种碎片化和松散型的状态。付德全也表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存在主题内容单一现象,有部分后加入企业才刚刚起步,以经营赚钱为目的实难达到教育效果。他建议,一是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多做课程指引,二是相关企业能在课程设计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多做积累,让学生的研学主题和教育意义更加广泛,三是专家学者能多做指导。他表示,安全方面是本行业的最大痛点,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敢开展活动的“心病”,希望在保障安全方面相关部门能将安全工作进行分类,分为责任事故和意外事故,要规范活动操作流程,杜绝责任事故发生,减少或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已有地方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近期武汉在国内首发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系列标准,包括《服务机构评定与服务规范》《研学基地评定与服务规范》和《研学导师评定与服务规范》3个考评标准,对研学旅行做了详细规定。武汉希望通过这些标准来规范武汉全市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市场,指导研学旅行服务机构和基地加强课程建设,使中小学生能安全、系统、科学、趣味地进行研学旅行实践。王振民认为,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还刚刚起步,是一个新课题,大家有很多认识,但推进起来有很多困难,特别是和教育对接不上,或者对接有困难,一个原因是缺少平台搭建。现在特别需要加强行业指导,包括政策研读、提升认识和转变观念,“其实我们现在的很多教育理念,包括对教育,对研学旅行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与现代教育没法对接上。”(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到不了

研学旅行、游学、夏令营您分得清吗?

接着上次的话题,我们继续讨论一下时下特别流行的“青少年研学旅行”概念。根据小编一鹿的思路来说,我觉得研学旅行的定义应该是由“研”和“学”然后加上旅行来组合的;而当前我们所认知的或者看到的定义其实偏离了“研学”的本质。究竟什么是“研”?什么是“学”?其实只有大家自己去定义。所以您会发现,无论是教育公司、文化公司、培训公司、旅行社都百家齐放地涉及了“研学旅行的领域”,那么这一领域自然也就成为了大家都可以赚钱的浑水。就像网友所说的那样,从市场上来看,几乎所有的“研学旅行产品”,其实就是旅行,只不过打上了研学的旗号。将普通的旅游产品稍微加工一下,就变成了眼下时髦的“研学旅行”产品,这就成为了当前大部分研学机构的普遍做法。通过这样简单粗暴加工和包装的研学产品,您会发现。原本再普通不过的旅游产品摇身一变,变成了符合国家教委文件精神的“研学旅行产品”;原本无人问津,根本卖不出去的旅行产品,瞬间价值倍增,突然就变得不愁卖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旅游产品的价值没多大的变化,但是价格却会大变,甚至翻倍。而真正为这些青少年研学旅行产品买单的家长们,却有苦不敢说。为啥呢?原因很简单,这些所谓的研学旅行活动都是学校发的通知,家长不参加怕得罪老师。再说如果其他孩子参加的话,您的孩子不参加怕影响孩子的发展。所以,家长们只能“心知肚明”的给自己的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研学旅行”、“亲子游”、“夏令营”等等。说实话,家长们自己是从来不会自己去分辨这些产品的好坏的,都是听学校老师的推荐;而这些学校的老师真的自己分析过这些“研学产品”的好坏吗?其实也未必,因为学校老师还得听上面的意思;而学校层面上有时候自己也没办法出于无奈,因为“上面”的上面还有“上面”。所以您会发现,家长们自己为孩子们选择夏令营的机会并不多,多数家长都是在暑假或者寒假图方便,选择老师推荐的活动去参加。真正好的研学旅行产品,无法推广;差的研学旅行产品,铺天盖地,成为了当前的现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研学旅行产品确实缺乏一个衡量标准,来确定其好坏。这也是一鹿老师一直在研究的,希望有一天能出一个初步的模型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希望以此来帮助大家更好地分辨研学旅行、夏令营、游学。

德在乎天

研学旅行创业者:可能6月前都没有营收,但困难不会击退我们

来源:中新经纬文 | 常涛 实习生林琬斯以下为吴春彪自述(略有编辑):我是一名研学旅游行业的创业者。2016年,当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看到了研学旅游在我国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后,我和六位志同道合的汕头大学校友一起创办了深圳圣平舟教育,聘请了兼职导师,在营地教育和研学教育开设了不同板块的学习内容。▲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虽然我国的泛游学与营地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2013年,国家连续推出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国内游学、国际游学产品及服务被纳入研学旅行范畴,并与营地教育共同形成泛游学和营地教育行业。研学旅游是一个体验式教育课程产品,我们与B端教育机构合作,也与C端客户合作推出主题课程。研学旅游并非刚需,整个行业也缺乏统一标准。另外,研学旅游行业季度性强,疫情结束时恰好赶上行业旺季。不过我们预计,疫情过后,父母可能会倾向首先给子女安排学科培训,其次才是素质教育,这给研学旅游行业的复苏带来一定压力。1月20日前后,有关肺炎疫情的消息陆续传出,当时我们全年的活动已经结束,我留在公司整理财务。寒假是一年中研学旅游旺季,每天都会出团。之前,我们和一些教育机构合作,推出了福建漳州茶园亲子营与揭阳自然亲子营。1月24日,我们接到了暂停经营团队旅游的通知,便立即决定取消上述两个亲子营。按照以往一场活动的参加人数与费用,我们预计经济损失在10万元左右。事实上,10万元只是眼前看得见的损失,后续可能会造成最大的损失,预计在60万元左右。我们预计,可能6月之前都没有营收。肺炎疫情这段时间,我们还需要付工资、房租、运营费用,算起来这些至少是公司一年利润的三分之一,这让我压力非常大。公司创立以来发展可以说是很顺利。上个季度属于学期中的旺季,我们顺利举办了秋日研学、特种兵营、竹林探险营、欧美营、田野撒欢自然营等活动,春节前营业收入达到了30万。不过,这段时间我们只能用公司的发展资金和项目参赛奖金维持日常基本运营,但这些钱最多也只能撑到今年的六月份。此外,我们还暂停了花费较大的项目,如广告宣传,也削减了合伙人级别的工资。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来临,公司2020年的计划都被打乱了。长期的负盈利经营,对年轻的创业公司来说是一场很大的考验,对公司管理层应变能力以及承压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今年最大的目标,是让研学走进学校,客户人数增额翻2至3倍。疫情之下,我们不会做很大调整,但要做好内部战略发展和融资准备。▲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研学旅游不属于文化课类的教育,做不到将课程直播给学生家长,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进一步学习,这次疫情给我们提供一个产业危机处理案例,但我们更希望寒冬不再来临。中国的学生与家长才将目光投向研学游学,是近十几年的事,而研学旅游在我国迎来快速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我国有研学旅行机构超过9000家,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66%的研学旅行和营地教育企业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最多,占比达35.11%。汕头对营地教育的普及没有达到一线城市的认知水平,所以我们要不断努力去推动。今年1月,我考取了研学旅行导师资格证书,成为初级研学旅行导师,我希望能继续在这个行业深耕。在疫情期间,为了维持客户黏度,我们在研究如何做线上课程,互动直播。这个时候也不能放松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我们设计话题、展开话题、再引出下一个话题,为行业复苏打好基础。以前的游学旅行只属于校外课余活动,如今,研学旅行则被正式纳入了必修课程。我觉得,研学旅游未来的方向是“常规化”,产品价格也会逐渐下降,会有更多的家庭参与进来,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总而言之,研学和营地教育我们非常看好的一个行业,暂时的困难不会击退我们。一句话,杀不死我们的会让我们更加强大。封面、导语图为资料图,受访者供图标题责编:常涛 孙庆阳 董文博

老掉牙

研学旅行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3月10日,“皖约”安徽研学旅游大型宣传活动成果分享会在京举行,为历时6个月的“皖约”安徽研学旅游系列活动画上圆满句号。安徽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拥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中国青年报》作为覆盖青年群体最为广泛的国家级媒体,双方围绕着安徽研学旅游的传播推广,是名副其实的强强联合。虽然此次研学旅游推广活动名为“皖约”,但传播推广的结果一点都不“婉约”:微博端的访问量2000多万次,微信端1200多万次,总的曝光次数超过两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一方面跟全媒体发力有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对安徽的文化和旅游有深入了解。了解透彻了,才能把安徽研学旅游的故事讲到位。如果我们从“皖约”这个活动出发,又跳出“皖约”,来看我国整个研学旅游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有,而在于知。要让人知,就得注意方式方法、思路举措。要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润物无声的效果,要在切实体验中强化文化的认同、国家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文化自信、国家认同就是要通过旅游这种大众化、普遍性、老百姓乐于主动参与的方式,来落实、落细、落小;就是要通过研学旅游的方式激发感悟,激发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复兴责任感。参与、认知、感悟、反省、内化,应该成为研学旅游追求的文化目的和责任。否则,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有眼无心,那研学旅游的意义就不大。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研学旅游要让人们尤其是青年在游历的过程,能够真正读懂当地赋存的丰厚文化,而不是像《瓦尔登湖》中所写的,“很多人,即使探寻遍了全世界,也没到过自己的内心深处。”第二,研学旅行历史悠久,在新时代要焕发新的生机。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游学之风颇为盛行。今天我们广泛关注研学旅游,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深刻认识社会的需要;是教育方式变革的需要,更是知识拓展的需要。所以,研学旅游绝对不仅是“阳春白雪”的文化、所谓经典的文化,而也应该包括“下里巴人”的文化、民间的文化,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就是生生不息的活生生的当地文化。正如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所说的,“文化这个词有两种含义,(人类学意义上的)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和作为艺术的文化,它是文化产品与体验的精神升华(高雅文化)。”研学旅游不仅包括文化,还应包括技能的提升,比如自主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自然教育、户外生存等方面的知识。供给侧的产品设计、政策保障,都得考虑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把研学旅游做好,也才能通过研学旅游真正把当地的资源价值充分挖掘出来。第三,研学旅行的蓬勃发展是企业创新的结果,也是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所引发的全社会积极响应的结果。我们需要重视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因为我国有2.35亿的中小学生群体,我国10岁以下的人口也有1.41亿之多。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市场。比如当前的主流消费人群绝不只是传统上说的80后、90后,更是包括95后、10后的Z世代,Z世代不仅有强大的直接购买力,也有强大的非直接购买力,他们可以影响父母的消费决策。有研究表明,他们作为“科技原住民”和“规则突破者”,发自内心地追求真实世界,特别喜欢通过社交媒体直接与品牌打交道,他们所追求的也不是高性价比,而是产品背后的意义和用户标签。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建立跟这些年轻群体之间的交流,推动研学旅游产品的共创,如何让研学旅行中我们的教育诉求和年轻人的意义寻求之间找到契合?这是年轻人研学旅行发展的重要课题。第四,研学旅行的市场还需要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来认识,重视老年人市场。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我国拥有2.41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虽然也把这个群体称之为“银发市场”,但更多的时候,这个群体被看作社会的负担。其实,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伦·朗格看来,这些都是惯性思维,都是过时的看法。朗格教授的研究认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是意识先衰老、身体随即配合的结果。脑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其大脑活跃程度与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区别。今天的老年人拥有被我们忽视的精力和活力,拥有丰富的阅历以及知识沉淀,哈撒韦公司副主席理查·芒格81岁时发表著名的《人类误判心理学》时说,“我71岁的时候,知识没有现在丰富。”老年人身上的这些沉淀,显然是研学旅游深度体验的重要基础。第五,研学旅行要搞好,各方协同与改革创新很重要。这其中包括国家的制度、学校的组织、目的地的配套、供应商的改革、社会的认识等。如何通过学期制度的改革、个税抵扣与研学旅游费用扣除之间的关系、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课程衔接设计、包括旅游景区在内的供应商根据研学旅游需要进行相应的供给侧改革,以及整个社会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而不只是经济消费的角度来认识发展研学旅游的意义,都需要逐步推进、优化。研学旅游是社会化教育变革的重要形式,研学旅游也是我们解决“终极饥饿”问题的最好方式。约瑟夫·纽顿在《快乐心理学》中指出,“人们肉体的饥饿虽然解决了,灵魂的饥饿却越来越严重。”希望通过研学旅行的深入发展,让每个青年、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以有趣的灵魂、健康的体魄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作者系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