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索岭,感受家乡文化--“文化滋养心灵,历史照亮人生”研学旅行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激发青年学生对人生成长及科学探索的兴趣,帮助学生明确人生志向,培养科学素养。我校于12月16日至21日分批次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到永宁明清古镇、奇缘谷冰雪小镇、关岭国家地质公园开展“文化滋养心灵,历史照亮人生”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首先来到永宁明清古镇,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到古镇的传统文化、在维风书院祭拜孔子,学习我国的传统礼仪,诵读经典,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感受家乡文化积淀,开阔视野。 接着到关岭国家地质公园参观学习,了解到2.2亿年前(晚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化石包括大量丰富的鱼龙、海龙、楯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棘皮动物海百合、鱼类、无脊椎动物菊石、双壳、牙形石和腕足等化石。海百合化石数量之巨大、种类之繁多、保存之完好、形态之精美,堪称全球独一无二的晚三叠世化石宝库。到达冰雪小镇,学生很好奇,毕竟南方的孩子很难见到雪,更别说滑雪了,教练为学生们认真讲解滑雪的历史,如何穿戴滑雪服。到滑雪场中,分几个小组先在平地进行滑雪练习,安全注意事项,大家认真练习,感受滑雪运动的特殊魅力。通过此次研学之旅,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接触自然,亲近自然,感受冬天别样的气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了学生作为“关岭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北京清华北大研学旅行后的感受和收获!中小学生来北京参加研学旅行,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基本上都是必须去的,北大、清华一个集梦想与榜样一体的地方,一个能够激发学习核心驱动力的地方。通过参观、体验、学习,让每位学员在完成多元化任务和研学报告的同时,从不同层面感受大学精神。树立“清华并非遥不可及,人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清华精神”的坚定信念。北京研学旅行之清华大学介绍:清华大学校本部——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一部分,咸丰年间改为清华园。其周围高等学府和名园古迹林立,其园内苍松翠柏、水清木华,清澈的万泉河从腹地蜿蜒而过,勾连成一处处湖泊、小溪,同时也滋养着清华学子特有的志趣和气质。清华园内不仅有图书馆、科学馆、大礼堂、体育馆、工字厅等“有历史”的建筑,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六教、符合国际标准的游泳馆、设施先进的综合体育中心等“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更有国内较大的万人饮食广尝紫荆园、桃李园餐厅,北方地区最好的紫荆学生公寓区、畅通快速的校园网等全面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北京研学旅行之北京大学介绍: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营员坐在未名湖畔,绿柳垂地,清风拂面,博雅塔屹立于小丘之上,隔水相望。这是北大最好的景致——“一塔湖图”。“未名湖是一方砚台,博雅塔是一支神笔,图书馆则记载了北京大学厚重的历史。”给营员讲述北大校史,讲蔡元培校长“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讲这里当年云集了陈独秀、鲁迅、胡适、梁漱溟、朱光潜等一批大师,讲北大人在自由平等宽容的氛围里,书写着一桩桩让后人景仰的故事,让“北京大学”成为了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圣地。为什么要带孩子参观名校?听听家长怎么说在清华大学校园内常常看到陪孩子游校园的家长,偶尔会听到“等你长大了就来这里读书”的殷切期许。也有很多家长带孩子逛名校,为了接受名校的熏陶,让孩子往这个方向努力。参观名校为了学习什么?@你说:参观名校,一是让孩子接受文化的熏陶,二是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三也可以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因此许多家长才会乐此不疲带孩子参观名校。@雪二:个人认为,参观名校主要是学习一下这些学校的校训,了解名校里的名人和他们的经历,学习他们的品质,从而鼓励自己。@小太阳:参观名校,确实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但是真正的教育不是形式上、追风式的随大流。作为家长,不仅需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关注孩子身心发展,注重生活习惯和做人基本品德的养成及引导。北京清华北大研学旅行后的感受和收获!走进国内顶尖学府,感受学术气息、品味大师风范,漫步于荷塘月色或未名湖,感受大学静怡、厚重之美,品味沧桑历史,体会厚重人文。走进中国高等学府,感受浓厚学术氛围,开启名校之门,让营员深入探索,学会学习,勇于创新,规划美好明天,感受满满的榜样力量。
期盼已久的曲阜研学2月19日如约而至,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老师的带领下,踏上旅途!上午穿越孔庙,它位于区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成三孔。曲阜研学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大成殿,一起祭拜先师孔子,行礼并认真诵读了《论语》。吃过午饭下午来孔府,孔府位于区府城东孔庙东侧,是孔子的子孙居住的地方。孔府1377年建成,占地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参观完孔子居住的地方,终于可以到了我们动手,动脑的时候了!在颜翰博府进行射艺体验,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手拿弓,另一手十指和中指夹住箭放到弓弦上使劲往后拉,然后松手箭就射出去了,我的成绩非常好,在红心中间!我好开心!动手第二个环节,自己动手线装一本书,也称古线书!一本散装书,用粗针和线穿钉在一起,最后把两头的线打一个死结!第二天早上,先来到尼山圣境,尼山原名尼丘山,一代圣人孔子诞生的地方!仰望72米高的孔子像,我们显得那么渺小!尼山之所以称为圣地,是因为它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孔子是大家心中的一个圣贤,生贤,圣人!最后一站来到了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本称至圣林。是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一次简单的研学,我们的收获非常的大,山东乃礼仪之邦,在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边游玩,一边学习,第一次在外面住宿,我和同学之间学会了相互照顾,相互帮助,以后我要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做一个优秀的孩子
来自河南初三的学生李秋叶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教育部联合发改委、交通部、保监会等11部门开展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让我们走出书的世界,走进现实的世界,走进大自然的世界。张学良公馆古都西安研学旅行心得体会古城西安,十三朝古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矗立着大明宫、小雁塔、华清宫,它们见证了千年前的繁华。我们首先走进了交通大学,交通大学以精勤、敦笃、果毅和忠恕的宗旨闻名四海,吸引成百上千的优秀学子竞折腰。多少英才出自这所名校:张元济、蔡元培、蔡锷、黄炎培、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蒋正华、周鸿祎、陈冬、陆治原、路一鸣、侯宗濂等。营员走进交通大学下午游览了大唐芙蓉园,晚饭后在城墙上散步。大唐芙蓉园将唐代建筑几乎完美的还原,还有许多精彩表演,是个放松的好地方。在城墙上,我们欣赏到了西安的夜景,历史与现代交融,令人心灵震撼。总之,西安是个美妙的地方。第二天上午我们走进了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栩栩如生,坚挺的脊背,坚定的眼神令人心灵震撼,在破碎的兵马俑碎片中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秦始皇兵马俑下午我们体验了汉文化,学习汉代历史文化,了解汉代文明。聆听汉学专家讲授汉代故事;穿汉服,做汉礼活动;制作汉代瓦当拓印。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在瓦当这一小小的图形空间内,古代中国匠师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汉文化第三天上午我们走进了西安博物院,它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以展示的珍贵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扬的雁塔晨钟、秀丽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下午在回民街闲逛,回民街有许多特色小吃,都很美味,吃的很尽兴。回民街上集中了西安各式各样的清真小吃,有在卖烤羊肉串的,有在卖桂花糕的,有在卖肉夹馍的,有在卖裤带面的(又名biangbiang面),有在卖牛羊肉泡馍的......各种食物的香味弥漫在整条街上,香极了!店家的叫卖声、游人的说笑声夹杂在一起,热闹得不得了。秦腔晚上聆听古老秦腔戏剧,“生、旦、净、末、丑”让我们眼前一亮。《面见圣上》及《王小三传闻》的经典戏剧演出,为我们了解秦腔打开了一扇大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到了临别的那天,我们坐在动车上,望着渐渐远去的西安城,我有点念念不舍,但此时的我只能说:“西安,再见!”
北京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学生赴北京参加研学旅行,能亲身体验北京丰富的人文景观,而且将运用有关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研学旅行中得到延伸、综合、提升;研学旅行中发现的问题,也会在相关学科教学和学习中得到深入的分析和整合。万里长城居庸关北京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之万里长城居庸关居庸关长城是个环形的长城,线路曲折蜿蜒,游览面广,旅游过程中不需要折返。居庸关长城为“天下第一关”,气势雄伟,景色宜人。而且居庸关长城景区的人文气息比较浓重,关帝庙等等有这深厚的民族风情,还有就是中华儿女的定情之地,好多定情锁和长城相互映衬,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万里长城的关隘中,“九关第一数居庸”。在著名的燕京八景里,“山城薄日照居庸,抗岭回峦紫翠重”。千百年来,居庸关的险和翠,驰名世界,誉满人间。而今它成为中外来京人士必游的胜地。北京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之万里长城研学感受来居庸关的目的,自然是征服长城,长城蜿蜒曲折,从山脚建到山顶,从山的这边建到山的那边,东连大海,西接荒漠。小心翼翼地踩着一级级阶梯,慢慢地向上爬着。闭上眼,静下心,用手轻轻摸着那沧桑的石壁,我仿佛感受到了建造者跳动的脉搏。长城的台阶很陡,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我不得不死死地抓住唯一的依靠——铁栏杆。我们登上了万里长城还没过一会儿,我已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抬望眼,离峰顶还有好长一段距离。无意间,我回头看看后面的同学,他们还在奋力地爬着。我转过身去,一抹发丝间的汗珠,眼神中充满了坚毅,暗下决心,不到顶峰不罢休!我一咬牙,一狠心,一鼓作气,又爬上几个台阶。最后一个台阶……我登上峰顶了!站在居庸关长城的最高处,看着一座座烽火台,隐约间,我仿佛穿越回古代,看杨门虎将,金戈铁马,一路烟尘,挥王者之师,策马征西。你每一座箭楼里,都刻着岁月的霜剑风刀,载满世纪的风雨飘摇。陆海沧桑,星移斗转,但却不曾衰老,你一次次在狼烟和废墟中重生,雄风再振,旌旗不倒!
近日,乌鲁木齐市第79小学西校区五年级全体学生,前往乌鲁木齐动车运用所开展了一天的研学旅行活动。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陈彦仿 王畅彤摄影报道)“寻找夏天”,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主题,是乌鲁木齐市14小本期研学旅行的内容,要求在6月21日夏至前完成。昨日(5月22日),带着这样的学习主题,孩子们走上街头,感受这座充满活力、正在加速发展的城市的变化。“树上山、水进城、煤变气、地变绿、天变蓝、城变美”……一项项重点工程的推进,让城市变得更美、更好。在天清气朗、城美人和的乌鲁木齐,孩子们可以收集到研学旅行所需要的各种素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正体验着幸福的童年。花草树木五彩斑斓“寻找夏天”,孩子们眼中的夏天有不同的美景。14小五年级(2)班学生李卓阳对这次研学旅行作业充满信心。他拿出了妈妈4月带他去雅山的学习笔记,上面记录着:雅玛里克在蒙古语中意为“山羊之家”,这里曾是一座荒山。“妈妈说,是阿姨叔叔们扛水上山,种了一棵棵树,才有了现在美丽的雅山。”李卓阳对和妈妈的这一次调查研究记得很清楚。五年级(1)班学生刘思妤说:“我爷爷家住在十七户,爷爷家门口的小游园很漂亮,花草树木五彩斑斓。”市14小德育处副主任张春蓉说,把课本知识扩展开来,对孩子们进行美育教育。比如今年的“树上山”绿化工作,将新增绿化建设面积2万亩,相当于乌鲁木齐市44个人民公园。当老师把这些消息告诉孩子,他们都十分惊叹,因此,我们确定了这一期的研学旅行主题,以此让孩子感受身边幸福生活的生动场景。画笔绘就靓丽街景市59小的孩子收到一份作业:用画笔描述我的家。收到作业后,孩子们瞬间有了思路。四年级学生高子琦说:“老师,我爷爷是上海人,我家住在建设路,爷爷打电话回老家时总和老家人说,‘建设路现在建设得就像小上海。’我要画出爷爷在新疆的上海之家。”“我要画的是乌鲁木齐夜景。每个楼都在发光,不会说话的小弟弟看到闪着五彩灯光的楼体,都会高兴地拍手!”五年级学生刘宇轩说。学校党支部书记李弘说,2017年,首府开展了以建筑节能改造为目的的城市靓化工程,让“每个楼体都在发光”,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特色,孩子们在课堂上也描述着家周围的变化。于是,美术老师让孩子通过画笔描述家的美。听地铁人讲述地铁故事市35小今年的研学旅行项目已经确定,带着孩子们迎接首趟地铁,听地铁人讲述乌鲁木齐的地铁故事。“我们学校门口就是地铁站,很快,围栏拆掉,就能见到地铁的真面目了。好激动、好兴奋。叔叔们每天辛苦修建,我特别想说一声:叔叔、谢谢您!”市35小六年级(5)班的胡博涵说,很快他就小学毕业了,不在研学旅行行列中,但他还是想来参与,想通过自己的学习,把其中的科技、信息、技术告诉身边的小伙伴。“第二天,每个孩子都交了一份非常好的研学旅行作业,他们用感受、图片、查找的数字等信息,描述着中国铁路的高速发展。”市35小校长李萍说。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让孩子走出课本,重视实践,广泛接触社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学习知识,做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如今,已经有更多的学校加入到研学旅行中。让老师们感到幸福的是,在这个城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内容等着孩子们探索、发现、研究、分享。“孩子能在家门口学习到这些知识,把课堂和社会融入在一起,很幸福。这个城市给我们的孩子创造了如此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给我们的城市点赞。”市3小大队辅导员彭曦说。(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来自北京初一的学生李雨叶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几乎都浓缩在了一座古老的城市里,而这座蕴含着中国几千年精华的城市,正是我们前些天去的西安。上午我们参观了西安交通大学,著名的西安交通大学果真名不虚传,大学环境优美,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我领略到名校风范,使我对大学生活又多了几分憧憬。走进交通大学晚上秦腔表演,许多人惬意地听着,偶尔评论着。秦腔,属于陕西,而陕西又称“秦”,故称“秦腔”。聆听了古老戏剧,感悟了秦汉雄风。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面对着两千两百年前中国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大家认真听讲解、做笔记,了解了兵马俑的历史、种类。我们还亲自动手复制自己喜欢的的陶兵俑或马俑,虽然每个人做的形态都不一样,但是也算憨态可掬。营员亲自动手制作兵马俑逛累了,回民街的各种美食向我们招手,吃的时候别兜着,面食、泡馍、凉皮、裤带面……想想的都流口水。吃饱了, 我们到大雁塔北广场去看一场视觉盛宴吧,全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绝对让你爱上这座城市。玩了、吃了、看了,该回酒店了。填写营员手册五天四晚的研学旅行让我对西安这个十三朝古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是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的文物,遗址无不散发着历史独有的沧桑魅力。西安不仅有令人震撼的历史遗迹,也有着动人心魂的美丽景色,还有着充满人文特色的小吃街。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希望能再次来到这现代化的古都。
亲爱的小菲:你好!上周,你离开家,和老师同学们去往滁州参加研学旅行。这是你第一次离开家,没有妈妈的陪同,还在外住了一晚。妈妈很担心,当看到你的笑脸,更多的是欣慰。因为我知道了,你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可以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欣慰的同时也有几句话和你说说。首先,很感谢皖新传媒和菲尔特研学,你才有这样的机会走出校门,去体验“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乐趣。看到你和同学们去往滁州的途中,欢声笑语,我也很羡慕啊!你告诉我,你们进入基地后,就与客家文化来了次亲密接触。你们还学习了凤阳花鼓,同学们在鼓点声中跟着导师翩翩起舞,体验古老艺术的魅力。我更羡慕了。你说去看了琅琊山,“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立刻在我脑中浮现,我小的时候没机会去看“天下第一亭”,心里一直有个遗憾。你幸运多了,去到了实地,重走了太守走过的路。不知你是否了解了“太守之乐其乐”的内容呢?导师带你们参观了建筑艺术和历史:江南水乡、蒙古包,浸透着迷人的地域风情;乾清宫、大明宫、大政殿,见证王朝的兴衰与变迁;还参观了黎族的船屋、傣族的吊脚楼、泰国的大皇宫……听你的描述,我知道你被震惊了,因为每一座建筑无一不蕴含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无一不体现人类的美学智慧。这也是研学的意义,感受不同的风景,你收获了。你说最开心的是篝火晚会,是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团队活动。篝火晚会在土楼中间,灯光五彩缤纷,活动时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你给我讲诉过程,但我看到的是青春激情,是你和同学朋友们一起时的快乐。感觉你和同学间的感情更深了一步,也感觉到你团体意识加强了。研学结束,看到你安全地回家,妈妈心里想“孩子长大了,可以稍稍放手了”。再有这样的活动,我会积极放心地支持你去参加,因为我知道你是开心的,有收获的,成长的。谢谢你,小菲!因为这次也让妈妈成长了,学会了放手,学会了对你的信任。爱你的妈妈
阳春三月百花开,草长莺飞春满园。3月19日上午9时正,第十四届中国苍溪梨花节第三届八庙钓鱼比赛暨"合家乐"捉泥鳅活动在苍溪县八庙镇举台村陈家坝开幕。宁静的陈家坝一度变得车水马龙,人气爆棚。"钓陈家肥鱼、捉台湾泥鳅、赏文艺表演,品农家泥鳅宴……"活动精彩纷呈,引得游客流连忘返。苍溪县八庙小学师生也以此为契机走进举台村,开展了"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研学旅行活动。全校师生首先观看了第十四届中国苍溪梨花节八庙分会场精彩的文艺节目,孩子们从舞蹈、小品、灯戏、独唱等节目中亲身感受了家乡八庙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说,今天真让我们大开眼界,自己作为一名八庙人无比自豪,决心今后一定好好学习,立志学成归来回报家乡。如果说文艺节目精彩纷呈,那么捉泥鳅活动则是热闹非凡。八庙小学20多个学生家庭60多人参加了此次比赛活动,比赛刚开始,岸上的啦啦队,池里的选手都激动得不要不要的了。各组家庭的选手们在池里忙得不亦乐乎,"抓、扑、捧"十八般武艺全部上阵,孩子提桶父母抓,妈妈指挥父子抓……能想到的办法大伙都用上了。"虽然泥浆溅到衣服上了,脸上也被老婆和儿子给有意抹花了,但是玩的很高兴,既增进了全家感情,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很有意义,希望这种活动今后多开展。"参赛的父母们说。下午,全校师生来到当年红军强渡涧溪口的革命遗址,开展"踏先辈足迹,寻红色记忆"体验活动。"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一曲曲红歌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和老师们一路哼着歌声,冲破了重重障碍,经过2个多小时,最终到达了目的地。然后,孩子们聆听了德育处带来的红色故事,同时合影留念。通过重走红军路,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和老一辈坚强、勇敢、诚实、守信的革命精神,培养了孩子们遵守纪律、服从命令、遇挫不气馁的良好作风。活动中,"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今天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亲子活动,我和孩子都度过了开心的一天。真没想到我儿子平时在家既吃不得苦又受不得累,今天还学会了帮助别人,鼓励别人"。"一位家长开心地说。据了解,八庙小学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把世界当成学生的教科书,这样的研学旅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我们一直坚持。今年的研学旅行更是让孩子们感受了家乡厚重的文化,增进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感情。"八庙小学校长何平说。
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瞻仰伟人风采。给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橘子洲头与伟人雕像合影。参观刘少奇同志故居。红网时刻12月9日讯(靖州站通讯员 吴霞)“行千里路,读万卷书”。12月7日,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第一中学“传承红色基因、探究湖湘文化” 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归来,师生直呼受益良多。“研学旅行”活动是由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近年来,靖州一中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参观毛主席家乡,了解中国近代的奋斗史,了解伟人的成长,励志成才。12月月5日至7日,该校组织初二年级280多名学生到韶山市毛泽东故居、长沙市橘子洲头、科技馆,宁乡刘少奇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将“研学旅行”课堂延伸到校外,让学生“在游中学、在学中游”。学生崔征在研学报告里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今天的没美好生活,学好知识将来报效祖国!”带队教师梁江华说:“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很有意义,学生在感受伟人丰功伟绩的同时,增强了求学、报国的志向,增强了民族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