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学旅行、实践报告…花式暑假作业,岂能为难家长妄称文武

研学旅行、实践报告…花式暑假作业,岂能为难家长

白天上班,晚上和双休日代写“作业”,暑假进度条推进一大半,家长们越来越“焦虑”。要说为啥,“还不是暑假作业闹的。”这边刚刚搞定孩子的培训课程,那边各式各样的暑期实践,又让家长“抓狂”。带孩子来一场研学旅行,旅行感悟要做成数字报;来一场科学、数学的课外实践,也要制作一大堆报告和论文……有家长感叹,“上大学写论文、做报告,也没这么集中地忙过啊。”(8月8日《现代快报》)眼看着全国中小学生的暑假时间已经过去一半多,很多家长却变得越来越焦虑,原因就在于学校布置给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而更加确切地说,这些作业不仅仅是布置给孩子的,也是布置给家长的,没有完成的原因也不是孩子或家长偷懒,而是这些作业花样太多、要求太高,不但没有家长的参与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就是有了家长的参与,也未必能够很好地完成。带孩子来一场研学旅行,旅行见闻、感悟还要做成数字报;来一场科学、数学的课外实践,也要制作一大堆报告和论文……面对种种让人无从下手的暑假作业,也难怪有家长感叹自己读大学写论文,也没有这么手忙脚乱。其实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学校和老师布置这种实践性强、需要较高动手能力的暑假作业,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比如它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等。但是如果这些作业要求太高,超过了学生的能力,那么就可能过犹不及,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比如一些作业,孩子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基本上是由家长来帮助完成的,那么也就失去了锻炼孩子各项能力的意义。这样的暑假作业既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同时孩子也没有得到锻炼,完全成了一种“为了作业而作业”。我们肯定这类暑假作业的正面价值,但不能过犹不及。一方面,学校和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来“因材施教”,布置个性化的暑假作业,比如喜欢发明创造的,就要求孩子发明创造;在某个学科上存在短板的,重点加强这一短板的学习。另一方面,让暑假作业更加接地气,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比如掌握一项家务劳动的技能等等。从现实意义来看,这要比那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作业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更有价值和意义。(来源:燕赵都市报)

反之于心

以研学旅行砥砺报国之行

文 / 教育部官网 图 / 教育部官网来源:研学头条近日,教育部在答复“关于加强与创新新时代基础教育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和路径的建议”时,指导各地应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升华爱国意识。一直以来,国家对通过研学旅行开展红色教育极度重视。那么教育部具体将采取哪些措施呢?今天就和小研一起来看看吧。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会同中央宣传部、国家卫健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制作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节目,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会同中央网信办开展秋季“开学季:扣好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会同中央宣传部署春季学期“复学第一课”活动,开展战“疫”精神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升华爱国意识。指导各地贯彻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指导纲要,开齐开足劳动教育必修课,组织开展劳动周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形成尊重劳动者、关爱创造者、崇尚奋斗者的时代风尚。2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持续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圆梦蒲公英”等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各地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了解学习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遴选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内的优秀影片,提供给中小学生观赏。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阅读活动,专门设计“从小学用典”版块,使中小学生学习典故,传承经典。指导各地各校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富有价值内涵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归属感。3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指导各地各校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宫、家、站)等校外活动场所作用,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体验、红色旅游等活动,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推动各地切实开展研学旅行,组织评选了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基)地,其中包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一大批涉及爱国主义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传承和发扬爱国主义提供了有力保障。4大力推动红色研学实践教育《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各类红色旅游景区(点)要对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红色旅游相结合,依托红色旅游景区组织参观活动、研学旅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深化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和旅游部委托相关院校开展中小学语文教材有关红色主题研学旅行资源整理与开发研究,全面梳理教材中红色革命文化篇目,形成红色旅游研学项目设计报告,为中小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提供依托和指导。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在各地主题线路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国百条红色旅游学习体验线路遴选工作,积极推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红色教育相结合。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通过各级各类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强化实践育人。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景区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让广大中小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通过研学旅行的开展,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劳动实践,砥砺报国之行。

肖统

研学复盘|研学旅行手册应该如何设计

2020年6月9日,研学旅行交流中心第41期线上研学旅行公益培训宣讲如期开播,研学旅行交流中心、云成长研学王春雷老师分享了“研学旅行手册应该如何设计”的话题。01研学旅行手册设计案例王春雷老师从实战出发,以精选的三个不同案例为大家讲解研学旅行课程应该如何设计。首先讲解了《解码海藻科技 探索海洋奥秘》研学手册,从研学基本信息--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反馈单--研学注意事项--研学课程安排--研学活动方案--研学问题记录、评价--研学课程评价--研学总结心得。让大家对研学旅行手册架构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第二个案例是“寻访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手册,从研学须知--研学准备--分组研学--后续研学--研学拓展;详细讲解了研学手册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后一个案例是《写意洞天福地 印象中华泰山》研学手册,该手册从眼学前须知--研学前准备--研学中课程--研学后总结;王老师解析了如何做出一个美观大方、内容充实的研学手册的主要方法。02研学旅行手册的设计原则手册的设计原则王春雷老师总结为以下几点:1、研学旅行手册的设计要做到内容全面;2、研学旅行手册的设计要图文并茂、形式新颖;3、研学旅行手册中过程性学习任务和课后作业,能够导入学生深入学习;4、研学旅行手册的设计要方便实用;5、研学旅行手册的设计要体现教育的功能和特征。03研学旅行手册包括的内容王春雷老师用一个思维导图直观的展示了研学手册应该包括的内容。一个完整的研学手册,包括:课程的简介--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规划--行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学习成果--附件。其中,课程实施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包括:单元标题--课程实施的具体地点--课程时长--本单元课程内容的相关学科--本学习单元的具体课程目标--课程实施的方式--课程资源的详述--过程性课程任务--课后的作业--学生行为的及时性指导与评价--本单元学习游览时的注意事项。课程评价环节,要有过程性评价体系、结果性评价体系等量表来体现。通过量表一一对学生、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进而达到研学目标,指导学生更好地学生,帮助老师完善教学指导能力。附件内容则是我们必须要准备并认真遵守的,包括:行前物品备忘检查表--安全知识及安全预案--重要信息--各方人员通讯录--课程实施点最近派出所相关信息--课程实施点最近医院相关信息。研学旅行交流中心、云成长研学王春雷老师最后介绍:在后续的课程中,我们会以神农架研学旅行为例,详细给大家讲解如何设计一个优秀的研学旅行课程。6月11日 柳林 老师将为我们带来:“基于滨海生态景区资源本底的研学旅行课程项目开发(以半边山景区为例)”

丹心谱

研学旅行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

广州炫境数字科技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关于研学旅行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我们知道研学旅行是现代旅游的新业态,属于旅游活动的一种新形势。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伯特认为,旅游活动是由游客、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和目的地居民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游客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 关系之和;雷帕旅游系统模型包括旅游者、旅游业、客源地、旅游通道和目的地等5个要素。研学旅行活动一、研学旅行的构成要素线路、安全保障,从研学旅行的目的、特点和内容等因素考量,研学旅行活动的构成包括九大要素: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校、中小学生、研学导师、研学课程、研体基地(营地)、服务机构。(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既是研学旅行的保障方,又是研学旅行的决策者和指导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为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保驾护航,提供各类保障措施,要建立工作领导具体工作方案,建立研学旅行长效管理体系。机构,制定有关制度,不断总结推动,为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政策支持。(二)中小学校学校是研学旅行的主要组织者。学校要制定科学严密的研学旅行工作手册,研学前要制订研学旅行行动计划。精心策划,确定主题,与有关服务机构和斫学基地、营地一起科学制定研学旅行实施方案,通过多种方式宜传,告知家长。根据学生数量和活动需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明确分工,细化方案和责任,周密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在研学中要严格执行行动计划,做好应急处理,对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科学研判、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研学后要加强后续管理,及时做好研学旅行的总结工作,转化研学成果.总结交流经验,不断完善学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方案制定,提升研学旅行的品质。(三)中小学生中小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体。据统计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50亿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3934.67万人,如果研学旅行全面展开,那么中小学生将是中国最大的游客群体,中小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达到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创新和综合实践育人的目标。(四)研学导师不管研学旅行组织实施形式如何,研学导师始终是教学质量好坏的直接影响因素。《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规定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研学导师负责制订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研学导师不仅需要创新的教育思维、广博的旅游知识和强大的掌控能力,还要有深厚的教学素养和能力,要在研学过程中结合活动内容、设置教学内容,在内容上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研学课程研学课程(study travel course) 是专门为研学旅行设计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计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安排、课程评价等四大要素在内的集体体验性的教育实践活研学课程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①课程设计应针对不同学段;②设计课程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简介、实施流程、研究问题、分享展示、总结评价等要素;③课程内容与实施要遵循开放、体验、实践、互动、安全等原则;④基地营地可根据自身资源特点编排研学路线,也可研发推荐与周边资源相结合的组合课程不同类型的课程也对应着不同的资源需求,围绕一次研学旅行的核心主题,要设计线路行程,每一个流程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应该归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大分类里,可以看成是一个系列主题的基地课程。如湖北省十堰市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旅行基地对接中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教育目标要求,结合郧阳区实际情况,挖掘本土的自然、历史、人文课程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开发满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需求的“拜水源、寻恐龙、访人类”研学课程体系。(六)研学基地(营地)研学基地(study base)是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场所。包括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或遗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科技馆、博物馆、生态保护区、自然景区、公园、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示范性农业基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以及大型公共设施、重大工程基地等优质资源单位。研学营地(study camp)是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和集中食宿的场所。研学营地应有可供学生教学、活动、体验、休整、食宿的场所,且布局科学合理、功用齐全,还应有与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相匹配的教学设施和器材,且各项教学用具、器材性能完好,能够满足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和集中食宿需求。优质的基地和营地能够提供给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与真实的学习环境,能让学习与旅行游玩达成平衡。(七)服务机构研学旅行服务机构是联系参加研学旅行的学校学生与学目的地基地或营地教学资源的中介。因为研学旅行服务对象是中小学生,必须强调研学旅行服务机构的专业性和安全性,根据专业性要求,研学旅行服务机构可由专业旅行社和专业教育机构组成。要有专门服务于研学旅行的部门和专职的研学旅行导游队伍,服务机构要有研学旅行系列产品并且不断完善,并具有根据学校的教学内容定制研学旅行线路的能力。基于安全性要求,旅行社作为研学旅行服务机构要在近三年内无重大质量投诉记录及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旅行要对旅行车辆、驾驶员、行车线路、住宿、餐饮严格把关,杜绝安全隐患。(八)研学线路从教学设计上看,研学线路要围绕主题,设计沿途较为合适的活动地点,可以是景点基地博物馆等,所选地点要在格调上与主题具有一致性,不能偏离主题太远。一条好的研学旅行线路可以看出设计者的用心与对教学的理解,如何通过旅行的深入来循序渐进地达成教学目的是线路设计者要考虑的。研学线路包括计划的活动地点,交通、住宿等合理、安全的角度对研学线路的设计进行规定,离合适,旅程连贯、紧凑,从而保证学生的安全、学习的良好体验。

容将形之

研学旅行的将来,会朝着这三个方向努力

研学旅行是近几年在内地出现的新型词汇,它和曾经的孔子周游列国活动极其相似,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的理念,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形式。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2019年7月,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有提到,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目前不少省市已经将研学旅行纳入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中,不断推进研学旅行的快速发展,研学旅行未来可期。2018年中国旅游研究院等联合发布了《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报告指出,未来3~5年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同时,报告系统梳理并介绍了研学旅行行业发展现状、消费需求状况、市场前景判断以及发展导向,认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研学旅行市场将会不断扩大,那么研学旅行的未来市场前景该是什么样的呢?它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跨界融合或成未来主打方向在未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学校、培训机构、旅行社以及基地、营地单位、研学旅行服务机构将会逐步实现跨界融合,研学市场的分散度会再次降低,行业集中性会不断加强。现如今涉足研学旅行的机构众多,研学市场的分散导致研学旅行质量不高,各个机构纷纷推出研学项目,期望从中分一杯羹,其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面的、综合的,所以只有将各行各业彻底整合起来,各自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研学旅行的规划,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比如研学与科技的融合,可以创造科技研学的基地,通过一些展馆、科技园区、实验室等科技教育目的地的体验达到研学旅行的目的。研学与农业的结合为农旅研学提供方向,目前以农业为主的研学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以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为主的研究型载体,另一种是以农庄为主的体验类农业基地。研学课程设计更加科学据数据调查显示,一线城市家长更看重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意义,喜欢沉浸式的文化生活和体验,这也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研学课程的设计也要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满足孩子和家长们的各种需求。2017年5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行业标准正式实施,其中有提到在研学旅行产品设计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段特点和教育目标开发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研学产品。这指明了未来研学课程发展的方向,在内容上会更加倾向于课题的开发和研究,不仅只限于中小学生,还会延伸到全年龄段,实现市场的进一步细分;研学旅行课程的质量更高,也会有更多高质量研学导师的参与和介入,形成“1+1”的互补模式。研学导师成新兴职业老话总说好马配好鞍,如果说研学课程是一匹马,那研学导师就是配好的马鞍,研学导师的质量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实施的质量。研学导师的“导”代表着双层含义,第一就是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第二指的就是导游,研学导师是教育和旅游行业融合所形成的产物。随着研学政策出台以来,各个省市也纷纷加入其中,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研学旅行热潮,根据全国中小学生人口统计来看,全国研学旅行市场的潜在客户就有2亿多,对于研学导师的需求大大增长。现如今研学导师的数量稀少,大多都是半路出家,许多从业者也意识到培养专业研学导师的重要性,在未来几年,研学旅行行业发展日益蓬勃,研学导师将成为紧缺的新兴职业。目前研学旅行已经被纳入学校教育必修课之中,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

势用

研学旅行 让课本知识“活”起来

东四胡同博物馆里的老爷爷志愿者近一个月的寒假时光,让此前未能成行的“万里旅程”变为可能。记者了解到,不少学校借此机会,带领学生们用脚步丈量土地,亲自感悟祖国壮美及大好河山,让孩子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到实景中活起来。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的孩子们组成几个小分队,在这个假期奔赴京外。其中18级“1+3”实验班的同学们来到了贵州,领略黄果树瀑布的壮观,一睹大国重器“天眼”的真容……不过,这是一场带着任务的参观,比如早在到达瀑布之前,老师们就已经从化学、地理的角度向学生们介绍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喀斯特分类,让孩子们在参观游览前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高一年级的学生则前往湖南,在这个“近代中国产生人才最多的省份”,探索古今文人的诗意境界;高二年级南下苏杭,感悟园林建筑之美,体验未来的智能时代。北京市文汇中学初一、初二的学生们近日开启了“三峡研学”,前往宜昌、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白帝城等地,在如画的风景里重温郦道元的《三峡》、聆听旧日战事、缅怀爱国诗人屈原、体验土家族的婚嫁风俗、实地参观巴楚文化“活化石”吊脚楼……据介绍,此次研学涵盖了语文、历史、地理等6科知识,老师们把教室搬到了室外,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并感受祖国文化。北京第十四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则奔赴江苏宜兴及周边城市,到中国陶瓷博物馆感受匠人巧手,在东坡书院领略一代文豪的为人、为学、为世之道,自己动手制作创意紫砂,让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身上自然生发。据了解,教育部等11部门此前曾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并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记者 牛伟坤)大学生用脚步“丈量”北京胡同“胡同最迷人的一点在于,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真实的烟火气。虽然调研才刚开始,但我们已经接触到了最真实的胡同生活,并被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所打动。”昨天下午,在东四胡同博物馆里,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学院的大一学生穆雨晨和李为向记者分享了他们的寒假收获。这个寒假,穆雨晨和李为两人决定调研北京的胡同文化:走访北京城里的大小胡同及相关博物馆,探索北京胡同文化的历史及胡同生活的现状。目前,他们已经走访了东城区南锣鼓巷到西四一段的十几条胡同、三个大杂院以及东四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我俩都是从小在北京长大的,都十分热爱北京这座城市以及它蕴含的文化。”穆雨晨告诉记者,由于两人都没有在胡同里居住过,他们将目光聚焦在胡同居民的真实生活上,从居民的视角观察胡同的方方面面,解读胡同文化。调研的第一天,小穆和小李从南锣鼓巷出发,一路上经过帽儿胡同、百花深处胡同等十几条胡同,最终在西四结束一天的行程。“胡同口的石凳上,几位老爷爷互相搀扶着坐下,以棋会友;胡同深处的小卖部里,店主主动帮老奶奶装好东西,把她送到门口……胡同里街坊邻居的关系很和谐,人们大都相熟,经常互相帮助。”她说。同时,两人还会重点关注街坊邻里居住大杂院的不便、胡同作为旅游景点给周边居民带来的影响等问题。昨天,在东四胡同博物馆的第三进展厅里,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者吸引了不少观展者。他是一名博物馆讲解员,虽年逾八旬,但他讲解时仍神采奕奕、旁征博引,不时为观众拓展一些历史知识。穆雨晨说:“我们和老人聊天得知,老人家祖辈居住在北京的胡同,对北京胡同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的父辈还曾在动荡时期保护了北京古建筑的资料。”如今,尽管老人已搬去楼房居住,仍难以割舍这份情怀,在胡同博物馆做起了志愿讲解员,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游客们听,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老北京的传统文化。“从老爷爷到青少年讲解员,一代代人薪火相传,守护着以胡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并且竭尽所能将其发扬光大。”在小穆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是每个北京人、中国人的责任。她说,她和同伴李为也打算在博物馆报名,希望能成为像老爷爷一样的讲解员,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向更多人宣扬传统文化。(记者 李祺瑶)

宁戚

90%研学旅行从业机构存在安全隐患——《中国研学旅行安全发展报告蓝皮书》在凌云山发布

2019年12月10日, 2019中国户外教育年会在四川省南充市凌云山召开。本次年会上,研学旅行系列教材作者、著名研学旅行专家彭其斌代表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户外教育分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培训机构工作委员会、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研学旅行研究中心等组成的中国研学旅行安全研究联合项目组发布了《2017-2019中国研学旅行安全发展报告蓝皮书》。报告共五章,包括中国研学旅行概况、中国研学旅行安全概况、中国研学旅行安全工作发展导向与政策建议、中国研学旅行安全的学术研究与课程建设、中国研学旅行安全前瞻。报告全面分析了中国研学旅行现状,特别是当前研学旅行迅速发展背景下的安全工作现状。项目组调研数据表明,目前研学旅行从业机构对安全人员的培训还不够重视,基本上是企业进行一下内训,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经过教育或安全行业协会或组织培训合格的安全员数量不到1%,在市场上数量极低;经过企业内部培训的安全员数量不到10%,也就是说90%以上的研学旅行从业机构都存在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报告引述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兼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王德学在《<研学旅行安全工作指南>序》中的相关论述,指出当前研学旅行安全领域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文化与旅游主管部门尚未建立研学旅行安全管理行政保障体系,不能够从制度上和标准上对所属学校和从业机构给予有效的工作规范和业务指导,也没有建立起规范合理的责任追究制度;二、各从业机构的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能够建立研学旅行安全的单位责任保障体系;三、研学旅行从业人员安全法规知识欠缺、安全风险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严重不足,不能有效防范和处置安全事件;四、少数从业机构安全意识淡薄,唯利是图,生师比过大,不能配备合格的安全员,不合理的减少成本,降低了安全保障;五、研学旅行安全员没有从业标准,未经过系统的研学旅行安全专业培训,缺乏安全员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从业人员鱼龙混杂,加大了研学旅行的安全风险。报告从完善研学旅行安全管理机制、建立研学旅行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制定研学旅行岗位安全职责标准、建立研学旅行安全问题分类及应对标准、建立研学旅行安全培训工作体系、推进研学旅行安全法律法规建设、推进研学旅行安全管理学术研究等六个方面对研学旅行安全工作发展导向与政策发展给出了重要建议。特别是关于研学旅行管理安全机制建设,报告认为这是研学旅行工作刻不容缓的事情,对此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报告的发布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会外教育分会会长、职业安全标委会副主任委员吴军生介绍:《研学旅行安全员》岗位从业培训工作已经启动,研学旅行从业人员、机构和服务基地相关安全标准起草工作正在进行中。据了解,《2017-2019中国研学旅行安全发展报告蓝皮书》是我国首份全国研学旅行安全专题报告,报告的发布必将对促进我国研学旅行安全工作发挥重要作用。据悉,今后本报告蓝皮书将每年发布一次。《2017-2019中国研学旅行安全发展报告蓝皮书》即将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不跟随

研学旅行方兴未艾 规范发展任重道远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欧金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湘教发〔2017〕37号“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有的学校还将学生研学旅行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学旅行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但一些地区和学校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过程中,由于课程设计不科学、研学效果不明显,有的甚至沦为旅行社牟利的工具,招致一些家长不满。如何制止研学旅行市场乱象,使研学旅行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亟待引起各方重视。学生家长反映“被自愿”参加研学旅行是要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但目前政府财政并无此项投入,全靠家长掏腰包。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的境内外研学旅行费用,并非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虽然有规定:研学旅行应在家长和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开展,但不少学校将学生研学旅行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无异于把研学旅行“强制化”了。株洲市石峰区外国语学校家长反映:该校小学部每年研学一次,初中部每个学期研学一次,次次都是出省研学,费用都是大几千,参与的就会给综合素质评价加分。而这样的研学大多只有游没有学,家长如果不同意,孩子就会怪父母舍不得钱,攀比之下,心灵受到伤害。攸县长鸿实验学校组织学生赴广州长隆动物园搞研学实践活动也曾备受家长诟病:要求全体参加,不去要扣分存档。行程3天,来回坐车要2天,真正活动只一天时间。初中部14个班,700多个学生,大部队出发,大部分时间花在坐车上。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们能从中搞啥研学与实践活动?不过是一次次兴师动众的旅游罢了。武冈市稠树塘镇杨柳中心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家长抱怨:市教育局要求全市每个中小学生交1050元,由旅游公司组织去外地参观学习。我的孩子很懂事,知道自己出生农村,家庭经济困难,不想报名。学校就说,这是集体活动,都得参加。衡阳市某学校一名家长还透露该校一次研学旅行的潜规则:学生每生收费575元,老师每生可得回扣15元,学校每生可得回扣50到70元。为了利益,高二年级已经是第三次举行研学旅行了,这次规模很大,两个年级1000多人。那么多学生一窝蜂到一个地方,能学到啥?孩子不去,又受人鄙视,家长不满又无可奈何。收费无需物价审核研学效果尚无评估标准“意见”建议研学旅行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但记者了解到,不少地方并没有把握这一原则,组织上千人、几十台车浩浩荡荡前往市里、省城、省外搞研学旅行。收费也没有经过物价部门审核,都是各个学校自行比较、选择承担研学旅行的机构。旅行社缺乏行业规范,收费标准不一,到同一个研学目的地,不同的学校或不同的旅行社,提供的价格差距不小。有些旅行社在和学校签订研学合同时,甚至会达成口头协议,向学校进行“返点”。更为普遍的是给学校老师“送名额”,带队老师基本上不需要出费用,这些成本变相加在了家长身上。除了收费问题外,最让人诟病的是有些研学旅行“只游不学”,就是一次由学校组织的旅游活动而已。长沙一名小学生家长说,孩子的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研学旅游,大部分时间花在往返路途,活动前不见孩子了解次日的研学功课,活动结束也无需上交体验报告,感觉与家长带孩子出去玩没啥区别。在了解上述投诉时,记者向地方教育部门了解了一些情况。武冈市教育局一名负责人介绍说,研学旅行2017年才在该市试点,邵阳市符合资质的研学旅行服务机构有24家,武冈市有能力承载研学旅行教学任务的基地只有一家,邵阳市也只有9家,不可能接待全市所有的学生。教育部门要求学校每次研学旅行要有研学课程单,但如何评估研学效果确实还没有具体标准。株洲市石峰区教育局一名负责人说,该区不建议研学旅行赴省外开展。今年外国语学校出省研学没有向教育局提供备案资料,已被责令停办此次活动,对具体组织实施人德育主任履职不到位给予扣除年终奖金的处罚。目前对于研学旅行的管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进行备案登记,至于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并未提上日程。据了解,我省很多研学旅行基地没有专门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人才,研学旅行课程近乎空白,研学实践指导老师更是稀缺。很多基地简单地以导游词或者游艺介绍来代替研学旅行课程,也有研学课程未能结合当地地域特色,没有将基地优势深度挖掘并紧密联系学校实际需求,导致研学旅行漫无目的。长此以往,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规范行业标准让研学旅行货真价实研学旅行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它的教育意义毋庸置疑。但如何使研学旅行名副其实,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呢?一些专家学者认为,首先要抓好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制定研学旅行基地标准、研学实践课程标准、研学实践指导老师标准,让研学旅行真正达到教育效果。其次,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不同于普通的旅行,应凸显公共和公益性质,而非营利性。要对研学旅行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学校受利益驱使,与旅行社形成利益同盟。要对研学旅行的方案、具体项目的价格、活动内容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等内容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淘汰过于商业化的“游而不学”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素质评分机制和反馈机制。另外,要健全经费筹措机制,要有研学旅行专项财政补助,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对特困人员的子女实施费用减免政策,避免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研学旅行刚刚起步,正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要全社会重视、支持。人们期待研学旅行真正能聚焦学游并重、以游助学的目的,让更多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能力,在历史文化的滋养中锻造品格,在名山大川的游历中增强学识。

拉夫特

行业丨研学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距离“路和书”的融合还有多远?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近年来,研学旅行在国内渐成热潮。这种“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也为旅游与教育融合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消息,今年“五一”假期调整,亲子、研学等形式的家庭游成为热点,吸引大量游客。有关机构预测,未来3-5年内,研学游市场将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率,市场空间有望突破千亿元。作者 | 王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作为一种旅游和教育结合的新模式,研学旅行既是旅游产品的升级服务,也是教育服务的分支产品。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教育战略的推动下,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断释放,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目前,各大旅行社、教育机构、文旅企业等争先恐后加入角逐,以期分得一杯羹。近日,在北京召开的“201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暨第二届全国旅游管理博士后学术论坛”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部长出席会议并连发14问谈文旅融合,其中包括“如何推动旅游与教育的跨界融合?”有关于此,值得文化旅游部门、教育部门和业内人士的深思与探讨。政策密集出台:缘何“校内开花校外香”?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研学市场起步较晚。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概念和设想。此后,教育部把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全国重点地区中小学校开展了试点。2014年7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指出,研学旅行包括境内研学旅行和境外研学旅行,并对研学旅行中的行程安排、教育内容等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至此,研学旅行市场机遇受到了国内旅游和教育机构的广泛关注。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2015年国内研学旅行人数由140万人次突破200万人次,国际研学旅行人数由35万人次增长至50万人次。教育理念的转变为研学旅游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发展动力。2015年8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研学旅行”和“夏冬令营”的概念后,越来越多的资源及资金逐渐向研学行业倾斜。在巨大学生存量和消费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以游学夏冬令营所代表的校外素质教育行业迎来了爆发性增长。2016年11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旅游局等11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学旅行已由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单一角度,上升到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国家战略高度。△以上为国家关于研学旅行相关政策汇总表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研学旅行按照政策体系可分为两大类,即政策性研学旅行和市场性研学旅行。政策性研学旅行政策醒研学旅行是指依照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设计、制定并由学校组织实施、教育部门备案的研学旅行,其性质属于教育产品,其产品特点遵循四大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市场性研学旅行市场性研学旅行是指政策性研学旅行之外的由其他部门或社会团体等机构设计、制定并由旅行社或其他机构组织实施、教育部门或学校没有参与的研学旅行,其性质属于旅游产品,非教育产品。目前市场上,学校没有参与的研学旅行,都属于市场性研学旅行。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有益经验。但一些地区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教育资源、协调机制和安全保障等因素制约,导致政策性研学旅行表现为“学而不研”或“游而不学”的单一模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和目标。与之对应是,受市场巨大的消费空间驱动,校外众多机构一哄而上,便形成了“校内开花校外香”的鲜明反差。市场增长迅猛: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政策的东风带来了研学旅行概念的大热,让尚处于摸索发展初期的研学旅行市场正在野蛮生长。据相关机构统计:2018年我国研学旅行机构数量达12000家,国内研学旅行人数达到了40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了125亿元,人均消费3117元/次。据教育部发布《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8年,全国共有中小学23.82万所,在校生1.89亿人。这也就意味着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衍生出的研学旅行项目,蕴藏着惊人的商机。未来,按照人均消费500—1000元预算,研学旅行的市场份额将达到每年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加上每年寒暑假和小长假的家庭化亲子研学游,这个份额每年可能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然而,面对政府端出的这个千亿大蛋糕,和似乎没有设立准入门槛的市场,于是各类教育机构、旅行社和景区庚即转向,纷纷抛出“精品研学旅行线路”“特色研学旅行基地”“最优研学旅行营地”,甚至推出更加富有想象空间的研学旅行航母——“研学旅行小镇”!看上去热热闹闹研学旅行产品,似乎迷乱了家长们的眼睛,却并未打动握着生源学校的心。究其原因何在?仔细打量匆匆忙忙的研学旅行市场,似乎存在着一个极大的缺憾,这个缺憾就是,各类机构和业内人士几乎都没有真正理解“研学旅行”的核心要义与目标要求,仅仅是在原来的旅游产品上生硬的塞进了一点“学习”的元素和体验式的内容,一次所谓的研学旅行最后仍然是一场“游而不研”“游而不学”的旅游。对于研学旅行的狭义理解,国内相关学者认为,是特指由学校集体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的,以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培养人格为主要目的的校外专项旅游活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不管是专家学者的理解还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定义,从中都不难看出,研学旅行是一项融教育、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游”只是是载体,而“学”才是根本。这也意味着,研学旅行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所以,片面得用旅游产品思维的维运作的研学旅行项目,本身就是缺乏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透过现象看本质。随着研学旅行上升到国家战略,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以往可以把旅游产品当作游学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各类教育、旅游机构和业内应该清醒认识到,想要参与这块巨大蛋糕的分割,不仅市场和学校有门槛,而且门槛不低,不是任何机构都能轻而易举进入的。对这一点,谁醒悟得早,谁就占有先机,谁要误判局势,谁将后悔莫及。此外,从当前研学旅行市场“一头热”的乱象中,也曝出了一些地方文化旅游和教育部门缺乏对研学旅行的指导和监管,组织学生研学的学校对研学的认识存在偏差,缺乏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目标,参与研学的带队老师缺乏实践经验,这些都是目前研学旅行存在的现实问题。推动教旅融合,巧让“甘蔗”两头甜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同样,文化也是教育和旅游的内容,甚至是灵魂。因此,无论是学校研学旅行的教育产品,还是市场研学旅行的旅游产品,应都属于文化产品范畴,既有意识形态又有商品的“双重属性”。由此可见,将研学旅行产品上升为文化产品,既是研学旅行产品的最高境界,也是旅游与教育之间最佳平衡点。不仅可以通过研学旅行校外教育实现教育立德树人之目的,还能有效推动旅游与文化、教育的深层次融合,更能够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推进旅游与教育的跨界融合发展呢?如何实现巧让研学旅行“两头甜”呢?基于上述理念的认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强研学旅行的探索和实践。一是强化政府主导。从国家层面而言,发展研学旅行的初心,是立德树人,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从市场而言,研学旅行是学校和服务机构的双向选择,无可厚非。因此,各地政府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建立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文旅部门深度参与、相关部门联动、学校主体、家长支持的研学旅行工作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自在研学旅行服务供给中的优势和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方式灵活、高质高效的多元化供给机制,努力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二是明确责任主体。研学旅行的主体对象是中小学生,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生所在的学校应为第一责任主体。教育部门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人才培养和教学计划,中小学校要成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研学旅行计划的拟定、组织和实施;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将研学旅行产品纳入文旅产品供给体系,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等政策,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财政、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和保险监管机构要密切配合,建立健全经费统筹、出行便利、旅行安全等保障措施,确保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三是规范市场运行。要着眼当前研学旅行市场行业无序竞争的乱象,积极探索文化旅游部门与教育部门研学旅行跨界融合和产业化运作路径,厘清政策性研学旅行和市场性研学旅行边界点和融合点,共同培育符合双向需求的研学旅行市场主体和专业性强的龙头企业;要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试点论证、分类推广、评介反馈等方式,探索研学机构、研学基地的资质认定、标准化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要积极推行研学旅行机构白名单制度,从获得研学旅行许可的旅游企业、旅行社、服务中介机构中选优用优,定期向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荐优质的研学旅行机构,高质量推动旅游和教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四是创新研学产品。研学旅行产品作为兼容教育和旅游属性的个性化文化产品,各地政府要加强研学旅行硬件和软件建设的规划和指导,牵头组织发改、教育、文旅、宣传等部门,整合区域文化、教育、旅游、生态等优质资源,联合重点打造一批高品位、示范性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打造具有较强地域特色和聚集效应的品牌;文旅部门和教育部门要根据教育部研学旅行的要求,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设计研学产品,邀请教育专家、青少年专家、心理学专家和旅游策划专家共同规划研学旅行的项目和产品研发,保障研学旅游产品体系的知识的完整性、内容的先进性、类型的多样性、形式的创新性。五是构建专业队伍。在研学旅行的整个环节中,除了课程产品研发外,优秀的研学旅行导师是保证研学旅行质量的重要因素。作为研学课程实施的直接推动者,除了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外,同时还应该具备导游的沟通协调、组织管控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文化旅游和教育部门要围绕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性的研学旅行导师(导游)队伍,重点推进师范院校和旅游高职院校的合作进程,使师范生和旅游专业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优势互补,为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研学旅行导师打下基础。同时,要善于从教师队伍和导游队伍中遴选一批骨干,通过院校送学、机构培训和分批轮训等形式,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研学导师人才,以保证研学旅行的专业品质。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但对于研学旅行而言,一头是学校有刚性需求,另一头是市场有巨大潜力,只要找准两者间的平衡点,就完全能够巧让“甘蔗”两头甜。结语研学旅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加强引导和扶持,各地政府科学统筹,各部门间相互协作,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文化、旅游和教育的跨界融合不断深入,以及公益性与市场性协调推进,只要牢牢把握研学旅行发展的自身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索与实践,我国研学旅行必将迎来新的一轮发展契机。

第一步

研学旅游风头劲供给尚需更给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并在旅游产业跨界融合的趋势下,研学旅行需求不断释放。面对这一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旅行社或教育机构应如何抢占一席之地?日前,在由赛美斯(北京)会展有限公司和旅游媒体闻旅共同主办的2019 CITE(第七届成都国际旅游展)会议上,业内人士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四川雅睿研学旅行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建表示,研学旅行不仅解决了景区淡季游客少的问题,而且会成为文娱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他也提出自己的担忧,“80%的研学机构会失败,因为竞争太激烈,大家都在用关系做生意”。张兴建说,最初他认为研学旅行应该以课程为核心,但是经营一段时间发现执行才是关键。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区分学站对接;第二,内容为王,即线路和教育教学目标相结合,增强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做好行前行中行后安排。营地点评网首席执行官闫瑞认为研学旅行主要面向的是中小学生,其特征是“由学校集中组织,出发之前有课题有目标,回来以后有总结”。在研学这条赛道上,闫瑞认为旅行社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接待经验。研学旅行是教育和旅行的结合,因此这两个产业需要磨合、包容、合作,方能让行业走得更久。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研学事业部负责人孙丽敏表示,目前市场研学产品良莠不齐,研学产品在旅行社的获客率最低,也面临价格战的问题。“旅行社转型不容易,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没有对孩子的初心和责任感,是做不好研学的。”万众国旅首席营销官杨剑则比较看好研学旅行,他认为虽然目前研学市场乱象丛生,但也是最有可能出现领头羊的阶段。他坦言,现在市场上很多研学产品其实是“披着游学的外衣,走旅行团的线路”,不符合研学的初衷和教育部文件的要求。“研学的初衷是给中小学生带来浸入式的学习和成长,即让学生们在一定的场景中代入角色,从中感悟到人生观、价值观或获得对历史的认知等。”此外,杨剑认为研学旅行需要旅行社和教育机构的通力合作,才能真正让学生享受到研学体验。杨剑表示,通过行业的洗牌,未来应该出台研学行业的认证标准。中国旅游研究院等机构2018年联合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指出,随着研学旅行成为在校学生的刚需,未来三到五年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升。据不完全估算,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加上成年人和老年群体的研学旅行需求,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未来,学校、留学中介和培训机构、旅行社等相关企业跨界融合将成为研学旅行发展的主打方向,研学市场的集中度有望提升。(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