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莱芜战役纪念馆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暨小小讲解员选拔培训活动启动仪式在莱芜举行。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秀亭,山东省演讲学会会长武传涛,老红军代表滕锡远以及600名中小学生代表等参加了启动仪式。此次红色研学教育活动,课程丰富,可操作性强。同学们既可以参观莱芜战役纪念馆、重温入团誓词、听老红军讲革命故事、倾听激情演讲《信仰的力量》;还可以参与体验农耕田园文化,与小动物亲密接触,操作体验“煎饼是怎样做成的”。研学活动从11月16日开始至11月20日结束,共2000名中小学生参加。同时,莱芜战役纪念馆正式启动红色小小讲解员选拔培训,选拔50名优秀者进行培训,组织小小讲解员参加志愿讲解服务,并评选莱芜战役纪念馆“十佳红色小小讲解员”进行奖励。启动仪式上,莱芜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朱慧鹏为同学们讲解了《莱芜战役和莱芜战役精神》,阐述了莱芜战役的背景、过程、战果及重要意义;95岁的老战士滕锡远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战斗事迹,勉励同学们铭记历史、努力学习;山东省演讲学会会长武传涛对红色小小讲解员活动意义、流程进行了介绍。并倡议同学们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学习优秀的革命传统,充分发挥讲解员、导游员和志愿讲解员作用,讲好山东红色故事、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秀亭在讲话中说,研学拓展基地位于莱芜南部山区,同学们既要“跋山”又要“涉水”,通过这次学习体验能更好地认识到和平时代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同学们要珍惜学习机会,通过研学活动,学习红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同时,莱芜战役纪念馆也要对活动进一步总结、提炼、升华,充分将自身红色文化资源、青少年的政治思想素质培养、红色基因传承与研学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培育精品课程,为红色研学教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好经验、好做法,打造红色研学教育“济南样板”。此次研学活动中,学生们了解了皇龙冠基地的由来及“战时支前”相关故事,并动手学习了煎饼怎样做成的。在研学活动中吃忆苦思甜饭,参与团队协作“抢占胜利地”和“农耕的一天”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红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学习当年群众支前的艰辛和无私奉献精神。
在阳光微风中享受文化之美,在团结协作中凝聚民族之魂。4月9日,常德市第七中学高一近600名学生圆满结束了为期两天的研学之旅,用亲身实践感悟文化魅力,用团结协作展现青春风采。现代科技激活传统文化之美4月8日上午10点一下车,具有文化与现代科技双重特色的“方特”二字让学生眼前一亮。无论是《女娲补天》《周易》还是《千里江山图》和《辛追》,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得天衣无缝。学生感受着传统文化因科技的助力而带来的视觉冲击,摄人心魄。这更激起了他们对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热爱。远赴长沙方特东方神话熊熊篝火点燃希望之光聚集在熊熊篝火旁,老师的节目拉开了篝火晚会的表演序幕。高2001班班饶紫怡同学演唱的民族歌曲《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声音清脆亮丽,音域宽广,堪比声乐大腕。老师和同学们载歌载舞,忘却了烦恼、释放了压力,激发了学生前进的动力和昂扬的斗志。红色历史传承中华民族之志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来自韶山市委党校的毛红卫教授用不徐不疾、抑扬顿挫的语音对七中学子们讲述了伟人毛泽东为解放全中国而无私奉献的一生。全场鸦雀无声,红色基因渗入学子的心中,革命先烈的声音在他们的脑中回荡。授课现场古书汉服再现尊师重教之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活动中,所有师生着汉服,开启一段“时空穿越”之旅,感受古人尊师的礼仪和故事。活动让国学种子种在学生心里,让国学精神更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古人尊师重教之礼仪团结协作展现共克艰难之心近六百学生组成动力圈,活动场面震憾,所有学生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在八分钟内摇动动力圈1000次,完成挑战。“动力圈”挑战现场采茶制茶享受芝兰之气山涧流淌,幽清碧静,丘壑之间,茶香四溢。七中学子们来到茶园,亲身参与采茶,参观茶叶制作过程。那绿色的新芽就如同青春飞扬的采茶学子。在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每件事情不易,做任何事需要坚持与踏实。因在美丽背后,总有人们的辛勤付出。“这次研学活动,是一次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旅行,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更加自信!”学生们纷纷感言。(记者:趙凱 通讯员:刘舍洲 胡永红)
最美的时光是行走在路上,最好的成长是研学于旅行……日前,腾冲市腾越镇36名校长及36名教师参加了腾冲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以“我行我塑 知行合一”为主题的生态研学活动,学员们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认真研学,反向强烈五天的研学旅行,腾越镇的校长、教师们纷纷用笔记录下了这难忘的研学活动,用照片和文字来展示总结自己在研学活动中的收获和心得。此次研学行程600多公里,腾越学员共制作11个图文音影新媒体作品,行程发朋友圈分享率90%以上,极大地引起了社会的正面反响。积极参与,收获满满研学旅行中,学员们参观了腾冲研学馆、绮罗文昌宫、绮罗李家大院、和顺镇中国玉雕艺术大师馆、和顺小巷、和顺家风文化长廊、和顺李氏宗祠,感悟了腾冲教育的发展变迁,了解了商贾文化、宗祠文化、碧玉文化、旅游文化。感受了茶乡蒲川的饮食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领略了界头、曲石风光。经固东的刘家寨、银杏村到滇滩棋盘石,充分感受了腾冲北部乡镇的文化底蕴;在滇滩棋盘石组织的搭帐篷、住帐篷、按地图寻找目标地、快速排练篝火晚会等研学活动中,体验了傈僳民族文化。到荷花的“荷花湾”,腾越的“十里荷塘”,北海的“十里樱花”和“十里桃花”,感受了花海的美艳和自然的奥秘。参观清水“司莫拉中寨”、丝路研学馆、国殇墓园、叠水河,倾听雕塑家王亚伟谈“老师的教育与孩子的创新”,产生了敬畏之情,敬畏英雄、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创造……5天的研学,学员们感受到腾冲自然资源的多元丰厚;感悟到腾冲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认识到腾冲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乡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是生态、地质、丝路、翡翠、抗战、乡村六种文化的融合,是一块富有灵性的文化沃壤,是一颗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璀璨明珠,是一部散落边地的汉书。学思结合,意义深远5天研学中,学员们认真看、仔细听,亲身体验,集体讨论,精诚合作,互助互学,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加强了课堂知识和社会资源的深度融合,做到了“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真正体验到“生命的能量在脚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研学为腾越校长、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添抹了一缕亮丽的色彩。研学是腾越大地上初绽的花蕾,研学让教师增加文化积淀,增强文化自信,了解乡土,热爱乡土。今日教师了解乡土,明日学生将了解乡土,热爱乡土,宣传推介乡土;今日教师自信,明日自信的教师将教出自信的孩子。不脱离生活的教育才是最接地气的教育。研学之路初起航,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条路终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文/图 腾冲市腾越镇中心学校)来源:腾冲文明网
近日,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多所学校开展了以“寻觅诗圣足迹·感受国学魅力”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直观地学习、感受、体验“诗词文化”和“杜甫文化”。12月1日,来自忠孝乡双胜中心小学的120余名学生参加了研学实践活动。他们先后前往东山公园和梓州公园,学习古代礼仪、了解蜀中四大才女之一薛涛和诗圣杜甫的生平经历、聆听《苏母教子》的故事,在国学老师的引导下,对诗圣杜甫的代表作进行了学习和品鉴。活动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诗词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学习诗词的浓厚兴趣。忠孝乡双胜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黄婷婷对记者说:“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入了解了诗圣杜甫,也对诗词产生了兴趣。今后,我会深入了解诗词,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同校五年级学生赵宇馨也说:“我今天收获满满,感受到了诗词和国学的魅力,也会更深入地了解学习,并用所学来赞美祖国、赞美家乡、赞美身边的一切事物”。 本次活动为学生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课堂,通过对东山公园和梓州公园名胜古迹的参观,让学生们充分了解我县的唐宋历史文化。结合“诗词文化”和“杜甫文化”,在提升学生们对家乡文化认同感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们对诗词的兴趣和阅读意识,塑造文化自信。忠孝乡双胜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李维杰说:“作为教师,我感受到这种活动非常有意义,我们学校将在以后多开展在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诗词,了解国学,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长大后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建设家乡。”据了解,此次“寻觅诗圣足迹·感受国学魅力”研学实践活动将持续到12月4日,累计将组织五所学校600余名学生参加。后期,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还将结合我县丰富的研学资源,开展更多贴近三台历史文化的主题研学实践活动,让更多学生受益,以此促进学生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张辉)
中学生提前体验大学生活。红网时刻11月11日讯(通讯员 王成奇 周凌云 记者 贺卫玲)高校具有丰富的研学实践资源和优势条件,是一个地方的科技文化重镇。11月9日上午,600余名湘潭云龙中学的高一学生到湘潭大学开展研学活动,他们进入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互动热烈的课堂、高端现代的实验室以及学生宿舍,沉浸式地感受大学文化的魅力,深入体味大学生活的绚烂。当天,大家参观了湘潭大学校史馆、图书馆、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教室,了解学校历史沿革、图书馆的珍藏文献、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并来到学生宿舍参观和南苑师生餐厅就餐,体会大哥哥大姐姐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在图书馆,图书馆学生助理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精心准备了小讲座及图书馆参观路线,并负责全程接待和指导。在学生馆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分组参观了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借阅厅、报刊阅览厅。同学们徜徉在书海里,对各种书籍、电子阅读设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知行讲堂内,学生馆员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图书馆知识的讲座,大家专心致志地聆听,积极踊跃地进行互动,现场气氛热烈,并在互动环节收获了不少图书馆的文创小礼物。在学生中心的会议大厅内,文学与新闻学院宋德发教授为大家作了《让人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大学的意义》的演讲,为他们将来进入大学生活答疑解惑,指明方向。本次研学活动分两批次进行,后续云龙中学高二年级约600人将来校。“大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通过这个研学活动,大学的科教资源向社会开放,更好地传播大学之道和大学的精神,引领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知识、崇尚文化的潮流。”图书馆负责人表示,此次研学活动让中学生在大学的图书馆里了解了图书馆的相关知识,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很好地激发了中学生对未来大学学习生活的向往,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湘西网4月18日讯(记者 田 浩)4月16日,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和凤凰县第一中学600余名师生到花垣县十八洞村开展研学旅行。他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十八洞精准脱贫之路”展厅、精准扶贫广场、苗绣产业基地等,走红色路线,听脱贫故事,看扶贫产业,感受精准扶贫的魅力。自2020年10月15日挂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以来,十八洞景区已接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各地中小学校的多次研学活动,并开发出现场教学、拓展教学、听微党课、观看红色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研学团队成员深入认识和感悟精准扶贫首倡地的精神内涵。十八洞景区营销总监李湘峰介绍,目前该村青少年研学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国际减贫交流基地建设项目正稳步推进,建成后研学服务和研学接待能力都将大幅提升。( 稿源:湘西网-团结报) (作者:田 浩)(编辑:杨思思)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激发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热潮,山东省水利厅组织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到山东省科技馆展专题研学活动。当前,山东省科技馆正在举办“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展览包括“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资料选展”、“镜见创新——发现科学之美主题影像展”、“齐鲁科技先锋”三大主题展区,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大量文史资料,集中展示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求实创新、协同育人的英雄群像和崇高精神。通过这场感悟科学精神、弘扬科学文化的“历史盛宴”,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从多角度、多维度了解了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奋斗接力、薪火相传的故事,真切感受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参观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纯净了心灵,坚定了信念,鼓舞了干劲,回去后一定把所见、所思、所悟、所感、所得融入工作,勇当先锋,善于作为,积极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为推进山东水利改革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畅谈学习感想通过参观“我和我的祖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我被一代代科学家们胸怀祖国、情系人民、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深深感动,他们是国之脊梁、民族英雄,让人肃然起敬,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作为一名水利科技工作管理人员,我要厚植爱国情怀,积极担当作为,努力推进高新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为科技兴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省水利厅厅科外处 朱玉芬)参观“我和我的祖国”2020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被老一辈科学家纯粹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打动。他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甘为人梯无私奉献,一句“太阳最红,祖国最亲”传达了他们对新中国最炽热的情感。作为新时期水利行业从事科技管理的一名工作人员,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们这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尽心竭力做好水利科技管理服务工作,让科技支撑水利行业发展的步伐更坚实有力,激励自己努力在水利事业发展的海洋中做一滴明亮的小水滴,奉献自己的青春。(省水利厅科外处 成侠)参观“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尤其是当看到我国核工业发展史展出的一篇篇图片、手稿和实物,遥想中国从50年代末中苏决裂到70年代中美建交之前这一段时间里,在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胁的夹缝中艰难求进、奋勇探索的感人历程,想起在那个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苦难时代,无数有志之士想站起来,拼尽一切都要胜利,即使前路布满荆棘,也要不计代价地前进,就是为了圆一个大国梦,个人深受教育和触动。我感到自己更应该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好每一份工作,完成每一份任务,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彰显“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省水利厅行政许可处 刘斌)参观“我和我的祖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我对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有了更新的认识,特别是看到钟南山、张伯礼、陈薇等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院士“天团”,看到“院士更是战士”的醒目标语,更是被深深地打动和鼓舞。我所从事的农村水利工作,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作为农水战线的青年,应学习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心系农村群众,积极将农村饮水、引黄灌溉、农业节水等方面的前沿科技应用到工作当中,奋力开创新时代山东农水新局面。(省水利厅农水处 肖翔)科学家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和“求实创新,协同奉献“的奋斗历程让我深受感动。见贤思齐,扪心自问,如今拥有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否同样坚定理想,同样淡泊名利,同样锐意进取?是否无愧前人牺牲,无愧时代重任,无愧历史机遇?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我要立足岗位,勤于创新,勇于奋斗,讲好水利故事,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鼓舞更多的同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起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省水利厅机关党委 周含)参观“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后,我收获很多感动。看着珍贵的史料手稿、一幅幅精美的手绘图纸,展示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学术功底和工匠精神,我被他们这种精益求精、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所折服。作为一名从事调水管理的工作者,这种精神和工作态度鞭策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他们为榜样,业务上更加精进,作风上踏实肯干,以保障调水安全为目标,科学合理做好调水管理工作,为全省的水资源调度做出自己贡献。(省水利厅调水处 李海澎)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9月8日上午,2019年东阳日报夏令营优秀营员暨优秀作文颁奖仪式在东阳日报社召开,东阳日报社副总编陈一点参加活动。本次表彰活动评选出优秀营员47名,优秀作文80篇,为2019年东报夏令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究性旅游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应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旅游活动。2019年暑假,东阳日报小记者团共推出16条夏令营,招收600余名夏令营员,创历年新高。在整个营期过程中,尽管天气炎热,但所有营员都能克服困难,顺利完成所有课程。其中也涌现了一批特别优秀的营员,他们领悟了夏令营研学的真谛,把这个过程当成一次历练、一次成长,去学习、体验和感悟人生。“呵护每一个孩子,做好每一个细节,感动每一位家长。”陈一点表示,东阳日报夏令营将不断优化,及时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全力挖掘更适合东阳本土学生的夏令营活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讯员 张玉锋 于晓花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深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莒县第一实验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国庆假期期间,共有40个班级,1000多名同学在家长和校外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活动。同学们有的走进“招贤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在革命历史和英雄榜样的濡染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有的走进祖国绚丽多姿的大好河山,了解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及名胜古迹,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有的走进电影院,观看《夺冠》等影片,学习他们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同学们在参观考察、实践体验中观城市新貌、看身边变化、听亲身故事,寓教于游,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队员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习爷爷的嘱托,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最好的课堂在路上,走一路就拥有一路繁华,成就更好的自己。莒县第一实验小学历来重视“研学旅行”这一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发尚美研学旅行课程,指导学生学会做研学攻略,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今后,学校将充分利用各种研学资源,深耕研学旅行的德育内涵,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感悟中得到提高。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3月29日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照耀在沂蒙大地时,临沂火车站迎来了一列特殊的班列。“青岛六十八中号”研学专列缓缓停靠在临沂火车站,600名师生有序地走下火车,开始了在红色临沂研学的一天行程,这其中,有青岛六十八中高一近600名师生和20多名青岛多个学校的校长。旅游专列抵达临沂。据了解,该专列是青岛六十八中与济南铁路局青岛铁路国际旅行社联手打造的“青岛六十八中号”研学专列,是山东首列卧铺研学专列,也是全国首个以学校为单位开启的研学专列。当天上午九点,600人的团队首先来到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开启了研学游的第一站。在孟良崮,师生们举行了“向英雄致敬”纪念仪式,向革命先烈敬献了花篮,同学们和党员教师们重温入团、入党誓词,随后分组参观了纪念馆、墓区、雕塑园等。在景区讲解员的解说下,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了解着过去的那段历史。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结束后,研学游团队又来到了位于“红嫂家乡”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在导游的引导下,师生们分别到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跟着共产党走红色纪念馆等,通过看、听、学、思,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斗志,更被以红嫂为代表的沂蒙人民,在当年极其困难和艰苦斗争环境中,做到“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无私奉献所深深折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研学点,同学们体验了烙煎饼、做豆腐、捏面人、葫芦烙画、木版年画等。在沂蒙大剧场研学点,师生们听取了“沂蒙新红嫂”、“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于爱梅作的《沂蒙母亲与她的儿女们》的演讲,并观看了情景剧《红嫂救伤员》。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景区标志物——沂蒙魂研学点,饱含深情的快闪节目——《我和我的祖国》在这里上演。随着优美的旋律响起,学生们踊跃参与其中,手中挥动着国旗,发自内心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深情、欢快、真诚,唱出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祝福、对大美山河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景区的一些游客们也被歌声吸引,参与到其中。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时间虽短,但同学们收获颇丰,青岛六十八中高一八班的学生陈泽表示,虽然这次是第一次来临沂,但是之前早就在书中、影视节目中听说过沂蒙山的故事。“通过一天的研学,我被红嫂救伤员等事迹深深打动,陈毅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先后在沂蒙工作和战斗过,我感受到了这片红色热土的热情,这次回去之后我们要写日记,把这次研学的感受记录下来,更要把沂蒙精神铭记在脑海之中。”“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治伤员,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军民鱼水情赞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到这里研学,能引起学生们心灵的震撼,教育意义十分深刻。”青岛六十八中副校长翟召东说。(沂蒙晚报记者张庆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