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精MDT,让每一个病人得到最有效最规范的治疗”,为助力医院“127计划”实施,近日,由湖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湖南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正文教授倡导的“2020年鞍区肿瘤围手术期规范化多学科诊疗研讨会”在本院成功举办。与会人员来自本院神经外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多个相关协作科室的30余名医护专家。发生在鞍区的肿瘤,病变种类繁多,影像学表现复杂,位置深在,结构复杂,此区域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相当的难度。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技术的发展,鞍区肿瘤手术全切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围手术期的处理仍然非常重要,需要神经外科、麻醉科、ICU等多学科(MDT)合作,以提高围手术期鞍区肿瘤的规范化诊疗水平,加速鞍区肿瘤患者的康复。会上,神经外科何正文教授以“鞍区肿瘤围手术期的处理”为专题,结合近三十年的临床经验,阐述该区域肿瘤的规范化、多学科诊疗的重要意义。随后,麻醉科主任、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围术期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金凤、重症医学科(ICU)主任赵江洪、神经外科任年军主任医师、手术室护士长吴静芬等分别做了主题发言。此次研讨会是多学科诊治模式的有益尝试,在单个科室未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汇集院内相关学科专家的意见,共同商定最佳诊疗方案,让肿瘤患者获得最佳的疗效!会议现场【来源:湖南省肿瘤医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喜欢开班会、家长会,进入社会工作后,领导也会时不时开会。对一个公司来说,会议,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例会,述职会议等。我们的人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会议中变得充实了。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开会有什么好处呢?一、开会可以集思广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把大家的观点收集起来,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毕竟,人多智慧广。通过开会,每个员工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反馈自己看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为公司的优化提供帮助。二、开会可以节约时间。有些事情,在微信或电话里说不清楚。但一开会,大家各抒己见,一下子就能理顺思路,节约了大家的时间。开会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在会议中,我们可以对手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工作计划,也可以交流信息,把任务的进度向前推进。看似是浪费时间,其实,为大家节省了很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三、会议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在开会的过程中,解决了很多问题,完成了部分工作。有时,工作中最难的部分,因为一个会议,变得简单了。四、开会让工作的气氛更浓。有人在群里通知一声,几点在哪开会。大家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参加会议。有人说,有人听,有人记,你连偷懒打瞌睡的时间都没,工作积极性更高了。五、可以督促大家。开会可起到督促工作进度的作用。有些工作,老板不在会议上强调,引不起重视。如果大家坐在一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就不敢再怠慢了。从小到大,也参加了无数的会议。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某公司的时候。下午五点,老板通知开会,因为今天发工资了。然后,一直讲,一直讲,讲到晚上八点了,还没打算停,喝了口水,继续讲。讲他的奋斗史,讲我们的生活环境多好,要我们珍惜这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青春年华,不要满足于一月几千块钱。我们一直在听,但我当时唯一想到的就是:可不可以早点结束?可不可以早点回家吃晚饭?开会是有意义的,因为一次次会议,你的工作会更加有条不紊。也希望每一次会议,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020年11月30日,东航联合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和南开大学一起举办了《中意民航合作与文化旅游发展》为主题的线上研讨会,并且这个研讨会圆满成功。来自各地的代表纷纷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且采用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了交流讨论。首先东航员工代表分享了抗疫经历,表达了自己的产品研发思路,让在场的人了解到了东航,并且东航也非常荣幸地执行了第一班医疗包机任务,经过两方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飞行任务。以此撬动了文旅产业链,激活了经济循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专家和学者们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也纷纷发表了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圣安娜大学研究团队负责人表示在目前的防疫抗疫新常态下,希望可以通过线上数字化沟通的方式继续开展和中方合作伙伴的交流。这场跨时差的云端会议在大家激烈的讨论下圆满结束。并且也体现出了中意两国在面对疫情互相帮助的有好外交关系。为两国的长远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0月31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行政检察厅)、北京市检察官协会行政诉讼监督专业分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和行政法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协办的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与诉源治理研讨会在北京市检察院举行。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敬大力,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和行政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龑,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毕文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研讨会现场会议强调,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之际召开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与诉源治理研讨会,对于破解信访不信法和行政诉讼程序空转的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9年10月30日,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加强行政检察监督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专项活动,成效初显。截至目前,全国检察机关已成功化解行政争议4000余件,是机构改革前行政抗诉案件总量的近30倍。会议指出,举办研讨会共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应从社会治理创新、诉源治理、提高办案效果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等多角度进行理解和把握,才能有效实现行政诉讼监督工作的现代化。会上宣读了北京市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研究基地成立决定,北京市检察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以及北京市律师协会代表就成立研究基地会签共建协议。会议为首都高校专家学者、北京市律师协会优秀律师等基地研究员颁发聘书。研讨会共设置“检察机关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基本理据和范围条件”“检察机关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方式标准和机制配套”“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与诉源治理”四个主题研讨单元,来自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的司法实务从业者以及首都高校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相应主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分享。来源:北京市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穿 透 力 才 是 影 响 力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一步引导广大中青年干部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主动思考、积极作为,8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第十三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积极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同志出席研讨会作总结讲话,并为获奖同志颁奖;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唐登杰同志致开幕辞,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宁吉喆、林念修、胡祖才同志,委党组成员、驻委纪检监察组组长孙怀新同志,委副秘书长赵辰昕、高杲、郭兰峰、伍浩同志出席大会,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务院办公厅、共青团中央等单位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青年代表应邀参加大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研究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煜波教授等4名专家受邀担任评委。高培勇教授、王一鸣研究员分别对上下半场研讨作了精彩点评。全委近300名干部参加了大会。何立峰同志强调,国家发展改革委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参谋助手,全委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务必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不断提高从“两个大局”的高度研判当前形势,结合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谋划发展改革工作的水平;进一步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分析思考问题,科学把握经济领域的发展全局、突出矛盾、未来走势的本领;以践行初心使命的担当干好本职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何立峰同志指出,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要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发现培养选拔力度,为年轻干部创造更多学习机会、搭建更多实践平台,通过放手交任务、压担子助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推动形成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发展改革干部队伍。唐登杰同志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青年干部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推动发展改革事业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使命,要继承和发扬一代又一代发改人优良的政治品格、思想作风和专业精神,进一步增强想大事、议大事、谋大事的主动意识和使命担当,不断锤炼政治品格,夯实理论功底,提升业务能力,以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骄人业绩,为发展改革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自2000年第一届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已走过20个春秋,成为中青年干部奉献智慧、交流思想的专业讲台,展现才华、展示风采的靓丽舞台,锻炼干部、发现人才的重要平台。第13届研讨会由人事司主办,综合司、运行局等单位协办。研讨会从筹划到举办历经5个多月,各司局各单位主动配合、协同推进,年轻干部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共提交论文730篇,论文数量创历史新高。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创新性采用“专家评审+大众评审,线上投票+线下打分,论文原文+视频展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初选、复选和大会决赛环节,评选出入围论文120篇、优秀论文48篇、三等奖6名、二等奖4名、一等奖2名。研讨会组委会根据各单位组织情况,评选出2家创新创意奖,15家优秀组织奖。中国经济导报社、中国发展网作为本届研讨会的支持单位,承担了主题宣传片的拍摄制作,荣获创新创意奖。研讨会侧记:我们是新时代的发改人 我们是勇于担当的生力军秋天是丰收的季节。8月27日,北京月坛南街3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四大会议厅和两个分会场座无虚席,一场充满理性与活力的研讨会正在这里举行。会场高朋满座,专家汇聚,100位全委代表组成观众投票席位,历经20载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研讨会现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王乐如/摄“我们是新时代的发改人,我们是勇于担当的生力军”。这不仅仅是本届研讨会的宗旨,更落实在每一篇精心准备的论文中。第十三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论文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730篇报名论文中,120篇论文入围,60篇论文优秀,最终优中选优,12篇论文进入决赛。与以往研讨会相比,本次加入了大众评审环节,使得全委干部职工参与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云研讨、线上+线下、视频解读、分会场现场直播等一系列举措,更是使得会议形式丰富而立体。一部9分钟的开场视频短片拉开了本届研讨会的序幕。清风来了,蒲公英腾空而起。飞过草地、树林、高楼,飞过天空,飞向广阔的祖国大地。画面切换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年轻干部是当前发展改革事业的生力军,是今后工作的主力军”,“要切实将‘忠诚、干净、担当’贯穿于各个方面,既要敢于担当,也要善于担当,既要勇于作为,也要善于作为。”何立峰主任的谆谆教导激励着中青年干部奋勇向前。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独创的品牌,一茬又一茬中青年干部在这个舞台上展现风采,脱颖而出;一批又一批研讨成果已应用到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自身在内的相关政策研究和制定中,并在实践中结出累累硕果。本次研讨会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发改人的精神风采,主要体现在宏观视野与微观探究相结合。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绝非“坐而论道”,而是“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人事司孟凡兴从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的角度,分析全球疫情对我国产业影响的路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研究员评价: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角度很专业,充分显示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干部职工开阔的全球眼光与扎实的专业功底。宏观经济研究院刘振中构建的“3+2”区域供应链体系视野宏大,在国际大三角循环解体后,能否构建以有关区域为主的小三角循环?刘振中从高技术产品、农产品、能源产品等产业维度进行了深度剖析。社会司鲍文涵分析的小口罩折射出大国大治理,充分展示了“小题也能大作”的独特魅力。当市场失灵出现时,政府如何有效补位?经济学家林毅夫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鲍文涵的这篇论文则从一个很小的切口上,反映出在不同时空维度里,市场与政府如何更加有效结合的议题。“10年来,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落实难在媒体上呈现的数量增长了3倍!”体改司王伟龙举的这个例子,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政策落实的不易。他从“激励相容”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解析,举例提出可以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利益跨期平衡与延期评价。他不仅阐释了问题与原理,更提供了可供参考与实践的办法。综合司于焕杰从我国潜在增长率视角分析,通过对数线性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复杂严谨的推算,得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潜在增速,进而清晰提出牵引动态平衡或是未来良方,其扎实的数理功底令很多观众折服。作为决赛赛场唯一的女性选手,体改司朱曌一袭红裙,智慧与优雅并存。她在讲述“供应链网络图谱”时,突然遇到演示文稿显示延迟,需要后台重新定位正在讲述的页面。面对突发状况,她并没有慌张,而是利用短短的几秒钟时间,从“安可工程”的角度切入,巧妙地接入了其演讲主题——“供应链国内替代供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她的敏捷和从容赢得了一阵掌声。新时代发改人做论文,该认真之处十分严谨,当活泼之时不乏轻松,整个会场不时响起欢乐的笑声。“消费光荣,剁手伟大,让我们迎接消费新时代的到来!”掷地有声的话语出自规划司谷宇辰之口,这句口号为其赢得了不少女性观众的会心一笑。讲述形式可以活泼,治学内容必须严谨,谷宇辰通过分析国民资金流量表,得出了一个目标建议——将提升民居消费率纳入五年规划,以及三个可行方向——高收入愿消费、中收入敢消费、低收入能消费,朗朗上口的结论充分展示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教授对谷宇辰演讲中的一句“中国现行财税决不能停留于劫贫济富”印象深刻。“这延伸到了我的研究领域,如果不是掌握大量资料与研判,是很难做出这种判断的。”高培勇说。“我是刘逆,我喜欢逆流而上”。机关党委刘逆的介绍让人记住了“逆风行驶”的他,还有他关于“六端”发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方式。对此,王一鸣评价,产权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土地承包责任制在科技领域的复兴。经过专家评审和观众评审的认真打分,孟凡兴和谷宇辰最终获得一等奖。“后浪正在超越前浪,我们在这个年龄达不到这些选手现在这样的学术水准和临场表现。”高培勇和王一鸣不约而同地表示了对年轻人的肯定和赞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国家发展改革委第十三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在掌声中意犹未尽地结束了。在2020这个极其特殊又极不平凡的年份里,研讨会又一次开出绚烂之花,枝头挂满硕果。(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 张洽棠)END来源: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导报责编:王希学审核:李振
建设幸福河湖交流研讨会水利部河湖管理司副司长(正司级) 刘冬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党中央要求,2018年年底31个省份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后,各地各部门深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各项任务,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成效明显,河湖面貌持续改善。一是河长组织体系更加完善31个省份全部设立党政双总河长,明确省、市、县、乡级河长湖长30多万名,村级河长湖长(含巡河员、护河员)90多万名,实现河湖管护责任全覆盖。各地还因地制宜建立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联防联控机制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设立河道警长、河道检察官,培育壮大民间河长湖长和志愿者队伍,不断丰富完善河湖管护责任体系。二是河长履职尽责更加务实水利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的指导意见》,2019年组织对31个省份所有设区市的6679条河流、1612个湖泊开展暗访督查;对黄河干流、大运河沿线、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沿线、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等重点区域开展专项督查;就暗访发现、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的河湖问题,各地充分发挥河长制平台作用,积极进行了整改。2018、2019两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河长湖长累计巡查河湖均超710万人次,实施“一河一策”,推动了河湖长制任务落实。三是河湖乱象治理取得突破水利部部署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集中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13.7万个。组织开展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整治专项行动、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清理整治专项行动,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黄河流域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解决了一大批河湖“老大难”问题。四是河湖面貌明显改善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清除河道垃圾3500万吨,拆除违法建筑面积3900万平方米,清理非法占用河湖岸线2.5万公里,拆除非法围堤9800公里,清除非法围网面积8600万平方米,清除河道非法采砂点1万多个,查处非法采运砂船9100艘,干净、整洁的河湖面貌已经显现,河湖行蓄洪能力进一步增强。各地因河湖施策,打造美丽河湖、生态河湖。云南加强九大高原治理,抚仙湖、泸沽湖水质全年保持I类,洱海水质7个月达到II类,滇池水质30年来最好。福建建成生态安全水系4341公里,浙江建成美丽河湖146个。随着河湖面貌持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全社会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氛围已初步形成。全面推行河长制4年来,各地在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这次研讨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广纳真知灼见,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尽快从“有名”向“有实”“有能”转变,为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力量!来源:水利新语__
中新社雅加达4月8日电 (记者 林永传)由中国驻东盟使团与东盟秘书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举办、以“增强青年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作用”为主题的第五届可持续发展三方研讨会,8日通过线上方式进行。中国驻东盟大使邓锡军、东盟副秘书长康富、UNDP亚太局副局长白桦致开幕辞,东盟农村发展与减贫合作高官会主席国泰国高官桑金与中国“光盘打卡”创始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领袖柳济琛发表主旨演讲。邓锡军说,在当前地区合作抗疫重要时刻,三方再次共办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并聚焦青年作用,契合中国和东盟国家发展需要,对展望与规划本地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努力具有重要意义。邓锡军表示,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入落实2030年议程。近年来,中国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提前10年完成2030年议程减贫目标。中国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中国还积极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邓锡军说,今年恰逢中国—东盟对话关系建立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中方愿与东盟和各方共同抓住契机,打赢疫情防控战和经济复苏战,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接,推进经验分享与务实合作,更好发挥青年积极作用,推动将可持续发展打造为双方合作新增长点和新亮点,为本地区全面实现2030年议程打下更坚实基础。来自中国—东盟环保合作中心、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北京大学、广东大崀学校等机构的中方青年代表围绕青年在落实可持续议程中的作用、提升青年对疫后世界的适应能力、青年就业和未来工作等议题,与东盟各国青年发展领域主管官员、青年企业家、青年领袖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完)
【聚焦】“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典型项目研讨会3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典型项目研讨会在郑州举行,参会的境内外代表围绕国际合作典型项目进行研讨。王铮 摄 研讨会首秀放在河南意义重大——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周晓飞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栾姗“此次研讨会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的首秀,放在‘中国粮仓’的河南召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3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周晓飞说,近年来,河南在开放发展上取得积极进展,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周晓飞说,此次研讨会旨在以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为案例进行研讨,增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探讨深入推进合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河南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围绕重大项目展开国际合作?周晓飞认为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发力:第一,要广泛与沿线国家的企业、金融机构和专业化服务机构展开合作;第二,要积极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将河南的工业生产制造和工程施工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起来;第三,要强化金融支撑,鼓励河南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国际金融合作;第四,要积极推进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推进工业标准、工程施工等领域的政策规则对接和标准互认;第五,要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坚持生态环保优先理念。周晓飞称赞说,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项目是中卢合作的典范项目之一。希望河南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继续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方面展开积极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中原色彩”。郑卢“空中丝路”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访卢森堡货航副总裁维格·卡特莱珀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栾姗“14.7万吨!2018年卢森堡货航在郑州机场的货运量实现了新的突破。”3月14日,卢森堡货航副总裁维格·卡特莱珀在接受专访时说,这一数字与河南不断增长的国际贸易进出口总值相匹配,郑卢“空中丝路”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维格·卡特莱珀说,卢森堡有欧洲“十字路口”之称,方圆500公里集聚了欧盟40%的产出;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多年来,卢森堡和河南不断发展贸易往来,并架起了郑卢“空中丝路”,建立起长期互信的伙伴关系。维格·卡特莱珀曾多次到访郑州,见证了郑卢“空中丝路”越飞越广。他说,如今,郑州—卢森堡货航每周航班达18班,特别是货运高峰期还增加了从郑州到芝加哥的直飞航班,形成了“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航空国际货运网络,不断提升中欧间的商品集散分拨速度。新鲜的智利车厘子通过卢森堡货航送往中国,刚下流水线的“河南造”苹果手机通过卢森堡货航销往欧洲国家。路相连则心相近。维格·卡特莱珀说,郑卢“空中丝路”是一条贸易之路、友谊之路、民心之路,相信在这条路上,卢森堡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也会越来越宽广。让走出去的河南企业走得远走得稳——访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河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乔红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力文 通讯员 万若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企业在具体的项目建设中,可能会面临地缘政治和信用风险的极大挑战。”3月14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河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乔红表示,该公司积极履行政策性职能,为河南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安全屏障,让走出去的河南企业走得远、走得稳。“作为政策性保险机构,我们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着力从服务设施联通、保障贸易畅通、支持资金融通等方面开展服务,支持了一大批国际合作项目建设。”乔红举例说,他们支持的中铁隧道集团承建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隧道和以色列轻轨系列项目、平高集团承建老挝和波兰系列输变电线路项目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推动了河南技术、装备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聚焦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出口,他们重点支持了宇通客车、中信重工水泥设备等我省高新技术装备行销海外。以信保保单撬动银行融资,他们为企业搭建融资桥梁,2013年至今,带动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累计超86亿美元。乔红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发挥政策性和专业化优势,优化融资安排,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服务,提升我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花絮:一架飞机带来的丝路故事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栾姗“对于卢森堡人来说,河南以前是遥远而神秘的。”3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典型项目研讨会现场,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勇在幻灯片的转换中,讲述了一个名叫《郑卢“空中丝路”》的故事。“卢森堡货航CEO来豫必点火锅,喜欢吃的涮菜是香菇、山药与豆腐。”“卢森堡人喜欢河南的少林功夫、太极拳,对探寻千年古都洛阳、开封的兴趣也很浓厚。”“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郑卢‘空中丝路’。”在范勇的讲述下,一架印有“Cargolux”(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标志的飞机在中外嘉宾的朋友圈里刷了屏。“一架从卢森堡起飞的货运班机,越过千山万水,飞抵郑州机场,连接起郑州至卢森堡的‘空中丝绸之路’。”西班牙普特集团公司项目总监维耶茨评价说,这是一个有开拓精神的丝路故事。“如果未来郑州机场与明斯克机场也能架起一条‘空中丝路’,相信对于两地企业开拓东欧、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会是重大利好。”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管委会居民与投资关系部主任普雷斯尼亚库说。“美食、旅游、文化、购物,郑卢‘空中丝路’的故事还远远没有讲完。我们期待新的故事开篇。”卢森堡货航副总裁维格·卡特莱珀说。
《人民日报》刊发社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金秋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通过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必将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实践充分表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这次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正是考虑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必须对此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必须以此为主轴,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必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确保本次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本期编辑:崔鹏、郑薛飞腾
人民日报社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金秋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通过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必将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新中国7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实践充分表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这次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正是考虑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必须对此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必须以此为主轴,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必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确保本次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人民网评: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不久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盛典的举行,使举国上下人心空前凝聚,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坚定了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决心。在这种背景中,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无疑更有深刻意义,更加鼓舞人心,也更让人信心倍增。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民族能在世界上很长的时间内保存下来,是有理由的,就是因为有其长处及特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就在于找到了中华民族的长处和特点,就在于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和完善了国家治理,即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邦有术,持之以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体现在13个方面。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到人民当家作主;从全面依法治国,到全国一盘棋;从各民族一律平等,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每一个方面都契合国情,都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也都深得人民拥护。正因为有了这些优势,我们才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应该看到,要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既需要固根基,也需要补短板,既需要强弱项,也需要扬优势。正如四中全会所提出的,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制度体系。惟有如此,才能让制度体系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治理信心,从而逐渐实现既定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抚今追昔,我们更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举目国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此种种,无不要求我们以更强大的决心、更务实的行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就能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不仅实现国家之治,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能高质量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秦川)来源:人民日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