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天问一号”发射升空 烟台的513所承研多个核心产品兴致勃勃

“天问一号”发射升空 烟台的513所承研多个核心产品

伴随着“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我国深空探测迈出崭新的一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进入舱和火星车。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23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获悉,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该所承担研制系统管理单元、数据接口单元、工参处理单元3台分系统核心产品以及冲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磁强计工程化等研制任务。其中,系统管理单元是数管分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地面发送的遥控指令和注入数据,并执行遥控直接指令等多项功能。数据接口单元是数管分系统进入舱数据管理的核心,负责接收环绕器转发的遥控指令和注入数据,完成指令和数据分配等功能。工参处理单元属于火星探测器着陆巡视器工程测量分系统,用于完成分系统多个传感器设备的控制工作,以及测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及传输;同时该分系统还配置了冲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进入着陆阶段相关信息。在产品研制过程中,513所研制团队以高标准确保产品质量,项目实施提前谋划、提前协调、提前跟踪,圆满完成产品研制和交付任务,为我国首次火星之旅贡献力量。【来源:半岛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恋风

中国航天513所航天高新技术园启用!烟台高新区与航天五院513所共建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园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9日讯 11月19日,中国航天513所航天高新技术园启用仪式在烟台高新区举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五院)、烟台市政府、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513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现场,烟台高新区管委与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513所)签署共建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园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山东卫星应用中心、空间技术转化中心等领域拓展更深层次合作,共同推进烟台市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打造山东省首个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园。据悉,中国航天五院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等的诞生地。513所是山东省唯一一家从事航天高科技研究的星载综合电子设备研制基地,其研制的多种设备为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飞行器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承担业务基本覆盖我国自行研制的所有宇航型号星船。烟台高新区是烟台市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高地,航空航天产业是高新区着力培育的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已集聚航天513所、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等一批科研院所,东方蓝天钛金、山东正元数字、北方星空自控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布局了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园、北航科技园、烟台北斗数字信息产业园等一批平台载体,正在加快推进海上发射总部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五院)院长张洪太表示,航天高新技术园的启用,不仅是513所新征程的开始,更是为中国航天五院和烟台市搭建起全新的纽带和桥梁,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希望513所不负重托、乘势而上,立足新园区搭建起创新、包容、开放的产业集群,树立“院地合作”推动研发创新、产业发展和机制改革的典范,形成五院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成为齐鲁大地上航天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烟台市副市长李朝晖表示,航天高新技术园的启用将成为烟台航天产业发展的新起点,为卫星研发、卫星应用等领域项目提供发展空间,放大烟台海上发射品牌效应,有助于加快打造天、海融合的战略新兴产业体系。烟台市委、市政府将优化服务、完善机制,创造一流政务环境,为航天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以航天高新技术园的启用为新起点,中国航天513所与高新区合作的升级,将有助于片区全力打造以空间技术研发、卫星研制和应用、飞行器高端配件制造、航空航天综合配套服务为重点,高科技特色鲜明、细分领域优势突出的烟台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为市、省乃至全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闪电新闻记者 杨丽 烟台报道

玛奇丝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 位于烟台的513所承研多个核心产品

伴随着“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我国深空探测迈出崭新的一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进入舱和火星车。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23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获悉,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该所承担研制系统管理单元、数据接口单元、工参处理单元3台分系统核心产品以及冲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磁强计工程化等研制任务。其中,系统管理单元是数管分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地面发送的遥控指令和注入数据,并执行遥控直接指令等多项功能。数据接口单元是数管分系统进入舱数据管理的核心,负责接收环绕器转发的遥控指令和注入数据,完成指令和数据分配等功能。工参处理单元属于火星探测器着陆巡视器工程测量分系统,用于完成分系统多个传感器设备的控制工作,以及测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及传输;同时该分系统还配置了冲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进入着陆阶段相关信息。在产品研制过程中,513所研制团队以高标准确保产品质量,项目实施提前谋划、提前协调、提前跟踪,圆满完成产品研制和交付任务,为我国首次火星之旅贡献力量。【来源:大众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朝廷尚尊

航天513所“中德合作立方体卫星”投入研制

17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13研究所,由中德技术团队合作开发的立方体卫星项目正式进入研制生产阶段。 王娇妮 摄中新网烟台9月17日电 (王娇妮)17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13研究所,由中德(中国山东省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技术团队合作开发的立方体卫星项目完成了设计工作,正式进入研制生产阶段。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关键部件的研制等工作。 王娇妮 摄记者当日在航天513所卫星研制车间看到,正在研制中的立方体卫星共有3颗,每颗重量约5公斤,这些卫星外形十分小巧,但“五脏俱全”,大量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关键部件的研制等工作。山东微纳卫星工程中心副主任姜连祥告诉记者,该卫星项目将通过整合合作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优势研发资源,研发并发射立方体卫星编队进入太空,形成“智能”卫星网络,完成远程通信及3D地球观测等国际任务。据悉,该卫星项目依托的山东省微纳卫星与脉冲星导航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前已完成了天拓一号、天拓二号、天拓三号、灵巧通信卫星、紫丁香一号、紫丁香二号等20多颗整星整器的制造工作,并成功发射完成试验任务。航天513所是中国航天电子产品重要研制单位,曾参加了远程运载火箭、各类卫星以及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的研制和发射试验任务。 王娇妮 摄该中心由国防科技大学、山东省科技厅、烟台市人民政府和航天513所四方共同成立,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年产40颗微纳卫星的制造能力,有力推进山东省卫星制造产业的发展。航天513所是中国航天电子产品重要研制单位,曾参加了远程运载火箭、各类卫星以及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的研制和发射试验任务。据介绍,今年是航天513所建所60周年,占地345亩的烟台航空航天科技园陆续投入使用,为军民融合和产学研合作搭建新平台,未来将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卫星飞船、防务装备电子产品研发基地以及微纳卫星生产基地,推动山东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完)

人含其德

中国航天513所举办“开放日”活动 迎接中国航天日

中国航天513所22日举办“开放日”活动,迎接4月24日即将到来的中国航天日。 所轩 摄中国航天513所举办“开放日”活动,吸引民众参与。所轩 摄民众来到中国航天513所,近距离观看航天装备模型、空间技术图示等。所轩 摄民众近距离观看航天装备模型。所轩 摄民众近距离观看航天装备模型。所轩 摄民众距离观看空间技术图示等,了解中国航天发展成就。 所轩 摄中国航天513所近日还举办青年讲师进校园、走进儿童村、航天一家亲等活动,迎接4月24日即将到来的中国航天日。 所轩 摄位于山东烟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3所22日举行开放日活动,该所内的山东航天科技展馆吸引了大量民众近距离观看航天装备模型、空间技术图示等,了解中国航天发展成就。近日,该所还举办青年讲师进校园、走进儿童村、航天一家亲等活动,迎接4月24日即将到来的中国航天日。

猜猜猜

北斗天团里的山东力量:烟台这一研究所护航卫星20余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闫丽君 通讯员 李光宇55颗卫星100%发射成功当日9时43分,大雨过后的西昌发射场云雾缭绕。01指挥员尹相原下达点火口令后,乳白色的长征火箭托举着卫星缓缓升空。这次发射一波三折。之前,因2次航天发射任务失利,发射时间由5月调整至6月;6月16日,因临射前发现产品技术问题,发射再次推迟一周。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6次飞行。时至今日,我国共组织44次北斗发射任务,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率达100%。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环境下,北斗工程全线在组网任务和疫情防控两条战线“双线作战”,按期顺利完成最后两次发射任务,全球星座部署完成时间比原计划提前半年。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新华社发烟台力量二十余载护航在此次“收官星”发射中,位于烟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承担了综合电子系统综合业务单元、数据处理与路由单元的研制任务,目前产品在轨运行稳定可靠。据介绍,两款产品全面增强了卫星电子系统的综合管理能力,实现星上信息统一处理和共享,提升了我国整星信息融合和智能化管理能力。同时,产品核心元器件100%国产化,真正实现了自主可控;采用模块化设计,柔性互连,易扩展、批生产,通过产业化模式有效缩短了研制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513所作为我国航天器电子产品的重要研制单位,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参与我国北斗系统建设工作。在北斗一号卫星中,513所承担了视频调制器、遥测远置单元、南北配电器、卫星模拟器等产品研制任务;在北斗二号任务中承担了每星10至14台/套产品的研制任务,产品涉及供配电、测控、数管、电源等分系统。多年来,513所被评为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突出贡献集体,北斗相关技术和产品先后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6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烟台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1人被评为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突出贡献个人。自2009年我国北斗三号系统工程启动以来,513所承担了全部30颗卫星共计507台/套产品的研制工作,除综合电子系统综合业务单元和数据处理与路由单元产品之外,还包括了国产大功率电源控制器、上面级S频段应答机、力学环境参数测量系统等产品研制任务。其中,国产大功率电源控制器由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与513所联合成立的航天新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研制。该产品作为整个卫星及电源分系统的关键单机,是卫星全寿命周期内稳定运行的核心保障,作为我国航天领域首批国产化替代产品,实现了国产化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为我国发展前沿空间电源技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因技术原因推迟一周发射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23日上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启”发射后成功布阵太空,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除了导航北斗还能做什么扫一扫确保饮食健康●利用北斗定位和网络技术,市场上销售的菜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追踪它长在谁家地里,用的谁家种子,施过什么肥。保障地下燃气管网安全●北斗高精准燃气泄漏检测系统结合北斗精准服务网,实时监测甲烷和乙烷,快速判断燃气泄漏,准确定位疑似漏点。带来自动驾驶变革●“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可以实现毫秒级时延和厘米级定位。解决共享单车乱放●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长途运营疲劳驾驶、超速越线违法停车等现象,运用北斗都可识别、可定位、可监管、可处罚。

大角色

骄傲!“天问一号”上有咱烟台力量

水母网7月2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侯召溪)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任务)正式实施,我国深空探测迈出崭新的一步。记者获悉,“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有咱烟台力量,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承担了多个核心产品的研制任务,助力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进入舱和火星车。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位于烟台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承担研制了系统管理单元、数据接口单元、工参处理单元3台分系统核心产品,以及冲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磁强计工程化等研制任务。其中,系统管理单元是数管分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地面发送的遥控指令和注入数据,并执行遥控直接指令等多项功能。数据接口单元是数管分系统进入舱数据管理的核心,负责接收环绕器转发的遥控指令和注入数据,完成指令和数据分配等功能。工参处理单元属于火星探测器着陆巡视器工程测量分系统,用于完成分系统多个传感器设备的控制工作,以及测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及传输。同时,该分系统还配置了冲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探测任务过程中进入着陆阶段相关信息的采集。在产品研制过程中,513所研制团队始终以“严肃、谨慎、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以高标准的工作要求确保产品质量,项目实施提前谋划、提前协调、提前跟踪,各类资源保障及时,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产品研制和交付任务,为我国首次火星之旅贡献力量。

鱼美人

航天513所研制多项产品与技术 助力嫦娥四号探月

航天513所是中国探月工程主要研制单位。(资料图) 所轩 摄中新网烟台12月8日电 (王娇妮)8日凌晨,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记者8日从位于山东烟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13研究所获悉,该所为嫦娥四号研制了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着陆器系统管理单元等多项产品和技术。据悉,该所研制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将一个由植物和动物构成的生物组合,通过嫦娥四号搭载至月球背面。到达月球背面后,它将对动、植物的一些重要生命活动进行监测,并在月面首次展示一些重要的生命现象,如植物种子发芽、生长,以及虫卵孵化、幼虫成长等。航天513所研究人员称,科普载荷相当于把一个微型生态圈搬到月球上,涉及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生物、化学、光学、热学等众多专业,集众多功能于一身。此前研制团队解决了低重力、高湿度、温度和环境复杂等问题,实现了综合信息采集与生物生存所需的环境控制。与此同时,该所还研制了着陆器系统管理单元和着陆器数据接口单元。着陆器系统管理单元是整个嫦娥四号着陆器的“大脑”,负责探测器数据管理;着陆器数据接口单元是嫦娥四号着陆器数管分系统的重要单机,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化终端。航天513所是中国探月工程主要研制单位,参与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再入返回探测器研制等任务。(完)

库克郡

烟台东方航天港布局“一港三区”,规划“1211”产业体系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楠楠9月15日9时23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采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53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据悉,此次任务是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连续10次高精度入轨、连续10次箭上质量零问题、连续10次零窗口准时发射,是长十一火箭执行的第二次海上发射任务,也是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火箭在东方航天港完成火箭组装测试和星箭对接后,采用德渤三号从海阳港运输至预定海域实施发射,缩短了火箭生产与发射链条。进一步优化了海上发射技术流程,提升了海上发射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未来实现海上发射常态化、高频次奠定了基础。海上发射成功为海阳带来历史机遇航天是科技发现最活跃、尖端技术最集中、工程实践最复杂、产业带动最强劲的领域之一。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海阳港为母港,成功实现我国首次海上卫星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海阳成为我国第五处火箭发射地。海阳市以敏锐的眼光,准确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在山东省和烟台市的大力推动下,高标准加速启动“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以此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赶超跨越高质量发展。“航天港是我们承接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主要载体和具体的举措。在这里我们主要是做一些平台建设,把航天港建成汇聚科技、资本、人才的一个产业化。”海阳市副市长高中前说。海阳地处青岛、烟台两大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核心区的中间地带,首次海上卫星发射的成功,为培育商业航空航天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海阳港位置独立、安全,是海上发射的天然良港,可满足小倾角、太阳同步轨道等多种轨道卫星的发射需求;海阳位于烟台、青岛、威海三座城市的中间地带,交通发达,气候宜人;区域范围内有烟台513所,青岛41所、烟台宇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优势配套企业,工业基础好,具备发展航天产业的区位、交通、气候和产业优势。更重要的是,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从最稀缺的发射资源切入,打造集星箭研造、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孵化、航天数据应用等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必将有效带动航天技术和海洋工程产业的融合发展,迅速崛起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聚集的新高地。“一港三区”打造全产业链航天产业集群据悉,东方航天港将以海上发射为牵引,以提供卫星发射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为核心,以打造全产业链的产业聚集区域为目标,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打造集研发、制造、发射、应用、配套、文旅为一体,低成本、高附加值、全产业链的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航天港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航天产业配套园区、航天应用文旅园区的“一港三区”空间规划布局。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规划面积1550亩,联合烟台宇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设海上发射指挥中心、航天发射技术中心,研发智能化海上发射平台,形成常态化、高频次、规模化发射能力,逐步建成国内首个、世界一流的海上发射母港。“海上发射的顺利成功,集中展现了航天和海工产业融合、联动创新与实践。以发射船舶为例,去年6月5日完成的首次技术实验发射,采用的是无动力船舶,今年9月15日进行的首次应用发射,海上发射船舶采用动力驱动,航速提高约2.4倍,减少了海上作业时间,提高了稳定性、可控性。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各类数据,积极采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发射船舶无人驾驶等新模式,提高服务能力。”烟台宇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滕瑶介绍。目前,火箭发射设备贮存维护厂房、办公楼已交付使用,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实际完成投资5528万,港口土方回填工程已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回填54万立方米碎石。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规划面积12000亩,联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打造固体运载火箭生产制造基地,逐步形成年产20枚固体运载火箭的生产能力。联合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打造年产上百颗卫星的智能化制造基地。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航天产业配套园区,规划面积1300亩,联合鲁东大学成立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发挥创新中心平台优势,聚集行业龙头和高端人才,逐步形成商业航天配套产业新业态。鲁东大学党委书记徐东升在采访中说,“在东方航天港的建设和推进过程中,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如何起到产业引领作用,这与航天港的建设相得益彰。同时也带动了鲁东大学以及相关高校合作单位的相关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也提高了我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做好高校等科研机构的供应侧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侧的无缝衔接。”航天应用文旅园区,规划面积2150亩,联合国家高分青岛创新示范中心,打造集卫星数据、卫星应用为一体的航天+创新中心。联合航天神舟生物,打造中国首个航天文旅休闲城市。“一箭、两星、一云、一馆”产业体系为打造全产业链的产业聚集区域,结合产业规划、现已落地项目和准备落地项目,规划形成了包括“一箭、两星、一云、一馆”的“1211”产业体系。“箭”即火箭研发制造,联合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在海阳市注册成立山东长征火箭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火箭集成发射与高端装备制造,采取商业化运营模式,形成年产20发运载火箭制造能力,逐步形成零部件生产、部段生产装配、产品批量化生产能力,牵引优质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双方积极开展商业航天发射领域的合作,打造国内首个链条完备的商业运载火箭研发制造基地。“星”即商业卫星研发制造,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探索研究院在海阳设立空天院齐鲁研究院分院建立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生产线,打造卫星数据地面处理系统集成中心。联合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建设国内领先的百Kg级卫星全流程柔性脉动式AIT(总装集成、测试、试验)自动化、信息化生产线。打造商业航天及民用产品云超市。“云”即青岛高分卫星云,联合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青岛创新示范中心,打造国家高分专项海阳卫星科技园,利用国家卫星组网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以海阳市国家高分专项县域综合应用示范为切入点,建设100%消纳清洁能源的PB级卫星数据存储中心,引接各类商业卫星数据,打造集卫星资源存储、数据快速加工处理、分发服务、卫星应用产业培育、大学生实训、科技展示、卫星地面接收、测控管理、数据真实性检验以及分布式清洁能源综合服务等一体化卫星科技园区。“馆”即航天文旅科普馆,联合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打造集发射观礼、航天科普、文化娱乐、休闲运动、健康疗养、航天育种产业化为一体的中国首个航天文旅休闲城市。【来源:齐鲁壹点】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若弃名利

航天高新技术园正式启用!烟台高新区航天产业乘势而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闫丽君 通讯员 郭健 孙俊杰11月19日,中国航天513所航天高新技术园启用仪式在烟台高新区举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五院)院长张洪太、烟台市副市长李朝晖出席活动并致辞,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513所)所长李林,党委书记张术鹏,高新区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副主任王金腾,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于红绫及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仪式。张洪太表示,航天高新技术园的启用,不仅是513所新征程的开始,更是为中国航天五院和烟台市搭建起全新的纽带和桥梁,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希望513所不负重托、乘势而上,立足新园区搭建起创新、包容、开放的产业集群,树立“院地合作”推动研发创新、产业发展和机制改革的典范,形成五院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成为齐鲁大地上航天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李朝晖指出,航天高新技术园的启用将成为烟台航天产业发展的新起点,将抢占航天技术装备、卫星应用、商业航天等发展的制高点,为卫星研发、卫星应用等领域项目提供发展空间,放大烟台海上发射品牌效应,加快打造天、海融合的战略新兴产业体系。烟台市委、市政府将优化服务、完善机制,创造一流政务环境,为航天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仪式上,烟台高新区管委与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513所)签署共建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园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山东卫星应用中心、空间技术转化中心等领域拓展更深层次合作,共同推进烟台市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打造山东省首个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园。中国航天五院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等的诞生地,也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之一。513所是山东省唯一一家从事航天高科技研究的星载综合电子设备研制基地,其研制的多种设备为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飞行器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承担业务基本覆盖我国自行研制的所有宇航型号星船。烟台高新区是烟台市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高地,航空航天产业是高新区着力培育的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已集聚航天513所、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等一批科研院所,东方蓝天钛金、山东正元数字、北方星空自控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布局了卫星互联网应用产业园、北航科技园、烟台北斗数字信息产业园等一批平台载体,正在加快推进海上发射总部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新起点,新征程。以航天高新技术园的启用为新起点,中国航天513所与高新区合作再升级,将全力打造以空间技术研发、卫星研制和应用、飞行器高端配件制造、航空航天综合配套服务为重点,高科技特色鲜明、细分领域优势突出的烟台高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园,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