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尹弘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研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等事项上说下教

尹弘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研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等事项

9月10日,河南省省长尹弘主持召开省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8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等事项。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系统回答了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为谋划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清醒认识国内外大势的深刻变化,善于把握机遇、化危为机。积极研究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深化“放管服”、要素市场化、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以制度变革激发新动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会议传达了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重大意义,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突出抓好水污染治理、生态廊道建设、产业布局等问题,推进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设,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努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技能社会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引导全社会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在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创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注重调动社会积极性,构建多元办学机制,加快建设技能社会。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实习编辑:杨志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来源: 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你爱他

2018年探讨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意义

伴随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急需针对现实情况,及时对《职业教育法》进行修订。通过法律确立企业和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的地位。通过相关行业组group织认定校企培训资质,明晰认定标准,规范认定过程。职业教育与培训资质定期考核复审,辅以相应的罚则和清退机制。职业教育发展意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具备扎实动手实力和专业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学生只有通过技术培训,才可以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体现转移就业。职业教育为农村学生的就业服务,经过对学生技术与知识的培养,为农村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优异的就业平台。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扩张面向农村的招生量,给农村学生越来越多的学费和助学优惠。同时,在政策上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在财政、金融和税收方向给予减免优惠,通过激励措施,提升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动力。完整企业学生实习就业崗位制度,给予相应财政补贴。政府部门可独资或与企业合作组建公共实习、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得到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术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备必须文化成绩和专业知识技术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际技术和实际工作实力的培养。发展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者的素养具备重要意义。从事社會劳动的人口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失业人员,也包括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就学人员、从事家务人员和军队服役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社會生产和经济建设正是经过这些人的劳动来体现的,他们的素养情况,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具备重要的作用。所以,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升劳动者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推进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战略意义。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國人口众多,就业压力较大,全方位提升國民素养,提升就业率及从业质量,把中國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这不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发展职业教育,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就业者在解决个人温饱的同时,都应当越来越多地在加强自身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升个人技术及综合素养,帮助从业企业越大发展方向做出努力,这不仅推进了企业的进步,也提升了个人的就业质量和生活成绩。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會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推动社會发展、技术创新、劳动力素养提升方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结中西方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我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推进具备中國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具备指引意义。所以可见,要就业,就好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不可少缺的,这利于经过教育、再教育提升就业者素养, 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实力, 拓宽其就业渠道,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对于全方位建设小康社會构建和谐社會,保持社會稳步具备重要意义。

看门狗

姜大源:职业教育基础理论探究对教育学的贡献

教育作为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一切活动,需要通过对这些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以便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然而,传统的或经典的教育学理论,只是建立在未成年人的教育活动或者仅仅是基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的,而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基础并为职业服务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里,职业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教育则是职业教育的逻辑归宿,因此,关于职业教育功能的定位,自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国家话语语境里,一直是“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强调“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青岛某职教中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40年来职业教育的实践,呼唤并催生着职业教育对自身基本理论的探究。职业教育40年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国家的正确引导,而伴随着这一引导,职业教育对其自身基础理论探究的成果,也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大大丰富了教育学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的探究,指的是在原创性层面,或者说是在职业教育基本原理层面的探究。目前已见端倪并孕育突破的,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跨界说——类型论职业教育的学习场所涉及职业与教育两个领域。因此,除了要研究在职业影响下的教育,还要研究在教育影响下的职业。强调职业对教育的影响,意味着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从业资格的需求为导向,这是从外显的功利性角度进行的诠释;而强调教育对职业的影响,则意味着职业教育还必须以个性能力发展的需求为引领,这是从内隐的人本性角度进行的诠释。显然,职业教育的学习场所,涵盖职业与教育这两大领域的主体机构,亦即涉及企业与学校这两个不可替代的学习地点,具有明确的“跨界”特性。职业教育的“跨界说”,凸显了职业教育基于共时性维度的教育观。这里的“跨界”要义有三:指其跨越了企业和学校的疆域,既要关注企业发展的需求,又要关注学校发展的需求,亦即要关注现代企业与现代学校两类需求理念的融合。由此,相对于学校教育学出现了企业教育学的概念。指其跨越了工作和学习的界限,既要把握工作的需要,又要把握学习的需要,亦即要实现“做中学”与“学中做”两类学习途径的融合。由此,相对于学习心理学出现了工作(劳动)心理学的概念。指其跨越了职业与教育的界限,既要遵循职业成长及技能形成的规律,又要遵循教育认知及知识学习的规律,亦即要遵循职业发展与教育发展两类发展规律的融合。这是一种视野更为广泛的社会学思考。“跨界说”开启了支撑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之一的类型论。这里的所谓“类型”,指的是职业教育是以跨界为基本特征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跨界的教育必须有跨界的思考。由于普通教育往往只涉及一个学习地点——学校,因而其教育教学主要是在基于学校教育的认知规律这一单一层面展开的,是在“去情境化”的学校这一定界地点进行的;而职业教育则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地点——学校和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因而其教育教学必须在基于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认知规律的结合层面展开,是在“具情境化”的校企跨界地域进行的。显然,普通教育涉及的只是“教育——学校——学习”这一领域,而职业教育涉及的领域,除了“教育——学校——学习”,还有“职业——企业——工作”这一领域。这表明,职业教育所涉及的教育领域是普通教育的一倍。因而,一方面,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服务,即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劳动就业为导向;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还是一种与个体职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要为个性发展服务,即必须以人本个性发展的需求——生涯发展为导向。某职教中心电气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因此,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涵盖两个或两个以上学习地点的跨界教育,成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另外一种类型的教育。而支撑这一类型教育运作的教育理论,就不是只是传统的基于学校一个学习地点的教育学理论能够胜任的。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不仅应包括传统的教育学——学校教育学的内容,而且还应包括企业教育学、劳动教育学的内容;不仅应包括普适性的通用教育学理论,而且还应包括与职业紧密相关的专业科学的教育理论,即特殊性的专业教育学理论,例如,技术教育学、经济教育学等等。为此,必须构建一个跨越多种学科的教育学,一个凸显其自身跨界规律和特征的教育学,即寻求一个一体化的而非理论与实践,或者知识与技能二元对立的教育学——职业教育学。这是职业教育在教育主体上对教育学理论的拓展。基于此,职业教育不能只关注企业、经济的功利性目标,还必须关注教育、学校的人本性目标。只有学校一个学习地点的普通教育的参照系,是不适用于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学习地点的职业教育的。因此,职业教育的跨界性视角,为职业教育类型论奠定了社会学基础。职业说——进阶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两个领域。因此,除了注重传统的不以就业为导向的知识——间接经验的传授,更要关注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直接经验的习得。强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不是将劳动就业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而是融合起来,两者融合的纽带就是职业。这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劳动的维度,又规范了职业教育的标准。显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涵盖职业与教育这两大领域的发展诉求,涉及就业与个性这两个相辅相成的发展规律,具有明晰的“进阶”特点。职业教育的“职业说”,凸显了职业教育基于历时性维度的教育观。这里的“职业”,强调的是:第一,职业是个体融入社会的载体,正是职业这个载体使人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第二,职业是个体生涯发展的媒介,正是职业这个媒介使人从自然人成为职业人;第三,职业是个体张扬天赋的平台,正是职业这个平台使人从自然人成为自在人。这意味着,所有应用型的职业人才,其人生发展总是因应职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呈现为层级型的进阶过程,即一个职业人在伴随其一生的职业活动中,自身的发展总是与基于技术发展而同步提升的职业资格——技能的层次性进阶紧密相关。由此,相对于“教育科学”出现了“职业科学”的概念。就是说,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的构建,还需寻求个人职业生涯进阶规律的科学——职业科学,与个人认知学习进阶规律科学——教育科学的集成。“职业说”开启了支撑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之二的进阶论。这里的所谓“进阶”,指的是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基本特征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普通教育的进阶,一般体现为间接经验——知识的难度或深度的增加,是通过学历提高的升格来实现的。而职业教育的进阶,则更多体现为直接经验——技能的难度或精度的递增,是通过职业资格的升级来实现的。在职业教育的话语语境里,常将知识指称为技术。这就必然涉及关于技术与技能之间关系的解读问题。▲某实验学校 / 网易新闻长期以来,社会上甚至学术界总认为技术高于技能,致使技能成为低层次的代名词,进而使得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但实践与理论的研究都表明,技术与技能不是层次关系。技能始终伴随技术发展而发展,技术与技能的关系是随动、伴生、互动的。技能是一种不能离开人的身体而存在的技术,即所谓具身技术。一般谈及的技术,往往指基于理论、知识、原理的技术,是可以离开人的身体而存在的技术,即所谓离身技术。例如,技术设计的图纸或拟定的管理程序,都只是“符号性存在”的技术。要把它变为“实体性存在”或“规范性存在”的技术,即以技术人工物或技术文本等形式存在的技术,就须依靠技能人才的“生产、制造”或“试验、实验”所掌握的过程性技术,也就是技能才能得以实现;而这些“实体性存在”或“规范性存在”的技术中所蕴含的技术功能,要为人类创造价值,成为所谓“价值性存在”的技术,仍必须借助技能人才的“操作、维修、保养、监控”或“执行、实施、监控、管理”所表征的过程性技术,亦即技能来实现。技术哲学的研究指出,技能有七个层次,其最高层次为“实践智慧”。智能化机器人也只是这种具身技术的智慧性延长。由此,升级版的中国经济需要升级版的职业技能,而升级版的职业技能则需要升级版的职业教育,故应建立实现技能与学历等值而非同类的国家资质(历)框架。这是职业教育在教育层级上对教育学理论的拓展。基于此,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缩短,加速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对多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强,在确保以中级技能为主的科学合理的纺锤型人才结构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加高级技能人才的数量。因此,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视角,为职业教育进阶论奠定了哲学基础。应用说——结构论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其核心依然是课程。近年来,在课程开发领域,职业教育在实践和理论层面已有突破性的创新。教育是应该强调知识的存储,即以知识的“量”去应对未来,还是应该强调知识的应用,即以知识的“质”去应对未来?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催生了以应用知识的结构——工作过程为基础的创新的课程范式,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范式。显然,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涵盖职业与教育这两大领域的知识学习,涉及存储与应用这两个互为因果的课程范式,具有明显的“结构”特点。职业教育的“应用说”,凸显了职业教育基于兼时性维度的教育观。这里的“应用”,强调的是课程开发要以致力于知识应用的普适性结构——工作过程为基础来开发课程,其关注的重点为:第一,在教育学层面解决学科知识的解构与重构的问题,以实现技能与知识的整合;第二,在方法论层面解决职业工作的变与不变的问题,以实现行动与思维的跃迁;第三,在技术观层面解决技术类型的潜在与实在的问题,以实现技术与技能的互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对知识结构化的理解有其独特的维度。与基于主观认知层面的科学知识结构化的普通教育课程不同,这一基于客观事实层面的行动知识结构化的课程开发,遵循的是“事实逻辑结构”——工作过程,从而摒弃了教条的基于知识存储的结构主义说,凸显了职业教育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结构观。▲职教老师指导学生 / 青岛日报“应用说”开启了支撑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之三的结构论。这里的所谓“结构”,指的是职业教育是以应用为基本特征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课程不再只是以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为主,不是以知识的“量”——知识存储的多少去应对未来,而更多地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以知识的“质”——知识应用的能力去应对未来,从而把职业的功利性的需求与教育的人本性的需求有机地整合起来。关于工作过程,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指出,“工作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使用工作资料改变工作对象、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一百年前, 就将工作过程的概念引入课程开发。他指出:“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德国职教界也强调,工作过程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强调以知识应用的结构——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并非简单地复制实际的职业工作过程,而是对实际的工作过程进行基于教育学的系统化处理,即开发所谓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其基本的方法论思考是:以实际的工作过程为基准,在同一逻辑范畴的参照系下进行比较学习,通过比较、迁移和内化的学习过程,对突显各个职业特性的典型工作过程进行三次以上的比较学习,以获得普适性的思维的工作过程,完成由特殊获取一般、由个性攫取共性、由必然走向自由的养成过程,进而生成处理问题的方法能力,能从容面对新的特殊、新的个性或新的必然。如果说,学科知识系统化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普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参照系的话,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则是以过程性知识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参照系,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基准结构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是,由于工作过程泛指从事一切职业或社会活动的行动过程,故无论何种类型的教育,只要强调知识的应用,均应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开发的结构。这是职业教育在教育课程上对教育学理论的拓展。基于此,职业教育学作为一种强调知识应用的教育学,使得工作过程作为一个应用知识结构的概念,逐渐进入了整个教育学和教育的领域,丰富了强调学科知识存储结构的普通教育学的课程论。因此,职业教育的应用性视角,为职业教育结构论奠定了教育学基础。职业教育在上述三个领域对基础教育理论的探究表明, 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构建的核心,是要对完成以职业形式组织的工作过程有意义的专业资格的获取,以及涉及人格的和社会的观点与责任的养成等所需的必要的教育的前提、运行和结果展开研究。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研究通过何种教育途径来获取合适的职业从业资格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的科学。但是,一个普通教育学无法涵盖的职业教育学,却仍然只是教育学一级学科属下的二级学科。无疑,长期以来主要依据传统学科分类体系中知识层次确立学科地位的做法,迫切需要做出改变。一个可供考虑的视角是,学科分类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来进行。这意味着,从知识类型的角度,对以跨界性、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知识为特征的职业教育,就应赋予其与普通教育以同等的地位。而在学科建设领域,就应该赋予职业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以同等的一级学科地位。一个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呼唤着这一历史性的突破。(作者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教育家》2018年10月刊)

贺兰山

职业教育的误解和正解

因材施教,教育路上走法多样,从“高中-大学/大专-研究生”,或者从“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 都是一种选择,关键是适合自己,且要思维转变。职业教育的误解:谈到职业教育,更多人想到的是中职、高职毕业后,成了技术工人,不是“白领、金领”是“蓝领”,而且学历上也不是本科,总感觉不如心意。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不是普通教育的“衍生品”和“附属品”,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其实自2018年以来,浙江省就开展了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试点招生工作,比如2020年的招生计划中的护理学专业,中职在宁海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本科在杭州师范大学,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如此求学模式,畅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通路,打破了技能人才发展的“天花板”,所以不是中职只有高职一条通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既可以纵向贯通、自成体系,也可以和普通教育横向融通、协调发展,而且“学历+技能”,更具优势。职业教育的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高质量就业,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何为“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指发明专利密集度、规模达到规定的标准,依靠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符合创新发展导向的产业集合。其最大优势是专利与劳动力投入之比高于平均水平,即以更少的劳动要素可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因此能产生更高的产业附加值,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更强。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更侧重对劳动者供给端提出要求,是服务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航天工业、新材料、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行业,技能“含金量”不仅高而且综合性要求强。如何更直观体现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就业呢?关键在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职业发展通道以及认可度,而这,已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提高收入、畅通发展。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我国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相比,仍有差距。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亟须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在天津,深化中职高职系统(衔接)培养,推进高职本科联合培养改革,探索高水平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机制。在山东,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不再是“职校只能招收低分生”,更多高分考生主动选择职业院校,并通过“职教高考”的路径走向更广阔的人生。在深圳,支持高职、中职院校每个专业群,联合华为、比亚迪等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军企业、行业组织,建设一所特色产业学院。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98%以上。在江苏,推动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二级学院与高新区每个产业园对接,创新“一园一院”模式。建设物联网技术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物联网产业相关专业毕业生5000余名、培训物联网产业人才8000余名,为高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作出贡献。在上海,加紧布局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养老、护理等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相关的职教专业,力图打造精品化职业教育。全国职业院校共开设1200多个专业和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所以,不鼓励盲目追求综合性高等教育,根据自身情况,进入中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技能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精益求精、掌握中高端技术技能,成长为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生力军,共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支撑。

旦而哭泣

职业教育路在何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3月31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提了四个关于“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点方面。当中的第一点,就是提升人才供给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刻不容缓众所周知,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恢复高考后发展十分迅猛。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人。与之相对应的是不足80%的本科生统计就业率,当中还包含水分不明的“协议就业”和“其它就业”。而同比之下,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比例已连续数年超过本科生。以安徽省为例,2020年毕业生中,研究生占1.79万人,本科生有16.80万人,高职有16.19万人。其中,高职学生就业率为85.95%,大大高于本科生的79.23%,而每减少1%的就业率,就意味着上万人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状况。造成就业率差距的原因,除了学生的就业心态以外,还有行业需求变化、专项技能掌握、实战经验等诸多因素。从产业角度看,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愈加迅速,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日渐短缺。以互联网技术(IT)行业为例,每年新增人才缺口将近百万,累计缺口即将突破千万!所以,宋德民在针对人才供给的讲话当中,再次强调了: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新闻报道当中频频出现。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当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是: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当中第十条内容如下: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谈何容易?企业渴望简单的人才交易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广告宣传、市场运营、人才招聘、财务管理等重要方面,还要面对股权问题、法律问题、内外舆论等诸多压力,已是不堪重负。对于人力资源的获取,主要采用高薪吸引有能力的人才,和大量雇佣缺乏经验的应届生进行短期培训筛选的策略。相对而言,长期培养人才一方面不是企业专长,仅与学校方面的各项对接,就需要大量额外投入,授课内容的制定更是需要有教育经验的人来主导;另一方面,专业培养介入过晚,学生缺乏相应基础,介入过早则投入风险较大,占用资源过多。如果是规模很大的集团企业,则需要同时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众多学校,每次合作都要进行大量的谈判、文书等工作,企业将会痛苦不堪。在人才的获取与投入风险之间寻求平衡,对企业来说最佳的方案是将自己擅长的专业技能和用人标准转交学校,完成最简单的人才订单交易。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学校与市场需求几乎完全脱节以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看来,职业学校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求大量的资源投入,也没有统一的方法可循。通常来说,一门学科的建设或调整,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积累和科学的调研,职业院校往往难以做到这点,其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更新等均是通过借鉴、购买、或依靠外部力量完成。对于新的专业、旧专业的新发展,从根本上达不到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即使面临慢性死亡,也无法做到自我升级。以某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为例,目前在授课程居然主要是计算机组装、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办公软件应用、图片编辑软件等完全不具备职业竞争力的内容。学生是最无助的群体夹在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学生,同时面临学不到实用技能与找不到好工作的双重难题——时间被无效课程大量占用,即便坚持参加课外拔高培训,也无法获得长期的、系统性的学习与辅导,达不到高端技能人才标准,就业时依然不被企业所看好。2020中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最高不超过7500元,而去年公布的2019年全国高职毕业生平均月工资仅为3592.09元,其中最低的甚至不足2000元。产教融合还需“粘合剂”如何改变职业教育现状,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浦业教育的弋靖杰老师提出了他的观点:企业、学校、学生均不具备解决彼此痛点的能力,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将其融为整体,从根本上满足各方利益需求;这样的“粘合剂”必须具备发展的眼光,摒除金钱至上思想,全心全意地为社会服务。谈到具体的实施方法,学校统招学生,提供场地和住宿管理;由教育机构根据企业需求定制课程与教材,外聘企业项目经验丰富的讲师和专门的班主任,进行线上教学、线下练习、考前辅导和项目实践。与现有模式不同,课程与教学内容每年都会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更新,确保培养出统一标准的实用型人才。企业提供人才订单,学校提供场地管理,学生安心投入学习,做到各取所长,又各取所需。在专业选择方面,必须瞄准人才缺口。根据浦业教育的市场调研统计,以IT行业为例,采用“3+2”模式培养的程序员,就业月薪至少在8000元以上,且较传统培养模式提早2到3年进入社会工作,未来将成为大量IT企业竞相争抢的性价比极高的实用型人才。结语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国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大量高端实用人才,职业教育必将走向高端化、系统化、市场化。做好产教融合的“粘合剂”,还需要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审时

如何真正让职业教育前途广阔

刘波/文 在中国,“学习不好上技校”的说法,代表着职业教育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然而在德国等国,职业教育却与训练有素的双手、一丝不苟的态度等意象联系在一起。近日中国领导人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具体而言,如何做到?中国目前的确存在努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性。一是全球正处于工业4.0时代,产业正在快速迭代升级,在此情况下中国急需一个庞大、稳定的职业工业劳动者队伍,以适应未来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形势的需要。二是中国面临老龄化社会风险,只有提高年轻劳动者的生产率,才能使未来的经济产出满足比例提高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一轮腾飞,原因之一是此前基础教育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由此产生的产业后备军队伍恰好与当时走向全球化布局的发达国家的资本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也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时下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大国竞争态势逐渐重现,西方国家保护主义回潮,在此情况下总结以往经验,继续维持一支掌握先进生产能力的劳动力队伍,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发达国家的经验是,二战之后,因教育水平上升、生产率提高、福利制度等因素,蓝领工人与白领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从而使繁荣成果得到了包容性的分享,也促进了各国的技术创新,因为这提高了产业工人的积极性,毕竟大部分产业发明都依赖于流水线上的实践,而不能只靠科研。虽然近年来部分西方国家又出现了收入差距上升、产业空心化、一些非生产性劳动者(如演艺明星)获得超高收入的现象,但仍有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的德国、瑞士等国,保持着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优良传统,确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一项专门技术,社会成员动手能力普遍较高,失业风险较低,其产业国际竞争力强且没有出现空心化趋势。这个朴素的经验是值得中国学习的。当前中国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与传统的职业歧视、“唯学历论”和官本位思想都有关系。这种歧视体力劳动的旧观念所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学校主要教给学生的认知性技能,并不能与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划等号。认知性技能主要表现为逻辑推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智力,非认知性技能则涉及长期训练形成的技术熟练性、意志、毅力、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其他方面。中国教育片面强调认知性技能和高学历,导致了“高分低能”等现象,也因忽视心理素质等非认知性技能培养。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必须强调两种技能并重,并改变学校的激励机制,避免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考入名牌大学比例等指标而忽视对学生非认知性技能的培养。当前中国的产业升级使对高素质熟练工人的需求不断提升,但因为职业教育的不发达,部分地区出现了企业难以招到此类工人的现象。另一方面又存在严重的大学生失业问题,或者毕业后的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极差。这种现象既加剧了社会问题,又导致了严重的潜在人力资源浪费,究其原因乃是教育资源的错配。因为传统形成的惯性,高校的专长是对研究性人才的培养,然而现实工作并不需要这么多的研究性人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让产业与学校进一步融合,尤其是理工科学校,鼓励产业界与学校在早期即开展合作,吸引学生投入产业实践,这既能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又能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问题。由于目前职业学校被考生和家长视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导致目前其发展不足,存在教育内容机械落后、敷衍了事等现象。改变这一现状一是要提高职业学校的质量、等级与威信,二是要探索职业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的融合,鼓励部分学生走更适合其条件的职业教育道路,这种融合可以从中学阶段开始,相关探索可以先行试点。但归根到底,要让职业教育前景广阔,还是要靠中国发展为制造业强国、创新强国,让高素质、高收入的优秀产业工人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灵台

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的通知教师函〔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国家开放大学,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培育)建设单位,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企业实践基地,有关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工作部署,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工作安排,我部开展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遴选工作。现就课题立项结果公布等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加强课题项目管理。课题项目分为专业领域课题和公共领域课题,按照《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附件1)进行管理。公共领域课题委托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秘书处统一管理。专业领域课题由各协作共同体重点课题承担单位牵头,统一做好项目统筹管理和经费统筹分配,积极协调共同体内单位协同研究实效,创新协同研究体制机制,保障共同体内项目承担单位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项目。二、公布课题立项结果。经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培育)单位、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企业实践基地和有关院校单位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和面向社会网上公示,确定首批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立项结果,现将结果予以公布(附件2)。项目承担单位特别是牵头单位要抓紧启动研究工作,建立共同体协作联系机制,制订时间表、路线图,定期开展交流、培训、研讨,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三、切实用好项目经费。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在财政经费整体吃紧的情况下,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切实用好课题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探索以协作共同体合作共研、联合攻关、产教融合、资源共享模式,确保课题经费科学预算、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提效保质。四、倡导企业深度参与。发挥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团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双师型”教师队伍共享共建,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经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面向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征集,企业设立“产教融合”课题研究项目,横向委托高职院校等单位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经筛选,现公布一批“产教融合”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名单(附件3)。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应积极联系基地企业开展横向交流,深度参与校企“产教融合”实践研究。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要提供必要条件支持,吸纳和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实质性参与本单位横向课题。结题验收通过后,教育部将统一进行发布并予以支持推广。附件:1.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管理办法2.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立项一览表3.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产教融合”专项课题研究项目一览表教育部2020年7月3日

不文骚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在全市教育系统引发强烈反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在全市教育系统引发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为新时代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家纷纷表示,将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我市高校参会代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金刚表示,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体系,高素质职教师资培养是关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将深入探索本硕博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扩大面向中西部公费师范生培养规模;发挥“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作用,新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十四五’期间,我们计划培训职教师资2万人,为我国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立表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将紧扣类型教育特点,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天津“1+3+4”产业体系对高端产业人才的需求,以跨界、融合与重构的顶层设计,加大在混合所有制特征产业二级学院、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及国际化办学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力度,不断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为区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春天!”目前,我市正积极优化鲁班工坊全球布局,建立非洲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中国模式。同时,服务“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对接产业高端需求优化专业布局,成立产教融合研究院,打造职业教育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天津教育系统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部市共建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为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职业教育,以创优赋能为主线,持续完善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对接、与加快教育现代化要求整体契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市教委副主任白海力表示。来源:天津日报

名单!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的通知》。《通知》公布了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立项结果和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产教融合”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名单。先随教育小微一起看具体名单↓↓↓《通知》具体还有哪些要求随教育小微继续了解↓↓↓一加强课题项目管理。课题项目分为专业领域课题和公共领域课题,按照《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公共领域课题委托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秘书处统一管理。专业领域课题由各协作共同体重点课题承担单位牵头,统一做好项目统筹管理和经费统筹分配,积极协调共同体内单位协同研究实效,创新协同研究体制机制,保障共同体内项目承担单位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项目。二公布课题立项结果。经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培育)单位、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企业实践基地和有关院校单位自主申报,专家评审和面向社会网上公示,确定首批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立项结果,现将结果予以公布。项目承担单位特别是牵头单位要抓紧启动研究工作,建立共同体协作联系机制,制订时间表、路线图,定期开展交流、培训、研讨,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三切实用好项目经费。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在财政经费整体吃紧的情况下,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切实用好课题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探索以协作共同体合作共研、联合攻关、产教融合、资源共享模式,确保课题经费科学预算、严格管理、专款专用、提效保质。四倡导企业深度参与。发挥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团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双师型”教师队伍共享共建,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经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面向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征集,企业设立“产教融合”课题研究项目,横向委托高职院校等单位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经筛选,现公布一批“产教融合”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名单。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应积极联系基地企业开展横向交流,深度参与校企“产教融合”实践研究。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要提供必要条件支持,吸纳和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实质性参与本单位横向课题。结题验收通过后,教育部将统一进行发布并予以支持推广。

实体

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言(原创)

本专栏持续更新1000篇,欢迎订阅。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次汇报发言的机会。说实话,近年来我们学校的职业教育工作有特色也有不少亮点,但与很多兄弟省份特别是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主要围绕欠发达地区如何补齐短板谈一谈,恳请各位领导给予指导。我主要从3个方面谈一点个人的粗浅思考。我要谈的第一个方面是:只要坚定信念,就会找到发展的出路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进步,昨天各位领导也进行了实地调研,可以说,跟前几年相比,变化很大,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学科建设,无论是硬件配备,还是软件更新,我们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也正如调研组的同志指出的那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我们学校最突出的问题,我想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我们仍是欠发达地区这个最大现实没有变。二是我市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这个最大特征没有变。三是我们的产业项目发展比较滞后,招商引资的效果还有很多潜力没有挖掘出来。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全市的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我说这些并不是自揭伤疤,更不是为了哭穷,而是想借此说明,正是因为底子薄、基础差,我们的职业教育工作反而大有可为、潜力无限。发达地区需要职业技术人才,欠发达地区更需要职业技术人才。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只要我们愿意持续努力,效果就很明显,我们的职业教育上去了,为经济发展提供的人才支撑就很充分,反过来说,经济实力上去了,也会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发展。所以说,职业教育不是我们一家两家学校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大家齐心协力,就会找到发展出路。我想这也是今天座谈会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我要谈的第二个方面是:只要思想开放,就会找到突破的捷径就拿我们学校来说,除了做好职业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我们还积极想办法,采取了四种发展思路:一是借助国家的顶层政策趋势。比如说,在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中,我们不仅积极主动地办好现有的专业,也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快速顺应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政策,尝试设立新的专业和课程,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去年以来,在XXX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开设了XXX专业,成为全省唯一有这个专业的职业院校,得到了企业好评。二是借助知名高校的人才优势。从20XX年开始,我们率先从“985”高校招录教师,目前,共招录优秀教师XX名。我们还与这些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把本校的教师送出去参加培训,开阔了教师视野,提升了教师素养。三是借助X籍老乡的回报意愿。我们积极搭建平台,举办在外X籍杰出老乡代表回乡交流系列活动,让他们宣传家乡,担纲家乡的“人才大使”。这些做法,尽管效果还不太明显,但我们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力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思想开放是重要的前提,只要思想开放,办法和渠道就会越来越多,就会找到突破的捷径。斤天参加座谈会的都是职业教育的专家,大家肯定有很多实用、管用的办法,也有对职业教育的真知灼见,我们愿意跟大家学习交流,共同找到更好的发展路径。我要谈的第三个方面是:只要抓住机遇,就会体现自己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