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部分人估计都说不对副市长、副教授的正确英文表达!柊镜

大部分人估计都说不对副市长、副教授的正确英文表达!

英语中,"副"有很多单词或者前缀可以表示,但如果不正确的区分,可能造成笑话。可以译作“副”的主要词汇有:vice , deputy, associate, assistant。如何区分呢?1.vice 为前缀或形容词, 意为“代理的、副的、次的”(acting for another ; acting nearest in authority ; holding rank next below”。该“副”称有职有权, 其用法多已约定俗成, 书写时, 多有连词符号。如:Vice-president 副总统、副总裁、(法院或科学 院等) 副院长、(大学) 副校长 Vice-chairman 副主席、副会长、副委员长、副 主任Vice-premier 副总理、副首相Vice-minister 副部长Vice-governor 副省长、副省主席、副州长、副总督Vice-principal (中小学) 副校长Vice consul 副领事(其中连词符号可要可不要)vice chancellor 大学副校长, 副大法官(其中连词符号可要可不要)2.deputy 为名词或形容词, 意为“政府官员 的副手、代理人、代表; 副的、代理的”(a person appointed as a representative or substitute with power to act , a second2in2command or assistant who takes charges when his superior is absent) 。与vice 意义相近, 该“副”称也有职有权, 但是职务等级可能比vice要低一些,用法大多也已约定俗 成。比如:deputy chairman 副主席、副议长、代理主席、 代理议长Deputy Chief of the General Staff 副总参谋长deputy secretary-general 副秘书长deputy commissioner 副专员、副特 派员deputy mayor 副 市长deputy director 副主任、副所长deputy librarian 图书馆副馆长deputy editor-in-chief (deputy chief editor) 副总 编、副主编deputy sheriff 副警长 deputy general manager 副总经理3.assistant 为名词或形容词, 意为“助理、助手;助理的、辅助的”(helper as in a job and is under that persons direction) 。表示技术等级或职业地 位, 侧重于“帮助某人, 并处于其指导之下”之 意。常见的有:assistant 助教library assistant 助理馆员assistant editor 助理编辑assistant professor 助理教授(位于副教授与讲 师之间)assistant engineer 助理工程师assistant manager 经理助理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助理研究员assistant 店员4. associate 只作形容词用,意为“同伴的、同伙 的; 准的、副的”(closely connected as in function or office with another ; having secondary or subordinate status) 。与assistant 一样都表示技术等级或职业地 位,但侧重于“与某人共事”之意。常见的有:associate professor 副教授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副研究员associate research librarian 副研究馆员associate librarian( = deputy librarian 或 sub - librarian) 副馆长associate copy editor 副编审下载口语侠app,立即找超高性价比北美外教1对1练英语。

白加黑

Nature:英语称霸科研还要多久?英语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应混为一谈

新智元报道 来源:nature作者:Chris Woolston & Joana Osório 编辑:大明、小芹【新智元导读】在目前的学术研究界,英语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在国际范围内,不管是写论文、作报告、同行评审还是其他学术活动中,英语几乎成为唯一语言。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人们而言,这意味着什么?英语水平对科学研究会有怎样的影响?请看《自然》对7位非英语母语人士的访谈。Nature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热议,题为:“当英语不是你的母语”(When English is not your mother tongue)。文章采访了7 位非英语母语人士,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不同母语的科学家应用英语进行科学交流的障碍和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很多英语科学交流和写作的资源。这篇文章以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故事开篇:美国杜克大学一名助理教授在邮件中警告中国留学生在校园内不许说中文,邮件经在社交媒体曝光,掀起国内外轩然大波。事件以该名助理教授致歉并被解职调查告终,但关于非英语母语留学生是否“只能说英语”,在国外遇到的语言障碍如何解决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Nature的这篇文章以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史教授Michael Gordin的总结为结尾,Gordin认为英语并不比其他语言高级,但有一个统一的国际语言能使科学交流变得简易且不易流失,而几百年来科学专业术语主要用英语定义,因此英语凝结了几百年的科学知识,英语在科学上的统治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难以撼动。但Gordin也认为在本世纪内,科学上使用的语言可能分解成三种语言,英语、中文和其他一种语言,比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或阿拉伯语。Nature的文章内容如下:科学研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但无论研究人员是来自北京、柏林还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他们都必须用英语表达自己大部分研究和发现。英语在科学研究领域占据绝对支配地位,这可以简化科学研究的流程,但同时也会对科学成果的传播产生额外的障碍,并可能引发冲突。比如今年1月份,杜克大学的生物统计学系的一位教授就对该校的中国学生在校园里用母语讲话表示不满。目前,英语是全球科学研究领域使用最多的语言,与其他语言相比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对于母语并非英语的大量科学研究人员来说,对英语的掌握的熟练程度日益成为提升科研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的基础。换句话说,非英语国家的研究人员在攻克学术难题之前,首先要跨过的就是语言障碍。《自然》采访了七位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切身体会的研究人员,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英语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应混为一谈Yangyang Cheng:这个问题很复杂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家发生在杜克大学的这件事使人们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更广泛的关注。这位教授抱怨中国学生用讲中文的行为在社交网络上被人关注。但是,作为在中国出生和成长的人,我对这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我参与了许多跨国合作研究项目,发现欧洲的研究人员经常用他们的母语互相交谈。然而,中国或韩国科学家在远离祖国的学术环境中很少用母语交流。他们只是觉得这样不大自在。我知道来自英语国家的一些教授对中国学生感到不满意。中国的教育机会极为有限。很多学生缺乏用英语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这往往被认为缺乏清晰科学思考的能力,这是错误的,这两者不是一回事。我很幸运能够在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而且我从小就很擅长英语。在中学时,周围的人认为我以后会当一名翻译。但我想做科学研究。我用英语参加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没有困难,但我的很多同事,他们都是杰出的科学家,在这个过程中却倍感挣扎。他们决定不来国外读博的原因仅仅是由于语言障碍。中国的研究人员为全球科学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些研究大多数都是用英语做的。汉语是丰富而美丽的语言,但汉语中仍然缺乏描述物理科学所需的大量词汇。我甚至不知道如何用中文讨论我的研究成果。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很多努力。保持开放态度,给非英语人士更多的机会SNEHA DHARWADKAR:印度班加罗尔野生动物研究中心 野生动物学家我发现印度科学家经常会瞧不起不懂英语的人。我从事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当科学家从欧洲或北美来到这里进行实地研究时,他们非常倾向于雇用讲英语的人。他们假设,如果雇用一个语言不流利的人,就不得不花费额外的时间来训练这些人。印度的大多数环保研究人员都缺时间、缺经费,不愿付出这些额外的努力,所以最终聘请了有机会学习英语的那些有特权背景的人。有那么多人想要为科学做出贡献,却因为英语水平不足而无法实现。研究资助机构可以提供帮助,可以鼓励到访的研究人员聘请当地居民,即使他们不会说流利的英语。这些当地人比从未去过该地区的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而且这种知识无论是用印地语,还是用英语表达都很重要。我是Twitter上的@herpetALLogy团队的成员,这个团队汇集了不同背景、语言和研究方向的昆虫学家。我们有自己的空间来讨论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语言障碍的人来说,这种语言上的障碍是很难理解的。科学家应该更多地接触当地居民,这对管理项目团队以外的人员是有好处的。我在招募这类人员时,会尝试了解他们的经历,以及他们可以做出的贡献。我们会探讨他们遇见的问题,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科学家需要向所有愿意接受科学的人保持开放的态度。 学语言是跨文化交流,将翻译服务纳入研究经费VERA SHERIDAN:都柏林城市大学 语言和跨文化关系研究员我一出生说的是和现在不同的语言。我和我的家人是在1956年逃离匈牙利的难民。我对那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英语的学生感同身受。我参与编制了一系列英语学习资源(请参阅go.nature.com/2wx54tc),目的是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介绍学术英语。许多学者认为学生是完全成熟的个体,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自己所在的学科文化。对于那些英语非第一语言的人来说,学习中的挑战尤其艰巨。他们无法独自完成学习过程,需要与他们的导师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导师需要花更多时间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写作的惯例和各类期刊的要求。将博士论文转化为期刊文章是一门艺术。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就可能会拼凑出一些不可能被期刊接受的文章。研究机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支持和培养国际学生。仅仅聘请专业的学术写作专家是不够的。这些专家通常具有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的背景。学生还需要科学家的帮助,他们可以帮助他们为自己的特定学科撰写文章。我曾经了解到一个案例,一位来自印度的研究人员的论文因为语言问题而被拒稿。他认为他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它再次被拒绝,不是因为研究的质量,而是因为英语的质量。他觉得这是有生以来最糟糕的一次经历。我认为现在的很多事情应该改变。让科学知识和成果更容易获取,并不是最富裕国家的独有智慧。多语言支持和翻译服务可以纳入拨款,作为研究经费的一部分。说英语的人已成为科学的“守门员”。这些人把守着科学的大门,可能让我们错过了许多优秀的观点和研究成果。CLARISSA RIOS ROJAS表示,那些不懂英语的科学家可以从自己的母语中受益,帮助他们适应英语环境和英语人士面对面寻求帮助CLARISSA RIOS ROJAS:荷兰Valkenboskwartier网络学习项目主管我来自秘鲁,我的母语是西班牙语。来自国外也有一些优势。研究实验室正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因此能够与不同国籍的人建立联系是很有益的事情。我能够很容易地与意大利和葡萄牙的科学家交流,因为这些国家的语言与西班牙语非常相似。同时也能方便社交往来。根据我的经验,在成长过程中不说英语的人在科学方面处于真正的竞争劣势。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很难阅读和撰写科学论文。许多人没有接触过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文化。只是学习更多的新词汇还不足以让他们取得成功。他们需要真正的指导,他们需要用自己的语言。2015年,我创立了Ekpa'palek,这是一个辅导项目,旨在帮助拉丁美洲的学生熟悉学术流程。大约90%的学员讲西班牙语,10%讲其他语言。英语学习仍然是第一要务。几乎所有的博士论文都是用英文写的,大多数的面试是用英语进行的。我鼓励学生利用YouTube上的一些语言教程。如果他们无法上网,我告诉他们多去教堂。教堂里通常有一些母语为英语的人,他们一般都很乐意帮助别人练习英语。英语“独尊”导致研究偏见,谷歌翻译解决不了问题TATSUYA AMANO动物学家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作为一个母语为日语的人,我一直在努力克服语言障碍。但科学也在苦苦挣扎。目前动物保护领域的许多研究仍以当地语言进行。在2016年的PLoS(生物学)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我和我的同事调查了2014年发表的超过75000份生物多样性保护论文。我们发现36%的论文不是以英语发表的,这使得更广泛的世界更难以获取这些信息。英语的主导地位在科学记录领域造成了相当大的偏见。在2013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在英语使用者比例较高的国家更为完整(T. Amano和WJ Sutherland Proc.Biol.Sci.280,20122649; 2013 )。换句话说,在很少讲英语的国家,生物多样性记录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对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了解远没有那么充分。我们需要促进语言多样性,并为此共同努力,用英语以外的语言挖掘科学知识。这是我在昆士兰大学的研究的重要部分。我一直在寻找评估保护性干预措施的世界各地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600多篇用英语以外的语言撰写的同行评审论文。我正在与母语为这些语言的人建立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论文中的信息,了解这些文章如何填补英语知识的空白。我怀疑很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认为语言障碍是小问题。他们可能认为谷歌翻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足够成熟技术还没有诞生。现在我们还无法通过翻译程序处理科学论文,来获得有意义的结果。我们需要改变对非英语母语人士的态度。如果有机会评审他人向期刊提交的论文或者职位申请,请优先考虑审阅非英语母语人士的文章。如果你的母语不是英语,你可以为国际社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意见和方法,你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英语说的不好没关系,关键是要主动说MONTSERRAT BOSCH GRAU法国蒙彼利埃 Sensorion研究主任我在西班牙赫罗纳大学获得的博士学位资助中包括支持国际合作的“移动预算”。由于这个机会,在2000年到2002年之间,我在蒙彼利埃的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实验室工作了12个月。在那里,我必须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工作中的英语和日常生活中的法语。无法沟通是令人沮丧的。因为必须要和别人主动交流,他们不会自己来找我交流,因为我们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我在中学就学过英语,但水平不高,而在西班牙没有英语版的电视节目。我的大学里绝对没有针对英语水平的培训。在法国,有一些课程可以帮助外国学生学习法语,但不是英语。我试着阅读大量的英语文章,不仅是科学论文,还有文学作品。我一直在寻找机会和他人用英语进行非正式交谈。因为我在法国,我的大多数同事和朋友都不是来自英语国家,我们实际上是在互相学习英语。当我们与母语为英语的人交谈时,我们其实什么都听不懂,尤其是对方来自英国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英国口音很难懂,而且他们说话语速太快,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一些非英语母语人士更愿意用英语与其他外国人交谈,和他们交谈更容易听懂。语言是促进成功的一门工具。掌握说话的方式、了解对基本概念的定义规则是一项基本技能。我们需要一种共同语言来进行科学交流,目前英语充当了这个角色。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英语非常适合科学:它精确而直接。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有助于在学术界和工业界获得理想的职位或研究项目。语言障碍从未阻止我实现我想做的事情。但是,在会议上用英语发表演讲、撰写论文、寻求资助要比日常交流更难,当你的母语不是英语时,这需要耗费更多精力。你需要与语言障碍“作斗争”。在学术会议上,英语说的不好不是大问题:别人都能理解。但是会存在局限。有些人英语说的很差,已经完全阻碍了沟通。没有随后的科学讨论,就会错过分享信息和知识的机会。我们需要在大学之前和大学期间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让本国学生在另一个国家做一些研究,就像我一样,这应该成为每个国家博士培养计划的一部分。有时你在用英语交流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要承认并接受这一点,但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去交流。阅读英文书籍,看英文电视节目,英语撰写所有实验报告,用英语举办会议等。请你所在的学院提供英语培训项目。要求实验室负责人在博士期间支付其他国家实验室的培养费用,或与其他实验室合作交流。访问交流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有助于更多地了解其他国家和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敞开心扉。英语的一家独大还将长期持续MICHAEL GORDIN:普林斯顿大学 现代和当代历史教授对于科学的本质来讲,使用英语并不比其他语言更好,科学研究也可以使用汉语和斯瓦西里语。但是,地缘政治和经济上的大量因素让英语成为了科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语言。在科学研究中使用同一语言让研究更有效率。如今,全世界大约有6000种语言。如果在科学研究全部用上,就会失去许多知识。在18世纪到19世纪时,欧洲的科学家经常需要学习法语、德语和拉丁语,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所在研究领域的新动向。现在的科学家负担大大减轻了,只需要掌握英语一种语言,这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同时也缺乏公平性。在不说英语的国家,除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之外,你会把所有人都拒之门外。我们可能会错过一些非常聪明的理念。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习惯了使用英语,同时英语本身也在适应科学的发展。英语中陆续引入一些关于新概念和过程的词汇。当一个新的领域出现时,英语中也会衍生出这些领域内的相关词汇。在计算机科学中,一些现在几乎普遍使用的词汇,如“因特网”,“软件”和“控制论”之类的英语都是这种衍生的结果。许多语言没有这种历史,因此他们没有衍生出科学词汇的基本条件。如果现在全世界都认为泰语或印地语应该是科学的语言,我们会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是要创建一套完整的术语体系。人们常常问我,是否有一天英语会被其他语言取代。 我对此表示怀疑。英语其实是一种反常现象。以前从未有出现过一种全球性语言,我认为以后也不会再出现另一种。在未来,甚至可能在本世纪内,科学上使用的语言可能有三种:英语、汉语和另一种语言,比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或阿拉伯语。即使每个讲英语的科学家都突然失踪了,英语仍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领域的主要语言,因为很多知识是用英语写成的,英语在科学上的统治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难以撼动。各位新智元的读者朋友,对于英语在科研领域一家独大这件事情,你们怎么看?参考链接: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797-0

恶魔女

《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丨帮助你了解并掌握英文学术写作的一本书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写了这么久的自媒体,那天有人私信我,说自己是研究生,快要开始面对学姐学长们烦恼不已的大论文了,看到我说自己的2020年度总结时提到自己发表了两篇英文论文,就希望我有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写写相关的写作经验方面的图文,比如关于什么是学术写作,学术英文论文的写作需要怎样进行训练才能快速提高写作能力。我看到后就秒回了,因为在我看来,根本轮不到我来讲什么,很多学术界的大咖都有关于自己对于学术写作一定论著的,里面不乏英文写作的一些注意事项。最近也有一本新书刚上市,我已经放在自己书桌上反复在揣摩,写得非常好,是循序渐进将英文学术写作的章法分解为具体操作的十二章,是易莉博士的新作,结构设置便于学习者跟着一路提升,这本书就是《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机械工业出版社在2021年1月出版的新书。作者易莉博士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职称等同于教授)、博士生导师,易莉博士自己在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开设了多年心理学学术写作课,她在美国杜克大学接受过非常严格的心理学方面的英文学术写作训练,易莉博士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也很棒,所以不仅自己在英文学术写作方面收获颇丰,还带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在学术写作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这本书《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可以看成是易莉博士这么多年开设学术写作课程的精华集结而成,是一套更适合国内英文学术写作者的方法的呈现,并且附有相关的训练建议和提议,这绝对是大的人文学科专业背景的英文学术写作学习者人人都应该拥有的一本好书,这是一部有关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如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英文学术写作指南。对于这样的三个问题,是不是很多用英文进行学术写作的初学者极力想要搞明白的问题啊?所以这本书的含金量可想而知了。01英文学术写作与中文创意写作有什么区别?首先,对于写作者而言,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的处境是什么?我们的写作目标在哪里?你如果致力于英文学术写作,你就要明白自己要突破的难关在哪里:学术写作的语言学术写作的逻辑学术写作的流程学术写作的障碍和原则比如这四个方面就是英文学术写作者在初学写作时可能或多或少要面对的问题。易莉老师从自己的写作亲身经历出发,抓住了一些初学者的共性的写作问题,为大家提出了很好地解决对应问题的建议办法。创意写作这几年很火,英文是creative writing,也可以翻译成创造性写作。目前创意写作范畴分为两大类就是虚构写作和非虚构写作。虚构类创意写作往往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非虚构创意写作往往指的是报告文学也就是传记文学、人物采访故事、深度报道等。学术写作的核心和创意写作不同,前者的核心是论证与逻辑,后者的核心则是文采与故事。真实的英文学术写作非常讲究学术的写作逻辑,这个一定要严谨,否则论文根本站不住脚。02中国人英文学术写作中有哪些常见误区?很多人开始写英文论文时都恨不能一天就能全部完工,而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完全可以每天只写一页,把这一页的表达在第一次就先尽量达到准确。要知道我们的中文博大精深,比较模糊的指向更多一些,但是英文论文的写作则是要求语言尽可能准确到具象。中文语言的多义性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以防止在表达的不准确上让自己的英文显得非常被动和尴尬。双关语在英文表达中,初学者要尽量避免,否则一个不当心,你的句子就会引起歧义,弄巧成拙。也许有些写作者希望让自己的文章显得“颜值很高”,就是要有文采,就非常喜欢一些高级的表达,什么双关、隐喻之类的,但是这类表达恰恰在英文学术写作中要尽量避免出现,因为这样的表达是不可能准确具体到特别微小的叙事单位的。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文学的可以想象的空间足够大。文学作品可以这样,但是学术写作尤其是英文的学术写作是绝对不提倡文章的晦涩难懂和预留下很多可以想象的节点的,英文的学术写作尤其要做到的就是准确朴实无华的表述,而且还要尽量做到简洁。03如何写出流畅简洁、论证严谨的学术论文?易莉博士这本书的前后表达和结构体例非常适合研究生和博士生人手一本,尤其是中间部分关于一些语句的分析实证,非常管用,对于每个初学者来说都会意识到这类问题在自己身上的表现;另外易莉博士也针对每个人写文章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训练上的循序渐进的计划,这个尤其值得称道。针对市面上对中国学生英文写作建议的书籍,相比较之下,我更欣赏易莉博士的这一本,那些其他的书籍常常针对的是写作的成品的面貌和表象上的修改,并没有论及逻辑和准确的语言表达以及写作习惯的培养,所以易莉博士这本新书我很想推荐给做学术研究的年轻人,毕竟借助一些学术前辈们的帮助,我们可能会走得更稳也更远。这本书原价69元,现在是49.5元,相当于打7折,非常值得入手。(全文完)

江雪

竟不知英语单词中还有“职业鄙视链”?这么多年英语真白学了!

最近总是被一则广告洗脑,其大概的意思是说英语单词中的职业鄙视链,通过看职业的后缀就可以辨别职业等级的高低,如“er”结尾的词语表示的职业比较低级,“or”结尾的词表示的职业比较高级,并以此来区分和记忆单词。#教育达人#英语单词中的“职业鄙视链”初听时感觉说得还“有点道理”,可是细细一琢磨却又好像并非那么回事。奈何广告铺天盖地而来,听得久了也只是微微一笑:这样生硬地归类真的对记单词有帮助吗?且不说英语中是否真的如其所说存在着“or”结尾的词职业比较高级,“er”结尾的词职业比较低级。那么“ee”结尾的词诸如employee(雇员),escapee(逃亡者),refugee(难民),trainee(实习生),referee(裁判员)……那么这些职业不就是最低级了吗?英语中的“职业鄙视链”竟至于斯!英语(English)在从小学到大学的英语学习中,从来不曾有老师做出过这样的归纳,按照视频中所宣讲的内容来看,大概是因为老师(teacher)这一职业是以“er”结尾,职业比较低级,所以老师们都“不太好意思”这样贬低自己的职业吧!——不说破还能被当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世界上最高尚的职业!一旦道破,就会和那些同样是“er”结尾的职业一起被当作“低级职业”!随着广告在网络中铺天盖地地传播着,总会有人能发现其中的谬误。终于有人起来反驳说以“or”结尾的词,如:sailor(水手),condoctor(售票员,列车员),garbage collector(垃圾清洁工),这些都是高级职业吗?而以“er”结尾的词,如:lawyer(律师),minister(部长),engineer(工程师),programmer(程序师),writer(作家),officer(官员)……这些职业难道是低级职业吗?两根金条写到这里,小编想起了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这里有两根金条,你能告诉我那一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龌蹉”的吗?曹德旺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没有下等的职业,只有下等的人。”这种仅仅因为单词结尾不同就强行把职业分出高低贵贱,真的合适吗?人类平权思想经过漫长发展,终于摆脱奴隶制而迎来了比较光明的时代,现在因为“一套学习方法”又把职业强烈地划分为三六九等,还是毫无根据地划分,那么以“ist”结尾的职业又应该划分为哪一个等级呢?是不是应该引入印度的种姓制度,将职业划分为四个等级才比较合适呢?——这显然是无稽之谈!英语学习附录:①以“er”结尾的职业:waiter男招待/driver司机/researcher研究员/printer印刷工/exminer主考人、监考员/lawyer律师/gardener园艺工/owner主人/wrestler摔跤者/teacher教师/observer观察者/worker工人/adviser顾问/minister部长、大臣/thinker思想家/premier总理/prime minister首相/singer歌手/geographer地理学家/philosopher哲学家/waiter男服务员/composer作曲家/poser散文家/repoter记者/writer作家/manager经理/engineer工程师teacher教师/headmaster校长/farmer农民/reader读者/shooter射击运动员/fencer击剑运动员/lecturer讲师/prompter联欢会题词人/printer印刷工人/cleaner清洁工/hair dresser理发师/engineer工程师/commoner平民/performer演出人员/officer官员/worker工人/player运动员/programmer程序师/baker烤面包师/dancer舞蹈家/photographer摄影师/fortune-teller算命先生/television procer电视制片人/cashier出纳员/……②以“or”结尾的职业:doctor博士或医生/tutor(大学)指导教师、助教、监护人/director导演/compositor排版师/collector收藏家/actor男演员/instructor男教员、男指导/sailor水手/garbage collector垃圾清洁工/author作家/keyboard operator键盘操作人员/monitor班长/inventor发明家/spectator观众/conctor售票员、列车员/fitness instructor健美师/editor编辑/translator翻译员/mayor市长……③以“ist”结尾的职业:artist艺术家、画家/chemist化学家/novelist小说家/dentist牙科医生/florist种花人、花商/journalist记者、新闻工作者/parachutist跳伞人、伞兵/pharmacist药剂师/receptionist接待员/chemist化学家/dramtist剧作家/physicist物理学家/scientist科学家/typist打字员/biologist生物学家/linguist语言学家/biochemist生物化学家/zoologist动物学家/botanist植物学家/geneticist基因学家/technologist技术员/violinist小提琴家/pianist钢琴家/tourist游客/columnist专栏作家/hairstylist发型师……其他职业:(略)

散而成章

知乎回答|在国际学术会议做一小时英文报告是什么体验?

小编按:在国际学术会议做一小时英文Tutorial报告是种什么样的体验?需要付出什么、又会收获什么?一起看看我们的同学怎么说~2019年11月14日,我作为Tutorial报告者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这个会议是数据挖掘方面的国际顶级会议,我在会议上做了一个小时的全英文Tutorial报告(备注:许多学术会议都设有Tutorial环节,会针对某个研究方向做一些基础性的介绍和综述,讲授一些参会者感兴趣的内容)。这次Tutorial算是我的好几个“第一次”:这是我第一次在学术会议上做Tutorial报告,以前我在学术会议上都是报告论文,时间也没有这么长;这也是我第一次用英文在很多人面前讲这么长时间的报告。因此,我特此把这一次难得的经历记录下来,以使记忆更加深刻。一、讲演准备做这个Tutorial的起因是,我们公司是这次会议的赞助商之一,加之我所在部门的领导是数据挖掘领域比较资深的教授,经常组织、参与这类会议,从而他负责了此次会议三个Tutorial中的一个。他让我们部门的几个研究员每人分担tutorial的一部分,加起来四个小时。我负责其中的一个小时,讲解一个子问题,包括讲解部分和中间的提问。其实,一开始领导分配Tutorial任务的时候,我是不想做这个Tutorial的。因为准备这个Tutorial会花费我不少的时间去准备,影响我自己的工作进度。此外,我的英语口语虽然能大差不差的听、说,但远远不是真正随心所欲的流利,所以这个任务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我很可能没法完成的太好。但是想到我们的学问是以修身为本,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通过工作、生活的各种事情提升自己,特别是想到这可能是一个难得的锻炼讲演能力的机会,我就把任务接了下来。因为之前已经用中文讲过相似的公开课,讲稿和ppt的准备其实没有花费很多时间,因此,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把中文翻译成英文,调整一下结构,补充一些新的内容。二、报告的经过早上来到会议的会场,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这个会议的参与者人数不算多,今年只接收了一百多篇论文,相比于现在人工智能领域各大会议动辄上千篇的论文规模,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当然,规模的小的一个好处是每篇入选的论文都可以获得至少十分钟的报告机会,向参会者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会议的场地比较小,大约租了一层楼10个房间用作报告,我们的Tutorial就在其中一个房间。下午一点半,我们负责的Tutorial开始,来参加的人并不算特别多,大约有二三十个人。首先,我们部门的领导做了开场报告,综述这个Tutorial主题的来龙去脉,铺垫一些宏观的背景,简要介绍了学术界、工业界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其中几个子问题,然后再由我们几个研究员分别讲述其中一个子问题。领导讲了一个小时后就轮到我上场了。刚上场时,我的内心是微微紧张的,因为是在国际会议上面对许多学者做报告,这在学术界这个圈子里算是一件很正式的事情了。我的开场部分因为之前反复修改、提炼过,相对比较熟悉,因此讲起来比较流利,节奏也控制得比较好,感觉确实是吸引了台下一些听众的兴趣。由此,在熟悉了这个“小环境”和讲演节奏后,我略微放松了一些紧张的情绪,或者说忘了有紧张这个情绪在,只是顺着这个节奏把我准备好的、自己知道的内容都统统倒出来。虽然事后回想起来,这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放松。真正的放松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可以根据临场环境和听众反应有针对性地调整讲演的内容和节奏的,这才是人和环境真正“相和”的状态吧。报告挺顺利的,中间每个小题结束后,我都会留给听众提问的时间。提问环节进行了三次,每次提问环节也有不少人举手提问,每个环节大约回答了三到五个问题。有的问题我回答得并不是很好,如果让我有时间写下来可能回答得会更好。但是我挺高兴的,因为这说明听众对我的讲演有兴趣,他们确实认真听了、且听懂或者部分听懂了我的报告内容。这带给我一种微微的成就感,感觉自己准备这个Tutorial并不是白白浪费时间,而是成功地把我知道的一些知识传递给了更多人,就好像种下一颗种子一样,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启发某个人的思想,结出更加灿烂的果实。虽然这个Tutorial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场教学,但从这次经历我体会到了一点点“教”的价值和涵义,我想这可能是此次经历最大的收获了。讲个有意思的细节。我在结束报告准备下台时,才意识到笔记本旁边有一瓶矿泉水,是我开始报告之前领导放在台上的。看到这瓶矿泉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是非常紧张的,紧张到忘了有这么一瓶水。在报告的后边部分,我的嘴已经越讲越干了,但还是想不起要喝水,这表明我的真实状态是很紧张的。我想,真正的专注是为了某个目标全身心地投入。那么具体到做报告这件事情,喝水润喉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做报告。由此可见,在切身经历某件事情后,可以调整自己的修身,补其不足,下次比这次做得更好,所谓集义也。我下次再做这么长时间的报告,要提醒自己记得喝水了,哈哈。三、事后总结事后回想,其实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英文报告,英文水平并不是第一重要的能力,能达到基本的流利即可(当然,如果熟练会更好啦)。譬如这次会议的主席,英语就不是特别好,甚至听起来有点“土”,但不影响他在晚宴的开场演讲中把自己的意思和情绪精准地传达给每一位听众。我这次旁听了不少报告,有的中国同学英语好,有的则欠佳,甚至有些结巴,但外国人也会认真倾听,与其交流。将来大家如果有做英语报告的机会,不必对自己的英语不自信,日式口音、印度口音比我们更加难懂,也不妨碍他们与外国人交流。在我看来,做英文报告最重要的还是表达的内容及相关的表达方式。首先内容是否能抓住听众的兴趣。然后,是否能自信、放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临场控制讲演的节奏(念读声律启蒙十分重要哦!),与听众展开各种沟通(对话,问答,眼神,手势等等)。其实,我从小就不太善于在大家面前表达,用父母的话说就是内向。不过我小时候的想法是,说那么多有什么用,最终还不是看你里面咋样,有没有能力和干货才是最根本的。随着长大,我才渐渐明白,表达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我在高中、大学,主要是博士生生涯中,不断做报告、讲演,克服了一点这方面的弱点,但其实还是很不足。直到今天,如果是听众很多的正式场合,我做演讲或者报告还是会紧张,不能自如地控制讲话的节奏和内容。我的博士老板特别强调我们的表达能力。老板说,你做了一项好的研究工作,得推销出去才有人知道,会议的交流等等各种机会其实就是一个推销的过程,你是一个推销员,别人觉得你的工作好,才会跟随你的工作,在你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探索。以自然国学的角度来解析,每个人都是处在人与人组成的社会环境中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性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人,如果我们的主体与环境的沟通封闭,那么会失去许多正常的主体间性。士人修身,清、朗二字缺一不可,所谓朗者,无一事不可见人。我会继续努力调整自己的。

乐而非乐

Facebook的研究人员应用数学进行更好的翻译

Facebook等社交网络正在寻求满足全世界所有语言的高效自动翻译,人工智能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机器翻译工具的设计者仍然主要依靠词典来翻译外语。但现在有一个新的方法:数字。Facebook的研究人员说,尽管拥有一个像《星际迷航》中的通用语言翻译机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但将单词转换成数字并利用语言之间的数学相似性是一条很有前途的途径。强大的自动翻译能力是互联网巨头抢占优势的制高点。让全世界尽可能多的人可以无障碍交流不仅是一个利他主义的目标,也是一个好商机。脸书(Facebook)、谷歌(Google)和微软(Microsoft)以及俄罗斯的Yandex、中国的百度和其他公司都在不断寻求方法改进他们的翻译工具。比如Facebook在巴黎的一个研究实验室里就有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在工作。社交网络基础人工智能研究协会(fundamental AI research for the social network)的欧洲联合主席Antoine Bordes表示,目前Facebook上使用的语言多达200种。目前,自动翻译的原理是基于建立两种语言相同语义文本的大型数据库。但是对于许多语言对来说,受限于词汇数量,没有足够多的平行文本供参考。这就是为什么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另一种方法,比如Facebook开发的系统,它可以为单词创建数学表示。每个词在几百维的空间里都变成一个“向量”。在口语中有密切联系的词在这个向量空间中也很接近。从巴斯克语到亚马逊部落的语言?该系统的设计者之一Guillaume Lample说:“例如,如果从现实生活中的语义上看,‘猫’和‘狗’这两个词是描述动物的词,因此它们在向量空间也会非常接近。”“比如马德里、伦敦、巴黎这些都是形容欧洲首都的名词,道理也是一样,它们在向量空间里会非常接近。”然后,这些语言映射可以先用算法粗略地连接,但最终会变得更加精细,直到整个短语可以被匹配而不会出现太多错误。Lample说,结果很有希望。Lample说,对于英语和罗马尼亚语这对语言来说,Facebook目前的机器翻译系统与单词向量系统相当,或者可能更差一些。但他说,对于罕见的英语-乌尔都语(Facebook的传统系统中没有很多双语文本可供参考)语言对来说,单词向量系统的优势就很明显了。但是,这种方法是否可以将巴斯克语翻译成亚马逊部落的语言呢?Lample说,从理论上讲,可以,但实际上需要大量的书面文本来建立语言映射,这是亚马逊部落语言所缺乏的。“如果你只有数万个短语,那就行不通了。你需要几十万。”“圣杯”法国CNRS国家科学中心的专家表示,即使Lample为Facebook所采取的方法不会带来完美的翻译,但是可以产生有用的结果。CNRS的Lattice实验室的Thierry Poibeau也对机器翻译进行了研究,他称这种向量方法为“概念革命”。他说,“没有平行数据的翻译”——平行数据即两种语言中表达相同含义的对应语言的词典或记录——是机器翻译的“圣杯”。Poibeau说:“但问题是词向量的方法是否有潜力,它可以被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性能水平。”这种方法可以给出原文的意思,但每次都能达到很好的翻译能力还没有得到证实。CNRS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机械与工程科学研究员Francois Yvon表示,“当语言彼此相距甚远时,语言之间的联系就困难得多。”他补充说:“比如汉语表达概念的方式与法语就完全不同。然而,即使不完善的翻译也可以被使用,Yvon说,比如用于追踪仇恨言论,这对Facebook来说是很大的优势。作者:Laurent Barthelemy翻译:王昕校对:郝豪引进来源:法新社(AFP)原文链接:https://techxplore.com/news/2019-10-facebook-maths.html

以思

查字典才能翻译?AI:不存在的

新智元报道编译:弗格森【新智元导读】 两篇新的论文表明,神经网络可以在不需要平行文本的情况下学习翻译,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进步,它将可以让人们可以读懂更多语言的文档。因为神经网络,即一种以人脑为启发的计算机算法,自动的语言翻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训练这样的网络需要大量的数据:通过数以百万计逐句对应的翻译来展示人类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现在,两篇新的论文表明,神经网络可以在不需要平行文本的情况下学习翻译,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进步,它将可以让人们可以读懂更多语言的文档。“想象一下,你给一个人很多中文书籍和大量的阿拉伯语书籍,这些书之间没有重叠,但这个人必须学会把中文翻译成阿拉伯语。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对吧?”其中一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巴斯克大学(UPV)计算机科学家Mikel Artetxe说。 “但是,我们证明了,计算机可以做到这一点。”大多数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和其他计算机算法都从经验中学习),是“监督式的”。计算机首先进行猜测,然后接收正确的答案,并相应地调整其处理过程。如果只是在两种常见的语言,比如英语和法语的翻译中使用这一技术,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许多文档都以这两种语言存在。但是,对于罕见的语言或者那些虽然常见,但是缺乏平行语料库的语言来说,它的运行就不是很好。这两篇论文都已经提交到2018ICLR,但是还没经过同行评议。两篇论文都聚焦另一种方法——无监督式的机器学习。首先,两项研究都分别在没有人类的帮助下构建了双语词典,也就是说,没有人会反馈给机器它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这是可能的,因为不同语言在词的汇聚方式上有很强的相似性。例如,桌子和椅子这些词在各种语言中都会频繁地出现。因此,如果一台计算机将这些同时发生的事像一个巨大的道路地图集一样汇集起来,统一到“城市”这一词汇下,那么不同语言的地图其实是彼此相似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然后,计算机可以找出将另一个地图叠加在一起的最佳方式。于是,你就有了一个双语字典。这两篇使用非常相似的方法的新论文也可以在句子层面进行翻译。它们都使用两种训练策略,称为反向翻译和去噪(Back translation and Denoising)。在反向翻译中,先把一种语言的句子大致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然后再翻译回原来的语言。如果翻译后的句子与最初的句子不一致,则调整神经网络再次翻译,直到变得越来越接近。去噪与反向翻译类似,但不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然后再回来,而是从一种语言(通过重新排列或删除单词)中添加噪声,并尝试将其翻译回最开始的语言。这些方法的组合,能够教给网络更深层次的语言结构。但是两种技术之间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异。 UPV的系统在训练期间更频繁地进行反向翻译。由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 Facebook 计算机科学家Guillaume Lample和合作者创建的另一个系统在翻译过程中则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步骤。在将一个语言解码为另一种语言之前,这两个系统都将其从一种语言编码为更抽象的表示,但Facebook系统的研究员认为,其系统的“中间语言”是真正抽象的。 Artetxe和Lample都表示,他们可以通过应用对方论文的技巧来改善结果。两篇论文之间唯一可以直接比较的结果是从以包含了3000万句子的英法文本数据库中进行的翻译,两个系统都在双语评估替补评分(用来衡量翻译的准确性)上的得分都在15分左右 。这个数字还比不上谷歌翻译。谷歌翻译使用有监督的方法,在同类测试上的得分是40多左右,人类水平是50分左右。但是,这些方法都比词对词的翻译要好。作者说这些系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半监督的方式得到改进,也就是在他们的训练中增加几千个平行语料的句子。除了能够在没有多个平行文本的语言之间进行翻译之外,Artetxe和Lample都表示,如果平行文本都是同一类型,比如新闻报道,那么它们的系统可以帮助像英文和法文这样常见的配对,但是您想要翻译新的领域的文本,像街头俚语或医学术语,“这还在初始期,“Artetxe的合作作者Eneko Agirre说, “我们只是刚刚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方法,所以我们不知道它在哪里前进。”在北京,微软的计算机科学家Di He说:“即使在没有人类监督的情况下,计算机也可以学会翻译,这让人感到震惊。”Di He自己的工作也都被这两篇论文引用。 Artetxe说,他和Lample的方法在一天之内先后上传到arXiv,这一事实令人惊讶。 “但同时,这也很好。这意味着这个方法真的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论文1(UPV):https://arxiv.org/pdf/1710.11041.pdf论文2(Facebook):https://arxiv.org/pdf/1711.00043.pdf

圣有所生

“四世同堂”怎么翻译?今天的英语四级考试火了,你能答对吗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没有任何悬念今天的四六级考试又火了2019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今日开考考生可于明年2月查询成绩今天“四级答案”“六级答案”等多个和四六级有关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春节和中秋怎么翻译?姓和名又该咋说?四世同堂怎么讲?荷花梅花牡丹怎么翻译?四世同堂翻译↓↓↓荷花梅花牡丹怎么翻译↓↓↓嗯还能说啥只能说感谢你们让小编学会了一个新词未来口语考试很有可能纳入必考科目据报道,未来口语考试很有可能纳入必考科目,考试难度也会随之有所增加。据此前召开的2019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情况,全体委员一致认为:CET考试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并建议尽早将CET口语考试纳入必考科目,这有利于高校英语教学。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CET笔试每年开考两次,时间为每年的6月和12月,6月开考英语及非英语所有科目,12月仅开考英语科目。CET口试每年开考两次,为每年5月和11月。自2016年12月起,报考同一年度笔试的考生则具备报考同一级别口语考试资格。要取消四六级考试吗?观点不一今天,“四六级考试过时了吗”的话题同样位列热搜,引发讨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系教育部主办、教育部考试中心主持和实施的一项大规模标准化考试。自1987年开始实施以来,四六级考试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陪伴了一代代学生的青春。近年来,舆论中有关“四六级考试”改革甚至存废之争的议论不断,未来,究竟该如何进行英语能力等级评价,值得关注。据报道,为了不断适应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一直走在改革的路上。记者梳理发现,近十年来,诸如采取多题多卷、取消完型填空、增加汉译英分值、快速阅读理解改为长篇阅读理解等多种改革方案,均在四六级考试中实施。其实,针对四六级如何改革,近年来,有专家学者呼吁“取消四六级考试”“转向社会化水平考试”。今年1月,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蔡基刚曾在媒体发表一篇名为《大学英语四、六级可转向社会化水平考试》的文章。文章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提出更高的要求,且标准化考试也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在蔡基刚看来,高等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每个专业或课程不能搞本位主义,大学英语只能是一个服务性的课程。各个学科各个专业对英语的需求不尽相同,英语水平考试也不应该搞“一刀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尽快转向社会化水平考试。但与此同时,也有声音认为,四六级考试固然不能完全反映出受试者的水平,但是其存在价值却不应被否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记者表示,四六级考试虽然在历史上起到了不少的积极作用,但其考查标准不够科学、针对性不足的缺点已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阻碍。有关部门不妨多听取学界的建议,对其进行替换或进行更加大刀阔斧的改革。一项新的英语考试正在研发中:已经完成整体设计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该量表是第一个面向中国学习者的英语能力标准。今年1月份,教育部考试中心曾透露,在量表的基础上,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在研发中国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当时正在研发对应高等教育阶段相应级别的考试。对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研究进展,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表示,“英语等级考试已经完成整体设计”,已经完成了高等教育阶段的考试大纲的设计和论证。“在中国这样一个英语学习者数以亿计的大国,我们对英语的测评和考试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托福考试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是一个标准化的国际英语考试,我们国家现在最大规模的英语考试是面向大学在校群体的大学四六级考试,大概在30年前才起步。”于涵指出,真正意义上建一个庞大的外语测评体系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是“好消息是我们已经开始起步,并且有了明确的规划”。他表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正是庞大外语测评体系的基础,之后还要有“主楼”——正在研发的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目前进展是已经完成了整体的设计。“先期研究的重点是放在针对高等教育阶段的相应级别上,我们已经完成了考试大纲的设计和论证。”于涵介绍,为了保证考试的科学性,目前已经开展了在一些高校的试测工作,并且在搜集研发过程中等各方面的反馈,总体上受众反馈较好。“但是大家知道,一项有着重大影响力、有关键作用、涉及面广的国家考试,环节很多,目前还在针对重点研发的级别推进实施方案进行论证,相关进展我们会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及时地向社会公布。”于涵说道。不过呢话说回来不管怎么改革考生的心声始终都是编辑|何小桃 杜恒峰

剪贴簿

盘点:2020年我们有哪些书翻译成了外文?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全球蔓延的疫情,让跨越国界的聚会变得难以实现。从3月起,伦敦书展、法兰克福书展等各大书展停办的消息陆续传来,原定的海外文学活动也被迫取消,“走出去”的工作开始遇到新的困境。然而令我们意外的是,几乎也是从3月起,我们开始收到许多从世界各地寄来的外版新书,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芬兰、巴西、黎巴嫩、伊朗、土耳其、韩国等十余个国家,数量甚至超过往年。原来在各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刻,海外的出版人也没有停下手头的工作。疫情阻隔了面对面的聚会,而文学是我们永恒的联结。今年几乎每一本新书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不能一一详述,这里挑选一些,与大家分享。一 获奖作品及一本值得纪念的书首先,值得高兴的是,2020年我们有两本书入围或获得了重要的国际奖项。这两本书都出版于2019年。《潮166·食色》意大利语版Gli insaziabili译者:Patrizia Liberati/Silvia Pozzi出版社:nottetempo(意大利)该书获得意大利文化部颁发的翻译与文化交流奖。颁奖典礼因为疫情推迟,译者从远方传来好消息。这是一本“互译”合集,收入了八位中国作家及八位意大利作家的作品,主题是“食色”。一本小书,拉近了两国关系,增进了彼此的理解。2020年,“中外作家同题互译项目”仍在继续,与英国(主题“飞向太空”)、俄罗斯(主题“复活”)、阿根廷(主题“动物”,西语版已出)、约旦(主题“房屋与鸟”)等国合作的合集将于明年出版,非常值得期待。艾青《南美洲的旅行》葡萄牙语版Viagem à América do Sul译者:Francisco Foot Hardman/Fan Xing出版社:Editora Unesp(巴西)艾青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智利等地创作的诗歌,又回到了那片南美大陆。该书在今年获得了巴西最权威的文学奖项雅布提奖(Jabuti)文学翻译奖的提名,并荣获巴西高校出版协会奖(ABEU)翻译图书大奖。译者Francisco Foot Hardman(巴西学者)与樊星(北大西葡语系助理教授)参加了云颁奖典礼。陈忠实《白鹿原》葡萄牙语版NA TERRA DO CERVO BRANCO译者:Ho Yeh Chia/Márcia Schmaltz/Mauro Pinheiro出版社:Estao Liberdade(巴西)《白鹿原》葡语版的出版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多年来《白鹿原》一直深陷国际版权难题之中,鲜有外语版本出现。近几年,在人文社的不懈努力下,《白鹿原》海外版权终于回归。今年初,我们收到了《白鹿原》葡语版的样书,由巴西自由站点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译者本是圣保罗大学的华裔教授何晔佳和巴西汉学家Márcia Schmaltz(修安琪)。修安琪精通中葡双语,熟谙中国文化,曾将《骆驼祥子》等书翻译为葡语。不幸的是,书还没有翻译完,她就因病离世了,年仅43岁。随后,巴西小说家Mauro Pinheiro也加入翻译团队,承担了审阅和译文润色的工作。在三位译者的通力合作之下,这本讲述“中国家族传奇”的新书终于与巴西读者见面了。这本书是对这位年轻而美好的译者最好的纪念。二 英语阿乙《两生:关于生命、爱、与罪恶的故事》英语版Two Lives: Tales of Life, Love and Crime译者:Alex Woodend出版社:Flame Tree Press(英国)在英国疫情非常严重的三月底,阿乙的这本短篇集如期在英国出版了。当时,伦敦书展被迫取消,所有的线下宣传都无法进行。英国出版社找了自媒体书评人,做了线上的书评接力。出版人尼克·威尔斯对我们说,即使遇到大环境的挑战,未来也愿意继续出版中国的作品。张炜《刺猬歌》英语版Songs from the Forest译者:Haiwang Yuan余之言《密码破译师》英语版The Cipher Master译者:Hui Cooper/Dennis Cooper贾平凹《老生》英语版The Mountain Whisperer译者:Christopher Payne出版社:Alain Charles Asia出版图中从左至右依次是《刺猬歌》《密码破译师》《老生》的英语版,由英国ACA出版社出版。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老生》外语版的收获年,共有英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三个语种出版。格非《人面桃花》英语版Peach Blossom Paradise译者:Canaan Morse出版社: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美国)由青年汉学家莫楷翻译的英语版《人面桃花》2020年12月8日在美国正式出版。纽约书评出版社是美国重要的经典文学品牌,曾经在时隔五十年后再版了全球畅销书《斯通纳》,也是将张爱玲介绍给英语读者的出版社。这是他们继《隐身衣》之后出版的第二部格非的作品。今年的英语版是《人面桃花》继法语、韩语之后的第三个外语版,西班牙语版和德语版也已经在路上了。三 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迟子建《白雪乌鸦》法语版Neige et corbeaux译者:Franois Sastourné出版社:Editions Philippe Picquier(法国)《白雪乌鸦》的译者尚多礼先生(Franois Sastourné)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早在十年前,他就先后译介了《山楂树之恋》(艾米著)《隐身衣》(格非著)《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黄永玉著)到法国。他曾任法国驻中国武汉首任总领事, 就在距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一周的2012年10月4日,莫言的两部短篇小说《牛》与《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的法文合集在法国出版上架,译者就是这位当年的法国驻武汉首任总领事尚多礼。后担任法国驻尼日利亚旧都拉各斯总领馆担任着总领事,身居非洲的他将多部中文小说译成法语并在法国书店上架,扮演起中法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新的角色。鲁敏《六人晚餐》德语版Dinner zu sechst译者:Heiko Lübben出版社:东亚书局(Ostasien Verlag)(德国)机缘巧合,退休德国工程师Heiko Lübben读到了鲁敏的作品《六人晚餐》。九十年代曾经在南京工业区的合资化工厂工作过的他对作品中描述的场景非常熟悉。他爱上了这本书,希望能将作品翻译成德语。为此他回到中国,通过人文社见到了作者鲁敏,并取得了翻译授权。他的译稿被德国东亚书局出版社认可,于在今年出版。也许是对文学的理解差异较大,德国一直是中国文学最难输出的市场之一,但《六人晚餐》德语版的出版好像带来了新气象,又有几部作品的德语版陆续签出,很快就能在德国看到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周大新《天黑得很慢》德语版Am Ender ist immer einer allein译者:Jue Wu/Longpei Lü出版社:Verlag Bussert & Stadeler(德国)这本新鲜出炉的德语版,由德国Verlag Bussert & Stadeler出版社出版。《天黑得很慢》今年也有德文和土耳其文两个语种出版。贾平凹《老生》意大利语版Il Vecchio译者:Patrizia Liberati出版社:Elliot(意大利)收到《老生》意大利语样书的是在今年3月,正是意大利和中国新冠疫情形势都非常严峻的时期。看到满满一箱漂洋过海按时寄到的新书,令人感动。这本书由意大利知名汉学家Patrizia Liberati(李莎)翻译,由Elliot出版社出版。这是我们第二次与Elliot合作,2018年他们曾出版了贾平凹的另一本著作《带灯》,获得了意大利克拉里丝·阿皮亚尼(Claris Appiani)翻译大奖。冯唐《天下卵》意大利语版Palle imperiali e altri racconti译者:L. Benedetti冯唐《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意大利语版Una ragazza per i miei 18 anni译者:B. Leonesi /C. Viglione出版社:Libreria Editrice Orientali2018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人文社的展台来了一位美丽的意大利女孩。她用熟练的中文介绍自己名叫李蕊。看上去十分年轻的李蕊其实已经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目前是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的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她说自己看过冯唐的作品,非常喜欢,希望能介绍给意大利的出版社。在这位自来粉的努力和人文社的坚持下这本中短篇小说集于两年后在意大利出版。《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是由获得了意大利克拉里丝·阿皮亚尼(Claris Appiani)翻译大奖的乐洋和凯蒂共同翻译的。出版社的负责人安德烈说冯唐的两本作品在意大利反响颇好,他们接下来想出完北京三部曲。这本书的西班牙语也已经翻译完了。四 瑞典语、芬兰语毕飞宇《平原》瑞典语版Sltten译者:Rebecka Eriksson出版社:Bokfrlaget Wan(瑞典)2018年,毕飞宇的《玉米》瑞典语版由瑞典万之出版社出版,收到了很好的反响。今年,《平原》的瑞典语版同样由万之出版社出版。阿乙《下面,我该干些什么》芬兰语版Tydellinen rikos译者:Rauno Sainio出版社:Aula & Co(芬兰)和芬兰青年汉学家劳诺的缘分也始于2018年的北京图书博览会。在芬兰能直接将中文翻译成芬兰语的译者寥寥无几,劳诺从书目中挑了阿乙和格非的两部中篇,并推荐给了新锐出版社Aula & Co。以后在芬兰不仅能看到圣诞老人和小河马姆明,还能在书店找到人文社作家的作品了。格非《隐身衣》芬兰语版Nkymttmyysviitta译者:Rauno Sainio出版社:Aula & Co(芬兰)芬兰语《隐身衣》目前还没有正式上市,出版社提前发来了封面图。曾经有外国读者对我们说,在读到《隐身衣》之前,从没想过中国有这么好的文学。从这本书,以及很多近年来输出的新作品开始,海外的读者已经渐渐从阅读中国,开始变成阅读中国的文学了。五 波斯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路内《慈悲》波斯语版译者:Ehsan出版社:Mehregan-e Kherad Publication(伊朗)2019年4月,《慈悲》亮相第32届德黑兰国际书展,这是我社首本波斯语输出成果。今年,由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Ehsan完成翻译,“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波斯语出版方伊朗莫瑞甘出版社(Mehregan-e Kherad Publication)出版。德黑兰国际书展创办于1987年,广受当地民众欢迎,是伊朗一年一度的重大文化盛会,中国是2019年主宾国,我们随团亲眼见证了伊朗人民对图书的热爱。如今伊朗是中东地区新冠疫情较严重国家之一,《慈悲》是一部关于信念的小说,相信这样的故事能给伊朗读者一些慰藉,也希望伊朗人民早日打赢这场无声的战役。阿乙《下面,我该干些什么》土耳其语版Kusursuz Cinayet译者:吉来出版社:Cinar yayinlari(土耳其)又是《下面,我该干些什么》,由土耳其著名的汉学家吉来翻译。上一个冬天,当吉来带着刚出版的作品来北京的时候,大家都没想到这一年所有线下国际交流都被迫暂停了。出版社给这本书做了宣传视频,很多读者在社交媒体上晒了书的照片和短书评。据说反响很好。格非《隐身衣》土耳其语Grünmezlik Pelerini译者:吉来出版社:Kirmizi Kedi Yayinevi(土耳其)《隐身衣》的土耳其语版其实有点曲折,第一家出版社换了两次译者都没有完成,最终还是吉来重新翻译,并将作品推荐给了土耳其著名的红猫出版社。张炜《古船》土耳其语Kadim Gemi译者:吉来出版社:Kirmizi Kedi Yayinevi(土耳其)《古船》土耳其语是再版。第一版首印的1000册售罄后,红猫出版社换了鲜亮新颖的封面。当然还是由我们的好朋友吉来翻译的。贾平凹《老生》土耳其语版stat ile Talebe译者:Adnan Yama周大新《天黑得很慢》土耳其语版mür Sermayesi译者:Ali Budak出版社:Sedrus出版(土耳其)除了以上几本土耳其新书之外,11月我们收到了来自于伊斯坦布尔的另一个巨大的包裹,里面是《老生》《天黑得很慢》土耳其语版的新书。这两本都与老人有关的图书,今年由土耳其Sedrus出版社出版,目前已在土耳其最大的三家网上书店销售。李洱《石榴树上结樱桃》阿拉伯语版译者:T.A. Hisham Musaad Harhash鲁敏《六人晚餐》阿拉伯语版译者:Dr. Ahmad mohamad Abdel Dayem出版社:Digital Future(黎巴嫩)数字未来是一家1986年成立于黎巴嫩的出版公司,营销网络遍布中东。《石榴树上结樱桃》《六人晚餐》阿语版出版后,他们将其发行到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等阿拉伯国家。今年11月,沙迦国际书展照常举办,我们的新书被带到了现场。六 韩语格非“江南三部曲”韩语版(《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出版社:BOM(韩国)从2018年开始,韩国的BOM出版社陆续引进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品,如《秦腔》《芙蓉镇》《白鹿原》等。作品相继出版,韩国的代理公司却告诉我们BOM出版社的老板患了癌症,状况让人担心。收到出版社寄来的设计典雅、印制精美的江南三部曲,知道出版社仍在正常经营,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希望BOM的老板早日恢复健康。总的来看,格非是今年收获最大的作家之一,共有四个语种(英语/土耳其语/芬兰语/韩语)、六个版本的新书出版。截至2020年,在人文社的推动下,格非共有九个语种、十六个版本的作品在海外出版。结语文学的收获总是让人欣喜,尤其是在这样充满挑战的年份。今年从遥远的国度寄来的外版新书显得异常珍贵,将心与心的距离拉得更近。我们由衷地希望,全世界共渡难关,所有热爱文学的人能早日再次相见。【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是谓天均

刘友法: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刘友法,经济学博士、资深外交官。198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专业。1983年毕业于美国杨伯翰大学;200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获博士学位。1980年进入外交部,历任外交部机关外语学校副校长、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研究室二秘、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研究室主任、驻坦桑尼亚使馆政务参赞、驻埃塞俄比亚使馆政务参赞、驻美国使馆政治处参赞、驻美国使馆国会处公使衔参赞、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驻孟买总领馆大使衔总领事。现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国防大学客座教授、南南合作促进会理事等职。主要著作有:《出国英语会话手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西方财政》、《世界经济统计》、《世界经济与中国:世界经济专题论集》、《最新高级会话英语》、《非洲投资指南》。经常参加国内外专题研讨会、圆桌会议,先后在国内外媒体发表大量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