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改革:“研究员”等4类职称分别设置国家标准爱智

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改革:“研究员”等4类职称分别设置国家标准

新京报快讯(记者吴为)9月17日,人社部办公厅、中科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国家制定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对从研究实习员到研究员的4类研究人员分别设置了国家标准。评“研究员”等职称,地方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意见拟规定了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4个职称的国家标准。研究实习员的标准为4个职称中要求最低的一个,包括基本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初步了解本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开发与推广、科技咨询等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基础性工作。具备硕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一年见习期满。对于副研究员、研究员都设置了上一级职称工作年限的条件。如副研究员要求具备博士学位,并在助理研究员岗位任职满2年;或在助理研究员岗位任职满5年。研究员则要求在副研究员岗位任职满5年。国家标准中对研究员提出的基本条件包括,科研工作能力强,研究工作积累深厚,学术造诣深,学科领域活跃度和影响力强,是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面向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或区域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承担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或等效项目。具有指导、培养副高级及以下研究人员或研究生的能力等。根据意见的规定,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评价实行国家标准和地区标准相结合。国家制定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发展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地区标准,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激发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创新创造活力,鼓励在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岗位作出贡献。4领域取得重大基础研究突破可进入“绿色通道”根据意见规定,职称评价也有“绿色通道”,对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等领域取得重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颠覆性、关键共性及前沿引领技术突破,或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可直接申报评审研究员职称。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在职称评审中可适当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其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和贡献可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不把教育、工作背景简单等同于科研水平。对特殊人才要打破常规、简化手续,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等方式开展不定期评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野外台站和基层一线工作的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可适当放宽学历或任职年限等要求。此外,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还介绍,未来将注重考察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职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等,不把荣誉性称号作为职称评定的限制性条件,避免人才“帽子”标签化、永久化。

论语

“研究员”,暗藏玄机!

最近,经常看到大家讨论:某高校的“研究员”岗位到底要不要投递,看招聘信息总感觉怪怪的,像是“博士后”的变种,但又说不出来具体哪里奇怪。的确,从单位属性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员”含金量相去甚远;而从高校内部来看,作为岗位的“研究员”和作为职称的“研究员”又概念不同。随着各大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研究员”的说法也跟着不断演变,有时候像在玩文字游戏,搞得求职者云里雾里,甚至草草入坑。今天,咱们就聊聊“研究员”的那些事儿,弄清楚所以然,再决定是否投递简历、参加面试或签字入职。01土生土长的“研究员”,定位明确有关高校教职的聘用方式与岗位设置,我们其实一直在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成果。比如,“Tenure-track”流传到我国衍生出了“预聘-长聘”,成为事业编改革后的新型聘用方式,并得到广泛推广;再比如博士后和助理教授岗位,也都是舶来品。而“研究员”则不同,它属于为数不多的本土生长的概念。根据我国的职称管理评审制度规定,研究员是自然科学研究或社会科学研究系列职称,属于正高级职称,包括实习研究员(初级),助理研究员(中级),副研究员(副高),研究员(正高)。本质上来说,“研究员”对标的是“教授”,由于其专攻科学研究的属性,甚至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至高的科研水平和超强的科研能力。一般来讲,美国对应过来的职位应该是Senior Reacher Associate或Adjunct Professor,都是杰出知名学者。一言以蔽之,“研究员”起初是一种高级职称,而非某一类岗位。随着高校用人形势的变化,以职称为坐标的“研究员”开始发生异化,形成了我们现在容易混淆的“多面体”。02“研究员”的三六九等按单位属性来看,科研院所无疑是“研究员”的对口载体,严格意义上,能叫得上“研究员”的科研工作者,应该等同于高校里的“教授”,甚至科研产出成果更加丰硕。比如,两院院士均为“研究员”序列,属于top级别,与国外真正意义上的professor和full professor更加接近,那么这个词的分量可见一斑。平行到高校当中来观察,还要分两种情况讨论。早期,“研究员”只代表职称:与专任教师岗走“讲师-副教授-教授”的晋升路径不同,一般教学管理岗的职称是“副研究员/研究员”,尤其是工科学部学院的党政领导,例如书记,走这一职称体系意味着教学工作量不影响其升降任免。而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高校对用人模式进行革新,引入更加灵活的聘用制度,这时“研究员”就作为一种岗位登场了。面对近乎惨烈的科研大比拼,高校各显神通。一边有大量博士加入科研队伍的需求,一边是无法为其提供编制的尴尬,矛盾之间,“专职科研岗”应运而生。从最初的博士后,到后来的助理教授,再到如今的“研究员”,都是高校扩大专职科研队伍的一种方式。“以最低的用人成本、招最多的科研打工人”,这是高校赤裸裸的目的,不过作为求职者,如果不加辨别,还是容易被其中的隐蔽乱象蒙住双眼,傻傻入坑。03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临时工”属性强无论是特聘研究员、还是助理研究员,听起来都挺“高大上”,但前面的title再花哨,也改变不了其“临时工”的属性。 从聘用方式上看,研究员类别的岗位和“博士后”、专任教师岗各有相似之处。目前,一部分高校特聘研究员的任期是3年,服务期内归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负责人管理,期限已到默认离开,这就和博士后的情况基本一致;还有一部分高校采用专任教师岗位“预聘-长聘”的方式对待研究员岗位:即按预聘制管理,预聘期6年。在受聘3年时,由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考核优秀的特聘副研究员可申请特聘研究员岗位。预聘将到期时,进行期满考核,根据预聘期内个人职业发展情况,分别按申请长聘教职、延长聘期和不再续聘办理;个人职业发展特别优秀者,可提前申请长聘教职(即长聘职教授或长聘职副教授)相比较而言,第二类聘用方式相对有诚意,确实是因为暂时编制不足,才“曲线救国”,而非摆明榨取完你的价值就让你走人。所以,凡是看到“预聘-长聘”制的“研究员”招聘信息,大可放心尝试,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从福利待遇上看,“研究员”岗位人员的年薪还是比较可观的,虽然对应着讲师职称,但一般都能拿到20万以上年薪,而且往往还追加一笔不菲的科研启动费。但与此同时,福利保障方面就少得可怜,没有安家费、没有租房补贴,也不提供人才公寓,这样一看,工资好像也不算高。唯一比较友好的是,研究员申报项目比专任教师岗有优势,一般会有学校的政策倾斜,对于专注于科研的人来说,算是利好的消息。从职业发展角度看,“研究员”的前景相对宽广,并不是局限于高校,由于专职于科研,并有机会积累不少学术资源,即使无法转为“长聘”,依然可以选择华丽转身,跳槽至科研院所。当然,前提是你兢兢业业从事本职工作,而不是浪费精力在抱怨不公待遇上。对于事业编改革势在必行的高校来说,研究员作为岗位被推广的过程就是人才蓄水池搭建的过程,且一边存水、一边放水的灵活机制,有助于保持科研队伍的活性,无形中缓解着改革带来的阵痛;而对于个人而言,要明确“研究员”作为岗位出现时,代表着无编制的“讲师”待遇,名声好,不教学,但保障少、不稳定。求职过程中,如果你考虑清楚想专职科研,那么“研究员”的岗位很适合你;而如果只是因为之前没有深入了解,那么看完这篇文章后,请重新思考一下自身定位,别等到当了“韭菜”才懊悔不已。#木木西里#内容来源:青塔人才真的存在第一学历歧视吗?这些研究告诉了我们结果不知如何解释对宇宙的喜爱就来场辩论「科学故事-Science story」33本镇压期刊最新状态,3本已出小黑屋,最高上涨46%!特别声明:本文发布仅仅出于传播信息需要,并不代表本公共号观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公众号转载使用,请向原作者申请,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第二章

大学老师和研究员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当大学老师呢?

“关注迷途e,随时获取教育资讯,每日更新!”大学教师和研究员都不是一般人能够当的,能够成为大学老师或者是研究员的人都是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但是这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更多的人想当一名大学教师,这是为什么呢?大学引进人才的优惠更大,很多高校在大力引进人才,在某些城市,很多高校在引进人才的时候为家属解决就业,为子女解决户口,都是很实惠的,很吸引那些刚刚博士毕业的人,但是研究机构引进人才的时候,虽然也有福利,但是力度不够大,可能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没有那么大。研究机构不是那么好进的,很多研究机构对于大家的专业和水平的要求更高,不是博士毕业就能够达标的,博士进入高校比进入研究机构容易。从具体工作上讲,研究员的工作就是搞研究,是纯粹的研究工作者,但是大学教师一方面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一方面还是教学工作者,这二者可以兼顾,如果自己的科研出现了瓶颈,无法出成果,可以在教学上努力;如果自己的教学成绩平平,就可以在科研上下功夫,进可攻退可守,完全能由自己掌握,机会比较多。但是研究员就必须在科研上取得成绩,只有一条路。高校的科研氛围也比较好,很多求职者选择高校就是觉得,当一名大学老师的科研氛围更加的纯粹,就是为了科研而科研,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加能够投入进入,但是很多机构的研究员热衷做政府采购的课题,并没有真正的投身于学术的纯粹愿望。科研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相互合作,在大学有志同道合的伙伴,有很多学生帮手,但是在科研机构可能就没有那么多了,工作的灵活性比较小。选择工作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在大学的教师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有很多行政流程需要走,需要评各种职称,这都是很繁琐的过程,所以大家好好考虑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

必且有感

职称级别正高与副高的区别有哪些?

职称正高与副高的区别:正高和副高指职称的级别,各级别又有不同的种类,如高校教师系列正高是教授,副高是副教授,工程系列正高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或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副高就是高级工程师了。"副高”职称主要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统计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副审编、高级讲师、高级农艺师、副研究馆员、主任记者、二级律师及公证员等。"正高”职称主要包括:教授级高工、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研究馆员、编审、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一级律师及公证员等。评定要求:(一)、初级(助理级)中专学历,取得员级资格后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四年;大专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三年;本科学历,毕业满一年。(二)、中级(工程技术):硕士研究生毕业满两年;本科毕业满五年且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满四年;大专毕业满七年且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满四年。(三)、高级(副高级)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且取得工程师职称满五年,在市级以上技术期刊发表一篇以上论文或取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等奖项一项以上。(四)、正高级(教授、研究员级)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且取得高级工程师(副高)职称满五年,在市级以上技术期刊发表三篇以上论文或市级以上科技进步等奖项三项以上。

爆火线

什么是职务?什么是职称?职业资格证和特种作业证又是什么?

职务和职称有一定的不同,但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实际上还有职业资格证书和特种作业两大类特殊情况。(一)职务。职务,一般是我们从事工作岗位的一种称呼,比如某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某某部部长。理论上说只要是工作岗位就应当是职务,但基本上实际上大家认可的是都带有一定的权力的岗位,一般都属于单位的中层及以上岗位。像我们的一些岗位称呼,比如我们会计、文员、安全生产管理员等等就不像职务了。像首席会计师、财务总监,这些高大上的称呼更像职务一些。(二)职称。职称,最初的定义实际上就四个字“职务名称”。从这个角度上讲,职称是职务的一小部分而已,属于从属关系。主要指的是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名称,比如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员等等。不过,由于最初我们在设立职称的时候,是想以职称代表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或者成就,并以此设计的等级称号。可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岗位并没有那么多。但是人们的能力和水平却在不断提升,因此就出现了“评聘分离”的现象。职称的概念也就相应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将岗位称为“专业技术职务”,而我们所谓的职称就变成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现在的职称一般分为四个等级,也就是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目前,职称主要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盛行,通过职称能够兑现相应的工资待遇。在一些大型的民营、外资企业职称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更多的还是跟工作成绩的考核有关。像个体、小型私营企业一般也雇佣不到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没有这样的考评和待遇方式。对于中小型企业,可能更为重视的是职业资格证书。(三)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证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工作或者职业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证明。一般可以用于劳动者的求职、任职和开业的资格品质。用人单位一般以此为招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2017年9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包括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和技能人员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准入类36项、水平评价类23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准入类有5项、水平评价类有76项,合计140项。像教师、法律职业资格、注册消防工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建筑师等等属于准入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像焊工、消防设施操作员、轨道交通运输服务人员属于技能人员准入类职业资格。水平评价的职业资格,专业技术人员走的就是职称路线了。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走的是1~5级资格评价,一般又称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如果想跟职称对等的话,高级技师相当于副高级职称,技师对应中级职称。(四)特种作业资格证。特种作业,指的是一些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值得说的是这是一种作业,而不是一种岗位。特种作业资格证又被称为特种作业操作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统一式样、标准及编号,至少有安监总局、质检总局、建设部考核并发症。所以,职务、职称、职业资格、特种作业这一些概念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们可以稍加了解。

蛇谓风曰

博士毕业后,选择当大学教师或科研院所研究员,差距大吗?

博士不管在哪个国家,都算是高层次人才了。博士毕业后,就业选择看似很宽,但其实并不多。从博士毕业生就业统计情况来看,选择当一名大学教师,或者是去一个科研院所当一名研究员,这两种选择基本属于最多的选择。那么,这两种选择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哪一种更好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当大学教师:教研氛围更好选择当一名大学教师,能够感受到高校浓浓的教学氛围和浓浓的科研氛围。高校是科研的净土,高校的科研环境和科研院所相比,很多时候更纯粹。毕竟,生活在高校这个氛围中,接触的对象不是老师就是学生,相对而言,比较单纯。尤其是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每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专心致志的样子,很多时候,也会被同学们的年轻人和活力所吸引。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个人的创新创造能力,更容易被激发出来,从而产生更多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当研究员:工作自由度更高选择进科研院所当一名专职的研究员,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工作的自由度比较高。尤其是文科类博士,如果在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社科院,可以说,工作的自由度是相当舒适的。作为社科院的研究员,基本上都不用坐班,有课题、有项目的时候,到单位“碰一碰”头,就可以了。因此,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学术研究方面。甚至有的省份的社科院,也和大学一样放寒暑假,这就使得作为科研院所研究员的自由度更高了。当大学教师:需要兼顾科研和教学成为一名大学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我们必须兼顾科研和教学。尤其是现在,教育部规定,作为大学教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不然的话,在评职称上面就有限制,这就意味着,大学教师必须把一部分精力分给学生。当研究员:收益更好成为一名研究员,在很多时候,意味着收益更好。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的科研院所,很多时候,都承接了政府和企业的大量研究项目,在搞研究的时候,又能把自己的一身所学,转化为收入。甚至,有一些研究员,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靠帮助政府和企业做研究。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通过第三方购买服务的形式,采购科研经济成果,给科研人员提供了知识变现的机会。相比之下,刚刚我们已经说过了,由于大学教师必须把一部分精力用于教学,因此,搞科研的时间并没有专职研究员那么多,在这方面,有时候反而不如科研院所研究员有优势。

守灵夜

湖南大学聘26岁女博士为副教授,为什么不聘为副研究员呢?

近几天,今年6月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带着10余篇SCI论文,入职湖南大学,并获聘副教授一职。网上舆论一片祝贺,这也自然,年轻有才还有高颜值,典型的人生赢家与别人家的孩子,赢得祝贺实属自然。笔者自然也是十分佩服!但笔者有个小小的问题,想在这里请教大家,科研很优秀没上过课也可以聘副教授吗?为什么不聘副研究员呢?为什么不是被聘为副研究员呢?为什么她是被聘为副教授,而不是副研究员呢?副教授与副研究员都是职称系列的同级别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为了搞清楚,我们可以看到百度百科里关于副教授的解释,在1960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这里面,规定了讲师要提升为副教授有一定的业务条件,其中有一条:①能胜任本专业一门或一门以上学科的教学工作,质量较高,成绩优良;也就是说明,副教授首先是个教职,至少应该可以胜任教书的岗位,按绝大多数的高校要求,至少也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才行。可是这位李博士,今年6月才博士毕业,还没有上过班呢,纯学习和纯研究经历,从未有正式的教学岗位经验,哪来的高校教师资格证呢?教学能力又何以证明呢?当然不是说不拘一格抢人才不对,我们可以看也在长沙的中南大学,曾经更有魄力,当时2012年的时候,中南有位学生成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这位才22岁在校学生刘路,被中南大学直接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那刘路怎么不直接聘为教授呢?所以说教授系列和研究员系列也还是有侧重的。研究员系列主要在研究工作,虽可兼顾从事教学,但对教学要求条件可以比教授少一些。当然我们这里提出这个问题,不是说李博士这位美女没有这个实力,也不是说湖南大学这么做了就有什么问题。全国这几年这种情况非常之多,大家都要抢人,主动占领研究制高点发展学科啊,这样做无可厚非!高校的纯科研导向到底对不对?但这里反映出一种现象,一方面在正常职称晋升时,学校对在职老师的教学要求很细很高,一般是达不到就罚、就一票否定,但教学成绩优秀如果没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也是不行的;另一方面,对于新人,只要有较强的科研论文,会不会上课根本没人在乎,都是直接给副教授,至少是特聘副教授。这说明当前高校其实普遍存在一种思想:那就是只要科研能出成绩,是不在意本科教学工作的。学校在意的只有两方面:一方面,本科教学不求出彩,但求无过;另一方面,大力进人培养出优秀青年科学家、出研究成果,围绕将来学校学科评估指标进行运作。笔者知道这样说会有很多人说是在钻牛角尖,说这位李博士以后会当老师的啊!可是既然是以后,那可以先聘副研究员,以后再转副教授不就是了吗?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现在的高校是纯科研导向的,本科生的培养地位是要让位于研究生培养的。很多工科,比如土木工程的本科专业,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卓越工程师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但现在很多高校进人就看论文,一堆SCI论文就给特聘副教授,可这些新博士连工地实际工程都没去过啊,从工程项目的勘测、施工到运营的众多环节都了解不多,这到底是要培养出卓越工程师,还是直接把本科生研究生化培养呢?虽说在他个人极窄的领域里有研究创新,但这些创新与培养工程师需要的工程理论与实践还是不一样啊。但反观现在高校里有很多中老年老师,在二、三十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工程实践经验与工程教学经验十分丰富,培养了大批优秀工程师,也有科研成果,只是相对来说没有高影响SCI和国家级课题,在评职称时就被学校当成无用之人弃之一角,这真的公平吗?毕竟笔者真的见过很多论文研究和PPT项目高手,连工地都没去过,也是一样的在讲授工程课程。个人总觉得高校兼顾科研与教学是没问题的,但老师能力如有侧重,还是应该分开评聘。这个问题笔者确实是想不太明白,还向各位网友请教,不对之处请指正!来也来了,看也看了。转发不掉肉,关注更有情!

慧远

高校教师职称类别有哪些?湖南省高校教师申报职称要满足哪些条件

每一个行业都存在竞争关系,从上下级来看,每一个级别是存在差异的。高校教师作为常见职业,相关职称亦是很明确地,每年都会有不少人通过评审职称来提升自己的职称等级。高校教师可以申请的职称类别有哪些呢?申请职称的条件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高校教师职称类别有哪些?高校教师的职称一般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1、助教助教,是高校教师职称的最低等级,是高等学校教员老师中职称低于讲师的一种初级职称,助教原则上不能单独授课,或不能教授全部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跟随讲师或教授批改作业,辅助其教学。2、讲师讲师,是高等学校中职别次于副教授的教师。讲师能够独立开设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3、副教授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之一,高等学校教师的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一般来说,可以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多为大学教师,仅次于教授。4、教授教授为大学教师职称的最高级别,多指在大学或社区学院中执教的资深教师与研究员,但教授与研究员是有区别的。教授有教课的任务,而研究员则没有。二、一个职称到底有多大价值?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高校教师的职称不同,之间的差别会很大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具体则表现在薪资待遇上。教师收入很大情况下就取决于教师的“职称”,职称从高到低,不同的职称即代表着收入。升职加薪、积分落户、福利补贴等等都离不开职称的影子,相当于是为以后的生活做铺垫,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职称对于个人而言是很重要的。三、湖南省高校教师申报职称要满足哪些条件?其实,评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度、阅历、资历和能力的一种肯定,如果是高校教师,评上高级职称也是不难的,关键在于理解评职称条件和按照要求执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应当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或者申报评定上一级资格的重要条件。这也意味着,湖南省高校教师评职称必须要参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成为每个教师的必修课,忽视继续教育很有可能会错失晋升的机会。湖南师范大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除了已上线2019年度公需课外,平台还上线了2014-2019年教师专业课程,采用网络学习的方式也将最大程度的方便湖南省高校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方便快捷,在学习完成规定课程后,即可获得有效的继续教育学时证明。评职称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准备好相关材料,这样晋升的机会才会更大哦。

式微

大学老师从副高到正高职称有多难?

大学老师从副高到正高有多难,有必要冲击一下吗?@小马班长大学老师如果不走行政路线的话,职称就是唯一晋升渠道,有条件的话肯定要冲击一下。1、为什么要晋升职称?职称越高、工资越高、资源越多大学教师的工资就是和职称挂钩的,正高职称比副高要高出1000多元。在申请科研项目上也有优势,同一个项目,教授肯定会比副教授的优势更大。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好处,所以,每年的职称晋升才会挤破头,竞争也越来越大。2、晋升职称难不难?名额越来越少,晋升越来越难因为学校是事业单位,教授的编制总数是一定的。也就是说一个学校,教授的名额是一个固定数,当学校的编制名额已经用完的时候,必须退休一个教授,才能晋升一个教授,也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名额少就造成了竞争压力大,有的甚至几十个人竞争一个教授名额。3、如何才能顺利晋升教授?平时多努力,根据本校晋升条件准备个人成果每个学校的晋升标准不一样,有的学校以科研条件为主,要求发表多少篇论文,获得几个国家级项目。有的学校以教学为准,要求发表教学改革论文,获得几项教改立项。虽然说每年的职称晋升标准都会变,但总体变化不大。因此,要从本校往年职称晋升的条件出发,多多准备自己的成果。平时多发论文,认真准备每一次申报项目的机会,另外多参加教学比赛,多带领学生参加比赛。总之,努力就有收获,当各项成果都比较突出的时候,晋升的希望就比较大了。@光线摄影学院无论哪个单位,从副高到正高,都是非常困难的了。我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出版社了,一个出版社里面,要评上正高职称,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了。一个中央级出版社,大概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公办的本科大学吧,有的相当于重点大学,有的相当于普通大学。说实话,从副高到正高真的不容易。大学也是一样的了,我也认识很多大学的老师和领导。有些院系的领导,非常努力了,但是也长期只是副教授。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腐败,好像作为院系领导,就很好评上教授了。评教授或者正高,真心不是靠腐败。永远都是先付出,然后再得到。@腐朽的虚伪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大学教师的职称是什么?大学老师从副高到正高,实际指的就是高校教师的职称的晋升。高校教师职称是从事高校教育工作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称呼,是对一个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水平的全面评估,反映的是一个教师教学、科研、业绩成果、社会服务等全方位的专业技术水平。目前高校教师职称级别包括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分别对应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当然如果是研究系列对应就是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实习研究员。一个教师的成长就是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同时随着职称等级的晋升,老师可以享受越来越高的工资待遇。因为职称是对教师全面的评价,既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肯定,又和工资收入水平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职称的晋升被老师们视为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职业主线,很多老师的一生基本就是围绕着职称轴心转的。二、大学老师的职称晋升大学教师的职称晋升考评的是一个教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状态和业绩成果,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晋升的途径就是通过同行专家的评审认定。每一个等级晋升都要达到高一级职称评审条件(有些地方是省统一制订的条件,有些地方是由高校自己制定条件),提供相应的材料供专家进行评审。每一个次职称评审都是对自己前一个时期工作的全面总结,包括师德师风、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课题研究情况、发表论文水平、指导学生、社会服务情况等等,经过个人申报、同行专家鉴定、学科评审,同行专家评审等诸多环节,最后得以晋升高一级职称,拿到职称证书。中国高校职称评审政策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各省各地的职称评审政策也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讲是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评聘分开”,即获取资格和聘任职务分开,只要水平到了,通过专家评审,就具有了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至于有没有岗位、聘不聘是单位的事,聘了享受工资待遇,没聘则即使有资格也不能享受工资待遇。另一种方式是“评审结合”,就是本单位先要有岗位能聘你,才允许你去评,评下来后你具有资格又能聘在相应的岗位,能够兑现工资待遇。2017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委下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高校职称评审全面下放到各高校,由各高校结合本单位岗位设置情况制定职称评审政策,开展自主评审。改革的推进情况各地均不相同,可参考各自所在地区。回顾问题,大学老师从副高到正高难不难,我们看几个方面的因素:1、个人水平。这个跟你评审的工作情况和努力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你的教学工作量饱满、质量高,科研成果突出、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职称评审只不过是对平常工作的检验,把材料准备充分就是了。2、评审条件。评审条件的高低决定了职称评审的难易程度,不管是省里统一的条件还是学校自己制定的条件,总会有高有低,各自不同,比较之下自然一目了然。还有就是个人条件和评审条件的差距也自己心知肚明。3、评聘结合。现在很多高校的职称评审已经实行评聘结合,而每一个学校的岗位都是有限度的,各个等级的岗位都有一个比例和数量,有相应的空缺岗位才让你评,没有空缺是不让评的。例如我想报正教授职称,那我单位就要有正教授的空缺岗位,没有的话,我就得等下一年。难不难就看单位岗位设置情况了。所以难不难要自己对照分析,冲不冲那就要在对照分析的情况下才能决定了。三、大学老师职称评审中的弊端目前大学老师职称评审比较突出的弊端有:1、程序繁琐、材料众多。因为要全面评价一个教师的水平,要填写的表格和准备的材料非常多,老师们光是材料的准备就一个头大。老师们的心声是简化程序,科学评价。2、轻教学、重论文。这方面的情况是最大的弊端,虽然目前国家也对这方面的政策进行了矫正,出台了不少指导政策,但也一时难以扭转这种局面。特别为评职称而论文,为论文而论文,对老师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和伤害。老师的心声是重视教学、进行分类评审,不唯论文。3、评聘结合值得探讨。一个单位的岗位职数毕竟有限,如果没有空缺岗位了,多优秀的教师也没办法晋升高一级职称,要不就是死等,要不就是跳槽,到可以评的单位。老师们的心声是解决评聘结合带来的无法晋升看不到希望的弊端。@一缕正义的光芒象牙塔顶端永远只属于极少数人,而且是那些目标明确意志坚强为了目标不舍放弃的人!这是规律,是游戏规则!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上不会掉馅饼,妄图不劳而获,或者浅尝辄止,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晋升教授职称就像攀登绝顶山峰,一路上会有坎坷荆棘,会有狼虫虎豹,会有激流险滩,在这个征程上,每个人都有选择坚持或放弃的权力。晋升正高级职称需要足够优秀,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缺一不可,只要一直努力,总会离目标越来越近。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创造的,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心中有梦,就会照亮你前进的路,指引你不断走向光明。@义哥说教育大学老师从副高到正高难不难,这个要看具体的情况,与很多因素是相关的,具体分析起来我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要考虑。第一,学校的层次一般来讲,学校层次越高,虽然它的相对来讲职数会比较多,总体上来讲越好的学校评教授难度相对也会增大。最主要是竞争力大,能够进入这些优质高校的人水平都是比较高的,所以相对来讲竞争也会越激烈。第二,个人的学术水平是否要评正高,我觉得这个最根本问题还是个人的水平。也就是你是否能够达到相应的学术标准,目前来看要评正高,当然最主要还要看你的论文,著作,项目教学等方面成果。如果这些方面都比较强,相对来讲评级会比较容易,如果在某些方面不是很强的话,要想评正高,还是比较困难的。第三,职数的限制正高职称的评定并不是一个无限制的机制,也不是达到水平就可以,这个还与学校的职数有很大关系。因为现在一些学校规定高级职称以上一般只能达到一定比例,比如我所在的高校目前副高以上的总值数是45%,也就是说如果超过这个比例,即使你水平再高也是不能评上的。第四,个人的年龄现在高校有很多年龄比较大的老师,如果想评正高的话,相对来讲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现在年轻教师业务及科研能力强,善于钻研,年纪较大的教师如果前期成果不多,晋升会越来越困难。来源丨悟空问答

澹而静乎

市县新观察丨聘任研究员,不看论文看业绩;485名乡村教师获聘高级职称

构建起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山东产研院让研究员成为创新发展主体力量聘任研究员,不看论文看业绩12月2日下午,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产研院)召开研究员大会,首批聘任61名研究员。与学术界的专业技术职称不同,山东产研院创新模式,聘任研究员不唯学历、论文、来头,按照研发需求匹配人才和岗位职责,作为一种专业技术职务,让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创新主体力量。当天下午,山东产研院院长孙殿义向部分研究员代表颁发了聘书。“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奖励、不唯来头,谁有能力、谁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谁能更好推动创新发展,就聘任谁为研究员。”孙殿义表示,产研院的研究员是“专业技术职务”,不是“专业技术职称”,别看只有一字之差,含义截然不同。专业技术职称更多体现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产研院专业技术职务是与岗位能力要求紧密结合的,更多体现了岗位的要求与职责。“在前方打仗的人,最清楚攻下堡垒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所以就得根据产业化实际需求选专业技术人员。”孙殿义认为,研究员不是一个“虚”头衔,而是产研院创新发展的主体力量。这样可以把产业创新每个环节打通,形成“领域—方向—项目”的产业技术创新治理体系,有效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刚刚从孙殿义手中领回“方向研究员”大红聘书的王玉林,早已获得研究员职称多年。“领域研究员”张博明加入山东产研院之前当了20多年的大学教授。博士牛昕宇是创业没几年的年轻人,在产研院同台竞赛,没有论资排辈,不用发表论文著作,只要成果实现产业化,创造商业价值就可以挑头干事。按照“能责统一、据能赋责、按责设岗、以岗聘任”的原则,山东产研院创新构建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实现岗位专业能力要求、岗位职责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高度匹配。按照创新发展规划,山东产研院在信息与智能融合、先进材料、微纳与智能制造、绿色与健康等4个领域进行布局,该院的研究员也相应设置4个“领域研究员”,全面负责相关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等工作。在每个领域中,比如在先进材料领域,产研院布局了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3个方向,对每个方向相应设置了“方向研究员”;每个方向中有很多创新项目,对每个项目相应设置了“项目研究员”,全程负责项目的引进、转化和落地。“我们的研究员不搞终身制,能上也能下,不合格的就公告除名。”孙殿义表示,这样最大程度适应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体系,调动每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研究员除了从产业、技术等方面开展专业研究、实现商业化之外,还要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多专业技术领域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盘活教育资源,临朐县“县管校聘”改革持续发力485名乡村教师获聘高级职称□ 本报记者 杨国胜 都镇强本报通讯员 刘明志 窦硕强“原本以为希望不大,没想到评上了副高!”12月7日,临朐县石家河小学教师李玉梅捧着手中的高级职称证书很是感慨。说“希望不大”,此前因受限于名额限制、竞争教师多等因素,李玉梅本想镇上老教师多,参评副高没希望,但临朐县的职称直评直聘政策,让李玉梅成为受益者。从1994年参加工作至今,李玉梅就一头扎进了石家河小学,在乡村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全镇一起评职称,按分数从高到低评。但一年也就一两个名额,想晋职称有点难。”李玉梅告诉记者,“今年有了新政策,我才能评上副高。这一下子,感到同事们的积极性都上来了。”包括李玉梅在内,临朐县今年共评审通过副高级职称585人,其中农村学校教师499人,占比达到了85.3%。6月22日,临朐县为评审通过并符合聘任条件的485名(14名教师暑假后工作岗位由乡村调到了城里,工作岗位不再享受直评直聘政策)乡村学校教师办理了高级职称聘任手续。包括石家河小学在内,临朐县的农村学校占比达75%,教师队伍流动不畅、职称评聘难等问题由来已久。针对这一问题,临朐县积极探索实行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打破区域、城乡、校际、学科壁垒,让教师队伍活起来,动起来,激活了“一池春水”。“县管”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只管编制、岗位的科学分配,通过宏观调控和激励政策引导教师合理流动,促进师资均衡。“校聘”就是由学校遵循“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通过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方式,自主聘用和管理教师。为提升改革成效,临朐县还打出“组合拳”,校内聘、校际聘、镇间聘、城乡聘“四聘联动”,再辅之以支教、走教,最大限度地均衡师资,引导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偏远学校流动。为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主动流动,临朐县积极配套激励政策,落实乡村教师工作补贴、职称直评直聘政策,设立农村偏远小学特级教师岗位,高标准推进周转宿舍建设等政策相继出台,真正让老师们下得去、留得下、发展好。“从临朐中学附属小学到蒋峪镇海尔希望小学支教,终于圆了我的支教梦,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引领带动老师们专业发展。”临朐县学科带头人、市立德树人标兵刘永霞老师说。“近几年,我们积极探索实施‘县管校聘’改革,打破了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起教师队伍动态管理机制,有效盘活师资、挖掘潜力、保障需求,有力推动了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临朐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凡政告诉记者,该县已在全省率先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学生转学已呈回流态势。来源: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