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南京邮电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仙林校区行政楼第一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黄维,我校党委书记刘陈、校长叶美兰、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出席揭牌仪式,黄维院士、刘陈书记为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揭牌,叶美兰校长为黄维院士颁发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聘书。副校长汪联辉主持仪式。叶美兰校长致辞。她代表学校向黄维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陆延青副校长莅校指导。她介绍了我校成立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的背景和重大意义,回顾了黄维院士带领的学科团队在南邮的巨大发展成就。她表示,研究院的成立将集中优势资源、协同创新推动柔性电子领域研究。她希望以研究院为契机,深化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的技术对接,加快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消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她预祝黄维院士带领团队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柔性电子产业链建设。黄维院士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2006年起在南邮工作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感谢南邮对他的培养。黄院士认为,柔性电子产业将开启中国引领人类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南邮建设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将大有可为。他表示,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将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加快建设步伐,在较短时间内建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特色的柔性电子研究基地,并结合学校其他优势学科,尽快实现相关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为江苏打造柔性电子强省、中国打造柔性电子强国作出南邮的贡献。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院长赵强介绍了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建设目标。我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科研院、一流学科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揭牌仪式。成立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既是我校对教育部关于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相关文件的积极响应,更是我校敏锐感知柔性电子技术在引领信息科技的原始性创新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在该领域作出的前瞻性布局。研究院的建设和运行受南京邮电大学指导,由学术委员会审议研究方向等学术活动。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首任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教授担任。建设期间,学校将在资金、场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投入,完善研究院的科研平台、人才队伍和管理机制,以保障研究院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研究院团队将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相关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发展。 我校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在柔性光学功能器件、柔性生物电子器件、柔性能源电子器件以及柔性微纳器件集成等方面已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研究团队近年来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研究院将开展柔性电子颠覆性理论创新研究,围绕柔性光学功能器件、柔性生物电子器件、柔性能源电子器件、柔性微纳器件集成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实现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的转移,力争创造出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等重大成果,推动相关学科方向的发展,为我国柔性电子关联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力争将研究院建成柔性电子领域国内顶级、国际领先的权威研究机构。黄维院士、刘陈书记为柔性电子(未来科技)研究院揭牌叶美兰校长为黄维院士颁发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聘书黄维院士讲话叶美兰校长致辞汪联辉副校长主持揭牌仪式会场(来源:南京邮电大学 图文:闫方 初审:赵强 编辑:王波 审核:张丰)
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古平岗路4号的智梦园被誉为“金陵硅谷”,一排排参天的法式梧桐树陪伴着这里的高精尖研究,南京边缘智能研究院的“大本营”就坐落于这片沉稳、安静的土地。这所由南京邮电大学联合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和华脉科技公司共同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虽然年纪只有“一岁半”,但已成长为国内边缘计算、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领域的佼佼者,其研发的核心技术应用范围广,服务能力强,助推着国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边缘智能研究院自主研发了物联网智慧服务系统,包括物联网中间件平台和智能网关,一个是软件平台、一个是硬件平台,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并构成了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物联网智慧服务系统是解决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公安、智慧消防等传统产业智慧化的核心技术,在抗疫期间大放异彩,发挥了重要作用。 服务智慧抗疫拯救生命的智能算法在抗疫过程中,边缘智能研究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合作,针对武汉前线方舱医院内临床救治负荷较大、病情复杂多变的情况,探索构建“新冠肺炎病程转归病情预测模型”并搭建服务平台。“患者及时填报数据,医护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动态,给患者提供最科学优良的救治手段,最大限度遏制疫情的危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南京边缘智能研究院院长郭永安介绍了这个预测模型服务平台的独特之处。“新冠肺炎病程转归病情预测模型”是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和临床预测模型的综合分析得出,基于科学分析的精准施策可增加治愈比例和速度,迅速减轻医疗负担,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果,降低收治压力。“治病救人,减少死亡率,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同时也提高了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曾在武汉方舱医院救治患者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勇对这个预测模型的实际效果称赞不已。今年2月27日,“新冠肺炎病程转归病情预测模型”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正式投用。“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分析的结果也越来越精准。”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医疗队队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刘云副院长推动将模型嵌入到方舱医院的综合服务公众号,“边缘智能研究院用科技力量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也为现代医疗的进步做出了贡献。”边缘智能研究院从诞生起就积极布局智慧医疗领域,目前已与10余家国内知名医院建立合作。智慧病房系统、智能护士台、智能体温采集系统、智能心电监护系统等医疗高科技已在部分医院中应用,未来几年里,依托于边缘智能技术的智慧医疗有望扩展到“寻常百姓家”。服务智慧养老智慧养老,托起绚丽夕阳红边缘智能研究院有两大看家“法宝”,一是硬核硬件:边缘智能网关;二是智能软件:智慧服务系统。这“一硬一软”搭配服务在养老场景中,匠心之处显示真心。“边缘智能网关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关设备。它能实现服务环境中网络末梢按需协同控制的功能。”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南京边缘智能研究院院长郭永安介绍这款“神奇”的网关,“它与普通的网关最大的区别在于,可以实现物联网环境中不同品牌终端的共享与智能协同。换句话说,它就像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将不同智能设备破解并关联起来。”智慧服务系统则像是一瓶胶水,在“软件层”将手机端的应用程序与终端智能设备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一套口令指挥。据郭永安介绍,这款智慧服务系统保密性强,数据预处理能力也非常强大。研究院“一硬一软”的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手中掌握的核心技术更是“独门秘籍”。“独自在家,用不着子女们操心了!”在了解了边缘智能研究院开发的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后,住在扬州的陈奶奶笑盈盈地说。家庭智能看护是研究院主打的养老产品。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即使老人独自在家,也可以自助获取健康服务,包括睡眠监测、运动计步、心率血压检查、家政服务、寻医代购、室外巡逻等。如果子女想远程关注老人,可以通过智能看护摄像头与老人进行实时双向语音沟通。为了让更多老人享受到健康舒适的晚年生活,边缘智能研究院正积极将智能设备布局到养老机构中。老人定位、24小时一键呼叫、语音提醒用药、慢病管理、精神陪护等智能服务将显著提升养老院的服务水平,也将每位老人的需求装进了“芯”里。另外,即便家属无法探视,也可通过远程操作,查看工作人员对老人的各项护理过程,在亲属端监测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数据。截止2020年12月,边缘智能研究院已经与多家养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养老服务,用科技力量托起更加绚丽的夕阳红。服务公安消防用“一张网”造福千万百姓由边缘智能研究院骨干团队研发的盐城智慧停车联网服务平台于2019年正式上线使用。通过在停车场场所配置智能硬件,将全市七万余个停车位统一调度把控起来,形成“一张网”,极大提升停车场的利用率。对于盐城公安来说,盐城智慧停车联网服务平台是开展停车秩序整治的一大利器。这款服务平台支持线上实时查询违停车辆信息、停车场车位数量、车辆类型等数据。而这些“大数据”为盐城公安治理交通和调配全市停车场所提供了支撑,做到“指哪打哪”。“盐城智能停车联网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实现车位查询、停车缴费、实时路况查询等功能。”盐城市交警大队负责人李宇说,“还将逐步实现违法查询、学法免分、违法举报等功能,为群众提供高效智能服务。”对于盐城百姓来说,他们感受到的是生活的便利与舒心。“车位有摄像头监控,手机就可以查询具体停车位置和停车时间,再也不会出现满城找车位的窘况了!”家住盐城市区的周洁,对盐城市智能停车联网系统赞不绝口。盐城市停车整治办工作人员表示,停车场的每个车位都配备了视频桩、高位视频等智能设备,可以实时看到车辆状态,也解决了车辆停靠期间被碰撞却找不到肇事者的问题。在消防方面,边缘智能研究院研发的消防监测“一张网”,为南京市日均五百万地铁乘客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南京边缘智能研究院院长郭永安作为技术负责人,全程参与了监测系统的调研与开发。他介绍,一旦地铁发生火灾,监测器将第一时间报警,系统能迅速定位到火灾发生的位置,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断电阻燃措施,从发现火情到发送报警的整个过程将不超过1分钟。未来,此监测系统将向全国的地铁城市推广,保障数以亿计乘客的人身安全。据介绍,边缘智能研究院作为南京邮电大学的重点新型研发机构,以建成世界一流的物联网科研基地为目标。它不仅是南邮之重器,更是服务社会之利器。目前,边缘智能研究院已与奥地利维也纳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等建立深入的国际合作。相信有一天,它会满载南邮的科技创新力量,引领“边缘”走向世界智能的“中央”。(通讯员:南京邮电大学李海博)
11月28日,首届高质量发展与评价研讨会暨江苏青年智库学者沙龙在南京邮电大学举行。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春丽,省考核办副主任、省统计局副局长刘兴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瑞峰,省委组织部综合考核处处长高颜,省考评中心主任孙怀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许益军,省社科联研究室主任刘西忠,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刘陈,校长叶美兰,党委常委、副校长荆晅以及来自校内外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分为开幕式及授牌仪式、主旨报告以及课题研讨会三个阶段,分别由省社科联副主席周瑞峰,荆晅和刘西忠主持。刘陈首先对莅临的各位领导以及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在致辞中指出,学校在江苏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估研究基地的基础上成立了“江苏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并在今年4月获批成为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实现了学校省部级智库的重要突破,充分体现了省委宣传部和省内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广大同仁对学校办学成效的高度肯定。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快打造党政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围绕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目标任务。会上,许益军宣读了《关于新增省重点培育智库的通知》,“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入选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赵金松和刘陈共同为“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揭牌。赵金松强调,办好新型智库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理论为国家而强,智库为时代而兴,智库要发挥好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重大政策出谋划策的核心功能;要坚持高端定位、专业水准,对自身功能定位的自觉认同和深刻把握,是新型智库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省级重点智库不是普通的研究机构,而是代表江苏最高水准的专业化决策咨询研究机构,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的“最强外脑”;要坚持科学管理、高效治理,导向明,航向正,善统筹,智库才能越建越好,要把好导向关,坚持恪守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相统一,在张扬学术研究个性和担承智库公共责任之间找到结合点。他希望研究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守正创新、勇于开拓,努力探索新型智库建设经验,不断推动智库高质量发展。刘德海在讲话中指出智库研究要站在时代最前列,要有大视野,打造大品牌,要开门办智库,培育新生代。引导智库学者聚焦发展热点,提高研究精度,增强研究效度,推进政智互动,密切政智合作关系,让智库研究贴近实践需要,从而构建良性顺畅的政智互动关系。要利用好智库平台,进一步把专家、课题、需求等更多的要素集聚起来,产出真正服务决策的好招数、金点子。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高质量发展与评价”这一主题,充分研讨,深入交流,凝练真知,贡献智慧,为江苏高质量发展与评价建言献策,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贡献高质量的智力成果。随后,郭春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主旨报告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如何认识我国转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差距、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刘兴远以《江苏以综合绩效评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从制定江苏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过程、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和实践效应作了详细解读。叶美兰以《新发展 新目标 新理念 新格局--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的使命与担当》为题,从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高起点、高站位的缘起,高质量、重创新的功能定位,新理念、新格局的研究重点,立天地、向远行的保障机制等方面阐述了研究院的使命与担当。她表示要举全校之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前行、久久为功,在践行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实践中扛起南邮使命,作出南邮贡献。当天下午,来自省直机关、设区市考核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就“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信息化建设研究”“精准评定 优化省级机关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研究”“江苏高质量发展考评功能与价值体系研究”等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通讯员:南京邮电大学尤萱)
未来网高校频道8月13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郭永安)近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一行视察了南京市“四新”行动新产业重点项目南京邮电大学边缘智能研究院,调研高新技术产业,实地考察了研究院的展厅、研发中心、办公大厅。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汪联辉陪同考察。边缘智能研究院负责人向张敬华一行介绍了研究院建设情况。研究院充分发挥学校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先发优势,汇聚科学研究、系统开发、产业应用、市场推广等高端人才,开展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以科研促进产业、以产业反哺科研,打造了学术链、技术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边缘智能研究院面向医疗行业研发了物联网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智慧门诊系统、智慧病房管理系统、慢病管理系统等,实现诊前、诊中、诊后和住院的管理智能化,相关成果已经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医大二附院等落地应用;面向公安和交管部门开发了“城市级智慧停车联网平台”,实现全程停车联网管理,开发了“视频智能运维平台”,实现城市摄像头智能运维,相关成果已经在盐城市公安局、东台市公安局落地应用;面向消防领域开发“智能电气火灾安全监测系统”,实现电气火灾安全管控,相关成果已经在南京地铁落地应用;面向运营商开发了“智能油机监控平台”,实现运营商第三方运维公司管理智能化,相关成果已经在山西太原等地落地应用。张敬华对研究院的发展给予了肯定,期望南京邮电大学边缘智能研究院充分发挥南邮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聚集优秀资源、加大技术攻关、完善产业布局,继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市委副书记沈文祖,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罗群,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市委常委、秘书长蒋跃建,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邵建光,各区委主要负责同志等陪同视察。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22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闫方)6月19日,南京邮电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黄维,该校党委书记刘陈、校长叶美兰、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出席揭牌仪式,黄维院士、刘陈书记为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揭牌,叶美兰校长为黄维院士颁发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聘书。副校长汪联辉主持仪式。叶美兰致辞。她代表学校向黄维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感谢陆延青副校长莅校指导。她介绍了学校成立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的背景和重大意义,回顾了黄维院士带领的学科团队在南邮的巨大发展成就。她表示,研究院的成立将集中优势资源、协同创新推动柔性电子领域研究。她希望以研究院为契机,深化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的技术对接,加快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消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她预祝黄维院士带领团队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柔性电子产业链建设。黄维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2006年起在南邮工作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感谢南邮对他的培养。黄院士认为,柔性电子产业将开启中国引领人类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南邮建设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将大有可为。他表示,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将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加快建设步伐,在较短时间内建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特色的柔性电子研究基地,并结合学校其他优势学科,尽快实现相关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为江苏打造柔性电子强省、中国打造柔性电子强国作出南邮的贡献。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院长赵强介绍了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建设目标。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科研院、一流学科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揭牌仪式。成立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既是学校对教育部关于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相关文件的积极响应,更是学校敏锐感知柔性电子技术在引领信息科技的原始性创新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在该领域作出的前瞻性布局。研究院的建设和运行受南京邮电大学指导,由学术委员会审议研究方向等学术活动。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首任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教授担任。建设期间,学校将在资金、场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投入,完善研究院的科研平台、人才队伍和管理机制,以保障研究院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研究院团队将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相关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据了解,该校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在柔性光学功能器件、柔性生物电子器件、柔性能源电子器件以及柔性微纳器件集成等方面已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研究团队近年来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研究院将开展柔性电子颠覆性理论创新研究,围绕柔性光学功能器件、柔性生物电子器件、柔性能源电子器件、柔性微纳器件集成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实现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的转移,力争创造出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等重大成果,推动相关学科方向的发展,为我国柔性电子关联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力争将研究院建成柔性电子领域国内顶级、国际领先的权威研究机构。
集微网消息,6月19日,南京邮电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担任首任院长。图片来源:新华网据悉,南邮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在柔性光学功能器件、柔性生物电子器件、柔性能源电子器件以及柔性微纳器件集成等方面已具有研究基础,研究团队近年来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研究院将围绕柔性光学功能器件、柔性生物电子器件、柔性能源电子器件、柔性微纳器件集成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开展柔性电子颠覆性理论创新研究。据新华网报道,黄维院士表示,南邮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将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将研究院建成柔性电子领域国内顶级、国际领先的权威研究机构,建成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特色的柔性电子研究基地,并结合学校其他优势学科,尽快实现相关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为江苏打造柔性电子强省、中国打造柔性电子强国作出南邮的贡献。(校对/小如)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28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宋丽敏)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叶美兰教授团队所撰写的《新基建背景下推进江苏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文被江苏省科协《江苏省科技工作者建议》(2020年第9期)采纳,并获省领导批示。据了解,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新基建背景下加快推进江苏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建议,一是做好大数据中心建设需求的前瞻性把握和统筹工作;二是大力支持高水平智慧民生服务大数据中心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战略布局;四是积极配合、支持、谋划长三角统一大数据中心建设;五是做好大数据中心建设适当超前布局的政策配套。
未来网高校频道8月21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刘元芹)8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副主任胡薇副研究员率队到南京邮电大学开展智库建设调研,省社科联研究室主任刘西忠研究员陪同调研。南京邮电大学科研院、社会与人口学院、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及该校省级智库和研究基地相关老师参加调研座谈。胡薇介绍了中国社学评价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中国智库综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本次调研目的,重点针对国内外智库评价现状和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指标体系作了详细阐述。刘西忠主任介绍了江苏省智库的发展历史与研究基地考核方案。该校科研院相关负责人对学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各智库和研究基地执行负责人分别就智库的特色与业绩,在推进智库建设方面的举措与成效,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了交流发言。胡薇和刘西忠对学校智库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建议学校智库建设在对外宣传和国际交流方面抓住机遇、走在前列,有效提高影响力。据了解,“十三五”期间,该校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快速发展,先后新增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高校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研发基地等一批重要的人文社科研究平台,为学校“一院一平台”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4月,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获批为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实现了学校智库建设历史性突破。“十四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推动智库建设,为地方政府和经济提供智力支持。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23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蔡志匡)6月18日,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第三次管委会会议在南京召开。该校副校长汪联辉,南通市港闸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曹金海,副区长张军,副区长、科技镇长团团长毛建平参加会议。汪联辉在致辞中表示,南通研究院在港闸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势头强劲,运营不到三年,在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引进和培育人才等四个方面都做出了亮点,希望研究院继续提升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能力,辐射当地产业。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研究院2018-2019年度工作总结及2020年度工作计划、2018-2019年度财务决算及2020年度财务预算。会议讨论了研究院绩效考核及奖励办法、港闸区创新驱动中心运营、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事项,并就下一步建设工作交换意见。张军指出,研究院业务方向与南通市、港闸区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已开始实现自我造血,逐步具备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区政府将会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继续予以大力支持,助推研究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曹金海对近几年南通研究院校地合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希望研究院继续围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三大平台,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促进产学研合作,高质量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确保实现2020年既定目标。
未来网高校频道1月15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刘胜利)1月12日,南京邮电大学举行信息物理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物理学科建设研讨会。南京大学邢定钰院士,复旦大学龚新高院士,武汉大学徐红星院士,南京大学李建新教授、王慧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孝群教授,武汉大学刘正猷教授,厦门大学吴晨旭教授,该校党委书记刘陈教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国平教授出席会议。科研院、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理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及物理学科全体教师参加会议。邢定钰院士和刘陈书记共同为研究院揭牌。刘陈书记致欢迎辞,介绍该校发展概况和信息物理研究院的筹建情况。他表示,南京邮电大学信息物理研究院紧跟国家重点发展量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国际前沿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研究院将整合全校资源,为该校物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邢定钰院士受聘研究院院长,李兴鳌教授为执行院长,普勇教授和刘胜利教授为副院长。蒋国平副校长为研究院负责人颁发聘书,他希望研究院要强化问题意识,围绕重点方向和关键环节,着力破解难题,实现内涵发展,争取在即将到来的物理学科博士点申报中突出重围,为该校学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邢定钰院士主持物理学科建设研讨会。李兴鳌教授汇报了该校物理学科建设情况,与会专家就物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热烈研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