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APP开发公司分析如何搞定APP用户需求瞳亮

APP开发公司分析如何搞定APP用户需求

要想帮助企业开发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还得弄懂用户的需求。产品需求可以来自用户、客户、销售、领导,也可以来自竞品、技术、以及自我反省。不同时期的用户需求也不一样,产品在开发之前和发布之后所需面对的用户便不一样。无论怎样,开发公司都应有一套靠谱的了解用户需求的方法,如何搞定用户需求。APP开发公司第一步:获取需求在开发之前,企业需得通过各种方法收集用户的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查、竞品分析、数据分析从自已身上找到需求点。手机软件被开发出来就是为了要解决用户痛点的,虽说我们主要是为了满足核心人群的需求,但是其他用户的想法我们也不能错过,或许从他们的看法里我们也能获取一些精妙的点子。第二步:需求分析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做法获取到需求后,要对自己手上的需求进行分析,因为需求是有真假强弱之分的。对于创业者来说,由于自身资金的限制,因此在做的时候,就一定要分清主次以及哪些需求是可以舍弃的。第三步:需求管理需求既然有先做后做,这就要求要对其做一个规划和排期,如果有些需求是目前没有满足的,则需将其放入到需求池中,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开发。同时还需要对这些需求点进行一歌统一格式的记录,这样后期查找起来比较方便。第四步:需求实现前面三步所归纳总结的需求点,都是为了最后一点,如果没有这一步骤,一切都将只是纸上谈兵。小编认为,对于创业者而言,如果自身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市场调研,了解用户的想法的话,可以将这一工作交给有经验的APP开发公司。如果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去了解用户的需求,则一定要做好需求分析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受欢迎的产品。

李筌

需求分析:用户需求研究四要素

用户真相是什么?无疑是最难的环节。作为产品经理,天天都在围绕吃透用户真相运转。但是总是会出现对于用户的需求过于自信,大多时候以参与人员为蓝本,研究结果远离用户真相,形成了“产品经理人体验”,“运营人员体验”,“领导人体验”等。作为产品经理,在每细化一个需求时,大家有跳出产品人经验,深挖过需求的背后吗?真正的用户研究应该建立在以用户为中心的逻辑上,对于用户的每一个确定要做的需求都能形成一个闭环,回到产品需求上。产品经理应该据有透过表面挖本质的能力,接下来我就对如何处理用户需求,做一个简单的方法总结。用户需求研究应该从以下4部分展开,用户需求调研,竞品分析,情节体验,整合为一。用户需求调研当面对用户需求时,我们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上次工作,我接到运营方提出的订单活动需求。他们希望通过订单活动来提高商城的销量。拿到这个需求,我认真分析后,从以下7个点进行展开。(我这里所说的是已经对初步需求进行过滤后的需求)运营方希望通过订单活动来促进用户成交订单,用户希望买到最实惠的商品,之前我们商城是仅仅只有商品活动,对于订单的活动是没有做的,所以这确实可以提高转化率,尤其是带动不容易卖动商品的销量。竞品分析作为一个初级产品经理,我们不要盲目的想从需求中进行创新,多体验优秀产品,做好竞品分析。对于这次的订单活动,我参考了考拉,丰趣海淘等的订单活动是如何做的。通过竞品分析并且结合自己的需求,我将这次订单活动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满额打折:表示参加活动的商品都按照设置的折扣计算订单应付金额,通过【满足金额】和【折扣】编辑域设置;如订单活动的满足金额为100,折扣为0.8,满足金额为200元,折扣0.7,则订单金额大于等于100小与200时,订单则按照折扣0.8的计算,若大于等于200,订单则按照折扣0.7的计算;满额立减:表示参加活动的商品都按照设置的减免金额计算订单应付金额,通过【满足金额】和【立减金额】编辑域设置;如订单活动的满足金额为100元,减免金额5元,满足金额200元,减免15元,则订单金额大于等于100小与200时,减免5元,若大于等于200,则减免15元;N元任选:表示参加活动的商品都按照设置的固定件数计算订单应付金额,通过【固定件数】和【金额】编辑域设置;如订单活动的固定件数3件,金额119元,固定件数4件,金额149元,若下单件数为3件,则按照119元购买,若件数大于等于4件,则其中4件按照149元计算,剩余售价最低的件数按照原售价计算;多件打折:表示参加活动的商品都按照设置的固定件数计算订单应付金额,通过【固定件数】和【折扣】编辑域设置;如订单活动的固定件数3件,折扣0.9,固定件数4件,折扣0.8,则下单件数为3件,订单按照折扣0.9计算,大于等于4件,订单按照折扣0.8计算;多件立减:表示参加活动的商品都按照设置的固定件数计算订单应付金额,通过【固定件数】和【立减金额】编辑域设置;如订单活动的固定件数3件,立减金额5元,固定件数4件,立减金额10元,则下单件数为3件,立减5元,下单件数大于等于4件,立减10元;总结:初次分析竞品,可以从产品的四要素进行剖析,即内容性,功能性,可用性,情感性。产品是做出来给人使用的,一款由价值的产品必定要给客户感受到有用,能用,可用,爱用。情景调研在这一阶段,我们已经做好了产品需求的细化工作,那到底可行不?我们可以把初步的原型交给用户(真正的用户,设计师,技术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运营人员,需求提出者),选几个典型代表,完全让他们自己去体验,不要带入同理心去干涉用户。我们只需默默在旁边看着,听着他们的分析,然后总结分析用户体验。整合为一整合为一是最关键的,对于可做的需求也并不需要全部都做。此时应抓住某一个点,让这个功能尖叫,超于用户的期望需求。例举近期工作上遇到的一个作者请假需求。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我们是做小说网站的,主要用于读者的阅读及吸引作者来与我们平台签约。运营人员需要通过全勤奖来激发作者续签约的意向,当时他们提的需求就是做一个请假功能,让作者自己请假,不影响全勤奖的发放。用户都是懒惰的,如果按着这个需求在作者后台增加一个请假功能?作者真的会利用好这个功能吗?增加这个功能,签约作者的转化率就会提高吗?运营人员真正需要这个需求吗……抛出了一系列问题,结合我们现有的网站及人力成本等综合条件,我将这个需求进行了转换,同样还是请假功能,但是无需作者去申请请假,直接技术这边设置一个m值,即允许请假天数,当月缺勤数在m值内,则自动发放全勤奖。但是作者并不清楚我们有这个功能,同时在的通知公告里写明全勤奖的调整。这一改变让用户避免了请假,同时又不影响全勤奖的发放。这个就是需求一个转换,整合,既满足了最初的需求,又不影响用户体验。记住与其求得面面俱到而让产品失去出彩的体验点,倒不如牺牲掉那些可有可无的体验,与营造“一击致命”的体验。每天面对大量的需求,产品经理一定要有一双“火眼金睛”,站在现有产品的肩膀上,用心去做好用户研究,营造“尖峰时刻”,让你的产品有爱,高于用户期望值。本文由 @择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陈骈

做app开发时,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

相信对于APP运营者们来说,大家都明白用户需求的重要性,注意观察互联网成功的app,其本质都是,要么满足了用户最本质的需求,怎么样去增加用户的体验度才是关键,要么是在本质需求层次上添加了其他层次的需求,以此做出创新和特色,并提供差异化的功能。但仍需要强调的是,产品满足的用户需求层次不同,用户对产品的依附程度也是不同的。米么信息小编认为,满足了本质需求的产品,用户的依附程度最高,而单单满足附属性需求或边缘性需求的产品是缺乏持久力的。本质需求依然是产品的核心拉力和根基,这个层次中的某个需求可以不作为产品的主要功能,但却可以作为让用户不轻易离开的一种理由。需要首先进行的需求定位。但是,在这之前,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你需要先调查目标用户,到底有哪些层次的需求,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将产品现有的功能和用户需求进行匹配,或者重新设计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什么是本质需求?本质需求主要包括:通讯、社交、生理等是人们生活中最需要的,通讯,社交不说了,生理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对于社交而言,人们生活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之中,通讯和社交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产品能满足用户不同的社交需求。本质需求可以说是最被人们所需要的。还有什么其他需求?1.心理需求,这些需求主要包括:价值观、意识形态、某种心理需求等。层次的需求并非人的必需品,但却依附在人身上,受到人所在的特定环境或社会境况的影响。比如,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运动,于是某运动软件利用朋友圈炫运动成绩的特么,成功地抓住了人们的需求。2.边缘性需求,这些需求主要包括:兴趣、爱好等。之所以称为边缘性需求,并非说这些需求不重要,而是因为这些需求虽然更多涉及精神层面,但在触及痛点的程度上相对要低于本质需求和附属性需求,就比如音乐,游戏,小说类的软件。在这三点当中,本质需求是最核心,人们必需的,同时竞争也是最大的,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之后,才会考虑精神的享受。所以一款产品要想要做大做长久,首选应该是满足用户的本质需求,本质需求永远都是用户最需要的,同时竞争也是最大的。

水野

开发APP应用时实现用户需求的四部曲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通过长沙APP开发,借此来寻求转型。相信大家都知道,在APP应用当中,只有能够实现用户需求的,才会获得用户认可,取得更理想的成果。那么接下来,长沙APP制作创研移动就给大家谈谈,关于实现用户需求的四部曲,希望对大家开发APP应用有所帮助。用户需求获取在开发APP应用之前,首先我们要去获取和收集用户的需求,因为在一开始,企业根本就不知道用户的需求,实现也就无从说起。所以,想要自己的APP应用能够实现用户需求。那么首先就需要去了解用户的需求具体是什么,只有了解到用户的具体需求后,企业才能制作出符合用户需求的APP应用来。用户需求筛选虽然企业获取到了用户的需求,但是用户的需求成千上万,其中绝大部分对企业来说,其实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企业接下来要做的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筛选,挑选出那些与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相关的需求。只有这样,在用户需求实现以后,用户才有可能购买企业的产品,给企业带来盈利的机会。用户需求分级即便都是有价值的需求,企业也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级,将用户最迫切需要解决,且需求量较大的,用户关注多的优先处理。然后将那些需求量较小,关注度较低的需求排在其后。这样就能保证APP应用能够优先照顾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同时小部分用户的需求也能够实现,这样才是最合理的分级方法。用户需求实现在经过对用户需求的分级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去实现用户的需求。因此,在APP应用界面当中,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相应的风格,排版布局,对用户进行引导,然后在内容当中,提供优质新鲜,有趣味的,帮助用户实现需求的内容。最后再引导用户去购买APP应用当中的产品,形成转化。总的来说,用户需求乃是决定APP应用是否成功的关键,在APP应用中只有用户的需求被实现以后,用户才会认可这个APP应用,并决定去购买其中的产品。也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够通过APP应用实现盈利,使自己能够在移动互联网转型成功。否则的话,用户需求无非实现,对APP应用自然也就不会认可。

峣峣易缺

APP应用推送需求文档

消息推送功能,作为 APP 运营中一个免费管道,对消息推送的合理运用能有效促进业务运营目标的实现。那么,App推送的需求文档中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一、需要对产品功能做一个总体的概述消息推送功能作为大多数移动端APP运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推送对于提高产品活跃度,提高功能模块使用率,提升用户粘性,提升用户留存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 APP 运营中一个免费管道,对消息推送的合理运用能有效促进业务运营目标的实现。二、背景说明(列举出存在的关键问题)安卓离线推送不可到达。使用推送通知用户可降低企业短信推送成本。业务需要针对部分人员进行自定义推送,对活动推送,页面推送,不同设备推送。推送结果可查历史,对推送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对部分用户标签进行触发式推送,精准推送用户所想所需。三、目标及范围(根据当前问题,本次需求的解决方案)支持安卓版本离线推送功能。除了普通通知类消息,还需要可点击跳转到指定页面通知,并且支持图片推送通知。后台对用户状态进行管理进行标签分组。支持实时推送及定时推送。推送记录可进行任务查询并且定时出具报表数据查询。四、专业术语(若涉及业务或者开发的专有名词可在此模块进行描述)五、功能性需求(对开发需求进行详尽描述)1. 用户管理可使用该模块查询已成功注册的设备及用户信息(包括设备号,用户名,Token,设备类型,手机系统版本号,app版本号,推送时间,更新时间,最后一次打开app时间,推送状态【有效,无效】)。推送状态有效条件(用户登录,app支持接收推送消息,标识用户有效)。用户关闭app接收推送通知,标识用户无效。用户退出登录app,标识用户无效。安卓用户未打开app,标识用户无效。用户设备未联网,标识用户无效。用户设备系统,app版本不支持,标识用户无效。2. 用户标签管理运营人员可以通过用户属性及业务要求进行全部推送或者部分标签用户人群推送,广告精准投放的好处可以看同一类型产品,这种技术人性化操作带来用户的便捷。通过对部分产品打标使得用户触发推送,可为用户解决疑惑及为广告商进行进精准人群广告投放。例1:支付宝的客服咨询会判断用户的问题是否解决进行通知推送,用户截图后系统推送客服入口到截图页面,便于用户解决问题。例2:抖音广告推送体系根据用户标签经常观看的视频类型对其进行广告精准投放,使得广告投资商转化率大幅提高,对抖音产品的用户不至于造成骚扰。3. 用户标签管理新增用户标签管理(标签ID,标签名称,标签状态【有效,停止】创建人,创建时间,修改时间)。对用户打标,根据标签名称对该名称的推送额度自定义进行组合,点击确定后,系统记录当前标签用户人员数量及状态信息,对用户模型进行深度构建,更准确推送用户所需信息。4. 推送任务管理实时系统推送管理(触发实时交易推送的条件有支付类型,退款类型,用户传文件,运营活动,订单状态改变,绑定卡)。业务运营推送活动管理(创建推送计划【推送标题,推送内容,推送链接(指定跳转页面),图片上传,选择目标用户【全选,反选】,推送时间【立即,定时】),创建完成推送计划,进入待审核模块。推送计划审核(对新增推送计划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系统执行推送任务,审核不通过可备注原因,修改后可重新提交,)推送任务管理(推送标题,任务开始时间,任务结束时间,推送用户数,推送成功数,推送失败数,任务状态【推送中,推送结束】,查看详情【用户编号,推送时间,推送状态,推送标识(已读,未读)】)数据报表支持导出文件。5. 容错处理机制实时推送(为确保实时交易推送可以成功推送到用户,若系统检测推送任务失败的情况下将会自动发送短信通知用户。)非实时推送(后台系统重复推送还是失败的情况下,采用人工重发机制。)神器来了!如何背锅及甩锅:自身团队的问题要学会进行主动背锅,以博取团队信任,在对外部合作尤其是跨部门进行工作时候需要利用好邮件进行确认,当出问题时候找到依据进行甩锅。一名产品小白总结出以上生存问题,若有不符合之处还望指正。本文由 @潘多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目之与形

产品经理必备能力之——用户研究

编辑导语:用户研究,是产品出生的必备前提。如果没有详细严谨的用户研究,就不会有成功的产品。产品经理对用户需求的把握程度,与其行业深度、职业阅历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当产品经理把自己当成用户去设计一款产品时,才能迎合用户的需求,才能设计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成功。什么是用户研究呢?我理解的,用户研究是产品设计的第一步,是帮助我们认知用户的一种方法,来指导我们设计产品、优化产品。一、用户研究的几个维度我们先来看一张图,这张图能够帮助你如何在适当情况下进行用户分析。来看横坐标是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为了明确,你研究的是什么?是要明确用户问题还是判断用户问题?通俗的讲:定量意思就是用户有没有这个问题,我知道用户的问题是啥,但我不确定有多少用户都有这个问题。而定性是用户的问题什么?也就是我知道用户有问题,但具体是什么问题我不知道,这两个维度的不同就导致了需要根据用户分析的目的去选择不同用户分析的工具。再看纵坐标,上面是观点,下面是行为。怎么理解呢?就是用户表达出来的和表现出来的分别是什么?用户说:“我觉得你们的产品不好用”,对于这样抽象的回答,主观上的回答,是用户的观点。而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发生了闪退,给了产品差评,那这算是行为。行为是用户直接反馈的,是最真实的表现,但是行为不够具象。比如:一家饭店门口没人来,这个是用户的行为,用户不愿意来,但是呢,行为是不能让你清楚的知道,用户为什么不来,是因为口味不好?环境不好?这是很就需要观点这个维度来判断了,通过去分析用户的观点,来判断具体的问题是什么,但是在需求分析中我们都知道,用户的问题肯定是有欺骗性的,他说是因为口味不好不来,但真实情况下可能并不是。当两个维度交叉,就构成了用户分析的四个维度。而这四个维度中,又有不同的工具,来供大家根据用户分析的目的有选择的,分别是我们熟悉的:问卷、数据、现场调研和访谈。比如:一个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过程中反馈遇到了问题,但我确实不知道用户遇到了什么问题,这样的调研该用什么方法呢?这个目的是确定用户问题,对吧,那就是定性的维度,那么这时候根据你要确定的内容,选择是用访谈呢还是现场测试让用户重新操作一遍——这就是定性。定性的方法不能锁定群体,因为支付环节中遇到的这个问题可能是个体问题。只有这一个用户发生,所以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定量去验证,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数据或问卷了。比如说数据,没错,数据也是用户分析的工具,可能和你理解的不太一致,但事实上数据都是用户行为的体现,对不对?在数据分析中我们最常见的数据漏斗,其作用就是分析用户的行为产生数据上的影响,如果某个节点出现数据异常,大概率说明大量用户在某个步骤发生了问题。数据是从定量的角度,确定了用户行为的用户分析方式。所以,遇到类似“转账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来投诉了”客服就可以通过数据的角度,去确定用户是在那个环节发生了什么,导致出现了问题。确定具体在那个环节,从而完成用户分析,到底是个性问题还是群体问题。数据能够客观的表现出用户的行为,但也不是全能的,他是不能非常具体的表现出用户的真实问题是啥的,只能知道问题在那个环节出问题了,而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什么。另外,对于用户的感受这种主观性的感受,是不能够验证的,比如用户感觉体验不好,但实际上数据中并不能客观的体现这种不好,这时候就需要产品经理来应用其他的方式来分析。相较于数据,另一个定量的工具问卷,是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确认具体问题是什么的。通过大量的用户问卷,让同一类型的用户给出一些结论,再通过这些结论来判断用户的真实想法,这是问卷的使用场景。以上就是四种不同的用户分析的使用常见。客观来看,产品经理对于一个需求,即需要从定性的角度确定问题,同时也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去验证问题。也需要从行为和观点两方面来去聚焦用户的问题。这样出来的结果,才是最真实的维度,从而使你的需求分析更准确。二、用户研究怎么用?那么用户研究具体怎么用呢,我们从几个场景分别来看一下:1. 场景一:从0设计一款产品,了解目标用户当我们从0开始设计一款产品时,这个时候,我们的产品/功能还没有上线,所以这个时候去观察用户行为的方式是不太合适的。所以在这种场景下,更多的是我们通过问卷调研或者用户调研(用户访谈)去找到目标用户,以及去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2. 场景二:产品优化,发现新的需求点产品优化,去挖掘一些新的需求点,这个是我们产品工作中比较常见的场景了。在这个场景下呢,我们进行用户研究的用户一般是老用户居多了。所以这个时候,由于老用户对产品的存在主观印象,所以问卷调研这种不可控的关键收集就不太建议使用了。不能过多的去听取用户想要什么,而是更多的去看看,用户做了什么?这里我们就要去分析用户的行为,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的真实态度。那么用户调研为什么可以用呢,首先用户调研1v1的场景比较多,相对于问卷,我们可以认为的去引导用户说出真实的想法。再者,当我们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的行为之后,也需要通过真实的用户调研来验证数据分析的结论。3. 场景三:深入挖掘用户遇到的问题我知道用户遇到了问题,但是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问题,怎么产生的?场景是什么样的?这个时候呢,我们就应该从定性的角度去分析用户了。用户调研可以直接跟用户当面沟通,通过用户的直接描述,去了解实际场景中用户遇到的问题。那么,当用户描述比较困难时,或者通过用户描述也无法非常清晰的判断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时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可以让用户来一次真实的现场测试,我们直接观察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帮助我们更直观的理解和分析用户遇到的问题。本文由 @kiw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见贤不尊

PRD:倒推知乎APP产品需求文档

产品需求文档和Axure是产品工作中很重要的两个点,也是新人入门的不错途径。通过对一款产品prd的书写,有助于增加自己的产品规范能力并提高自己使用Axure的能力。本文将选取知乎这一知名的问答网站为例,倒推其prd。作者之前写过《知乎产品分析报告》,本文的不少内容会从这篇文章中获取。毕竟作为互联网人提升资源复用率是提升效率重要的技能之一。在这一段时间中,知乎的有些细节进行了修改,这篇文章中也会以最新版的知乎为准。一、产品概述1. 产品介绍知乎为一款问答类型的软件,用户可以在其中提问并邀请其他用户进行回答,总体来讲:知乎的用户学历以及收入水准相对较高。知乎的图标主色调为蓝色,同百度的图标色调一致,和海洋同色象征着博大以及求索。图标的形状为一个汉字“知”,简洁明了,让用户一眼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软件,极简的设计风格符合互联网追求效率的特征。(1)产品定位知乎使用过的slogan有:“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以及“发现更大的世界”。从slogan不难看出:知乎的定位为知识分享以及探索未知。相比较大多数的问答社区,知乎的回答质量要高一些,这一点的实现得益于平台用户的水准以及平台的引导。在知乎中如果用户的回答不相关,就有可能被算法直接折叠,或者由用户反映之后进行折叠,而好的答案可以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这种模式不同于很多软件所使用的点赞多的靠前,或者回答早的靠前。对于好的答案有一定的倾斜,能够让优秀且切题的答案得到更多的曝光量,从而激励用户产出更加优秀的答案。此外,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现在的知乎还具有了很多之前没有的功能,比如:知乎Live以及读书会,能够让用户在付费的情况下得到高质量的信息,是知识付费模式比较成功的应用之一。(2)用户人群知乎作为一款质量不错的软件,深受学生群体的欢迎,此外互联网从业者也是知乎的重要用户群体之一,在知乎上很有机会能够看到业内顶尖人士的回复。知乎的用户群体大约有以下几类:大学生群体:他们或刚刚走出家乡来到大城市,或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而言是神秘而又充满诱惑的,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又没有足够的机会,通过知乎这个平台能够让他们花费比较小的代价就获得大量的信息,知乎是他们了解知识的窗口;职场新人:知乎上从来不缺乏优秀的人,当职场新人工作不顺或者想要换工作的时候,经常会来到知乎搜索前辈们的做法以及意见,知乎上比较崇尚追逐梦想,在这里不仅能够找到不少信息,还能够找到大量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彼此交流彼此鼓励,对于未来的恐惧也慢慢减弱了;好奇群体: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对于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感,他们想知道火箭发动机是如何生产的,他们也很好奇地球之外究竟有什么样的生命,这个世界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个大大的谜团。他们的关注点从高新技术到科幻无所不包,他们也是知乎上很活跃的一个群体;文艺群体:除了科技感十足的回答之外,文艺方面的内容在知乎上也是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互相分享喜欢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动漫更是他们的最爱,他们有时候会谈论一个绘画的技巧又或者一个分镜的功底,有时候又会为一部不错的影片应援打call;如何看待以及什么体验群体:网上有不少人谈到知乎会评价说知乎是一个分享中产阶级体验的平台,这个评价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很多用户限制于客观条件对于很多东西并没有机会进行体验,因此知乎上也有不少的用户是奔着体验以及看待类别的问题来的,常见的有“刚一毕业就月薪过万是什么体验”;内容创造者:他们是各个行业优秀的人,乐意通过知乎这个平台向年轻人分享知识与见解。此外当知乎开通很多付费功能之后,他们也是受益者,通过在平台上提供自己的知识赚钱,这些钱或许对于他们并不多,但是也是一种激励的手段。2. 文档属性文档名称:知乎APP产品需求文档版本:5.18.3(701)体验环境:安卓8.0.0撰写人:马璐撰写时间:2018.6.14目的:倒推知乎APP产品需求文档,是锻炼技能的优秀方式之一。3. 需求整理二、版本信息数据来源:七麦数据可以看出:知乎在3个月的时间内修改还是比较多的,3月26日增加了专栏投稿功能,4月23日增加了热门想法模块,5月11日增加了富文本编辑功能,并增加了图片水印保护用户著作权,6月8日针对世界杯增加了相关的功能。三、产品结构图1. 产品功能结构图2. 产品信息结构图产品结构图和产品信息图的相似度还是比较高的,两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同一个东西。一个讲的是页面中有哪些功能,另一个讲的是页面中有哪些信息。信息结构图之所以按照产品结构图的布局来绘制,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样不容易漏掉内容。因为信息必然是要承载于结构的,比如:书店内容要呈现给用户必然就需要书店这个二级入口以及后续的三级入口。所以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绘制,可以保证主要的信息点都会提到,而如果通过自己的思路来绘制则很容易漏掉一些内容。3. 注册与登录流程图值得一提的是,知乎使用手机登录的时候无论用户之前是否进行过注册,登录流程都是一样的,均为通过验证码进行登录,只不过注册的用户额外多出了密码登录的功能。此外,知乎只能够识别QQ而不能够识别TIM,意味着用户如果只安装了TIM将无法利用QQ号码进行登录,希望能够尽早进行改进。四、产品设计1. 全局说明(1)权限说明登录后:享受APP提供的一切服务;未登录:可以以游客的身份进行浏览,但是不能够使用所有的付费内容以及点赞,评论等对内容进行评判的功能。一旦使用这些功能,就会弹出登录界面提示用户登录后才可以使用。(2)常用部分交互说明a. 打断后重新打开app锁屏后重新解锁:开屏页面后回到用户使用的页面;切换到其它应用之后再切换回来:用户使用的页面;后台关闭后:开屏页面后回到首页。b. 点击空白区域或无网络情况点击页面空白区域:如果当前有软键盘,就向下滑动隐藏键盘;非WiFi情况下:可以正常使用,在播放视频的时候弹出提示。用户无网络时:首页将是一片空白,并提示网络有问题,可以进行重新连接。c. 页面内交互

失人

以一款政务App的为例,聊聊如何确定数据需求和埋点

大部分的数据分析文章,方法论居多,示例较少。而本文通过示例展开,结合遇到的具体场景和实际问题的思路,分享了如何根据产品功能、产品结构、业务流程确定数据分析的需求,并进而确定埋点,供大家一起参考和学习。数据反馈是产品迭代时对旧功能、旧结构进行改进的重要依据。那如何确定数据分析需求和埋点呢?以笔者的经验,一般是:根据产品的定位、功能、运营目标等确定大概的数据需求梳理产品结构,罗列(遍历)出大量可以埋点的地方最后根据数据需求的框架以及产品结构,梳理出详细的数据需求同时确定埋点,在此环节还会发掘出一些之前没想到的需求。这样描述还是太抽象了,笔者以一款政务App的互动版块为例来聊一聊如何确定数据需求和埋点。(出于保密要求,采用原型图进行说明)一、熟悉产品见下图,互动版块是群众向政府反馈意见的渠道,该互动版块包含四个互动栏目,分别对接不同的政府部门,四个栏目有各自的主题,以方便用户在特定主题下进行有方向的反馈。各个栏目的结构也是类似的,从互动版块进入后,一般是先到栏目的详情页,也就是对栏目主题进行介绍的页面(下图左),在该页面如果用户想留言可进入下一级的留言页(下图右),填写留言内容和个人信息并提交。不过,也有栏目的详情页和留言页是合二为一的。二、梳理数据需求和埋点大致了解产品后,正式开始梳理数据需求和埋点。1. 确定大体的数据需求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改进产品,让产品更好地满足用户和政府的需求,也是让产品的作用发挥得更好。互动版块的作用可以从用户、政府两个角度来看: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互动版块的主要作用,一是阅读内容获取信息,二是提交留言表达诉求;相对应地,从政府的角度,互动版块的作用,一是呈现内容传递信息,二是收集留言了解百姓诉求。因此,通过数据:一方面要了解用户对内容的偏好,例如更喜欢哪个栏目,方便调整内容的层级和排序等,为此,可以多关注流量的横向对比,例如不同栏目间的流量对比;另一方面要关注在提交留言时,流程顺不顺畅、便不便捷,是否有影响用户留言欲望导致用户中断留言的环节或功能等,为此,可以多关注留言过程各环节的转化率,可通过不同栏目间横向对比更好地判断转化率的高低。此外,不论是内容阅读还是留言提交,所涉及的一些功能按钮(例如留言页的账号登录入口)是否设置合理,有多少人在用,也是应进行数据分析的,分析的方式可以采用流量对比(例如与同页面其他功能按钮的流量对比),也可以采用转化率的对比。上述分析角度默认为以全体用户为分析对象,那不同类型的用户,他们的行为有没有区别呢?了解不同类型用户的行为差异,对于产品改进也是有意义的,因此,可将用户分为已登录已认证用户、已登录未认证用户、未登录未认证用户三种类型。其中,已登录已认证用户可认为是忠诚度最高的核心用户,已登录未认证用户次之,未登录未认证用户可认为是游客,忠诚度最低。可从流量、转化率等角度探索他们之间的行为差异。经过上述分析,已对数据分析的需求大致心里有数了。2. 梳理产品结构和罗列埋点鉴于产品结构并不复杂,可以梳理产品结构并以遍历的方式,将所有有价值的埋点罗列出来,逐项分析其价值进行筛选。遍历的方式也可以防止遗漏。首先是将产品结构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如下图。在本图中,每一个单元格内容都是一个可埋点项,例如第一个表格中的“互动”,若埋点统计的就是在首页点击底部“互动”导航项的次数。对单元格内容进行标号,明确层级关系。例如“4.1”就是“4”的子级,这样在梳理数据需求表示转化率的时候也比较方便,4-4.1转化率即表示用户进行留言选登页面后,有多大比例点击了该页面的“我要留言”按钮。3. 梳理详细的数据需求然后对上述表格进行遍历,设计数据需求。大的方向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容方面和留言转化率方面。例如上图第一个表格,没什么好说的,对比进入不同导航项的流量即可,了解用户偏好。第二个表格,可对比用户从互动大厅进入不同栏目的流量,从而了解用户对各栏目的偏好,但要考虑到栏目的排列次序也会影响流量。某一页面点“我要留言”进入留言页的转化率,如果该页面结构相似,也可以横向对比,例如3-3.1、4-4.1的转化率,对比的意义就在于了解是“留言回复”更能促进用户留言,还是“留言选登”更能促进用户留言。第三个表格可以发掘的东西很多,例如各栏目的留言各环节转化率对比,不同类型用户的留言各环节转化率对比,各栏目留言页顶部登录、认证入口的使用率对比等。上述这些“灵感”要记录下来,在上述三表格右侧列一表格,行行对应地记录想到的数据需求。如下图。这样得到的数据需求已比较详细,但比较杂乱,因此需要整理。对记录的数据需求“灵感”进行整理,使其结构更整齐、规范,同时进行增删修改。得到如下图所示的详细的数据及埋点需求(部分)。从整体上来说分为三大项内容,第一大项为留言页外部,包括APP各导航项、互动大厅里各栏目入口等。第二大项为留言页-不同登录状态用户间的对比,该项主要为了解、对比不同类型的用户对留言的参与程度、完成程度。一般来说已登录已认证用户认为是核心用户,已登录未认证用户认为是重要用户,未登录未认证用户认为是游客。第三大项为留言页-不同栏目间对比,该大项主要为了解、对比不同栏目的数据情况,包括各栏目的流量、留言各环节转化率、各功能按钮的使用率等。以上思路供读者参考。作者:九平均律,3年产品人。本文由 @九平均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一生一世

互联网产品的用户研究工作流程

在日益注重用户体验的今天,用户研究越来越被公司所注重。用户研究在于通过一定方式对用户进行洞察了解,给出相关建议方案,从而帮助产品进行更好的设计。在日益注重用户体验的今天,用户研究越来越被公司所注重。用户研究在于通过一定方式对用户进行洞察了解,给出相关建议方案,从而帮助产品进行更好的设计。作为一个设计师,自去年开始我就逐步在所负责的项目中融入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但我发现实际操作过程与常规流程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这里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用户研究的重要性用户研究的常规工作流程大厂与中小厂的流程差异一、用户研究的重要性设计师常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就是:设计是比较情感主观化的东西,没办法量化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产品经理同,但是比设计师所处环境还是会好一点,毕竟产品经理工作有很多还是可以量化的)。而用户研究就是一种很好的佐证手段。当设计不知从何下手时,正确的用户研究能告诉你用户渴望的、需要的是什么。相信大家对著名的UCD设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而设计”耳熟能详,而用户研究就是为了更好的帮助UCD理念在产品上的落实。产品设计前期,用户研究可以帮助调研用户的需求,了解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来明确自身产品的目标。产品研发中期,收集调研用户在使用相关产品时的行为数据,数据能反应人的行为,可以帮助了解到用户的使用动机。产品上线之后,用户研究可以快速知晓产品在市场上的整体反响,以及用户的满意度,帮助产品更好的进行后续迭代。所以用户研究其实并不单独存在于项目某个阶段,而是一直存在于整个项目过程。只要有需求,就可以随时进行研究工作。二、用户研究的工作流程主要流程包括:获取研究需求 – 确定研究内容 – 确定研究方案 – 研究方案执行 – 输出研究结果。1. 获取研究需求一般需求来自于两方面:来自市场运营、用户、产品经理、设计师等其他岗位职能。来自于研究人员本身。其他岗位职能提出需求,通常来源于日常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或用户反馈转达。优点是:需求覆盖范围广,更切合用户角度。缺点是:由于需求方对用户研究的不了解,导致需求概念的模糊甚至伪需求。而研究人员提出的需求更要求研究人员拥有自身的主动性,这样可以使用户研究更主动的加入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主动提供价值,而不是被动等待。2. 确定研究内容工作中常会接收到一些概念模糊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接收到的需求进行判定和分析。若是伪需求或一些无法满足的需求可以直接委婉拒绝。对于一些模糊的需求,则需要研究人员与需求方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去了解清楚其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举个例子:同样的一个需求,需求方过来可能就跟你说了一句话,“我想知道用户的满意度。”面对不同的需求提出方,就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公司管理层,可能更希望知道的是产品上线后用户的整体反响;产品经理,可能比较想知道用户对于目前功能、逻辑等的使用是否认同;设计师,会更想知道用户对于产品整体UI界面风格是否喜爱,以及一些交互的体验是否满意。所以确定研究内容是为了了解需求方的真实意图,避免研究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3. 确定研究方案曾经在林敏老师的朋友圈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用研最难的是制定研究方案,也就是方法的组合形式。方案靠谱了,数据才有可能靠谱,然后结论才有可能靠谱。研究方法有很多,有定性的有定量的。定性有访谈法、观察法、情绪板、卡片分类等。定量有问卷调研、流量日志、实验等等。研究方案就是要在这么多种方法中进行排列组合,组合成最适合这次研究内容的方案。这就需要熟知各类研究方法的特点。之前在公众号上也发布过一些研究方案案例:用研练习题 | 定性用户画像的创建用研练习题 | APP可用性测试案例用研练习题 | 定量研究方法案例用研练习题 | 定性研究方法案例4. 研究方案执行方案的执行包含前期执行准备、中期实操数据采集以及后期对所采集数据的整理分析。一般来说,只要熟读方案文档即可明白相关关键点,按照方案执行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后期数据分析则可能会需要运用到一些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甚至专业的统计学知识。5. 输出研究结果最后需要做的就是拽写一份研究报告,用于对相关人员的结论分享,同时也是对上层领导的工作汇报。很多初学用研的下意识会去网上查询有没有报告模板(因为我当初也是这样 ̄□ ̄)。但其实研究方案的不同,可能需要输出形式不同的研究报告。老师告诉我,其实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报告模板,只需要整理好逻辑,将研究获取的统计数据、分析过程、分析结果、给需求方的相关建议等写明白就可以了。三、大厂与中小厂的流程差异当前很多的大厂都会设有独立的用户研究岗位甚至部门,而在一般的中小型互联网公司中,并不会细分用户研究岗,更多的是由产品经理或设计师担任着这份工作,这时候用户研究更多的是一种职能。因为公司规模、人员等等的限制,流程也产生了一定差异。差异主要在需求来源和成本限制两方面。1. 需求来源小厂通常会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就是没有人来提出用研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内其他岗位对用户研究的了解不足,碰到问题很多都不知道可以通过用户研究的方式去解决。此时就需要产品经理及设计师主动提出需求,然后进行相关研究。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公司内部对用研的重要性进行一定的宣传推广,促进其他职能对用研的了解。2. 成本限制在研究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投入一定研究成本,通常用于对配合参与研究的用户进行奖励和补贴。在一些大规模的行业研究中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小厂不似大厂那么“壕”,基本上不可能对用户研究投入这么多研究资金。同时在时间上,中小厂公司的项目通常比较赶,更希望能在越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研究。3. 解决办法由于成本的限制,在一些大型的研究中可以寻找第三方数据的帮助。很多大厂每年都会输出一些用研报告。直接从这些报告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将获取数据的过程简化。还有一些常见的web和APP分析平台也是获取数据分析的一种路径。比如,公司正考虑研发一款主要针对00后用户群的产品,需要了解00后的特征、喜好。00后用户群人数众多,对于中小型公司承担不起这么大的研究份量。研究人员就可以去找其他大厂做过的一些研究报告。阿里、腾讯、IBM等机构之前都有发布过00后相关的研究报告,获取里面的一些数据及结论,结合自己公司再进行整理分析。而对于一些只针对公司自己产品的用户研究,不可能借助第三方的研究数据。在产品的开发前期就有意识的进行一些数据埋点工作,这样在平时就可以累积一定的用户数据,在研究时可以对以往所获得过的产品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也就节约了一部分的收集时间。资金成本方面可以采用对参与者进行小礼品感谢,或者提供APP内消费优惠券等形式来控制成本。最后用户研究是辅助产品设计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其研究结果是一种参考,也是对产品设计初期假设的一种验证。可以使设计做到有理有据,有形之中也增添了设计的说服力。作者:『夜。本文由 @『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局外人

案例研究:关于运动大数据APP的用户洞察及案例分析

中国运动大数据行业用户洞察中国运动大数据行业用户调研说明研究目的及内容《2018年中国运动大数据行业报告》是通过艾瑞iClick在线调研社区,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国内运动健身人群的运动偏好、对待运动大数据服务产品的态度及未来购买意愿等内容的在线调查及研究。以期为关注运动健身行业及运动大数据产品发展的企业及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调研样本说明中国运动健身人群画像越高认知的人群越喜爱运动健身并愿意以健康管理为目的为智能设备买单;越专业的用户越愿意实时调整运动状态。日常运动偏好日常运动情况概览:运动健身项目中,户外慢跑仍最受用户青睐根据调研结果,在国内运动健身用户的日常运动项目类型方面,户外慢跑是目前最受国内运动健身人群的项目类型,有78.0%的用户表示日常会有慢跑行为,此外,远足/徒步(60.6%)和家中健身(60.2%)的人数占比也超过了6成,属于热门运动类型。对于运动APP的使用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国内运动健身用户主要在跑步健身的过程中使用运动APP,其中最常使用运动APP的三个场景是户外慢跑(65.3%)、远足/徒步(46.1%)与家中健身(39.9%)。主要困扰及解决方式:运动效果不明显是难以长期坚持的原因之一,从而用户更期待通过寻找运动伙伴提供专业建议来解决在运动过程中的主要困扰方面,过半的国内运动健身用户(62.2%)反馈最主要的问题是难以长期坚持运动,此外,运动行为无人激励(46.4%)、运动装备不够舒适(36.0%)等问题也在困扰国内的运动健身用户。在面对这些运动问题时,超过9成用户会选择主动去解决问题,其中70.7%的用户表示会通过寻找有效的运动伙伴来解决自身相关运动困扰。在进一步的调研中显示,寻找有效的运动伙伴相比于社交需求的寻找伙伴有着本质不同,用户对于寻找有效的运动伙伴的初衷在于获取更专业的运动建议来指导训练。使用运动APP概况:用户每周使用运动APP时长有限,期待更好的运动效果调研结果显示,在使用运动APP的频率方面,超过7成的国内运动健身用户表示会经常或总是使用运动APP,运动健身APP在国内运动人群中具有较高的粘性,吸引用户以较高频次进行访问与使用。在使用运动APP的时长上,根据调研数据,超过半数的国内运动用户(61.1%)每周使用运动APP的时间集中在1-7小时这一区间段。可见大多数国内用户目前平均每天使用运动APP的时间在一小时以内,如何提升有限运动时间内的运动效果成为了行业内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痛点。运动APP关注点:用户关注APP智能化,未来希望能够实时监测身体状态在选择运动APP的考虑因素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国内运动健身用户最为关注运动APP的智能化情况(44.7%),能否真正做到“智能”,为用户运动过程提供到便捷和有效信息是用户在选择不同APP时最为看重的因素。此外,APP内容的专业程度和APP运动课程的效果也是国内用户较为看重的考虑因素。在被问及未来对于运动APP的主要期待内容时,国内用户主要选择了“训练中实时查看数据”(56.1%)、“训练效果分析报告”(54.2%)和“个性化定制和推荐训练”(52.1%)这三大内容。运动APP获知渠道:运动APP多由朋友推荐,主要用来记录查看运动数据在运动APP的获知渠道方面,根据调研数据,朋友推荐(53.9%)是国内运动健身用户获知运动APP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通过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获得相关运动APP信息的用户也超过半数,达到50.3%。在使用运动APP的主要目的方面,国内用户主要通过运动APP来记录或查看运动数据(50.9%),另外日常运动打卡的分享功能也受到国内用户的欢迎(46.0%)。用户群体更希望看到针对自己的个性化的运动数据报告呈现,越年轻的群体也愿意分享传播自己不同的运动方式、运动心得与运动效果。运动大数据服务偏好使用频次:七成用户听说过运动大数据服务,目前服务使用频率较高在被问及是否听说过运动大数据分析相关服务时,有70.8%的国内运动健身用户表示听所过来自运动APP等智能产品的运动大数据分析服务例如(运动周报等),但当前运动大数据服务形式较为基础,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而在使用相关运动大数据服务的频率方面,调研结果显示有69.0%的国内运动健身用户会经常或总是使用运动大数据的相关服务或功能,大多数运动人群对运动大数据相关服务的使用频率较高。智能运动产品:腕上设备最受用户欢迎,健康管理用途占比较高在国内用户使用的运动大数据产品的主要类型方面,调研结果显示智能手环目前最受国内运动健身用户的欢迎,使用该产品的用户占比达到67.6%,此外智能手表(46.6%)和智能体脂秤(37.1%)分列第二、三位受欢迎的运动大数据产品。而在使用运动大数据产品的主要目的方面,50.2%的运动健身用户选择了“记录运动时间”这一选项,此外“运动消耗卡路里统计”和“记录运动路线”等于个人运动数据统计查看相关的服务业排名前列,可见当前运动健身用户对于运动大数据产品的需求主要是在记录和统计个人相关运动数据方面。未来期待用途:近六成用户愿主动开放个人运动数据,医疗相关用途受欢迎在被问及是否愿意开放个人运动数据供企业或相关机构进行运动大数据分析时,仅有不到1成的用户不愿开放个人运动数据,59.3%的国内运动健身用户表示愿意主动开放个人运动数据供大数据分析,可见多数运动用户愿意积极配合运动大数据行业发展。对于个人运动数据的主要用途,根据调研结果数据,医疗相关的用途最受国内用户的欢迎。通过运动大数据的检测分析个人身体的状态、避免运动损伤等医疗相关技术能够让大数据服务真正造福运动用户,让用户享受更好的运动体验。使用现状:用户偏爱更具科技范的智能运动产品,更加智能的产品研发将成为趋势在用户选择大数据产品时的考虑因素方面,调研结果显示,最受到国内运动健身用户关注的因素是运动大数据产品的准确性,用户占比达到51.3%,可见目前运动健身用户对于运动大数据产品最为关注的内容还是在数据本身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上,在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的产品更为受到用户欢迎。而对于目前运动大数据产品的有待改进之处,调研数据显示国内用户对于产品的性价比方面相对有更高的期待,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是:产品智能科技感低于预期(41.4%)、价格过高(41.3%)和功能过于单一(41.1%)。未来行业内企业应加强硬件及算法研发,推出更智能产品满足用户需求。运动定制产品:多数用户愿意购买运动定制产品,其中腕上设备最受热捧通过对个人运动数据和整体运动人群的大数据分析和比较,针对不同运动人群的运动定制产品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服务,当被问及未来购买运动大数据定制产品的意愿时,有88.8%的用户表示愿意购买相关运动定制产品;在具体定制产品的类型方面,调研结果显示定制手环是最受用户热捧的定制产品,其选择用户占比达到76.0%,除此之外定制球鞋(53.8%)的人群占比也超过半数。相关性分析用户运动频率与健康状况:使用运动APP频率越高,用户个人健康状况更佳通过调研问卷,用户反馈了自身日常使用运动APP的频率,以及个人目前健康状况情况(日常生病频率、日常生活精神状态情况以及对自身身材满意度情况),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结果显示,用户个人的运动APP使用频率与个人健康状况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26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这表明用户越频繁使用运动APP,其个人健康状况会越好,运动APP的使用一定程度上能够正面影响个人健康情况。智能运动装备应用场景趋势未来用户更加追求社交功能多样化,运动数据评估,个性化服务以及直播+实时数据监测中国运动大数据典型企业分析PELOTON运动健身行业的独角兽PELOTON于2012年获得第一笔约为390万美元用于产品研发资金,截止2018年筹集6轮共9.944亿美元融资。目前估值约为40亿美元。PELOTON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较为简洁,通过通过课程、互动、数据分析激励解决了大多数人都会面对的“运动惰性”使其用户量保持较快速的增长。它在全美设立了22个展厅,还有两个工作室,一个位于曼哈顿,另一个设在芝加哥。客户们可以选择各种直播课程和存档课程。健身自行车售价为1995美元而课程包月费用为39美元。咕咚国内最早布局运动大数据服务的硬件+软件平台型企业咕咚于2009年10月23日在成都注册成立。最初的定位是硬件公司,推出咕咚运动手环等产品;之后伴随着运动社交化的理念,吸引了一大批的爱好运动人士;而如今随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创始人申波早早凭借其敏锐的嗅觉以及技术背景洞察到了运动与大数据结合的机遇并在运动大数据行业中走在前列。截止目前,咕咚App用户总数突破1.5亿人以及超过50亿条的运动数据。咕咚健身3.0Alive:运动健身与智能装备&大数据的结合并非偶然在慢跑已经被广大人群所熟知的情况下,健身在近几年愈发火热。咕咚于2018年9月举行了咕咚健身3.0Alive发布会。发布会中推出了多款搭载智能硬件的运动装备,但亮点莫过于大数据+直播的健身课程。这款课程是咕咚基于多年对于运动者运动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推出的精准训练课程,可为运动者带来更好的运动体验,同时,直播老师会根据佩戴者的智能装备实时监测运动者的训练数据,对其身体状态进行监督及作出恰当的训练指导意见。咕咚未来方向:智能装备+大数据服务咕咚会以智能装备及大数据服务双轮驱动,参考估值40亿美元的PELOTON。通过进一步提升技术与智能装备能力,来提供更加安全、科学、全面、丰富的运动健身及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咕咚已经开始探索医疗级运动数据能力构建,依靠未来国家的政策支持,国内的人群基数,运动健身与健康管理的双交叉人群,布局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解决广大消费群体运动健身与健康管理的核心需求。Keep运动健身课程内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提及Keep,不得不说的就是其在业内领先的运动健身课程内容。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均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这也是得益于创始人王宁的健身历程。“具有社交属性的移动健身工具”是其产品核心定位。与其Slogan中提到的“自律给我自由”一样,Keep通过对课程内容及硬件研发,在努力解决诸多用户运动健身的痛点。通过提升内容质量与创造便捷化运动场景增加用户粘性,最终达到运动自律的目的。目前Keep注册用户量已达亿级,是移动健身产品中用户规模较大、具备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头部产品之一。现有的智能硬件为KeepKit跑步机。KeepKit与Keepland:扩大内容优势的同时发力线下业务凭借着其运动健身的内容优势,Keep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运动健身人群。在2017年Keep开始了其横向及纵向业务的拓展。横向业务中增加了跑步及骑行的课程内容而纵向业务则针对智能运动硬件及线下健身房进行拓展。KeepKit是Keep推出的一款智能运动硬件,其三大亮点为社交性、标准化与屏幕指导。Keepland则是Keep进军线下的出发点,充分将线上优势课程内容与线下健身房融合,意图将Keepland发展成为便利店形式的新型健身房,向健身用户提供更加全方面的“运动一站式服务”。悦跑圈专注完善跑步全产业链发展悦跑圈是一款专注跑步全产业链的公司,产业链涵盖了从杂志到媒体,赛事执行、服装设计到旅游公司。国内首创线上马拉松并且其奖牌是运动人群争相收藏的物品。同时悦跑圈也是中国田径协会线上马拉松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悦跑圈的马拉松之旅:B端马拉松赛事服务悦跑圈的定位是一家体育服务公司,除了线上马拉松之外,还创新的推出粉红女子跑等各类趣味性跑步活动以及3km,5km,10km等短距离马拉松赛事,为“小白”跑者更好的参与到马拉松运动中来提供了契机。通过跑者运动的数据记录跑者跑步信息,其中包括GPS轨迹记录和跑步数据分析。作为中国田径协会战略合作伙伴,其数据防作弊系统更是获得了广大马拉松爱好者的一致好评。悦动圈红包与游戏化模式激励运动人群坚持运动悦动圈成立于2014年,初衷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游戏化的措施来帮助大家坚持运动。悦动圈首创的团战玩法,O2O赛事均成为受用户青睐这款APP的原因之一;同时,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运动即可获得红包的方式吸引了一大群人参与到运动中来。乐动力运动大数据行业的“特例”目前,大部分行业内的企业还处于B轮或者C轮融资阶段,而乐动力已经被阿里体育的光环笼罩。4月3日,阿里体育宣布对乐动力进行战略并购。至此在乐动力APP内已经将电商与运动健身巧妙的融合,同时意图在现有模式基础上进行运动大数据平台建设,为行业未来发展助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