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部推荐课题(2017年)1、清洁能源发展现状调查及推广2、家乡生态环境考察及生态旅游设计3、食品安全状况调查4、家乡交通问题研究5、关注知识产权保护6、农业机械的发展变化与改进7、家乡土地污染状况及防治8、高中生考试焦虑问题研究9、社区管理问题调查及改进10、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与弊11、研学旅行方案设计与实施 12、考察当地公共设施二、综合性课题 (一)环境保护13、对十堰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14、十堰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15、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16、十堰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17、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18、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19、塑料及其回收利用20、光污染与光能节约(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21、农用生物肥22、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23、生命之源——营养24、家庭包装25、以氢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26、正确提取热量及饮食27、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28、方便面可食性内分装29、油烟革命30、装潢材料的应用及改进 (三)资源利用:31、太阳能发展前景及利用32、创造绿色电能33、未来能源技术 三、学科性研究课题(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34、如何解读赏析外国小说35、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36、我眼中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37、交际中的语言艺术 38、追寻在(某地)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39、寓言对生活的启迪 40、《三国》人物性格探析 41、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42、高考满分作文研究43、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44、民俗文化研究45、记文学中的精神力量46、 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探究47、冰心作品中的爱的哲学研究48、张洁作品中的人性美49、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讨等50、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及分析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51、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52、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53、生活中的数字问题 54、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55、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56、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57、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 58、数学中的黄金分割59、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60、登高望远—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62、购房贷款决策问题63、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64、证券投资中的数学65、以“养老金”问题谈起66、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67、如何存款最合算68、如何合理抽税69、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70、哪家超市最便宜(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 71、称呼中的英文与汉译方法探究72、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73、性格与英语学习 74、饮食行业的英语规范75、趣味英语收集 76、旅游景区的标识英语77、西方国家节日谈趣 78、兴趣爱好与学习英语之间的联系79、英语口语训练 80、英语中的颜色与心情 (四)、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81、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82、物理与能源开发83、防盗门的防盗原理 84、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85、鸡蛋身上的物理学 86、学校周围噪声的防治87、现代交通与噪声污染及防治88、魔术中的物理原理89、建筑中的物理原理90、音乐中的物理知识 (五)、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91、家庭装修材料的取材研究92、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9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改进94、汞是如何进入食物链的?95、对市场补钙药品的研究96、食用油脂与健康97、常用食品添加剂的成分98、各种水果的维C含量之比较99、调查医院化验室中化学知识的应用100、日用洗涤剂对人体和环境有害吗? (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主题 10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研究 10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03、世界史上著名人物研究 104、十堰发展简史105、二中发展简史(七)、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主题106、冰川搬运设备制作107、从生态观点进行节能108、从地缘关系分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109、我国风水学中的科学地理成分110、地理素养对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影响(八)、 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主题111、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112、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113、制作反射弧模型 114、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115、卧室内放绿色盆景多多益善吗?(九)、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主题116、如何使用信用卡促进十堰的消费117、对某某商品的销售情况的跟踪调查 118、中国保险业将何去何从119、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120、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编者按:发布高中综合实践之研究性学习课程相关知识,与学习、研究者探讨交流。12.5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平台及成果之一。创新的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时尚前卫的创客空间,让每一个人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以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让学生走出传统课堂,走向社会生活主动去探索研究,这一过程充分体现探究、创新、实践的原则,而课题选择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选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无论是学生自己选择,还是在指导教师决定研究方向,都需经历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反思提炼等系列环节,这是一个从发散到归纳的过程。选题的好坏直接涉及到研究性学习论文的价值,选择好课题等于完成任务的一半,在一定意义上选择课题比完成研究任务更困难。从发展上说一个好课题可以产生一系列成果,因此选题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进展快慢,成果的大小、好坏,甚至整个工作的成败。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又有其特殊性。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类别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大致有四类:(1)知识探究型。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形成学习报告,如《洗涤剂的化学成分研究》课题,这类是研究性学习的全新起点。(2)学术研究型。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生浓厚兴趣,从而确定课题,经老师指导最后写出论文,可以是对某项定律、定理的条件补充,可以对课本例题解答的不同意见,可以对历史人物有自己的臧否,可以对某个作者诗文历史价值价判等等,如《王阳明的“良知”思想的现实价值浅析》课题。(3)社会调查型。学生通过对社会进行研究调查,学会与人交往、沟通,让课本知识贴近生活,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类课题学生也比较喜欢,如《我市中学生近视现状调查》课题。(4)创造发明型。学生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索,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取得成果,应用于社会,如《制作滴水起电器》、《热气球的制作与研究》等课题。其他还有畅想论证,文献研究、建模概括等类型。二.选择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研究的选题应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对这类问题能够加以解决或提出己见,则体现了价值;反之,研究没有现实意义、没有科学价值的选题只能导致劳而无功的结果。(2)创造性原则。选择的课题,有创新的思想,新的见解,具有开拓性,尽管难度比较大,研究的价值也较大。(3)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具有事实依据或科学理论依据,能保证探索方向的正确性。(4)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从主、客观条件考虑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能量力而行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实际能力出发,避免好高骛远。(5)典型性原则,指选题要少而精,适合于大题小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选题时凑热闹;贪多求全,大而无当,还要查看文献材料,避免选题“撞车”。三.如何选题(1)何处选题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科学等三个范畴来考虑。因学生每年获得的体验和经验逐步增多,所以研究性学习可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研究内容。如高一以“文理综合课程”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价值的能力,围绕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方法选题,以“人与社会”为主题,有利于体验社会,关心社会;高二学生已初步学会研究的方法,以“课题研究”为渠道,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围绕实践研究、思辨研究的方法选题,有利于热爱和保护自然,了解人类与自然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关系;高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能力和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以“人与科学”为主题,围绕假设论证、构建模型的方法选题,有利于培养对科学的正确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开拓创新的意识。三个年级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当然也可尝试不同方法进行研究并相互渗透逐步提高。可以在上述三个范畴从生活实践、报刊、杂志论文、热门话题、参与教师提供的课题等方面来选题。(2)自主选题学生根据爱好与特长选题,可不受学科的限制进行跨学科研究;可以是理论性较强、需要逻辑推断的问题,可以是实验性较强、需要科学实验才能解决的课题;可以是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也可以是需要进行调查实验、理论分析的课题。这是一个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充分展示的过程,但要强调研究取一个新视角或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提出新的观点。如有个课题研究《***旅游资源调查》,选择这个课题一方面便于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收集资料,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但通过调查,真正撰写却有问题,即针对性不够,研究目标不够明确,只有研(是什么)没有究(为什么,怎么做)。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还有许多人文景观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但还有好多未被开发,旅游人数尚欠多。那么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旅游?如何营造一个主题来打造这块旅游宝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确定了研究课题:《***旅游业开发研究与展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它的开放性决定了课题的选择、研究视角的选择、方法的运用和结果的表达等方面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和个性化,但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该源于学生自发产生的兴趣,教师必须避免强加于学生一些课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有创意的新课题。因此,教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提高同学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是课题选择上重要的一环,此外选择的课题立意要高,创意要新,在具体指导上可通过范例引路、选题推介、随机点拨和借题发挥等几种方法。总之,良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课题选择如何,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成果有无价值、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课题,其本身就孕育成功的希望,选题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有赖于教师的智慧和创意,还有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导读:上一期我们主要说了中学生做课题的两个问题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做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高中生做课题有什么价值?高中生时间有限,怎么规划做课题呢?这一期我们继续说一下高中生做课题的几个问题:01中学生做课题有哪些方向?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法,涉及面是非常广泛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理科,才是研究,文科学习一样是研究。所以,用研究的方法,可以来进行人文社科、工程、自然科学的学习。比如中学生的课题案例:(青科创比赛全国奖)人文社科类:《北京地铁天通苑站付费区内地铁过道商业设施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及方案初探》、《海南文昌方言的调查与研究》、《城市绿地与交通景观对心理压力的影响研究》等等。工程类:《分拆式节能灯》、《主动型车用限速控制装置的研究》、《一种口香糖残渣清理车》等等。自然科学类:《负载型复合光催化材料制备及去除油烟机网罩油污初探》、《蚂蚁筑巢及其在巢穴内行为的初步探究》、《基于蓝藻生长规律与化感作用的蓝藻水华治理方法探究》、《杂草稻越冬秘密:钻进土壤的种子诱发了休眠性》等等。02没有科研资源,学生可以做课题吗?有些学生和家长会认为,高中生做课题,只能是少数家长有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的才行。这也是个误区。在研究性学习中,时间、科研支持、知识包括成本都是资源,资源都是有限的,怎么利用好资源解决问题,是学生真正要去有的意识(时间管理意识、成本意识、资源意识)。而且高中生做课题,不是科学家做科研,有科研资源支持是更好的,在科学性可以有所保证,在家长没有这方面资源的时候,也完全可以借助学校以及各种社会资源来弥补。03中学生做课题,要避开哪些坑?1、最大的坑:包装课题最近昆明事件、武汉事件的发生,不管是科创类比赛还是国外名校的筛选中,对中学生做课题的评价维度中,真实性放到了越来越高的维度。包装课题,对学生自己以及学校都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专家评委都是火眼金睛,两个问题一问,是不是学生做的课题一目了然。因此,谨慎避坑。2、一味追求高大上为了脱颖而出,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为了显示高端,很多学生喜欢高大上的课题。题目要那种普通人都看不懂的术语,内容更是让大家都不明白是什么的。中学生科创的考核维度和科研还是有差异的。对中学生的课题,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创新性、科学性、规范性、社会价值性以及真实性等方面。所以中学生做课题,不是科学家做科研,盲目最求高大上,有时候只会适得其反。
我国的中小学课程已经经历了九次改革。第九次课程改革自1998年开始以来,至今已经持续了二十一年,教育改革真的是做到了“改革永远只有进行时”。教育理念在一代又一代教育人的努力下,不断更新。从最初的“素质教育”到现如今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紧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推陈出新。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正处于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对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教育领域提出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更多运用“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许多老师对这两个术语,应该是非常熟悉了,在教学实践中也已经做过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就能使学生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吗?科学家是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出来的吗?对于这一点,不少老师仍有不少疑义。小编今天就来谈谈这个话题。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科学研究就其本质来说,也在于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二者有相通之处,但是还是有距离的。目前许多教师和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和科学研究的真正关系的理解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生活中的问题通常不是用哪一个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的,需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即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部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首次提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教育部于2017年9月又发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推进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和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固然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离真正的科学研究仍然有很长的距离。科学研究通常立足已有的理论和研究结论,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从新的现象出发,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说的具体一点就是,新的现象是否能用已有的理论来解释,已经发现的规律在新的情境下是否仍然有效,是否有新的表现形式。发现新规律(真理),哪怕是对原有规律做出一点点补充,都是每位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当然这也是非常难的事情。要做出新的发现,首先就要求科研人员具备高超的科研素养,也就是观察、发现、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教育部想要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初衷。此外,要想有新发现,还要求科研人员对原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具有深厚和广博的认知。没有经过艰苦的学习,想要成为一位合格的科研人员是难以想象的。从目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老师们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的。许多学校以课题形式,指导学生开展了涵盖学习生活各个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确实也收获良多,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都得以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但是从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一方面现在的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想象力丰富,另一方面却对学习本专业已有理论和研究成果缺乏热情。虽然各高校在大学生当中也开展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并且开设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从学生的科研素养来看,效果实在差强人意。牛顿的那句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尽皆知,但是能真正理解其深意或者说能按照这句话去做的人少之又少。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打开了通向科学殿堂的大门,但是在通往这个大门的路上,还有许多事情等待着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努力去完成。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一定能把学生培养成科学家,但是如果不能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关系,那么至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研究性
#时光荏苒,初心不变#编者按:千千见闻主编刚从事教师工作不久,首次担纲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那2001-2002学年高一的事。那学年,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方兴,作为高中学生和高中教师对这种新生事物也尚显研究和驾驭得不够。本篇调研报告收录2002年12月福建教育出版朱平、沈国才责任编辑的《学习方式的革命——福建省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第1辑)》P382-385。学生调研报告也收录在P376-381。发布出来,供后来教育人们了解,期盼能从中得到启发。原题:“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的启思总以为关起门读书才叫读书,关起校门来学习才是认真学习。随着素质教育进一步的扩大和深入,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渐入正轨,走出校门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些学生总喜欢把很多精力花在远离教材的课题上,贪大求远。如《玛雅文化消失的研究》、《加入WTO对中国银行的影响》等等,这样的题目,即便让从事多年研究的专家来写也是厚厚的一本,恐怕也未必能说的清,而一个中学生写起来也必然是摘抄一段介绍性的现成资料,泛泛而谈。这样的“研究”既脱离学科学习正常秩序,又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几乎实现不了研究性学习应有的价值。我以为,“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作为学校学习方式的补充,把主战放置于校园内本来是毫无疑问的。但有了“研究”二字,因此,我理解为,“研究性学习”应拓宽思路,让研究的精神从校内走到校外,用课堂上学会的研究方法到校外社会大环境中合理的运用、实践、体会。即协调好个人的现有能力到社会中做平常校内所不可能做的事。课题无非也是个例子,其目的是通过研究让学生和教师懂得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本领,简而言之为“授人以渔”。出于这样的考虑,应尽可能确定一个操作简易、带有研究性质,同时能够尝试到研究滋味的课题。要确定一个这样的课题光自个儿想是想不出来的。因此,在第一至四周选题时,主要进行小组讨论,制定了活动步骤。开始也走了些弯路,后来结合三明积极发展旅游资源,筹备申报全国旅游城市的实际,先是定题为《三明主要旅游景点的传说和典故》。为了配合十月黄金周的宣传,更主要的是我们小组成员想更准确地了解我们所在的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文化遗产及其形式的由来,从而产生对故土的热爱。为了解决“怎样的建筑群体既能体现我们的山城特色,又能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建筑文化”的问题,经过组成员里讨论商议,按个人能力进行分工;之后,分头查找资料。组里负责查阅资料的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许多有关三明旅游的书籍,经过细心的查找,发现永安的旅游景点较能体现闽中传统文化,较符合我们所要解的问题。同时,我向成员们介绍了永安历史上的政治、人文和风土人情,成员中多数为这片神圣悠久的文化宝地所吸引。加之永安旅游网的宣传,成员们很快就与永安市文联及博物馆取得了联系。从永安市文联、博物馆编写的《安贞堡》一书及提供的资料中,我们的成员仿佛看到了永安贡川明、清时期古建筑群的独具风姿、朴华的外表,内里的大量的“沧桑见证”,也找到了解‘痕迹’的冲动。在我的协调和建议下,我们成员最终定定下了考察论题的对象——安贞堡、上吉山古居。考察初定为五一长假期间,能准备时间较紧,经小组成员同意,主要完成了我与组长拟定的主要任务:尽可能地获取有关书面资料及专家的建议。除了准备按照课程要求去探求外,我们还规定每人所必备的东西及要做的事:采访、记录、摄影、整理资料都进行分工,但分工的同时并没有分家,也要求成员之间要相互合作。为了更好地达到考察的目的。出发之前,我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小组成员们进行了沟通。建议她们紧扣住课题目的进行观察采访,或辅于笔录,或辅于摄影图片、资料图片,甚至于壁画、雕塑、对联也不要忽视。从第五周考察后的总结来看,我们的成员完成的相当的出色。她们所带回的资料和图片是先前到网络上及图书馆中查找的三倍。更重要的是,这次出校考察让她们懂得了很多教材中没有涉及的知识。如果不是亲身到过安贞堡,她们是很难体会到“历史痕迹”的根深蒂固,很难深切地体会亲身的意义。这一阶段的我做得最多的是指导她们如何克服行动与思想的游离;更多的是建议她们用学过知识主动的处理不可预见的问题;而问题的产生及不可预见也更多地出现在这个环节。好多东西被概念化、表面化,而我们很少静心地去理解清思想内核;即便有,也缺少大胆的质疑。因而在后来很长时间里做的是把条条纲纲的死记硬背当作了真正的求知。而忽视了事物诞生以及怎样诞生过程。学习,是要让我们回去感受体会过程和产生的不易,从中领悟产生的方法;研究,是让我们寻找和搜索知识产生过程曲折,从中吸收借鉴、创新。“研究性学习”的确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在论文总结的时间长(第6至14周),有了前面考察的得与失,每位成员都能大胆地放弃了一无关大局的资料,并从中找它们的共性。尤其是执笔人,几经筛选斟酌。最后才定为“渗透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以探求堡的现时意义为最终目标,把这么多个月来大家对安贞堡的研究分门别类的又融会贯通的写就成一篇充满感情的论文。这一阶段,我主要针对写论文的一些常规和方法进行片断性的指导,以成员自主选择删改为主要。作为指导教师,我能做的并不多,甚至有时不知该如何去做指导。但我所做的不外于以下这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我们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用好因特网查找相关信息,发现选题或解决选题。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思考如何把校内所学与生活相结合并发挥的加以运用,达到最终对学习的思索、探求。从本次的活动来看,第一个问题解决得好,而第二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地去完善提高。“研究性学习”更强调过程,我想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如何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学习、主动创新。基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学生只要给予机会,一样可以做得很好。我认为,现在关键不是去讨论要不要、适不适合我们学生去做“研究性学习”,而是得想一想如何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把“研究性学习”课题做得更好。因此,我建议在“研究性学习”上,学校最好能与社会上的一些相关部门加强联系,以促成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去学习。指导课题研究的实践之后,我也更深地体会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很强的实践性,它不仅充满乐趣,更多的是挑战。它是新的,必然与传统传授式的学习发生矛盾分歧;它是新的,它带有更多的主动性和自学性;它是新的,才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当中去实践,去总结。让自己沿着自己喜欢走的路主动的求知。它将分割的学科知识综合了起来,用实际的过程检验了自己方方面面知识掌握的情况。让学习者明白主动选择的重要。如果我们能扎实地去做好它,我想,将来我们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目标的拟定,完全可以由学习者自己来选择决定,而我能做的也就将“研究性学习”能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沟通、协调、合作”找寻一条可行的新路。最后,我要感谢支持我们的相关单位,感谢我们学习成员对我的支持和信任。
当一味的“接受”让“创新”难以立足,当乏味的灌输让“素质”无法提升,当马克思的“实践是人的本质特征”再次袭来,当哈佛大学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引发热潮,“研究性学习”便昂首挺胸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曾经的我们不用关心“学什么”,因为崭新的教材总会如期而至;曾经的我们不用操心“跟谁学”,因为渊博的师长总会无所不知;曾经的我们不用担心“怎么学”,因为简洁的定理总会如雷贯耳;曾经的我们不用烦心“学到什么程度”,因为至高的分数总会严肃衡量……我们日复一日地嚼着别人嘴里的干饭,于是缺失了学习的快乐和探索的幸福……所以当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来临的时候,我们着实兴奋了许久,好像饥渴的旅人遇到了一片绿洲……◆我们学会了探究我们不仅懂得了知识需要探究,更明白了心灵需要洞悉,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我们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探索世界的同时,更提升着自己的生活质量。◆我们学会了合作“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齐心才能移山填海。”研究性学习让我们清楚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没有团队的合作而唯独依靠自己则会像漂泊的鲁宾逊一样软弱无力。在师生与同伴的支持互助、对话交流、多元碰撞中,知识由社会向个体内化的追求便水到渠成,学习的满足也油然而生!◆我们学会了自主我们终于走出了“自主提问、自定目标、自定策略、自我调控、自我监督”的“知识建构之路”,我们终于懂得了什么才是“有效的学习”!因为自主,沉睡的潜能被激发;因为自主,封闭的心智被开启!我们体会到了“学习自由”的魅力!……然而当我们在为“研究性学习”擂鼓呐喊的同时,无名的焦虑也悄然而至,让我们体会“喜忧难分”的无奈!◎如果一切全成“风”“极左极右”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所以当为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而一味牵强地在课堂上实施着有众多优点的崭新学习方式的时候,我们更多感受到了一种“东施效颦”的滑稽与悲凉……◎如果一切都走“场”当“研究性学习”还没有成为老师的内心追求,当“研究性学习”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监督与检查而装腔作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浪费孩子生命的无奈与惋惜……◎如果一切皆有“限”当课时量有限、空间有限、师资有限,“研究性学习”是否会有“花自飘零”的孤单与无助?……诚然,任何一种事物的产生,都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喜也好,忧也好,只要明白其中的好,并用心去实践,就好!
导读: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化、学生出国申请名校的需求增加,对学生的自主持续学习能力、思维创新与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变高。学生的课题研究经历,与高校新型的人才选拔关联度更高,因此,中学生做研究性课题,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背景提升的重要内容。那随之而来就有一系列的问题。问题一:高中生做课题有什么价值?中学生做课题,可以给学生带来3大价值:1、科创项目,可以作为综合素质评价资料,背景提升资料;可以参加科创类比赛(比如:全国青科创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丘成桐评比、钱学森实验室相关项目等等),这些比赛都是高校(包括国外的学校)认可度比较高的,能够对升学直接有帮助。2、综合素质的真正提高。通过学生真实的做一个课题研究,学生必须自己发现课题、进行调查、设计解决方案并且实施执行,对数据分析,最终才能形成论文和结果。整个过程,能够很大程度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沟通表达能力。上述的这些能力,又正是高校比较重视和关注的,非常想要招到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因此,学生有很好的课题研究经历,在强基、综评招生等面试机会的时候,才能够有所展示和表达,才能够取得优势。3、新高考下,考试题目更加的灵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设计能力有利于学生应对新高考全国卷试题的考试。问题2:高中生时间有限,怎么规划做课题呢?高中学生的时间非常宝贵,能够自主支配的时间很少,怎么在这么紧张的时间内做课题呢?高中学生做课题,合理规划。特别是想要取得比较理想的研究结果,需要提前规划好。结合现在高中生必须有研究性学习的学分,必须有2个课题,我们建议:高一上学期,课题准备,通识学习;暑假可以参与到一些学长的课题或者参加一些科技类活动,选择和确定自己的课题方向;高一下学期,开题,前置课题的完成(简单课题,课题1)高二上学期+暑假:课题深化,完成(课题2),比赛申报。高二下学期:比赛展示与成果取得。高三暑假:有需要的话为提前批次招生面试突击。tips:研究性学习更应该是作为一种项目式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科学习、知识应用都能起到作用。建议初中就开始储备,这样高中进行课题研究有基础后更能够取得成绩。下篇我们继续来说一说高中生做研究课题的另外三个问题:问题三:中学生做课题有哪些方向?问题四:没有科研资源,学生可以做课题研究吗?问题五:中学生做课题,要避开哪些坑?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它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地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生活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研究性学习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它强调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材的过分依赖、过多的接受式学习、脱离生活实际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开发过程中,选取研究主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选题的范围很广,一般围绕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人与文化五条线索选择主题活动。因此研究性学习课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选题的空间是广阔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学生该从哪些方面入手选择主题呢?(一)选题方向和遵循的原则 (1)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原则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还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将会变成枯燥乏味的事情而难以维持下去,更谈不上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选择好了合适的课题,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空前的高涨,研究性学习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紧密联系生活的原则“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传统的教学将学生局限在仅有的几本教科书里面,这势必将导致学生真实世界的消失、生活世界的偏歪、自由活动的萎缩,最终导致学生创造角色的缺席!因此,让学生对自我、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引起足够的关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观察家里附近的河水,采集样本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又组织到市给排水总公司去采访了解自来水的净化流程,增加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生动具体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要比机械的教条效果要好得多。(3)体现学生主体的原则学生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应该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课程。因此研究性学习课不同于学科课程,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做的关键就是学生的实践,通过实践获得发展。因此,从选题开始,就应该真正关注学生主体的突出,发挥学生对课程的建构能力的作用,在与教师的协作下完成课题的选择、课题的的研究、在课题的研究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升素养。(4)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原则研究性学习课是一门地方、学校、学生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选题的国家课程。因此在课程开设上应该充分体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原则。每一所学校,在课题选择中,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思想和风格,选出反映学校特色的课题,走出各具特色的选题路子来。(二)选题的几点小技巧(1)特别月份开展特别活动一年中有好几个有特别的节日和纪念日的月份,如,一月有元旦节,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这样特别的月份自然要开展特别的活动,还有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九月、十月等等,这些活动都可围绕主题开展特别活动。如,五月,有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开展了“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 “收集劳模资料”、 “为自己定一个劳动计划”、 “开展社区服务劳动”等开展了系列活动,这样,将传统活动进行拓展,可开发丰富的研究性学习主题。(2)根据学生的合理要求确定主题有时,学生在平时聊天时,会有一些有价值的活动建议,他们也许是突然受到启发而产生的想法,或许从书本上了解到一些活动内容。不管怎样的要求时,教师就要利用机会点拨、引导,组织讨论,确定活动是否可以开展。如,有位教师听到在孩子谈论春天的话题时,引导学生一起确定了参观花卉苗木基地的主题活动。(3)根据突发事件确定主题不管是社会还是学校,有时都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经常这样一些事情的发生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这时,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将这些突发事情作为活动主题内容。如,有位农村教师发现自己班上的许多学生放学后不直接回家,而是在附近的山上、池塘边玩耍。于是,组织学生开展了“杜绝身边的安全隐患”的主题活动。(4)开展调查活动,在实践的情境中选择主题研究性学习中,其实践性的根本特点体现在活动的社会性上,由于课程内容不受课堂教学的局限,开放到现实生活的事件、现象和情境之中,开放到历史、社会和道德的背景之中,要关注社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综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社区实际情况开发社区服务类主题活动内容。(三)选题应注意的几个细节(1)选题应与学科教学大整合 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点是其综合性,学校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资源的利用应该与学科整合。活动主题应从整体上考虑活动课程的价值,将研究性学习课程看成学校课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否有利于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方法。另外,综合性主题的内容具有广泛的生长点,亦有利于学习内容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联系,从而形成一些新的学习课题。(2)考虑主题活动开展的可行性 选择研究主题,要考虑所选择的研究内容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特别是要考虑研究主题展开所需要的资源,是学生有途径、有办法可以获得的,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主题选择方面要“宁小勿大”、做到“大立意、小切入”,使学生能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展开研究,而不会因种种不能克服的困难而失去信心和兴趣,最终使研究性学习课程难以持续有效开展。编者按:发布高中综合实践之研究性学习课程相关知识,与学习、研究者探讨交流。12.5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平台及成果之一。创新的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时尚前卫的创客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改变学生原来那种被动的、偏重于记忆、理解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而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在探求中掌握探究方法,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方式。对于研究性学习,不仅要重视知识获得过程,有指导地让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理科的学习方法,而且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通过观察→发现→猜想→论证→归结→应用等途径,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我在上“轴对称”这一节课时,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观察与欣赏”。我借助于实物投影仪,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画(有中外建筑,包括“东方明珠塔”、F111战斗机、迷你汽车、蝴蝶、剪纸等),请同学们指出这些不同类型物体画面的共同的结构特征,引出主题“对称”,:飞机为什么要左右对称呢?“东方明珠塔”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学生的回答,道出了“对称”体现出的物体的力度和占空间位置的均衡的特征,揭示了“对称”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老师再轻轻一“点”:人类渴望安定,追求和谐,“均衡”也是人类自身的需要,是人类从自然界和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军事、交通、建筑、装潢、娱乐、艺术等各个领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轴对称”,显然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而且有趣的课题。这样从“观察”出发,仅用3--4分钟,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最本质的特征的感情都得到了激发,当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我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的理解。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呢?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老师的画图技能?我在一张夹有双面复写纸的白纸上画了一笔“ ”,你们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在学生人人睁大眼睛,全力观察的过程中,我打开白纸,抽去复写纸,白纸上呈现出一个“ ”,学生惊叹地叫起来:“一颗心”。对!一颗我们大家皆有的爱心!这颗“心”是怎么画出来的?它的特征是什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你们能为轴对称图形下个定义吗?看看书上是怎么定义的?其中有哪些关键性的词语?你能不看书,准确叙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吗?你们想不想、能不能在一分钟内创作一幅是“轴对称图形”的画面?我事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内夹双面复写纸,学生十分兴奋,动足脑筋,作一次创作,接下来我又利用一分钟在投影仪上当场展示学生许多张很有创意和画图技巧的画面,这样前前后后,5--6分钟学生不但在观察、总结、阅读、作画中深深理解、牢固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这是一种“成功教育”。第三个环节:新旧联系,认识已经接触过的是轴对称图形的几何图形。你们想一想,在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几何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在什么位置?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呢?我事先准备好学生可能说出的各种图形的硬纸图片,他们说一个,我往黑板上贴一个,又是3--5分钟,既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的理解,又促使了学生进一步了解以往接触过的几何图形性质,还培养学生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我还引导学生重点探讨归结了线段和角这两种最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为下面学习“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奠下基础。这节课第四个环节是研究“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第五个环节是如何作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第六个环节是系统阅读教材,进行课堂小结。回家作业是不用复写纸,利用所学“轴对称”的知识,创作一幅图画。在后面几个环节中,我也还是注重“观察”领先,在“观察”中发现特点,通过思考、论证,知其“所以然”,然后加以灵活运用。我体会到,引导学生观察,是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起点。总之,研究性学习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
3月30日,来自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名中小学校长,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参加了新时代中小学校长学习创新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及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主办。会议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创新、学习创新、方法创新、课程创新等展开。根据我国招生考试改革进程,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在新高考背景下,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学的热点,而随着在线教育的深入,学习模式发生了变革,学习创新智能化已成大势所趋。新高考下的综合评价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颁发的相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配套文件,各地正在全面推进新高考改革。在全国各地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中,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在北京,根据《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中的规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学业成就。“主要考察学生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业情感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记录学生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习内容和成绩,研究性学习表现与成果等。”在上海,80%的学校都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在山东省的自主招生简章中,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其它很多大学都提到,报名条件是需要完成15学段的研究任务。研究性学习从选修变为必修研讨会上,创新教育实验室课程负责人王旭在发言中分享了有关高中创新、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心得。他表示,创新教育实验室正是在国家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成立的,是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的研究交流和成果应用平台,同时也是面向高中生的创新研究性学习平台。“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已经从之前精英式的少部分优秀学生才能参与的课外活动,变成所有中学都要开展,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必修环节。”王旭说。王旭表示,研究性学习从定义来说是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找到一些问题,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全过程当中来自我构建知识。与传统学科不同,创新研究性学习有很多不同点。研究性学习不能仅沦为是一种实践,应该保证它的科学性,应该参考大学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科教学的拓展,其核心是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而形成的自主知识构建。“人人有课题,个个会创新”王旭表示,创新教育实验室致力于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与科学研究,让中学生实现“人人有课题,个个会创新”。他们的研究性学习平台,经过两年的研发和一年的试运行,去年已经在13个省市数十所高中服务过数千名学生。在北京,166中学已经把创新教育实验室的课程纳入到了教学体系当中,给出2学分的认定,相当于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修环节。目前创新实验学习平台上上线的课程,包括5大门类37个专业方向,数百个项目的课程供学生任意选择。学生选题过程,类似于大学的选课模式,课题大类包括理学、工学、经管、人文和社会五大类,比如《探索神奇的人脸识别技术》、《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电脑为你赋诗》、《战狼2中一招致命的毒弓箭的毒液是什么物质》、《如何用大数据建模预测房价》等等。平台系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研究过程日志,研究的过程评价和成果认证。研究性学习做的不错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将研究报告变成一篇学术论文,将这个课题持续下去。最终这篇学术论文可以发表、参赛,可以获得一些自主招生高校的认可。学生还可以用自己的成果去参加诸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登峰杯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据悉,该平台目前免费开放给所有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合作学校。大数据支撑下的创新成果测评在创新教育学习平台,借助大数据,可以通过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创新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可将评价数据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平台可以全程记录学生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系统自动形成创新学习日志。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的创新学习行为画像,数据来源于学生的选课完成度、作业完成度、作业评分、论文进度、论文评分等,实验室可以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问题、创新过程、创新作品五个方向,十五个维度进行打分。“创新也能影响一代人”王旭说,关注创新教育已经有几年时间,支撑自己和团队的正是一份情怀和责任。伦敦奥运会上,有记者问组委会的人,为什么说体育能影响一代人?组委会给出一个答案:它不仅能教会孩子如何赢,更能教会孩子如何体面地去输。“我认为创新也能影响一代人,因为它是对孩子视野的一种开阔,能让孩子看到一些未知的领域到底有多广阔。”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