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推车、测温枪,学生自制装备助力报到青岛39中报到现场青岛39中报到现场青岛39中学子测温进校园青岛三十九中的返校报到更为特别。记者采访了解到,学校报到过程中使用到的爱心小推车、紫外线灭菌灯、红外线测温枪、红外线测温门等都是学生假期里自己制作或组装的。4月15日一大早,青岛三十九中的防控第一关,从学生进校门便已开始。学校高三年级九个班级的学生分时段报到,佩戴口罩并保持安全距离有序入校,经过体温检测、行李消毒、个人健康状况登记等环节进入校园。青岛三十九中学生假期中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报到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采访了解到,开学前,学校开展了以“决心抗疫 用心行动”为主题的作品征集活动,把疫情当作项目式学习素材,鼓励学生利用学科知识、发明创造等为疫情防控助力。学生的研究性成果,如爱心小推车、紫外线灭菌灯、红外线测温枪、红外线测温门等均在报到过程中闪亮登场,提高了同学们报到的效率。据青岛三十九中校长白刚勋介绍,此前,城阳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协同第三方检测机构还专门到校,对学生自主组装的红外线测温门进行了检测,结论是“测量准确,可以使用”。编者按:发布高中综合实践之研究性学习课程相关知识,与学习、研究者探讨交流。12.5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平台及成果之一。创新的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时尚前卫的创客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201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持续深化课改的浪潮中,温州中学作为温州市基础教育的龙头学校,始终积极响应、迎潮而上。为适应新高考变革发展,温州中学全体学生参加创新研究性学习,以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018年5月,温州中学借助创新教育实验室研究性学习平台,引导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开展创新研究,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为知识探索者,开启了新高考改革后的一项重要探索。温州中学实验室学习平台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研究过程日志,并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创新导师和校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使学生形成了自己的创新经历和成果,激发学生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自开通账号以来,学生均积极投入创新教育实验室研究性学习当中并取得较好的成果。截止9月12日,已有400多名学生完成选课并撰写研究报告。同时,在实验室举办的“Top100创新学习之星”选拨活动中,温州中学有5名学生在近千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2018年度”Top100创新学习之星"称号。以下为温州中学研究报告作品名称展示:注:名单排名没有先后顺序从研究报告成果统计来分析,学生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研究各自感兴趣的创新课题,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从叶同学的《青少年依恋在虚拟网络社交中是否为安全型依恋?》、高同学的《现今中小学生对于阅读网络小说的自我管理能力》等优秀作品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在创新成果实践中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能力。创新学习认证样例同时,实验室根据相应的学术标准,对学生创新课程学习过程及研究成果进行评估考核,对达标学生颁发参与创新课题研究的创新学习认证证书,用以证明及表彰学生在创新学习中的付出与成绩。国家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学生成才需要创新教育。温州中学与创新实验室的合作,使学生不仅收获了一次研究经历、一份实践报告、一篇学术论文,还收获了学科视野的拓展、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未来求学和成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今年夏天,全国新高考又将新增广东、湖南等八省市,加上之前两批已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全国已有近半省(区市)正式实行新高考,新高考取代传统高考模式并覆盖全国乃必然趋势。与此同时,自我国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发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新课改”)以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也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推进。新课改与新高考交融,汇聚成了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但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因而,“研究性学习”成为了新时代素质教育和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素质教育呼唤研究性学习根据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2001年4月,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增设进入“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是学习,即一种综合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强调知识的联系与运用,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将现成的结论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多渠道、多途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知识、整合知识的过程体验。研究性学习主要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一般来讲,凡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如观察、调查、访谈、试验、设计、制作、评估等)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形成产品,而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结论通过传递式教学直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属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大致包括五个环节:(1)澄清或识别问题:通过讨论和提问,学生识别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并清晰而明确地陈述问题;(2)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思路;(3)围绕问题的解决,制定研究计划,并加以适时调整与修订;(4)按计划采取行动,通过诸如问卷、观察、访谈、查阅文献资料、搜集事物作品等形式,去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料信息;(5)对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组织和加工处理,或者对原有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结论,或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新课改、新高考落地实施,未来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也随之发生改变。灌输式、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不仅有悖于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也不利于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研究性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之下,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新高考改革主要是强调了核心素养。因此,与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实践、解决问题、注重创新的“研究性学习”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新课改是我国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新课改的“新”和“改”,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方面,也体现在课程目标方面。比如,新课程结构突出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而课程目标则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化学科目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物理作为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应注意让学生接触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实验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有望成为所有中学都要开展、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必修环节,也是新高考模式下多元化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新高考改革主要涉及取消文理分科、规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进高考招生录取方式、构建多元录取机制等方面。其中,综合素质评价就包括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等七个维度。新高考背景下的多元化的录取模式为“两依据,一参考”,其中“一参考”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等提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评价结果将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研究性学习还是强基计划等特殊招生模式的考察重点。在3月20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上,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全球董事会总裁古贝尔指出,新冠疫情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威胁,也给全球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场危机引发了关于教育未来的新话题,也激发了一场新的大讨论,是关于教育的未来的大讨论。他认为,我们应该进行更加广泛的教育改革,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并接受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自新课改、新高考试行和逐步落地以来,相关的教育服务也处于市场培育阶段,许多既有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高考相关的市场化服务机构也在适应新形势、研发新业务、推出新服务,以满足新需求。但客观而言,当前主流的新高考和新课改衍生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在新课改、新高考的助推之下,研究性学习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需求,结合当前市场上已有的研学、STEAM教育、编程教育、全学科素质教育、营地教育(如:夏/冬令营、艺术营、体育营等)、图书及相关教具学具等新兴教育服务,衍生和进化出更有教育意义和更具经济价值的教育服务。
随着新高考的深入推进,作为高考大省的河南,尽管还未正式开启高考改革之路,但有关综合素质评价的准备工作也已全面铺开。创新教育实验室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也受到了河南省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近日,河南省电化教育馆纪检书记陈冰文、河南省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宏升、河南省电化教育馆研究部副主任刘伟峰及南阳市教科所、电教馆相关领导前往创新教育实验室合作学校——南阳市第一中学校,实地考察了创新教育实验室在南阳一中的落地成果。在徐宏升看来,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品格、不断促进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关键期,也是不断扩大知识覆盖面,促进学习体系化的新阶段。河南是全国数一数二的高考大省,更需要不断探索和发掘针对学生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更好地迎接新高考挑战。事实上,新高考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其中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也是综合素质考核的重中之重。也因此,各高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也逐渐把研究性学习经历作为重点考察项目,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南阳一中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中心主任李鹏岚介绍了南阳一中在研究性学习上的推进情况。基于创新教育实验室平台上所拥有的20余个专业的上百门课题,每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如今,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南阳一中全体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学生需要完成一个课题,同时学校老师和创新教育实验室导师也将通过课内及课外指导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并在期末通过学分认定转化成果,从中挑选出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类大赛。根据李鹏岚介绍,截至目前,南阳一中学生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66个、外观设计专利36个,还有实用新型专利215个、外观设计专利155个正在审评中。而在2019年第33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南阳一中有28个课题组、37名学生荣获省一二三等奖。李鹏岚认为:研究性学习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学分最多的一个课程。创新教育实验室同时拥有完善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证明,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行为都将被真实纪录下来,帮助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以及综合评价招生选拔中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未来学校竞争的焦点就是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做得好的学校,一定会赢在高考的终点。”徐宏升也高度肯定了南阳一中在探索创新教育、推动研究性学习落地上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这为河南省发展创新教育、迎接新高考起到了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他表示:未来要坚定不移地在全省推进创新教育,通过推动创新教育实验室在河南省各个地市的试点建设等工作,提高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点带面实现各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进而实现全省的教育质量提高。
3月30日,来自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名中小学校长,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参加了新时代中小学校长学习创新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及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主办。会议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创新、学习创新、方法创新、课程创新等展开。根据我国招生考试改革进程,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在新高考背景下,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学的热点,而随着在线教育的深入,学习模式发生了变革,学习创新智能化已成大势所趋。新高考下的综合评价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颁发的相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配套文件,各地正在全面推进新高考改革。在全国各地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中,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在北京,根据《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中的规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学业成就。“主要考察学生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业情感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记录学生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习内容和成绩,研究性学习表现与成果等。”在上海,80%的学校都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在山东省的自主招生简章中,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其它很多大学都提到,报名条件是需要完成15学段的研究任务。研究性学习从选修变为必修研讨会上,创新教育实验室课程负责人王旭在发言中分享了有关高中创新、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心得。他表示,创新教育实验室正是在国家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成立的,是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的研究交流和成果应用平台,同时也是面向高中生的创新研究性学习平台。“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已经从之前精英式的少部分优秀学生才能参与的课外活动,变成所有中学都要开展,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必修环节。”王旭说。王旭表示,研究性学习从定义来说是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找到一些问题,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全过程当中来自我构建知识。与传统学科不同,创新研究性学习有很多不同点。研究性学习不能仅沦为是一种实践,应该保证它的科学性,应该参考大学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科教学的拓展,其核心是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而形成的自主知识构建。“人人有课题,个个会创新”王旭表示,创新教育实验室致力于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与科学研究,让中学生实现“人人有课题,个个会创新”。他们的研究性学习平台,经过两年的研发和一年的试运行,去年已经在13个省市数十所高中服务过数千名学生。在北京,166中学已经把创新教育实验室的课程纳入到了教学体系当中,给出2学分的认定,相当于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修环节。目前创新实验学习平台上上线的课程,包括5大门类37个专业方向,数百个项目的课程供学生任意选择。学生选题过程,类似于大学的选课模式,课题大类包括理学、工学、经管、人文和社会五大类,比如《探索神奇的人脸识别技术》、《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电脑为你赋诗》、《战狼2中一招致命的毒弓箭的毒液是什么物质》、《如何用大数据建模预测房价》等等。平台系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研究过程日志,研究的过程评价和成果认证。研究性学习做的不错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将研究报告变成一篇学术论文,将这个课题持续下去。最终这篇学术论文可以发表、参赛,可以获得一些自主招生高校的认可。学生还可以用自己的成果去参加诸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登峰杯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据悉,该平台目前免费开放给所有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合作学校。大数据支撑下的创新成果测评在创新教育学习平台,借助大数据,可以通过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创新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可将评价数据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平台可以全程记录学生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系统自动形成创新学习日志。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的创新学习行为画像,数据来源于学生的选课完成度、作业完成度、作业评分、论文进度、论文评分等,实验室可以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问题、创新过程、创新作品五个方向,十五个维度进行打分。“创新也能影响一代人”王旭说,关注创新教育已经有几年时间,支撑自己和团队的正是一份情怀和责任。伦敦奥运会上,有记者问组委会的人,为什么说体育能影响一代人?组委会给出一个答案:它不仅能教会孩子如何赢,更能教会孩子如何体面地去输。“我认为创新也能影响一代人,因为它是对孩子视野的一种开阔,能让孩子看到一些未知的领域到底有多广阔。”转载请注明出处“教育那些事儿”
2018年3月30日,来自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名中小学校长,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参加了新时代中小学校长学习创新研讨会,会议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学习创新、方法创新、课程创新以及大中小学衔接等主题展开,共同为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会议极大地激发了与会人员对于创新教育的热情,拓宽了与会者在大中小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思路。新时代中小学校长学习创新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及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主办。会议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研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创新、学习创新、方法创新、课程创新。(二)研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人才选拔及培养与基础教育如何衔接的有关问题,加强大学人才选拔及培养与基础教育的沟通与协作。(三)研讨如何开展全国优秀青少年“爱国·奋斗”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等如何共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圆桌论坛新高考下的综合评价改革根据我国招生考试改革进程,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在新高考背景下,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学的热点。在全国各地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中,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在北京,根据《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中的规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学业成就。“主要考察学生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业情感等方面的情况。重点记录学生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习内容和成绩,研究性学习表现与成果等。”在上海,80%的学校都建立了创新实验室。在山东省的自主招生简章中,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其它很多大学都提到,报名条件是需要完成15学段的研究任务。研究性学习从选修变为必修研讨会上,创新教育实验室课程负责人王旭在发言中分享了有关高中创新、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心得。创新教育实验室王旭老师分享创新教育实验室正是在国家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成立,作为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的研究交流和成果应用平台和国内首个高中生的创新研究性学习平台,致力于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与科学研究,让中学生实现“人人有课题,个个会创新”。经过两年的研发和一年的试运行,在过去一年已经在13个省市数十所高中服务过数千名学生。选课题研究性学习从定义来说是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找到一些问题,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全过程当中来自我构建知识。与传统学科不同,创新研究性学习有很多不同点。研究性学习不能仅沦为是一种实践,应该保证它的科学性,应该参考大学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科教学的拓展,其核心是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而形成的自主知识构建。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性学习已经从之前精英式的少部分优秀学生才能参与的课外活动,变成所有中学都要开展,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必修环节。在北京,166中学已经把创新教育实验室的课程纳入到了教学体系当中,给出相应学分的认定,相当于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修环节。学习平台数据分析目前创新实验学习平台上上线的课程,包括5大门类37个专业方向,数百个项目的课程供学生任意选择。学生选题过程,类似于大学的选课模式,课题大类包括理学、工学、经管、人文和社会五大类,比如《探索神奇的人脸识别技术》、《用人工智能技术让电脑为你赋诗》、《战狼2中一招致命的毒弓箭的毒液是什么物质》、《如何用大数据建模预测房价》等等。37+专业方向平台系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研究过程日志,研究的过程评价和成果认证。研究性学习做的不错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将研究报告变成一篇学术论文,将这个课题持续下去。最终这篇学术论文可以发表、参赛,可以获得一些自主招生高校的认可。学生还可以用自己的成果去参加诸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登峰杯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创新收获与创新成果大数据支撑下的创新成果测评在创新教育实验室学习平台,借助大数据,可以通过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创新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可将评价数据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评价同时,平台可以全程记录学生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系统自动形成创新学习日志。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的创新学习行为画像,数据来源于学生的选课完成度、作业完成度、作业评分、论文进度、论文评分等,实验室可以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问题、创新过程、创新作品五个方向,十五个维度进行打分。“创新也能影响一代人“王旭老师说,关注创新教育已经有几年时间,支撑自己和团队的正是一份情怀和责任。伦敦奥运会上,有记者问组委会的人,为什么说体育能影响一代人?组委会给出一个答案:它不仅能教会孩子如何赢,更能教会孩子如何体面地去输。“我认为创新也能影响一代人,因为它是对孩子视野的一种开阔,能让孩子看到一些未知的领域到底有多广阔。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以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让学生走出传统课堂,走向社会生活主动去探索研究,这一过程充分体现探究、创新、实践的原则,而课题选择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选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无论是学生自己选择,还是在指导教师决定研究方向,都需经历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反思提炼等系列环节,这是一个从发散到归纳的过程。选题的好坏直接涉及到研究性学习论文的价值,选择好课题等于完成任务的一半,在一定意义上选择课题比完成研究任务更困难。从发展上说一个好课题可以产生一系列成果,因此选题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进展快慢,成果的大小、好坏,甚至整个工作的成败。而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又有其特殊性。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类别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大致有四类:(1)知识探究型。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体验,形成学习报告,如《洗涤剂的化学成分研究》课题,这类是研究性学习的全新起点。(2)学术研究型。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生浓厚兴趣,从而确定课题,经老师指导最后写出论文,可以是对某项定律、定理的条件补充,可以对课本例题解答的不同意见,可以对历史人物有自己的臧否,可以对某个作者诗文历史价值价判等等,如《王阳明的“良知”思想的现实价值浅析》课题。(3)社会调查型。学生通过对社会进行研究调查,学会与人交往、沟通,让课本知识贴近生活,然后写出调查报告,这类课题学生也比较喜欢,如《我市中学生近视现状调查》课题。(4)创造发明型。学生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索,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取得成果,应用于社会,如《制作滴水起电器》、《热气球的制作与研究》等课题。其他还有畅想论证,文献研究、建模概括等类型。二.选择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研究的选题应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对这类问题能够加以解决或提出己见,则体现了价值;反之,研究没有现实意义、没有科学价值的选题只能导致劳而无功的结果。(2)创造性原则。选择的课题,有创新的思想,新的见解,具有开拓性,尽管难度比较大,研究的价值也较大。(3)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具有事实依据或科学理论依据,能保证探索方向的正确性。(4)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从主、客观条件考虑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能量力而行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实际能力出发,避免好高骛远。(5)典型性原则,指选题要少而精,适合于大题小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选题时凑热闹;贪多求全,大而无当,还要查看文献材料,避免选题“撞车”。三.如何选题(1)何处选题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科学等三个范畴来考虑。因学生每年获得的体验和经验逐步增多,所以研究性学习可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研究内容。如高一以“文理综合课程”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价值的能力,围绕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方法选题,以“人与社会”为主题,有利于体验社会,关心社会;高二学生已初步学会研究的方法,以“课题研究”为渠道,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围绕实践研究、思辨研究的方法选题,有利于热爱和保护自然,了解人类与自然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关系;高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能力和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以“人与科学”为主题,围绕假设论证、构建模型的方法选题,有利于培养对科学的正确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开拓创新的意识。三个年级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当然也可尝试不同方法进行研究并相互渗透逐步提高。可以在上述三个范畴从生活实践、报刊、杂志论文、热门话题、参与教师提供的课题等方面来选题。(2)自主选题学生根据爱好与特长选题,可不受学科的限制进行跨学科研究;可以是理论性较强、需要逻辑推断的问题,可以是实验性较强、需要科学实验才能解决的课题;可以是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也可以是需要进行调查实验、理论分析的课题。这是一个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充分展示的过程,但要强调研究取一个新视角或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提出新的观点。如有个课题研究《***旅游资源调查》,选择这个课题一方面便于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收集资料,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但通过调查,真正撰写却有问题,即针对性不够,研究目标不够明确,只有研(是什么)没有究(为什么,怎么做)。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还有许多人文景观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但还有好多未被开发,旅游人数尚欠多。那么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旅游?如何营造一个主题来打造这块旅游宝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确定了研究课题:《***旅游业开发研究与展望》。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它的开放性决定了课题的选择、研究视角的选择、方法的运用和结果的表达等方面均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和个性化,但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该源于学生自发产生的兴趣,教师必须避免强加于学生一些课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有创意的新课题。因此,教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提高同学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是课题选择上重要的一环,此外选择的课题立意要高,创意要新,在具体指导上可通过范例引路、选题推介、随机点拨和借题发挥等几种方法。总之,良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课题选择如何,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成果有无价值、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课题,其本身就孕育成功的希望,选题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有赖于教师的智慧和创意,还有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大河网讯 9月25日晚,郑州11中举办第六届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同学们以独特的视角、别开生面的形式,精彩地展示了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成果。经过层层筛选,高二年级选出《疫情影响下的地摊经济》《民法典的普及调查和推广建议》《手机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电商直播的渊源和发展前景》等多项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各小组发言人图文并茂地展示其研究成果,现场掌声不断,引起在场观众和评委的认可和好评。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活动,制定《郑州十一中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方案》,为每个班级配一位指导老师,从分组、选定课题、过程研究及课题成果展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保证研究性学习质量。研究性学习以人文、社会、理工等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组织整合等多方面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其核心素养。教务处主任杨增勋在总结讲话中谈到,学校扎实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近年来学校在全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获奖人数和层次不断提升,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关注社会,勤于思考,真正做到研有所获、学有所用,在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褚海洁)【来源:大河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虽然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生必须完成的内容,是高考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高考影响越来越大,研究性学习又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仍旧有很多家长不了解,既然这么重要,小编就带领各位家长详细了解一下。新背景在新时代的洪流中,科技已经成为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让世界更迭越来越快!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崛起、华为天才少年计划、高考的强基计划(国家未来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的培养计划)、综合素质评价招生、都表明新时代需要的是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新课改已明确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国家课程。研究性学习价值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工作,培养孩子面对新时代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激发孩子自己的课题研究学习,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前规划和打下基础,开启名校之旅!高中生为什么要参加研究性学习?新高考改革重点是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就是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众多高校在强基计划、综合评价、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中要求学生具备相关领域的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或者具备研究性学习经历。提前规划参与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为将来升学提高竞争力。高校研学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实践创新能力,也能够激发孩子对某高校、某学科的热爱,激励孩子为了理想努力奋斗。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俗点说,就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而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研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动提供条件和可能。哪个年级的学生适合参加“研究性学习”高一、高二学生为主,初三、高三学生亦可参加提升综合素养、丰富综合素质档案,完成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代表成果、通用技术代表作品,建立自我发展的知识系统,特别适合备考各类专业综合评价招生的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有哪些收益对话名师,启迪思维,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研学能力。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顶级大学的精神气质,探索自我兴趣明确未来学业职业规划。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核心素养提升。通过研究性学习训练学术思维,启蒙理性求真精神养成创新思维习惯,获得专属研究性学习成果完成学习。通过答辩考核,可获顶尖名校结业证书,表现突出者可该高校教授的推荐信等荣誉证书。2000年 1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把“研究性学习”确定为高中课程的重要内容;2001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同时要求全国各省市高中从2002年9月1日起都要实施研究性学习;同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研究性学习”又作为小学至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被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陈宝生部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提出:“高考改革之后,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考核,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这样一个内容,这是非常明显的素质教育措施。上海80%的学校都建立了创新实验室等这样一些措施。”《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指出:“学业成就部分……重点记录学生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习内容和成绩,研究性学习表现与成果等”。《浙江大学2017年山东省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山东大学2017年山东省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指出:“报名条件……需完成15学分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在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明确提到要“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在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和重大研究领域,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为学生攀登学术高峰搭建平台”,原文如下: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科技厅(科委)、财政厅(局)、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科协,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基础学科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源泉、先导和后盾。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现就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科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新时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播种火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思想高地奠定人才基础。二、目标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培养机制更加健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引领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崭露头角。三、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建立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前期探索的“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等有效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一)强化使命驱动。引导学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人类未来发展、思想文化创新和基础学科前沿,增强使命责任,激发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激励学生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所学所思落实到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中。应对人类未来重大挑战,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能源危机、人类健康、地缘冲突、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挑战,树立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远大志向,孕育产生新思想、新理论。探索重大科学问题,鼓励学生在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深入探索、坚定志趣,为推动实现重大科学突破、形成自然科学“中国力量”和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奠定基础。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在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和重大研究领域,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为学生攀登学术高峰搭建平台。(二)注重大师引领。汇聚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学术大师参与拔尖人才培养,通过学术大师言传身教,加强对拔尖学生的精神感召、学术引领和人生指导,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激发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深入实施导师制,设立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全方位指导。有计划地组织拔尖学生进入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接受大师言传身教和环境熏陶,接触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研究前沿。高校要在教师编制、教师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对参与计划的教师给予政策保障,激励更多优秀教师投入拔尖人才培养。(三)创新学习方式。给天才留空间,营造创新环境,厚植成长沃土。深入探索书院制模式,建设学习生活社区,注重环境浸润熏陶,加强师生心灵沟通,促进拔尖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注重个性化培养,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导师、专业和课程的空间。开展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训练,促进学生自主深度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多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实践、知民情、懂国情,从经典著作和社会实践中汲取思想养分,获取精神力量,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探索实施荣誉学位项目,提升学生学习的挑战性,增强优秀学生的荣誉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创设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和机制,提高学习成效。(四)提升综合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促进学生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汲取人类文明精华,形成整体的知识观和智慧的生活观。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科学道德、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造就敢闯会创、敢为天下先的青年英才。(五)促进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把促进交叉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建设跨学科课程体系、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设立交叉学科研究课题,为拔尖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努力为学生建构“底宽顶尖”的金字塔型知识结构。深入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搭建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鼓励学生进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大胆探索基础学科前沿,科教协同培养高水平人才。(六)深化国际合作。构建国内外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拔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汇聚全球优质资源,深化与世界顶尖大学的战略合作,吸引国际学术大师参与拔尖人才培养。拓展拔尖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研修实习、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提升国际文化理解能力。建设国际协同创新团队、打造学术共同体,为拔尖学生接触世界科学文化研究最前沿、融入国际一流学术群体创造条件。(七)科学选才鉴才。选才与鉴才结合,真正发现和遴选志向远大、学术潜力大、综合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优秀学生。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鼓励通过计划考核培养的优秀学生进入更高层次阶段学习。推进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吸引一批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参加科研实践、激发科学兴趣,成为拔尖人才的后备力量。四、组织实施(一)组织结构1.成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教育部、中央组织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协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负责计划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决策,指导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2.成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咨询、指导、评价作用,负责论证高校计划实施方案、指导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评价计划实施成效。(二)实施范围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三)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保障。高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由知名学者和教学名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在资源配置等方面为计划实施提供支持。2.加强政策保障。改革教师激励办法、学生奖励办法、教学管理办法等,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进制度创新,打造拔尖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3.加强经费保障。高校应统筹利用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等各类资源支持拔尖计划,推动学生国际交流、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国内外高水平教师合作交流等工作的开展。(四)实施机制1.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推动高校加强拔尖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和自我评估,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持续改进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定期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计划实施效果、经费使用效益等进行评估,加强质量监管,构建动态进出机制。2.完善拔尖人才培养研究机制。鼓励高校和有关专家围绕顶尖科学家成长规律、拔尖学生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培养、国际化培养、导师制、学生成长跟踪与评价机制、拔尖学生培养模式与体制机制改革、拔尖人才培养成效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一批有质量有分量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拔尖计划深入实施提供参考,推动改革实践。教育部 科技部 财政部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科协2018年9月17日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将研究性学习经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中阶段参与创新性、研究型课程学习的情况,参与调查研究、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性课题报告等情况已作为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初审材料和进入面试后取得高分的重要条件。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和升学紧密相关,学生必须完成研究性学习才能符合高校的招生要求,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去要求,学生才能重视研究性学习,才能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高效收获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新时代新学习第一节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及四个特点研究性学习是由英文“InquiryLearning”翻译而来的,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等形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同学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核心是要改变同学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它有以下一些特点:(一)问题(或专题、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同学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学校首先要组织同学从学习生活、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你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你们自己选择和确定的;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二)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学习的特点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要研究的问题(或专题、课题)多来自你们生活着的现实世界,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同学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你们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同学们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首先它提供给你们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同学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同学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其次,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种学习中将培养起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在长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训练中,慢慢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并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研究性学习恰恰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同学研究的问题各不相同,每一个问题由于所获取的资料不同、对资料的分析处理不同,其结果会有很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事实上已经不可能。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完全可以在你们负责的研究领域中任思绪自由地驰骋,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三)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主要由同学自己负责完成的课程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同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后,通常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主要取决于个人或小组的努力。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你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负有主要的责任。你们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既赋予了你们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你们承担达成课程目标的义务。当同学感到背负一种责任时,你们的主观积极性便得到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积极的内在动力。(四)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同学的感受和体验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可能其最后呈现的研究结果稚嫩可笑,无足称道。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你们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而且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知道除了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这为你们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题研究中,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问题,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等。让你们通过课程的实施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正是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你也可以拿你的成果去发表、去申请专利、去评奖……一不小心就成功了,这也是重视结果。我们也有许多成功的先例,你的打算呢?因此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自主性特点。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试题均逐渐突出对研究性能力的考查。例如,语文作文命题的开放性、体裁的可变性、叙述或论述方法的可自由选择性,就是对研究性判断与选择能力及构思与设计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无论是基础知识题还是综合题,都渗透了对学科研究性思想方法的考查,简单的知识记忆型试题在试卷中日益减少。常用的学科之通性通法考查全面,并在研究性应用中考查,而不是从理论上考查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认识。例如,在数学思想的考查上,着重于对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与分离的思想、归纳与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的考查,使数学试卷的特色更加鲜明;物理规律的获得更注重探究的过程和体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展望高考命题能在研究性应用意识方面,对同学的研究性学力进行有成效的考查,以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第二节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体安排(一)专题讲座和开设课程相结合。由学校组织各类优秀教师,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特长的教师作讲座,内容有:介绍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手段、途径;根据各学科特点,介绍如何收集资料、选择和处理资料,如何考察调查、实验操作,如何成果表述、论文撰写等;进行科学基础知识讲座,为以后选题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提供一定课时开设《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二) 确定研究课题。由学校提供一些适宜于学生研究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和参考,学生在确定课题时,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个课题,也可以另外确定课题。课题选择一般与自己生活直接关联的且切入口较小的课题,这样的容易实施研究。(三)组织课题组。课题的研究可以独自一人进行,也可以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组成一个课题组进行研究,课题组的组成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但不管是独自一人研究还是组成课题组研究,都必须制订研究计划,在研究计划中要有对目标的清晰表述,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等,开始填写《研究性学习手册》。(四)实施研究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的指导和如何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同学们要作好较详细的过程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五)研究成果总结(一般放在下学期)、撰写报告、学生自己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六)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通过交流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得到提升。同时,对其中的优秀成果将汇编成册,供其他同学学习参考。(七)成绩评定1.评定的内容:(1)态度:如:听讲座是否参加,有否记笔记,是否主动承担或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研究计划是否完善等。(2)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主要看学生的记录本和收集的资料等。(3)成果。可以是论文、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设计一种产品、策划一项活动、提出一项建议和改进方案等。2.评定的形式:学分制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级。(八)推荐、评奖、汇编优秀论文小问题:1. 对研究性学习现在你了解它的特点了吗?2.终于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你不想跃跃欲试吗?我们相信你,你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