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学习第一节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及四个特点研究性学习是由英文“InquiryLearning”翻译而来的,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等形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同学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核心是要改变同学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它有以下一些特点:(一)问题(或专题、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同学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学校首先要组织同学从学习生活、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你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你们自己选择和确定的;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二)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学习的特点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要研究的问题(或专题、课题)多来自你们生活着的现实世界,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同学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你们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同学们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首先它提供给你们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同学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同学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其次,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种学习中将培养起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在长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训练中,慢慢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并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研究性学习恰恰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同学研究的问题各不相同,每一个问题由于所获取的资料不同、对资料的分析处理不同,其结果会有很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事实上已经不可能。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完全可以在你们负责的研究领域中任思绪自由地驰骋,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三)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主要由同学自己负责完成的课程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同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后,通常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主要取决于个人或小组的努力。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你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负有主要的责任。你们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既赋予了你们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你们承担达成课程目标的义务。当同学感到背负一种责任时,你们的主观积极性便得到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积极的内在动力。(四)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同学的感受和体验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可能其最后呈现的研究结果稚嫩可笑,无足称道。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你们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而且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知道除了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这为你们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题研究中,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问题,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等。让你们通过课程的实施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正是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你也可以拿你的成果去发表、去申请专利、去评奖……一不小心就成功了,这也是重视结果。我们也有许多成功的先例,你的打算呢?因此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自主性特点。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试题均逐渐突出对研究性能力的考查。例如,语文作文命题的开放性、体裁的可变性、叙述或论述方法的可自由选择性,就是对研究性判断与选择能力及构思与设计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无论是基础知识题还是综合题,都渗透了对学科研究性思想方法的考查,简单的知识记忆型试题在试卷中日益减少。常用的学科之通性通法考查全面,并在研究性应用中考查,而不是从理论上考查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认识。例如,在数学思想的考查上,着重于对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与分离的思想、归纳与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的考查,使数学试卷的特色更加鲜明;物理规律的获得更注重探究的过程和体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展望高考命题能在研究性应用意识方面,对同学的研究性学力进行有成效的考查,以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第二节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体安排(一)专题讲座和开设课程相结合。由学校组织各类优秀教师,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特长的教师作讲座,内容有:介绍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手段、途径;根据各学科特点,介绍如何收集资料、选择和处理资料,如何考察调查、实验操作,如何成果表述、论文撰写等;进行科学基础知识讲座,为以后选题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提供一定课时开设《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二) 确定研究课题。由学校提供一些适宜于学生研究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和参考,学生在确定课题时,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个课题,也可以另外确定课题。课题选择一般与自己生活直接关联的且切入口较小的课题,这样的容易实施研究。(三)组织课题组。课题的研究可以独自一人进行,也可以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组成一个课题组进行研究,课题组的组成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但不管是独自一人研究还是组成课题组研究,都必须制订研究计划,在研究计划中要有对目标的清晰表述,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等,开始填写《研究性学习手册》。(四)实施研究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的指导和如何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同学们要作好较详细的过程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五)研究成果总结(一般放在下学期)、撰写报告、学生自己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六)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通过交流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得到提升。同时,对其中的优秀成果将汇编成册,供其他同学学习参考。(七)成绩评定1.评定的内容:(1)态度:如:听讲座是否参加,有否记笔记,是否主动承担或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研究计划是否完善等。(2)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主要看学生的记录本和收集的资料等。(3)成果。可以是论文、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设计一种产品、策划一项活动、提出一项建议和改进方案等。2.评定的形式:学分制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级。(八)推荐、评奖、汇编优秀论文小问题:1. 对研究性学习现在你了解它的特点了吗?2.终于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你不想跃跃欲试吗?我们相信你,你能行!
红网时刻永州7月15日讯(道县站记者 谢万波 通讯员 唐辽林)7月14日,从道县少年儿童读书活动办公室获悉,在日前由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等联合主办,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的“书香湖南”第38届全省少年儿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读书活动成果展示之“爱国诗词阅读暨书中人物景致寻访”研学活动中,道县五中九年级学生唐晓轩、陈文花的作品《红色阅读研学笔记》荣获“优秀入藏作品”奖,指导老师黄燕、王洁琦被评为省“优秀阅读推广人”。道县是一片洒满无数英烈鲜血的红色热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军长征在道县战斗33天,行程480公里,途径90%以上乡镇,红色文化遗址达48处,被列为全国“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县。2019年,道县陈树湘烈士纪念园获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党性教育基地,跻身红军长征沿线城市联盟。2020年,道县与通道、桑植、汝城、宜章等县列入湖南省长征文化公园建设重点县。其中,陈树湘烈士纪念馆、何宝珍故居等红色景点,已成为道县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在全县广大青少年学生中生根成长、代代相传。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学习是一种时尚,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理论学习有收获”是此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之一。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也印发了《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对学习工作进行了部署,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明确,可以想见,全体党员干部都已经牟足了劲,准备来个大学习以开阔眼界、提升能力、增强素质。然而,学习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来不是一件浮光掠影的事,如果把学习仅仅理解为翻翻书本、记记笔记,恐怕离触及学习的真谛还有很大的距离,离品尝学习的乐趣还有很大的距离。古人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从来是伴生关系,只有学习和思考发生“化学反应”,才能学深学透、学到骨子里,体现在行动上。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今天,我们共产党人需要的学习,正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把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书本和实践结合起来,油墨书香和泥土露珠结合起来,边学习边研究,既丰富知识储备,提高理论素养,又把工作技能学到手,把基层情况摸清楚。研究性学习是克服学习实践两张皮现象的“大杀器”,用得好,党员干部不仅能够成为学习达人,更能够成为实践达人,自身的成长也更快些。要做到研究性学习,就不能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在知识大爆炸的年代,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学习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面对书山学海,有的党员干部一时手足无措、乱了方寸、没了思路,对自己降格以求,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满足于“看完”,“我能挤时间看完,就不错了,别人还不一定看完呢”,这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在作祟,言语间满是一种浮皮潦草的心态,满是一种得过且过的敷衍。事实上,学得不深不透,等于没学,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生吞十本,不如细嚼一篇,简言之,研究性学习就是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就是要把新学的知识和肚子里已有的知识贯通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贯通起来,这必然是一个刻苦、乃至痛苦的过程,但也必然是痛快淋漓、收效甚大的过程。加强研究性学习,学习是基础,关键在研究,要有研究些问题的心态,带着目的学、带着职责学,钻到知识里,钻到问题里,结合自身工作,好好设置几个专题。要静下心来,摆开阵势,扎扎实实读几本书、储备些知识、搜集些资料、下几回基层,把务虚和务实结合起来,既把思想深处的问题搞清楚、解决掉,也把工作实践中的问题搞清楚、解决掉。当今时代,早已不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年代了,如果没有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自觉,只知道读死书、死读书,就不会有规律性把握,恐怕徒学习而无益处,只会沦为“两脚书柜”,理论素养、工作能力并不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多而增多。文/戚小强
孙武在长时间的外出游历之后,回到了自己在乐安城的家中,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他一直有创作一部军事著作的想法,不过一直没有能够实施。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孙武感觉可以着手准备工作了。在进行编写之前,孙武决定首先对一些重要的书目进行研究性的阅读。在这众多的书目中,前代名相管仲的名著《管子》是不可越过的高山,必须先对这部书进行研究。管子姓管名夷吾,字仲,谥号敬,故而得别号敬仲。齐桓公尊贤纳谏,不计一箭之仇,拜管仲为相,尊称仲父。管仲辅佐齐桓公40年,把一个原本贫穷动荡的齐国治理得国富民强,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孙武从小就了解到,管仲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孙武最感兴趣的是管仲关于军事制度的改革。《管子》内容十分庞杂和丰富,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其军事思想贯穿于《管子》全书的始终,为《管子》的主线。《管子》之所以用军事作为主线,这是因为受当时周王室衰微,天下动荡,诸侯争雄的天下局势的影响,使得管仲的思想融人了较多的军事成分。《管子》的主要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富国强兵、寓兵于农、军政一体、先计后计和以人为本。孙武逐篇对《管子》进行了细致、认真的研究,结合自己游历齐国各地和鲁、晋两国的心得体会,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有些理论,孙武找到祖父、父亲进行商讨。管仲根据春秋时期列国形势和齐国的实际情况,从行政组织与军事编制上进行了适合于当时情况的体制改革。管仲把齐国分为国和鄙,国就是指的国都城郭以内,鄙指的是城郭以外的地方。又把国划分为,其中6个乡从事工商业,免除徭役、兵役,集中发展经济。21个乡另外15个乡实行兵农合一,平时耕种,闲时练兵,如果发生了战争立即集合成强大的军队。管仲的军事改革,使齐国很快成为当时军事上的头等强国,为称霸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经过不断努力,管仲辅佐桓公挑起尊王攘夷大旗,经过九合侯,最后一统天下,成为天下霸主。孙武家中保存有完整的《管子》竹简抄本,孙武从小已经读了不下十遍,但是感觉自己还是没能全部把握。这些简书是史官对管仲思想言行的真实记录,后被广泛传抄,并加以整理,辑录成《管子》简书。孙武家所收藏的,就是众多抄本之一。孙武深深牢记这些谆谆教导,从此,遇到问题多作假设,多作设想,充分考虑战场上可能存在的种种情况,再列举出种种应对之策。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孙武掌握的军事知识越来越丰富了。同时,孙武对军事理论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对军事理论的把握也更加灵活了,这为孙武编写军事理论著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太公六韬》简称《六韬》,相传是周文王的老师姜子牙所作。简书以姜子牙答周文王、周武王父子问答的形式写成,全面反映了姜太公的军事韬略思想。简书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部分,故称《六韬》。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完了,以上都是个人的观点,希望大家不喜勿喷哦。欢迎大家把自己的看法留在评论区与我共同探讨!(以上内容为作者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大咖1:乡村笔记创始人汪星宇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发布多份《意见》,大力倡导推行具有“乡土乡情”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90后CEO汪星宇和他的团队首次提出“乡土研学”和“城市职旅”项目,他们希望在2年内至少带1000名中小学生走进湘西的山村、福建的渔村、宁波的戈壁、青海的大漠,同时,他们还把乡村的孩子带出来,去看看真实城市的24小时,体验360行,为他们的未来展现创造更多的选择。 “乡村笔记”的第一个项目“乡土研学”,是把城里孩子带去农村。“找人很困难,他们都期望孩子出国去扩展视野,很多中学生已经去过七八个国家,到乡村那么艰苦的地方去他们很顾虑。”视野的局限,如何平等地去看到城市和乡村正是这些中小学所欠缺的,也是当下教育急需拓展的必要素质。凭借周密切实的日程安排,他们说服了家长们。04:51澎湃新闻对汪星宇的专访大咖2:MOORS一站式研学服务平台为研究性学习全面提供在线平台、研学服务及实践空间,构建创新人才成长环境,打通服务学生创新与成才通道,释放学生自主研究与个性发展潜能,孵化并共育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大咖3:因材施教魏万成大咖4:致于学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古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去年年底国家教育部一纸文件兴起了研学旅行风潮,研学游不同于其他传统的游学、夏令营等。研学不是享受,而是一种体验。研学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感受乡村风情,体验乡村生活方式,开阔眼界。同时,也能为乡村带去更多社会关注,为村民们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根据多方预测,由于多项政策的出台,人民消费的多元化发展,研学市场将持续升温,市场规模还将迅速增长扩张。2017年《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中显示,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市场自2013年起势头上涨,2017年出现井喷式爆发,2018年将持续看好研学旅行的未来发展。在各地政策刺激下,许多人纷纷瞄准了乡村研学市场。乡村笔记就是这样一家立足于中国乡村场景的研学教育产品。乡村笔记创始人兼CEO汪星宇是一个公认的学霸,拥有众多标签和头衔“别人家的孩子”“ 学生会主席”“一站到底节目冠军”“名校毕业”…… 他毕业于复旦国政系,研究生阶段就读纽约大学,大学期间多方游历,毕业回国后参加了“黑土麦田”公益活动,去湖南湘西扶贫等。基于对乡村的深入实践,以国家级贫困县乡村为主要场景,汪星宇创办了乡村笔记。今年2月,乡村笔记选择了湘西的一个古村落开启了第一次湘西乡土写作调研营。这次一共有27位来自上海、广州、苏州等各大城市的中学生,以及10位湘西当地高中生一起参加,感受为期8天的乡村生活。调研营分为实践、研习和设计三个部分,最后会在领队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份调研报告。乡村笔记主要定位于12-18岁阶段的个人、亲子与团体。根据时长分四类:一类是面向寒暑假、以乡土实践课为主的乡村深度研学营,为期6-14天,目前开发了湖南湘西的乡土写作营与乡土调研营。第二类是与机构合作的定制乡土实践课。第三类是为期2-3天的近郊乡土体验课,目前有黄山亲子项目与上海金山向阳村活动体验。第四类是与院校合作的为期半天的名家乡土大讲堂。乡村笔记在盈利模式上,以课程收费为主。以第一类产品为例,客单价在5000-6000元之间,包括住宿和小交通的费用。乡村笔记声称,从长期来看,更想在乡村的发展和建设上找到盈利点,比如开发影像化产品、文具教学日用品等周边,上线以当地农副产品、瓜果蔬菜为商品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各方合作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等。乡村笔记这个项目很好的将乡土情怀与研学教育融合在了一起,他们认为城市的孩子需要乡村视野,而乡村发展也需要城市的支持,乡村和城市是平等的,应该用谦卑平等的姿态向乡村学习。就像他们的口号所说的,视野是双向的,不仅有高楼大厦纽约巴黎,也该有乡村田野乡土中国。据悉,去年9月,乡村笔记成立后获得了中国青年、意林、澎湃新闻等媒体杂志的报道,第一篇推文被共青团中央转载;2017年寒假,第一次带领27个孩子去乡村研学旅行,解放日报、光明网、澎湃教育家、搜狐、新浪等主流媒体报道转载,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关于乡村笔记的未来发展,汪星宇表示,将来要立足于细分的研学教育市场,创建“乡土研学”品类概念,设立3个实践基地,带领400-500个城市学生走进中国乡村。未来将拓展多轨商业合作,打造出城乡交流的全新渠道。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称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2018年1月10日北京市教委推出《关于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计入中考成绩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表示2018年起本市初中学生研学旅行成绩计入相关科目中…多项政策的出台,人民消费的多元化与升级,助推研学旅行市场浪潮的升温,市场规模增速迅猛。根据2017年《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市场自2013年起势头上涨,2017年出现井喷式爆发,业内公认2017年为“研学旅行元年”,并持续看好研学旅行的未来发展。近日,猎云网接触到一家立足中国乡村场景的研学教育产品——乡村笔记。就猎云网了解,目前市面上的研学产品众多,夏冬令营、新东方国际游学、知鸟游学…大多是偏高大上的国内外游行路线,乡村研学作为非标类产品,相对处于市场空白的阶段。乡村笔记创始人兼CEO汪星宇毕业于复旦国政系本科,研究生阶段就读纽约大学,期间赴欧洲、泰国、韩国、朝鲜等多方游历,开拓国际视野。“每当外国朋友询问’what is china like?’,是我最无法清楚回答的问题。”毕业后,骨子里的乡土情怀促使汪星宇回国参加了“黑土麦田”公益活动,去湖南湘西扶贫,帮助老乡卖瓜果蔬菜农副产品。“扶贫的过程中才发现,直接帮助老乡卖产品的方式效果并不明显;并且老乡不喜欢扶贫的词汇,乡村更多缺少的是关注,尤其是青年人的关注。当更多人关注乡村,自然也会带来经济效益,改善乡村人的生活。”基于对乡村的深入实践,以希望被看到的国家级贫困县乡村为主要场景,汪星宇创办了乡村笔记。乡村笔记主要定位12-18岁阶段的个人、亲子与团体人群,根据时长分四类:一类是面向寒暑假、以乡土实践课为主的乡村深度研学营,为期6-14天,目前开发了湖南湘西的乡土写作营与乡土调研营。计划暑假增加山东菏泽戏曲营与四川石棉乡土自然营。第二类是与机构合作的定制乡土实践课。第三类是为期2-3天的近郊乡土体验课,目前有黄山亲子项目与上海金山向阳村活动体验。第四类是与院校合作的为期半天的名家乡土大讲堂。乡村笔记深度研学课程的客单价在5000-6000的区间内,优惠的课程费用主要维持团队运营。如何实现乡村发展与团队盈利,汪星宇主要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金融扶贫”的战略,与老乡承包客栈,提供深入的乡村体验服务;且未来会推出“一县一品”的内容电商模式。不仅如此,根据市场走向,未来影像化产品、文化特色的日用品都会涉及。“乡村笔记将整体以研学内容服务为主,突出公益性与情怀性,实现团队与乡村建设的双赢。”汪星宇表示。未来一年中,乡村笔记将细分研学教育市场 创建“乡土研学”品类概念设立3个实践基地、带300个城市学生走进中国乡村。据悉,乡村笔记项目启动后不久即受到团中央、国家扶贫办以及教育部门等的关注,多个政府邀请团队做项目落地的工作。受到国内外纸媒以及新媒体的高度关注,多次等榜微博热搜。团队方面:目前团队全职共10人,创始人兼CEO汪星宇毕业于复旦国政系&NYU M.A。是《中国青年》封面人物,担任资深大型活动策划人。联合创始人金一斐毕业于复旦政治学系,曾编写《复旦植物图鉴》,是一名浸润式自然教育实践者。其他核心成员也多来自北大、同济、复旦等国内高校,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西部设立组建了3人的运营中心,负责西部市场的开拓。目前,乡村笔记计划出让10%的股份融资500万,融资主要用于市场运营与推广、项目拓展、团队建设等方面。本文来自猎云网,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研学直播复盘2020年4月9日,研学旅行交流中心第26期线上研学旅行公益培训宣讲如期开播,研学旅行交流中心、云成长研学的柳林老师分享了“如何系统构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的话题。研学旅行是以公益性为主的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衔接,属于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各学科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研学旅行活动的基础,研学旅行活动也是对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成效的实践检验。2016年底,教育部会同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上升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程,并将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研学旅行交流中心、云成长研学的柳林老师指出:研学旅行作为一门新型课程,不同于以往的分科实践教学,其学科综合的范畴非常宽广,其课程标准的研制与活动教学的实施应以地理、历史、思想政治、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语文、艺术等学科为主,整合各相关学科的教学和教研力量,突破学校课堂教学及分科教学的局限,探索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型校外活动课程模式。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性质: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第一,计划性。研学旅行是纳入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教育教学活动,是参与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的集体教育活动。第二,实践性。研学旅行是学校理论教育与校外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体验和感受真实生活。第三,整合性。研学旅行是跨学科的综合教育教学课程,尤其是以跨自然与社会学科两大学科领域的地理学科为纽带,整合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方法,思考、认知、解决综合性问题。第四,开放性。研学的情境是开放的,现实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有利于发散思维。第五,趣味性。研学旅行离开学生常住地,旅行经历、异地景观和研学实践容易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课程定位: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各个学段课程方案中的必修课程。研学旅行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内容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既是学科课程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应用,也是对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实践检验、各学科领域学习成果的拓展和加深。研学旅行开展异地研学,拓展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视野,提升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品位和实效。研学旅行对于全面培育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学生培育各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二、课程基本理念研学旅行课程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帮助中小学生了解乡情、市情、省情、国情,使中小学生开阔眼界、提升家国情怀;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中小学生对党、对国家、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全面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研学旅行在课程建设、基地规划、线路选择、课程实施、教学设计、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以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线,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促进课堂学习与旅行探究深度融合,获得对自然、社会的真实体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依靠集体合作,解决现实问题。以引导探究和合作学习为课程教学方式:研学旅行从教育均衡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发,强调集体旅宿、集体研学,在改变学生个人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独立探究和个性发展。倡导研学课程资源共享、研学创意和成果分享,发展团队合作精神,培育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研学旅行课程具有开放性,要求研学活动过程中将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结合,将辩证思维培养作为重要的研学目标,不追求任务结果和呈现方式的一致,而是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思考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路径和表现方法。研学旅行的学业评价必须兼顾研究的深度和操作的合理化程度。三、课程目标总目标:研学旅行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亲近和探究自然,接触和融入社会,关注和反省自我,体验和感受集体生活,使中小学生养成价值认同、实践内化、身心健康、责任担当等意识和能力。学段目标:研学旅行课程针对基础教育三个学段,主要覆盖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共七个年级。研学旅行课程各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有很大不同,学生通过研学旅行课程培养的价值认同、实践内化、身心健康、责任担当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因年龄而导致的程度差别。四、课程内容依据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课程内容划分为地理类、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六个方面;各学段开展研学旅行时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进行。五、课程评价评价原则:全面性原则,要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合作探究和交流,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创新意识和能力,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全面进行评价。开放性原则,依据研学内容的广泛性和现实问题情景的开放性,不能设置唯一正确的答案,要兼顾学生达成研学目标的一般情况和在某一方面的特别表现,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评价,注重对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评价。激励性原则,除了甄别功能外,要让学生通过评价认知自己的强项和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促进学生反思和持续发展。成果展示形式: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提供研学成果。成果表达形式:图画、照片、模型、实物、录音、录像、光盘、网页、诗歌、节目、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和论文等。成果交流方式:班报、刊物、展览会、演讲会、答辩会、研讨会、节目表演、展板、墙报等。研学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高中阶段实行学分管理,评价标准按学分制定。其它学段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制定评价标准。研学过程各个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定过程性评价标准。研学旅行整体评价的构成比例可参照:目标检测40%、过程管理30%、成果评价20%、社会评估10%。研学评语编写:评语反映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客观、真实的表现;同时为学生建立研学记录袋,研学记录袋记载学生研学过程、学习成就、持续进步等全部表现,包括活动记录、研学成果、评价结果和其它相关资料。研学旅行交流中心、云成长研学的柳林老师最后指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研学产品大都没有规范化,系统化、课程化。作为学校或者教育机构主体,更应该将研学旅行系统化、规范化,将它作为一项课题深入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为一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研学旅行起源于16世纪的英国,当时研学旅行是贵族们的专权,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研学旅行也在平民之间流行起来。研学旅行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系统,国内的研学旅行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仿照了国外的研学旅行方式,研学旅行进入中国后根据我国本土文化发展成了独具我国特色的研学旅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国内外的研学旅行有哪些区别?1.研学旅行方式国外的研学历史发展比中国的久,因此国外的研学旅行体系更为完善,研学旅行的方式也更为科学多样,而国内的研学旅行最先传入中国也是90年以后才传入中国,到如今也仅有20多年。研学旅行刚传入中国还会受到传统教育的抵制,但是随着我国的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研学旅行被更多人接受,但是国内的研学旅行的方式在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国外的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是以学生为主导;而国内的大多是以组织机构为主导,学生们的研学旅行主动性会受到一定的限制。2.研学旅行内容国外的研学旅行内容涉及职业选择、自然体验、传统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甚至还将这一特色写入学校的招生简章之中;但是中国的研学旅行的内容更多的是以课本上的知识相结合,研学旅行的内容一般都会设置一些课程,课程的设置虽然让研学旅行目的性更强,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但是研学旅行的内容就过于单一,没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条件下形成得到锻炼和学习。这也是目前研学旅行方面的专家在不断研究的问题。3.研学旅行组织国外的研学旅行组织,一般都是以民间的为主,政府对研学旅行的态度并不是很强制,一般都是由家庭和孩子决定是否去参与,因为国外的教育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也是非常常规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制和管理都与国内有很大不同。很多的国外家庭都会选择到一些民间组织的研学旅行机构去参加研学旅行,让孩子享受更多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国内的虽然国家有了相关的研学旅行政策出台,而学校和相关的政府部门为了实施相关的措施,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一般都是学校和家长们取得联系,做好家长的思想功课,然后由家长决定参不参与,这是很多的国内家长对研学旅行的认识并不到位,去参与的学生也并不是很多,在家长们看来孩子的学习成绩才是关键,研学旅行就把意味着花钱和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因此能真正参与到民间的研学旅行机构更是少数家庭。4.研学旅行目的中国的研学旅行目的大多都是比较单一的,有的是为了在未来的升学中作为一项加分筹码,或者是为了更多的学习利益上的问题,有较多的功利心理在里面;而国外的则更多的是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独立能力,虽然一些学校会将这些学生的研学旅行作为是否决定该生到学校学习的参考条件,相比于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取得了哪些比赛的名次,学校更加关心的是学生参加了几次研学旅行。近年来虽然研学旅行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还是要借鉴学习一些国外优秀的研学旅行内容和方式。你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欢迎大家给小编留言。
在《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中,研学旅游产品被视作未来旅游投资的十大重要领域之一;《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研学旅行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此外,教育部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积极鼓励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发展。今天要介绍的「乡村笔记」成立于2017年9月,是一家专注于乡村场景的教育服务平台。联合创始人兼CEO汪星宇告诉36氪,目前立足于中国乡村场景的研学教育领域尚属于空白。现有的研学旅行项目包括各类亲子游、冬夏令营、国际游学,如麦淘亲子、新东方、知鸟游学等,多以一二线城市以及海外为游学目的地;而下沉到乡村的项目更多的是公益性质,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如黑土麦田公益、美丽中国等。汪星宇毕业后曾加入公益组织参与扶贫,但他发现,现有的大学生扶贫的主要方式是替老乡们卖瓜果蔬菜,效果并不明显。他认为,乡村最需要的其实是关注,而同时,城市的孩子也需要乡村视野。因此他避开公益,想从教育的角度切入,促进农村发展,有效减少城乡隔阂。联合创始人汪星宇、黄唯桦、金一斐据介绍,「乡村笔记」的目标人群是12-18岁的城市初高中、大学生、亲子团体。产品可根据时间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寒暑假的乡村深度研学课,为期6-14天,包括社科类的乡土调研营,人文类的乡土写作营,自然类的自然探索营等;第二种是在学期中,一方面与院校合作举办名家乡土大课堂,另一方面与机构合作,定制6-14天的乡土实践课;第三种是在节假日,以近郊为目的地,开展2-3天的体验课。2018年1月,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计入中考成绩有关事项的通知》,2018年起本市初中学生研学旅行成绩计入相关科目中。 汪星宇表示,研学旅行如果能作为社会综合实践课内容,打破了过去亲子游九成以上只能在暑期开展的惯例,避免了客源的短期争抢战。今年2月,「乡村笔记」的首次调研营了选在湘西的一个古村落,共有27位来自上海、广州、苏州等城市的中学生,以及10位广东与人基金会资助的湘西当地高中生一起参加了本次课程,感受为期8天的乡村生活。打糍粑在盈利模式上,早期以课程费用为主,以第一类产品为例,客单价在5000-6000元之间,包括住宿和小交通的费用。从长期来看,「乡村笔记」更想在乡村的发展和建设上找到盈利点,比如开发影像化产品、文具教学日用品等周边,上线以当地农副产品、瓜果蔬菜为商品的农产品电商平台,与各方合作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等。学生与村民合影谈及未来的规划,汪星宇表示,2018年要立足于细分的研学教育市场,创建“乡土研学”品类概念,设立3个实践基地,带领400-500个城市学生走进中国乡村。未来将拓展多轨商业合作,打造出城乡交流的全新渠道。团队方面,目前共有近10人,base上海。联合创始人汪星宇毕业于复旦和纽约大学,《中国青年》封面人物,曾主持策划了多场大型活动,多年来从事乡村扶贫工作;联合创始人金一斐毕业于复旦政治学系,《复旦植物图鉴》编者、浸润式自然教育实践者;其他核心成员来自北大、复旦、同济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