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纪证券核心观点:1)新材料产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新材料具有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新工艺和新技术关系密切、更新换代快、品种式样变化多、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随着全球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新材料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制造业升级进入关键期,正所谓“一代材料,一代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2)新材料产业发展受益政策支持&技术提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并且明确新材料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技术与研发是新材料产业主要的行业门槛,目前国内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高,部分金属功能材料、前沿材料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区域新材料布局特色逐步形成,已实现部分新材料的进口替代。3)国内新材料产业规模增速较快,发展空间广阔。根据新材料在线数据,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增速超10%,亚太地区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新材料投资热点;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10-2016年均复合增速为26.39%;工信部预计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并保持年均增长20%。4)新材料产业投资策略。我们认为与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综合考虑政策支持,那些能引领产业向高端攀升、国内需求旺盛,进口依赖度高,进入技术壁垒高的新材料值得长期关注,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前沿新材料,如石墨烯(德尔未来)、纳米材料(威孚高科)、3D打印材料(蓝光发展)、碳纤维(光威复材)等;二是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如光学膜(康得新)、半导体材料(上海新阳)、军工新材料(宝钛股份)、高端制造新材料(时代新材)、新能源材料(新纶科技)等。一、新材料产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新材料产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历史上每次产业革命的成功都离不开新材料的开发。新材料是工业革命的先导,与能源、信息、生物技术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四大支柱。纵观历史,新材料可以导致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从而推动产业变革。如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的出现,开辟了照明新纪元;液晶屏替代阴极摄像管,曾带来了显示革命;现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印刷显示、激光显示又将崛起。随着全球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新材料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制造业升级进入关键期,正所谓“一代材料,一代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具体而言,那些国内需求旺盛,进口依赖度高,能引领产业向高端攀升的新材料值得长期关注。我们将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相关度高的新材料归纳为两类:一是前沿新材料,如石墨烯、纳米材料、3D 打印材料、碳纤维等;二是重点应用领域新材料,如光学膜、半导体材料、军工新材料、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等。二、政策驱动新材料产业发展2.1 发达国家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驱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新材料科技已经成为国家行为。世界发达国家争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先机,纷纷将新材料产业放到重要战略地位来优先发展,并频频推出国家政策来推动,积极抢占新材料领域的国际竞争制高点。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明确发展方向。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先后将其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并制定了许多规划和政策大力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此外,我国还于2016年12月首次成立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国家大力振兴新材料产业的决心得到充分体现。 政策明确新材料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指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是国内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提出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任务:一是突破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用材料;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材料;3.航空航天装备材料;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用材料;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材料;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材料; 7.电力装备材料;8.农机装备材料;9.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材料; 10.节能环保材料。二是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1.石墨烯;2.增材制造材料;3.纳米材料;4.超导材料;5.极端环境材料。 三、国内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技术与研发是新材料产业主要的行业门槛,中国新材料产业的研发水平大致比发达国家落后5年。我国的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和开发技术上还有差距,根据赛瑞产业研究资料,我国新材料产业仅有10%左右的领域为国际领先水平,60%-70%领域处于追赶状态,还有20%-30%的领域与国际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中国新材料产业的研发水平大致比发达国家落后5年,不过这种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国内新材料产业应用水平明显提高。根据工信部介绍,目前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了63%,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高性能钢铁材料、轻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有效地支撑了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装备等国家重大工程顺利实施。目前,全国已建设了48个新材料领域相关基地,一批新材料龙头企业也正在崛起,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国内区域新材料布局特色逐步形成。目前,国内东、中、西部新材料产业各有侧重,比较优势逐步发追,协调互补的整体布局初具雏形。东部地区资金、人才相对密集,经济基础雄厚,产业配套齐全,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综合性新材料产业集群。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基础较好,技术实力较强,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方面潜力巨大。西部地区资源优势突出,拥有一批重点军工企业,近年来正着重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四、国内新材料产业规模增速较快,发展空间广阔 4.1 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增速超10%,亚太地是投资热点 全球新材料产业规模增速超10%。根据新材料在线资料,从国际情况看,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启动“再工业化”战略,不约而同地将新材料作为回归实体经济、抢占新一轮国际科技经济竞争制高点的重要基础,不断加大对新材料的支持力度,由新材料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市场不断扩大,初步统计至2014 年全球各种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了12604 亿美元, 年均增长超过了10%。 中国成为新材料投资热点。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加剧,新材料行业的跨国公司纷纷加快步伐在全球范围进行产业布局,而中国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政策扶持也成为了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和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世界新材料行业中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4.2 国内新材料产业规模增速超26%,发展空间大 国内新材料产业规模增速超26%,发展空间大。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由2010 年的0.65 万亿元增加到2016 年的近2.65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26.39%;随着全球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 新材料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工信部预计到2025 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 万亿元,并保持年均增长20%;到2035 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实力将跃居全球前列,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并能为本世纪中叶实现制造强国提供基础支持。 新材料行业涉及诸多学科,难以普遍开花。我们认为与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综合考虑政策支持,那些能引领产业向高端攀升、国内需求旺盛,进口依赖度高,进入技术壁垒高的新材料值得长期关注。关注战略新兴产业相关新材料。结合国内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的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我们认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军工、高端制造、新能源产业密切相关的新材料,如光学膜(康得新)、半导体材料(上海新阳)、军工新材料(宝钛股份)、高端制造新材料(时代新材)、新能源材料(新纶科技)值得重点关注。关注前沿新材料。《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布局了一批前沿新材料,将在石墨烯、增材制造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极端环境材料领域,实施前沿新材料先导工程。我们利用文献可视化技术及 Vosviewer 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所有涉及“新材料”主题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线网络透视,发现石墨烯(德尔未来)、纳米材料(威孚高科)、3D打印材料(蓝光发展)、碳纤维(光威复材)这四种前沿新材料、是大家聚焦研究的领域,建议重点关注。附录1.重点领域新材料简介及上市公司代表2.国内新材料产业相关政策一览3、世界各国新材料领域相关发展计划4、石墨烯等前沿材料相关发文资料来源:烯碳资讯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商情报网讯: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新材料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高技术产业。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领域与日俱增,除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还可用在文体用品、纺织机械、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建筑材料、化工机械、运输车辆等方面。可以预计,随着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新材料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发展,到2025年其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新材料产业三大产业集群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逐渐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分布。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目前国内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并拥有资金、市场等优势,新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目前国内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并拥有资金、市场等优势,新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具体来看:珠三角地区的新材料产业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以外向出口型为主,新材料产业集中度高,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占主导地位,在电子信息材料、改性工程塑料、陶瓷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环渤海地区拥有多家大型企业总部和重点科研院校,是国内科技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技术创新推动最为明显,在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长三角工业基础雄厚、交通物流便利、产业配套齐全,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数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新材料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兴化工等领域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园投资机会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64c3b9d5160d44ca854be7d9f0e0ac1b/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商情报网讯: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新材料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高技术产业。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领域与日俱增,除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还可用在文体用品、纺织机械、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建筑材料、化工机械、运输车辆等方面。可以预计,随着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新材料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发展,到2025年其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新材料产业三大产业集群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逐渐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分布。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目前国内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并拥有资金、市场等优势,新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目前国内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并拥有资金、市场等优势,新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具体来看:珠三角地区的新材料产业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以外向出口型为主,新材料产业集中度高,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占主导地位,在电子信息材料、改性工程塑料、陶瓷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环渤海地区拥有多家大型企业总部和重点科研院校,是国内科技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技术创新推动最为明显,在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长三角工业基础雄厚、交通物流便利、产业配套齐全,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数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新材料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兴化工等领域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园投资机会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64c3b9d5160d44ca854be7d9f0e0ac1b/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相城先进材料产业又迎新盛事!今天(8月6日)海鹰空天材料(苏州)研究院学术交流会在相城举行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高清,苏州市副市长陆春云,市政府副秘书长卢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工艺师符志民,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党委书记史新兴,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副院长徐涛,306所所长曹辉,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清,区委常委、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沈磊等出席会议。会上,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与苏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加强合作,共同促进苏州市社会经济和航天高科技产业发展。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苏州)有限责任公司也正式在相城启动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由航天科工三院设立,将构建“1+4+N”发展格局,力争用15到20年的时间建设成为国家级航空航天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打造国家级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应用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空天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具体干货内容咱们再来详细理理01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与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秉承“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合作原则,按照国家对苏州市和航天三院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加强合作,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共同促进苏州市社会经济和航天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国资委所属特大型高科技企业,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从事着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发展格局,使航天科工成为新材料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和成果转化的排头兵,拥有着以石墨烯材料、纳米材料、陶瓷及复合材料3D打印、材料基因组工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前沿技术储备。02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在相城启动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设立在相城漕湖开发区,未来将以空天装备对新一代材料的需求为牵引,以航天品牌巨大的影响力为后盾,构建“1+4+N”发展格局,力争用15到20年的时间把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建设成为国家级航空航天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打造国家级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应用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空天材料综合研发平台和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团。-中国航天科工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效果图-1→打造一个开放式科技创新平台——海鹰材料实验室;4→重点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塑性成型、隔热控温材料和先进陶瓷材料等四大核心业务板块;N→积极探索石墨烯材料、纳米材料、材料基因组工程、生物医药材料等N个新兴产业方向。关于相城区先进材料产业落户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先进材料产业是相城重点发展的六大未来创新产业高地之一,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性产业,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作为国内最一流的航空航天材料研发生产机构落户,对于相城加速先进材料产业项目集聚、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题报告会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院士、清华大学周济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刘永才院士和材料领域首席专家裴雨辰研究员,分别围绕C919大型客机研制、超材料及其常规材料融合、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空天关键材料研发等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吴光辉,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设计专家、 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提起吴院士,是否还记得——2017年5月5日14时,上海浦东机场,一架蓝绿涂装、尾翼上标有“C919”字样的飞机从第四跑道启动、滑行、加速、一飞冲天。那一刻,现场沸腾。C919首飞成功!蓝天上,终于有了一款属于中国的完全按照世界先进标准研制的大型客机。●周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材料分会理事长等。在电子信息功能陶瓷领域和超材料领域取得了创造性成果。●刘永才,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航技术专家,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高级顾问,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专家委成员、总体专家组组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裴雨辰,航天科工集团先进材料领域首席专家,航天科工三院306所科技委主任。长期从事航天特种材料研究工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会上,相关领导嘉宾纷纷致辞表达出对此次合作的信心与期望航天科工集团总工艺师符志民致辞苏州市副市长陆春云致辞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党委书记史新兴致辞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向开发区管委会授感谢牌。相城区政府副区长朱小海介绍相城区情。306所所长曹辉在采访中表示: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依托航天科工集团尖端材料技术,打造产学研一体的国家级航空航天先进材料及制品研发生产基地,是兼具“硬科技”与“软实力”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业,集众多优势于一身,契合时代发展趋势。会后,与会人员还现场参观了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苏州)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现场和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展示中心。相信,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的落户不仅是相城高端产业加速集聚的又一重要成果更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资料:漕湖开发区、今日相城工作室 瞿妍编辑:今日相城工作室 张露
中商情报网讯: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新材料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高技术产业。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领域与日俱增,除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还可用在文体用品、纺织机械、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建筑材料、化工机械、运输车辆等方面。未来,随着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新材料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发展,到2025年其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一、新材料的分类按材料的性质分,新材料可分为结构新材料(以软科学性能为主要性能的材料)和功能新材料(以物理性能为主要性能的材料)两大类。按基本组成分,新材料主要可分为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根据用途分,新材料又可分为能源新材料、信息新材料、磁性新材料、航航天新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化工新材料、超硬难熔材料、保温材料、纳米料、高温超导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新型照明材料、新型生态材料等等。二、新材料产业现状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逐渐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分布。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目前国内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并拥有资金、市场等优势,新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作为7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材料开发区数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新材料开发区逾300多家,其中江苏省开发区数量全国第一,其数量达到了43家。三、发展存在问题1.资金紧张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具有投入大、周期长、产业风险放大的特点,没有长时间的持续投入,很难开发出稳定的产品。我国新材料企业涉及金属新材料、复合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信息新材料、纤维新材料等,多为中小型企业,年产值多在1亿元以下,多为初创型或发展期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2.技术水平低新材料行业属于知识、技术、资金均为密集型新兴产业。新材料行业不靠大规模生产来提高竞争力,而靠独特优良性能取胜,与新技术、新技术密切相关,然而我国新材料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跟踪仿制多,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技术,在高端产品领域缺乏竞争力。3.环保压力大新材料产业对环境的破坏也比较常见,急需解决。例如稀土材料的开采和冶炼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已经严重制约行业的发展。一些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开发的新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对环境有极大的破坏。随着我国环保督查压力的增强,企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而中小企业在环保投入上缺乏资金支持。4.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我国部分新材料领域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新材料产业投资支持的是一些“点”,尚未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联动效应。此外,作为发展主体的新材料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投资分散,成果转化率低,产业链不够完整。有些行业的新材料企业大多集中在中下游环节,产业配套能力不强。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商情报网讯: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强度、韧性、硬度、弹性等机械性能。如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态合金等。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其所具有的电、光、声、磁、热等功能和物理效应。近几年,世界上研究、发展的新材料主要有新金属材料,精细陶瓷和光纤等。新材料的类型按材料的性质分,新材料可分为结构新材料(以软科学性能为主要性能的材料)和功能新材料(以物理性能为主要性能的材料)两大类。按基本组成分,新材料主要可分为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根据用途分,新材料又可分为能源新材料、信息新材料、磁性新材料、航航天新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化工新材料、超硬难熔材料、保温材料、纳米料、高温超导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新型照明材料、新型生态材料等等。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政策助力新材料行业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目前通过纲领性文件、指导性文件、规划发展目标与任务等构筑起新材料发展政策金字塔,予以全产业链、全方位的指导。其中纲领文件主要为《中国制造2025》,指导性文件包括《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发展任务与目标相关文件包括《“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增新材料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的重要保障,未来将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下,全球新材料产业格局发生重大调整。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术加速融合,互联网+、材料基因组计划、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兴起,新材料创新步伐持续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材料产业产值近4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新材料产业三大产业集群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逐渐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分布。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目前国内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并拥有资金、市场等优势,新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领域与日俱增,除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还可用在文体用品、纺织机械、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建筑材料、化工机械、运输车辆等方面。可以预计,随着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新材料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发展,到2025年其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新材料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将向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方向发展。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园投资机会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64c3b9d5160d44ca854be7d9f0e0ac1b/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孙川氧化铝纤维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国瓷、新大等行业领军发展活力持续激发,多条生产线24小时不停工,产业聚力优势正不断迸发……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蓄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新材料产业园区依托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强化创新驱动和产业链条搭建,规划建设稀土催化材料产业园、功能陶瓷材料产业园、氧化铝纤维产业园三大主导产业园区,构建起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新材料产业发展集群。开足马力,龙头企业激发项目生产“加速度”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新材料产业园发展势头迅猛,已逐步形成了以国瓷、新大为龙头的高端功能陶瓷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产业链条。在国瓷四厂的内燃机后处理装置专用载体项目生产车间内,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车间共有4条生产线,设计年产能1000万升,现在60余个工人两班倒,24小时不停工,已经实现满负荷生产。”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朱恒介绍,“即使这样一直加足马力干,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作为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之一,该项目已于今年正式投产运行,预计年内可实现产值3亿元。“2016年,公司通过收购宜兴王子制陶、江西博晶,完成了汽车尾气催化材料板块的整体布局,并掌握了蜂窝陶瓷、分子筛、铈锆固溶体等高端稀土催化材料的制备技术,已与潍柴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行业垄断。”朱恒介绍。在新大管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第七工业园内同样上演着24小时不停工的景象,但与国瓷不同的是,偌大的车间内仅有几名工人在进行流水线作业。“全自动化生产线,使工人只需操作机器便可完成缠绕、挤拉、收卷一系列工作,实现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的生产。”该公司第七工业园相关负责人刘坤介绍,“生产线24小时不停工,每天可生产280米产品,满足大量订单需求。”“相比普通钢质抽油杆,其密度仅有四分之一,强度却为其2到3倍,长度达5000米,成功克服了过去运行时耗电较大、易腐蚀、使用寿命短和抽油杆起下作业所需时间长等缺点,尤其在深抽增油、节能降耗、防腐延寿三方面的应用效果更是明显,极大提升了油田采收率,将对全国石油行业发展和技术水平提升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刘坤介绍。“行业龙头带动,使园区发展方向更加精准,产业布局更加前瞻。”新材料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龙头企业已成为助力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柱型企业。”育强新机,金色铜箔助力企业涅槃重生充分挖掘传统产业发展潜力,转型发展铜基新材料产业链条,山东合盛铜业年产5万吨铜箔项目正是新材料产业园锻造产业升级发展引擎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环。合盛铜业是开发区管委会实施“龙头企业+产业基金”模式,引进我国最大的锂电铜箔生产企业——龙电华鑫集团,成功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盘活多年搁置资产,推动风险企业重生,实现产业价值重构的示范项目,已成为我市最大的铜箔生产企业。“生产流程分溶铜、生箔、分剪、打包4个工段,一个工段对应一个车间。”山东合盛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许晓诺介绍,“目前为满足订单量,18台生箔机全部开启,每天产量在8至10吨左右。”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到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合盛铜业事事追求一流,处处体现创新,样样彰显优化。“项目引进日本三船、西村等世界先进铜箔生产设备,采用深圳龙电华鑫控股集团成熟稳定的铜箔生产工艺,产品包括高端锂电铜箔、标准铜箔和5G高频高速铜箔,主要供应LG化学、三星SDI、松下电工、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市场前景广阔。”许晓诺介绍。接下来,合盛铜业还将布局5G通讯专用铜箔、智慧充电桩和锂电储能等项目,最终形成年产值45亿元、年利税6.5亿元的高性能新型电子材料生产基地。补齐链条,高性能氧化铝纤维实现大规模生产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下游产业,是实现项目产业融合共赢的重要途径之一。依靠“科技+资本”积聚,以东珩国纤高性能氧化铝纤维项目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及制品产业链条正火力全开,蓄力打造全链条式发展。“现在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工人们需要加班加点地干。”公司总经理葛传金告诉记者,“即便是‘双节’期间,车间也一直保持着24小时生产的状态。”“产品隔热效果好,还具备机械强度高、弹性模量大、抗化学侵蚀能力强等多重优点。”葛传金介绍着产品优势,拿起1000℃的高温喷枪向氧化铝纤维棉上持续喷了10秒左右,氧化铝纤维棉丝毫未受影响。该项目由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历时17年研发而成,打破了美国3M、日本三菱公司的技术垄断,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三家能够生产氧化铝纤维的企业。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汽车工业等领域,对带动我国关键装备制造、高端材料科学等领域整体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据了解,该项目已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项目投资6亿元,主要建设年产能为1000吨高性能氧化铝短纤维及其制品和100吨高性能氧化铝连续纤维系列产品的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依托该项目,我们正全力推进氧化铝纤维全链条项目落地,目前正在规划多个氧化铝纤维产业链下游项目,其中三元催化衬垫项目已完成设备和技术方案考察,中试设备正在安装调试。”葛传金介绍。下一步,东珩国纤将不断吸引产业链下游客户集聚,打造涵盖隔热防护、高温耐材、汽车工业衬垫、氧化铝连续纤维等产业的高性能氧化铝纤维产业园。积聚资源,迸发产业集群“新合力”龙头企业引领带动,配套企业高效协作,科技和金融有力支撑,资源要素有效保障”,是开发区建设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常态表现。“新材料产业园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快速崛起,取决于科学谋划和发展定位。”新材料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聘请了国际一流咨询机构,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和《新材料产业园发展规划》,使园区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开发区成立了东凯新材料产业园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开发运营,提供全方位产业服务,同时发挥国家级开发区优势,提高服务效能,为新材料企业和项目建立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实施“一次办好”改革,推行“拿地即开工”等新模式,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聚力发展必然带来累累硕果。“目前,已开工新材料项目21个,总投资120亿元,其中9个入选省重点项目库,国瓷、新大成为两个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今年前三季度,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63.86亿元,同比增长60.7%。”新材料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功能陶瓷材料产业成功实现了在5G关键材料、消费电子外壳材料、关键电子材料等领域的多点布局。先进复合材料产业进一步拓展了在舟桥板、连续柔性管道、夹心板材等领域的应用。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制品、铜基新材料产业则催生了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产业化项目、高性能氧化铝纤维项目、高性能电子铜箔等关键项目的蓬勃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按‘龙头规模再做大、产业链条再拉长’的思路,计划用三年时间,着力打造稀土催化材料、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铜基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5条产业链条,架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全力以赴推动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材料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前言新材料产业具有覆盖范围广、资本技术密集、高风险高收益、产品附加值较大、行业景气周期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目前,新材料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支撑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10年以来,中国新材料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由2010年的650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约42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超过25%。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其他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新材料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预计202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将提升到5.5万亿元,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我国新材料产业空间布局正日趋合理,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加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新材料综合性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中西部地区一批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中国新材料市场规模(2010-2025年)20个重点城市新材料情况盘点十三五以来,全国许多城市和地区纷纷出台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全国涌现出一批在新材料产业发展上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本文将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具有区域代表性的20个重点城市,对其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目标、重点方向等做系统盘点。20个重点城市新材料产业核心政策文件及发展目标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01上海市“十二五”期间,上海新材料产业继续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产值年均增长3.24%。至2015年,新材料产值1966.85亿元,占原材料工业的36.51%,比重逐年提高,按可比价比较比上年度增长1.6%,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为24.39%,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促进新材料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以提升制造业能级为核心,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材料研发创新核心基地之一。重点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努力达到2%以上;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 25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4%~5%;进一步打造一批跨国大型材料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材料企业;打造一批创新能力显著、资源配置合理的新材料区域集群;新材料比重更加突出,占原材料工业比例达到50%。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02重庆市根据2017年11月2日,由重庆市经信委、发改委、财政局和科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重庆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到2020年,重庆新材料产业集群将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的目标。其中先进基础材料1125亿元,关键战略材料325亿元,前沿新材料50亿元,形成高端轻合金材料制造基地、玻纤及复合材料制造基地、化工新材料制造基地,打造完整的石墨烯产业链,把重庆市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03天津市2018年,天津市出台《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巩固提升一批基础材料,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战略材料,攻克一批前沿材料,建立一批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创新能力较强的成长型企业,构建优势产业集群。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0%,重点领域新材料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建成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04南京市2015年,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1605亿元,实现利税114亿元,新材料产业企业230多家,产品涉及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新材料19个大类产品中14大类。《南京市“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力争至202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销售规模达2000亿元。新培育2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30家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在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领域,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05南通市“十二五”以来,南通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产值规模逐年递增,年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占南通市七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重近40%,建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拥有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骨干企业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材料、特殊钢材料、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特种陶瓷材料、新能源材料及建筑新材料为主的具有南通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南通市“十三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至202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3000亿元,年增长16%以上。加快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和成长性企业,培育2家销售收入超100亿元、10家超50亿元、30家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06常州市2015年,常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突破4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5%,其中新材料(碳材料)71.8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主阵地。《常州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明显提高,若干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综合实力省内领先,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力争超过37%。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高端”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07广州市截至2016年底,全市拥有新材料企业300多家、总产值2700多亿元,产品产值超百亿元企业两家,超10亿元企业17家,超亿元的企业有100多家。目前,广州有13家新材料领域国家级研发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高分子材料、生物应用材料等领域已位列世界前沿水平。《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到2019年底,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取得明显成效,产值达到3600亿元,推动新材料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健康化升级,加快广州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建成国内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08深圳市2017年深圳市新材料产业规模达1968亿元,2018年新材料产业增加值达365.61亿元,预计到2020年深圳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2950亿元。目前新材料产业已成深圳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材料企业超过3000家,分布在支撑领域、优势领域和新兴领域等三大领域。其中,支撑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细分行业,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新型功能材料、功能结构一体化材料等细分行业,新兴领域主要是超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细分行业。《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形成规模超千亿的高端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到2020年,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2300亿元。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09东莞市2017年东莞新材料产业产值约660亿元,企业超280家,在金属合金、功能玻璃、高分子复合材料、覆铜板、氮化镓衬底等方面具备产业基础。2017年东莞锂电池产业规模超400亿元,消费电子类锂电池产值占全国的25%,位居全国第二。《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到2025年超过2000亿元。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10济南市2016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1亿元。设立济南新材料产业园,以国家鼓励发展的新材料产业为主导,同时重点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提出到2020年,包括先进材料在内的十大产业全部具备千亿级产业发展能力。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11青岛市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3733.6亿元(不含数字创意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20%。新材料与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主体地位日益稳固,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高达87%。《青岛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其中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3500亿元,建成国家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12宁波市2018年宁波市新材料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33.6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磁性材料等重点领域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715.9亿元、907.8亿元、115.8亿元和11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2%、44.6%、5.7%、5.6%,已经形成了特色明显的产业格局。《宁波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创新发展体系基本建成,产业集群规模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2%。先进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高端合金、稀土磁材等优势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形成创新体系完备、区域布局合理、上下游协同的发展格局,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更加突出,产值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级,在石墨烯、3D打印、新一代光电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战略和前沿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13成都市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全口径总产值4530亿元,实现增加值约1400亿元,形成新津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成立了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领域建立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14厦门市2015年经认定的厦门高新企业中有126家新材料企业,实现总收入475.57亿元,完成总产值484.71亿元,总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8家。建成20个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2个、省级5个)、1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5个)、7个重点实验室,拥有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中船重工725所厦门材料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等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开发能力的科研院所。厦门新材料产业群初见雏形,拥有钨材料、铝箔、新能源材料、稀土材料、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功能橡胶、高性能纤维等八大领域新材料,产值增长势头强劲。新材料产业是厦门市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链群之一。2018年,厦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达888.78亿元,同比增长14.84%。《厦门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业规模达到8000亿元以上,实现翻番,其中新材料产值达1200亿元。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15武汉市以东湖国家创新示范区为核心,武汉市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基础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生物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等基本成型。《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16宜昌市十二五期间,宜昌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5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10亿元。《宜昌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高端石墨产业联盟、国内一流的磁电子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国内重要的功能型玻璃基材及器件基地,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主营收入超过20亿元的龙头企业15家以上。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17西安市近年来,西安市新材料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产值年均增长16%以上。2017年,新材料产值667.93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75%,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为30.01%。西安市现有国家级新材料企业技术中心15个,国家级新材料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5个,国家级新材料制造创新中心2个。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152家,其中,新型金属材料生产企业38家,先进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22家,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碳纤维及陶瓷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比重逐年上升。《西安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18渭南市“十二五”期间,渭南市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能源化工向中高端延伸,3D打印、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良好,以钼化工材料、液晶显示材料、3D增材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材料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渭南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2020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19郑州市郑州市通过新型材料业转型升级季调度机制,建立新材料重点项目库,动态监测项目建设情况,年产21.4亿克拉高品级金刚石、年产4000万吨铁基非晶合金带材、硅材料衬底硅片等项目已建成投产。目前,在建项目25个,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郑州市新型材料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市新型材料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20长沙市新材料是长沙四大千亿产业之一。2016年,长沙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732.76亿元,同比增长15.5%,产业规模快速扩大。2016年长沙市纳入新材料报表的企业有144家,比2015年增加24家,其中,产值过1亿元的企业达93家,较上年新增17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29家,较上年新增9家。蓝思科技、晟通科技、金龙铜业3家龙头企业产值占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半壁江山”。资料来源:公开信息,赛瑞研究整理来源:新材料在线
中商情报网讯: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强度、韧性、硬度、弹性等机械性能。如新型陶瓷材料,非晶态合金等。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其所具有的电、光、声、磁、热等功能和物理效应。近几年,世界上研究、发展的新材料主要有新金属材料,精细陶瓷和光纤等。新材料的类型按材料的性质分,新材料可分为结构新材料(以软科学性能为主要性能的材料)和功能新材料(以物理性能为主要性能的材料)两大类。按基本组成分,新材料主要可分为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根据用途分,新材料又可分为能源新材料、信息新材料、磁性新材料、航航天新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化工新材料、超硬难熔材料、保温材料、纳米料、高温超导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有色金属合金材料、新型照明材料、新型生态材料等等。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政策助力新材料行业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目前通过纲领性文件、指导性文件、规划发展目标与任务等构筑起新材料发展政策金字塔,予以全产业链、全方位的指导。其中纲领文件主要为《中国制造2025》,指导性文件包括《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发展任务与目标相关文件包括《“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增新材料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的重要保障,未来将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下,全球新材料产业格局发生重大调整。新材料与信息、能源、生物等高技术加速融合,互联网+、材料基因组计划、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兴起,新材料创新步伐持续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材料产业产值近4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新材料产业三大产业集群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逐渐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分布。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目前国内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并拥有资金、市场等优势,新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领域与日俱增,除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还可用在文体用品、纺织机械、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建筑材料、化工机械、运输车辆等方面。可以预计,随着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新材料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发展,到2025年其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随着新材料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将向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方向发展。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园投资机会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64c3b9d5160d44ca854be7d9f0e0ac1b/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总产值从2010年的0.65万亿元飞速发展到2017年的3.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超过25%。据工信部消息,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工信部将从今年开始继续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编制实施2018年新材料产业折子工程,设立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基金,制定支持新材料产业推广应用相关政策,启动实施“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工程。在我国,新材料产业是7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产业政策的促进下,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预计到2025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并保持年均增长20%;到203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实力将跃居全球前列,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并能为本世纪中叶实现制造强国提供基础支持。为了让大家全面了解新材料发展现状及寻找更好地合作机会。中商产业研究院长期关注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开发区的发展动态,特整理出386个新材料开发区名单,名单显示,江苏省开发区数量最多,为43个,紧跟其后的是山东省,为42个;排名第三的是四川省,其新材料开发区为34个。前三也是新材料开发区超30个的省份。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全国新材料开发区数量汇总一览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由于新材料产业具有覆盖范围广、资本技术密集、高风险高收益、产品附加值较大、行业景气周期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信息、能源、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近年来,新材料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国家也相继出台新材料行业的相关政策,鼓励各种新材料产品的发展,全国各地很多产业园区纷纷将发展重点转向新材料产业,助力中国新材料产业的腾飞。以下是全国新材料产业园部分名单汇总一览: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注意:由于分类划分准则不同,部分新材料产业园区与新材料开发区重复。)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新材料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