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工网天云研究院介绍其觉者乎

科工网天云研究院介绍

一、天云研究院介绍天云产业研究院,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四大技术为为引导,以产业企业组织产品创新为目的,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组织创新技术,搭建云产业研究院平台,汇聚创新产业链技术专家,大咖,精英,联盟,协会,社群,部落。在云端实施知识架构体系化传播,技术的系统化精准化培训应用,产品与服务的国际化创新,组织与模式规律性变革,产业与企业信息数据链化融合,价值与财富生态创造。 规划按照行业领域,区域划分,建立各地市研究分院。助推“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中国行”。为当地产业企业提供知识技术培训,创新咨询,产品研发,产业研究,产业企业互联网+综合及解决方案,专家会诊,创业创新项目孵化等服务。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创新,组织模式创新。帮助当地产业进行产业链集群创新,生态跨界融合创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云端资源汇聚,实现当地产业链资源的高度汇聚,实施产业创新腾飞。我们将助推产业变革,为实现中国梦、产业梦贡献心力。二、我们的价值主张一,我们的四个尊重:尊重知识,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尊重人才二,我们认清知识价值的实现逻辑:系统化知识方可转化为技术,技术方可转化为创新的产品与服务,创新的产品服务方能满足客户需求,需求满足才可以创造财富,财富创造实现了知识的价值。三,我们相信互联网的力量:基于互联网的组织变革和信息大数据精准定位,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匹配,变革整个劳动组织方式,发挥人的创新能力,极大地提高整个社会劳动效率。缩短了成功与梦想的距离,重新定义了组织和商业形态。三、服务体系四、我们的服务痛点1、 从产业链的角度锁定缺失环节和关键环节;2、 精准产业定位和规划布局,明确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3、 突破现有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和机制问题,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趋势;4、 解决招商难题、吸引创新创业,提升园区内生增长动力;5、 围绕园区产(企)业发展的需求,提供特色的产业发展服务。五、我们资源汇聚1, 1万家互联网+产业链企业,10万产品方案,1万专家,1千机构,100万需要转型升级客户,1千亿资金。实施资源精准对接为创新服务。

古之道也

故宫博物院新成立五个研究所

近日召开的故宫研究院学术工作新闻发布会宣布,故宫博物院新成立玉文化研究所、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古书画鉴藏研究所、建筑与规划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五个研究所。发布会还举行了故宫研究院近两年的重要学术成果揭彩仪式,并发布故宫研究院2018年以来的学术成果和2019年工作规划。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研究院自2013年10月成立以来,已经形成一室(研究室)、一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二十一所,加上新成立的五个研究所,2019年故宫研究院形成共28个机构的学科布局。单霁翔表示,有学术支撑的博物馆,才有广泛的交流和发展空间,学术研究才是博物馆发展的不尽源泉。在“平安故宫”的大背景下,故宫学术有了新的发展空间,研究队伍日益壮大,学科领域不断拓展深化,国家重大课题、海外合作研究项目也不断增加,故宫学术在为故宫发展服务的基础上,也努力为全社会服务。发布会上,单霁翔与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为故宫研究院近两年来的重要学术成果揭彩,主要学术成果包括郑欣淼的《故宫学概论》、朱诚如主编的《清朝前史》五卷本、王连起的《赵孟书画论稿》、王光尧的《中国古代官窑制度》、晋宏逵主编的《明代史料长编》第二部、故宫博物院与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联合编辑的《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品集》(十卷本英文版)等。据介绍,2018年故宫研究院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吐鲁番出土文书再整理与研究”、《清史》工程及相关项目、“院藏样式雷图档”整理工作、中法合作《珐琅艺术研究》等课题继续有序开展,特别是围绕“养心殿研究性保护修缮工程”的一系列课题研究,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惊棘鸟

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研究所电网综合研究室主任张钧:未来配电网内涵特征与发展框架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输配电网讯:“未来配电网是以现代化配电网为基础平台,实现先进能源电力、控制、信息通信技术与配电系统的规划、运行、管理等环节的深度融合,高比例消纳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高效协同配用电侧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接入供用能多元主体,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靠、高效互动、智能开放、平衡普惠等特征的新一代智慧配电网络。”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研究所电网综合研究室主任张钧在第一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表示。北极星电力网联合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于2020年10月29日至30日在浙江杭州举办以“能源智慧物联,配电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第一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北极星电力网全程直播》》》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龙须沟

中科院下属研究所90余人离职,为何惊动国务院?

7月15日 ,一则《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的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报道称,合肥研究院旗下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90余名科研人员,放弃编制与福利房集体离职。第二天,合肥研究院人事处一名负责离职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90多名科研人员于6月份集体向该研究院提出离职,“他们都是自愿离职的,属于正常人员流动”。对此,中国科学院官网消息说,中科院党组7月17日研究决定成立专项工作组,工作组于7月19日已抵达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展调查工作。7月21日,中国科学院官网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办公厅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赴合肥调研。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听取中科院有关情况汇报,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其下属研究所职工离职事件展开深入调研。为何集体离职?中科院旗下有众多科研院所,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科学岛的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简称合肥研究院)是其中之一。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简称核所)是合肥研究院旗下研究机构。资料显示,2019年年末刘建国成为合肥研究院新任院长。核所现任所长是吴宜灿,他于去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现有职工500余人,包括“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国际核能院(INEA)院士等高端人才20余人,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80%。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离职,到底是外界质疑的人才流失,还是内部宣称的“正常的人员流动”,是内部改革还是另有隐情?此前媒体报道称,集体辞职事件的导火索是合肥研究院强制为核安所更换保安引发。6月15日更换保安时,合肥研究院方人员与核所人员发生了言语冲突。一名疑似核所职工的用户在知乎上写道:“院方不在任何提前沟通情况下拆门禁,还有不少保安巡逻,把研究所前后门锁住,对科研人员没有一点尊重,有些女同事都惊恐哭了。”值得注意的是,6月17日核所召开2020年中工作进展会。会上吴宜灿所长提到,核安全所作为合肥物质研究院的一员,将继续坚定支持研究院新形势下各项改革。他还要求全体科研人员继续保持疫情期间的科学理性,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鼓励全所人员心无旁骛,继续在科研一线做好本职工作,做出出色成绩。集体离职正常吗?90余名科研人员离职让外界颇为困惑。按照此前媒体说法,核所很多科研人员学历是中科大本硕博,平均年龄为31岁。他们为何离职,离职之后又将去往何处工作?7月22日中国新闻周刊向核所了解更多信息。核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采访需要上级批准”。合肥研究院公开电话则无人接听。中科院旗下某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同在一个大的系统内,“我们也非常关注这个事情”。人才在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流动其实并不稀奇,但大规模辞职比较罕见。他说,“就我们所而言,每年流出的(人才)一般占总数的5%至10%。流入的一般在3%至5%。但这种集体集中式的离职还是比较罕见”。“就我个人观察,刚进来的年轻人不如五年前十年前那样朝气蓬勃了,基本上处于一个往下走的态势。干活的主力还基本是十年前进来的。人才的新陈代谢没有以前好了。”这位工作人员分析称。北京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高校、科研院所等有人离职很正常,但90余人集中离职应该是不正常的。这些人为何辞职,这里面可能有别的问题。”他说,中科院研究所与高校还不一样,他们多是项目制,人员多有流动。目前信息还不够充分,还需要更多报道更详细的调查。北京大学教授曹和平则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对此事有两种判断:一是核所正在进行改制,需要淘汰一些岗位和工种,再从外面聘请一些人才。但有些问题没有解决好,所以爆发了。二是核能技术有军用也有民用,相关技术的应用场景也非常广泛。而很多科研人员在所里工资待遇并不高,那么如果外边和所里成立联合公司,招聘技术人员,那有能力的就都走了。为何惊动国务院?中科院90余名科研人员离职事件获得了广泛关注。中央党校一位教授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的时间,特别的地点,特别的领域,特别的人,特别的系统,今年还要加上特殊的背景。”他说。他解释称,中科院系统是国家科研的重要力量,算是国家队。如果有问题当然要非常重视。时间背景又比较敏感,会让人觉得有留不住人才的印象。该教授补充说,辞职的单位是核所,事关国家核领域的事情,又是非常敏感的。所以这才会被举国关注。国务院调查也就可以理解了。曹和平也表示,此事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舆情事件。国务院派出调查组也可以看出对事件的重视,也是对社会关切的一种回应。据了解,一年前,刘鹤曾到中科院调研。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2019年6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到中国科学院调研指导工作,听取中科院党组工作汇报。刘鹤指出,中科院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很多领域都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竞争中逐步获得了一些领先地位,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中科院应进一步发挥综合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学风建设,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刘鹤强调,要把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扎实做好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扬优良传统和科学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倡导扎实、专注、低调的工作作风,努力产出标志性成果,取得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亚矢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网络文学研究室成立

本报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刘江伟)日前,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网络文学研究室在京成立。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表示,此次网络文学研究室成立,是当下文学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网络文学学科建设史上的一个大事件。我们将聚焦对网络文学及相关文学现象作文学、文化及理论方面的勘察,整合文艺学、当代文学研究、文化研究、媒介研究、数字人文研究等多学科资源,坚持追踪、关注中国当下网络文学发展进程,综合研究并构建符合网络文学发展特点的前沿理论和评价体系。10月15日晚,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举办的“网络文学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会议围绕网络文学研究室今后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当下网络文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等话题展开研讨。与会专家认为,网络文学研究室成立恰逢其时。中国网络文学经过20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存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在文学研究领域一直走在前列,也肩负着推进学科建设的重任。期待网络文学研究室引领全国网络文学理论和评论建设,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创作的主流化和精品化。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何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欧阳友权、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黄鸣奋、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黄发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等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丁国旗主持。【来源:光明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美成在久

教育部正式成立课程教材研究所

5月23日消息,育部召开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大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任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出席并为课程教材研究所揭牌。据了解,课程教材研究所主要承担日常工作联络、课程研制、教材审查等专业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保障,以及课程教材监测评价等工作平台建设等工作。

千寻

科技部批准一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网站10月21日发布《科技部关于批准建设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科技部关于批准建设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20〕251号卫生健康委: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疑难重症及罕见病科学研究,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经专家评审,科技部决定批准建设“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见附件)。请你们抓紧组织实验室依托单位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08〕539号)的规定和要求,落实有关政策和建设经费,组织科研队伍、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和提升实验研究条件,做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特此通知。附件:批准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科技部2020年9月29日来源:科技部

大团圆

中科院合肥一研究所90多人集体离职:多为博士毕业,有事业编制

来源:澎湃新闻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其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这在中科院系统内引起广泛关注,在网络上也引起热议。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已有9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均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核所”)职工。有中层干部解释称:“(核所)这两年申请不到大的科研项目,没有钱,人才就走了。”另据了解,集体辞职事件的导火索,是院方强制为核所更换保安,核所科研人员认为自身权益被侵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是“没项目”“没钱”,还是更换保安,都难以解释这样一大批科研人员突然一起“用脚投票”。这些博士毕业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已有三十多岁,本该追求稳定才对,但是却甘愿放弃职位、事业编制甚至福利房。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决绝?今年6月份,知乎上就有关于“如何评价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改革举措?”的讨论。多位匿名用户表示新上任的领导“大刀阔斧改革”,“不是想着法子服务科研人员,而是制定各种匪夷所思的措施阻碍科学发展,比如扣项目经费20%,比如所长只有1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出审批权!还美其名曰扁平化管理!”等等。匿名用户的爆料未必可以采信。但是“大刀阔斧改革”与科研人员集体出走的先后发生不免令人起疑。众所周知,改革总是要触动利益的,难免会有人不适应。但是我们更要清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对一所科研机构来说,改革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创新活力、增加科技成果。而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体,逼下金蛋的“母鸡”出走,肯定不是改革的初衷。一个研究所“去年开始只有200个人了。这下90多个人辞职,现在就剩100人左右”,这局面无论如何都是不正常的。在大众印象里,一线科研人员往往相对单纯,他们通常不会主动生事。而且即便不排除个别“刺头”存在的可能性,一大批科研人员全是“刺头”的几率微乎其微。那么到底是什么激怒了“老实人”,就值得好好调查。科研人员不仅是他们各自家庭的栋梁,是所属单位的职工,也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公众对科研人员异常动向的关注,也寄托着对整个社会创新环境的关心。人们有理由要求一个权威、有说服力的解释。

轮回

1+1>2新联通研究院正式起航

2020年7月31日,中国联通研究院隆重召开重组成立大会,宣布新的中国联通研究院正式成立。此次重组是按照联通集团《中国联通关于优化科技创新体系的通知》(中国联通集团[2020]154号)的部署要求,整合重组原联通研究院和原网络技术研究院,组建全新的中国联通研究院。这也是中国联通继重构市场线、网络线后的又一重大机制调整,即科技创新体系改革,此举有利于中国联通进一步集中人才力量、打破研发壁垒,承担起中国联通创新研发重任的新联通研究院也必将发挥1+1>2的效果。记者了解到,原中国联通研究院为联通集团总部直属二级单位,主要服务于集团内部需求,以满足中国联通战略规划、管理决策和生产运营支撑需要为宗旨,主要从事前沿技术与应用跟踪、发展战略研究、市场和管理策略研究,开展对外合作项目研发,逐步成为核心技术研究、业务产品开发、试验测试和高技术人才培养与储备的综合性基地,同时,作为国家工程实验室承担国家下达的专项研发任务。原中国联通网研院成立于2013年7月,是中国联通集团直属的网络技术研究与支撑专业机构。中国联通网研院聚焦网络技术演进、建设、运行、优化等关键环节,开展新技术跟踪、标准预研、验证测试、规划编制、网络分析、网络测评等,为中国联通网络运营发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全面技术支撑,促进中国联通整体竞争力提升。此次重组成立大会由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俊新主持。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工会主席钱蓓力传达集团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相关精神,对科技创新体系的优化思路和原则、优化主要内容、健全人才机制建设、完善保障体系以及党组织建设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传达;同时宣读了研究院领导任命通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迟永生对集团2020年年中工作会会议精神进行再传达,重点带领大家对董事长讲话内容进行再学习,并对研究院如何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进行了再部署。院党委书记、院长李红五发表讲话。李红五同志首先代表新研究院党委,向全院同志表示诚挚祝贺,向所有在改革期间坚守岗位、辛苦付出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新研究院党委“一班人”都有一份赶考的心情和压力,怕辜负了组织和全院同志的信任和重托。为了全院同志更好地理解改革,李红五提出四点意见。第一是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目的。从外部环境和内部要求两方面,详细阐释了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新研究院落实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体系改革方面的思考。第二是集团对研究院改革的相关要求。重点解读了研究院定位、研究院能力建设和研究院改革方向三方面的内容,要把研究院建设成为公司战略决策的参谋者、技术发展的引领者、产业发展的助推者;要求研究院加强智库的专业咨询能力、网络技术的自主核心能力、前瞻技术的研究能力、技术与业务融合的应用能力四个能力建设。第三是落实年中工作会要求,切实发挥研究院作用。要求全院同志要深刻思考领会董事长对科技创新体系提出的“推动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要求。要从加强自身建设和做好服务大局两方面落实好年中工作会会议精神,为集团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第四是几点需注意的问题。要提高站位、压实责任;要讲团结、真融合;要积极拥抱改革;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最后,李红五同志要求全院同志紧密围绕“提价值、谋发展、重基础、有激情”12字要求和2020年“1+3+3”七项重点工作,紧抓混改窗口期,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完成下半年六项重点任务,为实现研究院的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记者相信,此次新联通研究院的正式起航,将成为中国联通科技创新发展的一大重要事件,或许就像一位原网研院人在朋友圈分享的那样:“电话没变、邮箱没变、干的活儿没变、座位没变,已合作的不要担心,没合作的也抓紧联系合作。”期待着新联通研究院早日收获重组改革的硕果。(文章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三事

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中国发展网讯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于2020年10月31日在北京市石景山首钢园区举行成立仪式,来自科幻界、文学界、艺术界、教育界、产业界的60余名作家、学者、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参加了成立仪式。成立仪式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玉平主持,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廖红,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捷出席会议并致辞。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创作界的王晋康、陈楸帆、凌晨、郑军、江波、马传思、顾备,研究界的黄鸣奋、吴岩、刘兵、刘健、姜振宇,影视出版等产业界的李成才、郭帆、姚海军、王童、张小北、朱珍时、付晓明,王卫英、杨枫、姬少亭、张凡、孙悦,艺术界的费俊、王旭东、王宽,教育界李凌己、周群,科学界王元卓。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陈玲及创作研究室、秘书处的相关同志出席了会议。王挺在致辞中阐述了中国科幻研究中心成立的背景、意义及未来主要工作方向。他指出,中国科幻研究中心成立是新时期推动我国科幻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中心秉持开放合作原则,广泛团结相关领域专家,以研究探索为牵引,未来将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汇聚科幻人才,加强科幻研究;二是聚焦科幻产业,加强智库建设;三是加强科幻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科幻发展。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发来贺词,祝贺中国科幻研究中心成立,她在贺词中提出,中国科幻文学的历史已逾百年,它的萌生、发展和兴盛,始终与中华民族争取民族复兴、建设伟大的现代化国家的梦想紧密相连。放眼世界、心怀人类,面向未来、创造未来,几代科幻文学作家在大地与星空之间的翱翔与书写,为中国文学开辟了绚烂雄奇的风景。科幻文学与影视等媒介的融合发展,更使科幻成为重要的大众文化样态,在人民精神生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新征程上,中国文艺和中国科幻必将迎来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广大作家、艺术家和学者、评论家,热情响应时代的召唤,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加强科幻研究,推动创作繁荣,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以精彩的中国故事、昂扬的中国精神,鼓舞中国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对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在致辞中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两条路径,一是创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与时代同行,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推陈出新,不断攀登时代高峰。对于科幻创作者来说,需要对科技时代发生的风起云涌的变化有充分的感知力,并将对时代变化的思考反映到科幻作品中。二是打破小圈子,积极跨界,科学、人文、艺术、教育之间应当打破隔阂,与“圈外”融合,营造共融生态,产生更大动能。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正式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幻科普事业,这为科幻创作、科幻影视等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因此,应当以拥抱科幻产业的姿态来投入到科幻工作中,开放胸怀,放宽视野,摒弃惯性思维,多角度多维度高站位地发展科幻事业,不仅仅将视线局限在国内,而是放眼全球,关注国际科幻事业的发展与变革,发掘自我文化价值,焕发时代感召力。会议举行了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启动揭牌仪式。束为、邱华栋、王挺、廖红、梁捷为中国科幻研究中心顾问及特聘专家颁发了聘书并合影留念。随后,《中国科幻发展年鉴2020》成果发布仪式举行,由南方科技大学人类与想象力研究中心吴岩教授发布《中国科幻发展年鉴2020》。该年鉴由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与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会同相关科幻研究者共同完成,旨在从创作、产业等方面总结2019年中国科幻发展成果。周忠和、王晋康、李成才、吴岩、费俊、姚海军、王童、陈楸帆、朱珍时、张小北、刘兵分别从创作、研究、产业转化等方面做主旨发言。他们表示,科幻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关于科幻的想象和阐释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而是应该百花齐放,发挥其本身具有的特大想象空间,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投入其中。他们对科幻研究中心的成立充满了期待,认为中心的成立有助于汇聚更多优秀科幻人才,提供更丰沃的创作土壤,发挥更多更深刻有积极影响的作用。最后,与会嘉宾在自由交流环节结合各自所从事的领域及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的定位展开了畅谈,表达了对中心成立的肯定及期许。据悉,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的未来工作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科幻发展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展开深度调查研究,形成政策建议报告。二是广泛团结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制定规范和标准,发布行业报告。三是推动科幻的国际交流。力争在政策咨询、产业拓展及国际交流等方面成为科幻研究高地。(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