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术志(ID:xueshu001)作者:浴火凤凰 编辑:学妹近年来,高校学生退学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主动退学率已近3%,每年退学人数近50万。更有退学大学生开设了“中国退学网”,专门介绍世界名人的退学传奇、分享个人退学体会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也曾在其“热点调查”栏目中进行过“是否支持大学生退学”的调查,结果令人惊讶:82%的网民表示支持,认为“退学学生基本上不适应所在学校乃至整个高校的教育,与其浪费时间和资源,不如尽早脱身。”18%的网民表示反对,认为“退学之后,除少数人通过努力再次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外,由于没有文凭,绝大多数人则并不被社会接纳。”硕博研究生作为高学历的群体代表,近年来的退学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为何历经“千锤百炼”、吃过“千辛万苦”、打败“千军万马”才取得的研究生资格,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主动退学呢?身心健康问题,成为主动退学的头号诱因近年来,硕博士自杀事件频频报道。2009年6月,北京大学研究生贾昊坠楼身亡。2015年5月,中南大学研究生姜东从图书馆六楼跳楼。2016年1月,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蒋华文从9楼一坠而下。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杨宝德自溺于灞河。2018年12月13日,同济大学研究生陆经纬跳楼身亡。2019年1月20日,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硕博连读生胡坤在宿舍猝死。……目前,身心健康因素,尤其是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已经成为引发研究生退学的最重要原因。近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布了一篇面向全球26个国家、2200余名研究生的调查报告,受访者中九成为博士生,理工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生比例大致为1:1。这份题为《研究生教育中的心理健康危机》的报告表明,研究生群体的焦虑和抑郁倾向均为普通大众的6倍,有中度到重度抑郁或焦虑的受访者分别约占总人数的40%。身心疾病主要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压力,有调查显示,75%研究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41.7%的研究生认为压力来自对自己的期望;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人际关系的占16.7%, 因恋爱问题而感到压力的占8.3%。而研究生普遍缺乏正确应对压力的能力,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博士生作为科研的主力军,同样也是压力最大,普遍焦虑和抑郁高发的人群。来自实验上周而复始的挫折;来自毕业的无时不在的压力;来自同辈的无影无形的对比;来自父母的殷切如故的期望;让本来就内心脆弱、已近而立之年,却又无所以立的博士生没有任何安全感。而在所有的焦虑和抑郁原因中,师生关系紧张是最重要的一条。经历过焦虑或抑郁的研究生,有50%的人不认为他们的导师提供了真正的指导;超过50%的人不认为导师有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在《自然》杂志2019年的一项针对5700多名博士生的调查中,有将近1/4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换个导师。前几天,我的一个博士师弟,疫情在家呆了三个多月,经过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了主动退学。用他的话说,每天在学校和实验室里太封闭,根本没有办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本来师生关系就有点紧张,加之所做的课题一点实际价值都没有,荒废四五年的时光只为一纸文凭,况且他也不是在乎文凭的人。他决定退学,很坚定,很果断,只为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寻找那个真正的自己……厌学,主动退学的直接原因据统计,2017年到2020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分别为200万、238万、290万和341万,增长率分别为19%、21.8%和17.6%。考研人数的激增,主要是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很多高校毕业生为了逃避现实,或幻想读了硕士、博士后有较好的前程而考研、考博。有很多“老油条们”却意味深长地说:“实验室来了兴高采烈、干劲十足的新同学,我们都默默看着不说话,那股兴奋劲儿持续不了多久。”科研学术不是靠一时的新鲜感和兴奋劲,而是必须有充足的动力。缺乏十足的学习动力,加上硕博研究生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很多研究生逐渐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失落,甚至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如果导师经常批评的话,会对消耗殆尽的学习兴趣以严重打击。原来本科时的“即时反馈”效应,在研究生阶段作用不再明显,最终会导致彻底失去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受社会上金钱万能思潮的冲击,很多研究生认为上学不如经商赚钱,关注度和兴趣点的转移,也是造成厌学而退学的重要原因。有一位博士生用文言文写了一份退学申请书:科学者, 分科之学也。 辨其不可以辨,智其不可以智,行其不可以行,竭尽物利而穷极人欲。 然飘风不可终日,暴雨不可满朝; 日中则昃,月满则食;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人乎? 斯不善者大焉,终致乱矣。 吾之不志于此,知止而退,以思不出其位,无咎而已矣。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信哉斯言。字里行间遍布迷茫和失落,可见他已经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退学,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自我解脱。找到理想工作而主动退学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高校毕业生,即使是硕博士研究生也越来越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达到874万人,而硕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也将突破80万。试想一下,这950多万涌入就业市场,其惨烈程度难以想象。加之,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市场也造成了巨大冲击,到处都是裁员减薪的惨淡景象。也许有人会说:硕博研究生的工资指定比本科生高出许多。近日,《202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报告》出炉,毕业生平均期望薪酬为6930元。而据《2019届中国高校研究生岗位薪酬学历排名》显示:博士学历层次的岗位薪酬为15355元;硕士学历层次的岗位薪酬为8777元;学士学历层次的岗位薪酬为5999元。但这要区分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就业地区等综合因素影响,加之硕士毕业比本科多3~4年,博士毕业比本科至少多6~7年的时间。学历往往在毕业初期最重要,后期更重要的是工作能力和实际经验。很多硕博士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学的东西基本没有什么用,甚至会被用人单位打上“高学历低能力”“华而不实”之类的标签。同时,多年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能领取维持生活的补贴,可能学业结束后略有节余,但与已经工作3年甚至7年的同学相比,既得的工资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心中落差难以平复。所以,许多硕博研究生面对毕业后工作的不确定,如果眼下找到了较为满意的工作,也会毅然放弃学业,打算通过数年的经验积累,去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学术信仰的崩塌,是主动退学的另一诱因很多研究生还是怀着科研学术梦想。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在看似欣欣向荣、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其实背后隐藏着论文灌水、抄袭造假、学术垃圾、利益交换等等潜规则和套路运作。有的导师为评职称、应付学校考核,强制要求研究生去写论文,而不是因为真正拥有科研成果而去发表。而研究生只能靠两个字:“抄”和“拼”。有的论文明明都是糟粕,使用的算法明显有问题,却通过个人关系、利益输送途径都能在顶级期刊上发表。面临着科研学术的种种恶劣行径,着实给研究生们原先一直秉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科研”的信仰,一记响亮的耳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研究生的科研理想自然也就会破灭,态度从无限憧憬科研,转变为按时交任务就得了的消极应对。实在无法忍受这种信仰崩塌时,选择退学也是一种解脱。研究生选择主动退学,没有正确与否。只有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选择。
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大学和初高中的学习氛围是完全不同的,大学过于自由,学不学完全在于你自己。研究生导师类似于你研究生阶段的“参考书”,是你在有疑问时去咨询的人,并不是你初高中阶段天天看着你,主动给你讲东西。导师会在很多阶段,发邮件和打电话告诉你结业答辩和结业论文的截至时间,而且邮件和电话资料需要保存并上交。大多时候都是学生的拖延问题和不重视的问题。之前,广州大学的72名研究生被退学,很多网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来看看这些研究生是怎么看待这一事件的吧!神游的小蚊子:我们导师是那种完全放养,三年研究生生涯,开会次数加起来不超过十次,连方向毕设题目项目都不给,虽说搞研究要靠自己,但怎么搞研究,研究方向如何,最起码的检查督促都没有,真的误人子弟,我同门一个师兄也没毕业直接退学,下一届师弟感觉也比不了业了,选择导师真的很重要!insistencesysywhuer:读研分分钟想退学,熬到现在终于快要毕业,但毕业论文收回来的数据质量太差,感觉要延毕了。导师一个做动物实验的,申请了一个人群的课题,课题组就我一个人,什么都要自己,问导师一问三不知,就让我自己找方法。还要写四篇中文交给他给别人发表,一作和通讯作者都不是我Baymax抱抱你:说明这个老师涉猎广泛,可能存在研究广而不深,你进门后给你一个全新,实验室里无人研究的课题,然后自己琢磨去,特别痛苦。还有可能是三天两头给你改方向,像个陀螺到处乱转。对此,有网友认为,有人说是导师不负责,一般都是:1.网上确实报道过不负责的导师,但是那并不多2.大多数学生都以为导师会找你给你讲东西,其实研究生阶段,是你去找导师,并不是导师找你,你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努力,导师只是在你疑惑的时候给你解答疑惑的人。那些说导师不负责的人怕是没意识到这点。Echo8835:别人不知道,我确实是这样的,我是计算机本科二本,能力差,考研结束以后参加春招,连居民楼里几个人的小公司都不要我,后来去985读研,一入学就好好准备找工作,毕业以后拿到BAT等等的sp offer。我现在回想起来,本科选择读研确实是为了推迟就业时间,但是我不后悔读研。rrabbit111:对的。我就是当时不敢踏入社会所以选择了读研。然而读了研后发现,每天无心科研却还要被逼着写报告看论文简直痛苦,早8晚10,周末不去实验室还要被问候,一个月只有800块。我就在想我脑壳进水了才读研究生,如果不是真的喜欢科研的真的不要读研。美食fo囖:导师问题存在多一些,论能力学生也不差,毕竟是考上去而且还是本校面试通过的耶,而不像高考不用面试,选错人那还不是怪你学校。这数量过于庞大,不是个位数,那肯定存在一定的问题,读研真不是儿戏,导师为了钱......以下不说,读过研就知道了,研究生就是为导师干活的。洛神小姐姐biubiubiu:其实现在很多学校导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双向的,要多沟通多交流才能顺利毕业,并且学生要主动,另外不是所有研究生都是很难考,广大网友不要误解,还有就是导师让学生做事系列,其实也不是完全不给劳务费,而且从中可以学到东西,所以看待任何事情都要全方位思考,不要片面责怪某方。sophpure:对的,有的学生真不努力,总想投机取巧。虽然我导师特别忙,但是只要我去找他,他都会说,开始是几分钟,后来是十分钟,再后来时间越来越长。我觉得其实也和我们自身有关,导师觉得你看的太少了,他也没法和你交流。我觉得没有谁是容易的,不论是在校继续完成学业也好,还是步入社会也罢,没有一个人是轻松的。选择的路不同,注定社会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职责所在,并不是参加工作就比在校研读的高贵。没有什么好听不好听一说的。对于读不读研,这只是个人的自由,每个人思想成熟度、家庭背景、经济实力、兴趣爱好都不同,所以会做不同的选择。你去工作了,你也没有必要抨击那些考研的。每个人自身情况不同,就比如我不喜欢本科专业,为了从事别的专业就选择了跨考。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心去做,在这个竞争时代,个人努力很重要,做好自己最重要!现在普通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好找满意的工作了,大部分都是有考研意向,只有读研才能和211985大学毕业生在同一层次竞争工作岗位,说句不好听的,谁不想早点赚钱,读研是一个能提高自己找一份更好工作的踏板,并不是逃避工作,因为根本找不着好工作。不过在读研时,有一个靠谱的导师很重要。如果导师不给你方向,什么都不管,明确告诉你他也不知道你的课题是什么,他只管自己的家事,拉项目的事,把你放在实验室里,经常给他跑一些杂事等等等等,那这样的导师是不合格的。研究生是进修,进修也是需要有人指导的。这个上班不一个概念!考上研究生谁不愿意努力啊,可是没有方向去努力更心酸!
在校研究生想退学,一般是哪些原因?该怎么看待和处理?通常来说,如果在校研究生要退学,要么是因为难以完成学业,要么是因为对读研现状不满意。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可能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往往更有个人原因。从外在大环境来说,这两年,教育部门和高校对于大学在校学生的约束加强了,对于那些在校不认真学习,天天沉迷游戏的学生,加强了管控。比如,取消本科生“清考”制度,让那些想混毕业的在校生混不下去;比如,清理那些多年无法完成学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总体而言,大学对于已经实施多年的“严进宽出”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纠正。特别是翟天临博士论文事件出来之后,高校对于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论文管控,明显增加了力度,这使得当前在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要完成学业,难度确实有所增加,这是好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本来不太认真的研究生,以往还可以“混”毕业,但现在可能就面临延期毕业或难以毕业的窘境,退学会是无奈的选择。从外在小环境来说,有可能是因为和导师相处不好,或者和同一个课题组的人,同一个实验室的人相处不好,导致学业难以进展,经历了挫折之后,产生了退学的打算。从个人因素来说,有三种可能:一是从读研开始,就重视程度不够,学业情况完成得不太好,越到后来,越不想继续下去了,直到想退学,放弃学业;二是在就读期间,完成学业基本无问题,但在就读期间,逐渐觉得读研意义不大,觉得继续就读是浪费时间,不想读了,希望早点出来工作,因此想退学;三是在深圳这样的外来人才很多的城市,有机会接触到各类名校研究生,对于自己作为双非院校的深圳大学的研究生很不甘心,希望读一所更好的大学的研究生,所以想放弃这所学校,而寻求考取更好的大学。最近两年,曾经有多名想退学的在校研究生向我征求意见,在这些人之中,有亲友这样的熟人,也有通过熟人辗转而来的。归纳这些想退学的在校研究生的情况,如果只是刚刚进入研一的新生,多数是对学校不满意,希望退学重考,将来就读更好的大学的研究生;如果是研二甚至研三的老生,想退学多半是因为学业完成得不太好,或者就读不顺,压力较大,难以顺利完成学业。对于这些征求意见者,我的看法是,如果想退学重考,只要自己能下定决心,目标坚定,基本的条件(比如经济状况及父母不太反对等)具备,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都是值得支持的如果是因为学业问题的,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想办法加以补救而不是退学,一般来说,只要能积极补救,研究生要能毕业并不是太困难,实在不行,最多就是延期毕业而已,最终要毕业是没有问题的。
◎ 作者丨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编辑丨陈磊2020年年末,退学后的张楚,第二次走入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场。此前,他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化学研究的“逃兵”。张楚爱化学,高中时就在学校创办了化学实验社。大家都以为他会是未来的化学家,张楚自己也这么坚信。顺理成章地,张楚进入某985高校,念了化学。路径也很清晰——本科,硕士,博士,出国做博后,回国,进高校,做科研。同样顺理成章地,大四那年,张楚起早贪黑准备了5个月,以高分考上了另一所985高校化学专业的研究生。但设定好的路线拐了个弯。开学后不久,张楚就休了学。几个月后,他退学了。读研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一些人想出去。教育部已经明确,要加强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养方案进行分流退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对主动退出的人来说,这像是“及时止损”。张楚说,既然意识到自己选错了方向,那就勇敢一点,重新找到方向再出发。“毕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找到自己的节奏,才能跑得愉快,跑得长久。”被裹挟的“热爱”,不是人人都适合科研在问答网站知乎上,“为什么现在有些研究生想退学”这一提问,截至1月12日记者发稿时,已经有两万余个关注者,浏览量达到2191万次。知乎提问截图而在豆瓣,“博士,退学了吗?”小组里有一万余名成员,他们在组内倾诉、吐槽和求救。他们遇到了坎,在挣扎,不知是放弃还是继续。张楚的坎来得非常早。2019年7月,他进入导师的实验室。仅仅两周之后,他就感到无法喘息。张楚找不到归属感,总觉得自己是工具人;他怕做不好实验,怕失败,怕满足不了老师的期待。成天浑浑噩噩,压抑、疲惫。“有时在厕所里偷偷哭,每天跟蹲监狱一样。”导师没有压榨他,实验室也没有排挤他。但是心理医生告诉张楚,他已经有了焦虑和抑郁情绪。“本科时,我连科研的皮毛都没摸到就毕业了。”当张楚真正接触到化学科研,他才发现,这是一种他无法忍受的寂寞。日复一日,做着可能100次会失败99次的实验。把青春耗在这样一件事上,他受不了。张楚重新思考他究竟怎么走上了这条路。“为什么之前拼命想读博?因为这似乎才是彰显自己喜欢化学的唯一方式。”周围所有的人都告诉他,热爱化学的孩子就该以科研为业。但张楚后来才明白,不是所有热爱者,都适合做科研。和张楚相似,2016年,李湛进入某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著名高等院校读研,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当年选择保研,其实是一种“路径依赖”。对自己本科所学的材料专业,李湛一直兴味索然。他想当程序员,但又觉得还没准备好转行,那就先把研究生念了吧。“但谁知道做科研这么难呢?以前只听说过难,但你没亲身体会过啊。”和张楚一样,李湛也经历了实验的反复失败,强烈的挫折感包裹住了他。那时是研究生二年级。李湛复盘自己当时的状态,是进退两难,举棋不定。做实验吧,做不下去;去工作吧,编程水平又是半桶水。前途未卜,时间又一直流逝。他后悔,觉得天天搞这些干吗,还不如早点出去赚钱。他又忐忑,早点出去,真就能赚到钱吗?李湛因为对未来的绝望而陷入情绪低谷。最严重的时候,他有时嗜睡,有时又失眠,连刷牙这件事,都觉得好难。“我实在是扛不住了。”后来,在确定自己的编程水平能谋得一份还过得去的工作后,李湛在2019年1月正式退学,逃离科研。在国内某名校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博士生导师余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他接触的研究生来看,有三分之一是自己想读,有三分之一是当年本科没考上理想学校或专业,靠读研“圆梦”;还有三分之一,则纯粹是父母或者其他人帮忙做的决定。“很多人做科研的动力并不足,尤其是做了基础研究之后。此前的教育中没人对他们进行指导,他们经常不知道研究的意义何在。”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王昕红等人曾对长学制直博生的退出情况做过一次实证研究。研究指出,一些学生虽然学业成绩优异,但并不适合做科研。比如,他们缺乏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和探究精神,缺乏投身科研的勇气和毅力。有些人也抱着很强的职业目的,当外在工作动机的诱惑大时,也容易使得研究生终止学业。交恶的师生关系,成为压死科研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读到博士三年级时,王阳觉得,他上当了。本科毕业后,他被保送到某名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硕博连读。王阳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以为上了国内顶尖高校,就可以顺着流水的方向驶向更广阔的大海。然而他发现,自己这艘船搁浅了。王阳喜欢游戏,他的愿望是推动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但学院里并没有游戏开发和设计相关专业,他就把计算机图形学作为了自己的方向。选导师时,王阳并不草率。他看过导师与人合写的一篇论文,研究如何把三维模型渲染成水墨画的画风——这正是王阳感兴趣的。拜入导师门下后他才意识到,导师对此方向知之甚少。“那篇论文他可能只是挂了个名。”入校后,王阳先被导师派去了公司,做了两年横向项目。第三年,他正式开始做科研,只是个跌跌撞撞还没摸到门道的新手。导师似乎并没体谅他只是个科研经验还非常欠缺的学生。没有游戏中常有的新手村训练和指引,导师直接把王阳扔到了“外面的世界”——自己升级打怪去吧。没有武器,没有装备,没有地图。但是有人身攻击。这都已是旧事,但回忆起来,王阳依然能感到鲜明的刺痛。工作没做完,导师就认为他在故意偷懒;事情做不好,导师就质问他是不是不想读了。导师也曾直接羞辱他:“现在我去大街上随便拉来一个程序员,都能做得比你快。”在王阳看来,导师的研究方向已经过时,他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对学生的研究,也提不出太有价值的建议。“用现在流行词的来说,他就是在精神控制我。”偶尔,王阳也和研究所里其他课题组的同学一起吃饭。他听到,有的导师一个月给学生发三四千补助,有的导师温柔、耐心、尽职尽责,再看看自己的处境,“这是最可气的”。博士三年级,王阳委顿了下来。他每天要睡到很晚才起床。就算早上八九点就醒了,他也要赖到吃过午饭再去实验室。他在逃避。“我非常厌恶科研,觉得这是我永远也做不好的事情。” 王阳一直是个好学生,但那时他心里的声音是——“我什么都不是了。”王阳想退学。行政老师和辅导员建议他,先休学,调节一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脱离了实验室的环境,王阳一下就重拾了自信。他去了一家和游戏相关的创业公司,在工作半年之后,就独立挑头开发游戏。在休学满一年要复学的时候,王阳开发的那款游戏“出圈”了,“火”了。在社会摸爬滚打了这一遭,王阳重新回到学校,试图继续学业。他换了种方式和导师沟通,但依然磨合得磕磕碰碰。“除了会侮辱我,导师给不了我任何有用的指导。”王阳一向很讨厌利用沉没成本诱导玩家投身其中的游戏设计。如果玩家持续向游戏投入了好几千块钱,即使后来游戏本身的吸引力已经不足,玩家也会因为不想前期投入打了水漂而放弃。“我感觉导师也是用这种方式,逼迫你一直‘玩’下去。”特别是硕博连读的学生,连硕士学位都没有,在王阳看来,这是最容易被拿捏的群体。王阳挣扎过,寻找其他途径自救过。他想做感兴趣的游戏相关方向,被导师拒绝了。他跟导师商量能不能转为硕士,被导师批判为“你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向研究所写信,说自己想换导师或者换研究方向。“结果,信第二天就转到我导师手里。”导师给的解决方案是,让王阳再去企业做一年横向项目,就当是调整心态。王阳接受不了。换导师也无果。王阳的导师在所里颇有资历,王阳猜测,其他年轻老师不敢收他。几种途径全部无效,王阳决定抽身。“我在这里继续‘混’个三年,也许也能混个博士文凭。”但再耗下去,就只是浪费时间。虽然这只是极端个例,但身处高校,同为导师的余姚能深刻感到,做导师是个良心活。他看到,确实有些导师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有些导师在指导方法和精力投入上都有欠缺。多位博士生导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导师对一名研究生的成长影响重大。“如果两人性格不合,相处不来,这个学生会生活在很大的阴影下。”离开或留下?选一条对自己更负责的路“所有人都会说,遇到困难,你要克服。我克服困难的方式,就是选择一条更高效、对自己更负责的路,而不是躺下来,为了学位,任人宰割。”王阳说。父母自然是反对的。王阳至今也不认为他真正说服了他们。他只是用了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你们要是不同意我退学,我就去跳楼。“如果你们一定想要一个有博士学位的孩子,那你们去认一个博士毕业的干儿子吧。”2019年9月开学后不久,王阳向导师正式递交了退学申请。那已经是他读博的第五年。王阳的退学申请和导师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体面的一句“谢谢老师”。花了两天的时间,盖了不同的章,王阳办完了一系列退学相关手续。“其实,不管去哪里盖章,他们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你确定吗,你想清楚了吗?但是,当你已经非常坚决的时候,也不会觉得这些问题是拷问了。”就连陌生人,都为王阳感到可惜。去派出所迁户口,人家感慨:都读了第五年了,为什么不坚持啊?回家里上户口,他也听到人念叨:哎呀,你是不是吃不了苦啊。“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确实是一个遗憾,但我已经获得的知识依然还是我的。站在名牌大学肄业生的起点上,我就让自己再活一次。放下所有物质焦虑、年龄焦虑,我就当自己只有17岁。”王阳的微信名,就叫“今年17岁的王阳”。当你觉得自己只有17岁,那就不必给人生设限。退学后,王阳凭着自己的本科学位以及休学期的成果,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就职。做的,就是他最爱的游戏。他说,也许在多年之后,他还会去哪个地方读个博士,了却自己二十多岁时的这场遗憾。“如果我继续留在当时的学校,甘于虚度光阴,才是失败者。”“现在回头看,我最后悔的,是没有早做决定。”之前,李湛在知乎上记录下了自己纠结要不要退学的心情,后来,他的回答“火”了。很多身陷类似困境的学生给他发私信,把他当成“树洞”,倾诉自己的困惑。“其实,这些苦恼的人中,绝大部分最后都顺利完成了学业。”李湛无意用自己的经历“劝退”任何人,他也清楚,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柳暗花明。“我当年那么纠结,把自己搞得那么痛苦,其实没有必要。要么果断退学转行,要么老老实实潜心学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才是问题。”张楚就是李湛认可的那种迅速做出决定的人。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之后,张楚给导师写了一封长信。“我想选择一种我更适合的生活。”他引用别人的话,“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在休学的日子里,张楚认清了自己。他仍然爱化学,但他不想做科研。他想去中学当老师,把当年化学实验给他的那份兴奋、新奇,带给更多孩子。张楚休学期间考了教师资格证张楚以为导师会指责他的逃避和放弃,但导师近乎温柔地回复了他:人总得找到真的自我,才能感觉生命和生活的幸福快乐。我尊重并全力支持你的选择和决定,祝你一切顺利。于是,张楚又考了研究生。这次的目标,是教育硕士。前路依然未卜,但他想试一试。(应受访者要求,张楚、王阳、李湛和余姚为化名)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由作者提供科技日报深瞳工作室出品微信编辑 | 张爽审核 | 王小龙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浴火凤凰面对逐年攀升的考研人数,已经成功上岸的考生必定欣赏万分。不过,对有些研究生来讲,欣喜只是短暂的,随之而来的却是无限的痛苦与煎熬,由此造成主动申请退学的研究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究竟为何千辛万苦才获得的读研机会,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通过与部分研究生的交谈了解,他们主动放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其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六不”。1、导师怒而不“导”“你书怎么读的,有脑子没?你是怎么考上研的?你是不是不想毕业了?天天混吃等死吗?” 相信这是很多研究生都经历过的导师“谆谆教诲”,如果遇到性格内向、自卑、敏感的学生,则会被骂到怀疑自我、怀疑人生、怀疑一切…… 其实,如果导师骂过之后,能悉心指出课题、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改进的方向,骂几句也算是提个醒吧。但问题就在于,现在怒而不“导”的导师实在是太多太多,没有展现出作为一个导师应有的科研水平和育人素质。 隔壁实验室的导师就是属于这种类型,每当学生科研遇到问题时,他往往就只有一句话:“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自己看着办吧。”这样的导师与“传道、授业、解惑”一样都不沾边。 打个比方,读研其实就像徒弟跟师傅学厨艺。初入门时,你不会任何刀工、菜品搭配和烹饪技术,而导师的作用就是引导你对哪个菜系感兴趣,教你如何把基本功打牢,如何动手做一道精美的菜。 同时,导师还应为你提供做这道菜的各种蔬菜、调料,你自己花时间去实践摸索,多尝试怎么调出自己的特色。只要努力加幸运,你的菜就能完成。 可实际情况是,导师却说你自己随便挑个菜做吧,或者说你就做这道指定的菜吧(不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让你看着前人写过的菜谱就去动手。可对如何下刀、用多少量、烹饪多长时间、如何调料等等产,导师完全不“导”,全部靠学生自己摸索。更有甚者,蔬菜、调味品、厨房可能都被别人占着,你只能看着菜谱干瞪眼。 更让人气愤的是,你不光一边要研究菜谱,一边还要帮导师做诸如取快递、接孩子、去遛狗之类的私事。自己的菜顾不上,最后只能整出一道“糊菜”,又会被导师骂得狗血淋头,你能不郁闷吗?2、科研学术不“纯”其实,很多学生读研还是怀着梦想,想学到新知识,投身科研事业,做出一些成绩。结果却发现,在科研欣欣向荣、争相发表论文、每年科研申请的虚假面具下,是导师为评职称、应付学校考核而强制要求学生去写论文,而不是因为真正拥有科研成果而去发表。 这种差异带来的蝴蝶效应是巨大的,比如大量论文灌水、抄袭造假、学术垃圾;比如期刊发表内部深不可测的潜规则和套路运作。那些上不了台面的人际错杂、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等等,形成了与科研学术本身并无关联,却起到真正作用的圈子规则。 在导师强压和不作为下,学生写论文只能靠两个字:“抄”和“拼”。写出的论文有的明明都是糟粕,使用的算法明显有问题,却通过个人关系、利益输送等途径都能在Sci发表。 不可否认,有的论文是学生靠自身努力得来的真货,可发表时却面临着导师挂名、投稿编辑挂名、甚至导师家属也要挂名的境遇,这种恶劣行径,着实给学生原先一直秉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科研”的信念,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研究生的科研理想自然也就会破灭,态度从无限憧憬科研,转变为按时交任务就得了的消极应对。3、正常毕业不“准”研究生能否按期毕业的生杀大权,往往都掌握在导师的手中。 对于那些平时发表论文不多、科研水平不够high的学生,导师基本上都是一票否决,不能让他(她)败坏了自己的名声。而对于平时发表论文较多、学术科研能力强的学生,为了保证持续的论文输出,导师也是不会轻易放手让他(她)过关走人的。 隔壁实验室延期毕业一年的女生,终于忍无可忍,去年年底果断退学了。 一名男生因为开题时与导师的意见产生较大矛盾,由此换了导师。(原先导师说这男生所做的课题简直是“粪坑”,可结果人家在新实验室里频频发顶会,去年顺利毕业了)。 另一名已经发够了论文、达到毕业要求的男生,由于跟导师关系不好被穿了小鞋,导致他在符合答辩要求的情况下没通过,一年之后再次回学校答辩才拿到学位。 这个月初,隔壁实验室的小东发信息给我,说前段时间把毕业论文发给导师,可得到的回复还是那句话:“论文太垃圾了,你自己改吧,你这样我是不会让你毕业的。” 小东说他春节前就已经写完了论文,发给导师后看了不到半个小时就给了这样的回答,然后春节、疫情在家改了好久,再发给他还是得到同样的答复。 “大概就是导师想针对我吧,毕竟如果顺利毕业了,我对他就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这种情况不在少数,不努力毕不了业,太努力也毕不了业,如何不让人心寒?4、人际关系不“顺”研究生不像本科生那样,要面临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有一点处理不到位,都会让令人焦头烂额。 在实验室里,所有的人都在各忙各的事,似乎每个人都圈在各自的世界里,相互之间很少交流。只是维持表层的友好,但从未交心,大家几乎形同路人。 同门之间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纠纷,比如:仪器设备的分配使用、清理整理,文献书籍的借阅、归还,课题账目的报销,参加活动的名额多少,以及会议发言人选的确定,等等,一不小心,这都是可能引发矛盾的导火索。 加之现在有好多三跨生(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每个人的本科环境不同,行为处事风格各异,很容易互相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被同门坑的欲哭无泪的事情,真的也是很常见。 回到宿舍,室友们之间也基本不交流,一天之内大概都不超过三句话:“hi;吃了吗?我熄灯了。”永远都是虚假的客套和毫无诚意的礼貌,感觉自己跟一群没有感情冷漠的机器人住在一起,完全没有大学时室友们的浓厚深情。 有时好不容易话放开了,但都是关于谁的导师管的严真好,准备论文发什么期刊、什么sci之类的。该学习的时候聊学习,回到宿舍放松一下不好吗? 所以,室友有时也会因为话不投机而产生矛盾,从原来的“冷战”升级成为“冰战”……5、心理身体不“适”研究生的生活真的比本科要枯燥得多、无聊得多,几乎没有什么集体活动。有的只是科研、科研、科研……还有看不完的论文、专著……再有的就是导师的责骂、他人的冷漠…… 每天早8点打卡,晚10点下班,一周六天+,周末休息半天,“图书馆—实验室—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有时候饭堂都没时间去。 渐渐的,精力跟不上,事情做不了,成果看不见,夜里睡不着。无数个深夜,孤单一人走在实验大楼空荡荡的走廊里,陪伴自己的只有同样孤独的影子,头顶的灯一闪一闪,忽明忽暗,想想自己以前的梦想,发现真的很幼稚。 时间一长,心理和身体都出问题了。记得博士毕业前半年我得了中度抑郁症,一想到实验室就害怕,每天“死”这个字能在脑海里出现50遍,站在高楼上就想往下跳,路过桥梁就想跳河,过马路就想闯红灯,骑车就想飙车,疯狂熬夜,没胃口不吃饭,真盼着自己得绝症、猝死。因为抑郁,微信、电话也不回,生活都快不能自理了,脏衣服堆着就是不想洗,结果都发霉臭了…… 大学同学聚会,以往我都会聊很多有趣的事,但这次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半年都干了些什么,憋半天最后说句“我在吃药了”,众人惊愕…… 面对心理与身体的双重压力,退学可能真是一种的有效解脱途径。 毕竟生命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世界那么大,我还想去看看!6、毕业前景不“明”研究生起薪高?也许吧。 没错,学历很重要。可这也只不过是在毕业初期最重要,后期更重要的是你的工作能力和实际经验。 研究生三年下来,当你走上工作岗位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学的东西基本没有什么用,甚至根本用不上,有种荒废了三年的感觉。而你也会被人打上“高学历低能力”“华而不实”之类的标签。 与已经工作的本科同学交流,他们认为,如果你努力工作,用3~4年的时间,一样可以积累出许多实际经验,获得一个很不错的提升,不见得比读研差。 同时,读研可以丰富知识,同样也可以限制你的思维。三年读下来,你的知识技能虽然丰富了,但是你的思维模式也已被限制在这个专业领域内,比如你读工科,你以后思考人文社会问题几乎就很难再跳出工科生的思维。 所以,读研的工作前景不明朗,是否真的值得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几年时光,花费在这种也许回报小于付出的事情上? 说这么多,只是希望能让此刻身处迷茫、怀疑自己的同学放轻松一点,平常心对待。把读研看得淡一些,它无非是一份“工作”而已,大不了撂挑子不干,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其实,也不一定真的要去退学,但是一定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世界真的很大,先要让自己过得好,之后才能想着造福人类,没什么比人生幸福快乐更重要的事情。
明天就是研究生考试了,每年的考研大军分布在全国各地大学的图书馆中,尽管每次到最后大家的心情起起伏伏,但也在坚持着不放弃,研究生是人生中仅次于高考的一次转折,大家都有一种搏一搏的魄力。在现在这个越来越重视学历的社会,考研似乎成为每个大学生的选择。但近年来,退学开始在各位学生心中萌芽。研究生的学习本科不同,需要更加深入的学习,不光有输入,更重要的是输出,将自己的知识整合分类也是需要学习的本领。产生退学的研究生主要分两类,一是专业不适合自己学不下去,还有一种就是学习方式不适合自己,学不下去。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因为没有看懂自己,就着急的投入考研大军,才导致不仅浪费了自己的精力,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不仅仅是考研,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也是如此。很多人选择毕业后听父母的话去考个公务员或者教师编,稳定着领着稳定的工资。做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一行根本不适合自己,每天像规划好一般的生活让自己感觉十分无趣,没有价值。有人选择早早建立自己的家庭,进入家庭发现,自己还是个孩子,怎么能去教育孩子呢?就想着不如当时先去提升一下自己再组成家庭,让自己十分痛苦。这一切是可以避免的,避免的方法就是认清自己。很多人都会想我从一出生就和自己打交道,难道还会不了解自己吗?其实我们在看待关于自己的问题时,总有一种当局者迷的困扰。习惯了和自己的对话,跳不出框框架架,也没用心去真正聆听自己的内心。我们在大多时候都是为别人而活,很少去想自己应该怎么度过这一生,为了别人眼中的认同去做人。另外还有自己的能力问题。有些人唱歌跑调但就是相当歌手,这就是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固执的去闯,最后只会头破血流。我们总会有自己的长处,没有好坏,只要找到自己长处所在,再小的事情都会干出大事业。当你理解自己后,是愿意聆听自己,还是依旧顺着之前的选择硬头皮走下去,都没有对错,只要你觉得值得,这是属于自己的选择。比如你想退学,但舍不得学历,那就坚持走下去,这是自己的选择;你想辞职,但不舍离开好不容易得来的工作,那就这么做下去,这是自己的选择。在这场博弈中,只要在认清自己的前提下作出的选择都是对自己有利的,不论是否维持之前的生活状态,内心总是会归于平静的,而不像迷迷糊糊时自己的选择那样充满着痛苦和不甘心。我有一个表姐就是这样。她毕业于名校,在上学期间多次想过退学,但都被家人劝止了,她没办法勉强毕了业之后决定之后的选择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能力和期望。她并没有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而是去当地考取了公务员,她说她就喜欢平淡稳定。她所做的两次选择一次为了她的家人和社会的眼光,第二次是为了自己的内心。她在认清自己后做了两次截然不同的选择,这便是她人生中的博弈,不管是遵从谁她都不会后悔,因为她以认清自己。人生就是在不停的选择中继续,有的人目标明确,选择果断;有的人始终迷糊着,不知如何下手。要在经历的事情中慢慢的看懂自己,就会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大学生能都毕业吗?这不,一些高校出手了...动真格!一批大学生遭退学!近日,一些高校对部分大学生作出退学处理,引发关注!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因其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或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且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广州大学:72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7年、硕士5年,下同)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决定对这72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西南交通大学:对于“超出最长学习年限且未提出结业申请”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含留学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含留学生),拟按学校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退学处理。对此,有网友表示,“真吓人”,“不是说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吗?”,“考个研不容易,且行且珍惜吧”...还有网友留言说,这会不会扼制研究生报考越来越热的趋势?全国人大代表:不适合读的,建议构建分流机制据南京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表示,我国可能有65%的博士无法按期毕业。他表示,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理所当然能毕业,目前,我们的博士教育体系是开头松——中间松——毕业严 。能不能在中间过程也严格起来?一旦严格要求,老师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在学问上关心学生,在思想品德上、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影响学生。他建议构建一个合理的分流机制,让适合的人读下去,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然后尽量的按时毕业;不适合的,用分流技术。教育部发文,有人开始担心毕业了此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通知》要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通知》称:培养单位要珍惜用好办学自主权,加强自律,科学合理设置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责任。培养单位要突出学术诚信审核把关,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举一反三,防范在前,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对学术不端行为坚决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依法依规从快从严查处。对当事人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和学术惩戒。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办。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馆际和校际学术共享公开制度,以公开促进学术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看完通知,有人开始担心自己的毕业问题。还有网友表示,应该好好落实!(来源:中国青年报)
端午假期中的各位朋友,相比都在逛街出行游玩中,小编我还在艰苦码字,一番对比一番苦,自古流传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近些年的学霸典故再到前段时间的“仝”姓男明星作弊高考时间和这几天的研究生被退学可以看得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虽然学历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也是彰显自己当下所拥有的能力踏入阳光大道的一个重要通行证以前的赤脚闯天下,变成了一种梦幻泡沫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有人出身贫寒,有人一出生就踩着雄厚家世但一时的风光不能代表一辈子有些人因为一证在手而沾沾自喜也有些人时刻在提笔奋进话说回来研究生被退学,其根本原因也是未能在规定学限内完成学业的缘故也别听信中途辍学的人最后成了他们班好学生的老板这种心灵鸡汤连年过半百的老人都不放弃学习之路我们这些站在新时代的社会中流砥柱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所大学研究生被集体退学,现在的大学怎么越来越严了严进宽出一直都是我国大学的普遍现象,可以说想进好的学校非常难,几乎每个名校的学生都是万里挑一。特别是研究生,考研的难度每年都在增加,并且每年都有更多的人去考研。这样的大环境下,考研将会越来越难。也有人说,只要考上了日子就轻松了,以后找工作也简单很多。所以就有很多人考上之后,抱着过日子的心态去读研,只要混过三年就可以毕业了。事实真的这样吗?当然不是,近日许多高校都对研究生进行了集体退学处理,原因是没有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2019年3月,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同年3月,广州大学对72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等等这类研究生被退学的新闻时有发生,原因大多是由于未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这表示很多研究生其实是在混日子,考进这些名校的人绝不是泛泛之辈,都是通过一次次激烈的竞争,最终才能进入这些学校的研究生院的。那为何曾经的天之骄子到后来却落得被退学的下场,曾经的努力绝对不是假的,而最后被退学也是实实在在的。只能是在读研的途中越来越放纵自我,过也是因为其他原因没能继续学习。我们都知道,大学是相当自由的没有一个自律的习惯,是没有可能考上研究生的。所以这些人并不是一直都很放纵自我的,可能有很多原因导致的。一是被考上研就轻松了洗脑,虽然从小就有考上初中就轻松了,考上高中就轻松了,考上大学就轻松了。但是最后发现都被骗了,但是大学真的很轻松,几乎没有毕不了业的,读研的人大多不会再继续读下去,所以他们以为读研和读大学一样轻松,于是就随便混混日子了。第二是工作的关系,读研的人基本都22岁以上,每个人的家庭条件都不一样。有的人可能突然家庭经济负担重,需要提前参加工作,以此来缓解家里的经济负担,所以选择了放弃学业转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到最后就没能完成学业被退学。与导师关系不合的原因,研究生能不能完成学业与导师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导师也是人,人品怎么样别人并不知道。可能在读研过程中他会百般刁难你,也可能想你索取什么。很多人可能受不了,选择放弃读研。但不管什么原因,现在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管理越来越严了是实实在在的,以后也会更加严格。严进宽出的形式将会得到改变,以后想在大学或研究生阶段混日子也不太现实了。关注我每天看教育时事新闻!以上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理解这种处境,因为我以前跟你处境差不多,直到今年6月,上个月,刚刚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内心深处有一句os:终于毕业了,离开这个鬼地方!一、自己读研的目标是什么,是要当科学家还是混个毕业证就算了?二、跟导师的关系:首先要明白,导师已经不是单纯的老师了,他也是半个老板,跟大学还不一样,也许他需要一些学生给他干活!当然他也就喜欢能力强的人!跟导师处的好当然是好事;如果不好,再来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足,如果是,那你就好好努力,或者得过且过;如果不是,那我觉得这个导师很垃圾,不会看人,他既然发现不了你的优点,又何必在乎他对你的那种脸色甚至谩骂!当然,这个时候有人会说,应该改变自己,努力让导师喜欢,这一点你可以努力,但是如果努力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卵用,或者自己努力后,已经变得灰心失望了,那就这样吧!毕业了,跟导师的关系什么都不是!未来还在等着你!三、我觉得归根结底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步一步努力!这样换个高度再来思考这个退不退学的问题,你或许会觉得现在的遭遇都是可以忍受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不被导师待见了三年,期间的东西不多说,我都忍下来了,因为我的目的很简单,要拿毕业证,我跟导师的关系,就是一个各取所需的关系!转身就路人,何必在乎那么多!总结:宏观的讲,我们一生几十年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瞬,而我们从小学入学到研究生毕业需要花费大约二十年的时间,而硕士阶段是2-3年,这3年时间占人生的多少?这3年又能在时间长河里占到多少呢?自我们落生,人生旅程中的一切都是经历,我们都会经历各自不同的站点,然后抵达同一个的终点。不管坦途还是荆棘,每个站点间的经历都是一段可贵的回忆。路是自己走的,经历和体验就在不停变换的路径中变化着。路上的风景,各自体会,人生的滋味,各自承受。微观的讲,国内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学位高能力差的情况越发明显,现在硕士毕业生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学术能力都远不及80-90年代的本科生。眼高手低、自我膨胀、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现场是常态了。求学期间的困难都不能主动的去克服、去适应、去调整自己,将来的职场,你想怎样?只有人去主动适应环境,调整自己、改变自己,你以为上学学的是课本上的知识吗?那些真正能够撑得起自己人生的人,学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而是生存的本领和技能,是适应社会的发展的能力,是让自己更好的生活的态度。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但我想说的是要加油。年轻人有血性外争主权内争人权是必要的,但是LOSER永远没有话语权。不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如此。王小波说:“人的痛苦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适应规则,利用规则,最终才能改造规则。”每天早上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你行你行你真的行。然后美美的出门吧。好好努力,不停奔跑,找到自己的节奏,总有一天你也会发光发亮。把压力变成动力,辛酸当做一种经历就好,毕竟 生是见识,不是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