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专业学位评估结果出炉,这些非211大学的专硕很值得报考!善哉问乎

考研:专业学位评估结果出炉,这些非211大学的专硕很值得报考!

在我国,硕士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其中学术型硕士更偏重于理论研究,而专业型硕士更偏重于实际应用。以前,我国高校招收的学术型硕士比较多,但最近几年,为了促进就业,我国高校招收的专业型硕士越来越多,很多考研的小伙伴也选择报考专业型硕士。最近,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我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那么,哪些非211大学表现比较好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都是非211大学,这两所大学法律方面的专业学位水平被评为A,排名全国高校前八名,实力不输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985高校。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是我国重点布局的政法类大学,并且是我国法律界著名的“五院四系”成员高校,在法律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全国高校学科实力排名中,这两所大学的法学学科排名就很靠前。所以,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律专硕是很值得考研的小伙伴报考的。二、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也是一所实力强悍的非211大学,在这次评估中,东北财经大学会计方面的专业学位水平被评为A-,排名全国高校前十名,实力不输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重点985大学。另外,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学位水平也被评为A-,在全国高校当中排名前三十名,实力不输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著名985高校。东北财经大学是我国重点建设的五所财经类大学之一,拥有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在财经领域享有盛誉。所以,东北财经大学的会计专硕、工商管理专硕也很值得考研的小伙伴报考。三、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方面的专业学位水平被评为A,排名全国高校前十名,实力不输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985大学。另外,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方面的专业学位水平排名也很高,在全国高校当中排名第四名。首都医科大学位于北京,学校虽然不是211大学,但医学实力非常强,在医学界非常出名。在师资力量上,首都医科大学拥有7名两院院士,这要比很多211大学强,另外,学校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这也比很多211大学要多。所以,首都医科大学的医学专硕很值得考研的小伙伴选择。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发表不同观点。也欢迎考研的小伙伴关注我,了解更多考研信息。

采苓

工程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规”来了!2018级开始执行

工程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规”来了!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转发及说明的通知》、《关于转发及说明的通知》。《改革方案》自2018级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往届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参照此方案做相应调整。《指导意见》自2018级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往届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可参照此指导意见做相应调整。两份“新规”具体都有哪些内容?随小编一起看↓↓↓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制定本方案。一、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相关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二、培养方式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1.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2.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紧密结合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紧密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培养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3.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采取校企导师组的方式进行,聘请企业(行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导师组成员。三、招生对象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应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四、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基本素质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工程伦理规范。2.基本知识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相关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掌握相关的人文社科及工程管理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3.基本能力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五、学位论文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自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2.研究内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内容应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可以是工程新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3.成果形式: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做出创造性成果,成果形式包括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行业标准、科技奖励等。成果应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并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4.水平评价: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评价其学术水平、技术创新水平与社会经济效益,并着重评价其创新性和实用性。六、质量保障与监督1.培养单位应建立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2.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应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充分发挥指导与监督作用。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全面提高培养质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培养定位及目标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单位应在满足国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明晰培养定位,突出培养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二)掌握所从事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三)掌握一门外国语。二、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其中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至3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修业年限应适当延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学校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内完成学业。三、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今后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一)课程学习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课程学习须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培养单位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可在培养单位或企业开展。(二)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三)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四)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培养单位应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提高校企联合培养质量。鼓励培养单位与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探索合作共赢的长效保障机制和高效的运行管理制度。(五)导师指导是保证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培养单位应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导师组指导制,加强对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导师组应有来自培养单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体系应体现先进性、模块化、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课程设置应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强调专业基础、工程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综合培养,应注重发挥在线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协同优势。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和学分,以达到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要求。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课程学习16-20学时可计作1学分。课程设置框架和必修环节:1.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工程伦理、外语;2.专业基础课程:数学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3.选修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验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创新创业活动;4.必修环节:专业实践。五、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应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成果能够反映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方面取得的成效。六、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七、论文评审与答辩(一)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情况;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二)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三)论文须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须由3~5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八、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相应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速递!工程专业学位调整为8个专业学位类(来源:教育部)

今敏

什么是学硕,什么又是专硕,硕士研究生的种类有哪些?

已经大三的你是不是已经有了考研的打算呢?查阅了相关资料以后是不是发现硕士研究生还有好几种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研究生可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两类,简单的书就是学硕和专硕。根据相关规定,学硕就是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而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在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和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只是在培养上更侧重实务和应用。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硕已经达到40类。按照学习方法不同,可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的研究生。按照学习经费渠道不同,分为国家计划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简称委培生)和自费研究生。国家计划 研究生的培养经费是由国家提供,又分为定向研究生和非定向研究生。其中非定向研究生毕业时实行双向选择的自由就业制度,定向研究生则在录取时就必须签订合同,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委培生的培养经费由委托单位提供,录取时要签订合同,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自费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自己提供,有时候也可以从导师的科研经费中开支,或获取社会赞助。按录取类别不同,划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的区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二者都是采取全日制攻读方式,其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培养目标不同,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专业学位是培养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则主要是培养学术型研究人才。二是培养方式不同,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中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有为期之前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时间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的实践环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律师、会计师、教师等。而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侧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各自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专硕和学硕的不同点还在于学习年限不同(专硕一般2-3年,学硕3年)、导师制度不同(专硕是双导师制、学硕是单导师制)、毕业证书不同(专硕不仅发学位证和学历证,有的专业还会发从业资格证,而学硕只有学位证和学历证),除此以外,专硕不能硕博连读或者直博,必须硕士毕业后考博,如果同学们想要在硕士毕业后直接工作,那么专硕会比学硕更加有优势,专硕的培养方向就是面向就业,培养的重点就是专业技能,如果还想继续深造,建议最好是读学硕。说了这么多,你到底是要选学硕还是专硕呢?评论区留言吧。

全家福

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学术硕士研究生有何区别?

眼下正是研究生的复试和调剂阶段,那么,有关硕士研究生的一些问题,有部分同学还是不很清楚。所谓的学硕简称学术硕士,所谓的专硕简称专业硕士,二者有何区别呢?其主要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培养方式不同学硕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专硕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知识应用与能力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至少有为期半年的实践,实践学分比重较学术学位更大。总结:学硕强调理论学习,专硕注重实践能力,这是由上面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2、考试内容难度学硕的考试难度通常比专硕大,比如拿公共课来说,学硕通常考英语一和数学一、数学二,专硕通常考英语二和数学三。专业课同理,学硕通常考试内容更广,难度更大。总结:学硕考试难度通常大于专硕,这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因为理论研究需要更扎实的理论知识。3、考取难度学硕因为更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学术创新能力,因此偏向于从学业和综合表现优秀的本科生当中招推免生,也就意味着保研名额占据多数。更少的名额,更难的考试内容,通常也就意味着考取难度更大。尤其是大多数院校公布的当年招生计划是拟定的,实际的招生计划会等到当年的推免工作结束后才能确定,给本来名额就少的学硕考研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假设,某校21年招生计划学硕和专硕各招20人,按照惯例,保研名额假设占一半,预期考研统考招10人,结果等你复习到九十月份,发现保研保了15人,留给统考名额就只剩5人。特别说明:上述表述是通常意义上的,并不是所有学硕和专硕都适用,具体还得结合目标院校专业详情决定。比如有的院校学硕和专硕统一考试,统一招生;有的院校专硕比学硕竞争激烈很多。具体院校,具体分析。总结:学硕考取难度一般大于专硕。4、培养目标不同学硕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硕与学硕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专硕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这是一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式。总结:学硕重学术研究,专硕偏实际应用。5、调剂要求不同考生调剂基本条件,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学硕的考试科目一般可以涵盖专硕的初试科目或者达到专硕的考试难度,因此调剂一般为学硕向专硕调剂。专硕的考试科目和考试难度决定了它几乎没有调剂到学硕的可能性。即,学术硕士可以调剂到专业硕士,但专业硕士不能调剂到学术硕士。但要注意,临床医学类专业硕士则相反。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按相关政策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含医学学术学位)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总结:学硕调剂范围大于专硕6、学费和学制学硕的收费标准为8000元/学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学术型硕士学制一般是三年。专硕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几万到几十万都有,专业型硕士学制一般是两年。总结:学硕学习年限长,专硕学习年限短;学硕学费便宜,专硕学费相对更贵。7、读博方式学硕可以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或者硕博连读。专硕一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硕士毕业后进行考博,具体情况需咨询招生单位。总结:学硕读博容易,专硕读博更难,这是因为博士强调理论研究。8、导师学硕通常只有一个学校导师,而专硕通常还有社会导师,也就是所谓“双导师”制。不过在目前的高校环境中,社会导师大多流于形式。总结:学硕通常只有一个导师,专硕通常还有一个社会导师。9、毕业难度学硕毕业论文的标准通常要高于专业型硕士的毕业论文标准,因此学硕在面临毕业时,压力会更大。专硕通常要求实习满一定时长才允许毕业。总结:学硕毕业论文通常要求更高,专硕通常要求毕业实习。10、求职认可度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在求职时基本没有区别,几乎没有用人单位会在招聘时只招收学术型硕士而不招专业型硕士。在用人单位看来,不管是专业型硕士还是学术型硕士,只要是全日制硕士,都没有什么差别。认可度差很多的是非全日制硕士。总结:学硕和专硕几乎没有区别。以上有关专硕和学硕知识,大家了解吗?

道绰

教育部: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规”来了!今年开始执行!

所以,今年大家报考还是按照原来的分类进行选择报考。目前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及代码表如下: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就不难理解硕士研究生扩招的趋势了吧~所以我们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教育也必须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作出调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从18级开始执行的工程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规”。即将步入研究生大门的你们一定要好好看看哦~

马德琳

政策解读:工程专业学位调整为8个专业学位类别!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通知,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机械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本文是抽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据预测,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领域,在2025年对人才的需求总量达到4500万人。调整工程专业学位类别的原因:一是建立了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工程硕士、博士层次齐全,工程硕士先后设置了40个领域,工程博士设置了4个领域,已成为培养规模全球最大、影响最为广泛且按领域授权的专业学位类别。二是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科技人才,累计授予工程专业学位80余万人,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探索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积极推进与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相衔接,与职业发展要求相衔接,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探索有别于学术学位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路子。工程专业学位类别的调整:目前的工程硕士(共40个领域)调整为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等8种专业学位类别。工程博士也作出相应调整,从目前的4个领域调整为与之对应的8种专业学位类别。调整后,是否还能在类别下设置专业领域?在取得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的前提下,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重点等实际情况,按一定程序和要求,在类别下自主设置专业领域。鼓励培养单位提出新兴领域的需求,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发动机、微电子、智慧水利、新能源、网络空间安全等。培养单位按专业领域开展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和质量保障等工作。我们将定期统计编制8种专业学位类别下设的指导性专业领域目录。调整工作安排: 一是调整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在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下,按照调整后的8种专业学位类别,组成8个分指导委员会。二是制定调整的操作性文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明确调整的条件要求、申请程序、专家机制等,以科学规范地指导调整工作。同时,制订各专业学位类别的领域设置和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制订各专业学位类别指导性研究生培养方案、学位授予基本要求。三是对现有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进行对应调整。根据操作性文件规定的要求程序,有工程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重点等实际情况,自主申请调整到相对应的专业学位类别。我们将组织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及其8个分指导委员会,按文件规定的程序对学校的申请进行核查。四是将调整结果提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关于调整过程中做好过渡衔接: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研究生2018、2019年按调整前的工程领域进行招生、培养、学位授予。2020年起,按调整后的专业学位类别进行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

跳出去

全国政协委员蓝闽波:专业学位不应为研究生体系的“次等学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2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就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地位而言,普遍观点是‘专业学位’低于‘学术学位’、属于‘次等学位’的立场。”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表示,这会导致人才培养的过程、结果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悖。蓝闽波介绍到,我国研究生教育是“学术型”和“应用型”学位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连通的双元体系。目前我国已设立了40种专业学位类别,涉及经管、法律、艺术、医学、工程等众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蓝闽波表示:“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国家又再次扩大了专业硕士的招生人数,这些重要的举措为诸多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但是2004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并无任何涉及专业学位的条款和反映专业学位特质的内容,而是笼统地规定以课程考试、论文答辩成绩以及学术水平作为授予学位的条件。”“很多高校规定,学术学位考生可以调剂到相近专业学位,专业学位考生不得调剂到学术学位,但复试考核内容并没有明显差异,‘一般分数低的是专业学位’导致考生群体对专业学位的心理认同远远低于学术学位,用人单位在就业招聘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表现出一定的歧视。”蓝闽波说。蓝闽波指出,目前,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有些导师忽视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在培养目标方面的差异,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趋同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一些工程类导师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却缺少企业的实践经验,造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无法提高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违背了国家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初衷;同时,一些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与学术型学位趋同化现象较为严重。蓝闽波建议,要做好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把专业实践落实到实处。根据研究生导师“跨界工作”或“多元工作”的特性,依据课题类型、研究生教育类型,在保证学生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应建立灵活的机制,给予导师充分的自主权,打通高校、企业间的壁垒,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机制,真正将大学建成没有围墙的知识创新体系。此外,要建立工程类专业型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联动机制。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撞到正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增设学位类别扩大招生规模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30日从教育部了解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日前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从类别设置、招生规模、培养模式、机制环境、质量水平、体系建设等角度,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更加紧密,发展机制和环境更加优化,教育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建成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针对行业产业需求,目前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共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行业产业。截至2019年,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刘杨

王曰

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扩招!5年后专硕招生占研招三分之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近日发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专硕招生规模扩大至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并大幅扩招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截至2019年,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针对行业产业需求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共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行业产业。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仍需扭转,简单套用学术学位发展理念、思路、措施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与质量问题并存,类别设置仍不够丰富,设置机制不够灵活,个别类别发展缓慢,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博士专业学位发展滞后,类别设置单一,授权点数量过少,培养规模偏小等。本次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方案要求,着力优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条件,应更加突出鲜明的职业背景和专业人才指向,增强对行业产业发展的快速响应能力和针对性,一般应要求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明确的职业指向;应健全更加灵活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管理机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在现代制造业、现代交通、现代农业、现代信息、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增设一批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自主设置试点,放权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自主设置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定期统计并向社会公布。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稳健增长,稳步扩大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布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支持学位授予单位将主动撤销的学术学位授权点调整为专业学位授权点;支持学位授予单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可将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调整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方案也要求,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扩大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以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重点,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快速提升培养能力;将产教融合和行业协同作为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的优先条件,不把已获得博士学术学位授权点作为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的前置条件。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向专业学位倾斜,每年常规增量专门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博士专业学位发展。在科研经费博士专项计划中探索招收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逐步扩大规模。今后,专业学位类别目录由国家统一编制,主要用于学位授权和学位授予,每五年集中修订一次。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在论证批准后,即在当年进入目录。专业学位类别一般下设专业领域。方案还提到,设置专业学位类别的行业产业部门应建立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动态监测机制,每年发布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依托用人单位调查、毕业生追踪调查等,对各单位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真实反映;对需求萎缩、培养质量低下的专业学位类别,实行强制退出。【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琴乃

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规”来了!2018级开始执行

工程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规”来了!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转发<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说明的通知》、《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改革方案》自2018级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往届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参照此方案做相应调整。《指导意见》自2018级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往届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可参照此指导意见做相应调整。两份“新规”具体都有哪些内容?随小编一起看↓↓↓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制定本方案。一、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相关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二、培养方式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1.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2.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紧密结合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紧密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培养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的能力。3.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采取校企导师组的方式进行,聘请企业(行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导师组成员。三、招生对象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一般应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四、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基本素质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和工程伦理规范。2.基本知识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相关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掌握相关的人文社科及工程管理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3.基本能力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五、学位论文要求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自相关工程领域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2.研究内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内容应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可以是工程新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3.成果形式: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做出创造性成果,成果形式包括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行业标准、科技奖励等。成果应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并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4.水平评价: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评价其学术水平、技术创新水平与社会经济效益,并着重评价其创新性和实用性。六、质量保障与监督1.培养单位应建立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2.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应对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充分发挥指导与监督作用。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全面提高培养质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培养定位及目标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单位应在满足国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明晰培养定位,突出培养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二)掌握所从事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三)掌握一门外国语。二、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其中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至3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修业年限应适当延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学校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内完成学业。三、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今后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一)课程学习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课程学习须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培养单位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可在培养单位或企业开展。(二)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三)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四)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培养单位应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提高校企联合培养质量。鼓励培养单位与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探索合作共赢的长效保障机制和高效的运行管理制度。(五)导师指导是保证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培养单位应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导师组指导制,加强对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导师组应有来自培养单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体系应体现先进性、模块化、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课程设置应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强调专业基础、工程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综合培养,应注重发挥在线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协同优势。各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各类课程的内容和学分,以达到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要求。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课程学习16-20学时可计作1学分。课程设置框架和必修环节:1.公共课程:政治理论、工程伦理、外语;2.专业基础课程:数学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3.选修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实验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创新创业活动;4.必修环节:专业实践。五、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应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成果能够反映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方面取得的成效。六、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由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七、论文评审与答辩(一)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情况;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二)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三)论文须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须由3~5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八、学位授予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相应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