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法律硕士考研报录比参考书唯唯连声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法律硕士考研报录比参考书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法律硕士考研报录比参考书关于东北师范大学法学专业硕士考研信息汇总,了解一下。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东北师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学,是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国培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校之一、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一、东北师范大学法律考研招生目录及人数1、招生院系:政法学院2、招生专业:035102法律(法学)专硕 035101 法律(非法学)专硕3、研究方向:不分方向。4、考试科目:非法学:(1) 101 思想政治理论(2) 201 英语一或日语(3) 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4) 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学:(1) 101 思想政治理论(2) 201 英语一或日语(3) 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4) 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复试科目:法学概论。5、招生人数非法学:拟招人数15 。法学:拟招人数30。二、复试分数线:2019年 法学跟非法学分数线相同 总分320 单科(满=100)≥44分 单科(满>100)≥662018年法学跟非法学分数线相同 总分315单科(满=100)≥42分 单科(满>100)≥632017年法学跟非法学分数线相同 总分310 单科(满=100)≥44分 单科(满>100)≥66三、参考书目★法硕大纲《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其它复习书目1《全国法律硕士联考考试指南》---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法硕联考历年试题及解析》--曾宪义主编--法律出版社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4 《全国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联考标准化题库》5 《法律硕士联考重要法条释解》考研要注意的18个问题?1.别总想着每天学习多长时间,你一天学习12小时,如果是无效率的,那还不如别人高效率的8小时学习,所以学习一定要有高效率,假如坐了一天感觉浑身不得劲,还不如回去休息一天。  2.有的同学喜欢看别人的进度发展,于是和别人比,其实没这个必要,做好自己就行了,自己要有规划,复习进度一定要适合自己。  3.如果失眠了,一定要多放缓心态,多出来运动一下。  4.有的同学喜欢夜战,不值得提倡,熬夜看书对身体伤害很大。  5.每个人生活规律不一样,有的人喜欢早起,早期5点种看书,但是有的人5点起床看书,整个一天都比较困乏,而有的人早起会特别精神,所以一定要适合自己,但是千万不能赖床。  6.效率非常重要,尤其是上午,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  7.经验论一定要有选择的看,大家不要相信有些知识点从来不考,前几年不考,但是有可能今年考,只要是知识点,一定要学会。  8.别人的时间安排,千万不要盲目学习,因为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9.考研的时候总想着玩手机刷微博,但是当你真正考完研后,你会对这些事不感兴趣了。  10.做笔记不是为了摆设,而是理清知识点,将整个框架能清楚,笔记一定要反复看,强化自己的知识点。  11.有的人喜欢看网课,但是复习不能一直看网课,你需要看完后给网课的知识点消化,然后做题。  12.学会总结,尤其是数学,不能一直刷题,要有总结,哪些知识点是比较薄弱的。  13.身体健康最重要,因为一次的感冒都会让你几天无法学习。  14.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的时候你考的再好,但是这个学校选择错了,还是不能被录取。  15.考研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有些专业就是学不会,考了好几次都不会过,所以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16.少玩手机,一定要有自制力。  17.本科学校差的,一定要自律,才能考上好的学校,否则到时候调剂你看不上的学校都有可能不要你。  18.复试很重要,很重要。

火战场

衡阳师范学院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根据2018年5月1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通知(学位〔2018〕19号),衡阳师范学院正式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地理学、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这标志着衡阳师范学院申硕工作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地理学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地理学一直是衡阳师范学院优势学科,已形成了一支专注于传统聚落研究与开发的高水平学科团队,博士占比高达92.67%;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近5年主持国家基金项目2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获湖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教育硕士点的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学校是百年师范,弦歌不断,现有师范本科专业18个,涵盖基础教育所有学科,是湖南省“卓越中小学教师”的摇篮,为湖南省和周边兄弟省市培养了一大批中小学优秀教师;近年来派出师范生顶岗支教2356人次,承担了大量的教育部“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项目,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近万人,为支持教育均衡发展、开展教育扶贫、发展乡村教育支持计划作出了巨大贡献。工程硕士点申报领域实力突出。材料工程领域的有机锡配合物材料研究,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图像信息处理、辐射连续快速测量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优势明显。拥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学科平台17个,承担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6项,横向项目53项,近5年进校科研经费5563万元,获省级以上科研、教研成果奖励9项,成果转化13项,创造经济效益1.4亿元。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质量意识,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办学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能力建设,学校决定重点抓好五大建设。一是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水平,每年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重点建设3个学位点;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实施高原高峰人才计划,打造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三是加强培养体系建设,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衡阳师范学院学位点的特点,构建科学的、有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四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期内,预计投入8.4亿元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五是加强机制建设,也就是加强生源支持机制、协同培养机制、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建设,确保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顺利实现。衡阳师范学院将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建设要求,切实加强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确保研究生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东北部

今日推荐:这七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普通师范类高校性价比很高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北京市双培外培计划、北京华文教育基地;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基础数学、植物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史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二级学科):美术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是天津市属重点院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1999年,原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天津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学校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天津市一流学科,18个天津市重点学科,4个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15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化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校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世界史4个学科获评B+学科,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2个学科获评B类学科。6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5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点,8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点。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理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入选国家“20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7门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教学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峰学科8个、高原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国家重点学科(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上海师范大学学校创建于1954年,1956年成为本科院校,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学校排名USNEWS 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内地高校)73位,排名QS 2018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国内地高校)59位。学校创建于1954年,时名上海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扩建为本科院校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第二师范学院,1958年两校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学院。1972年与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校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恢复上海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94年与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合并成立新的上海师范大学。1997年至2003年,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林师范学校黄陵卫生保健师范部、上海市行知艺术师范学校、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先后并入或划归学校管理。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1个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入选学科数位居上海市属高校第二;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8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1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4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现有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重点培养人才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上海高校智库;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12个上海市人文社科研究和决策咨询基地;4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教师教育中心”落户学校,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教育的全球影响力。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二级学科)山东师范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师范馆。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1952年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1970年9月,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4月,迁回济南。1981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同年8月,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年3月,学校被批准为山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入选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属重点大学。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6个学科进入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3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2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2017年)中,24个学科参评,其中有13个学科进入B及以上等次,是山东省属高校最好成绩。国家重点学科(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是中国较早成立、规模较大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具有116年的发展历史和光荣的办学传统。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与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1个、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高校重点学科14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化学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校设有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河北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国教育科研网河北省主节点等机构。国家重点学科:细胞生物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现有77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历史学、化学、生物科学等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古代文学

虎与狼

非985/211的师范类大学,有哪些是值得考虑的?

师范类高校是国内比较有特色的院校,关注度也是相当高的。目前,中国的师范类211高校,一共有8所,分别是北师大、东北师大、华东师大、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湖南师大、华南师大、陕西师大。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还是985院校。但211大学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大,对于分数优势不是很高的小伙伴而言,考上很不容易。因此,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些非211师范大学,这些大学一样很出色,虽然名气不比211、985,但是口碑和实力都挺不错的,值得考虑。· 福建师范大学·1.简介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入选中国“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也因此优势专业很多。2.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体育学类、汉语言文学、音乐学、英语、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经济学、历史学3.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浙江师范大学 ·1.简介学校本部位于金华市区,另设杭州校区。1980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2014年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连续8年在有影响力的大学排行中进入全国百强。2.优势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语言学概论省级重点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财务管理、工商管理、法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翻译、音乐学、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生物技术、化学、应用化学、对外汉语· 杭州师范大学 ·1.简介位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2014年,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优势学科国家特色专业(5):生物科学、音乐学、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省级重点专业(15):生物科学、音乐学、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体育教育、英语、临床医学、美术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电子商务3.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护理学、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天津师范大学 ·1.简介天津市属重点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第一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2.优势专业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理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天津市重点一级学科: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政治学、心理学、世界史、化学3.一级学科硕士点· 上海师范大学 ·1.简介上海市重点大学。入选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优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二级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稀土功能材料、科学计算与仿真技术、计算数学、环境科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都市文化学、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域外汉文古文献学、对外汉语、中国哲学、中国语言文学· 安徽师范大学 ·1.简介位于长江流域区域中心和重要港口城市安徽省芜湖市。是省部共建的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是全国首批具有接受公费来华留学生资格的高校、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高校、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四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优势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生物学、历史学、 英语、电子信息工程、教育学、音乐学、化学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教育学原理 、人文地理学、 有机化学、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共党史 、课程与教学论 、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音乐学 、专门史、 应用数学、 分析化学、 自然地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四川师范大学 ·1.简介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四川省”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优势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20个)3.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山东师范大学 ·1.简介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省属重点大学。入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优势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原理山东省一流立项建设学科:生物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教育学3.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美术学· 西北师范大学 ·1.简介坐落于丝绸之路重镇-兰州,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2.优势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3.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育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 江西师范大学 ·1.简介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会南昌市,省属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培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江西省2011计划、江西省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优势学科ESI全球前1%学科: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化学、应用化学、英语省级特色专业: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历史学、社会体育、艺术设计等3.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哲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河北师范大学 ·1.简介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属重点大学,也是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2.优势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教育)、历史学、体育教育、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河北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生物科学 、艺术设计学、中文教育等3.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广西师范大学 ·1.简介位于广西桂林。是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已成为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文理学科均名列全国百强、国际交流合作广泛的综合性大学。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优势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自治区级特色专业· 云南师范大学 ·1.简介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是一所由云南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师范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2.优势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学、艺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省级重点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学、体育教育、英语、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运动训练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地理科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教育技术学3.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1.简介省属重点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培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优势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教育学、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心理学“十二五”黑龙江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数学、地理学、生物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音乐与舞蹈学、教育学、龙江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研究3.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 河南师范大学 ·1.简介位于牧野大地、卫水之滨河南新乡。是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2.优势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经济学、环境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物理学。省级特色专业(16个):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音乐学、对外汉语、历史学、环境工程、公共事业管理、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河南师大历史底蕴很强,而且更适合理科生报考,理科专业实力很强。· 江苏师范大学 ·1.简介坐落于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首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唯一一家“经典诵读教育”学科(领域)培训机构,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2.优势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含培育):数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史、化学、世界史、生态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缙笏绅修

今日推荐:这七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普通师范类高校性价比很高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北京市双培外培计划、北京华文教育基地;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基础数学、植物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史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二级学科):美术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是天津市属重点院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师范学院,1982年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1999年,原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津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天津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学校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天津市一流学科,18个天津市重点学科,4个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15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化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校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世界史4个学科获评B+学科,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2个学科获评B类学科。6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5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点,8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点。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理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2012年,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入选国家“20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先后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7门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卓越教师教育计划1项。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教学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各1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高峰学科8个、高原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类、12个学科进入B类,A类学科数、AB类学科数均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A类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5位。国家重点学科(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上海师范大学学校创建于1954年,1956年成为本科院校,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学校排名USNEWS 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内地高校)73位,排名QS 2018亚洲大学排行榜(中国内地高校)59位。学校创建于1954年,时名上海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扩建为本科院校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第二师范学院,1958年两校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学院。1972年与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校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恢复上海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94年与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合并成立新的上海师范大学。1997年至2003年,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林师范学校黄陵卫生保健师范部、上海市行知艺术师范学校、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先后并入或划归学校管理。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1个学科进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入选学科数位居上海市属高校第二;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8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18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4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现有1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重点培养人才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上海高校智库;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12个上海市人文社科研究和决策咨询基地;4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教师教育中心”落户学校,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教育的全球影响力。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二级学科)山东师范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师范馆。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1952年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1970年9月,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4月,迁回济南。1981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同年8月,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年3月,学校被批准为山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入选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属重点大学。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6个学科进入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3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2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2017年)中,24个学科参评,其中有13个学科进入B及以上等次,是山东省属高校最好成绩。国家重点学科(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是中国较早成立、规模较大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具有116年的发展历史和光荣的办学传统。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与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1个、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高校重点学科14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化学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校设有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河北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国教育科研网河北省主节点等机构。国家重点学科:细胞生物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现有77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历史学、化学、生物科学等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古代文学

不贱佞谄

中办国办: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新京报快讯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现就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工作原则——改革创新,面向未来。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学校体育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同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补齐短板,特色发展。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短板,促进学校体育均衡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鼓励特色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发展新局面。——凝心聚力,协同育人。深化体教融合,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纵向升学和横向进入专业运动队、职业体育俱乐部打通通道,建立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激励机制。3.主要目标。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4.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5.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学校体育课程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促进运动机能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高中阶段体育课程进一步发展学生运动专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体育教材体系建设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充分体现思想性、教育性、创新性、实践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6.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认真梳理武术、摔跤、棋类、射艺、龙舟、毽球、五禽操、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机制,形成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体系。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深入开展“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加强宣传推广,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7.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8.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夏令营)制度。大中小学校建设学校代表队,参加区域乃至全国联赛。加强体教融合,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夏(冬)令营活动,鼓励学校与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促进竞赛体系深度融合。深化全国学生运动会改革,每年开展赛事项目预赛。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完善竞赛、师资培训等工作,支持建立高水平运动队,提高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运动水平。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优化拓展项目布局,深化招生、培养、竞赛、管理制度改革,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中小学体育竞赛相衔接,纳入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深化高水平运动员注册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打通教育和体育系统高水平赛事互认通道。三、全面改善办学条件9.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各地要加大力度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未配齐的地区应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体育教师。在大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实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通过“国培计划”等加大对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支持高等师范院校与优质中小学建立协同培训基地,支持体育教师海外研修访学。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协同育人,建设一批试点学校和教育基地。明确高校高职体育专业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专业教师、教练员配备最低标准,不达标的高校原则上不得开办相关专业。10.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研究制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把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中小学建设体育场馆,与体育基础薄弱学校共用共享。小规模学校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加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地方共建共享。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建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场地设备配备条件应满足实际需要,不满足的原则上不得招生。11.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鼓励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合作开设体育课程。统筹好学校和社会资源,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统筹学生体育锻炼需要,新建项目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综合利用公共体育设施,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四、积极完善评价机制12.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使用,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13.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评价。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教育教学质量。将体育教师课余指导学生勤练和常赛,以及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后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并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给予倾斜。完善体育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确保体育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优化体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提升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体育专项课题。加大对体育教师表彰力度,在教学成果奖等评选表彰中,保证体育教师占有一定比例。参照体育教师,研究并逐步完善学校教练员岗位评价。14.健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将学校体育纳入地方发展规划,明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职责。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完善国家义务教育体育质量监测,提高监测科学性,公布监测结果。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规依法予以问责。五、切实加强组织保障15.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地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关心学校体育工作。各地要建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有关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各级政府要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积极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地方政府要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增加投入。16.加强制度保障。完善学校体育法律制度,研究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鼓励地方出台学校体育法规制度,为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试行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17.营造社会氛围。各地要研究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可推广的政策制度。加强宣传,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现就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工作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坚持面向全体。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加强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完善评价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3.主要目标。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二、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4.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5.完善课程设置。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义务教育阶段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高中阶段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增加艺术课程的可选择性。职业教育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6.科学定位课程目标。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丰富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职业教育强化艺术实践,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7.加强教材体系建设。编写教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格调高雅,凸显中华美育精神,充分体现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实践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围绕课程目标,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大中小学美育教材一体化建设,注重教材纵向衔接,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中小学美育教材按规定审定后使用。高校落实美育教材建设主体责任,做好教材研究、编写、使用等工作,探索形成以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类、艺术实践类为主体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体系。三、全面深化教学改革8.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高等教育阶段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美学、艺术学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9.深化教学改革。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成立全国高校和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培育一批学校美育优秀教学成果和名师工作室,建设一批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开发一批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持续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创作并推广高校原创文化精品,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努力培养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新时代青少年。10.丰富艺术实践活动。面向人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每年开展大中小学生艺术专项展示,每3年分别组织1次省级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综合性艺术展演。加强国家级示范性大中小学校学生艺术团建设,遴选优秀学生艺术团参与国家重大演出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1.推进评价改革。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12.加快艺术学科创新发展。专业艺术教育坚持以一流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艺术学科专业体系,加强国家级一流艺术类专业点建设,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能力。艺术师范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根本,坚定办学方向、坚守师范特质、坚持服务需求、强化实践环节,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鼓励艺术教师互聘和双向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高水平艺术学科创新团队和平台,整合美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资源,加强美育基础理论建设,建设一批美育高端智库。四、着力改善办学条件13.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各地要加大中小学美育教师补充力度,未配齐的地区应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美育教师。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美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美育师资不足问题。鼓励优秀文艺工作者等人士到学校兼任美育教师。推动实施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全面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教学素质、育人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优化美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美育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将美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艺术社团指导,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等第二课堂指导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在教学成果奖等评选表彰中,保证美育教师占有一定比例。14.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把农村学校美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小规模学校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中小学校建设美育场馆,与周边学校和社区共用共享。加强高校美育场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地方共建共享剧院、音乐厅、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等艺术场馆。配好美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建立美育器材补充机制。制定学校美育工作基本标准。15.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美育的社会资源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城市和社区建设规划要统筹学生艺术实践需要,新建文化艺术项目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鼓励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合作开设美育课程。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每年组织学生现场参观1次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让广大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充分挖掘学校艺术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将艺术场馆向社会有序开放。16.建立美育基础薄弱学校帮扶机制。各地要加强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培养,通过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项目,培养能够承担美育教学的全科教师。鼓励开展对乡村学校各学科在职教师的美育培训,培养能够承担美育教学与活动指导的兼职美育教师。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等综合改革实践,建立校际教师共享和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机制。统筹乡镇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美育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采取同步课堂、共享优质在线资源等方式,补齐师资和资源短板。引导高校师生强化服务社会意识,支持高校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美育公益项目。五、切实加强组织保障17.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本地区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各地要建立加强学校美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有关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各级政府要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地方政府要统筹安排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力支持学校美育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学校美育发展,吸引社会捐赠,多渠道增加投入。18.加强制度保障。完善学校美育法律制度,研究制定规范学校美育工作的法规。鼓励地方出台学校美育法规制度,为推动学校美育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健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美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完善国家义务教育美育质量监测,公布监测结果。把美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合格率持续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规依法予以问责。19.营造社会氛围。各地要研究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宣传,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编辑 刘佳妮

旅程

考研真题 2020年福建师范大学333教育硕士真题分析

考研真题可以说是考研备考资料中重要的一环。文都比邻整理2020年福建师范大学333教育硕士真题分析。本文给出的参考书为业务课一的参考书,还要结合报考专业的业务课二书籍一起复习。下面看详细解读一、院系解读福建师范大学,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中国“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二、参考书目三、真题分析(一)题型变化福建师范大学333教育硕士历年真题题型(2018/2019/2020)【文都比邻解读】福建师大333教育硕士真题的题型都很固定,由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三大传统题型构成,并且同一题型在不同年份的分值分布也完全相同,可以说这也是最常规的333教育硕士的试题结构,即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论述题,共4题,每题20分,共80分。(二)科目分值按题型分布明细表(2020)2020年福建师范大学333教育硕士真题题型(按科目)【文都比邻解读】福建师大333教育硕士综合试题中,每个科目对应的分值都很固定。其中教育学原理的分值比重最大,占据60分,这也说明它是考试中的重点,而其他三个科目分别占据30分。题型的固定,各科目分值的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试难度,这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三)命题规律1.与2018、2019年真题相比,2020年真题题型稳定,均为主观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各个科目的分值分配固定,其中,教育学原理占比最大为60分,其他三门科目分值均为30分。2.2020年真题的题目简单。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三大传统题型的考查形式都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3.名词解释题中,教育心理学未考查任何题目;其他三个科目的分值分配均衡,各占2道题目,10分。“课程方案”“稷下学宫”“诊断性评价”“性恶论”“导生制”等是常规考查,较为简单;而“《莫雷尔法案》”内容较多,不可能全部写出来,这就考查到了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考生通过分析,将重点内容写出来。4.简答题难度系数中等。“斯宾塞的课程理论”在四道题目中较难作答,既需要考生掌握斯宾塞的相关理论,又需要考生对其“课程理论”能够进行重点分析。5.论述题分值最高,也是最能拉开考生差距的题目,难度系数较大。例如“论五四运动时期的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这道题目,在作答时需要从宏观上入手,把握大的框架“五四运动时期”,同时将答题点精准定位在“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上,并准确写出相关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四)复试建议1.尽早核对答案,进行估分。2.尽早规划复习时间,准备复试,赢在起跑线上。3.切记按照复试指定书目进行复习。四、真题早知道2020年真题(部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课程方案4.性恶论6.《莫雷尔法案》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2.简述智者派的主要贡献。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当代意义。4.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行为矫正策略。

车马炮

报考江苏师范大学多少分可以录取,有兴趣的朋友进来看看

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的一所重点大学,学校历史悠久、师资力量强大、硬件设施齐全、学风浓郁、人才辈出、科技成果众多,有众多的博士硕士授权点和国家特色专业及省级重点学科,是学子们争相报考的对象。那么江苏师范大学有哪些优势学科呢?今年的专业录取分数线如何?下面我把江苏师范大学及其优势学科给大家介绍一下,并预估一下今年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希望大家喜欢。江苏师范大学,始建于1952年,坐落于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该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首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江苏师范大学现有63个本科招生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等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学校有6个省优势学科、12个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21个学科入榜上海软科2018“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部省级科研平台30余个。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4项、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11个。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江苏基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江苏师范大学发展理论研究中心、江苏省淮海发展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与机构20个。江苏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为:历史学、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江苏师范大学今年在江苏理科一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预计为347分至363分,其中小学教育、英语、翻译、数学与应用数学分数线较高为560分至563分,其他专业录取分数线为347分至359分。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343分至358分,其中金融工程、财务管理录取分数线较高为356分至358分,其他专业录取分数线为343分至355分。以上只为参加高考的考生或家长作参考,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加我关注,我想继续提供这方面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参与评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梦精记

广西除了广西大学一所211外,还有哪些比较有实力的大学?

广西桂林山水1.广西大学广西大学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部省合建”高校,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211工程”、“一省一校”(Z14)联盟、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广西大学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土木工程与先进材料学科群。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结构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微生物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广西大学有应用经济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评估为B。2.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是以医学为特色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广西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广西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等。广西医科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肿瘤学。省级重点学科(10个):儿科学、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药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广西医科大学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6个一级学科评估为C+。3.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位于桂林市,是由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共建、广西重点支持的国内同类一流大学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地质、材料、环境、旅游、土木、测绘、管理等学科优势,工、理、管、文、经、法、艺7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自治区重点大学。学校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甲天下的广西区桂林市。该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研究生、本科两个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简称“桂电”,坐落在世界著名风景游览城市——桂林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该校设有19个教学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本科专业65个。6.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简称“民大”,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坐落于中国“绿城”南宁市,是“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基地”(小语种人才基地),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承担高校、“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项目”、“孔子学院奖学金学生接收院校”。它还入选《环球人文地理》中国九所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之一,是“十二五”时期广西重点建设高校。该校拥有26个学院,开办79个本科专业,91个学科硕士点,4个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虽然这些学校无法与那些985高校比拼,但是在省内的口碑和就业率都是不错的,同时也希望国家更加重视这些地方的教育发展,毕竟没有高校人才的支撑,经济又怎么能发展起来呢?对于云贵广等地的高校建设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秋意浓

教育硕士江浙沪地区院校分析|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科教学等

教育硕士江浙沪地区院校分析|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科教学等教育硕士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勇于教学改革的探索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适应教育教学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高层次专门人才。很多在职考生想从事或者正在从事教育行业的相关工作,那么备考非全教育学硕士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如果再选择院校上比较头疼的在职考生,不妨看看这篇文章,必尚考研会给大家分析江浙沪地区的非全教育学硕士的考研情况的!1、宁波大学宁波大学坐落于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宁波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海洋局、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重点大学、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宁波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在全国院校中等级为C,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管理研究方向(非全日制)招收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初试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33教育管理。2、温州大学温州大学位于浙江温州。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硕士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初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15现代教育技术、916课程与教学论、917心理健康教育、918学前教育学。3、浙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以海洋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海洋大学的非全教育硕士主要招收学科教育(英语、语文、历史),初试考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913阅读与写作(语文)、914英语阅读与翻译(英语)、915历史知识综合(历史)。4、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位于上海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教学(生物)、学前教育等教育学专业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学制为2.5年,学费为2.3万元。5、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大学、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试点单位,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上海师范大学的非全教育硕士有0451-教育硕士(教硕-规培项目,学制2年,学费一万五,还有0451-教育硕士(暑期授课),学制3年,学费8000.6、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南师大非全日制教育硕士是参加全国统考的,科目报考一般的政治、英语二、333教育综合和专业课二(考试内容由考生报考专业的方向决定)。7、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坐落于徐州市,是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国培计划”、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等专业都招收非全,初试考试科目:政治理论、英语、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专业考试(包括面试),共计4门。咨询|考研|择校|备考|经验|资料|研招指导|复试调剂私信: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