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本科的学生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方式非常的好奇,甚至有的同学会问:难道研究生还需要上课吗?答案是:当然需要!甚至比本科更加严格!研究生分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博士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在一年级的时候都是要上课的,而且有学分要求,必须达到学分要求才可以,通常课程有特别多,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所有人都必须要上的课,选修课主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来选择,具体不会要求具体选哪一门,根据自己专业以及老师来确定。1、研究生的学习跟本科阶段一样,也是实行学分制的,在校期间也是修够学分才可以毕业,这是硬性要求!而且,研究生的课程相对于本科生来说,还是有点多的,而且难度更大一些,专业性更强,平常不上课,经常逃课的话,会很容易挂科的。2、尤其是研一,很多学校都对研一的学生的课程抓得非常紧,尤其是全日制研究生,因为研一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有的学校对研二也是抓的都非常紧的,但是有的学校就对研二的学生就管理的就有点放松了。但是并非每天每时每刻都有课,这要看你的课表学校是怎么安排的。不过一般会利用周一到周五的时间进行上课学习,周末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课程的,不过有的专业是搞科研的形式存在,所以可以说是”全年无休“。3、研究生期间,有的学校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一学期挂科两门,是会被强制退学的。确实有部分研究生平时因为各种事情不去上课,考试的时候不及格,一旦一学期挂科两门就会被强制退学。4、部分的在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则相对轻松一点,他们是因为在职人员学习研究生学历,只是周末的闲暇时间来学校学习,平常还是在工作岗位上的,所以课程压力并不是很大。5、研究生不只是要修学位学分,还要修够非学位学分的,这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培养方案要求的自由选择的课程,相当于选修课,每个人几乎都不一样,至于修那些课程,有的负责任的导师会帮助学生选课,有的就需要自己选择了。所以说,研究生期间也不是那么轻松的,还是要好好上课,修够学分才能够顺利毕业的。毕竟已经努力那么久,好不容易才考上的研究生,就不要因为自己的贪玩,导致最后学位证都没有。还是好好的努力上课吧,等到毕业之后再放松也还是可以的!尤其是还在准备考研的同学,不管如何,也许美好也许悲催的研究生生活在向你招手,希望大家能够抓住最后的冲刺时机,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不要让自己的努力白费。
正值五一小长假,应该是轻松出游的好时节,可有些研究生朋友们却不像本科生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规划自己的假期,说不定还要闷头在实验室做实验呢。那研究生期间到底有假期吗?给打算读研和正在读研的你一点小建议。研究生也是学生,是学生就有假期,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由于研究生的性质和其他学生不同,所以对待假期也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研究生阶段、不同的假期、不同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过法也是不一样滴。不同的研究生阶段而言,包括研一、研二、研三、博士对待假期是不一样的。一般研一刚入学,第一年就是上课,导师也不会经常找你,假期的时候当然想去哪里去哪里啦。研二要做实验,如果实验任务紧,实验过程不顺,再或者论文需要修改等,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实验室吧,顶多花时间看个电影,约朋友出去吃个饭,当过节了。研三一般就是毕业论文,找工作。如果这两件大事做完了,何止是节假日,随便一天都是假期了。博士一般科研任务繁重,假期慎重考虑,否则很有可能你在外面玩的正high,导师给你打电话让你回去有事,这就尴尬了。不同的假期,过法也是不一样。如果是小的节假日,比如清明、端午这种只放1天的,基本就是和平常一样了,或者拿出半天时间来出去放松一下心情。如果像五一、国庆这种小长假,可以考虑几个朋友一起约出去玩两三天,也有利于自己对科学问题等的重新思考。除此以外,出游也要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如果遇到考试、导师交代任务等,还是先把事情弄好再玩。另外,研究生期间除了学习,实验之余,还真是要好好利用时间出去玩一下,要不然等到工作了真是想出去玩也没有时间了。抓住黄金假期,出去玩吧
考研备考学习是重中之重,对于很多考研er周末不存在的。尤其是在职考研的同学,除去上班就得抓紧时间复习,周末更是不敢懈怠。学习固然要摆在第一位,但劳逸结合也很重要呀!一、考研人配有周末吗?每个考研人的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学习。周末和假期这个概念已经从考研人的心中剔除。时间紧任务中,埋头苦学才是考研人的正道。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坚持下去很重要。如果一味地高强度学习,对于很多同学是容易崩溃的,就算勉强坚持,学习效率也不见得高。所以,学习累了,也要适当地给自己放个假,劳逸结合。二、每周要有合理休息一周内可以给自己休息半天,但不可以想着两周我积累休息一天。考研复习需要连贯性,有节奏的复习,如果学习过程出现断点,对于学习节奏是很不好的。三、选择周内休息半天休息最好选择在周内,周六和周日是整块的时间,复习的话可以不间断的进行一些专题复习,或者做一套完整的试卷。对于在职考研的同学来说,六日的时间更是非常宝贵的。休息原则:1、该放松就放松,不要带有负罪感2、不要过度劳累或者宿醉,影响第二天的学习3、不要轻易去碰自己好不容易戒掉的诱惑
在职研究生因为其工作学习两不误的独特优势,深受在职人员青睐。大家都知道在职研究生是节假日上课,但是在职研究生是每周都要上课吗?在职研究生上课时间安排受所在院校、专业、报考方式等多重因素影响。以同等学力申硕为例,部分院校专业采用隔周周末上课的方式,即每月集中1-2个周六日上课,对于北京及周边省市的在职人员,这种授课安排还是比较便捷灵活的。1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上课形式还有假期集中授课和远程授课等方式。但是不同院校对于假期的安排存在差异。部分学校会安排寒暑假集中授课,也有院校会采用特定一段时间安排授课。远程授课主要针对距离较远交通不便的一些地区在职人员。但是仅有个别专业会采用这种方式,在职人员报名前需要咨询清楚,自己所报考专业上课方式是哪种。疫情时期,北京部分高校同等学力课程学习暂时由面授调整为线上授课,但一旦疫情结束,面授课程班仍将恢复面授为主的授课形式。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课时间同样为非工作时间。但是不同院校上课时间不同。一些院校会安排学生周五(晚上)、周六、周日参加课程学习,一些院校仅周末上课,这点在职人员在报考前一定要登录院校官网,查阅清楚所报考院校专业上课时间安排,以免辛苦一年准备考试、录取,最后因为上课时间问题无法参加学习。所以,在职研究生并不是每周都要上课的。大家仅需按照报考院校招生上课要求参加课程学习即可。
自从2017年改革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就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都是统一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时间和难度一样,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真的不值得读吗?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呢?1、非全日研究生的变化在2017年之前,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是单独安排考试,通常都是学校的某些学院自行组织的,考试的题目也很简单,录取分数也比较低。此外,毕业的论文要求也不高,毕业后只有学位证,社会认可度比较低。2017年之后非全日研究生也纳入到了研究生统招中来,考试跟全日制一样,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考试难度比之前大大增加。与全日制一样,录取的时候也会有复试,毕业论文要求也比之前严格,毕业之后不再是单证,而是与全日制一样拥有“双证”即学位证和学历证。2、非全日制研究生优缺点优点:上课时间比较灵活,通常是安排在周末上课,这样对于有工作的同学来说,工作日可以正常工作,周末可以上课,学习、工作两不耽误。据我所知,有些单位对于在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是有照顾的,如果学校有课,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话通常都会批假。另外,非全日制除了教学方式之外,跟全日制区别不是很大,毕业都能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含金量也大大提升。缺点:非全日制研究生因为上课时间没有全日制那么集中,所以学制通常都比全日制多。通常来说,学校不会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住宿,所以住宿问题需要自己解决。非全日研究生不能享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等补助,由于是在职读研,所以学费也比全日制的昂贵。另外,受之前大家的“偏见”,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社会认可度还不是很高。3、非全日制研究生真的不值得读吗?每年复试的时候,很多高校会有全日制招生淘汰,然后调剂到非全日的名额。到底要不要读,这个问题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如果你没有工作和收入来源,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那么不太建议去读非全日制,毕竟学费比较贵,目前社会认可度也有待提升。如果你本身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又希望能为将来晋升或跳槽增加筹码,那么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不错的选择,既可以保障现有的工作,毕业后又能拿到国家认可的双证学历,一举两得。
在一家考研培训机构工作5年,张帆见过背着吸奶器来上课的妈妈;为两岁女儿规划升学路径的父亲——他相中的私立小学要求“孩子父母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定要圆大学梦的外贸公司老板;渴望重回职场的家庭主妇,还有试图改变学历背景、学习新知的职场人。5年里,张帆公司的年营业额从90万元增长近10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77万人。她给学生们的“画像”是:35岁上下,大部分已经成家,职业多样,百分之七八十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成年人生活的苦,你躺在床上它就来了。但学习上要吃的苦,是自找的。”张帆坦言,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群逆行的大龄考研人,但“甭管抱着什么目的考研,至少是求变求进步的一群人”。逃避?在一个互联网问答社区网站,一条“大多数的读研行为都是对现实的逃避”的留言获很高点赞数。33岁的研二学生陈源远说自己不是。考研前,陈源远是一家国企的工程师,年薪20万元出头。一次人事调整后,他觉得“团队氛围没有以前好了”,大家从干劲十足变得懒散,“那种能力快速提升感”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了……他越想越迷茫。工作了8年,陈源远和妻子积累了一些“家底”,房贷还得差不多了,儿子只有1岁多,还没到大把花钱的时候。父母反对他考研,周围的人好像没有特别赞同的。他们劝他:你知道你现在的工作是多少人向往的吗?即便考研成功,你毕业之后选什么样的工作?会比之前的更好吗?而且还不一定考得上。陈源远也明白,在自己所在的单位,研究生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入职后与本科生薪资相差不大,好多岗位考虑年轻化,有研究生学历反而成了劣势。他最在乎妻子的意见。妻子没有特别反对,她担心的是“风险系数”过高,万一考不上咋办?和他同年本科毕业的郭婷也决定去考研。郭婷在一家城市美术馆工作,工作第9年,单位提出了职工“提升计划”,鼓励职工接受研究生教育。“毕业后回原单位,不涉及升职,但对发展也算有益。”早几年进单位的同事,大多是本科毕业。但像她一样报名考研的屈指可数。郭婷明白,自己的工作经历可以弥补学历上的短板,职业发展并不受限。“如果研究生学历不是刚需的话,大家就更没有想法了。毕竟生活中抓住中年人、需要他们的地方太多了。”郭婷只在父母面前“模糊地提了一句”考研的事。父母更关心她何时恋爱结婚,有没有“在合适的年龄做该做的事”。张帆的学生大部分都在35岁左右,是“典型的中年人考研聚集区”。她坦言是因为公司专注的是管理类硕士联考,比如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会计硕士(MPAcc)等。其中会计硕士被称为近年来考研“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管理类硕士联考笔试难度是考研专业里面相对较低的,研究生周末上课,无须脱产。”张帆介绍道,一所高校的MBA学费从5年前的十几万元涨到如今的近30万元,“比当地房价涨幅大多了。”在她看来,与本科毕业直接考研的应届生比,这群从职场逆行回学校的人各怀心事。人生上升阶段的中年人考研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比如工作上没有得到该有的职位或待遇,想拿到一个更好的学历去跳槽换工作,做个职业经理人或是创业等。还有一部分考生带着极强的目的性,为了“进入某个圈子”,考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导师选谁都是确定好的。还有“电视剧剧情重现”——父亲为了让女儿上最好的私立学校来考研,因为学校要求“夫妻双方至少有一人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他算好了时间,女儿现在两岁,他用1年时间考上,3年时间毕业,不耽误女儿入学。本科毕业9年,陈源远很难通过亲近的朋友、上下级同学搜集考研需要的信息。他加了一些考研微信群,尽管有“二战”“三战”的群友,但他仍是年龄较大的那一小撮人,“比大龄还年长一段”。考前5个月,他办理了离职手续,周一到周六在市图书馆复习,周日同图书馆一起“闭馆”休息。压力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考研,生活压力、中年危机会在备考过程中爆发出来。“矛盾集中的一个点是时间的分配。他们有生活、有家庭、有老有小有工作,他们要面临出差加班,少有的闲暇时间刚休息下来,就要去面对怎么给家庭和自己的追求分配时间。”张帆的学生里不乏孕妈或哺乳期的妈妈,有的在备考期间一次孩子都没抱过。也有学员把孩子哄睡后,自己从晚上10点学习到凌晨3点,然后早晨7点起床,送孩子去上学。一名从职场返回学校读研又读了博的人,坦承自己最烦过年回家。老家的人谈到他会摇摇头,怎么工作好好的又上学去了?他不接话,也觉得解释不清。张帆常拿来给学员打气的例子是,一位在外企做高级人力资源总监的女性,连续考了3年,其间生了二孩,出成绩的时候,她正抱着快两岁的小女儿。还有一位在临考前一个月得了中耳炎,已经听不见了,边输液边背单词打卡,他每天给自己写信,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交过3万元的培训费,也有超过一半的学员放弃了。放弃的理由相似度很高,“无非是我太忙了;我身体不好;我要生孩子;我家里人身体不好”。有学员告诉张帆,“作决定之前都很纠结,一旦作了决定就很轻松,包括放弃”。杨云是那批走进考场、没有放弃的人。与张帆的学生不同,决定考研时她25岁,本科学的法语,工作近3年。她大部分时间跟进公司在海外的项目,从商业谈判直至项目落地。她形容自己是很有“狼性”的一个人,有野心,做事干脆利落。她的选择围绕着对未来的规划:因为要和男朋友结束异地恋,所以她放弃海外的工作回国;因为想要换一份稳定、能顾家的工作,所以她顺着自己中学时的爱好,决定跨专业考历史学的研究生,打算毕业后去中学做教师。杨云干脆辞职专心备考。没多久,她经历了男友出轨、分手,多年的感情潦草收场。考研的直接原因消失了,但她仍决定坚持下去,“为了自己,至少是一种知识上的提升”。为了调整状态,杨云追缴了一笔学费,转到封闭式管理的考研班学习,住特别潮湿、墙皮都掉下来的6人间。她在考研班“禁足”5个月,直到考研前几天。“虽然那时感情状态是糟糕的,但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书也能看懂了,单词也背得快了。”杨云说,“我不会说考研改变了我什么,但就当时的状态来说,它可能是挽救了我。”她粗略算了考研成本,光报班、买复习资料,花出去的钱超过10万元,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折腾”没了。他们比应届生要考虑更多“成本”、特别是钱上的事。一名已经读博士三年级的考生,至今仍懊悔考研时“没花那450元”。决定辞职考研时,他给自己一年的时间,“考不上就再不考了”。考研网站上通常会放出一批免费资料做“诱饵”,再让用户为“秘籍”掏腰包。他判断确实有价值的资料需要450元,他没舍得花钱,相信自己也能看书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出一个题库来。但最终,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走了弯路。他觉得没能得到理想的结果与这些或多或少有点关系。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工作到第六年,柯佳也决定去考研。读研究生的想法她一直都有,“因为在大城市工作时受到了学历歧视”。像大部分考研经验帖介绍的,她在4月开始辞职备考。为了有一点收入,她兼职做线上的社群运营。她用了3个月的时间调整状态,“一个特别明显的进步就是我完全能坐下来,可以看很长时间的书了”。为了摆脱手机依赖,她下载了一个声称“有超过600万付费用户的专注神器”——用户每专注一定时长,App的界面上就会长出一棵树,如果中途分心使用手机,成长中的小树就会枯死。她通过点评软件找付费自习室,包下里面的一个座位,每月600元。书桌间靠隔板隔开,有插座和柜子。柯佳每天早上7点多出家门,晚上11点多回到家。据她观察,周围像她一样考研的人不多,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的人占了大多数。两个月后,复习进度追上了,她觉得身体吃不消。她回到家里复习。她报辅导班花了近6000元,主要是视频课程。像大部分考研学生一样,她在二手书网站淘资料,关注很多定期发放免费考研资源的公众号,“因为大家都很穷”。在若干个研友群里,除了互相分享资源,大家也会偶尔晒心情,复习进度落后了、跟男朋友吵架了之类的也不少。群里大多是在校学生或者“二战”考研的。柯佳的“一战”以失败告终。她结束全职备考的状态,在一家心理咨询室找了工作,边工作边复习,“直到考上为止”。她和丈夫也要考虑经济压力。决定考研后,她选择工作的收入变为原来的五分之一。这对90后夫妻偶尔抱着手机看城市里的楼盘,“起初关注的是哪些地方我们可能买得起,后来我们发现,再也买不起了”。心理咨询室里的几名助理也在准备考研,他们组成了考研互助组。他们约定,每天早晨9点之前交当日复习计划,晚上睡前交总结。“从报名到进了考场,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郭婷自嘲道,“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把卷子写满,别交白卷,要不一屋子考生,也太丢人了。”郭婷英语成绩没过线,落榜了。单位的“提升计划”每年都在变化,但她仍要继续考下去。她换了一所报考学校,选了与本科不同的专业,结果的重要性正在淡化,她想学到更多知识,享受知识输入的“愉悦过程”。张帆时不时地给学生“泼冷水”,“读研后可能希望有一些飞跃,但是绝对不可能说,读研以后就可以鸟枪换炮、咸鱼翻生了,可能性不是很高”。陈源远坦言,自己“一直对研究生生活没有太多想象”。他觉得,自己不会因为读了两年的研究生,就会得到知识的迭代,得到很大的成长。张帆带过的一个学员,名校毕业,结婚生子前在职场非常拼。怀孕5个月的时候,为了工作,她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到一半停在紧急车道先吐,吐完了接着开。生了两个孩子后,她回归家庭,做全职太太。有时丈夫回家后,她第一句话要问的是,你妈今天白天说那句话什么意思?“她就对自己特别失望,你知道吧。”张帆说,“她觉得自己从一个职业女性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再去读书,其实是把她从一个状态里拖出来了。”在她看来,女性从重回学校这件事中的获益更明显。杨云准备着申请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资料。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心仪学校的历史系。被录取后,杨云打电话告诉家人,也告诉了本科的专业导师。导师约她到国家图书馆,“既然有这么珍贵的机会再学习,一定要好好珍惜,再把法语捡起来,它可能是你将来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做硕士论文用的都是法语材料。”杨云调侃道,“本科专业没有丢,现在学历史了,反而挺喜欢法语了。”法语课曾让她崩溃,每天上午四节法语课,每周测验,不排名,老师按成绩高低发卷子。“人都是要脸的”,大一第一个学期,她甚至天天想着退学回家重新高考。现在,她经常给本科老师发60秒语音,读法语课文,也在申请读博。回望这段经历,杨云觉得考研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从知识沙漠,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知识的那片森林经营出来。她说:“低端玩家是标准配置,高端玩家都是自定义配置”。(应受访者要求,受访者均为化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宇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我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首先,研究生教育主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所以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到达相关方向的知识边界,更要求能够形成一定的突破。目前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研究生教育也在积极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比如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分为了专硕和学硕两种培养方式。专硕更注重与行业应用的结合,往往会配备专门的企业导师,提升学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能力,而学硕则更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争取在理论体系上有所突破,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学硕可以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通常情况下,研究生的教育为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理论知识的学习。通常研一期间会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知识体系会在本科阶段的基础上有所加深。以大数据方向为例,研一期间会重点深入学习算法知识和统计学知识,研一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在课堂上度过。对于研一的同学来说,这段学习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可以全面丰富自己的基础知识结构,以便于为后续的科研打下基础。第二:具体方向的研究。研究生通常要有一个自己的主攻方向,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某一个细分领域以便于形成突破。通常情况下,研究生在研一结束之后就会进入到导师的课题组参与课题研究,这段时间是比较辛苦的,一方面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考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为大部分科研都需要伴随着大量的实验。某些学科(医学类)的一个实验往往都需要做几个星期才会有效果,有的学生甚至会在出结果的时间点住在实验室,以防止错过观测窗口。第三:成果验收和论文撰写。研究生阶段不仅要做实验,还有论文撰写的要求,通常需要撰写公开发表的“小论文”和最终的“大论文”。小论文的撰写通常会随着科研的进行来撰写,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规格和数量上的要求。写论文是比较辛苦的,需要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后,在答辩之前通常还会有一个科研成果验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在职研究生受到了很多同学的关注,很多外地学员想要报考,但是周末上课不方便。那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在职研究生只能周末上课吗? 外地班首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在职研究生为了更加方便外地学员上课,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开设了外地班。满足本科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网络课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在职研究生除了周末班,还开设了网络课程,学员即使不参加周末课程的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学习课程,就读较为方便,适合人群更为广泛.。1、远程学习无需周末上课学员就读该校在职研究生课程,选择面授课程就读,则必须在周末参加课程的学习,也同时因为开设有网络远程的学习方式,所以,选择远程学习的学员可以在任何业余时间学习,并不是一定要在周末学习课程,就读时间较为自由,适合人群广泛。2、远程学习方式及注意远程学习方式,是通过网络的连接,利用通讯工具,视频学习课程,老师的课程讲解与面授一样,学员学习完全不用担心课程资源,只需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在业余时间及时完成课程的学习即可。综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在职研究生除了周末班、外地班还有网络课程,更加方便各地学员上课。
吉林大学是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之一,报考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可通过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方式报考。那么,这两种方式都怎么上课呢一、吉林大学同等学力申硕:以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上课方式有三种:周末面授、网络授课形式,这2种方式都不影响在职人员的正常工作。周末面授:就是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上课。网络授课: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网络的形式在网上学习课程。了解了上课方式后,不知道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有哪些专业可以报考可在下方“小程序”查看简章。二、吉林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方式报考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上课方式:周末面授的形式、网络授课形式。面授和网络的授课形式和同等学力申硕一样,如果是外地学员建议选择网络授课方式学习,这样在家就可以学习,不用去长春校本部学习,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本文为募格学术原创,转载自募格学术(ID:mugexueshu),如需转载请在募格学术原文下留言作者:晨星这个学期有一次上完课,我在课下与学生们闲聊了几句。一位很多次地咨询过我考研的本科生问我:“你当年读博感觉怎么样?除了科研,平时业余时间还做些什么?”我听了,回忆了良久,只记得读博时的时候点灯熬油写论文了,很少记得平时业余时候在干嘛,只好回答:“啊,读博没有业余时间,基本就是寝室与实验室二点一线。”这个孩子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后来,我又仔细地想了一下,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子的。我记得我在读博时好像很多事情都经历过了,应该在空闲时间还是做了很多事情的。我想起了那些读博日子,突然有些汗颜,我想如果我告诉那个问我的孩子真实的读博的状态,他是不是反问我:“如果你喜欢科研之余还保持一点以前的业余爱好,那么你会感到内疚吗?”我将仔细地思考后,在回答他。比如说,你是一个新的博士生,在实验室待了一个月以后,突然意识到你讨厌在空闲时间做研究,你更愿意在早上或者下午或者晚上集中精力花几个小时做研究。你是否决定成为博士生?我这么问是因为会有人建议博士生:“你必须一直对研究工作充满激情和好奇。”(当然不限于研究工作,也包括毕业后上级也会你对你这么说。)如果你既想在工作中保持好奇,在手头有空闲时间的时候又想放松一下,做一些与科研不相关的事情,享受一下生活快乐,那该怎么办?其实,在当年就有同学说我对科研不是很有激情,但是“对博士充满激情”的门槛是什么?这些诘问真的让我对我当初申请博士学位的决定有些困惑,因为考博时,我确实对读博,对本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充满了激情。不可否认的是,到现在我对本专业同样仍然有热情,但这还是改变不了我喜欢在其他的时候搞些非科研的事情,例如写写公众号的小文章,听听音乐会,去家附近爬爬山以及陪外出旅游等等。在我当年博一参加某个科研项目已经几个星期后,就开始在网上阅读了很多关于博士学位是否适合你的问题的文章,只是为了证明我已经开始的质疑,质疑我的决定了。当然,本性难移,后来读博时我还是喜欢空出点非科研的时间,去干些非科研的事情,虽然据他们说既然是一个博士生,爱好就应该是“学习”、“思考”、“实践”。搞科研是否就应该不能有自己的业余时间,非把自己逼得发际线不断退化才行?虽然我不是科学家,但是我知道很多干得很不错的科学家业余时间还是干得不错的。三巨头爱因斯坦、普朗克、哈恩有机会凑在一起时,完全可以搞场卖门票的音乐会: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弹钢琴,哈恩进行伴唱。而其他有些名气的科学家也多少有些业余的小爱好:伽利略是天文学家,也是小有名气的诗人与文学批评家。开普勒是在天文学上很有名,但他同时也是音乐家和诗人。冒死研制出狂犬疫苗的巴斯德是生物学家和画家。每年给地球上的顶尖科学家发奖初始的设立者诺贝尔是化学家、诗人、小说家。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和画家,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俄国的罗蒙诺索夫是个横跨物理、化学和语言学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个诗人。发明莫尔斯电报码的莫尔斯原是一个职业风景画家。生理学家、191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里谢在发现了机体对某种抗原物质的特异反应之余,写过诗歌、剧本、小说,他写的情诗艳丽动人,创作的剧本经常在欧洲各地上演,写的小说由于借用了自己对心理学的研究也无不扣人心弦。美国科学家罗斯虽然因揭示了疟疾的奥秘而荣获1902年诺贝尔医学奖,但他并不是被科研埋没的文学青年,他的爱情小说《奥莎雷的狂欢》是当时美国十大畅销小说之一。美国科学家、口服避孕药发明人杰拉西共发表过1200篇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七部,研究领域涉及天然物质(如类固醇、生物碱、抗生素、萜类化合物等)化学、物理测量(旋光色散、质谱分析等)的化学应用以及从电脑人工智能技术到有机化学的各种问题,但他也写过诗歌、小说和戏剧,他的小说曾在BBC向世界广播,最后因为他的文学成就,作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教授的他又被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后改名多特蒙德工业大学)聘任为文学教授。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霍夫曼因通过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发生而奖,但他出版过3本诗集等非科研的事情而获得了业余诗人的称号,后来他与同样不安分的大牛杰拉西合作写了文学剧本。我想如何这些科学家们如果在一心只扑在科研上,也不会有这么多也干得这么好的业余爱好。《礼记·杂记下》是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继续或者培养业余时间的兴趣爱好不仅能丰富科研工作之外的生活,还是缓解科研压力、追求精神寄托(读博本身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的途径。当然我们作为普通博士生而言,不会像那些大牛们有那么高上大的爱好,但像散闲步、读闲书、写小作、听音乐、看电影和陪逛街等都是典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在实验室科研工作以外的兴趣爱好。在读博时,所谓在努力科研终于解决萦绕在你脑海日久的难题后的兴奋能带给你最真实难忘的满足与欣慰。但读博做科研是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应对读博生活中普通而枯燥的每一天?又如何在需要日积月累艰苦地工作才能取得进展的各种无形压力之下坚持前行,顺利毕业?学会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不仅可以使自己科研工作时事半功倍,还能让我们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读博时的生活品质(虽然受现实的限制,但自己主观上也应该努力改善自己博士生涯的生活品质。)心理学早就证明,工作时间过长,人的注意力肯定就会涣散,过长的时间并不能保证科研质量。劳逸结合的本质就是在大脑活动的区域进行切换,让不同大脑区域得到轮换工作,让大脑得到休息,以免因其过度疲劳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影响身心健康(比如过劳死和因抑郁症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劳逸结合的方式是博士生们保持科研激情的利器,比如将科研工作分解,在不同工作非强关联的任务之间切换。例如上午阅读文献、下午调试程序、晚上撰写论文的安排有助于缓解审美疲劳,维持良好的科研工作状态。当然除了在工作中注意轮换,抛开工作让自己空闲一点,干点科研之外的事情也是很有必要。所谓“搞科研很忙,很忙!”似乎成为博士生们的口头禅,也似乎成为一个博士生是否努力的标志。所以特别感叹我们祖先的智慧,“忙”=“心”+“亡”,如果心都死了,忙又有什么意义呢?科研是本来是一项富有创造力的令人快乐的活动,被反讽成这样又是为什么?使人痛苦的事情,是不会让人保持多久热情的。真如绿茵场上那些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一样,他们并不是整个90分钟里都在球场上狂奔,而是激烈的对抗过程中不断的暂停休息,以补充体力,从而保证持续的爆发力一样,即使在加时赛时仍然保持进球的能力。因此,保持科研热情,提高专注力和工作效率,有效减轻时间焦虑感,增强决策意识和能力等,重视业余时间放松自己也是必不可少的。我记得当年我们实验室大环境就很好:虽然大家都会努力去阅读文献、编写程序、做实验以及攒论文等,但是大家多少会借鉴一下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Francesco Cirillo)番茄工作法的思路。例如每工作一段时间就允许自己看看网页消息或者闲聊几句,更有甚者,我们曾经在实验室不约而同地一起以破音合唱小曲,这让我们在心情上也很受用。当然,回寝室听听歌或者周末跟同学出去游玩也是很好的劳逸结合方式。我记得我们实验室最好的一个规矩是大师兄(副导师)制订的,或者说带出来的潜移默化的习惯:固定在每周五下午4点开始,除了处理紧急事情,无论硕博生都停止手头的事情,男生们去学校的操场上踢足球,痛快淋漓地出一身汗,女生们去户外散步、打羽毛球或者打排球(我是那时候学会的如何打排球)。当然追剧、灌水聊天或刷微信公众号到凌晨两三点肯定是放松过度了,只会适得其反。重视科研的业余时间,在博士生生涯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许这是当年我读博时保持考博前热情的原因之一吧。毕竟只有让心情愉悦地做事情,才能真正对科研产生热情,而兴趣是热情的源泉,张弛有度同样是保持长久热情的源泉。总之,在科研时间之外的放松的过程中,博士生们应遵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毕竟科学研究的目标之一,便是尝试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放松休闲也是在搞科研。是的,读博时,博士生需要保持业余爱好来提高科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