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研究生有多少?大学生考研率一成,在同龄人中占比仅3%有勇有谋

中国研究生有多少?大学生考研率一成,在同龄人中占比仅3%

近些年,相信大家身边能看到的研究生是越来越多了,那么中国的研究生到底有好多?是一个什么比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的研究生单指硕士研究生。一、研究生的绝对数量和增长趋势。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2019年为例,当年,中国研究生毕业63.97万人。这个数量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简单按人口比例来分配,相当于每一万人口里当年有4.57个研究生毕业。比如一个一亿人口的大省,相当于当年有4.57万研究生毕业。2019年研究生招生81.13万,从与2019年研究生毕业数量的对比,也可以看出,研究生处于增长态势。简单按研究生主要读3年来算,则每年的增长数量约为5.72万,年增长率约为9%,看起来还是一个不错的增速。二、普通大学生考研比例和增长趋势。2019年普通本专科大学生毕业758.53万,而研究生招生81.13万。简单按比例来算,当年大学生考研比例大致为10.7%。同样计算,2018年为10.1%,2017年为9.8%,2016年为8.4%。从逐年变化情况来看,大学生考研比例也是在稳步增长。三、一代人的考研比例和增长趋势。2019年毕业的研究生,主要是2009年初中毕业的那一拨人。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机制,初中生基本涵盖同一年出生的全部人口了。2009年中国初中生毕业人数1797.7万。这批人最后读研毕业的大约63.97万,他们1993年出生的这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5%。同样计算,1992年出生的那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2%,1991年出生的那批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2.9%,也是在稳步增长。最近3年毕业的研究生,也就是90初出生的那一代人的研究生比例大约为3%。经过这几个数据的比较,大家对中国研究生的数量有个概念了吧。

不为社者

职场35岁是道坎,对于硕士研究生毕业留给你拼搏的时间有几年?

年龄是你在职场的一道坎,大学本科毕业基本在二十三岁左右,而硕士研究生毕业基本上处在二十六岁左右,如果你继续考博士研究生,那么等你博士毕业的时候,你差不多快三十岁左右,这都是按正常时间来算的,当然不同的学历层次面临的机会不一样,不同的就业压力不一样,在中国想要上大学,你就必须面对高考的洗礼,高考是我们步入高等教育的门槛,你能够上什么大学,主要取决于你的高考成绩,而高考也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好的途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大学本科生就业压力的增大,考研成为了很多人大学毕业的不二选择,而且现在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居高不下,对于很多人来说考研都要拿起高考时候的干劲,当然考研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工作,考研不仅可以提升学历与能力,而且也是你踏入大企业的开始,就拿我很多同学亲身的经历来说,高考有些人考得不理想,但是通过考研、读研这条路,还是进入了国企或者事业单位,也是一种求稳的心态。可能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他们认为人生很长,但是职场人生却不一样,职场是我们工作的地方,对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面临的不只是就业的压力,如果家里没有关系、没有背景,一切都要靠自己白手起家,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有一个很好的社会起点是很重要的,这也就从侧面说明了高考的重要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高考决定了你的本科起点,本科起点其实对你后面产生很多的影响,在考研、找工作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古人云:“三十而立”,对于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又有多少人靠自己在三十岁之前立足下来,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有的人起点高,跑的快;有的人,起点低,跑的慢;也有人起点高,跑的慢,这都在于各人的能力与机遇,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它只是暂时决定你的社会起点,研究生大部分毕业都会进入大企业,好单位,而本科生大多数都没有这个机会,这也是很多本科毕业生的无奈。三十五岁是职场人生的一道坎,基本上人到了三十岁差不多都定下来了,无论你是什么学历,也无论你是大学生还是非大学生,如果你三十岁还在为了一份工作而奔波,说明你职场的路会越来越难走,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你的优势越来越少,这也是很现实的原因,因为企业需要年轻的血液,因为年轻人不会要求太高的月薪,而且作为工作多年的人,企业需要花费更高的成本来聘用你,你说呢?而对于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毕业的时候就差不多三十岁左右,留给你打拼的时间也就三五年,其实三五年也就是让你在一个行业立足的时间,所以,不要想着先找个工作混一混再转行的想法,因为你已经没有那个资本了,而且大多数硕士研究生毕业基本上会进入国企、事业单位或者国家公务员等等,当然也有很多人进入了大公司,毕竟大公司给的月薪高,这在于你是求稳还是求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说大学毕业要认真选择第一份工作,无论是本科生、研究生都应该慎重对待第一份工作,因为它是你步入社会的起点,转行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想转行早点转,因为等到工作之后转行,你花费的成本更大,就像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本科毕业随便找了份工作,干了两三年没有发展前途,花了几万块钱培训后才实现转行,而且还有很多人转行失败。考研是有好处,不好的地方就是留给你拼搏的时间不多了,考什么大学的研究生,决定了你以后的起点,三十五岁是职场的一道坎,你也应该为自己的事业做好打算,不是吗?

出马仙

考研还是就业?十年之后,考研和不考研的同学会有三点差距!

近几年掀起一股考研热,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和考研的学生差距在哪里?一、研究生毕业,专业能力更强研究生比本科生首先在学历上就略胜一筹,现在考研就是继续深造,专业知识比本科生掌握地更加牢固,在对待专业知识上往往信手拈来,不至于缺乏理论知识,也不会犯专业常识上的错误。二、本科毕业,面向市场找工作,在经验积累上占有优势本科毕业比研究生毕业要早早地踏入社会,在面对社会的工作更加有经验,有些时候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也要结合实践才能出真理,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专业知识发挥到极致。比起研究生毕业,本科生社会生活经验更丰富,也是一种优势。就特定行业而言,研究生毕业就业优势更充分。如今企业招聘还是看学历的占多数,如果学历不重要,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现在继续深造呢?在特定行业,本科生的岗位和研究生岗位还是相差较大的,而且提升学历也同时能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考研也是必要的一条出路。三、就薪资待遇而言,研究生起薪更高,待遇更好在这个看学历的时代,研究生毕业自然要比本科生的条件高,应聘工作岗位也不同。像那些医学生本科毕业几乎没什么发展,考研之后才是香饽饽,无论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都招研究生毕业的优秀人才作为一流医生。教师行业本科毕业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而研究生毕业选择的范围就比较广了,有些学校还分配研究生毕业的老师有房有车,条件待遇是本科生远不及的。考研还是不考研,决定都在自己手中,本科毕业,未来十年积累的都是工作经验,研究生毕业,学历高一层,薪资高,待遇好。但是考研能提升一个人的品质修养,以及内在涵养气质,还能实现人生价值。未来十年,考研与不考研的差距就是以上几点,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作者:徐飞杰

大言亦然

考研:每年报考人数这么多,这些年全国共培养了多少研究生呢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在校生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教育大国,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数量和教育质量,仅次于美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第四轮研究生专业评估检查中,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做出来科学的评价。指出: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高层次自主培养能力大大增强,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具备先进理论知识的科技人才,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达到98%以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像全民教育的发展,本科毕业生每年达到380万以上。也就是说,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全国本科学生有1500万以上,每年在招聘现场,有很多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都在激烈的竞争有限的岗位。有人比较详细形象地说:招聘现场是本科生一操场,硕士生一礼堂,博士生一会场。有人感觉我国研究生已经饱和,用人单位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研究生,研究生学历越来越贬值,未来必将会和本科生一样达到烂大街的境地。那么我国目前一共有多少硕士研究生?那么到底我国这些年来一共培养了多少硕士研究生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共招收研究生人数。771万人。就是说目前我国有600万左右拥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另有170万人在读研究生,这些人员分布在科研、教育、卫生各行业。2018年我国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元,录取人数超过了60万。今年报考人数更是创纪录达到290万人,今年的录取人数也将在70万左右。2018年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有835个,学科11562个。在读研究生人数238.21万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共60.28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这771万名研究生看起来数量特别庞大,但具体到占我国人口的比例来看,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5%左右。也就说200人里边只有一名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比例是非常低的。从这组数据来看,研究生在我国还属于稀有人才,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这个招聘竞争中,还是很有优势的,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报考研究生的原因?在企业招聘中从工资待遇,就可以看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距。硕士研究生的平均为6000元左右,本科生的平均起薪仅有4000元左右,而且就职后层级岗位差别也非常明显,研究生基本上都安排在层次比较高的岗位,本科毕业生大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即便是进入国有单位,甚至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差距也很明显。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同学,一般都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更容易得到职务上的升迁。总体上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群,在我国还属于凤毛麟角,是各个单位的抢手货,在求职中,基本上处于主动地位。可能个别研究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这主要是研究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也很高,甚至于在他面前有好几个工作岗位,只是因为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又不想降低求职标准,也就暂时放弃了这些工作机会,再到求职市场寻找自己更理想的工作岗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最后大多都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岗位。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奉劝那些已经在读的研究生,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强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再就业市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于正在考研的同学,要积极备考,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争取一战成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顺利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夫嫠牛

研究生毕业将分级评价:300万学生苦读三年,有多少人跪着毕业?

有个笑话是这样,一块砖头砸死十个人,九个都是本科生,还有一个研究生。现实当然没有这么夸张,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尤其研究生,近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290万人,预计2020年将突破300万人。俗话说林子一大,就什么鸟都会出来。随着研究生群体逐步走入社会,他们的素质良莠不齐往往会让招聘单位很头疼。日前,全国政协委员黄爱龙表示,建议对研究生毕业生进行分级评价,明确是几等学位,让国内的研究生毕业评价更加公平全面,为毕业学生以及企业提供更加合理的选择参考。看起来这个建议不错,但这话一被发到网上,不管是研究生,还是准备考研的本科生都炸了:给点活路行不行?!这个提案的合理之处在于,参考英国的研究生分级制度,同样的硕士文凭要依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不同,颁发不同等级的硕士学位,分为普通、良和优。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落到实际操作上,稍微对国内研究生群体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不对劲。近些年,全国各地研究生自杀事件频发。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高校有20%左右的研究生存在心理问题,极易引发自杀的抑郁症占了很大都比重。从武汉理工大学陶崇园到同济大学陆经纬,不同的悲剧,有着相同的原因——来自导师的压力。在英国,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契约式"的关系,师生可以双向选择,很多学校在制度上也允许学生中途更换导师。而在国内,师生之间更像是一种"父子"关系,考上研究生的时候是啥样,研究生毕业就是啥样。研究生群体里有个说法,能不能毕业,全看运气好不好,碰不碰得到一位好导师。优秀的导师当然是大多数,但仍有很多导师借职务之便,让学生从擦车到做饭,从陪聊到应酬,全部包干。更有甚者,连找对象的任务都让学生帮忙承包了。2017年便有一位硕士研究生是因陪导师饭局饮酒应酬而死。也难怪很多研究生私下把导师叫做"老板"。你可能会奇怪,学生为什么不反抗?如前所言,我国研究生实行的是导师责任制,一个学生一个导师,导师对你负责,能够决定你能否毕业,有一票否决权,不仅如此,学生的生活补贴、课题基金、有没有课余时间去做兼职,都得看导师的脸色。手握学生的命脉,自然可以为所欲为。在陆经纬父亲的声明中可以看到,陆经纬被导师威胁如不帮她完成论文则不能顺利毕业。权力下游无自愿,学生要想逃脱导师的掌控势必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个代价不是每一个寒窗苦读十多年的普通学生都能承受得起的。正如西安交大因被导师压榨自杀的杨德宝的同学曾对杨德宝说的那句话"你这么好用,导师怎么会舍得放你走呢"。在师生关系变异、导师权力过大的当下,学生所能改变的,实在是微乎甚微。当权力不对等时,弱势方受到的限制越多,强势方就有越多的机会施加控制。一个决定研究生是否能毕业的权利已经催生出如此多的问题,一旦加上毕业分级的权力,又没有进一步的措施,天然弱势的学生面对导师刁难,岂不是压力更大。试想一下,当研究生分级制度落到实处之后,会不会有下一个陶崇园、陆经纬,在导师"不帮我做事就不给你优等级"的威胁下忍气吞声,为导师卖命,直至悲剧酿成呢?所以相比研究生分级,当下更要紧的事或许是重新定义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对导师的权力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制定惩治措施。如有必要,还应设立独立于学生和导师之外的第三方机构,以保障学生的维权和申诉权利。如果导师能给学生分级,谁又来给导师分级呢?

大保健

研究生也能毕业就失业?这些年我到底学了什么?

原创‖用事实说故事毕业就失业,这个话题以现在来说,好像司空见惯一样,但是这个话题更多的应该是针对大专生或是本科生,而研究生能遇到这种问题,我是没有想到的,在我印象中研究生再不济学历也算是挺高了吧,还没有到全民普及研究生的地步吧,而且本科都没有普及啊,研究生更是稀缺学历啊,可是往往越让你觉得应该顺其自然的事,越是事与愿违。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身边事。发挥自身优势,明白自己的强项小茹去年研究生毕业,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工作,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诧异了一下,研究生啊,高学历人才啊,咋能找不到工作呢?小茹跟我说,她研究生学的是马哲,本科是汉语言文学。小茹说自己不是那种特聪明的孩子,理科真的完全不行,高考时候补课基本全是理科,而自己的文科一直都很强,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死记硬背是强项。当时小茹觉得选择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也是自己的强项,对中国文学还是比较痴迷的,所以就选择了这个专业,而家里人也很支持。大学的时候觉得这个专业就业的话应该还好,到企业做文秘啊,内勤啊,或是综合人员都可以。后来小茹说在大二的时候觉得还是想往上走一步,而且现在本科学历已经不能满足有些企业的需求了,小茹就决定继续深造,准备考研。小茹说那时候准备考研的同学不是那么多,很多同学都在准备考事业编和公务员,而自己没有想考编制的打算,更多的偏向企业发展,所以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选择。我问小茹,那当时本科的时候你就没有想过研究生的专业么?选择很重要,专业是否能支撑你未来职场小茹说,当时也考虑了,因为本身自己的优势就是文科,所以也是偏向文科,选择马哲这个专业是因为,想毕业后能干报社编辑或是媒体评论之类的工作。直到研究生毕业前,小茹才感觉到危机,而她的同学也一样像热锅上的蚂蚁,心绪很乱。当时其实也有选择,一种是考事业编或公务员,另一种是进企业。小茹说如果要是考公务员,当时本科的时候就考了,何必继续深造呢?小茹说自己虽然是研究生学历,有些事业编不需要考试即可进入第二轮面试,但是因为自己的专业问题,很多事业编都不招,而且就算是报社的话,虽然也招这个专业的人,可是却是凤毛麟角。小茹告诉我,报社一个编辑会干很久,而这个位置也会占很久,就算你能进入报社,没有点门道是不行的。而小茹最烦的就是门道。小茹说:这种事我不愿意做,而且我家也没有那个关系,这种生态关系让我觉得恶心。接受市场洗礼,现实好好上一课小茹研究生毕业后没有选择考公务员和事业编,而是想先试试水,把自己扔市场里,洗礼一番,看看自己值多少钱。可是小茹万万没有想到,现实给她好好上了一课。她先投了一些报社,因为自己确实想进报社,投了很多个报社,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杳无音信。后来有校招,小茹也去看,也投了一些简历,但是回复的很少,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专业的原因被PASS。其实小茹说也不是没有企业要她,但是都不是她想进的企业或是想干的工作,有4家企业邀请她干综合,两家企业提供销售岗位,一家企业做文案。而薪资待遇只有3000-5000之间。而能给她提供岗位的,都是一些小企业,基本都是在20人以下的规模。其他一些邀请更离谱,比如客服啊,电销啊,甚至还有直播助理的邀约。小茹觉得自己学了这么多年,难道就连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都找不到么?现实实在太打脸了。向现实低头,因为你不能翻转地球再后来,小茹对于投简历的事也没有那么大的热情了,而家里人也劝她,不如就考个公务员或事业编得了,至少还是比较稳定的。小茹虽然心里不服气,但是还是要面对现实,今年年初的时候开始准备考公务员了。小茹最后告诉我,她学了这么多年,念了这么多年的书,这个专业能干啥?都不如技校学点技术,出来也好就业。小茹开玩笑说:要是让她重新选择一次,她要去学挖掘机专业。其实小茹是死心眼的,拿一个词来形容叫死板。为什么这么说,在这个时代,我们不是选择某个专业就要干某项事业的,虽然你喜欢从事某项事业,但是也要看到,这个行业是否饱和或是需要你这样的专业,时代在变化,也许你当初选择的专业,几年后就消失了呢?我记得在很多年前,多数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在报考专业的时候选择计算机专业,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有几个从事这个行业的呢?或者说这个行业能不能容纳下这么多的人呢?小茹现在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多好啊,一眼能看到退休的工作,虽然没有企业赚得多,但是足够稳定就行呗。我们很多同学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自己学的专业毕业后社会很难用上,或者说很难从事本专业,但是这种现象要持续很久,不是我们几句话就能改变的,在做选择的时候要慎重选择专业,要懂得规划自己,明白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本人专注写公务员和职场类文章,每日更新,请关注我。

鬓眉交白

教育部官方数据告诉你:为什么考研越来越难了!

现在大家普遍感觉考研越来越难,根据大数据显示,每年报考考研的人数都在增加,而招生的人数却没有什么变化,所以竞争自然越来越激烈了。根据教育部数据,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177万,比2015年增加12.1万人,增幅7.3%,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后(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导致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达到201万,增幅为13.6%。其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而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达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幅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考生中,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 。增长的人数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二战、三战人数持续增加从1995年起,除2008年和2014年受经济形势和就业因素影响,研究生报考人数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阶段外,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是考研报考人数的一个突变,首次突破200万。在庞大的报考数据面前,由于高校并没有扩招,僧多肉少,考研的竞争愈发激烈。而每年考研过后,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有些同学分数很高却在复试环节被刷掉,不想就这样放弃读研,所以选择重考。可以肯定的是,2019考研二战的人数也会非常多。要知道,这些二战三战的同学可都是有丰富经验和上一年学习的积累,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资料获取渠道,都比应届考生顺手得多。简而言之,就是二战考生有很大优势。所以,2019考研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应届生参考人数增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20万,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再创近十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而这个数字在2004年,还是280多万,足足翻了近三倍。虽然近几年增长趋势没有以前那么迅猛,但依旧以平均每年23万的速度在增长。就业形势前所未有的严峻,而在未来的时间里,就业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毕业人数多,就业压力大,考研人数也随之增加,各方面竞争都会很激烈。但竞争越激烈,越能显示出考研者的能力和水平。面对这样的考试形式,不能打退堂鼓,要迎难而上。而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增加考研成功的几率,我们就要从方方面面考虑,例如:在选择专业上费心思,近年来,考研发生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专硕专业的招生不断扩招,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考研的竞争,而且由于适用性的特点,专业硕士也成为越来越多公司招揽人才的选择。专业硕士中的管理类硕士的初试科目更是只有两门,考研难度大大降低,并且相比学术硕士,专业硕士的初试在难度上要低于学硕,考生要是想要增加考上研究生的几率,那么专业硕士,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职人员参考人数增加由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起一项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随着就业压力增加,考研人数增长,一些还不错的岗位,包括比较好的公务员岗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这使得很多在职的人选择辞职,在学历上做投资,转向考研。尤其是近两年,一线城市户口限制,学历更是显得非常重要。拿到高学历,可以找一份可以解决户口的工作。辞职考研,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而且在不断升温。考研难度不会改变,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能改变,但是,努力程度是可以由自己改变的,在这里,山西中公考研小编想给你们分享一些考研小攻略:坚定目标不动摇,不要畏于难度屡次降低要求提前做好复习计划,列出轻重缓急不同科目交叉复习,避免产生厌倦感做好考研笔记复习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考研难吗?难!但考研人数还是年年攀升。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不愿意努力的人只能被淘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可以选择走出象牙塔,拥抱社会,也可以选择沉淀下来,用更丰富的知识去武装自己。因为越精彩的世界,越只向有能力拥有它的人开放。所有的拒绝舒适,负重前行,都是帮助你靠近自己理想的生活。最后,考研加油,小姐姐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朝廷尚尊

中国的研究生还有救吗?

来源 | 社科学术圈作者 | 朱炜我很崇敬我的导师。现在的师生关系受到的诟病实在是太多了。“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和导师聚在一起聊一聊,有些博士生就是导师的打工仔,而且没有报酬……”确实是普遍的实际情况,并存在于我与我的导师之间。我的导师非常忙,带的学生也多,不过我和导师见面的时间相比逢年过节还是多一些,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联系。要帮导师做很多事,虽然有报酬,但是不多,仅够糊口而已。但是,我并没有太多埋怨,我在“廉价打工”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得到的锻炼的价值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我深刻理解现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父子”模式了,环境发生了大的改变,高校教育体系也需要创新。很多人还停留在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中,对现实失望、抵触、厌恶,心态上不会转变,行动上跟不上时代,不能够在已有的平台上吸取资源,结果浪费了大好机会,最后变得怨天尤人。环境改变在哪些方面呢?一是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的数量增长远大于教师的增长,并且在外部需求的刚性推动之下,教师的增长质量下降了。优秀的导师成为稀缺资源,所以一个博导带几十个学生不再是新闻。受教育的环境充满了竞争性,一个学生要想脱颖而出,就不能寄过多希望于外界,如学校或导师,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和天分。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要想做精英,就必须有能力在有限的资源中抢夺更多的份额。二是经济对高校的渗透。中国处于转型阶段,所谓转型阶段,必然与理想状态有一定的距离。转型阶段最大的特点是经济挂帅,向钱看齐。市场经济发展了二十多年,财富在增加,分配不均在加剧,金钱意识空前加强,高校不可能脱离社会的,象牙塔已经不再纯净。首先,在物质的冲击下,教授们已经不甘坐在三寸书斋之中守过清贫生活,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产学研的结合,两者一拍即合。原来潜心学问的教授如今要分出很多时间与企业界、政府界打交道,甚至自己创业或在政界担任要职的两栖,三栖人才也涌现出不少。因此,越牛的人得到的名利越大,业务也越繁忙,用来指导学生的时间就相应减少。其次,研究生们不再安心做学问,向往到市场中去赚大钱。之所以来读研,是因为目前社会的评价体系还或多或少承认学历的作用。三是寻租现象向高校蔓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硕士、博士学位成为一顶镀金的头衔,成为很多人觊觎的对象。政府官员为了进一步发展需要镀金,企业老总为了名声需要镀金,而高校发展也需要政府、企业的支持与帮助,高校教授获利、转型也有向政经要人摇尾的冲动,自然,原先在经济领域中得到极大发展的“寻租、权钱学交易”在高校中也逐渐兴起。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各种在职教育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在职研究生(主要是文科、经济管理类)的数量剧增,甚而在有的学校超过了脱产研究生。显然,这些人是不会对学术做出什么贡献的,但他们同样是硕士,或者博士。综合以上,研究生招生整体素质的滑波,教师培养能力的下降,研究生心态的普遍不正,伪“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了今天中国研究生群体的尴尬现状。中国的学术界真的没救了吗?非也,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我对中国研究生的未来还是充满乐观。可以说,现在的政府决策部门,高校科研单位管理部门,学者与学生都在开始反思研究生培养现状。决策部门已经认识到,中国要想崛起,单凭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投入是不可维系的,必须靠创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创建创新型国家,而科技创新是最前沿,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经济能否更上一个台阶,取决于创新体系能否形成。此外,国家对高校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经济的反哺效应开始加强。中国是中央集权国家,大方向一定,下面的喽罗也必须跟风。因此,地方政府,高校科研单位的领导们也必须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改革陈旧的职称评定制度,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人事制度和奖惩体系。改革是艰难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只有改变,才有希望。就具体的个人来讲,教授们与学生们也在思考自己的出路。为什么大家会有这么多的怨言,这本身已经反映了很多信息,已经预兆了改变的苗头。谁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社会中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作为个体是顺应环境的。我相信大多数人在经历痛苦之后,将不会那么浮躁,目标更为清晰,一切都会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最后再回来上面,改革是一个过程,很多人会说,即使将来会变好,但我已经被牺牲了。确实,纵观古今内外,无论什么改革都有一部分人的利益被牺牲。这就是改革的成本。在既有的环境下,主动的人,努力的人,心态好的人有福了。资源是稀缺的,既然等不到别人给你送饭,那么就自己多走几步去盛吧。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天道酬勤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不要用理想主义去要求现实,更不要破罐子破摔。以上是我的个人之见,一口气写完后也懒得再去提炼修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吧。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看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而有所矜

教育部:夏季毕业研究生可顺延毕业时间

本报北京3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对于春季毕业研究生,可组织开展远程视频答辩;对于夏季毕业研究生,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培养单位可适当顺延培养和学位授予时间。《通知》指出,对已完成学位论文答辩的春季毕业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在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下,进行后续学位授予相关工作;对已完成学位论文、尚未进行答辩的春季毕业研究生,培养单位可在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和遵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组织开展远程视频答辩,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不记名投票;对尚未完成学位论文的春季毕业研究生,导师应加强指导,培养单位按照有关要求积极稳妥开展后续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培养单位可通过在线审议等方式召开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保证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春季毕业研究生及时获得学位。《通知》强调,统筹做好夏季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积极开放文献资源,为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提供支持;要合理调整优化学位论文送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的时间、方式与流程,努力保障符合条件的研究生按期获得学位;对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培养单位可适当顺延培养和学位授予时间,并视情增开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来源:中国青年报)

彼至人者

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第一学历影响有多大?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越来越大,研究生毕业就业形势也愈发严峻,现在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并不是说拿着研究生学历的敲门砖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挑工作,其实不然,你要认清当下的形势,目前随着高校研招办的扩招,每年高校毕业的研究生越来越多,研究生再也不是什么稀缺的一类毕业生,而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人群。大部分同学读研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毕业后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为了毕业后能够留在大城市打拼,为了毕业后不再为生计发愁……。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殊不知等自己研究生毕业时,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当初所有的设想,所有的梦想,所有的愿景,如今依旧只是纸上谈兵,付诸实践谈何容易?或许在父母眼中、在亲朋好友眼里研究生毕业的你,有着高学历、有文化底蕴、有知识储备,他们总觉得这样的你,理应拥有高薪的报酬,有着体面的工作,有着大把的时间,还有别人羡慕的眼神……可是,他们却不知道,研究生毕业面临的困境,找工作屡屡碰壁的沮丧,面试官咄咄逼人的语气,一场又一场面试加笔试后被淘汰的绝望以及用人单位对第一学历的看重。临近毕业的时候,我曾经向兰州市一所高中招聘文秘及图书管理的工作投了简历,招聘要求写着本科及以上,而我接到面试通知后到了现场才发现,该校就文秘及图书管理员招聘一人,通知来参加面试的有72人,而且面试官说投了上千份简历,通过层层筛选到场的各位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早上第一轮面试采用的是小组面试的形式,一组十人,五位考官,分别依次做自我介绍,并随机抽问三个问题,经过第一轮面试,淘汰一半人,剩下的下午接受笔试。很荣幸我凭着读研期间发表大量论文、获得无数荣誉证书和参与省级项目进入了下午的笔试,所幸笔试都是文科性知识,加上我之前准备过国考、省考以及事业单位笔试及面试等,题目对我而言并不是很难,但是面对众多优秀的竞争者,我也是心有余悸。幸运的是半月后我收到了进入第三轮笔试的通知,到了现场发现进入第三轮笔试的只有10个人,其中不乏来自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以及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其实从第二轮笔试开始入选的都是硕士,无一本科生,不过整场笔试除了一个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是文秘专业外,其余的都不是专业对口的。通过第三轮笔试,我又迎来了第四轮面试,第四轮面试是五位考官让考生抽签单独面试,很不幸我抽签到了6号,最后一个,面试的问题都有所准备到,但是最后还是很遗憾地跟我说,其实很优秀,各方面素质也很符合他们的要求,但是很遗憾我的本科毕业院校太过普通,第一学历不符合他们的招聘要求。为此,经过四轮面试我依旧被淘汰了。或许很多人有疑惑,我是师范类的专业,为何不报考本专业教师的招聘呢?其实说真的,面试官也问了我同样的问题,毕竟在他们看来,教师或许比文秘更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当时很尴尬也很诚实地回答了他们,其实在兰州大学的招聘会上我投了简历,应聘教师岗,而我并没有接到面试通知,也就是说在简历筛选的阶段,我就被淘汰了。所以说第一学历在很多时候都至关重要,哪怕只是名义上的211,比如石河子大学,我们都知道这是一所新疆的211高校,哪怕是政策上的照顾,但是相对找工作就容易许多。此外,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招聘要求第一条就写着本科及以上,专升本不考虑,或者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等各种要求,一并限制了第一学历的院校,尤其是人才引进,近两年开始只引进免费师范生、双一流高校或省部直属院校。因此,无论何时第一学历对你的未来的影响深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