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迎来“坏消息”,多所高校不再提供宿舍,考研党:早干嘛了萌区有状

研究生迎来“坏消息”,多所高校不再提供宿舍,考研党:早干嘛了

老话说的好“学无止境”,多数学生为了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学术研究,都会选择在毕业之后选考研来提升自己,能够在读研期间,获得一些学术成果。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考研就是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学历,好在就业当中减少一些竞争压力。但是随着考研学生的不断增加,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也有所下降,对于学生来说,不论是考研还是就业当中,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如今,2021年考研笔试即将开始,但是对于研究生来说却迎来了一个“坏消息”,多所高校发布重要通知,将不再为研究生提供学生宿舍,考研党听到后都惊呆了,表示:为何不再说?多所高校不再提供研究生宿舍清华大学该校在招生简章当中,明确规定,由于本校学校的宿舍资源紧张,定向就业类别,也就是不转档案的研究生,将不会为其提供学生宿舍。简单来说,就是全日制的非定向就业类别考研党,几乎都能够被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按照2019年学生住宿收费标准来看,每人每学期600元,但是今年具体的收费标准,将会以考生所受到的录取通知书为准。北京大学该校在2021年的招生简章当中,也有明确表示,本校将实行住宿申请的制度,鼓励那些有条件的学生不申请住宿,对于部分符合相关规定的考研党,是能够有资格申请住宿的。但是对于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及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来说,学校将不会安排学生宿舍。暨南大学在2020年暨南大学的招生简章当中,也做出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只会面向在职定向的就业人员进行招生,录取的类别是非全日制定向研究生。考生的档案是不会转入学校的,本校也不提供奖学金、公费医疗、就业派遣以及住宿,并且也不接受户口转入。厦门大学该校明确表示,被录取为全日制定向类别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将不会安排研究生宿舍,其中不包括定向新疆高校培养博士学历的师资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新生。除了以上笔者所提高的4所高校之外,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深圳大学以及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也相继发布了不再提供研究生宿舍的通知。让考研党欲哭无泪,都在纷纷表示:早干嘛了!多所高校不再为研究生提供研究生宿舍会有哪些影响?安全问题如果说高校不对研究生提供宿舍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在校外住宿,不说校外上学方不方便,安全问题就难以保证。特别是对于女孩子来说,一个人在外面住非常的不安全,为了减少经济负担的话,通常都会选择老校区住宿,这一情况就很难担保学生的安全得到保障。经济压力多数专业及高校的专硕学费相对来讲要比学硕高,但是所拿到的奖学金会比学硕低。如果此时高校还不提供研究生宿舍的话,那么对于普通家庭读研的学生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经济压力。不能专心学术大部分学生考研就是为了能够在读研期间做出一些成果,在毕业之后,能够在就业当中减少一些竞争压力。虽说学生可以做兼职来补贴住宿费,但是专硕的课程并不会比学硕少多少,学术压力也比较大,因此如果每月多为了租房发愁的话,很难将全部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术当中。总而言之,虽说多所高校都不在为研究生提供宿舍,但笔者觉得也并非是一件坏事,因为学生可以以此来锻炼自己,因为在外面住宿的话,每天起来的都非常早,但是这也能够让他们提早地适应工作时间。以上就是本期全部内容,你对于高校不提供研究生宿舍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到下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极盗者

为何频现批量研究生“弃学”,背后原因是什么?

不知你发现没有,继本科生“录而不读”之外,研究生“录而不读”又频现媒端,而且是批量的,近期尤其显眼,一些高校纷纷宣布处理结果。研究生“录而不读”不是像本科生那样以个案的形式出现,分散于各个高校之中,而是以批量的形式出现,相对比较集中。这意味着什么?背后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据10月25日苏州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发布的《关于对2019级68名研究生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的决定》,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因未学校按规定办理入学手续,对他们作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据9月20日长春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2019级研究生自动放弃入学资格者名单公示》,对逾期未报到研究生按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并公布了25人的名单。据9月9日湖南大学发布的《关于取消郑博阳等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公示》,该校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决定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的入学资格。一次性取消几十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许多人觉得太可惜了。一是为这些放弃读研机会的人可惜。你想啊,有多少人想考研特别是名牌大学王牌专业研究生而铩羽而归,可是这些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人却轻易地放弃在别人看来极为难得的机会,岂能不觉得惋惜。二是为这些高校觉得可惜。经过道道程序,经过层层筛选,耗去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是竹篮打水,浪费几十个指标不说,还少收了一些银子。三是为那些未能拿到录取通知书的人可惜。如果“弃学”的这些人在录取之前就放弃,那是多好的一件事啊,排在他们后面的报考者就能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了。这些在录取之后放弃读研的人,无形当中也使与其竞争者丧失了读研的机会,可谓方便了自己、障碍了别人。尽管相关高校公开宣布处理“录而不读”者,似乎是严格管理、严肃校纪的宣示,但也有稍许尴尬。有的称之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意思是,不是我不要你,而是你自己不来;有的称之为“逾期未能报到而又未请假”,意思你违反了规章,我得处理你,我是严肃的;有的则是一边定性为“放弃入学资格”,一边宣布“取消入学资格”,多少有点自相矛盾。对于这些逾期未报到者,确实应该认定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但是如果咬文嚼字,学校应该注销其入学资格,而不是按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更不是取消其入学资格。无论怎么表述,本质上就是一批研究生报考者拿到学校给的录取通知书之后,一声不吭地不去报到,多数连个招呼都不打。旁人觉得这种行为既难以理解,又不该过于宽容,因为弃学者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而且是对别人不尊重(抢占名额却不上学,影响他人录取),还有损高校利益。对此,高校严格管理,严肃学纪,一次性取消(实为注销)这么多人的入学资格,的确算得上雷霆手段,果断,严厉,应该点赞。那么,这些人为何“弃学”呢?应该说,社会当中存在的事情总是有理由的,放弃入学资格者不可能无缘无故。这个原因才是值得分析的。1、非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弃学”占比最高。在主动“弃学”湖南大学入学资格的69人当中,有54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3名博士研究生,非全日制型占比近80%。在主动“弃学”苏州大学入学资格的68人当中,非全日制为38人(含在职博士4人和在职硕士1人),非全日制超过半数。这是什么原因?考研是这样的。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多数选择全日制学术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选择全日制专业型。对于在职人员来讲,如果真的想上学,一般也是首选全日制学术型;如果只是为了拿个文凭,一般选择非全日制专业型,或是在职硕士。由此可以看出,专业型尤其是非全日制专业型,多数考生不太愿意选择。为何不愿上非全日制研究生呢?原因很是简单,这受多年来形成的轻学术轻实践之风的影响。你到高校看一看,招聘教师肯定是只要学术型,不要专业型。许多高校在招录博士研究生时,如果是专业硕士,即使分数很好,也不愿录取。前些年一些高校办了大量的在职硕士学位班,只有学位没有学历,实际上砸了研究生的牌子。用人单位对此很有想法,一般不给待遇。因为是同一名员工,拿到硕士之前与拿到硕士之后能力并无明显提升,用人单位认为这是在套取待遇,高校也有滥发文凭之嫌。在对比中,用人单位觉得专业型研究生含金量不足,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所以在各个方面是区别对待的。对于这一点,职场中人是心中有数的,当一些人觉得上一个非全日制研究生并不一定能够给其带来利益时,自然不会珍惜机会,有一点理由就毫不犹豫的放弃。2、文科专业研究生“弃学”占比较高。从湖南大学“弃学”研究生的专业看,工商管理17人,法学10人,外语5人,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5人,公共管理4人,经济与贸易3人,文科共计45人,占比65%。从苏州大学“弃学”研究生的专业看,工商管理16人,法学、艺术、公共管理等其他文科23人,占比57%。从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弃学”尤为突出。为何是这样?原因也很是明显。相对于理科而言,文科研究生供过于求更多,再加上社会容纳文科研究生的能力远远低于容纳理科研究生的能力,因此攻读者也觉得性价比不高。也就是说,即使研究生毕业,找到的工作岗位也不一定比本科生好,工资收入也不一定更高,多少有点鸡肋的意思。如果工作单位不错,许多人都舍不得工作,因为上学之后岗位就是别人的了,毕业之后回到原岗已经没有可能,如果届时找到的新工作更好则没有什么说的,如果更差或是相当,也就得不偿失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上还不如不上。3、在就业压力山大的情况下,读研只是一个预备选项。“弃学”在三本高校校校有、年年有,报到期间有,报到之后也有,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虽然研究生“弃学”与本科“弃学”有所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对于许多高考学子及其家庭来说,都不太愿意读三本,可是高考分数摆在那里,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只好三手准备,一手准备复读,一手准备出国,一手准备报到上学。对于一些人来说,准备报到是在前两手没有着落的情况下的预备选项,一旦前两手有了着落,也就果断弃学。所以在三本高校,时不时的有学生办理退学手续,如果私下问一问原因,一般是出国留学。同样道理,读研也只是应届毕业生的一个预备选项。他们的基本做法是,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究生,如果工作有了着落就不读研,如果工作无着落就去读研。许多学生在报名考研、复习考研、面试录取之前,工作岗位一直没有着落,可是在录取为研究生之后却是柳暗花明,理想的工作突然而至,自然果断弃学,毕竟研究生毕业之后也不一定还有目前的机会。至于在职人员,就更觉得工作岗位的宝贵了,除非对工作岗位极不满意,否则是不会轻易辞职读研的。这几年一些年轻人跳槽频率有所下降,原因也在于工作并不是那么好找。辞职容易觅岗难,是一种客观存在。4、研究生供过于求,导致许多人不敢辞职读研。本科生供过于求、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研究生同样如此。前些年,一些高校盲目追求学位授予权,研究生扩招比本科生更加厉害,泡沫更多,研究生学历大为贬值。在这种情况之下,许多单位的用人原则是,能用本科不用研究生,除非确实是技术研究岗位,这又加剧了就业难度。对于一些在职研究生和专业硕士,用人单位另有想法,一般与全日制研究生区别对待。对专业没有要求的一般岗位或是行政岗位、后勤岗位、服务岗位,用人单位宁愿用本科生也不用研究生,因为同样的工作职责、同样的工作要求,研究生的工资福利待遇要高于本科生,增加了人力成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些研究生在求职当中自动降格以求,只要本科生的工作待遇,有的甚至隐瞒研究生学历,只拿本科学历求职。本号就曾遇到过一位研究生,自愿选择应聘只招收高职高专学历的岗位,最终与高职高专同岗同酬。研究生主动“弃学”,供过于求了是一个重要原因。5、研究生招生乱象产生了负面影响,非王牌专业吸引力减弱。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研究生教育不仅滥,而且乱。就研究生类型而言,有全日制,也有非全日制;有学术型,也有专业型;有统招型,也有定向型;有独立培养型,也有中外合作培养型;有统考统招型,也有自考自招型。总之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如果你天天上网,时常看一下手机,总是有研究生招生方面的广告突然跳出来,让人烦不胜烦。这些研究生招生广告多数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那种,也有在职研究生的那种,当然更不少了MBA、EMBA等。这些广告都有“不用考就可以上学”这样的说辞。研究生招生“满网叫卖”,确实有些掉价,让全日制研究生连带尴尬。少数高校的这种招生方式,确实给高校研究生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也证明研究生教育确实太滥了。如果你再分析一下还会发现,“弃学”涉及的专业多是非王牌专业。以湖南大学为例,“弃学”涉及工商管理、法学、外语、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公共管理、经济与贸易以及机械与运载工具、金融与统计等学院,应该说其中的多数不是湖南大学的王牌专业。苏州大学也存在类似情况。你想,这些专业本来就业形势不好,年年被列为黄牌专业甚至红牌专业,再加上又不是王牌学院的王牌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就业预期怎样,也是比较明朗的,考上这些专业的研究生,“弃学”也是可以理解的。研究生供过于求,考生有了挑选机会,不再是有学就上。这也告诉所有高校,研究生所设专业不是越多越好,如果质量不高,将面临无人报考和“录而不读”等种种尴尬,还是少而精比较好。高校内涵式发展,不仅包括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也包括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弃学”其实早已出现,只是最近一些高校批量处理“录而不读”者而有些格外显眼,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其本质还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对此,不知你是什么看法?(本文为原创,可以转发;文中图片源于相关高校网页和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逍遥

打算明年考研,室友非要和我考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应该怎么拒绝?

文/教育一角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想要在大学毕业之后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不少学生为了提高自己大家就业竞争力就会选择继续提升学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报名研究生考试的人数已经达到了377万人,各个高校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招生,这也说明了在未来拥有高学历人群将越来越多。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肯定是乐于录用优秀人才,自然那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就少了很多,所以这也导致了不少大学生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开始备战考研。“室友总是跟风,我觉得很烦”截止到目前,已经有很多省市地区开始陆陆续续公布2021年的研究生考试成绩的进度了,接下来面临考生们就是复试环节。今年研究生考试也已经进行一大半了,想要继续考研的同学自然也是赶不上。这也让很多现在的大学生开始准备明年的考研相关事宜,毕竟早做准备早得益。我们也都知道,在进行研究生考试之前是需要先挑选报考院校以及报考专业的。这也是为了让考生能够有目标的学习,在考试当中也能够更好地复习专业知识。但最近,就有一位正准备考研的考生吐槽:自己的室友总是学自己,本来她不打算考研,但是听说我一考研她也开始准备了,还要和我报考同一院校同一专业。根据这位考生说得,她的这位室友平时在很多事情上都要跟风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自己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自从她打算要考研之后就处处学习自己。有些时候自己在认真的复习,她却要拉上自己为她选择备考的参考书。所以这位同学便觉得很烦,但是想要拒绝却不知道怎么说,也希望能够让大家帮忙出出主意。考研是一场“孤独”的旅行首先,我觉得这位考生的学习劲头很好,现在就已经准备研究生考试了,在学习过程当中也能够有计划,如果这位同学能够保持好现在的状态,考研上岸成功率也是非常高的。现在她觉得比较头疼的是,自己室友总是跟风自己,从这一点来看这位同学的室友想要考研的“欲望”并不是很高,也缺少人生方向。要知道研究生考试可以称得上是孤独的旅行,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每一位参与的同学都有可能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在很多高校中,都能看到很多考研学子都是在闷头苦学。按照我的个人观点来说,这位室友想要考研成功上岸的几率并不是很大。在整个备考过程中,也没有自己的主见,对于很多选择也只是盲目跟风,这并不利于未来发展。很多同学在考研的路上可能会出现很多的“诱惑”,在这一过程当中就需要大家保持初心,时时刻刻都要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这也可能会导致考生失去一定的逛街时间、娱乐时间,在这个时候可能也是不少考生的“迷茫期”,有些考生这个时候就会坚持不住选择放弃。关于“室友”跟风的建议下面我们就再回到这位考生的烦恼——室友总是跟风,导致自己计划被打乱的问题上。我首先的建议是,这位同学可以尝试和室友进行沟通。比如说告诉室友自己为什么选择考研,为什么要选这个院校这个专业,并且还要明确说明考研并不是一件小事,希望能够谨慎考虑。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提醒室友备考是一件需要安静学习环境的时候,自己并不希望在学习过程当中受到任何的影响。不过,现实一点说我觉得沟通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所以这位同学还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这位室友,自己现在很烦,不想让别人来打搅自己。比如说可以避开室友自己独自去图书馆学习,再比如说室友要求自己帮忙的时候,可以推脱没时间,我还要复习没时间管你的事情。我觉得室友这么喜欢麻烦这位考生,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就是她太好“说话”了。自己平时的很多请求,这位同学都能够满足,自然也会让室友养成了麻烦她的习惯。所以,通过这件事情也要提醒大家:考研是一件能够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事情,大家也要好好把握。另外,在与室友的沟通上也要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该说不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拒绝。今日话题:你对于这位考研学子,有哪些好的建议吗?欢迎留言分享。

放弃考研调剂,直接二战,难道只有名校的研究生才值得选?

每年参与研究生考试的同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是调剂读研的。这其中除了单科线、复试线不够的同学之外,还有一些是一志愿复试被刷的考生,考生参加复试被刷之后还可以调剂读研。虽然能够调剂读研,对于很多人来说,还算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但是一些本科出身名校的同学却为此纠结不已。这主要是因为能调剂读研的院校很多都是普通二本,和名校相比,差了很大一截。因此,对于出身名校的同学来说,调剂到普通二本院校值得去读吗?如果不愿选择,二战再考一次有必要吗?放弃考研调剂,直接二战,难道只有名校的研究生才值得选?考研调剂还没结束,很大学校还会陆续发布一些调剂信息,但是也有不少考生直接放弃调剂,改选二战考研,小水今年就碰到一位考华东师范大学文献学的同学。这位同学的考研分数不够一区国家线,但可以调剂到二区读研。但他觉得自己本科是211名校,初试成绩又低,调剂读研也没什么好选择,无非是一些二本院校,和本科以及报考的学校都没法比。所以他直接放弃调剂机会,直接选择二战考研。去年华东师范大学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复试线高达410,但是今年却0人上线,并非是没人报考,也不是复试线太高,而是报考的同学很少,而且都没考过一区国家线。这主要是因为这个专业刚经过改革,之前专业课考文史基础和古代汉语,改革后变成文学基础和作文。改革前后考研内容完全不一样,难度非常大,所以才使得很多报考此专业的人没有上线。他向小水咨询了二战需要注意的问题,他还是无法接受读研的院校比本科还差,所以至少要读个211才行。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在家里复习,父母也比较支持他,这样二战的时候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和他不一样的是,他有个室友报考的是本校研究生,但是因为单科线不够,也只能调剂读研。但他室友二战条件不具备,父母也不支持再考,所以他室友直接调剂到二区读研了。同样本科是211大学的考生,在对考研二战上有不同的选择,这并不是说普通二本不值得读,而是看个人选择。无论是哪个学校的研究生,名校也好,普通学校也罢,都是研究生学历,读出来也一样能好好就业,也照样可以考博。不过,对于调剂读研和二战之间如何取舍,小水建议考生不要着急二战,先规划好再做决定。毕竟从近两年的考研情况来看,考研竞争越来越大,高分考生越来越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考生先从以下方面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再做具体决定!01、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二战和调剂读研哪个有利对于每个考生来说,不同的人,情况都不相同。有的同学家境不错,父母也较为支持考生考研,所以考生没有后顾之忧,完全有条件二战。那么对于出身名校的考生来说,真的有必要再考一次。但也有的考生家庭条件不允许,父母不支持,或者需要工作后才能在职考研,这样成功的概率也低。有的考生不调剂读研的话,此生就无法读研了。在此种情况下,自然选择调剂读研更有利于考生。02、结合考研成绩和院校信息综合判断抛开其他条件不谈,如果考生考研成绩很差,远低于目标院校的复试线,那就完全没有再考的必要,直接调剂读研就可以了。还有一些院校经历考研改革,考研内容完全改变,考再考一次上岸的概率极小,调剂读研自然是更好的选择。反之,如果考生第一次考研走了弯路,本身实力没有发挥好,在只能调剂读一所普通院校的研究生的前提下,很多考生心有不甘,那么有必要再考一次。但前提也需要规划好考研复习的种种,尽量在二战时获得更大的提升,做到成功读研。其实,话又说回来,要是考生本身就是二本的,调剂的院校和本科院校差不多的话,能读研就去读。毕竟二战考研也是未知数,不一定能够顺利读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最后如何取舍,还得看考生个人选择了!#考研复试#如果你本科是三本,报考的是211大学,复试被刷后你会调剂读研,还是再考一次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考研初试和复试都通过,加试科目不及格一样被刷,这些考生注意!交流复试经验,成绩成0分,报考人大研究生的这30多位考生冤吗?考上非全日制研究生却无法读研,单位不签协议,考生该如何应对?

如果你被取消考研拟录取+威胁,原因是老师过错,你能怎么办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每年都有,但是每年都石沉大海,没有回想。最后苦的只有备战考研的莘莘学子。但是,又能怎么办呢?毕竟,你我都是普通人。荣幸的是,本人关于人大复试“泄题”的文章总算有助力作用,目前,高校、相关部门已经给出回复。希望这次关于拟录取突然被取消也能有个积极回应。感谢大家支持与帮助。事情的起与终这是2021考研的考生,在4月5日收到了目标院校的拟录取通知。该生在复试过程中表现并不好,能收到拟录取通知算是意外之喜,该生就欣然接受了拟录取通知,并将喜报传递给了亲朋好友。8号在学校官网的拟录取名单中有该生的名字,但是复试成绩却是59分,不合格。紧接着就是反转,在9号,该校研招办的工作人员给该生打电话,说是操作失误,该生本无法被录取,希望考生取消待录取。更重头的威胁语气,或许是因为9号,该生接到电话后未能取消待录取。在10号,另一位工作人员再次电联,但是语气变了,充斥着威胁。如果考生不取消待录取,将直接影响今后考研、考公等等。我不知道该生最后是否会取消待录取通知,按照往年来看,取消会居多。像19年的湖北经济学院,出现200多人录取出现问题,虽然副校长、研究生处处长被免职,但是依旧按照最新录取执行。再如20年的重大因为表格统计进位问题,导致两名考生成绩有偏差。一位拟录取考生成绩要低一些,几天后被取消拟录取。考生错过调剂时间,学校也没有相关说明。该生或许只能二战了。有什么好解决办法吗?说到底是谁的错,极大可能是研招办老师的,他们在核对信息可能出现了失误?本人可以理解,那几天确实非常累,但是理解归理解,失误是失误?这样的过程可能会毁掉一个考生一年辛勤的备考,甚至会影响一生。或许有人会说,这是被挤掉了。一般情况不会这样,为什么用这样的手段呢?想要录取一位想要的考生非常简单。浅显的手段,如本人前几天说的对号“调剂”,在调剂要求就限定。高明点手段,扩大复试比,你们都进入复试,但是复试成绩我们来打分,轻而易举就淘汰了不想要考生,或许考生还会觉得自己确实不怎么样。毕竟张雪峰老师曾说过,一位导师想要出个题难倒你,太容易了。懂的人就懂了,不懂的就算了。是不是真的有影响?据本人了解,不会影响到后续考研、考公。相信你来年也不会再报考这所高校,它就跟本人前几天发布的考研失信人员公告类似,只对该院校有影响,或涉及本科院校,仅此而已。个人认为,在拟录取名单中已经显示该生复试不及格,那么基本没有被录取希望了。及时通过一定维权手段,相信收获甚微,但是考生还是可以进行维权,要个说法。但是工作或二战的工作还是要继续开展。关于拟录取又被取消的状况,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有人曾说补录,毕竟耽误他们调剂了,申请名额将考生录取是个不错办法。但是每个学院的名额都不会太富裕,尤其是对于一些普通高校来说,基本拿不出名额。经过人大“泄题”,取消待录取后,很大一部分考生都出现了阴影。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这种被取消拟录取的解决方法。说不定,哪一天就被实现了呢?

川村

考研生须注意!这所高校研究生政策有所调整!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全国高考推迟一个月,研究生采取线上复试。当然,2021年考研也迎来诸多变化,尤其是近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只接收推免生的消息惹人关注,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这会成为一种趋势吗?中国人民大学8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官网发布《关于我院新闻与传播专硕招收招生调整的公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根据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新闻教育机构。学院现设有新闻系、传播系、视听传播系、广告与传媒经济系四个系,建立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等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学院首批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授予权,拥有新闻学、传播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级实验教学师范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依托机构。在教育部开展的四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蝉联第一或评“A+”。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学院本科阶段,现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四个专业。硕士研究生方面学院现有学术型硕士和新闻一传播专业硕士两大类别。其中学术型硕士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学四个专业,另在新闻学专业下设有特色项目国新闻传播方向,服务于冬奥组委需求。今年考研的小伙伴们可以多多关注一下,后续有其它高校关于考研的情况,学姐会为大家持续更新!

孝哉

高校研究生录取的原则是什么?

参加研究生考试,高校录取的原则是什么?招生院校一般采用120%-150%不同比例的差额进行复试。录取的原则是优中选优择优录取。考生先通过初试,然后根据考试成绩各科目是否达到目标院校复试分数线要求及初试排名,考研每门学科都会有系统的复试分数线,科科过线才能拥有复试的机会。招生办会通知本年度专业计划招生人数的120%-150%的过线考生来参加复试,最终复试完毕后,会按照初试复试成绩的换算关系进行总成绩的百分制计算和重新排名,根据计划招生人数的名额完成考试录取,发送录取通知,考生接受录取则被该院校录取为研究生,遭淘汰的其余考生可以选择调剂院校,还会有录取的机会。

花园

985高校研究生考公,拥有4个明显优势,普通学生只能羡慕!

985高校是我国最顶尖的一批大学,能够考上985高校的学生,都是学校里面的学霸,高考成绩都是在600分以上。能够成功保送或者是考上985高校的研究生,也可以说是人中的龙凤。因此,大家都觉得985高校的学生整体的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每次国家的公务员招聘或者是企业的招聘,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学历,985高校的学生都会被优先录取。许多企业甚至直接规定,只有985高校的学生才能够应聘。特别是985高校的研究生,可以说是属于中国学历顶端的一批人,将来毕业以后,无论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会得到优先的招待。比如在报考公务员的时候,985高校的学生就会有明显的四个优势,这些待遇普通的学生都没有,所以很让人羡慕。一、定向选调生只面向985高校学生开放相信大学生都知道选调生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各省的组织部面向高校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到基层进行锻炼,然后再进行提干。选调生分为定向选调生和普通选调生,前者的含金量很高。我国现在各省的定向选调生门槛很高,基本都是985高校的学生才能够报考,部分岗位还要求是985高校的研究生。这类学生通过筛选之后,就能够直接成为公务员,而且定为副科级,将来提升的速度也很快,所以说是公务员里面的精英。二、享受特殊人才引进服务各地区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都希望能够引进大量的高材生。每年山东、福建、四川等地方,都会到清华北大等顶尖的名校招聘研究生,并且给予相应的职位。比如清华北大等毕业的博士,有许多学生都能够享受副处级待遇。当然,这种特殊的人才引进模式,只对985高校里面的优秀研究生开放。只要能够顺利被录取,将来的发展前景就会很好,提干的速度超乎想象,在公务员队伍里面,可以说是属于明星级人物。三、可以选择的岗位更多国考以及省考的报考岗位里面,有许多的岗位指定研究生才能够报考。另一个方面,如果是报考国家部委或者是相关单位的公务员,还会对研究生的出身有要求。整体来说,985高校的研究生可以报考任何单位的公务员,也选择的岗位也很多。甚至部分省份还欢迎名校的研究生跨省考公,给予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四、考公面试阶段会更受青睐其实985高校的研究生和普通的考生一样,都是通过正常的程序参加到面试。但是在面试阶段,名校的研究生会更有优势。因为中直机关的面试,用人单位能提前知道面试者的身份,而且用人单位干部有资格成为面试考官。因此,只要985高校的研究生能够说明自身的学历,还有相关的经验,也更加容易得到面试官的认可,面试的成绩也会更加理想,往往这时候就能够超越来自普通高校的学生。总结: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985高校的研究生都是学生群体里面的优秀者,无论从事哪个方面的工作,都会更加容易得到认可。因此,现在很多的学生都想考研,都想考985高校的研究生,也是看到其中的好处。

保健品

二本高校的研究生还能去读吗?高校本科生的考研选择和调剂烦恼

国内大学的划分种类繁多,部属、省属、地市;重点、普通,重点又有985、211到现在的双一流,普通又有一本、二本、三本。985高校教育部门的划分和民间的划分与认可存在不平衡的情况教育部门是把所有高等教育称之为普通高校,包含本科和专科。也不进行大学排名,仅仅是一个学科评估,专业评估,周期还比较长。民间对于本科的划分除了重点高校外,还有自己的认知。一是来源于几个排行榜的排名,排行榜对家长的大学认知很有冲击,很直观的看名次;二是来自身边一些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果在某个大学毕业后,工作好发展好,自然会认为这个大学不错。二本高校的地理方位二本高校是民间的说法,并不具有学科上的支持,而是来自于高考分数的简单对照。对于普通人来讲,越简单越好,就像高考,看录取分数就可以判定这个大学好不好,看排行榜就可以看哪个高校更好。二本高校大都处在地级市,录取分数稍微低一点。二本高校的实力很多人对二本高校的认知是有偏差的,或者是错误的。每个省都有在本省一本招生在外省二本招生的情况,也有相反的,在本省二本,在外省一本的。在不同的省份对这所高校的认识就不同。在高考改革过程中,弱化传统的大学招考划分,二本是以民办高校为基础分,所以就像上图的分数,二本分数非常低。降低了传统意义上二本的含金量。实际上,如果不是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高校的差距,在同一个城市一本和二本的差距并不大。在一个省各个地级市的学院基本上没什么差别。二本高校的研究生能够有硕士点的二本高校也基本上是一本二本混合,不是单纯的二本,全国有硕士点的二本高校也不多。下图是18年新增的具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这些学院的优势专业在本省的高考录取分也不会低,绝对超过一本线很多。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部分高校这些外人说起来的二本高校的研究生如何呢?去这些二本高校读研值不值?其实要问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这才是根本。大多数人考研的目的就是提升学历,找好工作。如果是学校本科毕业能找什么样的工作?如果是本校研究生毕业能找到什么工作?没有对比是不能准确得出判断的。大多数高校,研究生就业好于本科,哪怕是清北,大多数本科生是以深造为选择,而不是直接就业。二本高校更是如此。毕竟去这些大学读研的,来源是本校的,比本校更差的,调剂的。目的只有一个:稳!二本高校的研究生有自己的优势,学生少,学校重视。有的学校会给研究生高额奖学金,如绍兴文理学院的研究生奖学金100%覆盖的有新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相当于可以比其他高校多拿一大笔钱。所以,在分数已经定的情况下,不要纠结要不要去读,学校的好与差其实已经没得挑,你不选,调剂大军分分钟就挤进系统。以前可能爱理不理,考研的时候会让你高攀不起!

叫化仔

考研的真相:本科非高校的话,是否考上211/985研究生也没用?

2020考研已经落幕。这是377万人改变命运的第一战,我们不光期待着金榜题名,还真实感受到了考研带来的压力。现在这个社会学历歧视现象非常严重,可以说学校好的学生就看不上学校相对较弱的学生。就算出国读研,也能看到学校好的硕士对于学校差的学生有歧视心理,这些鄙视让大学生有了较大的压力。学校真的很重要吗?认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都想问走进社会的前辈们一个问题:学校标签究竟有多重要?一定要记住,很早以前就看过一个视频。一家公司的前人事经理坦言,“离开人才市场,只带走了985大学生的简历。非985大学学生的履历表就丢在桌上,要清空。由于接收到的简历多,时间紧,因此大型企业在筛选简历时,会将985和非985大学生的简历分别开放。毕业后,只带走了985大学学生的简历。非985大学学生的履历表就丢在桌上,一扫而光。最终 HR得出结论:“你不是我的亲戚,不是我的朋友,我不了解你啊,你也不是我老板的孩子,我对你不了解!为何要把时间浪费了,认识我不利用手头的资源,这难道不是机会吗?」你们可能会说这是“以校取人”,歧视学生,歧视校名,但这才是事实。人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能力比学历更重要。事实上,这个说法说得对,但是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学历标签,也就是能力的转化。学识高,学风好,自然是学习能力强的体现,而且好的学校,会附带更多的资源,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宏观视野和再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学历标签决定了你的起点,只是工作年限越长,学历标签的作用就越小,经验和简历的作用就越大。那么,对于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来说,企业如何衡量自己的能力呢?回答当然是学历。下面是中石化总部2019年的招聘名单,大家可以感受到学历标签的重要性。很抱歉,本科不是985,211据《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非“双一流”院校所占比例超过八成,有超过一半的考生为了改变学校背景而报考研究生。但对于非“双一流”的考生来说,不考研很难找工作,考上名校研究生,不够光鲜的“第一学历”仍然会受到歧视。到2020年,全国博士研究生招生总量突破10万人。在面临学历“膨胀”与人才基数急剧上升的情况下,大学的选拔标准“水涨船高”,海归博士与土生土长的博士区别对待,筛选标准甚至可以严格到“学历查三代”。首先,学历不够高雅,直接 out”,已经成为大学和求职者之间默契的“潜规则”。在中船重工某研究所的招聘条件中,白纸黑字表示本科非211院校的博士不能报考;中南某设计院的招聘,则要求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必须是211或985院校;在哈尔滨一所省属大学的外语学院俄语专业教师职位,只要各个学历阶段都毕业,就可以报考。还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公告中没有设置招聘限制条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严格执行“内部限制标准”,不声不响地将那些“不合格”的应聘者拒之门外。近日热播的职场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就为我们全面高清地展现了社会中的学历歧视现象。从各大大学毕业的法律生来就在顶级律所实习,其中有始终读高校的海归王骁,还有丁辉这种二本院校学生考上了研究生和起初就在法律界念书且深造的“五院四系”精英相比,丁辉以考研逆风而行,跨专业考入华东政法大学(非985、211的“五院四系”),并拿到了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并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的称号。于是这一切在面试官的眼里都显得微不足道,出身更是至关重要,并直接告诉他了这份话:“我们不是往往拿到这种简历的,你也不是名校本科毕业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了。这个节目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其中总是存在着对原始学历的歧视,而且很可能是你最想去的公司。越大的公司,越有优秀人才扎堆的行业,“草根”出身的人,机会就越少。看了这个,很多人都会问,我本科是二本还是三本,考985没意义吗?毫无疑问,大多数的考研人,已经在高考上失败了一次,努力考研去到一个好点的平台,去弥补过去的失败,不求绝对的逆转,但至少可以比以前更好。也许正因为你不是985,211,你才更需要努力。正如许多国内名校的学生,出国留学后发现,比自己强的人实在不多,有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有些人年轻时发表论文达到十几篇,只能努力赶超。若发现与他人有差距而放弃前进,那才真正的永远被人看不起。无论做什么,只要能让人看穿,就是努力的目标。关键在于努力过程。这期间,读名牌大学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一份令人眼花缭乱的学历,更是你通往远方的桥梁。因此,双非生的学生不必担心受到歧视,这世界上可以给我们选择的道路或许不多,但是放心,足够我们选择的。借助于丁辉的一句话来结束:"因为我知道,即使仅仅是比别人多走几步路,也正是这几步,让我们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加油考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