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读研期间研究生导师会从哪些方面给予指导目无所见

读研期间研究生导师会从哪些方面给予指导

首先,研究生导师通常需要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同时要承担一定的科研课题,能够为培养研究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由于研究生教育主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培养单位(高校或科研院所)对于研究生导师的要求要相对严格一些,会从个人科研能力、课题级别、行业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定。研究生通常在研二开始进驻导师的课题组,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方向来开展具体的科研任务。导师通常需要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完成对于学生的指导,其一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以及个人意愿来安排具体的科研方向,围绕相关方向给出具体的科研路线,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其二是根据课题的开展情况,给出具体的方案和建议,通常要结合目前最新的领域研究成果;其三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证科研任务的正常进行。导师通常会承担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不同的科研课题往往有相应的成果验收和落地要求,所以不少研究生在读研的过程中也会参与到一些实际项目的研发,课题级别越高则科研任务的压力也会越大,参与的人数往往也会比较多。如果研究生读研期间能够参与到一些大型的科研项目,那么会积累更多的科研经验,同时也会积累大量的行业经验,这会为以后的科研或者工作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所以读研期间应该尽量选择级别更高的课题项目,虽然会比较辛苦,但是收获也会比较多。有的同学在读研时会选择小型的科研课题,这样的课题虽然会相对比较轻松,有时候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但是在经验积累方面与大型课题会有一些区别。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狂犬病

教育部明确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关系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将要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中青报记者 孙庆玲 摄有记者提问:"近年来,导师与学生的‘导学矛盾’时有发生,包括有导师让学生干些私活等。请问教育部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有什么考虑?"洪大用介绍,目前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 46 万人。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也确有部分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有个别导师出现师德失范问题。下一步,洪大用表示,拟将从五个方面入手,确保导师队伍质量,不断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包括加强导师培训,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强化导师岗位管理,明确指导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岗位素质,健全岗位选聘制度,完善评价考核办法,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时效等纳入导师考核评价体系;同时,要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导师既是学生的学术导师,也是人生导师。研究生不简单是学生的身份,也是导师的合作伙伴。我们要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此外,洪大用指出,要建立健全激励示范机制,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评选优秀导师和优秀团队,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导师成功的指导经验;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引导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充分尊重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培养指导方面的权利。关于导师与学生关系教育部 1 个月前这样明确今年 8 月 20 日,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 2311 号(教育类 212 号)提案答复的函》中表示,教育部历来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先后出台多个管理文件,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下一步,教育部将开展以下工作:一是要求培养单位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二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特点,聚焦导师指导环节,要求导师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三是明确博士生导师是因博士生培养需要而设立的岗位,不是职称体系中的一个固定层次或荣誉称号。切实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来源:中国青年报综合教育部官网

活地图

教育部发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

资料图:教育部。富宇 摄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要求,研究生导师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教育部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个别导师存在指导精力投入不足、质量把关不严、师德失范等问题。制定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划定基本底线,是进一步完善导师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落实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责任,按照准则要求,依法依规建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违规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对确认违反准则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要进行处理。对违反准则的导师,培养单位要依规采取约谈、限招、停招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一经查实,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所在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需向学校分别作出检讨,由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采取约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方式进行问责。教育部强调,要将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指标体系中,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高校,将视情核减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准则》要求,研究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准则》提出,研究生导师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条件和指导能力,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准则》提出,研究生导师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准则》明确,研究生导师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准则》强调,研究生导师要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此外,《准则》要求严格经费使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同时要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张骞

导师让研究生“干私活”?《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将出台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针对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导学矛盾”时有发生问题,9月22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教育部即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据教育部数据,目前全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他们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洪大用指出,确有部分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有个别导师出现师德失范问题。“导学矛盾”问题时有发生,长期以来受到舆论关注。对于“个别研究生导师让学生‘干私活’”等问题,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指出,这实际上是导师滥用职权、侵害学生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应该坚决予以纠正。洪大用表示,下一步教育部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导师队伍质量。包括加强导师培训,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同时,健全岗位选聘制度,完善评价考核办法,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时效等纳入导师考核评价体系。“导师既是学生的学术导师也是人生导师,研究生不简单是学生的身份,也是导师的合作伙伴……”洪大用称,教育部即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刘军

重磅!导师再也不能对研究生做这些事!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同时还明确了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包括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等。具体内容一起来看全文——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广大导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规范指导行为,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优秀导师,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基础上,制定以下准则。一坚持正确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二科学公正参与招生在参与招生宣传、命题阅卷、复试录取等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公平公正,科学选才。认真完成研究生考试命题、复试、录取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录取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三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条件和指导能力,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四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六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七严格经费使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八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来源:新华网)

背若泰山

教育部:导师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11月11日,据教育部官网消息,近日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下称《准则》),《准则》要求: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准则》原文如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广大导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规范指导行为,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优秀导师,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基础上,制定以下准则。一、坚持正确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二、科学公正参与招生。在参与招生宣传、命题阅卷、复试录取等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公平公正,科学选才。认真完成研究生考试命题、复试、录取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录取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三、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条件和指导能力,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四、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六、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七、严格经费使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八、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编辑 杨渝彤

大河恋

教育部规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

中新网11月11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要求,研究生导师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资料图:教育部。富宇 摄教育部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个别导师存在指导精力投入不足、质量把关不严、师德失范等问题。制定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划定基本底线,是进一步完善导师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落实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责任,按照准则要求,依法依规建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违规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对确认违反准则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要进行处理。对违反准则的导师,培养单位要依规采取约谈、限招、停招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一经查实,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所在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需向学校分别作出检讨,由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采取约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方式进行问责。教育部强调,要将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指标体系中,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高校,将视情核减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准则》要求,研究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准则》提出,研究生导师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条件和指导能力,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准则》提出,研究生导师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准则》明确,研究生导师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准则》强调,研究生导师要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此外,《准则》要求严格经费使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同时要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苦身疾作

研究生学姐直言,导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导师是万万不能的!

说实话,每一届的硕士研究生都会向很多的问题,但其中一定会在刚刚开始想这样一个问题,即自己该如何和自己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相处?有的学生觉得只要自己导师不找自己,那么自己绝对不找导师,就这样保持一种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这才能够和自己的导师和谐相处,有的学生认为一定要积极主动,有事没事和导师保持一定的沟通,这样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当然之所以会有这样不同的观点是因为有的学生认为导师根本不可能给予自己很大的帮助,有的学生认为导师能够给自己很直接的帮助。尤其是当下新闻报道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很多关于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负面报道,甚至压榨、自私等成语都成了形容导师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害怕自己的导师也是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遇到一个不错的导师。但是却有很多的准硕士研究生认为,现在的导师几乎都这样,不能帮助自己的学生,不能指导自己的学生,但却能够无限制地给自己的学生设定一系列的工作,却能够给自己的学生安排一系列和学习无关的事情,所以不指望自己的导师帮自己了,只希望导师别联系自己就可以,于是就有很多的学生认为没有导师才是最好的。但很多的研究生学姐直言,导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导师是万万不能的。很多的硕士研究生总是会很自然地将导师想的负面,即使导师的一些安排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但是只要占用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导师不能够设身处地区理解学生,只是一味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自己也从未体会到导师所带给自己怎样的指导,但却每天都在听从导师的安。久而久之,便觉得导师也没啥用,既不能够发论文时带自己的名字,又不能够给予自己最好的学术指导,抱怨就这样慢慢产生了。当然学生的这种想法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硕士研究生导师确实不可能给予学生更具体的指导,只能是给予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给予关键性地帮助。但是学生却觉得导师应该给自己更多现实性地帮助,例如推荐就业机会,学术扶持等。可事实上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已经为自己的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只不过学生并没有发现罢了,包括日常发表论文的机会,毕业论文的整体把握,提供更好的就业建议等,这都是很重要的。

藏其身也

研究生学姐直言:不要对导师有太大的期望,不然剩下的只有后悔!

最近很多师妹师弟和我抱怨他们的硕士导师,因为这都已经开学两个月了,导师几乎没有给予他们任何实质性的指导 ,只是半个月开一次组会,内容也是一些很无聊的事情,流于形式,在论文写作方面,就是告诉学生自己多研究、多看文献,仅此而已,更没有谈到课题的事情,甚至有时候一个月都难以见到自己的硕士导师,完全的处于放养状态,这和他们当初读研前的想法完全不一致,很是苦恼。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怨气,其实根本上是因为研一的新生对于自己的硕士导师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不管是学习上、学术上、就业上还是生活上,都希望自己也能够享受到如新闻报道的那样,导师对自己所带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以更多有实质性的帮助和辅导。对于这些刚进入研究生生活的研一新生的抱怨,身为研究生学姐只能直言,不要对自己的硕导有太大的期望,不然剩下的就只有后悔了,这是我读研时期所最有感触的一件事情,当时也是觉得能够跟着一位优秀的硕士导师,必然会对自己的各方面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事实却恰恰与之相反。我们期望硕士导师能够在论文写作和论文发表等事情上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因为我们听很多的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学姐说,自己的硕士导师每次发文章都带着自己的名字,而且还会推荐杂志社的编辑给自己,这样更能够顺利发表论文,同时在论文写作方面经常性地给自己所写的论文给予最为详细的指导,不断培养自己的论文写作观念。而现实中的很多硕士导师,每当发表论文时,只是写自己的名字或者是教研组教师的名字,根本没有自己所带学生的名字,在论文写作上一般都是告诉学生自己去看文献,去总结就可以了,很难得到硕士导师的指导,甚至见一面都困难,所以这些对硕士导师的期望当你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时,会全部的落空。我们期望在自己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能够得到硕士导师推荐就业的机会,毕竟硕士导师推荐的一般都是比较靠谱的用人单位,也大多是自己所学专业领域的对口专业,工资待遇方面也能够有很大的保障,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很多的研究生学姐在毕业时确实是得到了这样的帮助。然而事实上当你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你的导师问你的事情或许也仅仅只是硕士学位论文的进度和完成情况了,至于你的就业问题,硕士导师或许都不会过问,更不要说给你推荐就业的机会了,所以你只能是自己在校招中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于是你的这一期望又一次的落空了。当然,我们硕士研究生所有的期望之所以落空,这不能怪怨我们的硕士导师,因为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很自然地认为,自己的硕士导师就应该带着自己发表论文的,自己的硕士导师就应该给自己推荐就业机会,可是这并不是硬性规定,硕士导师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或许你听到有的硕士研究生确实是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了,但是那不代表着所有的硕士导师都会是这样的啊。总之,作为硕士研究生,对自己的硕士导师应该有一定的期望,但并不是全部的寄托,因为想在研究生期间有更多的成果时,最重要的还是靠每一个硕士研究生自己,只有你自己去钻研,去努力,你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哪些期望,如果你只是等着硕士导师给予你完成这些期望的话,或许你剩下的只是后悔了。

能抱一乎

研究生会遇到哪几类导师?“既指导又派活”的导师,深受学生欢迎

许多人都想要参加大学考研,因为这是自己知识层面的又一次提升。如果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将会拥有成为研究生的资格。在读研的过程当中,我们往往会接触到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而研究生导师也会给予研究生在学习当中的种种帮助。但由于每个研究生导师的性格不一样,所授课的方式也不一样,对于学生的指导也不一样,因此往往会出现性格迥异的各种导师。但是如果你遇到了“既指导又派活”的导师,那么你就偷着乐。那么研究生院一般有哪几类导师呢?接下来咱们就来分析一下。“既指导又派活”的导师。研究生导师在我们读研的过程当中帮助很大,如果你遇到了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导师,那么他将会给你无私的帮助。如果遇到了“既指导又派活”的导师,那么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这样的导师对于学生非常关心,不仅在读研的过程当中可以给予研究生很多的帮助,同时也会给予很多的研究课题让研究生参与。如果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研究项目,导师也会亲自参与项目,并给予研究生提供技术指导。如果读研期间遇到这样的导师,那么是非常幸运的,能学到很多知识。“不指导只派活”的导师。大学生成为研究生之后,虽然会分配相应的导师,但是由于有部分导师自己的工作非常忙,因此可能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这部分研究生的身上,会缺乏对于研究生的一些科研指导。但为了能够让研究生得到更好<提升,这部分导师也会给研究生相应的课题和项目,并且自己或者成员带领团队进行研究。虽然给他们派了活,但是很少有时间给他们指导,这样,研究生导师也是存在的。毕竟导师也有很多自己的工作要做。因此“不指导只派活”的导师,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研究生自己努力。“只指导不派活”的导师。当然了,研究生还有可能遇到这样的导师,那就是“只指导不派活”的导师。导师的研究经验肯定要比大学生更多,因此研究生导师给予相应的指导,能够让这部分年轻的研究生获得更大的提升。如果在关键课题上能够得到导师的帮助,那么研究生将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可以快速掌握课题研究的精髓。但是如果遇到“只指导不派活”的导师,那么研究生应该想办法自己找一些课题来进行研究,或者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研究生同学一起组队进行研究。毕竟老师给予了相应的指导,还是要用在实践当中才能够获得更大的效果。“不指导也不派活”的导师。相信“不指导也不派活”的导师并不是大家非常乐意接受的。大学生为什么要报考研究生呢?那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眼界,同时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果研究生导师在这个过程当中既不给予指导,也不提供一些课题和项目给研究生团队操作,那么他们学习的意义在哪里呢?当然了,这些“不指导也不派活”的导师是非常少见的,因此大家不用过分担心这一点,绝大多数导师都是非常值得信赖的。大家在读研期间,遇到了这几类导师中的哪一类呢?欢迎给我留言。关注更多大学以及考研资讯,请持续关注大学有趣事,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