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政审是研究生考试的最后一步,政审没有通过,前面的成绩再好也是无法被录取的。所以一定要了解下哪些原因会影响政审通过,防范于未然。研究生考试流程有哪些?等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查成绩→面试资格复审→面试→体检→政审→公示→上学。所以只有通过政审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研究生。研究生政审需要你提供哪些材料?政审的时候研究生拟录取学院会安排专人负责研究生录取的政审调档工作,认真做好档案交接记录,严格审核不同招生类别学生的材料。政审需要审核的就是你的个人档案里的材料:一、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档案需要审核1.高中材料:毕业登记表或学籍表、高考招生报名等;2.本科材料:入学登记表、成绩单、体检表、毕业生登记表。二、非定向博士研究生档案除具备高中和本科阶段材料外,应包括硕士研究生的档案材料,包括:入学登记表、入学体检表、成绩单、学位授予证明、毕业生登记表等。三、定向硕士、博士研究生档案1、须提供政审证明、定向协议等2、原单位出具的工资关系等证明材料,如无法提供,则依据相关规定视为有固定收入,不纳入国家助学金发放范围。另外,对团员、入党积极分子或党员的学生,还应具备志愿书、申请书、考察表等党团材料;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应具备就业通知书等工作经历材料。研究生考试,政审不过的原因有哪些?1、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考生对四项基本原则有反对言行的;在生活中有流氓、偷窃、赌博等不良行为的,道德品质不良好的以及有贪污、诈骗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的,这些考生在政审中都是不合格的。2、直系血亲或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在境外、国外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活动,本人与其划不清界限的;直系血亲中或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3、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有抵触行为的;受过刑事处分的;受行政处分未解除处分的;受党内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未满一年,受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虽然研究生政审出问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最好还是了解下哦。最后祝所有考生考神附体,逢考必过。
文/娟娟lu教育2021年多省公务员联考笔试已落下帷幕,据考生回忆,今年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题难度较往年有所提升,考生苦不堪言。成为国家公职人员,是每个考生的目标,成功上岸不仅意味着一份荣誉,还得到了父母亲戚眼中的“铁饭碗”。这对每个考生和家庭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公务员报考人数连年攀升。考生们夜以继日,在“烛光”下孤独奋斗的身影,只为自己可以交出一份自己满意的答卷。但是,公务员的招录标准十分严格,从报考到上岸考生要经历笔试、资格审查、面试、体检、政审等一整套流程,其中任意环节出错,都会令考生无缘上岸。有些考生认为只要自己通过笔试和面试就可以在家等着录取通知,而其他环节只是“走走流程”,这种想法太过天真。关于政审,有以下几种情况不合格不适当的言行不只是考生,每个公民都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善于传播健康向上的正能量。欺骗行为公务员考试是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的,任何形式的欺骗都是明令禁止的。考生在报考时必须使用真实信息报考,学历必须经过国家学历认证。学历造假不但会遭到处罚,还会影响到考生以后的公职考试。有流氓、偷窃等不良行为,道德品质不好公务员要以身作则,不能有违法违纪等不良历史,尤其是报考国家安全机要部门,政审更加严格。父母或者旁系血亲过失直系血亲或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旁系血亲在境外、国外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活动,本人与其划不清界限都会影响政审通过。本人受过刑事处分、行政处分未解除、违反党纪的公务员政审强调考生本人思想进步、品德优良、作风正派,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与法制观念。公考人员千千万,不免会有一些特别的“奇葩”故事出现在政审中,结果引发网友支持,说“政审严格是好事”。公务员考试政审奇葩案例分享案例一、因为性格内向被“拒之门外”在一次公务员考试中,一位考生综合成绩第一,本以为会顺利上岸,结果在政审环节被“刷掉”。原因是考生性格过于内向。大家可能认为这个理由太过“奇葩”,但根据公务员法第十三条:公务员应当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可能该考生所选的岗位具有较强的外交能力要求,不免为这位考生遗憾,这也提醒广大考生在选填职位时要确定自己与该职位的各项匹配度。案例二、因为交女朋友过多政审不通过一位男性考生只差临门一脚就可以顺利被招录,结果在公示环节被举报其在大学期间交了九个女朋友,被认为在生活作风上有瑕疵,不予录用。公务员作为国家公务人员,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作风上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但专业能力过硬,道德品行也不容忽视。笔者总结出几种适合考公务员的人,看看你是不是位列其中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出色的口才,而且顺从本心,立志为国家做出贡献、做人民的公仆,有远大抱负。对于很多应届毕业生,尤其是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就业市场不景气带来的就业压力,考公务员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中小城市发展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因为地理位置或者历史原因经济欠发达,这些城市人均收入偏低,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增大职业发展空间,报考公务员成为他们一个不错的出路。喜欢追求稳定收入,只想安稳下来,过没有风险的生活的一部分人,他们并不适合自己打拼过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公务员可以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职业。【结语】考生们从备考到最后上岸,个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懂,要想让自己在万千考生中脱颖而出,除了优异的成绩,选择报考的职位也是一门技术。不少考生们调侃,报考也是一门“玄学”,甚至大多数考生认为选对职位是最重要的。公务员是干部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联系群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如何,要想顺利上岸,其中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笔者希望每个“赶考人”最后都能考出理想成绩,在岸上汇合。你认为个人生活行为应该作为选拨公务员的一项标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研究生顺利参加完答辩,毕业证到手了,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毕业答辩完事儿之后,学位论文会被收录到本校的图书馆,有一些优秀的学位论文会被收录到知网。如果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被抽审专家毙掉,那么后果惨重。下面笔者就抽审论文的专家评审做一些简要的解释,如有不足之处,请诸位多多海涵。图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说明出处01教育部关于印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的比例和规则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明确了指出学位论文每一年度抽审一次,硕士学位论文的抽审比例为上一学年全国授予硕士学位比例的5%,博士学位论文的抽审比例为上一学年全国授予博士学位的10%。抽审一般是教育部委托到高校所在地的教育厅,由教育厅邀请专家进行学位论文评审。顺利通过后,学位证书才会稳稳在手。如果涉嫌学术造假,已发的学位证会被颁发学校追回,也就是你的学位证作废了。02不设外盲审出现的漏网之鱼不排除有的同学属于漏网之鱼,大面积抄袭了其他的的作品,包括学位论文,全盘照抄的英文论文,对齐进行翻译,避开查重。自己根本没有任何成果,全靠东拼西凑写成的论文,侥幸答辩通过。一般这种学生的学位论文可能没有送外盲审,因为学校没有对这方面的要求,如果有外盲审这一关,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论文,会被直接毙掉绝不姑息。03被抽审专家毙掉的时候会很严谨侥幸通过了,又被抽审了,专家的审查会很严格,并且毙掉一本已经毕业的学位论文也绝不是一个专家直接定论的,如果发现你的学位论文存在大面积抄袭,翻译国外原著,会组织多个专家对你的论文进行评审,一致认为投票不通过,那么你的学位就会被作废,由所颁发学校的学术委员会进行学位追回,已到手的学位证也会随之作废。学术不端的帽子回扣在身上一辈子,后果惨重。04总结在研究生阶段,还是踏踏实实的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否则代价真的太大了。踏踏实实科研,老老实实的学习,实实在在的去做自己的工作,这才最重要。研究生这几年或许你很苦,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为了自己内心那一片安心,每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自己的学位,那样的你,不会被这种问题所束缚,因为你的一切都是真的。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才最踏实,圈子是公平的,勤勤恳恳的科研,最终给自己一片美丽的蓝天,给自己内心最快乐的瞬间。最后祝诸位同学科研顺利,身体健康。
摘要中青评论这一场刮骨疗伤式的行动会给那些心怀不当心思的人一定的警示,督促其专心学业和科研。近日,几所高校搞了个大动作: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西南交通大学拟对不合要求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清退的原因无外乎学生未在规定年限完成学业。而据《中国新闻周刊》的不完全整理,至少有10所高校着手清退研究生,可见这次是动了真格。有人可能觉得,何必这么认真呢?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规定: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所以高校清退不合规研究生也算是有理有据。消息一出来之后,网友们纷纷评论:当初那么费心考的学校,却不好好珍惜,学位证说放弃就放弃了。有还在读研的小伙伴瑟瑟发抖,身边一些应届生也纷纷抱怨现在毕业论文查的严,但平时就矜矜业业的学生看到高校的这波操作,根本不必诚惶诚恐,因为实属正常之举。毕竟,对于不自律的那一小部分学生,唯有用他律来干预。那些被“退学”的研究生固然有些不幸,但对于一直勤勤恳恳的学生来说,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就是学生的本职,没完成学业还指望着老师和学校能够手下留情,放一马,本身就是对于大学毕业机制的破坏。而且大学的这种“严进严出”也是学术公平的一大体现。不然凭啥别人熬灯点油学到秃头才辛苦拿到手的文凭,你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这才更让人愤恨吧。更长远地想,这一场刮骨疗伤式的行动会给那些心怀不当心思的人一定的警示,督促其专心学业和科研。其实这种严也有另外的好处,学不好好上,论文不好好写,等到临门一脚时再被爆出各种雷,或者等到社会教你做人,恐怕为时已晚。严起来能让大家学到更多的真材实料,何乐而不为?虽则这次的大规模清退大多发生在研究生和博士生身上,但大学的严进严出,对于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也应当一视同仁。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要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由此,以往在大学里“躲清闲”,“混日子”的潇洒状态恐怕要一去不复返。当然,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体系完善不能仅靠清退,清退实属无奈,培养人才仍旧是高校的重中之重,教育部通知里提出的“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也应该得到更好地贯彻。或许高校圈里广为流传的那句“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的调侃之词该过时了,改变大学“严进宽出”的弊病,希望这种“严进严出”能够成为国内高校的普遍共识。撰文/范娜娜微信编辑/黄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大学生虽然文化层次较高,对类似“校园贷”、“套路贷”比较警惕,但毕意涉世未深,做事带有“书卷气”,一不留神,很容易落入精心布局的“花式诈骗”陷阱。儿子的高中同学,在武汉一所高校读书,因为报名参加学院组织的一场辩论竞赛,手机拍完身份证照片后,发送给辅导员。清明节与女朋友外出旅游,结果无意间发现在一家连锁酒店有几次开房记录,此事令女友大为“光火”。偶尔的身份信息“泄露”,有时会让人徒增“被冒用的痛苦”。如果“被开房”是一个“冷笑话”,让人一笑了之,那么,朋友的儿子因为面试一个“点头视频”,“葬送”好容易考取的公务员资格,则是“惨痛的教训”。小伙子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各方面挺优秀的一个小伙子。研究生毕业前,参加一家公司的应聘。根据公司面试要求,首先扫描二维码关注公司微信,然后拿着身份证,再录一个点头的视频。不过,面试结束,一直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两个月后,同事儿子考取公务员,笔试面试全部合格,只等政审报告。结果在政审时发现:本人与一家计算机开发公司签订电算用品购买合同,合同金额二百多万元,其中因为合同在付款阶段存在纠纷,违约金额二十几万元,本人拒不履行付款义务,已经被法院列入“老赖”待执行名单。而需要付款的采购单位,正是自己当初面试的那一家公司。因为个人收入存在疑问,又在法院有“老赖案底”,政审遇到问题。同事得知消息,立即要求有关部门查清真相,然后跑法院更正、清理与自己无关的信息,跑两家公司沟通问题。长达两个月的奔波,先后支出了住宿费、交通费、律师费等1万余元。后来孩子与计算机开发公司达成谅解,经法院确认,解决了“经济纠纷”。但让朋友精神近乎崩溃的,是儿子错过政审时限,公务员考试成绩作废,而当初面试的公司,仅被行政批评,一纸公文式道歉后再无下文。朋友的儿子“考公”之旅,因为一次面试功亏一篑,最后不得不“自认苦果”:“为什么会这样?”朋友想不开。“考公政审”严格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能怪孩子当初警惕性太低。有些时候,“诈骗”看起来未必是“诈骗”,但因为成年人社会经验丰富,对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已经足够警觉,但大学生却容易被一些别有用意的人盯上。他们会用各种名义录下学生的身份信息和点头视频、然后借此开立平台贷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背负巨额债务。最近,又出现利用大学生在某些平台贷款的过往经历,公然以“注销各种平台借款贷款记录”、“回收之前学校给学生注册过的贷款额度”等方式,用各种“假大空话”恐吓大学生,然后诱骗大学生“先到各大贷款平台注册并借款”,随后把这些借款转给“公司”账号“做流水”完成注销。因此,无论是找工作也好,同学之间交流也好,不仅身份证信息绝对不能随意泄露,遇到陌生人要求拍照、录视频的请求,或者是贷款平台的电话,只要涉及到钱财借款、私下转账的事情,大学生们更应当提高警惕。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相继发出公告或通知,对部分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其中前两所大学分别涉及46人和72人,退学原因主要是未在规定的最长年限内完成学业。其实,高校清退违规研究生早有先例。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清退300余名研究生,原因同样是这些人长期不来上课,有些甚至已超时学习两三年。因为被清退者中半数以上属于定向、委培,并且相当部分是企业高管、公职人员,还有少数名人,引发舆论热议。大部分公众对清退不合格研究生持赞成态度。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引入适当的淘汰机制,对不合乎要求的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是严格学风的表现。这能警示学生,督促其专心学业和科研,从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众所周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学历贬值似乎已成普遍认知。在此背景下,如果不狠抓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无疑会加速学历贬值,影响公众对我国高校教育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信心。客观而言,研究生教育对课程的依赖程度没有其他学习阶段那么重。以硕士为例,很多高校的课程主要集中在研一,研二、研三阶段甚至没有课程。如果导师与学生联系不紧密,学生欠缺必要的督促,可能渐渐脱离学习和科研状态,教育质量可想而知。但尽管如此,学生也可以通过最后的“突击”来完成毕业论文。此前坊间流传着“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正说明了“严进宽出”现象的普遍性。除了警示作用,对长期不毕业的学生进行裁汰,也在公平性上迈出重要一步。要知道,高校的教育资源和每年的招生指标都是有限的。那些偏离研究生学习的学生,是现实版的“南郭先生”,他们长期占用着高校的教学资源,这对其他潜在入学者是不公平的。高校清退研究生是学校在推进人才培养上的自我革新,对纠正以往“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大有裨益。从目前来看,被清退的不合格研究生相对于庞大的基数而言,比例不算大,学校还是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容错空间,处置措施称得上是人性化。当然,我们在为淘汰超学制研究生叫好的同时,也应反思高校人才培养的体制性问题。近年来,高校教育资源的丰富并没有跟上研究生扩招的步伐,有些高校甚至出现“本研倒挂”现象,造成教育资源被稀释。一定程度上,扩招会造成导师带的学生过多,很容易分散导师精力,进而影响学生毕业进度,拖长其毕业年限。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及早正视和解决。
高等教育的逐步完善,离不开教育管理者和人才培养单位的严格管理。近期,教育部在“规范和加强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再一次强调:抓好研究生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工作。对于不适合继续读研的学生,培养单位应当尽快落实分流措施,保障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严格控制研究生的教育的把关环节。在教育部的通知发布之后,西南交大研究生院,合肥工大研究生院、广州大学研究生院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分别发布“对部分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的通知”,清退了一批不合格的、不适合继续读研的学生,此次通知涉及的学生超过百人。其实,此类研究生清退现象,在之前已经有高校研究生院作出先例。在2010年的时候,华中科技大学清退了三百余名研究生,具体原因是:这些学生的课业表现不符合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规定,长时间没有上课,有的研究生已经超过规定的培养年限,不适合继续读研。在这些被清退的不合格的研究生之中,多数学生是已经有了工作,或者去他去向,比如属于定向委培的研究生、在职的研究生、出国留学的研究生等等。对此,大部分人认为:研究生培养应当落实分流措施,清退无故占用高等教育资源的人,为适合读研的学生分配教育资源。还有的人建议: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要引入严格的淘汰机制,保障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高学历与知识能力相匹配。那么,面对研究生院分流的现象,现在的本科生应当如何看待?一些学生开始讨论:究竟哪些人适合读研,哪些人不适合读研?在选择考研之前,我们应当对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认识,不能盲目的选择考研。下面,我们着重看一看四类不适合考研的人群。第一类不适合考研的学生,大学四年对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始终没有产生兴趣,只是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在本专业读研。这一类学生,应当慎重对待读研的事宜。如果4年本科学习时光,都是应付过来的,那么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内容将不再容易应付,其中毕业论文这一关,就让许多临时抱佛脚的学生,痛苦难耐。第二类不适合考研的学生,大学本科所学的专业属于应用技术学科,强调实践能力,如果在本科毕业之时,能够找到较为对口的工作,那么读研的事宜并非更好的选择,说不定在研究生毕业之后,还不及本科毕业时的光景。第三类不适合考研的学生,难以静下心读书,对学术论文写作有抵触心理,在本科即将毕业之时,看到别人考研,自己也盲目地跟风考研。这样的学生,即使能够考入研究生阶段,但是读研期间,在课堂上也会度日如年,与周围师生的学术讨论活动,将十分尴尬,需要一定的勇气去面对。第四类不适合考研的学生,现在已经有比较不错的工作,但是想获得更高的学历,在教育背景方面镀金,可是有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上课,去认真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业。这一类学生应当慎重对待以后读研的事宜,毕竟在“严进严出”的研究生教育趋势中,“混学历”的机会越来越少,顺利毕业的几率也越来越小。
2021年的考研初试已经落幕,现在已经进入了考研复试,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公布了拟录取名单的学生,能够在拟录取名单里的学生,自然都是非常优秀的,所以首先要恭喜这些学生们。相信在这个拟录取名单里的学生,都在欢呼庆祝。甚至有些考生还计划要去旅游。虽说,进入这个名单的学生应该庆祝一下,但是“拟录取”之所以被称之为是“拟录取”,那就是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录取。若是出现这5种情况,那么还是会被“刷掉”的。已在拟录取名单,但出现这5种情况,依旧会被刷掉1.体检未达标的考生拟录取的名单发放之后或者是去报到之前,学校都会安排统一的体检,体检的项目一般都是身高,血压,血糖,视力等。其检查的项目与高考体检非常相似。若是在检查过程中有其中一项不达标,那么也会不予录取的。所以岗位在年度取名单上的学生,在体检前建议不要吃一些高油高糖的食物,以免体检不能达标。2.复审未能通过的考生在你录取名单发放之后,每个学校都会进行复审。复审的目的就是,为了看在考试过程中有没有学生作弊,以及考试的成绩有没有核算错误。所以,若是复审没能通过的话,那么依旧是会被淘汰的。3.未取得国家认可的本科毕业证书很多学校对于考研学生的资格都有明确的规定,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在入学之前都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本科毕业证书,若是没有在入学前取得这个证书,那么学校就会不予录取。4.政审不合格的考生考研也是需要通过政审的考察,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考生们的学历造假,或者是在之前有其他不良的行为。毕竟研究生的名额都是有限的,且非常宝贵,所以若是政审不合格的考生,也是不会被录取的。5.临时扩招名额取消很多学校在考研复试之后,都会跟当地教育局申请临时扩招的名额。为的就是可以招收更多的学生。但“临时扩招”毕竟是“临时扩招”,随时都有可能会被取消的。若是“临时扩招”的名额取消,那么在拟录取名单的最后几名,就有可能会被淘汰掉。若是出现以上这几种情况,那么即使在拟录取的名单上,也是依旧会被刷掉的。所以,各位考生切记不要因为一时大意,导致自己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考研拟录取后应该做些什么?在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拟录取名单上,考生们先不要过于高兴,一定要及时地关注自己所报考的院校发放的各种通知。尤其是提交复核的资料或是转移组织关系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所完成的,若是超过时间,那么很有可能会被回收拟录取的名额。所以,已经在拟录取名单上的考生不要因为过于高兴,而忽略了自己所报考院校发出的通知。否则因为自己的一时大意而失去录取的资格,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其次,在复试过后还要积极地准备自己的毕业设计以及论文,若是所修学分不满足毕业的话,是需要赶紧补考或者是重修的。切记,要在研究生报考之前顺利拿到毕业证以及学位证,否则就算进了拟录取的名单,也很有可能会被学校“拒之门外”。若是应届生的话是需要取档案的,这时要按照调档函上所写的要求,去找学校相关的领导签字,然后再上交到学校。在上交调档函之后,学校就会安排把档案寄到你所报考的院校中。这时,你只需要给有录取的学校打电话确认,自己的档案是否已经邮寄到了就可以了。调取档案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所以,在拟录取名单上的考生一定要注意。编者寄语:拟录取并不等同正式录取,拟录取名单发放之后还会进行很多审查的。虽说以上几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很小但是也要注意。也是会有可能发生的。所以,即使自己在拟录取名单上,也切不可大意,否则很容易让自己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部付诸东流。今日话题:你还知道考研党在拟录取后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在读研究生越来越多,教育部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同时对于研究生导师的管理也在变严格,部分省市已采取行动,开展了专门针对导师的抽评活动。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第二轮全省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导能力抽评工作结果,结果显示本次抽评通过率99.3%。有34名导师未通过,对少数“指导能力”存在问题的导师作出整顿、停招等要求。本次抽评工作共涉及4563名研究生导师中,其中有4529名导师通过抽评,有34名导师未通过抽评,根据有关规定,将暂停招生1年,过1年后可申请复评,如复评合格,可恢复招生资格;若复评不合格,则取消导师资格。据了解,江西省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抽评工作在各个研究生培养高校每年都会有,而且三年一轮进行省级抽评。抽评工作通过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本人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研究生对导师评价等方面对导师的指导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对师德师风存在严重问题和所指导学位论文在国家或省学位论文抽检评估中出现不合格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江西省高校南昌大学是江西省唯一一所211大学,同时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图片信息均来源于网络)
近期,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西南交大、西南大学等高校相继对“不合格研究生”进行清退,主要原因是这些研究生未在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其实,高校清退违规研究生早就不是新鲜事了。比如,2018年3月底重庆医科大学就清退47名超期研究生。再比如,2017年6月江苏大学也清退超年限研究生。早在2010年的时候,华中科大曾清退307名超期研究生,其中73%的是定向和委培生。而定向和委培主要是高校老师、企业老板、官员。当时,华中科大的清退还引发舆论的不小讨论。对于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大部分的公众是持赞成意见的。认为有进有出才符合一所高校的真实教育过程,这也是严格学风、校风的表现。而且很多人还提出,清退不一定就是坏事,并不是每一位研究生都是适合攻读学位的,通过清退进行分流是应有之义。但针对这个问题,很多网友提出,研究生不合格要被学校清退,那一些导师不合格是不是也应该清退了?研究生不能按时按规完成学业,固然和其自身的能力、意识有关,但导师的责任往往也逃不了。现行的导师负责制,就是能不能毕业、什么时候毕业、怎样毕业,导师一人说了算,缺乏制约监督。以至于不少导师把学生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比如有段时间很流行的“导师爸爸”,这种人身的依附和控制很容易导致研究生走上极端,目前也发生了多起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导师带的研究生数量很多,根本不能对学生尽到应有的培养义务。引入导师淘汰机制,对不合乎要求的导师进行清退处理,这是严格师风的表现。能够警示这些导师,督促其专心学生的培养教育,督促其遵规守法,保护研究生的合法权益。对长期不履行导师责任的导师们进行淘汰,也体现在公平性上。高校的教育资源、招生指标和导师指标都是有限度的,有些老师靠着硕导、博导的名头,不认真培养教育学生,却用公家的资源给自己谋利益,现在大学里用公家资源、荣誉去外面做个人项目的大有人在,还有不少压榨着手下的研究生“低价劳动力”,这明显对其他的好导师、符合导师资格却没评上的老师是不公平的。目前针对导师的清退,绝大多数都是在“被动处理”。要等到什么学生跳楼了、出事了、爆料被导师性侵了等等,并引起舆论的强烈谴责时,才会用一句“暂停研究生招生资格”来了事。至于后面有没有取消导师资格,往往也是鬼知道。作者:知新行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