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报名不会填?定向与非定向,傻傻分不清楚米尼亚

考研报名不会填?定向与非定向,傻傻分不清楚

最近,有同学给小编留言,不知道定向和非定向该怎么选,也不太清楚,往届生报考地有哪些,诸如此类,针对这些问题,小编会陆续一一讲解,今天我们先来说说,定向和非定向,到底有什么不同。定向定向是指在招生时通过合同形式已经明确了。毕业后,对工作单位的研究生进行定向培养,学习费用是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读研期间档案、人事、户口等仍留在原工作单位。毕业后,要回到原单位工作,要注意的是只有高等学校,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国家重点企业等,属于研究生,国家招生计划,服务范围的用人单位,才有定向培养的资格。非定向非定向研究生在录取时不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它生活待遇。毕业时应服从国家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安排或实行双向选择。所以,大多数同学都要选择非定向,如果符合定向要求,所在单位要开出相应证明。另外,研究生培养类别还包括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两种委托培养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培养费用由委托单位提供,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其它均与定向培养研究生相同。自筹经费研究生自筹经费研究生是招生单位根据社会需求,在培养条件、指导力量具备的前提下,用导师的科研经费、学校创收的经费或社会集资的自有经费培养的研究生。自筹经费生国家不负责分配。小伙伴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报考。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全部内容,欢迎留言,参与讨论。免责及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网校立场。

玄妙

11月7日考研新政,定向与非定向之争尘埃落定

11月7日,由教育部牵头,各省、市、高校分管教育领导参加的“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正式召开。在会议中,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明确指出,报考非全日制考生报考类别必须选择定向,录取前需提供定向就业协议。事实上,在今年8月12日,教育部就曾经出台过《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其中要求非全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而11月7日的会议,则再次强调了这项政策。不知道大家在考研报名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其中有一个选项,报考类别选择一、定向:定向是指在招生时通过合同形式已经明确了。毕业后,对工作单位的研究生进行定向培养,学习费用是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读研期间档案、人事、户口等仍留在原工作单位。不过也有的学习是签的双方协议,即只有考生与学校签订。毕业后,要回到原单位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定向生对于工作单位要求各个地方、学校都不一样,有的要求国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才能报考定向生,有的要求必须签三方协议而不是两方。具体情况请咨询当地教育局和高校。注意!定向生毕业不能办理就业派遣证;没有应届毕业生身份;不能报考公务员要求应届生的岗位;不能参加选调生考试;不能以应届生身份落户一线城市。二、非定向:非定向研究生在录取时不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它生活待遇。毕业时应服从国家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安排或实行双向选择。所以,大多数同学都要选择非定向,如果符合定向要求,所在单位要开出相应证明。例如,本科生毕业就是非定向就业,有三方协议等,属于应届生。三、委托培养研究生:即委培生。招生一律实行合同制。委托单位与培养单位之间、委托单位与委托生之间应分别签订委托培养合同。委托生的培养费用由委托单位提供,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其它均与定向培养研究生相同。这个方式比较少,因为这是需要用人单位出学费的,而且一般针对公司高层或国家干部居多。四、自筹经费研究生:自筹经费研究生是招生单位根据社会需求,在培养条件、指导力量具备的前提下,用导师的科研经费、学校创收的经费或社会集资的自有经费培养的研究生。自筹经费生国家不负责分配。注意,这属国家计划外招生,但是同计划内招生一样,自筹经费硕士生应参加国家统一的入学考试并执行统一录取标准。在很久以前,那时候还是公费制,过了统招线分数排前面的是公费研究生不用出学费,分数排后面的是自费研究生需要自己出学费,但是都必须参加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达到统招的分数线才行。现在公费制已经改革了,变成奖学金制了,排名靠前的获得全额奖学金抵消学费相当于以前的公费,排名靠后的没奖学金就是自己出学费相当于以前的自费,奖学金制后。所以说,自费研究生这个概念估计要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其实对于广大研友而言,定向和非定向研究生才是主力。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建议选择非定向,因为这样有派遣证、三方协议、算应届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2020年以前可以选择非定向,这样读出来也算应届生。南京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但是随着11月7日新政策的实施,一般高校只能录取定向非全日制研究生,甚至有的高校要求今年考研的也必须将非定向修改为定向。那么这样一来,非全日制研究生将无法享受派遣证、三方,也不能算作应届生,无法参加校招,只能参加社招了。那么现在,你们明白了研究生报考中四大研究生种类了吗?

名利场

报考周答疑,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的区别是什么?

日前,很多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已经发布,大家可能在密密麻麻的字体之中,抠到类似于“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的内容,然后你就开始不知所云了,这是硕士研究生报名的时候必须要选择的栏目,很多人的疑惑就油然而生。我是该选择定向就业呢,还是要选择非定向就业呢?我们今天来解答这样的一个疑问。2021年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的招生类型部分有这样一段话:“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位类型分为学术学位硕士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生,按其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硕士生。定向就业的硕士生按定向协议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我校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的各专业学位只招收“定向就业”硕士生。”其实,选择“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很容易,应届毕业生考研就填报“非定向就业”就可以了,如果是在职考生考研,就填报“定向就业”。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非全日制考生原则上都是定向就业的考生,但是个别的应届毕业生也有可能是“定向就业”(这种例外较少)。 事实上,这样区分就可以把99%的考生容纳进去了。所谓定向研究生,就是入学前就确定了工作单位,要签定向协议才能入学,毕业后回原单位。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其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工作单位,考生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无派遣证及报到证)。所谓非定向就业,简单说就是还没有就业,你就是以你自己的身份到学校学习,等到你毕业的时候,学校会发给你派遣证和报到证,来证明你是应届毕业生,你的就业方式就是用人单位和你自己互相选择,就是我们说的双选会。所以一般应届生都是非定向就业。国家在相关文件中已经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只招收定向就业的学生。所以参加非全日制管理类联考的同学就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定向研究生在录取前,必须签订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工作单位,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这点也要非常注意。如果是参加管理类联考的在职考生,其实也是属于定向就业的类别,在入学前需要和学校签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定向培养协议。至于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相关的定向就业协议,学生和用人单位自主协商即可,学校在录取的时候也不再参与。其余的报考条件与其他考生相同,都需遵守学校招生政策。经过我们的梳理和解释,相信大家对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的区别已经很明确了,另外,为了保障同学们能够顺利入学,同学们在报考之前也应当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否则很有可能影响录取工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们提问。

学习

非全调剂只要定向?定向和非定向究竟有什么区别?

考研国家线一再推迟,让广大考生不断地拉长战线。往年这个时候,大家已经陆陆续续开始复试工作了。不过国家线其实对于高分考生来说影响并不太大,研究生复试实行差额比例办法,高分考生排名不会变。受影响的应该是调剂生,先是预调剂叫停,再是扩招举措可能会影响到调剂名额。2020考研真是太难了!今年分数线一出,很多考生都在纠结要不要调剂到非全,想着只要有学上就好。但大家同时又产生了担忧:非全日制有必要读吗?非全日制毕业会不会被歧视?等等一系列关于非全日制的疑问,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非全日制的那些故事”!非全日制定向在职不脱产,在学期间仍属原单位员工,人事档案、户口关系等不转入招生单位,须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考生与招生单位签订三方委托培养协议书,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毕业时不能申请派遣。非全日制非定向在职不脱产,考生录取后人事档案等关系须转入招生单位,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毕业时可纳入派遣计划,依据学生意愿可发放三方协议和办理派遣手续,具体办法参照教育部当年最新政策执行。有必要调剂到非全日制吗?1-THE FIRST-其实关于非全和全日制到底有什么区别,早在国家2019年8月12日出台的《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已经明确了。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其他政策标准完全一致。并且双方都拥有学历证与学位证,都是受国家认可的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只是毕业证上,会表明“非全日制”等字样。如果你是报考全日制被调剂到了非全,有一个好处就是,你依旧可以留在第一志愿的院校和专业内就读。2-THE SECOND-其次,如果你确定被调剂到了非全,经济上的支出会大很多。因为非全是没有奖学金并且学费更贵。并且非全大多数有些是定向招生,也就意味着你毕业后没有派遣证,不能参加校招,只能走社招途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3-THE THIRD-目前我们必须承认,非全的社会认可度比起全日制还是差点,虽然国家认可的,但是有的社会机构并不认可,这是客观存在的歧视。但是非全会慢慢地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实际上在去年,部分事业编公务员招聘的时候已经开始认可非全了。另外,有数据显示,百度、腾讯、头条、网易、小米、阿里巴巴、微软、四大、华为、等校招组明确回复接受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过如果你是应届生,还是建议去读全日制研究生!因为毕业后既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固定工作提供经济来源,毕业后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校招会容易一些。写在最后有一些想要调剂到非全的同学可能还不太清楚,今年非全日制调剂大部分院校已经仅接收定向研究生了。也就是说应届生调剂到非全定向有一定的困难,并且也不建议大家去读这一类。不管怎样,全日制也好,非全日制也好,大家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选择,也要看清院校的公告,如果下定决心了,就顺着自己的方向努力,研究生更多的是给自己提供一个平台,去看到更优秀的自己,没有白读的书,加油!

大雅

部分院校取消专业硕士全日制招生 非全日制定向培养是否成为未来趋势?

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工作正在进行中,各高校陆续公布了2021年硕士招生简章。不过,有的考生发现,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招生,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两所高校就取消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全日制招生。其实,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做法并非先例,近两年来,已经有多所院校取消了部分专业的专业硕士全日制招生。那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有哪些区别?取消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趋势?近期,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了“南京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目录”。据报道,与2020年公布的招生目录相比,该校取消了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只招收非全日制30人。对于这样的调整,有专家认为,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属性以实践为导向,与“学术硕士”相对,“专业硕士”更加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此前,专业硕士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且采用全日制方式培养,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是相偏离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此次部分高校的专业调整应该也是考虑到了招生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储朝晖说:“我认为这是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这些学校在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的情况和他们就业的情况,他们所做出的决定,情况各个学校有差异,所以可能就是一部分学校已经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相比全日制,非全日制在就业时相对“弱势”。综合就业和学历的需求因素,不少考生在报考专业硕士时也多倾向于选择全日制。除了新闻与传播学,近两年,不少管理类学科也偏向于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鼓励在职人员报考。那么专业硕士取消全日制培养会成为一种趋势吗?对此,储朝晖认为,目前看仍是个别学校的专业调整。储朝晖说:“一部分学校可能在招生、就业这两个方面,专业硕士还有空间或者在整个学校的设置方面、资源配置方面,感到专业硕士还有一定的独特优势,所以不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而是有一部分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不少专家认为,专业硕士以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方式招生培养,应该由各校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但不可否认,目前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在招生和培养方面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储朝晖介绍:“差别跟整个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现有的设计是根据考试成绩决定你进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首先招生这个环节有差异,然后在不同学校培养的环节也有差异,不同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安排、评价标准上,对这两类硕士分别对待。”部分高校区别对待的培养方式也令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遭到歧视。某招聘平台负责校招市场的负责人马潇珺介绍,大部分企业在发布招聘信息时会设置基本硬性条件,会明确区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要求。马潇珺说:“其实在校园招聘的过程当中这个现象还挺普遍的,企业会明确在自己的招聘简章里面写上,只接收全日制研究生。”为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的问题,教育部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目前,部分高校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仅保留了非全日制培养模式。储朝晖认为,要想解决此前存在的就业歧视,高校应该在培养过程中提高标准。社会各界也应该转变观念,而不只是“唯学历论”。储朝晖表示:“在学校这个环节下功夫,在招生培养上面,在教学过程当中,在评价上,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用同样的标准,同样高的门槛,这样一来,事实上就使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异。”

金童子

高考志愿填报定向招生是如何“定向”的?

定向招生也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重要的一项,那么我们对于定向招生了解有多少呢?定向招生解读定向招生的全称应该是“定向招生,定向就业”。1989年,原国家教委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定向招生、定向就业暂行规定》,这是为了帮助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培养人才,是为了发展边远贫困地区的一项重要决策,实施这一项政策,有利于更好的发展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环境艰苦地区,让经济稳定增长,保证它们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而制定的一项政策。定向招生普通高校可以把招生来源地区和毕业生就业适当结合起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定向生”。尽量满足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够就业,保证毕业生的就业率。既然定向生将来毕业后要到艰苦环境和艰苦行业去工作,但是每个人都不想到环境艰苦的岗位就业,因此高校招收定向生也是一个难题,所以,那高校招生录取时就必然会有优惠政策来吸引考生。比如,当高校定向生招生计划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上不能完成时,可在其线下20分以内由省级招办补充投档,学校根据考生定向志愿择优录取。通过降低投档线来招收更多的考生,有的院校也不仅是降低录取分数那么简单,在学习费用上也会有所优惠以及其他政策性的优惠。报名条件当年制定定向招生政策的时候,大多数定向生是不愿意到定向单位就业的,因为能享受降分录取,众多考生也是为了能进高校才“被迫”与定向单位签协议。所以,每年定向生毕业时,好多人千方百计违约,宁可不要档案关系,也要跳槽到其他单位就业。所以定向生就业,有许多都是不按照协议选择就业的。这就让许多高校和企业用人单位很是苦恼,虽然已经签了就业协议,但是毕业生不愿意到协议签订的单位就业,企业用人单位也不能强制就业,所以这种事情也是不断发生。定向招生而今,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一些定向生坚定了回定向单位就业的想法,面对就业困难,定向生才会想到定向就业协议的好处,由不愿定向就业到希望能够定向就业,虽然考生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但与此同时,企业情况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企业由于效益滑坡,或是受编制限制,开始“婉拒”定向生。尽可能地减少定向生到自己的单位定向就业,由此,定向生与高校、定向单位之间的争端不断发生,所以定向也会被慢慢地取消了。定向生院校目前招收定向生的院校大部分是中央部委属高校,定向的地区一般是西部省份,包括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广西、贵州、云南等9省区;各大高校在招收定向生的时候也要在协议上注明毕业生在毕业后定向就业的地区,什么类的专业毕业后到什么地区就业等这些都要明确说明。定向的艰苦行业则包括国防军工、农业、林业、地质、气象等工作环境比较枯燥、辛苦的行业部门就业;虽然这些行业相对来说就业环境是比较艰辛的,但是工作待遇却是很不错的。定向的地点包括矿区、油田、劳改劳教场所等。如果想通过定向招生获得入学资格的考生,特别要注意以后的就业选择。招生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高等学校,如确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人单位需要,比如,西部大开发项目等,再发展时所缺乏人时,想要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就业这一政策招揽人才,拟招收少量定向就业生的,必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教育部核准后,方可编列定向就业招生计划,招生数量也要由省教育部予以评定,一般招生人数不超过本校年度招生计划总规模的1%。所以招收定向生的数量是非常少的,一般在一所院校里没有多少个是定向生。定向生志愿定向生生源原先是有限制范围的,但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调整为有定向生招生计划的高校应面向生源所在省(区、市)招生,不得指定行业、单位或局部地区生源范围。定向招生的生源得到了很大扩充,不论地区、省份,不管什么行业都可以招收定向生。也就是说,任何一位考生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填报定向生。在填报志愿是考生不再受限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填报,自己喜欢什么就填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考生的意愿选择。定向志愿并且填报时考生不再与定向单位联系,考生填报的定向志愿即视为愿意到定向单位就业,定向单位只与委托培养高校签订协议即可。考生也不需要与企业用人单位,签订什么就业协议,这样也会避免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纠纷,考生也是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定向志愿只能填涂在相应批次的第一志愿,而且当考生一旦被录取为定向生后,则必须在入学注册前与高校及定向就业单位签订三方有关定向就业协议。只有通过了签署协议考生方可到该高校就读。但此时,如果你反悔拒签协议的话,就会被学校取消你的录取资格,投档视为作废处理,因此考生在填报时一定注意自己的选择,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定向生录取录取批次安排定向生录取时,省级招办一般安排在与非定向生同一批次,同时向有关院校投档。所以要报读定向就业的考生需要分清定向招生与非定向招生的录取条件以及录取专业,不要把定向招生与非定向招生的填报给弄混了。如果定向生招生计划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上不能完成,可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下20分以内、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这样会让分数较低但又想通过定向招生获得录取资格的考生,由省级招办补充投档,院校根据考生定向志愿择优录取;如果降分后生源仍不充足,院校则会就地转为非定向就业招生计划执行。所以定向招生也不会是绝对的定向,在定向招生不能完成计划时,也会做出适当的调整。定向生待遇工作待遇定向就业单位不能参与高校定向生招生录取工作,也不能以任何理由向考生收取任何费用。定向生不会与企业用人单位签订其它协议,对于企业用人单位所提的要求也不必一定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做,在录取时考生也不需要给企业单位交其它无关费用。定向生入校后,可以享受定向就业单位提供的学费和住宿费,有的甚至还能享受生活补助。这些都是企业用用以吸引人才的主要方法,但是这与考生来说,其实也是一件好事,起码在就读期间可以帮助自己减轻负担、减少经济上的压力,不过,定向生的这些待遇,现在在有些地方已经大打折扣。定向生义务定向生入校后,不得转系、转专业。在入学后考生不得以任何理由申请转专业、转院系,必须在高考录取时填报的专业一致,否则将会被取消入学资格。本科毕业时,如果想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也必须经过定向单位同意,重新签订相关协议书后方可报考。所以个我考生在填报时也需要想好这个问题,以后到底是升学还是就业,报读的专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等。定向义务为了防止定向生毁约,毕业时,学校一般会把定向生的人事档案、组织关系、毕业证、学位证、就业报到证等资料交给定向单位人事部门保管,服务期满后,再交还本人。所以在服务期未满之前考生是收到企业单位的限制,考生在选择时也要注意服务期时间年限,如果想早点解脱企业对自己的限制,考生可以选择期限短的高校就读填报。定向生毕业后到定向单位的服务期限一般是5~15年。有的企业的服务期限比较长有的比较短,但是一旦你服务期满后,单位就允许你流动,对你不再有任何制约。因此考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承担义务。西藏定向生为了充实西藏县以下基层干部队伍,从2002年起,教育部批准13所高校,每年从内地应届高中毕业生(不限民族)中招收500名定向生,定向生毕业后在藏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5年。西藏地区的定向生服务期限是比较长的,所以考生在选择时,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在服务期限未满时不得违约。学生所学专业以师范、农牧、管理和经济为主,并根据西藏自治区的实际需要每年进行调整,对这些专业情有独钟的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招生计划纳入国家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定向录取标准不低于当地控制分数线以下40分。录取标准并不算很高,相对于其它地区还是比较低的,分数一般的考生可以填报这一类的定向招生。西藏地区定向生在填报志愿时,除按省级招办要求填涂有关表(卡)外,还须写书面申请,并由定向生家长或监护人签署意见(定向生本人、定向生家长或监护人须亲笔签名),已录取的定向生须与西藏自治区人事厅(师范生对应的是教育厅)、招生学校分别签订“定向西藏就业协议书”。以免在以后考生容易违约,这样签署协议对于考生来说算是一种保障,但由于定向生违约的发生率比较大所以这对于企业单位更是一种保障。定向生在校学习期间,享受国家补助经费每生每年8840元,其中包括学费5000元,住宿费1200元,教材费240元,伙食补助2400元。另有一次性的体检、军训服装经费710元。这些政策也是一种很诱惑考生的政策之一,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考生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我们的待遇很好,但是也是要建立在诚信之上,如果学生毕业后不履行本协议的,要向学校支付违约金(包括由国家补贴的各项经费和学校付出的培养成本费)。考生需要报之前享受的优惠,都要退还给原来的补助方,同时学校有权保留通过有关媒体向社会公布该生不守诚信信息的权利。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影响,因此遵守承诺也是很重要的。这13所高校是: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如果对这些院校感兴趣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报读。北京大学定向生北京大学从2002年起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定向培养物理学类专业本科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是以发展国防战略武器和国防尖端技术为主的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重要和繁重的国防科研任务。北京大学承担的可是国家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的人才培养,所以在招生时对于考生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一般填报北京大学定向招生的考生都是一些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凡符合高考体检要求、思想合格、身体健康的考生均可报考。录取时原则上只录取有志愿的考生,必要时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同意可适当降低分数录取,降分幅度不超过20分。考生也可以依据自己的成绩选择自己意向的专业进行填报,虽然说只要符和要求的考生都可以填报,但是每年录取的考生其实并不多。北京地区定向生免交学费、住宿费(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支付)。本科学习期间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每学年提供3000元的定向助学金。优秀的定向生同时享受北京大学内设立的其他奖学金。定向生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原则上安排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进行,有关费用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承担。所以说如果能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定向生,基本上在生活上不需要自己承担多大的经济压力,如果成绩特别优秀的考生还可能在大学期间通过自己的学习得到非常多的奖金。定向生入学后不得转系、转专业,毕业后定向分配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四川绵阳涪江之畔的所属单位工作至少5年。这相对来说,服务期限还是比较短的,各种条件也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如定向生想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须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同意,并重新签订相关协议书。虽然这看起来是比较难,但是一般企业单位都会同意毕业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这样其实对于企业也是非常有好处,起码可以为以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保障。清华大学定向生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目前为以下单位招收定向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核工业部,以下简称中核总)。下面仅以为中核总招收定向生为例加以说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是我国培养高素质核科技人才的主要基地,其中“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只招收面向核工业和国防科研单位的定向生。相对来说对于定向生的要求还是比较高,而且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还是非常明确的,考生如果对于核工业和国防科研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的考生,可以选择填报定向招生。该专业的主要特色是“工程”和“物理”密切结合,培养既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又经过较强的工程设计、实验能力训练,且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知识,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程实际,能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程领域,以及其他与近代物理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生产、管理、教学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对于人才要求是非常高的,这类定向招生更适合数理成绩比较优秀的考生,而且这些都是理科类专业,所以特别适合成绩特别优秀的理科生报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从1996年起每年为中核总招收“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定向生约60名,可以看出招收定向生的数量也是非常少的,所以在填报时考生的竞争也是非常大的,只有少部分成绩十分优秀的考生才会被录取。该专业主要培养加速器物理、高电压技术、反应堆工程、计算机及应用、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原子核物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等方面的人才。定向生中学习优秀者,中核总鼓励其继续深造,可免试推荐为清华大学本专业范围内或中核总系统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所以这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捷径,可以免试升学,这样不仅缩短的考生就读年限,也为企业单位更快的提供了专业人才。定向生(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必须到中核总所属单位(企业、研究院、核电站等)至少工作5年,尽管要求工作5年,但是5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短的。为此,高考后录取时必须签订有关合同,同时,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上述定向生中的10%左右的学生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系统的有关院所去从事核科技工作。毕业生享受的待遇也是非常好的,而且工作单位也比较好,定向生毕业后的具体工作单位,在上述范围内采用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这也是众多学子梦寐以求,每年填报的人也是非常多的,对于这方面有独特优势的考生可以选择填报。以上就是笔者对定向招生的解读与分析,对此您(读者)还有其它疑问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平论,分享本文让更的朋友参与讨论与学习吧!#高考志愿填报#

孩子们

考研扩招?非全定向?这里都有答案

让我猜一猜,各位分数不及预期的同学,现在的状态是不是这样···本来调剂机会就少,大概率只能调剂非全,结果还遇上非全政策改革的第一年:教育部于去年8月19日发布的关于《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中,第七十八条明确规定: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简直就是糟心Plus!考虑到大家都没啥经验,今天,特地假装考生,给几个目前已经公布预调剂政策院校(华电、北建、新大、长沙理工、北信科、河工大)的研招办打了电话,咨询了一下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装嫩不易,请大家且看且珍惜,记得点个赞再走!01定向非全有哪些不好?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下什么是定向?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是研究生招生计划中按就业方式而分的两种不同类型。定向研究生指的是:入学前就确定了工作单位,要签定向协议才能入学,毕业后回原单位。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会定向培养协议。其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工作单位,考生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无派遣证及报到证)。非定向研究生是指:在录取时不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他生活待遇。毕业时应服从国家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安排或实行双向选择。而其中对于我们应届的同学,最大的影响应该是没有派遣证:派遣证相当于应届生的证明,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派遣证,研究生毕业时就没有应届生身份,可能无法参加校招,只能以社会身份参加相对难度更高的社会招聘。如果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要求中如有应届生的限制,则非全日制无法参加此类招聘。除此以外,定向的非全还可能面临着“没有住宿”、“没有奖助学金”、“认可度低”以及“相对高昂的生活成本”等问题。02非全没一点转机吗?看到这里肯定有很多同学会哀叹没活路了,但是我们不要忽略,教育部的文件中的三个字:“原则上”。这意味着,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咨询的六所院校中,其中华北电力大学表示非全录取为非定向,但是没有派遣,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表示,以毕业年份的政策为准。(当然,实际给予派遣的概率可能并不大)大家如果比较在意派遣的问题,在调剂过程中,一定要及时与调剂院校的招生办沟通相关问题,切勿等到入学再后悔。另外,教育在不久之前,也联合五部门发了一个文件:教育部等五部门发重磅文件!非全研究生就业大利好!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非全认可度低的情况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观。如果某些同学完全不在意这些,只是想读研,我们还面临一个问题,咱们应届生没有工作,是不是就不能调剂定向研究生呢?这个不必担心,根据不同院校的反馈,某些院校只需在复试前签订相关就业协议,还有某些院校会有合作企业提供录用机会。实际操作当中,政策实施还是相对比较灵活的。还是那句话,因为院校不同,所以具体的还需各位亲自打电话去核实一下。03考研会扩招吗?第二个问题,不得不提一下最近网上盛传的“教育部发文要求2020年扩招研究生”湖南日报近期倒是发布了一条“十条措施”,算是部分实锤了一下研究生扩招。在《措施》之中,有这样有一句话:“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全省增加5%研究生招生计划”。不出意外的话,湖南省今年的研究生招生数量会有一定提升。至于其他省份,如果前述的文件为真,结合一下今年严峻的就业情况及过往经验,全国研究生扩招,或许有一定可能性。不过,别高兴的太早,5%的扩招比例,真的会给分数线造成很大影响吗?在之前我们估算过,在以正常增长规模招生的前提下,2020届的考研录取比例为24%左右,即使是再增长5%的扩招比例,实际录取比例也不过变成了25%。对于整体的录取分数影响可能并不大。其次,更要清楚一件事情,整体不一定能代表各部分。整体扩招百分之五,那扩增的名额主要分配到哪里?我们都不知道。扩招的专业也是有一定倾斜的。换言之,就算都是真的,能不能倾斜到自己身上还不知道呢。所以,如果是分数离往年分数线差距极大的同学,不要指望这个政策救命了,尽早准备调剂、二战或工作才是正确的选择。04最后叮嘱一句当我们走到调剂这一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楚,能够上岸全日制的机会相对比较渺茫了,那么,你不是在全日制和非全之间选择,你是在落榜和非全之间选。这就像冬雨和凤姐,我肯定选冬雨,但问题是冬雨不要我呀,我认为找凤姐比打光棍强。所以,如果你考研落榜了,你就是本科或者专科。很多在比较全日制和非全的人,其实你更应该比较非全和本科(专科)。当然,即使是凤姐(非全),那也是有要求的(非全也得过复试才行)。一个非全的学历,本身不如全日制,可是它的优势在于你可以在职读。对于本来就有工作的人来说,这是很好的选择。对于不得不读非全的人来说,你得想清楚除了这个学历外,你2-3年后还拥有什么,考证、工作经验,你总得有一样吧。你需要用非全的毕业证加工作经验(或者证书)与全日制竞争!如果这一点你没有利用好,那么你凭什么要求别人在学历上和你一样?当然,对于MBA、MPA等专业,非全的影响要小很多,因为报考这些专业的同学,多数人都有工作在身,边工作边读研本就是锦上添花,不用纠结这一点。教育部的政策,用人单位如何去实施,很多时候是我们无法左右的,我当然希望招聘单位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但是现实则很难。如果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希望我的学生要不断努力、终生学习、提高自己,别人看不起我们,我们自己要用实力打脸他们!在此,预祝大家金榜题名。记住,人生是长跑,我们不可能一步就到终点,但我们可以不停的努力!

跳出去

重点!今年考研新政策出台了

考研预报名在下周二(9月24日)就正式开始了,2020年考研即将拉开序幕。与此同时,各大院校也纷纷公布了招生简章。温馨小提示:考生们在查看报考院校招生简章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避免出现重要信息遗漏问题。智圆君阅读各大高校研究生招生简章时,发现了一条儿信息。今年各大高校非全日制只招收定向考生。北京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上海复旦上海交大阅读完上述招生简章后,智圆君核对了今年教育部下发的《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经智圆君核实,去年是没有这个规定的。那么为什么是定向呢?它对各位非全日制考生有什么影响呢?1.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按就业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定向研究生:入学前就确定了工作单位,要签定向协议才能入学,毕业后回原单位。录取前考生工作单位、录取学校、考生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其档案、人事、户口、工资关系仍留在原工作单位,考生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无派遣证及报到证)。2.招收定向对各位非全日制考生有什么影响?今后的非全日制原则上均为定向研究生,没有三方/派遣证的。没有派遣证:失去了应届生的证明,可能无法参加校招,只能以难度比较高的社招身份参加招聘政府、事业单位的招聘如果要求应届生,非全日制没有派遣无法参加如果未来应届生可以落户,那么落户的话一定会要派遣证来证明应届生身份各个城市的抢人大战说不定也会要求派遣证就目前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以应届生身份对待,即有派遣证或三方协议,目前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还是模棱两可,并没有统一执行落实,所以有学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到会有派遣和三方,也有明确提到没有的。非全日制的相关问题非全日制考试难度非全日制已经纳入统招,虽说是与全日制考试同一分数线,但在录取分数上,非全日制还是稍低一些。非全日制的发展趋势国家推行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为了更加规范的管理,让国内的高端人才培养更加实用化。非全日制的毕业证书是可以在学信网上查询到的,是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学历,与全日制一样的考试要求、教学质量、论文答辩及毕业要求。当前全日制硕士推免比例逐渐提高,就业压力逐年加大,今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上岸难度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虽然,今年教育部定下规定: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但非全日制无论就含金量还是备考时间,仍然是在职考生的最优选。各位MBA的考生们,今年各大院校的招生政策,你了解了没?

梅拉妮

专业硕士非全日制定向培养或成未来趋势?

原标题:部分院校取消专业硕士全日制招生 非全日制定向培养是否成为未来趋势?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目前,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工作正在进行中,各高校陆续公布了2021年硕士招生简章。不过,有的考生发现,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招生,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两所高校就取消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全日制招生。其实,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做法并非先例,近两年来,已经有多所院校取消了部分专业的专业硕士全日制招生。那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有哪些区别?取消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趋势?近期,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了“南京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目录”。据报道,与2020年公布的招生目录相比,该校取消了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只招收非全日制30人。对于这样的调整,有专家认为,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属性以实践为导向,与“学术硕士”相对,“专业硕士”更加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此前,专业硕士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且采用全日制方式培养,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是相偏离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此次部分高校的专业调整应该也是考虑到了招生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储朝晖说:“我认为这是主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这些学校在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的情况和他们就业的情况,他们所做出的决定,情况各个学校有差异,所以可能就是一部分学校已经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相比全日制,非全日制在就业时相对“弱势”。综合就业和学历的需求因素,不少考生在报考专业硕士时也多倾向于选择全日制。除了新闻与传播学,近两年,不少管理类学科也偏向于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考生,鼓励在职人员报考。那么专业硕士取消全日制培养会成为一种趋势吗?对此,储朝晖认为,目前看仍是个别学校的专业调整。储朝晖说:“一部分学校可能在招生、就业这两个方面,专业硕士还有空间或者在整个学校的设置方面、资源配置方面,感到专业硕士还有一定的独特优势,所以不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而是有一部分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不少专家认为,专业硕士以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方式招生培养,应该由各校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但不可否认,目前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在招生和培养方面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储朝晖介绍:“差别跟整个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现有的设计是根据考试成绩决定你进学术硕士还是专业硕士。首先招生这个环节有差异,然后在不同学校培养的环节也有差异,不同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安排、评价标准上,对这两类硕士分别对待。”部分高校区别对待的培养方式也令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遭到歧视。某招聘平台负责校招市场的负责人马潇珺介绍,大部分企业在发布招聘信息时会设置基本硬性条件,会明确区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要求。马潇珺说:“其实在校园招聘的过程当中这个现象还挺普遍的,企业会明确在自己的招聘简章里面写上,只接收全日制研究生。”为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业歧视的问题,教育部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今年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目前,部分高校取消了专业硕士的全日制培养,仅保留了非全日制培养模式。储朝晖认为,要想解决此前存在的就业歧视,高校应该在培养过程中提高标准。社会各界也应该转变观念,而不只是“唯学历论”。储朝晖表示:“在学校这个环节下功夫,在招生培养上面,在教学过程当中,在评价上,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用同样的标准,同样高的门槛,这样一来,事实上就使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异。”【来源:央广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红蟑螂

研究生教育关键在定向把关

日前,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总书记重要批示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开启了全面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近几年,安徽师范大学在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定准向、把好关。新时代迫切需要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需求的转变需要高等教育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这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内在要求。从国际形势看:应对全球化竞争,适应新科技革命,迫切需要高质量研究生教育。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导致创新和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而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理应抢抓新科技革命机遇,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敢于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努力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从国家需求看:融入重大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质量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人才需求、科研需求、民生需求、区域需求等多元化需求十分迫切。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集中培养高地,具有汇聚各类优质资源的独特优势,要聚焦国家需求导向,主动融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供给,切实为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进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大动力。从高等教育看: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迫切需要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的顶端,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学科和学位点、人才队伍和团队、教育改革和创新、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关键要素上聚焦发力,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以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定准“三向”强化研究生教育内涵建设坚定政治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研究生教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为”方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全面推进“三全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着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坚持需求导向,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具有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职责使命和天然优势。学校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时代定位,建立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的学位点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位点的布局结构,积极与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无缝衔接,发展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学位点与专业,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努力聚焦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学位点,有针对性地做大做强3至5个二级学位点(方向)。大力加强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合作,促进研究生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互动,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高端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全方位融合,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坚守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导师主体作用。导师是对研究生影响最直接、最关键、最深刻、最持久的人,其价值取向和作用发挥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学校十分注重提高导师“导学导研”意识和能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导师站在思政教育一线、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制高点上。导师队伍建设关键在树立科学评价导向,建立以培养质量为核心指标的导师评聘和绩效评价机制,发挥好评价导向“指挥棒”作用,引导激励广大导师潜心教书育人。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同等重要、教学人才与科研人才同等重要、教学项目与科研项目同等重要、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重要的意识,推动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作为导师考核评价的第一标准,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引导和激励各位导师争当“四有好老师”。把好“三关”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严把招生关,着力提升入口质量。学校始终坚持宁缺毋滥、优中选优的原则,探索建立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多元招生体系,切实把有兴趣、有基础、有潜力的好苗子选拔出来。全面深化招生考试改革,实行按照一级学科招生制度,建立健全更加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考核选拔体系,强化对学术志趣、科研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的综合考察,拓宽生源选拔渠道。注重优化招考科目及考核重点,提倡按照一级学科命题和题库命题,着力提升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完善招生指标分配机制,招生指标要向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倾斜,注重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严把培养关,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强化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牢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分流发展的“三分”理念,实现“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统一,着力构建“知识探究、能力提升、人格塑造”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着力推动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以研讨和互动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学术型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强化系统科研训练,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学术素养的锻造。着力完善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联合授课、学分互认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鼓励研究生赴国(境)外拓展研习,拓宽研究生国际化视野。严把毕业关,着力提升出口质量。毕业与学位审核是把控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此时“水分”多少决定了研究生教育最终质量如何。学校注重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在严格研究生中期考核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学位论文开题、送审与评阅、预答辩与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用好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对学位授予质量的诊断,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必须达标。分类制定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标准和条件,积极探索和试行研究生培养淘汰分流机制,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不断完善自我诊断评估和学位点合格评估制度,开展研究生满意度调查,建立毕业研究生质量跟踪机制,及时发布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自觉接受全社会质量监督,大力造就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作者:张庆亮,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 责编:田媛]来源:中国教育报